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论文

时间:2022-05-24 04:09:14 关键词: 管理 经济

摘要:市场竞争随着国际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强,国有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要随着市场的趋势不断的丰满自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革新理念,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的完善企业本身,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发展。

管理经济论文

管理经济论文:水资源管理中的县域经济论文

1基本情况

1.1水资源现状

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东依漳卫运河,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漳卫运河蓄水补给,多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我县水资源拥有量为6229.9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5606.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64.5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418立方米,地下水为5765.4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5188.9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2%,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2%。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水资源具有“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目前,该县正处于一个连续的枯水期内。自1999年以来,全县仅有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三年的降水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因此地下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同时因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用水量逐年增加,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1.2县城水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

1.2.1县城区自来水目前用水结构分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三种。

近几年的城区用水量分别为:2009年总用水量132.3393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09.8865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1.997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4558万吨。2010年总用水量142.38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17.8942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3.901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5895万吨。2011年总用水量156.23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28.6998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6.4275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1.1074万吨。从数据上看,用水量都是逐年增长的局势。

1.2.2县城区域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

城区范围内按供水企业供水量和自备水源井统计,2009年工业企业用水量为300万立方米、2010年为350万立方米、2011年为400立方米。县城工业企业和生活年需水量三年平均合计约350m3。今后5-15年是馆陶经济尤其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县淡水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到2020年工业用水要比现在增长3倍,城镇生活用水增长近2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更大,因此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刻不容缓。

2存在问题

2.1城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加剧了县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城区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仍以自备水源井为主,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工程虽已建成,但目前还没有规模性使用,而且大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由于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可利用量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县城供用水安全。

2.2地表水源补给成本高

该县虽已完成引黄引卫工程,达到通水条件,但因地处市生态水网末端、沿途长,蒸发、渗漏,上游多节制闸拦截现象严重,南水北调工程尽管线路确定,蓄水工程尚未实施;路庄扬水站提卫运河水成本较大,仅电费一项年开支可达300百余万元。

2.3节水措施不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

①城乡居民节水意识差,农业灌溉还是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②蓄水工程和输水设施老化失修,“跑、冒、渗、漏”现象严重。③节水意识淡薄,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低,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并且新建项目节水审批缺乏协调和落实,造成节水考核监督滞后,使用的节水技术也比较落后。

3措施和建议

3.1合理规划,狠抓工程,在工程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通过实施引黄入馆工程,完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使年供水能力达到1300余万方。二是通过实施引卫工程,推进路庄扬水站更新改造,加快体制改革,扩大提水能力,为我县提供3000万m3的水资源,可有效缓解该县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三是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供水规模3万吨/日的第二水厂,年增加有效蓄水量700万立方,可保证4万余户居民、60余家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四是通过实施完善县域生态水网工程,可增加有效蓄水近1500万方,满足我县耕地用水需求。五是实施公主湖、南湖蓄水工程。随着馆陶经济的长远发展,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储蓄水源500万立方米,为该县城区长远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3.2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在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上下功夫

通过录像、板报、宣传车、网络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让水是商品的意识深入人心。要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天上下、地下流”的旧观念,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及时传递正确的水价信息,使节水变为自觉行动。同时要形成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造成危害,谁负责赔偿的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惜水、节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

3.3制定政策,规范管理,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上抓落实

一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制定该县节约用水办法,严格计划用水,出台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办法,调整供水价格,制定推广阶梯式水价,用价格约束用水量的使用,禁止高耗水企业的立项上马;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节水型工农业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补贴,加快节水型工业、农业技术的推广;三要加强用水管理,推广节水管理措施。安装节能管件,绿地浇灌使用喷管式浇水,公共卫生场所安装感应水龙头,有效避免人去水流的现象。

作者:罗斌 柳泽军 郭新磊 单位:河北省馆陶县水利局

管理经济论文:农业产业化管理农村经济论文

1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提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也曾大张旗鼓地规划“公司+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型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基地农户,还是龙头企业均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产业化组织竞争力弱

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实力均比较弱,以肉食加工为主的圳通公司与潍坊得利斯集团不可比,得利斯也是一家潍坊地区的肉食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总资产达21亿元,年销售收入高达27亿元,创利税1.6亿,安排职工就业4500人。以肉鸡加工为主的诸城外贸集团,年实现销售收入更是高达61亿元,利税2.1亿元。

1.2市场建设速度慢,规模小,担当不了龙头地位

近些年,通榆县各种市场建设速度很快,也有了一些规模,但与发达地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如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43.3hm2,投资2.8亿元,是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该市场为全国蔬菜的集散地,每天上市的蔬菜中只有10%的量是寿光本地生产的。蔬菜进入寿光批发市场,先进行检质,合格后检斤,然后进入市场,价格固定。不存在讨价还价问题,质量不合格不允许进入市场。但经过整理后走出这个市场就成为名牌的蔬菜进入国内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高效益随之产生。如几毛钱一斤的大葱,经过简单加工包装,就成了日本大葱,价格也从几角钱变成一美元。

1.3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通榆县目前农村各类经济中介组织数量少,发展缓慢,起的作用也不充分。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如山东潍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市场4360多家,各类农民中介合作组织占基地农户比例12%,而且中介作用十分明显。如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每年与基地农户签订生产订单,每年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利润给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约束能否履行合同,有无违约以及违约责任的追纠,这些工作均由农民中介组织去实施。如果农民这种组织化程度太低,就制约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的健全和完善。

2通榆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和建议

鉴于通榆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规划和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工作。

2.1下大决心做好基地农户的规模化生产

通榆县是吉林省省最早的畜牧县,全县大牲畜、牛和羊的存栏数早在改革开放初,虽然存栏分别只有16万头、7.6万头和21万只,但均在全省前列。但发展到2004年这些指标虽然发展到16万头、11万头和50万只,但均下降到了全省中等水平。说明速度太慢了。通榆县号称30hm2万亩耕地,人均水平全省最高。但也就是这一优势导致全县农民养成了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习惯。因此,在做好基地农户规模生产上应下大决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抓住百万亩优质高效基本农田建设这个契机,下决心把多余的耕地退出来。全县6万农户有这6.67万hm2高产稳产田足矣,其余耕地一律还草、还林、使一望无际的荒漠变碧波万顷的草原。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发展通榆农村优势产业——牧业。真正回归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象。到那时,每户农民精耕细作一垧地,放牧一群牛羊,或养鸡或养大鹅。牛羊等大牲畜存栏规模迅速扩大,猪鸡鸭鹅等家畜养殖大户遍地开花。到了那时候,各种大型的龙头企业才能落户通榆,牧业的龙型经济才能直正起飞。因此,没有基地规模这棵梧桐树,就根本引不来龙头企业这样的金凤凰。

2.2把精力放到培植龙头企业,形成主导产业基地

搞好检验检疫,推动标准化生产等服务上来。为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要坚持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一起上,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个体私营大户、转产后的乡镇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吸引外地和国外客商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坚持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培育主导产业。政府要搞好区划布局,对龙头企业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鼓励扶持名优产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用。

2.3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要制订农业地方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规范。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质量监控。加上实施品牌战略,全县要加快推进“无农药残毒放心食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培训懂得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的农民技术员,加快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2.4体制上创新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作者:王秀月 单位:通榆县鸿兴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管理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知识经济论文

一、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良好的管理能激发员工发挥自身潜能,让每一位员工遵守企业流程与规章制度,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管理执行开展的基础是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制定与运作,这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与价值,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不断的创新,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能使企业在正常运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增长经理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能促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

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

企业在通过改革和创新之后获取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企业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积累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诸多的问题。

1.企业的经济管理不够深刻。

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是否先进,多数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只注重通过不断的生产进而创造更多的效益,很少有企业能把企业的经济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如若忽略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不到应有的提升。企业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各部门,充分落实管理职责,通过企业经济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创造企业价值。

2.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中相关部门无法履行部门职责,员工未尝履行工作义务,这是企业管理中的漏洞,企业管理者未能高效执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各部门执行力不足,使企业管理制度未履行到实处。

(2)企业的发展模式与企业所指定的经济管理模式不符,无法落实。由于企业没有先进的水平,导致最初建立的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无法实施,这样既无法实现企业在经济管理制度下应有的发展,还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行。(3)缺乏执行力。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之后,各部门应充分理解实施管理制度中的内容。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让企业员工遵守制度合理高效的工作而为企业带来价值,公司消耗资源而制定出的企业管理制度如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则严重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企业的管理取决于企业各部门管理者的工作力度,目前存在很多企业部门管理者无法履行工作内容的情况,管理人员不落实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员工只能盲目工作,出现问题之后管理者无法承担责任,给企业造成损失。

(2)企业管理者忽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指导,部分员工在工作生产中水平不足,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浪费了企业资源。管理者忽略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致使员工因工作积极性不高而离职,损失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企业没有相应的绩效机理政策,企业考核机制不严谨,无法公正员工的工作业绩,导致员工丧失工作激情而开始“混日子”,破坏了企业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对企业造成恶劣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4.传统的管理部门无法履行职责。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资金成本的控制工作来自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使用传统的财务理念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通过经济管理模式指定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利用企业资金,有效带动企业经济效益。

三、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创新与合理的实践方式

企业的经济管理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创新,怎样通过实践来指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管理者应当担负起的责任。

1.管理思想的创新与实践。

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创造企业价值,前提是公司要具备良好的管理理念且按照管理制度来实践。企业管理者应具备创新意识,在当今经济环境下与时俱进,具备良好的管理思想,推动企业的经济管理,加强各部门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认知度,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合理的实践,促进企业的发展。

2.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正常运作来源于正确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可以良好的约束引导着企业员工按照企业发展模式不断的创造价值,企业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不断更新实践企业管理制度,让企业与时俱进,让企业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公司的正常发展。让企业管理制度合理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确各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并开展一系列规范管理的活动,让企业管理达到合理化的效果,在履行管理的同时挖掘人才,提高员工整体水平,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领导员工掌握更高的工作技能,培养员工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让企业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市场竞争随着国际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增强,国有企业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就要求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要随着市场的趋势不断的丰满自己,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革新理念,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的完善企业本身,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金永胜 单位: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铜陵有色股份铜冠黄铜棒材有限公司

管理经济论文:图书管理工作的知识经济论文

1大力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升信息管理应用能力

传统图书资料的管理注重图书保存和摆放,不同时期的图书按照学科分类存放在不同的位置,这一做法的分类依据较为简单,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忽视图书的使用效率,同时这一分类方式呈现的信息目录和内容提示不够丰富,读者获取检索信息的能力受到限制。摆放式货架占用的空间小,读者选取书目的范围受到影响,这是造成图书使用效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传统的图书管理与借阅流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书本的借阅与归还受使用条件影响较大,图书管理的效率相对不足。现代图书管理建立在网络资源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与数字化应用紧密联系,这就使得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准确、快捷和方便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培训,注重综合化网络管理程序的应用,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图书信息的交互式处理,这一程序对于加快图书管理的信息采集,储存调配和管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的传播与应用过程中,大量图书情报信息需要整合和编辑,图书管理人员要主动适应信息变革的方向,强化图书信息管理的技术优势,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图书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科学管理与强化应用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与提升管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学习数据采编与软件应用,提升信息化方案的处理能力,对于高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而提高图书使用效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综合化信息系统处理图书管理数据可以省去繁琐的手工登记业务,对于无纸化办公和资源检索一体化有显著的进步意义。

2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管理特色

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正处在信息资源迅猛发展的变革期,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对于丰富网络文化资源,提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力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虚拟网络信息平台,各地分散的图书资源得到重新整合,知识的分享与应用为读者获取检索信息提供了便利,读者可以在多种环境下快速获得所需信息,图书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创新服务方式不仅需要在图书资源的硬件建设上打好基础,在软件的支持上同样需要下足工夫。知识经济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部分读者在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上处于被动状态,图书管理人员应当创新服务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一体化交互模式合理协调和优化图书信息,充分实现互联网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完善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此外,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当完善管理特色,以贴近用户需求为重点,以提升读者使用体验为目标,不断改善自身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读者,应建立电子网络化服务终端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使广大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安排,自由便捷地享受信息变革带来的益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读者需要建立网络图书共享系统,从而弥补资源分享的不足,提高知识的分享与应用能力。现代图书管理应用先进的知识分享系统,既是适应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必经过程。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图书管理过程中,向读者提供的图书不再是装订的纸质材料,而是实现了纸质图书向电子资料图书的转变,这种信息依附载体的变化突出了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应用变革。而知识经济时代下市场竞争的加强,对于图书馆在封闭环境下形成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图书馆要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就必须走管理创新之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走在信息变革的时代前列。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的转变

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变革使得越来越多的重复劳动由计算机替代简化处理,与此同时,信息变革的加速也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仅靠硬件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管理人员在认知与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主动适应自身角色由计算机操作员到网络技术员的转变。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图书情报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其次,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够将学习的业务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岗位上的本领;再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心态,图书管理岗位本质上是服务于读者阅读需求的,每一位图书管理人员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书本位”管理到“人本位”管理的转变对于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转变服务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本位”管理即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活动围绕图书展开,从文献的加工、整理到组织,整个过程强调书目的保存和利用,文献资料的收藏是图书工作的重点。“人本位”管理即图书管理的思路是以人为本,贴近读者的需求是工作的重点,这就将图书管理的核心内容转变到以服务于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上。实现“书本位”到“人本位”管理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从图书馆自身管理出发,将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表现作为工作考核的重点,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读者、尊重读者,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为“人本位”管理创造条件,针对不同读者的需求差异建立相应数据库,努力做到以服务读者为本,把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落到实处。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解放思想,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建设,积极探索新型服务渠道,争做信息变革的参与者、支持者、推动者,并最终实现自身角色由“守门人”和“中介人”到“信息导航员”与“知识工程师”的转变。

4协调图书馆与资料室、档案室之间的关系

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资料室藏有丰富文献,其中既有自然社科类文献,又有数据统计等调查资料,除涉密文章外,图书管理人员应努力协调图书馆资料与资料室及档案室文献的共享关系,一些资料室存放的文献信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统计类文献资料颇受读者青睐,这些资料系统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建设优势,是不同研究人员在各个时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成果,具有宝贵的学术价值。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方式,畅通知识分享渠道,打通图书馆、资料室与档案室之间的借阅壁垒,努力使馆藏文献资料服务于读者,为知识的传播与应用创造有利条件。图书管理人员创建绿色流通渠道需要依靠集体力量,打破各部门之间的隔阂。为理顺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关系,图书管理人员还应当建立联合服务机构,并创建相应的协调机制,把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方案落到实处。建立联合服务机构能够保障档案室与资料室等部门间文献资料的正常流通,为读者制定行之有效的流通方案。此外,联合服务机构要定期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沟通图书馆、资料室与档案室之间的知识分享状况,并不断提出改进策略,努力使知识的分享与应用创造最大价值。

5开展个性化服务,为读者创造个人知识库

知识经济时代下,传统的馆藏书目已不能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个性化与数字化服务,图书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读者创建“我的图书馆”提供有益方案,并在阅读方式与推荐书目上大胆创新,努力使图书馆综合建设服务于读者需求方向。个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差别化的、有益于个人需求的特别服务。个性化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具体体现为图书馆根据读者的差别化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图书馆可以在网上预约、书目推送、信息编译等项目上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服务不仅满足了读者的信息需求,而且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读者在个性化服务中感受到了尊重,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知识传播,而且为读者创造个人知识库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借书还书的登记上,图书馆可以根据系统记录,及时归纳总结读者喜欢的图书类型,并做出相应的推荐书目单;在书目推送上,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将有价值的阅读信息发送给读者;在还书方式上,为了满足读者的异地还书需求,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可以建立馆藏图书共享流通机制;在藏书特色上,图书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学科发展的优势突出藏书地方特色,在知识库共享与传播的应用上吸引更多读者和用户。

6结语

总之,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既需要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积累,又需要在管理方式上寻求变革。知识经济时代下,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提升服务意识,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只有尊重读者需求,在服务上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作者:张载梅 单位: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管理经济论文:资产管理方案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流动资产是企业的血液。知识经济下流动资产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流动资产利用效率比较低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既有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不合理占用,造成资金短缺的窘迫。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合理的配置流动资产的使用,在最大范围内激发流动资产的活力,才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知识经济下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保证。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够促进资产的合理使用。但是,很多企业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重视资产的使用,忽视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在使用方面的效率,也为资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2.科技含量低。

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和资产管理复杂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资产管理不仅需要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员使用一定时间贯彻执行,这都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预埋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加大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科技方面投入,依托科技力量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资产管理科技投入方面还是不够理想,造成了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三、解决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原因,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善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无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下资产管理,还是以原料,能源,劳动力为基础传统经济下资产管理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就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根据谨慎性,预防性,有效性,合理性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流动资产的具体特性性,制定严密,公平,可操纵性强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资产的有效使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是需要严格制度的执行。如果仅仅把资产管理制度停留在纸面,口头上,那么资产管理有效性就无从谈起,企业资产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也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

2.借助高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应用是知识经济显著特点之一。也是知识经济能够突飞猛进发展的重要原因,科技是发展的原动力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因此,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应该借助知识的力量,凸显科技手段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例如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平台,通过电脑网络等科技手段,从固定资产引进开始,把固定资产的使用,折旧,故障,检修,扩展功能等等信息,都在固定资产管理平台上充分的展示。既方便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也便于使用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合理,有效的使用。同时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进行管理,保证资产功能的实现。借助高科技手段管理知识经济下的资产,不仅清晰明了,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实现动态监督,随时掌握资产的情况。既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有利于企业通过资产创造效益。

3.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符合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和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传统的经济主要是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企业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及能源生产产品,然后通过营销手段把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资金和产品之间良性的循环。但是,知识经济则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科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占用重要的地位,知识、信息构成了知识经济下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很多知识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以虚拟化的方式实现效益的增长的。通过许可经营,转让经营,委托加工等形式,知识经济下的企业创造了不同以往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知识经济下企业资产的管理由此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企业正在使用的资产,不一定是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资产,可能所有权是属于本企业的。这都为企业的资产有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是新时期,经济变革为企业资产的管理提出新课题。所以,在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体现信息化,知识性的趋势。

四、总结

既要管理好企业能够控制的资产,同时也要加强由于合作的原因,在其他企业使用,但是所有权却是属于本企业的资产。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知识经济下的资产管理工作,为企业的资产管理把好关,优化服务,促进企业在新时期背景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安学丽 单位:山西西山金信建筑有限公司

管理经济论文:现代化管理公路经济论文

一、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前我国现有的公路绝大多数是国家投资建成,属于国家财产,高速公路作为高速的一种,自然具有国有属性,因此对高速公路进行现代化管理,维护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良好的运营状态,有利于维护国家资产,有利于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方便人们出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我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由此带来了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运输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输的基础便是高速公路,没有高速公路的不断完善发展,运输也只是空谈,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速了商品流通,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实现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保证公众出行安全

高速公路作为公共设施中的一项,具有公益性、外部性和非赢利性的属性,因此我国高速公路具有排他性,目前我国主要的高速公路均有国家投资建设,实行全封闭的运营模式,具有非竞争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导致高速公路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保证高速公路能够为公民提供安全、便捷的运行环境,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遇到问题只能利用某些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章针对性较差、实用性不强,且很多方面的规定存在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很多时候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管理,因此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落后

我国高速公路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多管理问题无法解决,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强,达不到预期效果,无法实现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执法部门责任不明

由于制度的落后、法律不健全,导致我国高速公路执法主体较多,导致各部门之间责任不明,协调性差,工作效率低下,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腐败现象严重,又是一个问题会出现多部门,多重处罚的现象发生,造成高速公路事故频繁,阻碍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手段

许多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对高速公路实行健康、有序的管理,离不开其自身完善的法律机制,我国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与我国快速的高速公路建设相比还很滞后,没有实现高速公路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自身发展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严格执法、明确责任,建立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行综合执法,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人力、物力,细化各部门之间的责任,统一各种资源,应用先进管理系统。最后加大群众对监督力度,增加媒体监督等,使工作人员的执法透明、公平。

(二)加强经济管理

首先要编制工程施工预算,做好高速公路成本管理,根据《公路工程预算定额》计算成本,经公开招标等形式控制预算,提高高速公路质量。其次,在计划成本发生前,编制人工费、材料成本、管理成本、临时费用等的计划,选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原材料的使用量,确定供应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最后要进行成本控制,在做好预算制度和成本计划后,各部门要依据以后目标,进行成本控制,高速公路建成后,要将计划成本与实际发生相比较,找出成本提高或者降低的原因,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三)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高速公路对国家经济发展事关重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经营风险大,收益小,投资收回速度慢,再加上公路具有公益性,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所以需要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符合经济发展需要。

四、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也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高速公路作为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项,其发展受到各界重视,但是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还存在很多的缺点,管理法制不健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落后、执法部门责任不明等因素制约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对高速公路进行经济现代化管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增加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方式,保障我国高速公路快速稳定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保证。

作者:王燕 单位:山东日东高速公路菏泽管理处

管理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市场经济论文

1企业经济管理模式

所谓企业经济管理,指的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及控制的一项活动,其旨在实现企业的盈利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来作为管理依据,企业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主要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其管理模式是企业依靠国家划拨资金来进行生产和经营,一切盈亏也都是由国家负责;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而逐渐萌芽的。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此条件之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也较原来发生了巨大改变,当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在遵循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内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战术,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而形成的。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虽然有部分企业已经发现了企业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在积极建立经济管理模式,然而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不够完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有所欠缺,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却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其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问题,并且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也对经济管理这方面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2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也离不开人力资源。然而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技术人才,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管理人才,因此导致企业在各方面管理包括经济管理上非常缺乏专业人才,只能依靠企业领导来进行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领导的个人感情、认知和喜好是进行经济决策的最大依据,如果领导过于刚愎自用,那么很容易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并且一旦更换领导,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人员变动,严重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3企业组织不够灵活

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很多企业还并没有完全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甚至仍然还要按照以往的计划经济组织结构来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就导致了企业组织缺乏灵活性,不能很好地对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变通,久而久之,必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再者,还有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一味追求高利润,而忽视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完善性和科学性,进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3.1更新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管理理念是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前提。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应当走出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大胆进行理念上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具备全局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前景,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和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制度。

3.2完善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企业若想完善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因此企业必须要先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引进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内原有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尽可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进而依靠人才来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

3.3健全组织结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再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企业组织结构势在必行。当前企业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在遵循高效、科学以及人性化等原则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变得更加灵活和变通。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作者:葛微微 单位:中共安丘市委党校

管理经济论文:经济管理市场经济论文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基本原则

首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重要的推动。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也需要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这样的一种转变实际上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地区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因此,对于不同区域的政府在实现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充分结合地区的具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如在中国一部分市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言,应该主要提供社会事业服务方面的职能定位,其经济管理的职能需要配合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对于一部分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应该首先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打造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其次,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要明确科学发展的原则。因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是涉及到非常多的层面,有很多难题需要进行克服,更需要充分结合联系当前政府经济管理实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因此,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应该充分根据政府管理规律,科学地推动政府对于管理职能的改革,让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能够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也只有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且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推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科学定位,才能够让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做好统筹规划,才能够运用好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避免社会经济重复建设,出现社会经济管理的短板状况。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离不开对于社会经济规律的尊重,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明确界限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思考的基础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并不是盲目扩张政府在市场经济领域的干预职能,而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促进政府在市场经济的日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和市场正常运行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发挥,最终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其职能的边界。这也是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重新思考与分析的重要基础。现代的市场经济秩序当中,合理或者科学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政府,政府不能够在任何经济领域都进行大包大揽,要主动承担责任,但是也不能够干预市场经营主体的微观运营。在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界限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完善政府履行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规则,特别是针对市场经济的合理、科学运行提供合理的制度保障,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二是要针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要对国有资产、国有控股等国家主导经营的企业进行监督,避免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的流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流失,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第三是针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别是在面对社会不同职业、阶层的收入出现差距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维持好社会再分配的效率以及公平的问题,特别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协调、高收入人群与中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协调、人均收入的提升,以及市场经济其他公平性的问题,都应该得到政府给予经济管理职能上的支持。从上述三个方面看,明确界限并不是让政府在市场经济中采取无所作为的经济管理方式,而是让政府在履行自身经济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有的放矢地推动自身职能的落实,让自身的经济管理行为更具备效率,避免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包大揽,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在明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基础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应该分析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改革,这也是政府履行好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基石。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对策分析政府在履行自身经济管理职能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社会经济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向等进行合理的调整。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调整,应该是建立在良好定位的基础上,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运转,并且最终为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尤为重要。联系当前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定位现状,进行思考提出以下对策。

(一)政府主体角度的经济管理职能定位

从政府主体角度,推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的实现。对于政府在社会市场经济当中,其管理的范畴应该有权力清单,避免政府在参与经济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职能错位或者缺位,无论是将权力倾斜于市场,或者将权力集中在政府,都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调配社会资源的基础作用下,应该明确其自身参与经济管理过程的边界,避免其自身进退两难的状况。宏观调控作为当前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管理工具,是作为“无形的手”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凡是市场能够科学调节并且运作的,政府不应该包揽和干预,要保障市场当中各种经济主体的创造力和自行经营的能力,保障市场的运行自主性。同时,政府也需要对于各种市场存在的盲目性、自发性等进行适当地补充和支持。对于市场的运转以及平等竞争等,政府应该通过政策以及制度等进行规范引导。政府应该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正确定位自身的经济管理职能。此外,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和建设,应该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互为补充,完善政府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二)市场经济角度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

从市场经济的主体即企业的角度分析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问题。企业是整个市场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政府在定位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壮大社会当中各类企业,促进中国整体经济的科学发展。首先,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并且鼓励社会的竞争。政府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当中,要让国有资本逐渐集中在具备公共性的资源上,将可以让市场运行的各类行业交给企业,让不同的企业通过互相竞争,从而促进不同行业版块的发展,增强市场的经济活力,优化整个市场经济的所有制格局。政府提供适当的监督以及管理,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优化发展,规范并且引导企业的行为,促进竞争的有序性。其次,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不断发展。政府应该汇集社会上的品牌力量、社会资本以及各种资源,为产业的优化整合提供足够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学技术创新,进而形成核心技术,为提升中国企业的创造力提供更多的战略支持。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在新兴产业版块所提供的就是资源供给结构的优化,提供扶持政策等。因此,就市场经济的主体而言,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是非常重要,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力支持。

三、结束语

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攻关期。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在正确定位并且完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其非常重要的职能之一。通过科学定位,充分分析当前政府自身的特点、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规律性等,可以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科学转变,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刘晶 塔娜 苏明 单位:渤海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经济论文:管理模式循环经济论文

1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作用

1.1有利于节约地球资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其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资源开发能力的不断增大,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不注重节约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面临着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极大程度地减轻了资源供给压力,有效地缓解了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

1.2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而且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在日益加深。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循环经济的提出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和谐发展。

1.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在于降低投入,减少生产生成,从而保证产出最大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资源在产出率、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较大。循环经济能够保证低投入,同时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使资源能够尽量发挥出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尽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增强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1.4有利于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循环经济更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于循环经济污染少、效益高、资源再生利用率高,它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2构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议

2.1不断完善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为了保证循环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需要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所以要对与其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不断的完善,构建健全的循环经济体系,使其在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对企业行为进行规范的目的。可以通过加大废弃称排放收费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监管水平等手段,使企业在发展过程能够自觉坚持以低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为前提,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还有昨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2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做到低投入、零污染、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率,这些都是需要通过较高的技术作保障的,所以需要提高技术的创新力度,同时要注意开发共性与实用性技术,最终构建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要大开发与循环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相关的关键技术。在资源节约方面要加强废物回收利用、替代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技术的开发工作,使循环经济理念渗透于企业的计划、生产、运用和管理一系列过程之中,交将其纳入到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之中,加大力度去开发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低消耗的共性技术。同时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期限,提高资源的使用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不同企业间产品间的链接技术、加大生态工业园区设计技术的研发力度,以实现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有利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有效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国家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保障。相关管理部门要保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要能够尽力挖掘市场潜能,在满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同时尽力降低资源的损耗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另外,通过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适当地调整产业结构,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还可以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现我国经济区域的合理布局和统筹规划,以形成区域循环经济体系,以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孙德山 单位:吉林市昌邑区学校后勤管理中心

管理经济论文:火电企业成本管理低碳经济论文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

对于外部取得的碳排放权,其来自于政府初始配置或外购交易。政府初始配置分配的配额是免费的,虽然企业没有付出直接成本,但政府会将企业所缴税费用于治理环境,等于企业间接付出了成本,因此企业要对免费分配的排放权进行初始计量。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按照同类市场公允价值入账;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照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可采用收益法(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或成本法(企业受到排放量限制后增加的成本)。若为外购交易取得的碳排放权,其计量相应简单,按照实际取得的成本(买价、交易手续费、税费、其他有关费用)入账即可,记入“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对于内部开发的碳排放权成本计量,将一切为取得碳排放权而发生的实际可确认的成本入账,将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原材料成本、设备支出、应予以资本化的各项借款费用、相关税费等计入初始成本,记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二)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并未引入公允价值模式,且本文所研究的碳排放权,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我国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时期,许多企业尚未引入环境成本的计量,绝大部分地区也不存在碳交易的活跃市场,因此现阶段我国对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可以暂时采用成本计量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逐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以便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后续计量采用成本计量模式,首先应确定其使用期限,并在期限内按照客观合理的方法计提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的备抵科目。其次,将摊销额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摊销额配比计入成本费用。再次,存在减值迹象的应计提减值准备,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火电企业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一)火电企业现行对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火电企业现行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是:在环境支出实际发生时计入费用。例如,违反了法规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而产生的罚款;对投入的环保设备计提折旧并转入成本。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不利于企业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不能够促进企业采取改进技术、减少排放的环保措施;(2)收入与费用不配比,只在实际发生时列为费用,虚增了利润,不符合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

(二)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产,将其引入火电企业能够规范成本核算,对于我国的环保事业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意义重大。

三、碳排放权对火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在中国的首份按行业统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名单中,排在第一的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1%。我国是传统能源煤炭丰富的国家。火电企业占据电力行业的主导地位,是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其未来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碳排放权核算引入火电企业,将会对成本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一)全面了解火电企业成本构成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重视环保是发展趋势。以往的成本管理研究主要涉及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较少涉及环境与自然资源。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及对企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限制,环境成本支出将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我国的电价只反映了直接生产成本,没有反映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使得成本的构成不合理,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利润表。引入碳排放权核算有助于火电企业全面了解成本构成,更加准确地核算成本并制定电价,使企业管理层能透过财务数据更清晰地把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并据此做出财务判断。

(二)改善成本管理方法

火电企业传统成本核算中没有涉及环境成本,忽略了环境成本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利于加强管理,控制并降低成本。通过碳排放权核算,也可以引导企业通过其他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例如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安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洗涤装置等方法,可以大量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从而获得碳排放信用。将碳排放信用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出售,获得的收益将大于火电企业投入的环境治理成本,且这种收益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所以企业得以通过碳排放信用交易获取大量利润。同时也减少了因碳排放量超标的罚款支出及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的支出。

(三)改进成本管理目标

1.以投入少量成本获取更多收益为目标。企业投入的环保成本会带来超过投入成本的增值收益。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改进工艺、节能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环境治理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有利于在长远发展中获得更高经济利益。火电企业在治理环境方面的投入使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在稀缺的碳排放市场上能够获取超过环境投入成本的收益。

2.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双重效益为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碳排放权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引起了企业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企业只有通过加强环境治理,才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实现长远利益。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火电企业碳排放权确认计量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初始计量可以无形资产评估为手段,或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或实际成本入账,后续计量按照成本计量模式,计提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计提减值准备。将现行的火电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加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引入碳排放权的计量,得出碳排放权的引入会对火电企业成本管理带来积极影响的结论。本文的局限性是没有建立火电企业引入碳排放权的成本模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闫朋村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管理经济论文:管理体制改革高速公路经济论文

一、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交通运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高速公路在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社会生产力发展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高铁、航空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效益贡献力不足,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运营效益好,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良好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逐步开放引入民间资金,高速公路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如何对高速公路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不但能维护高速公路设施的完整性、安全性,而且能使民间资本得到应有的投资收益。开展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破解新形势下高速公路建设运营面临的新问题,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

(一)以市场为平台,强化高速公路企业主体地位

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具有工程建设规模大,运营非营利性,投资金额巨大,经营风险未知等特点。长期以来,政府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体,政府投入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的财政能力不同,早期的高速公路建设主要集中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长期单一的依靠政府的资金建设高速公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且建设速度较慢,对于欠发达地区,建设高速公路成为了奢望。高速公路由于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改革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就是要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为平台,强化高速公路企业主体地位,发挥高速公路企业在市场中的灵活作用,引入民间资本作为建设资本的有效补充,形成路权归全民所有,高速公路公司式经营管理,多方投资,多方受益,共同促进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二)以法律为保障,打造完善的法律保障环境

先进、完整的法律体系是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正规化和市场化。现有的关于高速公路的法律法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的需要,针对当前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事件,相关部门要及时补充、更改、修订,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需要一整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在2004年我国修订及颁布的《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高速公路法,对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收费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对高速公路扩建、修葺等内容进行规定,导致了高速公路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问题。对于暂时不具备修订成法律的问题,政府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要及时回应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通过打造完善的法律环境,为高速公路企业在市场化发展形势下提供权益保障。

(三)以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拓展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

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般的施工企业很难满足工程建设资金需要,需要进行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银行贷款是经营性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方式。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企业通过股票融资一般是将高速公路进行股份化或重组,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将所获得的融资投入高速公路建设当中,股票融资速度快,但对施工企业资质有较高的要求。债券融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融资方式,施工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债券,社会公众对施工企业和高速公路项目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发债的进度。银行贷款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融资方式,施工企业将高速公路的经营权抵押给银行从而获得贷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而强化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是提升高速公路建设效益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量大,项目周期长,开展成本管理会对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尚鹏 单位: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经济论文:管理体制高速公路经济论文

1市场背景下建立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背景下,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中一部分。我国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30年里,经济、运输、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都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必定会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保障人民出行需求

高速公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性,这个特性方便人民交流运输。各种物资可以通过高速公路运送到全国各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我国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是采用全封闭式,但高速公路的使用是开放的,采用封闭式收费管理,对于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具有一定排他性。因为这种特性在对市场经济管理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高速公路的发展。而因为高速公路是完全属于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为此想要管理好高速公路,就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不管建造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是谁,都属于国有资产。在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方面,能有一个更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出行安全。

1.3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我国大部分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费制,高速公路作为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其收入部分主要作用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其中包括高速公路的路面维护、两侧防护栏的维护更换、绿化带中植物的修剪、磨损标线的重新漆画、路标的维护、路牌的建立等。我国通车的高速公路10.4万公里,对于这么长里程的高速公路维护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国在保证国有资产完整的同时,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

2市场背景下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2.1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准则,任何人越过法律的戒线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晚,但高速公路建设却发展迅速,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直接导致我国在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过程中,国家投入巨大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这种现象的发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水平。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就必须落到实处去了解在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再制定相应的法律, 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的健全和严肃。

2.2提高高速公路相关法律执行力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针对高速公路的违法行为,这些问题都妨碍了高速公路法律法规的实施,也制约了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了解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每人划分一定区域为自身责任区,针对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开会的形式提出来,一同分析解决。视情况需要可以联合有关部门一起配合执法,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结构如图1所示。例如江西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因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的收费工作,工作态度散漫,对收费工作敷衍了事,经常迟到早退,交接班时工作交代不具体,报表填写马虎,有关报表不及时上交,影响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经济管理,上级领导经调研后责令有关人员立即整顿工作风气,健全高速公路经济管理制度,加大收费工作的检查,未完成报表上交给予一定惩戒,之后收费站工作风气立马转变,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收费工作,各类报表内容具体明了,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得到一定改善。

2.3加强高速公路运行前施工成本控制

做好一个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预算成本,就必须对施工进行预算。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施工计划,才能计算施工成本。其中的过程包括很多方面,如施工所需的各类材料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采购、施工单位的选择等。需要利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例如在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利用招标的形式,分析讨论之后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公司作为材料供应商,这种方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用关系获得施工权,又能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项目经理部人员必须在施工之前核算出在实际施工中各个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案。例如控制材料成本计划、机械设备成本技术、人工费用成本计划、管理费用成本计划等。只有制定了计划,在施工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制定施工计划、设计好施工图纸,让施工情况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可以避免更多意外情况。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人工费的成本控制和机械设备的成本控制比较难预测,人员的变动和机械设备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都会导致成本变高,所以通过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成本预算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为之后的施工控制成本得出有效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总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导致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合,从各个方面去入手研究为什么会出现实际成本超支的情况,分析哪些方面比较容易出现成本超支的情况,分析出成本超支的原因,为之后更好地控制成本提供经验,同时,经过这些可以为施工工程、施工技术和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报告,为之后的项目施工有效管理、降低成本提供经验。

2.4优化经济管理手段

高速公路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收费站,如何更好的实现创收,对于高速公路收费站来说是个问题。因为高速公路本身具有非盈利性,公共性。高速公路的费用大部分用于高速公路自身的维护。其实高速公路管理中心可以利用高速公路周围的资源,寻求一些企业在高速公路段制作大型广告牌,收费站中对通行卡也可以制作广告,通过增加广告收入促进高速公路运营收入的增加,实现高速公路运营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管理质量。

3结语

随着运输行业的发展,我国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需求会越来越多,不管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后期的管理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只有在市场背景下制订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体制,才能对高速公路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帮助,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才能有着质的飞跃。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业中的一部分,其中很多相关的经验可以恰当地运用在其他相关领域,比如铁路、普通公路等。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

作者:叶开智 单位:遵义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经济论文:质量管理公路经济论文

一、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决策失误。公路经济建设的工程施工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和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在工程建设开展之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导致决策出现失误。工程承包商管理经验不足。工程建设承包商的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的公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对公路经济建设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虽然我国对公路经济建设制定了一些制度,如: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项目法人制等,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制度施工,这导致我国的公路经济建设质量不高。工程设计的不足。我国的公路经济建设的设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欠缺、质量不高。工程设计的不足,拉大了我国公路经济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公路经济建设之间的差距。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对公路经济建设的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这导致工程施工中问题突出,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加强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的措施

针对公路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公路经济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效果。下面,我们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加强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在我国的公路经济建设中,管理工作的效果降低,这使得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公路经济建设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中队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模,将公路经济建设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还要针对公路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促进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加强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对我国公路经济建设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强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成本预算管理。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建设单位的平均建设成本,进行成本预算完成对实施成本的编制。强化计划成本的管理。项目负责人根据相关资料,做好机械成本、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控制工作,制定出控制计划,加强计划成本的管理。

(三)强化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合同中,对施工质量和周期的要求应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对提高公路经济建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同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产品测量和实现、资源管理、管理职责和工程分析及改进等,合同中对以上这些内容都应进行明确的规定。此外,还应调动施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主动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落实质量责任制

在公路经济建设中,建立健全施工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加强公路经济建设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应对公路经济建设中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实施全方位的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明确规定不同工程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各个部门和施工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根据划分的职责,对个人进行追究,并进行处罚。这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落实质量责任制对提升公路经济建设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严格的执行,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监理、施工单位自检和政府监督。每个施工项目都应由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比较难的技术问题,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相应的处理方案。同时,还应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检查力度,对每一个环节实行严格的管理。此外,还要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检,以便掌握公路经济建设工程的实际质量。

三、结束语

本文对我国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主要对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知要想加强公路经济建设与质量管理,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强化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强化合同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者:丁克勤 单位:东营高速公路管理处

管理经济论文:土地管理低碳经济论文

1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从大气二氧化碳排放来源看,土地利用变化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又一要素。从碳排放的分类来看,土地利用碳排放可分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产生的碳排放、土地利用类型保持产生的碳排放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上所承载的全部人为源碳排放等三类。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有效开发、利用及管理土地资源,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低碳化,有效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研究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碳排放的潜力约为常规低碳政策的1/3,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1.2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的比重偏高,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内部结构中,又以高碳的重化工业为主,比例达70%左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阶段,大规模的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供应,这些“高碳”产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因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通过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发展低碳产业,逐步限制高碳产业发展,减少单位GDP的资源量和环境代价,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1.3有利于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建设“两型”社会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土地资源是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和关键,因此,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解决经济建设和资源环境的体制性矛盾,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构建低碳管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2.1控制高碳产业建设用地总量

不断抑制高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总量,在用地审批过程中进行严格限制,与此同时,给低碳产业发展项目给予用地上的支持。具体到操作环节,土地供应参与低碳经济建设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这两个手段来进行调控,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为低碳产业项目在总量和布局上进行安排,并用规划图件和相关调控指标的形式来表现。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各地区低碳产业项目的年度用地,严格限制新批准高碳项目,限制向高碳项目供地,以此来调节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的用地总量、结构和速度,以降低高碳经济的用地比重,促进低碳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2及时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构建低碳土地管理制度,发展低碳经济,要注重及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控这一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段可以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来实施。其中增加碳汇的土地管理手段有: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林地的比重,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落实退耕还草工作,增加草地面积。减少碳排放的土地管理手段有: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尤其是废弃的工矿用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加强区域内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管理,做好开发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提高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倡导农地施用有机肥以及秸秆还田,减少农业碳排放;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

2.3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

制定促进低碳发展的土地储备政策,逐步回收高碳项目用地。政府为了给城市发展留足空间,除了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外,政府还可以运用土地整理、土地置换等土地政策工具,加速淘汰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依据土地储备政策接收其项目用地,以供应土地一级市场。

2.4创新低碳产业项目土地供应方式

针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及可支配资金的最大化考虑,倾向于采取对不同用途土地采取不同出让方式的差别定价策略。例如,对于商业、住宅用地倾向于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追求一次性收益,而对于工业用地,地方政府看重的则是工厂建成之后给本地区带来的GDP、税收、就业等政绩利益和长期收益。为此,不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压低地价,甚至零地价以至负地价,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为此,2007年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联合发文,要求:“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价格不得低于公布的最低价标准。”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用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除了一般的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出让土地。

2.5充分发挥地价杠杆作用,支持低碳经济项目

对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项目用地,若在一级市场获取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若在二级市场转让获得土地使用权,政府可以在转让税费方面给予优惠,通过土地价格和税收政策积极引导资本和资源向低碳方向转移。对于低碳产业项目的用地,除了可以在土地价格、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外,政府还能制定政策在土地信贷、土地抵押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可以简化低碳产业项目融资用地审批。

2.6改革考评体系,增加土地供应的碳排放指标考核

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评体系,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在考评体系中增加碳排放指标或绿色GDP等指标,全面评价区域主导产业用地碳排放状况,招商引资过程中低碳项目比重,促进土地供应向低碳产业倾斜。

作者:霍迪 刘贵峰 单位:齐齐哈尔市土地矿业权储备交易中心 齐齐哈尔市土地统征工作站

管理经济论文:经济管理模式下农业经济论文

1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报账员素质有待提高

村中的报账人员多数情况下学历层次不高,报账员委任多数都是由村委会选定一位合适的人员,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由于村委三年一选举的制度,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报账人员随着选举的进行而不得不更换新人,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村集体中没有一个能够很好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报账人员。对于这个问题的出现其中出现了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农村的待遇不高,而且还不是正式的编制,因此,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留不住。此外,有不少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的正确认识不足,对其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发展农业经济不积极、不主动,在工作过程中仅限于完成指定的任务,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1.2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法规制度执行不到位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逐渐的变得复杂多变起来,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制定更高的标准。农业经济的管理涉及到农民群众的很多种利益,尤其是在土地流转和承包过程中,其审计制度执行的严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给农业经济管理人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和法规的建设虽然比较完善,但是农村的管理部门在开展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认识,在相应的法规执行过程中各种政策和制度的建设十分的不到位,这就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执行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3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到位

乡镇的村级会计一个人会好几个农村集体的账目也,其在办公工程中也只是在乡镇办公,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就不能做到事前、事中的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也只是做到事后的核算工作。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很难有效的做到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只是做到对账目进行必要的核算罢了。

2加强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途径分析

2.1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进行全面认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社会的稳定大局,关系到每一个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各个部门提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并做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政策,在自愿和有偿,符合法律基础的前提下加强对农村土地的流转,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于涉及到农民群众亲身利益的各种问题一定要强化监督力度,稳定好农民群众的不良情绪,防止农村社会出现不稳定的局面。要明确监督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好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2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按照党中央的相关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体系进行全面的完善,配备齐全工作人员,确保每一个地区都有专门承担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素和思想素质。及时的解决好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保持整个工作队伍的稳定。同时各级的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行政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下去,保证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2.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途径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是更好提供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有全面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农民群众才会更加愿意相信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对于各个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机构来说,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农民群众对农业种植方式和种植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在确保基本农业基本种植面积和总体粮食产量不变的基础上,积极的鼓励农民群众种植更多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并且还可以积极的发展深加工,推动地区整个向着产业化发展和进步,从而不断增加农民群众的发展信心,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2.4增加投入,保证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经费

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依然经费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农业经济管理机构运行同样需要资金的支持,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导致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十分的困难。因此,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具备充足的经费,是十分重要的。

3结语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更好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作者:龚开楠单位:中共大庆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