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理念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7 16:50:53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1

2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构建

2.1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的构建

要在理论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意识的构建,必须十分关注国内外有关绿色化学进展的各项报道,注重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已有的资料加以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将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较为系统地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并积极跟踪科研成果的新进展、新动向及其相关的新信息,不断丰富、深化和改进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第一节绪论课里,在给同学们讲述化学前沿技术时,特别提到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绿色化学内涵。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YvesChauvin和美国学者RichardR.Schroch、Robert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被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幽默地比喻为“交换舞伴的舞蹈”,对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合成先进塑料材料以及未来“绿色医学”的发展都起着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绿色、高效”。该项研究使得人们向绿色化学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大大地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在电化学一节,讲述了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锂电池等以高速的形式发展。那么电池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之时,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连生产电池的一线员工也未能幸免于难。如无锡的某个外资电池厂所发生的员工“镉”中毒事件,以及广东一些电池厂的员工所发生的“镉”中毒事件等。电池的使用涉及到千家万户,废电池的回收处理,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通过理论教学,让同学们了解重金属对人体的严重危害。如,镉被人体吸收后,将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它首先使肝脏受损,继而引起骨软化症。该病以疼痛为特点,疼痛性质为刺痛,始于腰、背,继而波及肩、膝、髋关节,并逐渐扩至全身。活动时,这种疼痛会加剧,轻症患者,咳嗽或轻微外伤即可引发病理性骨折;重症患者,其四肢可屈曲变型,身高比健康时缩短10-30厘米。通过详细地讲解,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池的利与弊,为科学合理地使用电池打下了理论基础。在水体现状和水体保护一节时,给大家介绍了近几年发生在我国国内重大的水体污染事件,如2005年的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还有太湖的蓝藻的爆发等,让更多人意识到环境对人类可怕的报复。在讲到水体保护时,不是泛泛讲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一般处理方法,而是结合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以某个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实地拍摄图片,讲述了活性淤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通过污水处理的讲解,不仅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科技人文素质。

2.2绿色化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的构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在做实验时,一般会给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每个化学实验室就像一个小型污染源。虽然每次实验排放污染物的量较小,但是其积聚起来的污染效应绝对不能忽视。因此,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个非常迫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化学实验室通过微型化实验、减少使用有毒试剂和仿真模拟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绿色化实验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化学实验室按照绿色化学的理念和要求,改变和重新设计了部分化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改进了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行了微型实验的研究、重要反应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做法是:①尽量避免使用或尽可能少用有毒试剂和溶剂(如盐酸羟胺等);②对污染严重的实验进行彻底改造,使之尽量少的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物,或用绿色化学新实验取代之;③采用微型实验,注重对实验产物或残留物的处理、回收、再生与利用。实验中绿色化学教学的开展,不但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师生健康,而且增强了师生的环境意识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微型实验的开展,在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实验经验、时间的同时,也为实验内容的充实与改革提供了条件。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2

二、选择化学试剂遵守绿色化学

化学试剂是化学课堂的基本元素,是学生认识自然的小缩影.有些化学药品或试剂会带了一定的污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药品的性质,结合“绿色实验”的原则,来选择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的化学试剂,使学生处处见了绿色.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氧气的制法”进行讨论,让学生认真的分析高锰酸钾、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这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从中选择简单合理的方法来,这个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很快的进入了讨论的环节,纷纷的说出自己方法的优点,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自评和互评,使得学生在相互的讨论中,认识到自己思考上的不足,借用其他学生的优势来突破自己的思维,讨论进行的非常激烈.最终,学生利用列表的方式,将这三种方法的有缺点进行对比,得到这样的结论: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这样两种方法制取氧气,都最后都得到了混合物,且较难做分离处理;而使用双氧水来制取氧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二氧化锰很容易的就可以回收.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对比,学生深入的理解了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在选择的基础上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从小小的试剂选择上建立了学生的节俭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有没有更好的制取氧气方法的探索,诱导了学生向更好、更科学的高峰迈进.

三、改进实验装置创新绿色化学

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用到的试剂量都比较少,有时会忽略污染物质对空气的排放和污染.教师就要抓住实验当中的这一点,和学生一起探索更好的实验器具、步骤,来改进实验的装置,从而使学生的绿色化学落在实处、落在具体的实验中,感觉绿色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由于一氧化碳的排放有毒,而且操作时间也比较长、现象不是很明显,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设置环保、快捷的实验,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底部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瓶中,充满一氧化碳,并用橡皮塞盖住,橡皮塞的上面插入一根较粗的呈螺旋状的铜丝.首先将铜丝拿出在酒精灯上将红色的铜丝表面灼烧成黑色的氧化铜,然后迅速的将生成黑色氧化铜的一端顺着橡皮塞插入烧瓶中,大家会很明显的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了红色的单质铜.最后轻轻的振动烧瓶,底部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的非常顺利,现象明显、所用的时间短,学生兴奋的鼓起掌来.通过实验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避免了有毒气体对环境的危害,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绿色环保的课,使学生充分的意识到只要我们肯思考、勤动脑,就一定能够找出更好、更高效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动脑意识,整个课堂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四、结合实际问题应用绿色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帮助我们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互助互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的意识,用自己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领悟绿色化学的魅力.例如在“世界环境保护日”之前,让学生收集相绿色化学的资料,组织一次“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宣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分别从网络、书籍、报刊上查找相关的知识和新闻,了解到了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温室效应”;有毒气体的泄露给人们来到的危害,震惊的“博帕尔事件”造成了几千人的丧生;废气的排放造成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著名的“日本水俣病事件”,激发了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等等许多相关环境的资料和鲜活的事实面前,学生被深深的触动了,学生自发的准备了环保的宣传手册,指导和建议人们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拒绝使用塑料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少开一天车少排一点废气,倡导人们使用无公害的、节能的产品,倡导人们保护自己的环境,爱护树木,做种一棵树、多留一片绿.通过学生的这次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事情,学生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使得绿色信念渗透到了学生的行为中去,整个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环保意识也大为增强.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3

0.引言

绿色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建筑学领域的具体探索和实践,也是建筑学发展的新的探索。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背景下,建筑学的发展就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绿色发展是未来建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究分析,就能为建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实际中应用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1.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内涵及绿色建筑学发展意义分析

1.1绿色建筑发展理念内涵分析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在多元化的思想交汇下对建筑领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影响,建筑学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和时展主题相结合,也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举措。绿色发展理念在不同范围以及学科当中的概念也有着不同,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绿色发展理念就包含着资源能效型的理念,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充分化的利用。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对各种能源要充分利用,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为首要选择[1]。同时还包含着建筑和自然融合的思想观念。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建筑学的发展也在时间的推移下发生着变化,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的进步。其中将建筑和自然相融合的观念进行体现,就使得建筑学的整体发展呈现出进步文明的特征。1.2绿色建筑学发展意义分析绿色建筑学发展对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在资源能源的消耗量上比较大,在面临着资源能源枯竭的同时,建筑领域就要充分注重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构建节能环保型的建筑,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充分利用,最大程度减少能源的消耗。只有从思想观念上及时性转变,才能有助于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对丰富建筑学的理论也有着积极意义,绿色发展理念和我国当前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相符合,对各专业的合作程度以及责任感也能加强[2]。建筑的建造在程序上比较多,对专业的划分细化,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充分融入就能有助于建筑学的系统化。对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新材料的应用对建造成本就能有效降低,对整体的建筑发展理念创新也有着积极意义。

2.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历程和前景

2.1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历程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经过了长期积淀,在理论体系上得到了丰富化。绿色是大自然当中的常见色彩,大家对绿色也都有着统一的认识,绿色象征着朝气蓬勃以及希望和生命。绿色发展理念在进入到新时代后就得到了重视,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绿色理念在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有着促进[3]。绿色发展理念也成为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相处目标实现的重要理念,对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比较有利。上世纪六十年代,奥戈亚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报告当中对建筑设计和环境气候等相互关系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相关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建筑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影响。后来又有建筑设计师杨经文对设计结合自然:建筑设计的生态基础当中对生态设计和设计的整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建筑设计要对实际的结构关系进行考虑,将绿色设计理念和建筑表现力相结合是值得重视的[4]。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应用,就能促进建筑设计的完善性以及多样性,将绿色设计预支相结合,就能对建筑学的内涵丰富化和先进性呈现起到促进作用。2.2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前景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是在诸多的学者不断的探索研究,以及和时代进步相结合的研究基础上探究的内容。上世纪六十年代索勒里提出的建筑生态学理论讲建筑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结合,这是建筑学的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的雏形。其希冀能设计出三维尺度的城市,对能源资源利用率进行提高,以及降低能耗等,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麦克哈格对设计结合自然进行了发表,通过对一些城市地区的开放空间以及空气库研究等,就提出了系统观点以及方法。绿色建筑体系的深化以及创新,从科学的发展观点出发,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原则基础上的绿色建筑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学的发展以及完善,还需要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以及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能与之相结合,深化建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观念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适应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教育的环境。在建筑生态意识教育层面要能不断加强,建筑师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和时代以及当前社会认识水平是分不开的,建筑师也有责任引领建筑进步的潮流。在新的发展时代,要更加的关注历史以及人文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并将其和建筑学进行结合。可持续发展建筑教育的理念要能及时性的转变,新的建筑运动前,古典建筑学对建筑形式以及文化和美学等法则比较重视,在涉及到的建筑科学以及技术层面并不是很多[5]。新的发展环境下,就要能充分重视绿色发展理念和建筑学的紧密联系,将其和建筑教育相联系,通过专业化的教育来提高人们对绿色建筑学发展的认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领域的发展需要和时展背景相结合,从多方面来丰富建筑学的理论知识内容,为新时代的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带下坚实基础。通过从理论层面对绿色建筑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以及内涵的分析等,希望能更好的为建筑学的理论体系丰富完善提供有益观点。绿色建筑并非新的建筑形式,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将绿色发展理念与之相结合,就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祎显.浅谈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6(11)

[2]罗松.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特征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16(19)

[3]吴敏.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念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35)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84-0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我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传统的化学工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高校本文阐述了绿色化学理念的涵义,介绍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并且给出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为高校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理念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参考。现综述如下。

一、绿色化学理念

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以来,绿色化学理念充分的体现了国家对于污染问题的重视,也能够引导人们保护环境,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绿色化学理念(Conceptofgreenchemistry)是指应用绿色、环保、天然的自然能源、化学原理或化学工作技术,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无害且节能能源的制造与开发的理念。该理念能够在产品的制造与开发时,采用预防环境污染的科学技术工艺,控制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废气以及废水等的排放量,合理处理废弃物,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高校老师可以介绍传统工业对于环境破坏,带来的农作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实例,向学生阐明传统工业的弊端。让学生注意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珍惜能源和物质,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另外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家发展的主流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原则观。其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认知,培养创新能力。高校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的化学工艺技术,介绍绿色化学新型技术,并讲解优缺点,如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气生产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在固态熔融的状态下,采用双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产聚碳酸酯的新技术等,加强学生对于新型绿色化学技术工艺的兴趣,引导对于传统化学工艺进行改进和新型技术的创新。再次,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校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国家培养新型绿色化学高端技术人才,为国家将来的经济发展做储备。高校教师通过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新型绿色化学技术专业公司以及环境友好产品,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强大,应用前景广阔,加强学生对于这门专业的认知和认可,从而为国家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

三、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转变理念,提高对于绿色化学重要性的认识。在熟悉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教材的教学目的,科学地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备课。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传统化学工艺的弊端、对于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的破坏,结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实例,对于绿色化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渗透,加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和兴趣,另外可以通过安排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掘目前可用的绿色化学技术,强化对于绿色化学理念和新型技术的认知。其次,重视实验教学,开发绿色实验。良好的课堂知识讲授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认知,但是实验教学,往往更加的贴近实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开发绿色实验,要以小型实验为主。要重视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讲解重要的注意事项,加强人身防护。实验准备前,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尽量减少试剂的使用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强调反应物质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废弃物质一定要加强专门的处理,防止对于环境的污染。另外,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动手,积极提出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绿色化学的兴趣,加强对于绿色化学理念的认识。再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机会。先进的新型化学工艺技术不仅仅停留在实验教学阶段,最终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加课外实习的机会,如联系具备绿色化学专业技术的公司进行参观,请绿色化学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来校进行教育活动等,才能够促使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更深的体会。

四、讨论与建议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提出了绿色化学理念,并且加入到高校化学教学内容当中,以提高学生重视自然环境的认知力以及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应该提高对于绿色化学理念教育的重要性,在化学专业以及化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中,理性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新兴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榛,李玲等.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辅助设计系统”的建构与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135-141.

[2]张威,王宗亮.电子期刊库对于高校化学学科科研的文献保障状况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SCI收录论文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2,(2):108-111.

[3]刘艳菊,范晓晖.论高校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开发途径———基于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双语示范课程的调查报告[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204-1206.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5

“绿色教育”源于对于现代社会与教育的反思。是指尊重、理解与关怀每一个生命个体,遵循生命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努力唤醒与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与发展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三个尊重”,即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以下分别予以阐释。

1.尊重生命

学校教育面对的对象是人,人与物具有本质区别,人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因而,绿色教育首先强调尊重生命。在学校教育中,尊重生命表现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孩子感觉自己在其中是安全的,不会受到欺凌、侮辱或伤害;给予孩子生命的尊严和自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要自觉通过行动、良好表现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认可、肯定孩子,经常鼓励、赞美孩子,促使孩子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理解孩子、关心和爱护孩子,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与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情感,内心充盈生命的美好与力量;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成就感、价值感,感受和经历生命的自我实现;促使生命不断认知人生与世界,通过每一个教育契机的引导,让孩子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创造机会扩大孩子的知识和实践视野,不断扩充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习惯和意志品质,能够善良、友爱、乐观,学会理性、自制、自省、勤劳、审美,等等。

2.尊重规律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认识和遵循规律,可以与万物和谐相处,事半功倍,提高实践行动的效率。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认识和尊重规律,围绕“教书育人”目标开展各种活动,促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认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促进孩子身体健康成长,遵循心理规律促进孩子心理的不断成长和成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方法;认识和遵循学科及学科教学的规律,每个学科都有其知识、能力建构和情感形成的逻辑和方法,教师要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本质、结构、思想、价值与方法,认识学科教与学的规律,形成方法意识,在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认识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规律,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任何的知识、能力、情感要想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都需要一个自主认识与领悟和过程,因而,绿色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体验、思考、探究、归纳和抽象,学会自主发现学科学习和各种认知的规律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能力技巧、精神世界和认知方法。

3.尊重差异

万事万物都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差异是客观的。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体现在家庭背景、知识基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思维风格、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绿色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偏好,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要;根据学生智力、知识基础等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个性、气质和性格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长善救失;根据学生的习惯特点,有意识地去改变其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此外,学校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和特长,为学生开设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选修课程等,提供给学生多种个性选择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

绿色教育区域行动策略

围绕“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的基本理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行动:

1.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行动

①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

在“绿色教育”理论探索基础上,我们组织区域教科研人员、教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到学校去开展“绿色教育”价值观个人专题报告,报告主题内容为:“绿色教育”之“三尊重”理论、“绿色教育”之“尊重生命”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规律”解读、“绿色教育”之“尊重差异”解读,以及围绕三个主题开展的相关理论。

②编制《“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宣传“绿色教育”的价值观

在“三个尊重”理论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我们研制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和《学校行动改进关键词(8组)》,将“绿色教育”基本理论以简短凝练、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干部工作会议上进行,并责成学校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本校教师进行宣讲和解读,促使全区教师对“绿色教育”价值观形成共识。

③征集和评选反映教师“绿色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案例

为了促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并以“绿色教育”的“三个尊重”价值观指导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我们组织了“绿色教育”优秀案例征集和评选活动,教育案例分为“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和“尊重差异”三个主题。教师根据绿色教育“三个尊重”的理念,结合自身经验和案例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促进绿色教育价值理念的认同、理解与内化。

④组建“绿色教育”讲师团,开展交流分享

为促进绿色教育实践经验的交流分享,我们按照“绿色教育”三个主题“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差异”,组建了三个“绿色教育”讲师团,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宣讲教师个人的“绿色教育”案例和经验,阐释个人对于“绿色教育”理念的理解。

2.绿色课堂改进行动

①全区教师基于“三个尊重”理念自主进行绿色课堂改进

将《“绿色教育”核心理念(25条)》下发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对照核心理念,自省自悟,探索绿色教育课堂改进,每年区教育教学研讨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等都以“绿色教育”核心理念为主题展开,每年征集绿色教育课堂改进论文,促使教师深刻理解“绿色教育”理念和研究绿色课堂实践策略。

②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绿色课堂改进专题研究

学科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一般对学科教学有着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而,在绿色教育推进过程中,我们着力发动这些力量,促使其对学科教学价值、学科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和学科教学策略等进行专题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带动区域整个学科组绿色课堂改进的深入。

③实验校基于学科教研组进行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

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学科教学研究的平台。我们要求学校教研组基于绿色教育理念和学校学科教学实际,开展绿色课堂改进行动研究。教研员和教科研员定期去学校进行指导。同时,在区规划办课题立项时,设立教研组绿色课堂改进研究专项,推动课堂改进的深入研究。

3.绿色学校文化建设行动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绿色教育”实践中,我们促进学校梳理和发展自己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育人目标等文化要素,并深刻理解学校文化与绿色教育理念的内在契合。

①成立“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

为促进学校深入理解绿色教育理念于学校文化中的渗透,学习其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我们组织成立了“绿色学校文化立校联盟”。每个学期每个学校承办一次绿色学校文化交流活动,分享自己学校的文化理念,交流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提出自己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的思考、困惑与困难,聘请专家指导,联盟校集体研讨,共同推动绿色学校文化建设。

②学校自主研究和发展绿色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生于学校、发展于学校、成熟于学校的,学校是自身文化的源泉。因而,我们提倡学校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家长的力量,挖掘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涵,根据绿色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文化发展,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将文化理念落到实处,让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学校文化,促使学校文化影响每一位师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

4.学生绿色健康成长行动

①开展学生生涯教育行动

我们制定了生涯教育的总目标和分学段目标,探索生涯教育内容体系、实施策略和途径,在实践中开展生涯教育活动。

②改进营养餐管理

我们首先调查和分析了学生在校用餐状况的满意度,以及存在问题、原因,然后变革管理机制,成立营养餐管理机构负责营养餐管理,保障了学生的营养健康。

③开展学生绿色成长评价

通过培训、阅读和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了解动机理论,理解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和成长。

④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6

 

时代在变,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那么处于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绿色”成了新时代的时髦名词,那么绿色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了。

1 绿色图书馆概念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繁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失衡。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终于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源于此,多学科、多层面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围绕于此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创新。科技论文。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新技术、新方法相交织、相融合,创造出了现代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绿色文明。“绿色”一词,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不只是单纯地表示一种颜色类别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绿色”已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动态的环境,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它蕴含着一种科学、健康、创新、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昭示着一种趋势。随着绿色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教育被提了出来。随着绿色教育的兴起,它也逐渐影响到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模式,绿色图书馆也随之而产生了。

2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及特征

2.1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

所谓绿色图书馆就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 以传播绿色信息为途径, 以绿色服务为宗旨,是一个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不断自我更新换代的、节约能源的、无污染的、高效能的、多功能的,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适应时展、紧追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图书馆。

2.2 绿色图书馆的特征

2.2.1自然环境清洁静雅,为社会生活增添新的人文景观,图书馆建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2.2.2文献内容健康真实,拒绝任何含有精神污染的文献、信息资料,合理地向读者提供丰富、健康、快捷、方便的信息知识服务;

2.2.3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信息传播生态高度净化,能充分缓解人的紧张、疲劳和精神压力,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

3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意义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办馆水平,切实体现人本理念,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馆员和读者的绿色环境意识,彰显文化生态绩效,进而使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输出”中免受“绿色壁垒”影响的有效举措;是优化管理模式,促使图书馆良性运行的重要决策。

努力创建优质、高雅的文化氛围, 营造幽静、温馨的馆外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要条件。科技论文。绿色图书馆提供的是健康、安全、舒适的读书环境。

4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途径

绿色图书馆的创建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需要。构建和谐的绿色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4.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新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绿化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定型,认为馆外种植树木、铺设绿地,馆内摆放花草盆景就是绿化。建设绿色图书馆不仅是指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图书文化融为一体的图书馆环境,更重要的是“绿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绿色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观念,它不仅是绿化问题,还涉及到能源、环境、空间、生态等方面,是一个综合问题,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但是图书馆本身,整个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绿色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4.2 注重“众人拾材火焰高”的理念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生态环境的需要,它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图书馆内部的事情。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绿色图书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行政手段,推广与实施“绿色图书馆工程”,并规范绿色图书馆的发展,指导绿色图书馆的实施,使知识与环境和谐统一。

4.3 要有计划性

绿色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体工作,不论是新馆还是老馆,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广。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由点带面,逐渐推广,使绿色图书馆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4 实现绿色服务模式

绿色服务是构建绿色图书馆的主线, 图书馆要发挥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这要充分对读者的服务方面, 要考虑馆藏文献内容的健康性、实用性、特色性、及时性。同时图书馆在服务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人文关怀。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设备,以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

4.5 开辟数字图书馆网上绿色通道

传递文化资源上,应该设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阅览室、语言学习室等, 为读者提供先进的阅读环境。科技论文。在服务手段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是绿色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也是绿色图书馆真正实现信息无限的前提。

4.6 倡导生态意识, 塑造健康向上的馆员队伍

教育馆员队伍“绿色”理念,做“绿色文明”的使者。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道德意识,对自然界中植物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个共同需求和行为纳入道德评判,所以应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4.7 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 树立特色文化窗口

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特色窗口,为老师建立最新的参考资料库,为其他的读者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知道宁静、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所以应该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如在内部环境上,对馆入口处、门厅、总咨询台、书包寄存处、报告厅、会议室、陈列室、休闲厅及主通道旁进行人性化装饰,摆放花卉盆景,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馆内装饰以简洁、明快、淡雅为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决不使用等等。

绿色图书馆是新世纪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文明方向。建设绿色图书馆要凸显人本理念,“绿化”人的思维力式、行为力式和图书馆的生态环境;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真实、健康和读者服务的人文关怀;建设文献信息“绿色通道”;控制和消除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从而促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颖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非和谐因素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16),37-39

[2] 赵玉冬 创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9):102-103

[3] 万国珍 谈图书馆和谐馆风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11-12

[4] 刘宏军 图书馆与和谐社会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124-126

[5] 罗跃娣 论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6):25-28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7

 

时代在变,经济在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那么处于新时代的高校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绿色”成了新时代的时髦名词,那么绿色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了。

1 绿色图书馆概念产生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繁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给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失衡。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终于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源于此,多学科、多层面的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围绕于此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创新。科技论文。这些新思想、新理论、新文化、新技术、新方法相交织、相融合,创造出了现代人类新的文明形态——绿色文明。“绿色”一词,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不只是单纯地表示一种颜色类别了,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绿色”已成为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种动态的环境,涵盖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它蕴含着一种科学、健康、创新、发展的理念,同时也昭示着一种趋势。随着绿色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教育被提了出来。随着绿色教育的兴起,它也逐渐影响到各类教育机构的发展模式,绿色图书馆也随之而产生了。

2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及特征

2.1 绿色图书馆的含义

所谓绿色图书馆就是以绿色理念为指导, 以传播绿色信息为途径, 以绿色服务为宗旨,是一个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不断自我更新换代的、节约能源的、无污染的、高效能的、多功能的,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适应时展、紧追时代潮流、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图书馆。

2.2 绿色图书馆的特征

2.2.1自然环境清洁静雅,为社会生活增添新的人文景观,图书馆建筑对社会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2.2.2文献内容健康真实,拒绝任何含有精神污染的文献、信息资料,合理地向读者提供丰富、健康、快捷、方便的信息知识服务;

2.2.3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和信息传播生态高度净化,能充分缓解人的紧张、疲劳和精神压力,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

3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意义

创建绿色图书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办馆水平,切实体现人本理念,树立图书馆良好形象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馆员和读者的绿色环境意识,彰显文化生态绩效,进而使文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输出”中免受“绿色壁垒”影响的有效举措;是优化管理模式,促使图书馆良性运行的重要决策。

努力创建优质、高雅的文化氛围, 营造幽静、温馨的馆外环境,这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的必要条件。科技论文。绿色图书馆提供的是健康、安全、舒适的读书环境。

4 创建绿色图书馆的途径

绿色图书馆的创建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需要。构建和谐的绿色图书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同时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4.1 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新观念

传统的图书馆绿化方式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定型,认为馆外种植树木、铺设绿地,馆内摆放花草盆景就是绿化。建设绿色图书馆不仅是指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图书文化融为一体的图书馆环境,更重要的是“绿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绿色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观念,它不仅是绿化问题,还涉及到能源、环境、空间、生态等方面,是一个综合问题,所以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但是图书馆本身,整个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绿色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4.2 注重“众人拾材火焰高”的理念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生态环境的需要,它不是某个单位或某个图书馆内部的事情。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绿色图书馆,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通过行政手段,推广与实施“绿色图书馆工程”,并规范绿色图书馆的发展,指导绿色图书馆的实施,使知识与环境和谐统一。

4.3 要有计划性

绿色图书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体工作,不论是新馆还是老馆,都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推广。应该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具体落实,由点带面,逐渐推广,使绿色图书馆建设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4.4 实现绿色服务模式

绿色服务是构建绿色图书馆的主线, 图书馆要发挥对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这要充分对读者的服务方面, 要考虑馆藏文献内容的健康性、实用性、特色性、及时性。同时图书馆在服务中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倡人文关怀。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在资源的配置上,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设备,以适应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

4.5 开辟数字图书馆网上绿色通道

传递文化资源上,应该设立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视听资料阅览室、语言学习室等, 为读者提供先进的阅读环境。科技论文。在服务手段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是绿色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征,也是绿色图书馆真正实现信息无限的前提。

4.6 倡导生态意识, 塑造健康向上的馆员队伍

教育馆员队伍“绿色”理念,做“绿色文明”的使者。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道德意识,对自然界中植物美的欣赏是人类的一个共同需求和行为纳入道德评判,所以应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4.7 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 树立特色文化窗口

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建立特色窗口,为老师建立最新的参考资料库,为其他的读者提供相应的特色服务,以适应新时代人民的需要。我们应该知道宁静、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更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所以应该营造图书馆绿色环境,如在内部环境上,对馆入口处、门厅、总咨询台、书包寄存处、报告厅、会议室、陈列室、休闲厅及主通道旁进行人性化装饰,摆放花卉盆景,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馆内装饰以简洁、明快、淡雅为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决不使用等等。

绿色图书馆是新世纪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文明方向。建设绿色图书馆要凸显人本理念,“绿化”人的思维力式、行为力式和图书馆的生态环境;注重文献信息资源的真实、健康和读者服务的人文关怀;建设文献信息“绿色通道”;控制和消除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从而促使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晓颖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非和谐因素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6,(16),37-39

[2] 赵玉冬 创建和谐的高校图书馆文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9):102-103

[3] 万国珍 谈图书馆和谐馆风建设[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11-12

[4] 刘宏军 图书馆与和谐社会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124-126

[5] 罗跃娣 论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6):25-28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1-02

1. 绿色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概况

1.1 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在国内,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已经成为业界的热点。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把绿色建筑产业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点,建设工程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到2015年必须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就大量增加了社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需求,给加快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绿色建筑思潮对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要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了解与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更能够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贯彻绿色建筑的指导方针,身体力行地实践绿色建筑设计,这就要求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对此展开的探讨与分析。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调整与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其涉及的学科较传统建筑学更加广泛。其研究内容及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专业理论课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进行策略推导。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图1】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除了对传统课程大纲的修订与调整之外,还可以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绿色建筑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图2】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绿色人才的培养,是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课程原有教学框架的基础之上,应时代需求而开展的教案研究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体系化、进阶式和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改革引发了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对绿色建筑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思考,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将由原来个体自发的实验转向系统化、整体性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一个传统深厚的学科面对当下全球关切的发展活力,孕育着我国高校建筑教育发展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9

1.引言

绿色化学不但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体现,而且是当代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思想和课题。高中的化学教学中,不论是对相应课程模式的设计还是对内容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出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逐步引导学生增强绿色化学的观念意识。而绿色化学的思想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也成了当代高中化学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2.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概述

2.1绿色化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所谓绿色化学,主要是指对于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并且属于清洁型的化学。绿色化学的思想主要是针对无毒害的原材料进行的具体研究和实际利用,尽可能地做到对能源的节约,使得在每一个化学反应中都能够实现清洁无污染。在实现绿色化学的过程中,要在保证转化率的条件下再对化学反应物的使用量上尽量减到最少,并且要注意尽可能减少度废弃物的排放量;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可以进行重复使用,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使用的成本费用,并有效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对于化学反应后可以回收的可利用资源要进行充分回收,重复利用;尽可能采用具有再生性的原材料。

2.2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影响

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旨在有效降低化学污染,降低或者消除有害的污染物质。通过对可再生原材料的循环使用有效减少化学反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有效实现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思想对于高中的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理论结合化学教学中的化学原理与方法,既能够保证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又能够有效地做到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思想对于当代高中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化学教学的内容充分地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也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发展条件。

3.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建议

3.1在化学教学内容中进行绿色化学的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不但包含基本化学教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包含绿色化学的思想内容。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化学教学内容中的绿色化学思想观念进行充分展示,并且要把实际化学教学的知识理论和绿色化学的思想内容有效结合,不断将绿色化学的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进行渗透。这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有效针对绿色化学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和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针对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绿色化学思想化学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了解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涉及反应污染物的时候,要逐渐引导学生进行环境清洁型反应物质的思考和讨论,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对绿色化学的思想进行充分了解和渗透。

3.2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不但包含重要的化学理论知识,而且包含众多的化学实验。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就是化学实验,因此,要想使得绿色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得到全面渗透,就要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绿色化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高中的化学实验而言,实验的设计方案与实验的结果评价是主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融入到具体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中,在保证化学实验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做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融入绿色化学思想的实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意识,并且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理解。

3.3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案实现绿色化学的有效渗透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知识相对较多并且相对复杂,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化学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化学教学内容制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形式的化学知识理论进行教学形式的不同设计,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不同形式的化学教学方案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这样不但能给有效促进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绿色化学思想的了解。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增强化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并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充分渗透。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论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观念的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和理论的热情,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掌握绿色化学的重要思想理念。

4.结语

绿色化学思想的出现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且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的教学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只有将绿色化学的思想充分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中,才能够使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融入绿色化学思想的高中化学教学课程,能有效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10

作者:余吉安,陈建成,徐宇沛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任重道远”,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早在1990年,多所大学共同发起签署了《塔罗礼宣言》,提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文化、培养大学生对环境负责的公民意识等十点行动计划。、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联合编制并于2001年5月31日的《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指出,要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党的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行动。绿色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绿色大学”创建的根本目的和评价标准。“绿色大学”的含义之一,就是要用“绿色教育”思想培养人[1],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人才[2],党的报告更是提出要创建“绿色学校”,这对传统的工商管理理念与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作为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模式,以绿色行政为保障、以绿色管理为方向、以绿色战略为抓手的绿色组织管理体系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组织实现基业长青的理性选择。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绿色高等学府”,肩负着“绿色教育”的职责。学校自开办MBA项目以来,专业方向的设置就以社会需求为导向,MBA项目的定位就是绿色MBA(GreenMBA),旨在培养“绿色经济与管理”人才,相应的培养方案、教学组织等也奉行“绿色”导向,遵循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基本需求,从师资培养到课程体系建设、从教材编著到案例选择构建了富有特色的绿色MBA培养体系。美国绿色MBA项目的繁荣发展也为我国开办绿色MBA项目提供了借鉴[3]。

一、绿色MBA的背景及内涵

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资源和环境出现严重危机,生态受到严重挑战。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发表了《OurCommonFuture》的报告,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念,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在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全国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基本韬略,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专门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总书记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推动经济和社会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呼声,全球绿色治理行动已经在展开。这需要大量的具有绿色理念、掌握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技能的绿色人才。绿色教育是培养绿色人才的主要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联合印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00)》指出,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绿色教育的目标是让人们了解和关切环境问题,使人们掌握绿色知识、技能,并有态度和意愿解决环境问题[4];把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升级到以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5];鼓励焕发学生生命力的教育,让学生生命充满生机活力、自由生长、不断超越[6]。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绿色MBA应运而生。

绿色MBA是将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传统工商管理项目[7],是绿色观念与工商管理结合的产物,不仅是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创新,旨在培养具有绿色理念、熟悉绿色技术、掌握管理技能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绿色MBA的提出与实施,必定会在未来管理和绿色发展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绿色MBA通过培养绿色管理人才,将绿色理念应用到管理中,积极采用绿色技术,运用绿色管理技能,践行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与消费方式,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策略。

二、绿色MBA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其国际化

创办绿色MBA,就必须使MBA保持坚定的绿色方向和定位,以便于统筹使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发展绿色MBA。而且,由于MBA教育具有较为通用的国际评价体系。因此,绿色MBA培养体系要从国际视野来构建。

1.绿色MBA培养体系的构建

师资培训是绿色MBA开展工作的前提。课程设计是核心,主要包括选取适用的教材,在课堂上学习学科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然后分研究小组讨论,进行反转课堂,由学生组织进行自选角度的专题讲解,最后完成课堂作业及论文。那么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或者进行案例开发以供教学之用。经验交流主要包括举办绿色论坛和讲座,开展专业性绿色讲座,相互进行交流等。实战演练就是让MBA学员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绿色管理实际技能。经验交流和实战演练是将知识与社会实践进行融合,升华绿色理念和技能。由此,绿色MBA培养体系构成主要有6大部分:师资培训、课程设计、教材编著、案例选择和开发、经验交流和实战演练,如图1所示。

(1)建设“绿色”师资团队。师资团队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开展绿色MBA课程和加强师资团队绿色意识的建立,教师应该通过参加教师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强化绿色观念,丰富绿色学识,构建绿色思维,并对备课方式、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学期考评等方面进行绿色化的调整。同时,在构建了师资团队绿色教育思想之后,要注重对课程规划、师生沟通方法等进行一定的革新与优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互动,充分了解学员对于绿色理论的体会,收集学员产生疑问的地方对症下药,增强课堂活力与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提升学员的课程参与度,并吸引更多对商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责任等有兴趣的学员加入绿色MBA。

此外,社会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高校增加对环境教育教学研究的关注度,教师加强对绿色观念、环境教育的传播程度,只有这样,绿色MBA才能高效地开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社会责任、注重生态环境的绿色观念管理人才。

(2)设计绿色课程体系。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绿色课程是实施绿色教育的主要途径[8,9],绿色课程体系是绿色教学的骨架,课堂设计是核心。这就要重视第一、第二课堂教育,采取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10],提升学生的“绿色素质”[8]。

width=245.25,height=230.25

图1绿色MBA培养体系的构成

第一,开发绿色课程。除开设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之外,绿色MBA项目还须突出绿色经济与管理等前沿系列专题特色课程的教学,同时与其他专业合作开设公选课。如把绿色观念与其他专业相融合,开设绿色建筑、绿色管理、绿色会计、绿色创业等公共选修课,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科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选课学员获得一个可以进行多元思考的角度和进行相关绿色创业的方向。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学习绿色MBA的知识,与相关学科合作,立体化管理学习。课堂教学要做到: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在案例分析中强化理论理解组织研究小组讨论反转课堂课程作业及撰写课程论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做到在理论基础学习方面全面且细致,案例分析方面丰富且易懂,反转课堂方面和论文撰写方面确保学员积极参与、认真讨论。

第二,夯实绿色管理理论基础及案例分析。在日常教学中,从课本出发,详解学科基础理论,逐步为学员搭建理论框架,初步建立学员的绿色管理理念。为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充分鼓励全体学员共同参与案例分析。通过研究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点评讲解等环节丰富案例分析的过程,让学员活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案例中的管理决策,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学员有更高的参与度。

(3)编著绿色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果课堂教学是构建学员理论基础、形成绿色观念的第一个过程,那教材编著就是构建理论框架的第一块砖。而编著绿色教材是开展绿色MBA教育的第一块砖。①绿色MBA可从现有的绿色管理类教材中进行选取。目前有清华大学出版的《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案例》、浙江大学出版的《企业的绿色责任和绿色战略》等优秀书籍可供选择。②为了更好地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可不拘泥于现有的书籍,教师可考虑自行开发特色教学材料,并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理论修养和科研技术等,结合绿色管理观念,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进而编著绿色教材,以达到提升课本品质的效果。

(4)选择和开发绿色案例。为了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仅仅依赖于书本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选择优秀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员从案例中抽离出理论,然后又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深化对于绿色管理理论的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学员在参与案例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点评分析的过程中,将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理论结构框架立体化。为了让案例分析发挥出更好的作用,选择案例是关键,选择适合的案例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一,可利用已出版的优秀案例书籍,如刘静玲、贾峰的《环境科学案例研究教师手册》、杨志峰的《环境科学案例研究》和贝迩(BELL:Business,Environment,Learning,Leadership)项目使用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案例集》等,这些优秀书本为绿色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适用的优秀案例。

第二,为适应绿色MBA的教学需求,还可以从案例库选择相关绿色主题的案例,如从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选取优秀案例。针对教学中的一个理论点选取一到两个相应案例的方法,整理排版收集到的优秀案例,装订成集,这样就能确保每个案例都贴合绿色MBA教育的需要。

第三,开发绿色案例。将开发出的案例与教学活动配套使用,推动绿色MBA课程良好发展。教师根据研究方向和任课要求,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调研,提炼总结绿色实践的做法、经验或教训,并运用绿色发展理论来分析和揭示绿色实践中的冲突焦点,引发学员对绿色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5)经验交流与学习。经验交流是学员加强绿色管理观念,深化绿色管理思想,培养绿色管理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交流讨论的方法,让学员意识到绿色管理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期学员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注入绿色、可持续、保护环境的元素。

第一,聘请绿色企业家为导师。高校为每个研究小组选聘绿色管理领域的专家作为研究顾问或导师,为学员营造专业的学术氛围,学员在日常学习研究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顾问联系并随时请教。这种方式有助于学员的思辨及解惑。

第二,定期邀请国内外来自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前来开展讲座。这些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能够与学员分享自身长期研究的成果或亲身实践经验。这样的专业人员参与和他们所讲述的实践经验将提高绿色MBA课程的含金量,并开阔学员的视野。

第三,参加或举办论坛,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学习他人的实践经验。通过论坛、案例大赛或者绿色管理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使更多学员获得绿色创业和管理的经验,能够让学员了解到学科前沿的案例,在竞争与学习中深化学员对于绿色管理的记忆。

第四,运用微信等公共平台。可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每天为学员推送一个优秀案例和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以达到及时复习知识点和开阔视野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学员的转发推送把绿色管理的理念扩散到人群中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MBA,了解绿色管理理念。

(6)绿色实战演练。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能够增加趣味性的反转课堂等环节,但学员对绿色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课本分割的模块和章节,他们很难将分割的知识整合运用。为了学员更好地掌握绿色管理技能,更好地传递绿色管理理念,高校应与绿色企业紧密合作,让学员提前接触到具体实际的工作,为学员提供多元化的实战演练。通过绿色创业辅导、案例大赛、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多元方式,让学员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打开学员关于绿色管理的新视角新方向,拓展学员思想的广度及深度。

第一,建设绿色实习实践基地。高校与绿色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设实习实践基地,让学员有机会进入绿色企业进行实习,在现实的企业日常工作中实地感受绿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行为事项,通过接触到的实际工作,使课堂教学中绿色理论知识具体化。

第二,开展绿色创业辅导。与高校创业协会、大学创业园区进行合作,通过建设交流中心、组织宣讲会等方式,对学员进行绿色创业辅导,培养学员的绿色创业观,向学员传授绿色创业知识,培养学员的绿色创业技能,激发学员在创业途中识别机遇、直面挑战的能力。还可邀请优秀的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进行演讲,讲述自身经历体验,分享创业心得体会,传授创业技能及创业重要注意事项。

2.绿色MBA培养体系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管理者不仅需要国际视野也需要处理本土化问题。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国际交流和国际贸易更加广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管理人才。MBA培养体系需要放眼全球,建立国际化培养体系。

绿色MBA是绿色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专业学位项目,其背景本身就是国际化的。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在绿色治理方面还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这也需要从全球角度构建绿色MBA培养体系。

绿色MBA培养体系的国际化,不仅具有国际定位,还要在实施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国外师资,变革教学方式和引入国际教材,从理念和内容上体现国际化。同时还要积极推动MBA教育国际认证,以MBA认证来促进绿色MBA培养体系标准化、国际化、特色化,防止绿色MBA同质化。

三、北京林业大学绿色MBA培养体系建设及经验

1.北京林业大学绿色MBA培养体系的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绿色MBA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培养体系,从绿色师资的培养到绿色课程的精心设计,从教材编著到案例选择的恰当性到实战演练的实际性,都紧紧围绕MBA学员绿色理念和价值观的树立、绿色管理技能的培养以及绿色视野的开拓而展开,使北京林业大学MBA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项目”。

(1)建设绿色师资团队。北京林业大学先后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实施意见和建设规划,针对MBA项目成体系推送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提升教师教学和案例开发能力的措施,其中有针对绿色主题方面的专门措施。北京林业大学MBA教育中心非常重视并积极组织师资和管理人员参加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同时也注重吸收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辅以针对性强和形式多样的校本部培训以及国内外交流与访学、企业挂职锻炼等,建立了学校宏观引导、学院和中心两级实施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MBA教育中心累计推送50余人次参加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教学培训,包括全部核心课程教师在内的百余人次参加进修、交流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为核心课程教师组织了课程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有明显成效。学校还形成了定期输送任课教师到欧美国家和地区商学院研修的制度。每年还会组织两次MBA教师教学研讨会,旨在总结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北京林业大学MBA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授课方式愈加适用于MBA教学,MBA教学和培养质量由此得到稳步提升。

同时,MBA教育中心还引入海外教师授课和做专业讲座,拓宽MBA学员国际化视野,提升MBA学员的国际化水平。

(2)设计绿色课程。在课程体系方面突出绿色经济的特点,在教学中开设特色前沿系列专题,如绿色经济前沿、绿色经济实践与发展。在“创业管理”中专门开设了绿色创业的专题,在“营销管理”中有绿色营销的内容,在“战略管理”中有专门的绿色战略的篇章。通过课程设计,使更多课程含有绿色案例或者理念,通过开设“绿色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提升学生绿色管理的实际能力[11]。

(3)编著绿色教材。2013年10月开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MBA教育中心陆续组织编写了系列教材——《绿色MBA教育丛书》,包括《绿色行政》《绿色管理》和《绿色战略》等。该丛书的编著,为稳步推进北京林业大学绿色MBA建设奠定了基础。还有教师开发了绿色战略课程英文教材,有效拓宽了MBA学员的知识面。绿色管理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奠定了北京林业大学创办绿色MBA项目的基础。

(4)选择和开发绿色案例。MBA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案例教学是一种价值教育、自由教育和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12],教师可以融合情景模拟,从案例选择、情境创设、任务设定、角色扮演、过程控制、点评讲解等方面进行设计[13]。北京林业大学MBA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绿色管理的案例,使绿色理念能够更具体、生动地融入学生价值观中。在教学中从多个案例库选择绿色管理的案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经济·管理案例库中关于“绿色管理理念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宛西制药“绿色管理”7部曲》,介绍了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以绿色管理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步伐,最终抢抓绿色消费创造的市场商机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全球性的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浪潮中,在人们绿色消费欲望日益强烈的背景下,建立绿色管理理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中关于“传统重工业绿色企业建设”的案例——《华电灵武的绿色企业建设之路》,回顾了2006~2015年,以煤电为主的发电企业华电宁夏灵武发电有限公司在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条件下,在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展开的以绿色电力为中心的绿色企业建设工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绿色企业的概念,熟练掌握绿色企业特征及绿色企业建设的驱动因素,启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建立绿色企业。

北京林业大学MBA授课教师不仅开发了一般的教学案例,还先后开发了多个与绿色相关的系列专题案例,如《会计准则修制定的动因与影响——以IASB对生产性植物的修订为例》《“活的”与“不动”:生产性植物资产会计规范的选择》被纳入MPAcc教学案例库,《福建金森生物资产计量模式及财务影响》还获评为MPAcc优秀教学案例;《“归真堂”IPO风波的法律与伦理之争》《嘉汉林业被浑水猎杀事件背后的商业伦理探析》也获得“伟创力商业伦理案例写作大赛”的奖项。

(5)学习与交流绿色实践经验。除了设置的绿色课程,在其他课程中也需要渗透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实际上是隐性的绿色教育课程[14]。在“移动课堂”上也注重绿色理念,“绿色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实践环节都要带学生参观访问北京东升科技园,由MBA任课老师带队,参观智慧农业,使MBA学员了解“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了解全智能的农业生产,了解中国农业的科技化和可持续发展。

举行绿色讲坛,邀请在绿色创业和管理方面有建树的企业来MBA教育中心介绍经验,使学员学习他人绿色实践经验。举办论坛能够让学员了解到前沿的案例,能够极大地丰富学员的知识,为他们打开新的思路。2015年11月,MBA学员还参与了“美丽中国生态科考”。该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林业厅、省工商联共同主办。我校MBA教育中心支持的“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也在贵州省时迁县举办,旨在传承与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实现城市发展。

(6)绿色实战演练。通过聘请企业高管作为社会导师,为有绿色创业意向的学员进行创业辅导,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与把握,创业团队的构建,创业的商业模式的梳理和优化,实施步骤及资本来源等。MBA教育中心也要求社会导师和创业企业家提供创业经验中“干货”,力求真实反映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传授创业技能,也切实提高了学员绿色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部分学员(10位)走上了绿色创业之路,有部分学员(8位)在绿色企业中走上了高管岗位。

为夯实实践教学的基础,MBA教育中心积极开拓社会实践教学资源,与相关企业就实践教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如与吉林森工集团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MBA教育与教学实践基地。学员通过实际参与企事业单位绿色环节实践活动,加深对绿色管理实践的理解,提升绿色管理技能。

2.北京林业大学绿色MBA培养体系建设的经验

绿色MBA项目的创办旨在把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因素融入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中,培养拥有绿色经济发展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节约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如下经验: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11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探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熟悉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经常成为四周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摘要:(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探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布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和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和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熟悉,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探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熟悉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探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美丽、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和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摘要:

(1)可持续发展观念摘要:“绿色”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摘要: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探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外形、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摘要: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探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探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摘要: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探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探究和猜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向猜测摘要: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和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探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绿色化学理念论文篇12

一、绿色营销及其成长历程

(1)绿色营销的概述

何谓绿色营销?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的话题。尽管绿色营销在营销学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描述进行了较为具体和深刻的探讨,使得我们对绿色营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我国学者曾指出,绿色营销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企业以履行社会职责、预防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视角为出发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作出相应的必要措施,实现消费者的可持续消费、企业的可持续生产、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平衡的营销活动。英国教授肯· 毕提曾经指出“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当然,关于绿色营销的概念不止以上两种,学术界还有很多种看法,但上述概念反映了国内国外的主流观点。通过仔细分析以上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绿色营销主要包含了3个要点:一是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化运用,避免自然资源因为无休止、无计划的开发而造成资源枯竭;二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安全性、高品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使其符合消费者日益提高的产品评价标准;三是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使消费者养成绿色消费观。因此,我们可以把绿色营销的概念理解为,绿色营销是企业为了实现原材料资源的可持续性运用、避免自然资源的枯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安全性、高环保性产品的需求,培养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环保意识,进而实现消费者、企业、自然资源三者可持续发展和共赢的经营过程。

(2)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及其必然性分析1.绿色营销的发展历程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化成学科分支多元化的重要学科。营销学对于指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正确的消费观、实现资源与需求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营销理念对于经营活动的重要性已经被诸多实例证明,但是随着学科建设的逐渐深入,绿色营销已经成为市场营销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主流的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这一营销模式,最先是在欧洲国家被提出来的,绿色营销是在一定历史背景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的背景,一系列时代机遇是促成绿色营销发展壮大的催化剂。从国际范围来看,绿色营销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是绿色营销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部分西方学者基于对传统营销学发展前景的认识和社会文化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初始概念。由于许多学者对于绿色营销的认识还停留在启蒙阶段,他们对绿色营销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对理论探索的不系统性、不全面性。通过分析萌芽阶段的绿色营销理论,我们发现此阶段的绿色营销并没有对传统营销理论产生较强烈的革新作用,其理论体系还处于孕育之中。(二)发展完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世界各国工业污染的加剧,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营销作为一个完整的题目被西方国家最先提出,从而拉开了绿色营销理论体系发展、完善、成熟的序幕。世界众多学者针对绿色营销及其理论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该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以此为绿色营销理论体系的提出及完最终确立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学术界与绿色营销的正式接触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绿色营销的探索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学习西方绿色营销理论,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绿色营销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值与统一。

2.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各国学者提出了种类繁多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由于其理论的全面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逐渐被广大学者充分认可。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营销学领域的实际运用,是营销学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及拓展,它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环境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对市场营销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纯。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学相比有许多优秀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 绿色营销及其理论培养了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促使消费者养成了绿色消费的习惯,有助于提升整个消费者群体的道德水平;(2)绿色营销重视与消费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绿色营销运用了一些列的整合手段实现了与消费者群体的良性互动,使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了充分的感情沟通;(3)绿色营销非常重视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管理,尽力减少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污染。由于供应链涉及产品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环节,绿色营销的理念促使企业对以上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层次的监管,使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履行了企业的环境职责。(4)绿色营销充分肯定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并认为环境保护的价值应高于社会价值、企业价值。绿色营销把环境保护的价值放于一个很突出的位置,也就是强调了环境保护价值的核心作用,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提升环保价值的数量及质量。

3.绿色营销实施的必然性

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导致了绿色营销理论的兴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并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消耗巨大的资源量,但是人类在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却面临环境污染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处置不理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促使消费者产生了大量的绿色需求,这种绿色需求既包含了绿色精神层次的需求,又包含了绿色物质层面的需求。一种良好的营销文化支撑了消费者的绿色精神层次方面的需求,而绿色营销理论的出现就为消费者精神层次的需要提供了来源。环境的恶化,促使人们愈加需求环保的产品,这就导致消费者对绿色物质层面需求的增加。

②绿色消费有助于绿色营销理论的发展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方式,体现了消费层次、消费质量的提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发展,反映了人的思想、美感、道德的进步。由于消费者的环保行为可以消除或降低废弃物对自然界的危害性,从而有助于削减处理污染物的成本,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消费可以被看作是生产的目标及刺激力量。绿色消费是一种兼具传统消费观和环保意识的理智性消费理念,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相符,是绿色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绿色消费是消费者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培养环境意识的重要环节,从而促进了绿色营销的理论创新、变革及调整。

③绿色营销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技的飞速前进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质量。作为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西方各国每年都会从政府预算中投入较多资金用于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实现了资源的多元化,减少了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有效遏制了资源的枯竭,促进了消费者、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绿色营销发展的展望

(1)绿色营销的理念将更加深入各类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蕴含了浓厚的生态伦理、自然主义的思想。因此,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日益提升,绿色营销的观点将更深入渗透到企业和社会中去。具体而言,企业就需要充分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大力引进低污染、低耗能的设备装置,从而既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此外,企业在定价策略、利益分配、政策实施等部分也需做出与环境保护相对应的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实现产品价格、产品渠道、产品促销的绿色化。

(2)绿色营销将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生态环保意识日益深入消费者的心中、政府部门日益重视对各地区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企业的发展战略日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及其产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否符合消费者的绿色观念,是否与政府的政策相符,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一个重要标准。各种外部因素的压力将使企业重视绿色营销并把其核心思想应用于企业的营销规划和营销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赢得较好的社会认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绿色营销的本土化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

任何一种营销理念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但其具体形式都会随空间的变换而发生相应的转换。绿色营销及其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但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将绿色营销的观点运用与日常生产实践中,绿色营销的本土化就十分明显了。许多企业为赢得本地消费者的认同和本地政府的青睐,不断改进营销策略以适应企业所在区域的市场特征,从而使企业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并创造出较大的企业收益。

参考文献:

[1]郭萍.21世纪的经营理念——绿色营销[J].北方经贸,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