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档案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1-11 11:40:50

水文档案论文

水文档案论文篇1

1.1综合性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供水保障、重要能源保障、生态保障,涉及到工业、农业、电力、通信、交通、市政、环保等各个方面,水利专业本身又与电力、机械、建筑、水文、地质、气象紧密联系,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工作面广,内容繁杂,由此而形成的水利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很强的综合性,他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信息反映,而且是以水利产业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综合。

1.2原始数据价值永不衰减

人们在同水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如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气象资料等。水文与气象随机性很强,年际、年内变化很大,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需要很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要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逐年延续,因此这些资料年代越长,价值越大,越原始,价值就越大,一旦遗失将无法再生。

1.3地域性强

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然而,不同的地区水的循环规律各有不同。每一条河流的特点各不相同,而且同一条河流上下游的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水利档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水利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水利档案的开发,是水利工作中最关键最有活力的一个环节,是水利工作服务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开发水利档案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充分认识水利单位建档工作的意义

建国以来,孝义市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孝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建设,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除险加固、达标建设,全市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好地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水利单位要抓好自身的管理工作,而做好水利资料的整理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档案的利用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准确把握和自觉遵循,才能科学有效地提供服务。实践证明,档案的利用大多是查找资料性、凭证性的内容,主要用以维护单位的

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而且数量大、时间跨度长。其次,档案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工程的完整性,而且对领导决策、科技人员借鉴、质量评定以及廉政监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现实的作用。

2.2水利档案的价值

水利单位是第一手水利资料的记载单位,所掌握的水利资料是最原始的。水利单位在自身的建设、管理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形成一些值得供后人查考和取证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其他单位难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的。因而,水利单位掌握了第一手水利资料后,并把这些资料整理保存起来,就会成为该单位最齐备、最宝贵的水利资料。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档案工作的重心,在搞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这方面资料的鉴定、加工,并调整收藏结构,提高归档质量,为开发利用创造重要条件。同时,水利单位的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水利单位日常工作起查考作用。水利单位可借助档案,在拟订计划、总结工作、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作查考凭据。二是在防汛抢险时期,可借助档案,详细了解历年来的水情、雨情及水利工程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考虑。三是在进行水利方面的学术研究时,可借助水利档案,参考前人所记载的丰富的历史资料,可更好、更快地取得研究成果。四是通过查找档案,不但能掌握准确可靠的资料,而且可以节约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五是水利档案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面貌,而且还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依据,更可为后人在工程使用、维护、改扩建方面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3目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档案不够重视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但个别单位领导认为档案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责任制,但大多却流于形式。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兴趣不大,对档案业务知识了解较少,有的甚至不了解档案整理标准,对档案工作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指导,从而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3.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资金、办公条件等影响,有些单位没有健全或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章办事。同时,某些档案室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检验工作标准,没有严格合理的考核办法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工作的随意性很大,导致了部分档案不能及时存档,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塞责,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3存在“重物轻人”观念

对档案馆藏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人的主宰作用,许多人以为档案工作就是看守文件,谁都能干,因此有的地方把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其它岗位淘汰下来的人安排在档案室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档案室的人员编制,造成人浮于事,同时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把档案工作搞好。

4搞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建立健全水利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

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建成一把手参与,分管领导负责,有人员、有经费、有设施完善的保密环境。对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但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支持,还要在生活上、待遇上给予倾斜和照顾。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制度是水利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要建立档案室,落实档案专职人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工程建设的全部档案资料。

4.3提高水利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

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不仅要掌握档案业务知识,更要加强对水利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树立法制观念,在工作中要做到“三懂”即懂业务、懂法津、懂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担负起水利档案的管理职责。

4.4强化全系统档案意识

水利档案的分散性,决定了单靠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完整、系统地搞好水利档案工作。有必要在本系统乃至全社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等有关规定,普及档案工作知识,在档案系统内乃至全社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档案宣传氛围,增强全民水利档案意识,让有关单位主动上交历史积累资料等重要文献,集中统一归档,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5切实做好水利档案的开发

利用工作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在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利档案资料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一经开发,就可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把它作为一种“能源材料”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它的潜力和价值。

摘要:水利档案是水利部门在水利建设、管理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水利单位在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对以后的水利工作及经济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水文档案论文篇2

1水利档案的特点

水利档案除与其他专业档案一样具有科学性、完整性、服务性等特点外,还有其固有的特点。

1.1综合性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供水保障、重要能源保障、生态保障,涉及到工业、农业、电力、通信、交通、市政、环保等各个方面,水利专业本身又与电力、机械、建筑、水文、地质、气象紧密联系,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工作面广,内容繁杂,由此而形成的水利档案也就具有多元性和很强的综合性,他不仅是某一学科的信息反映,而且是以水利产业为中心的多学科、多专业的信息综合。

1.2原始数据价值永不衰减

人们在同水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如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气象资料等。水文与气象随机性很强,年际、年内变化很大,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需要很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要在原始积累的基础上逐年延续,因此这些资料年代越长,价值越大,越原始,价值就越大,一旦遗失将无法再生。

1.3地域性强

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然而,不同的地区水的循环规律各有不同。每一条河流的特点各不相同,而且同一条河流上下游的情况也不相同。因此,水利档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2水利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水利档案的开发,是水利工作中最关键最有活力的一个环节,是水利工作服务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开发水利档案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充分认识水利单位建档工作的意义

建国以来,孝义市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近年来,孝义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安全达标建设,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除险加固、达标建设,全市水利工程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更好地抓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水利单位要抓好自身的管理工作,而做好水利资料的整理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档案的利用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准确把握和自觉遵循,才能科学有效地提供服务。实践证明,档案的利用大多是查找资料性、凭证性的内容,主要用以维护单位的

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而且数量大、时间跨度长。其次,档案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关系到工程的完整性,而且对领导决策、科技人员借鉴、质量评定以及廉政监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现实的作用。

2.2水利档案的价值

水利单位是第一手水利资料的记载单位,所掌握的水利资料是最原始的。水利单位在自身的建设、管理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形成一些值得供后人查考和取证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其他单位难以全面掌握和了解的。因而,水利单位掌握了第一手水利资料后,并把这些资料整理保存起来,就会成为该单位最齐备、最宝贵的水利资料。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档案工作的重心,在搞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这方面资料的鉴定、加工,并调整收藏结构,提高归档质量,为开发利用创造重要条件。同时,水利单位的档案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对水利单位日常工作起查考作用。水利单位可借助档案,在拟订计划、总结工作、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作查考凭据。二是在防汛抢险时期,可借助档案,详细了解历年来的水情、雨情及水利工程的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考虑。三是在进行水利方面的学术研究时,可借助水利档案,参考前人所记载的丰富的历史资料,可更好、更快地取得研究成果。四是通过查找档案,不但能掌握准确可靠的资料,而且可以节约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五是水利档案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面貌,而且还是全面鉴定工程质量、查明事故原因、追究事故责任的依据,更可为后人在工程使用、维护、改扩建方面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据。

3目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对档案不够重视

水利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但个别单位领导认为档案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事,虽然制定了相关的责任制,但大多却流于形式。同时,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兴趣不大,对档案业务知识了解较少,有的甚至不了解档案整理标准,对档案工作缺乏及时、有效、准确的指导,从而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性和盲目性。

3.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资金、办公条件等影响,有些单位没有健全或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有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章办事。同时,某些档案室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检验工作标准,没有严格合理的考核办法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工作的随意性很大,导致了部分档案不能及时存档,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相互推诿,敷衍塞责,也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3存在“重物轻人”观念

对档案馆藏量、设备以及技术手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却忽视了人的主宰作用,许多人以为档案工作就是看守文件,谁都能干,因此有的地方把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其它岗位淘汰下来的人安排在档案室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档案室的人员编制,造成人浮于事,同时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把档案工作搞好。

4搞好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建立健全水利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

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建成一把手参与,分管领导负责,有人员、有经费、有设施完善的保密环境。对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不但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给予支持,还要在生活上、待遇上给予倾斜和照顾。

4.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制度是水利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立卷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要建立档案室,落实档案专职人员,负责集中统一管理工程建设的全部档案资料。

4.3提高水利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上级有关部门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

培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不仅要掌握档案业务知识,更要加强对水利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树立法制观念,在工作中要做到“三懂”即懂业务、懂法津、懂有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担负起水利档案的管理职责。

4.4强化全系统档案意识

水利档案的分散性,决定了单靠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很难完整、系统地搞好水利档案工作。有必要在本系统乃至全社会深入宣传《档案法》等有关规定,普及档案工作知识,在档案系统内乃至全社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档案宣传氛围,增强全民水利档案意识,让有关单位主动上交历史积累资料等重要文献,集中统一归档,逐步使档案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5切实做好水利档案的开发

利用工作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在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利档案资料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一经开发,就可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只有把它作为一种“能源材料”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它的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水文档案论文篇3

在解决征用土地、地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时,城建档案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可以为维护相关组织和公民合法权益提供重要凭证。因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和处理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达到对档案资源的有效管理,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满足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城建档案工作者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依法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各职能部门也要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使城建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制。

制度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也是最高效的管理,日趋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城建档案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要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建设工程档案备案制、专项验收以及竣工验收等制度,通过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等形式,从制度上强化对工程档案的监管力度,保证档案的接收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积累、归档、整理以及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等相关制度,用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执法机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高素质的执法队伍,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应用现代科技,提高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把城建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来管理、开发和经营,走科技强档之路;要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功能的实现水平,使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价值。要配备必要的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实现档案储存缩微化、保护科学化、办公自动化。要采用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和手段保证已产生的需要长久保存归档的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要选择好适合于城建档案馆特色的管理软件,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

提高服务水平,发挥城建档案工作的社会作用。

水文档案论文篇4

新形势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调整与落实,其侧重点是对现有文件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没有从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化管理、信息资源分类的角度进行维度化管理,进而出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不全面、文件信息丟失的情况。现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资料分类划分不明确、档案存储安全系数不高的情况。虽然承包单位注意到新形势背景下的信息资源利用,但是,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采集及存储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配套管理方案,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资料信息应用。例如,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技术及材料应用、竣工后的质量检验都需要工艺参数、设计图纸、维修技术、施工技术等资料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以纸化文件为主,信息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进而影响后续的水利工程维护、验收、财务核算工作的落实[2]。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弊端分析

2.1管理体亟待完善

新形势背景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进而影响水利工程档案应用的及时性及全面性[3]。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环节、施工所需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具有复杂性,这相对增加了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的难度,而部分承包单位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与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层次性划分,其文件收集及存储缺少系统性,极容易出现档案资料不完整、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承包单位在构建档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其制度并没有从档案信息收集、存储、计算机操作、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等相关细节的角度进行构建,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2.2管理标准仍需调整

之所以出现档案资料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其关键性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不完善,并没有针对档案信息的不同环节、信息不同存在方式、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标准制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质量。部分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过于笼统化,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文件进行管理标准设计,严重影响信息资料的严谨性、全面性。例如,在对工程量计价清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时,工作人员只是针对工程量计价清单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并没有结合工程变动、材料替换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其最终收集的工程量计价清单就会存在失真现象,这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缺少标准制定的基本表现形式。

2.3管理张弛失度,人性化融入不足

首先,部分承包单位在构建针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时,其管理理念仍然以传统档案管理为主,并没有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项落实,进而影响数据资源的录入及应用。其次,在管理张弛失度的情况下,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忽略档案管理人员本身的技能、工作方式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制度的专项落实。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的过程中,其管理层过于注重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并没有从实际的信息工作量进行入手,进而出现档案信息收集过于随意,缺少标准化、流程化的情况,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最后,管理方式及档案管理理念的欠缺,严重阻碍档案信息无纸化、数字化的转变,也降低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与构建。

3.优化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措施

3.1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注重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的网络存档、信息筛查等方面进行综合筹划,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整理、应用等方面的优化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构建及完善的过程中,其管理体系需要围绕水利工程的不同环节、不同信息资料进行针对性管理,注重档案管理体系的层次化、系统化构建,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体系的构建如下所示:

针对水利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是实现档案管理落实及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水利工程立项注重的档案资料管理,需要针对工程评估书、财务预算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图纸设计及施工阶段,其档案信息管理需要从技术参数、工程规格、工程量计价清单等多项资料入手,以此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存储的全面性。工程验收及维护需要从质量评估、维修方式、验收报告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注重资料归档的方式,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注重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是从档案资源收集方向的角度,为后续的档案管理标准、管理方式落实等方面提供依据。充分考虑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复杂性,并从信息分类、采集、整理、存储等环节进行专项管理,可以相对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及系统性。最后,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信息资源分类与整理,并明确信息化档案库的管理方向,对推动档案信息管理及资料信息应用有积极作用。

3.2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

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本身的环节、工作流程、文件性质等方面进行专项处理,注重维度化工程档案管理标准的构建,是推动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站安全防护的关键,其各项档案信息的管理标准如下:

結合水利工程的财务收益、各环节特性及信息化数据库的特点,其档案管理标准需要一全面、准确、及时、安全、科学、规范为主,这对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细节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向明确,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各项标准的落实,可以采用培训与宣传的方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资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档案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分类、资料安全性提升有积极作用。此外,在注重档案管理指标明确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应急预案、工程纠纷、第三方监管平台信息查阅等角度进行调整,利用档案管理标准完善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对承包单位给的工程业务拓展、工程项目开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对水利工程档案的功能及价值分析等方面存在技术差距,其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注重针对水利工程各环节文件的档案存储管理标准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影响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档案管理标准需要细节化、全面化、科学化、维度化调整,进而提高财务信息、工程方案、工艺参数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价值。

3.3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落实

水文档案论文篇5

(二)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根据河南省水政监察总队对河南省24个支队和154个大队的调查结果显示:水政监察大队的人员(3832人)中,中专以上学历为2017,占总人数的52.6%;大专以上学历为1497人,占总人数的39.1%;本科以上学历为318,占总人数的8.4%。从学历结构看,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较少,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足50%,学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有的大队虽然引进了文书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但在案卷的整理和法律文书方面的知识还不足,需要展开专门的培训。

(三)经验交流欠缺档案利用不足要想提高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各个水政监察大队之间就要不断地进行经验交流,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才能找出本单位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也才能总结出本单位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通过经验交流会促进各个水政监察大队在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另外,只有不断利用水行政执法档案,才能提高领导同志对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加大对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

二、加强现代水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办法及措施

(一)强化责任,提高认识要加大对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视力度。各级各类水行政监察机构要把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和利用工作提升到重要的办事日程上来。明确各个水行政监察机构的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责任,经常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通报。对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不力、不善的要责令整改,并对整改方案进行监督和指导。

(二)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管理规定要想使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水行政执法工作,就要严格执行档案资料管理规定。根据《关于印发水行政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办法》中对水行政执法文书档案资料管理的有关规定,要对各种档案资料立卷归档进行严格的要求,认真收集、积累、整理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归档,使所有的水行政执法资料都达到统一格式、统一标准。

(三)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整理应按章有序进行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整理与分类应按照水行政执法档案形成规律和特点,将水行政执法档案分成一定的类别和属类。保持水行政执法档案资料的有机联系,使其有系统、有条理地反映执法活动的历史面貌。划分类别和属类的标准要一致,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明晰,不按年度分类,只按项目分类。

(四)强化水行政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水行政监察执法人员中有些人未经过专项培训,监察执法队伍中即懂专业又懂法律的人才比较缺乏,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法律知识掌握不够,业务不熟悉,造成执法水平较低。一些案例告诉我们,因对执法证据收集程序、步骤的不熟悉,造成执法过程不规范,不能把案件办成铁案。因此,必须经常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水行政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应建立“案件首问负责制”和“案卷档案调用管理制度”对每一起违法案件都要明确主要经办人员,经办人员同时负责案卷、证据的整理,并负责及时将案卷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案卷档案的调用和管理必须明确专人负责,并有专门场所保管案卷,做好调卷记录,要做到“专人、专柜、专室”。

水文档案论文篇6

(2)档案现代化管理意识薄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种智能和应用APP已经普及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部分灌区的水利工程档案资料还封闭在各自的档案资料室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还很薄弱,导致配备的档案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做好档案数字化和现代化管理工作,是灌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快速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3)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难以适应档案网络化的发展需要。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灌区水利工程档案数字化的程度很低,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配备的档案管理设备和管理软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虽有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但纸质档案没有实现数字化和进入数据库,还按手工方式在进行查找和查阅。

(4)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匮乏。目前,部分灌区为了节约成本,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均为兼职人员,很少配备具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较强,若是单靠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失误和错误就难以避免,这样的档案也就不足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完整的依据,必然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带来影响。部分灌区对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严格按照“四同步”的要求展开工作。加之,由于工程建设期间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使得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无法与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同步进行,因此造成档案质量偏低,可参考性和可依据性较差。

2加强灌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灌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关键要从三个方面提高认识:一是加强灌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可以实现灌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灌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可以为灌区的综合分析、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三是灌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网络化服务,做到资源共享,提高灌区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率。

(2)落实相关法规,建立灌区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一是要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不仅要重视硬件投入,更要重视符合标准化档案管理软件的投入,使得档案信息化的流程符合国家和地方对于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二是现有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程度高低,决定了灌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模与水平,也是灌区下一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的基础。三是采用统一的数据库,是档案数据库的基础,是有效管理档案系统的基石,是高效调用数字化档案的保障。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我省灌区的实际建设情况,首先应当配备档案信息化需要的相关基础设施设备,例如,津科JI-110档案管理系统、SQL2000数据库系统、大容量存储系统、高速扫描仪、管理计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为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技术支持。同时,应对灌区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通过上述措施,可实现灌区水利档案管理的部分数字化和局域网网络化管理,大大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数字化加工后的档案资料信息能得到更好的保存,保证了灌区水利工程资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加强环节管理,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从项目开始立项时,搞清楚项目的隶属关系、完成方式以及项目将要形成哪些文档资料,初步确立收集文档资料的内容,做到确保关键性材料的有效控制。接收资料时,参照水利行业工程技术档案的要求,建立档案目录,根据目录来收集,最后检查收集的材料是否符合归档要求。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适当采用合同约定的方式,预留一定比例的工程合同价款,作为工程档案的保证金。工程参加单位应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工程各环节的文档资料,在工程竣工时,经建设单位签发资料交接单后,才支付这笔尾留款项。

(5)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树立档案现代化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立卷、归档任务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纳入相关的管理程序和职责范围。做到有组织领导,有专业档案管理员,有合适的档案管理制度。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灵魂,通过使档案管理人员现代化意识的提高,可使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水利工程档案更好的服务于灌区经济的发展。

(6)积极争取资金,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各灌区可利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信息化资金,加大对灌区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范围,开展灌区水利工程档案的整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等工作,提高灌区水利工程档案的数字化程度。同时,利用计算机和软件技术,使用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软件,实现对档案的收文管理、行文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查询管理、用户管理、以及系统自身维护等功能。另外,可依据灌区自身需求和使用环境,建立档案网络版,实现局域网或广域网上档案的授权共享和调用。

(7)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要提高服务意识、树立服务思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二是定期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促进业务交流。三是加强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等相关专业知识领域的学习,为下一步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四是档案管理人员对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使用,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水文档案论文篇7

大型水利工程档案建设管理是一个涉及到各级水利部门、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多个机关部门的复杂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间相关权责和义务的模糊化,加上各级部门对档案建设和档案统筹管理意识的不一直性,常常造成工程档案资料在交接和建档过程中出现相互协调配合不到位、档案资料不规范、不标准等现象。工程档案是工程竣工及后期投运过程中安全隐患及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有些机构部门处于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不上交档案资料等手段,导致工程档案不完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机构部门内部人员在调动过程中,由于相关档案资料没有及时归档或归档不详也是造成工程档案资料信息丢失的另一大原因。

1.2各工程项目建设机构建档意识薄弱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工期长的特点,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对施工过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应该对那些具有特殊性的数据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在归档时做好特殊标记。此外,针对施工中使用到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设备都应该做好相关的归档工作,方便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应该紧跟施工进度,否则一旦错过就增加了收集资料的难度,给档案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不过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施工方也只是关注工程建设的质量,作为领导只是单纯的履行监督施工的职责,技术人员建档的意识不强,这些问题都是造成水利工程档案建设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特别是大型水利建设的档案更应该加以关注,作为施工方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应该提高技术人员的建档意识,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能力。

1.3工程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工程技术改革不同步

档案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在具体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利管理部门并没有专业的法律法规对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竣工标准作出科学的规范,这就会出现工程施工的过程和相关的档案规范要求不统一的问题,同时也使水利工程档案的价值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都是建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是很高,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地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导致大量的档案资料由于没有及时归档,出现丢失和损坏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比较珍贵的资料,一旦损坏将无法复原,给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造成损失,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必须加强科学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

2大型水利工程档案科学管理措施

2.1加强各级部门建档意识,构筑科学完善档案建档管理制度

导致当前的工程档案管理水平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部门的建档意识不够,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大各级部门的档案宣传力度,特别是应该提高部门领导人、监管人员、技术人员等的建档意识,创新档案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并根据当前的档案管理发展情况通过科学方法来构筑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已有的档案规范制定出统一的归档格式以及提交过程,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资料的存档效率以及管理水平。

2.2大量培养水利工程档案专业技能人才,补充工程档案综合管理力量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水利部门应该根据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为当前的档案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除了培养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应该为人员提供实践的机会,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使其综合技能水平得到进步。针对一些地处偏远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定期为他们培训,还应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优化档案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工程档案价值

正因为水利工程档案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并不断优化当前的档案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着低效率、依赖人工等不足,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把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化为标准的档案管理方法,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把一些公开的信息资料上传到交流网上,方便相关的学者和工作人员查看,促进相互间学习和探讨,这也提高了档案的使用价值。通过这种动态的管理方式为整个水利工程建设服务,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水文档案论文篇8

2、在社会体制层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逐渐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非公有制的用人单位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在探索聘任制改革,人事管理逐步与市场接轨,而作为我国新型人事管理社会化模式[孙鹏红.人事中的档案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36.]⑹的人事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很多用人单位不过问学生的档案,以劳动合同关系完全取代人事关系。这也是很多毕业生成为弃档户的原因。

水文档案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63-01

一、普遍知识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练运用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文史知识,法律知识等所有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应该具备的知识。

(一)档案专业知识

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在多年不断的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包含一定的业务知识。档案学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理论档案学,具体包括档案学概论,比较档案学,档案事业史,档案法规学等,二是应用档案学,包括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保护技术学院,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等。水利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档案专业的理论以及技术,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各种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积累和研究发展档案专业的理论和技术,这样才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目前还在源源不断形成的科技档案利用好。

(二)计算机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已成为比资本和能源更为重要,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战略资源。社会需要专门的信息部门能以较高的存储,处理和控制信息的能力,高质量、高速度地为社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特别的,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正在以迅猛之势推动着整个信息业的变革与发展,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社会发展迫切的需要。档案部门应积极采取与之应对的措施,向信息行业靠拢。数据库电子存储等技术及相应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应更多地用于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从传统的手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迈进,如记录水利档案的载体,记录方式的现代化使水利工作者能够从网上直接查询历史记录,这就使传统的利用方式受到冲击,这需要水利档案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好手中的档案,实现水利档案的现代化。以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题的水利系统计算机局域网已经在我们水利战线上得到充分应用,水利档案工作者应该使它与科技档案的管理形成完美的结合,使档案成为水利工作的助手,利用起来更为便利。这就需要我们档案工作者努力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知识,与时俱进。

(三)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也是档案工作者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的又一重要条件。科技档案是在科技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古代中国在黄帝时期的大禹治水实际上就是对兴修水利的历史反映。从古到今,从长江三峡到黄河哪一个又不是历史的见证。我们水利档案工作者了解所管理档案涉及的历史知识,有益无害。就永定河流域,在我所管理的档案中有记载的古文物和牵涉事故举不胜举,只有熟悉和了解了档案的历史,才能掌握档案产生的背景和历史作用,才能更好的判断档案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做好档案各环节的工作。

(四)法律知识

水利档案工作者在管理技术档案的同时一定会遇到很多法律文件,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名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档案法是水利档案工作者必须熟悉的法律,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也在于一定要懂得法律,无论是在水利方面还是在档案方面都要求水利档案工作者是一个具有法律责任的懂法的工作人员。

二、水利知识

水利档案工作者作为水利工作者,不单单应只具备档案方面的知识,更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式水利知识。

在基层工作实践中作为技术档案共工作者我直接接触到的往往是第一手材料,对永定河拦河闸及小清河分洪闸及大宁水库的三项位移和绝对沉降观测,在测量工作中都要做最精确的记录,这些资料保存起来,成为科技档案在水利工作者的日常应用也极为重要,一定要做到准确的收集。永定河河道上大大小小正在施工与施工完毕的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都需要我们水利档案工作者及时的收集资料,以便归档,如果做为水利档案工作者不了解水利知识,不了解所在单位的水利工程项目,工作将变得非常被动。永定河看似是一条常年干枯的河流,但是防汛工作是永定河的重中之重。在防汛工作中无论是作为一个水利工作者对档案知识的了解,还是一个档案工作者对水利知识的学习都是如此重要,在晓月湖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都要提供档案参考资料,对下泄流量、闸门开启情况,闸前水位、流量、流速都要做一一记录,这些记录经过整理,立卷归档形成珍贵的历史资料。有档案人员的参与,能督促水利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意档案原始记录的要求,是档案作为原始记录的原始性可靠性加强。

在档案整理这项环节工作中,档案工作者也需要具备水利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把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编纂水利档案的资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料,它的数字科学准确,我从事的技术档案工作过程中,参与了永定河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观测资料整编,它是水利知识与科技档案事实结合运用的有利说明,熟悉水利学科的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现状的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最新研究动态报告,也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水利知识。

水文档案论文篇10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高潮。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水文档案论文篇11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档案事业地位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档案管理工作和其对应的学科―档案学,广大档案工作者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积极探讨和建立新的管理理论和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前端控制理论由此被提出和应用。

1 前端控制从何而来,其含义是什么?

前端控制理论是由法国著名档案学者C・诺加雷提出的,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文件和档案是“分而治之”、“分工又分家”的,这种模式表现为:各类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上游”的文书管理部门进行管理, “下游”的档案部门对其进行管控则是在文件办理完归档手续成为档案之后才相继展开的,在这一模式影响下,档案管理部门接受各类文件十分被动,没有任何主动权,归档文件的质量(即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可靠性等)如何保证就成为困扰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源于此,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重新审视和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并需要提前介入文件管理工作,也正基于此,作为当时法国国家档案馆总保管员的C・诺加雷就指出:档案工作者要重新考虑他们在文件生命周期中进行干预的时机,甚至重新思考这种生命周期本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前端控制,是指档案工作人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全程控制”理论,对于应归档文件进行的“提前介入”和“超前管理”,即是按照文件形成之前――文件形成――文件整理――文件归档――文件转化为档案――档案管理这一系列节点和整个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把涉及文件管理和文件控制的各项功能提前“预埋”入文件管理和流转系统之中,在这个系统中一直对文件的流转进行各项管控,并将这个管理延伸至档案形成和维护阶段。

2 前端控制究竟是为了做什么?

前端控制的目的是如何保证文件归档后转化为档案后的各项特质(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无疑,前端控制是保证档案管理质量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然而,前端控制究竟是要做什么,它的使命和精髓是什么,很多广大档案工作者对此是心存疑惑的。其实对于文件的“档案化”,或者说是“档案化管理”就是前端控制原则的本质,也就是说要充分保证确保文件的质量(即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等档案特质),保证档案化管理在这些文件在归档成为档案前就开展。充分认识和理解前端控制的这个精髓,可以避免档案工作人员按照日常工作惯性解决各类问题,并全过程监控文件的生成和流转等各项环节和细节,使其每一件文件都具备成为档案的资格并能及时转入档案管理的阶段。由此可见,前端控制理论所提倡的“档案化”和“档案化管理”理念对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3 笔者关于前端控制的几种应用方法推介

在经济环境的改变及“文档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文件归档过程中出现诸多严重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文件归档不完整;文件归档不及时;文件归档质量不合格;缺乏文件整理标准和规范指引;混用文件格式;归档文件不完整等,凡此种种严重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一直成为档案工作者管理工作中的令人棘手的“拦路虎”。由此可见,前端控制的思想是档案学研究和档案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应用必将对推进各项档案工作的开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运用前端控制理论开展档案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3.1 培养档案队伍,提升其职业操守和业务水平

“人”在各项工作中扮演着主角,影响前端控制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人”,也正基于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即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专业水准的业务水平(即具备档案专业知识,精通文字处理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档案工作人员要紧跟节奏,及时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在档案管理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对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文书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更好地开展各项档案工作。

另一方面,诸多档案兼职人员因处于文件管理的“上游”,对各类文件管理业务以及文件处理事务中出现的问题了然于胸,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多组织对于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文件的收集方式、整理规则、归档要求等各方面业务进行专门培训,藉以提升兼职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和技能,使文件管理工作科学管理,并能得到有效控制,为日后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最终实现档案队伍不断进步和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

3.2 尽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内部日常沟通“常态化”

以前端控制思想为指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开始转变,档案工作提前至文件生成和生成之前的设计阶段,基于这一模式的转变,前端控制理论对各文件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更加严格,对于业务标准和业务培训的需求更加突出,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这种情况及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到文件生成和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和业务指导的力度,对文件管理各节点进行相应的具体指导,提出标准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对调研和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影响文件生成和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完善和改进,协助加强文件管理的内部控制。

3.3 以基础制度建设为“抓手”,狠抓前端控制

前端控制的实施离不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引和助推,专业、良好的制度规范是前端控制顺利开展的基础。以我司为例,为提升集团公文处理工作效率、推进公文处理标准化和可执行化,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十余项国家和行业内规范性文件,同时与公司实际管理情况相结合,我司组织专业资深人士编制了《XX集团公文处理办法》。该《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文分类、公文保密、公文格式,行文规则,收发流程、文件整理及归档要求,使前端控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归档文件的各项质量要求,极大地提升了我司行政管理部门公文事务的办理效率和公文的保密安全,为文件归档后档案管理各项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条件。

在文档一体化和电子文件快速发展的今天,前端控制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抓手和“助推器”,其在档案体系建设中的指导意义更加深远,辅助作用更加明显,我们广大档案工作者在今后各项档案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个“犀利”的工具,在各行业中为档案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姆斯・罗兹著,孙钢译,何嘉荪校.档案和文件管理在国家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文件档案管理规划(RAMP)研究[C].浙江档案,1984,6:32

[2]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 2nd,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水文档案论文篇12

摘要:水利档案是水利活动的原始记录,是水利事业的宝贵财富。做好水利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工作的目的就是全面实现其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分析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今后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294-02

水利档案记载了水利的发展历程,记录着历代水利人治水的成功与失败。水利档案将历来的治水经验呈现给人们,避免了后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走弯路。新世纪以来,我国水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水利发展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利工作要突破旧格局,水利档案工作也要注重开发利用,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1我国水利档案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馆际关系不协调

利各单位档案馆归各单位领导。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以技术、经费等原因的制约,馆际间各自为战,虽然偶有培训,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档案信息交流系统平台,培训时间短,问题交流少,培训结束后,大家的联系减少甚至不联系,这对馆际间业务工作的展开有一定的影响。馆际间合作主要依靠学术交流、业务指导,但由于资金、地域等的限制,到外省市和兄弟县水利档案馆学习的机会也各有差异。地区发展迅速、单位效益好的,就可以多去考察、学习,拓宽眼界,而条件不够的,则机会较少甚至没有,造成水利档案馆向两极发展。

1.2档案机构设置不健全

按档案法规定,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也可以设专职档案人员。有些机构虽规模大,内部也设立了很多机构,但也只是在将档案员设在办公室内;有的单位将档案室设在办公室内,并不单独成立档案室。有的水利档案为图方便在各处室自行保管,没有集中交归档案室,造成利用时无从查询。

1.3服务方式单一

水利档案的服务方式一直以“你来我查”的馆内服务为主。信息的提供也以內部为主,虽然编目检索等基础工作做得不少,但却没有与利用有机结合,功能性较差,使用范围窄。群众对水利档案馆内资源了解的少,有时查询资料与档案储存信息内容不符,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档资料。在编研工作上没有突出地位,档案部门的信息仍存在分散、缺少系统整理的问题。对水利档案的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的信息产品极其少,没有将水利档案转变为书本图册等形式向社会传播,也没有较多地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主动传递档案信息。

1.4水利档案信息建设不够完善

对于一些专业的软件,如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不能同步进行,系统上对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对于电子档案概念的建立是比较模糊的,更强调的是纸质档案的建立,这使得整个档案信息建设处在一个失衡的状态。另外,水利档案的储存与信息不够集中、基础工作做的不扎实。水利档案平时无人管理,用时到处翻找的状况严重,无法进行系统的编研工作,尤其是一些重要技术资料可能流失在个人手中,使用时查无下落,严重影响了技术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档案的积累和水利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对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1.5馆藏工作不合理

在馆藏工作中有着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库藏结构不合理,偏宏观,反映一般性工作较多,而微观的、专业性的档案太少;反映上级机关活动、指示性、方针政策性的档案多,反映下级机关单位活动的档案偏少;纸质档案偏多,其他载体的档案偏少,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二是库藏档案文件清理有待优化,同一全宗内的重复文件保存情况偏多;保存价值低或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或经鉴定需要销毁的文件仍存在。三是完整性不够,某些全宗内的档案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收集齐全。

2完善我国水利档案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2.1水利档案馆与社会之间要实现双向参与

水利单位是服务单位,其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功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该与社会互动起来,实现双向参与。水利档案馆资源丰富,是社会人士了解水利信息的最佳场所。水里档案馆还具有服务教育功能,全球变暖、沙尘雾霾天气等恶劣环境越加严重,急切要求人们增强保护环境意识,节约水资源,注重水土保持。让人们走进水利档案馆了解水利,了解水,鼓励青少年学习水利知识,为祖国未来的水利建设打造坚实基础。

2.2促进水利档案管理机构高效化

实现管理机构的高效化,就是要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档案。整个水利档案系统,在服从党的方针路线,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前提下,建立水利档案事业的总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各省、市、地、县所属的档案部门确定具体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水利部门的具体目标通过制定具体计划进行落实,最后落实到水利档案工作人员。任务明确后,还必须使整个系统的每个单元明晰自己的职责,即建立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的建立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开创水利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2.3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开发利用水利档案技能

可充分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将馆藏慨况、档案管理情况等信息放到互联网上,当然网上档案数据库和网上利用者的查阅都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适当的管理工作。缩微技术的发展为水利档案的保存提供了很大便利。档案室可以利用缩微设备将收藏的重要档案的影像摄入缩微胶卷。如果是特超缩微的话可以缩小到成千上万倍。经过这种技术处理的档案,其体积小、成本低、携带方便、查阅快捷,同时保存期长,既可以解决档案体积不断膨胀带来的难题,又能使档案从保管、整理、编目为主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主。近年来,缩微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将水利档案缩微胶卷和计算机相结合,使得档案的存贮、检索、还原复制等更加方便。以缩微胶卷代替原件提供利用,减少了对原件的磨损,增加了原件的保存寿命。

2.4水利档案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

信息系统的健全也是高效化所必不可少的。水利档案部门的信息不够健全,相对来说,纵向的信息系统全面,而横向的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由于保密、不外借等原因,水利档案系统内部与外部的有关部门之间很少往来甚至不来往。信息的不流通,阻碍了档案人员的思维与创新,对工作效率有不小的影响。只有健全信息系统,增加纵向和横向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健全调查研究,建立馆际之间、省际间的相关档案与档案工作情况的发展,及时对所掌握的信息加工、整理,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查考凭证。

2.5实现管理方法科学化

水利档案管理方法科学化,就是不能只简单的进行宣传教育,而是要将法治运用到管理中,综合运用经济、宣传教育等方法。我国水利档案工作中,虽然制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以规范,但却多数流于形式,比较薄弱。水利档案工作的组织形式以及信息等的沟通都需要法律条文来固定。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制定和贯彻以档案法为中心的一系列法规、法令、条例、章程等来实施管理。只有加强法制,水利档案工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自动发挥职能,保持整個系统的稳定,从而促进水利档案的发展。

2.6提高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福利待遇不是工资待遇,是保障一个单位工作人员各项权利的一种制度安排。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社会组织要为本单位职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而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完善的福利制度,不但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对于本单位的归属感,体现人文建设,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制定档案工作奖励制度,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定奖励等级,对档案管理岗位进行分级,施行岗位晋升制度,并对不同等级的岗位设置相应等级的福利待遇,通过提高福利待遇来调动水利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结束语

总之,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目前水利档案的信息化利用仅仅在初期水平,没有发挥其最大价值。水利档案要发展就必须要有所突破,水利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对整个社会体系建设都有利。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用到档案的日常管理之中,借此来完善档案的管理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要从这些方面将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做好,让水利档案的能够科学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也能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

水利工程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的策略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为其控制和调配功能的有效发挥建立良好的基础。本文对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工作策略进行了一定的论述,有助于促进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7-0144-01

1前言

随着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结合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措施,进而对整个维修养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实施效果。

2组织实施

将编制好的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上报至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只有通过审批后才能进一步组织实施。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项目的招标、合同签订以及施工等工作。由于整个项目的监督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仅仅依靠管理人员难以做到全面监管,这就需要与监理和质量监督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根据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对养护施工的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将其有效的运用于项目管理工作中。此外,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还要对养护效果进行实时检查,了解项目的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要立即予以制止,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直至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维修养护工作。

3资料整编

资料作为维修养护管理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能够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记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资料整编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资料整编的总要求

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的资料整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涉及到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从项目提出、筹备、勘探、设计、施工、完工以及运行等全过程都需要进行资料的整理汇总,进而能够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记录,为后续维修养护工作的进行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2资料整理遵循的四项准则

(1)及时性,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资料需要随着工程的进度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涉及到工程的全过程,同时,还要与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同步。

(2)真实性,所整理的资料必须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施工情况,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必须要有合格证和相应的检测报告,严禁伪造技术资料。

(3)准确性,为了确保整个维修养护施工质量,其中所涉及的资料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填写,并且其中的关键内容要详细具体,表达准确,负责整理资料的人员和审核人员需要签字确认。

(4)完整性,维修养护工程资料需要保持完整,严格按照资料整理的流程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并且还要做好存储保管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

3.3过程资料收集

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工作,需要重视过程的资料收集工作,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以下几项要求进行。

(1)所收集整理的资料,要符合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并且所采用的竣工图纸和资料编制要能够满足资料的收集要求。

(2)技术资料作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客观真实地记录,其也是判定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要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3)维修养护工作的照片、录音以及影像等重要资料,需要按照其种类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为了便于查找参考,还需要附以一定的文字或语音说明。

(4)由于技术资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保存,需要采用碳素墨水或者黑笔书写,并且严禁采用复写和复印件。

3.4竣工资料收集

竣工资料是对整个维修养护工程的全面反映,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其中包含大量的数据资料,例如,竣工报告、竣工会议记录以及验收签订书等,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及时的归档保存,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4组织验收

通常来说,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项目验收,需要进行三级验收,即县级初验、市级复核以及省级抽验等,只有前一步验收合格才能继续进行后续的验收工作。市级复核是在县级初验合格的基础上,由水利和财政部门联合进行,确保其严格按照省级批准的相关内容进行施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通过,并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