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探究3篇

时间:2023-01-04 14:41:48 关键词: 高中 生物教学 探究

摘要:生物教师应当认真解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之上灵活设计课堂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宽层次进行问题的思考,并逐渐培养提问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3篇

高中生物教学篇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高中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已经初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出现降低趋势。例如,学生上课从来不提问题、不敢提出问题或不懂得如何提出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物教师要了解具体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1]。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含义解析及具体意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要贯穿在学生生物知识学习中,而且还要渗透在学生生活当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切实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答和提问中。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满足国家课程改革需求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散以及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方法,问题意识还会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和就业发展中受益终身。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也并不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对问题提出的重要性也并不明确,加之部分教师教学任务较多,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并不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只要努力提高成绩,为考上理想大学做准备即可,问题意识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2],因此这些教师设计的课堂上的问题以封闭性为主,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即可。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并没有为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设置的问题只要学生简单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并没有体现知识之间的递进性、连接性或拓展性,这样的问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依旧有很多问题。教师要认真思考,切实转变,要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抓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并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在最初阶段可以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难度梯度较小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解答问题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加大问题的难度和挑战性,从多个渠道拓展学生思考的宽度,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将各种知识点进行对比、分析、归类、整理,从而发现问题并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细胞呼吸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者举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什么水果长时间存放会变坏?变坏的水果为什么会有酒精的味道?人在参与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有肌肉酸痛感?种子为什么要晒干,才能长时间存放?稻田在种植之前,为什么要晒田?人体受伤且伤口较深时,为什么要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酒酿在制作过程中,为什么会有水出现?学生在学习和思考这些问题时,不仅可以有效筛选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会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一)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有助于为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有放松的时间,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应当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教师应当时刻保持终身学习意识,在课堂上即使讲解重复性的教材内容时也能够为学生展示不同的课外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物学习能够持续拥有较高的兴趣[3]。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针对课堂讲解内容提出具体问题,每个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展交流合作,学生在集思广益、思维不断碰撞中还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思路对自己的帮助,从而也会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是由于全班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对新授知识均没有太多了解,在讨论时也会有共同话题。当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点拨,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问题的解答。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学生已经掌握能量流动的相关内容,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写出某营养集中氮元素的去路,或者画出桑基鱼塘中物质以及能量的流向问题等,学生在相互配合下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能够有效掌握。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多元性的实践活动,例如,动手制作各种生物模型,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有效借助信息技术查找各种生物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想法在课堂上大显身手,从而有效培养问题意识。

(二)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学生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效果。为此,生物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准备,在工作之余多学习各种先进的生物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效借助教研、交流、培训、学习等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设计教材内容的讲解目标、讲解形式,并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一来,可节约教师的备课时间,二来,能够让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课堂上,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对学生的反应和解答状况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过程中的困难,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机会和思考机会[4]。当然,课堂资源要不断拓展,这样才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只有教师教授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能够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例如,在讲解核移植技术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克隆牛的培育过程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克隆牛的过程要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重组细胞中核基因和质基因分别来自哪些细胞?克隆牛是对供体牛100%的复制品吗?这样的问题从简单到难,学生会逐步了解问题所考查的重点。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克隆牛和多利羊的具体培育图表,鼓励学生大胆对比、大胆分析。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多利羊有取核这一步骤,但克隆牛却没有,克隆牛采用的是整个体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这种技术相对于多利羊克隆过程来讲有哪些优势?教师可以提出关键点操作损伤,学生就会按照这一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深刻感受到高中生物知识学习的深度。

(三)课堂构建轻松愉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通常情况下,课堂上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是由于学生紧张,害怕教师关注到自己,或害怕教师提问自己。还有一些学生是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扎实,不愿意在课堂上出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态,全面评价自己并接受自己。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生才能够调动身体各个感官投入学习和思考中。教师也应当用积极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信任教师的基础之上敢于提出问题并明确问题的提出思路。教师也可以通过抛砖引玉的形式,让学生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5]。例如,在教授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然后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以及能量变化有什么区别,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影响光反应或暗反应的环境因素有哪些?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实践性问题,如增加昼夜温差,为什么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什么会合理密植?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会不断思考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然后给出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探究景天科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夜间气孔开放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能够透过一个问题连接多个知识点,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提问

高中生物教材中选择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挖掘背后的隐含资源,使学生做到勤于思考、善于提问和敢于提问。学生不断提问的过程也是强化知识理解、提高创新力的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预习的结果进行教学设计或教学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尤其是在讲解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有效应用。

(五)关注生物热点新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生不仅要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生物核心素养。其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就是关键内容之一,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脱离社会发展,生物知识学习对学生而言会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就要将问题培养与社会责任意识互相融合,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新闻的习惯。例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相关知识,如新冠病毒侵染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刺突蛋白能够识别宿主细胞上的哪些受体?人体哪些细胞会有这些受体?学生会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到如何采取措施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并且还会将这些知识讲述给身边的其他人。

(六)借助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当从被动接受式变成合作探究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独立学习奠定基础。一节课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设置的环节是否紧凑,问题设置是否恰当。教师应当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深度思考。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当有一定的情境性和启发性,首先要和学生的兴趣有机结合,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回答。其次,要能够保证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答案却没有挑战性,学生也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6]。例如,在讲解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问题情境:为什么到中午或者晚上大家都会感觉到饿呢,我们吃的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之后,会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公布正确的答案:蛋白酶和胆盐综合作用促进消化。然后继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为什么米饭或者馒头在吃的时候越嚼越甜?思考一下,在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学生也会思考物质之间的转化,最后教师为学生引出酶这一相关概念再和学生共同组织实验,检验酶是如何促进人体消化功能的。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顺势而为,发散思维,能够展开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结语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应当认真解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在此基础之上灵活设计课堂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宽层次进行问题的思考,并逐渐培养提问意识。教师还要关注学生问题提出的有效性,引导学生逐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作者:罗小燕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二中学

高中生物教学篇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对生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提炼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现阶段虽然在生物高考中体现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但是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却需要学生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加以解决。因此在生物课程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解读

学生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学习中要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终身发展,它是由三部分共同组成,即生命观念素养、理性思维素养、科学探究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素养是指对于生命现象以及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能够合理理解,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念。理性思维素质是指能够对事物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同时秉承着科学的态度去处理任何事物,解决实际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科学探求素养是指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其生物现象展开一系列的调查,其中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设计、提出假设、实施方案、解决问题、结果分析与讨论等,要求学生有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特点

(一)前瞻性

教育应该在人们小时候就着手进行,这样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才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为了看到眼前的成绩而忽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将眼光放在学生的未来上,考虑得长远才能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全部潜力,教育作用才能得以凸显,对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对现实中的教学案例进行回顾,将以往的失败与教训作为起点,最终通往成功的道路。

(二)普适性

核心素养具有普适性,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努力学习都能够将核心素养提升,同时核心素养也能够跨学科进行,比如,在学习生物时,不免会涉及数学思维、化学知识,学生不能仅仅停留于一个学科的学习,这也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普适性。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应当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以满足我国未来社会的需要,为科技进步提供大量的人才储备。

(三)整合性

单纯某一个学科的教育并不能够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而是需要不同学科进行综合教育才能使得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这也说明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可以进行整合的,同时也是一个整体,无法将其分割。当前科学的发展方向向着两个极端延伸,一种是将学科与学科之间区分得愈加明显,同时也区分愈来愈多;而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化零为整。因此当代学生所要面临的正是跨学科的学习,并利用这种思维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核心素养的体现便是如此,需要学生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四)激励性

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教育者,要将说变成劝。合理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道路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而生物是处于前沿的学科,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对社会发展,还是对学生自身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五)价值性

现阶段,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生物教学与人才培养有一定相似性,学习生物的潜在价值要明显高于直接价值,高中生物能够间接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对价值大小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不断对价值进行取舍,最终做出以后利于人生发展的决策。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一)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技能

在核心素养下,生物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强化,然后将生物实验应用于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知识强化吸收能力,进而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技能。

(二)有助于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各自的目标

生物学科是高中重要的一门功课,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学好生物不仅能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大千世界的变化、发展规律,还能够助力学生高考,推动学生高考梦想的实现。对于教师来说,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学,有助于在课堂上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人生理想以及实现教师教学目标。这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学校可以充分借助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使得生物教学配置不断优化,生物教师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并进一步创新适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模式,整体提升高中生物学科创新建设的水平。

(三)为社会未来发展提供综合素养较高的接班人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思想意识的形成对人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高中学生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这些高中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高低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心素养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念,在日常学习生物知识时主动思考,并学会运用科学手段解决问题,进而提升理性思维,这对于塑造学生内在品质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未来发展正是需要具有这种品质的接班人,这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生物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提升生命观念的认知水平

生物这门课程讲述了生命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对生命观念认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要想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更好地学习生命观念,需要教师的帮助与指引,教师要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应用于课堂中,让学生在观察某一实验现象时,提出新的看法,以此来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热情,还有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去思索生命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尊重生命,热爱探索,提升生命观念的认知水平。

(二)注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生物是高中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生物虽然有很多概念性的内容,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引导式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理性思维在生物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将生物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既符合新课改要求,也符合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要记住大量的实验现象、步骤、操作过程等,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掌握相关数据计算方法,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对知识及计算步骤的直接灌输,而是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生物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实验结论,然后与同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种主动的探究意识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就会慢慢地影响学生生物学习思维,久而久之探究能力就会增强。

五、结语

高中生物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以往的僵硬式灌输,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较强的核心素养,为日后步入社会塑造良好的品质。

作者:徐正梅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教学篇3

高中生物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跟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得高中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学习素养能够得以提高。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保障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能力能够得以同步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督促,更是学生自身有着对学习的需求,高中生物教师也要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主动意识,让学生可以在生物课堂上有更加主动地学习地位和思维,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欲望”得以充分满足。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的能力水平

高中生物在其学习内容上较为丰富多样,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但是部分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时仍存在有不同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生物教材里的知识点记忆不深,无法形成有效的长期记忆;有一部分学生自我的理性思维不强,对待学习的事物无法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以及不具备良好的实践探究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能力,科学地解决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时所存在的问题。在核心素养的支持学习下,学生在面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时,有更加强烈的信心,也有更加充足的学习热情。

(二)支持高中生物学科的创新建设

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创新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需要每位校领导和任职教师的共同参与。创新全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都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生物教学质量。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下来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对教师能力和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整理教学资源?如何测评教师专业能力?如何让教师更新教学思维?如何创新出新的教学实践?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可以通过生物学科的创新建设为教学创新的出发点,更新学校生物学科的教学资源、教学设施,提升生物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职业观念,将生物学科的师资力量打造得更加专业,并一步步摸索出适合当今时代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教学新模式,更好地支持高中生物学科的创新建设。

(三)培育社会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高中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可塑的栋梁之材。高中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的路能否走得长远取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境界以及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合格。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引导学生可以在面对困难时有更加理性的头脑和在面对问题时有更加高效的解决能力,在投身社会建设时有着更加深刻的责任意识体现。生物学科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指引学生掌握更多科学实践的知识,深刻体会生物学科素养的真正含义,学生在自身投入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自觉将自己培养成社会建设的高素养人才。

二、生物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建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者需要将已学过的知识与社会外部信息结合,让所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者以已学知识为基础,促进学习更多新知识的获取。这就需要教师强化问题意识,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逐步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学习理论体系,学生不仅提高了自我学习积极性,而且自我生物学科的学习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体现。

(二)人本学习理论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旅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高度需要集中注意力,通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让自身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实质性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之下,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我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生物学科能力,改变对社会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融入生物学科教学中,可以推进生物学科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结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呈现人本主义关怀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和尊重一切生命主体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三)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习的课本与自我的现实生活产生联系,发生共鸣,通过现实生活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不仅如此,在“认知—结构”理论中还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遇见的事物,并对此进行生物学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首先要注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实践动手能力也应该得到重视。生物学科学习素养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素养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在生活中的实践,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改对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要求教师根据相应的学科教学标准,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切实体会学科内容。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持着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努力。新课改重点强调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现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课堂较为古板,缺乏教学生动性

在现阶段的生物课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地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地将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矫正,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地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乐趣[1]。而且部分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地更新自我的教学观念,仍认为在讲台上将教材里的内容讲解一遍,学生就可以有效地学习到生物学科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导致的课堂效果就是古板和毫无生动性。导致学生不再“热爱”生物学科的学习,甚至会“厌恶”生物学科的学习。除此之外,还会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应付了事,没有自我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不能够达到生物学科课程学习的标准,也不能够有效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相关素养。生物教学课堂缺乏生动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自身没有充分地与学生进行“教学—学习同等互动”,互动式教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但是现阶段的生物教学并没有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每节生物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缺少了相关的教学互动,甚至还缺乏了课堂之中简单的设问与回答,在缺乏互动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展现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前文中写到要通过素养的教育让高中生成为新一代建设社会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学互动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的学习与创造思想与意识,贡献社会的基础力量就可以得到充分强化。

(二)部分教师的教学意识较为薄弱,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认知下,生物学科是一门课时比较少的课程,教师根深蒂固的“主科”思想仍然影响着他们。教师普遍缺乏对生物学科的教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学科观念,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关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也会忽略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许多教师缺乏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忽略了学生养成生物核心素养对学生生物学科学习带来的好处。教师的教学意识薄弱,在本文的研究中是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的相关素养的教学意识不足。在较多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都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的课堂教学,学生也是在高考的教育方针中进行“应付”式的内容学习,没有更高层次的学习体现。不仅如此,教师在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思维思考,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意义没有进行充分的探讨,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科的素养学习有意识地重视。

(三)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较为稀缺,不利于开展专业的教学

当今时代下,新课改要求学生发展动手实践能力,因此生物实验课也成了许多学校新开的课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导致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均匀[2]。不同地区的重点中学设置、中学生物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师资力量等的差异较大。这些限制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新课改理念在这些地区的普及与发展,对我们提升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产生了一定阻碍。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3]。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尽可能地多元化,不能够太死板,不生动,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即在教学之前,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科学分析每位学生的生物学科学习基础,精确把握学生感兴趣的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是微课教学、亦或是教师放上一些在遗传因子发现史上具有代表特征的物种,有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等照片,让学生遨游在生物学知识的海洋中,通过在短的时间内迅速抓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探索生命奥义的欲望,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加专心投入,这也是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行为

新时代的教学氛围下,是有着开放和思想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和思维活跃的课堂环境,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通过某个知识点的自我理解来自由发言。现代教育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那就是人为创设教学情境,这是对生物教学非常有帮助的一个辅助手段,同时也是有效构建笔者上述所描述的教学环境的一大亮点策略。现在生物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构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行为。例如,教师在讲解稳态中的植物生长素时,就可以直观地利用生活场景进行实时教学,在植物生长初期,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让植物进行生长,但是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浓度范围,生长素也会相反地抑制植物的生长。在进行这类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真实感知生长素浓度的高低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过程,让学生更好掌握顶端优势等内容知识点。

(三)开展教学实验,培育学生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生物知识多而杂是高中生物学科学习起来的重难点,而实验操作也是高中生物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自身也应该认识到实验操作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自我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也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前需要提前准备好合适的实验教学方式,编写好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在正式实验前,教师可以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实验给学生进行实验示范,在学生自己真正动手实验时鼓励学生创造创新设计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渐渐提高,逐渐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思想维度,让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能够得到实质性地提高。例如,学生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花生与大豆是教材中所要求的原材料,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中操作,即可以获得实验结果,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题,是否可以用别的实验材料来进行此实验呢?学生可以自行准备材料,进行观察。如果有失败的学生,要向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会失败,是不是材料本身自带的颜色过深而导致观察不清楚等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以情感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所有的学科都是为了社会服务而进行教学的,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精通学术,为未来的社会做出良好贡献,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便变得尤其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加强生物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对于生物学科中人本关怀的核心素养了解得更加透彻,社会责任意识也更加强烈。现代人很多人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不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教师可以以这些不良习惯对人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危害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展示这些不良习惯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并向学生解释产生危害的生物学原理,可以利用延时摄影的技术向学生展示器官“生病”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不良习惯给人体带来危害的视觉冲击,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富有故事情境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每位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生物课堂教育,让学生的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素养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学生的学习就是在不断提高自我的素养和自我的学习价值观的过程。当然,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邓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2(16):66.

[2]廖华勇.核心素养培养视野下的高中生物高效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3):85-86.

[3]薛秀华.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J].家长,2022(6):67-69.

[4]张文江.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2(8):66-67.

作者:张中艳 单位:枣庄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