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个人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4-02 03:14:18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1

今天,我迎来了第二次党课的学习,虽然心情上不如第一次学习时兴奋,但还是期待能收获点什么。

上午的党课由工学院的xx老师主讲,主题为“大学生如何创造条件入党”。他颇为全面地在程序上,思想上,行动上向我们介绍大学生入党所必须作的准备。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他说到大学生入党的过程其实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从得知成为积极分子后我自身的变化。我在大一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之后一直没能成为积极分子,虽然也努力在各方面做得更好,但变化是缓慢的;进入大三,我的努力终于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我突然觉得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不能有辱积极分子这个身份,这也成为我前进的无限动力: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拓展自己的学科视野;在生活上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至少不能有损党的形象;在思想上则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加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下午的党课则讲到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以及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是由陈老师主讲。在得知陈老师刚出国公干回来,还没有休息好就来给我们讲课时,我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这就是共产党员责任心的生动体现吧。以前,我确实对“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组织原则不甚了解,总以为民主和集中是对立矛盾的,而陈老师的讲课则解决了我的疑问。“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要求。假如没有民主,权力则会掌握在少数人中用,容易滋生专制腐败;假如没有集中,则会影响效率,不能形成好的决策,不利工作的开展。在陈老师的讲解过后,我对民主集中制有了新的正确的认识。另外,陈老师还谈到大家比较关心的党员的权力和义务问题。其中关于权力和义务的关系特别令我印象深刻:党员应该优先履行义务,而且在通常的情况下,权力的行使是为了履行义务的需要,这都是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通过一天的党课学习,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暴露出自己某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我相信,随着党课的学习与自身的努力,我会继续进步,在各个方面作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2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

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3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4

1、启发性总结。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展思维能力。

2、概括性总结。这种总结方法是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契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悬念性总结。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5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况、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况、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如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个“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概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二、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总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木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趣味性总结

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口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定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又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6

课堂总结又称课堂结课或结尾,是课堂教学任务的终结环节,是任何类型的课堂教学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总结是一项饱含“技术因素”的课堂教学环节。该环节教师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及系统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总结不能只局限于概括所学知识,还要把学生引导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与活动的空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它的精确性,第三是它应用的极端广泛性。[1]所以说,数学课堂总结应该是一项融 “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环节。

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总结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利于新课改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另外,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同时一些情感型的总结方式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体现数学的人文特性。

课堂总结推动新课改下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思维侧重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堂总结,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概括,又倾向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及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课堂总结时,教师总结性的话语需要体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准确鲜明地展示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课堂总结环节要求教师求新、求变。这样的趋势下更加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深人钻研教材,搞清楚所教授内容各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等。这些诸多要求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结构框架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总结对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新作用。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各个部分或要素的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各个部分既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部分的作用、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各个部分所构成的统一体的影响和制约;反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教学也要受到其内部成分的影响和制约。[3]课堂教学的引入设计得巧妙,引人入胜,固然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结课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课堂总结在单元与单元,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起着重要纽带作用。采用恰当的总结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能够提出下节课或下一单元将要解决的问题,将新旧知识建立起的联系,使本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与指导,以期望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总结的方式

(一)传统课堂总结方式的拓展与改进

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总结方式,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进行总结归纳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予以帮助与补充。归纳总结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点回顾,可通过列表比较式、结构图示式、改编口诀式等多种方式,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课堂结构予以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概括环节,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体现和培养。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7

一、中外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

 

培养目标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在一定的专业人1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的。培养目标决定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设计,而课程设置直接服从于知识结构,因此培养目标是影响课程设置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并置于首项,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在培养目标的设计方面与国外存在显著区别:一是培养目标过大。一段时期中,我国大多数高樹巴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定位与国外大学具有明显区别。在美国,大学本科培养的是一种“毛还”,髙级专门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日本,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是当“未来商界领导人”;在香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主管级、经理级的未来人才”。

 

本科培养目标定位过髙势必造成在课程设置上的过深过多的倾向,我国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把美国等国在研究生层次上的课程拉入本科课程,与这一定位不无关系。二是培养目标过空。我国许多学校的目标阐述不具体,相关要求较空泛。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在阐述形式上没有统一格式,有的单列陈述,有的在专业介绍中陈述,但都比较具体、指导性强。学生能根据目标的说明了解就业去向,设计学习计划。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大学工商管理科学学士市场营销专业的目标是“毕业生能设计和管理一些创新和销售公司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面向顾客的”。市场营销工作职位包括广告和促销经理、会计主管、市场分析员、营销主管和公共关系经理。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通过课程和学生亲自参与的案例研究活动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融合在一起。

 

二、中外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异

 

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目标中所规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或素质要求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水平,因此,培养目标既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同时又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中外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当然导致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

 

(一)课程设置总量方面

 

课程设置总量指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所需学完的课程和课时总数,反映课程设置总量的基本指标有课时总数和课程总数。在学年制情况下,课时总数一般以总学时数表示,在学分制情况下,则以总学分表示,当然,学分数也可以折算成学时数,课程总数则相同。

 

我国大多数髙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总量和课时总量高于国外同类院校,课时总量最高时达到3000左右(含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下同),课程门数也高于国外同类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大约要学习45门课程,有的甚至更多。近年来各高校都注意压缩课时,部分学校的课时已经压缩到2600课时以下,但课程总数却未见有相应减少,这与各校主要通过压缩毎门课程的课时数来实现总课时的减少有关。这与国外大学有很大区别:美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的学分总量在120—128,折算成学时数,约为2000—2200学时,课程数总量约为32门;日本的大学都实行学分制,许多学校把最低总学分数基本控制在130-140学分左右,折算成学时数约为2200—2400左右,课程总数为35—40门,英国本科教育大都是三年制,且每学期所学课程较少,有的学校每学年才5门课,共需15门课。

 

造成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时总量和课程总量均偏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两课教育、外语、数学的课程和课时多;同时为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专业课的课程和课时也多;我国传统上重视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学时多。课程设置总量偏高势必使学校重视第一课堂而忽视第二课堂,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事实上,高级专门人才不是光凭理论教学就能产生的。

 

(二)课程设置结构方面

 

课程设置结构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种不同性质类型课程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规格,因而受到各国高校的普遍重视。按课程的性质可以把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学生对课程选择权利大小可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按知识范畴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外语、体育保健类等。各种课程形成各自的结构关系,形成各具特色的课程结构。

 

我国大学的课程结构与国外有较大区别。首先,在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的比例上,我国专业课的比例大,通识教育课一般只占总学分的33%,同时,我国的通识教育课中,外语、计算机、体育等必修学分还占有相当的比例,一般占通识教育课的71.45%。而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一般占总学分的46%以上,通识教育课中,必修学分一般占30%以下。日本、加拿大和新加坡大学的通识教育课一般占总学分的25%以上,通识教育课中,必修学分一般占30%以下。其次,在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上,国外大学选修课所占的比例较大。例如,部分美国大学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达1/3之多;在法国,大学选修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髙达40%—60%。再次,在课程类型上,我国大学普遍实施的是分科课程,而国外大学更加重视课程的整合。

 

在美国,大学就普遍以“综合核心课程”的形式去要求学生进行一种“并非毫无目的的跨学科界限”的冒险。总之,从课程设置看,美国的课程结构总体上呈“树状型”,“根底厚,树干精,枝叶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成长的生物学原理,因此,美国的管理人才知识通融面宽,具有个性特色,富有创新活力,从而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保证。日本呈“倒立金字塔型脚轻头重”,注*专业教育,不过专业分流性强,此与曰本技术立国的教育背景相关。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专业技能高,善于技术改造,但缺少原创力,这也许是曰本经济近年来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我国呈“圆柱型”,上下比例几乎接近,但是由于底部结构不合理,且选修少,所以专业技能趋同,创新不足。

 

(三)课程设置的特色方面

 

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即没有个性。尽管从理论上讲,课程设置权在学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行政管理还较强,对许多课程的设置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比如“两课”、体育、外语等,即使专业课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就势必造成这些课程的雷同。此外,各个髙校之间联系和交流的加强,也导致互相之间在课程设置上的相互借鉴,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的课程设置被广泛效仿,导致个性化的缺乏。西方国家重视个性化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也较有特色。在美国,大学与大学之间的课程差异,比美国大学与国外相应大学的差异还要大,美国坚持发展学生的个性,许多大学允许学生个人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学校尚未,存在的专业,如加州大学就允许学生自己设计课程体系,有特别兴趣与才能的学生如果从课程中选择—些形成一个围绕特定知识领域的课程计划,经一个特定的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开始学习,完成计划便可授予特别专业的本科学位,这类专业被称为非固定专业或个人专业。

 

(四)课程的组织方面

 

在课程的纵向组织上,我国大学普遍实施“二二分段”的组织模式,即在大学低年级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而在大学高年级设置专业教育课程。这种课程组织方式目前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脱节,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课程的学习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联系,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学生知识面不广,社会适应差等。国外课程的组织和我国不同,在美国,虽然有些学校采取和我国类似的模式,在一、二年级实施通识教育,三、四年级进行专业教育,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我国大学教育,专门教育是目的,通识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美国的大学教育,通识教育是目的,专门教育是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当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出现矛盾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专业课后移。在日本,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组织已由原来的“二二分段”转向“四年一贯制”,其特点是普通教育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而专业教育课程也从学生人校开始就有所涉及。

 

三、启示与借鉴

 

西方国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经历了市场经济的长期实践,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体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与国外比较,我们发现了我国在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上的诸多不足,也发现了国外许多成功经验,在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基础上,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方面,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开拓思路。

 

(一)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设置的方向,决定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也决定着学生的市场定位。我国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不具体,相关要求较空泛。学校间格式统一、内容雷同,而且主要是专业技能目标,缺少人文内容。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还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细分。结果,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就业困难。我们也应像国外那样采取市场机制,教育主要面向“客户”——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市场需求服务,制定具体的、务实的培养目标,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二)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

 

从课程设置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结构更适合我国下一步的发展,我国21世纪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模式是宽口径、厚基础、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美国的课程结构总体上呈“树状型根底厚,树干精,枝叶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成长的生物学原理。其培养的人才知识通融面宽,具有个性特色,富有创新活力,从而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保证。这种课程设置的模式对解决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专业课比重偏大、通识教育课比例偏小,必修课的比重偏大、选修课的比重偏小,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例偏大、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比例偏小的问题和面向21世纪工商管理课程改革有很大的借鉴。

 

(三)适当减少课程设置总量

 

与国外相比,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总量偏高,这不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的两课教育、外语、数学的课程和课时多,学生的时间总是被排得满满的,即使在大三、大四,学生也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参加人才交流会。面对上课和考研、考公务员、择业的矛盾,学生很累,上课的老师很无奈。由于学生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外语、数学等与考研有关的课程上,而忽视了专业课的学习,相反学校为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设置较多专业课的课程和课时,并且大量都是课堂教学,学时多,这样,就有许多学生在专业课课堂上学数学、外语,课堂教学没有效率。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减少课程设置总量,当然,也不是课程总量越少越好,课程总量应与专业、与学生、与市场相适应,做到少而精,给学生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工商管理类的学生真正懂工商管理,会工商管理。

 

(四)增加课程设置的特色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看出国外许多大学课程设置具有相当的自由,个性化十分明显。而我国在这方面差距太大,这一方面是源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学缺少设置课程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各高校办学缺少社会责任感,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味地扩招,一味地模仿,造成各个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基本上没有区别。不仅同种类型的学校之间没有区别,普教、职教、成教、电大、函授、自考等不同类型的办学单位之间也没有太大区别,不同的学校培养出一个模式的学生,共同涌向有限的市场。这几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择业困难,和我们课程设置的同一化不无关系。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前途着想,我国髙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特色,虽不能像美国那样根据学生要求设置学校不存在的专业,但在课程设置时应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本校工商管理各专业的特色,设置有特色的工商管理课程,培养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8

一、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思想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整合并优化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通过备课组的集中讨论对课程制定层次化的备课计划,再对不同层次的备课计划进行合理的模块化分解,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需求合理分配各有专长的备课教师,并参照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来具体实施每个步骤,最后给出集体备课简案和个人备课详案。每个备课生命周期都是循环往复的,都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前提和依据。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备课模式,提高了每名教师的备课参与度备课创新能力,确实起到了对集体备课效率、效果和质量的保障作用。

二、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是依据集体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构建的,包含八个步骤。

1.集中讨论。先对课程备课按照教学进度规划分为单元备课、章节备课、学时备课等,然后还要确定备课组长和每次课主备人,对课程标准、选用和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备课进度等进行统一规划,对章节或课时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讨论,对相应的教学目的、教案设计、内容框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授课资料进行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对集中讨论之后的模块分工提出任务要求,同时设计出集体备课简案。

2.模块分工。对集中讨论规划好的备课层次、内容、要求、目的等等,按照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例如可以在确定了课时备课内容后,将相应内容分解为教学目的及框架确定、教案设计及修订、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资源搜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或作业设计、等等几大模块,然后在备课组成员中选出主备人,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能力需求和备课组人员的专长进行功能分组,也就是根据人员的专长分成与模块相对应的组,之后进行每次备课的具体实施。此时由主备人牵头并协调,在各个模块功能组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模块间分工协作,最后再将模块间相互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

3.汇总评估。制定针对模块化集体备课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估标准,并对集体备课简案进行汇总评估。对那些集体讨论后仍旧存在问题的备课内容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再评估,直到通过,最后将评估结果充实到集体备课简案中。

4.共享资源。通过集体讨论的集体备课简案、备课内容涉及到的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档、声频、视频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共享,以便于个人备课阶段的个性化。

5.个性修改。集体备课简案和各类教学资源共享之后,每个授课教师需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情况,对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取和修改,形成个性鲜明又具有一定创新的备课详案,即对简案进行创新性的个性化的丰富和充实。

6.课后反思。备课详案通过每名教师授课之后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形成包含了一定经验和知识的更完备的详案。课后反思可以包括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教案、讲稿、课件等等的思考,也可以包括结课后的课程反思。

7.个人总结。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个人可以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形成一个附带相应说明和建议性汇报文档的详案报告,也可以是对课程教学的总结。

8.集体总结。这个阶段是对于整个课程和内容的再讨论和再研究,是对每次备课后集体智慧的再结晶,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重要依据。集体总结既是这一备课生命周期的末尾,又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开始。此时要对个人总结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炼,形成包含之前集体备课简案的新的简案和汇报总结材料,为再一次备课做准备。

三、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提高了备课参与度,起到了提升备课组成员整体备课能力和水平的作用,同时对集体备课质量和效果也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2.模块化的分解以备课组成员的专长为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成员的特长。

3.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特别重视教师对备课内容的个性化修改和意见,将个人及集体备课融入同一生命周期,使个人备课成果在集体备课成果基础上更加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4.所有备课资源的共享,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备课组内部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9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

【摘 要】“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从巧用课堂总结情境入手,探索一些课堂总结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大家从自己的收获上(知识方面、获得的经验方面、学习的心情……)给这节课的学习打个分好不好,要说明理由。满分10分。

一个优生:我打10分,我不仅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特征。

一个中等生:我打9分,学得很开心!

一个学困生:我也打9分,这节课的知识实在太有趣了,我想再学下去,但马上就要下课了,我有点遗憾。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估算一下这节课同学们的平均得分情况吧。(给学生估算平均分的时空,并针对学生自评表现“平均分”做一下学习态度和学习收获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了正确地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深刻地反思,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升华。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令人回味。这就不仅仅是课堂总结,不仅仅是巩固提挈,而是让学生思维、情感乃至于智慧都尽情张现的时刻。

四、扩展延伸,升华创新思维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把所讲的内容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在课的结尾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边问学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有没有办法求出来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能否将这些图形转化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等,从中发现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关系,进而求出它们的内角和,让学生亲身建构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就可以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以小见大”推理策略,研究一下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总结既巩固了新知,又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开拓了思路,还为学生后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做好铺垫。

总之,数学课的课堂总结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数学新知的特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课堂总结,引发学生快乐地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总结,激活了数学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内驱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完美。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10

案例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课堂总结

师: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是非常简单的,大家认为呢?

生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确实是非常简单的,只要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正负符号的运用并且计算准确就可以。

生2:不仅在计算中要正确运用正负符号,还要恰当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使计算过程更简便。

师:你们说的都很对,所以我们必须计算仔细。

上面的这个案例,只是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强调在计算中要仔细,忽略了对下一课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导入,使两课之间缺乏承上启下的联系,是一个简单而又缺乏实际意义的总结。应该补充说明“实际上大多数分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样计算呢?下一堂课我们将学习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这样就使课堂总结更完善。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析”的效果,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对下堂课“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学习欲望。

案例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

生1:我们学会了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去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生2:如果我们要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那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斜边、直角边定理,当然,前面学过的“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定理也可以考虑。

生3:要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前提条件是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才可以。

生4: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另一直角边也对应相等,所以,两个三角形有三边分别对应相等,根据边边边定理,两直角三角形全等。

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大家有何感受?

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数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科学,它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案例2中,教师把知识与技能的总结看做是课堂总结的一部分,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思想方法,并且将新旧知识进行了转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养成反思与总结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让学生谈体会、谈收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的教育,这样的总结实际上是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交融。使学生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互译,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紧密相连,感到学数学会使自己更聪明。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帮助与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能力。数学教材内容有着严密逻辑性,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知识则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课化。数学是一门科学,而数学教学则是一门艺术,数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精心设计。

(一)课堂总结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总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是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课堂总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知识及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度角有平角,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成的同旁内角,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同旁内角的过程。在课堂总结时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方向。又如,在余角和平角的课堂总结时,补角的定义与性质可以通过类比余角的定义与性质得出,同时,本节课中的运动的观点,方程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等,都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过程知识进行高度概括,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再如,在配方法一节的课堂总结时,应引导学生概括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一般式的方程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过程,等等。在总结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等,能让学生的思维上一个较高的水平,能让学生用数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

(二)课堂总结的基本形式

1.概括式总结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由教师或学生完成,但一般以教师为主。教师概括本堂课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可采用叙述、列表格、图示等多种方法进行总结概括。

2.悬念式总结

这种总结是在教学本课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后,师生共同总结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这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改为直角,那么它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就开始议论并总结说:“这是一个长方形。”教师立刻说:“这就是我们下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做好预习。”

3.前呼后应式总结

这种总结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总结时释疑解惑。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

4.比较异同式总结

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或公式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和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提出规律性总结

这种总结对定理、公式、规律、解题方式和步骤进行总结,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完善和发展。

(三)课堂总结的主要特点

1.课堂总结要有目标性

好的课堂总结,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堂总结的意义。例如:“正比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意义;③使学生会判断两量是否成正比例。总结时可列出三条:①两种量相关联;②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③相对应量的比值一定。

2.课堂总结要有引导性

总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展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境界。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又培养了思维的严谨性。

3.课堂总结要有针对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都是每一课的主要矛盾,课堂总结就要通过揭示矛盾的实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揭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总结中要教给方法,要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可通过总结加以强调,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11

作为教初二前史课的教师,清楚本人对教材的陌生,故在课前做到仔细备课,多方面去汇集相关进行材料。为进步每节课的进行结果,教育质量,自己除注重研讨教材,掌握好根底、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育,如:投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影、幻灯、漫画、灌音等多样方式。经过培育学生进修政治的兴致,调动学生进修的积极性、自动性,进步教室的教育质量,按时完成教育义务。

经过一学期起劲,能制订好温习方案,并能仔细备好温习课,培育好尖子生,进步中等生,协助差生。但因为本学期讲课工夫较短,温习内容较多,温习比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拟匆促,还觉察很大一局部学生承受才能较差,进修盲目性不高。加上自己对教材陌生,还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育成果未达所想。

在今后的教育任务中,要不时总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经历,力图进步本人的教育程度,还要多下功夫增强对单个差生的指点,置信一切问题都邑水到渠成,我也置信有耕作总会有收成!学科总结本学期,我顺应新期间教育任务的要求,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进修***总书记关于教育任务的讲话。从各方面严厉要求本人,积极向老教员讨教,连系本校的实践前提和学生的实践状况,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使教育任务有方案,有组织,有步调地展开。容身目前,放眼将来,为使往后的任务获得更大的提高,现对本学期教育任务作出总结,但愿能发扬长处,克制缺乏,总结查验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经验任务更上一层楼。

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仔细备课,不单备学生并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育办法,并对教育进程的顺序实时间布置都作了具体的记载,仔细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沛的预备,并制造各类利于吸引学生留意力的风趣教具,课后实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育跋文,并仔细按汇集每课书的常识要点,归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结成集。

二、加强上课技艺,进步教育质量,使解说明晰化,层次化,精确化,层次化,精确化,感情化,活泼化,做到线索明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深化浅出。在教室上特殊留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交流,充沛表现学生的主效果,让学生学得轻易,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得轻松,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得兴奋;留意精讲精练,在教室上教师讲得尽量少,学活泼口入手动脑尽量多;还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沛思索每一个条理的学生进修需乞降进修才能,让各个条理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目前学生遍及反映喜好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厌恶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谦虚讨教其他教师。在教育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进修上都积极寻求其他教师的定见,进修他们的办法,还,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进修他人的长处,克制本人的缺乏,并经常约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寻求他们的定见,改良任务。

四、真修改功课:安插功课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条理性。为了做到这点,我经常到各大书店去汇集材料,对各类辅佐材料进行挑选,力图每一次演习都起到最大的结果。还对学生的功课修改实时、仔细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剖析并记载学生的功课状况,将他们在功课进程呈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实时改良教育办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指点任务,留意分层教初中历史教学总结育。在课后,为分歧条理的学生进行响应的指点,以知足分歧条理的学生的需求,防止了一刀切的毛病,还加大了后进生的指点力度。对后进生的指点,并不限于进修常识性的指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更主要的是进修思维的指点,要进步后进生的成果,起首要处理他们心结,让他们认识到进修的主要性和需要性,使之对进修萌生兴致。要经过各类路子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长进心,让他们认识到进修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是一件苦楚的工作。而是充溢乐趣的。然后盲目的把身心投放到进修中去。如许,后进生的转化,就由本来的简略粗犷、强迫进修转化到盲目的求知上来。使进修成为他们自我认识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度一局部。在此根底上,再教给他们进修的办法,进步他们的技艺。并仔细仔细地做好查漏补缺任务。后进生凡间存在良多常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进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任务时,要特殊留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进修的常识断层增补完好,如许,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提高也快,兴致和求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知欲也会随之添加。

六、积极推进本质教育。当前的测验形式依然比拟传统,这决议了教员的教育形式要逗留在应试教育的条理上,为此,我在教育任务中留意了学生才能的培育,把传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受常识、技艺和开展智力、才能连系起来,在常识层面上注入了思维感情教育的要素,发扬学生的立异认识和立异才能。让学生的各类本质都获得有用的开展和培育。

七、狠抓学风。我所教的三个班,学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生比拟喜欢该科,上课的时分比拟仔细,大局部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仔细完成功课。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怕班主任指摘,进修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教师,功课也由于怕分数低而找他人的来抄,如许就严峻影响了成果的进步。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倡导一种仔细、务实的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学风,严峻批判剽窃功课的行为。与此还,为了进步同窗的进修积极性,展开了进修竞赛运动,在学生中鼓起一种你追我赶的进修习尚。固然大局部同窗对该课很感兴致,进修干劲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根底太差,测验成果都很差,有些同窗是常常不合格,我找来差生,调查缘由,有些是不感兴致,我就跟他们讲进修语文的主要性,跟他们讲一些风趣的语文故事,进步他们的兴致;有些是没有起劲去学,我提出批判今后再加以鼓舞,并为他们定下进修目的,不时催促他们,协助他们;一些学生根底太差,抱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破罐子破摔的立场,或过火自卑,测验怯场等,我就协助他们找出合适本人的进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修办法,剖析缘由,鼓舞他们不关键怕掉败,要给本人决心,而且要在平常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初中历史教学总结么。还,一有提高,即便很小,我也实时地表彰他们。经由一个学期,绝大局部的同窗都养成了好学苦练的习气,构成了优越的学风。

八、获得了较好的成果。本学期,期末测验学生的三率状况优越。存在的缺乏是,学生的常识构造还不是很完好,常识系统还存在良多真空的局部。这些都有待今后改良教员小我任务总结本学期的光阴就如许曩昔了,回忆一学期的任务,想说的真是太多了。人民教员这一职业长短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常辛劳的,担负着教育任务、教科研任务及学生治理等多项初中历史教学总结的义务。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临本学期教育任务状况作如下总结。

一、思维方面:自己能积极参与政治进修,关怀国度大事,反对以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心的准确指导,对峙四项根本准则,反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恪守劳初中历史教学总结动规律,连合同志,热心协助同志;教育目标明白,立场正直,研究营业,勤劳耐劳;班主任任务仔细担任,关怀学生,保护学生,为人师表,有贡献精力。

大学生课个人总结篇12

1微观经济学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以家庭和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为重点,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某些正确看法;培养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课程包括理论讲授、讨论课、课外作业、课程论文、案例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2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2.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2016级金融学和物流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其中金融学44人,物流管理31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8.67%和41.33%。从性别结构看,男生为27人,占36%;女生48人,占64%。2.2评价结果2.2.1总体评价。关于课堂总体教学效果评价这个问题,基于教师、自身和教材等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一是基于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印象与评价,二是基于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效果评价,三是基于学生对于教材的评价。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总体印象”。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课堂教学较好的占绝大部分,比例高达85.34%,其中回答非常好的占42.67%;很好的占42.67%;一般的占13.33%;比较差的占1.33%。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课程学习”。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满意自己的课程学习人数达62人,比例为83.67%,其中非常满意,非常清楚课程框架和内容的占9.33%;比较满意,对于课程有些了解的占53.33%;一般满意的占20%;不满意,不知道学了些什么的占17.33%。问卷设置的第三个问题,即“你觉得微观经济学课程难在什么地方”。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图多、字多为31人,比例为41.33%;知识点多的26人,占34.67%;计算题比较难的为15人,占20%;其他方面的3人,占4%。2.2.2教学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学生对于教学环节、阶段、教学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本课程共计48课时,24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每讲内容按照提问与回顾、引入案例与本讲内容、知识点讲解、课堂总结等四个教学环节。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对于每讲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提问环节为32人,比例高达42.67%;引入案例的为13人,占17.33%;知识点讲解的为6人,占8%;案例或故事的21人,占28%;课堂总结的为3人,占4%。这个问题是要考察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环节的评价,看看学生对于哪一个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提问环节、案例或故事、引入案例印象较为深刻,特别是提问环节和案例或故事。而对于知识点、课堂总结印象不太深刻。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如何看待课前提问”。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很有必要,会有些紧张的人数为68人,比例为90.67%;没有必要,不会在意的为2人,占2.67%;无所谓的为5人,占6.67%。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经济学意识,本次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学习与微信联系,让学生关注朋友圈公众号,阅读相关文章,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因而,问卷设置的第三个问题,即“你觉得转发朋友圈文章是否有效”。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没有,就是应付的人数为18人,比例为24%;确实有些作用的为45人,占60%;不知道的为12人,占16%。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学认为转发朋友圈确实有些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认为是出于应付。2.2.3考试环节。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工作。针对这一环节,本次调查设置了两个问题。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每隔两章或一段时间让学生总结一下教材知识点,起到复结作用。特别是课程考试之前,对于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总结。因此,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评价课堂或课程总结对于学习的作用。问卷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即“你觉得总结有用吗”问题。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有用的人数为65人,比例为86.67%;没有必要的为10人,占13.33%。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有用。对于学生对于考试自信心方面的评价。问卷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你觉得可以通过考试吗”问题。问及这个时,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可以,没有问题的人数为23人,比例为30.67%;心里没有底的为39人,占52%;不确定能不能过的为13人,占17.33%。但从期末成绩看,两个班的不及格率均未超过15%。说明考试前后评价学生的心理变化。

3总结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本科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式、模式、理念均需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学生成长环境进行调整。本课程教学中一方面规范课堂教学环节,每讲课堂教学按照“回顾-引入-讲解-总结”总体思路讲解;另一方面引入微信等新兴概念工具,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中图片、案例等选择也是紧扣95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性格,希望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拉近师与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二霞.用好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基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农经,2016(13):137-138.

[2]赖晓红.独立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17):181-18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