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鉴赏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46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1

瓦当的图形美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耸立在屋檐,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不做细部的描绘,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夸而不饰,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瓦当构图美

瓦当的美还体现在图案的构图上,多采用对称构图、同心辐射构图和均衡构图,这几种构图能使图案主次突出,节奏明确,画面效果统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构图考虑到瓦当作为建筑配件,在相当高度的檐头的位置,在有限的面积上,在远视或仰视的条件下,以最明晰的构图实现自己的装饰性。

对称构图是艺术基本的构图形式。它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如图2金鸟瓦当,以鸟的头到尾巴为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外轮廓线简单概括,线条的组织有主有次、疏密变化有序,使对称构图朴拙中透漏着生命的灵动,画面整体洋溢着飞扬流动的美感。同心辐射构成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尤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纹,图案从运动状态向左或向右旋转,强调图案的相互衔接和画面的完整性,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2

一、从感官上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每一幅画给我们的第一感觉都是来自感官上的,它的美,它的好都是通过眼睛去发现的。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官认知能力。而且,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学生只需在自己看到作品时,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就可以。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能力,使自己在感受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进而在鉴赏中感受到艺术美的存在。

如在学习“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时,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民间艺术。如:唐山皮影,天津民间彩塑艺术――泥人张,民间剪纸,年画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的艺术,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难见到这些艺术,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些民间艺术中包含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艺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民族艺术,增强民族情感。一张张图片的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使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欲望,让学生对美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自由评论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每个人只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审美观是得不到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评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共同交流思路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真正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学习“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鉴赏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品故宫,通过故宫建筑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从中了解皇权至上的体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所以,在授课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故宫的全景图,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宫建筑特点的感受。此时有学生对故宫的柱子进行了观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故宫柱子上的刻龙,简直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不难看出,建筑师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工夫,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古人的技术竟然如此精湛。还有同学从故宫的格局、彩画、优美的屋顶等方面进行了鉴赏,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鉴赏,让每个学生在听取他人的鉴赏结论过程中,补充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理解作者的绘画用意中提高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绘画中所要展现的想法,让作者的作品价值可以流传下去,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让作者所赋予作品的价值得到流传。所以,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绘画时的真正用意,发挥想象力,结合作者当时的背景,揣摩作者的想法,展现作品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在授课时,我们经常犯的毛病是仅让学生记住该作者的绘画风格:此画展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其实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让学生失去鉴赏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也得不到锻炼。所以,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亲力亲为,真正地去感受作品的含义。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3

高中生经过小学、中学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他们的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欣赏艺术作品的眼光也有独到之处,有时一幅作品就可以让他们读懂历史,认识世界。以往提到美术课,大家都认为是画画,其实美术分为六大门类,鉴赏课涉猎到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多个领域。美术鉴赏课是综合的课程,想要上好这门课,首先,要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美术教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扎实,要丰富。鉴赏一幅绘画作品,要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画家的生平和绘画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价值。鉴赏一座建筑的时候,要结合古今中外类似建筑进行横纵向对比,加深建筑本身的艺术印象。鉴赏书法时,要弄清书法的来龙去脉、演变历史和派别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还需自备笔墨写画上两笔。其次,要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美术教师不仅要有美术专业技能,还要学习与美术鉴赏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科技、地理、历史等。要加强美术与各学科的结合,作为美术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的美术教师,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一位美术教师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如何让学生走在正确的审美道路上?如果一位美术教师对文学常识不了解,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情画意中?如果一位美术教师对地理、历史一知半解,如何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风土人情?又如何去挖掘作品背后的时代思想?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要任务是提高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丰盈自己,充实课堂。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本身能陶冶性情,很多学生忙于繁重的文化课,无暇分身,不愿把时间放到非高考学科上,这种情况下美术老师更应努力让美术课变得精彩,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产生兴趣。在上《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式廓的《血衣》这幅作品,再请出几名学生扮演画中人物,有的扮演手持血衣的农村妇女,有的扮演受剥削的残腿农民,有的扮演低头认罪的地主,有的扮演新政府阶级。学生表演得很逼真,同学们一下子被带到了画面中,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就这样,一节好课开始了,通过表演,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更加浓厚,很好地了解了土改时期的历史,懂得了劳苦人民的遭遇,认识到画家笔下的艺术手法是如何表达客观世界的,还挖掘出很多有表演潜质的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一个新尝试。学生缺乏艺术土壤,小的时候就认为那些想象和创造与美术无关,认为美术只不过是涂涂画画而已。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对美术学科的正确认识,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以此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启迪心灵的教育目标。

三、营造音美不分家的气氛

我经常在上课前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乐,音乐可以开启智慧,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同时,又能创设情景,渲染氛围。在讲解《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时,为了避免时间差给学生带来的抽象概念,我以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进行鉴赏和分析。那一庄严时刻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在艺术家笔下定格为永恒。我引导大家用心倾听气势磅礴的歌曲《红旗颂》,与学生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接触艺术的神秘,去感受艺术的力量。这时我再加上解说词,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听我的解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认为画家就是在表现生活的瞬间,只是更加概括,更具有艺术性,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以此为自豪。这节课很顺利地进入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其实并不难,只要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流派语言,让大家可以和美术作品交流对话,从感性入手分析作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再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术鉴赏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面?σ环?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从作品的历史、细节等要素加以鉴赏。每个人对不同的作品都有各自的喜好,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如何鉴赏作品。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交朋友,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一起讨论作品的内涵意义。在上《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按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类别和中外不同建筑风格整理,并加上文字进行评论。在收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带来去北京故宫和苏杭旅游的照片,有的同学带来少数民族村落的特色建筑群图片,还有的同学上网搜集到很多图片,我们在课堂上欣赏到很多经典的建筑。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喜欢的建筑类型,他们一起研究时很认真,评论作品时内容准备丰富,语言精炼到位,我们还相约为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可以在高考时考取这座建筑所在的国家或城市,进一步欣赏和领略当地建筑风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把建筑美学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更是提高了学生收集素材、甄别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深了感情。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4

二、教学设想与教学实践

在我的建筑艺术课程教学中本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根本目的,并结合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践以及联系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参与欣赏、参与社会实践。1995年,尹少淳教授在《美术及其教育》中提出“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即融合情感、智力、技术创造,四个价值系统于一体,注重它们之间综合效应、群体功能的美术教育综合目的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建筑艺术自身的特点,从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发生的各种关系,了解建筑与相关各学科的逻辑入手,使所学各个学科、相关知识得到有效的整合。“建筑属于这个世界,诉说着关于世界的种种”。如果学生有机会通过了解建筑设计前后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实地考察的机会,并且能从设计师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问题,深入实践,考察实体建筑,让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对美的追求和理想,从而以艺术来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其实所有的人类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同的主题,因为有想要表现某种东西得欲望才可能会有优秀的作品产生。因此在建筑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在社会实践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表现的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大多数学生很难长久保持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理论多于实践,高中学生的课程设置本身就很紧张、枯燥,如果美术欣赏课依然一味的理论灌输,势必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因此如果有机会安排实践,一定是学生欣喜并期盼的。柏拉图曾说:“生活应该当成游戏来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建筑艺术教学当成生活来过。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实实在在的培养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所在学校、家庭或城市的某个建筑进行实体研究,一定会受益匪浅。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建筑一课之后,让学生实地考察所在城市的古建筑张家口堡(堡子里)古城,体会古建筑风格布局、屋顶形式以及沿角装饰,并且能更深一步的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的沉稳、大气以及构造的科学严谨,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所谓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我国普通高中的美术课程设置与实际课时相差甚远,学校往往为了给高考科目更多的课时而挤掉艺术、体育等科目的课时,而使基本课时不能保证完成,更别说这建筑艺术只是欣赏课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如果在建筑艺术课程中加强社会实践部分没有足够的课时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在足够的课时前提下,更需要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5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作品的存在主要是以人类观察为欣赏基础。美术鉴赏是属于观赏者积极思考的过程,观赏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艺术审美能力对作品进行理解,从而使作品更加具有价值。美术鉴赏在美术教育中开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升华,从而促进身心合一发展,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美术鉴赏活动是一种认识和感情相统一的精神活动。美术鉴赏人员能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认识,感受到文化与历史的辉煌,对人格的完善和灵魂的雕琢,对心灵的净化,对自身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且美术鉴赏对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立以及自爱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同恩格斯所认同的那样,包括体力、智力、思想、道德、信念等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艺术素养已经融入时代的潮流中,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鉴赏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格的完善、精神品质的升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在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中提高鉴赏能力

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美术史常识和一般的美术理论,不同的美术门类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美学特性,必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雕塑,就要把握它在空间的团块感和质量感;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欣赏时除注重它的空间体积感之外,还要注重它音乐般的流动感。对于工艺美术的欣赏,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它的材料美感以及实用中触摸的手感等。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掌握熟悉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三、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

马克思说过:“你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们知道,美术作品是由美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因此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对美术欣赏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油画是西洋画中的一个主要画种,在给学生欣赏外国油画名作时,我们可以选择抽象绘画作品和具象绘画作品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它们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具象绘画,简单的理解就是有具体形象的绘画作品。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相反,作品中没有具体的某种形象,只是由一些色块、线条等绘画语言所组成,必须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来欣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美术作品所提供的欣赏条件中注意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深入地把握美术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不要把他们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一定的欣赏美术作品的经验,获得对美术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

四、在自由评论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

每个人的思维都是有限的,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之间没有交流,每个人只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的审美观是得不到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评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共同交流思路的过程中,集思广益,真正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思想,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鉴赏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品故宫,通过故宫建筑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从中了解皇权至上的体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特征。所以,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了故宫的全景图,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故宫建筑特点的感受。此时有学生对故宫的柱子进行了观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故宫柱子上的刻龙,简直是鬼斧神工,栩栩如生,不难看出,建筑师在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工夫,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时代,古人的技术竟然如此精湛。还有同学从故宫的格局、彩画、优美的屋顶等方面进行了鉴赏,这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欣赏,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对故宫进行了全面的鉴赏,让每个学生在听取他人的鉴赏结论过程中,补充自己没有想到的地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五、在理解作者的绘画用意中提高鉴赏能力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6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以为学生的兴趣已经定型,因此在课堂中常常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兴趣培养,导致高中美术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特长生,要么学生对美术毫无兴致。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在此我根据美术鉴赏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教学实例谈谈看法,分享一下教学心得。

一、明确目标,激发主体探索热情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培养高中生美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审美和艺术兴趣,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眼界,通过艺术的审美熏陶,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既要执行课标要求又要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契合。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是高中美术鉴赏单元的视野拓宽鉴赏课,针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紫禁城,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让学生头脑中建构关于美术艺术的广义体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并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木建筑的艺术特点有所了解。另外,通过美术建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在目标设定后,需要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我到底想知道什么?其二,我能知道什么?其三,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据此让学生根据目标进行比对,发挥探索热情,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和引导。有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课本中的内容不足以满足其求知探索的欲望,这样我就开出书单或者给出一些资源,让学生自己查找。

在高中生意识里,对帝王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但通过古代建筑艺术的鉴赏,不少学生明白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这是九五之尊的象征,当然也有个别有绿色的,其代表的身份是嫔妃。在古代建筑体系中,封建专制的表现尤为明显。

二、设置关注点,丰富学生的求知资源库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最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又称紫禁城。在课文的资源库中,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学生最关注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视野,在古代建筑这个宏观选题下,他们还想知道什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丰富的资源库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我以课文介绍为契机,建立三个系统其中中国建筑艺术是主要系统,并设置关注点:建筑体系风格,建筑人物,建筑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求知需求继续探索其他三个系统。有的学生甚至对故宫建筑体系中的城墙和角楼感兴趣,深入了解角楼和护城河,也有兴趣参加参观和考察活动,这说明在学生当中存在着资源挖掘的潜力,学生能够从丰富的资源库里获得滋养,兴趣就可以生发出来。

在进行建筑人物讲授时,有的学生对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和他设计的中银大厦感兴趣,我让他们从贝聿铭建筑设计特色上找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还有一些图片和新闻介绍,可以看到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等,最值得国人记住的就是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学生从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和相关介绍中得到体会和认知,从欣赏和敬佩贝聿铭转而对建筑艺术感兴趣,这就是课堂熏陶的结果。

三、多频度开发,拓展延伸美术的艺术眼界

高中生对美术的兴趣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而是要在直观的艺术表象感染下,获得心灵的震颤尔后被征服获得的。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媒介的开发者。如何开发学生的心灵感染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频度上把握,拓展延伸其艺术眼界。

在讲授建筑艺术的彩画时,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到彩画是运用在古代建筑上的主要装饰手段。像北京故宫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等,都使建筑物显得富丽堂皇。具体有什么规则和讲究呢?在封建社会,色彩的使用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借此问题,我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搜集彩色应用范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比如和玺彩画,用途在哪里?主要应用于哪些题材?如何表现主体性?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其主要题材为龙,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

再比如旋子彩画的应用,这是一种以旋子花为题材的美术表现方式,按照叠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但学生如何才能体会其中的艺术风格呢?我就找到一些资料,包括视频等,搜寻建立资源库,多频度地展示给学生。

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拓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和开发探索艺术的天分,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鉴赏教学的推动和引导,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美术爱好者涌现出来。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2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34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针对“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这一话题展开研究与实践,并总结经验如下。

一、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鉴赏能力

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作品本身相关知识的介绍和鉴赏方法的讲解,而是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时候,灵活选用直观观察、对比分析、深层感悟、联想鉴析等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手段,完成对作品的鉴赏,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鉴赏齐白石先生的画作《虾》的时候,教师没有平铺直叙的对于画作的创作背景、齐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齐白石先生画作的风格特点进行讲解,而是在课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画作有关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上,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布局、线条、着墨等创作手法,自行总结齐白石的《虾》的艺术特点;在课后,要求学生将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等以动物为主题的画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使得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堂效率也得以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鉴赏兴趣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游戏教学、任务教学、连环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美术的魅力,鉴赏的乐趣,并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古代玉石艺术鉴赏的时候,教师可采用连环提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成四个竞赛小组,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出正确答案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通过这种竞赛和提问的方式,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了学生鉴赏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玉之美感,感受玉之情怀,接受自然美、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熏陶,从而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实现学科渗透,提高鉴赏效率

美术鉴赏与高中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这种联系,并实现学科渗透,达到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在鉴赏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时候,可以渗透历史知识,将陶器和瓷器的创作历程及风格演变与历史发展进程结合起来;在鉴赏山水画的时候,可以渗透语文知识,将山水画的意境与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诗作结合起来;在鉴赏古代建筑的时候,与物理学结合起来,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建筑的艺术美感和实用功能。通过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鉴赏教学效率。

四、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鉴赏形式,拓宽鉴赏途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鉴赏古代陵墓雕塑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兵马俑、唐乾陵等我国古代陵墓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泰姬陵、金字塔等国外的著名陵墓建筑,与中国古代陵墓进行对比,分析中外古代陵墓在外部风格、内部构造、建筑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这样,在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为鉴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大提高了鉴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教学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高中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师应该将鉴赏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寻宝》《国宝档案》等艺术鉴赏类节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技巧和鉴赏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公园、大海、树林等自然美景、城墙、钟楼、宝塔等建筑景观及窗花、面人、花灯等民间艺术,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欣赏眼光。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使美术鉴赏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艺术联系人生,达到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58-02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的一部分,它和工艺教学及绘画能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美术鉴赏课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所用课时比例很少,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这门功课的教学质量,作为高中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探讨。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影像、动画、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成一种人与机器能够相互沟通的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它可以把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电脑做成较为直观化的形象,利用影像、声音、图形和文字多途径展现,既能增多教学内容,又能很好地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成绩。

1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在美术鉴赏课中表现出的

突出作用

1)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知识的信息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为教学提供课堂所需要的多种信息;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进而提高美术教育课程质量。美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配上清晰漂亮的美术图像,附上简洁明了的说明文字,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做成富有表现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播放给学生,他们看到这样精彩纷呈的影像,注意力必将被吸引,提高审美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腾出些时间,来让学生思考、感受、分析和讨论美术作品中的真善美。

2)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是能综合各种媒体信息,能为美术欣赏课提供良好的视听效果。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的教学应该提倡快乐教学、探究学习、综合学习和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能够为美术鉴赏课提供良好的视听环境,形成美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就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习情绪,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把高清晰、大尺幅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学生观摩,既能全图展示,也能局部观察,可放大,可缩小,使用方便。

如学生观摩赏析张萱的《捣练图》,细节部分小女孩钻到绢下,从下面往上看的表情,如不通过细节放大观看,很难看清楚她那稚气未脱、顽皮可爱的表情。这就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把握细节,从而体会到绘画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3)音乐效果可以完美地融入多媒体教学中,帮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许多学生在欣赏现代主义画派中的抽象主义作品时,通常无从下手,部分学生认为这种作品没有意义,全是故弄玄虚,随意而为。由于不理解,所以也不愿意欣赏和探究。其实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观察,这类作品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借鉴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笔者用《图像与眼睛》这幅作品,上了一堂颇具探索性意义的课程。

如何在抽象作品中找到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这是这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在课堂上展示3幅作品,分别是康定斯基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和《即兴之三》、蒙克的《呐喊》。不急于让学生发表意见,而是先回顾上一堂课讲的意象主义的表现方式。意象主义虽然有些变形和夸张,但在视觉上学生还是比较能够接受的,还能准确把握画面的风格。然后再让学生把理解认识的表现主义风格结合进去,他们就能渐渐接近抽象艺术的边缘,逐步消减对抗抽象艺术的心理。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视听功能共享,为

课堂增加趣味性,让课堂更有活力

虽然各种艺术门类有区别,具有独立性,但从整个艺术的发展史上来看,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相互融合。在高等院校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衬托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画作,用丰富情感调动听觉功能,想象和观察美术作品,用心去体会艺术家的情感,以及他的思想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强化学科间的整合,达到良好的效果。尽管音乐与美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别,但它们都有着相同的艺术规律,它们彼此之间有着众多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教师应在美术欣赏课中多方面借鉴各种艺术间的相似之处,互相融合、渗透,使学生在艺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美术教育中的教材信息量很大,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所以在课堂中使用的信息量是很大多的,尤其是鉴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必须使用质量高的图像,数量也很多,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比如在课堂上讲解“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样的课程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建筑的各个特征和基本含义,然后对建筑有感性的认识,从这个角度再提高理解,进而明白懂得建筑,最后鉴赏何为建筑艺术。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这个世界上优秀的建筑作品有很多,无论古今中外,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观赏与鉴别。而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说明,再配上高清晰的建筑作品图像,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欣赏,有系统地讲解,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眼界,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系统地欣赏更多的建筑作品,明白为什么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何以成为石头的史书。

再比如,理解抽象艺术、意向艺术和具象艺术这三种艺术类型间的区别,需要广泛地欣赏作品和认真比较分析,掌握其中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讲解艺术家的创造意图来辅以说明,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受条件约束,美术教材上的作品图片数量还是有限的,在印刷效果上与原作品有一定的差异,教师通过互联网收集时,可以选择质量比较高的,有教学意义的,对学生有启发的,能帮助教学目的实现的作品图片,这样就弥补了教材资料的不足。利用幻灯片展示时,还可以放大观摩,得到更好的效果。

4 通过拓展性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

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将视觉、听觉融为一体。这样就能将视觉艺术的美术欣赏与听觉艺术的音乐艺术结合起来,用影像、语言和文字等媒体拓展教学内容,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涵养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时,将画的背景音乐设置为《伏尔加船夫曲》,画面的动感结合优秀的音乐作品,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深厚的文化,情境交融,学生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同样的道理,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时候,配上古曲《高山流水》或经典民乐《二泉映月》等,绘画的意境之美结合音乐的灵动,展现给学生一种如身临其境的曼妙之感,一方面能提高对绘画作品的鉴赏,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陶冶。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的问题。例如,1)让学生去多查找资料或者向老年朋友询问中国的传统春节,在活动期间有哪些活动是有关传统民俗的?2)适当地多举实例来说明现在为什么要学习民间美术?它的意义何在?针对民间美术的渐渐衰落,需要怎么做?如何做?明白了这些拓展性的问题,对于学生丰富美术知识和领会艺术都是有帮助和启发的。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5 结束语

美术欣赏课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帮助下,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9

很多教师发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课堂上会显得越来越沉默,这是学生逐渐成熟的必然结果,因为高中生不会再像小学生那样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后就想着急于表现自己,而是习惯对问题作更深的思索后才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说美术课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往往是受学生欢迎的科目之一,但并不意味着高中生会在美术课上像小学生那样积极发言。因此,在培养高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时,教师要特别注意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利用多媒体,在鉴赏传统山水画时,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就容易将学生带入到鉴赏的境界中去。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鉴赏的欲望。比如将韩干的《牧马图》和徐悲鸿的《奔马图》放在一起,设置问题: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教师通过相机引导,让学生鉴赏到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审美表现。

二、运用方法

一幅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形式语言、文化内涵与情感态度的完美结合,因此,美术鉴赏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从形式、内涵、情感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否则,学生只能徒叹作品精彩而说不出所以然,于他们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有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名作,作鉴赏方法的讲解。当然,这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在平时鉴赏的时候,是可以融合起来使用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既有欧式的五星级酒店,又有民国风情的老建筑,笔者将两者的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罗马立柱拱券和青砖白瓦进行对比鉴赏,理解不同风格的美,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使用了比较式的鉴赏,同时也对两类建筑的形式进行了鉴赏,在感悟的同时,了解了两种不同建筑背后的社会学因素,从而对我们这个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三、思想引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一项,提出了不仅要有“发现、感知、鉴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与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务必要让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审美观。不过,升学压力巨大,让很多学校疲于应付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传播,让不少高中生无法明辨是非;更有一些化了美的妆的丑陋的艺术,吸引并毒害青少年。因此,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引领,加大对学生的积极审美取向培养的力度。比如鉴赏名作《蒙娜丽莎》,可以让学生从内容形象、创作手段、艺术效果等各个方面去鉴赏,从构图、比例、色彩、透视、背景灯各个方面,体会名作之美。笔者有次让学生鉴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展示画作的时候,听到有学生带着蔑视的吃吃地笑。于是大家说明原因,原来,同学们觉得“父亲”这个老农民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贬低的味道。笔者抓住这个意外,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同学们终于领悟到作品的深邃内涵,鉴赏到了作者对父辈的关注与爱,也引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恩与愧疚之情。

四、联系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鉴赏的素材,但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则可供鉴赏的东西、能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内容每天都在眼前也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比如有学校新造的艺术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馆的构造、功能、色彩的多方面进行鉴赏。当然,高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对于一些建筑的鉴赏,不必完全说好话,可以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鉴赏,这反而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比如学习《古代园林》之后,让学生点评当地的园林等景观设计,明白造园艺术的匠心;比如学习《现代山水画》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春游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鉴赏自然的美景。总之,面向生活的鉴赏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拥有一个审美人生。

五、鼓励创作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10

艺术教学需要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美。但是实际艺术教学中,并没有将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体现出来。针对这点,本文从感受与鉴赏教学到知识与技能教学对艺术教学中的审美实践进行了分析。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标

感受与鉴赏是一切艺术审美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必须是美感的表达。但是美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不会有现成的美等着艺术家来提取。只有当人们感到神秘时,艺术家才能关注其美在哪里,对其美进行研究,将其融汇到实践中来创造新的艺术。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就是感受和鉴赏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美的洞察和鉴赏,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艺术感受与鉴赏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专业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在于通过让学生掌握较深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当然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提高的基础,但是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教师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大量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取代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

(二) 感受与鉴赏内容的标准

艺术鉴赏是不应该有固定标准的,因为每个人的喜爱是不同的,每个人享受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针对艺术作品而言,每个作品都具有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特点,这个特点往往就是它的美的所在,当然这个美不会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但是如果这个美得到人们的欣赏,那它是美不胜收的。另外,对于审美经验而言,对每一件艺术品的赏析都要求欣赏者完全的自我陶醉,把全部注意力和情绪都放到作品去,这时候便不应该有标准的束缚,因为它可能会破坏这件艺术品独特的美的获得。但是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却必须采取某种标准。由于教育本身的限制,因此,它既要考虑到个性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内容的普遍适用性。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要能够在教学中供学生鉴赏的艺术,而不是应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那是艺术家的事。标准的确立并不是绝对的,过于严谨的,它也只是提供一个大概。

教师在选取艺术作品时应该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1)所选取的艺术材料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不能高于学生的水平,但也不能太低。意见艺术品的外表对于学生的审美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外,还要选择能给学生视觉刺激的作品。(2)所选取的艺术品要能对材料加以完善的利用,以达到艺术的审美感人的目的。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能迅速给学生以震撼力,而且还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以审美的启迪。(3)选取能对材料加以独特运用的艺术,也就是选择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能够将审美对象个性特质的艺术突出出来,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注意达到较高的程度。

二、 知识与技能教学

(一) 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定位,我们认为应避免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艺术主要倚仗于高超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艺术教学主要就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另一种则全然否定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既然主要是情感和体验的抒发,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所以艺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可有可无。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应该在两者之间协调。(1)知识与技能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从事艺术活动的能力。任何活动都以具有一定能力为条件,满足艺术需要、进行艺术活动的基本条件就是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的表现与创造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离不开的。成功的艺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2)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又不能过于停留在其自身,它是与艺术情意美感的表达相融合相一致。

(二) 在审美需要中激发求知欲

知识技能与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所拥有的知识越多,越能够较好的理解艺术的审美内涵。艺术家们往往不断磨练技艺,但是教学毕竟是教学,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心,使他们能够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但是如果长期进行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往往又将艺术的美感丢弃,这将是艺术教学的大忌。现在学生所学的艺术知识是为了以后实际生活服务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享受艺术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万万不能阻断这一需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艺术鉴赏和创造的需要服务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来自于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很少,基本上来自教师的灌输,从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死记的知识,而不是艺术性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也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了主动学生的欲望。在呼唤自由感性的艺术世界里,首先给予理性的知识和训练,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制,导致学生在欣赏和表现艺术时只对既定的规则进行关注,却不懂得用所学的技能来表现内心的感性世界。总而言之,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首先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这样他们产生更深入接触艺术的需要后,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学习中。在整堂课上,充满感性的艺术本身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之一是能够将学生引入艺术境界。

目前,高校已经越来越开始重视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价值也被人们逐渐注重起来,现有的艺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感受与鉴赏教学以及知识与技能教学这两个方面来对体现审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南溟. 无边界的美术学院:来自“教学的力量”论坛中的一种见解[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 (02) .

[2] 许江. 当代艺术教育刍谈[j].美术观察, 2001,(09) .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11

艺术教学需要在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美。但是实际艺术教学中,并没有将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体现出来。针对这点,本文从感受与鉴赏教学到知识与技能教学对艺术教学中的审美实践进行了分析。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

       (一) 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标

感受与鉴赏是一切艺术审美获得的最主要途径。感受与鉴赏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艺术必须是美感的表达。但是美并不是天生就存在的,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都不会有现成的美等着艺术家来提取。只有当人们感到神秘时,艺术家才能关注其美在哪里,对其美进行研究,将其融汇到实践中来创造新的艺术。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就是感受和鉴赏教学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美的洞察和鉴赏,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发现美和创造美。艺术感受与鉴赏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专业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在于通过让学生掌握较深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当然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是学生艺术鉴赏水平提高的基础,但是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教师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大量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取代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

       (二) 感受与鉴赏内容的标准

艺术鉴赏是不应该有固定标准的,因为每个人的喜爱是不同的,每个人享受美的方式也是不同的。那么针对艺术作品而言,每个作品都具有其他作品所没有的特点,这个特点往往就是它的美的所在,当然这个美不会是每个人都能够欣赏的,但是如果这个美得到人们的欣赏,那它是美不胜收的。另外,对于审美经验而言,对每一件艺术品的赏析都要求欣赏者完全的自我陶醉,把全部注意力和情绪都放到作品去,这时候便不应该有标准的束缚,因为它可能会破坏这件艺术品独特的美的获得。但是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却必须采取某种标准。由于教育本身的限制,因此,它既要考虑到个性的发展,又要考虑到内容的普遍适用性。教师在选择艺术作品时要能够在教学中供学生鉴赏的艺术,而不是应用于艺术批评的标准,那是艺术家的事。标准的确立并不是绝对的,过于严谨的,它也只是提供一个大概。

教师在选取艺术作品时应该根据以下原则来进行:(1)所选取的艺术材料必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不能高于学生的水平,但也不能太低。意见艺术品的外表对于学生的审美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实际水平外,还要选择能给学生视觉刺激的作品。(2)所选取的艺术品要能对材料加以完善的利用,以达到艺术的审美感人的目的。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能迅速给学生以震撼力,而且还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以审美的启迪。(3)选取能对材料加以独特运用的艺术,也就是选择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艺术,能够将审美对象个性特质的艺术突出出来,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注意达到较高的程度。

       二、 知识与技能教学

       (一) 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定位,我们认为应避免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艺术主要倚仗于高超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艺术教学主要就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另一种则全然否定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既然主要是情感和体验的抒发,知识与技能并不重要,所以艺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可有可无。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应该在两者之间协调。(1)知识与技能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从事艺术活动的能力。任何活动都以具有一定能力为条件,满足艺术需要、进行艺术活动的基本条件就是艺术活动的能力。艺术的表现与创造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离不开的。成功的艺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2)知识与技能教学的目标又不能过于停留在其自身,它是与艺术情意美感的表达相融合相一致。

       (二) 在审美需要中激发求知欲

知识技能与审美意蕴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所拥有的知识越多,越能够较好的理解艺术的审美内涵。艺术家们往往不断磨练技艺,但是教学毕竟是教学,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心,使他们能够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但是如果长期进行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往往又将艺术的美感丢弃,这将是艺术教学的大忌。现在学生所学的艺术知识是为了以后实际生活服务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人都有享受艺术的需要,因此在教育中万万不能阻断这一需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为了艺术鉴赏和创造的需要服务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来自于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很少,基本上来自教师的灌输,从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死记的知识,而不是艺术性的,这样的教学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也使学生感到厌烦,失去了主动学生的欲望。在呼唤自由感性的艺术世界里,首先给予理性的知识和训练,这样很有可能使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压制,导致学生在欣赏和表现艺术时只对既定的规则进行关注,却不懂得用所学的技能来表现内心的感性世界。总而言之,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首先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这样他们产生更深入接触艺术的需要后,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学习中。在整堂课上,充满感性的艺术本身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知识与技能的目的之一是能够将学生引入艺术境界。

目前,高校已经越来越开始重视艺术教学,艺术教学中的审美价值也被人们逐渐注重起来,现有的艺术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感受与鉴赏教学以及知识与技能教学这两个方面来对体现审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南溟. 无边界的美术学院:来自“教学的力量”论坛中的一种见解[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8, (02) .

[2] 许江. 当代艺术教育刍谈[j].美术观察, 2001,(09) .

建筑艺术鉴赏论文篇12

罗丹说:“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两位名家,一位是从美的发现、一位是从美的创作来告诉芸芸众生:无论美的是发现,还是美的创作,首先要有美术素养,而美术素养不可能先天具备,只有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造就的。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美术课所占的比例相当可怜,除了“疑义相与析”的合作探究教学法,很难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是由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决定的。

一、教学内容的独特性

美术,习惯称之为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实物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手段,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

美术的外延很大。它大致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种类型。从观赏性艺术来讲,它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塑两大类。而绘画,由于它使用的物质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还可细化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种类。雕塑也有圆雕和浮雕等多种形式之分,所用材料则有石、木、泥、石膏、青铜等。

实用性艺术同样可分成两大类: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当前,尽管国内外对工艺美术这个概念的理解有些不同,但还是有统一的看法,一般都认为:工艺美术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现代工业美术和商业美术三大部分。传统手工艺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刺绣、剪纸、金属工艺品等;现代工业美术(也叫“工业设计”)包括一切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适用而美观的生活用品(如刺绣、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电器等),以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机械造型和色彩设计;现代商业美术主要是指商品标志、包装装潢和商业广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属于美术的范围,那是由建筑本身包含的技术科学和艺术的两重性所决定的。任何一座建筑物总是以具有某种空间形体的物质结构矗立在大地上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造型是否美观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和雕塑一样是一种非常具体的造型艺术。

这一系列的概念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单单课堂上教师的传授,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但是美术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马虎不得,所以只能借助合作探究,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参与,这才能让学生养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鉴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的重要途径;是开拓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鉴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

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阶段,鉴赏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符合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目前而言,美术鉴赏教学有以下四种常见的类型:1.传授型教师对美术创作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2.情境设疑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设计问题,学生回答;3.合作探究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充当顾问和评判者;4.自发型学生在课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而近年来最流行就是合作探究型教法了,这种教学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引导学生课外自发探究,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审美情趣的提高,思想道德也因之而受到熏陶。

二、合作探究的效用

探讨课堂上是怎样合作探究,笔者只想探讨一下美术鉴赏教学合作探究的效用,我们知道艺术是修身养性的媒体,当然也是陶冶情操的载体,它的功效一是提高品德修养。二是提高综合素质。美术鉴赏教学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没有美术和美术鉴赏,世界就会变得简陋而枯燥,世界上任何东西和事物在最原始状态下经由人的修饰和装潢,就会变得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所以美术鉴赏教学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升华为美的载体。

美术可以让世界变得美丽,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个人的发展来说,学好了美术,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就多了一份选择与和发展的机会;学好美术后,你既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之类工作,也可以选择室内装潢或者是游戏开发方面的工作;如果你有机械方面的知识,你还可以搞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就业门路宽……而且美术学问覆盖面很广,渗透力也是相当强的,无论是大小商场的商品还是繁华街市上的广告招牌都多多少都离不开美术设计,所以,高中学生一旦得知美术学科的广泛用途,肯定会对美术感兴趣的。这样美术鉴赏教学的合作探究就会成为高中生不离不弃的追求。

合作探究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因合作探究发现美,因美产生兴趣,兴趣又促使学生合作探究,二者相辅相成。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把名家名作通过多媒体手段,高清晰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美的感召下,自然产生欣赏的冲动,合作探究也就水到渠成的展开了,只要善于诱导,学生的合作探究还会延伸到课外。这样,合作探究就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

三、结语

社会越发展,美术学科的作用越突出,现实生活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个什么样子,人类已经离不开美术的装潢了,人们渐渐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

可是,部分高中学生还是把美术学科当作边沿学科,即便是自主课堂的合作探究,他们也只是应景而已,这是危险的信号,这是我们美术教学者必须注意的,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应有的合作探究之外,还必须向那些学生讲明厉害,让他们明白,学好美术是与时俱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把合作探究搞得轰轰烈烈,让他们在美的感召下,接受审美的洗礼,提升思想品德,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