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教育论文

时间:2022-03-28 10:34:32 关键词: 专科 教育 教育论文

摘要:专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努力寻找出适合中国专科教育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科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专科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配套体制的改革,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专科教育的运行机制。

专科教育论文

专科教育论文: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管理

一、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专科特色仍不突出

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大多是由以前的中专升格演化而来,部分升上来的学校仍旧保留着中专时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只不过是规模扩大的中专。现阶段,一些专科学校把“升本”当做未来发展的方向,走本科教育管理的道路,严重偏离了专科学校的教育现实,不能投身于专科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专科学校都不能升本,升本要适应国家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不可盲目攀比。对急于升本的学校要加强引导,在学科的建设上要有特色,更好地为发展创造条件,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因为长时间照抄照搬本科教育管理模式,专科学校又把升本作为发展目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专科教育好像在培育“国家干部型”的人才。设置的专业偏向于管理方面的居多,在实用技术方面的专业设置较少,这种专业设置的偏管理型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社会对专科人才的需求。这就造成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赶不上本科学校的学生,在具体的实用技术操作上落后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严重地影响了专科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

(三)专科生就业形势严峻,专科教育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全球化时代世界人才流动趋势加强,对我国的人才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企业要求求职者拥有本科以上的文化程度,造成一大批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专科生的就业难进而影响专科学校的生源,打消了专科学校教育管理的主动性,使专科教育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二、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坚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要把专科教育管理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培养出符合当今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高等专科教育管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托国家经济发展规律,开设符合经济走向的专业,要紧密联系企业,从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开展相关调研。在信息化时代,生产力技术更新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三大产业都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断增加。在企业一线的员工一方面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另一方面要能够具备快速学习外界新鲜事物的能力,不断适应变化的世界,争取成为新型的现代技术人员。由现阶段的世界市场能够看出,当前我国产品还存在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落后,工业品设计的落后,制造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极大地损害了产品的质量。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专业技术和操作人才没有在关键的生产环节上做好工作。所以,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促使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成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为社会服务的高等教育学校,最终使专科学校成为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基地。

(二)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专科教育教学体系

全球化时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以及科学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大,市场对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专业人才,大批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实用人才参加到企业的一线工作中,这种人才一方面要受过高等教育,另一方面要具备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就是企业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所以,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技能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技能的人才,坚持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设置符合市场预期的专业,培养能够被市场吸收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高等专科教育管理造就高级技术专业型人才,一定要建设以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坚持与时俱进,从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三)走产学结合的办学之路

在全球化时代,产学合作教育成为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重要道路。产学合作教育是指高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学校根据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基本技能等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这种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产指的就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学指的就是高等学校,企业要和学校一起为市场所需的人才制定严格的教学方案。这套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设置的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安排、实训基地等各个方面。学校要有效地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场地对学生进行技术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使学生能够牢牢地掌握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四)加强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全球化时代是人才不断涌现的时代,高等专科学校要想发展就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专科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所以专科学校的教师也应当是实践技术能力强的教师,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型教师。因此,对专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增强其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其学历水平,另一方要着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需要通过以下的努力来实现。第一,教务部门要制定一个实际可操作的计划。第二,教师要摆正心态,认真学习操作技能。第三,相关主管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第四,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一定的处罚,对合格的教师进行奖励,有奖有罚,起到鞭策作用。

三、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整体竞争能力仍旧落后于本科院校。面对全球化给高等专科学校带来的困境,国家要增加对高等专科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高等专科学校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重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胡伟娟 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教育论文:国外口腔护理专科教育的体会

一、英国口腔护理专业的发展

以前,在英国从事口腔护理工作的人员不需要有该专业相应的学历。在英国,口腔科医生大多是男性,而口腔科诊室都是独立的房间,当男医生给女病人看病时,需要口腔科护士这样一个角色存在来避免某些纠纷的出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口腔护理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正规的培训。自2008年起,所有从事口腔护理的工作人员都必须在英国口腔协会(GeneralDentalCouncil)注册,并接受英国口腔实践范围(GDC''''sscopeofpractice)法规的约束。

二、英国口腔护理培养模式

在英国,口腔护理专业与护理学专业是完全分开的,但它们的培养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每一学期都有临床实习的课程,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1。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校学习了相应的理论和操作之后,进入到临床实践环境中,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熟练和提高。很大一部分口腔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也是在临床工作环境中进行。负责技能考核的教师会在相应的时间到各个学生实习卫生机构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是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背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看学生能否灵活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应用到临床实践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教师、卫生医疗机构皆有受益。学生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逐渐熟识口腔科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器械、材料和药物,能够很好地配合临床医生进行各种口腔治疗,逐渐达到该岗位对口腔护士的要求。教师到医疗卫生机构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可以及时地获知临床上所使用的新的知识、技能、器械和材料,等等。教师可将临床上新的发展应用于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可做到教学活动与临床实践无缝对接,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临床需要。医疗卫生机构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减少了经济支出。

三、英国口腔科工作人员团队

英国口腔工作人员团队由口腔医生(Dentist)、口腔护士(DentalNurse)、正畸治疗师(OrthodonticTherapist)、口腔卫生士(DentalHygienist)、口腔治疗师(DentalThera-pist)、口腔技师(DentalTechnician)和临床口腔技师(ClinicalDentalTechnician)组成。GDC对每一类口腔工作者的实践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类口腔工作者分工明确。操作者的实践范围(ScopeofPractice)(2013年9月30日版)列出了每一类口腔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知识和技能。[4]这不仅仅是一系列需要完成的任务。在从业的过程中,由于口腔医学技术的改变和个人的继续教育和发展,口腔工作者的实践范围会发生改变。该文件也描述了口腔工作者在注册之后可以发展以拓宽其实践范围的额外技能(addi-tionalskills)。口腔工作者可以通过发展自身的额外技能(additionalskills)来拓宽其实践范围,也可以通过选择更专业的实践来深入学习专科领域的知识。为了能够进行额外技能(additionalskills)操作,口腔工作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某些复杂的技能,应该接受有审批资格的教育机构进行的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如果口腔工作者想要进行实践范围所列出的基本实践,就需要获得允许注册的相应资格。英国比较注重急救,对口腔工作者也有明确的要求。文件中指出:请注意,患者不管是不是在接受治疗,他都有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所有注册者都应该接受处理医疗突发事件的培训并且能够进行心肺复苏。所有的口腔工作者必须遵循相同的工作标准(Stan-dardsfortheDentalTeam):①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②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③获得患者有效的知情同意;④有清楚有效的投诉程序;⑤与同事为了患者的利益团结协作;⑥保持、发展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在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范围内工作;⑦当患者处于危急状况时,增加对患者的关注。⑧确保你的个人行为能使患者获得对你及治疗过程的信任。

四、口腔科护士的实践范围

该文件对口腔护士的实践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口腔护士为其他注册的口腔工作者提供临床的和其他的协助。口腔护士基本的实践范畴有:①准备和维护诊疗的环境,包括设备。②执行感染控制程序,以预防诊室或实验室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污染。③在其他口腔工作者进行口腔检查之后,记录口腔组织检查状况,并在牙科图表中记录牙齿状况。④准备、调配和传递牙科材料。⑤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操作者提供椅旁协助。⑥保持完整、准确、实时的患者资料记录。⑦为牙科X线片拍摄做好设备、材料和患者的准备。⑧洗牙科X线片。⑨观察、帮助和安抚患者。⑩给患者中肯的建议。如果出现医疗突发事件时,给患者和他的同伴提供帮助。将患者向为其他健康专业人士做出适当的转诊。口腔科护士在职业生涯中可以继续发展的额外技能(additionalskills)包括:①在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方面的进一步的技能;②为在治疗过程中接受药物镇静法治疗的病人提供帮助;③当具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提供帮助的更高技能;④当有患者接受正畸治疗时,提供更高技能的帮助;⑤拍摄口内和口外照片;⑥灌注和修整研究模型;⑦进行比色;⑧描记头颅侧位相。执行其他口腔工作者开出的处方时或者在其他口腔工作者的指导下可进行操作的额外技能(additionalskills):①拍牙科X线片;②放置橡皮障;③测量和记录菌斑指数;④在口腔科医生检查过伤口后为患者拆线;⑤制作咬合堤和个别托盘;⑥修整可摘矫治器的丙烯酸塑料组件;⑦遵口腔医生医嘱,使用局部麻醉剂;⑧遵口腔医生医嘱,制作口腔保护器和漂白托盘;⑨遵口腔医生医嘱,制作压膜式保持器;⑩根据口腔医生或口腔临床技师开出的处方,取印模(在适当的情况下)。口腔科护士可以遵口腔医生医嘱或者在结构化口腔保健项目的指导下使用氟保护漆。GDC明确规定,口腔科护士不可以诊断疾病,不能制定治疗计划。所有的其他技能将由一个或多个其他口腔工作人员完成。任何一位口腔工作者超出了职责的范围,都将会在GDC网站上进行公布,并把他从GDC删除,不允许其再注册,甚至需要接受法院的审判。

五、启示

1.口腔护理专科的特点要求,口腔护理人员即要有一定的护理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也要具备口腔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化的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资格认证体系和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2.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做到产教对接,使得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企业要求。3.英国GDC对口腔工作人员的管理对我国口腔医学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目前,随着口腔医学的迅速发展,我国口腔护理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但是国内尚无统一的规范。对口腔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可明确职责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张梅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科教育论文:医学检验专科教育的革新研讨

1实验教学

科学改变世界,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现代医学检验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是全能的,在实际临床检验当中,手动检验还是必要的工作,一些项目只能借助检验仪器,手工操作无法避免,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了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和地位。手动检验属于实践性的内容,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不少的学生只会书本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为零,这也是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上动手能力很差,以至于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却无法胜任这样的岗位工作。目前自动化和智能化检验设备相继问世,固然给检验人员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工作量,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本来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而现在自动化设备代替的手工,在学生实习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弱化,这样与医学检验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是相违背的。而相关单位在对人才录用的同时,又非常的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是相矛盾的地方。

2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通过对当前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加上对于医学检验教育的现代人才要求解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目标到课程体系再到教学内容,可以说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进行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是有针对性的,并且在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这样的改革已经开始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了,让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1确立培养目标

首先我国的人口众多,本来就业问题就非常的严峻,加上近年来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导致了高学历人才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困难,医学专业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为主要方向,让学生经过学校的几年教育之后能够胜任相关专业岗位,可以在社会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这是所有高等院校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以现在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现状为基础,深入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内涵,结合现代社会新型人才的要求,以医学检验基础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以学生的未来为己任来进行教育模式和教育目标的改革。

2.2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在对过去的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要有打破传统局面的决心,把过去的四类课程变成五类课堂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各课程群之间不是相互独立没有关联的,我们以系统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将各课程群之间进行相互连接和渗透,始终秉持着医学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各课程群的交融,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2.1加强基础教育,重视终生学习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过去是十年一变,现在基本上年年都在变,因此知识的教育始终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怎么样去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学习,自主去学习的能力。未来各专业领域的渗透和交互必然会越来越紧密,因此除了注重现有内容的教育,教育上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一些其他学科也必须兼顾。

2.2.2强调检验专业特色,精选主干课程医学检验学科需要其他的医学学科来作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其他医学学科知识是学好医学检验学科的基础,在对医学检验学科学生进行培养时必须要重视其他医学学科的基础教育。在对医学检验学科的核心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其特色,检验学科和临床学科有所不同,检验学科的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一些比较偏向于纯理论的类似于基础化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可以进行弱化,相对的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则是其核心学科。并且我们不能单独的只关注检验学科的教育,检验学科要以其他医学学科为基础,临床学科相关知识能够为检验学科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2.2.3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专业课的设置除了要把握好理论性的内容之外,还要注重实践性,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专业课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这才是专业课的主要目的。首先,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知识还需要具有前瞻性,融入当前的高新技术,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程度。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能力,以创新和动手为主要目标来进行教学。其次,加大实验课的课程比例,医学检验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将来的工作岗位也是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教育之外还要加大实验课的比例,达到1∶1的状态。立足于学生的操作能力之上进行教学。

2.2.4坚持整体优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前面提到将过去四类课程体系变成五类课程体系,划分之后要注重各体系之间的关联系,保持教学的整体性,内容上既不能过分覆盖又不能有漏洞产生,因此需要体现出个课程群之间的渗透和交互。以教学的整体性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各学科的妥善设置来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顺畅。

2.3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可以说是医学检验的精髓,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升,并且最直接的提升就是现代学生普遍缺乏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的时候就有了针对学生实验课的一些要求,这说明很早之前我国就开始注重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学科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去不断的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设置,通过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功能。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性内容非常的多,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实验的操作方式,但是学生始终只是停留于听的阶段,没有亲身接触过,因此要想真实的感受和参与实验内容还是需要通过实验课程来进行,而且实验课程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教学过程,通过动手来进行记忆的加深以及细节的把握。

2.3.1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了专项强化训练档案设置,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培养来进行临床检验操作能力的提升和达标。我们将实验室进行了完全的开放,有相关教师进行管理,其操作流程都规范化,对学生进行组织训练,在一段时间之内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基本操作项目,结束之后接受考核,然后开始下一项,这样进行循环,将所有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项目全部完成。针对学生的各种项目都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以体现考核的公正性。在考核方面我们也不是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一次性实验内容,把学生的实验成绩分为平时、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三个部分,以更加真实的体现出学生的真实状态和水平,这样的考核也更加的公正。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践的作风去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3.2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我们开展各项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各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是独立的,尽管有渗透也很有限,那么如何真正的将教学的各项内容进行融合呢,我们就采用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来进行综合实验,或者让学生进创新实验设计环节,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如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结果分析,前清蛋白试剂制备及透射比浊测定方法的建立等实验内容。

3结语

医学检验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医学检验学科学生进行培养时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略了动手实践内容,通过对现有医学检验专科教育状态的分析和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进行,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让学生走出校门步入工作岗位能够经得起考验,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这才是我们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

作者:姜世君单位: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专科教育论文:专科教育

摘要:目前,从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等角度看,专科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看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专科生必须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我国普通专科教育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电呈现出新的特点。党的十五大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专科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看,专科教育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专科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等专科教育的主体——专科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取向、学社会所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研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认识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兴趣,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探讨,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意。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研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与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专科毕业生要面向基层,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对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不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多少?社会能给予我什么?有些毕业生留恋城市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责怪社会不公平。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毕业生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的错位,造成了专科生择业难的困惑。

4.努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社会所需,专科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专科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专科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关注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新技术发展动向。专科毕业生应多参加学术报告会、新技术研发新闻会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了解相关相近新技术发展动态,激励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获取有益的经验,增强自己专业开拓的信心和勇气。这一过程虽然漫长,如能坚持,必将获益匪浅。其二是关注社会科学的新发展。社会科学的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对理工种毕业生而言尤其如此。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是学生丰富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程度。如果一个专科毕业生能深切地关注自身的社会道德修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帮助其成功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提高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是毕业生有效择业的前提条件,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专科毕业生成功融入社会的必要保证。只要同学们端正择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怀信心,迎接市场挑战,未来仍将充满光辉和灿烂。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专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努力寻找出适合中国专科教育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科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专科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配套体制的改革,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专科教育的运行机制。

专科教育论文:专科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综述

关键词:专科;应用型;职业素质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误区,探讨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标准依据,提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并提出职业素质培养建议。

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阶段,培养出大量的实践能力强、可以“用”、“用”的上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专科教育不可忽视的培养目标。在经济建设的热潮中,“人”作为基本的建设要素,被赋予了新的要求,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新型的人才作为人力支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应当发挥好应有的智能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人才支持。而“应用型”人才以“用”为直接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最直接的人才。

一、现有专科教育中的重点与存在的误区

(一)专科教育中的重点。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专科教育的迫切任务。而职业素质是保证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就职工作过程中顺利进展的基本条件,及早、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专科教育的重点。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以“实用”为前提。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来获得。专业教育应联系实际选择实用型、操作型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职业潜力;而继续教育的作用是补充一个人的知识构成,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获取。

2、具备专业化的高级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必须以应用为导向,是执行能力的体现,它需要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有效沟通能力、高度的服务意识和准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敬业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工作能力相对低一点,也能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空间。

4、学会求取生存的职业心理素质。在竞争社会,每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生涯中都将会面临挫折和困难。因此,能否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差距、失败自我调整心态,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项能力指标。

(二)现有专科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阶段,但专科教育刚刚从传统教育转变过来,所以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旧式的观念、做法,这些做法会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妨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拥有专业知识,而且包括提高其从业能力。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呢,还是使他能够在具体的从业中把工作做得更好?笔者认为,这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其之间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而且是混淆不得的。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是使学生有了“毕业证书”、仅仅是“毕业证书”的持有者,不是让他们成为只能适应学校而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而是使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尽情发挥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然而,在以往的专科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我们确实存在着混淆知识和能力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误认为知识就是能力,学生只要有了专业知识,也就等于这个学生有了从业的能力。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手里拿着毕业证书,不能很好地选择职业,更谈不上创造良好的从业效果。这种误解严重偏离了现代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影响了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与新型人才观有着很大的反差。

2、“只管到学生走出校门”的做法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潜力。我们通常的认识是,学生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了,这就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至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展的如何,有没有发展后劲,那不再是学校的责任。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市场化的,一切以用人效果为评价准则,在学校考试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也不会受到欢迎。这只能证明学校在教育和培养方面的不足,也说明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是脱离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用人标准是看他做得怎么样,而不是看他的文凭如何。企业和社会不会养闲那些只有高文凭而无实际能力的“人才”,如果一个学校只培养这样有高文凭而无实际能力的学生,那这样的学校不会具有生命力。对于面向市场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是建立在学校自己的内部,而是建立在用人需求那里。就似检验一个企业的产品一样,它的质量优劣不是企业自我作出的,而是在消费者那里。目前,在用人方面已经出现了对专科教育质量产生疑问的看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身教育存有偏差的再认识。

3、认清非技术性因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必要作用。既然专业知识不等同于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认清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中的非技术性因素的作用。一个学生的实有水平能否发挥出来,不是专业理论知识本身所能决定的,它还要靠大脑中那些非技术性因素的支配,包括情感、意识、理性等等,也要受到实践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验、为人处事态度等方面。例如,一个专业知识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不了解用人市场的情况,或是没有选择好专业的发挥点,或是没有处理好当时的人际关系,或是情绪不好,或是性格上存在某种不足,那么他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发挥出来,或者说难以发挥得好。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专业知识对于一个学生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性作用,更要看到非技术性因素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发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遏制性的,它会使得应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发挥等于零。我们看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的成绩分数很高,但到了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价值却反而不如那些比他考核成绩差的学生,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与其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正是现有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薄弱点。

二、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建议

通过以上现有专科教育中的教育误区分析,现代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当及早培养、应当多方面着手,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艰巨任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教育贯穿于教育始终。从基础职业教育开始,到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礼仪和服务意识,均是我们专科教育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确保学生具备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生存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重视动手能力训练,发展操作技能潜能,使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得到良好发展,培养“双手万能、手脑并用”。

(三)建议进行理论、实训、科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应在宽基础前提下增设专门的实践课程;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训相结合教学方式;还要定期举行新知识、新问题、新观点的讲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可给出学生与将来职业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我分析总结、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符合将来职业的要求,可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四)在基础职业教育中,要有人生发展战略意识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多采取参观、观摩实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加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教育的需要,培养企业急需的各方面人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反映了专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办学方向。

(五)在成功素质中,情商诸因素决定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健康的身心和人格素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自信心、控制情绪、抓住机遇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更要强调心理素质的陶冶,这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良好的就业心理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专科毕业生由于学历稍低,在就业面前,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及早培养专科生良好就业心理是不容忽视的,是帮助其就业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强化。职业兴趣是热爱工作的前提,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对就业的重要性,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产生职业兴趣的基础,职业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持久的注意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教学工作中可通过介绍将来职业的重要性、改用多彩教学方法、引导及早接触等方式来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兴趣。

(二)教育学生对职业的期望应立足现实,不可过分理想化。专科学生应当在对自我有充分、客观的认识基础上,灵活求职,对待心仪的职位不可期望值过高,严禁“一棵树吊死”的心理,放弃过分理想化的择业心态,应多方联系、多方选择。

(三)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专科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波折,稍低的学历,在就业面前会产生缺乏自信乃至自卑心理,影响了顺利就业。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存观,学会辩证地分析、比较问题,要树立认真、刻苦、脚踏实地的学风,让学生认识到自信来自真才实学。

专科教育论文:师范专科教师教育发展路向研究论文

摘要: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转型,对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将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已由单一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转为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共存发展。教师教育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培养目标的下移,由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转为培养小学教师;其次,小学教师已经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要,必须以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再次,教师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师的培养方式转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新的挑战也为师专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专的教师教育,应该大有作为。

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

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独立升格,或与有关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仅存的师专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级,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顺应师范教育的转型,师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重点转向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小学教师)。

一是源于转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取消原来的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专承担。

二是源于师专大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小学师资兴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从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国高师本科院校有96所,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性非师范院校达到207所。而目前全国仅有97所高等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培养小学教师兴趣不大。“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根本没有兴趣”。

这为师专发挥优势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四是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去农村化”非常严重,师专仍是农村师资的培养主体。多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培养农村教师的目标不明,他们普遍缺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相关师资也缺乏农村教育体验,对农村教育教学规律,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培养的学生也极少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而师专所具有的处于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经验,使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树立信心,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农村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是事关学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体现与反映,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师专的教师教育要走好转型发展这步棋,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考虑地方性和市场性。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办学方向定位。师专大多分布在各地级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这是师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教育应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确定办学目标,为农村地区“两基”成果巩固和发展需要,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二是培养目标定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师资奇缺,部分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仍需要师专培养。因此,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先进、师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体魄健全、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优质基础教育师资”比较切合实际;三是服务面向定位。师专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在服务面向上理应发挥地方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品质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四是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对高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其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师范性”和“地方性”两个基本前提。因此,师专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占领农村小学师资市场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三、产学结合,实现校校合作双赢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师专教师教育产学结合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生产冲小学校)、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在“依托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三个不同层次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应紧紧依托农村基础教育对人才的素质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让中小学及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共同培养未来教师。通过选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师专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层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师范生的感性经验;依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桥梁,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便利,为师专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平台。

服务基础教育。这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一项基本职能。因此,师专教师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引导教师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地方,深入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并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其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不仅进行理论培训,还要参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再次,主动与中小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时现用,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领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创新性(提供有效的帮助);示范性(发挥辐射作用);实践性(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高师院校积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员,其学科构成与中小学相对应,并有一定的沟通渠道,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优势。“引领的基础是研究和参与。师专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展开合作对话,在合作对话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并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应避免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一线工作者之间产生“生产——消费”“传授一接受”的单向关系。

在产学有机结合中,中小学校可以获得师专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实现改善。教师可以获得师专的专业人员支援得以发展,师专在人才共育和实践基地共建中达成人才培养日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线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学结合、校校联动、合作共赢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以品牌求发展

师专的教师教育要做强做优,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把教师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师范大学拼学术研究、全国知名度不是师专的长处,坚持打造“精品师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特色、创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独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强建设,完善机制,重视规划,保证投入,确保形成地方品牌。须抓住几个最关键环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国以来,师专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技能。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的适应期长。在新的形势下,师专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实,可采用“l+l+l”的培养模式,即建立“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文理渗透,重视培养艺术修养,学生集中修完公共专业课、专业通修课。第二年学生集中一年时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完成教育实习、自主研习和实践活动训练。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型、多能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简单照搬原来培养初中教师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重点教材、教改项目等建设。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了解,树立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公务员之家: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师专的教师对于初中教师培养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对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殊性缺乏认识,简单照搬初中教师的培养方法来培养小学教师,难以适应小学教师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要建设一支能适应小学教育需要的现代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新教师培养制度,健全教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终身学习意识和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内化为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并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求发展。

四是营造氛围。要高举师范教育的大旗,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郁的为师氛围。不仅要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还要有浓厚的师范人文环境。用教育家的塑像、教育名人名言感染熏陶学生;让基层优秀毕业生的爱岗敬业、奉献教育的感人事迹震撼学生;让催人奋发向上的校歌激励学生。使学生坚定“是金子总能发光,到基层同样能成才”的信念。

专科教育论文:专科教育思考分析论文

摘要:目前,从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等角度看,专科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看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专科生必须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我国普通专科教育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电呈现出新的特点。党的十五大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专科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看,专科教育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专科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等专科教育的主体——专科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取向、学社会所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研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认识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兴趣,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探讨,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意。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研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与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专科毕业生要面向基层,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对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不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多少?社会能给予我什么?有些毕业生留恋城市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责怪社会不公平。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毕业生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的错位,造成了专科生择业难的困惑。

4.努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社会所需,专科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专科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专科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关注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新技术发展动向。专科毕业生应多参加学术报告会、新技术研发新闻会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了解相关相近新技术发展动态,激励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获取有益的经验,增强自己专业开拓的信心和勇气。这一过程虽然漫长,如能坚持,必将获益匪浅。其二是关注社会科学的新发展。社会科学的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对理工种毕业生而言尤其如此。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是学生丰富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程度。如果一个专科毕业生能深切地关注自身的社会道德修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帮助其成功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提高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是毕业生有效择业的前提条件,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专科毕业生成功融入社会的必要保证。只要同学们端正择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怀信心,迎接市场挑战,未来仍将充满光辉和灿烂。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专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努力寻找出适合中国专科教育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科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专科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配套体制的改革,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专科教育的运行机制。

专科教育论文:专科教育思考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从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等角度看,专科教育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看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专科生必须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我国普通专科教育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电呈现出新的特点。党的十五大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专科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看,专科教育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专科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等专科教育的主体——专科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取向、学社会所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研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认识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兴趣,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探讨,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意。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研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与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专科毕业生要面向基层,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对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不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多少?社会能给予我什么?有些毕业生留恋城市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责怪社会不公平。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毕业生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的错位,造成了专科生择业难的困惑。

4.努力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学社会所需,专科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专科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专科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关注一些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主要可分为两类:其一是新技术发展动向。专科毕业生应多参加学术报告会、新技术研发新闻会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及时了解相关相近新技术发展动态,激励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获取有益的经验,增强自己专业开拓的信心和勇气。这一过程虽然漫长,如能坚持,必将获益匪浅。其二是关注社会科学的新发展。社会科学的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对理工种毕业生而言尤其如此。人文社科知识的积累是学生丰富社会经验和实践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自觉程度。如果一个专科毕业生能深切地关注自身的社会道德修养,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帮助其成功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提高专科毕业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是毕业生有效择业的前提条件,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专科毕业生成功融入社会的必要保证。只要同学们端正择业态度,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满怀信心,迎接市场挑战,未来仍将充满光辉和灿烂。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专科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努力寻找出适合中国专科教育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积极进行专科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专科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及其他配套体制的改革,建立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专科教育的运行机制。

专科教育论文:加拿大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专科教育及其借鉴意义

摘要: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中,国际合作办学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国外教学的特点,既可促进国际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又可提高国内教育的水平。本文从考核制度、课程设置与安排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三个方面探讨了加拿大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的教育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关键词:项目实践课、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所在的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技术学院(Bmish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以下简称BCIT)计算机科学分院合作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因此有机会到该学院进修学习。期间对加拿大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专科教育有了一定了解,现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与大家做一下深入探讨。

1合作办学背景介绍

1.1加拿大BCIT简介

BCIT是1964年BC省建立的面向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院,也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它包括Bumaby Campus等5个校区,分为计算机、商业、建筑与环境、健康、制造业一电子与工业过程以及运输6个分院,开设了包括计算机技术、管理学、医疗护理、汽车舰船维修等400多个专业,并设有短期培训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班。该校现有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达16000人,历年来毕业生离校9个月内就业率达到85%以上。在BCIT每年招收的入学新生中,来自其他大学的毕业生和转校生超过40%,其中很多都是为了找到适当的工作而来这里重新学习的。BCIT办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培养目标根据就业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授课模式均根据企业需要采用弹性灵活机制。每个专业的课程平均每两年就交由以企业界人士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革方案。

1.2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德)是天津市属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85年。该院是中国与德国、中国与西班牙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深受德国职教理念的影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它拥有价值两亿元3000多台(套)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其中90%以上设备由国外引进,建有56个实验、实训室和20多个实习车间。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78%的专职教师在德国、西班牙、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接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和进修。现开设29个专业,学历教育学生5000多人。毕业生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80%的毕业生提前与企业签订聘用合同,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目前学院已立项为全国100所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之一。

1.3合作办学简介

通过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中德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性质与加拿大的BCIT十分相近。因此,两所学院顺利地走上了合作办学之路。

2003年11月8日,BCIT与中德签订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合作办学的备忘录,正式启动了合作开发和实施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联合教育项目。首先从2004年9月开始,中德在国内招收符合条件的高职学生;学生在中德学习BCIT的有关计算机系统技术编程课程,加上原中德的公共课和毕业设计,并加强英语课程,共计6个学期;毕业于此项目的学生将获得“中德计算机软件技术学历”和“BCIT国际计算机系统的技术编程学历”;该项目毕业生只要英语考试合格,就可赴加拿大的BCIT继续本科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学士学位;只要英语考试合格,学生也可在学习期间就转入BCIT继续他们的学业,其在中德所学BCIT指定专业课程的学分将给予承认,并被安置在BCIT的适宜水平层次学习。必要时,BCIT可为这些学生安排“过渡”教学;BCIT要为中德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和教师培训,并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制度。

2宽进严出,严格考核

进入BCIT学习需要递交申请,本地学生最基本的入学条件是:高中毕业,英语考试通过12(C+),数学原理考试通过12(C+)或数学应用考试通过12(B);我国留学生最基本的入学条件是: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毕业,TOEFL550分(写作必须达到4.5分)或IELTS6.0分(听、说最低分数5.5分,读、写最低分数6分),如果无任何英语水平证明,学校可发有条件录取,安排学生进入指定语言中心NCV强化英语,完成英文第5级的课程,即可开始专业课程学习。除了英文要求外,入学条件相当宽泛,以尽可能地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但学院严把出口关,保证了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这就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

学生每学年的总课时数约1000学时左右(不包括在企业的实践时间和专门的项目作业课时间),教材页数约7000页左右。每课时涉及十几页或几十页的教材内容,习题又多是一些有相当难度的综合题,有时还要小组相互讨论共同完成,因此学生每节课后都要花2.5~3小时去消化、复习课程内容。每门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作业、测验、期中考试、小课题或小论文及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左右。学生需要经常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以应对平时诸多的测验和考试,期末考试涵盖了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是对学生课程理解、掌握程度的全面考核。多方位的考核要求学生必须自始至终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没有通过某门考试,学生必须重修,不能补考:期末考试十分严格,一旦发现作弊就会被开除学籍;通常每门课程的淘汰率是20%~30%。

下面我们就以“系统分析和设计”课程(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举例。这门课程的总学时数是84学时(其中包括了期中和期末考试时间),理论与实践课时比是3:4。理论课教材翻译成中文后约650页左右,1个学时的内容,学生至少花费3学时消化吸收,信息量很大;“项目作业”和“作业中的实验”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核评价方式是:实验和家庭作业占10%;出勤占5%,小组完成的假想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项目作业占15%;阶段测试2次共占10%;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35%。可以看出,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平时与期末并重,最终将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由于我国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远大于学校的承受能力,因此大学的“严进”是不可避免的,但考核却比较宽松。这样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我想,我们也应借鉴BCIT严把“出口关”的教学管理策略,通过加强考勤管理、阶段考试以及调整好试卷难度和复习范围等方式来严把“出口关”。

3紧凑合理的课程设置

BCIT“计算机科学类”大学专科层次的教学安排是:第一学年集中开设专业课,内容涉及了实际编程中可能用到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及常见的数据库、网络和系统编程语言,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学年开设的课程多涉及高级编程所涉及的语言、专项技术及相关理论知识,如: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在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都设置了与就业相关联的“计算机项目实践”课程。BCIT的“软件专业(Technical Programming)”4个学期的主要课程设置参见表1~表4。

由表1~表4可以看到,4个学期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凑,内容包括了计算机系统技术编程应掌握的所有软硬件知识,同时通过“计算机项目实践”课搭建学生顺利就业的桥梁。因此,学生一旦完成学业,就对计算机技术编程领域的知识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掌握,能成功胜任实际工作。

以“数据库教学”为例,在第1学期“COMP 1711-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数据建模”一章中,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了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概念及规范化关系数据库的3个基本范式;在第2学期100学时的“COMP 2711关系数据库系统”课程中,首先复习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数据建模的方法和如何使用3个范式规范化关系数据库,再深入讲解SQL语句的应用,然后要求学生使用目前流行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和SQL Server等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该系统要覆盖当前流行的数据库技术,如:数据复制、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OLAP和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这样的课程设置非常紧凑,具有深度,从关系数据库的概念、SQL语句的深入应用,到使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并使该系统覆盖当前流行的数据库技术。这样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就对软件编程所涉及的数据库知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训练,为第3学期进入“计算机项目实践1”奠定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

又如第3、4学期开设的“计算机项目实践1、2”课程要求综合利用第1、2学期介绍的软件项目开发方法及数据库、系统和网上的编程语言,以小组为单位,开发企业提供的“软件项目”,让学生深入企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成功地为学生搭建了就业的桥梁。还有像“操作系统专题”、“图形处理技术专题”和“Windows环境下编程专题”等专项技术的课程放到了第3、4学期,与“计算机项目实践”一起上,便于在项目实践中根据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

因此笔者认为,BCIT的课程设置是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快速而深入地掌握像计算机技术编程这类知识面广、发展迅速的学科,顺利就业,值得我国借鉴。

4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BCIT的计算机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将一些需要计算机技术帮助解决的软件系统开发项目送到学院,教师对这些项目进行筛选,并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两类。学生在第3、4学期的“计算机项目实践1”和“计算机项目实践2”课上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项目来完成。第3学期“计算机项目实践1”的项目较容易,第4学期“计算机项目实践2”的项目较难。学生在l、2学期已经学习了常用的编程语言和软件项目开发方法,此时已具备了开发软件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是缺少实践经验。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其走向社会、顺利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我所看到的“计算机项目实践”课是这样的:总学时为100学时,5学时/周。其中1学时/周在教室与指导教师交流;1学时/周在实验室工作:3学时/周,或去企业调研,或小组讨论,或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等。在第1次课中,学生首先2-3个人分为一组,从教师提供的项目列表中选择项目;在接下来的4次项目实践课中,学生不再来教室,1次课在实验室构建软件开发环境,3次课去企业深入调研所选项目的需求和目标,小组一起制定开发进度并分析该软件项目的用户需求,设计需开发软件项目的系统架构、数据存储方式和程序模块等。然后学生再次回到教室,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困惑,教师将一一给予解答和指导;接下来,小组成员会不同侧重地共同完成项目开发,教师还会让学生每周一次回到教室,了解他们每个人的任务、项目进展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软件系统开发出来后,学生要为项目实践的展示做准备;最后就是项目实践展示会,相关企业代表、指导教师等一起参加,每组学生都用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系统的开发目的、背景、整个系统的设计架构、功能模块的划分、采用的关键技术、关键代码等,再运行系统演示其功能,最后谈系统的改进设想。该课程的分数由企业代表、指导教师和小组内同学共同评定。

在这门课中,为了完成项目开发,学生就要与企业人员接触,了解用户需求,并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这就综合运用了“系统分析和设计”课上所学的知识,并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分工协作完成软件的编写和调试工作,培养了协作精神,提高了程序设计语言的运用能力;最后的项目展示会要求学生用PowerPoint幻灯片演示自己的工作,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有极大帮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前了解到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实践课程设置和实施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5结束语

以上我们对BCIT计算机专业专科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的考核制度严格,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课程安排紧凑合理,教学内容衔接得当,并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讲授的知识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以就业为向导、为实施实践教学环节而设置“计算机项目实践”课。这些做法都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另外,BCIT的教学给学生的信息量大,重视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学习目标的设定。前者主要体现在高质量的教科书、完善的校园网、全天开放的实验室和藏书丰富、设施完备的图书馆等;后者主要体现在综合性的实验及作业的设置、相当难度的考试和与实际结合的项目实践课的设置等。对于计算机专业这一飞速发展的行业而言,各国都在根据具体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为推动我国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专科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

摘 要:高职院校的医学专科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每年都会为我国培养大批的医学人才。但是,仍然有许多因素阻碍着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困境;发展策略

医学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特殊性,要促进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需要正视其困境,并对困境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变现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专科人才。

一、面临的困境

一是附属医院的建设缓慢。高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医学专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要求高职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附属医院的建设,能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并且,某些特殊的教学也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教师要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但是,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建设自己的附属医院,即使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其规模也比较小,环境比较差,能够研究的病种更是有限,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专科教育的要求。

二是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一般是由中职院校合并而成的,或者是高职与中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因此,在大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生源质量却在下降。比如,全国专科招生录取会分三批进行,地方高职院校是在第三批进行录取的,也就是专科录取批次的最后一批。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会将医学作为第一专业,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从其他专业调剂到医学专业的,这说明许多学生的理想专业并不是医学,对医学的兴趣也不大,其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三是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教师的教学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质量,也会影响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都没有实际的临床经验,只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这就会导致理论教学难以与医学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会比较落后。并且,教师临床经验的缺失,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很好的指导,这也会阻碍学生操作能力的发展。

二、发展策略

一是加强对附属医院的建设。附属医院在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的建设附属医院,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平台,又能为学校创造收益。所以,国家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资,增强高职院校的经济实力,使其能够建设规模更多、能够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需求的附属医院。比如,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附属医院的业务指导,并注重对附属医院进行监督。而学校在设置医学专科教育课程体系时,则应与附属医院的发展结合起来,将附属医院的教育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成为学生研究和临川实习的基地。

二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大众化教育会降低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学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就需要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比如,学校应对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对比,减少医学专业的招生数量。同时,国家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医学专科教育进行指导,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在医学专科专业招生过程时,要严格控制生源质量,录取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则要按照精英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要确保每位医学专业的学生都拥有真才实学。

三是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经验,提高学生解Q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存和临床经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比如,与社区医院建立校医合作关系,让学校教师能够参与医院的科研和临床活动,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其掌握最新的临床知识。并且,教师还应定期参加附属医院的医疗和健康服务活动中,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将更多的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指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在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为促进高职院校医学专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强对附属医院的建设、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提升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专科教育论文: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等专科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摘 要: S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我国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些高等学校也开始了对互联网的学习。高等专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因此高校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将会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有利于高校创新路径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等专科教育 创新路径探索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由之前看重学历水平向注重技能方向转变,因而在当下拥有“互联网+”技能的学生成为急需的人才。因此,在高等专科学院中必须加强对“互联网+”的教育力度,并且学校还要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学校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专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推进高等专科学院教育改革

在当前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高等专科学院需要改变一下它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目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考虑,大力发展学校“互联网+”的教育。通过采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会实现学院教育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而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创新学校教育模式,还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改革学院教育模式,会使学院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将会大大提高一些重要决策和方案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2.改变教育模式,扩大辐射范围

学校由从前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不仅只是改革了一种教学模式,而且还能扩大学院的辐射范围。通过互联网进行教育,可以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各个学校之间能够相互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院的辐射范围。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只要将资料放到网上,将会有许多的人看到这些信息,这样将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大大增强了学院的辐射范围。

3.“互联网+”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行,对大多说高等专科学院的教师而言对他们今后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他们需要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并且根据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找到他们各自适应的教学方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习惯都是长时间才能形成的,因而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转变他们从前的教学方式。另外,在当下,教师还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只有考虑到各个方面才会使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加完善,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等专科教育引进模式及发展对策

1.搭建信息化资源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高等专科学院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搭建一些信息化资源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讲课,如可以通过PPT、投影仪、音视频资料等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这样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课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内容。

2.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立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不会仅限于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他们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中,让学生在虚拟的操作中真实的体验到工作环境,使他们对此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通过这种仿真的实训基地,可以使他们有工作的意识,让他们的态度更加认真,为他们今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要适应“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高等专科学院要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因而整个的教育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展开的,学院教学的效果也是由学生学习的效果得出的。因而在“互联网+”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必须要尽快的适应这种变化,而且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习领域内,他们必须得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被时代抛弃。例如,以高等中医药教育为例,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著名的老中医的有关于医学经验交流的教育平台拓宽自己的视野,接受这些老中医知识中的精华,同时还要了解一些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中医药的知识,这样将会使他们知识更加丰富。学生想要在当下适应社会,就必须适应这种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们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等专科教育中的应用

1.“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企业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而这些企业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样在当下,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也要跟随时代前进做出改革。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而进行的学习,因此在目前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只有对这些成人高等专科教育进行改革,他们才能更加的适应当下的社会,做好他们的工作。

2.“互联网+”背景下我国中医药高等专科教育的改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等学院也必须积极应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改变,学院只有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改革才会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中医药高等学院也是如此,只有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且要以适应时代为主旨,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这位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许多的信息都通过网络进行记录,因而在网络上将会有许多有关于中医药方面的知识,而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因此在一些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就可以通过教育平台进行网上授课,学校可以聘请一些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网上为学生进行讲课,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结束语

总之,当下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时代,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高等专科教育必须随之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不仅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当前变化的人才。因而在高等专科教育中,必须加大信息化教学的力度,找到一条属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路径。

专科教育论文:高职专科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专科教育属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其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及技能型的人才,在培养人才的教育方式上与本科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发展中更加重视对自身教学特色的突出,突出自身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作用,使得高职专科教育具备更大的发展活力及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职专科;教育模式;创新发展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矛盾,针对这一状况,高职专科教育需要及时的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高职专科教育建设的目标,从教师、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实现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一、高职专科教育的概念论述

高职专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这一教育类型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生产、管理等的全面应用性的人才,特别是注重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有利于满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其知识的专业化及针对性程度都比较高。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掌握本学科知识,具有从事科研或专门技术的初步能力的人才,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均衡合理,可以在多变的职业领域中得到个人进步,同时向学科的纵深及横向发展。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高职专科教育主要是根据社会的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具有比较明显的职业性特点,关注的理论知识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本科教育的在学科设置中主要将学科的理论体系作为教学框架,注重的是理论知识传授的系统化与完整性。在实践教学上,高职专科教育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的真实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现实场景相仿。本科教育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了发现、分析问题方面,注重实践的探究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设立高职专科教育的意义

高职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高职专科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及战略性的地位[1]。高职专科教育教学的开展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它能够扩大就业,并且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关键组成因素。通过高职专科教育,教师既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重视校内外的实训教学,通过高职专科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教师与专业一线专家的指导,拉近其与自身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的距离,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将来将要面对的就业性质,可以更好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提高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有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结构性失业的状况。

三、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策略

1、增强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政府政策扶持

师资队伍是高职专科教育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增强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高职专科院校需要适当的提高用人标准,同时还要注重对实际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聘用,加强培训,增加其实习与进修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高职专科院校教师还应该努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色,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不断的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在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完善中还可以引进激励竞争机制,在学校内实行竞聘上岗的制度,遵守相关的考核制度,以此来决定教师的去留。此外,高职专科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证,因此,应该结合其发展现状去制定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法》,对高职专科教育的性质、任务、管理职责等内容都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明确,增强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实现教育的公平发展,使得高职专科教育具有更加坚实的发展后盾。

2、完善高职专科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发展中首先应该进行社会思想的转变,明确高职专科的办学目标,尽快的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将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另外,应该重点的突出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特质,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将书本中的知识最大程度的应用到实践操作之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专科学生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学习上实行“传帮带”的方式,通过设立学习小组,使那些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的进步。在生活上则可以形成班长管理宿舍长、宿舍长管理社员的管理模式,严格的规范高职专科教育教学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学习。

四、高职专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著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3]。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的高职专科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大,发展趋势将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认识到教育事业创新的重要性,意识到改革发展高职专科教育的紧迫感,始终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对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特色化发展道路进行探索,从而使高职专科教育具有更大的发展生机和活力。

结束语:

在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发展中,还存在为工业化服务培养人才、这种学生的工具化培养以及受计划经济模式影响严重等问题,很多学生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高职专科教育学习目标,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中应该积极的进行现代化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使得高职专科学生形成正确的求学思想,转变原有的教育定位,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进步,推动高职专科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

个人信息:伊安玲,出生1989年3月21号。性别女,籍贯安徽铜陵市,工作单位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

专科教育论文: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 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一个新的创新与突破。本文对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对民办专科院校的影响,寻找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相关对策,对提升民办专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办专科院校 高职本科教育 历史背景 影响与对策

高职本科是我国教育领域一个比较新的名词,高职本科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是教育领域一个创新之举,是民办专科院校提升教育质量和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一、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历史背景

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1]二者的教育的目存在一定差异,内部构成都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等多个层次。

高职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高职教育,又区别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国际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高职本科教育早已有之。我国的高职本科以前专指新建本科院校,意在突出高职特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区别于普通本科,符合实际教学运作特点,有利于高职升格本科院校的良好发展。

在我国,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主要有高职本科教育的历史实践、民办专科教育的现实需求这两个方面。

(一)高职本科教育的历史实践。高职本科教育在我国是21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提出后迅速在我国教育行政层面、教育理论层次和教育实践领域产生了巨大反响,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专门推动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高职本科教育在实践领域形成三大主体,即普通本科院校创办的职业教育、高职高专院校升格合并而来的职业学院本科教育、民办本科职业教育(含独立学院和独立民办本科)。

高职本科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创办的职业教育大大丰富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内容,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职业技术人才,但由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本科教育背景和人们的世俗观念等的影响,高职本科在普通本科院校始终处于陪衬地位,教育教学等层次一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状态在近两年才有了适当改变。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本科人才在同等竞争条件下具有专门的职业技能,当然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就业形势大好,普通本科教育领域的高职本科开始得到重视。

高职高专院校升格合并而来的职业学院本科教育由于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背景,在教育教学规划中始终将技能和学历置于比较突出的地位,教育效果较好。民办本科职业教育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压力,这种压力直接体现在就业层面,民办本科院校在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尽量考虑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职业技能优势发挥得比较明显。

一方面,高职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兼具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并侧重技术教育的本科层次教育。其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打破普通本科的“学科本位”,拓宽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另一方面,高职本科和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高职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中职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发展潜力更大。

(二)民办专科教育的现实需求。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分化,已经形成了独立学院、独立民办本科院校、民办专科院校三分天下的格局。独立学院以母体为依托,发展较为迅速,在招生就业等领域占有着先天优势,属于高职本科教育范畴,如金陵学院、文正学院等。独立民办本科院校大多为民办专科升格而来,在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办学模式,社会地位比较牢固,如西安翻译学院、三江学院等。民办专科学院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最底端,由于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等因素,民办专科院校在现实发展中压力更大,是民办高校三种类型中需要转型的典型代表。

高职本科的成功实践为专科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思路,专科院校采取适当形式开展本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生事物,当前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专接本”,这种合作方式受到了本科院校和民办专科院校的共同重视。比如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接本”工作,在两校的重视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民办专科院校作为我国专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适应时展要求积极开展高职本科教育,以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

二、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对民办专科院校的影响和对策

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虽然处于摸索阶段,但必然会对民办高校多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比如,本科院校的“品牌优势”、办学优势和学科优势等对民办院校就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如何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是一个现实问题。对民办专科院校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是办好高职本科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办学观念的转变。高职特色要体现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备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着力培养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专门人才。

高职本科教育既不同于学术型的本科教育,又不是三年制专科教育的简单扩展。[2]从专业设置来看,本科专业基本上按学科,甚至一级学科设置,而民办专科则主要按行业的从业要求、面向职业岗位(群)设置。因此,在选择衔接专业时要考虑学生专科阶段的专业特征和本科衔接专业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自对职业性能方面的要求。专科追求教育的针对性,强调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重实践。本科追求教育的学科性、学术性,强调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理论。本科和专科教育的重大区别带来转型的重任,只有实现观念“转型”,才能真正办出高职本科的特色。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整合。民办专科院校自有教师整体学科意识及专业水平相对本科院校较弱,需要提升专业和学科建设水平。

从职业角度看,专业设置与调整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因素。从学科角度看,专业建设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又以学科为支撑,且学科自身方向的确定更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民办专科院校需要加大专业整合力度,共建基础平台,共享学科资源,借鉴本科院校优势,把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基础教学的稳定性相结合。教学立足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这里的“必需”、“够用”主要以职业需要为中心。加强专业性和职业性培训,使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化,为更广泛开展高职本科教育打好基础。

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最终体现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及过程的总体设计。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必须遵循自身教学特征和教学模式,办学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等都应以职业的需要为中心,将知识的连续性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信息和资源有效再现并传授给学生。因此,相关高校要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着重下列方面:(1)出台政策,引进合适人才;(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3)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4)设立重点岗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与发展空间,激励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四)加强学生管理。实践表明,实行继续教育学院分管院长主管,辅导员跟班的全程管理方法是较为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具体可执行入学教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寒暑假社会实践、寒暑假行为管理、毕业生信息反馈等六种模式,并行教师课堂负责制、导师学业引导制、辅导员跟班管理制、后勤社会化机构共同管理制、校方与家长共同管理制、优秀学生与落后学生管理制、贫困学生管理制、特殊心理状态学生管理制等八种机制。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努力做到“因人而异,情感渗透,严爱结合”。

(五)升级实训基地。实践环节是高职本科教育的关键,需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要升级和加强实训基地。一方面,根据高职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实训基地,让学生、教师都得到实践技能锻炼。

(六)实现资源整合。除人们常规理解的人、财、物外,新的工作理念、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经验与工程环境的短缺都直接影响着民办专科院校的高职本科教育质量。学校要办出特色、形成亮点就必须重视外延发展,重视引进社会资源,开放办学,在内外连接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

专科教育论文:高等职业专科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崛起,使得室内装修设计领域飞速发展,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也非常的稀缺,在这种情况下,对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室内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中室内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从而对室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完善其教学方式。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保证新时代对室内装修领域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高等职业专科教育 室内设计教学 措施

目前,我国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研究比较深入,对于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显得薄弱,使很多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虽然我国有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有设计室内专业,也有很多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是无法满足达到社会对于该专业的要求,导致专业人才非常稀缺。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使其能够满足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

1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中室内设计教学的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更是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对室内设计行业的需求,也改变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为了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对高等职业专业学校中室内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的室内设计教学,教师依然采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按照课本上非常枯燥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还有很多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过关,在讲解过程中,胡编乱造,误导学生;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是理论知识讲解,很少有课外实践,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其知识的运用也是一知半解;有些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缺乏对专业人才的正确认知,认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只要单纯地学会本专业的知识就可以,忽视学习其它学科,比如:艺术、体育和道德修养方面,没有给予正确的认知,对待这些学科,学校只是花费很少的一部分人力和物力;还有一些高等职业专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很难讲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实践动手能力基本为零,即使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无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2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中室内设计教学的措施

21世纪进入了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几乎一时一个变化,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室内设计行业占据脚跟,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超强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营销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针对社会对室内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做出了新的改革,采取新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提高室内设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融会古今中外的专业,既能体现出传统的艺术之美,也能体现出现代气息之美的专业。由于这个专业的特点,就要求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是综合性的人才。这些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实践能力和极高的审美观念。只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更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否则,很容易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由于现在高等职业专科院校的学生都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批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灵活,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多。因此,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改革其教育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大量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学校期间完成一部分知识储备和终身持续学习的习惯。

2.2加入艺术的气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等职业专科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室内设计专业拥有非常悠久的文化历史,学校如果单纯地传授室内设计专业知识,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审美观念的教授。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出古今中外的案例,以开放的心态观察这些室内设计,学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这种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院可以给学生们创造机会,真实地走进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审美的能力。

2.3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实力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不仅缩短了人们的距离,也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让人们可以利用最小的价值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新的形势下,社会需要的人才使综合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扎实学生的基本功;除了专业技能方面,也要高度重视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学、营销学和古今中外的历史等等。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只有这样培养人才,才能使学生出类拔萃,在工作岗位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脱颖而出。

2.4加强实践课程,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和一些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为马上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但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很难学习到真实的知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设置独立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内进行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讲解理论课没有办法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3总结

目前,很多高等职业专科学校都有室内设计专业,但是都存在着一定的教学问题,培养出了很多学生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学校不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专科教育论文:浅思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育的地位和教学方法

【摘要】无论在教育教学的任何阶段,数学作为其中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地位都不容轻视.在高等专科教育中,现阶段的培养目标为能迅速适应社会生产生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这使高等数学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不可替代.高等数学不仅是大多数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更是专业基础课程,对自然科学、计算机工程、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及其他学科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各学科与工程中越来越依赖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希望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实效性,促进高等专科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等专科教育;地位;教学方法

前言: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包含了大范围内的数据计算知识与逻辑能力的锻炼,更是其他如自然科学、计算机工程、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必备知识.但现阶段的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中,高等数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使基于高等数学的各个学科领域教学受阻,严重影响着整个高等专科教育水平的发展.虽然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工作者也进行过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诸多尝试,但教学效果仍没有明显的提升.

一、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向人们展示了数学向各个领域延伸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入,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现代化技术,包括手机、电脑、高铁、家用电器,甚至天气预报、航天飞船等,都来自于数学模型的构建与数学的精确计算.因此,科技对数学方面的高度依赖性使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变得更加迫切,在各级院校中,对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遵循“按需施教、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锻炼与专业能力的系统构建,这也是与普通本科教育教学的差异性.因此,一些院校在“够用”的原则上只把数学作为工具性学科进行删繁就简,将节省出来的教学时间运用于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虽然这种理念有利于提升现阶段的综合素质,但缺乏对后续发展的综合考量.数学是一门极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尤其是高等数学中,大量的删繁就简难免将学生的学习还原到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对新技术的接收可能受限于不够系统的数学知识,而这种被大量简化的数学知识也无法满足一部分学生希望继续深造的学习需求.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也没有捷径可走.无论是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还是通过学习考取更高学历,数学都是无法回避的重点考察内容.由此可见,在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中,高等数学的学科地位不可替代,它是多元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二、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中诚待改革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虽然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在各院校进行着,但由于对其理性认识存在偏差、理论性较强、高度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特点被学生当作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专科学生,很容易出现教师反复讲解而并无实际课堂效果的情况,这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构建,更摧毁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现行的高等专科教育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目标,高等数学的教育教学诚待改革.

三、在高等专科院校中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一)正确认识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学中的目标

在现阶段的高等专科教育教学中,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与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高等专科院校以培养综合型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在校高等数学的教育却沿用以往普通专科高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使现阶段的高数教学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断层,缺乏实用性.在高等专科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从对现阶段的高等专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教学目标入手,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以人才的实用性技能提升为主,注重数学的系统性与实用性教育,从而培养专业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在高等专科教学中优化高等数学教学手段

现阶段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数学教师多毕业于数学专业,对其他学科的专业化知识与应用存在一定的认识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与本学科的专业背景相互连接,造成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断裂.教学中以数学理论知识为主,脱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解答使数学理论知识变得枯燥无趣,从例题的演示、运算到指导,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手段,使教学毫无新意,自然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高等专科中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手段的优化发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需求入手,在发展自身数学知识与相应专业领域之间的知识联系上不断投入,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专业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拓展高等专科教学中高等数学的教学资料

高等专科教学中,高数教学教育虽然内容覆盖面广泛,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材料的扩充与深化,且教学时间投入有限.虽然教育改革的推进带动了高等数学改革进程的发展,但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分配无法与院校自身发展相适应,使教师在教学中苦于追赶教学进度,对知识的讲解质量和效果没有适当要求.理论上的严肃严谨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等专科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与院校本身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革,针对不同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学科内数学知识讲解,在构建全面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本专业涉及的数学知识领域做适当的展开讲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讲解,吸引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本专业实用技能的不断提升.例如,将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一元函数微积分、极限与练习、常微分方程作为必修知识,保障基础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多元函数微积分、概率论等内容以选修的形式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例如,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会涉及矩阵的相关知识,在选修课内容上就可拓展矩阵的相关代数知识.

(四)发展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育中的教学模式

虽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不断提到改革中来,但现阶段的高数教学改革中,教学模式仍较为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地位仍未改变,个性化教学的缺失与沟通交流不畅使学生的高数课堂参与度十分有限.加之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不一而同,教师统一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使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因此在高等专科院校中的高等数学教育改革中,应注重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与创新.其中应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考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分层分级教学都是较好的改革办法.针对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进行因材施教,不仅能实现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发展,更能合理优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让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数学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现阶段的高等专科院校中,多数教师均凭自身教学经验,使教师无法兼顾专业知识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学科连接,使教学策略上缺乏学科针对性.另外,当前考核形式还沿用传统教学中的限时答卷的形式,试卷内容也是完全脱离实际应用的数学题目,很难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可将对学生的素质考核分成平时表现、开放式成绩与限时考试三部分进行综合评价.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克服厌学心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结束语:本文以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改革的紧迫性为开篇,重点研究了高等数学在高等专科院校教学中的改革之路,以求促进整个高等数学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在实际教学中,高等专科学校教师应充分注重高等数学的正确认识的理解与传达,提升高等数学的教学趣味性,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开端,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提升整个高等专科教育的教学质量.

专科教育论文:美国社区学院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启示

摘 要: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建校特点、课程设置、以及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发现我国专科教育现今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发现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实体――社区学院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值得我国专科教育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带给我们非常多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社区学院;专科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过程中,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等教育民主化的法案,认为应该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将高等教育提供给所有人,不论民族、性别、肤色和种族,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并且呼吁政府利用税收建立了适合地方各州、学费低廉的社区学院,实现教育公平。社区学院指的是设立于社区的、由地方教育行政机构认可并接受其督导的,主要为所在社区的成员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或社会性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服务的教育实体。

一、社区学院对我国专科教育的启示

(一)立法不够明确清晰

虽然意识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规都不够具体化,只是一些比较笼统的条条框框,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法律的实施困难,模棱两可,这就为日后的问题埋下伏笔。

(二)政府投入经费少,专科学校收费高

学校被划分为“985”工程、“211”工程、省重点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政府对专科教育的投资远远少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投入,这就不得不使专科学校的收费高昂,政府对专科教育投入不足。虽然普通本科院校建造实验室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政府加大投入无可厚非,但是建设好的专科学院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实训场所,买进先进的设备供学生实际操作,专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属于一毕业就要上岗就业的技术型人才,没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是不足以直接上岗就业的。政府投入不足必然会导致学校高收费,专科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差,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只能望而却步。

(三)传统思想的弊端导致生源不足

我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士为四民之首”传统,对于职业教育一直都存在这或多或少的偏见和鄙薄,有些高中毕业生宁愿选择复读一年然后上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也不愿意去一个很好地专科学院学习一门技术。学生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未来的职业取向来选择,而不是被这种传统思想给局限住。而我国高考后优先录取本科,然后在进行专科的录取方式无形中将这种重本轻专的偏见给制度化,这使得专科教育生源不足,并且生源的素质也相对的差一些。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专业化

我国专科学院的教师多偏向理论化,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多为理论,而实际操作的知识很少涉及,这就导致学生毕业后投入到工作当中后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必须进行二次培训再学习,这无形中浪费了教育资源。使得专科教育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只是颁发了一张结业证书给毕业生,没有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可以谋生的实操技术。专科学院的教师更多的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基础知识,通过“专升本”考试,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二、如何提高我国专科教育

(一)加强立法的监督

社区学院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与美联邦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案有很大的关系,法案的出台不仅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宏观上的指导,同时也对具体实施办法做了强调和规定,使得法案的实施具有强制力和可行性。我国专科教育也应受到立法保障,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创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法案,用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二)广泛设立专科学院,政府加大对专科学院的投入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还相当大,西部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一大批高级技术型人才,政府更应加大对西部的投入力度,在西部地区成立专科院校,完善西部院校的硬件软件设施,让西部地区的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得起学,上得起质量各方面都过硬的职业学院,使得西部地区自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发展本地区经济。

(三)加强专科院校的师资力量

我国专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资会培养出高精尖的人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招聘多看学历少看经历,这就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在今后的职业教师招聘中我们应该将经验与实践更多的摆在第一位,因为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学生毕业就面临工作,扎实的掌握好技术应用才是硬道理。当然也不是忽略基础知识的教授,只是更加注重实操技术的培养,两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

(四)改变传统观念,为专科学院扩招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但不代表不可改变,读书做官的传统思想一直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专科教育也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有一度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要好过本科院校的学生。事实表明,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只是两种不同的类型,而没有什么层次上的差别。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专职教育的发展状况一直令人担忧,美国社区学院取得了不俗成绩,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在借鉴的同时进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改良,使之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发展出一套适合我国专职教育发展的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