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4 23:08:02

整体护理论文

整体护理论文篇1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合理性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实质是中医护理理念。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疫论》等中,多方面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天人合一的辩证整体护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整体观。重视人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内在脏腑器官之间,心理、生理功能活动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是辨证论治。传统护理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辩证施护。再次是“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色彩。儒道释养生护理理念把人生命看作是天人和谐的社会的、自然的、精神的存在,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传统护理理念总结了中医学中整体辩证施护的特色,形成中医护理学治疗和护理不分、预防与护理不分、养生与护理不分的特点。中国传统护理把人看成社会的人、道德的(精神存在)人、自然的人、整体的人,强调辩证协调护理,对构建“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

实质上现代护理理念以整体人为核心,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这与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辩证和谐的养生观是相通的。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必要性

十九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掀开了现代护理学的历史。中国现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鸦片战争后,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理念的影响,至今还没有自成体系的先进护理理念。

在生物医学模式统治时期,医学领域内形成了技术至上、技术万能的观念,未能对人的心里、精神和价值、尊严给与充分的关注。

二十世纪60年代受西方人本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护理工作的重心由“疾病护理”转变为“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甚至“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自主性、权益性及价值意义。目前,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趋势是注重护理技术的同时越来越注重整体人的辩证和谐的生命价值。

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应融合中国传统护理理念中的辩证和谐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现代护理理念中的人性、人道、人权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补,把病人看成是具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信仰等各种需要的整体的人,在维护人的健康权力和人性的完善中构建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护理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人文思想基础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要求更加注重对生命的内在质量的关怀和人格尊严的完善,使护理理念中的人性化护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成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不断认识和尊重,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将会更加珍爱和敬畏生命;更加关注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更加注重从伦理学、心理学、美学、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角度提高人性化护理服务水平,最终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渗透到护理实践的各个领域,推动我国护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主要内容

以人为本观。“以人为本”是构建中国特色护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的珍视和关注的思想。中国特色护理理念发展方向就是要重新认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加强人性化服务。

整体护理观。整体护理观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科学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充分展示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和护士自身价值的原则。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

辩证施护观。辩证施护观是根据每一护理对象的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的不同护理。因人施护是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心理和精神状态、文化背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因时制宜护理是根据四时气候,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环境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依法施护观。整体护理是程序护理、规范护理、责任与权利护理,也就是法治护理。依法施护观就是护士依法办事,依法护理,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保证病人生命和健康权的同时,确保护理人员的利益不受侵犯。

和谐施护观。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关系。和谐施护观要求医学、药学、护理学和谐发展;临床、社区、家庭护理和谐发展;传统护理和西方现代护理融合发展;技术护理和人性关怀协调发展;医护患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道施护观。人道施护观就是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强调尊重个体的生命本身,尊重和爱护他人,强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关心人的幸福。它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护理。人道主义精神应贯穿人生的生老病死四大环节,包括临终关怀护理。

循证施护观。循证护理定义为:“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它是一种“遵循证据的护理”,将不可避免地取代经验护理,从而有效推进护理专业独立健康发展。

理念创新观。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国际先进护理理念的要求,理念创新的任务较重,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大胆吸收、融合和借鉴中西方人文护理理念的合理因素,适时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护理理念,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实施整体护理是护理改革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是内在动力,辩证施护是科学方法,依法施护是制度保障,和谐施护是必要条件,人道施护是道德要求,循证施护是技术要求,理念创新是先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

整体护理论文篇2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环境、饮食、心理、术后康复等方面。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步骤,制定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术前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访视频率,多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患者的文化知识背景,将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向患者进行讲解;针对患者术前出现的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负面情绪。②术前准备。核查患者术前用药情况,帮助医师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是否进食进水;根据患者手术范围做好术前皮肤的清洁消毒;开始手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保障麻醉、输血、补充电解质和给药需要,严密监控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术中护理。保持手术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做好手术室的消毒灭菌工作,严格保持手术室无菌;根据患者情况时刻调整输液和输血速度;辅助麻醉师和手术医师的工作;保证手术器械无菌,保证术野清洁、清晰。④术后护理。防止引流管脱落,保持引流管畅通;帮助患者保持正确,防止切口破裂或者发生感染;给予饮食指导,术后早期应禁食,严禁禁食易致腹胀的食物,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为宜;鼓励患者尽早进行下床活动和进行功能康复训练。⑤出院指导。建立患者院外护理档案,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定时进行随访以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和了解患者预后。出院后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48例(占70.59%),满意17例(占25.00%),一般2例(占2.94%),不满意1例(占1.47%),整体满意度为95.59%;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非常满意36例(占52.94%),满意21例(占30.88%),一般7例(占10.29%),不满意4例(占5.89%),整体满意度为83.82%。试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护理论文篇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对护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整体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对护士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1]。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本,以满足患者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非常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科患者的整体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要面对患儿家长,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患者有着直接影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就儿科护士素质的需求笔者浅谈几点心得。

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1护理理念的转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与推进,护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既是生物人,也是社会人,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疾病的变化,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变化,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另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文因素越来越多,这样对护理人员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就得随之发生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尤其在儿科护理中更具有重要意义。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在多年临床实践工作中感受,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热爱护理事业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要富有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因而,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2增强服务意识在儿科护理除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积极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从人文角度来看,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在设置应以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壁上挂置儿童喜爱的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床上的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此外,还要设置患儿随时便捷与护士的联系设备。其次,护士还要扮演着如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角色。善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摸、搂抱,善于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再次,增加丰富人性化服务项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温馨的祝福或是自作的小礼物,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2.1专业素质提高良好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能否准确判断患儿的体征及潜在的迹象,及时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的临床实践经验。可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如护士参加社会举办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增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护理查房、业务研讨等动态学习,拓展思维,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际经验;另外可通过进修学习,课题的研究及学术交流,掌握新动态、新观念、新发展、新成就。专业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实际工作的,实践是获得各种知识的来源,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唯一的标准。每天护理工作中,首先护士长、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了解患儿病情、睡眠、饮食及用药等反应,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医生查房时,责任护士及时反馈患儿病情,做好对病因诊断、治疗护理分析意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培养护士对患儿分析评判思维的能力。同时责任护士经常与医生沟通共同讨论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另外,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2.2心理素质提高护理工作除业务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焦虑、不安心、恐惧心理不仅要具有耐心,承受心态,更主要的是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及对医护工作中存在的疑虑。多年来工作养成在病房巡视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每一患儿及家属的变化,仔细分析他们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每遇患儿家属焦虑恐惧之时,都会诚恳和蔼与家属说:我们将会尽最大努力,尽情患儿的痛苦,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展示护士聪明和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语言的表达力、情感的感染力等良好的护士形象。这样患儿及患儿家属就非常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心情显得格外轻松,信任和满意浮在面容,护患处在和谐欢笑之中。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促进了儿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提高人文修养、善于沟通

整体护理论文篇4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种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本科室自1996年实施以来,结合病区患者年龄大、病种多、住院时间长等特点,积极转变观念,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综合全面的整体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主班是整体护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一个病区的窗口,从主班护士的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可以体现出病区整体护理水平。所以,笔者认为主班工作应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其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1改变服务模式,改善护患关系

1.1入院指导新入院患者对病区的第一印象如何,主班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主班护士应仪表端庄,对患者应面带笑容,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职务作恰当的称谓,如:张老、王书记等,为以后的沟通打下良好基础。为其办理入院手续后,要介绍病区环境、科室相关人员、休息、就餐制度等,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联系护工、外出购物等。通知责任护士,将其介绍给患者,由责任护士作进一步的入院教育,告知若有困难、问题可随时帮助解决,减少新入院患者的陌生感和无所适从感。

1.2专人陪检主班护士发放检查化验单前,应了解所作检查化验的做法、时间、注意事项、检查地点,发放时向患者交待清楚,对腿脚不灵活、记忆力较差、反应较差的患者要主动为其联系医院陪检中心,向来人交待清楚,告诉患者如有不适可随时与病房联系,留下电话号码,对危重症患者可派护士一同前往,以便及时观察病情。

1.3出院宣教对出院患者根据医嘱提前一天通知患者,将出院带药送给患者,交待其药物的用法、剂量,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饮食、休息如何安排,根据季节及时增减衣服,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门诊就诊及门诊复诊时间,介绍如何办理出院手续,对有疑问的帐目可随时提供咨询,保证账目清楚,本病区对年龄较大、腿脚不灵活、子女又没空前来为其结账者,在得到患者允许后可帮助其前往结账处结账,让患者带着满意回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2发挥专业知识,保证服务质量

2.1病区动态的掌握作为主班护士应全面掌握病区的动态状况、每天患者总数、出入院、危重症和一级护理的人数,每月月底做一次总结,熟知危重症患者的“九知道”及其他病员的一般住院情况,了解长期住院、长期卧床患者的人数、基础护理量,对每一位病员的管床医生能了然于胸,以便患者、医嘱有问题时可准确快速地与他们联系,起到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

2.2医嘱的处理主班护士每天都要将大量的医嘱输入电脑,这需要主班护士要有细致的工作态度、较强的专业知识、敏捷的反应能力,对医嘱的处理要注意轻重缓急,将危重症及急症患者的医嘱应首先交于责任护士,如大出血患者的输血医嘱,腹痛患者的6542肌肉注射的医嘱。本病区患者大多病种多,如一个患者可同时患有脑梗死、冠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用药品种多,作为主班护士应了解常用药的药名、剂量、用法,准确地输入医嘱。若遇特殊用药医嘱,应向医生了解清楚后,交待责任护士,输入电脑,及时领药,不延误患者的治疗。

2.3出院病历质量的掌控主班护士应严把每一份出院病历质量关,按照病历目录的要求进行排序,查看每一页上的眉栏、页码、住院号有无错误,护理病历上有无漏项、签名是否齐全,并及时送往病案室存档。

3完善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

3.1加强继续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主班护士作为一个病区的窗口,应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如参加本科的自学考试,多撰写论文,外出交流,学习有关整体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的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可应付自如,赢得他们的信任。

3.2增进学习交流主班护士想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加强继续教育,也要学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平时工作中,多向老同志请教,通过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与各个组的责任护士加强交流,针对本病区患者的年龄、病情、不同的文化水平、生活背景,探讨制定出具有个体差异的护理计划。总之,整体护理中的主班,要熟悉业务,更要熟悉病区全面情况;要做好内部管理,更要做好外部沟通;要注重规范程序,更要注重微笑服务;要埋头事务,更要善于学结提高;要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围绕患者的健康这一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享受到令人满意的全方位高质量的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5-0049-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推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整体论思想,不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视为一个综合的整体,而且提出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环境。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缔约国竭力采取种种必要的手段,以便“促进对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自然场所和纪念地点进行保护的教育。”《伊斯坦布尔宣言》指出政府有必要“采取坚决行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表现和传播的环境。”刘魁立先生则提出“我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有一个整体性的原则。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在整体上进行关注和保护。”并指出这一整体性原则包括:“既要保护文化事象本身,也要保护它的生命之源;既要重视文化的‘过去时’形态,也要关注它的‘现时’形态和发展;既要重视文化的价值观及其产生的背景和环境,又要整合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利益诉求;还要尊重文化共享者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等。这是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抢救工作的重要保证。”“刘先生的观点高屋建瓴,全面概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此后,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整体性保护理念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然而,有关这一理念的来龙去脉以及其具体所指仍有必要进一步梳理和阐释,下文试详论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是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巨大飞跃,是对过去只局限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修正与补充。后出转精,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自然地吸收了先前保护文化遗产的所有经验。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是积极借鉴学术研究和人类遗产保护实践经验的结果,既吸收了人类学、民俗学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方法,又大量继承了人类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有益经验。笔者认为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整体性特征,吸收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整体论”思想,并借鉴人类此前保护文化遗产的有益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应该是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相关环境和人这三项要素,从历时性和共时性(时间向度和空间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综合、立体、系统性保护。具体来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理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首先是对一个个具体文化表现形式的完整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显著特性则是活态流变性,它本质上是条流动的文化“河”,是过去的记忆、现在的实录和未来的表征,反映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创造力。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像保护物质类文化遗产那样简单的采取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收藏、记录式保护,不能将文化传统固定在既有时态上,割裂它的发展和流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为“化石化”,而应该既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又关注其现时状态,同时还着眼于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从时间向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历史内涵、现时状态和未来发展的全面把握。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广大民众积蕴已久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念,通常表现为一种过程或活动,由多道工序或多种形式共同构成,这就决定了其内涵的丰富和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审慎地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多重维度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完整保护。以“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的保护为例,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内容上包括皮影的制作工艺、皮影戏的演出道具、演出剧本、音乐的伴奏、演员的表演艺术(包括演唱和操作皮影技艺)以及与观众的现场互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割舍任何一部分都会直接影响皮影艺术的完整性和生命力。我们对皮影艺术的保护也应是既从时间上关注其演变规律与文化内涵,又从结构上对其制作、演出的所有工序和要素的全面保护。

对具体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完整保护是我们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基础,这对于我国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有意义。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在已经公布了两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建立保护名录只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对进入名录体系的一个个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有效保护,激发其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具体项目进行具体分析,既重视其时间向度上的历史内涵和演变规律,又关注其空间维度上各个方面、各道工序互相配合的复杂性,既不割裂其发展和流变,也不人为将其复杂存在过程简单化和平面化。唯有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细胞保护完整,我们才谈得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庞大肌体的良好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是对彼此关联的多种遗产类型的完整保护

刘魁立先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常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发生和构成中的混元性、现实存在的共生性以及和生活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多种文化表现形式常常混融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而且还常与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有着密切的关联。民间舞蹈既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又大多与特定的民俗、礼仪相关;很多民歌同时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知识、民间传说等内容的表现;传统手工技艺表现的题材也许正是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少林武术一直依存于嵩山少林寺的建筑和自然环境;梁祝传说也伴随着梁祝冢、梁祝读书台、梁祝井等一系列物质遗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法而在保护中同样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为分割进行单独保护,而应该充分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对之实施共同保护。如此既可以避免单独保护导致的人为割裂或重复工作,也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达到完整保护的效果。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优秀文化整体的全局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是各民族精神、情感和智慧的结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保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作为一项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名录的设立对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自豪感都起 面,整体性保护理念可以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我们提供整体的思维和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我们避免狭隘的目光而获得宽广的思路,从时间和空间的立体角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立足全局,通盘考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保护和未来的发展做出有益的思考和探索。人类学家坚持用整体论思想来观察人类社会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对人类科学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也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理念作为―个重要的原则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具体工作。也许我们可以将人类学家的自省反过来说:整体性保护理念虽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美好理想,但它仍然十分重要并且必要。

其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涉及内容广泛,然而绝不是面面俱到,仍要根据保护对象的主次不同和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理念反对单一、平面、孤立、机械的保护方式,强调综合、系统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的环境和人进行共同保护。这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件内容复杂、牵涉颇广的工程,然而这绝不等同于我们的保护是面面俱到、无所不包。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绝不是囊括宇宙,照临八方,涵盖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它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理念只是尽可能全面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加以考察,区分轻重缓急,从中找出最需保护的方面进行重点保护。我们要坚持一种主次分明的辩证整体观,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茫然无从措手,而是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尽可能使保护效果接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其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不是僵化保护,而是发展中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希望从时间向度上全面考察保护对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不是提倡重新恢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历史,更不主张全盘复古,一味将过去的奉为珍宝。我们珍爱传统节日,专家学者也不断呼吁要挖掘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必要将有史以来所有的传统与活动重新演练一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很多习俗已逐渐丧失其功能意义,转而在符号意味和娱乐性上有所强化。由此,民俗学家提出传统节日要进行适应现代生活的继承与革新,要具有足够强的现代性;提议政府和民间可以创新过端午节的活动方式,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人们对端午节以及过节的兴趣。

整体护理论文篇6

一、开展整体护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整体护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由于受持续已久的功能制护理和实施10余年的责任制护理制度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陈旧观念,主要表现在:

1.等待观望思想:认为整体护理和责任制护理没什么大的区别,责任制护理没有坚持下去,对整体护理能否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持怀疑态度。

2.随大流思想:认为目前不少医院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随潮流开展个试点病房就算完成任务,没有认真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把护理制度改革搞好,而是处于应付状态。

(二)护理管理干部有畏难情绪:整体护理作为对传统功能制护理的一次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明显影响改革的问题:

1.人员不足。军队医院受编制的限制床护之比差距太大,加之军官休假制、护士流动性大等特点,按整体护理排班方式完成各项任务确有困难。

2.后勤保障支持系统不得力。护理人员除去正常的工作以外,还要承担非专业、非技术性的常规工作,占用了护士长、护士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能把时间用到病人身上。

3.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新形势下,医院注重经济效益,部分领导有重医轻护思想,总认为护理工作对医院全面建设影响不大,护士执行医嘱完成任务就行了,对护理制度改革有片面认识。以上种种原因增加了护理模式转变的困难,从而使护理管理干部有畏难情绪,实际工作中按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惯性运转,影响了改革的力度。

(三)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适应护理制度改革:护理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护理人员综合知识缺乏。由于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的缺乏使护士在完成基本操作后难以担当多元化角色功能和为病人提供系统的身心整体护理。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招聘护士增加。医院每年招聘的合同护士已占全院护士的40%左右,虽然暂时缓解了人员紧缺的矛盾,但文化层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这种用人的短期行为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旧护理制度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有的不安心护士工作,表现在工作标准不高只限于完成一般的治疗任务,有的存有懒惰思想、对书写护理病历有厌烦情绪。

二、开展整体护理的对策

护理制度的改革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人员应当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影响开展整体护理诸多因素中抓住关键,下大力气、解决难点,使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针对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成功的经验促进思维观念的转变:在没有见到实际的效果之前,空泛的理论很难让久已形成的惯性思维发生改变。以模式病房成功的经验来转变领导、护理人员的观念是深入搞经护理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领导的支持和庞大的后勤支持系统的形成作为“内援”是护理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1997年初我们选择了护理队伍力量较强的空军重点专科开展了模式病房。试点工作的好坏与护士的参与态度和积极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把试点科室护士长、护士分别送出培训、参观学习,接受新观念、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模式病房取得了满意效果。

如何利用成功的经验转变领导以及全院人员的观念,我们采取了积极措施。多次召开整体护理座谈会、休养员座谈会、现场观摩会、教学查房等,并分别请院领导、机关干部,科主任、医生、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组织全院护士分期分批到试点病房观摩,同时在全院组织了整体护理基础理论培训。形势多样的宣传,护士、病人的亲身体会,真正转变了全院人员的观念,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达成共识,院党委将整体护理全面推广纳入医院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把开展整体护理作为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领导组织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临床解决下收下送,减轻临床科护士负担。院领导、后勤机关的大力支持激发了护理人员搞好护理改革的热情,护士长、护士主动到护理部要求开展整体护理,现我院50%的科室开展了整体护理,并取得明显成效。(二)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整体护理的有效开展:高素质的护理群体是确保整体护理有效开展的基础,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整体素质培训是关键。我们对整体素质培训制定了训练计划。为保证学习效果,采取了学分制管理的方法。

在整体素质培训中分为4步:一是整体护理理论培训,内容:护理诊断、标准护理计划、护理PIO记录等,熟悉掌握了护理病历的书写方法。二是自身素质训练:先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使护士忠诚于护理事业,树立一种奉献精神。同时以护士的行为标准为训练内容,从护士的行、走、坐、立到与病人语言沟通,礼仪服务专题培训。三是分层次的专业训练:根据不同的年资不同职称进行训练,低年资护士以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训练为主,高年资以专科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为主,并注重培养教学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招聘护士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四是选送护理人员学习深造,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员。通过多途径选送临床护士参加脱产、自学、夜大、函授学习,目前在职护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已达50%,其中护理管理干部100%。通过多种形势的培养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整体素质,拓宽了护士思路,提高了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实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这一连续的全程优质服务的护理目标。1997年以来每月住院病人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整体护理论文篇7

1.1.1确定访视时间、对象根据手术通知单在术前1d的上午或下午(避开午休时间)由担任此台手术的巡回护士到病房,首先要仔细查阅病历全面理解患者的情况,包括年龄、病情、术前诊断、拟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根据病情的轻重、麻醉方式、年龄、文化程度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2],使得患者及家属能够理解并给予配合。

1.1.2访视内容巡回护士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前首先要自我介绍,说明来访目的,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人员,并介绍手术对病情转变的重要性及手术的安全性,详细说明术前的注意事项及术中的相关情况:①术前1d洗澡更衣,成人术前6~8h禁食,术前4h禁水,小儿术前4h禁奶制品,术前2h禁水,并说明禁食、禁饮的目的是防止麻醉后引起呕吐导致误吸;②术晨洗漱但不可饮水,不可戴手表、首饰等金属物品,目的是防止术中用电刀时烫伤皮肤,取下假牙并不要带任何物品进入手术室;③保证睡眠,避免着凉,如有发烧或月经来潮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④因手术需要将实施导尿或灌肠以及插胃管等特殊操作;⑤各种手术的配合及麻醉的配合;⑥不化妆、不涂口红,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头部手术需剃发等;⑦术晨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号服,卧床静候;⑧手术间各手术仪器会发出声响,请不要紧张。总之,通过术前访视使得患者在心理上能够对手术及种种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加强护患之间的合作[2],以确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1.2术中关怀

1.2.1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使患者一进入手术室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同时询问术前针的执行情况,禁食禁饮的执行情况,通过简单交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1.2.2进入手术间后,告知患者手术床较窄,不可随意翻身,以免坠床。同时安抚患者,以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在每项操作前均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体现“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2.3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时巡回护士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解释术后的不适感属于正常情况,并做好心理护理。

1.3术后随访

1.3.1在术后第2天巡回护士到病房看望患者,告知下床活动的时间,同时该注意的问题,如排气后方可进食,有些手术术后需取半卧位等。

1.3.2术后第3~4天巡回护士再次进行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手术的满意度,对有疑议的患者及时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

2讨论

整体护理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方法进行了转变,护理人员深入病房与患者直接接触并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将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促进护患和谐,改善护患关系,体现了“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术中的人文关怀消除患者的紧张,让患者得到安全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的随访让患者得到术后指导,通过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也让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同时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面对面跟患者直接交流沟通,可促使她们不断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也增强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沟通能力,使得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玉群,祁素兰.围手术期患者的医疗健康教育.西部医学,200,16(20):192.

整体护理论文篇8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1]。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我们对46例幼儿唇裂患者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4例,年龄3个月~3岁。Ⅰ度6例,唇红部裂开;Ⅱ度28例,上唇部分裂开,但未及鼻底;Ⅲ度12例,上唇、鼻底完全裂开;Ⅱ度、Ⅲ度患者同时伴发牙槽裂12例,腭裂14例。麻醉方式:基础麻醉+局部麻醉;手术方式:Tennison法11例,Millard法3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唇裂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多较自卑,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多与患儿亲密接触、抚摸、拥抱、引逗患儿,给予其情感满足,消除陌生及恐惧感,为进一步治疗及护理打下良好基础。唇裂患儿心理、社会行为能否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及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唇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长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向家长讲解疾病原因,多与家长交流、解释,要告知唇裂患儿智力水平多在正常范围,除部分伴发腭裂的患儿的语音功能稍差外,其智能指标大多正常,使他们正确面对现实,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亲子关系,鼓励孩子以正常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2.2术前护理

2.2.1体检

术前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体重、发育、营养状况,局部皮肤有无湿疹、感染等,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常规胸透、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应注意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2.2术前健康教育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向家属讲明手术是根治唇裂唯一有效的途径,其最佳手术时机为单侧3个月~6个月,双侧唇裂6个月~12个月。唇裂患儿喂养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窒息或梗死,母亲应有耐心。患儿吃奶时宜取半坐位,患儿在进食过程中会吞入大量空气,应常拍其背部助其打嗝,吃完奶后再喂少量水冲洗口腔。术前2d~3d指导家属停止母乳喂养,停止用奶瓶喂奶或喂水,改用小匙或滴管喂奶,以便为术后喂养作准备,因术后初期吸吮不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2.2.3监测体温,注意保暖

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波动,有时引起体温不升。术前使体温不低于36℃,否则影响患儿血液pH值,不利手术;体温不升时应采取保暖措施,如放入保暖箱或空调房内。

2.2.4术前准备

术前2d开始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鼻;术前1d或当日给适量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面部,用棉棒清洗鼻腔、口腔。术前4h禁止喂奶,可喂食10%葡萄糖注射液30ml~50ml,以免因术后患儿饥饿哭闹引起伤口出血、裂开等。

2.3术后护理

2.3.1回病房前护理

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垫起双肩约15°,使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备吸痰器,随时吸出口、鼻腔内血性渗出物和痰液,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口唇颜色,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暖。

2.3.2回病房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立即用夹板固定双肘,关节制动,以免输液针头脱落及用手搔抓伤口,待其完全清醒后可喂少量糖水,以免饥饿引起哭闹致创口张力增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嘱家长不要刺激患儿,避免其大声哭闹或嬉笑;看护好患儿,防止跌跤、坠床碰撞创口,引起伤口出血、裂开。

2.3.3伤口处理

患儿术后回病房未清醒前,可给予局部冷敷,减轻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有血痂伤口先用3%双氧水清洗血痂,然后用75%酒精清洗消毒,无血痂伤口可直接用75%酒精消毒,如患儿流涕,随时用消毒棉签清除分泌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为了减少上唇张力,有的患儿需戴唇弓减张固定,唇弓一般在拆线1周后去除,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及皮肤压伤,如有应予以调整。为减少患儿啼哭,可适当使用镇静剂,避免伤口裂开或产生明显瘢痕。为使鼻翼塌陷畸形和Ⅱ度以上唇裂患儿术后鼻孔保持良好的形态,可用大小合适的橡皮管支撑患侧鼻孔,凡士林纱条及橡皮管应于术后24h取出,以免导致伤口感染。术后5d~7d分次拆除缝线,红唇内侧及黏膜的缝线不必勉强拆除,可令其自行脱落。拆线后因伤口系初期愈合,尚不牢固,家长要看护好患儿,避免摔倒碰撞使手术伤口裂开。

2.4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后,协助喂少量温开水或牛奶,勿过烫,用汤匙喂时动作轻、稳、准,不刺激伤口,以防损伤切口或加重疼痛。合并腭裂患儿,口腔与鼻腔相通,口腔清洁差,每次进食后喂患儿几口水,起到漱口作用。

2.5出院健康教育

患儿术后1月内勿吸吮,仍采用汤匙喂食。嘱要让其伤口痂皮自然脱落,切忌搔抓,术后3个月复诊。合并腭裂患儿,指导家长待患儿1.5岁~2岁时手术较为合适,因年龄小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年龄过大影响矫形效果,妨碍语音功能恢复等。患儿年龄增大后,唇、鼻部往往又会出现新的畸形,需二期手术治疗,鼻部畸形在14岁后基本稳定,此时手术治疗矫正,可获得最佳效果[2]。

2.6定期电话随访

了解创口愈合情况,唇部的功能状态以及患儿心理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讨论

现代医学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之相适应,护理模式也从单纯的重视病人的生活和疾病的护理发展为全面重视病人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体护理。护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通过护理程序,不但使病人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病人还能够掌握促进健康的方法。

幼儿唇裂修复术,手术前后的细致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幼儿生长代谢旺盛,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外形和功能,并可使瘢痕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伴有牙槽突或腭裂患儿,唇裂整复后在正常位置有肌肉活动,可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及腭部裂隙逐渐靠拢,为后期整复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在幼儿期进行唇裂修复,可减少喂养困难,并减少对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心理刺激。唇裂患者(包括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会面临严重的社会适应问题,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患者成为一个生理及心智健康的人。由于唇裂畸形的治疗涉及多学科,唇裂的护理也要重视护理的连续性、程序性和综合性,强调以患者健康为中心,全方位,不间断而又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的护理方法,以不同治疗阶段的医院内护理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专业知识,综合院外咨询和健康教育使患儿获得全面的治疗与康复。

整体护理论文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56例均为本院内一科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病程3~6年。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2.25岁;病程3~6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在入院期间及出院用药相同,常规予硝酸脱水山梨醇酯(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香丸等。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采取跟踪服务,运用中医整体护理观念进行康复期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措施

为患者制定院外整体护理计划,由医院、家庭协助患者共同完成。

1.3.1预防

笔者制定了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措施。

1.3.1.1一级预防

①控制血压;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能摄入,避免超重,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及治疗高血脂症;③戒烟;④积极防治糖尿病;⑤饮用硬水,勿饮冰水,忌冷水浴;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3.1.2二级预防

对于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存活者,采取二级预防。设立A、B、C、D、E5道防线,嘱咐患者逐条逐项去做。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β受体阻断剂,控制血压;C:降胆固醇,戒烟;D:控制糖尿病,合理饮食;E:运动,健康教育。

1.3.2心理指导

中医理论中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起着决定作用,如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精神要保持舒畅、愉快,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1.3.3服药

1.3.3.1因人制宜

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者,多以胸痛为主,可选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

1.3.3.2因地制宜

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如北方偏寒,应温通血脉,通痹止痛,心宝比较适宜;而南方偏于湿温之地,心元胶囊、参脉液较为适宜。

1.3.3.3因时制宜

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绞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均可应用。

1.3.3.4因证制宜

中医历来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等。

1.3.3.5因病制宜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应选用一专多能之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胶囊等。

1.3.3.6因药制宜

选择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成药物,而且剂型适宜,如遇急重症时,选用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等。

1.3.4饮食调摄

冠心病患者在恢复期,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

1.3.4.1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饱和脂肪酸能使血胆固醇升高,要控制猪油、牛脂、羊油等饱和脂防酸的摄入。

1.3.4.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胆固醇高容易导致冠心病,因此,应少食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鱼籽等。

1.3.4.3进食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

1.3.4.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收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1.3.4.5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的发病率,对高血压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1~2g为宜。有轻度高血压病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日用盐量控制在5g以下。

1.3.4.6少食多餐,七八分饱;清清淡淡,忌食辛辣;忌暴饮暴食;饭前喝汤。

1.3.4.7戒烟限酒,少喝浓茶,更勿豪饮冰啤。

1.3.4.8中药食疗:山楂、大蒜、海藻、海带、莲子、龙眼肉、玉米须、银耳、黑木耳、茭白、草菇等,每日交替食用。

1.3.5性生活

发生心肌梗死后至少在8周之内忌性生活;恢复性活前,宜对自身体力活动的耐力做出估计。无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冠心病患者,如能登2层楼梯或步行2km无明显心率加快、心悸、气促和心绞痛等症,或通过心电图二阶梯运动试验无明显心肌缺血改变,可允许过性生活;性生活前不宜过饱、饮酒或服用兴奋剂;过程中避免紧张气氛、压力感、恐惧感及过度兴奋;禁止非正常情况下的性生活(如婚外恋)或疲劳紧张后。

1.3.6睡眠

1.3.6.1睡前保健

晚餐少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睡前娱乐活动要有节制;应控制好看电视时间、内容;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然后按摩足心。

1.3.6.2睡眠

应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力衰竭,则应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1.3.6.3晨醒时刻

醒来不要仓促穿衣,仰卧5~10min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穿衣,再缓缓下床;起床后喝1杯开水。

1.3.6.4午睡

每日午睡30min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病率,要注意姿势,勿坐睡。

1.3.7运动

1.3.7.1运动要按处方进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7.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后应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

1.3.7.3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1.3.7.4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

1.3.7.5勿进行爆发性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尤其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1.3.7.6饭后勿马上运动;阴雨天、闷热或寒冷天气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运动后休息20min后进行温水沐浴。

1.3.7.7体育运动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在运动的同时勿随意变更服用药物的剂量或方法。

1.3.7.8运动要有规律,量力而行。

1.3.7.9运动中一旦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应平卧、安静,不要搬动;立即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症状未缓者就近请医生出诊;若心脏突然停跳,可用拳头叩击胸骨下段,或行胸外挤压或人工呼吸等。

2结果

2年后回访,对照组由于过度劳作猝死3例;因冠心病复发住院2次4例,住院1次3例。护理组除出院1个月内擅自参加活动猝死2例,其余36例皆健康。

3讨论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造成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而形成,常以剧烈胸痛和心肌坏死引起全身反应以及心电图特征性演变过程为主要特征。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范畴,多因情志不调,脾虚气结,聚湿成痰,痰气交阻,血运不畅,胸阳痹阻,气血阴阳亏虚;或因劳作,情绪激动或饮食不慎等导致供血不足;或因阴寒突袭,乘于阳位,寒性收引,心脉猝然闭塞;或因阳虚气弱,血运不畅,瘀血凝块阻塞,血运中断发为本病。

整体护理论文篇10

1.1心理方面护理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白血病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因家庭背景、年龄、职业、文化高低及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会产生恐惧、忧郁、伤悲、思虑过度等情绪,少数患者会产生放弃治疗的情绪。医护人员应给予出现消极情绪的患者特别的关注,认真聆听患者所倾诉的恐惧心理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对患者讲解化疗治疗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产生的疗效,同时产生一些副作用是很常见的,建立好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的平台,创建好医患关系,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使患者拥有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化疗治疗,这样使患者对待治疗有更好的依从性。

1.2深静脉留置方面的护理首先由麻醉师对患者锁骨下静脉或者是颈内静脉行穿刺术,并留置管口,待患者转回病房由此处采取化疗治疗。在行穿刺术留管口之前,使患者处于无菌环境并对施术位置实施无菌消毒处置,避免医源性的病菌感染患者,在输注化疗药物之前需时常输注肝素生理盐水混合液以保持通路畅通。在滴注化疗药物之后亦需要滴注肝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来降低化疗药物刺激血管,减少发生静脉炎及局部渗漏的风险。

1.3肠道和饮食方面的护理肠道对化疗等药物的敏感程度比较高,因此患者在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常伴有腹泻、食欲大大下降、腹痛和恶心呕吐等一些副作用。医护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胃肠情况,应当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在食物的选择上尽量选取维生素含量高,容易吸收,营养丰富的食物,不要食用硬度比较高、不易消化和刺激性比较强的食物,大量饮水可以缓解药物刺激胃肠道,同时还可以加快毒素的代谢。当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的临床表现的时候,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症状进行处置,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如中药穴位贴敷、点穴按压、针灸等,中药穴位贴敷、点穴按压和针灸胃俞、脾俞、中院等穴位[5],通过穴位刺激的作用和中药制剂的药物作用和能够有效缓解便秘、胃肠道症状等。可以服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止吐剂或者是止泻剂来缓解胃肠的不适。

1.4骨髓抑制方面的护理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即骨髓抑制,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这种临床表现,其特点为患者血中的血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当患者的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应暂停对患者实施化疗,应将患者进行隔离,防止患者被致病菌感染引起其他病变。

1.5其他不适症状的护理化疗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疼痛、脱发、下肢肿胀等不适症状,我科室应用耳穴疗法、湿敷、中药泡洗等中医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后遗症、下肢肿胀、肿瘤疼痛[6],治疗便秘,改善睡眠。

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心理抑郁水平。依从性的评定[7]:①完全依从:能够严格执行医嘱,配合检查和准时服药,化疗疗程>6次。②部分依从:能够执行部分医嘱,化疗的次数相对减少;不能及时化疗,化疗疗程≥4次。③不依从:患者不执行医嘱,化疗疗程<4次。

3研究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整体试验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性(46.67%)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整体试验组患者的不依从性(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试验组治疗后SDS评分(43.6±9.2)分及SAS评分(43.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9±8.9)及(5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两组患者护理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传统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白血病是指造血干细胞克隆异常性引起的病变,被克隆复制的白血病细胞会出现生成大量增加,分化功能异常,凋亡障碍,阻滞于细胞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在骨髓干细胞及其他造血细胞和组织中,白血病细胞迅速增殖聚集,损伤正常组织器官,使造血功能失常,可将其归纳为中医学的“痕病”“虚劳”“微积”“虚损”“急劳”“血虚”“亡血”和“血枯”的范围之内[8]。近几年来患白血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使人体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化疗又称为联合化学治疗,在临床上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诊疗手段,它可以使患者的CR+PR(缓解率)升高,同时还可以使患者的存活时间增加。新型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化疗的临床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降低。化疗药物在阻碍和消灭白血病细胞的过程中也会损伤机体健康的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会使患者正常身体机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药物刺激胃肠道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害怕的情绪,使其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这种现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更为突出,使治疗效果和预后受到严重的影响[9]。患者对疾病会产生比较消极和偏激的情绪,有的内科医生不能很好判断患者的这种情绪,导致误诊的发生,因此不能在心理健康方面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疗效达不到预期水平。

整体护理论文篇11

舒适护理模式是使人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7年3月~2008年2月,我们把舒适护理与手术室护理相结合,运用于病人,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减少了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心理,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8年2月常规手术100例,手术种类有:剖宫产22例,宫外孕20例,不孕症40例,子宫全切18例。

2护理

2.1手术前一天的舒适护理手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时,护士先了解病人的病情,诊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是否曾有手术史。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自己,指导患者晚餐进食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忌吃辛辣的食物,禁止饮水的时间,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要告知医生必要时给促进睡眠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晚清洁全身皮肤,术晨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穿棉质衣裤和棉袜,不涂口红,不戴金器和义齿;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如手术中怕痛,怕有后遗症,怕切除女性器官会引起性方面的障碍等,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2.2麻醉手术中的舒适护理[2,3]

2.2.1营造手术舒适的环境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45%~55%,配上优雅的背景音乐,手术床单、被套、推车单是洁净的,呈墨绿色,视觉上感觉很舒适,手术床、推车性能良好,保证接送病人安全、平稳。

2.2.2麻醉配合时的舒适护理患者入室后都特别紧张,护士要陪护在身边,用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沟通,协助麻醉师摆好,在椎管内置管时,穿刺针较粗,穿刺时后背有酸胀感,这都是正常的,嘱咐病人不要乱动,有利于麻醉穿刺成功。

2.2.3做好手术中的护理摆放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平卧时,手臂不可外展过度,测量血压的手可用中单包在身旁;截石位时,托腿架要调节好高度和外展度,老年人外展度不宜太大,以免骨折;四肢有畸形的,在关节下垫软枕,要保持其功能位置。2.2.4做好生理舒适的护理手术时要注意给暴露在外的皮肤盖上布单保暖;消毒时,防止消毒液流至眼睛;如有呕吐,嘱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洁净病人的面部;静脉输液时,要力求一针见血,并遵守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较长时的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器,让进入体内的液体与体温接近,减少温度过冷对机体的刺激;留置导尿管时,应在麻醉起效以后,方可操作,可以减少插导尿管给患者造成的尿胀、尿痛等不舒适的感觉,插管时动作轻柔,并遵守无菌操作。

2.2.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4]多数病人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我们应给予安慰体贴,尽可能地减轻思想苦闷,积极配合手术,我们可以轻轻用手抚病人的头部,病人会感到安慰,将暴露的隐私部分及时盖住,避免病人因怕羞而不安。如果病人的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不好和恶性的,我们要注意不让病人知道病情,以免焦虑和恐慌。

2.2.6手术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怕引起病人的紧张。

2.2.7手术结束后搬运病人时的护理手术结束后推车要靠床平稳,各种引流管、引流袋、输液管要妥善放置,防止导管脱出,四人平稳地将病人抬至推车上,将干净的盖被盖在病人身上,防止着凉,在护送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神志。

2.3术后随访的舒适护理手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做术后访视,要求护士仪表整洁,言语亲切,沟通讲究技巧,通过交谈,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况,鼓励病人树立康复的信心。询问是否下床活动,讲解术后下床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询问伤口是否疼痛,及时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联系,将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整体护理论文篇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模式转变,护理不再是单一的围绕着患者的疾病,而是有着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在医护人员眼中,患者是有血、有肉、需要交流的生命,护士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而是需要给患者提供连续的、系统化的、符合患者本身需要的个性化的最佳护理[1]。整体护理强调护理的对象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开放系统,文中以系统论的整体性、开放性、层次性、动态性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1 系统论与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其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给患者提供连续性、系统性的个性化护理。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层次性、整体性等特点。

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特征。而整体护理强调患者是一个功能整体,强调人是一个系统,充分体现了系统论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2 系统论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2.1  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系统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是诸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各个组成要素的简单的机械加和。患者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失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体。如生理的疾病,会影响人的情绪,影响工作、学习,影响社交等。而精神上的抑郁会使患者患上除了遗传病之外的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时,应在护理疾病的同时,注意心理、社会等方面对患者的影响,从患者整体出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护理。

2.2  开放性原则:开放系统是外界环境自由的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2]。患者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具有两个特征:①患者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活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②患者身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患者的每一个系统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系统间存在着开放性的关系。这就要求在护理中,护士不仅要着眼于各个系统、器官的局部病变,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到其生活的环境中的其他人、社区、家庭、经济、文化,甚至更大群体对患者的影响。

2.3  层次性原则:系统论的层次性有两方面:①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四大基本特点,由更小一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②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2]。患者是一个系统,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构成,是人的基础结构,而患者本身又是构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要素。因此,在护理活动中,护士要考虑人体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又要调整人体内部各要素的结构及功能,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从而维持患者内环境本身及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2.4  动态性原则:现实的自然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它的动态性[2]。患者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是动态的,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等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着,护理的工作内容、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也应该不断发展以适应患者不断变化发展的健康需求。3 小结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观念出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3]。而患者与护理本身就是复杂的系统,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该自觉的应用系统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来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完美的有效的整体护理。

4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