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7-16 10:49:51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摘要:根据学分制设置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将课程结构按基本素质课和专项训练课构建,并将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可行并有效,从而也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认为必须认真开发课程资源并致力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才能确保学分制在真正意义上的推行,以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分析

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分析:浅论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之优选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优选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对10种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学导式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合作与竞争教学模式这4种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对优化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的地位和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群体无疑是《纲要》实施的重点对象之一,他们体育意识的培养、科学锻炼习惯的养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健康身心素质的获得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努力,其中体育教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教师素质的差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模式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人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模式,但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差异,教学模式的适应症群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寻求和探索适合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最优化,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是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本研究试图根据相关文献分析以及专家问卷的设计与实施,对众多教学模式进行筛选,寻求适合现代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华大学、吉首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的lo位专家教授及185名体育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献资料以及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统计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清华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cjfd),检索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1.2.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专家对于适合公体课教学模式的判别,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为79.6%,其中有效问卷为185份,符合本研究的需要.

1.2.3数理统计法

对专家的反馈调查表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本课题的基本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大学体育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体育课和专业体育课,二者在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具有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我们在教学模式评价指标的选取时尽量做到有所侧重,体现特点,充分考虑了公共体育课本身所具有的大众性、参与性、健身性等功效.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我们筛选出了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学生主体、素质教育、最优教学和符合实际四个指标组成,每个指标又包含着三个二级指标,见表1.

2.2教学模式指标权重的计算

通俗地说,权重就是某个因素在一个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它本身的价值体现.我们使用对偶比较法来计算表1中各因素的权重系数.设甲和乙是两个被比较的对象,若认为甲比乙重要得多,则将甲记为4分,将乙记为0分;若认为甲比乙略重要,则甲记为3分,乙记为1分;若认为甲和乙同样重要,则甲和乙各记2分.在对每个指标配对比较之后,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纵向得分,以及所有指标的总分之和y,然后计算x/y,就可以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了.我们根据两轮的专家咨询反馈意见,最终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2。

2.3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与优选

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具有效应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活动的模式和策略,它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引申,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提供如何最有效地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程度和策略,更具有实践意义,所以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合理运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体育类的教学模式有几十种之多,有些模式虽然叫法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是大同小异的,怎样才能从众多的教学模式中甄别和优选出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从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有一些教学模式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受访者的认可,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以上10种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优选的过程中,学导式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这4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得分较高,是得到绝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体育教学模式。

2.3.1学导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因此“主动性”教学模式过程也较多,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个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教学环节.有的是让学生概括教学内容进行准备活动,有的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选学习方法和进度,有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相互评价等,当然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这些环节可长可短,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教学中要善于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

2.3.2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认知逐步培养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习惯,由于运动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多种多样,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这些环节可以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寓教于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积极认知,懂得体育运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能够激发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内在动机,但需要强调的是,快乐体育在使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学生体质、体能的锻炼.

2.3.3成功体育教学模式

是近年来国内“成功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教学模式,主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由运动学习乐趣积累小的成功为大的成功,以形成学生从事体育运动志向和学习自信心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结构的特点是在单元的前期和后期都有一个经过改造过的练习或比赛方法,这些方法多采用“让位”、“相对评价”等手段将练习和比赛变成一个使技能好坏的同学都能参加和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活动.通过这些引进环节使每个同学都有一个针对自己条件的努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认为,传统的统一考试是强制性的,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冷酷的.因为,他们在这种考试中常常被认为是“差生”,他们也由此觉得低人一等,丧失自信心.实际上,所谓优等生在这种考试中也是被动的和无奈的,因此必须创造一种评价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带强迫性的,是每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我目标的设立,通过自我能力的超越,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感受,得到快乐的心理体验.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和体育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3.4合作竞争体育教学模式

重视竞争与协同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了解周围的世界,与周围的人协调工作,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意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竞争和协同的意识,同时还要培养人对竞争与协同的选择,甚至方法与技术运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对于了解和善于协同者来说,人们经常用“集体情商”的能力来描述,这种观点和实践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合作竞争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体育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两轮专家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来看,在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的四个一级指标中,最优教学和素质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说明教师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发展。

2)运用评价体系优选出了4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对lo种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优选的过程中,学导式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合作竞争教学模式这4种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推崇与认可,说明在现阶段这4种教学模式是适合湖南省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的,可以起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2建议

1)结合实际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对象,我们在选用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切不可生搬硬套。

2)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积极转变已有观念,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大胆创新,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模式。

3)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性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延伸到课外,注重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分析:高师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学分制下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效果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 公共体育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根据学分制设置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将课程结构按基本素质课和专项训练课构建,并将该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分析其效果,结果表明可行并有效,从而也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认为必须认真开发课程资源并致力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才能确保学分制在真正意义上的推行,以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

1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性、应用性人才,昆明师专2000年颁发并试行了(学分制实施方案》,公共体育教学同时设置了新的教学模式.该方案于2000年9月在中文系、政教系、历史系、外语系和数学系2级新生中试点实施.按照学分制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因才施教的原则,把课程结构按基本素质课和专项训练课构建,在基本素质课中安排了田径、体操和形体课,强调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把体能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专项训练课中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网球、游泳等课程,结合终身体育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做到在校学习期间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一定的有个性特色的运动技能;在教师中引进竟争机制,选课和选师制的实行,必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优患意识,激发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自觉性,以确保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总结并完善学分制下的公体课教学模式,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2.1资料收集

收集整理昆明师专有关学分制文件资料7份,参考外校学分制材料2份、

2.2教学实践

该教学模式在中文系、政教系、历史系、外语系和数学系2000级新生中进行一年的教学实践.

2.3调查统计

针对一年的教学实践,学校组织了“教学综合情况调查”.在对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试行情况调查中,向学生发放问卷503份,收回503份,回收率为100%,

3分析与讨论

根据设置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结果的调查,特别是对基本素质教学课和体育专项训练课效果,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3.1新旧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课程是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进行的,包括教学时间及任课教师均是统一安排.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教师仅能按规定内容授课,且学生就更没有在性格、兴趣方向自由发挥的余地.教学内容更多地反映竞技体育内容,在考核方面也形成统一的考试形式和考核标准,就连考核方法也均按竞技体育竞赛规则进行,教学内容更多地反映竞技体育内容,体现了以竞技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而新设置的体育教学模式,则以基本素质与专项训练相结合一基本素质教学是以提高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素质为主的体育教学,从而增强学生体能和健康水平以适应当代快节奏的工作需要,体育专项训练课从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体育专项技术的角度,使学生提高和熟练掌握体育专项技术水平,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设置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均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较大差别.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更多地倾向于体育竞技项目和内容的学习,忽视了社会教育、健康教育以及学生个体个性的张扬,且教师也无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余地.而新设置的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把体能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在专项技术方面,结合终身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自我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真正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在个性培养方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设置中众多选修内容.以达到专项提高和张扬个性的目的.

从以上两种模式分析可以看到,在学分制下设置的教学模式在质的方面有较大突破.

3.2实践效果反馈分析

该教学模式随着学分制实行一年来,在不断修定和完善的基础上,我们对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见附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是满意的,这样是可以肯定该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至于满意的原因我们可以省略不去分析,而主要分析34%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以便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为压力过大,而学分太低(1学分).

—时段太少,时间分配不过来,冲突太大.

—场地器材过少,且设备过于陈旧,不能满足需要.

—受时段安排的限制,学生欢迎喜爱的课程太少,学生无法选到.

—有些课程不能受学生喜好,却规定太死板.

—有的则认为专门学习一个项目,且时间较长,显得枯燥乏味.

—认为教师素质不高,知识观念落后,影响学习兴趣.

从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虽然少数学生对在学分制下所设的公体课程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在从中却可促使我们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或完善.诸如场地器材问题,需要学校加大投人力度予以解决;时段问题,涉及到所能开课的教师数量.没有充足的教师资源,就不能较好地解决时段问i也不能使学生在可控时间内选到自己喜爱的课程.另外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某些不科学合理的地方.随着学分制的进一步实施,这一系列的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学校要拿出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协调和处理好实行学分制所面临的有关问题.

3.3实施学分制的前景

在国外早已实行学分制,且已经达到了校与校之间学分的互通互顶‘目前在我省内有15余所高校已实行学分制.它的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优势逐步体现出来,为更好地实施学分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我校实施学分制的情况看,按照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把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倡导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也符合学生健康教育的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情况、学习时间进行选择,包括课程和任课教师.全面拓展学生选课的空间和自由度,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4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与讨论,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4.1在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对公共体育课的设置及其新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可行并有效,该教学模式的试行和实施将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体制的整体改革.

4.2新设置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促进和提高了学生体能发展和健康水平,同时从兴趣爱好方面对学生个性进行培养,以致于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4.3该教学模式由于受课程资源、师资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等软硬件的影响,同时也存着设置本身某些不科学合理的地方,所产生的诸如教学时段、教育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生的不适应性等问题.有待于在教育改革中随着学分制的不断完善而加以改进和提高,针对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4.4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行和逐步完善,该课程需要深人研究使其达到量化更具有时代性.

4.5要达到学分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针对培养目标认真开发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这是整体教育改革中的首要问题,

4.6致力于课程标准的研究

4.6.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分别实施教学.

4.6.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将专科三年分为三个级别一级相当于一年级,主要以身体素质的学习为主,二级相当于二年级,主要是运动技能的选修学习.三级相当千三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择业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开出大量的选修课,以适应就业及社会的需求.

4.6.3为了确保学习目的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学习目的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4.6.4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纳人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早操锻炼与课外活动的锻炼,应由学生组织并实施教师监督管理.

4.7针对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原有的课程内容基础上,增加其普遍受欢迎的课程内容,如体育保健、形体健美操、健康教育、现代舞、国标舞、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

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分析: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着重探讨了高师院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高师院校“三自主”教学模式可行性

“三自主”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改革模式。它以学生自由选择学习项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为基本形式,打破原有系别、班级,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本文试图对“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实施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为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白城师范学院的非体育专业2005和2006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其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0份,回收率98.33%;有效问卷588份,有效率98.OO%。问卷的信度检验采取了小范围内“测量、再测量”的方法,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R=0.82,P<0.01。问卷的信度得到了检验,因此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设计

1.“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为了贯彻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经过反复论证,于2006年9月,白城师范学院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取消了实施多年的普修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全部改为选项课。

课程设置分两类,即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技术与战术理论知识、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与锻炼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另外,教师可以将最近的体育信息和重大体育赛事直观地搬上讲台,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课全部以专项课形式进行。据现有的体育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我们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散打、跆拳道等15个运动项目,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的“三自主”选课机制。调查表明,新的课程设置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见表1)。

2.“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1)建立“三自主”网络选课制。第一,选课前在网上公布相关信息。内容主要包括:学生选课的时间和要求;所有备选项目的介绍、层次、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和标准;各项目授课教师的信息;上课时间的安排。第二,在学生获得上述信息后进行网上选课。即初选,选择自己的上课项目、层次、时间、班级和任课教师等。第三,针对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正常选课,或者选某个教师、某个项目、某个时间的人数太少或者太多,不能按正常的教学班开课或选课的情况,一般进行再选或者人工安排;也可以给学生一周的试听时间,再给学生一次选课的机会。另外,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一般控制在3O人左右。

(2)拓展课程时间和空间。“三自主”选项课的实施,首先,要取得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优先安排其他课程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学生的空课时间均匀分散到每一节课。其次,体育系要充分挖掘潜力,开出尽可能多的项目,并适当将一些学生兴趣集中的项目放在晚上开课,根据现有的场地设施条件调整上课时间。上课时间可以从上午1—2节课开始至晚上9一10节,星期六、星期日都可以开课。针对学生十分喜爱项目的场馆不足问题,我们应尽力动员学生分散到各个时间段去选项目,第一个时间段选满了就自动关闭,学生就只能去选第二、第三……时间段上课,同时把这些教师的教学时间段分散,使每个时间段都有这些项目的专项教师上课,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

(3)设计分级教学。实施“三自主”网络选课,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各选项班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按统一大纲、计划组织教学,结果出现了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根据学分制的规定,允许学生选择不同深度的同一门课程,结合学分制管理的新特点,我们设计了分级教学的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的知识与技能,尽早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将所有的开设课程均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种类型供学生选择,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把专项班分为2—3个层次,依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课内教学计划,教学时先分层次授课,以练习各层次的基本技术为主,而后,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互练习,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传、帮、带”的作用。在不同层次之间可实行弹性调整,进步较快者可进入高一层次,停滞不前者降一层次。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可给予加分奖励。实践证明,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制定“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也能为衡量教学效果提高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坚持定量评价和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在对运动项目技、战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价内容。既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又要与学生自订的学习目标紧密结合,这种重视效果和过程的双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的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

(二)“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教师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目前,白城师范学院现有任课体育教师36人,其中男女比例是3:1,年龄结构;年龄段在4O一49岁的8人,占22.22%;30—39岁的15人,占41.67%;29岁以下的13人,占36.11%,年龄结构趋于合理。他们来自全国1O所体育院校,学源情况合理,技能水平较高,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2)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学历主要由本科生组成,本科生l9人,占52.78%;具有硕士学位的6人,占16.67%;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11人,占3O.56%,这是推进我校体育事业发展极为有利的因素。

(3)体育教师职称结构。目前,我校体育教师具有教授职称的1人,占2.78;副教授有1O人,占27.78%;讲师有12人,占33.33%;讲师以下职称的有13人,占36.11%。从职称比例看,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4)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具有各项目体育特长的教师较多,专业面广,这些教师不仅专业技术过硬,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而且还可兼项(见表2)。因此,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的这一客观条件基本成熟。

2.场地、器材的可行性分析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精神,我校除没有游泳池外,其他场地设施基本完善。体育器材是能否顺利开展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休闲健身的必备条件之一。学校深明此理,因此,我校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基本趋于完善。对于一些易损耗且相对较贵的,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器材,一方面,学校尽量配齐所规定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另一方面,努力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展有偿服务,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空地和周边环境,我们还与市体育局采用资源共享的形式进行游泳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这样我们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在场地、器材方面还是可行的。

3.时间安排的可行性

主要采取教务处统一安排各系、各专业每个学期上课的科目、教学时数、教学时间,学生网络选课的方式。体育课大都安排在上午3、4节和下午5、6节,个别安排在7、8节,其他时间没有体育课。经过调查发现,各个专业在学校安排该专业上体育课的时间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还有几个时间段是空闲的,可以用来上体育课(见表3)。

据表3得知,“三自主”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上课的时间和空间,符合学生上体育课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同时也避免了上课时间集中、场地和器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弊端。如果教务处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和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安排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三、结论

一方面,“三自主”教学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一种改革尝试,对我校体育课进行重新设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同时也体现了高校体育“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我校采用“三自主”教学模式是比较理想的,也是可行的。它不仅能拓展上课的时间,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且能使体育教师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以在高师院校公体课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