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30 03:26:58 关键词: 高职 教育 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行业的人才资源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高职教育应重新审视发展环境,围绕我国如今高技能人才的资源结构,查缺补漏,以完善高技能人才资源的格局。

高职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依据

现阶段,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炙手可热的一种教育模板,它能够迎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对高职教育持认可态度。基于此,笔者总结了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现实依据:

1.完善高技能人才资源格局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行业的人才资源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被推上了历史舞台,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高职教育应重新审视发展环境,围绕我国如今高技能人才的资源结构,查缺补漏,以完善高技能人才资源的格局。

2.优化教育发展内部结构

教育与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双引擎”,高职教育不仅承担了改造社会人才资源结构的重任,而且要继续优化教育发展的内部结构。首先,高职教育要对不同区域、领域的教育体系进行革命性改造;其次,高职教育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和主导;最后,大力发展政府、企业和高职教育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紧密关系。由此可知,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种类十分丰富,生长环境复杂,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明确发展方向,还要依靠新型的教育技术和有效途径。

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

上文提到,可持续发展是高职教育必要的改革方式,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教育改革的“度”,根据基本要素,确定教育目标和任务。

1.基本理念

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在非均衡的发展轨道上,高职教育要想突破学位束缚,建立一种新的职位聘用、能力培养状态,就必须与社会建立双向适应的拉动式教育机制,在理念上优于高等教育。所以,高职教育应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在单线岗位上做到“锦上添花”、在社会人才资源统筹上做到“雪中送炭”。

2.动力机制

高职教育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一方面,高职教育应依附于政府和国有企业,与其建立合作发展关系,并以此为保障,发现高职教育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和总体水平,高职教育应拟定下一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针和主要目标,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给教育的“动力机制”提供源源不断的岗位。

3.可持续发展的特定方式

高职教育起点较低,所以应从整体考虑我国高职教育与国际高职教育的差距,并在可持续发展方案上做出修改。如合理分配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课程,或者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引进先进教育设备、教学技术,为高职院校注入新鲜血液。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能带动整体改革、完善任务,促使各专业、各经济领域、各文化领域协同发展。

作者:易芳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工学结合实训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教育中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

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本质是校企合作,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学生进厂式、企业进校式以及校企合一式。校企合一是工学结合的最高阶段,该阶段的形成经过了主动外置、耦合互动以及合一共鸣三个时期。

1.主动外置

主动外置就是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由校方派出代表,与当地正规企事业单位进行联系,主动提出将教师、课堂以及学生外置到企业中,共同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并建立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机制。

2.耦合互动

耦合互动开展,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冠名学院,并在学校内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学院,校企双方可根据学校专业特长、企业主营业务,设置相关专业,并配备师资以及实训设备,编写相应教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并在招聘方面有限考虑合作学校的毕业生。

②学校与校企共同打造校内实训基地,结合学校设置专业,配备相应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企业实体服务中心,定期由企业优质人才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学习。

③学校与企业共同编制人才教育与实训计划,企业专家以及学院教师共同商讨,根据企业岗位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聘请企业专家任职学院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骨干,参与审定教学计划。

3.合一共鸣

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走入课堂,在校内开展授课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其次,由学校与企业联手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学基地包括厂房与教室,专门用于完成实训教学活动。同时,企业有义务接受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等,与学校共同培养训练学生。另外,学校教师可前往企业,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实践,增加自身实践经历,并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为企业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企业要向实训学生支付相应的酬劳以及其他待遇,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在企业有招聘需求时,有限考虑合作学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

二、实施“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

1.主要问题

我国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之前的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国外合作教育相关经验,在“八五”“九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最终取得不错反响。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工作期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有专家学者提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更适合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所学知识较为高深,工学结合并不利于学生钻研高深学问。另外,企业对这一类型的合作模式普遍兴趣不高,学校处于弱势地位,比较被动。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训活动时,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势必会减少,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积累理论知识。

2.新时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路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优质人才。传统的教学过于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探索与教学、科研类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局面,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将自身从传统、封闭的高校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并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索理论知识,在积累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专业节能,理论实践两不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模式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学校务必深入落实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工作,提高校企资源有效利用率,促使学生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石。

作者:赵艳红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一体化教学高职教育论文

1“双证书”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

针对专科类学校,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为响应教育政策,应该慢慢建立自己的专业认证体系,与相关部门合作,做到能在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并且根据市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目标是达到能有大部分学生拿到“双证书”。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这一制度已经得到国家有关机构的认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双证书”早已成为就业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实践中,有些院校,学生对双证制度的认识进入了误区,完全背离了这一制度建立的初衷,导致学校的各种变相应试。证书是衡量学生对这一技能掌握情况的措施,本意在于改变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新的力量。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而言,在新的制度下,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改革,使教学制度的改革和自我发展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努力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新的制度中,要求教师有过硬的理论素质,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这也为新制度下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双证书”模式下实用英语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一体化完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摆脱完全理论教学的模式,从传统的模式转变到一体化模式上来。当今是科技的社会,对于英语教学来说,现代化设备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使用视频、PPT等工具更生动形象地教学。学生早已厌倦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如果在英语课上用原版英语电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发声能力,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学习英语,既达到了教学效果,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喜欢某部电影,但由于是英文的,就会努力去听,可能一开始听不懂,但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慢慢地听懂了,也会说了。对于一些精彩的片段,看完后可以让学生分组模仿,这样既给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排教学课程,整理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一体化以能力递进的方式,重新编排教材,实现教材一体化,保证原有知识不变的同时,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形成一本新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学校要及时配备有关的硬件设施,使多媒体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一些学生实习的部门,学校应该配备足够的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在师资力量上,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教学的保障。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师而言,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已经不能胜任。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单一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职业需要了,他们需要更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所以学校要安排更多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在实际的学习中总结经验,运用到教学中来。学校也可以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来任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在一些现代化设备中,一些机器的名称都是英文的缩写,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地为学生解释一些专用英文单词的缩写。实现教学一体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很有必要。

3结语

一体化教育能够改变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英语,学会英语的同时也知道了如何去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课上,学生能够轻松学会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专业教师的讲解知道了如何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一体化的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同时实施“双证书”制度,能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就业的保障,这也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他们要认识到一体化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关键,并且积极顺应改革,推动一体化教育的发展。

作者:柴睿

高职教育论文:综合职业能力观高职教育论文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或为获取某种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系统、完整的工作历程。由于职业的属性不同,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工具,这是不同职业区分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课程开发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上岗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充分调查不同岗位将来要面临的工作任务、使用工具、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等,通过对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工作领域或综合职业领域,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建立相应的项目课程模块,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开发,转换成相应的各种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课程。

(二)基于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历证书,更要获取就业岗位能力并拥有某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标准体系,现有的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对应于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适应面相对较窄。因此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即分为:职业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

(三)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立足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在项目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价值判断,使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活动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将分层化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项目课程开发以后,在项目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最普适性和迁移性的能力,其影响性可以辐射学生整个行为能力范围,包括三大层次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模块中,核心能力并不是孤立的模块,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核心能力模块,比如在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项目训练模块中不断融入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并充分利用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管理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理念的管理

1.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开发数据车床加工零件项目课程时,我们对江苏省及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环保设备业、汽车制造业、轻工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有关调研,使教学课程与相关制造业加工设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所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直接服务于相关的重点企业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度仿真企业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为使项目课程教学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真实情境相吻合,我们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组成教师与专家项目课程小组,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素质要求,确立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作为项目教学载体,使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时刻关注学生某类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感受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氛围并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选取配合件和组件等教学载体,关注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案的管理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组织和管理项目教学内容。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载体来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道完整的生产工序,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我们根据零件真实加工要求进行对零件的加工生产教学项目化处理,使项目化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每个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科学合理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都按照“项目引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订生产工艺—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进行零件的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和工作过程质量优化”六个步骤来进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通过真实零件的加工训练,逐步加大工作任务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逐步提高企业数控车削技术岗位所需的真实职业技术岗位能力。

3.注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一方面充分利用部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在VNUC数控仿真实训中心和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零件加工操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整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为期两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实施运行条件的保障

1.师资的保障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从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化,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2.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保障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则必须改革传统的注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因此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即加强“真实职业情境”的实训基地建设,创建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能保障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有效实施。

3.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项目教学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为了使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在内涵上更好地衔接与对应,我们需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构建及其方案样式,开发出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项目教材。

作者:任爱珍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政治课高职教育论文

一、现代高职教育中政治课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教学中,有些政治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对其他专业学科知识了解不够,无法找到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还一直沿用以前的老路子,而不是寻找适合高职学生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政治课教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严重影响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提高高职政治课的实效性

1.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政治课是系统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和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教师认识到政治课学习的重要性,把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世界和分析问题,才能使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全面梳理,整体规划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现代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政治课要适时更新和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院校领导应投入精力,对政治课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对应的、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对正在开设的各门政治课程进行全面梳理,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所必需的基础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与专业课程相衔接

政治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应尽量与专业课融合,发挥政治课作为专业课学习的前提和必须的基础作用,真正达到政治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此外,应将专业应用案例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之中,尽量使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能力接轨。在高职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思考问题,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提高。

4.培养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教师要在掌握专业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搜集各类的信息材料,这样才能使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充实且具有时代特色。此外,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政治课教师参加培训,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思想观念,使政治课教学适应专业需求,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形势。

(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师必须将趣味性贯穿于政治教学过程中。

①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把教学原理和学生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精神享受的过程;

②在课堂上,教师应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③在课后,任课教师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演讲评比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高职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全面知识素养的提升,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政治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万丽娜 单位: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高职院校高职教育论文

一、解决对策

1.从实际出发,合理满足学生的需求

(1)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针对办学条件不好的院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周边的企业,采取校企结合,学生金工实习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

(2)合理的课务安排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全部的理论知识,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响应教改的口号,几乎又是完全忽略了理论的学习,本着实践越多越好的目标,导致理论不扎实,实践也没上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把这些知识合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这就要求学校在安排课务时要做到教、学、做三方面的一体化,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优化课程布局,突出专业,并保证全方位发展。

2.提高和优化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一线工作者,是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者,影响和带动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

(1)提高教师的技能素质。对专业教师加强技能方面的培训和考核,比如采取进工厂锻炼,师徒结对等方式,不仅能让教师得到实践方面的锻炼,技能的积累,更能让教师了解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最先进的技术及生产设备等,使教师本身向科研实践一体化转变。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可以依托一些培训基地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

(3)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至今不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思想,上课依旧是“填鸭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使教师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4)提高教师的情感素质。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学不好,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无形中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理解尊重也是一种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重视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要求学生惟命是从,允许他们有不同看法,充分发扬民主。另外作为教师本身,应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令自己的知识积淀更厚重。高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职教师,我们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提高,拓宽知识面,及时充电,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二、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职教育迅速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看到问题,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出发,发展多种教学模式,实现灵活教学,努力完成符合自身条件的教学改革。

作者:耿晓伟 单位:常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高职教育论文:人才培养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强化

教师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在高职教育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强调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重视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强化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当前双师型教师在高职教育中所具有的优势已经逐渐体现出来,而高职院校要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并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有必要继续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当做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引进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以及较大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来推动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新进教师,则应当要求具有与自身专业能力相关的企业经历,从而从选拔关来为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提升构建保障;而对于在职教师,高职院校则应当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这种培训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深化为契机;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吸引一些企业中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兼职教师,从而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职院校适应我国发展战略要求的必要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从较高的投入和耗能以及较低的技能与附加值向提升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转变,这对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重要阵地的高职教育需要重视以育人为本,在重视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强调文化育人以及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而以社会需求为指导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同时高职院校有必要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引入人才培养过程并对双证书制度进行完善,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艺、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并使我国在基础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一批用得上且留得住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职教育推动就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职教育提升自身促进就业的能力能够让高职院校以及高职学生适应就业性矛盾日益凸显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当前社会中的就业形势还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就业形势,都具有着严峻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尤其体现为就业矛盾的交叉出现。在产业优化升级以及劳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社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技能难以匹配形成了就业结构性矛盾,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面对稳定就业的要求以及就业形势严峻所带来的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应当在认识到这种就业形势的基础上重视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并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对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行缓解,并培养出能够适应产业升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高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成员提供服务与学习机会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需求。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为适龄青年,教育方式为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然而社会的发展却要求高职教育在教育对象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做出变革。随着社会产业升级进程的加快,许多社会在职人员都需要接受技术培训来对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做出更新。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也需要接受职业培训来确保能够实现体面就业。另外,许多具有中等学历的学生或者是在职人员也希望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高职教育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扩展自身的教育对象,对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通过发挥区域性以及职业性优势来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出推动作用,并在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使自身转变为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技术推广的重要阵地。

作者:柳鑫丽 袁琼英

高职教育论文: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论文

一、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

新形势新下,虽然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蓬勃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但是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院校发展缺乏财物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使得人们对高职教育不够重视,产生偏见[2]。由于缺乏经费投入,导致院校的发展和建设缺少财物支持,从而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实现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这一目标将会遥遥无期。

二、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不断的完善高职教育社会环境

高职院校要想有效的创新并完善高职教育,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办学态度,消除那些不重视高职教育的思想和偏见,努力构建平等、公正的教育环境,鼓励教师树立平等的职业观和教育观,让全社会都意识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高职教育,同时还要大力的宣传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度,调查并了解其他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的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结合本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方式,让人们可以真正的接受高职教育,消除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从而来不断的完善高职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新形势下,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环境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其在教育管理体制的建设上依旧存在不足之处。现阶段,虽然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完善了过去高校由中央集中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管理体制改革为由中央和省的二级管理,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3]。高职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同时也具有不同学历教育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措施,给高职院校较大的自主办学权利,让高职院校在省级和当地政府共同管理和控制下,来发挥服务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此外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还要不断的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的打破各院校之间的界限,加强联系和交流,对高职教育界限统一领导,并且还要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进行高职教育管理,强化对高职教育的引导,与此同时,高职教育要遵循现阶段我国的考证标准和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实施持证上岗,持证就业的制度,从而来推动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的课程制定、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安排必须要在严格按照高职教育最终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来设置,同时还要不断的增强高职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综合素质和强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服务社会和经济。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体系还需要重视技术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合理的将计划、管理、规划、决策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按照高职教育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各项功能,积极的完善和创新教育体系,不断的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另外,要想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高职教育就要改变自身的办学体系,联系地方的实际,将高职院校的利益与当地利益有效融合在一起,由政府管理,地方投资建设,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教育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其次,要创新高职教育的学制,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职教育要增强对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有关本科层次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实际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实现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并且高职教育的设置要在依据不同地区的优势和差异的基础上来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层次性,还可以协调统一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高职教育要创新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学历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向联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由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性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对此,高职教育要不断的创新并制定新的评价体系,形成自身的特点,有效的利用政府的力量进行推广、管理,同时还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并在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教育评价体系,推广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王维 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创业教育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创业教育发展概况

1.对创业教育的观念认识不足在学校创业活动情况摸底调查中,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学生约占34.5%,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在求职就业中的作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仍存在重视专业学习而轻视创业教育的现象。

2.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不恰当职业规划中,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不紧,教育的场所往往仍然局限在课堂上。课程设置上缺乏合理性,讲授的内容多为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的创业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方面则比较少,操作性不强。

3.创业就业教育中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存在不足创业就业教育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教学,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十分缺乏。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停留在理论的讲授上,而实际操作偏少,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样的讲授,即使师生积极性高,往往实际成功率也不高。实践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的能力,但与现实创业距离较大,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市场化的实战环境。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订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多项因素———自我定位+职业目标+时间(短期、中期、长期)+提升途径,具体包括了准职业人的自我判断、职业兴趣和爱好、职业意向、职业角色、职业行为、专业和工作的匹配度等构成的有机整体。1990年,安妮•罗伊博士首次提出了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12个因素,可分解为四个不同类别,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外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具体可见表1。尤其是属于主观因素的兴趣和价值观,可以通过外来的熏陶与引导来产生影响,包括个人客观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等,同样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左右[2]。因此,在这一成长阶段,在成人和成材方面,学校教育影响深远,将会推动或阻滞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生涯的特征是差异性、变化性、阶段性、互动性、整合性以及操作性,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周密地预测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因素,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行为时间和操作方法,同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3]。而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电话家访、面谈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科学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分析自身的实际条件,避免好高骛远。对照社会就业环境及其变化仔细分析,认识自己的目标与不足,及时弥补,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创业方向。

(二)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规划的一个更具发展与挑战的职业选择。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在理论、实践、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二者均强调在职前、职中、职后全过程教育,明确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职业生涯规划应针对高职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其技能优势,进行创业方向的设计。因此,创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借鉴、有机结合。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创业教育的实践

(一)我校创业教育组织落实情况

作为省建设厅下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视对初中生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采用“2+2”或“3+2”方式,把中职职业训练与成人大专的教学衔接,提升学历层次。充分利用成人教育平台,提升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培养施工企业一线的“五大员”。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努力培养小型项目管理师、项目经理,部级一二级建造师等,职业教育完全实现了专业上的全覆盖和管理实训的全程衔接。教学组织上,在文化课教学完成后,穿插进行专业教育课,实现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及实践训练的无缝对接,增加创业教育类课程以及相关活动与训练,扩展就业创业的渠道,实现土建施工、交通施工及管理、燃气输配、水电管道暖空安装维修、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就业创业。

(二)实施的创业教育课程方案

国外创业教育的普遍性值得学习借鉴。美国有超过1800所学院、大学和社区学院开设了创业类课程、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至少有30个州从小学到中学都有创业教育,至少有8个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各职业学校必须开展此项教育。因此,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储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情商[4]。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我校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开展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不仅要传授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投入产出。

(三)阶梯式的创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

阶梯式课程开发就是按照学生年龄、年级、学历层次、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将学生学习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组成不同的教学模块,灵活组合,由浅入深,根据发展对象的需要来增减有关内容。通过设置课程以及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职业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课程以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就业能力提高为目标,明确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到中年级一直到高年级阶段,因此,创业教育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按阶梯式进行组织。分层次分阶段地达到职业能力要求,逐级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资格与能力,通过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和各个阶段的实训,具备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对创业教育课程的解构与重组的摸索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养成爱岗敬业、创优创新的职业习惯与职业爱好,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形成从创业理论教育到创业实践扶持、乃至打造社会化系统化的“创业链”的系统工程。

(四)创业课程内容的复合教学方法

按照经济学家哈耶克的研究,社会分工导致专业化,每个劳动者只能掌握被分工分割出来的一小部分人类知识。从“知识经济”或“创新驱动经济”的角度,知识型创业的本质就是辨识、开发和市场化“知识互补性”的经济行为。这表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的关联度要高,周期性缩短。不同知识学科之间往往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围绕“教”“学”“练”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来设计课程,以3∶3∶4的比例来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价,认识实习操作的重要性,提高考核信度。通过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和实训的组织中要突出体现知识或技能的互补性。

四、结语

高职创业教育是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将革命性地影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劳动的自由和自主性、社会交往、潜能开发、能力运用的全面性。应该加强对职校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在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以及实践训练中不断摸索,完善阶梯式教育学科体系,改进实训实践方式。

作者:李心安 单位: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职教育论文:国际合作办学高职教育论文

一、黑龙江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对策研究

从对当前黑龙江生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这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并不适合长期发展,也没有真正发挥国际合作办学的优势和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的提高黑龙江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效果,笔者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改进完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国际合作办学理念

目前黑龙江省高职教育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活动时所持有的观念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并不能真正与国际相关理念达成共识,因此这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办学观念。首先,从产业角度来讲,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发展要求,因此其必须要考虑到企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形成有特色的教育产业。其次,从市场角度来讲,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属于一项特殊的市场活动,其不但要遵循教学规律,还要遵循市场规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实际的市场需求来适当调整生源比例和专业方向。第三,从服务的角度来讲,国际合作办学也是一种服务行业,其是为培养更多人才而服务的,高职院校应该正确定位,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合作办学服务。第四,从品牌角度上讲,黑龙江省的高职院校的知名度都不是很高,这对于提高其竞争优势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办学时要注重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创新,创办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职国际合作办学品牌,才能促使高职院校得到长远发展。

2、加强行政管理完善力度,规范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部门等相关政府职能单位应该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为规范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提供重要行政支持,为其拓宽办学渠道提供便利,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也应该注重自身教学管理,从思想上提高对国际合作办学目的的认识,创设良好的联合办学环境,严重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联合学生能够在国内接受更多的国外文化教育,为其今后去合作国家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管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3.1完善教学计划,调整学科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根据外方的课程设置,我们需要设置国际化的课程,具体落实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式及教科书等。同时,对教务管理也需做详细的规定,使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和教务工作逐步纳入学校全日制学生的规范范围,如编制学生成绩管理数据库、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严格考勤登记、及时收集教师信息反馈等。教学计划的规范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外合作办学日常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

3.2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强化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用之人,使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游刃有余,就要抓住学生最需要学的东西,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强化学习。

3.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达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借助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大学的教育方式和办学模式正在发生十分重要的历史转折。大学的课程可以依靠网络在全球范围内传输,这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可以以网络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使学生不必走出国门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对方合作学校的优势教育。

二、结语

目前黑龙江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摸索经验来加以解决,以促使其在国际合作办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黑龙江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现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院校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于化杰 邹纯洁 张淑梅 赵静夫 王月杰 单位: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东北林业大学

高职教育论文:区域经济发展高职教育论文

一、湖南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

(一)专业设置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首先,专业发展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未调研地方经济实况,缺乏对本地区整体经济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在专业设置上难以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全省范围来看,高职院校的财经管理类、文化教育类这些办学经费投入相对少的专业设置过剩,导致这类专业的毕业生供过于求,就业压力大,而在汽车制造类、道路土建类、农林牧渔等专业在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其次,专业设置不稳定以及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新专业的申报上而忽略了后期专业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专业的长期发展缺乏周密详细的规划。某些专业建设没有内在稳定性,已开设专业没有按照市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知识更新,对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可能被淘汰的专业也未及时调整。此外,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的学校同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技术素质差异较大,致使不同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面临的就业情况也存在着不一样的境遇。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紧密度还有欠缺,目前没有打造出一批与地方产业密切关联的特色专业。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发展和武广高速经济带初步形成,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快速发展,急需与之相符合的人才。然而从当前湖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来看缺少一些与产业能够紧密相连、与产业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特色专业,难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性人才在专业性与特色性的要求。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实践要求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社会实践的课时数要大大高于普通高等教育,从该层面上讲,离开了生产实践这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教育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要解决好怎么样教学,在“哪里”教学的问题,要把企业和课堂共同作为教学的手段,把社会作为培养人才的大学校。职业教育的最终出路应该是与企业的合作与发展。但部分高职院校因根深蒂固的“象牙塔”办学理念,严重缺乏走出去与企业合作的动力意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感与主动性,在宣传方面力度不足,知名度不够,没有积极主动搭建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而是坐等企业上门,期待企业主动走进。即使实行校企互动模式的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实践环节中都强调实习实训,注重实践基地建设和设置与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但是真正实行起实习实训来并不顺利,往往都是学校积极性高而企业积极性不够。有些实习实训场地学生们进去后只能参观不能动手,这样的场地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实践,学生除了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外学不到专业技能,不能称之为实习实训场地。还有的企业虽然和院校签订实习协议,答应提供实习场所,但仅仅是形式上的承诺,院校和企业并没有实际操作,原因是企业在短时期内看不到校企合作带来的效益。高职院校单方面积极性得不到反馈,积极性同时也会受到打击。

二、湖南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湖南高职教育应立足于经济发展新形势,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教育规划。专业设置和现有专业改造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贴区域经济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没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订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1)保持长株潭地区的中心地位,办品牌高职教育。长沙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株洲是湖南省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而湘潭在工业和农业等方面又具有较强的传统优势。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都属于湖南省的优先发展地带,该区域发展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高,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所以,为了对接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要努力办好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加强品牌特色高职院校建设,提高长株潭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

(2)发展洞庭湖环区高职教育,加强食品加工、外贸类专业建设。洞庭湖环区包括岳阳、益阳和常德。该区具有独特的地位优势,属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区,是湖南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目前,该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限,缺少农林、外贸类学校,所以,可在该地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食品加工、外贸类专业建设。

(3)因地制宜,在湘西地区发展旅游、电力类专业。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该地区是湖南省与渝、鄂、黔、桂等省(区、市)交界之处,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可以考虑在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市重点发展旅游类高职院校,在水力资源充足的吉首市建立电力类高职院校。这样,有利于就地取材,更好、更科学地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

(4)保持湘南地区的合理布局。湘南地区包括郴州、衡阳和娄底三市,经济发展居全省中等水平。三市矿产资源存量丰富。娄底的冷水江是著名的锑都,而郴州则是有色金属之乡,加之旅游资源丰富。所以,该区既要保持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还可考虑丰富专业设置,如在娄底市增加矿产加工类专业、在郴州设立旅游类专业等。

(二)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湖南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的不合理现象,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缺乏。为此,当前高职在培养师资方面首先要把准入口关,在引入新任教师方面,要结合实际需要和专业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考查,在没有国家统一的高职教师资格制度的情况下,区域内也应该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和评判标准,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的要求应力求达到校内外教学的要求。而提高“双师”素质的关键在于培训。高职院校要建立健会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可以依托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对任课教师进行技能操作的专项培训,并进行考核。通过产、学、研有效结合,及时了解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前沿信息,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及时交流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培训部分骨干教师,吸取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等理念。

作者:汪华丽 田双喜 田艳媚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论文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宗旨的基本内涵

1.为增进社会生产力之准备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现代教育理论经常谈到的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早在民国初期,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建设者们就意识到了这一点。1917年左右,陈独秀就提出“职业主义”思想,职业教育应致力于发展个人生产力,致力于公共安宁幸福社会的建设,他说“:今日之社会,植产兴业之社会也;分工合理之社会也;尊重个人生产力,以谋公共安宁幸福之社会也。”α黄炎培进一步指出,一战后的各种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质就是生产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作为增进生产能力的手段之一,进一步阐明了发展职业教育与增进生产力之间的联系。这一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虽然带有明显的生产教育思潮痕迹,但其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要服务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把它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宗旨之一,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一思想观念不仅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唯理研究观念,而且为今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个人职业发展幸福之准备

在原有的职业教育目的的“四要旨”基础上,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凝练为“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α他从教育的作用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不仅是使人获得谋生手段,解决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生活乐趣,使人通过一定的职业手段实现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职业发展幸福,也就是他所说的“治生”与“治乐”,“治生”是阶段性目的与手段,而“治乐”才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治乐”是黄炎培在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调查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是他关于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的最高认识。虽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他所说的“治乐”仍是一种朦胧认识,未能阐明其具体内涵与手段,但却为从学生个体出发,探索职业教育的深层次作用打开了一扇正确之门。

二、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职教育宗旨的现实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宗旨不仅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生存能力,而且还十分注重教育的社会效益,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的局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基本理念对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具有相当深远的现实意义。

1.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先贤们强调职业教育既要授人以技能,以解决谋生问题,又要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强调要坚持做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相统一。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肩负着解决学生职业发展问题的使命,而且它还属于高中或中职教育后的大学教育范畴,是学生个性发展走向成熟的最好阶段,理应承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任务。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应充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做人和做事两个层面,科学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方式与手段。坚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但不偏执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又要注重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到让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职业发展、做人与做事相统一。

2.坚持德育为先,实现职业技能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先贤们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强调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为个人“谋生”与为社会“造福”的辩证统一,这一观点放在今天,就是说要坚持职业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统一,这一理念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在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在不断贯彻落实单招政策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大多数学生是成绩很差的高中生与中职生、技校生,在知识水平、做人做事、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缺失,其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懈怠性与社会急需之间存在鲜明的反差。另外,从学生就业后的发展来看,职业技能素质是职业入门的敲门砖,而思想道德素质则是学生就业后能否能留下来,并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解决“进得去”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留得住”的问题。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建立全方位育人机制,实现学校管理育人、教学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模范感染作用;二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积极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新形式、新方法;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体系中加大职业教育分量,使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且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目的,实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3.高等职业教育应致力于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幸福为终极目的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观点,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今天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职业教育如果只解决学生就业这个眼前问题,而忽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幸福问题,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毒害。高等职业教育应牢固树立以学生的职业发展幸福为终极目的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协调学生职业发展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局部利益与眼前利益关系,统筹就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幸福教育的关系,使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作用最大化。

作者:吴华彪

高职教育论文:专业英语高职教育论文

一、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

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一方面,如上文述及,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就表示,高职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却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无法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较高成就。从社会市场的角度看,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较快,其对于英语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具体地说,在时代变化的浪潮中,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不断受到挑战,它进入社会和市场后快速学习,根据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这就需要高职专业英语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生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另一方面,市场与社会并不同于学校,其不具备高职院校中和谐稳定的环境。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但要能够承受来自于社会和市场的压力,还要能够在市场的压力下快速调节自己的心态,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职场中。因此,高职专业英语必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地适应角色转变,成为真正掌握专业英语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1.是时展和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英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体现。更进一步说,当前,我国已经拥有了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却没有针对各个职业领域进行划分。这就导致我国虽然拥有较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却无法快速胜任相应的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其专业的本领和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市场需要具有相应专业英语能力的人才,需要能够在相应的职业领域里发挥职能,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高职英语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且培养具有能够针对某个职业领域的专业英语人才。

2.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角度来说,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这一理念得到国家与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扩大办学的规模,也涵盖了更多的职业领域,为市场和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时展的趋势为基础,促进学院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在此基础上,高职职业院校必须为市场培养专业英语人才。因此,建设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由于现阶段教育师资水平的局限性决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职院校其他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各大高职院校还并不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还无法在相应的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开设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是由现阶段教育师资水平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只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才能够培养更多专业领域的英语类人才,才能够胜任多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而培养更多能够迎合时展的专业人才。

三、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可行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

要论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可行性,国家的政策方针就是对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的最大保障。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通过扩大办学规模、加大师资力量等多种手段,培养优秀的市场应用型人才,最终达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能够推动市场的进步与发展,能够培养更多具有专业英语能力的优秀人才。由此可以看出,该项工作的开展迎合了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此前提下,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得到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为其发展与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2.师资力量的成熟

从师资力量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已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英语类专业人才,其已经掌握了较扎实的专业能力。进一步说,这些人才已经能够胜任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而保证高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

3.教材的供应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市面上已经开始流通多种专业英语的教材。这就表示,高职专业英语能够使用的教材已经具备,对于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物质基础,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不难看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的大力支持,高职专业英语课程能够使用的教材进一步增多,其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各大出版社能够及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编,保证教材的质量,为高职专业英语的教学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四、结语

总的来说,高职专业英语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由我国教育的国情所决定的。同时,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具有明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发展与建设对我国市场的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加强高职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促进其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出具备高专业能力的英语人才,最终达到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作者:石婷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论文:实践教学下高职教育论文

一、实践教学的安全隐患

1.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践教学中,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做的不扎实、不细致,相当数量的学生乃至一些指导教师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不足,“三违(违章、违规、违纪)”现象比较普遍等。如使用数控铣床加工零件时,要求在加工前关闭防护门,但指导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时经常就未做到,学生在操作时也常常忘了关闭防护门。又如某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时,学生不按要求着装、违反操作规程,一名学生操作时,对长棒料毛坯未按工艺要求先切断而直接插入主轴孔,导致棒料毛坯伸出主轴孔尾端;此时另一名学生穿着一件宽松的T恤靠近床头箱主轴孔尾端观看并与操作的学生聊天,紧靠床头箱主轴孔尾端的学生不小心衣服被旋转的棒料毛坯缠绕,这名学生急于用手将衣服拉出,造成与衣服缠绕在一起的中指外皮撕脱一块,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事故发生时,操作的学生表现极度慌乱,未能立即停机,所幸指导教师迅速赶到按下急停按钮。

2.现场安全管理松懈

对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或不处理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不彻底,留下许多后遗症。表现为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中不按照规定的动作、科学的流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进行操作,指导教师也未及时予以制止;关键、重要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未上墙;安全通道不通畅等。如最为常见的是学生穿拖鞋进实验(训)室,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时或玩手机或打电话或开玩笑。面对这些情况,有的指导教师却熟视无睹。

3.顶岗实习控制性弱

在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在内)进行的顶岗实习环节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其一,学生自身角色转换不到位(更多的认为自己还是的学生,没有把自己在顶岗实习期间看作是所在单位的员工,仅理解为实习而已),安全意识差,接受安全培训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导致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严重不足;其二,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思想较为单纯,安全防范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其三,顶岗实习时间长、实习单位点多面广且距离学校远近不一,加上常常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因种种原因会变更实习单位,给学校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带来困难,难以面面俱到;其四,实习单位生产条件、管理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并没有完全按正式员工进行管理,有的实习单位没有给学生提供食宿条件,更有甚者有的实习单位连劳保用品也没有给学生配足,加上有的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导致对学生管理缺失;其五,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的建立或不全面或不到位,出现管理盲区。基于此,影响顶岗实习环节安全的相关因素的不可控性,是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实践教学安全隐患的应对

实践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思想。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消防规章制度,时刻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从落实安全责任制、夯实安全教育、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与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着手,实现安全实践教学。

1.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保证安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坚持“管实验(训)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院级、系级、实验(训)室责任人、指导教师自上而下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目标细化、量化,切实做到责权利明确、统一,营造出“人人关注安全,事事确保安全”的工作氛围。如实验员是所在实验(训)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也是实验(训)室安全员、设备管理员;学生在实验、实训中的安全责任由指导教师承担;实验(训)室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维修责任由实验员承担;学生顶岗实习前一定要签订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实习单位三方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

2.夯实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的安全文化素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是搞好实践教学安全工作的基础和目标。应注意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培训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1)加强实验员、指导教师的安全教育,尤其是刚刚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安全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要掌握设备、设施的使用技术要点及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必要的救治方法;要做到特种岗位持证上岗,保证每一位实验员、指导教师都是合格的安全员。

(2)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列,开设“安全教育读本”公共选修课。要求指导教师在组织学生实践教学时应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安全技术的教育;将实习单位对学生岗前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的要求纳入三方协议。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式,应充分采用动画或视频(将安全规定、要求、注意事项制作成动漫图片,或制作案例视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体验(让学生动手,主动参与到安全培训教育的演练中)、考核(学生实验、实训、实习前开展应知应会安全知识的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等可以提高学生吸引力、注意力的方式,确保达到预期的效果,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3.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1)加强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建立健全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安全技术规程规定与管理规章制度,如《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等。同时,将《设备(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实验(训)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训)守则》、安全警示标志、标语等悬挂在实验(训)场所,起到明示、警示的作用。

(2)开展“反三违活动”。一方面,指导教师应模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反违章、反违规、反违纪”,做学生安全操作的表率。另一方面,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实习时,指导教师必须在场进行指导与管理,监督、检查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对违反操作规程者,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杜绝不安全行为。

(3)加强安全设施、重点部位和关键事项的管理。一是建立实验(训)室每日安全巡查制度。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每天履行安全通道(门)、消防器材、安全用电、安全标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等项目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确保无安全隐患。二是抓好设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实验(训)室责任人必须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完好率,满足安全实验、实训、实习的要求。三是规范氧/乙炔气体、汽油、高压容器、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采购、运输、存放、使用和回收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中的毒害品严格执行“五双(即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管理规定;加强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管理和处置;特种设备做到定期检验。四是在学生实验、实训、实习中,严格考勤、严肃纪律,推行7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管理。创造明亮、整洁的工作场所,降低不必要的材料、工具浪费,增强团队意识,确保安全实验、实训、实习。五是学校与实习单位应构建有效地沟通协调平台和机制。要求实习单位按规定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信息畅通、联系紧密,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保持通话或QQ联系,学校要组织教师到实习单位现场检查指导,强调安全防范,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鼓励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保证实习学生的安全。

(4)购买责任保险,安全风险共担。根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实验、实训、实习责任保险工作,实现“人人参保、应保尽保”,有效防范、妥善化解责任风险。如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相关规定,明确学校统一出资为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教学实训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如果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由企业负责的,企业出资为顶岗实习学生购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附加学生实习第三者责任保险》,支付的实习责任保险费可据实从企业成本中列支。

4.加强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1)经常进行安全巡检。结合日常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巡回检查,着重查看安全设施、重点部位、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这种“随机式”的巡回检查,获得的信息及时、真实而全面,且抓落实效果好,能够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组织安全专项检查。根据上级部署、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如节假日前的安全检查、年度安全工作检查与考评、顶岗实习工作检查等。对查出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持续开展安全自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安全工作涉及全员、全部门、全过程,具全面性特点。因此相关人员(包括实验(训)室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等在内)、相关部门均应持续开展实践教学全过程的安全自查活动,重点检查防火防盗设施、用水用电设施、设备安全状态、实践教学实施和各种记录等。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置,整改情况及时汇报,使之处于完好、受控状态。只要开展实践教学,就会有安全问题。为了实现高职教育安全实践教学的目标,必须构建并实施包括落实安全责任制、夯实安全教育、规范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检查与消除安全隐患等在内的实践教学安全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全工作上新台阶,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李斌

高职教育论文:国际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论文

1国际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弊端

1.1国际合作管理规范性缺失

高职院校管理的规范性是其国际教育合作得以成功实现的基本前提,是培养国际化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规范性的缺失尤其凸显,大大制约了其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专业设置片面化。高职院校大都以经济管理或金融类专业为媒介建立国际合作,如对外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语言等,而很少涉及一些工科类专业,如机械制造、车辆工程、道路桥梁等高技术型专业。另一方面,教师聘任制度不健全。在对国际教育合作的教师进行招聘时,往往只是针对其学历水平的高低,而对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与视野并没有做到严格的考核。因此,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并没有起到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其国际就业能力的作用。另外,一些高职院校为减少资金的定向支出,临时聘任外籍人士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并没有受到过统一的职业培训,其教学水平完全不得而知,教学质量也无从保证。

1.2国际合作制度性监管的失调

教育的存在离不开政府相关制度的支持及科学有效的监管。只有对现行教育机制实施定向监管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社会服务的根本宗旨。然而,我国教育部门仅对具有国际办学资格的本科类高等院校进行了合理化评估与监管,鼓励措施的制定也是针对这些高校而言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国际教育合作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其处于一个相对灵活且无序的环境中,导致这类学校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有名无实。

1)教学资源引进的随意性。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高职院校在国外资源的引进中具有必然的主观性与自主性:往往选取名校、认证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而对知识经济时代日益繁荣的网络媒体资源、跨国企业及在某专业领域内发展较好的私立高校视而不见。因此,就其资源而言,现有高职院校并没有抓住国际社会发展的核心部分,合作办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缺失。

2)国家现有政策对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中的一些乱收费等现象并没有做到实时的监管,也没有制定相对完善的惩罚机制,相关管理始终处于混乱状态。

3)信息平台监管的缺失。国际交流对象、34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12月合作项目等都需要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完成。然而,现行教育部文件并未对这些加以规定,高职院校对此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导致其发国际合作的发展方向不明确。

2国际化视域下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的创新途径

2.1注重国际合作的内涵实现

1)创新高职教育国际合作理念。一方面,管理者应在宏观上对国际办学的整体思路进行梳理与调控,具有国际性的发展眼光,引进较为先进的国际办学理念;同时也应全面认知国际合作教育的社会定位与存在价值,从根本上实现对国际化教育机制战略规划的完美构建。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具备国际化的教学思维,通过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教学会议交流逐渐完善其教学理念,改善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国际化社会发展。此外,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理念进行一定的培养,使其主动地、自发地获取国内外先进文化知识,并在吸收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其国际认知力及国际化就业能力。

2)全面贯彻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公益性实现。教育国际合作的提出适应了国际化社会大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趋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人才的储备在于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在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因此,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具有社会前沿性与社会公益性,而非任何功利性的观念引导而来。基于此,在现阶段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中应重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内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多国际交流名额。同时政府也应为院校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切实做到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根本,发展公益性教学。

3)扩大合作对象的主体范围。改变原有国际合作间仅限于领导或管理者之间的探究式访问,为以学生走出去为主的交流与学习做出努力。还应该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互派留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体会国际交流的存在价值。

2.2增强国际合作的教育管理

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在于以对外国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为基础,从我国本土教育的视角出发,创建适应于本国学校基本教学国情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与本土文化及教育的融合而非一味模仿是最重要的。针对其管理弊端,应在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将专业设置与我国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或发展需求相结合,改变不合整的专业设置,同时也要求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也要在合作专业中有着较好的教学资源,以供借鉴;另一方面,在国际合作教师的引进中,应做到不以单纯的学历为评价标准进行教师资历的审核,而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理念,选择性地吸收优秀教育人才。同时,应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国际化教育视野与能力的定向培训,提升其国际教学能力。只有严格把握优秀教师引进与现有教师培养,才能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2.3推进国际合作的制度性监管步伐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合作实现。政策的存在是高职院校国际教育合作实现的基本前提与保障。科学的政策支撑不仅能够对国际教育合作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结合必要的媒体宣传确保国际教育的有力前进。

1)政府应对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院校资源的引进做出明确的规定:一方面,提供多元化的国外高校信息以供参考;另一方面,鼓励高职院校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在国际合作办学中,政府应对我国职业院校在合作中的地位进行监管,保证对基本主权的掌控。

3)构建国际合作反馈体系。对现有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政策规定,并对教育漏洞给予必要的弥补及惩罚措施。

4)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高效获取成为了高职院校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政府的科学监管下,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政府、高校与合作院校交流机制:一方面及时高效地掌握先进教学信息;另一方面促进三方的良性沟通,更加有利于国际合作的长足发展。

3结语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之国际化竞争的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我国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逐步与国际化接轨,开展与国外高校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仍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应站在全局的角度注重国际合作的实质内涵实现、增强国际合作的教育管理、推进国际合作的制度性监管步伐,从而更好地创新国际化视域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路径。

作者:李和铮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