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合集12篇

时间:2022-04-02 13:29:37

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篇1

“放”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

“管”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简政放权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解读

“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

“放管服”改革,对内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对外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

“放管服”改革涉及民生的边边角角、方方面面,内部改革任务非常繁琐,基层人手少,既要理顺关系又要优化服务,困难的确不少。但是,只要进一步转变理念,大胆用足用好高科技手段来助推改革,不仅能节省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也可减轻各级政府部门的压力,以有限的人力更好地专注于创新管理和高效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有针对性地“送政上门”,不失为政府部门化被动为主动的可行选择。

提出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李克强语重心长地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发展历程

2018年6月,公安部推出简捷快办、网上通办、就近可办等20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举措。目前,“申请材料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等8项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已按要求在36个大城市率先推行。

2018年8月2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国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攻坚视频调度会上表示,开展20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全面攻坚,确保9月1日在全国全面推行。

2018年11月29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自即日起施行深化治安管理“放管服”改革措施,通过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建立企业内部安全随访制,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

在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方面,全面停止收取印章刻制单位入网费、服务费,严禁强制换章、垄断经营。据了解,公安部研发了印章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印章刻制单位客户端备案软件,免费提供基层公安机关和印章刻制单位安装使用,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全面停止收取入网费、服务费等不合理收费。

在减免企业办事证明材料方面,企业申请办理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不再需要提供法定代表人、个人股东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简历、无故意犯罪记录证明;企业申请办理保安培训许可证,不再需要提供申请人、投资人、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及师资人员的无故意犯罪记录证明,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经历证明。

放管服改革篇2

为更好的服务全县人民,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更快捷、更贴心的医保服务,县行政服务中心不断优化窗口配置,从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切入,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通过让数据多跑腿,使办事群众少跑路,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

组合窗口,业务办理零距离。结合我县实际,将县外转诊、资料录入、信息修改、慢性病、职工医保、大病保险六个窗口通过人员衔接、信息共享实现化零为整,窗口一字排开,群众办事一条龙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的难关,窗口办理事项共9项,其中零跑路事项两项,其余全部为“最多跑一次” 事项,实现了群众办事马上办,即时办。

打破壁垒,业务办理零等待。就是要彻底打破办事群众到行政服务中心的实体“壁垒”,医保中心全体人员集思广益,从“一切为了群众”出发,打破距离壁垒,打通群众就医全国“漫游”障碍。其中医疗报销窗口已率先实施异地就医电话备案措施,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异地长期务工人员等可直接在当地就医,无需再回内乡办理手续,异地医疗转诊一个电话即可办结,本人无需到现场,真正减少群众就医负担。

灵活调整,提高效率零障碍。一是农合缴费期间,缴费群众较多,为避免群众等待时间过长,窗口人员主动做出调整,把办事群众较少的窗口临时增加缴费业务,大大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二是过年期间,返乡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解决群众不明白办什么需要到哪个窗口,跟随人流排错队的情况,增设医保咨询台,进行人员精准分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直好评;三是职工医保迁入中心,职工和城乡医保事项全部实现在大厅办理,方便了群众咨询和办理;四是优化审批流程,改革前群众在医院领报销单,再到中心窗口盖章进行报销,改革后,由医保局与医院进行对接,群众在医院即可完成报销,实现了群众的领跑腿。

放管服改革篇3

1、强化领导、压实责任。为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始建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中心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和负责工作的实施,并按照工作要求,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确保了工作有序、高效、顺利推进。

2、理顺关系、分清职责。认真对各部门、站所的职责进行了彻底清理,完善了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张清单,明确了该谁管、该谁做、管那些、做那些、如何管、如何做问题,进一步理顺了隶属关系、工作职责、工作范围。

3、整合部门、优化职能。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划分,将原来政府内设机构和“七站八所”进行了整合,设立了党政办、社会事业办、规划办、产业办、安办、综治办、财政所(“六办一所”),并在镇、村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将大部分政府服务功能整合到一起,最大限度方便群众,便民服务中心隶属于社会事业办。

4、立足服务,关心文教卫生工作。建立了中长期《镇文教卫生发展规划》,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和扶助制度,各村学校由政府出资筹建了学生实践园地2亩,各村实施了“一村一卫生站”健全医疗体系项目。

5、依法行政,规范项目运行、严格政策执行。建立了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村社“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完善了各类惠民富民政策责任追究、监督、评估等制度,修改了报告请示、值班值守、容错纠错等机制,扎牢制度运行的笼子,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存在问题

1、混岗严重、职责模糊。由于人员不足,有的部门虽然明确了只能公务员才从事的岗位,很多在岗人员身份却是事业身份。

2、进度迟缓、改革滞后。部分事项难以一次调整到位,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提速办理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3、放而不松、管而不严。很多审批项目,一再说放权,但是放的力度明显不够,很多老百姓办事“跑冤枉路”的时候还是很多,比如一个贫困学生救助就要村、镇、民政局三个单位盖章,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4、依法行政力度失衡。依法行政过多强调在法的角度上,而很少和基层实际相结合,出现脱节,比如相关部门要人提供有效证明,而个体要提供证明“我是我”却力不从心;过多强调干部依法行政,却很少强调群众依法维权,对群众不依法的宽容太大。

放管服改革篇4

“放管服”就是简放政权、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随着时展,为了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效率,高校行政管理决策部门都把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到各个部门、各个学院和各个研究所,让各个单位之间相互制约、协调发展。

1“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机遇。之所以实行“放管服”这种新颖的对策,其目的是减轻高校的管理负担,提高管理的成效,以此来保证高校可以物尽其用,达到其利益的最大化。政府放宽要求,将更多的权力赋予给高校有助于高校的自主创新发展,但是也让高校内部的管理遇到了其他方面的困难,例如,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要考虑社会市场发展的导向,人才培养上考虑企业的需求、薪酬分配的比例是否科学合理,科研和运营经费需要学校自己解决等问题,这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放管服”理念下,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便利条件为高校的内部治理营造更多的便利,进而支持高校的招生、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等工作,对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效果。“放管服”与常规的高校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地方政府的权力下放中,高校的各项运营具有高度的自,不受政府的限制。这可以让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心放低,高校在课程开设、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及科研方向上有了更强的主导作用,从而凸显学校的主体地位。同时可以给予高校教师更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尤其是各大学院院长和教授们的权力增加,可以壮大学院的师资队伍以及科研队伍,强化教学与科研的效果,保证高校内部管理活动处于一个有序且高效的状态下。“放管服”政策可以实现高校从效率向着质量的方向进行转变。从内部的管理与策略优化上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力,比如通过考察市场,去开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从企业之中引进更多具有资深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构建本校的特色专业。高校还需要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运营方向,提高学校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同时,“放管服”政策的实施还可以让高校的治理工作更加高效,各个学校部门之间,在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上,制订更加科学有效的计划,争取在既定的时间内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效。1.2挑战。“放管服”是从三个层次实现的,即政府放权、综合管理以及服务优化。这三个内容是循序渐进的关系,这也意味着政府要体现出服务的性质。目前,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1.2.1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实施是落实政策的最关键环节,在高校的“放管服”实施中还存在诸多困境:①措施与政策不匹配。目前政府出台了多项和高校“放管服”改革有关的措施,但是措施过多,配套措施却不足,导致高校在接权以及用权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政策无法顺利落实下去。②放权不足。在对高校放权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教育部门,都对高校的执行能力存在质疑,又不愿意完全将权力交出去,导致政府部门放出的权力有大有小,有虚有实,高校拿到的权力不足以落实政策。③权力无法落实。政府和教育部门有很大的权力,高校想要将这些权力完全承接过来非常困难,所以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权力就会在高校以及政府和教育部门之间来回循环,最终掌控权力的还是政府和教育部门,高校只能遵照执行。1.2.2在思想认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强化思维认知是比较关键的一项举措。之所以在“放管服”政策中强调思维认知是因为人们的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高校即使拥有自主发展的权力,但是其管理的重点仍然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很难主动去完善教育的相关理论,也不会去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为此深化思想认知往往是高校行政改革中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员习惯了这种任务式的管理方式,当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到来时,他们在内心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在服务与责任划分上缺乏一定的意识。当然,也有很多人对于“放管服”政策是比较支持的,他们内心比较浮躁,过于注重管理者,而忽略了服务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管理人员所注重的并非是质量和效率,而是数量和效益。一些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定位自己所管理的范畴,参与到本职管理工作之外的一些事情。这些都是在放权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权力不到位、不配套现象,导致改革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也说明,想要深入开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思想认知方面的改革是重中之重。1.2.3在监管工作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挑战。改革实施的质量离不开监管行为。在现阶段的高校“放管服”政策改革中,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体系不完善是改革长久发展过程中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此,将监管比作为改革之中短板并不为过。监管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体系的欠缺。行政管理部分在实施前夕强调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在事后却将监督工作忽略掉,而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开展。例如,在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其名义上属于固定资产管理部分,但是在后续阶段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监察和管理,导致这部分固定资产有一部分流放到其他部门,并私自占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损失。②缺乏专门的监管人员。在高校的管理之中,并没有专门的监管人员,采取的监管方式往往是以审查来代替监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当管理者面对众多事物而抽不开身时,就会对监管工作持有消极和敷衍的态度。尤其部分项目的审批较为复杂,更会导致监管工作流于形式,阻碍相关活动的正常进行。③管理机构较多,各项权力错综复杂。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常常见到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处理一个问题的情况。当问题圆满解决时尚且可以理解,但当问题得不到解决时,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导致监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由此可见,在监管方面所面临着的问题也不少,亟需解决。

2“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策略

2.1增强简政放权力度,保证权力落到实处。“放管服”政策中,放权是前提,完善管理、优化服务则是实施过程,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为高校管理改革发力才是正解。这就需要政府将高等教育的市场发展导向作为基础,出台下放权力的具体政策。当然仅仅有一个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配备相互协调的方案才可以让高校管理人员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开展相关的改革工作。政府需要强化对放权政策进行细化,即放什么权力、权力放给谁、采取哪种方法下放权力、权力下放之后可能会产生哪些结果等,这些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并不断地对放权政策进行优化,争取为高校的管理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政府在下放权力时,应该细化管理部门,将权力下放到具体的管理层次,即下级只需要向上级进行汇报即可,无需进行越级汇报,各个部门分别负责单一的行政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将权力彻底地落实到位。政府要保证部门之间的权力独立性,防止因为权力交互而引发推诿现象。2.2优化行政管理理念,强化人员服务意识。“放管服”是新时代高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型政策,是时代进步的体现,这也就表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要求。学校应该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强化行政管理的理念,在管理工作之中贯彻落实以本为本的理念,将管理意识向着服务意识转变。培训内容如下:①创新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高校管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们应该从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以及教育强国的层面来看待“放管服”政策,即加强高校管理、服务的优化与创新。②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来讲,需要扮演好自己的双重角色,即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的服务者,作为一名高校的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踏踏实实。作为一名服务者,应该以人为本,追求实效。③具有科学的认知。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应该从全方位开展,而不能够只追求主观层面的偏好,要保证质量、效率、效益的协同发展,将科学的认知理念作为行政管理改革路上的指明灯。2.3健全完善监管机制,优化行政监管职能。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的特殊阶段。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应该与时展协调适应,进行适当的改革与发展。要完善事情开展前中后阶段的监管工作,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将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工作开展的重要导向。在监管的过程中,要遵循监管审核的流程,创新更为高效简便的监管方法,实现重点监管、综合监管、抽查监管,并保证监管结果的公开透明性;简化审批办事流程,相关审批部门先行受理申报材料,提前介入及咨询,缩减审批时间,鼓励技术审查与程序审查分离,保障审批事项快速对接,缩短相关人员的等候时间;精简机构,协调行政职能。行政部门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改革高校行政管理机构,高校领域细化分工,职权明确,构建一个与“放管服”背景相呼应的高效办事、协同共进、规范有序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源的不断扩张,提升高校的行政管理质量是地区政府应该关注的内容。在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导下,“放管服”政策可以给予高校更为自由和宽松的管理环境。当然,这就需要政府出具科学合理的“放管服”政策,将权力下放到具体的部门或者个人。同时,还要强化监管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公开透明,以此来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洋.“放管服”背景下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5):46-48.

[2]穆梦妍.“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0):45-46.

放管服改革篇5

(一)改革的提出

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完的公章,一直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真实写照。2016年底,浙江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目标,倒逼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这项改革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同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是国家层面对“最多跑一次”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典型样本。紧接着,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举措,使该项改革在全国铺开。

说到“放管服”改革,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是否都清楚此项改革的内涵概念。这里我们简单的学习了解下“放管服”。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放权就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法不禁止即可为,审管分离)

“管”即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政府部门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

“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政府转变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将市场的事推向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优化服务方式,打造更好的服务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放管服”改革的实质就是政府自我革命,是用政府的减权限权和民众监督来换取市场活力的释放。在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下,单纯的简政放权改革己经不能适应新的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而是要坚持简政放权、事中事后管理、审管分离和优化服务打好配合战,必须要把每一个要素都放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改革整体,有效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十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克强总理语重心长地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段话为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现在我们很多事项管理就存在审批和监管未分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重审批、轻监管,加重企业办事的难度)。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放管服”改革要向纵深推进。说明改革一直在路上,仍是进行时。

今天我们学习讨论的“最多跑一次”是最生动的“放管服”,是“放管服”改革的核心体现。

下面我们来了解“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作用内涵。

(二)改革的作用和内涵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

首先,它是一种理念和目标。就是紧紧围绕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如何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如何变多次跑为少跑。让部门来跑,让数据来跑,让快递来跑等等。

其次,它有具体的措施、标准。就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时,明确办理哪些事项“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也不跑(也就是要拟定事项清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有些事项还做不到“最多跑一次”,但我们要通过改革来创造条件,尽量让群众和企业少跑,并逐步提高“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比例。(如:买卖房子可以只跑一次,但企业投资事项办理只跑一次就很难完成,我区现在是根本没法完成。浙江一般性投资已达到只跑一次的目标了)

再次,它有内外两方面的涵义:对外展示的是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服务优化,让企业获得感增强。对内则是政府自我革命,它是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改革的支点,能有效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

二、具体内容及标准

1、什么是“最多跑一次”

提起“最多跑一次”,大家心里可能都有个疑问。审批部门觉得这太苛刻,办事群众觉得这不可能。那么什么是只跑一次呢?“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只跑一次”(包括通过政务服务网“零上门”办理)就办结。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是前提,并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跑一次就办完办好。(这里的一件事情是指:涉及一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多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如工程建设项目)、一个部门多个办理事项(如交通的道路货物运输许可、运输车辆等级维护等)。它们均适用“最多跑一次”。)

2、改革实施范围

(1)“政府”是指包括国家、省(市)、区(县)、镇(街)四级,承担行政职能的行政、企事业单位。

(2)“群众和企业”是包括一切管理对象,既包括常规意义上的群众和企业,还包括下级政府和部门、社会团体等。

(3)“办事”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的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中的事项。行政权力事项主要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法律规定行政相对人负有申报、报送等义务的行政行为事项(例如:税款征收实行纳税人申报制度等)。

公共服务事项为需要群众和企业提交办事申请、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事项(如公证、社保卡申办、企业信息查询等);基于一般民事合同关系提供的商业性服务事项,不宜列入事项清单。

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依职权的行政行为,除法律特别的制度设计外,不宜列入事项清单。

3、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依规。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法,规范事项办理程序,简化行政许可的审批流程,使“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服务导向。按照构建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聚焦民生,以全方位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化服务为出发点,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

4、服务标准

1、“最多跑一次”可以分为“网上申请、快递送达”;“网上申请、网上办结”;“网上申请、现场取件”;“现场申请、现场办结”;“现场申请、快递送达”等多种情形。例如,申请人要开餐馆,今天到现场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审批部门要10天后才能审核出证,结果出来后申请人可以不必再来一次,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获得许可证。

2、“最多跑一次”是指从受理申请到办结的全过程“最多跑一次”,不管办理结果是肯定性的(予以许可、予以同意等),还是否定性的(不予许可、不予同意等)。受理申请并不意味着办理结果一定是肯定性的,如果不符合法定办理条件,政府应当作出否定性的办理结果。说白了就是一次获得最终结果。但是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自愿上门办理相关手续的,不影响“最多跑一次”的认定。

3、办事前的咨询不属于“只跑一次”范畴。办事前咨询服务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群众在办事咨询后,存在没有再来办事或下次再来办事等多种情况,咨询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办事程序,也不产生办事的法律效力,故不属于“只跑一次”范畴。

4、容缺受理的事项,只有到受理材料补缺完成才产生“跑一次”的效力。

具体实施:以“一窗综办、集成服务”改革、搭建网络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共享为基础支撑,全面梳理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以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容缺受理、快递服务为抓手,以“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响应”实现“最多跑一次”。

三、浙江的经验做法

观视频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近年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个个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一项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开花,浙江因改革而强,群众的获得感也因改革而不断提升。(八八战略解释:在2003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部署)

浙江1999年起率先在全国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2002年、2003年相继进行第二、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重庆2003才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13年11月,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浙江启动以“权力清单位”为基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又在2014年在全国率先部署“责任清单”工作,形成了“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总抓手。(重庆16年才开始清权力和责任两个清单,启动一张网改革)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浙江以“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为目标,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化、全覆盖,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打破信息孤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续发力。浙江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当作“牛鼻子”盯着抓、反复抓。目前,浙江“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政府办事事项的80%以上。

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从深层次体制入手,以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次数“四减”为核心,进行了审批流程再造。

2017年就建成了全省2.0版一体化的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最多跑一次”。(这是个很了不得的事,单单各建设领域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融合数据共享就是个很复杂麻烦的事。投资项目开工前要必须要取得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建筑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的手续才能开工。重庆现在各建设领域业务网都还未能融合,数据无法共享)

再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由于涉及部门众多、审批程序复杂,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突破的一大瓶颈。“审批图纸用车推、办事人员跑断腿”是不少项目业主的感叹。经历了多轮行政审批改革,项目审批在政府部门环节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突出矛盾集中在测绘、环评、能评等中介服务环节。2017年,衢州在全省率先推出投资项目中介服务新模式:实行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全流程电子图审、综合性一次会审,项目业主从跑4个部门3个中介10多次,变为一次都不用跑,原来大型项目完成全部施工图审查需要5至6个月,现在1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统一区域评估评价,相关费用由集聚区统一承担,企业可直接享受评价成果;对建设工程审批涉及的土地、规划、房产等技术服务,实行统一测绘、成果共享。这三招使一般性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45个工作日。

办理不动产登记全流程60分钟;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可以办理各项社会事务;企业主坐在办公室点点鼠标,就能办理商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工作人员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政府部门权力上的“减法”,换来了人民群众办事效率的“加法”。

以人民为中心,浙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公共服务体制、权力运行机制等各方面改革。更好地发挥了政府的作用,激发出社会的活力。

四、我区改革情况及意见建议

一、改革工作情况

(一)整合覆盖 “一门、一窗办理”。我区政务服务中心于2019年12月16日正式启用新场所,新大厅办公面积由2000平方米增加至约13000平方米;进驻单位由13个增至38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由217项增至1043项;办公人数由50余人增加至120余人。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婚姻登记处、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税服务厅等5个分中心集中入驻。整合13个建设领域部门窗口在中心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

开展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部门事项无差别受理的一窗综办服务(市里一窗综办系统已开发建成,要求各区县本月15起落实推动。中心分领域实施,已确定的10个一件事一次办,与一窗综办同步推进)。

(二)关联事项 “一链办理”。针对不动产交易以及水电气讯开(过)户等关联事项,开展不动产交易一链办理,在不动产及税收一窗受理的基础上,链接用水、用电、用气、广电过户及申请;针对婚姻登记及婚检孕检等关联事项,开展婚姻登记与婚检孕检一链办理,区妇幼保健院派驻专人、配置专业设备为办理婚姻登记的新人提供免费婚检、孕检配套服务。

(三)共建共享 “一网办理”。建成覆盖32个部门、10个镇街、99个村(社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推动全区6127项政务服务事项(包含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检查、其他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11类)全流程网上运行管理。实施首席代表、行政许可专用章、电子专用章制度等制度。

(四)创新服务举措,为企业减费降负。一是免费复印、结果送达和印章刻制 。对申请人办事所需复印资料全免费;为减少群众跑动次数,实施政务服务事项结果免费邮寄送达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为户新办企业提供一套免费印章(公章、财务章、发票章、法人章)。 二是探索政务服务“邮政代办”。充分利用邮政网点多、遍布广的优势,探索开展政务服务邮政网点就近办、走村入户上门办等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远、办事难等问题。目前已在万新路邮政所先期试点开展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登记等事项代办服务,待试点成熟后将进行功能拓展。

二、存在问题

我区一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努力以“一门、一网、一次”助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改革求突破。但在改革的行进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观念意识淡漠,对改革认识不足,热情不高。遇着改革难点,缺少创新思维,不愿从根本上去寻求破解问题难点,而更多是归咎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区政务服务效能不高。

2018年我区效能测评全市排名34位 ,2019年排名26位,在四年序列中的第三序列。虽然排名有多所提升,但在“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中更多的是完成上级规定动作,有的部门连规定动作都未完成。如:有的部门事项根本就没在市网上平台上办理,导致我区网上办比列不高;办理时限的压缩不够(我区有43%的部门时限压缩比不足50%,当然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压缩比高达83%(说明是可以做到的)(功效系数法计分说明);还有提交材料的压减也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事项办理的平均跑动的次数为1.04次,在行政许可中办理中,有43%单位跑动高于1次。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使用也不高;自助终端投入不足等等

三、建议意见

1、提高站位,转变意识,以此次机构优化为契机,部门进一步整合职能职责,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是改革的基础)。

2、持续推动“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70%以上(市里要求);彻底消除政务服务事项中 “其他材料”、“相关材料”等兜底性材料,删除不必要申请材料;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比率。

3、创新服务方式,当好“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务。(中心大厨房概念)

想在前服务超前主动

解放思想,换位思考,站在企业的角度,超前主动思考企业发展需求。

跑在前服务提速增效

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甩开膀子大干快干、开动脑子巧干会干。

做在前服务尽显担当

放管服改革篇6

一、强化组织领导,改革合力已经形成。“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党组高度重视,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月例会、半年小结、全年评查”的长效机制。各单位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有力抓手,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在****交通运输系统营造了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放管服改革篇7

一、上半年“放管服”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权力清单动态管理。按照省、市“政务服务一张网”的建设要求,对照江苏政务服务网中省、市**局编制完成的行政权力清单,及时修订本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名称、类型、依据、编码和办事指南,进一步完善江苏省政务服务网站中公布的****局行政权力事项内容,确保我局行政权力清单符合“三级四同”权力清单标准化要求。

2、建立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根据省**局《关于做好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确认和办事指南入库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按照“三级四同”原则,按照要求编制完成公共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并报送入库。

3、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按照《**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局进一步完善“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大力推进“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网端推送、快递送达”办理模式,力争所有事项实现网上全程办理,基本实现只需“跑一次”。

4、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根据《关于报送开展“减证便民”有关情况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局组织开展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证明的、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或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同时我局还积极探索部门间证明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举证。对需要提供复印件的,我局为窗口专门配备了复印机,免费为群众进行复印。

5、深化“3550”改革。我局积极巩固深化“3550”改革成果,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目标要求,所有审批事项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结。同时我局还积极探索提前介入、容缺预审,努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图审和设计双轨运行,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审查效率,为推动全县“两重一实”项目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放管服”改革工作中的时序任务,但是现有的工作措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平台操作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要点,落实主体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改革任务。

1、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下半年,我局将根据全面推进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图联审”机制,优化企业施工许可办理流程,努力实现“三证照”办理“3550”目标,同时通过运行使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联动审批信息跨部门共享。

放管服改革篇8

(一)提高“放”的含金量,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聚焦经济转调发展和社会需求,把市场发展需求、企业意见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作为减权放权的重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除障碍。

一是精简行政权力事项。按照县区通用目录标准,扎实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规范调整,共保留县级行政许可事项249项;县级权力事项从2014年4446项精简到3225项,压减27.5%,以政府的权力瘦身和短痛换来市场的活力提升。

二是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对中介服务机构和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中介机构与政府审批部门全部脱钩,建立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只保留28项。筛选10家规模较大、业务水平好、社会信用度高的中介机构,组建中介服务超市,提供招投标、企业登记、房产交易、劳保等60多项服务,2016年完成公共服务4000余件,切实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三是深化先照后证改革。将134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积极落实“三证合一”改革,累计核发、换发“三证合一”营业执照2000余本;完成“五证合一”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工商审批权限下放,把农民合作社、个体户营业执照办理权限下放到乡镇,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营商环境得到有力有效改善。2016年,全县新增市场经营主体5628家,其中企业961家、个体工商户444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22家。

(二)提升“管”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运行。在“放”的同时更加注重下放权力事项的衔接落实,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使“放权”和“接棒”之间衔接顺畅,确保基层部门“接得住、贯得下、用得好”。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措施。按照“权责统一、权责对等”的原则,制定了《蒙阴县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县直41个审批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办法,构建起“清单式管理”制度框架,从制度上规范了权力运行。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制度,建立完善了“行政执法人员库、异常信息库、随机抽查事项库、单位名录库”四库,打造事中事后监管平台,在农业、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8个领域进行了随机抽查。

二是规范监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按照事中事后监管的“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严格履行“双告知”职责。为44家行政许可单位分配信息查询平台用户名密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落实“双告知”制度应急过渡期间政务服务平台管理、部门间涉企信息双向推送和互联共享、信息查询认领等相关职责。

三是强化信用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通过实施企业年报、双随机抽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制度,强化信用约束。2016年对全县企业公示信息抽查个体工商户405户,企业94家;申请移出异常名录企业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同时加强了对补报年报申请移出异常名录市场主体的跟踪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提高信用意识,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三)提高“服”的满意度,释放更多改革红利。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下大力气打造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建设,减少办事环节,简化服务手续,最大程度提升服务水平,让改革红利真正变成惠民红利。

一是完善县乡便民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对县政务服务中心实施三次集中改造,实现场地、人员、设施、制度四配套、四达标;对企业注郧、投资审批区、行政许可区、公共资源交易区、农村产权交易区进行优化调整,开通快速审批通道,编制大厅审批事项目录194项,实现“一个大厅全办结”“一次完成登记取件”。完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整合便民服务资源,把分散在县直派驻乡镇各单位的服务事项和乡镇散落在各办、中心的服务事项及人员集中到便民服务大厅,筛选入驻事项,编制服务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经管、社保、计生、农村产权交易等10多项便民服务。科学设置村级便民服务站点,依据服务人口多少、服务半径大小、服务距离远近等因素,依托综合社区和中心村等居民集中居住点,综合建设便民服务站点116处,选齐配强村级服务代办员136人,直接为群众提供审批代办、信息技术等便民服务,建成乡村便民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精简服务流程提效能。规范了38个审批部门行政许可科设置,集中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编制行政许可《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234套,印制一次性告知单2万份。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并联审批等制度,证照办理及审批时限缩短46.9%,实现了办事效率的成倍提升,有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二、强化问题导向,着力查找短板

(一)下放权力承接难度大。近几年国务院和省级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多,县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和业务量骤增。但是,受人员编制紧缺、专业人员缺乏等条件限制,许多部门审批能力不足,推行“三集中、三到位”难度大,导致个别下放事项承接不好;有些行政审批环节县级无法完成,导致运行不畅。比如县质监部门的计量许可业务,每项计量许可业务的流程较多,县局只有受理和许可两项权限,其中的技术审查、人员考核等环节仍需由市级技术机构(市计量检定所)进行,企业需市县两级来回跑,影响了服务效率。

(二)重放轻管难以长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监管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上下级协调监管方面,个别上级业务部门在监管中的工作计划、抽查结果不能及时向县级部门通报,致使县级部门在制定抽检计划和开展抽查工作中存在重复投入人力物力现象;在同级监管方面,个别领域联合执法难以形成合力,在推行联合执法过程中,缺乏有效协调配合机制。二是县级在推行双随机抽查方面缺乏典型经验和有效措施,一些单位的双随机抽查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找不到有效措施。比如数据平台的建设、随机软件的开发、公开程序等。

(三)优化服务功课未做实。一是县级网上审批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线投资审批平台也大都是二次录入,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审批时限缩减还未达到群众期盼。例如,在规划审批、图纸审查等方面还存在程序过繁的问题。三是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竞争,导致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够,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过程中,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探讨渠道方法,化解难题助发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工作,还需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县级审批能力建设。一是着力加强审批人员队伍建设。在行政审批事项下放的同时,要调整审批部门编制配置,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强化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进一步提高基层审批人员业务能力,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接得好。二是要适当加强资金、技术、设备的同步下放,最大程度改善基层审批工作条件。三是提高下放审批权限含金量。凡是群众和市场需求迫切、县级能够接得住、管得好的审批事项要尽量放,凡是基层接不住、市场和群众基本无需求的事项尽量不放。四是完善审批工作上下联动机制,畅通上下级审批工作信息渠道,增加工作透明度。

(二)着力做好监管文章。要让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放活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广应用现代化、信息化监管措施和动态化随机抽查方式,突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等信用监管制度,落实信用约束。完善联动监管机制,在全面推行双随机抽查过程中,在农业、交通、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建立联合执法事项库、执法人员库,减少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以政府的权力瘦身和短痛换来市场的活力提升和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放管服改革篇9

一、严格落实省级明确的标准清单

为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市县政府部门行政职权事项标准清单的通知》(晋政办发〔2018〕106号)精神,以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为重点,按照国家统一的行政权力事项标准规范,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进行全面清理,清理后共计行政许可事项252项,并以《县政府部门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18年版)》(X政办发〔2018〕112号)文件在县政府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大幅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对近年来上级政府下放县级权力情况进行了一次“回头看”,从2012年到2018年,我县共承接省市政府下放和自行清理未列入县本级目录的行政审批事项共计178项,其中承接省市政府政府下放行政职权事项102项,通过清理未列入县本级目录的行政职权事项76项;通过清理需调整及更名的行政许可事项67项,取消行政职权事项146项;取消年审年检事项2项。调整非行政许可事项12项。

目前,所有行政职权事项全部承接取消下放调整到位。调整后我县权责清单行政职权事项为3252项,其中行政许可163项,行政处罚2428项,行政强制111项,行政给付19项,行政检查42项,行政确认38项,行政奖励33项,行政裁决4项,行政征收征用25项,其他权力389项。

三、进一步推动依法向园区授权赋权

在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广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授权经验,经过深入调研后,下一步按照“能赋尽赋能放尽放”的原则,向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权到位。

四、清理整治变相审批

通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变相审批自查整改工作,不存在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名义行政审批之实现象,全面消除了审批的“灰色地带”。

五、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学习借鉴省政府在5个部级园区先期试点的经验,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完善制度设计和政策构架,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提速扩容,在全县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最大限度让企业用营业执照“一把钥匙”打开准入和准营“两扇大门”。逐步推动减少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准营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证照分离”改革模式进行分类管理。

六、大力推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放管服改革篇10

成立了“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行政审批科,具体负就落实“放管服”的各项相关工作,各科室结合本科室联能,负责本科室“放管服”事项,在全局形成“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负责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根据部门职责,配合发改部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政府的要求,对于本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制定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一次性告知单、要件清单等服务事项并报县政务服务局备案,同时在政务公开网站进行公布。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办事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公布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阳光政务”,透明操作,便于监督。二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按照精简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缩短审批时限,为群众节纳了大量时间,也节省了办理成本。三是工作作风得到了有效转变。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以及网上办事业务。有效增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和效率意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放管服”改革任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台账清单,不能融合海关、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业务,相关业务办理只能由省级商务部门和海关完成,县级商务部门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省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让企业了解在海关办理相关业务流程。

四、工作建议

放管服改革篇11

【正文】

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总结报告

呼和浩特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按照呼和浩特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关于报送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四办”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武川县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报告如下。

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持续健全和完善行政权力管理体系,规范权责清单调整,开展行政权力“瘦身”工作,34个单位梳理完成权责清单7670项,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三减一增”工作落实,加大压缩办理时限、办理环节、办理材料力度,截至目前,我县即办件比为56.05%,承诺时限压缩比为81.7%,最多跑一次事项为99.19%,网上可办率为96.67%,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我县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环节,完善审批服务流程,实行了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度。截至10月底,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70176件,办结率为100%。

(二)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级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改革。企业名称不再实行预先核准,办理企业登记不再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材料,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充分释放住所资源。取消无法律依据的证明文件,严格推行企业开办“双承诺、双告知”制度,开展企业全程网办工作和提升“跨省通办”服务能力,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网平台,实现了“一网通办”,并开设准营准办模块,方便群众办事。简化企业和个体户注销,企业注销由45天简化为20个工作日,个体户当日注销。截至9月底,企业注册201户,农合社注册36户,办理个体工商户512户,食品经营许可302户,企业办理综合专柜运行正常。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先照后证,让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取消注册资本登记限制,一律不需提供许可证件。

(三)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积极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深入开展双随机抽查,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并录入协同监管平台。2020年度“双随机”抽查比例达到了12%,及时公开“双随机”监管工作结果,群众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网”查看企业“双随机”监管工作结果;自今年6月起,制定了4个批次的计划,已抽取4次120户市场主体,检查工作正在认真落实中,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全面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清理工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依法查处互联网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交易、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四)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目前已有11家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土豆”运用促进工程,12家企业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川莜面”运用促进工程正在办理当中。“武川黄芪”“武川燕麦”的集体认证商标和药食同源“武川黄芪”的申报正在积极推进,有效发挥了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不断简化审批程序、事项和申报材料。我县企业备案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办理时限压缩为3天;政府投资类项目,项目建议书3个工作日办结,可行性研究报告5—7个工作日办结,初步设计建议书5—7个工作日办结;200万元以下的政府类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化为项目估算书,3个工作日内办结,取消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设建议书等材料。

(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我县成立了“证照分离”改革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工作程序,提升审批效能,持续推进网上审批力度,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难题。全县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111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70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08户,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完善清单要素,明确改革方式举措、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梳理认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70项,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持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精细化梳理工作,确定依申请六类事项850项,公共服务事项603项。互联网+监管工作成效明显,27个单位、部门发布监管事项778项,检查实施清单749项,录入执法人员318名,录入执法人员信息633条。

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一网通办”、电子证照和政务服务工作。32个单位制作了电子印章,19个单位完成了电子证照审核工作,汇聚电子证照82990个,完成签章77089个,为办理过程中实现电子亮证、扫码核验、证照下载打下了基础。

(八)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形成了联动机制,发挥整体合力。建筑施工许可,已将办理环节压缩至10个,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8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精减至55件。截至目前,共办理建筑工程许可33件,工程竣工备案实行联合验收,实现了“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工作目标,有效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

落实工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相关政策,采取主动跟踪、提前介入的方式,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在“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签订施工合同等前置要件”取得后,3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许可证,其他要件实行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加快工程竣工验收速度,推动工程联合验收,竣工验收备案时间严格控制在25个工作日之内。

(九)扎实完成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同级政务服务大厅工作

为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行政许可权集中办理工作。我县划转117项依申请六类事项,由县行政审批局集中办理。351项依申请六类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达到了“应进必进”。

(十)深化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

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了“前台一窗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流程,解决了企业多窗口、多环节提交材料的繁琐,实现了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新开办企业提交材料由21份减为6份,办理环节由12个减为2个,办理时限由6个工作日减为0.5个工作日、1210元的办理费用变为免费,实现了免费刻制印章、提供税务发票UK、免费提供打印、复印,提供邮寄材料等服务。截至目前,企业开办专区办理企业设立186件,印章刻制57件,银行开户68件,申领税务UK279件,员工参保12件。

(十一)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

加快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并联办理”。我县通过优化流程,压缩办证时限,已实现一般登记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抵押登记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

(十二)推进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运行系统工作

按照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进一步为群众、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我县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新大厅、不动产大厅、人社局大厅、医保局大厅各窗口设置了“好差评”评价器200台,开展网上评价。截至目前,有效评价数23696条,在5个旗县排名第三。

(十三)落实降费减负、稳定扩大就业工作

对照减免划分标准核对单位类型,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落实减免社保费政策,截至目前,为97家企业减免养老保险费1203万元,减免工伤保险费65万元,极大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落到相关企业。

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到非公单位的就业保障服务,为475人提供了就业服务和援助。引进各类民办培训学校7家,成功培训人员877人。积极推行企业自主培训或引进民办学校进行培训,发放补贴500余万元,对符合条件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和生活补贴。

(十四)扎实开展“蒙速办·四办”工作

一网办工作,31个单位和部门746个事项录入了市政务云平台综窗系统,在综窗系统受理办结447件;掌上办工作,已开通公积金、社会保障、民政、不动产登记、生活缴费、出生一次办等11项查询服务功能。33个部门1118项办理事项的办事指南发布至蒙速办查询系统,方便群众了解办事材料与办事流程;一次办工作,梳理发布办事指南98项,办理884件,梳理一次办示范文本79项,审批服务效能及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帮您办工作,实现帮您办、兜底办117件,针对不便来窗口办理业务的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帮办代办服务,群众比较满意。

(十五)稳步推进“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工作

为给群众提供不间断的政务服务,我县增设了“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专区。已将公安(出入境)、人社、税务、医保、住房公积金、供电、热力、中燃等自助设备终端进驻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开启了为民政务服务“不打烊”服务模式,实现更多高频热点事项自助办理,切实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不够到位。国家、自治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不够充分,政务移动APP业务推动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我县现有规划不能完全满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随着我县营商环境的不断向好,许多企业项目来我县进行投资,县级层面对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改善力度仍需加强;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涉及市场监管对象多,部分单位对开展“双随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制定本部门年度抽检计划并组织实施制定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部门间工作合力仍需提高。四是我县各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及人员结构老化问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专业人员缺乏,无法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平台建设技术人员要求,各大厅办公设备、配套设施智能化、便利化相对滞后。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是深化简政放权,推动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进一步做好下放权力的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完善调整权责清单,规范运行程序;加快推进村(社区)级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开展代缴代办代理和审批结果快递送达等便民服务,选取试点村(社区)布局政务服务自助设备终端,推动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村(社区)服务站点办理。

二是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按照“能简则简、能并则并、规范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围绕群众反映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动态调整,统一编制政务服务指南,落实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好差评等制度。

三是改善硬件设施,加强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管理。积极谋划和配合做好全县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工作,将政务服务大厅、人社大厅、不动产大厅、医保大厅整合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楼新政务综合大厅,彻底解决分厅多、办事不集中的问题。

三是打造更加方便的准入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企业开办“零”成本政策,积极报请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配备充足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严格按照《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便民利企九条措施》,继续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免费邮寄登记材料、证照、印章、发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将社会投资工作做实做细。进一步落实网上审批制度,严格把控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审批工作,对接上级部门,落实资金争取工作。同时,参照呼和浩特市开发区、和林新区等地规划,量身定制出台武川县整体定位及开发区各项规划,全力引进新项目、大企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持续做好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者所有职责,切实提高不动产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市场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交办事效率,强化服务监管。

六是持续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持续加强全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统筹推进,加强业务平台操作指导和培训,保证完成年度抽查计划,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推广,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工作目标。

放管服改革篇12

在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全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一是完善审批制度。制定发下《山东省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基本服务规范》,从审批条件、审批流程、格式文本等事项要素入手,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建立起标准化审批程序。编印社会组织登记“明白纸”,免费供申请人取阅,引导申请人按流程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建立社会组织管理政务大厅,社会组织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和章程核准等12个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年度检查集中在政务大厅统一受理,实行行政审批事项从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制证、发证全过程“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完善相对集中审批管理制度,建立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将各项规章统一格式上墙公示。三是实行行政审批网上运行。社会组织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采用线下预审、线上办理的审批形式,并按照要求实现与省政务平台实时数据交换。截至目前,网上运行行政权力事项网办率、办结率、满意率始终保持100%。四是推进信息公开。把政府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实效摆在重要位置,依托社会组织网及时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审批信息、年检结论、行政处罚以及基金会募捐和公益资助等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二、实行放管结合,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持续用力深化社会组织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确保社会组织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失信“黑名单”制度。按照省政府有关要求,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在山东省政府网和山东省民政厅门户网站公开,并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动态调整,对行政权力事项发生变化的,并及时填报省级行政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对存在多次失信或者严重失信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社会组织,纳入“黑名单”管理,采取取消税收减免资格、降低评估等级、限制参与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项目等措施,加大惩戒力度,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二是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山东省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细则》《山东省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管理办法》《山东省基金会信息公开管理办法》等,加强对社会组织专项监管制度建设,规范社会组织行为。三是强化年度检查。将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自身建设、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等列入年检内容,及时发现和纠正社会组织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年检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社会组织提出整改建议。四是完善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包括基础条件、内部治理、业务活动、自律诚信、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五级评估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性量化,委托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重要依据。五是强化行政执法。对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纠正,并依法严肃查处。2016年度办理执法案件137件。对137家社会组织进行了行政处罚立案,其中,警告86家,撤销登记51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