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25 06:57:16

示范工程论文

示范工程论文篇1

一、现有研究述评

(一)现有研究概述

200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正式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这一项目,已经先后有70所高职院校通过了专家的评选,进入了我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行列。这一年来,有关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有雨后春笋之势,从CNKI(中国期刊数据网)收录的文献看来(从2006年11月示范校建设启动到2007年11月),在示范校建设项目启动以后,我国学者和示范校建设实践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所掌握的文献及其研究范式来看,目前我国关于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示范校精神及价值取向的研究

启动示范校建设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因而关于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核心精神与价值取向也就成为了广大研究者们的主要方向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陈玉华在《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一文中,所提出的“加强物质条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健全机制建设,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探索文化建设,形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发展力”等观点,全文基于企业文化三个层次的视角,分别从物质层、制度层和文化层探索了示范校建设,并且还强调了高职校园文化及领导者愿景对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作用。贺修炎等则主要从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角度研究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办学模式,提出“示范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示范院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致力于健全高职教育体系,赋予示范院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示范院校应积极探索与实践‘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的社会服务模式。社会应为示范院校提供办学咨询与协助,组建有机的企校联合体,及时反馈人才使用情况等。”并且分别研究了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主要特征、对示范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路径等。

2.关于示范校建设本质与内涵的研究

关于示范校建设精神与内涵研究的文献,其数量虽然占现有研究文献的大部分,但是研究者们所表述的观点基本一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对国家示范校建设精神领悟深度略有区别。我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金潇明等提出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本质在于教育创新,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前瞻性、探索性、先行性、主动性,要以领导力强化为关键;以文化力培育为核心;以培养力铸就为基本内容;以服务能力提高为宗旨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本质就是一种教育创新,通过创新来解决中国高职教育的矛盾和建设中国高职发展的领头羊。从创新的角度来研究示范校建设的本质同时凸显了建设的本质和示范的本质,并且作者还从领导者角色的角度强调了在整个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领导个人领导能力和领导愿景的重要作用。李光在《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一文中则提出“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核心内涵,一是中国特色,二是世界水平。两者联系紧密,互相依存,特色体现着水平,水平支撑了特色。把握住‘特色’‘和水平’两个核心,就能把握住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方向,实现质的提升。”全文不但论述了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涵,并且提出入选示范校建设的领导要有眼光、有胆略、有魄力、有自信,以政治家、教育家、改革家的气魄和素质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张亚军等则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了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十个方面研究了提高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并且提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傅筠也从总结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和建设示范校的实践经验角度出发,提出示范校建设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着力营造争创示范院校的浓厚氛围;夯实基础,提升内涵,着力强化自身办学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文中特别强调了,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示范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些研究中,楚金华基于教育服务经济的本质,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征和专业集群建设的思路,阐述了从经济学角度认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高职国家示范校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改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的建设者深刻理解与把握这项工程的核心思想与精髓,严格把握教育经济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设规则,从而实现国家提出这项计划的目的。”这把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本质回归到了最根本的出发点——服务于社会经济。

3.示范校建设中某些专题实践的研究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启动一年以来,也有不少学者基于自身工作实践,对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某些环节进行了研究,例如,苏志刚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文中所提到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通过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顶岗实习、工程实践等环节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要开展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的示范性专业建设,通过构建持续性和专业性发展平台,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文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总结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的探索。黄晓峰从实训室管理体制和机构、制度、方法、职能和实验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管理问题,提出“学校在整体规划实验室时,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必须打破目前实训室存在的教研室分散管理的旧体制……”等观点。吕凤明等从专业建设的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重点研究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的内容,并且指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支撑和保障。顾京从课程建设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了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深谙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建设内涵及特色等,提出“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达到优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教育交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二)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从上述文献述评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实践经验的丰富,关于示范校建设的研究,我们已经由最开始的宏观层面意义和本质研究,到微观层面的建设过程、层次和思路研究,再到基于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讨的研究,这个过程遵循着“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基于实践的经验和思路总结——基于实践的理论升华”这样一个范式,最终形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职教育模式与理论体系,并藉此以指导和带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国家启动这项计划的真正目的和战略目标。

从上述研究文献概述中,不难发现我们对示范校建设计划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由最初的意义、内涵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文化和价值层次的认识,在理论认识和精神领会方面较以前有了一个层次的上升,因为只有从价值与文化层次深谙示范校建设的精神与内涵,我们建设的成果才具备强渗透性和示范性,不只是投资的示范,而更多的是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理念的示范。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虽然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不足:

1.过多地研究示范校建设的内涵与本质等,现有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更没有根据这些理念而构建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概念模型。

2.虽然很多研究文献都强调校长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在整个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没有研究示范校建设任务实践者的能动认识作用。

3.虽然很多研究文献强调了示范校建设是一个阶段的过程、长期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明确阐述这个建设过程的层次性、动态改进性和全程性等。

我国高职示范校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研究者一般又都是实际建设者,所以他们可以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我们的建设项目,并且最终达到国家示范性水平。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行动研究(AR)理论视角的高职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二、基于AR理论视角的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一)AR理论概述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一种研究类型,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5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教育研究之中,从70年代后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目前,也已成为广大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从事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式。美国学者R·Rapoport于1970年将行动研究定义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在双方都接受的框架中通过共同努力,同时解决人们面临直接困境时的实际顾虑和实现社会科学目标”这是目前学术界引用得比较多的关于AR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收集由行动直接导致的现象的相关信息的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对于描述和研究整个过程的进展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本质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结果来自于参与者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改进。行动研究理论不仅包含理论和实践,而且还把研究者和实际参与者整合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框架中进行交流和反映。它同时还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参与者一起循环地进行问题诊断、行动干预和反射性学习等一系列活动。图1列出了该理论的循环周期活动。

通过上述定义,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有学者归纳出行动研究的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1.为行动而研究

行动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的发现以及推广普及,而是为了改进实践本身。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行动研究强调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必须意识到所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这种研究的动力来自实践者本人。通过实践者的研究和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

2.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情境和方式的特质性。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一般性。行动研究的实验过程,既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行动研究中充当研究主体的是实践工作者。行动研究强调实践工作者要实际参与研究工作,亲身投入研究过程,因而实践工作者须具备专业水准与工作热忱。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践者是被研究者,是研究的客体或对象,而在行动研究中,他们成了研究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局外人的研究成果,而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与行动的密切配合,提高自己改造实践的能力。

(二)基于AR的示范校建设概念模型

根据AR理论的核心思想,结合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遴选指标体系及示范校建设的核心思想——“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而不是投资的示范”,本文开发出基于AR的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具体见图2。

该模型共分四个部分组成, 示范校建设内核、幔层、外围层和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具体内容如下:

1.概念体系的内核

内核为示范校建设理念层,具体包括:示范校建设使命、领导魅力与领导愿景、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等,这是整个概念模型的核心,同时也是承建单位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之一,具备不可复制性、不可模仿性和异质性等。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管理遗产,是承建单位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发展规划及战略愿景等。

2.概念体系的幔层

幔层为示范校建设的制度和管理层,包括:学生管理、学校管理范式、学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教学改革模式、组织结构、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等,这些是示范校建设的保障。这些方面为承建单位顺利实施和完成示范校建设任务提供制度的保障,正如前面所说,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就是对原有制度的“毁灭性创造”必须要有制度层,面的保障。

3.概念体系的外围层

外围层主要是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层,具体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这是示范校建设精神价值的载体,同时也是示范理念对外界的体现和建设的物质保障。从知识传递过程来看,示范性的办学理念属于隐性知识,不易模仿和传递,所以如果没有这些物质层的建设,示范校承建单位的先进理念很难起到辐射和引领作用。

4.概念体系的价值指针

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主要是指承建单位所有员工对整个建设项目核心精神的领悟,把这种领悟带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并且以这种价值观来督促、指导、检验工作,藉此形成工作的标准,该指针具备动态性、全程性和监控性等特点,它就像雷达的指针一样能对整个组织的方方面面进行动态扫描,例如图2所示的T1、T2和T3等分别处于不同的位置和时间点,同时该指针的精神能不断延伸到组织的每一个角落。

(三)基于雷达模型的示范校建设内涵

1.在组织内全面渗透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是示范校建设过程的核心

示范校建设是个全面的过程, 要在整个组织内进行一场“颠覆性”的改革,势必要求整个组织中参与建设的实践者深谙示范校建设的理论精髓和核心思想,只有这样整个组织中才能形成一种以示范校建设为价值取向的组织文化。而且这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备很强的渗透性、指导性、凝聚性等。

2.示范校建设是基于人的行动研究的持续改进过程行动研究理论强调在实践中通过干预活动发现问题,然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示范校建设同时也是一个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完全合适的理论可以借鉴,我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升华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理论。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谙示范校建设理论,并且藉此来指导、校验和改进工作,所以在整个承建单位中,形成示范校建设价值观指针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当指针在T1时点时,我们觉得建设状态处于良好,但是随着我们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当指针达到T2或T3时,我们觉得以前认为处于良好的建设状态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对原方案进行了部分改进。之所以采用雷达模型来描述整个概念模型,就是为了体现这种改进是全程性和不断持续进行的,就像雷达一样,这是一种以示范校建设价值观为标准,基于人的行动研究的一种动态改进过程。

3.示范校建设是系统建设的过程

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组织的诸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建设进度或质量。图2的雷达模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示范校建设的标准、使命和价值观等来对整个组织系统进行全程扫描,并且使这些子系统紧紧聚集在“以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引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之旗帜下,从而发挥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效率,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产出最大化。

4.示范校建设是分层递进的过程

从图2的概念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示范校建设大致可以分为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根据国家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精神与本质,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要建设一批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和改革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从而引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示范校承建单位,要先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渗透示范校建设工程的价值与理念,然后以这种理念与价值为标准对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最后才应该启动物质层面的建设,例如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管理、理念和改革的示范,而不是投资的示范。

5.示范校承建单位应建立自我测评、监控与反馈体系之所以采用雷达模型来描述整个示范校建设的概念模型,就是为了通过雷达系统的全程监控性、反馈性等特性,来描述示范校建设的本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示范校建设是个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胆的创新与改革,承建单位也是在“投石问路”(a pebble in the pond),“石头”投到水中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波纹,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一系列的波纹进行评价、监控与反馈,对不符合建设理念的要进行筛选与改正。上级部门的监管更多的是起到宏观监督与调控的作用,而要真正建设具有示范性质的院校,需要承建单位建立严格的自我测评、监控与反馈体系,需要在图2中的价值观指针带动下,不断对整个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扫描与监控,不仅要在组织内进行监控与扫描,而且在组织外也要进行监控与扫描,和同类院校形成竞争,推行标杆管理。

三、评价与结论

1.对基于AR的高职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的评价

示范校建设概念的雷达模型,是建立在行动研究理论的视角上,通过对示范校建设计划启动一周年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述评的基础上得以形成的,从上述关于该模型内容和内涵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该模型较以前关于示范校建设概念和内涵的研究成果相比,具有以下突破:

(1)该模型体现了示范校建设的真实本质和内涵——理念的示范。

(2)该模型体现了示范校建设的阶段性、层次性——先进行价值渗透、然后进行制度和组织变革,最后进行物质层建设。

(3)该模型强调了示范校建设的全程性、全面性和持续改进性。

(4)该模型强调了示范校建设是一个基于实践者行动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

2.研究结论与不足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组织多方面的变革,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分配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根据Kurt Lewin的观点,组织的变革是一个“解冻——变革——再冻结”的过程,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变革之间的关系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具有示范程度的稳定组织结构对广大领导者和实践者来说都是一项新的挑战,上述概念模型能为广大 示范校建设者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而且对实际建设工作也具有一定指导性,但是该模型并未对每项概念给出具体的建设指导,也没提出一个衡量示范性程度的标准,这应该是下一步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廖克玲,李洛.试论高职院校示范性专业建设的市场导向[J].职教论坛,2007,(4):35-38.

[2] 陈玉华.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4.

[3] 贺修炎,李建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6-39.

[4] 贺修炎.示范性高职院校应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07,(6):3-5.

[5] 李光.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质性思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3.

示范工程论文篇2

总的来讲,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大大增强了各个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创建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带动了其他支部的党建工作,也促进了示范点本单位的业务工作。机关党委始终紧紧围绕机关工作的核心,即: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热心为基层服务等方面来开展固本强基工程,并以此作为创建示范点的内涵,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的工作有:

一、党委高度重视,支部积极参与

一学校党委下文布置后,机关党委马上召开多次党委会,研究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把此项工作搞好,并也下文对各总支、支部进行布置。尔后召开全体支部书记会议进行动员,要求各个支部明确开展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意义,以及创建示范点的作用。会后,先后有个支部向机关党委申报创建示范点。经机关党委会认真讨论,根据机关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人事处党支部和党办组织部统战部党支部首先向学校申请作为学校党委创建的示范点,经学校评议,最后确定这两个党支部作为机关党委的示范点。

二其他支部虽然没有被确定为示范点,但绝大多数支部仍然按照固本强基工程的要求,对照创建示范点的条件积极开展有关工作。这些工作对在促进本单位教职工,尤其是党员的思想作风,机关工作作风,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支部生活等方面,均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图书馆党支部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党支部也在单位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和优秀员工流动红旗岗,调动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人员的工作。

三为了及时沟通信息,让其他支部了解两个示范点的工作进展,起到互相监督和共同促进的作用,机关党委办公室创办了《机关党委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专讯》,把两个示范点的创建方案予以摘登,更主要地是把两个示范点如何进行支部建设,促进本部门的业务工作,不断改进思想工作作风等事迹刊登出来,让大家及时了解他们的示范工作进展。目前为止,总共已刊出四期专讯。

四××年月,为了让固本强基工程工作得到更深入、扎实地开展,机关党委召开了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让两个示范点的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他们的做法和工作情况,使全体支部书记得到有益的借鉴。

五机关党委书记和机关党委委员对整个工作始终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悉心指导,因而使该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在整个示范点创建过程中,作为联系人,党委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并在很多环节给予两个示范点鼓励和指导。书记和党委办主任先后多次应邀拨冗参加两个示范点的组织生活活动和支部生活会议,在活动中和两个示范点的党员联欢、探讨问题,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机关党委委员饶敏处长作为示范点之一——人事处党支部的书记,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认真组织策划示范点工作,使支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深受好评,使人事处在党务和行政工作方面都取得双赢的成绩。机关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校党办主任王心洁同志虽然不是示范点的支部书记,但她也非常关心、支持党办组织部统战部党支部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经常提出建设性意见,协调有关方面的工作。其他党委委员在党委会和其他场合,对如何建好示范点,以带动其他支部的党建工作,都不同程度地给予诸多有意义的指导。

二、示范建设全面展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明确思想,认真组织

被确定为创建示范点以后,两个支部非常认真,他们也先后多次召开支委会,研究如何把示范点的工作搞好。党办组织部统战部支部书记杨松同志有非常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她在繁忙的部门工作之中,腾出宝贵的时间认真思考支部建设工作。由于该支部跨三个部门,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多了一份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但杨部长都能做好布置和协调工作,加上支委和党员的积极配合,使支部工作始终顺利地开展。

两个支部在动员时首先让全体党员明确固本强基工程对巩固党的基础,提高党员素质,促进业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什么申报创建示范点的原因,使全体党员有明确的思想和奋斗目标,以便积极参与。然后,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次反复地修改,在此基础上落实了各项责任,做到支委分工明确,部门抓好落实,党员努力行动,脚踏实地地保证了示范点工作的实施。

二开展活动,有声有色

为了加强沟通,促进示范点建设的开展,两个示范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并使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党办组织部统战部支部为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两次邀请专家做专题辅导,一次是请广东省文化厅的领导作关于先进文化方面的专题报告;一次是请本校知识产权学院的徐瑄教授作立法方面的专题辅导,让全体党员增加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思想素质。版权所有

为了使示范点建设方案更加深入人心,该支部还举行了党的知识及建设方案要点竞赛,以有奖问答的形式开展活动,并配合进行革命歌曲卡拉联唱,活跃了支部活动。

另外,为响应学校党委关于开展支部组织生活创意比赛活动的号召,该支部也积极策划,和经济学院统计系研究生党支部联合举行有关业务探讨和室外爬山、休闲、增强体质方面的活动,内容涉及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如规则、问题等,使活动既有深层内容,又有轻松活泼的局面,成为组织生活的一种模式。

人事处支部在创新学习形式和开展有创意性的组织生活活动方面,同样做了很好的尝试,收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组织了一场全处党员对一个共产党员要“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三有一好”的学习讨论会,要求每个党员写好发言提纲,个个谈学习体会。这场活动对人事处每个党员、干部如何树立理想,增强责任,树好形象,做好工作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其次,该支部开展了“扶贫助孤”活动,即以支部的名义对我校定点扶贫单位佛冈县迳头镇车角村的一个贫困生进行资助上学,以体现党员“心系群众献爱心”的先进性,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再次是精心组织支部生活创意大赛活动,他们以科室为单位,模拟平时的现场办公场面,把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掌握政策、熟悉业务和搞好责任、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比赛,形成既是类似办公,又有一定活泼场面的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使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活动开展得很好,受到多方好评,机关党委重点推荐这个创意活动参加全校比赛,获得一等奖。

接下来,人事处支部还将进行公民道德、百年校庆、暨大精神等方面的讨论,以及歌咏比赛,把活动搞得更好。

三以党建促业务,提高工作质量

两个支部开展“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建设以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单位的面貌也为之有了很大的改观。

党办组织部统战部支部以“掌握政策,服务基层,规范管理,工作创新”为总体思路,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和党外人士之家”,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力争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为此,该支部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整体目标上,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搞好支部的内部建设,使之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支委分工明确,支部设置合理,按照规定搞好党员的管理,并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电脑、文字处理等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年至今,支部党员提交学校党建研讨会、党建期刊论文共篇,其中篇获学校党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篇获优秀提名奖;篇获广东省××年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建章立制,搞好内部管理。主要是健全和细化各科室的办事程序和工作制度,改进文件管理办法,实行电子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另外,统一印章管理,加强文件的校对。

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工作。党办组织部和统战部已基本做到凡下级送交的请示必在天之内给予答复。对基层上报的材料,一周之内给予回复。同时,坚持每月下基层调研,构建开放的工作平台,把相关的常用资料上网共享,为基层提供方便。

与时俱进,探索工作新机制。主要是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搞好思想政治进学生宿舍工作。同时,继续完善党建信息化,构建信息化平台,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统计数据库建设,此项工作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其他兄弟院校前来取经。××年组织部在学校部门考核和机关党委的评议中受到表彰,统战部被评为广东省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人事处支部以加强领导班子为重点,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切入点,着眼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推进本支部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搞好党员在人事工作中的模范先锋作用,力争抓好两个关键,即支部班子建设和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建设。主要工作有:

规范党支部建设,提高全体党员素质,搞好监督机制。主要是强化政策,明确职责,定期进行党员评估,实行民主决策。并且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示范点过程中,人事处主动在办公室门口的墙上开辟宣传栏,把各个党员的身份、岗位职责情况介绍挂在墙上,接受群众监督。搬到新办公楼后,他们也将实行挂牌上岗制度。

示范工程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2-01

2011年6月27日由教育部、人保部共同主办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科研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加强领导、指导、协调和支持的力度,着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整合研究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水平,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1]开展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常用的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一种科学管理方式,是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以现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实现对项目从头至尾进行全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个有序的综合动态管理系统。[2]

一、以项目为载体的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是全国中职教育的新课题,课题建设有目标跨度大、定位宽泛,内容涉及面广的特点,机遇和挑战并存。在示范校建设研究中引进“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实施步骤套课题研究,从“化整为零”到“合零为整”,形成一种课题研究的创新机制,最终达到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以项目为载体的示范校建设研究的步骤

(一)成立项目小组:

依据示范校建设的要求和相关说明成立项目组,设立组织机构,在示范校建设当中首先确立示范校建设课题研究当中的领导小组,要求组长领会项目的真实意图,熟悉项目的流程和内容,并具有管理能力。其次领导小组根据建设的内容选择成员,建立制度,制定职责、目标、进度等初步方案,召开项目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鼓舞士气,安排布置后续工作。

(二)进行项目论证:

项目小组根据示范校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采取查阅资料、调研、模拟、实验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可行性报告,召集相关的专家进行项目分析论证,再一次进行修改直至成熟完善。中职示范校建设应该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教职成[2010]9号、教职成[2010]13号、教职成[2010]34号》等文件进行学习,领会改革实质,开展区域经济、企业、兄弟院校甚至包括高职院校调研,查阅职教改革的相关资料最后形成可行性报告,作为后续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依据论证的结果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方案前可以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进一步领会当初专家开展此项目的意图和理想的过程和期望的结果。方案里一般应包括示范校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具体内容或对象、示范校建设达到的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示范校建设的基础、具体进度计划、示范校达到的预期效果、示范校的特色、创新和推广应用价值、经费情况、保障措施等十一大项。这些内容按照一定的体例格式编排书写出来,编写方案的过程中尽量用图表、数字的格式清楚的表示出来,注意文字的逻辑性,简明扼要叙述要完成的任务,尽量避免文字的重复和堆砌,花费很多文字没说明意思,让大家看得很累。实施方案要注意书写程序性、价值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同时注意文字艺术技巧,保证可批性。

(四)项目的执行:

根据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化整为零,分解任务,下达任务书,形成子课题和辅助课题等,按照进度计划、项目要求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定期就项目的执行情况召开汇报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可以建立联系制度,发行项目简报,按阶段进行项目内审,收集整理成果,对于无法执行或有偏差时要及时向项目小组汇报。同时对项目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督察,注意项目的风向变化,保证项目的可控性。

(五)项目的考核评价:

针对示范校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对照方案进行量化考核,先量化完成的数量,后量化完成的质量,依据效果进行权重计算,得到量化的指标说明完成的情况。同时可以指出论证的合理与否,分析方案的优劣,说明执行过程的规范程度好,课题成果的效益,形成评价体系。

(六)项目的结题推广:

将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各个过程、各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合零为整,成果进行展示或封存,移交项目评审小组,小组对照项目的设想进行验收,查阅资料、答辩、座谈,应用项目的成果开展工作,最后得出课题的实际完成情况,进一步提出意见重复2-5的步骤,最终得到明显的效果,并总结推广试用。

三、以项目为载体的示范校建设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责任明确,细致分工,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项目组负责人提前做好项目的规划工作,对示范校建设研究中具体的事情明确分工,做到心中有数。

(二)搞好课题培训

示范校建设研究如何开展,不是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就能自觉主动干好的,需要经常性的培训。

(三)形成科研型集体

开展示范校建设课题研究,不是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利,而是集体智慧的分享,开展课题研究就要特别注意政校之间、校企之间、校校之间、专业系、教师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在研究过程中共享方法、资源,共担风险,使之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得成功。

(四)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在示范校建设研究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资料的收集、积累,不要等到最后总结的时候才开始整理资料,那样的话,就会出现“造”材料的情况出现。

(五)重视反思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就要及时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比如,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检测的方式是否恰当,研究方法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得当,都要及时思考、及时改进。对于一个阶段的工作,也要进行阶段的反思。

反思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从宏观上来进行反思整体情况,更要关注到细节,所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在这里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要反思小问题,越小的问题越容易得到改善。

总之,把示范校建设项目作为课题研究,一方面熟悉项目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熟悉课题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的集合,一定会形成整体,更好的实现教科研预期的目标,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鲜血液,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示范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0-02

职业技能鉴定能否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关键在于鉴定内容是否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鉴定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贯彻落实《车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以下简称《车工标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认真研究《车工标准》的基础上,开发了车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

(一)指导思想

题库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当前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确定鉴定的范围与内容,拟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考核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鉴定题库,达到客观、准确地鉴定考生职业资格等级的目的。

(二)命题原则

准确性原则 坚持准确性原则,即题库内容、范围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相应等级的技能、知识要求相符合,等级越高,工作职责和服务范围越大,要求掌握的机床和工装技能越复杂,要求智力及工作经验越高。

规范性原则 坚持规范性原则,即统一考核内容结构、题型、配分、评分标准、试卷结构及格式,使鉴定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实用性原则 坚持实用性原则,即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具有实用性。命题注重操作技能考核与企业生产实际的内在联系,考核内容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可行性原则 坚持可行性原则,即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准备通知单中的材料、设备、工量器具等尽可能具有通用性,使鉴定工作尽可能做到可行、高效、低成本。

理论知识题库开发与设计

(一)确定理论知识试卷结构

开发理论知识题库,首先需要确定理论知识试卷结构。根据调研及分析,拟定车工技师理论知识试卷的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及论述题,每份试卷的题型、题量、配分如表1所示。

(二)制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确定各级鉴定范围 根据《车工标准》中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确定理论知识各级鉴定范围。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一级”分为“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二级”是对“鉴定范围一级”的分解,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职业活动范围领域进行划分,理论知识“鉴定范围三级”是对“鉴定范围二级”的分解,将从业人员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按所隶属的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各级代码可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

确定理论知识鉴定点 理论知识鉴定点是按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细化到最小、不可分割且独立可鉴的知识点。鉴定点的名称应准确表达鉴定点的内涵,文字表达必须清楚、完整、简练。细目表中各鉴定点的重要程度分别用X、Y、Z表示,其中,X表示核心要素,Y表示一般要素,Z表示辅助要素。在鉴定要素细目表中,一般X占80%,Y不超过15%,Z不超过5%。鉴定点的代码按鉴定点在鉴定范围中的自然排列顺序,分别用数字001、002、003……表示。

制定“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在确定车工技师理论知识各级鉴定范围的鉴定比重、明确各鉴定点的重要程度后,制定理论知识鉴定细目表,具体格式如表2所示。

(三)编制理论知识试题

编写试题特征参数 为了便于计算机组卷与评分,需在理论知识试题前标注特征参数。特征参数包括层次属性、题型、难度等级、题目与目标一致性程度4个要素。层次属性指试题所对应的鉴定知识点所属层次及代码。题型表示试题类型,用题型代码表示。难度等级分为易、较易、中等、较难、难5个等级,分别以1、2、3、4、5表示。题目与目标一致性程度分为差、较差、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分别以1、2、3、4、5表示。

编写试题 试题内容应与“车工技师理论知识鉴定细目表”中的鉴定点相对应,每个鉴定点题量不少于4题。各类型试题表达要完整、准确、规范。简答题、计算题以一个鉴定点为核心,可涉及2~3个鉴定点。论述题、综合题可包含多个鉴定点,着重考核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写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必须正确。简答题、论述题应列出答题要点,写明答题的关键内容及步骤,并按其重要程度配以相应的分值。

操作技能题库开发与设计

编制“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 根据《车工标准》对技师的操作技能要求及职业活动内在联系,确定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各部分考核的比重、时间、形式如表3所示。

编制“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 按照“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中的结构关系,分级别将鉴定范围由大至小逐级细分至可用标准独立测量和考核的鉴定点,并将各鉴定点标注代码、鉴定比重、重要程度、试题量等参数,即形成“操作技能鉴定要素细目表”,其格式如表4所示。

编制“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 为了明确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要求,需编制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其格式如表5所示。根据“考核技术依据”,可将适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件作为考核试题。

编写操作技能试题 按照鉴定点的考核要求,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操作技能考核试题。操作技能试题包括准备要求、考核要求、配分与评分标准三项内容。准备要求一般分考场准备和考生准备两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场地、设备、工量器具等其他准备条件。考核要求主要包括考核时间、加工图纸等。配分与评分标准主要包括考核项目、配分、评分标准等。

题库审定与组卷

题库审定分为过程审定与最终审定,过程审定主要审核“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结构表”、“操作技能鉴定点考核技术依据”等题库框架结构,最终审定主要是审核试题。除了书面审核外,对操作技能试题还需进行车削等加工验证。

为了便于计算机组卷,题库开发完成后,需编写组卷计划书,使每套试卷考核项目、各部分比重、题型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通过设计、审定、组卷等程序,最终形成模块化、结构化、标准化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车工国家职业标准(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韩树英.解读新版本《车工国家职业标准》[J].职业,2009(23):60-62.

示范工程论文篇5

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经济建设,人均增收100元这个中心。宣传思想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国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好新场,鼓舞群众积极搞好生产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

“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在“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采取“讲”、“学”、“看”、“议”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讲”就是请教师讲授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知识,“学”就是集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看”就是组乡村干部参观交流、观看电教片,“议”就是通过学习、参观等活动开展讨论、演讲)。注重学习效果,真正掌握理论武器,为我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党建组、精神文明建设组和农村经济工作组,把任务分解到人头,严格奖惩制度,积极向外宣传新场,推荐新场,把我乡的特色和亮点宣传出去,不断提高新场的影响力,促进新场的开发和发展。

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工作。结合我乡实际,今年争取抓好“三个文明示范基地”、“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和“诚信经营示范户”四大示范基地建设。

“八项工作”:

1、适时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庆典活动,由乡党委牵头,有关单位参与,选准主题,精心准备,在全乡至少开展五次以上的形势教育活动。

2、继续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按照县委要求:乡镇要新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点,每个村从实际出发建成一个村级示范点。结合我乡实际,2005年拟在石垭村河坝村民小组新建一个乡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分别在马腹村马腹村民小组、大马村营盘村民小组、漆树村田坝村民小组、半边街村岩脚村民小组新建四个村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使全乡“八个一”工程大面参创率达80%以上。

3、拟开展两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4、抓好乡文化站的建设和各村“万村书库”建设工作。

5、抓好宣传阵地的建设。在每村新增设一个专栏架;恢复乡广播站;建立标语审核制度,清除不规范标语。

6、积极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拟在全乡集中进行两次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在大马村元堡村民小组建立传统道德教育示范点。

7、开展“千家万户民情恳谈”活动。全年拟开展四次以挂片干部为主的“民情恳谈”活动。每个干部必须记好每次“民情恳谈”活动的记录,并书面上报每次“民情恳谈”活动情况。此项工作纳入年终干部个人考核。

8、加强自身建设。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工作,抓准角色意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多学、多讲,与时俱进。确保全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

示范工程论文篇6

__乡二五年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三次会议和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乡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性,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我乡“三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经研究,特提出以下安排意见:一、今年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思路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县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从大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创新载体,突出特色,抓住典型,多创亮点,把全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工作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八项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经济建设,人均增收100元这个中心。宣传思想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此,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按“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国外开放”的“五个统筹”的要求,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宣传好新场,鼓舞群众积极搞好生产建设,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在“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见成效。采取“讲”、“学”、“看”、“议”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讲”就是请教师讲授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知识,“学”就是集中学习,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看”就是组乡村干部参观交流、观看电教片,“议”就是通过学习、参观等活动开展讨论、演讲)。注重学习效果,真正掌握理论武器,为我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按工作性质划分为党建组、精神文明建设组和农村经济工作组,把任务分解到人头,严格奖惩制度,积极向外宣传新场,推荐新场,把我乡的特色和亮点宣传出去,不断提高新场的影响力,促进新场的开发和发展。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工作。结合我乡实际,今年争取抓好“三个文明示范基地”、“职业道德建设示范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和“诚信经营示范户”四大示范基地建设。“八项工作”:1、适时开展形势教育活动。利用重要节日,庆典活动,由乡党委牵头,有关单位参与,选准主题,精心准备,在全乡至少开展五次以上的形势教育活动。2、继续推进“八个一”工程建设。按照县委要求:乡镇要新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点,每个村从实际出发建成一个村级示范点。结合我乡实际,20__年拟在石垭村河坝村民小组新建一个乡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分别在马腹村马腹村民小组、大马村营盘村民小组、漆树村田坝村民小组、半边街村岩脚村民小组新建四个村级“八个一”工程示范点。使全乡“八个一”工程大面参创率达80以上。3、拟开展两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4、抓好乡文化站的建设和各村“万村书库”建设工作。5、抓好宣传阵地的建设。在每村新增设一个专栏架;恢复乡广播站;建立标语审核制度,清除不规范标语。6、积极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拟在全乡集中进行两次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活动;在大马村元堡村民小组建立传统道德教育示范点。7、开展“千家万户民情恳谈”活动。全年拟开展四次以挂片干部为主的“民情恳谈”活动。每个干部必须记好每次“民情恳谈”活动的记录,并书面上报每次“民情恳谈”活动情况。此项工作纳入年终干部个人考核。8、加强自身建设。宣传委员、宣传干事等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工作,抓准角色意识,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多学、多讲,与时俱进。确保全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年各项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为此,特调整充实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指导全乡的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增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使我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出特色、上台阶。附:__乡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组名单。中共__乡委员会二五年三月十日

示范工程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8-01

对于技工学校而言,建立一定的示范学校,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发技工学校的改革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学习示范校的优点,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技工学校的教育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其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很多技工学校都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受技术和理论等因素的限制,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学校中的实施水平还相对较低,还需要进一步的采取措施来完善一体化教学。以下本文就重点来谈谈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并论证示范校建设策略在改革中的实施可行性。

1、技工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以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作为以培养实践动手型人才为主要教育目的的技工学校而言,实施一体化教学无疑能够极大的提升教育水平。而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多实践教学活动都沦为形式,并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具体的动手技能。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来开展,这不但会使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还会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质量需求。为此,尽快开展和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技工学校实现发展的必要措施。

2、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2.1 一体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材,而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有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

2.2 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

一体化教学的课堂管理还应把学生管理结合起来,在学生分组的同时,应指定一个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教师要指导小组长在上课前检查教学工量具、设备、材料,上课中注意小组内学生操作的安全,下课后组织学生做好工量具、材料的整理,做好设备的维护,并打扫一体化教室的卫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2.3 编写一体化教材。

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摒弃“繁难编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2)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3)遵从技工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2.4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可以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使学校现在拥有了基本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实施示范校建设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在具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中,可以采取的改革措施除了上述几种以外,还可以采取示范校建设的策略。这是因为示范校的建立可以使技工学校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同时又呈现出一定的互助关系。能够使促进各个技工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沟通交流。就目前我国技工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立示范校是非常可行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3.1采取互动交流策略。在示范校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各个技工学校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尤其是要与示范校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并学习其教学中的优势,吸长补短,积极采纳和借鉴先进经验,以促进各个技工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不同技工学校会提出不同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意见,这样将会大大拓宽改革思路,为进一步完善技工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良好条件。

3.2采取任务驱动策略。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可以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实施一定的任务驱动策略,为技工学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制定相应的改革目标,并以该目标为牵动,开展一系列实践研究活动。

3.3采取专家引领策略。技工学校可以聘请一些相关专业的专家,或者技术能人,来开展座谈活动,让其为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专业层面的点拨和指导。

3.4采取校企合作策略。技工学校可以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通过在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操作,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5采取机制保障策略:加强学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以可行性机制保障教学模式改革。

3.6以评促建策略:制定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研究实践活动评价,在评价中找不足,在评价中促进“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技工学校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并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要积极的采取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建立一定的示范学校,促进我国技工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示范工程论文篇8

(一)、出声思考法

1、作为研究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二十世纪以来,阅读中的认知加工问题已日显其重要性。内省或口头报告是早期阅读研究的主要方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声思考法才成为研究认知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默默进行的,可说是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思考,使人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出声思考的方法是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1945)首先提出来的。随后有许多研究者选择了出声思考法作为阅读理解认知研究的工具。如高夫(Gough,1972),鲁墨哈特(Rumelhart,1971)和金西(Kintsch,1978)等。

2、作为教学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柯林斯和史密斯(Collins&Smith,1982)首先提出了专业读者的策略如何用于阅读理解教学的问题。

此后,专业读者阅读时所采用的策略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出声思考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用揭示了课文理解之类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Piakarz,Smith等人对阅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Piakarz,Smith等人的实验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或在再读过程中进行解释。

而Squirc则试图通过把每篇故事划分成小段,让学生阅读每一段然后用词表达思想的方法来测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他把研究结果分成不同类目进行编码。如书面判断、解释性回答、叙述性回答以及联想性回答。同时他提出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原有经验、能力和个性会影响对问题的解答。但他的问题加工理论因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而存在局限性。

五十年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带来了理论观点的变革。它不仅发展了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神经学,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变使那些相关领域研究有了新进展。

认知心理学家的对于信息加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阅读模式的构建与阅读任务分析的有机结合。

其中鲁墨哈特(Rumelhart,1977)首次研究了阅读中的词汇辨认的加工过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阅读理解第一个模式。

西蒙(Simon,1980)对出声思考法进行了方法论上的详细描述。

出声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问题解决的研究,随后又被引入阅读加工的研究领域,最后被作为一种研究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而备受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二、出声思考法及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柯林斯、史密斯(Collins&Smith,1982)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分类及如何运用策略的方案。阅读策略分为:

(1)理解监控;

(2)假设产生、评价和校正。

策略教学计划包括三步加工:

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示范理解监控和假设形成;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同的策略活动中来;

最后,学生自己阅读时内化这些策略。

达菲(Duffy)等人提出直接解释法,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作用。他们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修正,确定了有效阅读理解教学的特征。即以观察为基础,从阅读技巧的教学入手,把阅读材料划分成几个部分,教师通过阅读每一部分的示范讲授阅读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研究都强调依靠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加工过程。

研究者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记录主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使用阅读策略的潜力。

教师示范法和直接解释法都突出了教师指导,即导读的关键性。

3、具体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之读仅是一种“中介”,一种“看读”与“自读”间或“听读”与“自读”间的中介。

由于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

示范朗读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为“看读法”,就是让学生不看课文而专看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的声音,一边看老师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从中可以获得老师以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课文。

第二种为“自读法”,“看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由于“听读”过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声音接受信息,所以教师朗读时在停顿、重音、高低、快慢的地方要做适当的夸张,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事先约定好的各种朗读记号。“听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学生也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生的词语表达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鲁利亚(Luria)提出了儿童口头控制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成人的言语控制;儿童自己的口头言语控制;儿童的内部言语控制。

米切鲍姆(Meichenbaum,1985)将其拓展为四个阶段,即: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完成任务之后,口头言语得到利用;下一步儿童在讨论中完成任务;然后小声说出指导语;最后,出现了非口头的或听不见的自我训练。

博德(Biyd,1985)等,首次将出声思考既当作研究方法又当作教学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教与学的最佳途径。他们依据成人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出声思考时的口头报告,分析成人面对困难时采用的方法,以确定教的最佳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米切鲍姆(Meichcnbaum,1985)强调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儿童怎样想而不是想什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内化了个人思维加工过程中的口头对话言语,并对其进行转换,这种转换的有些部分与儿童元认知的形成或控制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有关。

3、具体策略

(1)示范加解释。教师对每种策略的使用作出示范,然后由学生读短文,出声思考;

(2)教师读长篇课文,对各种策略作示范再由学生自己读,教师对学生课本上的划线部分进行检查;

(3)学生读课文全组讨论;

(4)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问题解决策略

1、倡导者及其主要观点

1977年,Olshavsky提出阅读表征应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她强调读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对策略使用的限制。如完成任务的环境特征、阅读情境、课文材料和复杂性、读者的动机、读者对所阅读课文题目的兴趣等等。

后来,柯林斯和布朗(Collins&Brown,1980)又论证了在激活图式的形成过程中,怎样运用原有的知识构建一种课文信息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又怎样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进。研究者认为这种改进过程或最新形成的模式就是读者一般问题解决的策略。

2、具体策略

(1)通过案例让学生形成阅读理解中的一定的模式;

(2)强化并运用一定的模式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问题解决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

(4)形成以阅读表征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自我提问的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为使学生成为提问题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诱导学生在阅读课上自我提问,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弗雷斯(Frase)施瓦茨(Achwartz)从积极信息加工理论角度去研究学生自我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积极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主体,就必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思维活动。因此,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课文信息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自我提问优于教师提问,但他们研究发现,学生自我提问中90%的问题只需字面上的回答。

自我提问包括:理解因果关系问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等。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更牢固。但学生不经过教学指导,只能提出低水平的问题(需要运用记忆来回答的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阅读成绩。

3、具体策略

(1)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学生首先阅读有关技能的描述,接着看怎样提出两类问题的教育录像,作为反馈和分析学生表现的资料。最后,在阅读中以这些问题为要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合作策略教学法

1、倡导者及其研究

安德森(Anderson,1993)等人提出了合作策略教学法,用于研究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强调合作策略教学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1)出声思考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学生已掌握策略的方法;

(2)合作讨论更具有直接性,师生之间可以就书本和文章提出各种问题加以讨论。如“它的内容怎样?”“你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等,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们必须描述出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出声思考法已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新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认识过程中,也体现在个体间及群体内的认知过程中,它受不同背景因素的影响。

3、具体策略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和同辈指导下进行阅读,同辈指导讨论时,相互间的合作可以解决认知冲突,学生也有较多的机会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论述的水平;

(2)师生间讨论或同辈间(学生间)讨论;

(3)对讨论中的问题与策略加以总结;

(4)形成由“合作”而产生的最佳问题与策略。

三、出声思考法的启示

(一)、出声思考法的本质——建构主义取向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教学发展开始吸引教育者们思考学习结构本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取向对阅读理解教学有很大影响。持此观点者强调“阅读是一种读者、课本和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Palinscar&Carr,1986)。

Pressley(1992)等人指出,阅读理解教学中,转向建构意义的教学倾向已十分显著。这一转变表明教学已从教师单一的策略教学倾向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和独立实践,更倾向于相互作用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将成为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的与特殊语境、目的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转变的一个突出方面是教学重点从个体转向了社会背景下的群体。

(二)、出声思考法的突破与发展方向

出声思考法作为研究方法揭示了专业读者阅读过程的灵活性和直接目的性。作为教学方法,它最初用于教师与专业读者的示范方法。

出声思考法强调形成阅读理解研究的方法论和指导性理论的调整,方法论上的调整指向从试图寻找个体工作记忆的加工痕迹到记录社会背景下构建意义过程所揭示的

思维活动。指导性理论的调整体现在有关阅读表征的言语转换过程中。

出声思考法已经成为阅读理解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并将在建构主义学派理论指导下,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成为教育学、心理学注意的焦点。阅读理解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将是一种新的出声思考的表现形式。

(三)、对我国阅读理解教学与研究的启示

1、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教学策略”,出声思考法有它的理论依据,可以以实验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与运用;

2、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的范围里,可同时采用“出声思考法”;

3、“出声思考法”的策略还需在具体的教学教程中探索,并形成可操作策略;

4、“出声思考法”并非要取代其它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其它方法的补充。

示范工程论文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大行政权力和服务职能公开透明运行的力度,增强公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二、工作目标

向社会公开司法局应当公开的行政权力(设密不公开的除外)及权力运行的主要环节。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实现全过程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载体,努力实现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三、主要任务

(一)公开司法行政决策

1.规范司法行政决策程序。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司法行政决策程序,切实推进司法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司法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坚持把听证意见、专家咨询意见作为司法行政决策的重要参考。

2.建立重大司法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司法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

3.开展司法行政决策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和后评估。至少每年组织一次对司法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督办、考核和后评估工作,后评估情况作为决策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予以调整完善的重要依据。

(二)公开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

1.坚持公开制文。实行规范性文件听证、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的说明制度,确保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切实可行。

2.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实行规范性文件网上报送区法制办备案审查制度,确保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和规范率均达100%。

3.开展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对满2年、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评估。坚持规范性文件5年有效期制度,及时向社会公示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

(三)公开司法行政执法

1.深化“公开审案”、“阳光执法”。推行执法职能分离、裁量公开、裁量判例、重大或复杂裁量事项集体会办等制度,实现司法行政执法行为对内、对外公开。完善行政执法投诉和办理结果公开制度。

2.规范司法行政执法行为。完善司法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司法行政执法证据格式化,完善司法行政裁量权基准。

3.创新司法行政执法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质量,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执法信息化,积极推行移动执法和行政处罚裁量、文书制作电子化。全面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行政监管劝勉、执法事项提示、轻微问题告诫、突出问题约谈、重大案件回访等柔性执法方式。

(四)公开司法行政执法监督

推行行政指导。坚持把行政指导贯穿于司法行政执法工作全过程,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走访约见、规劝提示、奖励引导、示范推荐、信用公示、信息披露、警示告诫、行政建议等方式,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五)公开政务信息

1.推进司法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完善司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为社会公众有效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创造条件。

2.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公开政务信息,落实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工作措施。

3.推行办事公开。按照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多渠道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努力为办事人提供便捷服务。

4.推进“三集中四到位”工作。根据《市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四到位”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推进“三集中四到位”工作,确保实现事项到位率和授权到位率两个百分之百。

5.提高办事效率。分解落实司法行政执法职责,固化优化行政执法流程,约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评议考核奖惩,实现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率、覆盖率、规范率三个百分百。

四、保障措施

示范工程论文篇10

二、将示范教学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在服装工艺课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工艺技术水平,教师的示范是至关重要的,示范教学必须贯穿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工艺技术,必须一步步分解,把复杂的工艺通过演示简单化明了化,示范时通过分组的形式,一步步示范操作,在示范过程中,分析原理讲解工艺要点和工艺技巧,示范时要突出工艺过程的程序性和规范性。程序性是指在工艺过程中按其内在的规律科学地规范每步工艺的先后顺序,规范性是指为了达到工艺标准而对每个操作步骤做出的严格规定。教师所做的示范动作是直接影响学生熟练操作的关键,因此,在服装工艺课教学中将教师多年经验发挥出来像师父带徒弟一样,认真做好每一工艺步骤的示范,把工艺的程序性和规范性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很快掌握聊了工艺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设计创新意识融入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款式和结构需要美的设计,工艺也需要设计,无论是成衣产品还是高级时装都要有好的工艺设计才能达到极致,在教学时一方面讲工艺操作过程和方法,另一方面给学生看一些高档成衣和高级时装的实物和图片,让他们领会工艺美的内涵,将枯燥的操作变成艺术的享受,同时在三年级的时候将工艺制作上升到工艺设计,结合企业的生产,模拟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让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生产工艺文件,在设计工艺文件时一方面要求要有实用性,符合生产要求并且合理准确,另一方面要有创新性,所设计的工艺流程更超前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这样的实践和锻炼,为今后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示范工程论文篇11

    (一)、出声思考法

    1、作为研究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二十世纪以来,阅读中的认知加工问题已日显其重要性。内省或口头报告是早期阅读研究的主要方法。二 十世纪五十年代,出声思考法才成为研究认知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持续的时间 较长,内部操作更为复杂,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这给研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默默进行的,可说是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言语进行的。克服这种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是 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出声思考,使人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

    出声思考的方法是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 1945)首先提出来的。随后有许多研究者选择了出声思考法作 为阅读理解认知研究的工具。如高夫(Gough, 1972 ), 鲁墨哈特(Rumelhart , 1971 )和金西(Kintsc h,1978)等。

    2、作为教学方法的“出声思考法”

    柯林斯和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首先提出了专业读者的策略如何用于阅读理解教学的问题。

    此后,专业读者阅读时所采用的策略问题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出声思考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运 用揭示了课文理解之类的思维加工过程。

    (二)、相关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Piakarz,Smith等人对阅读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Piakarz,Smith等人的实验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或在再读过程中进行解释。

    而Squirc则试图通过把每篇故事划分成小段,让学生阅读每一段然后用词表达思想的方法来测试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的想法。他把研究结果分成不同类目进行编码。如书面判断、解释性回答、叙述性回答以及联想性回 答。同时他提出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原有经验、能力和个性会影响对问题的解答。但他的问题加工理论因缺乏基 本理论的指导而存在局限性。

    五十年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带来了理论观点的变革。它不仅发展了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以及 神经学,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改变使那些相关领域研究有了新进展。

    认知心理学家的对于信息加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阅读模式的构建与阅读任务分析的有机结合。

    其中鲁墨哈特(Rumelhart,1977 )首次研究了阅读中的词汇辨认的加工过程。

    金西(Kintsch,1978)提出了阅读理解第一个模式。

    西蒙(Simon,1980)对出声思考法进行了方法论上的详细描述。

    出声思考法最初只用于良好限定问题解决的研究,随后又被引入阅读加工的研究领域,最后被作为一种研 究的方法与教学的策略而备受心理学、学习论、教学论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

    二、出声思考法及阅读理解教学策略

    (一)、教师示范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柯林斯、史密斯(Collins & Smith,1982 )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分类及如何运用策略的方案。阅读策略分 为:

    (1)理解监控;

    (2)假设产生、评价和校正。

    策略教学计划包括三步加工:

    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示范理解监控和假设形成;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同的策略活动中来;

    最后,学生自己阅读时内化这些策略。

    达菲(Duffy)等人提出直接解释法, 强调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作用。他们对传统阅读方法进行修正 ,确定了有效阅读理解教学的特征。即以观察为基础,从阅读技巧的教学入手,把阅读材料划分成几个部分, 教师通过阅读每一部分的示范讲授阅读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研究都强调依靠外部努力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而揭示阅读理解过程中思维的加工过程。

    研究者强调教师要鼓励学生成为“阅读侦探”,“记录主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使用阅读 策略的潜力。

    教师示范法和直接解释法都突出了教师指导,即导读的关键性。

    3、具体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示范之读仅是一种“中介”,一种“看读”与“自读”间或“听读”与“自读”间的中介。

    由于小学生语言模仿能力很强,所以教师的示范朗读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

    示范朗读通常有两种:

    第一种为“看读法”,就是让学生不看课文而专看老师朗读。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的声音,一边看老师的 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从中可以获得老师以各种方式传递的信息,从而更深刻地感知课文。

    第二种为“自读法”,“看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就是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由于“听读”过 程中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声音接受信息,所以教师朗读时在停顿、重音、高低、快慢的地方要做适当的夸张,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事先约定好的各种朗读记号。“听读”后再让学生“自读”,学 生也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学生的词语表达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鲁利亚(Luria)提出了儿童口头控制行为发展的三个阶段。 即:成人的言语控制;儿童自己的口头言语 控制;儿童的内部言语控制。

    米切鲍姆(Meichenbaum,1985)将其拓展为四个阶段, 即:儿童在成人指导下完成任务之后,口头言语 得到利用;下一步儿童在讨论中完成任务;然后小声说出指导语;最后,出现了非口头的或听不见的自我训练 。

    博德(Biyd,1985)等,首次将出声思考既当作研究方法又当作教学方法,试图探索出一条教与学的最佳 途径。他们依据成人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出声思考时的口头报告,分析成人面对困难时采用的方法,以确定教的 最佳策略。

    2、主要观点和结论

    米切鲍姆(Meichcnbaum,1985 )强调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儿童怎样想而不是想什么”。在这种教学过程 中,儿童内化了个人思维加工过程中的口头对话言语,并对其进行转换,这种转换的有些部分与儿童元认知的 形成或控制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有关。

    3、具体策略

    (1)示范加解释。教师对每种策略的使用作出示范, 然后由学生读短文,出声思考;

    (2)教师读长篇课文,对各种策略作示范再由学生自己读, 教师对学生课本上的划线部分进行检查;

    (3)学生读课文全组讨论;

    (4)通过练习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问题解决策略

    1、倡导者及其主要观点

    1977年,Olshavsky提出阅读表征应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她强调读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对策略使用的限制 。如完成任务的环境特征、阅读情境、课文材料和复杂性、读者的动机、读者对所阅读课文题目的兴趣等等。

    后来,柯林斯和布朗(Collins & Brown,1980 )又论证了在激活图式的形成过程中,怎样运用原有的知 识构建一种课文信息的最初模式,这种模式又怎样随阅读量的增加而不断得到改进。研究者认为这种改进过程 或最新形成的模式就是读者一般问题解决的策略。

    2、具体策略

    (1)通过案例让学生形成阅读理解中的一定的模式;

    (2)强化并运用一定的模式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3)问题解决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分析;

    (4)形成以阅读表征为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自我提问的策略

    1、倡导者及其研究

    为使学生成为提问题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应诱导学生在阅读课上自我提问,促进对课文的 理解。

    弗雷斯(Frase)施瓦茨(Achwartz )从积极信息加工理论角度去研究学生自我提问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积极信息加工的理论认为,学生要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主体,就必须提出问题来引导注意力和促进 思维活动。因此,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课文信息起到关键的作用。学生自我提问优于教师提问,但他们研 究发现,学生自我提问中90%的问题只需字面上的回答。

    自我提问包括:理解因果关系问题、分析问题、比较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等。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保持更牢固。但学生不经过教学指导,只能提出低水平 的问题(需要运用记忆来回答的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高水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阅读成绩。

    3、具体策略

    (1)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学生首先阅读有关技能的描述, 接着看怎样提出两类问题的教育录像,作为反 馈和分析学生表现的资料。最后,在阅读中以这些问题为要点,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合作策略教学法

    1、倡导者及其研究

    安德森(Anderson,1993)等人提出了合作策略教学法,用于研究教师指导下的讨论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强调合作策略教学法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1)出声思考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发现学生已掌握策略的方法;

    (2)合作讨论更具有直接性, 师生之间可以就书本和文章提出各种问题加以讨论。如“它的内容怎样? ”“你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等,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学生们必须描述出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

    2、主要观点和结论

    出声思考法已在阅读教学中具有新的作用,这些作用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认识过程中,也体现在个体间及群 体内的认知过程中,它受不同背景因素的影响。

    3、具体策略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和同辈指导下进行阅读, 同辈指导讨论时,相互间的合作可以解决认知冲突,学 生也有较多的机会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数量和质量上提高论述的水平;

    (2)师生间讨论或同辈间(学生间)讨论;

    (3)对讨论中的问题与策略加以总结;

    (4)形成由“合作”而产生的最佳问题与策略。

    三、出声思考法的启示

    (一)、出声思考法的本质——建构主义取向

    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期间,数学与自然科学的教学发展开始吸引教育者们思考学习结构本质的重要性。建 构主义取向对阅读理解教学有很大影响。持此观点者强调“阅读是一种读者、课本和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Palinscar & Carr,1986)。

    Pressley(1992)等人指出,阅读理解教学中,转向建构意义的教学倾向已十分显著。这一转变表明教学 已从教师单一的策略教学倾向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和独立实践,更倾向于相互作用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将 成为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的与特殊语境、目的和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转变的一个 突出方面是教学重点从个体转向了社会背景下的群体。

示范工程论文篇12

模块教学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连的指示内涵。汽车专业模块式教学指:将所有汽车专业课重新归类整合,并分为若干个个模块,在教学安排上,采用走班式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理论学习后随即对应理论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训练。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对汽车模块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有益的试验和探讨。

一、四阶段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培训实践中,采用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法多是以“示范――模仿”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模块式教学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四阶段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系统化的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即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员模仿和总结练习四个阶段的培训方法。针对学习情境下的任务,学生按照四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1、准备阶段

教师在做好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或通过设置问题,或通过说明所学内容的意义而引入课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下各阶段做准备。

2、教师示范

将整个操作过程演示。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学生模仿

学生开始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从模仿过程中教师可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4、练习与总结

在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教师再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重点、难点,以及操作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等。

该方法适合技能实践的训练(各零部件的拆装检修),应用最为广泛。

二、引导文件教学法

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资料等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包括一系列难度不等的引导问题组成。学生通过阅读引导问题,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清楚地了解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取有意义信息,解答引导问题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计划。结合四阶段教学法,每个模块都有实训指导书、任务书,学生在实训指导书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就是此种方法的运用。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环节见如下:

1、情景设置

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2、操作示范

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

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协作学习

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5、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我们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组长(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我们将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方面评价指标融入其中。

四、案例教学法

针对训练项目内容的不同,将典型案例引入每个训练项目中,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故障情境,并能为学生提供真是维修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来分析问题,得出判断。案例则是教学团队与生产企业共同开发设计,案例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且结合生产现实。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的构造与维修两门课程中故障的维修就大量使用此法。

五、微格教学法

在工作任务的实施阶段,教师针对个人或小集合、针对具体的问题运用微格教学法教学。组织观看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的录像后,然后由教师指出录像中的错误或不规范之处以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再提供规范的操作范例,以正反面素材对比,促进学生正确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

发动机和底盘中相关部件维护调整,汽车钣金中的焊接,喷涂教学这些课程,针对学生调整不规范,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校正学生的动作。

六、小组讨论法

我们将学生分组形成几个学习小组,教师指导学习小组按“六步工作程序”自主完成工作任务。在项目训练的决策、计划、实施、评估阶段,让学习小组经常以“圆桌会议”形式对其工作任务展开充分讨论,各成员均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优化,最后形成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评估维修的工作质量,交流工作体会和心得等。该教学方法适合

七、角色扮演法

在工作过程的咨询阶段时,教师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客户咨询过程,以此为学生提供故障信息和提示。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强化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实施全过程中,利用实体展示、多媒体技术手段表现故障案例,模仿维修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客户咨询资料查询外观检视试验判断诊断仪器分析填制《诊断报告》实施维修作业检查验收评估填制《维修竣工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真实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

除以上方法,我们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教学。

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提倡构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现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最终目标是培养现代职业人。教学方法的模块化是课程改革中的软件部分,是需要长期建设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部分。教学方法应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开展体验性学习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这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译.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