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经济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5 11:32:35

奥运经济论文

奥运经济论文篇1

[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商机体育营销体育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应该永远铭刻着这两个人的名字:刚刚卸任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美国金融家尤伯罗思。萨马兰奇更新了奥运的理念,主张奥运会应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服务,将体育精神和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契机结合起来,为现代奥运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1984年以前的奥运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使举办国家或城市背上沉重的债务。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一改过去的做法,不再靠政府拨款,而是靠出售电视转播权、收取广告费来经营,首次将商业操作介入奥运运营,尤伯罗思是本次运营的策划者和操作人。由于他的智慧和才干,本次奥运会不仅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赢利(赢利2亿美元),并使奥运会由体育运动转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举世瞩目的大型社会经济活动而更加深得人心。以后电视转播权和TOP(顶级)赞助商计划相辅相成,奥林匹克运动和现代商业营销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和品牌竞争提供了更具挑战力的现代平台,从而使奥运赞助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竞争的热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奥运经济。”

体育营销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从体育产业方面来讲即如何更加深刻而有效地推进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使之逐步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而成为独立的运营体。而从企业方面来讲,即将体育活动和体育业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形象背景,利用冠名、赞助等形式,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推广自己的品牌或树立企业形象,达到营销目的。现在,体育营销的观念已经深入全球各大经销商心中,体育背后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成为世界著名大企业关注的焦点,体育赛事也成为公认的品牌宣传的最好广告载体之一。

中国的体育营销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4年中国参加奥运会时,仅有“健力宝”和“海鸥表”两家企业向代表团赞助了总额7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和实物。仅过十几年,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赞助总额已是1984年的100倍,这说明体育营销观念已经深得人心,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共鸣,许多厂商已经将促销主体由“明星广告”和“政府关系”转入体育营销。营销方式也已经多样化,由赞助、冠名等基本方式而发展为形象公关和产业连动,最典型的就是伊利集团,聘任田径明星刘翔担任“形象大使。”现代奥运已不仅限于体育赛场,而且也是大企业品牌和形象营销的决赛场。体育比赛尚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对企业来说则纯粹是一场促销实力的“肉搏!”企业营销之争比体育比赛更加残酷。2008年的北京奥运,国际知名企业将借助奥运之机走进中国市场、塑造深得人心的品牌。面对强大攻势,中国企业恐怕抢得每一分利益都将十分艰辛,这就要需要中国企业充实实力,准确定位,借助奥运会,进行成功的体育营销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总之,北京2008年奥运会,2800亿元的投资,为许多企业带来了商机,也为众多企业构建了一个市场推广平台。

奥运经济论文篇2

纵观现代奥运史,从“蒙特利尔陷阱”到悉尼“后奥运经济风险”,几乎没有哪个主办国家和城市完全摆脱奥运后的低谷效应。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奥运后主办城市或国家经济下滑不是规律性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只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能平稳、顺利渡过后奥运时期。

奥运经济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

后奥运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奥运会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在奥运会闭幕之后,奥运会的积极效应开始递减,奥运经济中的消极效应将更明显。这是由于投资突然失速,且国内、国际的消费需求在奥运举办期和后奥运初期释放得差不多了,没有了有效消费需求的支持造成的。

历届奥运会主办国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分析

一般从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至结束后的第二年,奥运会主办国的GDP增长平均下降4%。而投资水平的变化就更为明显,平均下降幅度高达10%。工业生产增长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幅度居于上述两者中间为6%。1984-2004年20年间共举办了6届奥运会,除1996年的美国以外,其它举办国的经济在奥运会后都放缓了。不过,这些国家经济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情况:

(一)奥运会前经济加速增长而奥运会后经济增长放缓

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开幕前两年的经济加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而在奥运会当年,投资增速就已经开始下滑,从而使经济增长放缓;奥运会之后投资下滑的幅度加大(汉城奥运会除外),经济增长也随之更加疲软(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投资和消费依然强劲,其经济放缓更多地是因为经常项目的缘故;悉尼房地产行业是唯一奥运会后继续受到正面刺激的行业)。

(二)奥运会前后的经济增长都趋放缓

例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西班牙从奥运会前几年至奥运会后一年的投资和消费增速均逐年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本无法观察到奥运会对举办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三)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美国经济在奥运会之前经历了加速增长,这是符合人们预期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奥运会之后美国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而是继续加速增长,背后的动力则来自于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要归功于当时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即“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肖炼,2002)。可见,各国“后奥运低谷”现象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我国举办奥运的国情和发达国家或者亚洲新兴国家的情况不相同: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其次,奥运之后市场需求会进一步释放;第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处于2000多美元的较低阶段,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不会因为奥运结束而受到太大影响。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要增加很多,在产业上的升值空间也非常大,还可以再不断地往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上投资,这些都会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我国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大利亚的8倍。蒙特利尔和悉尼为举办奥运会动用了全国GDP的五分之一,因此,“后奥运低谷效应”比较明显。但北京奥运会投资占全我国总投资的比例不超过1%,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即使北京在奥运会后经济产生波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这样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后奥运低谷效应”几乎不存在。

我国办完奥运会以后的未来几年还有很多重大的国际活动,可以弥补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减少的基础设施投资。另外,除了和国际会议、国际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也较大。

奥运会后我国经济走势还受着国际环境的影响。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别是欧美经济走势趋缓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07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外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员,其经济增长愈来愈受到国际经济、特别是主要国家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国际石油、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美元贬值、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极大考验,不过我国有能力像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一样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北京奥运会后首都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分析与展望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0000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历史实践表明,处在这个阶段的城市,经济始终会保持向上的活力,不会因为举办奥运会而引发“后奥运低谷效应”。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我国长期增长潜力为9.3%-9.5%,北京的长期增长潜力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在10%左右,因而不存在后奥运时期北京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将加强新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这将会部分弥补奥运场馆投资的减少;北京的地铁建设不会因为奥运会的结束而停止;从2007年初开始,北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将会减小2008年以后投资减少所带来的落差。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奥运会举办之前的最近几年,北京的房价虽然一直在快速上涨,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奥运会的因素。后奥运会时期,只要影响房价上涨的这些因素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现象。

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北京2006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1581万人,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来人口总量最多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其内在的消费需求潜力较大。奥运会后外国运动员离开所导致的消费需求下降相对来说不会很大。奥运会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应该也不会大幅减少,而国内游客数量更不会因此而减少。

从场馆建设的角度来看,北京奥运会31个场馆中有2/3为改扩建和临建场馆,较好利用了原有体育设施。并吸取其他主办城市的成熟做法,对国家体育场等6个大型场馆及相关设施项目实施了项目法人招标。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为控制政府债务压力,保障场馆赛后利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场馆在空间布局安排上,与城市规划、大学建设、社区发展相结合,也为赛后更好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国家和首都北京的经济不会出现“后奥运低谷效应”,且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这不等于说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没有障碍,主办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才是决定经济波动的关键。

参考文献:

奥运经济论文篇3

[关键词]北京奥运经济

在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有研究表明现代奥运对主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并且大型体育赛事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问题解决的很好途径。大型体育竞赛既是一个体育盛会,也是一个文化盛会和旅游大节。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奥运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

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乃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所创造的无限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来发展和拉动本地区经济,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经济的现象。

二、举办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在奥运会主办期间,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将带动经济增长。

国内外旅客在主办奥运会前和奥运会主办期间,以奥运为目的前往主办城市和国家,并由此引发了各项经济活动,增加了额外的消费需求,这些消费需求将集中在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卫生体育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等领域,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由于建设项目、相关产业发展和奥运会商业化筹资方式形成的巨大商机,会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寻求合作机会,形成巨大投资市场。为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投巨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和地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危房旧房改造等。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北京之外流进的资金高达1500亿元左右。新增的巨额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它对诸多行业的产品消费形成强烈刺激,尤其对建筑、交通、通讯、旅游、食宿等行业的消费拉动作用会更明显。一般认为,整个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奥运会筹备建设期、奥运会主办期和后奥运会时期。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主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

2.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收入

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收入主要来自电视转播权、全球赞助商赞助收入的分成、组委会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捐赠资产处置、体育等的收入。奥运会作为规模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文化活动,同时游客成为企业进行全球性宣传的最佳载体,因此国内外各大财团和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慷慨解囊,以显示实力,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在北京奥运会的前期和比赛期间,广告业、旅游业、体育产业、零售商业、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都将得到高速发展机会。举办奥运会将推动北京市乃至更多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北京市大量的高能耗、污染重的企业要从第二产业中退出去,是必然的、不可动摇的选择。同时,京举办奥运会将大力拉动北京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发展空间。举办奥运会所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环保措施等将使首都北京受益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由奥运会带来的交通、通讯、娱乐、餐饮、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必将涉及北京的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3.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全国每年GDP额外增长0.3%~0.5%;申奥成功后新增180万就业机会;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据测算,由于新增奥运投资乘数效应及奥运相关消费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带动2002年至2007年GDP年均多增长1.67个百分点。这样,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每年10%递增,经济总量2010年将突破7000亿元,比2000年增加近1.9倍;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按照11%递增,经济总量2010年将突破7500亿元,比2000年增加2倍以上。

4.奥运会将推动环境治理和城市改造步

北京市的污染问题是严重的,治理环境不但极其必要,而且十分紧迫,举办奥运则为之提供了最佳的契机。环境的治理必然推动城市的改造,而城市的改造又贯穿环境治理的原则,“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是二者必须选择的理念。城市的改造、体育场馆的建设为举办奥运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益于奥运会自身的创收。

三、后奥运时期的经济走势

在奥运会主办后期,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主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使主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基础设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将为奥运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和后续旅游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可能会出现投资下滑、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等需求不足的风险,使经济衰退,步入低谷,即发生“奥运低谷效应”。奥运会结束后,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将要回落,这些方面可能发生就业人数减少的现象。但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北京将继续成为旅游热点,那么对旅游、购物、住宿、餐饮的需求不会长期低落,从事这些服务的人员仍会有合适的工作。

四、结束语

奥运会的主办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转折点,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尽管前文论述了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道路上还存在着障碍。政府要对后奥运时期的经济走势展开积极应对,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经济政策,降低后奥运风险,使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

参考文献:

奥运经济论文篇4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式,奥运经济将充分发挥奥运会的经济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但随着北京第二奥运会及残奥会圣火的熄灭,如何应对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以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对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无疑会对2008年后我国以及北京市经济的平衡发展大有裨益。

一、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内涵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综上所述,北京举办奥运会为中国更快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必须有效的把握住这个机会,真正把奥运经济拉动作用发挥到极致,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减小甚至消灭。那样的话,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将给中国企业和国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陈剑,《降低奥运风险的国际经验与对策建议》[J],前线,2007,(10):10-12

[2]陶建刚,《浅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预防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4):232-233

[3]王燕珍,于淼,《奥运经济的负面效应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7):377

奥运经济论文篇5

一、奥运经济概念的界定

奥运经济概念的提出是随着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的商业运作开始的。所谓奥运经济,就是为满足举办奥运会的相关需要或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对主办国或举办城市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巨大诱发效益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讲,奥运经济就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城市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为基础,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与营运、奥运无形资产经营、奥运广告活动(包括企业产品和服务推销、企业知名度推销、奥运设施与活动的冠名等)等,以奥运为支撑点引发的一切产业经济现象和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的核心是体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国民性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巨大差异。

二、奥运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

北京申奥的成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经济更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并不会唾手可得的,并且机遇和挑战并存。体育产业回报丰厚,进入壁垒又极低。入世后筹办奥运,西方国家将加快速度对中国体育市场“抢滩登陆”,我国体育产业同时将面临更为直接的挑战,只有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抓住奥运经济契机,找出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和巨大风险,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良策,才能使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能最大化地变成现实。

三、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体育产品生产企业面临更为残酷的优胜汰劣。目前我国的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生产集中度低、资本运作差、生产规模小,其规模经济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大型的国际体育产品生产公司以其资产优势(包括经营资本、经营技术、品牌声誉)、内部化优势(全球经营网络)和管理优势使其在从事国际业务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入世后承办奥运,国外更多的跨国公司看中奥运商机,会更迅速、更大规模地进军中国体育市场,在非价格竞争方面不能取胜的情况下,为了努力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无疑会选择降低价格的手段,这无疑会削弱企业的利润,迫使国内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企业和产品自动进行清理,一些管理差、规模小的企业及质次价高的产品会更快地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大量现有职工的失业。

2.体育服务市场的挑战。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的发育水平较为低下,而发达国家的体育服务业无论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上,还是在服务质量、营销策略、市场管理方面均已形成了系统、成熟的体系。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外方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将自由进入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抢占该领域的就业位置;随着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放,国外许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将大量来中国“打工”,也使得我国大量需要锻炼的、有潜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体育经纪业和体育金融保险业等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根本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相比,国外成熟的中介服务力量将趁机长驱直入,成为该领域市场的主导力量。

四、面对奥运经济,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保持体育产业各部分之间平衡发展。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发展核心产业,才能带动中介产业和产业的真正繁荣。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根据世贸组织条款规定,有5年~10年的保护期,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已具备了条件。在保护期内,国家应在提供信贷、税收、土地使用、技术力量配备、市场保证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有意识地引导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快速成长,从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国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同国际体育产品公司相比,在资金、规模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因此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营销策略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尽量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奥运会所特有的高认知度和广告接受度,使其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我国具有一定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应紧紧抓住奥运东道主的优势,通过赞助中国奥委会、赞助名牌运动员、举行一系列的产品展示、购买场广告等各种渠道,将优秀的产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全世界有机会了解并接受我们的名牌。

3.加强对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极为混乱。国家要加大力度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匮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有明确的规定。

4.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它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决定了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现阶段,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一方面,通过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改变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性,让人们树立科学的体育消费观;另一方面,对体育消费进行合理的定位,彻底根除我国体育产品“高档次、高层次”需求的错误定位,走出消费误区,从而激发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奥运经济论文篇6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奥运经济论文篇7

“奥运经济”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及由它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周期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会使奥运会直接投资在会前对拉动当地经济,并因奥运会结束后投资增长的突然减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就是指奥运会结束后受需求不足制约,举办地出现的经济不景气现象,是由投资需求下降而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综合考虑我国整体经济状况,注重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研究,力争在后奥运时期完成发展“后奥运经济”的战略部署,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低谷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成因

历史上有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出现过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1964年东京承办奥运会,日本经济在1961至1965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1.4%,但奥运会后,日本投资却大幅滑坡,进入了长期经济萧条时期。而1976年蒙特利尔因举办奥运会而负债累累,震惊了世界,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经验来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第一是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第二是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

(一)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波动

这是造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因为在筹备奥运会阶段,主办地固定资产投资相对比较集中,短期投资需求膨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将直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在奥运会后,与奥运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建设投资就会结束,若未能对投资加以合理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主办地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自1984年洛杉矶以来的历届奥运会中,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外,在奥运会后,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低谷”的现象。另外一些在奥运会筹备期间得到快速发展的行业,由于奥运会后需求的迅速下降,使其发展受到市场突然缩小的制约。如建筑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科技产业、文化产业等。如果未加以合理有效的调控,这些行业受到“低谷效应”的困扰,在一定时期有可能出现衰退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减缓、就业率增幅减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二)体育场馆利用不足带来的资源闲置

奥运筹备期间需新建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养护费用往往就成为举办地的沉重负担。奥运会比赛所使用的场馆、奥运村等体育设施的闲置将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浪费。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奥运会,为保证奥运会举办时比赛顺利进行,比赛场馆的位置往往远离城市中心,且场馆布局不合理,未能考虑日后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另外奥运会作为最大型的综合性运动会,规模大、要求高、筹备时间长但举办时间短,这本身就可能造成为奥运会准备的大量设备赛后闲置。最后,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往往出于自身政治、经济等目的,重金新建、改建和扩建造价极高的体育设施,以树立其形象,并达到获得举办权的目的。因此,奥运举办后往往出现奥运场馆闲置或亏损的现象。

另外,奥运会举办前后,举办地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和城市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也可能产生泡沫及风险。

三、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效引导消费

奥运会通过增加投资拉动经济的加速发展,但随时间推进,消费拉动逐渐取资拉动。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当消费能力不足以支持经济的发展时,经济回落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从本质上讲,造成往届奥运会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能有效引导消费,奥运会后的“低谷效应”可以有效的避免。目前中央和北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已对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展开了积极的应对。

(二)合理避免赛后场馆闲置,实现奥运场馆功能多元化

北京奥运会在安排奥运场馆的建设时,已充分考虑了具体项目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如将很多比赛场馆建设在高校中。此外在功能设计上,北京奥运场馆都充分考虑了全民健身和有关活动的需要,避免了日后巨额的改造费用。而对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可以采取商业开发,展览等综合手段,提高其利用价值。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为例,这一区域将包括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会展中心、智能化多功能厅、购物中心等,将成为现代健身休闲、展览中心。另外,可以结合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如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或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和管理公司。他们具有丰富、科学的体育经营管理经验、制度及一整套手段,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及市场定位,并扩大场馆的创收范围。因此,北京奥运会赛后场馆闲置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同时建立配套的产业链,聚集人气和资本,使得这些大型场馆的经济效益可得以有效发挥。

奥运经济论文篇8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亮点,同时也给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国际上研究奥运经济公认时期一般为10年左右,即从奥运申办成功到奥运会后。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主办国和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时一般都会有一个经济发展的热潮。但是,当奥运会后,随着这种短期的膨胀型的需求衰退,举办城市或多或少都面临需求不足、供应过剩造成的经济压力,奥运经济中的对体育产业消极效应将更明显,包括体育旅游和商业等迅速陷入衰退、体育场馆闲置、体育从业人员的失业人数增加等,这就是后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我国奥运经济期从2002年奥运申办成功算起,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到2012年期间即进入“后奥运经济期”,如何克服“后奥运经济期”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带来的“低谷”效应,使中国体育产业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效率地发展,笔者提出了若干对策。

一、深入发掘奥运题材,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

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2004年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l1O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因为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即能激发更多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吸引广大国内游客去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奥运场馆游览,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二、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是比较宏观,覆盖面较窄。我国应当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可以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健身运动培训、咨询中,通过培训武术、散打、游泳、健美等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目前,我国的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奥运经济论文篇9

一、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奥运经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使原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为了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将投巨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通讯系统建设,扩建机场、建设高速公路。北京奥运会总投资为2800亿元,三分之二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将有28个大项,300多个小项。2008年奥运会不光是满足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物资将接受价值约1.7亿元的供货和服务,还将在北京新增656万个就业机会,额外吸引261万外国游客,15.55亿国内游客,社会消费品总量超15000亿元,极大地刺激和拉动内需,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增长与体育产业化的高速发展。

二、江西省体育产业现状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属于内陆且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体育产业起步也较晚。作为江西省体育产业重要支柱的体育,2005年体育销售16亿元,用于全省体育系统的公益金达到2.28亿元,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结合无形资产的开发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已初步形成了以体育为支柱,以体育场馆经营、体育电子设备生产为先导,以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为潜力的产业结构基本框架。但与其他先进的兄弟省市相比较还是不容乐观的。调查表明,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规划不合理,经营领域较窄,主导产业实力不足。而广东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门性体育经营企业达2000多家,上海有43.7%的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包括健身娱乐,购买体育服装等支出)达到了100元以上,而江西省市民每月的体育消费超过100元的不足20%。

三、奥运经济对江西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有助于推动本省经济的发展

体育产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人们对体育的消费,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使二者很好的结合,相互影响呈螺旋上升态势发展。1988年汉城奥运会借筹备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并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此案例表明,在现代商业社会里,奥运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力,这意味着北京甚至整个中国都将面临一个巨大的奥运商机。根据奥运会举办地的扩散效应,奥运会将通过市场途径,将中心城市的发展势头通过技术、组织管理、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等渠道向其周围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奥运经济影响,辐射的产业和市场远远超出了主办地城市经济的范围。

2.有助于本省体育产业政策的完善和规范化管理

由于体育产业在江西国是新兴产业,国家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江西省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相关规定不很细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需建立健全我省体育产业法规体系,特别注意完善体育的发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体育市场管理信息反馈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在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培育和宏观调控职能,是当前该省有关行政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借助奥运带来的机遇,积极调协有关部门及时建立和完善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社会集资、税收、体育和基金等体育产业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使体育产业政策更完善、更规范化与国际化。

3.有助于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该省的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没有建立有效的产业统计和评估体系,区市以下体育系统中产业门类较少,产业收入中,体育收入占90%,产业发展过分依赖体育的收入。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有许多有利条件,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冠名权及会徽、会标的印制等,通过必要的商业运作,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筹资。我国体育比赛与职业俱乐部冠名权的开发,有些项目协会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为体育投入的越多,获得的利润就越多。我国的体育广告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而本省在这些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尽管本省从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取得不错的经验与收效,但效果还不是太满意。奥运经济有助于促进江西省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体育产业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全世界普遍关注奥运会,中国将在全球主要媒体获得长时间、高频率的报道周期,这对扩大我国的“国家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使江西省的体育产业插上奥运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

奥运经济论文篇10

当奥运会刚刚在世界起步时,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是纯粹的体育盛会,从而拒绝商业的介入,职业运动员很长的时间也被排除在奥运会之外。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奥运会,蒙特利尔曾5次申办奥运会,当申办成功后,该市即积极进行准备,耗费了巨额资金,利用了许多现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区北部开辟了奥运会中心,新建了大型体育场、游泳池、自行车场、奥运会村等。然而这一切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由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建筑工人长期罢工,加上管理不善,在兴建奥运会中心时,经费多次追加,工程一再延期。往后的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因为顾拜旦的初衷,他想把把奥运会纯粹为体育,排除一切杂质,然而这一想法却太过于理想化,造成主办城市的极大经济负担。直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彼得•尤伯罗斯上任成为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向可口可乐等公司筹款这才初次开始了奥运会商业投资,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并且创造2.25亿美元的盈利,奥运会被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进而成为一棵各国竞相追逐的“摇钱树”。

中国的经济会随着奥运会而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首先是大量赞助商的资金流入,尤其一些外资企业,可以借助奥运会这一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奥运会举办期间,大量国内外观众涌入北京,极大的刺激了消费需求。就业问题也可以藉由奥运会这一契机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各种服务性部门的工作量也大为增加。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此外,举办奥运会加快了承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奥运行动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速北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大量的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这与服务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将产生密切的联系,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最后,奥运会成功的举办将树立起我国对外的良好形象,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扩大,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我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可以说,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的经济有极大的刺激作用。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奥运会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在奥运百年庆典上,美国人将奥运会的商业化推向了极致,但商人们的每一项投资都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出资456亿美元买下本届奥运会电视独家转播权的美国全美广播公司在奥运会赛程安排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马拉松线路由于该公司的转播需要(通过名胜古迹多的区域)而改成了坡度极陡、有无数上下坡的路线,被称之为“历史上最恶劣的马拉松线路’,使运动员的身体消耗达到了极点。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多地收取巨额广告费(每30秒钟广告收费50万美元)。在运动员的利益和金钱效应上,商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当赞助商们向奥运会提供了巨大的资助之后,就俨然成了奥运会的“无冕之王”。人们不仅要问:这届奥运会到底是为谁办的?奥运会的主角到底是运动员还是商人?当商业利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时,体育的利益就会成为牺牲的对象,当商业的砧码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天平上超重时,就会严重干扰体育运动的正常状态,并与奥林匹克理想发生剧烈冲突,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巨大的威胁。难怪当年雅典申办1996年奥运失败后,发出了“可口可乐击败奥运精神”的哀叹。过度的商业化,势必会造成奥运会的变质,这是顾拜旦所担心的,这也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那么如何做呢?奥运与商业的平衡如何掌握,我想我是无法很透彻的分析的,还有待经济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北京奥运会通过巨额的直接投资将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而且在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经济低谷效应”。因此我们要做好长远的规划,借鉴以往举办国的成功经验,保证北京地区乃至我国的经济相对平稳地增长,预防“低谷效应”的产生。

奥运经济论文篇11

有助于规范体育经济管理和完善奥运会是政府迫切的对政府在体育经济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产生反思和思考。例如,要着重支持什么方面的体育经济,要如何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产业,如何调动体育经济带动其他产业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甚至包括政府应该支持体育用品和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私营还是国家进行主导适当放权于私营。这些问题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进入人民是视野,但是它们却不是伴随奥运会而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奥运会给我们一个契机,用心反思这些问题,并寻找到解决突破的方法。因此,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推进了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制度改革,加快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奥运会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效用,使可能平常情况下缓慢转变的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优的转变。这无疑是对我国体育经济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促进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因为国家注重改革的品质,因此,相配套的监督和指导机构也随之诞生,在整个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全程把握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有助于经济的发展首先,奥运会的举办,直接效应是使体育相关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和商机。另外,奥运会的举办,从场馆建造,到举办期间的宣传实况报道,以及大量外国游客涌入而产生的外汇收入,都从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交通业、电信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各个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另外,举办奥运会而生产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也因其收藏价值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广泛青睐,这些相关纪念品的销售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弥补前期的经济投入。最后,从长远角度看,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来到中国,可以最直观的了解中国的社会氛围和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这也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中国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也给国际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机会,积极促进了改革开放,吸引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

我国体育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

奥运经济论文篇12

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对于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实践表明,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同时也面临着后奥运经济的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北京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化解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其总体效果和影响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及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后奥运经济主要指奥运会举办后的2年~3年间前奥运经济的正负效应的滞后表现。对2008年奥运会而言,后奥运经济时期基本上在2009年~2011年,这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这期间,务必充分利用奥运经济的积极效应,化解后奥运经济的潜在风险,保证北京地方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二、北京后奥运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

1.奥运会过量投资和奥运会后投资下滑的风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筹备奥运会阶段,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环境建设投资直接拉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根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统计,“十五”期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以年均9%左右的速度增长,5年累计达8500亿元左右。预测2004年~2010年7年内北京市各项投资总额将超过15000亿元,而且主要集中在奥运会前几年完成。这样,北京在奥运会后的投资将明显下滑,这有可能造成全市经济增长放慢,甚至停滞,对城市经济平稳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2.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利用不足风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在北京地区需要新建、改扩建比赛场馆就有31个,还有众多的训练场,相对于洛杉矶、亚特兰大奥运会,北京新建的场馆投资比较大,数量多。但是奥运会后,北京地区面临着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体育消费人群参与运动,来解决可能出现的体育场馆利用不足的潜在风险。

3.奥运会后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过剩风险

2008年奥运会前,北京加大了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以满足奥运会期间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观看比赛以及旅游的需要。但是奥运会后,大量流动人口的返回使得北京地区的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存在过剩的潜在风险。

4.奥运会举办前后部分行业过热可能带来的投机泡沫风险

由于奥运因素影响,北京房地产业发展很快,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泡沫化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奥运会前后,建筑和建材产业、邮电通信产业、旅游饭店业等也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期泡沫风险

三、化解后奥运经济风险的对策

1.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好后奥运时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

北京地区政府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安排好后奥运时期的投资规模和结构。一方面,要在城市空间布局上进行调整,利用政府直接投资等手段引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向城外、向郊区倾斜,改变投资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的状况;另一方面,要对奥运会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合理安排以平抑投资波动。为避免后奥运时期投资大幅下滑,应适当安排部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特别是与奥运无关又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延至奥运会后建设,以平衡奥运会前后投资规模。

2.合理利用奥运场馆,充分发展体育和会展产业

奥运会结束后,应合理利用奥林匹克场馆、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设施,充分发展体育和会展产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引进海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展销和体育经纪与体育策划组织、会展企业集团、大型文化集团开展经营活动,利用奥运会场馆和周边设施,吸引民间资本建设商业、展览、酒店互补项目,积极吸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大型展览会议,形成以大型体育比赛、大型会展、人文生态旅游、高级商务为一体的体育会展产业区,同时带动商业、餐饮业、旅游业、酒店业的发展,降低后奥运时期“低谷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将全部场馆和配套设施如奥运村、记者村等改为居住社区出售或出租,或用于国内外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众体育、娱乐和商务活动。另外,要利用奥运会场馆投资规模大、运作周期长、品牌效应显著等特征进行广泛宣传,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通过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来提高奥运比赛场馆的利用率。

3.积极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

奥运会结束后,积极鼓励广大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降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法规等方式限制或提高私人轿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成本,从而提高北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使用效率。

4.加大部分行业的政府引导,化解投机泡沫

奥运会结束后,加大部分行业的政府引导,化解投机泡沫。针对部分行业在奥运会前期、中期可能出现的投机泡沫,政府应在事前加以引导,扩大临时供给或通过政策法规进行必要的干预,保证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住宿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开设家庭旅馆等方式,扩大供给满足短期国内、外客流的要求,同时化解了住宿费用过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