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

时间:2022-04-13 04:33:24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影响,缺乏诚信。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提出策略。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论文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1经济生活方面

学校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奖助学金发放人员的界定有一定要求,有的学生没有如实反映家庭状况,也拿到了奖助学金,平时的生活并不是简朴,却也是追求名牌电子产品、服饰等;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拖欠学费,将学费挪作他用,使得一学期的学习付之东流,得不到学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毕业。

1.2就业方面

学生在书写简历时,为了夺人眼球,有意夸大自己优点;在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不辞而别,缺乏应有的诚信和合同意识,对于学校的名誉及今后毕业学生就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诚信缺失主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复杂,有社会、学校、家庭因素及自身原因。学生虽然生活在校园里,但通过各种渠道可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样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中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不完善,大量的经济活动不规范,也会蔓延到学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政治生活中一些贪官,一些党政干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也是流于形式,简单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德育的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和教师的不适当的行为,也影响着学生坚守诚信的决心;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长大的,学校、家庭、自身注重的就是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相差较多,这也是造成目前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加强诚信教育的方法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延续传统的教育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探索新方法,重视、加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高校教师的责任。

3.1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提出的一个本土化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价值观念,其初衷是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纠正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素质的内涵具有时代的特征,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加强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在《中西文化比较》中讲道:“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的综合、学科的交叉、文理的交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成为专才,更要成为全才、通才,要情趣高雅,免受当前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浮躁之风的影响,提高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3.2教书育人,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要加强教师自身的诚信建设。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相伴终生的,教师的道德修养不仅决定着自身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率先遵守诚信规范。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自己成为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进者。教师要爱岗敬业,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用人格力量鼓舞他人,用才华和热情授业解惑,不辱使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

3.3健全考核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据学者归纳,发展中国家的大学里诚信情况不好,发达国家如美国、北欧等国家的大学中诚信情况较好,这与制度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可借鉴美国现代大学体系中的诚信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学校应组建专属机构来运作,以诚实、诚信、公平、尊重和负责为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具体的制度,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对于新生入学时,要求签署学术诚信保证书,让学生知道关于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从定义、标准、处罚规定到申辩程序,若发现不诚信行为由组织机构按照规定给予处罚。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作为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岗位、奖学金、评优、入党、研究生保送及就业推荐等的依据,可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的信用记录,引导就业单位挑选信用好的学生,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损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言行的伦理导向与共同遵从的价值标准。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的重视,更需要社会、家庭各方面密切配合,通过制度约束,少喊口号,不断探索、创新,培育出诚实守信的优秀人才。

作者:周玉凤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缺失诚信教育论文

1政治信仰缺失

受西方思想的入侵,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盛行,好多高校大学生只向“钱”看,政治被视为实现利益的跳板。不少大学生在校参加政治或文体活动仅是为了考核及不影响评奖评优。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迷信和伪科学逐渐盛行,部分高校大学生遇到困难失去理性判断。各种宗教思想的侵袭,玷污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青年大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人际交往不诚信

以诚相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真诚待人,对彼此保有一种诚信的动机和态度,才能得到相互信任,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发展和加深,使得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但是不少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各种失信的行为。

3学业、求职造假

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并不专注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盲目于爱情,没有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缺少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的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应用。由于平时缺少知识的积累导致考试不能顺利通过,于是开始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作弊、打小抄上。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甚至购买作弊工具。导致原来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产生不平衡心理,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水平,缺乏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4经济诚信缺失严重

当今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或是不按合同还款或是不按时还利息,更有甚者毕业后拒绝还贷,很多同学恶意拖欠学费,这些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形象及声誉。大学生经济缺失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有的不只局限在道德层面,甚至触犯到法律,,对人民、社会以及国家构成威胁、造成损失。

5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5.1建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档案

为规范和制约高校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引领大学生自觉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我国目前高校应展开的一项迫切任务。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推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助力。

5.2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监督体制

为了孕育健康和谐的诚信环境,有力地促使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制定科学的监督机制。应有效发挥学生主体的监督和舆论作用,加强信用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对失信者的行为通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及时曝光,对守信用者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青年学子引起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并主动信守承诺,同时也能引起整个社会对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关注。

5.3构建大学生诚信自律示范机制

诚信教育机制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诚信缺失重要原因怕受到家长的斥责,因为害怕所以选择撒谎。有的甚至遭到父母的打骂,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身心更是受到损害,使得诚信问题也出现裂口。因此,建议家长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达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5.4建立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

诚信危机制度是大学生经济诚信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可以保证高校诚信教育的顺利推进。各层次相关部门制定奖惩相结合的诚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避免单一的惩罚制度不合理。还需把握奖惩的力度,避免标准过低或过高失去合理性或者带来负面影响。高校还应完善大学生就业诚信体制,就业诚信制度能够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5.5吸取国外经验,建立科学诚信体制

从全球角度看,解决诚信问题的方法较多,其中当数发达国家的“联合征信制度”。此项制度内容如下:公司或个人的诚信状况由一家信用度高的资信公司存有,本人或本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或个人采用付费方式进行查询。公司或个人如果存在信用不良,如恶意拖欠学费、拒绝按期偿还助学贷款、偷税、漏税等,这些不良信用记录就会在诚信资信公司留有诚信记录,这样信用记录会在日常或以后在商业活动和个人社会活动中作为参考评价。当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广大青年学子成长过程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高校为国家发展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学子诚信的缺失将会给祖国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广大青年学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面培育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才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前进,诚信教育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所以耐心细致地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由,并根据高校大学生诚信失衡采取相关措施,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永明 马俊红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华德学院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影响,缺乏诚信。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提出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准绳和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诚信去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对于高校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课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有关,但是与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理解不透彻,不清楚诚信缺失的危害也有关。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各种制假、贩假、食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

(一)学业的不诚信

考试作弊是当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具体表现,现在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夹带纸条、手机传答案。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中都有替考或利用高科技通信手段作弊的现象。甚至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有保过培训班,学生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在考试中就能及时得到答案。这对那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从而导致学习风气不浓,学生都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通过考试,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诚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制定的政府贴息的贷款政策。大多数贫困学生能做到诚实守信,毕业后按时归还贷款,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还款,还有一部分学生逃避还款。

2015年8月,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中心联合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识调研报告》,报告中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大学生,收回问卷近3万份,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在使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近四成学生曾逾期还款,在用过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有近2%的人不按时还款,大学生的整体信用不容乐观。

(三)高校图书馆考验大学生的诚信

高校图书馆购入的图书,流失量占借书量的3%左右,新购置的图书经过几年就会由当初的十几本变成几本甚至孤本,这是由于大学生对在图书馆借书后需按时归还并不重视。有些学生把借出来的图书在同学中传阅,过了一段时间甚至不知道书放在哪里。针对借书不还的情况,虽然一些学校将赔偿金翻了几番,但大学生们并不重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交点赔偿金将绝版书据为己有。这些行为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没有养成讲诚守信的做事习惯。

(四)就业中的诚信缺失

审核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第一步。一些大学生在应聘中为了引起招聘单位重视,往往对简历进行造假,简历注水是存在于应届毕业生中很普遍的现象。由于投递给用人单位的简历全凭个人制作,为了使简历看上去丰满充实,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一些学生使出浑身解数,在简历中夸大其词、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学生通过伪造各种荣誉证书、课程成绩、英语、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编造在校学习期间任职情况,伪造社会实践经验竞争好的工作岗位。

部分学生在就业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的提问,盲目吹嘘自己、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本人其实很普通。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签约后随意违约。一些毕业生在签约后,在发现有更合适的单位时会毁约跳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二、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大学生缺乏诚信与历史原因有关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自古就有“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经典语录。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一些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博客、微信、QQ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由于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丰富的信息在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被动接受了许多不良信息。这些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观、金钱观、就业观。例如,前两年网上热议的“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 某某女生找了有钱的大叔,等于找了长期饭票等;还有最近刚刚兴起的 “网红”,许多女孩在网上直播吃饭、睡觉、甚至不雅行为以博取眼球,赚取大量金钱。由于钱财来得太容易,使许多女孩把这种行为当成快速赚钱的捷径。一些大学生不辨是非纷纷效仿,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学校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

现在虽然各大学都开设德育课,但往往流于形式,老师讲课往往照本宣科,不能解决学生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大学中,通常情况下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几周才见一次面,科任老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了,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

家庭教育形同虚设,一方面孩子上大学会住校,与家长见面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长大,不会干涉孩子,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大学生从以前那种严格的学习环境中进入大学,对松散的管理很不适应,很容易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放松自己,从而做出道德失范的事情。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一)通过法律强制规定

国家应尽快将公民的行为用法律加以规范。加快推进诚信制度建立,应尽快制定一套能充分体现公民诚实守信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法律中应明确规定要求主体诚实信用,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处罚。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系统,一旦大学生有违约行为,便会记录在案,在今后房贷、车贷、留学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二)应加强高校两课教育,改革高校道德教育方法

各高校应积极加强“两课”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握自己。结合具体事例开展诚信教育,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从而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张贴诚信标语并定期开展有关诚信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会设立诚信督导组,监督学生,让大学生时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能形成自律。在学校中营造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三)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时展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的经济活动、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做出有效的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从而使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2016年5月,戴尔、麦当劳等多家国际大企业在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场大学生信用招聘会,第一次把考察诚信作为招聘大学生的一道门槛。在招聘会上,各家企业第一次将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价作为招聘毕业生、实习生的重要条件。以前只注重简历的招聘模式已经被打破。各大企业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查看应聘大学生是否有信用卡不按时还款甚至拖欠未还。同时各大企业也把每个学生在大学中的信用评价作为招聘重要参考。201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化、制度化。诚信档案从学生大一入校就开始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项目经验、培训经历、社团经历、奖励荣誉、资质证书、学术论文、专著编著、发明专利)和学生在校成长记录(包括学习成绩、学期评语、学费缴纳记录、助学贷款记录、境外交流等),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各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

(四)加快推进诚信奖惩机制建立

仅仅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是不够的,必须以严格的奖惩制度约束学生,使大学生诚信奖励和失信处罚有章可循。例如,在综合测评的发展性素质中对诚信良好的学生予以加分,在评优评干中优先考虑。在每年的贫困生认定中采取优先对待原则。使大学生能的认识到讲诚信与他们的学业息息相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培养诚信意识。

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大学生,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切实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重塑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成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素质,是市场经济的支柱,更是高校一切教育的基石。本文通过对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现状的调查,综合分析了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性,剖析了存在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策略。

0 引言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需要培养的优秀道德品质。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其实效性、广阔性、交互性的特点,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冲击了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现代人,导致了诚信危机,这种诚信危机也渗透到被人们称作“净土”的高校,侵蚀着当代的大学生。当前,大部分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观念还是不错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的缺失与淡薄,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学习、求职就业、社会经济活动、网络交流等方面。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理性地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清楚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本文笔者以问卷调查(调查活动对象为全日制在校高职专科300名学生,其中男生235名,女生65名,涉及68个指标;收回有效问卷283份,有效率为94.33%),参考文献资料、访谈等方式,对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诚信缺失,学习、求职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诚信缺失,网络环境下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诚信缺失一一做了分析,并在诚信缺失表现的基础上,分析其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1 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1 理想信念的诚信缺失

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便捷化、虚拟化,来自发达国家的尖端技术、生产力水平、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及各种思潮不断地充斥影响着大学生。一方面使得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发生动摇,开始崇扬眉外,对社会主义宣扬的一些价值观、传统观念,持质疑态度,如在调查中,当问到,“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64.7%的同学回答是继承并发扬光大,但还有近的12%的同学说“不知道,无所谓”,从这个数据中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传统观念的缺失和贫乏;另一方面,受国外“西化”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部分人不顾道德和良知,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对理想信念的失衡。当代大学生,面对脸朝黄土的父母,一无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无显赫的家庭背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虽然胸怀远大理想、踌躇满志,但他们缺乏信心和恒心,经不起打击和考验。

1.2 学习、求职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1.2.1 考试作弊、论文抄袭

近几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呈上升趋势。在笔者调查的高职大学生中,偶尔有过一、两次作弊行为的人达109人,占总数的38.5%,从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57.14%的同学非常清楚考纪的严肃性,但是仍然有14.84 %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只是“小事”一桩,甚至有14.7%的同学认为只要作弊时“聪明点”,就不会有事的。尤其是一些公共课科目,22.9%认为作弊是情有可原,专业课作弊就不应该了。调查中,作弊现象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当举行全国性统考,如“英语四、六级”,在网络上、校园里,充斥着各种“招募考试高手”、提供“全真试题”、“代考,包过”等的小广告。一些学生为了取得高额的报酬或为了通过考试,置考纪于不顾,找“”大肆作弊;二是作弊手段和工具,翻陈出新,从夹带到运用网络工具;三是作弊学生的心态比较坦然,毫不讳忌。

近几年,学术腐败问题,像病毒一样在校园内蔓延。调查中发现,占调查总数24.3%的同学,会在毕业论文中大量引用别人资料中的语段,53.7%的同学认为借鉴或裁剪他人论文是正常的事情,甚至有2.4%的高职大学生在写论文时,会直接抄一篇。调查结果显示,抄袭论文现象在高职院校学生中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高职大学生怕自己的研究和理论水平质量不高,达不到老师要求;另一方面,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论文中需要的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只能用“浆糊加剪刀”的方法,敷衍了事。

1.2.2 求职履历“掺水”、毁约现象普遍――伪造证件,履历掺水

求职履历,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第一块敲门砖。高职院校毕业生受到社会上造假、过度包装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就业推荐表上,夸大个人成绩和能力,伪造一些社会实践经历。调查中,41.7%的同学,对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现象的表态是为找一份好工作,履历“掺水”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4.2%的学生认为只要能保证就业,无论什么手段都能接受。调查显示,高职大学生履历造假,一方面由于高职大学生感觉与名牌院校、本科院校学生比,没有竞争力;另一方面,感觉周围同学都在造假,我不造假,感觉对自己不公平。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一种双方契约。但是调查中,当问到若你和用人单位已签好协议,但是面对更好的就业机会,34.78%的大学生会选择毁约,可见,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片叫嚷声中,就业、签约、违约、毁约的现象呈一定的发展趋势。从数据分析可见,由于大学生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缺乏理智的思考,加上就业市场上以利益为主体,导致高职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契约意识淡薄。学生的违约行为,一方面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给学校的整体信誉及就业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诚信缺失

1.3.1 弄虚作假、骗取助学贷款,拖欠学杂费

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补助名目繁多,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这些补助金旨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这些奖助金申报过程中,对特困生的认定标准是提供学生户籍所在地民政局开出的贫困证明,一些学生为了获得困难补助,疏通当地某些办事人员,轻易获得了补助的资格。在调查中,有7.8%的大学生表示,为了获得学校的助学金,会对个人的家境情况大肆渲染。学校为了减轻贫困生的生活压力,给贫困生提工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但是从学校就业办统计的数据显示,占到21%的学生,不情愿或者不愿意参加勤工俭学。

除了助学金之外,高职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上也存在着诚信缺失。问卷调查中,7.1%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要还贷”,甚至有6.7%的同学选择“不还”。笔者也从学校助学贷款部门了解到,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选择按期还贷,但还有2.1%的同学,目前尚处于欠款中。

据报道,2001年以来,全国许多高校几乎都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调查中,2.1%的高职大学生,因贷款名额有限,确实存在经济困难,无法得到银行的助学贷款,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恶意欠费行为,一些学生将学费挪为他用,一些学生花费在购买消费品上,一些学生花费在网络游戏中,但也有部分同学,因积欠课程太多,无法按期毕业,故意欠费。从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中国信用体制尚未完善的今天,无论是助学金、助学贷款,还是学生应该缴纳的学杂费,大学生都是在用自己的诚信作担保。诚信问题,正在逐步损害着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1.3.2 生活小节、社会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在生活小节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诚实守信,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进商场、逛超市“顺手牵羊”;进书店、图书馆看见所需,随意撕损;进教室,顺手拿走同学遗忘的手机等物品;在宿舍,随意使用同学的私人物品,甚至偶尔占之;更有甚者,借钱后,屡催不还等不诚信的表现。除了生活小节外,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也存在着诚信的缺失,如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着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大学生抱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等不正确的心态对待恋爱,有的大学生因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除了恋爱方面,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也表现出虚假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双面人,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

1.4 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诚信缺失

根据 2015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 提升至 88.9%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 24.6% 。随着新媒体环境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多元化、交互性和媒体交流平台的虚拟性,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1.4.1 新媒体信息的多元性影响大学生对基本价值观念的判断

新媒体是一把 “双刃剑”。在新媒体环境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在新媒体这个平台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与现实社会环境相比,呈现出多元性趋势,体现出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多种声音”不断冲击着现实的教育大环境。当代大学生恰恰处在成长期,一方面,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捷;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辨别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大学生对基本价值观念的判断出现扭曲。

1.4.2 网络交流平台的虚拟性淡化了道德标准的要求

新媒体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俘获了大学生的心,成为交流的新宠。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已习惯在新媒体上进行交友、聊天、交易购物。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所不能约束的灰色地带,使得新媒体世界中的诚信评判标准变得相对模糊。由于缺失诚信的评判标准,在网络社会里容易形成习惯性的猜忌、叛逆、避世等性格,加速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意识或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交往信任度,拉大了学生与学生间的现实距离,使得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归属感,妨碍了大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高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诸多失信的社会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观念形成。高职大学生,他们的诚信意识不仅体现在个人道德素质,更多的影响到整个企业、行业、产业的发展,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小康社会的发展。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自身诚信出现问题。社会诚信失范现象的出现,给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1 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利于大学生成才

当代大学生看问题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并善于勇敢的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意见。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没有养成诚信道德,将会对生活和社会运行机制产生负面影响,会对今后我国经济社会的信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对同学、师生之间,因为不信任,易产生对人的防备心理,常期以往,精神和心理上产生压抑,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另一方面,大学阶段是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诚信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并未挖掘其中的精髓和品质,他们对社会上的虚假之风痛心疾首,但对身边人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不否定,导致诚信判断标准失衡,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与成长。

2.2 从学校角度出发,有损于高校的形象和信誉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作为高职大学生,其诚信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高职大学生的这种“特殊性”,需要大学生在三年制的“短学制”中,完善大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要与校企合作、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创新创业相契合。因此,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如何,尤其是思想素质中占首位的诚信道德品质如何,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成败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形象和信誉的标准。高职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质都养不起,将会给学校、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3 从社会角度出发,诚信缺失将对社会造成危害

一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给中国诚信道德建设带来不良的影响。高职大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未来这些人才将分布在企业的角角落落,成为企业一线的技术和专业骨干,他们诚信道德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诚信道德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对中国市场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高职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当各种市场经济的标准逐渐的开始渗透到人际交往之中,利益成了人们行为处事的一个重要目标,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人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社会上一些人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少数干部贪污受贿腐败等一些失信甚至是违法行为屡见不鲜,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社会的诚信危机,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活动中去。大学生一旦受其影响,思想将受到侵烛,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守信用的良好德性没有养成,将会影响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3 加强和改善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归纳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学习、求职就业、社会经济活动等四大方面,这些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才,影响了高校的培养质量和信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碣了社会的发展。所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剖析产生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充分认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找出一条合理的解决路径。

一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入手,把诚信思想融合进校园文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通过校园文化的各类载体、课堂、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诚信教育融入每一个环节,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号召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学生工作者,通过利用校园网、广播、QQ群、微博、微信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诚信舆论氛围,结合各专业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以人为本、树立榜样,将诚信的内涵及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一体化的贯穿,促使学生达到诚信自觉内化。真正地从思想上和行动去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诚信观,逐渐形成责任感、正义感、诚信观。

二是要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明确诚信评价指标,用事实衡量大学生诚信与否。如对上课、考试、作业等大学生的一日常规行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诚信档案,纳入学生诚信体系考核中,奖惩并重。通过这种诚信机制,旨在将诚信行为进行量化,对大学生的诚信进行监督和惩戒,用诚信教育制度化达到引领高职大学生规范守信、诚信做人的目的。

三是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和信用环境。作为一所高校,应该以制度为基石、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诚实守信的学术风范为抓手,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为标杆,从上至下,从内到外,由表及里,极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以榜样的力量,传播正能量。

四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盈着“诚”与“信”的闪光思想和价值诉求,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道德要升华,诚信就铸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识、共鸣与共同努力下,诚信之花定会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下生根发芽。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诚信缺失调查分析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当代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从而使诚信建设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部分。而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在本文中,我就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以本学院为范围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调查;分析;解决

一、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当今大部分大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的人,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方面上都有着诚信缺失的状况。主要体现为上课、点名、考试、经济和感情等方面。而社会、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的不重视,更纵容了诚信缺失之风。

二、问题分析

(一)逃课和点名问题

逃课问题是大学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诚信缺失的体现,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百之之七十五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有过逃课行为,而其中有百分之三十习惯性逃课。

逃课主要为公共课,这种课考试内容简单,上课人数多,逃课不容易被发现,少数专业课可能因为个人部分因素,或者对专业老师的看法而逃课。

逃课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点名问题,很多老师在课上为了保证出勤率,会有不定期点名,而点名结果则算在期末考试成绩里,并且缺勤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学分。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同学们经常会在不去上课的时候拜托一个关系不错的同学帮帮点到。

在逃课的同学当中,数量最多的是高年级的同学,刚入学的同学逃课很少,这也说明逃课行为是高年级的对下一届的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代点名的行为和逃课的行为类似。逃课同学水平参差不齐,说明了逃课在很多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可能前两次还有点羞愧心,习惯了之后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二)抄袭问题

文章抄袭问题现在也是大学的一个典型问题,一个是老师的期末作业,一个是同学的个人论文。主要表现就是从百度上直接复制粘贴下来,这也就造就了作业和论文内同雷同率高,而且从网上复制下来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次的调查中,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在网上复制粘贴文字到自己的文章,其中基本完全复制的占其中百分之十左右,部分文章从晚上复制的占百分之六十。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网络的发达,各种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迅速便捷,满足了很多同学的取巧心;二是现在社会文学风气浮躁,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进行文学创作研究;三是对于抄袭的打击力度小,试想一个人从百度拼拼凑凑迅速做好的作业或论文如果拿了和另一个自己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同学一样甚至高的分数,那么,自己凭自己实力写作业的同学的信心和精力都会受到打击。

(三)考试作弊问题

考试作弊问题相对上述几个问题来说相对较少,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同学有过考试打小抄的问题。一个是学校对于作弊的打击力度大和措施完善,另一个是师大同学水平普遍可以及格。而更优秀的同学没有作弊的必要。

(四)经济诚信缺失问题

对于经济上的诚信缺失,在此以典例举出:手机卡的更换问题。当手机由于某些问题,形成大量欠费,欠费额度远高于重新办一张卡的花销,很多同学会选择放弃当前的卡,去重新办一张卡。其实这不仅体现了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也体现了学生的维权意识较弱,不懂得到相关服务部分咨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他的经济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借钱不还,高价卖东西给同学等。以上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之中,可能刚开始,或者数量小,看似是个小事,但是时间长了,数量大了,慢慢就会成为大问题。当一个人经济上在别人心中没有诚信的时候,以后有经济来往就会不被对方所信任。

(五)情感诚信缺失问题

现在大学的恋爱相当普遍,随之而来的是高分手率和高劈腿率,也就是说部分同学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采取相当不负责任的态度,并且在恋情中,对于对方的坦诚度也相当小。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的时间逐渐缩短,换对象的频率逐渐升高,这都是感情方面诚信缺失的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发展,思想解放,自由恋爱已经基本成为一种共识。但共识之下却使很多学生把恋爱放在了很轻的位置,不再严肃对待。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加强大学生感情观的心理教育。

三、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

(一)社会环境影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物质利益的驱使,弄虚作假、背信弃义、行骗欺诈等各种不诚信行为在我国日益滋生蔓延,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隐患。

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影响,对传统诚信原则有动摇和怀疑,在认知上容易产生一种错误,认为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从而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不能够抵制物质利益的诱惑,片面强调所谓个人价值,追求物质利益,放弃诚实守信方面的约束和要求。

现在大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文化知识的学期,忽视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甚至有的学校在打的考试中默许学生作弊行为,这对学生的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当学生到了大学校园之后,高校对品德修养的再教育不够重视,大部分只是把书本中刻板的德育知识传达给学生,并不能引起学生重视。

(三)家庭诚信教育不足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后备力量,对孩子成人的个性品德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诚信教育并不重视,而是以孩子的成绩为教育的着力点,造成了学生诚信品德方面的缺失。

(四)个人诚信观念迷茫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诚信教育普遍态度是“搞诚信教育没啥用“。目前社会上诚信吃亏、不讲诚信获利现象比比皆是。随着高校学生社会认知度降低,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态度更是疑惑重重,认为诚信及教育无足轻重。

四、解决方法

总的来说,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体现在了大学生活的很多方面,并且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及社会应及时注意到这种情况并认真对待,不能一味以课本死知识提点学生,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制度,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启示。

(一)对于思想上,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是社会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想要改变有很大难度,应该从小处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这是一个长期的提高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二)同时学校应该践行以学生利益为中心,对大学生的发展和现实需求给予充分重视,在课程和就业上进行改革,同时晚上大学生市场经济生活,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没必要不得不作弊、逃课、造假及进行其他不诚信行为的环境。

(三)对于行为的约束,制度是保障,从这个方面来讲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加强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完善诚信监督记录制度,建立诚信评价体制刻不容缓。

作者简介:刘学华(1994年2月C),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纳什均衡”:博弈论下的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应对策略

摘 要: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均衡,它强调在信息阻塞的情况下,信任――守信对博弈双方都会产生积极作用。本文借此理论分析大学生目前诚信缺失的几大表现,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纳什均衡;博弈;诚信缺失;应对措施

所谓诚信,也就是诚实同时坚守信用。从宏观看,它是维系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就微观而言,它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最为重要的准则,也是建立现代社会规则的必备条件。本文援引经济学著名的分析方法“纳什均衡”,意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进行特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一、纳什均衡

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美国大片《美丽心灵》的男主人公原型,21岁从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曾被《财富》杂志评为近代最杰出天才数学家。纳什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Nash-equilibrium)[1]。“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最后达到力量均衡的理论。最好体现博弈论的就是“囚徒困境”:在某一案件中,警方同时将两个犯罪嫌疑人隔离开来进行审讯,使两人无法串供,如果抵赖多的被发现了就会加重刑罚,实际上两人都想少供自己,但结果是两人都老实交代,因为怕对方供出自己刑罚更重。它形象地告诉人们,诚信,即使是非合作的诚信也可给各方都带来利益,而非诚信的互相拆台只会给各方都带来损失。科尔曼认为,信任是一种风险行为,是委托人与受托人在不断重复的理性博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理性的市场经济行为[2]。美国学者鲍克指出:“信任所产生的社会利益,与我们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一样,需要受到保护。当信任被损害时,整个社会都会吃苦头;当信任被毁灭时,社会就动摇和崩溃。”[3]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也符合纳什均衡的原则。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算良好。但是,在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群体利益更加多样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商业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也会尽量选择自己利益最大化,也会进行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博弈。因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实情况中,许多大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诚信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业诚信缺失

学业上的诚信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迟到、早退、作业抄袭、实验数据造假、考试作弊等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在一些学生心目中这些做法很“正常”。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两成的大学生认为,为了能够考试过关,作弊可以理解,有近三成的大学生曾经替逃课的同学向老师撒谎,近八成同学认为为了完成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借鉴或抄袭他人论文是正常的事情。

(二)经济诚信缺失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4]主要体现在贫困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上,为争取到相关的助学金名额,不惜伪造贫困证明等申请材料,把家里人的疾病夸大,家里灾情夸大,甚至父母双全还要说成单亲。还有些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只贷不还,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毕业生欠贷不还的案例。有的学生恶意拖欠住宿费、学费以及书费,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学生把原本需要上缴的费用用来购买手机、名牌服饰以及旅游、电脑等,一些学生是为了谈恋爱、聚餐等去消费本该上交的学费。

(三)就业诚信缺失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些毕业生就伪造个人简历、个人成绩单、实践经历、各类证书奖状等,甚至伪造学历。这样,各种注水成绩、虚假荣誉、漂白简历便应运而生。有一小部分作假的同学,侥幸过关,进入职场。别的更多同学也只好跟着夸大事实,美化简历,做足材料,否则更没有竞争力。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学生作材料的成本增加,因为撒谎心理压力也增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招聘单位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于是增加了招聘环节的审查力度,这无疑也提高了招聘成本。这样一来,实际提高了双方就业的成本,对大家都不利。

三、从纳什均衡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在诚信缺失的情况下,导致了不公平的反复博弈,造成了人际环境、社会关系的恶性循环,它隐含的社会成本更大。“纳什均衡”中的“囚徒困境”证明,在双方不了解对方信息的情况下,选择相信对方,于人于己都有利,也就是说是一种典型的“双赢”或“多赢”关系。当某些人欺骗得逞后,被欺骗人也会反过来欺骗其他人,以求“均衡”。结果是,不管怎么博弈,大家都将承担“损人不利己”的恶果,最终产生负效的均衡。因为,“说谎者必须不折不扣地投入支撑谎言的精力”[5]。从另一方面说,对失信的宽容就是对诚信的践踏,是一种典型的“道德逆淘汰”。

四、提高大学生诚信度的应对措施

欲走出“囚徒困境”,改善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状。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

(一)内外兼治,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

首先,应积极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立合作的诚信环境。亚当・斯密认为:“对一个人来说,不正当地夺取另一个人的任何东西,或不正当地以他人的损失或失利来增进自己的利益,是比从肉体或从外部环境来影响他的死亡、贫穷、疼痛和所有的不幸,更与天性相违背的。”[6]而这种诚信大环境必须通过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加大监督和宣传,才能创设与建立。其次,虽然大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有环境的因素,但内因才是关键,诚信与否主要看大学生个人诚信素养的高低。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与教育,从内心深处感知“诚信”、接纳“诚信”,践行“诚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管理体系

在任何一个团体里,要想使各项工作有效的运行,除了必须具备完整的主体资格和活动空间外,还必须有规范性的秩序要求[7]。而“诚实守信的重新建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觉,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保障。”[8]由此看来,高校要想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和相应制度是势在必行的。这样从规章制度上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会进一步遏制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建立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后,要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并把这些学生的诚信信息资源共享于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及一些正规的企事业用人单位,比如银行、学校、公司、医院等等,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诚信系统,这样可以延续记录诚信信息,更有约束力。高校早管理诚信电子档案时,要有专人负责,访问权限也要逐级设置,开放学生诚信信息给用人单位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独立的账户给用人单位的专门人员进行登录查询,也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权限对学生诚信进行补充,如银行可以添加每个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情况。这其中,学校一定要注意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也要做好诚信档案的公开与保密工作,也要做好与用人单位的诚信电子档案衔接工作。所有的一切,须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进行。

其次,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有了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学校也要形成与之对应的诚信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之前的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将档案所记内容进行提炼,并依据一定的诚信标准进行量化考核,制定并完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最后,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行为监管制度。有了诚信行为守则后,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及监督制度。制定奖惩制度时要以“奖惩为辅,教育为主”为指导精神,奖励措施主要是在校内树立诚信典型,针对典型的诚信个人和集体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当然,奖励没有必要针对每个遵守诚信守则的学生,毕竟诚信行为本来就是每个学生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没有奖励也要遵守,不能出现“无奖励,不诚信”的现象发生。当然,严厉的惩罚制度更重要,惩罚制度必须对学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让他们会因为害怕受到某些方面的惩罚而不敢实施相应的失信行为。惩罚措施必须依据诚信行为的性质、导致的后果不同而区分对待,可以参照大学生学生手册分别对待,如口头批评、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等,如有必要,还可以配套对应的经济处罚方式甚至报给公安部门进一步问责。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其次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创新诚信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改进诚信教育方法,加强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诚信档案,加快推进诚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诚信问题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日益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如此境遇下,在大学生中也同样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不仅影响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公民做人的根本准则。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大学生自身诚信教育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是国家为未来培养的栋梁之材。诚信道德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诚信品德。这是因为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和技能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弊。所以,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样都很重要。

2、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改善当前就业现状的要求

只有拥有良好诚信品德的大学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当今社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又让自己满意的工作实属难事。据此中国社会调查所做了一项有实际意义的调查,在成都、沈阳、武汉等地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工作不好找。对于“对以后找工作是否比较担心的问题”,大约将近一半接受采访的人认为非常的担心。

3、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和谐”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将大学生诚信教育纳入和谐社会的视野中重新加以审视。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教育是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要件之一。因此,诚信教育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不恰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潜移默化的。当孩子从家长的身上观察到某种不诚信的行为,并且这种不诚信的行为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那孩子在对这种行为的后果进行估量时会认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尽管他个人主观认为那样做不是诚信的表现,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行为人选择按照观察到的做法来做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当着孩子的面所做的违背诚信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

(2)教育体制不健全。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要阵地。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制度都深深的刻上了应试教育的烙印。从小学到中学这段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期,学校却只重视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道德诚信教育并没有被摆在重要的位置,诚信教育流于形式。进入大学阶段,高校忽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水平的考核,诚信机制不健全,教育、管理者忽视学生诚信的不良影响。学习成绩优秀通常成为学生评优、评奖的最主要依据,而这些又是将来能找到满意工作的必要条件。

(3)信用制度不完善。与西方国家比较,我国的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例如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各项制度都相对完善,《诚实租借法》、《公平信用和借记卡披露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法律都是弘扬诚信行为,规范商品交易活动的表现。在这些法律中有明文的规定,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旦存在失信行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如果针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现象建立严厉并且严密的制度体系,以此来约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就会大量的减少。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的能力较差,缺乏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进行正反两方面分析的能力,对于缺乏诚信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没有充分的领悟。容易把世界的本源理解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不好的方面,从而使其失去诚信观念。多数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硬件条件,忽视了道德修养这种软件的重要性。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法律、道德允许的条件下,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重要尺度,使得价值取向功利化,责任意识淡薄,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产生诚信危机。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大学期间,我们有责任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地校园环境,培养优秀的诚信品格。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改善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要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创新诚信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当下,作为教育者应当更加注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使诚信意识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诚信文化的积淀、学校育人宗旨和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培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将高校的诚信教育与社会的诚信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崇尚诚信的社会大环境。

(2)改进诚信教育方法,加强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诚信教育必须按照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行为规律的要求来开展。诚实守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把这一道德规范深深的融入到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由道德认知上升为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道德意志,从而养成自觉地道德行为。改进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还可以通过党团组织活动、参加校园社团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并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干部、党员的带头作用等。

2、推进诚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

(1) 加快推进诚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高校必须完善诚信制度,使拥有良好诚信品质的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称赞,不讲信用的人则必须为他的不诚信行为承担责任。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表现出新的特点,大学生一些背信弃义的言行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处理细则。因此,各高校要结合新形势和诚信新特点,更改和补充有关诚信道德行为具体要求,完善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诚信制度。高等院校与社会相比较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从而对每个学生进行诚信评定,并且与贷款、评优、入党、就业等相联系,给诚信评定不合格的人一定的限制,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高校为大学生建立的这种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一笔无形的资产,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它、维护它,从而使我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努力做到诚信做人,诚信做事,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四、结束语

诚信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良好的诚信品德,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简介】

尚萌萌(198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乃国之栋梁,社会先进思想的辐射源,对大学生诚信的要求不仅仅关乎其个人的人格塑造,更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和谐环境乃至社会国家的和谐稳定。然而,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依然有所缺失,大学生对自身和他人诚信行为的认同度偏低、网络活动诚信不足、考试作弊、宽己苛人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对大学生诚信做出引导和教育。本文试分析诚信缺失的现象和原因,并对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道德教育

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发展、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日渐淡薄。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这种不诚信行为普遍存在,且有增无减。研究表明,在大学生活中有过欺骗行为的毕业生也容易在工作中产生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象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是社会最鲜活的细胞,是时代的领军者,更是国家未来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建设和谐大学校园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诚信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大学诚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短板。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首先不是体现在诚信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等问题上,而是体现在其本身的缺失。诚信教育其本身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行,健全学生人格。在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当中本应该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目前,高校普遍注重学生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事实。高校基本的诚信教育的缺失,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忽视,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诚信教学的目标模糊

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还体现在诚信教学的教学目标模糊这一问题上。虽然有一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的诚信教育的课程,但是相较于学生的专业课程,诚信教学既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又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部分与诚信教学相关的课程,但是诚信课程从来没有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向学生开设,而仅仅是作为诸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附属内容。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实质上,高校诚信教学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单一重复

基于现实情况,当前我国高校的诚信教育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之并没有完全发挥其预期的教学功能,也没有完全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德育工作不同于知识性理论性的教学,不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一方面具有大众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它也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一个人的诚信体现在其言行的统一,而不仅仅在于言。而传统的课堂说教式的教学和理论灌输并不能让这样的道德规范内化。可以说,这种诚信教学方法和内容一致从基础教学延续到高等教学,其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单一重复的教学方法制约着诚信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重新审视诚信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地位

显然,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地位相差悬殊,同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口号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存在着“重视知识技能教学,轻视综合素质和道德培育”的局面。这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在教育领域的映射。人们都追求看得见的成效和利益,而忽视了内在的文化因子的培养。在教育的领域,学校希望学生能“学以致用”,完成一门课程就能掌握相关的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艺。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贯穿于整个社会的这样一种心理惯性使得大学的诚信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失衡的局面。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高校是大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最重要的环境,诚信教育是高校教学活动当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同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教育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必须首先使得高校和师生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相关的教学工作才能够落到实处。

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重要位置,首要的工作就是落实和明确诚信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模糊和教学内容的随意性是当前影响诚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模糊不定,直接影响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进行。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核心。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例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马克思对于“诚信”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既“忠诚”,既对于人民和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这里的忠诚并不是只盲目的愚忠,而是对于崇高事业的忠诚。是对于个人崇高品德和精神的塑造,从而为理想和事业而不懈奋斗。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的脉搏,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诚信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生活学习实践。让教育更加贴合人性和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充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诚信的优良传统,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养分,培养诚信做人的根基,树立大学生诚实守信的理念;另一方面,诚信教育切忌同生活学习实践脱离,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当中去体验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二)拓宽教学路径

诚信教育同日常生活和学习结合紧密,诚信教育也具有现实性、日常性和生活性的特点。同时,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局限于大学阶段,他应该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生活环境都应该保持诚信教育。一方面,诚信教育不仅仅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个人之见的诚信关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关系同样不能忽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诚信已经上升为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维持社会运行的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因此,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它应该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虽然前文提到了马克思关于“诚信”内涵的拓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诚信教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泛政治化色彩的影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诚信教育和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就高校诚信教育而言,要充分结合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情绪波动较大,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成型的重要阶段的特点,充分拓展和丰富教育载体,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服务和家庭沟通以及工作单位反馈信息等多方面培养诚信。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诚信教育贯穿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之同学生的生活同步,将诚信的教育融入生活和实践;另一方面,诚信是一个社会人的社会责任,诚信教育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高校不能让诚信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学生在学校不仅仅要接受学校的诚信教育,还要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养成一种道德品质自我完善的能力,让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扮演何种社会身份的时候都不忘以诚信自律。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诚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个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更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仅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对其综合素养的提高,更是社会各界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是我国大学生接受诚信教育的桥头堡。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要让青年学生在道德认知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帮助他们用诚信的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为此,高校必须首先为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土壤,一个充满诚信的校园氛围对于学生的诚信品格的塑造胜过课堂上的千言万语,是无形的高效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在学校应该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道德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人受到尊重,见利忘义的人受到谴责的校园诚信文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主动做出表率,承担道德楷模的重任,在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要诚实守信,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以此来带动学生培养诚信意识。此外,要加强校内的诚信道德宣传,增添诚信标语,时刻提醒学生严格自律。此外,诚信氛围的营造要从校内最基本的学习生活抓起,考试不作弊,同学之间公平竞争等日常规范,学校应该多加强调并投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即将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学校还应当加强他们诚信就业观念,为社会输送诚实守信的优良人才。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原因探究

【摘 要】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保证和内在要求,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各种表现及其原因,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探究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国家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构成的重要内容。加强高职院校大生诚信教育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当前,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这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开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迫在眉睫。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形式

诚信缺失现象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在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学习上诚信缺失

不少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到了大学依旧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进而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逃课率、作业抄袭率、考试作弊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复制率等方面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而言都普遍较高。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虽上升不到道德层面,但至少涉及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

2.生活中诚信缺失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诚信,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在生活不能保有诚信信念,日常生活中不能依靠诚信来要求自身的行为。校园里经常会出现交往中说谎失信的现象;部分同学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观,对待恋爱的态度不够真诚;盗看别人的电子信件、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等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秩序等等,这些生活中的诚信缺失行为时有发生。

3.就业时诚信缺失

伴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求职就业是高职生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当前高职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较多,临近毕业的高职生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虚构在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经历,欺骗用人单位,填写虚假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历,拔高学习成绩,甚至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和专长,甚至有些同学选择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违背基本的道德底线,特别是高职生签订就业协议后毁约现象让用人单位十分尴尬。也有些毕业生在实习、工作中,随意透露企业秘密,缺乏诚信意识。

4.交往时诚信缺失

人际交往中缺乏诚信。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的思想比较独立,追求自我个性,以实现自我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大学生的团结意识不强,他们都是以小团体的形式结伴。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学生之间的交往缺乏诚信,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社会的洗礼,他们的思想不再像以往那么单纯,学生与他人交往时往往以实现个人私利为目的。

一些高职生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会出现如借钱不还的现象,甚至一些高职生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困难补助。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但少数学生利用学校制度的漏洞,弄虚作假,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少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意不交,将学费挪作他用;少数学生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工作和学校的声誉,带来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历史原因,有现实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学校管理体制原因,有学生个人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管理原因。当前社会风气总体是好的,但生活中尔虞我诈、骗钱骗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让人防不胜防;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降低,借钱不还等,这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笔者认为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原因是多层面的。

1.社会层面

一是受市场经济功利性的影响,社会上食品安全、官场腐败等各种不诚信事件经常发生,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的击荡,诚信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甚至庸俗化,社会不诚信之风吹到高职院校,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诚信品质深受其害,诱发一些学生的行为模式与诚信意识相背离,不诚信现象增多。二是制约诚信缺失现象的制度相对滞后和缺乏,造成失信难以解决。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主要依靠传统、习惯和舆论去规范和监督,缺乏严肃系统的制约机制和制度,容易造成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结局。

2.学校层面

一是缺乏严格的诚信教育体系,现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缺少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规格要求,诚信教育不能系统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之中。二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没有共同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没有真正发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的作用。三是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良好的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和诚信教育评价机制,部分学生因为不诚信,却得到收益,而有些诚实的学生相反得不到应有利益和保障,即使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惩罚力度也不大,往往造成“好人吃亏”;“以罚代教”现象普遍,教育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3.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承担着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行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的塑造和养成至关重要。一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忽视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二是家长工作繁忙,只简单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诚信和品德教育在孩子学习和工作中更为重要的意识,不少学生父母长期在外,把责任推给了家中的隔代老人。三是孩子上了大学,认为孩子已经成人,只片面追求孩子的成绩、奖励和未来的工作,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延续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把责任推给了孩子自身。

4.自我层面

当今时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容易让学生迷失自我。一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思想,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但其涉世不深,道德心理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和各种社会诱惑,对诚信道德缺乏判断力,容易迷失方向,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失信行为。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团队意识,过分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时而忽视了他人、家庭、社会的责任,造成道德失信。社会在发展,家庭在变化,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五花八门,原因多种多样,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要求社会、家庭和学校齐抓共管,尤其是承担高职教育的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研究,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而不懈努力。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透视

摘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客观分析大学生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所在,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诚信教育;现实困境;原因探析

道德教育的根本――“诚信”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核心中的核心,而目前虽然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文化多元化和观念多样化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一、大学生诚信面临的现实困境

1.学习诚信缺失。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突出表现就是平时抄袭作业、拼凑实验报告、考试出现作弊等现象。学生迟到、早退、逃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更是屡见不鲜。

2.经济诚信缺失。大学是个小社会,有各种利益诱惑,这使大学生在经济上有了不端正的思想动机。主要表现有:一是故意不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拖欠不还。二是在申请各类困难补助时,提供虚假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开具虚假贫困证明从而骗取助学金。三是经常向家长索要各种费用,用谎言骗取父母的钱,做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3.求职择业诚信缺失。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为了找到好工作、有效地推销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无视信用意识,弄虚作假,伪造个人简历,千方百计在求职简历中注水掺假,有的甚至伪造复印他人的获奖和考试证书。

4.网络诚信缺失。网络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媒介,任何人都可以就某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它具有虚拟性、匿名性,没有任何监督平台。这就使很多大学生利用网络为所欲为,严重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经常在网上虚假信息、发表不良言论,甚至侮辱和诽谤他人,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5.生活诚信缺失。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摒弃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师生之间的信任,做出一些让人痛心、痛恨的行为。借人财物不还、答应别人的事做不到等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缺乏诚信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视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诚信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指标。

1.客观方面。(1)传统文化教育的淡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崇尚诚信,履行承诺,其中有许多有关诚信的论述。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北宋周敦颐也讲: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通书・诚》)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和诚信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离。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传统文化采取了否定态度,使传统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新中国的诞生又缺乏一定文化积累与精神准备,使现在中国社会与传统断裂了,并处于一种无根状态。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优秀文化被摒弃了,新的体系尚未形成,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诚信的认知也就可想而知了。(2)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诚信需要社会有可以共享的伦理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作为经济基础的社会道德规范却没有跟上步伐,还没有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欲望的贪婪使人们丧失了理智,利益的驱使使人们放弃了原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种负面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以至形成整个失信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这种大环境中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是失信的社会环境导致的直接后果。首先就社会而言,传统的诚信文化成果没有被继承和发扬,反而被否定、淡化,功利主义又盛行起来,新的诚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这就会导致大学生不能明辨方向而失去自我。其次,社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欠缺。现在的社会信用体制严重不健全,社会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不诚信的现象,而我们又缺少监督的平台和中介,所以这些不良现象也得不到惩罚。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规范诚信是远远不够的。(3)大学精神的漠视。即办校理念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氛围。理性选择论的代表科尔曼哈丁认为,信任别人取决于获得的收益与潜在损失的比例。根据这个思想,大学生能否做到诚信,跟我们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息息相关。如果学校能说到做到,严格遵守诚信规则,学生必然以学校为榜样,讲究诚信。但是,如果一个学校不能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甚至自己的规章制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这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服从学校的管理,甚至与学校对抗。可想而知,在这种无诚信的校园氛围中决不可能培养出有诚信的学生。(4)诚信机制不健全。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与摒弃,人们失去了衡量诚信与否的标准,诚与不诚如何界定,诚信者没有奖赏、鼓励,失信者没有惩罚、批评,特别在市场经济中,失信者反而更容易如愿以偿。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无商不奸,无人不骗”成为人们审视社会的口头禅,这种对诚信缺失现象缺乏监督、惩处的机制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诚信状况。机制不健全会导致违法的人和事得不到应有的制裁和惩罚,社会公正无从体现,影射到现实生活中就会起到反向示范效应,如果是触犯法律,道德规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从而导致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双失效。(5)学校、家庭的教育不到位。①学校诚信教育存在很多漏洞。首先,学校诚信教育力度不够,忽略了对大学生诚信思想和行为的引领和指导,弱化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学校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如招生虚假宣传、学术腐败、教学敷衍等,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任何信任感可言。最后,教育者管理不到位。学校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由于缺少保护“诚信守信”和惩治“诚信缺失”的有效手段和机制,导致一部分学生背弃诚信,利用学校管理的制度漏洞铤而走险。即使诚实守信的学生,也会因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不愿坚持下去。出现在学生身边的真相大大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形象,使学生对诚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大大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②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现代家庭一方面望子成龙,忽视身教的重要性,一些父母不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了“不诚信的榜样”。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做一些弄虚作假之事,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则注重“智育”,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品德修养和诚信教育,有的甚至参与不诚信的行为,例如高考舞弊、异地考试等,这样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培养学生的优秀诚信品质。

2.主观方面。(1)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一个人为人办事讲究诚信,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自尊者人尊之,自敬者人敬之,自信者人信之,这是人际交往的必然规律。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思想懈怠,主动放低行为要求和标准,做不到三思而后行,做不到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学道德品质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有两方面:一是道德意识的发展;二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当前,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诚信意识,也不注意诚信品质的养成,对他人不讲诚信,思想认知水平低下,从而导致行动时得不到正确理论的指导。还有部分同学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没有坚持诚信原则的,但由于心理和思想的不成熟不能明辨是非,导致道德观念迷失、意识与行为失衡,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2)缺乏法律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把诚信列为道德规范的范围,但缺少法律强制性,注重人们做事要符合道德要求,凭良心办事,而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一部分大学生在利益等驱使下甘冒风险,背信弃义。但某些时候,正是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简单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触及法律,其实已经违反了法律规范而必须接受法律的惩治,这个时候就只能追悔莫及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必须在法律的监督和维护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也只有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才能有所作为。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从三个层面理解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所以,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文化引领、思想导航、学风辐射、服务带动、实践体验的方式建立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体系,使诚信真正转化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及自觉行动。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浅谈大学生诚信品德缺失现象的反思及对策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降低了大学生的荣誉感,也影响了社会的整体发展,给和谐社会的建设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然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品德,对策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继承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提高大学生诚信品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充分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与外因,并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德。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品德缺失现象的反思

第一,高校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缺失的外因。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代敏锐性,善于主动与时代潮流产生共鸣,也容易接受并传播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就包括一些消极的信息。同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刻发展的今天,各项配套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许多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各种不合理的手段,甚至是不合法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经济目的,所以,当代大学生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正是在这段社会转型的期间,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速,西方个人主义的观念进入并影响着我国整个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地拉大,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生活奢华,行为方式混乱,衍生出了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不断影响着我国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的经济规范,同时,一部分公众人物与地方官员在诚信品德建设方面视诚信为儿戏,钻国家诚信建设的漏洞,这些不合理思想与行为都影响着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的思想,会使大学生将实现自我利益视为唯一的人生目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其次是校园环境的影响。在全国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建设受到广大学者的再次重视,然而高校普遍重视知识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高校管理人数不足,管理学生较多,只能根据学习成绩和在班级的表现情况打分,几乎涉及不到大学生诚信这一项,不能深刻了解每一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这些都反映了对大学生诚信度的忽视。少数高校教育者对师德教育的消极态度,在生活与工作中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忽视大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这是高校大学生教育内容滞后、高校诚信约束奖评机制建设不健全的表现,这些都从不同层面诱导了大学生诚信品德缺失的行为。

最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孩子“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普遍存在,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思想的发展 ,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就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是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表现,同时,有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忽视自己的诚信行为规范,无意引导孩子的诚信缺失行为,有些家长甚至默许了孩子的诚信缺失行为,这样的不诚信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孩子进入大学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二,高校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缺失的内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高校的社会环境是外部因素,真正能起到核心作用的是高校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的建设,这是内因。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对自身诚信品德的认识不足。高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是大学诚信品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有些学生认为有诚信的老实人会吃亏,因此在考试、招聘等环节上弄虚作假,可以得到好的成绩和满意的工作,这样,会使得一些具有诚信且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同学心理失衡,会错误的认为不诚信的手段也会得到好的结果,对诚信产生了怀疑,产生了认为诚信就是迂腐的错误观点,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认识不到诚信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评价能力不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性格方面相对于中学生较为成熟,但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形成时期,心理仍然复杂多变,表现出来的行为也经常具有矛盾性与不成熟性,自我控能力不稳定,缺乏自身的诚信品德评价能力,往往在面临诚信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一旦自己的利益受损或受到利益的诱惑会放弃自己的诚信乃至道德准则。

最后,大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弱及自身价值取向具有偏差性。当代大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得到了父母给予的一切,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较弱,社会责任感不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得失,自身价值取向不明确,存在严重的偏差,这也影响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品德的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品德缺失现象的对策

第一,高校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体系的完善。

首先,高校大学校园诚信教育环境的优化。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高校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有利于学生对学校产生荣誉感、信任感。高校应把诚信品德教育做到方方面面,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诚信品德的良好氛围,良好的诚信氛围能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遵守诚信,会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力。

其次,提高教师自身诚信品德的修养。高校教师工作者是教书育人的建筑师,应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高校校园的社会风气,加强诚信品德的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方法与资源,努力创新,将诚信品德的教育工作做到高校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时,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强化教师工作者的道德规范,注重教师的整体道德水平尤其是个人诚信度的考核与监督,使高校诚信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

最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与奖惩机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捷,网络也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空间,会出现许多各类各样的消息,使大学生做出不正确的判断,诱导部分意志力较差大学生放纵自身的行为,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在校园网络中创造诚信的网络环境,建立与诚信相关的网络版(上接299页)块与奖惩机制,通过合理有效的网络制度来保证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将诚信行为与高校大学生评选各种奖励等挂钩,对诚信品质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给予表彰。

第二,营造优良的社会诚信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规范的社会诚信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的、快速的发展要求道德与法律的相辅相成,健全的法规是诚信品德的前提与基本保证。我们应将诚信品德教育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建立健全的诚信法规,及时修订不合理的诚信法规,对失信的行为方式加大惩罚力度,将所有的经营活动纳入社会诚信法规的道路中,实现失信行为的逐渐减少,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大环境。

其次,加强政府的诚信度。政府在社会诚信管理的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形象与决策都直接反映了政府的诚信度,政府需要积极宣传诚信品德的理念,规范自身的诚信行为,提高自身的诚信度,推进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让社会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树立人们的诚信意识。

最后,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环境的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重诚信环境的建设,我国正朝着发达的市场经济前进,诚信品德的建设必不可少,以信取利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强力保证。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生活在诚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更好的树立与加强自身的诚信观。

第三,转变家庭诚信教育的理念与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首先,提高家长自身的诚信品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地运用奖惩手段来引导孩子成长,转变重知识、轻德育的思想观念,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品德观念。

其次,家长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急于功利主义,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德育发展。父母应该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是非的观念,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诚实守信行为,让孩子从思想观念上认为诚信品德是一种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最后,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在发现孩子出现不诚信行为时,应及时的指引、批评教育;当孩子主动说出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或疑惑时,父母应该及时的指点、赞扬与肯定,以便支持与奖励孩子正确的诚信品质,从而有效地培育孩子的诚信规范,让孩子全面发展。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及对策分析

摘 要: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是文化水平较高的群体,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对于深入贯彻素质教育,造就满足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现象普遍性存在于高校中,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值得高校教师与社会各界的思考。本文以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提高大学道德诚信教育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对策

引言

诚信建设是目前的热门话题,政府讲信用、企业树名牌、每个行业都需要诚信品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也要担负起诚信教育的重任。但现在很多高校学生讲起履约、守信、诚实等道德问题头头是道,对社会不良现象口诛笔伐,但实际行动中却缺心诚信,如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助学贷款不还、求职材料不实等。失信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在道德诚信方面的缺失,影响素质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的发展。

一、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现状

现代大学生重视提高思想修养,积极钻研业务和锻炼能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勇于面对挑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将诚信道德教育当作是符合社会需要与培养人格的要求。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术腐败。此问题是笼罩在高校中的阴影和影响学术发展的绊脚石。但在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理解甚至认同论文抄袭和学术造假。其二、考试作弊。部分大学生不重视提高学业而重视考试分数,考试中运用不同作弊方式,虽然学校再三强调此行为会受到处分,但难以完全杜绝作弊现象。其三、拖欠贷款。大学生以各种理由不还贷款,甚至运用隐瞒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的方法逃避还款。

其四、虚假利益。受功利主义影响,大学生为得到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运用欺骗或夸大事实的方式获得利益。其五、网络道德缺失。大学生在网络中盲目相信他人,随意欺骗与撒谎,恶意攻击他人或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等式。其六、缺少求职热情。大学生以虚假资材欺骗用人单位以达到就业的目的,或者不顾及学校、单位的利益和声誉,单方面随意违约或毁约。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法治片面、法制不完善以及缺乏健全的经济运行体制,导致出现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与观念。很多人重视实现个体利益,不关心国家和集体利益,社会道德的集体下滑对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2.高校不重视诚信教育

现在高校教育特别重视增加办学规模,一直存在轻德育、重智育的情况,在教育中机械化的灌输道德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诚信品质出现的变化。学校管理难以创造出优秀的诚信环境,没有科学有效的教学制度、教学策略和教育方式,致使学生及学校诚信意识的不足。

3.大学生在道德认同方面存在矛盾心理

大学生需求的满足对应其行为动机,有获得交往、尊重、发展的内在需要,他们肯定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但对于个人和群体道德认同上存在矛盾心理。想让外部环境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忽略自己的非诚信行为。

4.对于大学生诚信道德涉及的范畴没有清晰的认定

大学生主观思想上认识到诚信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但行为习惯与实际行动中显示出他们对诚信缺乏清晰的认识。实际行动与道德标准相背离,暴露出大学生较为薄弱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与认知的双重标准,没有体现出他们对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识,其诚信的判断尺度比较模糊。

5.大学生重视自身利益

当大学生触碰到诚信问题时,更多的考虑会不会对自己利益造成影响,忽视自身意志、个性、品格等情感及心理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难以很好的协调道德行为、道德态度和道德认识。在出现利益诱惑或者自己利益受损时,就不再遵守道德准则,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策略

1.道德教育体系要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

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于大学生是特别重要的。教育环境包括校园环境以及家庭、学校、社会融合的系统环境,诚信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保障、以学校为关键。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的诚信品质,将其纳入教学环节中,将学生诚信素质作为考核指标,优化学生的素质结构,进而建立起全过程、全员化、全方位的诚信教育网络,构建每位师生都守信、诚信的环境。高校通过演讲、报告、讲座、社会实践、网络教育、课堂教学等方式,有层次、有计划的开展诚信道德教育。

2.高校要建立起科学完善诚信测评体系

高校要积极引进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在学生全面考核内容上加入诚信评价,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道德测评整合在一起,建立起诚信档案和数据库管理及查寻体系,由学校调控与管理。在学生锻炼、生活、学习等教育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出道德评价。建立完善的诚信测评体系,测评要素包括友善、正直、信用、诚实等,以此为前提对各种指标进行细化,并分为不同等级,通过老师评论、同学互评、学生自评以及社会评论,客观、真实、全面的对大学生道德诚信进行评价。

3.建立健全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

高校将提高道德教育当作重要的学生工作来抓,在提高自律教育的基础上,将信用制度运用在学校诚信制度上,构建起完善的惩罚约束制度,在思想建设、学习生活、学术研究等环节进行诚信规范,运用诚信教育提高建设水平。建立规范机制后,将其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毕业分配、入党、评优等方面要考虑其诚信度。当学生诚信品质较差时,要运用惩罚与防范措施,开展行政和道义的约束。学校可以将学生诚信记录与社会沟通,确保用人单位可以查询到此记录,并作为学生生存、生活、求职、求学的重要条件。

4.大学生要建立起道德诚信主体观

大学生在开展诚信道德教育中占据主体的地位,需要其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将诚信道德教育转化成自身需求,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培养性格、提升品格、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等环节主动内化与实践。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提高人格魅力的切入点,推动其优化自己的素质结构,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发展水平。

5.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实践教育

道德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形成优秀人品的重要方式,道德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道德选择能力,运用实践将认知统一起来。大学生要反省实践中的行为与思想,对违反要求的方面予以矫正,让自己具有诚信的品质。诚信道德教育的方式、内容要实现常态化和通俗化,建设起诚信道德教育的培养和交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为诚信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载体保障。

结束语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全面系统的工作,在良好的社会氛围内,在落实相关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道德诚信政策情况下,在逐步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体现出高校管理、教育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素质,培养其理性思考的能力,重视道德诚信的实践,围绕着以人为本理念,开拓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1.江苏商贸职业学院;2.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诚信,在我国的伦理体系中的地位很重要,是中华民族儿女努力追求的一种美好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高校这一净土逐渐被玷污,高校校园逐渐受到了社会上诚信缺失的现象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情况。本文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提升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诚信是度大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信誉经济、诚信经济。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会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社会力量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所以诚信作为现代经济交往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大学生的最低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才能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其次,诚信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户。大学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后备军,只有在经济建设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如果不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就很难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本人针对我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诚信现状的调查,通过媒体、学校、社会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媒体问卷 200份,学校问题 150份,社会问卷 150份,共回收问卷 456份,有效问卷率为 87.23%。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在的本职工作与主要活动,考试则是检查学生学习好坏的手段与途径,在考试过程中,突显出了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不少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而采取不当行为,采用作弊方式,甚至还有试题被盗情况的发生,可见大学生诚信问题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此外,很多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抄袭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等,大学生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2、经济方面。

高校教育部门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业,使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助学体系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这一政策却成了部分学生拖欠学费的客观理由。有的大学生甚至以家庭状况不好为由申请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和困难补助等用于自己学习以外的高水平消费。更有甚者,学生在获得助学贷款后,不按期还贷、还息,而且恶意拖欠贷款、拒不还贷等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3、求职方面。

当前我国大学生求职简历注水造假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填写虚假信息、证件造假等,甚至有一个班级出现十几个班长的情况。在求职简历造假的另一侧面,是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某些大学违约率甚至超过了10%。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抱着“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的心态,在找到更好的单位之后马上违约,根本不讲诚信,这在市场经济时代势必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

大学生一般处于 17-23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人生阶段处于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初期,恰恰正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思想灵活、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都较强,不断追求自由、自我,寻求个性。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必然会缺乏稳定性,这样在其认知能力欠佳的影响下就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出现道德水准下降的情况发生。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应该是大学生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家长是大学生道德良知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而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我国家庭教育从来都过于强调智育的培养,尤其是在就业升学压力逐渐变大的情况下,家长都尽自己最大能力对子女进行智育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这种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必然造成很多学生养成知识至上的观念,而忽略了自身道德品质的提升。

3、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作为是学生教育的主要环节,在对学生知识学习、道德培育等各个方面的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教育Dev出发点与要求,并且将德育放在了学校教育的首位,囊括了整个学习历程。但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在不同程度上都忽视了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的其它教育,尤其是小学和中学教育。

三、提升大学生诚信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自己要不断提升自我诚信修养

大学生应当将诚信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在要求,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思考、体验诚信的价值,去体验诚信的意义,不断提升自我诚信修养水平。通过主动的自主教育、自主约束、自主鼓励,逐步树立并坚持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高校学生应当认识到,只有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突破了自己,让自己坚持诚实守信整个社会才可能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不断剖析和反省自己的言行,做到“一日三省”,发现自己的非诚信行为,反思不诚信行为的消极影响,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家长要担当起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任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会使孩子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反之消极因素的不断积累会使子女走向负面的深渊,因此在诚信教育中,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诚信榜样。同时,家长的诚信教育内容应该不断的多样化,例如榜样教育、守信典故的教育、言谈举止的教育等等,让子女对诚信的内涵、诚信的范围、诚信的功能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诚信有着正确的道德认知与甄别能力,不断促使诚信行为的践行有坚实的内容支持,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

诚信道德教育需要更多的将诚信教育理论同教育实践相结合,只有将诚信教育应用到了行为实践过程中,诚信教育才真正达到了目的。仅仅流于形式的建立起来诚信道德观念还不够,还需要促进学生将诚信道德观念应用于自身的行为实践之中,不断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实践。作为社会化的人,人的自我实现来源于其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将诚信教育的理论同诚信实践相结合起来进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之,深入生活实践之中,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去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观念。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高校贫困生资助中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构

摘要:

随着国家加大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给受助学生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出现了贫困证明材料造假、资助资金滥用、助学贷款到期不还等各种不良状况,这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相当负面的影响。本文针对大学生不诚信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高校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以及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和在校大学生数量的骤增,贫困生也不断增多。为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高校逐渐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此资助体系实施多年来,圆了无数贫困大学生的梦想,成为了贫困大学生入学以及完成学业的有利保障。然而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和少数人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却不断出现诸如受助生弄虚作假、借贷不还的诸多现象,造成了资助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大量浪费,贫困生诚信缺失成为高校学生资助中的突出问题。

一、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申请贫困生认定时弄虚作假

一般在贫困生入校时会被要求如实填写一份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要加盖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公章,而这份表往往就是认定贫困生和贫困等级的主要依据。有的学生甚至部分家长由于对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有所了解,因而就会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填写虚假内容,并找各种关系盖取政府公章。这种贫困造假现象使得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不能全面落实到位,不贫困的同学因投机取巧得到了资助,真正贫困的同学却得不到资助,其生活和学习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这种现象不很普遍,但负面影响极大,这种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的存在,也严重挫伤了贫困生的心灵。

(二)助学贷款不按期归还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启动以来,已帮助数百万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借贷学生平均违约率接近23.5%, 少数高校违约率甚至高达 80%以上。分析违约的原因,既有刚毕业大学生的经济承担能力问题,也有学生缺乏信用意识有钱不还。可见,贷款失信也已成为高校一个突出的诚信薄弱环节,这严重地破坏了大学生的整体信用形象。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 贫困生评定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资助评定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提出资助申请的学生进行认定核准来决定资助方式和资助档次。评定的基础是学生的资助申请,评定的标准是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评定的依据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各种证明材料,在程序上都实行班级民主评议制度。首先,高校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证明章(乡镇级)可以轻易取得,而实际上这个表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都深受质疑。评定的具体操作主要停留在辅导员或班主任根据学生提供的书面证明作出等级评定,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无法做深入实地的调查,但凡材料齐全就能获得认定资格,而这些材料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的基本情况,这种模糊的认定标准大大阻碍了资助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其次,在班级民主评议环节,评议小组由于人员组成、人员素质等问题,使其客观公正性也经常受到质疑。再次,资助监督不到位,学生资助工作重评定和资助,轻资助的使用管理和助后监督,对于评定后资助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资助政策的本意,资助工作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机制,从而导致了资助工作中不诚信现象的恶心循环。

(二) 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

高校在对学生特别是受资助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功利现象,过多地把重心放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上,而在大学生的德育、人格教育环节比较薄弱;二是诚信教育的理念落后,目标不清晰。理念是教育的灵魂,诚信教育的理念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成效;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诚信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内容、方式选择和教育的实效性;三是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主要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缺乏实践体验式教育。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是多方位侈渠道的。

三、 应对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对策分析

(一) 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

学校管理部门应在新生报到注册时就开始对其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通过信函、查档、问卷、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摸底,规范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流程。严格审查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地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综合家庭收入情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来判断学生的实际贫困程度,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此为依据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认定。准确确定贫困生,将学校有限的资助资金真正助给家庭确实困难的贫困学生。对贫困生的认定一定要做到有依可据、有情可查,要建立规范的、透明的认定审核程序。建立贫困生档案,档案可以包括家庭的基本经济情况、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对该贫困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记录、实行动态管理,准确认定贫困生的身份和随时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确保既防止出现贫困生终身,长期不断享受资助的现象,又对家庭突发困难的新贫困生给予帮助。

(二) 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是资助的前提,一切的资助工作都是以学生的个人申报开始的,资助的整个过程都受到受助者诚信的影响。诚信教育是在资助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一方面,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突出诚信教育的地位,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以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克服心理障碍、端正不良动机、培养诚信品质。另一方面,将诚信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并且在学生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围绕诚信主题来设计和开展。比如可以邀请专家为贫困生做专题讲座或参与主题活动,通过介绍诚信人物、典型事例,使他们明白诚信不仅是个体的道德需求,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 构建大学生在校个人信用档案

构建大学生的信用档案,就是记载每名大学生借贷信息、信用档案,并直接与大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并对其以后个人信贷产生影响。一旦信用档案记录在案,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就会得到制约,如若购买大件商品,就不能享受分期付款的优惠;谋职就业,用人单位一查记录,便有可能不被录用;申请银行贷款,也势必遇到障碍等。因此,确实有必要建立这么一个信用档案,靠这把温柔得几乎看不见的“撒手锏”,使得任何人都不敢胆大妄为,而必须循规蹈矩。以信用档案为载体,营造人人讲信用、守诚信的社会氛围,是为诚信社会奠基的有效之举。信用档案的建立,让大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信用的道德观。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受助生弄虚作假、违约、拖欠贷款等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关键是能保护诚实守信者的利益。同时对不守信用者实施必要的惩罚。个人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信息,对于学生的诚信度有很大的约束作用。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信息不全。缺乏一个能及时违约者信息的体系。应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信用体系,将学生在受资助方面的个人信息与其在以后工作生活中的个人信用信息结合起来。那么违约者可能会在以后的申请房贷、车贷或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时因不诚信而被拒绝。而守信者则在这方面享有优先权。受助学生会在考虑失信成本和守信收益的情况下,选择诚实守信。

(五)完善配套法规并加大对违背诚信者的约束和惩罚力度

针对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拖欠贷款和师范生违约等诚信问题。相关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国家资助金管理办法和配套的法规制度,使国家的各项资助项目的申请、办理及善后等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资格认定中的弄虚作假、蓄意逃贷、不履行应尽义务、忘恩负义等行为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规定罚息、公开曝光、行政处分等手段;对恶意逃贷者,应有法律追究手段,并由专门机构负责追回所欠的债务,杜绝蓄意逃贷现象;对免费师范生毁约的行为要加重毁约金的金额,除了补齐学校的培养费外还应补偿毁约的损失,以经济罚款来追回国家的损失。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浅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

大学生诚信缺失已超出单纯高校教育问题的范畴,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与家庭环境、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从观念、教育、制度和法制等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对策

求诚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本应成为践行诚信优良传统的模范,然而,大学生诚信现状却不容乐观。一定程度上讲,大学生诚信缺失已超出单纯高校教育问题的范畴,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探讨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探寻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诚信的涵义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诚信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被视为“道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诚”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人的道德品性,是君子应具备的诸多道德品质的基础。二是道德理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三是道德修养的方法。

“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一,体现在个人上是人格完整的表征,运用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是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是和“仁”、“义”、“礼”、“智”并列的“五常之本”。信包括三个层面:首先,对天和君的诚敬是信,就个人品质和人际关系来讲,信德中包含诚;其次信是朋友之道,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三,信还是礼的重要内容。

诚信又是相通的,可以互训,《二程集》曰“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对诚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知”、“言”、“行”三个方面。“知”指在精神和信仰层面,不自欺欺人,严守自省;“言”的方面指诚实不欺,信守诺言,讲究信用。“行”的方面就是要言行一致,在行动中不违真,不欺人。所以,诚信是个人修养的必备品质和情操,表现在个人言语和行为中,是知行的结合,是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一)学业上舞弊现象严重。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翻新,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抄袭他人的日常作业、期末论文,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甚至盗用他人作品以致侵犯其著作权。

(二)恶意拖欠学费,骗取国家助学贷款。一些非贫困学生恶意欠费,将学费用于吃喝玩乐,一些学生制造贫困生的假身份,骗取助学贷款。还有部分同学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甚至拖欠、拒还助学贷款。

(三)恋爱动机不诚。当代大学生恋爱呈现非责任化倾向,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更多的是抱一种“玩“的态度。多角恋,畸形恋等不正常恋爱的出现,使恋爱无果,影响学业,甚至发生恶性的伤害事件。

(四)履历造假。不能正确对待入党、评优、评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功利心极重,使用贿赂、拉选票等欺骗手段,以致正当竞争扭曲化。就业方面,问题尤为突出,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最终危及大学生的群体形象。

(五)网络道德虚拟。在虚拟网络中,传统道德制约机制被弱化。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往往不经思考,便随意发表言论,甚至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互相谩骂、攻击,网络道德缺失严重。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与家庭环境、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

(一)传统文化中诚信规范的片面道德化而非制度化。

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讲究道德教化,伦理道德规范是调节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儒家思想中,“诚信”作为古人修身养性、处世为人的道德规范而存在。《论语》中就多次提到“诚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城门立木”、“烽火戏诸侯”和“甑子杀猪”等典故的存在也说明了古人对诚信道德的重视。道德作为一种自律规范,缺乏社会的监督和指导,将诚信始终囿于道德范畴,仅限于个人思想道德领域,而没有进入社会制度和法律层面,从而严重弱化了其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性。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二)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市场化取向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加速了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传统文化逐渐为现代文化取代的过程中,出现了传统道德体系遭到破坏,而新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或者新旧两种道德出现矛盾的地方,引起了社会的道德真空和道德冲突。主要表现是社会丑恶现象的增加,如政治领域的贪污腐化、钱权交易、以权谋私;市场交易中的制假售价、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学术领域的假文凭、假学历等。因此,身处社会大环境中的大学生必然深受影响。

(三)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倾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品行作风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不良倾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些家长不注意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说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甚至告诉子女“做人不可太老实,老实人吃亏”和“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教导孩子不诚信。

(四)学校德育的薄弱和偏差

1、应试教育导致重“智育”轻“德育”。大学教育并未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内容和方法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分数为标准,分数是决定学生评奖评优、升学深造的核心标准。这种情形下,对学生德育的关注必然让位于对学生分数的追求。这恰好可以解释出现“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宁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这样的顺口溜的原因。

2、德育的单纯政治化。德育内容包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然而,现行的大学德育课基本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取向,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而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3、德育内容的符号化、空洞化,缺乏时代性。当前的德育关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社会层面内容,对于与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密切相关的道德和社会问题缺乏有力的解释,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从观念、教育、制度和法制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更新诚信教育观念。首先深化德育改革,克服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其次,建立互动平台,加快传统单项施教的诚信教育向现代多向、平等、互动的诚信教育转变,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人格影响人。再次,注重大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大学教育充分发挥其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作用。最后,诚信教育应树立终身化意识,形成系统化体系, 并上升到学校诚信文化建设的高度。

(二)创新诚信教育内容和手段。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要把“两课”教学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开设信用道德教育和与信用管理的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学生的信用意识。其次,其它各门课程教学也要结合自身课程特点进行诚信教育。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开展针对性教育,如组织有关专题的讲座、座谈会,讨论会、征文、读书会等活动。同时,要及时补充课堂以外的诚信知识,可采用带领学生参观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等多种方式。[1]

此外,高校诚信教育要应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广泛收集大学生道德规范信息,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立体式教育。尤其要发挥网络诚信教育活动的作用,利用网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具体手段包括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网站,开辟BBS论坛,在线答疑等。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的桥梁,也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的结合点之一,

[2]具有加强他律和自律的双重效应。诚信档案应具有科学性,其中诚信记录是重点,主要涉及大学生借还贷款、学费缴纳等情况。此外,加强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非诚信行为的约束作用。如利用诚信档案对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等。学校要把大学生诚信档案纳入网络化管理,向社会公开诚信档案,并与就业等联系起来。在国外,日渐成熟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值得借鉴。

(四)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高校在每个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并定期对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来做后盾。把学生诚信行为与学生评奖评优、加入党团等挂起钩来,让诚实守信者得益,不诚信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规定,对各种非诚信行为要视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别处理,诸如恶意拖欠学费贷款的除给予相应的处分外,还可以扣留其毕业证件等。

(五)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任何善良的诚信和公正诉求只能流于形式,[3]现代诚信体系必须夯实法律基础。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围绕规范信用秩序,信用资料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进行明确界定,规范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强化信用监管,保障信用信息征集、信用服务、信用评定等行为有序开展,逐步建立和完善诚信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真正做到在诚信领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大学生诚信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抓住抓好,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合格大学生,为推进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现代社会诚信危机不断涌现,大学生群体诚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诚信教育 缺失现状 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各种腐朽思想和价值观给我国传统诚信观念予以打击,使得种种不诚信现象普遍存在,进而扩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不利影响,高校大学生诚信观也受到冲击。虽然在各方努力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一定成绩,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依然严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1 政治信仰缺失

受西方思想的入侵,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渐盛行,好多高校大学生只向“钱”看,政治被视为实现利益的跳板。不少大学生在校参加政治或文体活动仅是为了考核及不影响评奖评优。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迷信和伪科学逐渐盛行,部分高校大学生遇到困难失去理性判断。各种宗教思想的侵袭,玷污了大学生的思想,使得青年大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2 人际交往不诚信

以诚相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只有真诚待人,对彼此保有一种诚信的动机和态度,才能得到相互信任,人际关系才能得以发展和加深,使得人际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但是不少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各种失信的行为。

3 学业、求职造假

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是部分高校大学生并不专注学习科学知识,有的沉溺于网络游戏,有的盲目于爱情,没有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缺少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的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应用。由于平时缺少知识的积累导致考试不能顺利通过,于是开始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作弊、打小抄上。久而久之,习以为常,甚至购买作弊工具。导致原来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产生不平衡心理,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整体水平,缺乏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这就进一步影响了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4 经济诚信缺失严重

当今大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或是不按合同还款或是不按时还利息,更有甚者毕业后拒绝还贷,很多同学恶意拖欠学费,这些诚信缺失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形象及声誉。大学生经济缺失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有的不只局限在道德层面,甚至触犯到法律,,对人民、社会以及国家构成威胁、造成损失。

5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5.1 建立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档案

为规范和制约高校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引领大学生自觉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我国目前高校应展开的一项迫切任务。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理念,推动国家助学贷款项目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社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助力。

5.2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监督体制

为了孕育健康和谐的诚信环境,有力地促使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高校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还要制定科学的监督机制。应有效发挥学生主体的监督和舆论作用,加强信用行为的管理和教育,对失信者的行为通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及时曝光,对守信用者给予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青年学子引起对诚信教育的重视,并主动信守承诺,同时也能引起整个社会对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关注。

5.3 构建大学生诚信自律示范机制

诚信教育机制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诚信缺失重要原因怕受到家长的斥责,因为害怕所以选择撒谎。有的甚至遭到父母的打骂,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身心更是受到损害,使得诚信问题也出现裂口。因此,建议家长与学生多沟通交流,达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5.4 建立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

诚信危机制度是大学生经济诚信体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生诚信危机制度可以保证高校诚信教育的顺利推进。各层次相关部门制定奖惩相结合的诚信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避免单一的惩罚制度不合理。还需把握奖惩的力度,避免标准过低或过高失去合理性或者带来负面影响。高校还应完善大学生就业诚信体制,就业诚信制度能够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5.5 吸取国外经验,建立科学诚信体制

从全球角度看,解决诚信问题的方法较多,其中当数发达国家的“联合征信制度”。此项制度内容如下:公司或个人的诚信状况由一家信用度高的资信公司存有,本人或本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或个人采用付费方式进行查询。公司或个人如果存在信用不良,如恶意拖欠学费、拒绝按期偿还助学贷款、偷税、漏税等,这些不良信用记录就会在诚信资信公司留有诚信记录,这样信用记录会在日常或以后在商业活动和个人社会活动中作为参考评价。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既是广大青年学子成长过程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高校为国家发展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学子诚信的缺失将会给祖国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诚信教育势在必行,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广大青年学子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面培育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才能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前进,诚信教育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所以耐心细致地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由,并根据高校大学生诚信失衡采取相关措施,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诚信缺失论文: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

摘 要: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形象。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适时采取行动,积极探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引导他们改正陋习,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1 学生自身因素

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是非观念、自控能力相对薄弱,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不能用为人处事应遵守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他们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进而做出不负责任、不守信用的事。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

1.2 学校因素

不少学校的德育教学重灌输,轻实践;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个人的道德需求,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将德育科学化,缺乏实践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

1.3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上的确出现了许多信用缺失的现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机构欺诈公众聚敛钱财;文化市场盗版迭出,屡禁不止。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甚至开始动摇,滋生了企图投机取巧的不良行为。失信惩罚机制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不健全使失信者不能得到相应的制裁,客观上也助长了大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

1.4 家庭因素

我国教育现状的一个特征就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导致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在诚信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个人素质的养成偏离社会和国家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道德社会化水平,由于受到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以及对社会道德的认知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的灌输非诚信的内容,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差,这与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是相背离的。

2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2.1 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加强对高校诚信建设的重视,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

接班人,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影响自不待言。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重点强调诚信意识,把高校的诚信教育付于社会实践。舆论界应重视对诚信新闻素材的采写编评,加大正面和负面宣传,营造出一种“坚守诚信利益多,失信于人遭人弃”的风气。政府在就业政策方面,要把是否诚信纳入体系之中,奖惩诚信与否的行为,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另外,各界可以联手设立“诚信基金”,鼓励坚守诚信的大学生和优秀的诚信教育工作者,形成一个良性的社会诚信循环系统。

2.2 净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完美发展和诚信品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习风气、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一方面,学校应注意体现诚信文化的宣传栏、标语、横幅等的合理布置,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受到诚信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站、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诚信道德行为和高尚的诚信品质,激励学生追求讲究诚信的理想人格,为推进学校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3 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

结合两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较高的诚信意识,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让大学生懂得,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经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现代民法一般都把“诚实信用,公序良俗”作为基本原则,如果违背了则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者对民事主体的一系列不利后果,而受到处罚和制裁。

2.4 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可以进入网络,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网络活动,使网络诚信教育活动成为教育广大学生的生动教材。要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以提高诚信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建立以诚信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专题网站和网页,有针对性地直接有关信息和资料,达到以正确的思想理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目的;开发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诚信教育软件,用人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富教于乐,寓教于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转变网络使用者的思想;开辟网上交流渠道,实现诚信教育工作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2.5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诚信品德的形成关键在培养,核心在建设。建立和完善客观公正的诚信评价机制是高

校诚信氛围构建的关键。可制定《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大学生文明公约》等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严格要求,以此为据建立一个学生评分标准,从新生一入学时就开始实施,以此作为学生评优的标准,并且在毕业时将之作为向用人单位提供的重要参考。同时,高校也要健全校内信用监督机制,严格、公正、公平地执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改革完善诚信评价制度、管理方式,使其合理化、科学化,建立和管理诚信档案、诚信查询系统,加强与校外诚信相关部门、社会信用机构的联系,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各项工作重点,贯穿学生入学直到毕业离校整个过程。

2.6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

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结合,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节。家庭的诚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基础,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子女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自觉的习惯。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关心诚信家庭的建设,诚信的家庭氛围,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诚信观念的形成。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最直接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为子女在生活、工作各方面做出诚信的表率,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对孩子诚信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