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环境论文

时间:2022-05-08 09:46:59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环境 建筑工程论文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以我国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做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紧随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装修与室内环境污染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相对增高,所以,室内装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重视环节。

关键词:装修;室内;环境污染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相对增高,所以,室内装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重视环节。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美观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盲目的追求外在享受的后果就是忽视了安全性,即由于装修材料、建筑材料和室内家具不合格而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高水平的生活条件带来高档享受,同时也带来高浓度的室内空气污染。而人类由于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约有85%以上的时间将是在室内度过的,婴幼儿和老人在室内度过的时间更长。

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每年因装修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感染而死亡的儿童高达210万,其中有100多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高达11万,装修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5万人,其中约有50%是儿童,据一家儿童医院的血液科统计,接诊白血病的患儿中,90%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中国装饰协会调查,目前我国城镇装修过的居民家庭中有80%存在甲醛超标问题,2004年北京千户装修家庭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甲醛超标的占60%以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人们终于意识到了室内污染对身体的巨大危害,开始转而追求一种更加健康自然的装修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1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适时推出和制订了一系列的文件,对室内装修中涉及的各种有害化学材料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1室内空气污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质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室内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一是人们在室内的活动产生的,可产生SO2、CO2、可吸入颗粒物、细菌、尼古丁等污染物。二是建筑材料、装修材料和室内家具中所含的挥发性有机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向室内释放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及NH3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由人的室内活动产生的污染,大部分都是不可避免的,且与装修无关,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以下内容主要是探讨第二种污染源的危害与防范办法。

1.1甲醛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刺激作用、致敏作用、致突变作用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1995)已将甲醛确定为可疑致癌物。

现在的居室装修,出于成本的考虑,很多都选择了人造板材,而人造板材的胶粘剂是脲醛树脂,为了提高粘合度,常常添加过量的甲醛,由于国家标准以前没有对人造木板中的甲醛的释放量进行限制,因而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人造板材中残留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当积累当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由于人造板中甲醛的释放时间较长、释放量较大,所以对室内环境中甲醛的超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甲醛污染,我国于2001年12月10日出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国家强制性标准,以应对此问题。

1.2室内燃烧的产物CO、CO2等室内燃烧产物通常包括CO、CO2、SOx和NOx等,CO(一氧化碳)是一种危险性很大的有毒气体,是由燃烧物不完全燃烧所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亦称煤气中毒,严重者可致人瘫痪甚至死亡。CO2(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二氧化碳不能还不能被人体吸收,浓度过高会引起人体缺氧。室内的CO、CO2污染常发生在有燃烧器的家庭或有地下车库的居室内。

1.3生物类的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气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尘螨等,来源于死的或活的有机体。在室内,如建筑材料、空调设备和加湿器都有微生物滋生。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空气微生物是引发各种中毒、感染和过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的疾病如头痛、发烧、哮喘、过敏性肺炎、过敏性皮炎以及传染性疾病。归纳起来可称之为“建筑物综合症”和“建筑物关联症”。

1.4可吸入的颗粒物质在室内空气中颗粒污染物质的几种主要来源是香烟烟雾、复印机、排字和室内燃烧器、地下车库等以及户外渗入。其中香烟烟雾中大约有50种成分已经被确认为致癌物质。

1.5氡(Radon)及其子体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氡对人类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现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效应。确定性效应表现为:在高浓度氡的暴露下,集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氡对人体脂肪有很高的亲和力,特别是氡与神经系统结合后,危害更大。随机效应主要表现为肿瘤的发生。氡气被人体吸入后,会对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进而诱发肺癌。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氡是室内重要致癌物质,氡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第一大因素是由吸烟所致),美国环保署已将氡列为危险的致癌物质,每年美国人中因吸入氡气而死亡的已达两万人。

1.6氨氨气是无色,腐蚀性气体,可感觉最低浓度4mg/m3,会对皮肤、呼吸道和眼睛产生刺激。氨主要是来源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是为了加快混凝土的凝固速度,而违规添加了含有氨的添加剂。氨在短时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在温度升高时,会缓慢从墙体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空气中氨含量超标。人体长期接触超标浓度的氨气,会出现胸闷、头晕、疲劳等症状,味觉、嗅觉减退,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等,所以不得不防。新晨

2室内环境污染防治

以上本文分析了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以及危害,为了减少危害,原来污染,给大家一个舒适、健康的家居生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对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2.1通风首先应尽可能改善通风条件,减轻空气污染的程度,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室内环境污染。调查显示,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空气中的病毒、细菌可随飞沫飘浮达30个小时以上。相反,可以通过流通将污浊空气飘走,换了室外清新无害的新鲜空气,病毒、细菌就难以在室内滋生繁殖。开窗通风能使室内污染物物浓度显著降低,并使空气变得清新,让人感到呼吸顺畅,精神焕发。

2.2选择合格的建筑、装修材料要从根本上消除室内污染,必须控制污染源。由于具有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特点,现在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大量的使用化学制品,而这些化学产品又多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我们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尽量考虑环保和自然生态的建筑和装修材料。并尽量减少使用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物。改善室外空气品质,也可减少室外源带来的污染。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措施如:在室内摆放盆栽花木,绿色植物是清除装修污染的“清道夫”。老人、孩子等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可适量的做些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在一些大型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综合各种措施,才能真正得到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后果及对策

一、建筑工程对空气污染的危害

建筑工程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考虑,空气污染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近年来议论纷纷的雾霾。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物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是对健康的伤害。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分类有两种:直接影响和间接透过其他途径影响。直接影响是指因污染物本身的特性及毒性而直接引起健康问题,例如2013年1月发生的雾霾罪魁祸首就是可吸入颗粒PM5会引致呼吸道炎,同时这些可吸入颗粒PM5可以进入肺泡。而间接影响是指污染物透过一些途径而产生一些足以影响健康的因素,如氮氧化物在强烈紫外线辐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而刺激呼吸道等器官。另一种影响分类则是以其引发急性或慢性疾病而分类。根据毒理学论,急性疾病一般是因为暴露于高浓度的污染物当中,根据不同的浓度和进入身体途径,而引起不同急性病症状,例如吸入较低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引致头晕、头痛、恶心和感到疲劳,但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会中毒甚至引起死亡。而慢性疾病是因长期及重复地暴露于低浓度的污染物当中,长年累月的堆积而引起人类出现各种慢性病变。

2、酸雨当天然降水(包括降雪)的酸碱值低于5.6时,其降水称为酸雨。引起降水酸化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而主要产生这两种物质的是人类的工业活动,尤其是以煤为矿物燃料的发电厂。酸雨是一项地区性的空气污染问题,其主要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人体健康。最后,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全球暖化温室效应引致全球暖化是多年来很多人讨论及研究,且最惹人关注的环境问题。加热地球表面,另一方面吸引由地球表面反向宇宙空间的远红外线,从而令大气的温度上升,维持地球气温相对平稳,为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及气候。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与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氯氟烃类同,臭氧也是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的存在只会加剧温室效应,令全球暖化。全球暖化引起气候改变;地球上数千种动物频临灭绝;冰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建筑工地空气污染的预防及治理方法

建筑工地的主要空气污染问题集中在尘埃方面。处理建筑工地空气污染问题一般分为预防及治理两大方向。预防是指控制及改良某些工地上产生污染物的施工程序,避免在施工时产生污染物,减少污染。而治理方法是指在污染物产生后,加以处理以减少其扩散程度,舒缓有关污染危害。

1、预防方法预防,被公认为是最佳的处理空气污染的方法,故此在工地上普遍优先考虑。有效的预防,可把预计的空气污染问题尽力避免,使环境避免受到伤害,公众及工人的健康亦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有关预防方法可分为如下两个范畴:

1)改良易生尘埃物料的表面性质。因风蚀或其他原因,在建筑工地上往往产生大量尘埃,其中包括道路通道斜坡材料堆放等,而其表面一般存在一层松散的微细粒状物质,容易因吹风等空气流动而产生尘埃。就其表面性质,工地常见的其中一种预防尘埃的方法是将表面的性质改变,剔除或覆盖这一类容易被流动空气吹起的物质。例如在道路及通道铺设混凝土砾石沥青物料硬填料或金属板,避免因风的作用在车辆经过时扬起尘埃。2)妥善使用和减少施工机械。

2、治理方法治理是较预防次一级的处理空气污染方法,因治理的目的仅在于避免污染物的扩散或减少污染程度。就有关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在某些情况下,围堵及隔离法未能切合现场环境而被采用。例如道路表面已铺设混凝土或其他物料及减少尘埃,然而一般工地车辆的车轮往往沾上泥土,遗落地上。随着轮胎辗过及空气流动,沙泥旋即扬起,产生尘埃。故此围堵及隔离法在部分工地的降尘工作未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转化法在工地上应运而生,将空气污染物转化另一种形态,使其离开空气,减少空气污染。一般而言,转化法是将空气污染物由空气这一媒介带到水的另一媒介。而工地上最广泛利用的转化法为以水降尘,用水降尘的原理是把颗粒污染物吸附在水珠表面,使其重量增加,产生降尘作用。当水喷洒于含尘埃的空气中,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随即吸附在水珠表面,降至地面,减少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数量。相同道理,当水喷洒到堆放在地上的易生尘埃物料或挖掘泥土上,颗粒物吸附在水珠表面,重量增加,因而较难被风吹起。使用水作转化法有两点需要留意,第一点,在大风或炎热的环境下,水分的蒸发特别快,用水喷洒的密度务必增加。第二点是要避免过分用水,这不但产生大量污水,而且导致浪费。然而,用作洒水尘埃的水的质量不需要太高,经适当处理的污水则可以再用于降尘,有利于工地资源利用。

作者:张文军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空气检测的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居住的环境质量属于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室内环境,由此使得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的重要性受到重视,鉴于此,文章在针对当前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空气检测;环境

建筑工程属于我国实现城市化蓝图的重要民生项目,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最直接的关系。但近年来建筑工程在装修过程中形成的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不但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其健康也造成威胁。

1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的概况

造成居民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多种:即甲醛、苯等,这些物质通常存在于乳胶漆和聚酷涂料等装修建材中,并在装修之后散发到室内空气中,对居民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严重时会致癌,从而对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对此,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并在2010年制定和实施了有关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准则,从而给相关的监督和检测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控制准则的颁布,本应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缺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诸多不良问题依然存在,使得规范的实施效果较差。

2 室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1 生物引发的室内污染

生物污染指的是污染源来自于家养的猫、狗、鼠等,然也包括细菌和真菌类生物,这些动物通常都会携带有寄生虫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在无意间传播给人,从而给人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而人自身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通过汗液和尿液等形式将二氧化碳和丙酮等有害物质传播到室内空气中,由此使室内空气被污染。

2.2 烟草和烟雾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众所周知,烟草对人体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其所释放的烟雾中存在多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烟碱和铅等,在现阶段,烟雾已成为室内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不但会对吸烟者在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会对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产生更加严重的伤害。这一危害已经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并建立了世界无烟日,而世界无烟日的建立也说明了:烟草的巨大危害性已被全世界所认可。

2.3 家居用品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有相当一部分家居用品本身是能够释放污染物的,如果存放不当,还会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并形成有害物质。此外,家用电器也能够产生一些电磁辐射、噪音等的室内污染,这些都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 当前建筑室内环境检测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惯用的检测方法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相关的检测工作产生较多的问题:一是抽样检测的覆盖率太低。抽样检测即就是从现有民用建筑工程内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检,这样未能被抽到的那部分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就意味着失去了检测的机会,且这部分未被抽到的建筑工程数量一般占大部分,因此这种检测方法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二是检测工作不能有效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实际的建筑工程检测过程中,因为其中的环节相对较多,甚至有部分环节还属于隐性环节,所以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难以有效保证检测的质量;三是检测报告缺乏真实性。因为“高质量住宅”的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报告结果,无论是对开发商还是施工企业,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巨大利益的吸引下,使得他们不惜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相关的“官方报告”。这一手段的使用,使得相关的检测工作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大量检测报告出现失真。

4 控制室内环境检测质量的有效方法

4.1 对检测人员的素质以及专业水平进行提升

要想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检测质量,就必须首先保证检测人员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作为检测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此增进其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还可以按照任贤为用的选任原则,从社会上公开招聘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组成检测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质量的真实性。

4.2 对室内进行合理绿化

由于植物具有净化空气的功效,同时还可以产生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因此合理的进行室内绿化,是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绝佳选择。但在选择绿化植物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具有合理性,如为了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就应选择吊兰、芦荟等品种,而龟背竹则对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较强的吸收功能。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政府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质量安全,而设立了室内环境检测这一行业,只有提升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水平,才能够真正为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安全提供保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拥有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探索

【摘 要】本文阐述“真操实作”环境下岗位实训的必要性,以及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岗位实训基地建设,从实训任务分组、实训项目实施、实训项目考核三方面探讨岗位实训的实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真操实作 岗位实训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色所在。受限于真实工程项目对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难以到实际工程项目现场进行专业实训,因此开展“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尤为重要。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因实训场所配置等条件限制,仅开展了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实训等建筑工种岗位实训,未开展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但因为没有真实的施工现场,只能模拟完成岗位实训的管理部分内容;少数高职院校开展了“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但是实训的组织不够合理,不能系统地完成每个岗位不同施工阶段的相关工作,实训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深入研究并改善“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

二、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岗位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适合岗位实训的实训基地,是开展岗位实训的基础条件。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等比例建筑样板模型。在岗位实训之前,需要通过建筑实体模型进行交底,让学生清楚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以及学生各自在施工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建筑实体模型要按施工工艺流程分层次展示,反映建筑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也在实体模型中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注意避免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按照规范标准完成每一步实训。

建筑实体模型还包括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内容,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贯彻实训任务指导书中的安全文明规定,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二)项目部。按照真实项目部构成,设置经理室、施工部、技术部、质安部、材设部、预算部等,配备计算机等设备设施,并按照工地安全文明要求进行文化建设,挂出项目部各岗位工作职责,用于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完成内业。项目部还设有会议室,既是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教师讲解布置实训任务的地方,也是实训学生开展项目部例会、探讨工程问题、进行技术交流的地方。

(三)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岗位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典型分项工程处理问题的能力,故针对的分项工程贵在精而不在多。围绕砌筑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两个典型分项工程展开,布置三个实训场所: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场、砌筑与抹灰实训场、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场。实训场按真实项目施工工地布置好施工区、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和休息区等,使用护栏对不同实训场和功能区进行分隔,设置安全通道,并挂设安全文明警示标语。

三、岗位实训的组织与开展

(一)实训任务分组。岗位实训根据实训项目场地是否能兼容分为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砌筑与抹灰实训组、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组四个实训组。

实训可以单独一个教学班开展,也可以多个班同时实训,但实训的分组尽量做到各组人数相同,以便每个学生都可以到相应的岗位轮换。由四个组成立一个真操实作的建筑项目,其中1个组进行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另3个组进行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等工种实训。由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的学生对工种实训真操实作施工场地进行管理,由岗位实训任课教师担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等实际工程项目职务,统筹组织管理整个岗位实训的运行。现场组织结构所图1所示。

(二)实训项目实施。具体如下:

1.工种实训。这是让学生通过工种真操实作的过程,了解建筑工程工种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工种相关工作的识图能力、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工种实训主要分三组进行:

一是“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图纸,图纸为一个真实完整的项目,包括钢筋混凝土基础、柱、墙、梁、楼板等构造,主要训练模板工、钢筋工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二“砌筑与抹灰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一份真实项目图纸,包括砌体基础、柱、墙等构造,设置有构造柱、直槎、马牙槎、过梁等节点,主要训练砌筑工、抹灰工、镶贴工等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三是“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组。以5-8人为一小组完成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和“砌筑与抹灰实训”相配套的脚手架搭设,同时完成安全通道、卸料平台、钢管楼梯等架子工相关工作,主要训练架子工工种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2.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即基于同r开展的“模板支设及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砌筑与抹灰实训”和“钢管脚手架搭设实训”三个实训来展开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现场专业人员岗位知识,从而具备现场专业人员各岗位的工作能力。如无同时开展的三个工种实训作为管理对象,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就是空中楼阁,不能达到真操实作的效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员是该专业的核心岗位,相关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还有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等。所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实训设置了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材料员、质量员、造价员、监理员8个岗位。

在岗位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施工员负责实训现场组织与管理,安全员负责实训安全监督与管理,资料员负责实训资料收集与管理,测量员负责测量放线,材料员负责实训材料发放与检查,质量员负责过程控制与质量验收,造价员根据图纸计算造价并进行核算,监理员负责跟踪施工实训全过程。

具体实训过程中如施工员要完成以下工作:项目施工技术准备;编制施工方案及进度图;绘制平面布置图,编制书面交底材料;进行技术交底,完成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施工布置,按施工规范要求指导施工;填写施工日志、施工记录等相关实训资料。

(三)实训项目考核。考核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验证,指导实训的教师为具备考评员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结合职业技能证书,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考核结果分三部分:其一,考勤考核。在进入实训施工区前,在班前讲台集合考勤,对不按时到课的学生进行扣分,并进行当天实训的技术安全交底。其二,过程考核。学生实训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是否规范标准。其三,作品考核。根据学生实训成品和内业成果进行考核。

四、结语

通过“真操实作”环境下的岗位实训,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内容有明确的认知,毕业到工作岗位可以无缝对接,尽快独立完成项目部布置的任务,达到高职院校高等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也在不断更新,需要有关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对岗位实训进行持续改进。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浅谈绿色建筑工程与环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高水平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试图寻找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的生活状态。面对当前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何做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业发展讨论的焦点。本文将通过我国现阶段的建筑与环境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如何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建筑工程;品质;环境问题;建筑与环境

近年来,国际上建筑业的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从注重建筑产品本身价值转向注重社会价值;二是从注重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转向注重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三是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注重对人的尊重及与自然和谐。这三个根本性的转变,引发建筑I界思想观念和战略思维的巨大变化,开始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见物不见人”的传统思维和模式被摒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客户的以人为本的思维和模式;“建完就走”被否定了,在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服务,为业主和社会节约资源,优化环境、创造新的价值的经营模式应运而生;建筑业从典型的资源、能源高消耗的传统产业,向可持续建筑与绿色建筑转化。这些变化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建立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体系,实现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中,新一轮建筑技术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建筑业在这场革命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可以预言,建筑业中的粗放经营管理、传统操作模式、落后施工技术,以及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都必将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升级转型期”,所有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是墨守成规,还是积极进取,是坐观等待,还是主动出机两种态度,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去适用这个大气候,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理念形成过程中,要注重务实,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鼓励自主创新,搞好经营机制转型,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工作,不断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推动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稳步发展。在全球都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时,人类的进步改变着世界,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与大自然交融中的复杂问题。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中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城市建筑规划方面,如何做到城市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成为建筑师的任务。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因此,时下盛行的“绿色建筑”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备受关注。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 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 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 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 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要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

现代建筑是一种过分依赖有限能源的建筑,它具有高能耗、低效率特点,这不仅是导致能源紧张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环境问题的杀手。据统计,全球能量的50 %消耗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建筑能耗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必须做到的是节能。首先,注重研制、优化保温材料与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在建筑物的内外表面或外层结构的空气层中, 采用高效热发射材料,可将大部分红外射线反射回去,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作用。美国已开展大规模生产热反射膜,主要用于建筑节能。还可运用高效节能玻璃, 硅气凝胶DD新型节能墙材, 以提高节能效率。绿色建筑还要考虑新能源的利用,尤其是太阳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一种最丰富,便捷,无污染的绿色能源,也是21世纪居住建筑设计上广泛推广的绿色节能设计之一。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纳入到建筑设计规范当中,在设计时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纳入到建筑设计之中预留太阳能设置位置,特别是在厨房卫生间内。如果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充分加以推广应用,就可以大大节省常规能源,也是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筑师想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首先应该在恢复自然意识上着眼改革,在思想上进行转变,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最终形成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特别从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融合地域、地区、气候、环境、地形、材料、文化等等各方面因素,共同实现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结束语:在建筑设计中,今后发展的趋势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结合人、建筑、环境与经济、节能等多方面,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尤其以我国建筑能耗大的现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做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紧随世界建筑步伐,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许多垃圾或污染,使建筑工程周边的环境受到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仅可能会阻碍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也可能引发相应的安全事故。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对其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施工对其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已经越来越突出。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扬尘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几个方面,建筑施工造成的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给其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有些问题是不能避免的,可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是能够使问题的严重性得到降低的。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的扬尘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固体污染工作,提高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减少空气污染中主要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1 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1 粉尘污染

建筑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建筑工程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面干燥松散由风吹所引起的扬尘;二是由于建筑工程运输材料过程中由于公路凹凸不平或装运过饱满等原因造成的抛洒及车辆身后真空吸力所造成的道路扬尘。施工中产生的扬尘、粉尘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周边空气质量,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还能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给老百姓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1.2 噪声振动污染

噪声是群众反应最常见和最强烈的建筑施工污染问题。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许多施工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导致周边环境处于严重的噪音污染之中。如挖掘机、压路机、打桩机等大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出的噪音,或者对脚手架进行安装和拆卸、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噪音,运输土石方和其它建筑材料的汽车行驶所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噪音污染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受争议的污染问题。

1.3 周边地下水污染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桩基施工中产生的泥浆、井点降水、砼养护排水、建筑材料及砼输送管道的清洗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以及设备水压试验水等。另外在进行地连墙及桩基施工中,可能还用到泥浆。这些含有大量泥沙、杂物、建材粉末等污染物的建筑工程施工废水和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直接经城市下水道进入周围水体,随意排放,会造成地面水的污染,严重时甚至污染饮用水,另外还极易造成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堵塞。

2 防治施工阶段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稳定安全进行。

2.1 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放施工材料的场地要尽量平整,施工现场土的存放要采取固定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当风速较大易产生扬尘时,施工方要暂停土方开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飞散。运输砂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

2.2 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倡导文明施工,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环境意识,防止噪声扰民。要合理选择和调整施工时间和机械设备配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进行科学安排。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一些相关的标准,禁止一些高噪音施工设备在晚上十点到噪声六点进行施工,尤其是在居民区和学校附近尽量不用或者是少用这些高噪音设备。白天施工时使用这些大型机械尽量要避开午休时间,如果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夜间进行有噪声污染的施工活动,必须先要填写相关的申请等环境保护部门审批,还要提前通知附近的居民。严禁晚上进行大规模的施工作业,以此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尽可能地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

2.3 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要建立相应的废水沉淀池,对废水进行沉淀之后在进行外排,从而避免其堵塞城市下水道。要加强对各类设备、车辆使用的燃油、润滑油和机油等的管理;要集中处理所有废弃油脂类材料,不要随意倾倒和排入附近其它河流及市政雨水管网。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应该进行统一管理和排放,避免直接排放到居民生活下水道或者河流中。对于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污水和泥浆水,应该预先设置相应的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排放,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或则对下水道的堵塞。工地的食堂产生的废水要先进行隔油之后,才能排入城市下水道。

3 强化政府监督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直是政府及企业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自己做好的同时,还需要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强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要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环保部门对施工单位以外居民的投诉要引起重视,能够真正起到其作用。政府要转变政府作风,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服务于周围居民做到二者并重。对施工单位周围污染比较严重后果的进行查处,公开处罚标准,严格审批排污制度,要充分落实责任到人的责任制,并且制定相应的追求责任制。要从严审批夜间建筑施工,以确保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干扰,避免噪声污染。政府要健全有关法规制度,增强法制观念,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科学生产环境管理。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得负面影响,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此,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对这些影响进行减弱和消除,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作者简介:易陈新(1994- ),男,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振动环境下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 针对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输出误差较大,功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振动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振动信号传感器模块、基线恢复模块、振动数据的时钟采样模块、A/D模块和程序加载模块,对各功能模块进行电路设计,实现振动检测系统的集成设计和软件开发,并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对建筑工程的振动数据采样与检测的实时性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有效指导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 振动环境; 建筑工程; 抗震设计; 检测系统; DSP

0 引 言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检测是保障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有效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振动环境下构建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采用振动传感器进行振动信号采集,指导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设计和检验[1]。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检测采用振动传感器结合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进行振动信号分析[2],传统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采用的是可编程逻辑PLC设计方法,采用RFID射频读写进行振动监测,实现在振动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和数据信息分析[3],但是传统的抗震性检测系统不能实现多道抗震防线振动性检测,输出误差较大,抗振动调谐性能不好,受到的振动干扰较大使检测准确性降低[4]。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存在的弊端,构建了一种新型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并在Visual DSP++ 4.5环境下进行抗震性检测系统的性能测试。

1 系统总体设计

1.1 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总体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在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中,系统的功耗主要来自静态功耗[Pspc]和动态功耗[Pdpc,]即:

式中:[Vdd]表示不同加载机制下系统的额定电压值;[Idd]表示步串行电流值;[ITC]表示全双工同步串行脉冲电流的均值;[CT]表示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负载电容;[fp]表示系统的外部DMA频率;[α]表示D/A转换器AD554的功率损耗。

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静态功耗[Pspc]由[Vdd]和[Idd]决定,选择空闲功耗较低的处理器和芯片,实现检测系统的低电压启动[5]。根据式(2)得知,系统的动态功耗与[ITC,CT]和[fp]相关,由于[Pspc]仅占总功耗的1%左右,因此,系统的主要功耗为[Pdpc。]

1.2 器件选择及技术指标分析

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技术指标为:

(1) 输出振动信号幅度

(2) 选用具有双16位MAC进行同步双工振动信号通信;检测系统具有低功耗特点,整体功耗

(3) 抗震性检测系统的串行D/A转换分辨率不低于8位,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精度不低于98%。

(4) 检测系统抗干扰强度>10 dB,内部时钟振荡不低于8位;

(5) 采用8个32位定时器/计数器进行振动频率测试技术;

(6) A/D芯片的采样时钟具有基线恢复和漂移抑制功能。

根据上述设计的技术指标,振动环境下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器件选用ADI公司的A/D和D/A转换器,A/D选择ADI公司的高速A/D芯片AD9225,D/A芯片选用ADI的串行D/A转换器AD5545,采样频率为13 MHz,建立时间为2 μs,采用有源晶振电路作为时钟电路,如图2所示。

振动传感器接收的信号通过模拟信号预处理放大、滤波后,作为DSP输入数据进行振动幅值检测,对振动信号的有效性检测、频谱分析[6]在D/A转换器进行数/模转换,在晶振每一个电源引脚处放一个10~100 μF的钽电容,在靠近时钟输出引脚的地方串接10~50 Ω电阻,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时钟的波形质量。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的负载功率分析及硬件布局

在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传感器模块中,振动传感器的电导[G=1RL,]振动传感器基阵通过动态增益控制码转化为电信号,产生的导纳为[B=jωC,]继电器的开关控制状态系数[BL=-j1ωL,]传感基阵阻抗匹配滤波的激励电压的有效相角描述为[7]:

在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工作中心频率[f0]处,使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10],根据上述设计原理,得到振动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布局框图如图3所示。

2.2 系统的模块化电路设计

(1) 传感器模块。采用振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考虑到系统自激和噪声干扰问题,传感器模块采用三级放大器进行逐级放大,采用模数转换器(ADC)进行A/D采样,由DSP控制SEL1电平,振动传感器的放大分贝数由它的控制电压决定,传感器模块的电路设计如图4所示。

(2) 基线恢复模块。通过对基线恢复模块的设计,有效滤除了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接收信号中的杂波干扰,采用电容进行交流耦合,采用自缓冲基线恢复器提高系统的实际分辨率。设计时考虑到输入的建筑工程检测振动信号幅值较低,处于低频情况时,将D0~D12与DSP的PPI接口相连,设置PPI的操作模式,实现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输出1.15~5.5 V电平的自由转换,基线恢复模块设计电路如图5所示。

(3) A/D模块。采用DSP信号采集振动性原始信号,通过A/D模块进行数模转换,检测系统的外部I/O设备包括A/D转换器AD7864,硬件设计时AD7864的输出通道数设置为VIN1A~VIN4A接信号输入,VIN1B~ VIN4B接地。[H/S]接高电平,采用±10 V的双极性输入,触发DSP中断引脚[INT0,]在A/D中断设计中,由软件控制采样通道,系统的A/D接口设计如图6所示。

(4) 程序加载模块。先对SPCR1(串口接收控制寄存器)和SPCR2(串口发送控制寄存器)写0H选择非SPI时钟停止模式。在程序加载模块中,模拟电源和模拟地间添加10 μF和0.1 μF的去耦电容以去除高频噪声。经过一级反向的2倍放大,采用ADSP?BF537程序加载电路,使得振动检测的输出互为备份,外部接口片选信号和控制信号在CPLD上利用汇编指令PORTW,PORTR产生对外部I/O的控制指令,设计RS触发器选择信号电平,由此提高检测精度,得到系统的程序加载模块电路设计如图7所示。

3 系统调试与实验分析

振动环境下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的调试建立在Visual DSP++ 4.5开发平台上,调试平台分为集成的开发环境和调试器两大部分,配置PCR(串口控制引脚寄存器)的FSXM=1进行检测程序的写入,对振动传感器采集的振动信号进行离散采样,设置发送和接收控制寄存器(RCR[1,2]和XCR[1,2]),波特率和同步信设定为[XRST,][RRST,][FRST]=1,选用32位标准C编译和ANSIC码库集成在一个交互式开发平台中,进行建筑工程抗震性测试和振动信号检测。实验过程中,首先运用WIN32 API函数CreateFile()打开PCI设备,DSP从右端口相应地址读取数据,启动DMA传输振动数据,然后进行系统的初始化,包括DMA模式寄存器、源地址寄存器、目标地址寄存器的初始化,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在软件上对振动信号进行带通补偿,由此进行振动信号采集和抗震性检测,得到振动信号的输入信号波形和频谱如图8所示。

对信号作FFT,采用本文设计的抗震性检测系统进行振动数据分析和特征采样,检测到的振动信号波形和输出频谱如图9所示。

比较图8和图9这两幅图对应的幅频值可知,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较好的频谱响应,宽带信号输出幅度一致,说明能准确、实时地检测到振动信号,在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中具有预测预报作用。

4 结 语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强度,需要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进行抗震性检测,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检测是保障建筑施工有效展开的基础性工作,采用振动传感器进行振动信号采集,指导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设计和检验,本文设计了一种振动环境下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检测系统,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对建筑工程的振动数据采样和检测的实时性较高,精度较传统方法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摘要: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则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危害,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工程建筑对环境的种种破坏现象及其后果,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

1建筑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1.1 空气污染建筑施工中使用的运输车辆所运载的废土、回填土和散粒状建筑料等,经常在运输途中撒落或被风吹起。出入工地的施工机械的车轮也将工地上的泥土粘带到市区道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碾压引起灰尘飞扬,这些都严重污染空气并破坏环境卫生,而且损害城市的市容和形象。

目前室内空气污染也构成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建筑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的挥发,使室内空气污染从过去的“生物型”和“煤烟型”污染转变为化学污染。在新建或新装修的建筑中常含有超量的氨、甲醛、笨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致人死亡。此外,铅、镉等重金属的污染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噪声污染在建筑施工中,通常会发出较强的噪声。如挖基坑、沉桩、搅拌、浇注与振捣混凝土、安装与拆卸模板、运输工程材料和工程废土等发出的噪声和产生的振动,都会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损害,尤其对病人、老人、婴幼儿以及夜间工作白天需要休息的人员的伤害更大。

1.3 建筑现场环境污染与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的工程建筑主要是由“农民工”来施工,他们大多居住在临建棚内,卫生设施简陋,埋锅造饭、乱到垃圾和污水、在施工现场便溺等,严重污染城市环境。

建筑设备的布置以及建筑材料和工程器材的堆放,只考虑施工方便,不仅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常常阻碍周围交通顺畅,并造成安全问题。施工现场的粉尘、有害气体、电焊弧光、空中坠物等都有可能给现场施工人员、过往行人和临近居民造成伤害。

1.4 损害基础设施及临近建筑建筑施工中需要装运设备、建筑材料、工程废土等,施工人员在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时,一般只考虑工程需要和施工便利。常常由于载重量过大引起道路受损,有时还发生轧坏下水井盖,甚至造成地下排水管道损坏的情况,给城市排水和交通安全造成损害和隐患。

施工场地排水中通常含有泥沙、杂物,一些施工单位将未采取澄清措施工程废水直接排入雨水井中,在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中形成淤积,造成雨季排水防涝障碍。今年我国暴雨连连,城市经常出现严重内涝,这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城市生态环保的巨大隐患。

1.5 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许多刚刚建好的生活小区存在楼间距过小、配套公建不到位、居民缺乏适当的活动场地、小区绿化率低等问题,造成了居民生活空间狭小、拥挤,住宅的采光和通风不良,小区管理困难,生态环境质量难以改善的局面。

一些生活小区在房屋竣工居民入住后,由于部门分治和资金等原因,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相互协调同步交付使用,在一段时间内,给居民造成不应有的困难局面,并引起小区生态环境破坏,出现道路泥泞、垃圾堆积、生活用水污染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此外,房屋建筑内部和室外工程的质量问题,同样在破坏生态环境。建筑施工清除掉了场地范围内原有的植物,改变了原来地表土层性质。建筑物竣工后,大多采用工程废土垫平,栽种的植物成活率低,给绿化带来麻烦。

1.6 视觉影响一些工地建筑物的安全网脏乱破旧,材料、设备胡乱堆放,给人一种脏乱和缺乏安全的感觉;有些建筑物在形状、尺寸、风格、饰面材料、色彩等与周围已有建筑物的风格以及整体景观不协调。特别是一些新建工程,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半途停工,并长期搁置变成“烂尾工程”。这些均给繁华的城市风景中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视觉污染”。

2造成建筑工程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1989年12月26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整体上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保护原则、制度和措施,这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此外,国家还先后了各种专门性环境保护法规,其中包括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法规。造成在建筑工程中发生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原因很多,它包括:现场条件、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工程管理水平等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为因素。

2.1 环保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加大了宣传力度,但目前全民的环保意识尚属淡薄,环保工作尚缺乏公众广泛的响应和参与。反映在工程建设中,由于许多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施工人员环保意识淡薄,致使很多项目未能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实施。当前,对于有严重污染源的新建工业项目比较重视,而对城市建设中民用建筑项目的环境污染问题,则司空见惯、麻木不仁。

2.2 环保知识匮乏建筑设计与施工人员在环保知识上的匮乏,也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环保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反映到工程建设中,有不少建筑的规划、设计缺乏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和前瞻性,一些设施完工后不久就发现存在环保缺憾;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单纯地按照图纸施工构筑建筑物,以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以此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没有意识到对城市生态环境有无负面影响。

2.3 相关法规尚待健全在我国的与工程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防止城市民用设施的设计、施工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尚缺乏完善的具体规定。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的管理措施。在项目的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往往侧重于社会、经济效益,而对环境效益问题重视不够;在建筑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降低工程费用,加快施工进度,采取了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的施工方法;建设监理和质量监督部门对民用建筑质量的检查,是以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装修、设备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和相应的技术规范作为评价准则,一般不进行环境评价。

出于地方财政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采取鼓励政策,但缺乏健全的管理手段,众多开发企业一哄而起、良莠不齐。个别开发商单纯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擅自降低工程标准,导致建筑事故频发,建筑质量下降。可以看出,缺乏环保意识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建筑工程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改进措施

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管理改进措施,空气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环境

建筑工程从立项到最终的报废拆除都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破坏及污染,同时还将消耗大量的资源。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其产生的环境问题不仅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产生的环境是多方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错综复杂的,比如施工现场的道路扬尘、油漆涂料的废弃物所带来的废气污染、施工弃置的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废水污染、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等,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成为建筑工程完成质量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一些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和浓度远远超过大气环境所允许的范围,并且由此引起空气质量的下降,并给人类的健康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不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阶段最为主要的污染源为施工现场的扬尘。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如施工现场的土方挖掘、土方运输,施工所施工的材料,如水泥、砂石、砖块等运输以及二次搬运等,清理施工现场操作以及员工的生活所产生垃圾,如处理施工所需材料的包装袋,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工作时所造成的施工现场的道路扬尘,如水泥搅拌车进出施工现场所产生砂石尘土。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阶段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比较多,本文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到的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采取的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基坑开挖时对于比较的干燥的地面要事先对工作面和挖出的土进行喷洒,让其保持潮湿的状态。同时,对于被挖出的土壤应该要及时的运出施工场地,避免由于长期的堆放或由于气候的原因出现大风的天气而引起施工现场的沙尘现象严重。

(2)运输车辆在运送废土或者施工所施工的砂石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装载过满,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道路的原因使得运输物撒在道路上,甚至是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出现抛洒的现象将对城市的环境造成影响,且影响市容市貌。同时,对于运输的道路要进行喷洒,以免车辆的来回碾压而出现道路粉尘增多。而对于散落在道路上废土、砂石等也要及时的加以清理。

(3)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容易产生粉尘的材料,比如砂石、水泥等应该要进行统一的堆放及管理,尽量减少二次搬运或者减少二次搬运的距离。同时对于不得不进行二次搬运的建筑材料施工人员也一定要注意做到轻放,以免出现高空的抛掷而产生粉尘。

(4)对于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材料,如涂料、油漆、沥青等在使用完毕之后一定要注意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特别是对那些没有使用完毕就被丢弃的装修材料更要加以注意,其含的化学物质挥发时将对空气造成污染,甚至影响施工人员以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废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重要资源、如水泥的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的养护、瓷砖的清洗、水泥搅拌车的清洗,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生活需要等方面都将消耗水资源,而这些过程也同时伴随着废水的排放。但是,在许多施工现场经常可以发现对于以上方面所产生的废水并没有进行科学的处理,施工现场并没有废水处理池,而是任意的排放。同时,许多施工单位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并没有聘请专业的环境管理者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这些废水在施工现场泛滥的同时也流入城市的下水道,从而不仅造成施工现场的环境遭到破坏,也使得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甚至废水在夹杂的颗粒造成城市地下管网的堵塞。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都是废水产生的来源,因此控制施工现场的废水污染的措施就是要对生产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进行控制处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施工现场的废水的主要工作是在施工之前就必须修筑下水道,并保证下水道通畅。同时下水道的设置要通过主要的废水排放地点,避免废水的排放没有及时的流入下水道而造成污染。

(2)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材料进行清洗、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的搅拌、施工机械的清洗、混凝土搅拌车的清洗等都会带来污水,对于这些污水的处理要采取统一的管理。对于混凝土搅拌车以及施工机械的清洗如果施工场地不允许的话要尽可能在施工场地外进行清洗,同时清洗的地方要有下水管道。而施工材料的清洗剩余的废水一定要告知施工人员将其倾倒到指定的地方。

(3)施工现场员工的生活污水也是施工现场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施工现场施工员工的居住区一定要有设置排水管道,可以及时的将员工生活污水排放到污水处理池或指定的处理厂。并且在施工现场还有涉及到员工的洗澡、洗手间等用水,这些污水对施工现场的影响也相当的严重,也必须保证下水道的畅通并定期的进行清理和检查,以确保员工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满足要求。

3.噪声污染处理的防治措施

噪声是造成施工现场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然而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噪声污染却又在所难免。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声音,如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吊车、升降机等施工时所带来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声音,从而对施工现场的员工以及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施工现场的噪声对员工和周围居民的影响往往是最为明显的,也最为容易感知到,因此必须严格的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主要的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

(1)合理的安排好施工程序,尽可能的避免夜间施工,尤其要避免在夜间进行需要大型机械施工的项目,如进行打桩作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其清楚有关规定对噪声分贝的范围的规定,并要求其严格执行。

(2)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运输车辆要注意不要随意的鸣笛,并可能的安排建筑材料的运输在白天进行。而对于混凝土搅拌车如果遇到施工要求非得在夜间施工的话一定要注意控制鸣笛。

(3)施工现场员工的居住区如果靠近居民区的话也要告知员工注意不要进行大声的喧哗,以免影响到周围的居民。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固体废弃物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既包括生产、生活中因使用完毕而丧失价值的固体、半固体的物质,也包括未完全丧失使用价值却被丢弃或者法律法规中所明确规定的固体废弃物的物品种类。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所包含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被废弃的原材料、原材料的外包装、建筑场地内的垃圾、以及从废水中所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都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固体废弃物。

(1)施工现场作业时散落的施工材料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并统一堆放在制定的地点。对于可以回收的材料也要及时的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

(2)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施工材料的包装袋严禁随意的丢弃,应该做到当天完成的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材料的包装袋在施工完毕之后都要进行回收,并要求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者在每次完工之前都进行检查。

(3)施工现场员工的生活垃圾也是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来源,一定要告示员工加强生活区环境的保护,设置垃圾箱,回收并处理生活垃圾。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摘 要: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筑材料采购为研究对象,认为基于供应链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采购业务创建以及准时化采购流程等,对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的需求呼唤有限的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的建筑产品。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诸如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城镇居民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将占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建筑物流项目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因此,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和采购方案是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既保证物资的合格,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具备的优势条件

1.1 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为建立企业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建筑施工企业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业务和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3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在长期的采购、供应货源的活动中,与国内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基地。另外,建筑工程项目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1.4有利于具备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建筑企业拥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以及送货线路,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

2.基于供应链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材料组织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严格而有效的材料组织工作,特别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的关键。所以,实行原材料的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结合原则。

2.1实行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积攒物资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建筑工程项目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工程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货商。在这种订单驭动模式下整条供应链可准确照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原材料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2实行从单一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与需求转换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货商对工程采购需求不能及时响应,产品质量控制多为事后把关,不能在线控制,这些不足以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同步运作。而建筑工程实施供应链采购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推动企业从内部资源集成走向外部资源集成。

2.3 实行从一般售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与提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买卖双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条利益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工程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同一目标,这种关系的着眼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需双方都能较清楚地知道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降低成本,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3.供应链管理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

3.1独立的采购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情况,重新设计和调整企业的采购组织,使采购组织设置更完善和合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如:继续延用分散的采购组织结构,各项目经理对其采购后果负责,但将采购职能从物资机电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部门经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将服务型物资的采购从办公室划分出来,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主要职能是:

(1)负责所有物资的采购,包括生产型物资、资本型物资,以及保证日常办公需要的各种服务型物资。

(2)制定采购制度、采购计划,设计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3)控制和保证采购流程的实施,保证采购质量和交货周期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4)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控制并保证采购价格优势。

3.2采购部门的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可根据采购的物品类别设置采购人员。具体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办公设备和零部件四个部分,不同的材料由不同的采购人员进行购买。

4.采购业务流程重新创建

(1)改变过去任何单据都要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设定采购审批权限。把采购次数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反之将采购次数频繁、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同时,也留给基层采购人员一定的采购权限。这可以与采购成本控制中的ABC分类保持一致。

(2)改变过去任何物品均经过先入库,再出库的程序,物资到货后,可以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由监理人员、项目部质检人员、仓库保管员共同检验,合格后,直接送到施工现场,仓库保管员现场履行入库、出库手续,降低了材料周转费用以及库存费用;其它物品则由项目部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送至仓库保管。

(3)再造后的采购业务流程完善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册,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只需从合格供方名册中选出相应的供应商,然后根据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询价即可,减少了议价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周期。

(4)将采购职能从物资管理部门离出来,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分开,利于监督,减少了采购环节中避免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质量。

5.建筑工程项目的准时化采购流程

在物料的需求预测以及采购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的变更导致物料需求的增加,交通事故导致物料供应的延迟,原材料上涨导致物料价格的上涨等等。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对方,就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双方的合作以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运作。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流的关键。

具体流程如下:

(1)中央服务器为采购管理子系统提供物料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

(2)采购管理子系统将对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处理,根据物料情况数据库和供应商数据库,生成对供应商的联系单,联系单中包含有物料需求情况、参考价格、供货要求等信息。

(3)供应商将处理联系单,并回复一个联系单。回复联系单中包含预备供货信息、供货价格等信息。

(4)回复联系单中内容被确认后,将信息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再转送到各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5)意见被汇总到中央服务器,传送到采购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生成联系单发给供货商。

如此往复,直至采购过程完成为止。当采购完成时,系统将把采购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汇总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中,同时根据交易物料情况更新物料数据库。

采购管理是建筑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基本要求。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强化建筑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采购价格关,最大限度地降低进料成本,是目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建筑工程特殊环境下的塔吊基础设计与验算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塔吊作为一种垂直运输设备,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其安全性也备受关注。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具体阐述了建筑工程中特殊环境下的塔吊基础设计与验算,希望为同类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塔吊基础;设计;验算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塔吊作为一种垂直运输工具,被广泛运用到了各类工程建设中,我国建筑业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塔吊大量的使用经验。然而,在实际的是施工中,塔吊事故却时有发生,成了建筑施工中事故发生的多发点,不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塔吊自身结构问题,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塔吊基础设计存在问题。由于厂家在塔吊说明书上只是注明标准环境下基础承台的配筋及预埋件大样,桩的形式则是一个大概的描述,但实际施工中,往往是周边环境千差万别,塔吊的布置受诸多因素影响,自然也造成了塔吊基础的设计要因地制宜。以下以某工程为例,介绍其塔吊基础的设计与验算。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用地面积约2795O,总建筑面积约 8846O,属于小高层住宅,地下2层,地下室面积约3092O,地上1-2层为商业裙楼、3-9层为双塔住宅楼,建筑天面高度31.0米。建筑面积约面积为7291O。工程位于住宅密集区,场地狭窄,工程的深基坑是另外一个标书,深基坑设计无考虑到塔吊基础问题,并且深基坑已基本完工。

本工程拟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安装1台塔吊。由于场地有限,将塔吊布置在基坑内。 塔吊型号为QTZ63(5515型);起重臂长度40m;塔吊独立安装允许臂底高度可达41米;首次安装高度35米,搭设高度为45米,塔吊附墙一次,可满足施工需要。

2、塔吊基础设计特点

本工程塔吊基础设计见附图示意,基础为三桩承台的桩基础,桩为A800(砼充盈后直径达到900)的钻孔灌注桩,桩长约11米。桩承台面负外地台2.5m,比±0.00建筑标高负2.85m;桩承台及桩的上段架空,桩嵌入承台达1m,承台厚2.5m。塔吊基础的结构采用以上形式有以下原因:一、桩台面负2.85m是为了避开工程的排水管安装,待工程竣工后不用打烂承台,而节约工程成本。二、桩台要架空是因为已完成的深基坑造成的,桩要嵌入承台1m是考虑到承台架空后、承台和桩的接点增加承受弯矩。

4、结束语

总之,塔吊作为目前建筑施工行业最主要的机械,具有重心高、危险性较大的特点,因此必须注重它的基础设计,要根据不同环境因素而设计,并按不同的结构形式而验算。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从而保证施工方的安全进度与经济效益。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摘要: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筑材料采购为研究对象,认为基于供应链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采购业务创建以及准时化采购流程等,对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的需求呼唤有限的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品。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诸如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城镇居民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将占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建筑物流项目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因此,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和采购方案是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既保证物资的合格,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具备的优势条件

1.1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为建立企业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建筑施工企业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业务和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3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在长期的采购、供应货源的活动中,与国内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基地。另外,建筑工程项目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1.4有利于具备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建筑企业拥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以及送货线路,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

2.基于供应链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材料组织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严格而有效的材料组织工作,特别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的关键。所以,实行原材料的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结合原则。

2.1实行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积攒物资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建筑工程项目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工程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货商。在这种订单驭动模式下整条供应链可准确照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原材料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2实行从单一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与需求转换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货商对工程采购需求不能及时响应,产品质量控制多为事后把关,不能在线控制,这些不足以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同步运作。而建筑工程实施供应链采购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推动企业从内部资源集成走向外部资源集成。

2.3实行从一般售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与提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买卖双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条利益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工程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同一目标,这种关系的着眼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需双方都能较清楚地知道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降低成本,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3.供应链管理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

3.1独立的采购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情况,重新设计和调整企业的采购组织,使采购组织设置更完善和合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如:继续延用分散的采购组织结构,各项目经理对其采购后果负责,但将采购职能从物资机电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部门经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将服务型物资的采购从办公室划分出来,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主要职能是:

(1)负责所有物资的采购,包括生产型物资、资本型物资,以及保证日常办公需要的各种服务型物资。

(2)制定采购制度、采购计划,设计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3)控制和保证采购流程的实施,保证采购质量和交货周期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4)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控制并保证采购价格优势。

3.2采购部门的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可根据采购的物品类别设置采购人员。具体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办公设备和零部件四个部分,不同的材料由不同的采购人员进行购买。

4.采购业务流程重新创建

(1)改变过去任何单据都要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设定采购审批权限。把采购次数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反之将采购次数频繁、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同时,也留给基层采购人员一定的采购权限。这可以与采购成本控制中的ABC分类保持一致。

(2)改变过去任何物品均经过先入库,再出库的程序,物资到货后,可以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由监理人员、项目部质检人员、仓库保管员共同检验,合格后,直接送到施工现场,仓库保管员现场履行入库、出库手续,降低了材料周转费用以及库存费用;其它物品则由项目部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送至仓库保管。

(3)再造后的采购业务流程完善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册,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只需从合格供方名册中选出相应的供应商,然后根据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询价即可,减少了议价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周期。

(4)将采购职能从物资管理部门离出来,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分开,利于监督,减少了采购环节中避免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质量。

5.建筑工程项目的准时化采购流程

在物料的需求预测以及采购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的变更导致物料需求的增加,交通事故导致物料供应的延迟,原材料上涨导致物料价格的上涨等等。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对方,就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双方的合作以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运作。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流的关键。

具体流程如下:

(1)中央服务器为采购管理子系统提供物料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

(2)采购管理子系统将对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处理,根据物料情况数据库和供应商数据库,生成对供应商的联系单,联系单中包含有物料需求情况、参考价格、供货要求等信息。

(3)供应商将处理联系单,并回复一个联系单。回复联系单中包含预备供货信息、供货价格等信息。

(4)回复联系单中内容被确认后,将信息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再转送到各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5)意见被汇总到中央服务器,传送到采购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生成联系单发给供货商。

如此往复,直至采购过程完成为止。当采购完成时,系统将把采购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汇总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中,同时根据交易物料情况更新物料数据库。

采购管理是建筑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基本要求。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强化建筑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采购价格关,最大限度地降低进料成本,是目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摘 要:以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建筑材料采购为研究对象,认为基于供应链的原材料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采购业务创建以及准时化采购流程等,对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采购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的需求呼唤有限的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的建筑产品。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诸如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城镇居民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将占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建筑物流项目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因此,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和采购方案是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既保证物资的合格,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具备的优势条件

1.1 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为建立企业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建筑施工企业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业务和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3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在长期的采购、供应货源的活动中,与国内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基地。另外,建筑工程项目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1.4有利于具备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建筑企业拥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以及送货线路,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

2.基于供应链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材料组织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严格而有效的材料组织工作,特别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的关键。所以,实行原材料的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结合原则。

2.1实行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积攒物资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建筑工程项目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工程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货商。在这种订单驭动模式下整条供应链可准确照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原材料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2实行从单一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与需求转换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货商对工程采购需求不能及时响应,产品质量控制多为事后把关,不能在线控制,这些不足以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同步运作。而建筑工程实施供应链采购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推动企业从内部资源集成走向外部资源集成。

2.3 实行从一般售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与提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买卖双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条利益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工程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同一目标,这种关系的着眼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需双方都能较清楚地知道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降低成本,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3.供应链管理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

3.1独立的采购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情况,重新设计和调整企业的采购组织,使采购组织设置更完善和合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如:继续延用分散的采购组织结构,各项目经理对其采购后果负责,但将采购职能从物资机电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部门经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将服务型物资的采购从办公室划分出来,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主要职能是:

(1)负责所有物资的采购,包括生产型物资、资本型物资,以及保证日常办公需要的各种服务型物资。

(2)制定采购制度、采购计划,设计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3)控制和保证采购流程的实施,保证采购质量和交货周期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4)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控制并保证采购价格优势。

3.2采购部门的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可根据采购的物品类别设置采购人员。具体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办公设备和零部件四个部分,不同的材料由不同的采购人员进行购买。

4.采购业务流程重新创建

(1)改变过去任何单据都要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设定采购审批权限。把采购次数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反之将采购次数频繁、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同时,也留给基层采购人员一定的采购权限。这可以与采购成本控制中的ABC分类保持一致。

(2)改变过去任何物品均经过先入库,再出库的程序,物资到货后,可以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由监理人员、项目部质检人员、仓库保管员共同检验,合格后,直接送到施工现场,仓库保管员现场履行入库、出库手续,降低了材料周转费用以及库存费用;其它物品则由项目部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送至仓库保管。

(3)再造后的采购业务流程完善了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了合格供方名册,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只需从合格供方名册中选出相应的供应商,然后根据采购物品的数量、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询价即可,减少了议价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周期。

(4)将采购职能从物资管理部门离出来,采购管理和仓储管理分开,利于监督,减少了采购环节中避免了企业资产的流失,灰色采购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采购质量。

5.建筑工程项目的准时化采购流程

在物料的需求预测以及采购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的变更导致物料需求的增加,交通事故导致物料供应的延迟,原材料上涨导致物料价格的上涨等等。如果这些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对方,就会影响施工进度和双方的合作以及整个供应链企业的运作。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是实现畅通的信息交流的关键。

具体流程如下:

(1)中央服务器为采购管理子系统提供物料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

(2)采购管理子系统将对信息进行汇总、加工、分析、处理,根据物料情况数据库和供应商数据库,生成对供应商的联系单,联系单中包含有物料需求情况、参考价格、供货要求等信息。

(3)供应商将处理联系单,并回复一个联系单。回复联系单中包含预备供货信息、供货价格等信息。

(4)回复联系单中内容被确认后,将信息传送到中央服务器再转送到各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提出意见。

(5)意见被汇总到中央服务器,传送到采购管理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生成联系单发给供货商。

如此往复,直至采购过程完成为止。当采购完成时,系统将把采购过程中的有关信息汇总储存于供应商情况数据库中,同时根据交易物料情况更新物料数据库。

采购管理是建筑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是做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基本要求。材料成本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利润。强化建筑物资采购管理,把好材料采购价格关,最大限度地降低进料成本,是目前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摘要: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情况,了解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着的技术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新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在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建筑公告称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管理起步较晚,所以在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管理范围一系列中具有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已经导致我国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停滞不前。为了加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需要企业从突出的管理问题着手,进行全方面的管理,积极培养管理人才,制定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方案。

1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意义

(1)施工技术的管理在建筑企业的公司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整个建筑行业的声誉,它是公司在建筑市场中提高竞争力的有利条件之一。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的设施设备等要求也更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建筑行业需要具备自己的特色才能不断进步。

(3)随着建筑种类的增多,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很好的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

(4)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是判断一个企业建筑好坏的评价标准。建筑工程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其中包含的方面比较广,各项工作错综复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所根据这些因素,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才会更加严格。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应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种类的不断增加,如果应用不合理的话,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等,施工技术管理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而设立的。然而,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例如,在施工前做的技术管理工作并不全面,尤其是对施工图纸的审核,缺乏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对施工技术的管理不够全面,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经常存在一些施工人员达不到相应的技术要求而出现施工不合格的现象,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不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受到广大各界人士的关注,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确保施工进度等都有着极大的作用,在本文中,针对于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部分进行分析。

3.1做好施工前技术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施工技术的管理对建筑工程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作者结合大量建筑工程案例的分析了解到,对建筑工程施工前期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极为关键,直接与建筑工程能否顺利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前的技术管理工作。

首先,应加强对施工前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都是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一旦施工图纸的设计出现问题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应组建专业的审核小组,针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审核,主要包括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等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多个部门人员,共同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一旦发现不合理之处,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改进,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技术管理制度,避免在施工进行之后,因施工制度的不完善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影响。在该环节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结合各项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由于各个建筑工程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果直接挪用其他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的话,将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制度的运行效果,甚至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相关负责人员,不仅要做好实际勘察,更要对建筑工程中可能影响到施工技术的各项因素展开全面的分析。

3.2积极做好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很多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都出现在施工阶段,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2.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以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发生因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没能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等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产生这方面问题的最大原因是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全面的了解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前期的技术交底工作,结合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等技术要求,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各个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于施工技术不达标的人员,坚决杜绝其进入施工现场,避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带来影响。

3.2.2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施工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的水平,对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必须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以往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因施工人员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操作、不正规的操作,或是为了节省一些施工时间而出现简化施工流程的现象,这些都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应增加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数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全面性,一旦发现施工人员施工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的话,必须对其进行纠正,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的规范性,同时,要针对一些违章施工人员给与一定的处罚,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

3.3做好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

竣工阶段是建筑工程施工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如果对技术管理不到位的话,将无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情况做出准确的技术评估,无法准确的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缺陷,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必须要做好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技术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各项技术,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技术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技术都能达到技术标准,对于一些不达标的需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返工,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性、质量性。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认识到当前施工技术存在着的缺陷,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日后的良好应用,实现建筑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