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3-04-10 17:49:56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命运共同体

摘要: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产教融合”,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建立集教学、生产、实训、实习、研发、创新一体化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基地、举办产业学院、应用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通过产教融合重构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的配合,构建价值共识、利益共生、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发展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用“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原有的“产教结合”,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助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产教融合为重点,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

立足国家战略导向,探索校企命运共同体——何为校企命运共同体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学校和企业基于共同的价值取向,以互利共赢、互融共生为纽带进行结合,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方略,更是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制造业的内在要求。北京网络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已有三十年的办学历史,是中国最早投身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先行者之一。学院以培养国家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已逐步发展为北京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优质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北京网络职业学院产教融合蓬勃发展,与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命运共同体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为谁培养?谁来培养?如何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为谁培养人才

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信创产业—企业生产—学校教育”为脉络,以“新产业·新人才·新教育”为主题,整合信创和IT领域主流厂商与技术,逐步完善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改革,校企合作建立集教学、生产、实训、实习、研发、创新一体化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基地、举办产业学院和应用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通过产教融合重构创新链、教育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的配合,学院将教学环节、企业生产、素质训练以及技能培训等融为一体,将学院的教学性与企业的应用性进行融合,构建价值共识、利益共生、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发展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进入21世纪,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到来,由新科技衍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岗位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的产业模式和生产方式。面对新形势,北京网络职业学院领导层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着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洞察。领导班子坚定地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数字化变革需求,培养与产业链相契合的人才。谋之于未兆,为之于未始。基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学院确立了“高起点、有特色、重品质”的办学理念和“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主动适应首都四个核心功能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的办学定位以及“以育人为本,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的行动路线。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仅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将达327万人,每年高校安全专业培养人才仅有3万余人。围绕IT产业人才供需失衡,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以下简称“信创”)领域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的情况,学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在既有专业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形成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群。聚焦企业对紧缺人才、关键技术、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学院先后与中国电子集团公司旗下中电金信、中国长城、天津飞腾、麒麟软件、武汉达梦、奇安信以及天融信、东方通、中软国际、奇虎360、深信服科技、H3C、用友集团等信创龙头企业合作,打造中国电子京南信创产教融合基地,举办产业学院、应用技术转移中心,推进产教融合型试点建设。依托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技术的领先优势,在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多元共赢、互利共赢、互融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生态圈。

以产业学院为基本合作形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由谁来培养人才

学院逐步深化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产教融合改革,加速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产业学院,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职业人才支撑。产业学院专业岗位化,开设“定向生班”,满足企业个性化用工需求,定向为企业培养岗位适配人才。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学院把产业元素提前引入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融合发展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校企共建、人才共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校企双赢的选择。学院作为校企命运共同体前端,负责为企业招收培养匹配企业需求的职业人才;企业作为校企命运共同体后端,将共同培养的优秀职业人才任用到企业需求岗位,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彼此密切配合,成为一个良性的人才培养供给循环。产业学院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进行目标人才画像,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校方主要负责学生通识课程、专业基础培养;企业负责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企业文化培养、共同价值观培养,加深对企业以及企业在产业全局中的地位等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课是产业学院的特色。企业每周担任企业课教学,并在每学期进行阶段性考核把控,确保学生确实能匹配企业岗位需求,是企业所需。企业派出工程师负责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把教学活动和真实的生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企业实境学习,实岗实操。这种培养方式能有利于学生熟悉岗位工作,强化动手能力,就业后能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无缝衔接,在生产一线岗位上的表现十分优异,稳定性与忠诚度要大大高于非定向培养的学生。产业学院属于学校的二级学院,目前已建立的产业学院有四个:一是与中电金信共同设立“中电金信产业学院”,共同培养金融科技应用专业人才;二是与天融信设立“天融信产业学院”,共同培养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三是与东方通开设“东方通软件学院”,共同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四是与中软国际教育共建“中软国际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大数据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

以工学结合为载体,赋能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如何培养人才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赋能校企命运共同体。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面对市场、对接产业,是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2021年,学院斥资1,000万元,建成“京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教融合基地”,打造“信创”人才培养平台。基地使用面积2,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人上机实训,拥有最先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国产自主安全平台。依托这个平台,产业学院“引产入校”,建立“校中厂”,把课堂建在工厂的生产一线,让生产活动进课堂,把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岗位实操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企业把工程师和技师等技术人才在内的培养体系引入学校,内容包括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派遣任课技术骨干、为培训系统培养师资、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安排项目实训工作。“校中厂”以课程项目化改造为载体,以生产项目为牵引,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师生深度参与项目开发。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沉浸式的企业生产一线工作场景教学、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们强烈地感受到职场的氛围和企业的文化。基于课程建设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不出校门就完成了从学生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打通了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最后一公里”。基于产教深度融合,学生技能水平大幅提升。从2019年到2022年,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入选国家重大活动网络服务保障团队,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网络技术保障任务。近年来,北京网络职业学院的学生参加全国性的行业技能比赛获得奖项和行业证书逐年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在“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CTF网络攻防赛等大赛中多次取得北京市赛区个人特等奖、个人二等奖、个人三等奖、个人优胜奖等成绩;取得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职业组团队赛三等奖、全国总决赛个人优胜奖。2020年,学生荀露颖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北京市赛区一等奖。2021年,在北京市教育系统开展的“读懂中国”活动中,学院选送的4个作品全部获奖,在北京民办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60人次先后在各类行业技能比赛中获奖,80人获得各类行业企业证书。

以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纽带,共筑校企命运共同体——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学院逐步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高地,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职业人才支撑,为校企命运共同体持续输送优质且适合的人才。学院自设立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通过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主动适应管理并且能够积极参与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导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是坚持把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解决好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二是“专精”:专业要专,学生的技术技能熟练、精通;学生在校完成从学生到生产一线优秀人才的转变是学校的育人特色。三是通过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从纪律、作风、身体、意志等方面培养学生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培育学生团队精神、职业精神,增强抗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四是为学生提供机会与平台,持续深造。企业吸收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参加学习,尝试培养能力、费效比和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高校本科毕业生的专项人才。2021年,在教育部发起就业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中,北京网络职业学院毕业生企业满意度100%。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逐浪高。肩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深化产教融合、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挑战学院始终初心如磐,行而不辍。

作者:曹景昭 单位:北京网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