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探究

时间:2022-05-13 08:54:47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必须进行传统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自主探究模式与传统教学策略的结合,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亲身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及创新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终身性发展。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探究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即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引导,实现自我激励及自我控制,实现与其他学生的合作性、探究性学习。这是一种主动性的学习活动,区别于被动性、机械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明确现阶段的学习目标,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投入相应的感情,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灵活性的制定学习策略。在这种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明确,学生之间展开互助性学习,这提高了学生间的学习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及学习,实现了自身学习领域的拓宽性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设计悬念

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性的创设数学课堂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疑惑,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求知欲。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实现问题探究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互动,在互动中收获知识的乐趣。如在“垂直于弦的直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将一个圆纸片沿着直径对折,你会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如果一条直线与弦垂直,那么该直线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吗?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实现自身创造性思维地培养。

2.学习小组的组建

为了获得最大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效益,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认知需求等,进行学习小组的创设,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应能力不同且互补。为了使学生获得合作上的乐趣,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合作成功的体验。这需要教师熟悉班内学生的个性、能力及人际关系状况,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从而提升组内的合作效益。在学习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及控制,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相关规律及结论,使学生学会倾听及表达。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保证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的资料。在每个学生学习任务的分配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小组及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知识的互动过程,每个小组的学习结论必须与其他小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几个小组同时完成相应的课题,最后对比不同小组的学习结论,进行不同小组学习结论的比较,从中得到最佳的结论。在学生在合作竞争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严格控制合作学习的力度及尺度,该合作时就合作,该反思时就反思,实现师生合作效率、学生合作效率的增强。

3.张扬个性,帮助学生探究学习

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尊重学生的这种学习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相关知识点的探究,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思维的创新性发展。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空间。学生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如在“概率”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玩过抛硬币的游戏吗?学生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说出与概率相关的知识。在知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如抛10次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及正面朝下的几率各是多少?抛20次硬币呢?你会得出什么样的规律?学生会说出自己的讲解,这些见解与概率概念存在关系,从而引出概率知识点的相关概念。让问题在动态中生成,在动态中得到解答,以提升数学课堂的开放性及趣味性。在动态性问题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持续性的探究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探究。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及个性。教师要教给学生良好的思考及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这是增强学生学习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式学习,高中生是独立的个体,其学习思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具备极强的发展潜能,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及解决的,不需要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若在独立学习过程中,碰到难题解决不了,再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问,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智慧,实现每个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教学引导的盲目性,要强化教师的引导及组织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要敢于质疑疑难问题。做好学生疑难问题的指导工作,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及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及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探索,在问题的对比及分析过程中,解决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三、课后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课前学习的目的是做好新课学习的准备,这是创造高效率学习活动的关键。通过对课前自学的开展,可以一定程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启发学生对新课程知识的兴趣。为了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实现课前自学与课后延伸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巩固及创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应的知识,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为了提升学生知识点的巩固水平,教师要把握好数学知识及时复习的节奏,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巩固工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数学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做数学,要向学生展示数学世界的魅力,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探究及复习。在课后延伸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习惯,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学习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潜能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在课后知识延伸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练习题,辅助学生展开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习题的布置过程中,教师要保证所设计习题的针对性,要具体到学生知识复习的薄弱之处,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要求,积极展开探究性的复习及知识联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所设计习题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及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究活动。为了适应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增强高中生的综合数学素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及应用能力。这需要教师优化自主探究性教学体系,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优化,进行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及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卫.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8,(23).

[2]马文先.浅谈变式数学与数学思维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02)

作者:曲业宏 单位: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