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2-10-28 07:09:40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09)10-0099-01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项著名的实验:在一所普通学校的一个班级中随便选出20%的学生,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的智力测试中是班上“最优秀的”,老师们对罗森塔尔的话深信不疑,认定这部分的学生的确是可教之材,于是对这部分学生欣赏有佳。一年后,罗森塔尔再次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这20%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IQ的增长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的学生,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可见,赏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欣赏的渴望。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

一、赏识教育涵义

赏识教育也称鼓励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提倡“新人、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其内涵是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用赏识教育使教育者在尊重学生个性人格的基础上,用爱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并给以充分肯定,以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

二、实施赏识教育原因分析

(一)赏识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弗洛姆也认为人有五种需要:关联的需要、超越的需要、根本的需要、认同的需要、参照的需要[2]。就人类总体而言,人的需要即为基本人性。就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言,由于他受到种种时空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也就决定了他不可能让所有的需要都得以实现和满足。但是,渴望被赏识几乎是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此,赏识教育就成为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基础。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一般而言,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则会相差甚远。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经过调查发现,―个没有受到赏识的人,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 ~30%,而受到赏识以后,其能力是之前的3~4倍。由这个调查结果可以想象,当教师对学生有更多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反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压抑,聪明才智亦难以发挥。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 及时赏识。赏识是有时效性的,及时赏识所产生的影响要比事后很久才赏识孩子所产生的影响大得多。对学生一定要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利用一切恰当的时机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要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和谐与温馨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因此,“赏识教育”要把握好教育时机,找准教育的切人点,突出适时渗透,达到真正意义的教育实效。

(二)适度赏识。赏识的度就是什么时候该给予什么赏识赏识,给予多少以及如何给予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掌握好赏识的度,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

在赏识理念的前提下,即使是批评,被教育者也会心悦诚服。对于被教育者来讲,人人都需要鼓励,更需要尊重,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要采取批评与赞赏相结合的方式,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还要善于捕捉那些隐性的容易被忽视的闪光点。

(三)把握赏识教育的长远性。教育不是阶段性的,而是连续性和长远性的,是一个长期、系统、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怀着一颗爱心,去耐心的教育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期望一两个月、一两个学期来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教师要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要循序渐进,要有耐心与毅力,要充分、持久地信任与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出色的。

(四)把握赏识教育的艺术性。赏识是讲究艺术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方面。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和鼓励性语言,像“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行动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应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这样更具有激励作用。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应该通过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达到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赏识教育篇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提倡赏识教育,那么,赏识教育有哪些好处呢?

一、赏识教育容易使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因为赏识教育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为自己学习不好而自卑的时候,学生这时最怕的就是老师的批评教育,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本来就诚惶诚恐,如果教师再当头一棒,肯定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萎靡不振,不再努力,甚至出现反叛的现象。反之,我们对同样的学生,采用积极的赏识教育,效果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有个学生考试没考好,但是和他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是最后一名,这回前进了五名,成绩也提高了十多分。这样的赏识鞭策鼓励,就会使这个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会再自甘放弃,破罐破摔了。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好处。

二、赏识教育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赏识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它会点燃起蕴藏在内心深处智慧的火花,迸发出灿烂的理想的光芒,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昔日,我有一个学生,就是爱贪玩,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很想狠狠地批评一顿,甚至打他几下。但我知道这样不好,还会使他产生反感。我就找他谈心,和颜悦色地把话啦,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的,看你是个好学生,你很有天赋,头脑特别聪明,思维敏捷,课堂我提问你,你答得极快,而且很有见地,将来你一定会有大出息的。我相信我的眼睛不会看错的。”

赏识教育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33—01

赏识教育是给予学生尊重和爱的教育。赏识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通过赏识教育可以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如果一个人在自我认知的发展中,有正确的自我感觉,善于自我观察,有清晰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印象,有自我分析的能力,能够自我批评,那么,这个人的发展一定是积极的、向上的,不断进步的。

一、赏识教育是能让教育者和孩子共同快乐成长的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成长。

我曾经教过两个男生,上课经常捣乱,还满口脏话,很让老师们头疼。我接上这个班后,首先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论他们怎么想办法跟我对着干,我都努力克制自己,对他们以礼相待,认真听取他们的抱怨,帮他们分析,使其认识到这种错误行为造成的印象是不好的,是不受欢迎的,同时告诉他们什么行为受人尊敬,什么印象令人赞赏,应该赏识什么,厌恶什么,并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要求,他们做到后立即加以赞扬和肯定。半学期后,他们和各科老师的关系都有了明显改善,也获得了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赏识教育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潜能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助推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对认知、情绪和意志行动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自我概念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不一定是相同的,当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差大时,个人便会感到别人不理解自己,因而造成隔阂,甚至产生冲突。针对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产生的冲突,针对理想自我追求目标的树立,批评的方式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缓和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产生的冲突,树立理想,如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加以肯定和赞扬,不但能使这个同学重建信心,再接再厉,而且在班里也起到了端正班风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会自觉地检查自己的错误,使大家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见,赏识教育在解决个人问题的同时,也带动着集体的发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赏识教育是可以助推学生走上成功之路的教育

目前,很多中小学生甚至成年人都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使得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走了许多弯路,与成功的机会擦肩而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不断进行自我分析的习惯。自我分析对自我认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赏识教育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

赏识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61-01

1.赏识教育概述

1.1赏识教育的概念和本质赏识教育是针对"功利心态"支配下的教育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尊重生命规律、尊重人性本质、尊重个体差异的一种教育理念。具体到幼儿园教育中,就是要求老师要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个性需要和个体差异,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赞赏,在孩子遭受挫折时,要给予宽容和理解,并帮助孩子走出阴影逐渐走向成功。给予孩子应有的的赏识和认可是赏识教育的本质特征。

1.2赏识教育的功能首先,赏识教育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能。赏识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满足孩子们获得赏识的心理预期,从而使得他们在此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其次,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有明确的自我定位,使他们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地努力和进步。最后,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收获快乐和成长。对孩子们进行赏识教育,可以让他们在理解、宽容和和谐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学习和成长,最终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创设情境,体验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孩子们也一样。一些学生即使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爸爸妈妈往往没有什么特别的赞赏和表示,使的孩子们很少有被认可、被赞赏的体验和感觉。因此,老师需要给孩子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要求小朋友们自由组合编排节目,为自己的妈妈献上最好的节日礼物。母亲节当天,我邀请了家长来参加"家长会",当家长们进入"会场"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然后,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精心编排的节目向自己的妈妈表达祝福,这时,台下的家长们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次特殊的"家长会"既沟通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又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提高了自信,可谓一举两得。

3.尊重孩子,自由成长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着更强烈的"权力寄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将来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只要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就骂"没出息!""不中用!"等等。这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使得孩子们不仅失去了快乐的欢笑、而且失去了孩子特有的创造力。因此,推行赏识教育,需要学会尊重孩子,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自由成长。在我们上次成功的"家长会"后,我就不失时机的提出了要家长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们合理的选择,让他们少一些压力,多一些快乐。

4.赏识表扬要坚持不懈

要持续保持学生的自信,教师就要坚持长时间地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赏识,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成人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大声地指责:"这么笨,别上学了"、"你真没记性、真是死不改悔"等,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让他们在痛苦中总结经验,在教训中学到智慧,使其不迁怒,不贰过,我们对孩子错误的处理至关重要。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教师和家长的宽容也会使孩子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给孩子以希望。

5.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幼儿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应用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不要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应该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如一位成绩一般,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答错一个问题之后,教师仍很高兴,和蔼地说:"这位小朋友虽然答错了,但却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你们看她只是少加了一个数,下次她会做对的",这个小朋友原以为必受到批评,可却得到了教师的赏识,很快成为课堂上踊跃的发言者。因此,在做了错事而又知情的情况下,老师不妨对其错处忽略不记而对其表现也的积极面加以肯定和赏识,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自信。做老师的必须努力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以班集体为单位的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让幼儿参加各种步行活动,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还有,老师对所有的幼儿要一视同仁,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期待,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机会、勇气,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充分展示自我,激发内在的潜能的发挥。

赏识教育篇5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赏识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通过教育者的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己,赏识教育是学生个性塑造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特点:社会性、竞争性、协作性、差异性,创新性。实施赏识教育就更具紧迫性。

(一)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出现某一种行为后给予积极的强化,会增加行为的频率。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当一个学生跳过跳箱、投进一个篮、完成长跑任务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大拇指的竖起,对学生而言,那是最好的奖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动力。

(二)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跃”,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由于每个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区别对待,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入手,好学生要鼓励,后进生只要他有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当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被认可,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油然而升。

(三)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施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热爱教育,尊重学生的素养,世上不存在绝对地聪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他的闪光点,对待那些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要求,比如跳高教学,可以降低高度,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无形中可以克服他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赏识教育篇6

一、建立“表扬和鼓励”机制,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一个学生考了90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伸出大拇指说“very 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不得100分?”。其实得90分的孩子能力未必比100的孩子差,父母和教师也是从孩童时期过来的,对孩子苛刻的要求,不但不会起到督促作用,相反,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操作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脑能手,你能说他没有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50分提高到55分再提高到60分,应该给予表扬。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進。

就拿我班上的一个接受能力十分差的男同学来说吧,他不光成绩差,还经常在课堂上扰乱纪律,老师和同学们很讨厌他。针对这种情况,对于他能积极的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写的作文篇幅较长等优点,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他指出了不足,鼓励他如果能改掉缺点,一定能成为最棒的学生,他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他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以及部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部级征文活动中,他获得了二等奖。当他双手捧回奖状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不再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潜能的发挥,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孩子心灵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而且可能势不可挡。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一)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二)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有的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消除了逆反心理,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一定会深受孩子的敬佩。

三、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篇7

【摘要】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励。本文从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光点;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潜能力;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自信心等三个方面对赏识教育的心理效应进行了探讨,充分肯定了赏识教育对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特殊作用。

http://

关键词 德育工作;赏识教育;心理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这个故事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好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也开花”的显著成效。可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赏识教育的魅力是神奇的、无穷的。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发现闪光点

教育家陶知行这样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热情,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他们的品德养成。

生命之花在赏识中开放,在抱怨中枯萎。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健康特长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其发展,而不要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全方位、多角度欣赏自己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热忱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被缺点湮没了的闪光点,看到优点就表扬,有了进步就鼓励,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道期待的目光、一个会意微笑,都会让他们感到无限的温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平淡质朴、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了心理依靠,产生学习的热情,进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乐于让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一起感受快乐与忧愁。并以此作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秘密武器,通过心理暗示,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反之,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一无是处,便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动力。正如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所言,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这,就是新课程“教即导”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

二、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潜能力

我国赏识教育家周弘曾说:“天赋差异有限,生命潜能无限。”心理学研究表明,受到鼓励和赞美是人的高级需要,一个经常受到肯定和鼓励的人,其自尊心会增强,其潜能会被充分发挥,就会积极、愉快、高效地学习和工作,不断取得成功。因而,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作为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错误和失败,让学生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十全十美,不允许学生犯错误,那么你会痛心疾首地发现留给学生全是负面影响。因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陶知行语)。”这些科学家小时候在大家的眼里学习成绩都非常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某方面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正是教师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差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扬其长,避其短,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后来他们才会成为出色的科学家。由此可见,赏识教育既能控制浮躁的情绪,又能呵护脆弱的心灵;既能激发内在的潜质,又能创造意外的奇迹,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共进的双赢局面。

这,就是新课程“多元评价”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

三、肯定学生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肯定的强化,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但愿我们的教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更多地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美每一次的进步(戴尔·卡耐基语)”; 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不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不仅有积极进取的决心,而且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进一步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同时,在学生自尊心、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养成过程中,还能够感召、影响和带动他人,形成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营造出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氛围。

这,就是新课程“人人可成才”的思想理念所需要的赏识。

总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就是发展教育,就是成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用赏识教育这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智慧之门和希望之门。

http://

参考文献

[1]耿立志.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13,9(4):72-74;

[2]张海芬.学生与我快乐同行[J],中国教师,2013,199:77-79;

[3]孙建国,魏新强.世上本没有“差生”[J],人民教育,2013,23:31-33;

[4]山晓峰.自信的魅力[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2013,4:70;

赏识教育篇8

二、自我赏识,学生更自信自强

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很多事情,如果每件事情的完成都能被赏识的话,就会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成功,从而激励孩子不畏艰难主动做好下一件事。而老师不可能时时事事都能评价赏识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因此,我就试着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赏识意识,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表扬自己今天做好了哪些事情,试着给自己写评语。如,“我真棒,作业完成得真快!”“我真行,自己解决两个难题!”“我真好,今天我帮助同学了。”“我的责任心真强,班级的卫生让我打扫的很干净。“”我很孝顺,……“”我很讲文明……”事后发现对学生进行自我赏识的教育很成功,学生变得自信了,自觉了。不少家长也说孩子懂事了。

另外,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赏识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展示各自的才华,彰显个性。在集体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才会更加热爱集体活动,有荣誉感。学校的大合唱比赛前,我总是说,我们班唱得就是好,肯定得第一。临上台前,我对学生说“:谁最棒?”学生回答:“我们!“”老师坚信,带着自信上台吧!我的学生就是最棒的!”学生带着这样的自信与信任去比赛,成绩怎么会差呢?当然,赏识绝不是万能的,有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惩罚。

但惩罚绝对不是体罚,更不是伤害。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教育。惩罚要及时,要让学生明白被惩罚的理由,甘愿受罚。还可以罚犯错误的孩子为班级做一件好事,让惩罚变得美丽。

赏识教育篇9

1赏识教育在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全纳性教育并未得以普及,残疾人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国家单独设立的残疾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中成长起来的,相对独立、封闭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社会,他们的生理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又妨碍了他们认识世界和接触社会的能力的发展,因此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他们的思想感情比较脆弱,主动创造性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易产生自卑心理,意志力薄弱,性格孤僻、多疑,喜欢封闭自己。所以,如何提高他们融人社会的信心和能力,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以长促短,挖掘他们的潜能,把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一定知识,更具有完善的人格的人,从而使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通过心理暗示,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从而使其不仅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而且有主动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的信心。赏识教育同时又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手段。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赏识强化,可以塑造受教育者的行为,完善他们的自我形象…。同时,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赏识积极行为,群体中就会形成从善如流的好风尚,也可以对消极行为起抑制作用,迫使消极行为者改变消极行为方式,培养出好的校风或一个好的学风。

由此看来,赏识教育是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根本需要,是把残疾人学生融人社会,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2赏识教育在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又聋又哑的周婷婷在她的母亲周泓的悉心培养教育下,成为跟同龄健全孩子一样优秀的大学生的事例,充分体现了赏识教育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成功作用。

2.1赏识教育可以营造和谐氛围。创建良好的学习背景

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竞争,“优胜劣汰”的情况普遍存在,尤其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文化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连年来大学一再扩招生,大学生越来越多,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来激烈。要使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想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就要不断努力挑战别人,挑战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国残疾大学生的教育是融人到健全人的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中展开的。开放的环境,竞争的氛围,学业的繁重,就业的压力,尤其是认知能力的相对不足和生理上的残疾,使残疾大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中遇到了比健全大学生多得多的困难。压力、困惑、无助很容易使残疾大学生滋生消极、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情绪,使他们感到生活乏味、前途渺茫、人生无意义,觉得自己不适应这个社会。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只要教育者信任残疾人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时刻激励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让他们觉醒,掀掉压在生命上无形的自卑的巨石,他们就会逐渐建立起生活的自信心,最终享受成功的喜悦。

赏识教育本身而言,是以人性为基础的。身体上的的残疾,文化基础的相对薄弱,同等条件下学习能力和学习手段的相对不足,使残疾大学生不免更容易产生泄气、厌烦、消极的心理。赏识教育的秘诀正是通过教育者的关心、关注、表扬、赞赏,调动残疾大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直接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产生自觉的学习愿望,从而保护了残疾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当赏识教育把教育者以一种欣赏者的角色融人到学生中去,使他们互相欣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时候,就真正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宽松、支持、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就形成了。这样良好的“快乐学习”背景将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样,如此和谐的学习氛围,会使残疾大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感激生命、珍惜生命,不怕苦难的命运给他们以磨练,积极与命运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看世界的万事万物,真诚体会美好的人生。

2.2赏识教育能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受教育者都需要不断的激励。挖掘残疾大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弥补身体残疾带来的学习能力不足,是残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必要保证。盲生由于视觉障碍,他们的触觉、听觉等较常人灵敏,注意力、记忆力等也较常人强;聋哑生听觉功能比健全学生更为敏感,具有较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受力强,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注意力容易相对集中,这些都是残疾大学生的潜能。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坚信不疑、耐心鼓励,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等赏识教育的方式,可使残疾大学生多种多样的潜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得到磨练,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并能够顽强地站起米,因此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残疾学生的独立性和承受力,使其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当自身的能力得到发展和肯定时,残疾大学生的信心、恒心、耐心会得到极大提升,不论是在大学中接受专业教育,还是将来步人纷杂、竞争、残酷的社会,他们都会怀着坚定的信念,自信、自立、顽强地走下去。

2.3赏识教育能培养残疾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创新人才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有创新,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创新人才才是时展的真正所需。因此,教育要创新,残疾人高等教育更需要创新,从而提高残疾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社会竞争中生存,由社会的被资助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然而残疾学生的身体残疾使他们相对健全人获得的信息量少,信息不系统,不全面,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较强的“向师性”、“依赖性”,创新意识也明显薄弱。赏识教育正是通过充分肯定残疾大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残疾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问和争辩,利用教学冲突,使学生思维急剧撞击,突发奇想,不断进发火花,从而让学生对探索保持极大的热情,进而不断挖掘其潜能,培养其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树立“常人可为己也可为”,“常人不可为己也可为”的信念。同时还可以利用他们好学、向上、希望被人认可的愿望,关心残疾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才能、追求,激发残疾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诱发创新需求,并提供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引导他们敢于创新,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

2.4赏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多年的实践后,形成了将培养残疾大学生的特殊教育融人大学校园为主流方式的教育模式,特教学院的学生与其他学院学生共享学校的教育资源、人文资源,接受与健全大学生同样的文化素质教育。这是面向全体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同等条件的教育环境,是残疾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所需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人人有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教养,个个成人”特点的教育模式。但是残疾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具备了所需的教育模式就可以开展的。因为要接受广泛的素质教育,主动、愉悦地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学习的成效,不仅需要残疾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他们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而且,根深蒂固的“学一技之长”的观念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常使他们寸步难行。

赏识教育篇10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二、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三、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四、把握赏识原则,追求更高境界

1.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深入到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但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其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2.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1)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考大学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学生很压抑。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所以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

(2)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那样会更具有激励作用。例如,在我所任的班级中,有一名叫李虎的学生学习十分出色,为了充分发挥他在这方面的特长,我就经常拿一些较难的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他共同研究、讨论,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这种能力被老师欣赏的自豪,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使他能以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使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3)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你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老师的评判。这时老师投去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另外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4)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我们部分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赏识教育篇1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41―01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

一、给学生以宽容,尊重学生人格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这无疑是对宽容最为生动的注释。而我要说:教师宽容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优劣,故教育无比崇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学生的缺点、错误的表现,若是优秀生,教师很容易对他宽容、谅解,给他机会,但对待后进生,教师未必能做到宽容。我有过这样一个体验:有一次公开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与教师,而这时一位平时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我看着他,只是平常地说了句:“虽然你迟到了,但看你的样子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赶过来的,快去上课吧。”没想到这节课他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尔后,他经常主动找我谈心,说他的苦恼,谈他的快乐,而在他面前,我常常只是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他知道老师在乎他说的话,重视他的感受。渐渐地,他进步多了,也开朗了不少。

二、让学生在自信中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

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其实,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只要他能努力地追赶前面一个人,每次进步一点,学习就会由难变易,就会变成一种快乐的追赶游戏。就如上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上到楼顶。我们不能总拿后进生与优秀生相比,更不能以他们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比掉的很可能是学生的自信,换回的却是学生的自卑。学生的表现不必是最好的,但如果是他的最好,哪怕还是最后一名,这也是一种进步,我们也要表扬他、鼓励他,让学生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自己每一点进步中感到克服困难的愉悦,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定能重拾丢失的自信,从而走出自卑的阴影,拥有正常健康的心态。

三、设置形式多样的光荣榜

赏识教育篇12

一)对现实中表扬现象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表扬要有一个“度”。

第一 偏激表扬

如“你真聪明”类的表扬话,可使学生产生自满心理。它必须和相应的智力因素联系起来。

第二 低层次表扬

如“你真棒”这是很单一的,也是低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事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二是远大的理想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协调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第三 频繁表扬

这种表扬方式会导致学生自认为很优秀,很成功。这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没有一点经受挫折与困难的思想准备。

二)理想中的表扬原则

第一 表扬具有目的性,即要对症下药。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做为体育教师我们则应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那么在体育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更能集中激发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与他们表扬,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去。

第二 表扬的同时要进行受挫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赏识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每节课中,但并不意味无原则地表扬。在表扬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受挫教育,尤其90后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授课中常常安排难度适当的内容,辅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第三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彩。

提高表扬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创造出符合自己特色和具有个人特色及灵活多变的表扬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一定会在浓浓的“天生我才”中得到无穷的力量。从而健康的成长。

当然,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常常迷失方向,过多地谴责学生,批评学生。但心中的清泉常常又点醒我,使我清醒。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桃和斯诺特先生在《人这样成长》中所写到: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个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的中成长,

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