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9 09:28:07

邮轮经济论文

邮轮经济论文篇1

一、引言

起源于20世纪初的邮轮,一直被作为跨州乘客、邮件运送的基本交通工具。随着航空业务投入民用服务后,跨海客轮日渐衰败,邮轮公司迅速转变思路,通过高档餐厅、奢华酒店、娱乐设施、康体中心等项目,以及沿途魅力航线,使邮轮旅游迅速成为体现奢华、高雅的旅游方式之一。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沿海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共计16个,运营国际邮轮20余艘。参加邮轮旅游的出境中国大陆游客约40万人次,乘坐邮轮来华的国际游客约23万人次。随着旅游业发展正在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业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邮轮旅游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并分析近十年来的邮轮旅游研究文献,廓清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的思路和内容,以期能对国内相关研究有所借鉴。

二、研究文献分析

(一)文献选取

为掌握近年来国内邮轮旅游研究进展,本文选取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别以“邮轮旅游”、“游轮旅游”、“邮轮产业”、“邮轮经济”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期限为2002年―2011年共10年,通过对所搜文献的甄别和筛选,确定了99篇邮轮旅游研究文献,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样本。

(二)文献分类

对各年份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图1),从邮轮旅游本身看,可将学者关注领域主要分为相关概念研究、国内外发展研究、邮轮旅游产品研究、邮轮旅游市场研究、国内竞合研究、邮轮经济效益研究、邮轮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等7个方面,各类研究文章数量如表1所示。

(三)研究方法

对邮轮旅游文献梳理分类可得,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一般描述性研究、一般性定量研究、构造模型研究、复杂性统计研究等4类,对文献进行分析如表3。

三、研究内容分析

(一)相关概念研究

Cruise ship译作邮轮或游轮,目前国内关于邮轮旅游相关概念与综述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游轮”与“邮轮”没有明确定义,研究者定义“邮轮旅游”多从文字表面出发,程天柱(2003)[1]认为“邮轮”、“邮船”己是过去的名词,从现代海洋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讲,应称之为做“游船”为宜,强调“游”之功能。詹伟芳(2008)[2]通过对国外邮轮旅游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出邮轮旅游发生机制(见图2)并参照世界旅游组织(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对旅游者的定义对邮轮旅游定义如下:离开惯常环境连续时间不超过12个月,搭乘邮轮在海上巡游而非工作目的,途中停靠某地作短暂逗留,即使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二)国内外发展研究

自19世纪20年代邮轮旅游在国外兴起,先后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阶段,邮轮旅游研究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有宏观到微观,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对区域经济影响、游客行为、旅游目的地、旅游航线、旅游安全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因此国外相对成熟的研究体系对国内邮轮旅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国内外对比研究中,程爵浩(2004)[3]研究了全球邮轮公司的经营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发展方向等;刘军(2008)[4]认为世界邮轮经济富于国际性、网络性、垄断性和高端性的产业特征,作为滨海港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更是城市的战略选择,我国也要以之为鉴,抓住发展机遇,提高我国在国际邮轮旅游中的竞争力和地位;潘勤奋(2007)[5]在研究邮轮经济特点和邮轮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邮轮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为我国邮轮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余科辉等(2007)[6]认为由国际邮轮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可知,我国应从港口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发展邮轮经济,增加邮轮旅游潜在的顾客数量;田言付(2010)[7]研究了国际邮轮游客对三亚港口旅游接待的挑战;王莹等(2010)[8]通过对比欧美等国家邮轮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与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从加快母港建设、包装设计邮轮旅游线路、培育本土邮轮旅游品牌公司、引导邮轮旅游消费等角度提出了浙江省邮轮旅游的发展对策。

(三)邮轮旅游产品研究

邮轮旅游作为一种半自助度假旅游产品,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对邮轮旅游产品研究逐渐开始关注,自2000年开始,深圳中达集团、上海万邦集团、北海茗花豪华邮轮服务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初步进入邮轮旅游产品的经营领域。目前我国邮轮旅游产品主要由大旅行社组团、国际游轮公司自行销售、旅行社包销等方式实现。

郑惠(2009)[9]在供给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市场供给和旅游者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邮轮旅游发展的产品开发对策;孙玉琴(2010)[10]通过对我国海洋旅游资源与可开发的海洋旅游产品进行分析,为有效利用海洋资源,打造既具有区域特色又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旅游产品,构建了我国海洋旅游产品体系(见表4);兰珊珊等(2010)[11]通过构建邮轮旅游产品感知价值评价模型,认为新奇、享乐和控制这三个情感因素在度假者邮轮体验的价值感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四)邮轮旅游市场研究

邮轮旅游市场研究主要包括市场分布及特征、供给、需求、营销等方面。李艳松(2011)[12]指出欧美邮轮旅游趋近饱和,国际邮轮产业正将发展重点转向亚洲等新兴市场,中国沿海已初步形成依托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形成的东北亚邮轮港口群、依托珠江三角洲和环北部湾形成的东南亚邮轮港口群和依托海峡西岸和台湾岛形成的(台湾)海峡两岸邮轮港口群,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邮轮产业的新中心;杨敏(2009)[13]根据中国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开发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邮轮旅游市场定位、了解邮轮旅游需求、市场营销、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做出对策分析;伍建海(2010)[14]以游客为研究主体,分别从游客、旅行社和邮轮公司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对策。

另外国内学者对邮轮旅游市场营销也做了相关研究。贾亚顺(2010)[15]通过对国际三大邮轮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探求了三大国际邮轮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孙丽坤,乔勇(2010)[16]将顾客价值空间模型引入到邮轮旅游营销领域,提出了邮轮旅游营销中提升顾客价值的策略;程爵浩(2010)[17]认为我国邮轮经济尚未形成体系化的产业全貌,影响到我国邮轮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系统、全方位构建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徐虹,高林(2010)[18]将供应链的模型引入到旅游业中,构建了以邮轮公司为核心的邮轮旅游供应链模型,从供应链的视角分析了邮轮旅游产业的构成及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叶欣梁,孙瑞红(2007)[19]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游客对邮轮产品的需求,提出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目标定位;刘艳(2010)[20]针对天津邮轮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冠兰(2009)[21]探究了嘉年华邮轮公司的市场布局结构及特点、客源市场、经营效益,与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了对上海发展邮轮业的对策和建议。

(五)国内区域竞合研究

中国作为世界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沿海分布着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厦门、深圳等众多港口城市的优良海湾。张广海等(2009)[22]通过构建区划评价模型,运用系统聚类分析与三维魔方图方法将中国大陆53个沿海城市划为海洋旅游优化开发区、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区、引导开发区、与适度开发区;聂莉,董观志(2010)[23]建立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城市邮轮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深入比较各港口城市之间邮轮旅游的差异;蔡晓霞、牛亚飞等(2010)[24]根据港口支持条件、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企业运营能力、城市经济支撑能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等六个方面因素构建邮轮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发展邮轮产业潜力进行评价(如图3)。

国内研究者在研究我国整体邮轮市场的同时,也将视角细化到各港口城市进行微观研究。姜秀敏(2006)[25]从市场与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潜力进行分析,认为上海邮轮旅游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在游客量和邮轮旅游产品潜在供给能力,加之上海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的优势,适宜邮轮经济的发展;李玉华(2010)[26]通过对上海邮轮旅游SWOT分析,也得出同样结论;骆培聪等(2011)[27]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邮轮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建议推动以厦门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邮轮旅游的发展;孙亮亮(2008)[28]对厦门港邮轮经济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张等(2010)[29]对青岛邮轮旅游市场的现状及潜力进行分析,认为青岛将成为国际邮轮公司青睐的邮轮挂靠港城市,向中国北方重要邮轮母港的方向努力;于德全(2008)[30]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全面研究了大连邮轮母港竞争力;曲向华(2008)[31]提出了珠海发展邮轮经济的相关对策;亓元等(2010)[32]则通过中国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竞争力测度对三亚邮轮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沿海区域各主要城市的研究,中国邮轮旅游将以上海为中心港,深圳、天津分别为南北方区域中心港,辅以青岛、大连、宁波、厦门、海口等为主要港口的整体空间格局。

(六)邮轮经济效益研究

邮轮经济是由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而推动、拉动相关产业,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邮轮产业自诞生以来因1:10-14的经济带动比例系数被称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国内研究者多从其经济属性研究邮轮旅游如何能够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区域邮轮旅游经济研究方面,胡建伟,陈建淮(2004)[33]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分析了上海发展邮轮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形成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郭明珠(2009)[34]全面分析了珠三角邮轮经济发展;董观志(2005)[35]分析了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现状、意义、存在问题与对策。

邮轮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全新领域,国内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了诸多研究。潘勤奋(2007)[36]对邮轮经济定义为:由邮轮抵达之前、抵达、停靠、离开邮轮码头所引发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的交易,包括港口补给、码头服务和邮轮游客、工作人员离船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所引发的综合经济现象,并总结了邮轮经济的三大属性,即节点经济、本土经济、集聚经济,在此基础上,顾皓(2008)[37]认为邮轮经济效益主要分为游客与船员在母港的消费和邮轮公司所需的服务消费;张晓娟(2008)[38]、栾航(2008)[39]分别研究了邮轮旅游经济效应及其传导机制、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从整体来看,邮轮旅游经济属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七)邮轮发展战略研究

邮轮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包括我国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发展趋势以及战略选择等方面。林越英(2005)[40]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发展目标、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等方面,对海洋旅游开发包括邮轮旅游产业在内的相关战略进行了初步探讨;黎章春、丁爽等(2007)[41]对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可行模式与对策进行分析;崔婷婷(2009)[42]将目前我国邮轮旅游的发展趋势概括为:核心形式刚刚起步,延伸形式多却散,精品少,远洋型和近洋型邮轮旅游国内还是刚刚起步;杨丽芳(2009)[43]对中国发展邮轮经济进行SWOT分析,界定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空间目标,提出中国邮轮经济的空间战略选择。

此外还有少部分学者从邮轮旅游安全、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四、研究内容评价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本文从研究的基本方向、主要热点以及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国内近十年的邮轮旅游研究进行评价。

(一)基本方向

国内邮轮旅游研究经历了研究区域逐渐扩展、研究内容不断细化的过程。邮轮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随着研究逐渐深入,其研究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从国家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进行宏观战略角度研究到区域邮轮产业专题研究,到城市邮轮旅游发展研究,再到邮轮旅游产品、市场、线路研究,学术界研究的对象呈现具体化、微观化;在注重邮轮旅游市场供给研究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市场需求的研究;而从邮轮旅游主体到周边服务配套设施,从有形产品到无形服务的研究说明研究的全方位、多元性。

(二)研究热点

尽管国内对邮轮旅游研究的研究逐渐深入细化,呈现出全方位研究的特点,但从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邮轮旅游的研究存在以下热点:

1.邮轮旅游经济效益研究

邮轮旅游的较高经济带动系数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从文献的数量来看占总数的近1/3,研究者从推动制造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角度阐述发展邮轮旅游的巨大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研究成为邮轮旅游研究的基本主线,较为准确的体现了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特征和邮轮旅游市场特征。

2.邮轮旅游城市竞合研究

从样本来看,对港口城市和沿海区域的邮轮旅游发展研究是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单个城市的邮轮产业发展对策、全省邮轮旅游战略布局研究以及我国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珠三角经济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邮轮旅游发展竞合关系研究。

3.邮轮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邮轮旅游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刚刚起步,而在欧美国家已经基本成熟,因此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与国际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邮轮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如产品价格、产品时间等所出现的结构性失衡。国内研究者多从产品设计、市场供需、营销宣传等角度探讨,以期构建适合我国客源实际需求的邮轮旅游产品,对接国际邮轮旅游市场。

(三)存在问题

1.理论研究不足

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发展与国际邮轮旅游发展存在时间差,国内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数量也较少,虽然部门学者借鉴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从一个或多个方面对我国邮轮旅游发展进行研究,但目前还缺乏完整的分析框架从整体角度全面展现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研究方向单一

目前国内有关邮轮旅游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港口城市建设、邮轮市场特征、邮轮经济效益、区域发展战略等角度,而针对邮轮、邮轮旅游者、游轮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少之又少,表现为客体研究多、主体研究少的特征。在研究文献中很少有对邮轮旅游安全方面的研究。

3.旅游行业介入滞后

4.旅游文化缺失

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界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均倾向于邮轮经济如何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多的探讨硬件设施、管理体制、市场运行,在已有的文献中还没有学者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研究邮轮旅游。

5.定量研究不足

从梳理的文献来看,国内大部分文献的研究方法为简单的定性描述,主要集中在通过描述世界邮轮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的赋存特征、沿海城市港口建设条件来分析我国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和机遇,进而提出邮轮旅游发展对策,基本采用“现象―问题―对策”模式,只有10%的文献采用数理统计和构建模型的方法,对邮轮旅游现象缺乏定量研究。对邮轮旅游的研究应当定性与定量研究两种方法的有效结合。

五、结论与展望

总体来说,国内邮轮旅游研究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研究者开始从理论角度构建游轮旅游研究体系,研究内容趋于细化,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我国邮轮旅游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在引入国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环境状况以及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完善,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的邮轮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国民休闲度假需求日渐迫切,相信凭借诸多沿海城市适宜发展邮轮旅游的有利条件,在政府的合理规划建设,规范管理下,我国邮轮旅游一定会早日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知名的邮轮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参考文献:

[1]程天柱.从“邮轮”到“游船”[J].科技术语研究,2003(4):27-28.

[2]詹伟芳.国外游轮旅游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12):118-123.

[3]程爵浩,高欣.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04):25-27.

[4]刘军.世界邮轮经济发展的路径方向[J].上海经济研究,2008(10):105-107.

[5]潘勤奋.国际邮轮经济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7(10):14-17,24.

[6]余科辉,刘志强.世界邮轮旅游目的地与邮轮母港研究[J].商业经济,2007(7):94-95.

[7]田言付.国际邮轮游客对三亚港口旅游接待的挑战[J].中国港口,2010(1):21-25.

[8]王莹,徐月异.国际邮轮旅游发展及对浙江省的启示[J].江苏商论,2010(9):123-126.

[9]郑慧.基于中国旅游者需求的邮轮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0]孙玉琴,甘胜军.我国海洋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及上海的选择[J].企业经济,2010 (03):143-145.

[11]兰珊珊,陈雪琼.游轮度假者感知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J].企业活力,2010(07):37-40.

[12]李艳松.中国邮轮市场发展初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2):79-80.

[13]杨敏,陈娟.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开发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4):96-97.

[14]伍建海.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发展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279-280.

[15]贾亚颀.国际邮轮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界,2010(02):155,157.

[16]孙丽坤,乔勇.基于顾客价值空间模型的我国邮轮旅游营销策略探析[J]. 企业经济,2010(08):156-158.

[17]程爵浩.中国邮轮经济的发展形势及其若干问题[J].港口经济,2010(02):27-28.

[18]徐虹,高林.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邮轮旅游刍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2):58-62.

[19]孙瑞红,叶欣梁.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03):165-169.

[20]刘艳.天津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2010(08):71-72.

[21]王冠兰.嘉年华邮轮公司市场布局与经营效益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2]张广海,刘佳.中国大陆海洋旅游功能区划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1-8,55.

[23]聂莉,董观志.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港口城市邮轮旅游竞争力分析[J].旅游论坛,2010(06):789-794.

[24]蔡晓霞,牛亚菲.中国邮轮旅游竞争潜力测度[J].地理科学进展,2010(10):1273-1278.

[25]姜秀敏.上海邮轮经济发展的潜力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6

[26]李玉华.上海开发邮轮旅游的SWOT分析[J].特区经济,2010(06):47-48.

[27]骆培聪,张莹莹,畲赛芬.海峡西岸经济区邮轮旅游SWOT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6,83-87.

[28]孙亮亮.厦门港发展邮轮经济研究[D].上海:大连海事大学,2008.

[29]张,曹睿等.青岛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现状与潜力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10(04):1-4.

[30]于得全.大连邮轮母港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31]曲向华,赵凛.珠海发展邮轮经济对策初探[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8(05):47-50.

[32]亓元,单德朋.中国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竞争力测度―兼论三亚邮轮产业发展[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02):35-41.

[33]胡建伟,陈建淮.上海邮轮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04(01):42-46.

[34]郭明珠.珠三角邮轮经济发展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9(36):63-64.

[35]董观志,孟清超.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08):8-9.

[36]潘勤奋.我国邮轮经济发展对策[J].综合运输,2007(07):25-27.

[37]顾皓.现代邮轮的发展与邮轮码头的经济效益[J].中国港口,2008(11):56-57.

[38]张晓娟.邮轮旅游经济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39]栾航.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40]林越英.中国“新东部”与海洋旅游开发战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5):91-96.

[41]黎章春,丁爽.我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09):175-177.

[42]崔婷婷.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Z].港口经济,2009(06):55-57.

[43]杨丽芳.中国邮轮经济的空间战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Progress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Cruise Tourism in the Past Decade

Duan Zhi-yun, Huang An-ming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Abstract: With organizing and selecting 99 articles on cruise tourism in the past decade from CNKI,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research context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results on cruise tourism in the past decade.This paper has sorted the cruise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following 7 aspects: research on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cruise tourism products,research on cruise tourism market,research on domestic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research on economic benefits of cruise and research on strategy of cruise tourism development.And this paper has tried analyzing and having an explorato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order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ruise tourism in the future.

邮轮经济论文篇2

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始创于2005年,论坛主题涉及东亚岛屿文化、浙江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和谐、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海洋文化与城市发展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中国海洋文化信息集散地”“中国海洋文化宝贵思想库”,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局、地方党委和政府、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和韩国、日本等国家众多的海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前来参与。这对建设和谐海洋,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海洋文化研究合作,提高海洋文化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增进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文化产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促进我国海洋文化全面建设与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论坛在交流海洋文化研究成果,共商海洋文化发展大计取得了重要成果。借助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平台,已出版发表了一大批有关海洋文化资源开发保护与社会和谐、地域海洋文化资源研究等论著、论文,普及了海洋文化知识,促进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举办中国海洋文化论坛,必将为挖掘中国海洋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海洋文化,促进中外海洋文化交流,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做出重要的贡献。

此届论坛上,与会专家从如何将海洋文化转化成生产力、构筑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平台、海洋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中的邮轮经济等角度发表了看法,对如何发展繁荣我国海洋文化、经济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本刊特摘发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吴文学(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挖掘海洋文化中的生产力

文化是意识形态范畴,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怎样让文化生根,特别是怎样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变成货币、转化为资本,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全球化、国际化、区域化的背景下,弘扬海洋文化,构筑海洋名城,首先要着眼于国际视野、国际观念和国际标准,这将是一种必然要求。同时,要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注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此外,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构思和规划,高水平的建设和高效能的管理,要构建海陆并举、山水齐辉,资源互补、有效配置,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第二,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构建的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市场要素的高标准、生态环境的优美化、文化魅力的独特性、社会文明的祥和等,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第三,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都是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发展的基本概念。谈到海岛城市的比较优势问题,应该说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东西方各有差异,要理性地学习国际海岛开发的成功经验,扬褒抑贬,以最小成本获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效益。

第四,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舟山以千岛之城在国内外著称,我们的主岛、小岛、群岛构筑了我们城市的魅力。目前我国的岛屿建设中有一种误区,追求同质化、城市化,但事实证明,城市最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我们的海岛建设应注意这一问题。

第五,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建设的产品定位、形象定位。目前寻求海洋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应把产品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常讲低端经营产品,终端经营品牌,高端经营概念。不注重产品的建设,何谈品牌,何谈概念?城市的形象定位要与城市产品、品牌、理念相结合。

第六,明确海洋文化与海洋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定位问题。城市发展通常都是三条路径,进出口、投资拉动、引进消费。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引进消费已经成为城市的必然选择,如何用融合度高、吸引力强、魅力充分的产业来引进消费,带动城市投资,带动城市进出口产业,是非常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

周国辉(舟山市市长):传承演绎舟山海洋文化的永续魅力

舟山,有着数千年海洋文化的承传和辉煌。走进舟山群岛,会感受海洋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魅力,感受千岛之城博大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历经数千年的凝练,舟山海洋文化传承的是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演绎的是群岛开发的生动传奇,展示的是引领未来的永续魅力。

追溯历史,海洋文化是群岛之根;珍惜现在,海洋文化是城市之魂;放眼未来,海洋文化是发展之擎。海洋赋予了舟山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海洋文化是舟山最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进一步深化对海洋文化的研究,促使蓝色海洋精神绽放异彩,是舟山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舟山海洋文化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丰厚的海洋文化遗存;既有传统的佛教文化、渔文化、民俗文化、舟楫文化,又有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自由贸易文化;既有海商海事文化,又有海防要塞文化,可供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我们要致力于探索这些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内涵载体及其功能演进,围绕物质、媒介、精神3个层面,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达到解放和发展海洋文化生产力的目的,促进海洋文化走向繁荣。

董观志(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让邮轮经济拉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是一个沿海国家,拥有辽阔的海疆海域和丰富的海洋国土资源,海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国经济既面临着国际合作的机遇,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挑战,海洋经济在这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条件下突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邮轮经济因此成为中国积极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

邮轮经济是邮轮产业的运行与发展所引起的全部经济活动,这里的邮轮产业是指凭借海洋运输技术、利用海洋旅游资源、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生产性企业的总和。中国邮轮经济的产业定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由于中国邮轮经济尚处于启动时期,邮轮产业属于导入阶段,中国邮轮经济的产业地位还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才能确立。所以,这里依据3个方面的理性逻辑:一是邮轮经济在经济地域系统中属于海洋经济、港口经济、陆地经济的边缘性经济;二是邮轮产业是海洋运输业、休闲娱乐业和旅游业的边缘性产业;三是邮轮经济要结合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我认为,中国应该把邮轮经济作为国民参与的先导性海洋经济来优先发展。下面从几方面来讨论发展邮轮经济的战略模式:

第一,中国邮轮经济的模式选择。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海洋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的人口大国和旅游大国,发展邮轮经济应该充分借鉴邮轮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利用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选择混合型发展模式。所谓混合型发展模式,一是凭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众多的优势,培育和壮大邮轮客源市场,发展客源地型的邮轮经济;二是凭借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国际旅游大国的优势,扩大和强化国际邮轮的接待能力,发展目的地型的邮轮经济;三是凭借上海、广州和大连等造船基地的技术优势,加强和提升造船技术的自主创新、引进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发展制造业型的邮轮经济。这种基于客源市场、接待能力和造船技术三者协调发展的邮轮经济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混合型发展模式。

第二,中国邮轮经济的创新路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港口城市发展邮轮经济的热情日益高涨,邮轮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由于中国邮轮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才刚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客观上还存在发展邮轮经济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5个方面:一是国际邮轮停靠中国只有10多年的时间,而且每年停靠的邮轮在50艘次左右波动,还没有形成经济规模,港口城市建设专用邮轮码头尤其是邮轮母港的决策客观上存在风险。二是目前来访中国的大型国际邮轮,都停靠在货运港口的码头上,港口服务条件满足不了大型国际邮轮的停靠要求,对国际邮轮公司选择中国作为邮轮目的地造成消极的影响。三是由于邮轮停靠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采用的是一般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办法,影响了邮轮游客离船上岸的消费。四是目前我国的港口地位只是国际邮轮的停靠港而已,还没有专业化的邮轮码头,更没有邮轮母港,因而没有形成接待国际邮轮停靠的产业体系,客观上制约了国际邮轮停靠中国的增长速度。五是中国造船技术主要体现在货运船舶的建造上,邮轮船舶的建造尚缺乏设计、工艺、检验等方面的人才与创新能力不足,加上相关产业的配套与支持体系尚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中国邮轮制造业的相对落后。

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崛起的中国正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世界邮轮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将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积极发展邮轮经济,从而在世界邮轮经济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邮轮经济应该选择三步走的发展路径:

第一步,利用现有海洋港口的码头设施,改善邮轮接待服务条件,争取成为国际邮轮的停靠港。这是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基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中国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大国际宣传推广的力度,尽快把世界排名第四位的旅游大国形象转化为邮轮目的地国家形象,促进国际邮轮公司开辟中国沿海邮轮航线,吸引更多的大型国际邮轮停靠中国沿海港口。

第二步,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与第一阵容的国际邮轮公司合作,建设专业性国际邮轮港,开辟国际邮轮主航线,从而使中国成为国际邮轮的重要目的地。同时,加快发展邮轮港口经济,配套建设邮轮接待服务设施,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邮轮通关条件和口岸管理制度,促进停靠中国的国际邮轮艘次不断扩张以及等级不断提高,尽快形成规模化的邮轮经济。

第三步,发挥港口城市的集聚作用和扩散效应,建设邮轮母港城市。通过邮轮母港建设,带动港口服务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邮轮母港对国际邮轮的辐射能力,而且提高邮轮母港对经济腹地的辐射能力,两种辐射能力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中国邮轮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徐清泉(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长三角文化联动需要“制度化共建”

长三角是作为一个区域、一个潜在的经济共同体而存在的。长三角16城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只不过是长三角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大系统中各个部分的自然汇聚和简单组合都不能增加整个系统的总体效应,只有各个部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和放大总体效应。

从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以往的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后文化联动的发展需要:长三角地区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及文化产业体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如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特别需要在发展方式、发展手段等方面实现创新提升。以往零散的、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的文化建设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文化产业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及联动化的发展要求。今后需要长期花力气着力解决的是长三角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联手以“制度化共建”为落地抓手,实现文化资源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体制机制统一对接、布局分工错位竞争、内外交流均衡激发、创意研发联手出新的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形成长三角区域联动文化大市场。这一大市场不仅应当覆盖到长三角所有的陆域地区,也应当覆盖到苏、浙、沪专属的区域性海洋文化圈。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文化大市场共建方面作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事实表明:区域文化联动发展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富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了文化生产服务恶性竞争、文化定价成本各自独担、文化资源闲置浪费、文化活动饱饿不均的市场风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文化生产服务长期流于闭门造车、自产自销、自我循环的弊端。从长三角联动期望深度合作的要求来看,今后的文化合作还有待从礼节性、框架性、意向性及权宜性的层面不断向更深一步的法制化境界提升。苏、浙、沪等地文化主管部门和经营部门有必要率先以文化大市场建设为抓手,把握文化服务业相关终端消费产业在金融危机阶段仍具一定抗跌性和冲高性的特殊机遇,利用好举办世博会的特殊平台,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文化联动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长三角联动发展中的“文化预热”造势优势,树立“制度化共建”的先行理念,尝试苏、浙、沪三地在协同梳理文化地方法规、推动文化修法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磨合对接,逐步从先期意向性合作、框架协议性合作阶段过渡到苏、浙、沪三地适时共同订制立法阶段,并确保法规的横向通约性、上下兼容性、相对稳定性和广延开放性。要特别利用世博会的区域协调优势、政策优势,发挥上海主办、江苏浙江参与运营世博文化大市场的合作效应,通过对其相关运作规章、实施准则、操作规范及流程标准等的多方对接磨合,通过对世博会的会展博览、文化展演、即时消费、联网旅游及景点分流等实战环节的契约履行锤炼,来不断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对海内外巨量消费客流的联手合作应接水平,从而为长三角文化大市场的制度化建设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要按照“政府宏观引导协调,文化市场自我运作”的原则,在充分考虑长三角各省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求发展模式转型的个性差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化的文化市场共建来尽力实现三地间各扬其长、各避其短、责任共担及利益分享。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让海洋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疑是个全球把眼光都盯向海洋的时代,是个海洋大竞争、大发展的时代,是个海洋在人类历史上比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的时代。我们已经又站在了海洋文化发展的十字路口。在海洋文化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同样突出。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评价我们发展的质量?我们的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件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规划和设计我们的发展?

目前政府层面、精英层面、民间层面普遍关注的海洋文化的发展,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海洋管理的强化;二是海洋权益的维护;三是海洋经济的增长;四是滨海城市的建设;五是海洋环境的保护;六是人民生活的提高。为此,我们不仅要立足海洋大国,而且要建成海洋强国。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海洋科技能力、海洋经济指标、海洋军事力量、海洋环境质量、沿海区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和观念,调动人们对海洋的认同和情感,弘扬人们的海洋历史传统,丰富人们的海洋精神生活,形成发展海洋的精神内驱动力,使促进海洋发展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充分享受海洋发展的文化成果。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的最基础、最本质的支撑力量,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需要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海洋的最终目的、最高指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海洋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社会之所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区域社会特有的地理环境、发展机遇、历史传统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区域社会的高层精英与基本大众世世代代经验智慧的结晶。这应该是我们对文化的本质的基本认识。

邮轮经济论文篇3

[DOI]10.13939/ki.zgsc.2017.02.041

海南省位于泛珠三角、东盟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战略要地,海岛南部的三亚市扼南海海上交通要道,辐射东南亚、南亚、大洋洲、非洲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高端邮轮及相关产业。然而,海南省在邮轮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拓展邮轮产业经济价值链,建立政府引导的邮轮产业集群等,本文对邮轮产业发展问题提出若干设想。

1 建立政府引导的邮轮产业集群

1.1 政府引导邮轮产业集群

根据海南邮轮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目前海南省邮轮接待条件和客源市场培育不足,还不具备通过本地企业自然聚集形成邮轮产业集群的条件;另一方面,海南省近几年凭借优良的旅游资源和服务业优势,接待邮轮旅游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已具备了发展邮轮经济的条件。根据产业集群驱动力理论和发展路径理论,海南邮轮集群的培育模式应该以嵌入式集群模式为主,发展路径上应该选择外力推动型即政府推动型发展路径。产业集群必须聚集在一定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区进而辐射周边区域。海南邮轮产业集群区须依据现有资源,结合海南经济布局进行规划调整和构建。在现有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由政府引导推动、规划和培育,进而发展成为邮轮产业集群区。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鼓励,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氛围,促进内部产业升级,形成经济增长极。

1.2 培育产业增长极

以三亚市为例,三亚市邮轮下游产业分布集中,经济发展有限,邮轮产业集群由邮轮港口向周边辐射,若采用企业自然成长或竞争淘汰机制,势必会减慢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速度。根据产业增长极理论,由主导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升的发展模式能更快地培育三亚邮轮产业集群。三亚需要重点扶持一个或几个大型旅游企业为核心的邮轮产业增长极。由核心企业带动相关企业竞争合作和创新,大企业不断规模化和专业化,小企业辅助和补充,从而形成以邮轮产业为核心的增长极。国际邮轮公司的邮轮旅游业务已经成熟,三亚市政府应该主动引进国际邮轮公司进驻三亚邮轮集群区,并主动扶持和建设几个本地大型邮轮旅游企业。通过引进国际大型企业和扶持本地企业重点培育,形成集群增长极,带动邮轮产业集群的发展。

1.3 邮轮服务区产业规模效应

邮轮港区功能和设施的完善将会促进港口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及规模的扩大,即以邮轮海洋度假旅游为重点产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港口发展形成的空间近邻效应将带动第一层级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之后通过产业规模的扩大形成第二层级规模效应,这个效应的自循环将会带动整个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布局及服务业延伸来完成。在产业结构布局方面,三亚要准确定位“国际邮轮城”的配套功能及精确设计发展战略,对“邮轮城”的规划和功能片区的建设应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现阶段可以将工作重点置于邮轮港口服务区的培育,服务区主要囊括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免税商贸及邮轮维护修理等岸上业务;进一步完善邮轮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包括发展康养产业、金融商业、酒店建设运营、旅游文化演艺、房车度假及其他邮轮延伸业务等。最终形成以邮轮服务区为核心的产业规模效应,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 营造良好的邮轮经济发展环境

2.1 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良好的制度是产业发展的保障,是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海南省政府有必要指导成立邮轮产业管理委员会和邮轮产业协会。邮轮产业管理委员会可以分担政府更专业化的职能,研究制定邮轮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政策,统筹管理邮轮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邮轮产业协会可以利用民间手段引导产业正当竞争,促进合作和交流,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人才,为政府提供有利信息和建议,是政府维护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助手。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邮轮企业发展资金提供便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相关行业的协调服务等。

2.2 政府协助开拓邮轮客源市场

海南地广人稀,邮轮腹地市场客源严重不足。因此,如能成功开拓13多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尤其是与海南地理邻近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西南各省市场,将为海南带来巨大客源。建议海南省各市县在向全国各地推介海南特有的热带旅游项目、旖旎的旅游风光的同时,将邮轮旅游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旅游亮点,即各市县在做城市旅游推介的同时加入邮轮旅游营销,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海南邮轮旅游并参与其中。此外,交通不便是制约客源市场开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合理设计大交通资源,开发更多的省外至海南的直飞航线,省外至海南的铁路线路,让国内游客更加方便快捷地来到海南感受邮轮旅游。

2.3 打造开放的融资平台

邮轮制造、购买、租赁、运营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一艘大型邮轮的造价一般在4亿美元以上,每年的维护费用也在数千万美元以上,需要发达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邮轮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依赖金融机构建立支付和存储平台。邮轮相P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的启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单纯靠自身资金的积累和银行信贷无法满足大量需求。政府应该打造开放的融资平台,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形式,共同发展和合作。例如海南省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引进证券市场的投资形式来筹集资金,支持鼓励并帮助国内邮轮公司通过邮轮信托产品、邮轮产业基金等融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可以试点设立邮轮单船融资公司,并给予企业相关税收优惠,在海南省注册的邮轮公司允许其在海外开设离岸账户。如海口、三亚等港口城市可以结合实际,展开与大型的财力雄厚的、经验丰富的公司合作,共同发展邮轮项目,实行商业化开发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邮轮产业较好较快地发展。

2.4 创造较为宽松的邮轮游客入境口岸管理政策

建议海南省出入境管理局、海关总署借鉴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实行允许不同时间的出入境定时免签政策,联合起草一套境外邮轮游客到海南12小时、24小时、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入境定时免签细则,上报中央审核通过,在三亚试行。

2.5 构建邮轮销售的便利环境

目前国外邮轮在海南只能“经营入境游和国内游”,无法直接销售自己邮轮公司的邮轮假期产品,这对市场的开拓和旅行者的出行造成很大障碍。可以考虑组建一个海南邮轮预订中心,就是与主要国际邮轮公司票务系统对接的预订系统,预定中心作为邮轮票务市场专业的一级商,由此构建海南省邮轮产品分销机构的格局。完善凤凰岛国际客运中心邮轮信息服务业务,创建“邮游通”平台,尽快启动运行该系统,通过建立全国邮轮订舱信息平台,扩大邮轮销售渠道。

2.6 创造邮轮旅客通关便利环境

目前邮轮登船必须通过一关三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人旅游者参与邮轮旅游,更降低了通关速度。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旅行者在消费邮轮产品前24小时内自行获得相关检验检疫机构的一关三检证明,同时检验检疫机构、邮轮公司、邮轮港口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共享旅行者检验检疫信息,实现即时通关。

2.7 开放南海邮轮旅游

目前,只有挂中国国旗的邮轮才能在南海上航行,国外的邮轮均不准进入三沙航行,甚至港澳台的乘客也不允许乘坐邮轮进入三沙旅游,这对邮轮客源市场、国外邮轮运营公司均造成了较大的阻力。建议逐步开放南海邮轮旅游,允许国外邮轮有条件地在南海海域航行,办理港澳台游客南海出入证,逐步实现南海邮轮旅游开放化。

2.8 加快邮轮人才培养

目前海南省各个层次的邮轮人才都稀缺,特别是缺少邮轮维修、邮轮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引进国外高端邮轮管理人才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国内邮轮人才培训和考核标准体系。鼓励支持海南各大高校增设与邮轮旅游专业有关的课程,采取“高校+邮轮公司”合作办学体制,利用海南省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完善邮轮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职业技术院校以及培训机构,以培养海员和基本邮轮服务人员为主;本科层次的院校以培养中高级的复合型邮轮旅游管理人才为主。

3 拓展邮轮产业经济价值链

邮轮产业链包括邮轮制造业、邮轮运营业、旅游商贸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其中邮轮制造业包括邮轮设计建造维修业、设备装备制造业;邮轮营运业包括海事运营、资本运营、船上项目经营服务;旅游商贸服务业包括餐饮住宿康乐服务、岸上交通服务、旅游集散服务及观光购物服务等;航运服务业包括服务、运输服务、母港挂靠港服务及辅助服务。

就海南省目前的情况而言,产业链上游的邮轮制造业是空白,海南打造邮轮母港产业链,必须健全产业链上邮轮产业主体、邮轮修理技术和邮轮供应系统等核心要素。通过组建本土邮轮公司,培育邮轮产业主体,完善在邮轮母港产业链上具有核心控制力的环节。基于目前海南省较为薄弱的制造业基础,短期内只能借助外部力量,借鉴欧洲团队经验,以项目购买的方式从欧洲邮轮修理企业买入技术,与江、浙、沪实力较强的船厂进行大规模的邮轮修理合作,逐渐学习掌握先进的邮轮修理技术;以邮轮维护修理作为起点,开始积累产业基础,逐步积淀人才、技术,长期逐步介入邮轮产业的上游修造环节,增强邮轮船舶修造的自主创新能力,积累邮轮工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邮轮修理和建造过程中的本地附加值。目前海南省临高县的造船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临高游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拉开了海南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序幕,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投资建设临高船舶开发区,引入国内先进技术和较大型的造船企业入驻,逐步将临高打造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邮轮游艇建造、维修、材料和设计基地。

海南省邮轮营运业目前主要涉及三类邮轮旅游运营实体:第一类是邮轮公司或邮轮船队,就是拥有邮轮并执行航线运营的企业;第二类是邮轮港口运营企业,就是拥有港口资源,为邮轮运营提供抵、靠、离等环节所需服务的组织;第三类是邮轮产品销售企业,主要负责邮轮船票销售、招揽游客的公司。邮轮企业是邮轮旅游产业链条的核心控制环节,决定着邮轮旅游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拥有众多的邮轮企业入驻和邮轮航线挂靠,特别是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邮轮企业是世界著名邮轮旅游城市的重要标志。三亚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邮轮始发港,应为邮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以吸引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入驻,并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土化的邮轮公司和邮轮船队,在邮轮产业经济上实现增值效应。海南省在邮轮产业发展初期,需借助国内外知名邮轮公司资源,推动邮轮产业的发展。因此,应鼓励境外邮轮公司在海南沿海城市设立控股或独资的邮轮公司,从注册、税收、融资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著名邮轮公司来海南省注册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并给予航线开辟、客源组织方面的相应支持。这方面可以从三亚突破,依托三亚构建的以凤凰岛邮轮母港为核心的“邮轮经济区”,成立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邮轮专业旅行社,从事中国公民乘邮轮出境的专项旅游业务。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邮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一是邮轮公司总部企业可享受相关开办费及业绩奖励等资金支持政策;二是邮轮企业从境外租赁邮轮时给予邮轮码头费、引航费、靠泊费等费用优惠;三是允许在我国注册的邮轮公司设立保税仓库,用于存放本公司邮轮使用的物品,同时,在我国注册的企业向国际邮轮提供淡水、食品、燃油等物资时享受保税政策。通过以上政策吸引国际著名邮轮公司入驻,并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土化的邮轮公司和邮轮船队,在邮轮产业经济上实现增值效应。

邮轮产业链下游的商贸服务业,与邮轮靠泊的港口息息相关。世界著名的邮轮港口经营强调港口区域综合功能的配套开发,增强邮轮港口对于区域经济的综合带动功能。海南应研究部署各邮轮港口总体经营战略,针对三亚和海口邮轮港口提升邮轮客运码头的接待效率,打造大型豪华邮轮母港及停靠港;丰富港口综合业务,形成稳定的多元投资组合,充分利用港口优越区位及高质量的邮轮旅游客流,连带开发附加值高的商业、旅游和休闲等项目,提升邮轮港口周边地块的综合功能和总体价值。凤凰岛二期填海造田700亩,可以考虑在此建设三亚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可借b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凤凰岛港区建立自由贸易区,设立保税仓库、免税货物港口提货点。降低邮轮空载率,为往返海南邮轮港口及国外港口的邮轮提供保税仓库,为出港国内邮轮满足自身消耗之外装载的日常消费品提供出口退税服务,提高国内外邮轮始发及经停海南邮轮港口的积极性,增加邮轮航线及班次,提高邮轮母港的使用率,实现旅游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共同发展,提升邮轮旅游附加价值。另外,可以考虑建立海南邮轮旅游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及电商平台。加强与亚洲主要邮轮港口企业之间的合作,探索在凤凰岛邮轮港核心区设立针对邮轮游客的保税品展示交易平台,同时在邮轮港设立免税商品提货点。建立海南邮轮旅游跨境商品电商平台,完善支付体系,提升邮轮游客的购物服务体验,延伸海南邮轮产业经济价值链。

4 结 论

邮轮产业作为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借助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不断创新转型发展,发挥行业领导者作用。海南邮轮产业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邮轮旅游更好地推动了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在良好的政策推动下,邮轮游客数量不断提升,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效应日渐明显。要从以硬件建设为主,转向“软硬融合,形成邮轮产业链”;从以港口建设为重点,转向邮轮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经济结构转型相融合。应以邮轮母港为核心,注重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注重综合服展δ芘嘤;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体系,注重综合服务功能和高端产业环节。在新模式、新思路探索方面,积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制订和完善邮轮码头服务标准,不断延伸邮轮产业价值链,提升附加价值水平,丰富邮轮旅游项目,提升旅游项目的对接水平,积极推进跨境交易中心及平台建设,培养高素质、国际化邮轮人才等。以推进完善邮轮产业政策体系、增强母港建设管理能力、提升邮轮产业服务质量、培育本土邮轮服务力量、提高邮轮经济产业水平等为重点进行探索试验,为海南省邮轮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东.邮轮产业与邮轮经济[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2-5.

[2]汪泓.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张言庆,马波,范英杰.邮轮旅游产业经济特征、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7):26-33.

邮轮经济论文篇4

邮轮旅游就是旅游者乘坐邮轮所作的假期旅行,其真正内涵就是游客对美妙时光的渴望和一种全身心放松、娱乐的休闲度假浪漫经历。邮轮旅游现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增长快、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邮轮停靠中国。中国的邮轮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邮轮旅游将成为国人的主要旅游选择之一。同时国际邮轮旅游业传统市场已日益成熟,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发展邮轮旅游的前景看好。若能精心培育邮轮旅游市场,发展邮轮经济,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依托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已形成了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蓟县和滨海为两翼的旅游景观开发格局,并确立了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截至2007年底,天津A级景区已达35个,其中古文化街旅游区、盘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处。此外,天津与北京、河北形成京津冀旅游区域,相互形成强烈的旅游资源互补优势,增强了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二)市场辐射力较强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同时,天津港处在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地位,是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

(三)东疆港邮轮母港已建成运营

2010年6月天津东疆港邮轮母港的建成运营,建成后的天津邮轮母港,将成为继上海、厦门、三亚三个国际邮轮中心后,国内的第四个国际邮轮母港中心,这也使得天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条件更为成熟。同时,依托国际邮轮泊位与客运站房,港区内拟建综合性写字楼以及餐饮业和商业设施。此外,为配合东疆保税港区的发展,港区内拟建国际商务采购中心、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设施以及特色旅游会展温泉度假村,从而形成与北方最大国际邮轮母港目标定位相适应的完善的国际邮轮母港复合产业体系。

(四)国内良好的邮轮旅游发展环境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兴、高端旅游产品,邮轮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政府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对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2004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邮轮高层论坛”,与会代表一致看好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重视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文化体验、科考探险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因此,作为“有条件的地区”之一的天津,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天津市发展邮轮旅游的限制因素

(一)服务设施规模有限

经济学家和旅游业内人士都指出,邮轮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表明,天津市旅游服务设施规模有限,影响和制约了邮轮旅游的健康发展。2007年统计数据表明,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大连市相比,天津市拥有旅行社个数分别相当于上述四个城市的34.6%、32.1%、146%、73.5%;天津市拥有星级酒店数分别占13.9%、35%、48.5%、63.3%;拥有旅游企业数分别占31.5%、43.5%、90.3%、104%。

(二)专业邮轮人才缺乏

目前,天津市设置旅游专业的旅游院校近30所,但其中开设与邮轮旅游相关专业(邮轮乘务专业)的仅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等几所院校,远不能满足天津未来建设国际邮轮码头以及邮轮母港对专业邮轮人才的需要。

(三)来自周边港口城市的竞争

在中国,具有良好条件发展邮轮旅游的港口城市不只天津一个,很多沿海城市,如青岛、上海、厦门等也都很适合发展邮轮旅游。青岛以奥帆赛为契机,积极修建中国首个国际邮轮码头,进一步提升了青岛旅游的地位和档次,为青岛的邮轮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政府高度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将其作为旅游经济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海可能会率先建成邮轮母港,从而有效占据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厦门是中国大陆最早接待国际邮轮的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有定期国际邮轮航班的港口,依靠其丰富的接待经验和高水平的邮轮服务队伍,厦门在发展邮轮旅游方面也对天津构成一定威胁。

三、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对策

(一)加强周边区域合作

邮轮城市建设必须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共同开发邮轮旅游市场。天津应当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包括北京、河北、山东和辽宁在内的环渤海湾邮轮旅游区。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从而推动天津迅速走上邮轮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二)吸引国际邮轮公司

建设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通常投资巨大且成本回收期较长,而一些国际邮轮公司为了延伸其邮轮产业网络,对在中国港口城市独资或合资建设邮轮码头表现出极大热情。所以,天津市应当采取适当政策,与国际邮轮公司展开全面合作,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国际邮轮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进而培养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相关邮轮服务经营企业。

(三)提升地区综合实力

邮轮城市本地的邮轮旅游市场发育程度对邮轮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第一个国际邮轮母港选择了上海,正是因为看中了上海人口多,经济总量大,潜在邮轮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大等优势,天津与之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天津应当进一步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从而为发展邮轮旅游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邮轮旅游通常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加以创新,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规范,同时,使各部门在更加广泛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例如,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和口岸管理条例,导致邮轮旅客出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方便,还有中国的邮轮停泊、靠港费用过高等都严重影响了邮轮旅游的发展。天津作为邮轮旅游的先行者,必须建立规范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以适应国际邮轮旅游发展的需要。

(五)向邮轮旅游者提供消费优惠政策

邮轮旅游者在天津旅游时于特定的商店购物消费的,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行购物退税政策。这将刺激国际游客在天津的消费,同时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以邮轮旅游推动、拉动相关产业,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现象。

(六)加快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天津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邮轮旅游专业,为天津培养急需的高级邮轮旅游人才。同时,邮轮企业也可以与高校、研究所、政府联合,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和研究所为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培养、培训专业人才。企业内部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并且积极创造条件选拔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到西方国家学习深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七)加大邮轮旅游宣传

目前,国内居民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旅游消费意识也相对薄弱,居民对邮轮旅游这种高端旅游产品认知度不高,乘坐邮轮旅游的游客数量也较少。因此,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尚需大力培育,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消费。天津要发展邮轮旅游,就要加大邮轮旅游宣传力度,积极参与世界邮轮组织活动,向国际邮轮公司宣传天津发展邮轮旅游的优势,让世界充分认识和了解天津。同时,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应积极推广天津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吸引更多的邮轮旅游者,提升天津在邮轮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结论

当前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邮轮旅游被旅游界人士视为是21世纪旅游业的主流,是目前最轻松、最自由、最休闲的旅游方式之一,是尊贵、高品位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旅游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

天津已经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因此天津有理由发展邮轮旅游。尽管存在一些因素的制约和其他港口城市的威胁,但是天津可以结合自身条件,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和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弥补其不足,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的邮轮旅游产品,挖掘天津邮轮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推动天津邮轮旅游向现代化、国际化方向积极迈进。

参考文献

[1]张芳芳,方百寿.青岛开发邮轮旅游的前景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6).

[2]孙光圻,闵德权,钱翔.浅谈邮轮经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5,(1).

[3]栾航.邮轮港口对区域经济带动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邮轮经济论文篇5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历经“新常态”,正在砥砺前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构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均为国际邮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海南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在旅游资源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邮轮旅游产业更好地推动了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海南省推动邮轮产业加快发展,对于“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进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海南旅游产业影响力意义非凡.本文以海南省为例,旨在研究邮轮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邮轮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发展海南邮轮产业.近年来,邮轮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国外对邮轮产业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推动邮轮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等方面.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是全球邮轮产业最早兴起的地区之一,目前亦是全球邮轮最大的客源地之一.因此,多数学者首先对这两个地区进行邮轮产业的相关研究,研究多集中于其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方面.如1985年TimothyS等研究迈阿密邮轮产业时注意到,邮轮产业拉动了当地的就业、投资及消费,每年为迈阿密带来的旅游收入达到5.46亿美元[2].1989年MamozadehG认为邮轮经济对加勒比海地区各个岛屿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2001年GregoryLeeChase对上世纪90年代加勒比海地区邮轮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从投资、政府和进口的开销等方面来分析邮轮旅游对各个独立岛国的经济影响,从而推断出为邮轮游客进行相关设施的投资是否可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4].2001年Morehouse和Koch指出,邮轮经济成为拉动北美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支撑产业,邮轮的挂靠可使北美旅游业收入提高8%,但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并对如何减少邮轮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建议[5].2006年Wood和Robert分析相关数据后指出,加勒比海在海上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邮轮旅游所带来的收益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旅游[6].2010年JuanGabrielBrida和DanielBukstein运用问卷调查分析邮轮乘客前往哥伦比亚加勒比海支出费用情况,指出邮轮旅游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7].关于邮轮旅游产业,国外部分学者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为主,采用定量化的研究模型或者研究方法,理论性的研究较少,这与国外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有一定的关系.如1998年LarryDwyer和PeterForsyth设计了一个邮轮旅游对一国及其周边区域经济影响的框架,探讨利用该框架估计相关收益和成本[8].2002年Braun等人利用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邮轮旅游产业对美国卡拉维尔港(Canaveral)区域经济产生的效应.2003年Ingham和Summers运用数据分析,阐述了远洋邮轮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9].2006年ZakFarid指出邮轮可以复兴海上客运业,促进旅游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进而对邮轮经济贸易和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10].2007年Diakomihalis运用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SatelliteAccount)的方法尝试研究邮轮旅游对希腊宏观经济的影响[11].2012年DanielBukstein和EmilianoTealde运用横截面回归模型研究邮轮乘客在乌拉圭两个港口区域的支出,指出邮轮乘客到访一个以上的城市将对区域经济产生推动作用[12].较之于国外对邮轮产业的研究,我国对邮轮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学者对邮轮产业的研究逐年增加,但是文献总量依然非常有限,现存的文献也多是宏观方面的分析,缺少微观方面的研究,研究主要关注于邮轮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邮轮客源市场的开发,邮轮产业链等方面的研究.如2004年买又红,贾大山等认为邮轮经济对上海的影响日渐加深,将对上海市旅游及其他关联产业产生不可替代的影响[13].2010年茅峥认为邮轮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邮轮产业和旅游经济互动发展[14].2010年王凤庆认为邮轮产业对沿海城市的经济影响包括扩大本地市场的消费、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赚取外汇、提升港口海运服务与管理水平,提升港口国际形象[15].2013年金嘉晨认为邮轮产业会对城市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如促进商业收入增加、扩大消费、提升服务接待水平、赚取外汇、拉动当地就业、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等效应[16].2015年胡顺利认为发展邮轮产业对促进港口区域相关产业发展、城市旅游产业链及邮轮港口自身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17].

1海南邮轮产业带动旅游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2008年至2015年,海南邮轮产业总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趋势,从2009年的270.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496.19万美元,增长了5.53倍,年均增长26.54%,与此同时,海南邮轮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3.%,远高于地区GDP年均增速度10%.从占比上分析,虽然海南邮轮产业总收入占全省旅游业收入比重不大,但该比例逐年递增,到2015年增加到4.8%,这说明邮轮产业在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收入贡献比率不断增大.本研究通过建立如下公式定量分析邮轮产业对海南旅游业收入的贡献率.由上表可见,邮轮产业对旅游业贡献率最低的年份出现在2011年,只有12.75%,最高年份出现在2013年,同年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二期工程启动,此时海南邮轮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其对旅游业的贡献率一度高达27.66%,海南邮轮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2015年因受海南邮轮国外客源地经济衰退及国内竞争港口上海邮轮港的影响,邮轮产业对旅游经济的贡献率(14.71%)有所下降.

2海南邮轮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上述研究发现海南邮轮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邮轮产业发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海南旅游经济的增长?根据2008-2015年海南省邮轮产业收入(X)与全省地区旅游经济(TGDP)的数据绘制散点图如下:根据以上计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海南省邮轮产业总产值提高了旅游业收入总量,其参数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同时,回归系数说明海南省邮轮产业每增长1%,海南省旅游业产值将增长4.070154亿元.

邮轮经济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82-02

引言

被称为“海上流动饭店”的邮轮起源于欧洲。自1980年以来,国际邮轮业平均以超过8%的速度发展,远远高于国际旅游业平均4%的发展速度,成为国际旅游业近年来发展的最大亮点。2004年全世界邮轮旅游人数达到1 340万人次,其中仅北美地区就达到910多万人次。据国际邮轮联合会(CLIA)估计,2003年邮轮产业给美国带来了180多亿美元的经济影响。据国际旅游组织和国际邮轮协会分析,由于发达国家中大部分成年人仍未乘坐过邮轮,邮轮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从 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邮轮停靠中国。中国的邮轮旅游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邮轮产业除了带来直接消费收入外,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研究,其拉动系数高达1∶10。虽然中国邮轮业发展十分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游客数量、邮轮码头设施及通关环境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旅游意识和对邮轮等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邮轮旅游在中国发展趋势可谓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大型跨国邮轮公司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就中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一、中国发展邮轮旅游的可行性

1.发展机遇良好。当前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观光型旅游所占的市场比重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休闲度假型旅游。邮轮旅游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8%~9% 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增长速度。从国内发展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市场逐渐与国际接轨。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出行交通的便捷使得居民的旅游需求发生了变化。政府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支持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制定发展邮轮经济和邮轮文化的鼓励性政策,上海、大连、厦门、三亚等城市的邮轮码头建设亦已开始。2004年11月24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在上海联合举办了“2004中国邮轮高层论坛”,与会代表一致看好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2008年奥运会与2010年世博会的开展也为中国邮轮业带来发展机遇。

2.邮轮旅游消费能力具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2006年人均GDP 首次超过2 000美元。大多数的沿海港口城市人均 GDP已超过3 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收入的提高以及消费实力的提升,增强人们外出旅游以放松身心、满足精神享受的欲望。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改变消费结构,丰富旅游消费形式,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循次渐进。邮轮旅游作为一种高端的休闲旅游产品,正好符合中国旅游消费升级的社会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百姓生活的富足,对高端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集海上度假、休闲、娱乐、岸上观光于一体的邮轮旅游,作为目前最轻松、最自由、最休闲的度假旅游方式,必然成为越来越多闲暇人士的首要选择。

3.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距离亚洲两个最重要邮轮旅游市场——东南亚和日韩地区都比较近,为发展邮轮旅游以及开拓亚洲邮轮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中国拥有18 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 000多公里岛屿岸线,能够停泊邮轮的港口城市众多,其中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三亚都具备建设邮轮母港的自然条件。中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资源条件。首先是海域,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有四个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往东还有浩瀚的太平洋。尤其是南海和太平洋,特别适合发展邮轮旅游。第二是“3S”,“3S”指的是阳光、沙滩和海。在东海、南海和太平洋地区,阳光充足,适合日光浴。沙滩在中国的分布极广,从大连到北海都有,如大连的虎滩、秦皇岛的北戴河、北海的银滩等,可以开展各种水上和沙滩运动,如潜水、冲浪、钓鱼、沙滩排球等。第三是港口及其腹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大城市分布在港口附近,有些港口城市本身就是旅游胜地,周边旅游景点质优量多,可以满足游客短时间陆上游玩的需求。

二、中国发展邮轮旅游的瓶颈

虽然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邮轮旅游的许多条件,但是由于邮轮旅游是个新兴事物,邮轮旅游的正式实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1.缺少专业码头,配套设施不完善。除香港外,中国大陆地区还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远洋邮轮专业码头。邮轮抵港时,游客只能从软梯上上下,极为不便。专用码头的缺乏,使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极度匮乏,餐饮、住宿、娱乐都成为制约游客前来的硬件条件。另外,中国也没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导致通关效率低,联检协调程度差,造成客人不便,拉动力差。

2.缺乏专业人才,邮轮制造业落后。由于中国邮轮旅游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属于新兴事物,因而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邮轮就像一座小城市,由航海、康乐、餐饮、海关、法律、通讯、医疗等众多部门组成,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来组织、管理、协调和运作。这就要求邮轮的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中国极少。近年来,陆续有高校开设新专业课程,如高尔夫、会展旅游,但邮轮旅游课程很少有高校开设,导致中国邮轮行业的专业人才稀缺。高科技的差距,使中国缺乏独立设计高级豪华邮轮的人才,邮轮设计缺乏创新,工艺落后,工人素质低,邮轮制造业落后。

3.缺乏政策支持,环境污染加剧。邮轮旅游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邮轮旅游作为高端的、国际性的旅游,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业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海关、贸易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关法规的缺位,必然导致过境、签证、外埠采购等方面的问题出现。邮轮是一个移动的小城市。邮轮在航行时,会有一定的燃油泄漏,这对海洋和港口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邮轮旅游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小部分直接排到海洋里,加重了海洋特别是近海的环境压力,中国目前的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很大,还要处理外来垃圾,这对于日益严峻的城市环境状况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中国发展邮轮旅游的保障措施

1.借力香港,统筹规划。邮轮港口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必要设施,邮轮码头规模大小和泊位数量,直接决定着可接待邮轮的数量与质量。只有完善邮轮港口建设,夯实邮轮旅游的地基,邮轮旅游才有发展的基础。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邮轮母港,中国油轮旅游起步较晚,应与香港合作,将香港邮轮航线延伸至内陆,形成国际邮轮的大陆挂靠港。近年来,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厦门、深圳均提出建设邮轮母港的设想。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发展邮轮旅游具有极大优势,因而中国发展邮轮旅游,应借助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东风,着力打造上海国际邮轮母港,以点带面,形成多层次的邮轮经济发展格局。

2.培养人才,完善法规。邮轮经济对人才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海关、检验检疫、游客上下船、通关等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邮轮旅游质量有着第一印象的重要影响,因而必须培养熟悉专业流程服务的人员,提升邮轮旅游的“软实力”,提高游客满意度。邮轮企业、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各方应携起手来,培养出专业的人才,适应邮轮旅游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并注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造船能力。其次,尽快建立、完善有关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法规,建立区域间有效的协调机制,改进通关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法规和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惯例程序,运用现代化技术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和游客的满意度。此外,还要加强保护环境的相关法规,发展绿色邮轮旅游。

3.接轨国际,完善产业链。国际油轮业已趋于成熟,正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利用自身优越条件,积极与国际邮轮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学习外方成熟的经验,互动学习,共同开发中国巨大的客源市场。邮轮旅游的拉动系数为1∶10,可以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邮轮经济”。邮轮公司要与邮轮停靠的旅游景点合作,使旅游、观光、购物、餐饮一系列服务配合默契。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扩大游客游览范围,吸引上海及各港口岸边游。旅行社通过引进邮轮带来的客源,加强对邮轮的宣传,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4.重点突出,细分市场。由于内地离海洋和湖泊较远,与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环境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有足够的收入和时间,也未必会选择邮轮旅游,这就要求邮轮旅游企业进行市场细分,确定重点开发的几个目标市场,展开相应的市场营销活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部沿海市场,沿江临河市场以及内陆大众市场。东部沿海省份和沿江临河地区的居民思想观念和消费观念较新,可以推广远洋型邮轮这种高端旅游产品,鼓励港口城市和周边省市居民参加国际邮轮旅游。对于内陆大众市场,则以开发国内线路为主,大力推广短程邮轮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江河型游轮和湖泊型游船旅游精品项目。

中国邮轮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新生力量,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向前发展。尽管在人才、配套、政策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邮轮旅游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只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旅游业界人士齐心协力,邮轮旅游必将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一大支柱,促进中国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章春,丁爽,赖昌贵.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经济,2007,(9) .

[2] 潘勤奋.中国邮轮经济发展对策[J].政策论坛,2007,(7).

[3] 孙瑞红,叶欣梁.上海邮轮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研[J].经济问题探索,2007,(3).

邮轮经济论文篇7

2007年以来,随着以港口建设为中心的邮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何开发不同类型的邮轮旅游产品成为了目前各港口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制约国内邮轮产业整体的发展的瓶颈。在学术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邮轮基础概念[1]-[3]、邮轮旅游产业[4]-[5]、邮轮市场及邮轮港口建设方面[6]-[8],而对邮轮旅游产品相关较少。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总结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为国内邮轮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理论背景

目前关于邮轮旅游的定义各国的学术界及各种研究机构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见解,往往在各自的研究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对邮轮旅游的基础概念进行了界定。韩国观光部(2006)的研究中列举了不同角度对邮轮旅游的定义,其中学术界主要从旅游活动及目的角度对邮轮旅游进行了定义,认为邮轮旅游是具有追求娱乐特征的旅行者访问多个具有魅力的港口的海岸航海活动;或认为邮轮旅游是一种主要以乘坐船舶航海形态为主要形态,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而在相关组织的定义中更加强调了邮轮本身的特征。如在韩国旅游公司的定义中在指出邮轮旅游具有的娱乐目的性的同时,强调了邮轮需要为游客提供住宿、娱乐、餐饮及停靠港旅游等服务;而在韩国旅游研究院的定义中除了指出了邮轮旅游目的性及相关设施以外还强调了邮轮旅游至少要经过两个国家和两个停靠港[9]。

与国外研究相似的是国内学者也在其定义中强调了邮轮旅游的特点。王诺(2008)的研究中指出现代的邮轮是“浮动的度假村”也强调了邮轮设施的重要性及邮轮旅游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10]。徐虹、高林(2010)的研究中同样阐述了邮轮本身在邮轮旅游产品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及邮轮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特征[11]。

综合以上对学者及机构对邮轮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由于出发角度不同,各个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可以总结出邮轮旅游所具有的一些共性。首先,邮轮旅游具有鲜明的娱乐性特征,即以单纯的旅游为主要目的。其次,在邮轮产品构成上,是由以邮轮为核心及停靠港旅游项目及服务两大部分构成。第三,在旅游过程中邮轮不仅具有交通工具的特征,而且具备了住宿、饮食及娱乐等各种设施,并为游客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具有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最后,邮轮旅游具有定期或不定期访问具有魅力的港口城市的特征,因此邮轮停靠港的旅游产业对邮轮公司的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综合邮轮旅游所具有的共性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无论实在交通、住宿还是在旅游线路设计及娱乐设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别,具体内容见表一。

表一 邮轮旅游产品与一般旅游产品的差别

三、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分析

通过前文的整理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产品主要由邮轮自身提供的设施、服务以及停靠港的旅游项目及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因此,邮轮公司无论是从邮轮建造还是母港及停靠港的选择上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从目前国内主要的邮轮旅游产品航线来看,已经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中日韩航线占主导地位,港台及东南亚航线为辅的特征。其中连接中日韩的东北亚邮轮航线除上海外天津及厦门也开发了相应的航线。东北亚航线主要停靠日本的神户、长崎、以及韩国的釜山、济州等港口,部分线路已经发展成为了定期航线。而港台线路由于受大陆与台湾间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只有上海及厦门港开设了不定期航线,但依然无法实现常态化运行,因此目前香港仍是港台线路的主要出发港。港台邮轮旅游航线主要停靠香港、台北、高雄、花莲等港口。而东南亚航线的邮轮商品除了极少数商品不定期从上海出港以外绝大多数的东南亚航线需要从香港或新加坡登船,主要停靠香港、越南、新加坡、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的港口。

从旅行时间及产品价格来看,国内邮轮产品无论是在旅行时间还是在价格上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旅行时间的不同需求,但在产品内容方面差异性特征则明显不足。东北亚航线的邮轮商品在旅游时间上即包括了5天左右时间较短的商品,也有7天以上时间较长的商品。在商品价格方面也包含了从3千元以下的经济型商品到万元左右的豪华型商品的各种商品,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同时此类商品其出发港以国内港口为主,同时部分航线已经发展成为定期航线,因此对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影响较大。

港台航线的邮轮商品在旅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也同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旅行时间方面,涵盖了从香港出发以邮轮体验为主要目的为期2天左右的商品及5天左右的商品。价格方面,体验类的邮轮商品价格在千元左右,其他的港台邮轮商品也根据不同的内容涵盖了各种消费层次的商品。但由于港台航线由于可选择停靠港的限制,在旅游商品内容差异性方面则明显不足。同时由于目前港台航线的邮轮商品主要以香港为出发港,因此对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影响较小。同样尽管目前东南亚邮轮商品在旅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多样性特征更为明显但出发港以新加坡、香港为主,主要停靠港也均为国外港口,因此同样对国内的邮轮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很小。

表二 国内邮轮旅游产品特征

邮轮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该问题涉及到了国内邮轮港口建设、邮轮建造以及邮轮公司设立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以上对国内邮轮旅游商品现状的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主要邮轮旅游产品开发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首先,目前国内邮轮商品呈现出以出境旅游为主的旅游入超特征。由于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呈现出外籍邮轮公司垄断的特征,导致国内邮轮旅游产业不健全,也使造成了邮轮旅游以国内游客出国旅游为主的特征。这一问题严重限制了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尤其是对处于邮轮旅游产业链下游的服务业的波及效果。

其次,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在内容上具有同质化特征。通过对国内邮轮旅游航线分析可以看出,东北亚邮轮旅游产品占据了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主导地位。尽管目前国内东北亚航线主要以上海、天津为主要母港,所针对的国内客源市场也不尽相同,并在停靠港选择、航行时间及商品价格方面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但从产品内容,即邮轮设施、服务以及到访港口角度来考虑时仍然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特征。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这种同质化问题极易造成各港口城市及各个不同商品间在客源方面的竞争。同时由于内容上缺乏主题性无法形成差异化特征,因此演变成价格竞争可能性较大,也会导致邮轮旅游市场上诸如品质及服务下降等诸多问题。

第三,缺乏对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是构成邮轮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邮轮旅游产业的波及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众多港口存在过度重视停靠码头及附属设施的建设,忽略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问题。实际上邮轮公司在选择某一港口作为母港时港口设施仅仅是众多考虑因素之一,而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经济发展情况、客源及气候等因素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从邮轮旅游产品特征角度来看,港口城市的旅游项目是吸引邮轮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从港口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拓展邮轮旅游产业链、带动地区服务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无论是从港口城市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考虑还是从完善邮轮旅游产业链角度考虑都需要重视对港口城市旅游项目的开发。

第四,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细分化。邮轮旅游产品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旅游产品。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商品不仅在航线上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的商品针对的是大众旅游市场,并没有针对国外邮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诸如老年人旅游市场、企业旅游市场、家庭旅游市场等进行相关产品开发。

最后,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宣传。邮轮旅游商品的宣传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通过政府及企业面向社会宣传邮轮旅游,提高居民对邮轮旅游的认知度并减少邮轮所具有的昂贵、不安全、晕船等负面效果;其二是通过向国外邮轮企业宣传地区邮轮设施、旅游项目及地区文化促进外籍邮轮的到访,或与国外邮轮企业合作参与邮轮航行过程中的各种演出项目向游客宣传地区文化,提高外籍游客对地区的认知度。目前国内各地区政府及企业依然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宣传重要性的认识。这一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邮轮旅游市场的培育,不利于国内邮轮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通过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缺乏对邮轮旅游产品本质特征上的认识。因此在结合邮轮旅游产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业在商品开发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以出境游为主,邮轮旅游产业链不健全的问题,需要通过合资、独资等方法建造或购买邮轮并成立邮轮公司,打破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由外籍邮轮垄断的局面并缓解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入超问题。国内企业通过成立邮轮公司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目前已开发的港口设施,开发不同类型的邮轮旅游产品进而起到提高邮轮旅游基础设施利用率、扩大邮轮产业对地区经济尤其是地区旅游产业的波及效果。

其次,针对目前国内邮轮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需要通过开发各种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以及选择不同停靠港旅游项目等方法来缓解。根据不同的旅游者需求,需要相关企业在邮轮上娱乐项目的设定、停靠港旅游项目选择方面制定各种主题鲜明的邮轮旅游商品更好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第三,针对目前国内各港口城市缺乏与邮轮旅游相匹配的旅游项目开发的问题,需要地区相关企业及政府从本质上认识邮轮旅游产品的构成及特征并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项目。港口城市在开发旅游项目时需要完善连接港口的交通基础设施,并开发不同主题的一日游商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另外,对于地区旅游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类型相对较少、集中度不高的地区可考虑开发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旅游项目,或是通过地区企业参与邮轮内娱乐项目逐步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高邮轮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的波及效果。

第四,根据国外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经验,老年市场、企业市场等细分市场一直是邮轮旅游市场中十分重要且比较成熟的细分市场。而国内的邮轮旅游商品总体上依然呈现出以大众旅游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特征,缺乏针对这些细分市场特征及需求的产品开发。同时以大众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时,客源竞争激烈,而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相应的产品不仅能够在发挥邮轮旅游自身特征,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游客重复购买率,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源。

最后,由于邮轮旅游属于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国内市场上消费者缺乏对邮轮旅游的认识,而国内的邮轮母港及停靠港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较低。因此有针对性的宣传是政府相关部门培育国内外邮轮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港口城市的地区政府可以根据自身不同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邮轮旅游宣传战略。在培育国际市场时其宣传重点应为邮轮公司、到访的外籍游客以及国外的目标市场。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的情况其宣传重点应为相关企业及对国内目标市场的宣传。

值得国内相关部门注意的是,邮轮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开发过程,其内容不仅包含了港口城市旅游项目开发、邮轮航线开发及邮轮内娱乐项目开发等诸多相关内容,而且也涵盖了对产品主题性、不同细分市场认识等问题,并且各要素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在确立既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战略。

邮轮经济论文篇8

一、引言

邮轮旅游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高端旅游产品,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8%9%的高速增长,远远超过国际旅游业的整体增长速度。目前国际上邮轮旅游的发展已比较成熟,尤其是在作为其主要市场的北美和欧洲。在我国,邮轮旅游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对于邮轮旅游还没有概念上的认识,但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选择惬意的邮轮旅游也将日趋普遍。同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邮轮旅游发展空间巨大,为国际大型邮轮跨国公司普遍看好。据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将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所以,尽管目前邮轮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其发展潜力和高速度的增长预期已初露端倪。在此背景下,充分认识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邮轮产业各方面的差距,把握我国与国际邮轮旅游业接轨以及迅速推进的时机和节奏,开展对邮轮旅游各方面的研究工作理应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邮轮旅游经济是一种集聚经济。其集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邮轮及邮轮乘客服务的各类机构、相关产业(如邮轮维护企业、宾馆、餐饮、陆空交通、景区等等)要集聚在邮轮港口附近,以便快捷地为邮轮及乘客服务;二是优质邮轮港口能吸引更多邮轮集聚,而多艘邮轮的集聚又可大大促进本地经济。而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适应目前环境的最为先进的运作模式,而且作为一种协调参与者的相关活动的全面整合系统观,强调强强联合、资源整合和整体运作,对客观上已经存在的旅游服务分工协作的系统及旅游服务供应链的运作管理可以提供理念的启发、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参照,这对于邮轮旅游这种与相关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来说有着天然的适用性。借鉴供应链管理模式,邮轮港口就可以根据实际,结合自身供应链的特点,围绕实现顾客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有效合作方法的研究,探索接待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结合目的地服务体系的相关理论,充分认识邮轮大型化趋势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构成一个分工协作的港口接待服务体系,共同为邮轮旅游者及邮轮提供系统服务。所以,研究我国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邮轮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对邮轮旅游的研究

国外对邮轮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许多学者从邮轮旅游者的顾客分析,邮轮旅游对港口城市的经济、环境、社会影响,港口发展可持续邮轮旅游,与饭店业的比较等方面对邮轮旅游进行详细的阐述。DavidJohnson对邮轮旅游是否是可持续旅游进行了现实的检验,并提出了建,Hailin Qu和Elsa Wong YeePing建立了香港邮轮旅游者旅游动机及满意度方面的服务性能模型,Simon Veronneau SUJacques Roy从全球服务供应链角度,对邮轮公司的最新实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实证研究。相较而言,由于我国邮轮旅游刚刚起步,对邮轮旅游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俞斯佳、孙姗对邮轮经济的全貌进行了综述。李传恒用邮轮产业实证研究了服务业价值链扩张与区域旅游产业升级。余科辉、刘志强对世界邮轮旅游目的地与邮轮母港进行了分析等。

2.对旅游供应链的研究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与竞争能力的战略管理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旅游管理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目前,国外对于旅游供应链的组成体系已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较具代表性的如Richard Tapper和XavierFont(2003)等人认为“旅游供应链具体包括住宿、交通、吸引物、酒吧、餐馆、纪念品和手工艺品、食品生产、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对旅游业的发展起支持作用的目的地基础设施等,他们把垃圾循环利用、处理部门纳入旅游供应链,构建了绿色旅游供应链(Tourism GreenSupply Chain,TGSC)的完整体系,如图1所示。同时Richard Tapper和Xavier Font还认为,旅游供应链不仅受内部企业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许多企业不能够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制约,有时这些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们对这些因素及其影响也作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

我国早些年一些学者与官员提出的旅游业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旅游供应链的雏形,但我国的旅游研究者近几年才开始将真正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研究中,且研究的数量并不多。在旅游研究中最早引入供应链理论的是南开大学的曾吴和王娟(2001年),他们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应用到民航公司与旅行社战略合作问题上,认为根据供应链理论所强调的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来体现经营一体化理念用到民航旅行社这一供应链,就是要确立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双方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链上达到“共赢”的效果。之后,其他一些学者也开始探讨旅游行业与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问题,李万立等(2006年)则首次对国外旅行社供应链管理做法与实践进行了介绍。

3.关于邮轮旅游供应链的评述

由以上国内外对邮轮旅游以及旅游供应链研究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外学者基于供应链视角对邮轮旅游的研究极少。

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所在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进行资源优势互补、协调运作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性。而邮轮产业是以邮轮为核心,以海上观光旅游为具体内容,由多行业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产业。邮轮旅游的发展能够自然形成一条相互依托的产业链。首先,邮轮到港的城市将成为国际消费群体人流的集散地。其次,为邮轮服务的各项产业,如餐饮、酒店、港口、旅游景点乃至农业等,都将面临较大的市场机遇。第三,邮轮的制造和维修也将刺激造船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国邮轮旅游要想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不仅要注重邮轮自身的设计与建设,更重要的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即要协调邮轮产业供应链上各环节的关系,如交通运输、船舶制造、港口服务、餐饮、购物、邮轮公司等,使邮轮旅游成为我国内地出境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三、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模型分析

笔者在结合上述国内外对邮轮旅游以及旅游供应链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邮轮旅游供应链管理结构 图。

邮轮旅游业涉及旅游、交通、港口、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加以创新,并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

从上述结构图分析可以看出,邮轮旅游供应链大体由两条以邮轮公司为核心的服务供应链构成。第一条是邮轮公司通过与邮轮公司等中介机构建立协调的业务合作关系,旅行社作为邮轮公司的代言人,针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供应链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进行整合,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邮轮在邮轮经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经常被称作“邮轮市场的向导和顾问”,其主要工作是协调好港口、口岸、邮轮公司以及各个旅行社之间的关系。邮轮公司对港口的信任度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的协调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条供应链,邮轮公司借助于邮轮母港或挂靠港码头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建设,提供满足其大型邮轮停靠需要的一些必备设施。比如,应有足够水深的航道、足够吨级的泊位和必要的导航设施等,为邮轮停泊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供淡水、燃油、船用物料、食品、商品供应等相关给养服务;另外,对邮轮所排放的垃圾废物等,同样需要相应配套的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及时处理,维持港口环境清洁,建立完善的绿色旅游供应链体系。而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处理机构、问询机构等辅助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

两条供应链从不同的角度对邮轮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和关联度分析,由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供应链各环节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环节脱节,都会对整个供应链效用的发挥产生影响。

四、邮轮旅游供应链各环节协调的若干措施

1.拉长邮轮产业经济价值链

欧美的邮轮产业经济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成熟的产业链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国内地要建设邮轮母港,旅游、观光、购物、餐饮等一系列服务应协同配合,形成邮轮产业经济完整的价值链体系。

(1)全面促进邮轮产业链的形成

邮轮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善的邮轮产业支撑系统。一方面,应进一步建设和发掘各港口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围绕建设邮轮中心这一主题,开拓服务市场,着力打造邮轮物资配送、游客到港消费、旅游客源组织、旅游线路推介等邮轮产业链。另一方面,主动寻求与邮轮船东、邮轮经营公司的合作,加强与大型旅行社、旅游接待地的联系。通过旅行社的帮助和宣传,既可以“引进”邮轮带来的客源,又可以向邮轮“输出”大量的游客资源,扩大游客游览范围。

(2)加强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国的港口还仅仅是国际邮轮网络的一个挂靠点,缺少邮轮专用码头,相关法律、法规缺位,因此,必须加强软、硬件建设以改变目前的局面。首先,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港口码头,完善停泊设施,依托港口周边资源,改善购物、餐饮、住宿、船舶维修以及其他设施的相关条件;其次,尽快建立、完善有关邮轮旅游发展的相关法规,建立区域间有效的协调机制,改进通关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法规和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惯例程序,运用现代化技术简化通关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和游客的满意度。此外,邮轮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也至关重要。在邮轮上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配备完善的医疗救护设施,建立应付突发事件的有效机制,才能让游客安全游、多次游。在人才管理方面,实施人才储备战略,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快同国际邮轮码头管理标准与技术的接轨。

2.树立合作共赢观念

供应链稳定的最大障碍就是,供应链的利益没有在企业之间公正分配,成员感到自己没有从供应链合作之中得到真正的益处。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供应链的各方树立合作互赢的观念。供应链是以互利为基础的,没有共同的利益,合作者不会走到一起。只有通过合作双赢才能保证企业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在通常的竞争中,总是零和博弈,一方所得到的正是另一方所失去的,反之亦然。而企业之间通过组建供应链,只要合作成功,各方都是赢家。因此必须转变惯常的投机、败德行为的思维方式,树立双赢的合作观念,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将自己企业的利益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紧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供应链合作各方都能保持持久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终提高供应链的盈利和竞争力,使供应链保持长久稳定。

3.实施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邮轮企业及邮轮公司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观念。首先,要关注游客的需求而不是产品,要以游客的需求来覆盖其产品和供应链,努力实现实时、无缝的横向整合面向客户的流程――如市场、销售和服务,纵向整合供应链的上游流程。其次,“以客户为中心”并不代表以同等的精力和资源去对待每一位游客,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游客身上,调整供应链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客户得到最需要的服务而不是最多的服务。邮轮企业通过与旅行社开展全方位协作,在旅行社的帮助下,扩大游客游览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更好的为游客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

4.发挥政府行业的协调机制

邮轮经济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2-02

一、国内邮轮旅游人才需求将高涨

第一,我国巨大的邮轮市场容量,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邮轮专业人才。国际邮轮产业是一种新兴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休闲度假方式,受到欧美国家中产阶级的青睐。[1`]到2020年,我国将有1亿人出境旅游,通常出境旅游中,5%的人会选择邮轮的方式,届时出境邮轮旅游的游客将达到500万人次。[2]

第二,中国是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各港口城市重视发展邮轮经济并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与措施,驱动了邮轮旅游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邮轮旅游人才特征决定了邮轮旅游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口,且对现代的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首先是劳动密集性,邮轮乘客与员工比例2.2∶1,以一艘载客量3000人的中型邮轮为例,员工数量高达1400-2000人。其次是服务多样性,邮轮提供住宿、餐饮、度假、休闲、观光、购物等多样性的服务项目,其岗位类别多达百余种。再次是品质特殊性,邮轮属于高端旅游消费,邮轮旅游者需要更多量身订制的个性化服务。最后是高度国际化,邮轮旅游业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的国际性产业,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云顶香港三大邮轮集团的人力资源都呈现出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二、我国高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有邮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还比较少。200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设立了邮轮经济四年制本科教育,不久后开设了国内第一个邮轮经济研究生专业。2008年,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也设立邮轮游艇管理四年制本科教育。2011年,大连海事大学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设立了邮轮游艇管理方向。此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与国外邮轮公司合作设立了定向委培,一些大中专职业学校也设立了邮轮服务专业。这些高校促进了国内邮轮管理专业的发展,但国内专业的邮轮旅游人才还是极度匮乏。

这些院校的部分毕业生已经在世界著名的邮轮集团和国内游艇俱乐部任职,但是鉴于师资问题和海外劳务输出渠道不畅通,大部分毕业生还很难顺利进入国外邮轮公司实习和工作。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陈心德指出:“到2020年,我国邮轮人才需求量预计将超过30万。而我国目前仅有10所学校培养邮轮专业人才,若以每年每所院校招收100人计算,到2020年,共计能培养出的邮轮人才为2万左右,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到28万人。”由此可见,邮轮人才的缺口,将成为我国邮轮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

(一)以实践教学为导向

欧美地区邮轮旅游产业比较发达,人才教育也相对成熟。欧美国家邮轮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实践,强调教学研究与产业实际发展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上,邮轮旅游专业设有参观课,甚至专设职业实习年。在师资构成上,邮轮旅游课程的专职教师,一般都有在邮轮产业部门的从业工作背景,甚至本身就在邮轮产业部门兼任相关的管理工作,承担项目研究和提供咨询服务。这些做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还促进了学生对未来雇主和即将从事的邮轮相关工作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建立适当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行业实习是重要内容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邮轮旅游教育一直处于世界的最前列,该校与全球各大邮轮公司都有合作。该校在邮轮旅游专业的本科课程设计中,第一阶段是邮轮旅游相关课程学习,第二阶段是为期一年的行业实习。行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后,在邮轮公司专业人员指导下,在邮轮相关部门从事一年的实际工作。通过行业实习,学生能够对是否将邮轮工作作为长期职业选择做出明确的决定。在邮轮公司成功完成实习并获得学位的学生,会在邮轮旅游领域获得全面的职业发展,最终能够实现从实习生到邮轮部门经理的完美转变。

(三)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与邮轮产业部门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业部门是学校的资助人,反过来,学校向产业部门提供人才并承担研究课题。学校根据邮轮企业的实际需要开展科研,把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和产业需求的结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可靠途径之一。此外,该校的邮轮旅游专业还会聘请邮轮旅游相关领域的兼职教师和知名专家来开设一系列的特色讲座,把邮轮旅游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动态和新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引入课程中来,满足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诉求。

(四)邮轮公司参与人才培养

邮轮公司也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储备。早在2000年,丘纳德邮轮就创办了一所海上大学“白星学院(White Star College)”,以正式的、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歌诗达邮轮在全球范围内成立了“歌诗达校园(Costa Campus)”,提供为期半个月左右的岗前培训,旨在为准员工提供服务技能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准备。公主邮轮也开设了“公主大学(Princess University)”,这是一个在线培训课程,旨在帮助邮轮员工提高服务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邮轮旅游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一)“双重三明治”的培养模式

邮轮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借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等国外高校的经验,可以打造一种“双重三明治”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这是比较适合现行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模式。所谓“双重三明治”,即“1.5+0.5+M+1”,学生在前3个学期进行相关理论课程学习,接着1个学期进入邮轮企业实习,然后根据实习情况和个人志趣决定是否从事邮轮管理相关工作。该模式中的“M”(multiple)表示了学生的多种选择,即在第5个学期,学生可以有三个选择:第一,如果选择邮轮相关工作,则进入下一年的高级邮轮管理课程学习和相关职业证书的培训;第二,如果不选择邮轮相关工作,则转入相近专业领域学习,比如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和俱乐部管理等等;第三,如果选择高层次的邮轮旅游研究生教育,则进入下一年的理论夯实和研究方法学习,准备国内研究生考试或者国外研究生申请。因此,邮轮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最后1年的学习阶段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

(二)有效培养模式的实现难点

“双重三明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实践教学,更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该模式能有效对接教学与业界需求,也能帮助学生进行人职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适合用于邮轮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但该模式在中国高校的实现还存在一些难点,能否有灵活的课程设置和与外界的紧密合作是其中的两大难点。

邮轮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邮轮经济学、邮轮实务管理、邮轮运营管理、邮轮专业英语、邮轮航运管理、邮轮口岸管理、邮轮海关商检法、邮轮岸上观光策划、世界邮轮旅游地理、邮轮公共关系、邮轮消费行为学和游艇俱乐部管理等。此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国家海事局的相关证书培训并取得国际海事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从而保障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从事国际邮轮涉外工作。[3]这些学习任务都必须在有限的修读年限内完成,这是个不小的挑战。

邮轮旅游人才的“双重三明治”培养模式将邮轮旅游教育分为“1.5+0.5+M+1”的四个环节,涉及理论学习、课程实训、课程实习、专业培训四个部分,这些环节的顺利衔接和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邮轮企业的参与、国内和国外高校的合作,尤其需要灵活的课程设置以改变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理论学习和课程实习之间渠道的不通畅问题,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入邮轮公司实习和工作。

中国是亚太地区邮轮旅游发展潜力和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市场,皇家加勒比国际、歌诗达、公主邮轮等世界知名邮轮公司都先后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并不断向亚洲航线增派更多的航母级邮轮。从邮轮旅游消费能力看,我国一些城市已形成一大批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客观上已具备了较为充足的邮轮旅游消费能力,他们为中国邮轮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4]我国发展邮轮旅游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5],但邮轮旅游教育和相关就业却无法同步跟进。另外,为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现象,我们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有所调整和创新。本文以邮轮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尝试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问题提供有益思路。

[ 注 释 ]

[1] Cruise Market Watch.Growth of the Cruise Line Industry[EB / OL] / blog1 / growth / ,2012-05-22.

[2] 陈心德.2020年我国邮轮人才供应缺口将达28万[Z].中国青年报,2012-07-06.

邮轮经济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50-02

上海市宝山区作为上海工业时代的缩影,正从传统工业制造区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滨江新区转型。宝山全区域293.7平方公里,其中,岸线40公里的滨江区域成为宝山“十二五”规划中“五大转型地区”之首,旨在以国际邮轮港为龙头,发展邮轮航运服务业及其他配套服务产业。宝山着眼于将滨江地区作为五大重点调整区域之一,通过“邮轮码头―邮轮港―邮轮城”发展,深化五大功能开发,促进区域转型。

一、“建设邮轮城,深化五大功能开发”机制解析

首先,深化城市名片功能,起到区域定位功能。“钢铁宝山”、“厂区宝山”色彩过浓的宝山形象势必会给宝山全区的功能提升以及城市转型带来巨大的障碍,“现代化滨江新区”这张“名片”的提出,代表宝山区认识到传统产业发展所缔造的形象需要改观。

第二,深化邮轮母港功能,通过着力打造“亚洲一流的国际邮轮母港”,升级“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功能性项目,令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区”的“城市名片”内核更为清晰。

第三,深化产业集聚功能,将配套产业与邮轮母港相互关联,既发展邮轮港,又促进产业的成型、集聚,令邮轮经济真正能带动本地经济的繁荣。重点是围绕“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聚集邮轮产业。

第四,深化城市转型功能,将产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功能、民生质量的改善相关联。以区域转型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同步融合为旨归,根据区域人口、消费等特点,努力实现“邮轮高端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商贸服务+高端商务区”的崭新格局,促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国际高端旅游业、商务商贸服务业的新聚集。

第五,深化改革创新功能,在推动区域转型、实现城市功能提升的过程中,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更好地行使自身职责,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

第六,深化以上5项功能,内在逻辑关系为:城市转型作为核心,城市名片明确定位,邮轮母港凝结项目,产业集聚构建以邮轮港带动滨江带、以滨江带开发带动全区域转型的力臂,改革创新则贯穿始终。

二、对比全球城市,借鉴工业老城滨水带转型规律

(一)滨水带工业老城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是促进区域转型的必由之路

随着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滨水城市的衰败,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城市开始对滨水区进行改造,重点开发其游憩休闲功能,从而促进城市再生。巴尔的摩、旧金山等著名滨水城市都通过开发滨水区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而上海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也是成功的个案。

(二)滨水带工业老城的规划要完成战略使命,产生综合效益,就必须拓展规划内容,并关注落实

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对于城市产业发展、文化品位提升、历史传统保护等各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规划必须超越简单的景观环境建设层次,获得更多综合效益,因而不仅要进行传统的物质空间形体规划,还应进行更高层次的战略研究。同时,还要深入研究规划实施的资金、体制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加以落实,避免脱离实际,在实施中走样。

(三)滨水带工业老城与周边区域产业衔接、城市功能衔接需紧密配合

城市滨水带是城市中的一部分,要通过滨水带转型带动区域发展、城市功能升级,必须在规划中、实施中充分考虑其他区域的需求。巴尔的摩滨水带复兴,充分考虑与市中心其他区域的道路衔接和城市共享,比如从市中心到滨水带,设置高架步道,为市民高处观赏水景提供便利。

三、以问题意识观照“建设邮轮城,深化五大功能开发”

宝山区“建设邮轮城,深化五大功能开发”,体现了改革创新的决心。通过对比国内外滨水工业城的转型,兼对比其他邮轮港口的发展轨迹,聚焦宝山滨江带与区域转型,特提出以下观点以供商榷。

邮轮经济论文篇1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26

[中图分类号]F552.7;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一直以来,世界邮轮产业发展迅速,邮轮旅游消费对邮轮港口城市及其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极为明显,促使邮轮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从企业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对产业聚集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他认为:产业集群指的是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而邮轮产业有着显著的集群效应,“带来了邮轮,就带来了财富”,它通过消费形式对相关行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据统计,邮轮产业对港口城市经济的带动比例系数1:(10~14),其中邮轮母港的邮轮经济收益更是停靠港的10~14倍。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为。现在厦门还是一个邮轮挂靠港口城市,邮轮产业集群效应尚不明显,但是厦门拥有优越的发展邮轮旅游的条件,如果能充分利用,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厦门有望成为邮轮母港,实现厦门邮轮产业集群。

1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定动力机制

1.1 启动力――城市经济

快速发展的厦门经济是发展邮轮旅游的基础动力。厦门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突破1万美元,2014年厦门人均GDP更是达到14 049.56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达到6 000~8 000美元时,邮轮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厦门及周边区域已经进入这样的快速增长阶段,形成了一批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客观上具备了邮轮旅游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促使厦门旅游业不断发展。2014年厦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 337.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22.09亿元人民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旅游业的快步发展,是发展邮轮旅游,实现邮轮产业集群的原动力,为厦门建设“邮轮母港”创造良好的条件。

1.2 驱动力――地理集中

在产业集群中,主导产业附近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健全的配套产业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令相关企业聚集的向心力。在该向心力的作用下,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运动和相关企业运动都以集中为导向,产生极化效应和聚集经济效应。厦门拥有集群的先天条件,厦门的主体――厦门岛面积约132.5km2,岛内人口密度大,产业密集,可以成为发展邮轮产业集群的集群基础;另外,厦门国际邮轮中心位于厦门岛西海域港区南侧的东渡路上,包括一个14万吨邮轮泊位和4个泊船泊位,能接待目前世界最大的邮轮。邮轮中心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不到10分钟车程,与湖滨北路商务中心区紧密相连,至中山路、鼓浪屿等传统中心区域不过5分钟车程,特别适宜发展邮轮产业。厦门国际邮轮码头的建成,为厦门设置了发展邮轮产业集群的重心,邮轮相关产业在原有的厦门岛产业分布基础上向重心靠拢,同时注入新的配套行业元素。

1.3 促动力――相关产业发展

邮轮相关产业的成熟发展,是提供完善的邮轮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是城市成为邮轮母港,实现邮轮产业集群的重要条件。邮轮产业集群内主要的相关产业涉及旅游、商业、交通、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密切而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实现邮轮产业链的一体化。厦门邮轮相关产业发展成熟:各类酒店、旅行社每年都在增加,不断提升厦门旅游接待能力;鼓浪屿、万石植物园、胡里山炮台等景区分布密集,且均在邮轮码头附近;交通系统不断完善,机场距离港口不到10分钟的车程;中山路、禾祥西、SM等代表商业圈发展繁荣,商业圈之间以及到邮轮码头之间交通条件都十分便利。厦门邮轮相关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能够提供完善的邮轮旅游接待服务,促使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

1.4 内源动力――合作竞争

在产业集群内,各个企业既激烈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分工互补、知识共享、网络创新,可以实现外部经济。如民航和轮船本来是竞争的关系,但也可以相互合作,游客下邮轮后,以乘坐飞机或陆路交通前往厦门其他地区甚至整个中国旅游;集群内的各个旅游企业,在产品设计、营销网络和区域品牌的建立上也有共同的目标。通过合作竞争,可以加快技术的引进和产品更新,又可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1.5 引导力――政府和企业

研究表明,政府相应的产业政策,加上企业投资的带动,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厦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厦门邮轮旅游和邮轮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以成为“世界邮轮母港”为目标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更被纳入厦门市“十一五”规划。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是厦门市十大国企之一,是福建最大的港口企业,同时也是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的码头运营商之一。为迎接“厦门邮轮经济”腾飞时代的到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内外兼修,力争提升厦门的邮轮接待能力和城市形象,吸引更多国际豪华邮轮来厦。中国国旅(厦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另一张名片,该社注重对欧美、东南亚邮轮旅游市场的开发,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保持着长期友好联系。厦门市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将有力推动厦门邮轮产业集群的形成。

2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2014年有21个班次的邮轮在厦门停靠,涉及15家邮轮公司,旅客吞吐量达到56 444人次。但相对于欧美邮轮旅游的发展,厦门邮轮旅游起步较晚,目前仅是邮轮接待城市,要充分发挥厦门邮轮产业集群效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厦门邮轮旅游的宣传不够。一方面,人们对于邮轮旅游的概念不清晰,对邮轮旅游产品不熟悉,厦门邮轮旅游市场需求还未被激发;另一方面,国际邮轮公司对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优越条件了解不够,同样看到厦门还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其次,厦门邮轮旅游产品多样化程度低。一是航线不稳定。厦门港到港邮轮并不稳定,并且缺少定期航班,这也间接反映出旅游者的需求不稳定。二是邮轮产品稀缺:在环世邮轮网上搜索以厦门为目的地的邮轮航线只有一班(厦门―鹿儿岛―长崎―济州6日),在同程旅游网上搜索出发港口为厦门的只有4条航线,均为日韩航线6、7日游,产品种类太过单一,缺乏吸引力。

再次,目前还没有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入关程序和口岸管理条例,国家对邮轮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还是采用一般的出入关管理和口岸管理条例,这导致了邮轮乘客入关时间过长,出入口岸不够方便、快捷。

最后,厦门邮轮产业方面的高级人才较少,邮轮旅游对从业人员在知识、素质乃至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厦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邮轮服务方面的人才培训机构以及专业的教育研究机构,这也是发展邮轮产业链中不完善的一个环节。

3 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目前,厦门邮轮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已经投入使用。但是,针对上述问题,厦门还需要做多方面努力,为“巢”引“凤”,充分利用厦门具备的发展邮轮产业的可行性条件,积极开拓邮轮旅游市场,恢复和发展厦门邮轮经济,争取早日成为邮轮母港,真正形成邮轮产业集群。

3.1 加大宣传招商力度,积极开发邮轮市场

对内方面,政府带头,同时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开发邮轮产品。鼓励骨干旅行社开发邮轮市场,但由于邮轮产品从设计、市场开发到实际运作,周期长、要求高、成本大,政府应在开发经费上予以资助和鼓励,每年从旅游专项资金拔出一定资金,用于邮轮旅游的宣传,开发潜在顾客。

对外方面,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邀请国内外邮轮产品的运营商、商来厦考察;组织港务、口岸等部门以及经营邮轮产品的旅游公司赴美国迈阿密等邮轮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工作,争取引进国际豪华邮轮停靠厦门。与国际邮轮产业发达国家的领事馆、商务等部门建立联系,参加国际大型邮轮专业展销会,努力宣传厦门邮轮旅游环境;与国际知名邮轮公司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等公司保持联系,扩大业务往来,发展厦门邮轮旅游市场。

3.2 包装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多停留厦门

邮轮是否停靠,除了邮轮码头自身的条件以外,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港口所在城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厦门国际邮轮码头就在市区,到各个景区或购物中心均非常便利。要进一步挖掘对国外游客有吸引力的周边旅游资源,大力向国际邮轮公司推介。要设计和推介好精品旅游线路,如鼓浪屿、客家土楼、武夷山等;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如发展温泉体验、高尔夫休闲、闽南民俗文化活动等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厦门各大旅行社,与厦门市域内和周边景点做好交通、游览、餐饮、购物的衔接。

3.3 简化通关手续,提高口岸服务水平

邮轮停靠涉及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职能部门,国际大型邮轮一般停泊周期较短,时间安排紧凑,旅客多,因此对通关速度要求很高。目前厦门港查验单位针对大型邮轮出入境已经出台一系列通关便利措施,包括网上报检、团体验证、“绿色通道”、主动登轮服务、船边快速验放等。为促进厦门邮轮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口岸管理办法,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通关标准和符合国际惯例的邮轮游客出入关程序,开设便捷通道,尽可能缩短通关时间,简化邮轮陆上补给、维修等通关程序。

3.4 成立邮轮领导小组、培养邮轮服务和营销专业队伍

邮轮产业是全球性、综合型的产业,邮轮市场的竞争是高层次竞争,是与其他港口都市、甚至其他国家的竞争。厦门邮轮旅游发展尚未成熟,亟需政府牵头成立邮轮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管领导、市发改委、市交通委、海关、商检局、口岸办、市旅游局、港口局、海事局、港务集团、邮轮专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组成,负责调研、规划、接待、开发邮轮市场,并协调、解决发展邮轮经济的日常事务。在邮轮领导小组带领下,加强对国际旅行社接待邮轮的培训,从各方面扶持、帮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邮轮专业队伍,使其逐步增强在邮轮外联、接待、销售三个邮轮业务环节的竞争力,从而成为厦门与其他港口城市进行邮轮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虽然厦门目前还只是邮轮接待城市,但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加上厦门发展邮轮旅游的优越条件及政府和企业的推动,厦门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最佳的邮轮母港之一,从而形成厦门邮轮产业集群,实现集群效应。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晓东,冯学钢.中国邮轮旅游产业:研究现状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2).

[2]张明香.关于推进上海邮轮母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港口,2013(5).

[3]孙春华.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前景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

邮轮经济论文篇12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2011年我国内地全年共接待国际邮轮262艘次,同比增长17.5%,接待邮轮出境游客504582人次,邮轮作为高端时尚的代表,已经成为人们旅游出行的新方式。邮轮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未来5年仅欧美就有近20艘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邮轮被设计制造,小邮轮不计其数,邮轮内装设计也将达到一个新高度。

邮轮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邮轮设计和邮轮制造业的全面发展,但是邮轮被称为移动的建筑,也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载体。而本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要点,“节能”和“低碳”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在寻找和思考与己有关的低碳减排方法、举措。这几年,海事行业也不断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理念,例如,2010年新加坡开发出航运燃油废气处理系统、DNV碳捕获与储存标准指南,2011年日邮集团开发了碳排放计算器,2012年上海拟推出航运碳排放指数等。

在低碳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舒适、优雅、自然、自在的生活态度,邮轮内装设计在奢华的同时也需要低碳潮流,在设计中运用新科技、新材料来协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一、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的研究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带来了“低碳风潮”,“low carbon”这一概念最早见诸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2007年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时成为官方用语。“低碳”是一个全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话题。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中国在大会上郑重承诺2020年将达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经济将在短期内向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其实质就是遵循5R原则(Reduce、Reevaluate、Reuse、Recycle、Rescue),在设计中运用新方法、新材料等因素,以节能、节材为目的来实现室内设计的低碳排放。全球低碳设计专家卡斯特·格雷认为,低碳设计就是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采集、运输、生产、分销到使用,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得到明显的降低。在设计的起步阶段,就应该把低碳设计作为一个理念来进行考虑,它是可再生的,可循环的。

(一)室内空间功能布局方面。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室内采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做好阳台处理可以降低能耗。在室内设计时,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如在室内中庭设计中,一些学者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还能够创造出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自然感觉。

(二)室内结构调整方面。墙体节能与门窗节能,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如在室内设计的窗户运用方面,出现了选用玻璃幕墙替换普通窗户利于采光隔热,但通风效果差,需要大量使用空调设备,从而加大碳排放量。对此,江亿院士曾提出双层皮玻璃幕墙的概念,利用两个墙体和所围合的室内空间,作为空气和能量缓冲的空间,延迟外界能量的进入和散失,使得外界环境对于大厅室内的舒适度产生很小的影响,形成一个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的室内环境。

(三)室内材料选择方面。材料是室内设计的物质基础,室内装饰工程的总体效果、功能体现,都是运用装饰材料本身的质感、造型、图案、色彩、功能等体现的。低碳经济理念,体现在室内材料选择上,就是选择绿色材料、环保材料和生态材料。保证材料的绿色环保需要做到采用绿色无污染材料,追求“师法自然”的效果;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材料。

二、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空间设计的研究

(一)能源空间循环

在室内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使美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和船舶的个性风格结合,通过游艇的室内空间功能、形态、尺度来营造舒适、合理的室内空间。邮轮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室内结构方面可通过控制窗、墙面积比率,做好玻璃和外遮阳遮蔽以及门的节能,配置合适的窗帘,达到节能效果。通过合理的室内采光、通风,选择最优的空间朝向。多利用太阳能产品,让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动能、电能等为人们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风帆动力邮轮“Eoseas”号设计豪华,符合环保原则,该邮轮采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加热和冷却。另外,邮轮将设置太阳能储电板收集太阳能供电;其双重外壳板设计更有作为天然空调系统之效。邮轮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邮轮更会使用循环使用水、回收使用上层甲板的雨水,以及使用处理废物时回收的能源。“海洋绿洲”号号称最节能邮轮之一,船上最具创新性的部分是其分离的上层建筑,这样使得大量的内部空间可以拥有新鲜空气和阳光;“歌诗达·炫目”号曾获得“2009年ABB能效奖”,在船舶运营各个方面运用环保技术,如空调、通风、照明等,以确保节能减排,另外,歌诗达公司获得节能奖项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公司在旗下的邮轮上安装反用换流器,节约能源和减排。

豪华邮轮的设施与陆地上的豪华酒店相类似,只是动力能源技术、船体设计等方面较常规船型更为复杂,要求更高,可以借鉴低碳豪华酒店室内设计的技术。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是上海首家获得美国绿色委员会颁发节能与环保设计前期认证金级证书的办公楼宇。除了逾90%租用面积采用双层低辐射中空玻璃幕墙设计,以引入室外光及减低紫外线、降低照明及空调耗电量外,大楼还配备二氧化碳传感器,以随时监察室内空气质量。在太阳能的利用研究中,有不少学者参与室内中庭设计研究时,从绿色生态学的角度,运用“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对室内大厅空间的健康舒适度和能量节约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用中庭来处理建筑的核心空间,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线,也有助于空气的自然流通,如“歌诗达·炫目”号邮轮的跨越12层甲板的宽敞中庭,可以说是整艘邮轮的特色之一。

(二)材料低碳环保

在邮轮室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低碳装饰设计的关键。材料本身是否符合低碳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低碳装饰设计低碳思维的形成。邮轮室内材料在舱室空间的应用研究,要考虑到装饰材料四性:节能环保、防火隔热、降噪隔音、轻质材料。其材料采用不燃材料或局部地使用阻燃材料;要求具有一定的防震、隔热、隔音性能;装修材料尽量轻;注意材料重量分布的均衡和对称性。豪华邮轮设计的装饰材料还要具备可定制的特性,如新型PVC地板是唯一能再生利用的地板材料,品种繁多,纹路逼真美观,有地毯纹、石纹、木地板纹等,根据不同设计风格,配以丰富多彩的附料和装饰条,能组合出绝美的装饰效果。

邮轮低碳装饰还需要低碳思维,要求设计师在装饰造型上对材料合理应用,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对废弃的材料做到回收再利用。国内外文化的差异,以及邮轮外形设计的影响,要求体现低碳装饰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地域特色中融入情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

低碳理念在邮轮室内设计要结合人性化设计理念,在了解装饰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多学科交叉研究。邮轮室内设计中低碳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新理论,体现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和关爱。船舶室内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的课题,交叉室内设计学、经济学、船舶美学和机械学等多学科,系统论、思维理论以及进化理论等多种理论,探讨低碳理念在船舶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了解邮轮室内装饰材料特性,利用美学表达形式和艺术学的个性风格,营造节能环保的室内环境。

由于国外邮轮设计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施工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其实践及理论研究都比较成熟,但是我国邮轮室内装饰设计研究还非常缺乏,特别是邮轮室内设计如何和低碳理念进行结合,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风格和流派、造型、构造、装饰材料和工艺结合到邮轮室内设计中,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希望在邮轮室内空间和材料探索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上,能促进中国船舰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船舰市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程爵浩.2011—2012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2.

[2]程爵浩.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1.

[3]蒋志勇.船舶造型与舱室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董长有.船舶的家具设计及室内陈设[J].装饰与陈设,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