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0:55: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篇初中物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适合探究式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物理课堂也是非常需要创设教学情境的,学生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加深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的应用型。教师可以在教学情境中设置适合学生回答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以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为主,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也需要在教学情境中,自主地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运用身边的资料进行问题的探究,有益于将自身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例如,在教授杠杆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杠杆的作用原理演示,并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纵杠杆,感受杠杆所带来的省力。这种学生进行亲身的体验,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认同感,并且知道了物理知识是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取得高效的课堂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物理知识。
2.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
物理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好物理,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学生拓展思维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不再受到任何约束。开放式教学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造力,并且发展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光的描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光束与光波,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光波。然后就可以进行实验:让一个手电筒的光束通过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演示光波的传输过程。学生可以根据光波出现的现象进行提问,教师最后总结光波的物理概念以及实验中所使用的物理知识,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所需要讲授的物理知识。物理学习是非常需要学生的创造力的,而开放性的教学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
3.类比方法,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类比学习是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类比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对于知识有更深入的把握。类比方法通常是找到一个确定研究对象和寻找类比的对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学生在进行类比学习时,就可以在类比的过程中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就可以类比“凹透镜成像”,就可以知道“凸透镜对光是会聚的,并且所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的”,而“凹透镜对光是发散的,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通过类比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二、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的教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并且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增强学生对物理的认同感;教师也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成效,但是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探究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者:陈龙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厚禄乡第二初级中学
一、推进初中物理课堂问题情境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将问题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导引,不仅要从课堂情境的改进上实现提升,还要从教师自身对学科知识的素养提升中来满足要求。人本理念教学观迫切需要从尊重学生认知实际上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这一思想将学生的个性与兴趣激发作为身心教育的前提,摈弃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而将教学重点融入知识目标的构建中。
1.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合中来增进教学情境的形成
师生关系是问题情境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在问题情境中的定位与作用,要从自身的知识中转变思路,改造教学中的不平等。对于学生要从理解与引导上,强化师生平等,学生能够从知识的获取中加以思考,而非唯命是从,在教学权威性上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师生成为相互关联的知识对象。学生不再是静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从知识的自我体验与反思中逐步构建新的认知。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应该围绕物理问题来创设,学生的发展不仅在于个体的成长,还在于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而问题情境教学能够从学生的潜质及潜能开发上将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融为一体,在强调知识目标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从问题情境的构建上,要从知识点的梳理上帮助学生从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及理性与非理性等素质的均衡发展上作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从个性价值的认同上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质,而非“统一规格”的成长。
3.注重对问题情境本质的认知,确保“形神兼备”
对问题的引出与情境的构设,要从其本质上驾驭好教材、教参及课程标准等要求,能够从问题情境中与实践生活建立关联,帮助学生从生活化的实例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构建初中物理场景中,要区分“情境”与“场景”的关系,将物理知识与新课改理念及物理课标统而为一,能够从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应用上营造情感氛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并从心理困境与渴求解决问题的情绪情感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情”与“景”的相互交融。
二、结语
苹果的掉落激发了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思考;蒸汽对茶壶盖的作用力激发了瓦特改进蒸汽机的思路可见,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与问题的融合,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形成。
作者:穆永军 单位:云南省永德县乌木龙中学
一培养兴趣,激发可行性思维主观能动性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可行性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越贴近学生自身、越新颖越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可布置类似的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其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根据自身体重,计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作者:杨云 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
一、课堂中实际教学案例分析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事实上,为达成讨论教学法高效物理课堂建立,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怎样的合作方式,能使师生双方达到共赢,能使家长和教师感到共赢.在以往的讨论教学法中,我们常常将重点放在了合作上,创建各种类型的分小组讨论,最终的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也会出现在对物理习题讨论时,学生之间会谈论课堂以外的事情,导致这种实际的课堂分享学习难以进行.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小组的分类,不仅仅将小组中的男生女生进行比例划分,在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差;课堂上活跃或课堂上比较老实的学生也进行划分,将这些学生合理的安排在适当的小组,保证小组内部学生的多样性.进行课程讨论时,成绩好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小组学习,有组织的安排小组内物理习题分析,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则会在小组中积极回答问题,带动小组气氛,起到积极调合的作用;而比较老实不愿因说话的同学,在小组谈论时也会被活跃的气氛带动,达到讨论教学目的.
2.创立物理知识比赛,达成“讨论教学法”目标
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学无止境.单纯依靠小组分类方式不能完全达到高效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察其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察其过去一段时间内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甚至是未来对于现在学习知识的运用情况,这才是“共赢”的终极目标.基于此点,教师可以在课程安排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整理学过的物理课堂知识、知识问答比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
二、实现物理课堂的讨论教学法在对策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尽管讨论教学法的高效物理学习,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师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物理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掌握学生间讨论学习方法这一创新的教学技巧,就要初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相应的物理知识脉络的学有裨益.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授课时应穿插内容,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课程安排和学生的好奇心,渗透的内容可以是历史知识或是天文知识,也可以是地理知识,亦或是现实生活内容与科普知识等等.在内容上可以扩展到全方位和多侧面,数量上也应该适当,避免喧宾夺主,质量上的要求就是要形象贴切,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其领悟相应知识内涵的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教学首先做到了有效的减负增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需要面面俱到地讲解,而学生由于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认识不足等原因,最终结果成绩并不理想,更可怕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受到打击,最终导致初中物理学习的低效性.讨论教学法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活跃气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信心,以达到建立高效物理课堂的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我国初中物理教师在建立讨论型物理课堂上有所帮助。
作者:杜颖燕 单位:湖北省枣阳市实验中学
1参与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1.1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在新时期下,初中物理学习不再单纯地由教师进行讲解,其更为重视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外能够自觉地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能够积极地参与和配合教师所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下,要求学生能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使其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预习作业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了课本,所布置的作业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必须根据教材来制定相应的任务,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层次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促使学生通过看书以外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使其能够通过资料的查询、教材的研究以及积极思考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说,教师在讲解《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这一章中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电流的磁场知识,使其对电能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让学生收集与磁浮列车有关的资料,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活动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促使其自主地去探究物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力与运动》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互相击掌,让学生通过击掌来感受力的作用,其会发现双方在击掌之后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疼痛感,从而使其感受到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在此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让学生体会力的反作用力,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创新物理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物理教学需求,其仅仅只重视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物理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对学生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局限性。这种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具备综合评价效果,除此之外,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忽略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鉴于这种情况,应当创新物理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使其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开展有效的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
2结束语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满足了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需求,顺应了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转变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而且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物理知识理论与物理实验活动相结合,以提高初中物理学习效率,保障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效益最大化。
作者:谭征
一、运用生活实验器材,对物理课堂进行增色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化的概念与难以理解的定理,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验操作课上采用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克服这样的难题。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师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验证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有趣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物理实验的器材,比如:玻璃瓶、纸张、塑料水瓶等。例如“纸锅烧开水”的实验设计,当学生听到这个名字时就已经很好奇了,纸锅怎么能够烧水呢,它不会被点燃吗,碰到水不就坏了吗?带着这些疑问与好奇,学生在做实验时就显得特别的认真。最终也理解了实验的原理:水和纸一起烧,由于热的传导,纸张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而一般纸张的着火点是183度左右,所以纸张不会燃烧。又如,在压强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相同的两块橡皮泥,在实验中把它们分别放在刀尖和刀背上,观察橡皮泥的刀痕深度。通过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压强随着受力面积的大小发生变化。通过利用生活实验器材,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去化了原本抽象的物理学原理,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课堂的生活本色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科学、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例如,课后布置作业内容时,可让学生统计家用电器的功率,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试着查看电表,读出上面的度数,这样学生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活技能,算出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又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什么有关系”时,可让学生收集饮料瓶,制作成烧杯,既有趣又环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废物利用的例子,比如:用回形针、木块、图钉制作灯泡;用玩具激光灯制作光源等,这种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实验器材的行为,既达到了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培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润色,引导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生活中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不但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灌输的弊端,还将教学朝着多彩的现实生活延伸,真正实现教学资源与教材资源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使得物理课堂焕发出无限的魅力。物理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黎绍斌 单位:玉林市兴业县第一初级中学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作为硬性要求,旨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使自主学习成为改革的亮点.
2.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它代表的是学生在独立的情况下,可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答案.所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代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
学习初中物理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物理,了解物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他们的视野从课本中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得以开阔,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
1.结合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习保持新鲜的时间短以及情绪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是其固有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分析,采用适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物理学科,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以及动手性都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物理都是抱有极大的学习兴趣的,如何把这份兴趣保持下去,就是教师需要做的事情.
2.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内容大多是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物理学科是极易引发初中生兴趣的学科,初中物理是比较侧重观察物理现象的学科,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安排学生做好探究实验,教师还可以适时随机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自愿地探求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也可以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相应的课外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类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比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中更能使大脑兴奋,从而人的思维会处于一个兴奋的状态.物理是一门创造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4.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拓展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学习课堂上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后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改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就说明这一次的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如果学生普遍表示提不起兴趣或者在课堂上开小差,那就说明这次的教学实践还需要再改进.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实践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学习.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加贴合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化设计,使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总结
教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但是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即教学是没有定法的.所以本文所说的培养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全部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物理学科的特点进行总结.
作者:游清女 单位: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一、以现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的世界又有—定的规律性。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1.纠正学生的“感觉”、“好像”,从思想上克服主观意识
学生在自我分析解决问题时,经常是凭空想象的,毫无根据地得出结论。如果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好像是”或者“感觉是”。这是完全不理智的行为,违背了科学的理性思维。例如,在探究“物体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学生根据自我感觉往往认为此时浮力比重力要大,不然怎么会浮起来呢?这属于感性认识,是不科学的分析。正确的判断要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推理,漂浮时物体静止在水面上,是平衡状态,所以重力和浮力二力平衡,两个力大小相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分析习惯,学会寻找证据。
2.帮助学生脱离感情色彩,深化意识,用客观的心态看待问题
物理不是人文科学,科学分析和感情无关。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揭示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没有例外情况,状态也只有两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提出问题:一个正在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如何运动?学生脱口而出:一直转下去。丝毫没有根据刚刚所学的理论去判断,是典型的感性思维。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抽象概括能力
物理学中事物的本质规律,是在实验现象和数据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物理量也是在物理意义的需求中衍生的。所谓抽象,就是从众多表象中“抽出”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是感性形成理性的过程。抽象,离不开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概括。
1.“控制变量法”是通过实验数据上升为理论的重要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科学分析方法。所谓的控制变量,就是人为地创造一个理想的实验条件,将众多干扰因素中的一个提炼出来,其他的因素控制相等,排除在外,逐一研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例如,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等等。用比较的方法,对实验数据研究,就能得出相应的结论。
2.物理量的生成过程,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渗透物理思想的有效环节
物理量是物理学的支架,它们不是凭空捏造的,也不是随意出现的,它们都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初中阶段的物理量,一部分是由控制变量法生成的,一部分是抽象概括出来的。通过控制变量法生成的物理量具有一定的比较性,如速度,控制了时间相同,这个物理量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直观地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物体运动得快。
三、总结
总之,理性物理思维是创新性人才的根本,初中物理教学担负着培养科技人才的重任,在学生科学素养和理性思维的养成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通过物理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陆迪祥 单位:安徽怀远县藕塘初级中学
一、注重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1.教师可合理融合物理学史
对物理学历史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物理和培养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在融合物理学史时,教师应遵循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学生展现出一种可以想象的情境,带领学生了解物理理论知识的产生、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物理学历史的发展有明确的认识。在讲解物理学历史关键性突破和重大贡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查询相关资料和进行网络上搜索,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物理学领域发展历程的印象。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类比法、对比法以及归纳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学中概念名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类似,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对比记忆。归纳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学生可归纳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1.增强学生动手实验力度
物理学中相关概念与定律的发现与实验有着必然联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侧重实验的作用。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以演示实验为主,教师只在讲台或者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演示教学,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起着阻碍作用。物理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有教学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物理现象与规律,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2.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课前准备简单而有趣的小实验,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课堂效率,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3.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在物理实验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对每个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予以合理的肯定,促进学生提升实验的正确率,同时树立起物理学习的信心,提起学习物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适当满足学生的要求,侧重物理游戏和物理录像等教学内容,保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思维能力。
2.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思考,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勇于联系和积极思考,教师对于学生提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应采取客观态度,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应及时纠正,鼓励学生采用正确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展学生有关物理学科的视野。
3.创新型实验有利于思维结构的构建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型实验,以科学的实验态度构建利于创新意识的思维结构。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良好的思维结构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课外活动有益培养创新意识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物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载体。教师可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的情况下积极展开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发明、小创造以及小制作,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实验中体悟更深的物理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张凤 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楚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