《安徽林业科技》于1955年创刊,主要刊登有关试验研究、专论综述、应用技术、决策参考、信息博览、科学管理和约稿等,杂志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保持优势,敢于争先,是一本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双月刊。
《安徽林业科技》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园林绿化单位、科研及大中专院校师生、科技推广人员、企业管理者及生产经营专业户和生态、环保工作者服务。
[1]刊物仅接受原创性稿件,来稿文责自负,恕不退稿,稿件寄出3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2]稿件中凡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引述,在正文中采用括号注(括号注内注明作者、出版年份,书类文献加注页码)与文末列参考文献形式予以说明;正文括号注与文末参考文献必须一一对应。
[3]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并以注释的形式在文后列出。
[4]前言须简要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说明论文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点明主题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结果,应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引言内容应避免与摘要和结论雷同。
[5]如果是基金项目,请注明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和编号,基金项目需要附批准文件或任务书复印件。
[6]摘要须简洁客观地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字数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及观点的词或词组,数量为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7]作者姓名(作者所在单位名称,所在省和城市名称,邮编),如多名作者则分行依次排列。英文作者姓名及单位(作者姓名格式:“ZHANG De-Lin)。
[8]文题力求简明,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不宜超过20 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12 个实词)。
[9]如果能用文字简洁说明的内容就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序号及图题、表题。
[10]本刊稿件从发表之日起,如无电子版、网络版、有声版等方面特殊说明,即视作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电子版、网络版、有声版等的复制权、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转授权等专著权。
立即指数: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即该期刊在评价当年刊载的论文,每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 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影响因子:指该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170 | 育苗;松材;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栽培 |
安徽省林业厅 | 97 | 林业;生态;林权;绿化;造林 |
安徽农业大学 | 79 | 杨树;古树;滩地;栽培;植物 |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 49 | 树种;林业;绿色长廊;造林;万里绿色长廊工程 |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32 | 森林资源;生态;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管理;森林资源监测 |
桐城市林业局 | 28 | 栽培;育苗;栽培技术;抚育;抚育管理 |
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24 | 松材;松材线虫;松材线虫病;核桃;引种 |
沙河集林业总场 | 21 | 育苗;林业;栽培;造林;马尾松 |
绩溪县林业局 | 20 | 育苗;光皮桦;丰产;栽培;栽培技术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20 | 杨树;杂交;江淮;育种;杂交育种 |
主管单位:河南省林业局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合肥市黄山路618-1,邮编:23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