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1 23:25:57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1

一、查摆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通过同志间谈心谈话,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查摆出问题有2个:一是对于脱贫攻坚的扶贫政策认识还不够充分,了解还不够全面。生态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虽然我一直在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学习,在日常帮扶工作中,也尽可能去了解一些适合我的帮扶对象的扶贫政策,但是帮扶效果仍有限,究其原因,还是我在帮扶工作中,片面强调落实上级的政策,强调实用主义,对脱贫政策认识不够充分,了解不够全面。另一个问题是对贫困户关心不够,帮扶工作本是一项考验帮扶干部耐心细心、理想信念、群众情怀的工作,我在帮扶工作中,有时会产生一些烦躁情绪,尤其面对繁重工作压力时,会时有懈怠。分析原因,还是对帮扶工作信念不足,热心不够。

对于这2个问题,我会及时整改到位。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表现

(一)思想认识及学习方面

一是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还不够到位。有时忙于业务经常下乡,没有利用闲暇空余时间,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脱贫攻坚知识和各项扶贫政策,导致学习仅停留在表面上,粗浅浏览的多、深度钻研的少,没有完全做到融会贯通、入脑入心,没有完全掌握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

二是贯彻落实脱贫政策还不够精准精细。脱贫政策涵盖了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 每一项都涉及贫困户切身利益,每一项都与贫困户生产生活脱贫息息相关。在具体工作中,因对脱贫攻坚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有时落实脱贫政策还不够迅速,在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上还不够精准,落实政策不够及时。

  (二)攻坚责任方面

我把主要精力放在帮扶市委安排的贫困户身上,对乡镇和村子的脱贫攻坚工作关心不多,有时候就是去的时候顺便了解一下,没有仔细深入研究,更没有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刻探讨,提出有意义的脱贫攻坚措施。

同时,我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性、严峻性认识不够到位,对存在突出问题思考研究的不够深入,还没有从深层次和从全局的高度看待脱贫攻坚工作,还没有切实担负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等问题。

(三)工作措施方面

创新举措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怎么安排怎么干,自己主动动脑思考不够,没有大胆创新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工作,对更好做到扶智、扶志、扶德工作办法不多。

(四)任务推进方面

脱贫攻坚工作还不够扎实,工作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任务落实还不够到位,对贫困户关心还不够,我帮扶的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在他自己的努力下,生活上已经明显好转,但是在思想上及其他方面,我关心较少,该贫困户平时喜欢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喜欢热闹,我觉得这个与脱贫工作关系不大,一直抱着消极的态度,劝其尽量不要外出。

(五)纪律作风方面

在工作中不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在帮扶贫困户过程,强调每项工作都要留下“痕迹”,收集材料以及“扶贫工作日”等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对领导安排的任务照抄照搬,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思考的不够深,研究的不够透。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针对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从思想深处去改,从一件一件具体事去改,真改、实改,彻底改,把整改的成效体现到帮扶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坚定扶贫工作信念。

以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陕西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性和严峻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充分了解掌握省市脱贫攻坚、生态脱贫精神,联系实际真正学、深入学,进一步提高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上来。

(二)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真心实意帮扶贫困户。

通过对总书记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的学习,我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才能搞好,对于贫困户,要做到生产上关心,经济上资助,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

对于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扶贫扶志工作有待提升的问题,我将进一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省“扶志六法”和榆林市“6+6”扶贫扶志工作法,进一步加强宣传党的脱贫政策,加强对中省市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脱贫的决心以及出台的相关扶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使贫困户全面了解政策,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下一阶段,我将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扶贫措施,彻底消除其习惯贫困的思想,实现精神脱贫。

(三)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注重走形式,不下真功夫的问题,我将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下一阶段,我将继续深入基层调研,充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和生态脱贫政策落地情况,对存在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对于我所帮扶贫困户,我将切实解决该贫困户在生产生活、就医等方面实际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

问题不解决不收兵、整改不到位不罢休,我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程序和保密纪律,切实按照整改措施完成整改工作。

以上是我个人对照检查出来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对照检查得不够全面、深刻、还有对照检查不到位的地方,敬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认真加以整改。

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及对班子成员的批评意见

一、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

1、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严峻性认识不足,建议以后将该项工作当做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常抓不懈。

2、建议以后多组织几次集体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大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在听取中央专项巡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的重要讲话,及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二、对班子成员的批评意见

1、***同志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2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1993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然而至2012年底,根据现行贫困标准全国还有近亿农村贫困人口,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作出新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3年后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攻坚目标,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培养锤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平台。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有事干,而且有条件干事、干成事,这对于年轻干部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无疑是有价值的。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这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价值体现。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时代脱贫攻坚展现了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价值: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依靠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我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10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前所未有。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全体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从治理维度看,在脱贫攻坚战中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成为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扶贫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3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他提出“一个牢记”、“三个始终”的明确要求: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2020年度我们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战时间就在眼前,成果提升迫在眉睫。***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必须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

面对还处在贫困生活中的人民群众,做为乡镇基层干部,我们就是脱贫攻坚的排头兵决战者。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按照***要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冲刺阶段,全力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村支部书记、村扶贫专干、扶贫包村干部、管区扶贫专干、镇扶贫办统筹合作形成合力,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透摸清、弄清贫困户的需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人包。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包户干部精准等,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必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鼓励企业加入扶贫行列,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4

2020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作为基层街道纪工委书记,通过深入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做好扶贫工作,关键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必胜信心、为民初心、上下一心、纪律戒心,以卯足干劲的工作劲头,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脱贫攻坚要树牢必胜信心。信心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精准脱贫的先决条件。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的关怀和期望,也为我们集中精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信心。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倾心尽力、克难攻坚、敢于担当、务实为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扎实把脱贫攻坚工作推向深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决胜脱贫攻坚要树牢为民初心。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唯一标准,用真心、动真情,体民意、解民忧,转变工作作风,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以深厚的为民情怀,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承诺。

决胜脱贫攻坚要树牢上下一心。习总书记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脱贫攻坚是一项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既要精准发力,也要注重协同配合。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领导核心,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脱贫攻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建立起想做事、能做事、做得成事的基层组织,让基层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好帮手、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要整合所有工作力量,增进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和互通,形成工作合力,把全部的精力和重心放在基层,下到村、走进户、帮到人,点对点调研、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决胜脱贫攻坚要树牢纪律戒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对我们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牢不牢、作风建设强不强、重规矩守纪律到不到位的一次重大考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但从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通报的情况来看,扶贫领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以及违纪违法案例层出不穷。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把讲规矩、守纪律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明底线、存敬畏、知行止,坚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说不,有力筑起脱贫攻坚的“纪律防线”。在纪检工作中,我们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聚焦群众利益,严查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对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和警示效应,落实源头治理。对发现的作风问题,要举一反三,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

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要以党的“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以抓铁有痕、时不我待、全心为民的工作作风,力争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扶贫工作完美收官。

脱贫攻坚越往后任务越重、工作难度越大,越需要全体党员干部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以更严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中的职责定位,把专项纪律检查作为保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聚焦纪律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2020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二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能掉队。继江西井冈山市、河南兰考县率先脱贫摘帽后,近期全国9个省区市的26个贫困县通过专项评估检查,由省级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这是自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既为今后几年贫困县有序规范退出树立标杆、作出示范,也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信心。

把好贫困退出关,是确保脱贫成效没有“水分”的关键一步。对此,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此次“摘帽”的26个贫困县,由7家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评估检查,始终坚持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立场,严格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客观呈现脱贫成效。评估过程有这样一个细节:某贫困户的房屋认定比较模糊,评估组通过实地勘察,综合该户家庭情况和住房安全问题,最终判定该户为漏评户。这种客观、公正、较真的工作态度,确保了脱贫攻坚考核评估的公信力,说明贫困县退出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而是挤干水分、防止虚报,有着实打实的脱贫成效作为支撑。

有制度设计的硬杠杠,有各个环节的严把关,才能换来脱贫成效的实打实。党的十八大以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发展中国家中贡献了份额的减贫人口。能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资金调配、贫困识别、产业发展、干部动员等一系列堪称“精准”的政策举措,体现着深刻的治理艺术。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的观察,“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通过良好的政治愿景、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贫困县摘了穷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还需要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能力,防止返贫。主管部门提出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目的就是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为广大群众建立稳定的心理预期。既无需担心扶贫干部会迅速撤离岗位,同时也要依靠自身努力尽快走上脱贫之路,在内外两股动力的助推下,脱贫成果将不仅得到人民的认可,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降到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从现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大约3年时间,脱贫攻坚进入后半程;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现在到了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关键时期。越是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越是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思想,越是要采取超常措施加以扶持。这就需要拿出坚持到底的劲头,下一番“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一位参与脱贫评估的专家,调研了39个行政村,发放了1000多份调查问卷,最后写下了8000多字的笔记,目的就是要保证访谈场景可还原、发现问题可追溯。事实上,这样一种认真的精神,可以说是整个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将这样的状态保持下去,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摆脱贫困的大决战,书写人类反贫困的新奇迹。

2020党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三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客观的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了“神气”故事;老书记焦裕禄探流沙、查风口的河南兰考张庄村,如今“风沙窝”变成了“金银铺”;宁夏永宁县原隆村百姓过去久居“苦瘠甲天下”之地,因为移民搬迁生活越过越兴隆……一曲曲改变命运、迈向全面小康的壮丽凯歌,是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具象体现,也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注脚。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评价的,“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

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将大大改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基层干部的作风能力有了转变,农村治理水平有了提升,这些都是涉及长远发展的,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积累起具有长远启发意义的经验。比如,全党动手、举国之力,形成全国上下攻坚的合力。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这正是扶贫合力的生动体现。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效率。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就有千百种方案,就会付出千百倍努力。比如,产业扶贫、扶志扶智,为脱贫攻坚制造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展产业让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鼓励创业催生无数致富能人,扶志扶智提振农民奋斗追梦的精气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形成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才能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以实际行动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扶贫火热场景向世人表明,“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的阶段,尤需激发“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蓬勃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不折不扣抓好扶贫各项政策举措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坡路最难走,解决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减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唯有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将得到更为有力的验证。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一个以人民为坚实根基的国家,其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其未来必定是其道大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要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要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战,需要的是全党上下,凝心聚力,尽锐出战,共克难关。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和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使命重大,责无旁贷。纪检监察干部应切实肩负起责任,立足工作职责,担当作为,带头奋战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一线,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深入扶贫一线,担当脱贫攻坚“战斗员”。脱贫攻坚,是锻炼干部的“战场”,也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纪检监察干部不畏挑战,迎难而上,深入贫困村担当脱贫“战斗员”,与贫困群众一道努力奋斗,脱贫致富。市纪委监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这一脱贫攻坚“主战场”任第一书记,通过驻村帮扶、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方式,带领贫困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致富脱贫。目前市纪委监委帮扶联系的武鸣区马头镇四明村和玉元村已全部脱贫摘帽,村集体产业已形成规模并产生效益。2019年四明村、玉元村预计贫困发生率将分别降至0.75%和0.42%。

深化专项治理,担当脱贫攻坚“护航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确保党的扶贫政策、扶贫资金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的重要举措,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纪律保障。当前,在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决胜阶段,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机构作用,通过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实行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线索联合排查、联合监督执纪“四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深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大力开展扶贫领域“九项重点任务”专项整治活动,推动乡村干部及其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双管齐下推动专项治理工作不断深化。2019年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超过13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超110人,切实履行纪检监察干部“护航员”职责,维护民利,践行初心。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5

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政治责任感,深化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我作为一名积极分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严峻性,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极为严肃、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

二、突出精准,坚决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

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导向鲜明,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谋划好,把目标任务完成好。精准扶贫就是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突出“精”和“准”。一是要找准致贫返贫原因。根据入户摸底情况,认真分析研判致贫原因,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选准脱贫致富路子。要因地施策、因户施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四个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要求,精准制定脱贫计划,精准落实扶持措施。

三、真抓实干,确保减贫脱贫目标全面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打赢农村扶贫攻坚战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精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具体可行的政策,以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为推进新密脱贫攻坚工作添砖加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围绕完成年度攻坚任务,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政策保障,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总的来看,打好三大攻坚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人民逐渐富强起来、中华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了,同时也对我们党和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富强中国的能力,要求我们要有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建设和谐中国的能力,要求我们要有防治污染、建设美丽国家的能力。

二、解决新时代新矛盾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很突出,我们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就应该打好涉及人民利益、人民真正关心的三场攻坚战。一是着力防控金融风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力促实体经济、房地产等金融领域向好发展,同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不断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二是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确保今年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以上;三是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环境执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6

刘 永 富

(2019年8月23日)

 

尊敬的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贵州省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向大家汇报脱贫攻坚有关情况。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对贵州省委省政府和各位领导对脱贫攻坚、对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表示崇高敬意。我从四个方面汇报。

 

一、学习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初步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工作,亲自挂帅出征,走遍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0多次国内考察40多次涉及扶贫,连续6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看扶贫,连续5年召开6次跨省区的脱贫攻坚座谈会分阶段、分专题部署推进工作,连续3年主持召开会议审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党的十九大以来每月都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我们体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把握。

(一)实践基础。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我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形”于上山下乡的特殊经历和在地方长期从政的探索积淀,“成”于担任党的总书记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之后。

青年时期。1969年,习近平同志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当知青,一干就是7年,品尝贫穷之苦。他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感情,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深刻理解。他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

在地方工作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担任县委书记,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大刀阔斧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领全县人民一举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期间,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提出经济大合唱、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重要思想,提出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的愿景,形成《摆脱贫困》一书。在福建省工作期间,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战略思想,开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成为践行“两个大局”的成功典范。组织开展省内造福工程、山海协作、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等,探索了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浙江省工作期间,主持制定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百亿帮扶致富等扶贫工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思想,走出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新路子。

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鲜明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成效考核情况汇报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党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党一开始就是为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而带领他们进行革命的,当年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湖南农民运动、发动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都是为了穷苦人民。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到新中国成立70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所以,抓好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是国内外皆知的庄严承诺。我们一定要如期兑现承诺。”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国内考察第一站去了广东,宣示改革开放决心,第二站就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进村入户看真贫,作出“两个重中之重”(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和“三个格外”(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等重要指示,拉开了总书记抓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2014年,总书记作出把资金用到扶贫对象上,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等重要指示。2015年,总书记作出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解决“四个问题”(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要指示,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基本方略、政策举措和工作要求。2016年,总书记作出实施最严格的考核制度,贫困县党政正职保持稳定,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重要指示。2017年,总书记作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等重要指示。2018年,总书记作出实行脱贫攻坚干部轮训,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抓紧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等重要指示。2019年,总书记作出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松劲懈怠,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等重要指示。

(二)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一是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全面深化扶贫领域改革、构建贫困治理体系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农村普遍贫困,需要通过普惠性的政策措施,使大部分地区和群众受益。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扶贫很难奏效,必须采取更精准的措施。”“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确保脱贫真实有效。

四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如何发挥政府投入主体主导作用,形成扶贫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也要按照这个原则,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金融服务水平。”“要加强资金整合,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确保整合资金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强化监管,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扶贫资金支撑保障,做到多渠道筹措、精准化使用、常态化监管,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切实提高使用效益和效率。

五是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扶贫格局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要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各部门要积极完成所承担的定点扶贫任务,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六是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确保高质量脱贫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最严格的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确保脱贫攻坚务实扎实真实。

七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尊重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要改变我们习惯的送钱送物方式,坚持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志,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提高增收致富的能力,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着力培育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八是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共同使命,发挥我国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树立大国形象的高度,提出的重要思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继续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作出贡献。

(三)精神实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第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从政党性质、执政责任、巩固制度的高度深化了对我国扶贫工作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为了彻底解决贫困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原因,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只有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才能体现社会主义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优越性,才能体现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根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第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体现了心系民生,心系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政治信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诠释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蕴含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充分、最生动的体现。

第三,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脱贫攻坚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和遵循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模式转型,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要统筹整合使用好行业资金、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各类资源,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整体脱贫。要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加强国际减贫领域交流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第四,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贫困群众,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总书记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近代以来无数先贤和革命先烈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还是对全人类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借鉴和中国方案的责任承接,彰显着“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言”和“行”,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强烈的宗旨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浓厚的爱民情怀。

二、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2015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建立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

 

(一)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扶持谁”的问题基本解决。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2015—201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和动态调整,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目前建档立卡已经能完整记录贫困人口识别、帮扶、退出全过程,能说清楚贫困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措施等。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考核评估制度和保证脱贫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开展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谁来扶”的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目前在岗的第一书记20.6万人、驻村干部70万人,加上近200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线扶贫力量明显加强。2018年,中央组织脱贫攻坚干部轮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基层干部工作能力逐步提升,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广大扶贫干部作出巨大奉献,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已有77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岗位。

三是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精准施策,“怎么扶”的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特色种养业较快发展,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成效显现。就业扶贫实现2470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完成870万贫困人口的建设任务,今年将基本完成剩余100多万贫困人口的搬迁建设任务。教育扶贫改造9.7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控辍保学力度明显加大。健康扶贫累计救治1435万贫困人口,贫困患者医疗费用平均自付比例在10%左右。扶贫与低保两项制度衔接不断加强,1700多万贫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

四是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如何退”的问题基本解决。中央建立贫困退出机制,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国家连续三年组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组织省际间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记者暗访,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树立脱贫实效导向。每年对申请退出的贫困县组织专项评估检查,2018年以后交由省里负责,国家进行抽查,确保退出结果真实。

五是加大扶贫投入,强化资金监管,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现在每年有过万亿资金投入贫困地区的县乡村,中央、省、市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约3000多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每年约3000多亿,政府专项债每年用于脱贫攻坚1000多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放贷5700多亿,土地增减挂指标跨省交易每年600多亿,还有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全面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推进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加快扶贫资金拨付进度,建立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审计查出问题金额占抽查资金的比例大幅下降,严重违纪违规资金占比降至1%以下。

(二)主要成效。

一是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打破了前两轮扶贫每当贫困人口减到3000万左右就减不动的瓶颈。全国832个贫困县,436个已宣布摘帽,改变了贫困县越扶越多的局面。

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贫困地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幅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三是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东西部扶贫协作,促进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区域协调发展。定点扶贫畅通了党政军机关特别是中央国家机关了解农村与贫困地区的渠道,推进了作风转变和干部培养。贫困人口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营造了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四是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300多万县以上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他们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加强了基层基础工作,了解了国情民情,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通过组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贫困退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

五是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国的脱贫攻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邀请我们分享减贫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软实力。

脱贫攻坚的巨大成就,为消除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有效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作出了贡献,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以下主要原因:一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战,带领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五级书记一起抓,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三是有一个科学的基本方略。这个方略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40多年长期探索的结晶,是中国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的重大创新。不仅是脱贫攻坚的科学方法,也成为当前许多工作基本遵循。四是有一套超常规的政策举措。出台财政、金融、土地、教育、医疗、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打出政策组合拳。五是有一个合力攻坚的社会局面。脱贫攻坚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中西部地区是主体责任,东部地区有帮扶责任,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有定点扶贫责任,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有社会责任。可以说,每个人都是践行者,都是亲历者,没有旁观者。六是有一套严格的考核体系。对省级党委和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进行严格的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较真碰硬,树立鲜明的实效导向。

(三)主要问题。

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影响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问题。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8.2%,98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二是“三保障”仍存在薄弱环节。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国还有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困难。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一些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贫困县乡村医疗设施薄弱,有的贫困村没有卫生室或者没有合格村医。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不少贫困户居住在危房,一些地方农房没有进行危房鉴定或者鉴定不准。在饮水安全方面,还有不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剩余贫困人口中,还有约14%需要解决“三保障”问题。第二类是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脱贫攻坚责任不落实、政策不落实、工作不落实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问题,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第三类是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需要加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对上述问题,我们要分清轻重缓急、妥善解决。

 

三、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后,今年以来持续督战、高位推进,先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4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脱贫攻坚形势,深刻阐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严肃指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进一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今明两年的工作安排是: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压实脱贫攻坚责任,狠抓“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专项巡视和成效考核发现问题整改,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和能力建设,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确保剩余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一)做到尽锐出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深深的牵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的唯此一件,党中央围绕一个主题、集中在一个领域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唯此一件。我们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及领导协助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强大合力,保持攻坚态势,做到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这是决定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的关键。一是加快方案实施。认真组织实施好“三区三州”和其他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的建设项目基本完成。继续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现场督战。二是加强跟踪监测。对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县、贫困村,加强数据分析和实地监测,按级逐一分析原因,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加快脱贫进度。三是加大支持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摘帽后,统筹资源用于加快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进度。

(三)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脱贫攻坚解决的是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标准就是“两不愁三保障”。这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要始终坚持,既不降低标准、虚假脱贫、影响质量,也不拔高标准、脱离实际、吊高胃口。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上下共同努力解决。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优先落实措施。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主管部门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标准和支持政策,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各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对解决本行政区域内“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实化标准,统筹组织资源,集中力量攻关。各市县党委和政府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全面摸清“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制定实施方案,统筹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二是把握保障标准。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有学上、上学方便。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得了大病、重病基本生活有保障。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现居住在C级和D级危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通过进行改造或其他有效措施,保障不住危房。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主要是指贫困人口有水喝,饮水安全达到当地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标准。各地可以在国家基本标准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细化实化标准。要宣传政策标准,合理引导预期。已经实施的“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举措,明显超出基本标准的,要予以纠正;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三是统筹整合资源。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政策、资金是够的,关键是用好用足。要减少和简化项目审批环节,优化工作流程,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今年底前基本解决突出问题。

(四)认真整改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没有把脱贫攻坚当作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有的分管扶贫的领导变动频繁,有的不熟悉脱贫攻坚工作,有的行业部门履职尽责不到位,有的市县抓落实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有的驻村帮扶工作不扎实。二是扶贫标准把握不精准。有的标准把握不精准,或拔高扶贫标准,引发非贫困户攀比,或降低识别标准,引发新的矛盾。三是政策措施落实有偏差。产业扶贫方面,“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光了之”等问题仍然存在;就业扶贫方面,有的虚设扶贫公益岗位,轮流坐庄,变相发钱;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有的建设质量差,入住率低,后续帮扶乏力;扶贫小额信贷方面,仍有户贷企用、将贷款用于非生产性支出等现象。四是“三保障”工作不够扎实。有的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五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花样翻新,有的问责泛化,基层干部负担仍然较重。六是部分脱贫摘帽县出现松劲懈怠,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七是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违纪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八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工作不积极主动,配合不密切。有的东部省市资金拨付迟,有的中西部地区资金使用进度慢。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整改,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改、较真碰硬改、举一反三改、标本兼治改,真整改改到位,促进脱贫攻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底,中央将对专项巡视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巡视和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将作为2019年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的重要内容,作为明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是党委和政府的责任,要防止以问责代替问题整改,不能把板子简单打在基层扶贫干部和扶贫部门身上。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基层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五)防止脱贫摘帽后工作松劲懈怠。从考核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有部分摘帽县出现了工作松劲懈怠,脱贫攻坚重视程度、工作力度、减贫进度明显减弱。有的省、市、县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速低于2018年,有的摘帽县脱贫进度明显放缓甚至没有完成年度减贫任务,有的脱贫人口收入没有增长甚至下降,有的贫困村宣布脱贫摘帽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际不在岗。这些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换频道的思想和行为,若任其蔓延,势必影响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必须认真解决。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摘”的重要指示精神,督促脱贫摘帽县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一是扶贫政策不变,保持脱贫攻坚期内政策稳定。二是工作队不撤,贫困村退出后驻村工作队继续开展帮扶。三是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加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

(六)提高质量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到今年底,我国预计有9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切实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能不能全面打赢。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成果。一是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二是加强动态监测,组织开展“回头看”,探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贫困人口、脱贫人口、边缘人口等进行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三是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加大培训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增收渠道。四是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七)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2018年以来,东西部省市每年签订扶贫协作协议书,中央单位每年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变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刚性任务,增强了操作性,帮扶工作质量和成效显著提升,多项指标实现翻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一是认真落实协议书和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加快援助资金拨付速度,确保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数比上年有所增长。二是精准聚焦重点难点,细化帮扶举措,帮助受帮扶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取得更大脱贫成效。三是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帮扶方式方法,深化消费扶贫(案例:广东准备投资3个亿,面向“大湾区”建一个5万平米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产品交易市场,对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免收管理费),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继续支持军队开展精准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

(八)持续推进作风和能力建设。首先要看到,扶贫领域作风总体是好的,这几年8000多万人脱贫,是干出来的。同时也要看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存在,有的还十分突出,必须坚决纠正。一是强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发布公告,重点解决频繁填表报数、多头重复考核、层层或变相督查、文山会海、飞行调研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二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干部分类分级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回流本土人才,带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培养“不走的工作队”。

(九)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一是做好脱贫攻坚总结。确定一批脱贫成效显著、有代表意义市、县、乡、村进行总结,为下步中央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素材。二是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大力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宣讲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增进社会各方面共识。健全涉贫舆情应对机制,提高对敏感涉贫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能力、研判能力和处置能力。三是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

四、积极支持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届接着一届干,一级带着一级干,持续不懈向贫困宣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到国务院扶贫办近6年,这是第15次来贵州,每次来贵州都能看到好的变化,学到新的东西,感受比较深的有几点: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贵州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责任制,历届省委书记、省长都高度重视,亲力亲为、靠前指挥、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孙志刚书记、谌贻琴省长主动帮扶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和极贫乡镇,经常深入一线把脉问诊、现场指导。省委常委会议定期不定期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活动,省政府每次常务会议至少有一个脱贫攻坚方面议题,省政协开展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百名政协主席挂帮百个贫困乡镇,千家委员企业帮扶千个贫困村,万名委员结对万户贫困家庭),市州党委和政府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两次,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两次,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二是工作扎实有力。贵州举全省之力打好基础设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实施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四个聚焦”,开展漏评错评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帮扶工作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东西协作有差距、攻坚打法不精准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许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三是持续不断发力。今年6月28日至29日,贵州召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攻克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再聚焦再发力,对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对贵州采取的措施,汪洋主席批转有关省市学习借鉴。四是脱贫成效显著。据贫困统计监测,2012年至2018年,贵州贫困人口从745万减少到173万,贫困发生率从21.3%下降到5%,贫困发生率每年平均下降2.7个百分点,比全国快1倍。据建档立卡数据,贵州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746万减少到2018年的155.1万,全省66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33个。2016年、2017年、2018年成效考核综合评价连续三年为“好”。国务院扶贫办将继续加大对贵州的支持力度,总结推广经验,助力贵州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持荣誉,走在前列。贵州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脱贫攻坚“省级样板”。全国脱贫攻坚的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不少都是贵州首提首创。贵州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影响,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截至2018年底,贵州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1.2%,规模居全国第2位,未摘帽贫困县占全国的8.3%,规模居全国第4位。希望贵州始终保持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攻坚势头,强化五级书记和行业部门责任,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二)整改问题,提高质量。脱贫攻坚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客观地反映了贵州省2018年脱贫攻坚成效,也发现并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贵州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改进工作。要严把贫困识别关和退出关,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和减少返贫。要着眼长远,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建立健全益贫带贫机制,确保贫困户融入产业链。要做好扶贫扶志工作,加强教育宣传发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改进帮扶方式,培育基层“带头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7

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增进人民福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才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二、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新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进入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的严峻形势,客观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新挑战。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现在到2020年只有不到5年时间,5500多万贫困人口要全部实现脱贫,意味着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以前出台一项政策、采取一项措施就可以解决成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贫困,现在减贫政策效应递减,需要以更大的投入实现脱贫目标。与此同时,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将难以完成任务。

脱贫攻坚面临新环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工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返贫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仍在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扶贫带动效应减弱,一些新的产业尚在成长之中。面对新的环境,扶贫脱贫需要不断创新理念,探索结合生态保护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增加贫困人口在土地增值中的受益程度等新方式。

扶贫合力尚未形成。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战不适应,扶贫资金投入虽然总量不小,但仍然无法满足脱贫攻坚战的需求。各部门对扶贫投入呈现碎片化,资金使用分散,整合难度很大。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扶贫同农村低保、新农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教育救助等政策尚未有效衔接。

精准扶贫体制机制不健全。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实际工作还停留在“大水漫灌”的传统观念和方式上。一些地方表面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但实际上还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脱贫攻坚的责任制度落实还不到位,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有待加强。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认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扶贫开发工作。做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坚持把“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推动扶贫开发项目与行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脱贫攻坚规划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融合,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8

——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X  X

(2018年11月15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不仅能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现实任务、有效途径,而且能够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贯的人民立场和真挚、深厚的爱民情怀。

一、学深悟透,深刻领会《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考察扶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作出了新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反贫困理论,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看待和分析贫困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指明了消除贫困的根本路径和方向,为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贫困问题的认识,确立了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强调坚持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重要性,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进一步指引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主体的思想,在总结中国开发式扶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激发内生动力、实施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反贫困必须坚持人的主体地位思想的深化和印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所阐释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又一次胜利。扶贫开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消除贫困与不公,促进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从我国发展实践看,无论从1949年到1978年对减贫开发道路的不懈探索,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史也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创造史。实践证明,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三是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行动指南。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脱贫难度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五级书记抓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精准理念、精准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的质量,分类施策,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始终坚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更加聚焦精准,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不断完善制度,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惩治和预防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较真碰硬考核,确保脱贫质量。始终坚持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外界帮扶和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370万,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的重要性紧迫性

一是扶贫开发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古话,就是要告诉人们,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为了一部分人、少数人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最紧迫、最艰难的任务就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二是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最突出的短板,想方设法补齐短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习近平同志将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任务,紧紧抓住扶贫开发这一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中国扶贫开发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消除贫困、共享幸福,是全人类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绝对贫困,既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又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推动了全人类的发展进步。

三、学懂弄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扶贫思想精神要求

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指引、核心要求和基本方略,要实现贫困群众,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抓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与全国同步小康。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从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战略高度,提出“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好抓实,必须督促全县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负总责、亲自抓,加大工作研判调度力度,切实把扶贫工作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递工作压力。必须加强工作调度,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打攻坚战的关键在人。“人”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要素,既是贫困形成的“内因”,也是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人为本”是关键。一方面,以人为本,分析贫困成因,开对脱贫“药方子”。对症下药,需找准“病根”,精准治疗。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找准导致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脱贫攻坚举措。面对脱贫攻坚严峻形势,必须要瞄准扶贫对象,科学分析,认真研究,找准致贫原因,逐户制定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整合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力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保障机制,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杜绝精神贫困,拔除贫困“病根子”。精准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当前,在中央脱贫攻坚顶层设计的正确引领下,许多贫困群众物质脱贫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则愈加凸显。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这些思想如同贫困内在的“病根子”,脱离了扶贫的初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中,要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三要始终坚持脱贫攻坚精准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强调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努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扶贫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不仅强调扶贫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更强调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传统与工作作风。坚定执行“精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对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举措和更加扎实的行动量身定做、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出实招、求实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五要注重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是否在于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落到贫困群众身上,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尽快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这一思想为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完善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实现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效果提供了行动指南。六要始终坚持东西部扶贫合作。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创了优势互补,使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逐步扭转,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但西部部分地区是脱贫攻坚的短板,这些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因此必须长期坚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下去。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成功实践和宝贵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东西部协作扶贫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不仅增加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提升地方综合实力和当地发展内生动力,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七要坚决持续深化脱贫攻坚作风整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不能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我们要以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为契机,狠抓扶贫领域作风整治。要把脱贫攻坚专题督查作为常态化工作机制,研究阶段督查重点,加大督导力度,对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坚决杜绝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9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一

近期,我通过观看新闻报道、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全文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通过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增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

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建国71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克服了各种严峻挑战,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谱写了一首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充分认识国家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常的领导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要通过国家在扶贫领域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做到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要认清形势、高度重视,清醒认识打贏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贫困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贏的,越到最后我们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余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此外,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扶贫项目、扶贫产品销售、产业扶贫、帮扶工作等方面将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决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坚持把打贏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努力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如期全面打贏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坚决如期打贏脱贫攻坚战

打贏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为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切实落实领导责任,真正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要按照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行动计划,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精准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一天接着一天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稳打稳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抓好扶贫工作,既不能患“拖延症”,使得脱贫工作原地踏步,更不能得“急躁症”,让扶贫工作盲目冒进,要在精准稳步推进上下功夫,从深处、实处、细处.上打牢脱贫攻坚的思想基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和决心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引导人们群众早日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如期实现脱贫。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二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也是客观的见证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在乡村振兴中书写了“神气”故事;老书记焦裕禄探流沙、查风口的河南兰考张庄村,如今“风沙窝”变成了“金银铺”;宁夏永宁县原隆村百姓过去久居“苦瘠甲天下”之地,因为移民搬迁生活越过越兴隆……一曲曲改变命运、迈向全面小康的壮丽凯歌,是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具象体现,也成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注脚。正如一位联合国官员所评价的,“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

从解决温饱到摆脱贫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将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将会大幅度地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将大大改善贫困地区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农村人口,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基层干部的作风能力有了转变,农村治理水平有了提升,这些都是涉及长远发展的,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深刻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积累起具有长远启发意义的经验。比如,全党动手、举国之力,形成全国上下攻坚的合力。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贫困群众带来了资源、技术和发展思路,这正是扶贫合力的生动体现。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效率。贫有百样、困有千种,扶贫就有千百种方案,就会付出千百倍努力。比如,产业扶贫、扶志扶智,为脱贫攻坚制造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发展产业让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鼓励创业催生无数致富能人,扶志扶智提振农民奋斗追梦的精气神……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形成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才能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可以说,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仅以实际行动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扶贫火热场景向世人表明,“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和决胜的阶段,尤需激发“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蓬勃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不折不扣抓好扶贫各项政策举措和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坡路最难走,解决了绝对贫困,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减贫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唯有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将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共同迈入全面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将得到更为有力的验证。一个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一个以人民为坚实根基的国家,其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其未来必定是其道大光。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三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和政策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扶贫”误入“精神贫困”的歧途。

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傲娇”的“穷人”。一直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将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一直在寻找扶贫干部们的工作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不合乎规定的地方,正如母亲宠溺孩子一样,对贫困者过多的

“溺爱”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真需求”,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脱贫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劳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点来等待别人的“救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潜能是无限的,也没有人可以肆意“截留”“

挥霍”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扶贫”陷入“精神贫困”的境地。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四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的讲话,为今年打赢战贫抗疫提供了遵循。细品讲话精神,不难发现其中的辩证思维。脱贫攻坚,要处理好“鱼”与“渔”、“总”与“分”、“退”与“进”、“缓”与“急”之间的关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贫困人口总量减少,但都是贫中贫、困中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目前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家庭收入基础比较薄弱,致贫返贫风险还很高。因此,要进一步摸清底数,逐户逐人进行分析研判,找准致贫“症结”,开好治贫“药方”。同时,结合地方和个人的特点,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样化举措,施之以策、授之以渔,增强脱贫动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处理好“总”和“分”的关系。“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处理好抓总与协同合作的关系。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要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挂好图”、“点好将”,越到最后,越要走好每一步,用好每一人,确定好怎么扶、扶什么、什么时候退、如何退,实现全过程精准。另一方面,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从来都不是一场独角戏,要充分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做到有的放矢,让社会组织、金融机构、贫困家庭等都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找准角色,打好配合战、围合战,打赢打好这场“非常”时期的“非常”战役。

处理好“退”和“进”的关系。“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退”,不等于扶上马就松手,而是要送一程,行更远。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检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加强监测,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多走村入户,多倾听声音,多询问意见,掌握他们的所需所盼,及时解民忧、纾民困,让群众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远。贫困户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要接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10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总结

决胜脱贫攻坚,一方面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树好红旗,点亮明灯。另一方面必须深入一线,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用实践履行共产党员的承诺,用行动实现理想。

在此阶段,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进一步为我市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措施保障。处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此次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组织管理,注重创新改进扶贫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做出实际贡献。

我认为,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还需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用心扶贫。面对仍然处在贫困状态的群众,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我们国家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艰苦时期是农村困难群众做出巨大牺牲,给予了党和国家以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应当增强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信心,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二是用责扶贫。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开展工作,注重倾听困难群众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将主题教育成果运用到脱贫攻坚战中,市委“督战队”要切实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扶贫干部要进行责任追究,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让脱贫干部更有责任感、紧迫感;三是用智扶贫。要采取多种举措,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受到更多教育,用党的理论思想引导民心,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启发民智,用中华优秀文化改善民俗,只有贫困群众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积贫难返的局面,才能在脱贫后不会再“返贫”。

决胜脱贫攻坚已到最为关键阶段,只要全党党员干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携手并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关键战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总结2

暖风迎春到,草木发初牙。春天是新的起点、新的希望、新的奋斗。当前,脱贫攻坚领域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越是到最紧要关头,越是要咬紧牙根,越是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一、精准施策,全面打赢“两场战役”取得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可以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收官之年我们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好“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总体战、人民战、阻击战取得胜利。

二、多措并举,推进复工复产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复工人员返岗就业,特别是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按时完成各项扶贫项目工程任务。二是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三是要做好“六稳”工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确保全面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真抓实干,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而努力奋斗。

实绩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一是要强化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强化扶贫干部队伍建设,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干部、网格员,为打破贫困“枷锁”配齐最能干的人。同时,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特色产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以产业带动就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在实践中,抓好落实,要以知促行。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总结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会上,总书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下步继续攻坚克难的方向和招法,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

那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笔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要知道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那就需要以党建为引领,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重点放在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党员担当作为的主阵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们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在疫情考验下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我们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保证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总结4

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最大规模的会议,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专题部署工作的会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重视。作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一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担当作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当好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先锋队。

一、在攻坚克难上作表率,切实履职尽责。脱贫攻坚到了最要紧、最吃劲的时候,就像“滚石上山”,突如其来的疫情又“雪上加霜”。此时,拿出愚公移山的意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绷紧弦加把劲,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际行动,践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

二、在苦干实干上作表率,提高执行力。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基本方略科学,保障措施充足,关键是提高执行力,抓好落实。要加强作风建设,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攻坚能力。要下足绣花功夫,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三、在转变作风上作表率,加强党建引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要深入实施“抓党建比贡献促攻坚”活动,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强化纪律规矩意识,言必行、行必果。要关心爱护基层扶贫干部,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扶贫系统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决战决胜之年各项工作,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2020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心得总结5

中央组织部3月30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组织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要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要明确其重要意义所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告别绝对贫困,党的建设必须服务这个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扎实实地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际行动。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11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受到疫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每一份战绩,离不开广大扶贫干部强烈的政治担当、过硬的业务水准和严实的工作作风。收官之年最考验干部作风,党员干部必须绷紧思想弦,执行军令状,严明纪律、尽锐出战,以作风硬确保脱贫赢。

吹好从严治党的党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离不开从严治党,离不开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忠诚干净担当,离不开政治、纪律、作风建设,离不开持之以恒的自我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干部作风关系着人民的心气,关系着党和人民的距离,关系着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也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关键时期、紧要关头,管党治党只能“逆水行舟用力撑”。

吹好廉洁修身的清风。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标杆,用先进典型引导大家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强化党的纪律和管理制度,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党员干部在面临复杂情况时的本领恐慌,遇到问题无从下手,对待群众工作不知如何开展,听取群众诉求置若罔闻,这些,正是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修身”存在短板的缘故。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的幸福奋斗,为自己的幸福奋斗,切实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绣花功夫”描出脱贫攻坚“工笔画”。

吹好催人奋进的暖风。脱贫攻坚既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也是一场输不得的硬战争,需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最终胜利而奋斗。要奋斗,必然有所牺牲。据媒体统计,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上,已经有700多名扶贫干部用生命兑现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在中国的脱贫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坚强信心,强化使命担当,与贫困群众一起找“穷因”、拔“穷根”、治“穷病”,引领贫困群众摘贫帽、换新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党员干部更需树立必胜信心,一鼓作气、顽强作战,高质量地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应有的精气神。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眼下遭遇疫情挑战,更需要咬定目标加把劲,吹好“三股风”锻炼出党员干部们的过硬作风,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领群众朝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大踏步迈进。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履职尽责、不辱使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已有脱贫成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重温初心使命。党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的何退路和弹性。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打任何折扣。言必信、行必果,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身艰巨,但疫情防控又增加了难度,最重要的是时间已剩不多,现在满打满算不到300天时间,因此,各级各部要再次深刻认识这是一场硬仗,必须砥砺初心、坚定信心、顽强奋斗,把当前扶贫工作抓紧再抓紧,部署再部署,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强化党的领导。“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强化党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能够取得决定性成就,最根本原因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推动脱贫攻坚战役不断攻城略地。现在,从取得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在疫情肆虐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艰巨。要在年底实现全面脱贫,到达胜利的彼岸,必须强化中央统筹、省市级督导、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落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一把手个人责任制,提高政治站位,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推动各乡镇(街道)脱贫办对存量贫困户依据贫困程度梳理再梳理,致贫原因分析再分析,积极做好出谋划策工作,派遣扶贫干部进行分类精准帮扶,推动各级扶贫措施落地出成效。

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要强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任务能否保质保量限时完成,关键还是在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当前,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而且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脱贫攻坚工作堪称一部鸿篇巨著,上面写满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干部群众把血汗洒在全国大地上的真实写照,只要大家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这巨著上添砖加瓦、画龙点睛。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三

2020年,我们迎来了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还剩下200多天,中华民族将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到了决胜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画卷即将绘制完成。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扶贫干部要能真正沉得下、坐得住,更要注重从思想、能力、作风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求,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讲话精神,以每月至少开展1次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活动、收看远程教育等方式推动党员干部将学习落到实处深处,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高度和政治站位。同时注重树立党员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先锋榜样,引导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克服功利主义和交差应付的思想,把目光放长远,把思想升高度,把工作落实处。

进一步强化能力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强化业务培训指导,根据基层实际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以扶贫政策解读、党建促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为抓手,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师傅带徒弟等形式,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党员干部进行业务能力教育。二是适时选派优秀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开阔视野,提升素质,增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担当作为意识。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至上。在工作上以群众脱贫致富为出发点,努力克服“年底脱贫歇口气”的思想,强化乘胜追击、超前谋划的意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每月进行工作小结,抓好每月工作重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落实。成立3-4人扶贫互助小组,通过帮扶责任人相互帮助的方式,压实帮扶责任,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担当作为意识,有效提升扶贫质量。

三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四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场硬仗,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时间、响重锤、加速度,持续拧紧脱贫攻坚“发条”。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抢时间,“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最后最紧要关头,越到最后越要绷紧思想的弦。剩余贫困致贫因素复杂、贫困脆弱性与返贫并存;疫情带来的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疫情对产业结构性影响带来的务工结构性调整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巩固脱贫成果难度。

因此,党员干部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停止脱贫攻坚的脚步。要摆脱应付式思想、抵触式心态,采取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做好结对帮扶、助学帮扶、家庭圆梦等帮扶工作;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落实强化稳就业、加快推动扶贫企业复工复产。分级实施防控策略,整合资源提高扶贫效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手硬。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响重锤。有些干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关头,出现了松懈麻痹的思想,抓不住重点,甚至就是表面化、形式化扶贫,只见“水花”,未闻“水声”;对于贫困户不关心、不尽心、不用心,未深入研讨本地资源,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扶贫增添助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克服思想上的错误,敲响思想上的重锤,强化意识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将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合、聚力,确保脱贫攻坚标准不变、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把脱贫攻坚当做政治大考验来抓。拧紧脱贫攻坚“发条”要加速度。古语云,“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脱贫攻坚要着重引导贫困户产生脱贫的强烈愿望,给与贫困户对应的贫困措施,把贫困户的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有机结合,确保贫困户能够真正脱贫、不返贫,给脱贫攻坚发条“加速度”。党员干部要做脱贫攻坚的“领头羊”,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深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的认可。

电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观后感五

202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近日,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指出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一号工程即将迎来收官,每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付出都关系到这场战斗的胜利与否。因此,在收官之年更要加大扶贫力度,攻克难关,确保大获全胜。

摘帽不摘责任。自2015年以来已经召开了7次关于脱贫攻坚的专题会议,每一次会议都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切实把扶贫工作作为全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每一名扶贫干部都要把责任扛在肩上,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摘帽不摘政策。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对于摘帽的贫困地区不能一放了之,要继续政策帮扶,把各项政策普及到人到户,持续推动政策优势向增收致富转化,防止贫困户返贫,切忌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摘帽不摘帮扶。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喜可贺,但攻坚之路未达终点,帮扶脚步就不能停歇。对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要持续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其持续增收致富;对还未脱贫的要攻克艰中之艰,克服难中之难,重点关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内生动力,走出贫困阴影,享受脱贫阳光。

扶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篇12

2019.5.21

 

同志们: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我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们一定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实际、立足特点,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抓紧抓准抓到位。下面,我就查漏补缺扶贫攻坚工作短板,讲几点意见:

一是要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虽然xxxxxx已达到脱贫摘帽,但这并不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终点。扶贫工作强度大、任务重,这使得一些长期处于脱贫战场一线的扶贫干部,不免会产生“厌战”、“懈怠”、“麻痹”、“急躁”等不良消极情绪。其实,消极情绪并不可怕,完全可以科学疏解、合理引导,可一旦任其滋生蔓延,就将对脱贫攻坚事业的整体士气、战役进展、群众期许,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乃至形成代价惨痛的破坏效应。所以,我们扶贫干部一定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让“四不摘”切切实实解除群众的担忧,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