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脊柱护士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7:38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1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从19~59岁,平均年龄40.7岁;主要致伤原因包括高度坠落伤39例,交通事故45例。84例脊柱创伤中,有颈椎损伤11例,胸椎损伤8例,胸腰椎骨折损伤35例,腰椎损伤30例。合并躯体其他部位损伤27例,其中多处合并伤7例,颅脑损伤11例,血气胸7例,腹部实质脏器伤6例,四肢骨折19例,骨盆损伤11例。

2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2.1术前配合

2.1.1患者的搬动和运输

脊柱骨折患者的搬动和运输至关重要,不恰当的搬动会造成患者脊柱损伤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骨折椎体周围血管和韧带的损伤加重。脊柱骨折患者搬动时需多人共同协作,平托患者腰部将患者从手术推车平移至手术床,或使用带轮轴的脊柱患者平移板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床。应尽量避免让患者自行移动、或者粗暴及不合理的搬运。

2.1.2建立静脉通路

脊柱骨折患者的输液途径一般采用挠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部位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压监测。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术中麻醉、术中给药、补液、输血,以及患者出现危症时实施抢救极为重要的一项保障措施。一般脊柱骨折手术都需要首先建立1条或多条静脉通道,以保证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1.3协助麻醉医师完成麻醉

脊柱骨折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麻醉诱导期时,巡回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师,协助患者放松,防止麻醉意外。

2.1.4手术护理

脊柱骨折手术常用的手术为俯卧位和侧卧位。患者在完成麻醉后,须更换为手术―俯卧位或侧卧位,一般需在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协作下来完成。因为在麻醉状态下,患者肌肉松驰,无力行自我保护,要求在多人协作下行“轴位翻身”来完成手术的变更。更换时要防止气管插管脱出、防止输液通路受牵拉而脱落,还要避免颈椎和颈髓的损伤、防止肩和肘关节的脱位,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腰椎骨折脱位加重、防止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生或加重等医源性损伤。俯卧位时,眼结膜应涂眼膏,防止术中结膜干燥损伤,正确使用护眼圈(厚海绵垫制成),防止眼球受压,以及结膜、角膜和视网膜的损伤。妥善放置双上肢位置并行必要的固定,避免因术中长时间的过度牵拉而造成腋神经、尺神经和挠神经麻痹发生。胸、腹部衬垫物以不限制隔肌下降,不影响胸廓及肺的扩张,不限制呼吸运动为度,使肺的顺应性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确保麻醉状态下通气功能正常。摆放时还需避免腹部外源性致压物,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腹部大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腹压升高,进而引起术区或椎管内出血增加,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手术为侧卧位时,需固定好腰托,防止因术中偏斜而影响手术操作和内固定装置的准确放置,甚至意外的发生。

因脊柱骨折手术时间一般较长,因此骨性隆起部位应予置海绵垫,缓冲局部压迫,防止压疮发生。术中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而使膀胧内压升高,影响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持和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应将一次性负极板紧密粘贴在下肢肌肉丰富处,术中要多次检查电刀负极板位置,以防松动,造成意外电击烧伤。

2.2术中配合

脊柱骨折手术过程复杂,器械护士要在手术前根据手术医师的手术方案熟悉患者病情、麻醉方式、手术以及具体的手术步骤,掌握术中应用的脊柱特殊器械的功能和使用。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主动、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以协助手术医师顺利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2.2.1器械护士配合要点:与手术医生进行密切配合,按不同部位手术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内固定器材:并进行术前、术后的登记和清点,避免遗漏,并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等数目,整理器械台,保持器械台整洁有序。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对内植入物的管理,避免其长时间暴露,使用前更换手套。集中精力轻柔敏捷地传递物品,密切配合医生,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2巡回护士配合要点: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病情,正确执行医嘱,减少人员走动,控制手术间人数,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内固定器械现用现拆,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物品,正确操作C臂机,使用时加用无菌套,切口加盖无菌巾,穿好铅衣注意X射线的自我防护,调节好动力系统的参数。此外,巡回护士应向神志清醒病人介绍手术环境,手术方法及配合,要求简述手术及麻醉过程,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等,做好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疑虑,减轻病人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以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针对病人可能出现的焦虑、失虑、情绪失控等潜在护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93-02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1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在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1]。脊柱侧弯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预防畸形加重和减少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最佳方法[2]。一般>40°考虑手术治疗。通过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尽可能矫正脊柱侧弯和恢复脊性正常曲肢的同时,保持了脊柱的平衡,减少脊柱手术融合的范围,尽可能多的保留脊柱的功能,防止脊柱侧弯的不断加重。

本院2008~2010年共进行了18例脊柱侧弯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7例。年龄15~22岁,平均17.8岁。按照国际脊柱侧弯研究会推荐的King方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1例,V型4例。疾病均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及学习,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发育,其中有1例为自闭症患者。18例患者均行脊柱侧弯后路三维矫形术。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气管插管全麻行胸腰椎后路下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剥离棘突,清除椎板小关节囊附近残余韧带及脂肪软组织。分别放置椎弓钩、腰椎椎板钩、横突钩。再进行小关节植骨融合,凿去骨皮质,准备好植骨床,放置凹金属棍矫正凹侧畸形。再进行凸侧畸形矫正,安置DTT,使整个小孔成矩形。最后进行植骨融合。C型臂机下再次确定手术效果,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缝合皮肤。

2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4~48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7~14 d出院,随访1年,12例侧弯椎体基本复位,6例症状明显改善。全部患者采用脊柱矫形器械,植骨融合固定术,畸形得到矫正,暂无并发症,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

3手术配合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为青少年,脊柱侧弯是危害青少年的常见病,可影响心肺功能。脊柱侧弯不但使人体的优美形态遭受破坏,严重者会影响心肺的发育和成熟。且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诊断、病期、预后等认知不足,常常对面临的手术充满紧张、恐惧、态度消极,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3]。因此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应到病房查阅病历,做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重视患者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消除其对陌生环境、疾病和离开家人所带来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手术后效果一般跟患者就诊时机有很大关系。早期治疗甚至能够完全将畸形矫正,恢复到正常形态。如果治疗晚,比较僵硬,那么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效果。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早治疗的重要性,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手术。

3.1.2物品准备术前了解术式,熟悉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备常规骨科手术器械、电钻、手控高频电刀、双极电凝、C臂机、神经监测仪、微型高速磨钻系统、2%H2O2溶液等。脊柱矫形特殊器械、矫正内固定器械由器械厂方提供,检查性能,确保正常使用。备齐各种抢救药品,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2手术中护理

3.2.1 巡回护士配合①患者准备。首先核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导尿管,协助麻醉师行全麻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等。②手术。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垫明胶垫或一小头圈,注意保护眼部。胸部纵形垫两条条枕、骨盆处放一圆型海绵垫将患者的骨盆垫起,防止生殖器受压。双膝关节下垫小海绵垫,胫腓骨下方垫一方枕。保持头部、颈部、臀部三点一线在同一纵形中心线上。③协助医生连接神经监测仪,以免消毒时打湿或移位影响监测。④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手术进展,注意卧位受压处皮肤情况。及时准确地保证台上物品的需要。

3.2.2 洗手护士配合①显露术野。常规整理好器械台,清点器械、纱布、缝针、脑棉片。协助消毒铺单。固定电刀、电凝、吸引器。递圆刀切开皮肤,递电刀沿棘突连线切开皮下组织、筋膜等。②暴露椎体。递拉钩牵开周围组织;递组织钳夹棘上韧带,电刀切开;递骨膜剥离器作双侧椎旁肌、椎板骨膜下剥离,递自动牵开器牵开组织,咬骨钳取除椎板上软组织。③纠正畸形。根据侧弯的类别,确定其安装相关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在需安装椎弓根螺钉椎体的椎弓根处用手锥徐徐钻孔,并用探针探查所钻孔是否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丝椎扩孔,置入螺钉,拧上螺母。④检查固定。递无菌中单铺盖术野,C臂X线透视检查固定情况。⑤植骨加固。切除近侧脊柱棘突、椎板外侧皮质,用0.9%NaCl溶液纱布保留好剪下的骨组织,用骨凿把椎板凿毛糙,将咬下的棘突剪成火柴棒状,在棘突纵轴线上进行植骨,并在两根连接棒之间固定1~2组横向连接器,使整个装置成为一个框架结构,增加稳定性。⑥唤醒实验。协助麻醉师唤患者的姓名,使患者动下肢。⑦关闭切口。彻底止血 ,冲洗切口,清点物品,逐层关闭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宽胶布加压固定。

4 小结

手术室护士只有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术前准备、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的使用方法,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才能为手术顺利进行奠定基础。通过本组手术的配合,笔者体会到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应重点注意的是,此手术为严格无菌手术,要求术中控制参观人数,有报道空气中细菌密度随手术室内人数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明显正相关[4]。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各项无菌操作,对于术中使用的各种无菌用物均要认真检查灭菌效果[5-6]。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手术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叶启彬.脊柱侧弯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97.

[2]陈慧,杨小蓉,许宁惠.经胸腔镜前路松解及后路矫形一期治疗严重硬性脊柱侧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9):821-822.

[3]彭湛贤.骨科手术患者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8,15(1):81-83.

[4]宫庆月,矫玲.动态条件下洁净手术室污染监测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11-13,16.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3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其代表是AO组织,它是一种设计非常精细的内固定系统,使骨折固定更加牢固,极大的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如胫骨骨折,以前通常是普通钢板固定后外加石膏固定。要求护士在进行不同护理的同时还要注重石膏的护理与观察,而现在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采用了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后,不需加石膏外固定,使护理工作由繁琐变得简单,固定更加牢靠,且患者可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有利于肢体的康复。然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某些方面简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程序。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以前一些无法完成的高难度的、危险性大的手术现在可以完成。在脊柱外科,可以经胸腔或胸腹联合入路来完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术、脊柱侧弯的前路矫形内固定术等等,要求护士在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以及术中配合中更需注意一些新的问题。

1.1重视术前患者的心理支持在手术前,患者虽然思想上已经做好手术准备,但是对于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仍然是顾虑较大。护士应向患者大致介绍手术情况和方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完善术前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接触患者时间较多,术前教育能够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其积极配合。特别应注意术前教育年龄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因儿童手术往往由父母决定,术前教育主要针对家长进行,但对于少年患者,应考虑患者本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在实施术前教育中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尽量用常人的语言,以免造成患者的胆怯和迷茫。作者的体会是,术前教育应包括手术室的先进仪器设备、介绍疾病的诊治、手术方式、手术优点及手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从而取得患者的理解和良好的配合。

1.2完善的术前护理准备现代骨科手术不再局限于四肢和脊柱后入路。而是经常可从胸腔、腹腔或者胸腹联合入路显露脊柱,所以术前护理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包括肺部的准备、胃肠道的准备、皮肤准备等。

1.3熟练的术中配合精细的内固定系统必然带来内固定器械的繁多。因此,手术护士对于器械的熟悉程度是关系到手术配合和谐的关键。AO对于常用的手术内固定系统(比如AO组织的钢板螺丝钉系统,USS后路骨折内固定系统,以及其他公司的Tenor内固定系统,Kaneda内固定系统等),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定期培训,促使护士经常拆卸演练,熟悉各种装置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对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手术时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周密的术后观察及护理无论何种内固定手术,都应密切观察术前、术后肢体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的变化。对于经胸腔行脊柱前路内固定的患者,术后都带有闭式引流管,除常规护理外,还应经常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气短等现象,并注意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颜色(对于腹腔负压吸引的也应有相同的措施)。

2微创骨科的发展对骨科护理的影晌

近年来微创骨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80年代出现的关节镜技术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较成熟的微创骨科技术,如经皮椎间盘镜下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经胸腔镜或腹腔镜行脊柱侧弯矫形内固定术,或脊柱结核、肿瘤等病灶清除活检术等。而相应的内镜技术则要求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

2.1术前一般不进行刮除体毛的工作。因为内镜技术手术切口小。感染的机会较少,现有文献报道,在手术前1d刮除体毛,容易造成微小的创口,在这些微小的创口中,容易存留细菌,从而导致感染的机会增加。所以现在术前皮肤准备应改变观念,不需常规刮除体毛,如确需备皮,可在手术室进行,而且只需刮除手术切口周围的体毛即可。

2.2由于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卧床时间常常由手术后1周缩短至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所以,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前和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如,关节镜下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术前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第2d即可让患者进行锻炼,对患者早期恢复关节的稳定,减少打“软腿”,恢复移植肌腱的正常张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颈椎问盘镜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术前应该教会患者正确的上下床姿势,在术后第2d就可鼓励患者下床进行锻炼。

2.3微创技术通常是在监视器下完成的手术,除特殊的手156术器械外,还常有复杂而又精细的光学照片系统和图像采集系统组成。所以,手术护士对于系统的熟悉程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系统的良好维护也是必不可少。

2.4微创骨科的手术虽然刨伤较小。但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并发症。比如关节镜手术易导致胭动脉损伤、胸腔镜手术易导致血气胸等。因此手术后的观察很重要,如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下肢的血运和感觉运动的变化,患者有无心慌气短等症状的发生。

3支具的发展对骨科康复护理的影响

支具治疗很早就已出现,有时是作为主要的保守治疗手段,比如先天性髋脱位的支具治疗,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由于以前受支具材料及工艺的影响,支具治疗一直未有引起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支具治疗也越来越多。

3.1支具治疗使得单纯的基础护理逐渐转向康复护理,对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手外科治疗中桡神经损伤的患者,为维持关节的功能位,使用手部功能支具,不仅能防止患者出现垂腕垂指畸形,同时可以锻炼患者手部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所以,护士不仅要熟悉支具的作用。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康复训炼。新晨

3.2支具治疗使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变得方便,如颈椎寰枢椎脱位的患者,以往的治疗通常是患者手术后继续颅骨牵引至拆线,拆线后再行头胸石膏固定。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加之定时翻身使护理极为不便。而使用halo-vest(头胸支架)之后,患者可以起床行走,不必卧床牵引,缩短了卧床时间,使护理工作量大大减少。

3.3支具的关节较多,而支具的观察是一项非常细心的工作。其中1处若出现松动而未及时处理,将导致整个治疗失败。

随着骨科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骨科护理工作将面临新观念和新技术的挑战。不断学习,紧跟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在掌握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陆声,钟世镇,徐永清.腹腔镜技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5:1169.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4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体位;护理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特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1]。因此术中满意体位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3年使用了改进型弓型俯卧位支架(以下简称支架)以来,没有发生1例严重的并发症。现将体位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0例,其中男155例,女95例,年龄18~80岁,全身麻醉140例,硬膜外麻110例。脊柱骨折内固定75例,脊柱椎体滑脱矫正65例,脊柱减压110例,手术时间1.5~5 h。

    2体位护理

    2.1正确安置俯卧位患者全麻后,4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骶部、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以滚动法将患者置于支架上。将头放置于特制的头圈内,使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双前臂自然前屈于托手板上,在膝关节处垫上1个软枕,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向下,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正确安置俯卧位,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术中腹压过大,可导致出血增多,应立即检查腹部衬垫物是否移位,并予以纠正。

    2.2避免术中发生体位损伤脊柱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在变换体位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慢、稳,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为了避免转变体位造成植入物滑脱,变换体位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2.3体位及受压部位护理变俯卧位前应整理好各种管道及电极线,电极粘贴处应避开受压部位。在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使头偏向一侧,每20~30 min调整头部位置1次,在调整时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支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者注意防止阴茎压伤。应避免肘部受压,可在双侧肘关节放上合适的软枕,外展不超过90°,术中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病人体位情况,重点检查前额,两侧颧骨、两侧肋骨、髂前上棘的主要受压点,观察四肢末梢血运,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5 min,防止因手术操作或麻醉不完善致病人体位移动而造成不良后果[3]。手术结束,应及时改变患者体位,以解除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讨论

术前针对俯卧体位的护理难点,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伤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安全舒适体位安置需要手术团队的合作,安全舒适体位包括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气道管理、通气良好、便于麻醉监测、保障病人的安全。因此,只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充分沟通并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及保温。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所以要及时调节保温装置,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而发生压疮。术中调节室温23~25 ℃,动态监测体温,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尽量少暴露病人,术中库血输入前应先自然复温,冲洗体腔的液体要先加热,避免低体温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3.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5

强直性脊柱炎为脊柱各关节(包括骶髂关节、关节突关节、肋椎关节)及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以椎间盘前后纵韧带及其附近组织纤维化、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该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约占90%。2001年5月—2008年10月笔者采用牵引加铺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4例强直性脊柱炎均参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1]确诊, 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27.2岁,平均病程4.2年。对照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28.1岁,平均病程3.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PH-T3011型牵引床,牵引力为患者体重的1/2,时间40min。牵引后让患者俯卧于床上,裸露背部,先在脊柱上涂一层凡士林,然后将药末(荆芥、防风、秦艽、丁香、肉桂、生草乌、芍药、胡椒、细辛各等量,共研细末混匀而成)[2]撒于凡士林之上,用数层醋浸透的纱布盖在上面,在纱布上洒95%的酒精少许,用火点燃,当患者觉得腰脊部热烫时立即熄灭。灸后若起水泡,则用消毒针引流,并用药棉擦干,涂上红霉素软膏,然后敷上一层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严防感染,直至结痂脱落。隔天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次75mg,1天3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

3治疗结果

发表护理论文

3.1疗效标准

参照《风湿病学》[3]。

3.2临床疗效治疗组32例中,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32例中,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骨痹”、“竹节风”等范畴。《素问·痹论》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肾痹者,善胀, 以尻代踵,脊以代头。”形象地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晚期和脊柱强直畸形的状态。患者肝肾亏虚,复受风寒湿热之邪侵犯,致督脉受阻,气血不行,督脉虚弱,肾精不足则髓生化无源,骨髓生成脆弱无力,肾阴虚则阳气不固,容易感受外邪,风湿寒邪乘虚而入引发该病,致脊柱变松、变形,不能直立、弯腰呈垂项、突背。脊柱病变主要韧带骨化。中医治疗原则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疏督壮骨为主。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隙,使椎间盘压力下降,使一部分畸形矫正,对恢复脊柱活动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铺灸能起到温补督脉之阳气,强壮真元,调和阴阳,通调气血,祛风散寒,利调经络,滑利关节之功。

发表护理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的铺灸治疗以暑夏伏天疗效最佳。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鸡、鹅及鱼腥等;禁水淋浴,避免淋雨、冷风,忌房事;宜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弯腰,以防驼背畸形。此外,患者应当保持乐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理姿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做深呼吸运动和扩胸运动,锻炼颈、腰椎和髋关节以预防和矫正脊柱畸形。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6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oints of observation and care.Methods: 2007 of 2008 treated 42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care,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or psychological guidance,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and sports exercise diet guidance; correct use of treat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here to the functional exercise, regular massage the back and hip to alleviate the pain and joint stiffness. Adherence to treatment to reduce relapse, regular out-patient review.Results: By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or statistical treatment, close observation of a clea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tients with changes in a timely manner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rogress to extend the condition.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care, to promote greater awareness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help understand the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complexity and reduce disability. Patients understand the correct behavi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therapy, such as quitting smoking, paying attention to lying, sitting, transportation, legislation and other positions to ensure that even if the occurrence of spinal stiffness, but also to maintain the location of the best feature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words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ort; nursing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骨盆的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椎旁组织。容易导致疼痛和进行性的强直与畸形。主要发病在20~30岁的青年男性,40岁以上发病少见。女性患病仅为男性十分之一,且病情较轻。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原因不清,但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中HLA-B27阳性率高达90%,而普通人群中仅有5%左右。近年来,随着对AS的重视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加上早期诊断和系统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本病的不可逆性,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生活不能自理和疼痛的折磨,其基础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2007年6月至2008至2月,我科共收强直性脊柱炎42例,男24例,女18例,确诊年龄15~20岁2例,21~30岁21例,30~40岁12例,40岁以上7例。病程1.5~5年,平均3年。

2临床表现

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28例,胸及背部疼痛3例,髋关节受累7例,致残、生活不能自理2例,晨僵8例,血沉增快10例,HLA-B27阳性12例,影像学示骶髂关节改变14例。

3护理

3.1患者教育与遗传咨询

让患者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发病特点、愈后及可能的并发症,而配合治疗是最基本的。睡眠干扰常是主要的问题,教导患者睡姿宜平躺或趴睡,枕头宜低,睡硬板床,切勿高枕蜷曲。在遗传咨询方面,据统计,所以HLA-B27的人,有2%~10%最终将发展成强直性脊柱炎,若爸爸为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则小孩得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性约10%。

3.2基础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注意休息,保重睡眠,疼痛缓解后可适当活动及锻炼,减少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避免寒冷、潮湿、多风的环境,避免做经常弯腰屈背或搬重物的动作,防止外伤。加强营养,因大部分AS患者都消瘦且伴有贫血症状。

3.2.1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食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不吃坚硬、粗糙的食物。

3.2.2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给药时间、方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指导患者服药必须遵医嘱执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为主,由于能缓解症状,有助于病人康复锻炼和从事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其意义不可忽视。现临床已证明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长期应用易于产生副作用,由于对消化道、血液、肝的影响,应定期抽查血象、肝功能。

3.2.3休息指导

对患者讲解休息的重要性,急性期患者可做轻微活动,以不疲劳为度,晚期骨性改变患者以休息为主。帮助患者掌握自理方法,避免用力排便和搬重物。平时注意生活有规律,不疲劳,不玩麻将、等刺激性大的活动,多到空气清新的公园里休闲散步。

3.3专科相关知识

运动对AS是非常重要的。对减轻疼痛,保持脊柱活动范围及增进生活质量皆有帮助。坚持功能锻炼,如床上伸展运动、膝胸运动、猫背运动、转颈运动、扩胸运动、靠墙双手上举抬头向上和游泳等全身关节功能活动以防止脊柱弯曲畸形。运动会增加疼痛,如短时间休息即能缓解,视为正常。但运动后新增加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或运动所致疲劳、不适,则应调整运动量、运动类型或暂行休息。保暖,睡前热水浴对晨僵有帮助。经常按摩背部与髋部,以减轻疼痛和关节僵硬。如出现骨性强直,对于严重的驼背,可行腰部截骨矫形术。如出现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可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4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采取说服开导的方法,耐心解释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主动与患者交流并取得充分信任,讲解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的医学知识,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既要诱导病人认识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避免致残,部分病人甚至达到痊愈,多数病人可以带病工作。另外,还应劝导病人克服急于求成,要按疗程治疗,切勿乱投医,否则,最易延误病情,使病情加重,体质下降。护理人员还可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榜样的力量,使患者激感,摆脱消沉。帮助患者掌握自理方法,避免用力排便和搬重物。平时注意生活有规律,不疲劳,不玩麻将、等刺激性大的活动,多听音乐,养花,多到空气清新的公园里休闲散步。保持健康的心态,重新树立起康复及生活的信心。

4结果

通过对4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密切观察和系统护理,使病人认识到正确的行为和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如戒烟,睡硬板床,注意卧、坐、行、立姿势等,以保证即使脊柱发生僵直,也能保持最佳功能位置。有效地延缓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5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不可逆进展的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治愈的有效药物,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致病因素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和HLA-B27有直接关系。患者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教育,或因为临床症状的逐渐缓解而自认为疾病已经治愈而停止治疗而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家属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使他们对病因、病情发展、继发的并发症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护理等有充分了解。这样通过与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识水平,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且护士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可以与患者有效地进行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患者有问题会主动咨询护士,因此护患关系得到良好发展。健康宣教是延缓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护士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不仅仅是一个照护者、治疗者,而且是健康的维护者和教育者。护士应更新护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改变观念,努力学习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时须加强学习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知识,加强健康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使健康宣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不虚弱的状态,而且包含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状态。因此,患者的健康宣教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一种干预,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所必需的知识、技术与服务等,调动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引导人们养成有益健康的行为,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护理健康宣教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又是投资少、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它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系统化的健康宣教不仅可以改善因知识缺乏而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困惑,而且还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的有效开展,对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致残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开展健康宣教还可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健康宣教应用于整体护理中,把它贯穿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这不仅要求护士转变思想观念,还应树立新的护理模式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

6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脊柱各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的侵袭性炎症。由于其发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易于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混淆,以至漏诊。加强人们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了解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减少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降低致残率。使病人认识正确的行为和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如戒烟,注意卧、坐、行、立姿势等,以保证即使脊柱发生僵直,也能保持最佳功能位置。在为病人提供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借助各种方式使患者获取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不同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国新、陈文江.运动疗法与强直性脊柱炎.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40-2.

[2]Havl ik NL,Fitzpatrivk TB SK in conditions in geriatric patients[A].In:Freedberg M,Wolff K,Austen kf, et al Dei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7th ed New Youk:Mc Graw Hill Book co,1999:707-1713 .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70-771/521.

[4] 赵继军.疼痛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99-201.

[5]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5.

[6] 包苏雨.健康教育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影响的效果观察,湖南:当代护士,2005,75 -76.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10-02

脊柱骨析是临床常见脊柱疾患,需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柱解剖结构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深入,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和改进,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技术[1]。在脊柱骨折中,2个或者2个以上相邻或非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和(或)脊柱骨折合并脱位,称之为复杂脊柱骨折[2]。此类型骨折绝大多数由较大暴力所致,例如: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伤等,较单纯一个节段的脊柱骨折较易伤及脊髓,易发生颅脑、脏器等合并伤,护理不当易发生各种护理并发症,例:压疮、脊髓损伤加重等。我科在1998~2004年共收治102例患者,经医生积极治疗和护士细致周到的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患者。男62例,女40例;年龄24~67岁,平均32.3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0例,交通事故伤36例,其他16例。脊柱骨折脱位44例,多节段脊柱骨折45例,二者皆有13例。腰椎脊髓损伤56例,胸椎34例,胸腰段12例。就诊时神经功能评分按照FrankeL分级:A级22例,B级36例,C级30例,D级10例,E级4例。

1.2手术方法

7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对其中48例有神经损伤者同时行椎板减压;32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前路减压、植骨固定。全部病例均行后外侧植骨融合,20例加椎体间植骨融合。

1.3治疗转归

术后有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年零2个月。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26例,2级16例,3级8例,无改善2例。未发现迟发型神经障碍者。

1.4 护理

1.4.1 术前护理

1.4.1.1 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患者入院后立即给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每小时或者每30分钟测量1次,SpO2>90%,若血压下降或者是血压平稳但患者有烦燥的表现,应警惕有内脏损伤、休克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的处理,同时应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变化,预防颅脑损伤。

1.4.1.2 心理护理患者受伤较突然且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的损伤,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对于截瘫的患者尽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说“瘫痪”等字眼,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同时还应积极地向患者介绍同种疾病的治愈情况,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4.1.3 预防压疮向患者讲述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侧卧位交替,侧卧时侧卧45°即可。翻身时一定是2名护士进行,保持轴心位翻身,避免扭曲脊柱和伤椎,加重疼痛和脊髓损伤。每天用红花酒精按摩尾骶、内外踝、足跟等骨突出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4.1.4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以下肢体感觉活动情况,为医生治疗提供依据。

1.4.1.5 尽早制订出康复训练计划,早期预防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

1.4.2术后护理

1.4.2.1 护理术后平卧6 h以压迫止血,有些固定牢靠未植骨的患者平卧4 h即可翻身,翻身时仍需保持轴心位翻身,侧卧时尽量侧卧90°。一方面能很好地预防压疮,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流伤口血液。

1.4.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24 h给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血容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给低流量吸氧6~12 h,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1.4.2.3 伤口及负压引流管护理伤口有渗血时应及时更换伤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负压球处于负压状态,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负压引流管,引起伤口疼痛,当患者只能耐受侧卧45°时,可用软毛巾包裹负压引流管靠伤口端,包一层即可,可减少负压引流管对皮肤的刺激,增强患者舒适感。

1.4.2.4 呼吸道管理术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吹气球预防肺不张。有痰液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方法,利于痰液咳出。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可给沐舒坦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高位胸椎骨折患者有可能损伤脊神经,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应重点加强呼吸道管理[3]。

1.4.2.5 功能锻炼患者术后卧床6~8周以上,根据骨折恢复及植骨融合的情况在腰围保护下逐步做起,适应后才能离床活动。对于无截瘫的患者术后1 d即指导其在平卧时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在侧卧位时做下肢的后伸练习,预防神经根粘连。同时还应积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踝关节伸屈活动等,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合并截瘫的患者要被动进行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热敷等,并注意观察肢体的感觉活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法。

1.4.2.6 并发症预防①预防腹胀及便秘。由于手术和创伤直接或间接地损伤支配消化道的植物神经,可出现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4]。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蔬菜、新鲜水果及含纤维素类食物,减少食生、冷、产气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用番泻叶或开塞露通便。对大便失禁的患者,给予高纤维饮食及足够的水分,依患者习惯在某一餐前给轻泻剂,每天固定时间训练,避免患者3 d不解大便[5]。②预防泌尿系感染。在进行留置尿管和膀胱冲洗等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鼓励患者多喝水,我们采取早期夹闭导尿管的方法训练膀胱收缩功能,每2~4小时定时1次,当膀胱功能逐渐恢复时,告知患者尿急时再。尽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感染几率。

2结果

术后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年。Frankel分级改善1级者26例,2级者16例,3级8例,无改善2例。未出现各种并发症。

3讨论

复杂胸、腰椎骨折创伤较重,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打击,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易产生激动、恐惧等心理,护士应高度重视,早期进行心理疏导。严密观察有无颅脑、内脏损伤等合并伤的存在。术后积极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护理并发症是患者安全和早日康复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学军,霍洪军,肖宇龙,等.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5):521.

[2]解京明,张颖,王大兴,等.胸腰椎复杂脊柱骨折的外科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06,27(3):215.

[3]李中梅.爆裂型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后护理[J].中外医疗,2008,10(10):58.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50例,其中男155例,女95例,年龄18~80岁,全身麻醉140例,硬膜外麻110例。脊柱骨折内固定75例,脊柱椎体滑脱矫正65例,脊柱减压110例,手术时间1.5~5 h。

2体位护理

2.1正确安置俯卧位患者全麻后,4名医护人员分别托住患者的肩部、腰骶部、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以滚动法将患者置于支架上。将头放置于特制的头圈内,使头偏向一侧,避免气管导管打折或扭曲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双前臂自然前屈于托手板上,在膝关节处垫上1个软枕,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向下,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正确安置俯卧位,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离开手术台,以减轻机械性压迫对呼吸循环的影响[2]。术中腹压过大,可导致出血增多,应立即检查腹部衬垫物是否移位,并予以纠正。

2.2避免术中发生体位损伤脊柱手术大多采用全麻,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大部分消失或减弱,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脊柱骨折病人,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可以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因此在变换体位时应由专科手术医师指导,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慢、稳,保证患者安全。尤其是骨折内固定手术结束,为了避免转变体位造成植入物滑脱,变换体位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轴心翻身。

2.3体位及受压部位护理变俯卧位前应整理好各种管道及电极线,电极粘贴处应避开受压部位。在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使头偏向一侧,每20~30 min调整头部位置1次,在调整时应用手托住患者的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支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者注意防止阴茎压伤。应避免肘部受压,可在双侧肘关节放上合适的软枕,外展不超过90°,术中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压情况,以免损伤尺神经。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经常检查病人体位情况,重点检查前额,两侧颧骨、两侧肋骨、髂前上棘的主要受压点,观察四肢末梢血运,按摩受压肢体,每次3~5 min,防止因手术操作或麻醉不完善致病人体位移动而造成不良后果[3]。手术结束,应及时改变患者体位,以解除压力,并按摩受压部位,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巡回护士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并做好记录,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讨论

术前针对俯卧体位的护理难点,全面评估患者可能发生压伤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安全舒适体位安置需要手术团队的合作,安全舒适体位包括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气道管理、通气良好、便于麻醉监测、保障病人的安全。因此,只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充分沟通并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手术体位的安全舒适。术中加强体温监测及保温。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所以要及时调节保温装置,防止患者低体温引起躯体血液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下降继而发生压疮。术中调节室温23~25 ℃,动态监测体温,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尽量少暴露病人,术中库血输入前应先自然复温,冲洗体腔的液体要先加热,避免低体温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9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全椎体切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加强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做好胸椎肿瘤切除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手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胸椎肿瘤;手术配合;植骨;护理

近年来,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使脊柱肿瘤的治疗出现了理念上和方法上的变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和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与此同时,脊柱新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新的护理理念和完善的护理措施来支持,如何加强手术护理配合,是当前脊柱外科手术中应该认真面对的课题。全椎体切除是治疗胸椎肿瘤的一个较新的术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有鉴于此,本文针对胸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手术,详细地阐述和讨论全椎体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体会,为今后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共做胸椎肿瘤手术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3~59岁,平均45岁。本组患者手术适应症为脊髓受压和顽固性疼痛、放疗或化疗治疗无效,且所有患者预期生存期在半年以上。

2 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术前访视,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过程,手术室的环境和麻醉方法,因为患者大多出现疼痛症状,迫切希望解除痛苦,恢复生活质量,但对手术方法,安全程度,术后效果等问题存在顾虑。因此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基础宣传的同时,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告知配合要求及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及家属紧张情绪,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

2.2 告诉患者术前禁食8 h,禁软食4 h,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术前药物东莨菪碱30 mg。

3 术中配合

3.1 建立静脉通路:输液路径一般采用下肢静脉套管针留置,对较大的手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桡动脉穿刺。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术中麻醉,术中给药,补液输血,以及患者出现危险时实施抢救极为重要的一项保障措施。所以巡回护士一定要看护好,以

保障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麻醉方法,全身静脉麻醉,插弹簧管气管内插管。

3.3 :俯卧位,一般需在麻醉师、巡回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头置于头托上,眼部敷眼贴,使颈略显保持屈曲位,上胸两肩前部和两侧髂前上棘垫硅胶垫,防止腹部受压,翻身过程中要防止气管插管脱出,巡回护士要防止输液通路受牵拉而脱落,还要避免颈椎和脊髓的损伤,防止肩和肘关节的脱位。俯卧位时,眼结膜应涂眼膏,防止术中结膜干燥损伤,用美敷眼贴把双眼遮盖住。正确使用头部硅胶垫,防止眼球受压,以及结膜、角膜和视网膜的损伤。妥善放置双上肢位置并行必要的固定,用上臂手托固定上肢,避免因术中长时间的过度牵拉而造成腋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麻痹发生。胸部、腹部放硅胶垫高度以不限制膈肌下降,不影响胸廓及肺的扩张,不限制呼吸运动为度,使肺的顺应性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确保麻醉状态下通气功能正常。因为手术时间一般较长,防止压疮发生,术中保持尿管通畅,避免尿管受压、扭曲而使膀胱内压升高,影响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持和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应将一次性负极板紧密粘贴在下肢肌肉丰实处,要贴合好电刀负极板位置,以防抬动造成意外电击烧伤。

4 手术配合

4.1 手术方式: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贴切口保护膜,取后正中入路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及时传递皮肤小牵开器拉钩显露术野,电刀止血,传递骨膜剥离质剥离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的显露。用吸引器吸走电凝产生的烟雾,需要使用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椎体病灶节段时,应准备好定位针,同时应注意保护手术区域无菌状态,用无菌中单盖上手术区域,防止透视时手术区域污染发生。确认椎体病灶后,以气动磨钻磨除病灶后行椎弓根入点处骨皮质,钻孔,探查周壁及低为骨性后,植入定位针,透视见方向、深度、位置均满意后,更换为8枚椎弓根螺钉,以气动磨钻磨除内外层皮质,引入线锯,锯断双侧椎弓峡部,切除椎板上附着的棘上、棘间及黄韧带,将胸椎棘突及双侧椎板完全切除,用钛笼放于胸椎椎间处,钛笼中间用肋骨碎末装入钛网、叩实,透视确认钛笼椎弓根钉的位置佳,然后根据手术医师的需要准备合适长度和直径的椎弓根螺钉,并将选择好的椎弓根螺钉装入置于“t”型手柄并递于手术医师,术中用计算机导航系统准确、快捷地置钉操作,置钉完成后传递模棒测量将要使用的纵向固定棒长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固定棒固定。于硬膜囊周围覆盖填满粘停宁以减少术后硬膜囊粘连,用明胶海绵覆盖,防止脑脊液漏和局部止血。清点纱布、纱球、器械无误后,用庆大霉素盐水冲洗,配合医师留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并用美敷覆盖刀口。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要协助医生搬动患者于手术车上,要注意保持脊柱于水平位,防止扭转,否则,可导致内固定物移位,以致手术失败。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10

俯卧位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体位,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俯卧位常在全麻下用于脊柱手术,它具有使术野充分暴露,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等优点。但此体位因改变身体负重和支持点发生改变,会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神经系统损伤和皮肤压疮等。[1]2009年7-12月,通过我院80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骨科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全部为腰椎后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在2.5h-6h。

2、 体位摆放

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切口部位的需要,备好骨科专用u形海绵垫、皮枕头、头圈、海绵软枕。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调整俯卧位垫,宽度为两侧外缘稍宽于平放于身体两侧的双臂;长度为上端高于双肩、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体位垫与身体接触的部位是双肩、双侧肋骨、髂前上棘、股骨上端。保持脊柱自然平直,无扭曲起伏,肌肉松弛不紧张。安置体位时要做到准确、快速,要注意避免发生再次神经损伤的危险。翻转体位时麻醉师负责观察患者,保护气管插管,托住头、颈部,由4名医护人员分别站在手术台两侧托扶背部、腰部及下肢,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步调统一,避免牵拉或损伤。膝关节处垫小头圈,使膝关节悬空不受压,约束带上垫一治疗巾固定于大腿部。双脚踝下放皮枕头,将脚垫起。头部垫头圈,以能将眼部与气管插管不受压为准,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不可用力外展,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3、术中并发症的防范及护理

3.1 脊髓损伤: 全麻后,由于肌肉韧带松驰,全身关节处于无支撑保护状态,护士在搬动患者时,特别在翻转体位时要将患者脊柱保持在同一纵轴转动,避免牵拉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根据颈部生理弯曲来调节软垫或软枕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在搬动截瘫患者时,需专科医生在场,防止加重脊髓损伤。

3.2 循环、呼吸并发症: 在摆放俯卧位时,应根据患者胸部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采取锁骨和髂骨作为支点,尽量使胸腹部悬空于手术床上。

如果胸部垫物不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壁,患者自身的身体重量压迫胸腹壁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有心肺疾患、年老、体弱的患者更应注意,术中应随时检查体位垫有无移动、肢体有无受压情况,以免引起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一旦发生,及时调整。

3.3 皮肤压疮并发症: 俯卧位时身体着力点是头部、双肩、双侧胸部、髂前上棘、膝关节等部位,这些部位均为骨隆突处,肌肉脂肪较薄,长时间受压易引起皮肤压疮。因此,摆放体位时,头部垫头圈时用治疗巾盖于上面,以保护双眼、前额及双额骨。头部固定时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与床垫接触,以免压迫眼球造成失明。

3.4 生殖器官压伤: 女患者俯卧位时双侧乳房应重点保护,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受到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双侧乳房置于海绵垫空洞处,避免挤压。男患者俯卧位时应注意保护外生殖器,因外生殖器皮肤薄嫩,摆放时外生殖器不能与体位垫接触避免受压。[2]

3.5 神经麻痹或损伤: 全麻患者运动感觉和保护性反射消失,长时间固定于一种体位,可使颈部、四肢由于受压或过度牵拉,从而会发生神经麻痹或损伤。头颈部固定时,要根据颈部生理弯曲,调节头托的高度和位置,防止颈髓损伤;双上肢肘部自然曲置于架手板时,双臂外展不超过90°,避免臂丛神经受损,双侧腋窝、前臂和手的大小实际不应承受身体的任何重量,防止长时间受压引起尺、桡神经损伤;下肢约束带固定在腘窝上方8 cm处,避免腘神经受压损伤,在手术允许的时候,可适当活动四肢。[3]

3.6 眼部损伤:俯卧位手术眼部用红霉素眼膏涂眼,眼部并用保护膜粘贴,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的距离,翻身时保护好气管插管,将病人头面部放置在头圈上并将眼部及气管插管悬空。头圈表面质地应避免过硬或过软,可垫一治疗巾。术中巡回护士每隔20-30 min对病人的额面部进行按摩并检查头部是否移位。为了便于观察病人眼部情况和气管插管情况,我们在头架下部安装一面反光镜,护士可通过镜子观察到病人的情况。[4]

4、小结

总之,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俯卧位手术时患者的意识消失,代偿调节机制削弱,因此合理的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安置时既要符合手术操作的要求,又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及神经功能,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减少各种并发症起着重要作用。做好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护士应通过加强思想认识,熟练掌握摆放俯卧位的操作方法和俯卧位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术中细心观察巡视,是可以避免因体位改变而给患者造成的意外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关爱华.俯卧位手术所导致并发症的术中观察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1):54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11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骨科脊柱护士论文篇12

国内外专家学者纵论脊髓损伤

谈及本次大会的举办情况,冯世庆教授首先介绍说:“自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之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以往都是以专题报告、研究生论文比赛等的形式促进行业交流,以图学习共进;而今年的第三届大会,适逢第九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中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学组年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同期举行,本着勤俭办会、深入广泛交流的宗旨,我们将几个会议合在一起举办,所以会议规模要更胜往年;特别是众多国际专家的到来,也使本次大会成了世界级的学术盛会。在会议组织形式上,除了专题报告,本次大会还开展了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培训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脊柱微创培训班、学术专题研讨会以及神经修复青年论坛等活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新技术以及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都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广泛展示和汇报。”

冯世庆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固本创新”,与会专家围绕脊柱脊髓损伤研究、细胞移植技术及临床应用、神经修复机制,特别是临床创新技术及转化医学等专题,由来自国内外多位脊柱脊髓损伤及神经修复领域顶级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以期促进国内外学者交流并推动国内相关研究发展。

神经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神经修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结构再生、重塑、修复和神经功能重建的新兴学科,目的是促使神经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能够得到神经功能的恢复。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为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从事神经修复工作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大相应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改进和完善干预策略,提高神经功能修复有效程度,促进基础理论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冯世庆教授说:“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芬兰、澳大利亚、约旦、波兰、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瑞典、印度、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伊朗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家学者,莅津进行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位顶级专家及1000余位代表围绕神经修复学领域新进展进行深层次探讨,内容涉及小儿、老年、创伤、疼痛、精神等神经修复学分支,神经修复干预手段探索包括细胞治疗、纳米技术与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组织工程和生物工程、细胞活性因子等,集中体现了本学科在当今世界的最前沿水平。此外,我们还有幸请到12位截瘫患者与脊柱脊髓损伤及神经修复学专家面对面交流,以加深认识,促进相关研究及治疗策略的发展。这12位‘特殊嘉宾’的出席,既彰显了本届会议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患者对学科发展和突破的热切期盼,这无疑也对与会专家学者尽早在相关领域取得研究成果释放出一种无形的压力。总而言之,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内外骨科学界呈现了一场充实新颖、精彩纷呈的世界级学术盛宴!”

冯世庆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脊髓损伤是本次大会的学术交流重点。为了规范临床工作,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本次大会还制定出了《神经修复临床细胞治疗指南》和《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这是在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基础上,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和中国神经修复学会联合修改制定的国际标准,是中国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的典型代表,标志着中国骨科已经真正与国际骨科学界融合、接轨。”

冯世庆教授接着说:“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决定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范治疗,不规范的治疗容易加重、继发损伤,所以这次我们制定的指南非常有必要。细胞移植技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不远的将来,即可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自身干细胞移植、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没有排异反应,很可能能帮助脊髓损伤的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脑运动功能控制探索、胶原蛋白支架应用、神经性疼痛细胞治疗等临床研究反映了本领域的最新成就。”

在本次大会的患者教育单元,冯世庆教授指出,社会公众对骨科疾病的认识误区普遍较多。以腰背痛为例,腰背痛是一种症状,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腰背痛不管是否治疗都会自然缓解,所以,腰背痛应在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因此,在本次大会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展现了雄厚的实力,如脊柱外科微创精准治疗3天出院;关节外科3D打印和手术导航系统使手术更精准、高效。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及手术导航系统将为骨科手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谈及这个学术盛会未来的规划,冯世庆教授透露:“今年是第三届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将来的第四届、第五届以及之后的每一届,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用心举办,希望为全市乃至全国脊柱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以及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后的会议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邀请全国以及国际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更加注重年轻医生学者的培养与展示,毕竟他们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针对一些临床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我们还将与各位同道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技术,商议探讨并尝试达成一定的共识或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诊治方案。”

丰厚底蕴,

是天津骨科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提及大会对于天津地区骨科学科发展的影响,做为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主委、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兼腰椎膝关节专业组组长,冯世庆教授坦言:“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召开,必将有效带动天津地区骨科学术的飞速发展。”

接下来冯世庆教授介绍说:“天津的骨科学开展较早,众多前辈学者为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与底蕴,但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科学及医疗环境下,推广交流、加深认识、与时俱进已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阶梯与动力。大会组委会希望本次世界级的学术会议能够真正为天津地区的骨科同道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并与国际专家切磋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改善的方面,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都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以期推动全市乃至全国骨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冯世庆教授曾先后在山西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完成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学习,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在日本Nobuhara医院骨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Flinders 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1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澳大利亚伊丽莎白女皇医院、美国Rutgers大学神经研究中心学习。

在个人学术领域,冯世庆教授擅长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尤其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关节镜下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等的微创手术治疗。因此,谈及专业领域的话题,冯世庆教授剖析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可供我们选择。科学合理地掌握并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的风险。不懈努力地不断学习新技术,既是我们骨科人的精神,也是整个骨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包括我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在内的全市骨科同道都相继开展了微创手术等先进诊疗技术。以我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为例,近年来我们相继引进并开展椎间孔镜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PLIF、TLIF以及目前较为先进的OLIF等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等病症,这些微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也缩短了患者的恢复周期,往往术后3天患者即可下地,1周即可出院。关节方面微创膝关节置换,以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半月板修补成形术、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治疗运动损伤也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继续学习、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成果与动力。”

并驾齐驱,

学科建设医教研共同发展

据记者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作为当地最早的三甲医院,也肩负着当地乃至全国医学的科研、教学、医疗的重任。作为该医院骨科的带头人,冯世庆教授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具有深厚的造诣和临床经验。在随后的采访中,冯世庆教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介绍了该院骨外科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科室的发展规划和设想。他首先介绍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创建于19世纪50年代,历经刘润田、郭世绂、刘松年、张义修、王沛、马信龙等几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逐步发展至开放床位147张,拥有脊柱、关节、创伤与骨肿瘤三个病区,10个亚专业组的完备的骨科建制,并逐渐形成以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为重点,以创伤外科为基础,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13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6名,技术人员4名,护理人员45名,组建成为一支人员配置均衡而又朝气蓬勃的医疗团队。近年来科室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脊柱、关节、创伤和肿瘤等高难度手术,特别是脊柱疾患、脊髓损伤、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承担部级等课题6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300多篇,获得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

冯世庆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医院的骨科历经60余载的传承,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不断发展,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医疗、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各方面也确实都有所收获。作为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临床重点培育专科的同时,近年来还被评为‘天津市脊柱脊髓研究创新团队’以及‘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除了医疗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展,科研方面无论是科研立项还是学术文章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这也与我们注重团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冯世庆教授详细介绍说:在临床医疗方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高、难、新的国内外领先水平手术,其中脊柱外科方向开展了脊柱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治疗,直视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手术等;关节外科方向开展了微创膝关节置换和髋膝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镜下修复交叉韧带损伤等;创伤骨科开展了骨盆髋臼骨折、肢体延长等一系列手术项目。

在科研方面,该院骨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级别科研课题60余项,年科研经费平均达100万元左右,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学科论文300多篇,获得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出版专著11部和参编多部著作。目前科室的主要科研方向,一是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临床特征;二是急慢性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三是生物力学研究;四是组织工程修复骨科疾患。

在教学方面,该院骨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读博士生12名,在读硕士生60名。目前承担着大学本科、七年制、留学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由冯世庆教授本人发起的“创新杯”七年制骨科讲课比赛,突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在教学改革中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总医院骨科自开设进修学习班至今,已为全国骨科专业培养了近2000名优秀的骨科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骨科通过对一批年轻医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总医院骨科及其学术带头人在本市及全国的科研学术地位。目前骨科有国务院特贴专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各1名,校级和院级新世纪人才各3名。目前已输送多名学术骨干先后到美国、芬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医院和研究所学习,并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到具备专业特色国内一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