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经济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7:00

村委会经济发展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1

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个地方,假如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道路不通、信息不灵、用水困难、用电无保障,经济发展自然会受到影响。因此,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十分重要。我曾在几个乡镇任过职,都是在最边远、最困难的村驻村蹲点,每到一处听得最多的就是村民要求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呼声。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和村两委一班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争取项目,带领村民新修、维修公路,建设水库,拉通电话等,村民对此十分拥护。有个村的公路竣工时,村民自发地敲锣打鼓庆祝。公路修通后,收购商能够进来收购农产品,减少了村民的运输成本,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委会要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产和资源发展经济,尚未利用的山场、水面、林地、草地、滩涂、土地等,都可以作为利用的资源。村委会既可以以入股的形式参与,也可以发挥集体优势,组织村民共同参与,还可以以租赁的形式对外招租,促进经济发展。某村新一届村委会班子上任后,积极利用本地石材资源,引进外商开发,村集体收入逐年翻番,一举甩掉“空壳村”的帽子。但是要注意一点,千万不可为了发展经济而“病急乱投医”,对那些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行业要拒之门外。有个村看见邻村集体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非常着急,恰好此时有人想来该村搞冶炼业,结果由于污染严重,村民意见很大,后来在地方政府的干预下关闭了。

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地方优势产业。村委会要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应当发展地方优势产业。地方优势产业的产品,在质量或产量上占有优势,在市场上能够畅销。当然,有的地方优势产业明显,有的不明显。如何引导产业发展呢?一是发展适销对路的传统产业,因为传统产业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能够延续下来自然有其自身的优势;二是借鉴自然和基础条件类似的地方的经验,发展同样的产业,使之规模发展;三是聘请技术专家深入实地,根据本地土壤、光照、温差、气候等环境特征,结合市场因素,现场分析指导。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2

一、基础设施状况

1、通路。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都建设了简陋的进村公路,但由于路窄、路基不稳,里程长,无力经常修复等原因,导致进村公路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输成本高。2、通电。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解决通电问题。3、通水。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通人畜饮水,迷丕村民小组挖进村公路挖断了人饮水管,因没有物资资金修善导致饮水困难,其余村民小组虽然已通水,但只通到村内,没有入户。4、通讯。5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安装了无线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村委会。5、住房。5个村民小组多数住房简陋,为土房或土堆房,县人畜不分离,属于改造范围。6、卫生路。**民小组20xx年铺设卫生路2公里,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足还没有覆盖完成整个村子,格保村民小组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基本铺设了卫生路,普朵村民小组已经整合各类资金计划20xx年完成卫生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梅东村民小组、迷丕村民小组(迷丕、哈塔东)还没有铺设卫生路。7、公厕。5个村民小组都建设有农村公厕,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入厕需要。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委会有1所寄宿制小学和2所初小,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需要。2、卫生。该村委会有1个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3、文化活动。目前,**委会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一直以来都较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境为山区,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620毫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草果、核桃,但由于山高坡陡,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低,生产生活中科技含量低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处于贫困线。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25.00元,比国务院确定的贫困线1196元低471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3

 

村民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层民主形式在广大农村实施已有10余年。它是指广大农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形式,在基层社会事务中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而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背景下村民自我管理、[1]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五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应当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以村委会为主体,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引导和组织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最合理的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1]

一、村委会的差异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群众想致富,主要看干部”,这是人们总结乡村脱贫致富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湖北省洪湖市的洪林村、柏枝村(以下分别简称为洪林村、柏枝村),浙江省台州市的方林村(以下简称为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经济发展的事实经验也证明: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村委会,在于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作风过硬、服务本领过硬的“班子”。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大部分地区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这些单纯依靠农民单干很难使村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因此,需要一支力量把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好这些资源,发展本村经济。而这支力量就是村委会。但是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各村的村委会之间有一些差别,有的还十分突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村委会产生的不同。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就全国而言,绝大多数村都实行了民主选举,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领导班子。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民主选举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乡镇政府把村委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对村委会选举进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有的甚至对经村民选举产生的干部随意调动和任免。2.部分人为了达到自己的一己之利,有的在选举之前贿赂有关乡村干部和选民,有的在选举时向选民施压,从而达到当选的目的。3.在一定程度上,农村的宗族势力对民主选举具有干扰作用。潜意识的宗族意识,使得有些农民忘记了自己神圣的权利,在村委会选举中宗族势力大行其道。江西省余干县的建设村,有七个姓氏,其中又以张姓人口最多,而张姓又分成了四大宗房。在1999年的“海选”过程中,每个宗族都想把自己的人给选上,结果在已选出的村委会当中,过去有财务问题的个别干部也被选上。4.由于选举动员宣传力度不够,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选举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有的农民甚至对新当选的村主任是谁都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民选举的真实性。一方面,民主选举进行得比较好的村,村民真正选出了自己信任的能人,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威信高、群众信得过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岗位上来。村委会干部有威信,有魄力,为带领全村人民把本村经济搞好,走致富奔小康之路奠定了基础。如洪林村、柏枝村、方林村等全国先进村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另一方面,形式上虽然实行民主选举,但民主真实程度较差的村,所产生的村干部或是威信不高,或是办事能力不强,或是底气不足,甚至和村民有矛盾、自身有问题的原村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想象村委会上任后工作开展的难度,更不用说发展经济了。湖北省洪湖市长河村(以下简称为长河村)的村民,对村干部的意见较大,有的村民甚至评价“村干部只管自己”,而该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儿童失学现象十分严重。

(二)村委会成员素质的不同。******同志曾指出:“我们有一条基本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村委会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形势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二是工作作风和方法不适应,许多村干部仍旧使用过去那一套行政命令式的手段,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应,面对市场经济,有的干部想干不敢干,不会干,无所适从,盲目乱干;四是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适应,干部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文化层次明显偏低。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村村委会成员的素质相对较高,不适应问题相对较少。据洪林村一位村干部介绍,该村近几届村委会所有成员都是大专(函授)学历以上。而经济落后的村,村委会干部的素质明显偏低,以上不适应问题普遍存在。作为全村的带头人,村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对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如果村委会成员都是能人,思想道德素质高,科学文化素质强,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能很好地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走共同富裕之路。在物质利益面前,他们能抵制诱惑、廉洁自律,这样,反过来又能提高他们在村里的威信,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村委会成员大多数是素质不高的,那么他们或者在村经济发展方面无所作为,或者在村财务中满足自己的私利,甚至横行村里,成为村民的祸害。

(三)决策能力的不同。要使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村委会成员不仅素质要高,而且决策能力要强。决策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决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决策是否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地理条件、人口素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等;3.决策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4.决策是否能得到村民的支持。如果以上四个方面做得较好,那么,该村委会的决策能力则较强,所作的决策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为村经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保障。洪林村村委会利用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以建材为依托,以轻纺为主体,以医化为龙头的企业格局。全村资产总额达22亿元,其中自有资产积累户平52万元,人平11.2万元。柏枝村村委会利用其水乡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水产养殖和加工为主的农副产业。他们先后兴办了洪湖柏华中华鳖养殖有限公司、洪湖柏枝永德水产品有限公司、蟹苗种繁育基地等。相反,决策能力较差的村委会,决策或者脱离本地实际,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或者损害村民利益而又不能作出有效的解释和补偿,因而得不到村民的支持。这些决策大多数以失败而告终,久而久之,影响村委会的权威,进而影响其他决策的实施。山西省运城市张素村有个姓朱的妇女说:“我们在1998年听了村干部的话,种了一个新品种的小麦,连种子也托给村干部帮我们去买。可是到了收割时,麦粒秕瘦秕瘦的,亩产达不到百斤。我们生气了,大家伙起来闹着要赔偿,然而始终也没有给赔,让我们着了家伙。我们哪里还再敢听干部的话!?”

(四)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随着形势的的不断变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村委会会碰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村委会注重自身建设.针对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进行作风整顿,针对村委会组织涣散进行组织健全建设,针对工作制度缺乏和薄弱进行制度建设。在洪林村,村委会成员一年学习不得少于300学时,学习的内容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工作方法和法律知识等。而湖南省攸县新华村,村干部很少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学习,更难谈及作风整顿了,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显得无能为力。[10]可见,村委会自身建设程度的不同,对该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五)与村党组织关系的不同。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是否协调和规范,直接影响着村民自治能否正常工作有效地运作,影响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发挥。从理论和制度上看,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地位和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实际上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地位和职责及工作方式。但在实践中,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协调问题仍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看,二者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1、有的村党组织不适当地干预村民自治组织。2、有的村委会把村民自治理解成绝对自由,不接受党组织的正常领导。3、党组织与村委会的权限范围内缺乏具体的界定。在实践中可以发现,与村党组织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村委会,既发挥了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又凸现出了村委会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能力和作用,使村“两委”班子得到加强。相反,与村党组织关系理顺得差的村委会,或者起不到发展经济的作用,或者在村经济发展中面临许多本不会遇到的问题,或者陷入工作混乱的状态,这些都会对村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在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提供信息、决策组织、统筹协调、收支税费、投资扩大生产五方面。

(一)提供信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农民的视野有限,他们很难捕捉到准确的市场信息,这需要村委会发挥经济带头人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市场的最新信息,包括生产资料的价格与质量、市场的供求状况、农副产品的价格水平、最新致富信息等,即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这是农户和村集体进行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在被称为“江南水暖城”的浙江省余姚市孙家村,1992年,村委会一班人,收集信息,分析市场,请教专家,确认水暖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简单、适合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特点,随后,向村民推广这一产业,从而取得了1997年销售4.76亿元,利润总额1313万元的好效益。

(二)决策组织。如前所述,村委会根据本村的实际,依据市场的供求关系,依靠村民的支持,对村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同时,尊重村民的集体决议,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范,使之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如发展新的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推广新的经营方式等。在农民的家庭经营从改革初期的单一从事农业生产逐步向家庭副业、家庭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在从事多种类型的家庭生产中遇到的许多单家农户想办而难以办到、难以办好的事,均可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如修建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低产林地等。在流通领域,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农户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难以适应。当农民发现辛勤收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当农民不得不参与市场谈判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是谈判能力最弱的一个阶层,没有组织起来的农民是弱小的,这严重影响了交换的公平性。因此,村委会应在流通领域将农民组织起来,这样,分散的农民身上的能量得到了聚合,实现联利连心,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强大合力,创造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在集体经济弱化的地区,村委会应发挥组织生产经营的作用。

(三)统筹协调。唯物辩证法认为,当事物的各部分按照一定顺序合理排列时,整体功能之和则大于各部分之和,反之,当各部分处于混乱状态时,整体功能则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在村里,农户之间、行政小组之间、企业之间、行业之间,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又存在利益的冲突与斗争,这需要村委会进行统筹和协调,使各部分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村委会要站在全村的高度,把握村经济发展的大局,用经济的或行政的手段,调整产业结构,改组不同企业,协调农户之间和小组的利益,使全村经济处于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之中。在湖南省桃源县明月村,该村村委会将一些村办企业乃至一些加工企业通过拍卖或租赁转为民营企业。[11]湖南省长沙县印山村,该村在坚持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鼓励兴办独立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对投资兴办微型企业的村民在申办手续和贷款申请等环节上提供帮助,在用地和提留方面提供优惠。目前,该村已兴办起了多家辅助性企业和加工性个体私营企业。这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而且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12]

(四)收支税费。村作为乡镇的延伸,应该正确处理与乡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应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13]在经济方面,村委会主要是协助乡镇政府收取税费(费改税后主要是协助乡镇政府收缴农业税)。在村内部,村委会征收村提留(费改税后村协助乡镇政府征收农业税附加税,从中提取一定比例归村自己支配使用);如果该村有村办集体企业,村委会也应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税收。在收支税费方面,村委会应做到以下四点:1.按国家政策规定征收税费,不巧立名目,不乱摊派,抵制乡镇政府的不合理要求,坚决保证不加重农民负担;2.征收税费应向农民解释说明,让农民心里明白有数,不搞强制命令;3.村中财务收入应用在村公益事业和生产之上,保证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4.村中财务收支情况要定期向村民详细公布。方林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各种税费征收不仅较为合理,而且每月将收支情况向村民、媒体公布。而在长河村,村民对税费收支意见极大,当地村民称为“阳帐”(国家明文规定的)和“阴帐”(不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据村民反映,村里很少进行过财务公开。[14]在柏枝村,虽然村委会在发展经济方面作用突出,但村民对村财务问题意见较大,造成村民不断上访。[15]

(五)投资扩大生产。村委会应从村财务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村里经济的再发展,以扩大再生产。但村委会对投资的取向应作全面的考虑和论证,保证投资的可行性、投资的回报率。村委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力量,应避免盲目重复建设,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之中。在洪林村,村委会每年从村财政中抽取相当一部分用于新项目的上马,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样,洪林村的经济不断有新的增长点,充满着活力。[16]

三、村委会其他工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经济受教育、人口、环境、社会稳定、精神文明等因素的制约,因此,村委会的其他工作,如教育投资、计划生育工作、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精神文明建设等,同样对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教育投资。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教育问题在一个社会中显得至关重要。在农村,村委会应适当增加基础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的投资,以保证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不仅每年将10%用于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福利事业,使村民享受着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而且选拔优秀人才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深造(这些人才成为洪林村的骨干)。80年代,洪林村村委会提出非高中、非中专水平不准在村里就业的政策,对升入洪林一中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对升入大学的学生一次性2000元。90年代,洪林村对升入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一台电脑、150平米的住房。[17]重视教育是洪林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在长河村,村里完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儿童最多占其总数的20%,这样,知识的贫瘠、人才的匮乏于经济的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18]可见,教育的投资,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二)计划生育工作。“少生一个,幸福一生”虽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和感受到。但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在以种植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仍普遍存在。由于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和认识上的差异,我国各地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在方林村,由于村委会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生育水平显着下降,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2左右,基本实现向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较好,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给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使生活质量改善,从而反过来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妇女摆脱了多生带来的各种负担,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活动,地位得到提高。相反,计划生育工作较差的村农户人口较多,尽管劳动力数量相对多一些,但总体素质不高,家庭负担较重,消费较大从而影响致富进程,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样,就会陷入“经济落后超生人口过多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广大农村,有的单位和农户为了一时之利,变耕地为建筑用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开滥挖,滥用农药化肥,严重破坏了资源环境。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村,由于只注重经济效益儿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取得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生态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经济的继续发展。而一些环境工作开展较好的村,不仅村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好,还推出了绿色农业、生态产品,从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部门,村委会应依照法律规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社会福利。1.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社会福利通常以货币的形式来实现,其内容主要有医疗保险、老人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等。这些福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在直接或间接性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十分社会福利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村民享受着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等十多项福利。[19]②在经济水平较差的村,社会福利通常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这包括基本责任田、山地、水域等。由于不可能推行货币形式的福利,因此,土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农民手中的财富,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的基础。这需要村委会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证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五)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对物质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实践也证明,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给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劳动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会把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促进事物的发展。在洪林村,村委会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落实,开辟了广播、电视、橱窗、展览室、永久性标语等多媒体宣传教育阵地和以青年民兵之家、职工之家和洪林文化宫为主体的文化娱乐阵地,建立了一支业余文化体育队伍和一支具有一定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在近些年的文明创建活动中,洪林村以争创“十星级文明农户”、普法教育、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三大主题活动为载体,真抓实干,从而使无违法乱纪、无抹牌等“十无”局面得到巩固和提高,全村处处展现出一幅文明、祥和、向上的永乐画卷,为洪林村经济不断前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20]而在安徽省不少地方,根据对农民问卷调查统计,当前农村“五风”(封建迷信风、风、红白喜事奢侈风、吃喝风、浮夸风)盛行,这种现象轻则影响当前生产生活,重则影响社会稳定的根基。[21]

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村民自治背景下,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真正加强村委会的自身建设。这不仅要求村委会成员是民主选举产生,正确处理与村党组织的关系,还要求村委会干部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强的决策能力,并且根据新情况不断进行学习于培训,不断“充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2.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五大作用。即村委会在村经济发展中起到提供信息、决策组织、统筹协调、收支税费、投资扩大生产的作用,成为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带头人。3.认真搞好村委会的其他工作。即村委会在抓紧全村经济的同时,狠抓教育投资、计划生育工作、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等,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注释:

[1]  王仲田、詹成付:《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五月出版。

  彭向刚:《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刘文杰、郭远明:《富裕村如何变成了“问题村”?》,《半月谈》,2001年第8期。

[14][18]  根据笔者对长河村村民进行的调查整理而成。

  转引自贾丽建:《坚持不懈抓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求是》,2001年第2期。

  根据洪林村村委会负责人座谈笔记整理。

  根据柏枝村村委会负责人座谈笔记整理。

  王琦:《探访乡村干部与农民间的鸿沟》,《记者观察》,2001年第3期。

[17]  根据座谈会上村党委副书记介绍的情况笔记整理。

[10]  该地为笔者的故乡。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整理。

[11][12]  转引自龙海兴、肖君华:《乡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发展之路——湖南8个小康文明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启示》,《求索》,2001年第2期。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

[15]  根据对柏枝村村民的调查笔记整理。

[16][19][20]  参见:洪林村村委会提供的书面材料。

[22]  转引自陆子修:《村一级的基础地位与作用亟待强化——安徽百村调查综合分析报告》,《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2期。

 

参考文献: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4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5

这次我们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议,是在上次第一季度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我们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村集体经济硬仗提供坚强保证。第四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上我们也讲了村集体经济第一季度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刚才,大家也就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了发言,希望大家会后切实抓好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攻冲刺工作,创新思路,务实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委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拓宽增收途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些好典型,积累了一些好经验。特别是2018年,集体经济发展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级党组织带动致富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很重要,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县村集体经济目标任务。但是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只有27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收入仅为4.4万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尽人意,可以说非常薄弱,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这么三个“不”:一是政治责任压得不严不实。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不积极去探索更多的发展产业渠道。截止目前全县还有42个村还没选定自主发展产业项目;

二是发展和增收办法不多。大家都想把集体经济搞上去,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想法上,没有真正拿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对这项工作,各位组织部同志要负总责、全面抓,分村集体经济办同志要直接管、靠前抓,其他班子成员要分片包村协同抓,确保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扶持政策的聚集效益。村一级作为具体组织者、实施者,需要我们组织部抓好协调管理,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任务举措的落实。倾向性的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环保等。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二十字方针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核心要义就是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呼玛是农业县,农村总数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可以说是体量大、基础薄、任务重,也是全区重点关注的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基层组织组织力提升了,才能建设一个繁荣富庶、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新呼玛。近两年来,我们在抓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注重从村情实际出发,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惠及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工作,有力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各级党组织思想转变了,重视程度提高了。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全省组织工作座谈会上,张庆伟书记强调,要“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要机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拓宽集体增收渠道,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地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工作,苏春雨书记多次深入农村调研,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上手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县委在去年就召开过两次推进会议,常委会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全区率先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确定了“富村13种模式”发展路径,并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局牵头推进,乡村也逐级制定了发展规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思路,明确了办法和措施,调动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党抓村级集体经济、全员参与农村发展建设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了,经济总量扩大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旧时期,我县大部分村在承包到户时,往往对集体资产处置采用一分了之的简单化办法,经营性固定资产也瓜分到户,村集体失去了统一经营的资源和资产,使村级集体经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萧条期和阵痛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阵地的逐步加强和各项政策的落地,个别村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比如说通过出租集体土地、农机设备等。村里有钱了,对村里的投入就逐渐增多,办成了许多农民关注的民生实事,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强。当前,受到地理位置、资源限制和原始积累的影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尽管缓慢,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过程。2015年全县仅有5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6年发展到9个,2017年发展到23个,收入总额67.8万元,现在全县32个村有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村总数近60%,其中5万以上的有6个,收入总额达到116.5万元。比如,呼玛镇二村,新当选的村书记通过规范管理村民房前屋后宅基地,仅用两三个月时间,村集体经济就从无到突破5万元大关。关于村民无偿占用房屋周边土地的问题,全县大部分村都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看你村级组织敢不敢抓、敢不敢管。特别是上个月,组织部门通过在 54个村开展联检互评,部分乡镇干的好的、干的不好的村,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从反映的结果来看,各乡镇、村找到了差距、认识了不足、总结了经验,同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想干事、真干事,用心抓、用力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点一滴地推,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一定能积少成多,聚水成海,不断发展和壮大。

三是学习培训后视野开拓了,发展方式灵活了。当前,我县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村民单打独斗只可能使极少数人富裕起来,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合作经营,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风险。在座的乡镇党委和村书记前段时间去过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也去过兴十四村等地学习,从李连成书记那里也能感受到,靠自己是小富,靠集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2017年搜狐网公布的全国百强村,全部是集体所有制,搞的是合作经营。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合作经营、举集体之力,才能快速实现乡村振兴。目前,各乡镇和村注重发挥整体合力,采取土地入社、资金入股、资源共享等形式,把闲置的资源和资产利用起来,采取政策分红的办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注重合作化经营、联合式发展,发展的方式更加灵活,比如有的村搞种养殖业、深加工业等,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宽。所以,走集体化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共赢,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和有识之士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才能让村级党组织的威信树立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的强起来。

尽管各乡镇和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推进了一批好项目,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但总体上看,我县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在全区80个村来讲,更是拖了后腿。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党委尽管能够研究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但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招数还不够多,主动性还不够强,行动比较缓慢,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还不够大。特别是有的乡镇长,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总认为是书记的事,不管不问,好像事不关已,更道不出个一二三来。二是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差,没资源、无资金,心中无数、思想消极;

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冒风险,怕担责任;

有的甚至认为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发展失败了会遭群众埋怨,主观思想上压力较大,创新发展意识不强。特别是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等靠要”思想严重,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不足。三是发展不够平衡。从全县看,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得还不够平衡,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大部分来自县扶贫资金或扶贫项目扶持等非经营性或政策性收入,发展方式单一,实体经营性收入少之又少。而有的收入较高的村达到 18.3万元,还有22个村还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有11个村是空壳村,仅靠财政转移支付经费勉强维持运转。四是带富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少致富带头人,带领一方致富的能力不足,缺少能人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还有一些村干部想自己的事多,在村级集体经济上投入的精力不够,研究得不深,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三农”政策的人才较少,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和省委、地委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紧迫,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深入地研究好、发展好、壮大好村级集体经济。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也是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对我们农业县而言,更是实现村强民富的根本,不是开几次会、投几笔钱就能有成效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充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成重要的民生事业、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干,坚决克服“过关”思想,要坚持久久为攻,谋而后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核心来抓,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沉下身子、撸起袖子、一抓到底。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这个村才能有发展的基础。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村里没钱怎么为村民办事,不为村民办事,村民凭什么相信你、支持你、听你话、拥护你,这都是最简单的道理。在座的都是抓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谋共进,把村集体经济抓出实效,才能无愧于组织对我们的信任和群众对我们的认可。

二要进一步选准选优壮大村级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是基础,选准选好选精项目是关键。从县委制定的三年规划汇编看,确定谋划了很多项目,但符不符合村情实际,有没有可操作性,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都有在于实践中进行逐一论证。7月末,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可以说,这个文件一旦印发,对我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来讲就是一场及时雨。这个文件我已经签署意见,让各乡镇提前谋划项目,超前做好争取项目的准备,各乡镇也都把项目报到了经管站,近期力勇副县长、组织部、农业局要抓紧研究,提前落实意见。但根据经管站反映的情况看,目前上报项目比较杂,不够系统。对于各乡镇上报的集体经济项目,会后大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乡镇党政班子和村“两委”班子会议,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谋划和梳理,特别是所上项目绝对不能盲目和盲从,要集集体智慧认真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及推进项目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我县是农业大县,首先要在农业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比如,依托资源优势,在金莲花种植、食用菌栽培、冰水鱼养殖等成熟的项目基础上,要研究扩大规模的思路。当然了,土地流转是最保险、最稳定的办法,但收入也是相对固定的。要大发展就得创新思路,有句话叫无工不富,所以要在农副山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上下功夫、找出路。现在是信息时代,我县又建成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要借助这个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的品牌,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6月27日全省优秀驻村干部表彰大会上,王爱文同志强调“要把村里的土地用好,多在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上想办法”。近几年,全县有一部分村通过政策扶持,购置了一些集体土地和固定资产,但大多是通过出租形式获取一小部分效益,回收成本时间较长。土地是农村的根本,我们要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深入挖掘,切实把村里的土地管起来、用起来,学会向土地要效益、要生产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积极培育各种合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只有不断挖掘潜力,才能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要充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对长期由个人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有偿使用,对土地违规发包、低价长期发包、资源闲置流失等问题要进行集中整治,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要把该管的集体资源资产管起来,把该收的各项费用收上来,为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全县 54个村有近30个村与韩家园和十八站的管护区相邻,还有的与我县四林场相邻,要通过大力推进区域党建融合,增加集体收入。

四要进一步解决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能抱有“临时”观念,坚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不能一哄而上,套用一个模式,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个村一个村的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比如,在增强发展信心方面,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规范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传统守旧观念,形成村里的事就是村“两委”的责任导向,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重点要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提升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各级党委要研究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帮小村和支持政策倾斜等方式,统筹乡镇发展。在建强带头人队伍方面,在组织部门统一组织县内外学习培训和联检互评的基础上,各乡镇要有针对性地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村党员进行专项培训,组织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党组织书记到村级集体经济先进村考察学习,促进村干部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

五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推进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乡镇来说,不只是书记一个人的事。在此,我强调一下,各乡镇长必须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全力支持和配合书记抓好抓实集体经济工作,特别是在财力、物力支持上,要充分尊重书记意见,对不闻不问、甩手不管的,县委将严肃追责。地区提出明年村集体收入要在5万元基础上向10万元迈进的目标,而且集体收入10万的村要达到60%,可以说难度很大。各乡镇作为责任主体,要经常召开班子会、推进会、现场会等,逐村研究发展途径,有效地解决突出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把具体工作任务都落给村里,要在强化工作合力、树立整体意识上想办法、谋实招,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抓、合力抓。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指导服务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责任和工作落实。农业、经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作用,研究好、指导好、推进好、落实好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财政部门对列支的162万元专项基金,实行项目化管理,资金随项目走,择优扶持。国土、发改、林业、住建、科技、招商、金融、税务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尽最大努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年末,地区将组织审计、财务等部门对全区 80个行政村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审计和核实,所以,各乡镇要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准确、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管理机制。继续推行处级领导包乡、单位包村等措施,帮助研究解决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通过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带动贫困村、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强化考评督导,各乡镇每季度要向组织部和经管站上报准确数据,农业部门要抓好具体业务检查指导,组织部门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考核目标的硬任务,与干部选拔任用、先优评定挂钩。年末根据各乡镇村发展集体经济成效,拟在明年年初对进步较快、发展较好、成绩突出的乡镇或村,通过“以奖”方式给予奖励,激发乡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凡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成效不大、任务完成不好的,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问责谈话,当年不得交流使用。坚持培养选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今年每个乡镇要结合实际至少打造1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典型,重点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它村实现增收,力争到2020年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二、关于管护区经济工作 2018年按照地委、行署关于管护区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小分散、大集中”形式建设规模化特色种养基地,努力提高林下资源综合经营效益,促进了职工增收致富,加快了管护区(林场)经济良性发展。达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一是重生态,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协同进步。确定了“适量、适度、合理”的管护区经济发展思路。深入开展保护资源“十三五”专项行动,各类林政案件有效遏制,总计试种西伯利亚红松1.7万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9.8万株,出圃各类苗木22万株,林区生态持续优化。充分利用林区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成金山林场3.5公里森林穿越体验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中小学生夏令营基地前期初步计划,推进了旅游与产业、民生、文化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见实效,特色种养和示范引领相辅相成。在4个林场管护区种植丹参15亩,新建600平方米大棚1座和单垄竹拱棚22个。建成蓝靛果基地20公顷,新栽植蓝靛果4600余株。对300余亩忍冬及各类果树进行抚育管理。投入启动资金90万元,职工集资90万元,重点扶持了金莲花种植项目6.5公顷100余万株,引导职工种植赤芍、五味子、防风、还魂草等药材5000余亩,林业肉鸽、蜜蜂、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努力形成了“生态优先、资源国有、有偿使用、职工参与、因地制宜、强场富民”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强保障,制度建设和管理运行更加完善。制定下发了《呼玛县2018年特色规模管护区经济落实行动方案》、《呼玛县管护区经济发展工作总体推进方案》和《管护区(林场)经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林场主营业务和经营目标。完成了与韩家园、十八站林业局林农融合助推扶贫对接,安排生态护林员25人。严格开展林业合同清理工作,对清理整顿各类承包合同97份。开展“涉农林地”清查2105户57.96万亩,签订“宜农林地”承包合同1300余份。进一步规范了管护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使用、自然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行为。

虽然我县在管护区经济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与其需求空间和资源潜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农业和林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商品林停采以后,林业与农业相比,无论是人口、经济总量、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林发展整体不平衡,林业职工平均收入相对较低,管护区经济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形式单一,处于弱势地位。二是思想意识不够开放。林业职工大多是专业技术工人出身,受思想观念限制,对发展管护区经济重视程度不足,缺少专业种养殖和管理知识。同时,职工主动参与管护区经济建设的不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对管护区经济发展缺乏信心和参与度。三是示范典型带动不强。大多数管护区经济项目处于培育阶段,综合效益还不显著,示范效果不明显,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林下山特产品大多是本地出售,价格起伏不定,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对外销售较少,经济效益较低,销售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林业强、职工富、林场美”的林区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着力发展资源培育为主的一产,精深加工为主的二产,生态旅游为主的三产,与全县乡村振兴同步实现林场振兴。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6

陆昊强调,在粮食多年丰收、产量大幅提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全省农业持续发展,要把中央要求和龙江实际紧密结合,找准新的目标和方向。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关农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学习领会贯彻中央精神要找准内在关联点,紧密结合龙江实际。推动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全省农业整体发展目标。当前,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整体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由龙江资源禀赋和过去多年在农业生产领域积累的坚实基础决定的,不仅要保证粮食产量,更要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为载体和目标,实现从追求粮食产量向提升粮食高标准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带动经济发展就是要充分释放粮食大幅增产诱导出来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涉农服务业及城镇化的发展潜力。提高农民收入就是要充分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改善民生,通过各种方式把提高农民收入当作“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和落脚点。

陆昊强调,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强农业改革创新力度,将其作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整体要求,“五大改革创新”要继续坚持,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要不断深化,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社会化服务要有所突破。要在继续坚持把水利、农机、科技作为推动我省农业生产力发展重要途径的基础上,把农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要加强水利、电力、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在农业生态建设上做符合实际、不断提高标准的努力,加大水土保持、黑土层保护、必要的退耕还林、面源污染控制、化肥和农药合理限制使用等农业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可行性增加水田面积,现有水田要多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农机补贴要公正、透明,靠市场机制和专业化提高整体综合利用效率;农业科技要集中力量在解决难题上下功夫,比如农作物品质提高、跨积温带品种改良、大米口感改善和秸秆综合利用等。

陆昊强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立足于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品种。要特别注意在国际国内农产品两个市场背景下考虑问题,突出市场导向,强化营销,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强政府引导就是要引导激发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收入的动力,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国内农产品两个市场价格和产量不断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使广大农民看到、找到调整种植结构之后的市场机会、提高收入的机会,要善于把大道理变成小道理,做好典型示范。

要大力推动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加大营销力度,变“等着收购”为联合起来、组织起来,主动推销,卖出好价格。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品销售至关重要的品牌信用和渠道信用,不能泛化强调农产品的地理标识概念,更要努力培育和打造龙江高品质农产品品牌;要以品牌为载体,建立稳定的供销渠道,有效形成收入增长空间。各级政府涉农部门要强化队伍中的营销力量和营销意识,组织合作社和基层组织负责人了解掌握农产品在各个批发、再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差,研究探索市场化加工生产、经营的营销主渠道。省政府今年将继续推动建设龙江农副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大型批发市场,形成规模效益,促进产品营销。要继续大力发展畜牧业,在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以高水平的规模饲养,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肉、蛋、奶。

陆昊要求,要通过农业现代化为城镇化建设创造条件,带动全省城镇化发展。要把从农业生产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到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和经营环节中,产粮大县发展要与小城镇规划紧密结合,要与农垦、森工发展相结合。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农业战线的干部要强化科学理性精神,在懂农业、熟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品牌、渠道和批发、零售、产业链、销售链等意识,了解把握专业化、合作、资本市场和规模效益等重要问题。

陈润儿在讲话时强调,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工作要以“构筑农业新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为主线,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二是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三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陈润儿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指出从全省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结构“不调”是不行,必须统一认识,主动调整。从产品供需的矛盾、农民增收的压力和资源环境的制约来看,结构调整已十分迫切。农业结构“慢调”也不行,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调整。良好的市场机遇、广阔的投资机遇和更多的政策机遇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发展机遇期,必须牢牢把握,力争取得突破。农业结构“乱调”更不行,必须尊重规律,合理调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合理调整,务求把全省农业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要以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融合发展为基本遵循,调整产品结构,促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单一发展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调整要素结构,促进农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进而推动全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健康开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7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和经济职能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词来源于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是由“基本核算单位”演变而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对独立性。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并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也赋予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职能。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经济职能区分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8

随着城市建设日益扩张,城市周边的农民早已融入了城市生活,土地也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生活来源,相反,对于城中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旧农村环境面貌改变的关键。一些成功开发经验,增强了后期改造农村积极性。大家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实现城中村改造目标,希望把城中村改造当成一个契机,用足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成功运作的原因

城中村改造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基本上全部实现了公司化,这种经营方式的改变,令集体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许多城中村已经建设成完全都市风格。公司化经营模式之所以能使得集体经济发展如此迅速,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国家法律逐步完善,依法经营形成体系。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这个时候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城乡经济开始萌动与发展。同年12月份我国《宪法》进行了修正,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法律仅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体制进行了高度概括,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可以“统一经营”,可以“分散经营”。宪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机构、组织形式、组织制度开展经营活动,并没有加以限制,因此给发展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选择经营模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国家加大立法力度,为维护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不断颁布多种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促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变。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使得农村经济活跃发展。《公司法》的实施,把公司经营纳入法律框架中,将股东权利与公司利益区分开来,有效保护了公司和股东的各项权利,完全有利于企业按照一定模式开展经营业务,加快了各经济组织发展的步伐。《合同法》其实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合同条件进行的总结规范,并非完全强制性规定,但是它却为经营活动提供了基本合同框架。《物权法》的实施,充分保护公司股东各自责、权、利。由于国家法律大量颁布,构建了现代公司法律制度良好框架,为完成城中村改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运用现代公司制度,充分保护多方利益。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多以土地变性良性循环,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方式展开。

国家征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土地,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补偿。村委会在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土地补偿不吃光分净,而是集中力量,统一经营。这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改造创造了基础。村委会将一部分征地补偿金用于抵顶国有土地出让金,获得国家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村委会用获得的出让土地与土地开发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新型居民社区和商业区,完成初期资金积累。村委会将另一部分土地补偿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积累的其他非土地资本,进行公司化改造,用公司形式开展第二、第三产业的经营,维持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化经营,既有法律作保证,符合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又符合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它以全体股东的资本开展独立的经营,全体股东均享受公司股东的权利,虽然不是全体村民经营公司,但是确是全体村民享受股东利益。所以公司化运作更有利于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经济的需求。

农民融入城市生活,促进转化公司进程。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毗邻的村庄,许多农民也早已不被土地所累,而是融入了大都市的生活,农村靠土地收益维持生活的职能下降。城中村改造成为必然趋势。在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并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情况下,适用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采用公司化开展经济活动正是水到渠成。

公司化经营的法律风险防范

随着公司化运作时间的增加,如果不注重提高法律意识,不注重用法律规范公司行为,很可能会步入未加防范的法律陷阱。公司化经营中以下三种法律风险应当引以为戒:

必须明确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后,公司不履行社会职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主要以《公司法》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依法调整股东大会、股东会、股东代表、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职工等等之间的法律关系,依法经营,发展经济,这是公司的终极职能。公司的股东只能享有股东权利,而不能干涉公司独立经营。村委会即使占有公司一部分股份,也只能履行股东的权利。原集体经济组织形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后,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履行公司职能,与社会职能完全剥离。

我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因此,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农村社会职能由村委会承担。这就要求公司经营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公司事务和村委会事务,绝对不越权行事。凡涉及村社会事务的,由村委会解决,公司绝不能越俎代庖,越权行事。

公司化改造,要合理安排支撑村委会开展工作的经济来源。按照宪法规定,村(居)委会是由村(居)民选举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国家对村(居)民委员会不承担拨款责任。城中村改造完成后,农村行政区划改变为城市居民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民管理各种社会行政事务的组织,它开展工作必定要产生费用。而且此时的居民委员会和城中村改造前的农村经济组织不同,随着社区居民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的转变,居民社区工作量的增加,社区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管理,不能靠兼职人员完成居委会的社会管理职能,因此社区工作费用必定也会增加。那么,只有设计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保障村委会有长期固定的收入,才能保障村委会履行其职责。

目前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管理资金主要有这样几个来源:一是村委会工作人员及工资,由转制的公司支付。二是村委会成员或其中一部分,同时是转型后的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或监事,从公司直接支取任职期间的工资。三是公司转制时,村委会作为股东直接入股公司,成为公司股东,村委会以股东身份获得分红,支付工作人员工资。村委会作为股东,依法履行股东权利。

第一种工资制,出师无名。因为村委会成员并非为公司工作,也不是公司职工,其从公司领取工资,显然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第二种工资制,村委会成员同时是公司董事或监事,做双份工作挣一份工资,显然不符合劳动法的计酬办法,而且居委会工作、公司工作一肩挑,违背了设立公司的本意。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9

1、权限范围的界定与实际操作层面的不相适应,使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难以协调发挥

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居核心地位,拥有对村级事务的决定权。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拥有处理村级事务的权力。党组织主要是对村中重要事务作出决定,同时通过村委会的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村党组织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村委会可以依照法律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但是这些规定给农村基层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一是由于农村基层对公共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体现在日常具体事务的处理方面,许多事项“分工不分家”,村级各种组织难以泾渭分明地操作。二是由于农村党的组织系统长期延续,较为健全,组织性强,许多村民在意识中也习惯于被党组织领导,因此党组织在领导和管理村级事务中往往大包大揽,直接决定。三是村民在行使自时的意志与村党支部的意志不相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常反映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的不合。四是由于个别法律法规条文之间的矛盾性和不明确性,给具体操作带来困难。

2、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要求不相适应,削弱了村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从目前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结构来看,村主要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要求不相适应,与形成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结构不甚理想。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必然影响到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部分村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民主意识不强,摆架子、摆资格,大权独揽,包办代替,村级班子内部不团结,合力难以形成。

三是部分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薄,对如何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增强村级经济实力缺乏有效办法,缺乏经济“头脑”,思想保守,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3、村民的整体素质与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党建和政权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四个多样化”趋势的发展,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和市场经济意识。从当前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薄弱。不少人对“民主”的概念“一片空白”。二是村民的法制观念淡薄。只要民主不要法制,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从个人利益和个人好恶出发,完全置农村稳定、正常生产活动于不顾,搞一些宗族宗派活动;有个别的滥用民利,聚众滋事,动不动就集体上访,借民主之名,泄私愤。

三是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许多村民的思想意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思想观念落后,思维方式陈旧,以计划经济的眼光和角度来审视和思考问题,以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准来衡量一切。

4、党组织的现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不相适应,使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在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村党支部居于领导地位,但村党支部存在于农村社区之中,党支部的领导权威不仅来自于历史形成和制度规定,更来自于村民群众的认同。时代的转换、社会的转型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威面临着挑战。实现村民自治以后,特别是直选以来,村民有了直接选举自己领导人的可能,从而使这一挑战成为现实。

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影响了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是全社会的表率,农村党员的一举一动对村民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部分农村党员计划经济观念严重,思想僵化,有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退化,斗争性不强,少数党员甚至不如群众。有的老党员对中青年干部求全责备、排挤思想严重,给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使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是党支部决议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从农村现状来看,村里同时存在有一定决策权的两支队伍,一支主要是由老党员组成的村党支部,另一支是由相对年富力强的村民组成的村民代表,后者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党支部的决策。同时,村委会直选以后,村民关于“选举”的合法性片面理解,认为只有他们推选出来的村官才具有合法性,动摇村党支部的权威。

三是农村党支部的运行机制面临挑战。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四个多样化”的发展,农村发展新党员工作难上加难,而村委会实行面向全体村民的民主公开选举,三年一度的选举有助于及时补充、更换村委会领导人,因此村委会较易获得更多的活力。另一方面,农村党支部的重要职能是贯彻上级党委的政策,而上级党委的意图与农民的愿望有时会存在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党支部多倾向于上级党委的政策,但由此也可能失去部分村民的支持。而村委会则不然,它比较多地考虑本村的利益和村民的实际,因此,容易获取村民的支持。

二、加强村党支部领导与发挥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作用的对策

1、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支部领导核心同村民自治的关系

党管农村工作是原则。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村民自治才有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因此,必须澄清几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村委会是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村党支部无权过问,甚至排斥党支部领导。二是认为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上,除此之外的权限都属于村委会;三是认为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就是包揽一切事务,看不到村委会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这种认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

上述的几种错误认识关键是由于没有摆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开展的自治活动,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我们在处理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作用。提出全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通过村委会工作,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的意图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协调村民委员会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二是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决定村内的重大事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决议,自觉维护和遵守,并监督考核在村民自治组织中工作的党员和干部。三是支持保障作用。支持和保障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但党支部领导核心职能的履行和领导权力的行使,离不开村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以严格民主的决策程序,支持保障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这一重要基础。从村委会角度来说,村委会履行职能,一定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并以自觉维护和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为前提,也就是通过村委会职能作用的发挥,把党的政策和党支部的部署,贯彻到村民自治之中,变成全体村民的意志和行动。

2、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的职责权限

要使三个性质不同的组织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必须对三者的职责权限从法律上作出合理、明确的界定。三者的基本职责应该是:(1)村党支部是领导核心,实行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领导做好村内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的决策。(2)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推进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纠纷、宣传法律政策、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3)村经济合作社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形成的社区性、综合性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是社员集体所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并行使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为本村提供生产服务、协调管理、资源开发、兴办企业、资产积累等。(4)村党支部对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依法履行职责,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要自觉置于村党支部领导之下,积极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

要使村级三套组织能够协调运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项制度。

一是要健全加强工作协调和搞好班子建设的制度。(1)健全报告制度。一般情况下,村委会应两个月向党支部报告一次工作,遇有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应及时向党支部请示报告。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应分别定期向党员大会、村民(社员)会议或代表会议报告工作。(2)建立《村级班子学习制度》、《村级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以此来保证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社管会成员都能经常了解掌握农村政策和法规、上级组织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达到加强情况沟通和思想交流,在原则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增进整体团结和增强整体战斗力的目的。(3)完善《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村干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借助群众力量,加强村级班子建设。(4)健全班子成员兼职制度。一般中小型村三套班子成员实行交叉兼职,村委主任是党员的,一般应进入支委会,村级济合作社社长原则上由村党支书兼任,有的小村或经济薄弱村通过法定程序也可实行“三位一体”,鼓励村党支书竞选村主任,同时,要积极吸收优秀的非党村主任入党。

二是要规范村级有关决策会议的职能和议事规则。(1)建立《党支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联席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上级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的落实方案,提出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议定的决策意见,确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并研究处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策实施过程中有关重点问题。联席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和决策,实行党支部书记主持下的集体领导。(2)建立《村民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讨论决定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除选举和罢免村委会成员以外,村民会议一般应由村委会召集。作为村民自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会议必须严格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和依法办事原则。(3)建立《村民代表会议职能和议事规则》。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补充形式,除选举和罢免村委会成员、审议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和报告、制定通过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重要事项之外,在讨论决定村内重大问题上,可以代行村民会议的权利。并且也要认真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民主议事和代表民意的原则。

三是要完善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职能和议事规则。村民理财小组、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都是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这些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设立,主要是适应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畅通民主渠道,便于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它们的共同职能主要是:在决策前代表党内外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决策后协助班子搞好组织和宣传工作,与村班子一道抓好决策意见的落实,并对村班子工作进行监督,是村级班子开展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也就是说,村级议事和监督组织的职能范围就是议事和监督,没有决策权,更不能凌驾于党支部和村委会之上,与村班子争权。

4、切实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是不断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和影响村级民主自治。要进一步完善党员“早知道、议事会”制度,在村党支部书记选配上逐步试行“两推一选”制和公开招聘制,发动组织党内外群众为村党支部举才荐贤,逐步实行村支部委员候选人“选前公示制”,使新任村支委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坚持贯彻“严把入口,畅通出口”的工作方针,从严治党,严格标准。加大发展新党员工作力度,吸收非党村民代表骨干、村委干部入党。加强对流动党员、老年党员和非公企业党员的管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不合格党员发现一个处置一个,不断纯洁党员队伍,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是不断改进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村党支部的根本任务是要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维护社会稳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村党支部要掌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领导方式,注意从大包大揽向领导和指导各类组织发挥职能作用转变,从强制命令向教育、引导、示范转变,从单纯行政计划向指导、协调、服务转变。主动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时展的主流,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努力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而把一些事务性、技术性的社会、民间事务管理,交给农村群众自治组织。

5、加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为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村民自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一是注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有针对性地强化舆论宣传。在继续宣传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广大农村干部充分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实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10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07-01

三流村处霍邱县三流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中心,距县城25公里,有5个村民小组组成,1287户,3575人。总面积3161亩,其中耕地2200亩,人均0.62亩;园地142亩,人均0.04亩;养殖水面558亩,人均0.16亩。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时,村级没有预留机动土地,仅剩几口鱼塘,虽然承包给个人了,主要用于蓄水灌溉用,没有什么固定的收益,没有给村委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三流乡建设的不断扩大,村委会抓住三流乡扩大的这个机遇,在三流乡中心地段建设了1个农贸商场,村级每年从商场获得18万元的纯收入。

一、主要做法

1.盘活资产,选准发展方向

1995年随着三流乡第一期开发,村支两委积极支持配合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完成集镇建设涉及该村80亩土地的征地工作,乡政府拨给三流村相应的工作经费,划拨给村委会2.8亩土地。如何使用这一笔资金和这块地,成为三流村当时讨论的重点、热点内容。为利用这笔资金和土地,发展一项村级长期有收入的产业,村两委对相关的产业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讨论发展思路,最后形成决议,利用上级划拨的土地,建设一个农贸市场,招租承包,村委会收取租金。村两委的发展思路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同意和支持,进一步盘活和增加了村集体资产,使土地资产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抢抓机遇,率先进行商场规划建设

根据党委政府原来的规划,商场由其他相关单位筹建,经三流村多次向党委请求,党委政府最终同意筹建农贸市场,商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属三流村集体所有。1998年对商场进行设计规划,预算投资40万余元。当时,村集体资金只有几百元,如何筹集商场建设资金,又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为解决筹资问题,社区及时组织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对农贸商场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经会议充分的讨论后决定:一是成立商场筹建领导小组;二是以私人的名义向信用社贷款20万元;三是不足资金采用预招经营户的方式筹措。

3.规范程序,商场建设按质按时完工

在商场建设领导小组及成员的辛勤工作下,商场建设有序推进,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商场建设以邀标的方式进行开标,中标单位,按照合同进行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商场建设领导小组对施工的全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商场南大门有7间两层砖混楼房一幢,其中一层中间1间用作大门;北大门有7间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一幢,其中一层中间1间用作大门。商场建成后有卷闸门商铺40个、菜摊位32个、肉摊位20个,在商铺面中砖木结构商铺6个,砖混结构6个,累计完成总投资140余万元。

4.加强管理,商场内生意红红火火

商场建成前期,个体商户主要在临街摆摊经营,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村两委通过合理定价,帮助经营户拉菜搬运物品等服务方式,引导个体商户到商场内规范经营。随着边贸的不断发展,外来租户增多,人员复杂等特点,三流村两委着力加强商场的管理,一是每年年初公开竞价一次;二是合同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三是聘请一人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及时做好维修,确保安全。由于管理到位,到商场内经营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大一部分经营者,从商场建成到现在都没有离开过,生意一直做得很好,商场内非常热闹。

二、壮大集体经济取得的成效

1.增加集体积累

商场建成至今,年收取租金由12万元增加到18万元,通过增收节支,不仅还清了贷款本息,而且消灭了“空壳村”,目前已拥有集体资产230万元,货币资金余额35万元,增加了集体积累。

2.增强了凝聚力

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小组长的报酬和工作经费保证了,村两委开会有人来,布置工作有人做,平时工作有人管,形成了有钱办事、有人办事的工作机制,2012年补助村组干部报酬7万元,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增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3.密切党群关系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全村人民努力的结果,村集体资产是全村人民的物质财富,三流村每年利用七一期间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慰问;对困难农户和贫困学生给予补助,累计支出4.5万元,体现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内生力量,密切了党群关系。

4.投资设施建设

三流村在经济上虽然有了一些积累,但不买高档车,而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是上下联动投资60.8万元,修建村内户外道路5条;二是出资7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硬件建设;三是投资40余万元建成村委会办公楼一幢;四是补助村民小组经费4.5万元,兴建文化活动室一个。

三、发展集体经济取得的经验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流村两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获了一些体会:

1.选好用好能人是基础

我们觉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把那些有经营头脑、有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有民主作风、有群众基础的农村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

2.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是关键

结合三流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重点探索出“资源依托型、服务创收型、市场拉动型”的发展模式。

3.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是保证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仅靠村一级自身的力量和资源是有限的。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贯彻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引导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依靠土地、集镇、项目等部门的力量发展集体经济,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4.坚持廉洁自律是前提

三流村能把集体经济巩固发展壮大到今天,得益于组干部的大力支持协助;得益于村两委及其家属不参与铺面的招租竞争,没有利用职权之便为子女谋取摊位铺面;且做到了村财乡管,组财村管,财务收支按时公开,接受上级和村民的监督。

四、今后发展思路

1.巩固和提升现有商场硬件设施

村将多方筹集资金,在现有商场的基础上,对部分建筑进行二次提升改造,进一步提高商场的档次,确保商场内的经营户和村集体的经济收入都得到逐步增加。

2.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仓储业务

随着三流经济贸易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储备仓库。

3.制度创新,确保集体资产不断增值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真正使集体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保值。

参考文献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11

第一,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形势。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和省委号文件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经过农口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从前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洋葱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通过党组织带动、行政推动、科技服务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以洋葱、蔬菜为重点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洋葱、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是农户家庭规模养殖基础进一步夯实。在三镇全面实施了暖棚养畜建设工程,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蔬菜、制种、林果、养殖等为主的“双千元田”、“万元院”建设稳步推进,已占到种植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左右,农业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四是非农产业不断发展。三镇从事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等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多名,占农村总劳动力的%,二、三产业已占农民增收的%;五是项目促农效应进一步凸显。今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个,实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个,完成招商引资万元,争取国投省补资金万元,启动民间资金万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项目带动作用;六是造林绿化稳步推进。完成造林面积亩,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七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三镇在进一步完善镇区道路、绿化美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基础设施建设由镇向村一级延伸,完成了新城村洋葱交易批发市场、冯家沟村农贸市场、文殊、塔湾个村委会办公楼、团结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施了魏晋墓-观蒲村、魏晋墓-新城村道路路基铺筑工程,为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农村经济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八是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组织农口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号、省委号、省委办号文件和两个《条例》、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和“三级联创”工程,完善了《农口综合管理制度》和村级管理制度,实行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承诺制,加强镇村班子建设,基层组织服务“三农”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党员的带头致富作用进一步凸显。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党员户人均纯收入高出一般农户人均纯收入%以上。新城镇各村成立了洋葱协会,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积极帮助农户选购优质洋葱种子,协调发运销售洋葱,确保了洋葱种植的顺利进行和及时销售。其它两镇及各村立足实际,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技术、销售和非农产业劳务服务,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地分析了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前段时间,工委组织名干部分三组深入三镇农户,就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二、三产业总收入的比重为::,农业内部农、林、牧总收入的比重为::,粮经饲面积比例为::。今年农民人均增收可望突破元,新城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快,可望突破元。从调查和同志们的讨论发言中可以看出,今年农民收入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产业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一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其中种植业占%,养殖业占%,林果业占%;二是二、三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部分农民脱离土地创市场,走出家门办三产的愿望日益强烈,非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农民在二三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已占到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是中央省市的减负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环境。今年市上一次性在全省率先全部取消农业税,同时落实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补贴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轻松上阵,休养生息,提高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元。

第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了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在座谈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不回避矛盾,不隐瞒问题,实事求是,各抒己见。通过座谈讨论,市、镇、村三级干部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还需加强研究,力争予以解决。在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在行业中建立组织,在产业中建立协会,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挥组织的作用,并通过这些组织和协会规范管理、带动促进,是今后农村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三是农民增收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其中亩收入在元以上的“双千元田”占%左右,以家庭养殖为主的“万元院”达到%左右,就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依靠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的突破困难较大。四是农村干部、农民群众的知识更新和劳动技能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村级干部的培训相对滞后,科技服务水平与城郊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培植镇级财源和村级积累的问题尤显突出。五是农口基层干部传统管理小农业与大农业的思维定势跟不上新时期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镇、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六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差距较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发展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夯实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切实抓好明年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根据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在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保证上我们要抓好以下工作:

⒈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精心部署明年的工作。这次会议之后各单位、各镇、村要立即在干部职工中传达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传达学习中,一要认真研讨和落实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张书记、马市长对农村工作的要求,今天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郭常委的讲话精神,石副市长提出的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引导农民多渠道致富;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优势促进增收;帮助农村贫特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统筹规划,协调好各镇、村的用水;加强村积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农村深层次的问题;搞好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小城镇发展改革十二个要把握好的方面。郭常委提出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一产增收;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农村小城镇建设方案相结合;镇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建立严密的考核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干部队伍服务“三农”工作力度六个方面的意见。张书记、马市长在×月×日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和指示,以及农民在建筑业劳动技能的培训,花卉与蔬菜制种业上的突破,小康样板村试点等。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重点,力求突破。二要各镇村进一步认真分析今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明年的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三要按照工委已确定的工作思路抓好落实。工委下半年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了明年及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定位、思路和措施。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狠抓“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狠抓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着力发展两品高效经济开发区、镇区商贸聚集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交通沿线“三区一线”经济,努力增强镇财政、村积累、户收入三级经济实力,在具体措施上要实施工程,“”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和执政兴国这个第一要务;“”就是强推调研政策、谋求发展项目两个重点,全面贯彻发展是硬道理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就是服从“农民工作抓增收致富,农村工作抓面貌改变,农业工作抓高效科技”三农目标,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就是抓好班子建设、集体积累、阵地建设、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使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办事、有章理事的标准更上一个层次;“”就是提高蔬菜、畜禽、林果、花卉与蔬菜制种、运输等非农经济五大支柱产业效益,在指导思想上要牢牢把握“五个不放松”:一是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放松。二是始终抓住农民增收的目标不放松,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元以上的目标。三是抓住农业增效不放松。通过改革农村行政、科技工作和管理体制,加强规模养殖基地、优质洋葱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四大基地和高科技万元院、室、田、园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效中的比重。四是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不放松,促进村镇建设,提高农村面貌的档次和水平。五是抓住二、三产业为主的非农产业不放松,不断增强镇村经济实力。在目标任务上要力求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上要有新突破。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贸经济,鼓励农民在城乡从事运输、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二是在家庭规模养殖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进一步加大养殖业的工作力度,做大做强以家庭暖棚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使农村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一个较大速度的提高。三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突破。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者、本市农民在农村发展生态休闲娱乐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多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四是在抓项目、促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在重点抓好已立项建设项目的同时,切实抓好三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等项目,以项目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项目拉动农民增收。五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储藏运输业,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增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这些思路我已在农口科级干部会议上几次讲过,并以工委文件下发,在这里再重申一遍,希望局属各单位、镇村两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按照工委已经形成的思路,按照各自的实际,安排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以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⒉进一步加强领导,真抓实干,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基本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双下乡”工作,近日,工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从××××年×月×日起,局属农、林、牧、农机各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镇事业单位至少保证%的职工驻村工作;在农口处、科级干部中实行联系工作点责任制;镇科级干部每人挂一个村,帮助村上抓经济结构调整、抓党建、抓管理、抓村积累、抓科技推广、抓公益事业建设。对科技单位和人员实行科技单位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科技项目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科技成果与农村经济效益相结合;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作为对单位、个人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指标的“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使领导在农村服务,干部在农村创业,政策在农村落实,问题在农村解决,形象在农村树立。这次会议之后工委还要专门召开会议总结两年“双下乡”的经验,安排新赴村工作人员驻镇挂村工作,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服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局,广大农村干部要切实树立市场经济意识、项目意识和科技意识,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村级工作的基本目标;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工作的主线;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村级建设的紧迫任务;把全面落实党的政策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根本举措。将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各项事务时时想在心中,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执政能力的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是保证,归根到底体现到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到各级干部领导经济工作水平的提高上。×月×日,市委召开了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就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安排部署。我们要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作为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根本工作任务来抓。这次会议之后,工委、三镇、局属各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基层组织保障工作:一要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要组织农口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和项目投资意向,增强政策意识、发展意识和项目意识,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要从等钱、等物干事向以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变。二要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真正使政治思想、作风过硬,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促使农口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始终不忘第一要务,始终不忘强抓机遇,始终不忘抓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始终不忘提高农民收入,始终不忘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不忘关心群众生产生活。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打破传统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维定势,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发展上,把本领用在促经济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三要抓好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村“两委”班子是村级建设和发展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村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当前村党支部换届已接近尾声,村委会换届工作正在进行,要真正将群众拥护,政治合格,懂经济、会管理,自己致富且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型能人选进村班子,切实提高村级班子执行政策、发展经济、推广科技、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五种能力。四要抓好党员冬训和农民培训教育工作。在此期间,在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要将学习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和本次座谈会议精神作为主要内容传达贯彻,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广泛地讨论镇、村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五要抓好党员教育和管理“五个一”工程的落实。即开展每个党员掌握一项过硬技术,创建一项优良业绩,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输送一名非农产业经营带头人,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通过抓落实,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勤劳致富的能力,不断发挥党员在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六要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要按照×月×日市委常委会议精神,认真部署,完善制度,明确责任,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三镇党委、各党支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进一步提高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认识,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宽松的投资环境,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能动作用。

⒋再重点强调的几个问题

()乱开荒的问题。年以来,中央、省上已明令禁止乱开荒,但近几年在新城镇又出现乱开荒苗头,我们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我市草滩和湿地面积很小,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珍惜和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必须严厉禁止乱开荒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何时开荒,何方式开荒,也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划,绝不能无政府主义开荒。

()乱移民的问题。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市上为增加村积累,在有些退化草场和农场集中开发移民,郊区工委于年以移民扶贫解决了若干移民的落户问题,在年--年农村小康全面建设中,因建房困难,计生困难,普教困难,郊区工委、公署报吴宝真副市长,停止落户和严格落户,但近几年又出现了反弹和移民问题,给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提前十年率先完成小康带来了困难和影响。年以来移民户、人,%以上未办落户手续。对移民的问题,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祁永安同志已有明确批示,工委、郊区工作办已将意见报市政府,郊区工作办主任王铁同志已在讲话中提出了严格明确的意见,再移民要追究责任。

()居民点后院环卫、安全、防火问题突出。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万元院”建设,大力发展暖棚养殖项目,前院住宅卫生区,后院生产经济区,×月×日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马市长讲,这次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上石副市长讲,马市长昨天又找我谈样板村规划和动员建设,“一池三改”都是结合的好项目。今后要进一步调研各镇收入较好的村组,都要高度重视这一项目。

村委会经济发展篇12

树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风向标”

铁岭县李千户镇小屯村在2003年还是一个负债93万元的落后村。2009年,由村党支部牵头,先后创办了养猪、蔬菜种植、土地流转和农机服务4个合作社,并由村集体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服务,在提高合作社效益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从十年前的负债村变成如今固定资产1800万元的富裕村。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让小屯村这样的富裕村更多地出现在辽北大地上?去年以来,铁岭市委书记吴野松先后到铁岭县李千户镇小屯村、昌图县平安堡镇十里村等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进行调研走访,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举措,要求全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切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好的村帮分析、出思路、留“作业”,要求迎头赶上。在市委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组织积极行动。铁岭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为各乡镇年度考评和党委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考评乡镇党委书记的硬性指标。开原市采取副县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做法,帮助薄弱村协调资金70余万元,上致富项目28个,基本实现了“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

按照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的思路,铁岭市要求各县(市、区)将一批班子好、基础条件好的村作为重点村,采取有力帮扶措施,将这些重点村打造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互相学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从而形成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良好局面,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全市共打造50个典型示范村,涌现出了银州区龙山乡七里村、调兵山市晓南镇锁龙沟村、昌图县三江口镇刘胡村等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典型村。

同时,市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人才培训、以奖、项目资助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也要整合相关资金,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加大土地政策倾斜,将一定比例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农村发展工业、商业、旅游业等多种经营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计划优先、利率优惠等借贷支持举措;加强社会力量帮扶,引导社会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鼓励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设备、带原料与村集体合作开发,引导各类产业的发展资金和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

拓宽思路,选优配强

为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找准“领路人”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懂经营、善管理的优势,才能有效提升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铁岭紧紧抓住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采取从优秀经济能人中选拔、在优秀机关干部中选派、在教育培训中提高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教育培训,切实选好训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从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从能人中选。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社党组织书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外出经商返乡农民、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干部,提升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在2013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新当选的1175名村党组织书记中有984人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或合作社党组织书记,占村党组织书记总数的83.7%,比换届前上升15.3个百分点。铁岭县横道镇武家沟村党总支书记武守家,多年以前是搞运输的,富裕起来之后带领村里20多户农户一起搞运输,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2005年,他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随后的几年里,通过招商引资和村企共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里不仅还清了40多万元的债务,每年还有10多万元的收入。开原市林丰乡尖山子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成是村里的蓝莓种植大户。2013年3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创办了林丰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本村及周边村的农户共同发展蓝莓产业。如今林丰乡的蓝莓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是辽北地区有名的“蓝莓之乡”。

从机关中选派。对本村没有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的,采取从上级机关中选派的方式,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视野开阔、头脑灵活的优势,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市有12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被选派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有300余名市、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被选派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昌图县老四平镇义合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洲15年前的身份是老四平镇党委秘书。1999年,赵明洲临危受命当上了村支书。十余年间,赵明洲带领村“两委”班子发展蔬菜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全市有名的蔬菜专业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的双增长。西丰县德兴满族乡普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延鹏原本也是一名乡镇干部,2010年担任普济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后,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发展蔬菜水果大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效果非常显著。

强化教育培训。对已经走上村干部岗位,但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市、县两级组织部门采取定期组织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走出去”。组织村干部到丹东大梨树村、江苏华西村和蒋巷村等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参观学习。二是“请进来”。将省、市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专家请到农村,为村干部讲学,增强村干部的致富本领。三是“拉练看”。组织村干部到本地区内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取经”,用身边典型经验指导本村发展。同时,将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向乡镇、村延伸,指导乡镇开展好党员夏训班、冬训班,指导村党组织办好农民党校,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扩大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2013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0余场次,基本实现了所有村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创新模式,大胆实践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

铁岭市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资源开发、资产管理、资本经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事业,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途径。

资源开发模式。采取合作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对村集体所有的山场、水面、河沙、石材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昌图县昌图镇东张家村、泉头镇桥口东村等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将山地经营权进行拍卖,用于发展榛子产业,每年可获得6万元至30多万元不等的承包费,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资产经营模式。将村集体所有的旧学校、旧厂房等闲置资产,以股份合作、使用权转让、租赁等方式,变“包袱”为财富,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调兵山市晓明镇娘娘庙村通过将村集体所有的厂房租赁给华源汽贸等10余家企业,村集体创收100多万元。调兵山市兀术街道兀术街村通过把临街的办公楼整体出租给一家私营医院,每年获得承租费20万元。

产业带动模式。通过发展产业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一种是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自身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昌图县十里村通过发展胡萝卜产业,在引导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村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截至2013年末,村集体总资产达到1000万元。另一种是发展链条产业。依托当地的农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昌图县昌图镇双树子村依托驻地企业――国美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订单式养殖产业,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巨大效益。

土地经营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由集体或经营大户、致富能人从事种养殖业。铁岭县李千户镇小屯村通过流转农民手中的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小屯村共流转农民土地4000亩,每年可为村集体创造效益100余万元。开原市中固镇沙河子村通过土地流转,把210亩旱田集中在有技术、有销路、有能力的10户裸地蔬菜种植大户手中,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创办实体模式。依托本地资源或区位优势,采取自办企业的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昌图县八面城镇大和村依托驻地企业――辽宁曙光农牧集团,创办智能化养猪场、编织袋厂、玉米加工厂等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余万元。开原市莲花镇莲花村多方协调资金,成立村集体脲醛树脂胶场,年产脲醛树脂胶300多吨,产值达60余万元。昌图县三江口镇刘塘坊村走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发展之路,先后办起了柳编厂、砖瓦厂、加油站、集贸市场等企业,村集体每年可增收30多万元。

服务创收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各种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户与村级集体经济“双增长”。清河区杨木林子乡前杨木林子村成立酒葡萄协会和绿色水稻专业合作社,与有关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联合,采取统一购种、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广大种植户利益,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余万元。银州区龙山乡七里村将原七里工程队改建成七兴集团,下设建筑公司、桥梁筑路工程队、物业公司等,承接劳务服务,每年为村里创收几百万元,已发展成为“全国十佳小康村”。

资本运作模式。村集体通过将存量资金进行商业开发或借贷给农民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调兵山市晓南镇锁龙沟村利用存量资金,撬动银行贷款,建设了2.6万平方米的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可容纳1000多人进入市场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西丰县更刻乡小城子村党支部将村里30多万元的存款以低于银行利息的利率,借贷给村民,既解决了村民发展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创收。

招商引资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厂房等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然后通过土地入股形式进行分红,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铁岭县新台子镇东孤家子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辽宁新新水泥公司,并以土地入股形式,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红利40余万元。调兵山市大明镇大明村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天润冷饮厂、辽宁凯斯特电缆厂和固特增强材料厂等企业,不仅使村办企业成功从集体中分离出来,更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余万元。

乡村旅游模式。利用区位优势和风景秀丽的自然环境,开发旅游资源,创办农家乐、特色餐馆、休闲观光农业等,做大做强旅游配套产业,增加村集体的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铁岭县大甸子镇大甸子村、当铺屯村和太平寨村通过打造羊汤特色产业文化,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

健全机制,推动发展

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双促进”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铁岭市注重建立和完善与之对应的管理、约束和激励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制度,注重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严格落实“村财乡代管”制度,村里每收支一分钱都要经过乡镇党委的审核,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晒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强化民主管理。认真抓好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五步一审双评定”制度的落实,凡是涉及村集体土地承包、租赁,集体资产的处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上项目、新办实体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等,都必须经过党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全体村民会议决议、公开评议,乡镇审核,乡镇党委、村党员和群众代表评定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