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合集12篇

时间:2022-08-06 09:49:25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肖山、于贵勤、邓丽、宋志刚、阿力甫夏……他们用自己朴素赤诚的心对抗恶劣的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用自己无私的付出默默成就山里孩子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师德能够超越这种无缘、无悔、无私的师德,深深影响、打动、激励、鼓舞着学生呢!虽然我做得不够他们那么好,但总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更好,付出自己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学生生病,我会煲上一份汤送给他,让他感受到有家人的温暖,学生有困难,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去解决,让他们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家,感受到亲情,从而为自己、为班集体争荣誉。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高速的发展,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进入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在讲“数的发展历程”时,数从有理数发展到实数时,现在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古希腊时代事物的产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在讲“数列极限”时,引入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非常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不禁感叹我们的古人都那么厉害,学起极限也轻松起来;在讲“矩阵”时,先给出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例子,如,从学校回家,你可能需要周转几个地方,你可能需要多种交通工具,这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这不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意识到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近;在讲“心形线r=a(1-sinθ)”时,插曲数学家笛卡尔的凄美爱情悲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知的欲望,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并不是处处顺风如意的。事实上,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付出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还应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塑造过硬的道德品质,不断汲取新知识,力争高水平从教、高素质从教。立德树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立教圆梦,让自己儿时的梦更加完美、精彩。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2

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教师首先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

忘不了的是那一次,我去家访,我没有带更多的科任教师,因为这次家访非常特殊,我要访一个外国人的家庭。有人或许说我有点玄虚。不,一点也不,我要访的是从朝鲜偷渡的孩子家,这是保密的,在当时,我校的领导知道,其他教师是不知道的,我怕更多人知道这件事,会给孩子带来麻烦,影响他的成长。今天,这孩子已经加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也就不再保密了,他常与我联系,还来我校看我,而且他现在也很有出息。当初,没有因为他的家庭贫寒而瞧不起他,也没有因为他不是在中国出生而歧视他,反而,我给予他的更多是真诚的关爱,换来了他对我的尊重,对我的友谊。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3

为更好地激励师生实现自主发展,自主成长,自我完善和提高,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造成的行为惰性,学校领导班子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教育实际,充分考虑当代学生的心理诉求,并有效挖掘学校特有教育资源,确立了“梦想引领成长”的工作思路,以“规划我的职业――做一个有教育梦想的教师”和“规划我的人生――做一个有梦想的学生”为主题,开启师生的“梦想”之旅:用“梦想”对教师进行教育事业感召,用“梦想”对学生进行青春活力唤醒,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来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

树榜样,学典型,见贤思齐 组织学习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模范典型事迹,举行优秀教师、功勋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树立教师学习的榜样,激发教师教育梦想的树立与追求;对于学生,则在他们入学之际便组织他们参观校史展室、荣誉室,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涌现的众多著名校友,如飞天英雄王亚平、科技精英梁秀兵等,学习飞天英雄王亚平“飞天梦”、青年科学家梁秀兵“科技强军梦”的成功事迹,激发学生树远志、成大器的信念。

日谈月讲,激活梦想 学校利用升国旗仪式定期开展“梦想”主题演讲,召开“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启迪中滋生对梦想的渴望;举行“梦系列”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逐步使师生懂得梦想可以为人生提供不断前进的力量,从而使“梦想之花”萌芽、生长并最终绽放在每一位教师和学子的内心,时时释放出积极的生命因子,激活身心深处潜藏的强大生命动力。

结合实际,前瞻规划 为使“梦想”引领师生和谐健康成长规划落到实处,学校从规划的角度对师生进行引领。以“中国梦、教师梦、育人梦”为导向,要求每一名青年教师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实际,做好自己的三年和五年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力争三年成骨干、五年成名师;通过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个性成长需求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为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提供帮助,让学生扬长避短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我要优秀”“我要成才”的自我要求在内心打桩定位,师生的责任感随之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与提升的动力不足问题也迎刃而解。

2 创新特色德育,培育人生梦想

开展“福山一中学子修身行动” “学子‘修身’行动”作为学生品德进阶的基础必修课程,是集萃传统道德精华、融汇现代公民道德规范的一项综合教育活动。活动精心设置“感恩、责任、公德、文明、爱心、诚信”六大主题,每学期一个主题,六大主题贯穿于学生高中生活的全过程。从活动倡议、签名承诺到师生主题演讲、开展讨论、参加修身实践、书写修身心得,学生在参与中加深了认识;诵读《弟子规》《劝学篇》、听传统文化道德报告,播洒心灵阳光,纠正了学生心理偏向;评选校园“修身标兵”“修身之星”和年度“感动校园学生”,以及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引导学生见贤思齐。每天都是“修身”进行时,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学生的传统道德积淀日益厚重,在品德的外化行动上有了自我约束,人格也在修养磨砺中不断走向健全完善。

根据不同学段和侧重,创新德育形式

一是分级部推行了“成功”“成人”“成才”教育。高一“成功”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心,高二“成人”教育重在强化学生的责任,高三“成才”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追求更高价值实现,追梦圆梦。

二是开展了“亮点”行动。学生每周诵读成功美文,用于励志;而每天记录一日进步和成功心得,则是寻找自己的人生“亮点”;导师每周评点日记,帮助学生发现身上的“亮点”,“亮点”行动激励学生自我发现和肯定。学校利用校友王亚平飞天圆梦等有利时机,收看神十发射和太空授课,开展“学习王亚平、同圆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以王亚平为榜样,将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拼搏进取,走向人生成功,激发学生树立志存高远、追求梦想、发愤图强、励志成才的信念。学校将高考作为学生品德培养的延伸,将高考作为学生人生历练、意志锻造和精神洗礼的必经途径,鼓励学生勇于接受挑战,成就自我。毕业典礼则将“展示一中学子精神气质、文明离校、情留母校”作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是感恩教育激发责任担当和进取动力。针对社会转型使9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对生活的意义、理想和信念也缺少认同的情况,学校选择了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感恩”教育,带动“修身”系列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现状,改善亲子关系,激活学生的原动力。高一新生入学教育的重头戏就是组织师生、家长同上一堂德育大课――感恩励志教育专家报告会。感恩励志专家通过案例分析、观念引领和现场互动,使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坦诚交流,以讲述与叩问唤醒听众之心,使之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撼,良知苏醒,感恩之心复活。后续教育快速跟进使这一活动得以延伸,主题班会迅速召开,身边的“感恩”案例在课堂上再现;“爸妈,我想对你说”,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人人都写感恩心语,给父母一封感恩短信;家长会上,请家长做主角,讲述孩子的感恩之举;受助学生向校友写感谢信,表达感恩之情。在连续的“感恩”教育中学生不仅懂得了感恩的内涵,更深刻体会到身上肩负的重任。责任在心,学生的人生态度、情感取向、学习动力都受到积极影响。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4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实现中国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师德梦是为了中国教育的美好明天;以德治国喊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符,立德树人反映出国人对高尚师德的充分肯定。从心理上真正关爱学生,崇高的师德、无私的师爱好比寒冬后的缕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希望的心田,使其汲取德育的正能量。当下,“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体现着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题,要求广大德育、心理工作者立德当头,树人为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培养崇高的师德和展示无私的师爱,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立德:培养崇高的师德和无私的师爱

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立德的地位举足轻重。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把“立德”列为“三不朽”之一,且重要性先于立功和立言。这是圣人自古对立德地位的大力肯定。

当今社会,培养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师爱作用也非同寻常。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文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样,后用事例论证了“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反思曾经的教学实践,我们不得不相信,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这种爱表现在教师身上便是“师德”,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小学生的精神内蕴。其新鲜血液已流入了孩子们的生命中,由师德融化出来的情感是宝贵的,它可能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作用,师德是从教者的一种高尚的品质,更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爱”。

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师爱会造就一个心理完美的教育工作者。德高则望重,由于这种师德、师爱的存在,教师不再把教学当成谋生手段,而是将其精髓――“立德树人”转化为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而不惜花毕生之力力去追求。这样的教师是内心完美的,伟大的教育工作者。《老子》书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再赞美与世无争的心态,提倡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无私无畏、无欲无求、从不言弃。其实,这种心态渗透到教育上,便是“立德”,以德服人,以爱育人。如果从教者具有了德之美,那么,他就会如同“善利万物”的水。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为池塘,则包容万物;为瀑流,则一泻千里;为河海,则滚滚而成涛。在心理支援的过程中,师德的魅力会感染每一位学生的内心,进而传递给他们以道德的正能量,引导他们走向人生成功的彼岸。

二、树人:用师德影响学生 为幸福人生奠基

立德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教育工作者心灵的纯真和伟大;树人是一只金匣,指导着教育工作者传学生以智慧之宝,为其幸福人生奠基!《管子》所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在警示世人,“树人”应当是我国历朝历代国家稳定,经济繁荣之基。在学校里,学生学做人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子强调“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是对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对“立教圆梦”这一教育主题的最佳注脚。

那么,学校要培养有道德,有担当,有品位的学生,该怎样开展工作?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呢?至少从两方面入手。第一,用师德影响学生,这是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方式。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学生是乐于进步的,过而能改,那么教育者就要在他们有过之后,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之,而不是做得相反。比如,对班里想进步,但基础不牢,成绩不好就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就当以此法对之。第二,拥有一颗金子般包容的心。教育者可反复告诫自己“他毕竟是一个学生”,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发生在孩子身上不完美之事,自己就会予以理解和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师德的光辉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爱的魔法,德的魅力最终将拯救迷惘中的孩子。

其实,树人的途径是立德,立德的目的是树人,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虽其平凡却又是神圣的。如果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那么他是幸福的,学生在师德的影响下“投桃报李”,回报社会,那么,教师也是快乐的。心理学上的甜柠檬效应便是如此,学生进而影响他人,他人再影响他人,教育的力量就会更加巨大。人们赞美师德的忘我“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另一方面,树人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他们可在坚守“立德树人”这盏德育之灯的同时,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三、春风化雨:用最纯真的方式滋润学生心田

庄子的推崇“大音希声,大爱无痕”之美,从道家立场欣赏春风化雨式的大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便是这样一种存在:润物无声,不求回报、默默奉献。它采用一种教育者特有至美情感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使学生都能感受到师德的温暖。

这种无声的纯真之爱存在于当下社会,是弥足珍贵的。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师爱在学校无处不在,影响着孩子们成熟人格的构建,教育者也在学生成熟价格构建的过程中展示着师德的魅力。所以说,师爱,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血”的无私的爱,是“有教无类、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它没有华丽的外部形态,没有赋予的溢美之词,也许容易被忽视,但它却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而成的,时时都在影响着学生道德灵魂的重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八个字非常形象地道出了师德的真谛,其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每个学生的人生。有了这种师德之爱,学生青涩的心灵会在温馨的氛围中得以抚慰。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其魅力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其教育实践是成功的。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的确,师德之爱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对他们纯净心灵的塑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社会上大面积地开展师德建设,强调教师能关心每个孩子的心灵,这是因为,教师的爱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每位学生都想获得要教师的爱,无声的师爱如航海中的灯塔,照亮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是一代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也是教师们安身立命的基础。“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人生是平庸的”,让我们一起来高举师德这面大旗,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们吧,助他们实现梦想!进行春风化雨式的师德宣传是社会各界的愿景,同样,拥有无私的师爱是学生们的权利,更是他们一生的财富。作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作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和毕生追求,甘为人梯,从平凡的关爱学生行动做起,树立崇高的师德,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5

3.在继续加强原有德育工作网络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抓好团委会、学生会建设,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做好学生干部培训,鼓励、指导学生干部明确职责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培养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中"得力助手"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切实抓好常规管理

1.新学期进行常规系列教育,各年级、班级根据本年级、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不同学年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整体性,阶段性和实效性。

2.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段风、校风,开学后,组织各班主任领导学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我校各种规章制度,并做到及时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学生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会的职能作用,由学生会、团委会及班干部参与学校班级德育常规工作的检查与评比。

3.加强家校联系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抵制社会大小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4.组织班主任认真上好每一节班会,班主任老师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充分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养成教育。

5.进一步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板报、宣传栏、道德讲堂等,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6.面向全体学生,建立"特殊生"跟踪教育档案,继续深入开展以助学助困为重点的系列活动。

三、加强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

继续开展校本课程与青春期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积极申报省级德育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使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时代性。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1.美化、净化、亮化校园,合理布置校园宣传阵地和校园宣传文化用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学校德育网站、《立德》校报、广播台、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促进师生交流。

3. 大力开展"寻梦八中、励志青春、共圆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培养和提高学生"我的中国梦"精神和正确的道德理想信念。

4.学校结合重大节日,注重实践教育、活动体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安全、法制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五、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2.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平台展示学生的才华,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九月份,开展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和《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感恩老师活动,举办第37届校运会;十月,举行了"迎中秋、庆国庆"系列活动,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十一月,举办第四届科技节,召开家长会;十二月举办第15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元月组织评选各种校园之星等等。通过上述这些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大力开展"寻梦八中、励志青春、共圆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的梦、XX梦、中国梦"主题社会调查、微作品创作比赛、视频诵读比赛、学生辩论赛,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征文和网络知识比赛,从而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的统一和谐。在XX市"我的梦、XX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中,我校有陈晓XX获得一等奖、陈XX获得二等奖、殷XX获得三等奖。在"我的中国梦"全国中学生读书征文大赛中,我校陈XX老师指导的傅XX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组一等奖。在XX县第六届"中国梦、爱国情"视频诵读大赛中,我校林XX老师荣获教师个人组二等奖,郑XX老师指导的林XX等同学荣获中学组团体赛三等奖。由于成绩突出,我校还荣获XX县首届"逐梦校园、诚信人生"学生资助暨征信知识网络大赛优秀组织奖、XX县"生育关怀-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主题征文活动比赛组织奖。

4. 持续积极创建文明学校工作,积极迎接省级文明学校届中复查和新一轮创建的初评。学校开设了"道德讲堂"德育场所,积极推进"道德讲堂"活动,继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由于创建工作卓有成效,我校还以排位第一被考评组推荐参评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学校。

5. 探索青春健康教育向生命教育的进一步提升,力开展"让生命更精彩"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幕、各班级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生命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召开"珍爱自我,快乐成长"为主题班会课,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手抄报,举办法制教育及校园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组织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学生自导自演校园心理情景剧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6.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每月定期以书面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向县教育局宣传教育股汇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制定XX八中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方案和考核细则,积极推进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7.积极做好每月一期的"立德"德育专刊出版工作,进一步提高德育报刊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做出应有的贡献。

8.与保卫处紧密配合,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之声广播、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班会课、离校前安全讲话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定期给学生发放关于交通、溺水、防火、反、防诈骗等各方面的法制安全教育材料,积极开展平安先行学校的迎检工作。

9.十二月份举行了XX八中第十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有:"祖国山河秀、家乡中鹤情"书法展览;"美丽福建、我的梦"感恩主题绘画摄影展览;校园十佳歌手和乐器演奏比赛;校歌大合唱比赛、"飞扬青春、圆梦八中"英语演讲比赛;"重走复兴路、共圆中国梦"手抄报;"美丽福建、我的梦"感恩自然主题征文活动;""文艺晚会等。此次艺术节以"飞扬青春、圆梦八中"为主题,旨在为全校同学搭建多彩人生舞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和提高学生"我的中国梦"精神。

10. 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学初组织高一初一年的学生到慈山农中参加社会实践;响应全县"美丽乡村家园清洁行动",组织学生会成员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在期末临近春节期间组织学生会到蓬莱敬老院慰问鳏寡孤独老人,为老人们送去慰问品,帮其打扫卫生、贴春联,进行慰问演出,为其送去欢笑与温暖。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改进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40-02

一、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1.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前行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指引了前行的方向,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依靠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背景,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幸福梦要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中实现。将个人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人民群众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最广大的“圆梦人”。中国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中华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梦为大学生树立了美好愿景。中国梦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通过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在领悟“中国梦”崇高价值体系的内在凝聚力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2.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就一定会出大师、出更多大师。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强国梦引领时代的价值诉求。强国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大学生的前途。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崛起,只有国家的发展、富强、文明昌盛,我们才有自己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自己期望的梦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知道中国梦的历史由来,能够使大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时代责任感,把国家梦、民族梦化为每个青年学生自己的理想梦,把追求中国梦的动力化成学习的动力、创造的动力,树立对国家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对人生的信心,打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根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个人理想成就共同理想,支撑圆梦的征程。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力量。

3.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重要文化渊源,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性格、品质,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等,复兴中华文化;中国梦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的必然,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识,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弘扬时代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接纳世界优秀文化,创造先进文明成果,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要以自觉的态度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这是他们为中国梦奋斗的出发点。

4.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要放飞青想。中国梦教育是让大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成长在希望中的教育。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和大学生的实践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着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中国梦为大学生的希望提供了支撑和依托,使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动力;中国梦不仅成为凝聚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的强大力量,而且转化为大学生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化中国梦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在学思融合、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树立青春榜样人物,使大学生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意识,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磨炼高贵品质,书写中国梦、践行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发出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感叹。由此看来,青少年的成长,对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青年。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1.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规划人生、演绎精彩”,人生的梦想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绽放光彩。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才不会干枯;一个梦,融入复兴梦想就会更加绚丽,更加关心祖国,关心未来,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

2.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志存高远,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如饥似渴学习、深入实践、坚持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好素质和能力储备,不仅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而且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要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练就建设祖国、报效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

3.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勇于创新和创造。创新是中国梦实现与飞翔的重要一翼。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诸多优势,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造性人才,用青春激情扛起时代创新的旗帜。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创造。指出:青年要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为大学生实现梦想开辟道路,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创新也为大学生开拓梦想的新天地,大学生要充分挖掘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在挥洒汗水的青春中实现中国梦。

4.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现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艰苦奋斗。“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有梦想就有力量,有行动才有改变。广大青年都是梦想的参与者、书写者,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埋头苦干,用自己的行动成就出彩人生。今天,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置身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有没有勇于拼搏的精神,有没有百折不挠的韧劲,不仅决定了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实现生命价值,也关系到实现中国梦有无持续动力作为保障。青年人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创业,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只有矢志奋斗拼搏,才能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5.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锤炼高尚品格。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这正是党和国家、人民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国梦对青年人的必然要求。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在新形势下,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繁荣富强,更是文明昌盛。高尚的道德和品格,是青年人成长首先必须追求的目标和素质。大学生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中,知行统一,努力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道德养成,积极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积极学雷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切实践履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奉献他人,回报社会,领时代风气之先,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

参考文献:

[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7

1.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前行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指引了前行的方向,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依靠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背景,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幸福梦要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中实现。将个人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人民群众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最广大的“圆梦人”。中国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中华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梦为大学生树立了美好愿景。中国梦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通过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在领悟“中国梦”崇高价值体系的内在凝聚力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2.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就一定会出大师、出更多大师。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强国梦引领时代的价值诉求。强国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大学生的前途。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崛起,只有国家的发展、富强、文明昌盛,我们才有自己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自己期望的梦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知道中国梦的历史由来,能够使大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时代责任感,把国家梦、民族梦化为每个青年学生自己的理想梦,把追求中国梦的动力化成学习的动力、创造的动力,树立对国家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对人生的信心,打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根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个人理想成就共同理想,支撑圆梦的征程。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力量。

3.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重要文化渊源,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性格、品质,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等,复兴中华文化;中国梦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的必然,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识,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弘扬时代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接纳世界优秀文化,创造先进文明成果,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要以自觉的态度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这是他们为中国梦奋斗的出发点。

4.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要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教育是让大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成长在希望中的教育。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和大学生的实践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着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中国梦为大学生的希望提供了支撑和依托,使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动力;中国梦不仅成为凝聚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的强大力量,而且转化为大学生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化中国梦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在学思融合、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树立青春榜样人物,使大学生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意识,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磨炼高贵品质,书写中国梦、践行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发出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感叹。由此看来,青少年的成长,对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青年。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1.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规划人生、演绎精彩”,人生的梦想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绽放光彩。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才不会干枯;一个梦,融入复兴梦想就会更加绚丽,更加关心祖国,关心未来,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

2.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志存高远,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如饥似渴学习、深入实践、坚持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好素质和能力储备,不仅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而且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要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练就建设祖国、报效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8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市妇联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建立九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举行资助首批百名“春蕾女童”圆大学梦受助仪式,目的在于教育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享受人间真爱的同时,不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小树立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崇高理想。这是落实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市未成年人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未成年人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市委张华东书记高瞻远瞩,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高度,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使得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得有章法、有成效。特别是今天,上午马上要开常委会,中午即将出差去北京的情况下,挤出时间,亲临活动现场,使我们十分感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张书记的光临表示欢迎,用热烈的掌声对张书记给予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出席今天活动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廖和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新庭、市文明办主任杨驰、九江县委书记温浙兴、县长吕斌、副书记许立仁、副县长杨佳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所长王龙秋以及第一休养所的老干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活动有九项议程:一、揭牌仪式。二、宣读受助女大学生名单。三、受助女大学生代表接受捐款。四、受助女大学生代表发言。五、资助代表老干部发言。六、市政府领导讲话。七、市妇联领导讲话。八、介绍岳母墓概况。九、向岳母墓敬献花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抓好未成年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将肩负起光荣职责,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促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下面请市委张华东书记、九江县委温浙兴书记为九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揭牌(鸣炮)。

(待完毕)

为了让更多的春蕾女童步入大学校园,实现人生理想,市妇联决定市县两级妇联拿出10万元捐款,资助百名春蕾女童圆大学梦。

下面,请市妇联副主席冯陆荣同志宣读首批百名春蕾女大学生名单。

(待宣读完毕)

(待发放完)

这一笔笔的爱心捐款,蕴含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正是由于无数的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才使得许多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理想和成才之路。在此,我谨代表九江市妇联向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春蕾女童”的无限关爱,感谢你们对我市未成年人工作的大力支持。

现在进行活动的第四项议程,请受“春蕾计划”资助的女大学生代表张子建同学发言。

(待发言完毕)

涓涓暖流滋润着渴望读书的贫困女生的心灵,拳拳爱心汇聚成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我们真诚希望受助的“春蕾女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我市的未成年人工作中来,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春蕾计划”的资助者队伍中,有许多年逾古稀的离退休老干部,他们情系贫困女童,为我市的未成年人教育事业奉献着余热。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资助代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老干部,原五一疗养院副政委朱扬声同志发言。

(待发言完毕)

下面,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廖和树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待讲话完毕)

现在进行活动的第七项议程,请市妇联副主席饶艳萍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待讲话完毕)

岳母被中国人民尊崇为千古母教典范,她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高尚品德千古流传,她的“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代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去拼搏奋斗。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共同感受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下面,请讲解员为我们介绍岳母墓概况。

(待完毕)

最后,让我们向岳母墓敬献花篮,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岳母剌字、教儿报国是爱国思想的先驱;是现代母亲的典范;是家庭教育的楷模。让我们牢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为九江的率先崛起,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同时)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40-03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黄金岁月,大学生处于有梦的年龄,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具体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这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高校要践行“三严三实”精神,推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切实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高校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要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要倾听大学生心声、鼓励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成才。在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要实,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高等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梦信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文化、服务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形成与“四个全面”相适应的新理念;引导大学生把勤学作为一种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三下乡”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坚持以学生为本,还必须认真解决好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是大学永恒的精神追求。以学生为本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原则。坚持做到爱护学生要实,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落实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在大学生创业创新上,落实在关心大学生生活和心理上。以学生为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宏大的中国梦化为若干层面的梦想,并进一步细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梦想。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中国梦是“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而每一个人的梦想又可能各不相同,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小梦想,“中国梦”走进学生的头脑就会水到渠成。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导向功能、政治引导功能和行为指导功能,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刘云山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的实际,以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和细化一批鲜活的教学专题。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加强理论解读,使中国梦通俗化。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要把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做细做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时代特征、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梦理想信念,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个人梦同民族梦、国家梦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改进教育方法。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应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增强本领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用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武装自己,把教材与党报党刊相结合,密切关注重大时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用独特的视角与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新闻要旨,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读懂学生,接地气向学生科学阐述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教与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探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者。树立实践理念,既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又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三是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BBS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四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建筑等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国梦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党入团等有庄严感的礼仪活动,让大学生更好感悟中国梦的真谛和要义。五是坚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把中国梦的理论讲授与播放《百年潮・中国梦》《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相结合,在QQ群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中展开互动、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自觉运用中国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筑牢思想防线。

3.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紧密结合,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坚定“三个自信”中走好中国道路,举好圆梦旗帜。二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中国力量,汇聚圆梦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三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在山东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科学阐释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四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和青春中国梦奋斗新常态意识,进一步焕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三、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熏陶作用,用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把宣传中国梦做细做实。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政策解读、时事评论、热点解析、读书体会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四个全面”与中国梦的关系,探讨中国梦与青年梦的关系,用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粮、节电”的“三爱”、“三节”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关于文化建设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本着“着眼未来,关注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圆梦”能力。以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统领网络文化建设,坚持文明办网,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要坚守阵地意识,传播正能量。努力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设一批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和栏目,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重要渠道。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组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会等理论社团,让中国梦理论扎根大学生心底;寓中国梦教育于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之中,形成大学生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的氛围和环境;科学指导学生会、团委、学生班级、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建设与管理,提高大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等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思想,强调理论学习之后,再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巩固的重要性。自古至今,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往往都是历经实践的磨练,才锻炼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的自觉行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中国梦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中国梦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是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关键教育环节。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想。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常态化。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企业、农村参加专业实习、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使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增强“三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理想信念。

五、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宣传教育日常化

高等学校要切实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对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摆上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以中国梦为引领,把中国梦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中,转化到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国梦,从而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应当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大学生守则等行为规则,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学校管理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使符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违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坚持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结合起来,把大学生“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六、抓典型,注重榜样引领

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用大学生身边典型示范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先进分子,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后备力量,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成功的体现,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中国梦理想信念对身边的广大同学和国家的未来前途都具有重要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鲜活教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和一个优秀的学生党员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相反,如果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不够、威信不高,不仅在同学中发挥不了示范作用,还会疏远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弱化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影响力。学生党员、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党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不断坚定信念,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理解,认真学习贯彻,加强党性、党风、纪律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感召学生。

参考文献:

[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05-05.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10

一、健全师德教育领导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教育工作,把师德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xx、各教研组长及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做到职责分明,任务明确,把各项内容的组织安排具体落实到每一位领导小组成员,责任到人。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xx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同时,为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实施,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确保了师德建设每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

二、组织宣传学习,提高教职工认识

为切实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我校9月29日召开了教职工学习动员会。深入学习了《xx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xx副区长《在全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会上,全体教师认真领会精神,充分认识了此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即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以规范教师行为和完善师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转变工作作风。许多教师纷纷在会上表态发言,决心坚持以德施教、依法执教、文明从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扎根农村,勤奋工作,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三、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监督和保障措施

1、完善师德建相关制度,依靠制度约束规范教师言行。学校制定完善了《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教职工考勤请假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严肃教师工作纪律。

2、建立师德教育群众监督机制。学校在校门口长期设立师德师风征求意见箱和监督举报电话,定期举办家长、学生座谈会等。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师德师风中的问题。

3、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师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对于违背师德规定的予以处罚,对于师德优秀的则大力表彰。

四、创设有效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47-0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敏感的神经。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心里有梦想是可贵的,心里有为梦想执着的一份热情更是可贵的。带着梦想的开始可能很艰难,过程愉悦而艰苦的磨炼让我们收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高职院校肩负着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基层劳动者,如何把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和先进性融入到现在的高职生的世界观中,成为其先锋队中的一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从大的方面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 党校常态化教育,会让我们的青年学生能够以史为镜,树立圆梦信心

1840年是中国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用枪炮强行打开的记号,在落后挨打的时代下,中国人民梦想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人民思想的解放。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尽管只有50名党员,却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49年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的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1978年中国共产党随应时代的变化,主动把握机会调整发展战略方向,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主动开放的新进程。20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百年之时,中国的GDP第一次位居世界第二位,超越了日本。我们的党正昂首阔步走在时代前列,由温饱到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的十提出到2021年,也就是建党百年的时候,要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国强民富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梦想。一个个梦想的实现,让中国共产党人充满了空前的自信,要在2049年也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之时,实现现代化步入发达之列,这将是中华民族近200年来一致追求的梦想。建国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的一幕幕,现在的学生会感到很远了,在党校的常态化教育过程中,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的卷轴一点点展开,慢慢的深入到青年的情感之中,这种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参加党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都是带着满腔热情的有志青年,用史实和事实让生活在现在的大学生,从思想情感上产生对党的事业的认同感,这不是一两次课程就可以解决的,常态化教育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这种认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为大学生实现梦想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党校常态化教育,可以与时俱进的为大学生树立起光辉的楷范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持之以恒的不同阶段的梦的集合和持续。每个阶段的梦想都极大的把这个时代的人们凝聚起来。20世纪三位世纪伟人之所以被牢记,是因为他们带领全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的梦想。第一位孙中山,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中国从亡国灭种的危难中拯救出来,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第二位是,他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第三位是邓小平,用他的智慧、胆略和胸怀主动地与世界接轨,打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的大道,走上了强国富民的征程。三位世纪伟人心怀中国梦,跨越了自己的人生高度,实现了人生的追求,展示了个人的魅力,给世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党校常态化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再现伟人的人生历程,从平凡的生活到伟大的事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崇拜和效仿自己心中的榜样,在党校常态化教育过程中把更多的楷范的人物和事迹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众多的形象中找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带着梦想沿着前人和他人的路径方向不断前进,为大学生实现梦想导航。

3 党校常态化教育,为大学生实现梦想提供能力支持

前人的梦想已经实现,前人已经把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着强烈的成人成才意识,道路的选择需要探索奋斗甚至流血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志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激发青年大学生的自信自觉,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接好中华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校常态化教育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思想理论上,道德修养上,技能水平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上,都能得到很到提高,这是党校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所在,只有党校常态化教育的运行,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有特点的开展活动,就会达到其目的,为大学生实现梦想提供能力支持。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教育是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党校常态化教育落实到实处是关键,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更加自觉自信,攻坚克难、信心百倍做好自己的工作,担当好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为我们的青年大学生插上翅膀,筑起圆梦的阶梯,为实现梦想而飞翔。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篇12

一、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高校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要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要倾听大学生心声、鼓励大学生成长,支持大学生成才。在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要实,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高等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引导青年学生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梦信念。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教学、科研、文化、服务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大学生坚定“三个自信”,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形成与“四个全面”相适应的新理念;引导大学生把勤学作为一种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三下乡”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坚持以学生为本,还必须认真解决好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应该是大学永恒的精神追求。以学生为本要坚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原则。坚持做到爱护学生要实,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落实在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各个方面,落实在大学生创业创新上,落实在关心大学生生活和心理上。以学生为本,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宏大的中国梦化为若干层面的梦想,并进一步细化成贴近学生实际的梦想。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中国梦是“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报国梦”,而每一个人的梦想又可能各不相同,只有真正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全面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小梦想,“中国梦”走进学生的头脑就会水到渠成。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1.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导向功能、政治引导功能和行为指导功能,培养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觉。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刘云山指出: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根据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的实际,以中国梦教育为主线,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和细化一批鲜活的教学专题。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加强理论解读,使中国梦通俗化。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学性,要把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做细做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时代特征、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和根本保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中国梦理想信念,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把个人梦同民族梦、国家梦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改进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必须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得其道、乐为用矣,教不得法、无益于事。”应不断创新理念、形式、手段,在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增强本领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武装自己,把教材与党报党刊相结合,密切关注重大时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用独特的视角与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新闻要旨,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读懂学生,接地气向学生科学阐述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教与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中国梦理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在思考中感悟,从而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一是要坚持情理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之外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探寻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者。树立实践理念,既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又着眼学生学习生活实践,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二是要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好师德培养好教师,好教师造就好学生,好学生谱写好未来。三是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法,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利用“BBS网络平台”延伸教学时空,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四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要带领大学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场教学,通过图片、文字、建筑等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注入大学生的心灵。重要节庆日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国梦的独特优势。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党入团等有庄严感的礼仪活动,让大学生更好感悟中国梦的真谛和要义。五是坚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把中国梦的理论讲授与播放《百年潮?中国梦》《复兴之路》《延安颂》《长征》等爱国励志教育影片相结合,在QQ群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中展开互动、讨论,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与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富有创新的新思想、新观点,自觉运用中国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辨析批驳错误思潮和观点,筑牢思想防线。

3.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紧密结合,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坚定“三个自信”中走好中国道路,举好圆梦旗帜。二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引导大学生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途径,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聚中国力量,汇聚圆梦正能量,激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三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紧密结合,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科学阐释中国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在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圆梦软实力。四是把中国梦宣传教育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和青春中国梦奋斗新常态意识,进一步焕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青春激情。

三、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熏陶作用,用校园文化蕴含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把宣传中国梦做细做实。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政策解读、时事评论、热点解析、读书体会等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四个全面”与中国梦的关系,探讨中国梦与青年梦的关系,用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粮、节电”的“三爱”、“三节”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经典论述为指导本着“着眼未来,关注现实,着重建设”的精神,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创业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圆梦”能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经典论述统领网络文化建设,坚持文明办网,校园网、微博、微信等要坚守阵地意识,传播正能量。努力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建设一批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和栏目,使之成为传播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重要渠道。按照《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使大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组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会等理论社团,让中国梦理论扎根大学生心底;寓中国梦教育于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之中,形成大学生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的氛围和环境;科学指导学生会、团委、学生班级、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广泛参与校园建设与管理,提高大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要充分发挥校训、校风等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四、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

“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的思想,强调理论学习之后,再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巩固的重要性。自古至今,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往往都是历经实践的磨练,才锻炼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大学生中国梦理想信念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自觉行动。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培育和践行中国梦应当坚持不懈地抓好实践养成,引导大学生在行动中深化理解、增进中国梦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和日常行为的固化等是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关键教育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深入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扎实推进实践育人常态化。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企业、农村参加专业实习、三下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在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使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努力成为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入社会教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使他们增强“三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理想信念。

五、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宣传教育日常化

高等学校要切实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首,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加强对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要把深化大学生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摆上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社会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以中国梦为引领,把中国梦转化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管理服务的各项制度中,转化到高校校园的文化氛围中,转化到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国梦,从而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应当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完善大学生守则等行为规则,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学校管理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使符合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表彰、违背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行为受到制约和惩处。坚持把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结合起来,把大学生“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经常性工作,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