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9-03 17:18:13

地震教案

地震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5-02

一、引言

勘探地震学是煤炭高校地质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综合性强,包含了地质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具有概念抽象化、公式复杂化、应用具体化的特点,学习该课程具有一定难度。目前地震勘探教学,不管是教材还是辅导书,内容主要是针对石油系统。石油行业地震勘探只能在地面布置检波器,利用地震反射波或折射波进行构造探测,而煤炭行业地震数据采集方式有多种选择,既可以在地面进行地震勘探,也可以在煤矿井下巷道中布置检波器,利用地震槽波进行煤层厚度或者构造探测。可见,煤炭类高校不能完全照搬石油高校地震勘探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将勘探地震学课程设定为三个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验教学,三是实践教学,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设定

(一)课程教学安排及授课方式

勘探地震学主要讲授利用震源激发地震波,通过地震波传播特征进行构造探测的原理和相关概念。该课程实践性强,在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应用广泛。由于本课程涉及多门基础学科,一般安排到基础课都讲授完的大三阶段来开设,否则很多理论概念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此外,该课程最好放到野外地质填图实习之后,学生经过野外露头考察地层及构造,认识到要想研究地下地质构造,必须借助其他专业知识。这样他们就有兴趣去学习如何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探测。

勘探地震学研究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规律和特征。由于地震波传播看不见、摸不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大。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或者通过类比的方式,用一些身边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间可以播放生产单位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录像,让学生获得更直接的现场感官认识。在理论课讲授的同时,要随时结合生产上面临的实际问题,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学了这门课,到底能解决什么生产上的问题,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论教学章节的内容安排

地震勘探工作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野外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理论课程共分为八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讲授勘探地震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在生产单位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的重要性。第一章讲授地震波几何运动学。由于课时有限,课堂上只讲授地震波几何运动学,地震波动力学作为课下自学内容。第二章地震信号频谱分析。主要讲授信号频谱的相关概念,以及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第三章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内容包括观测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的方式、地震组合原理等。第四章共中心点叠加原理。本章是地震勘探的核心,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进行共中心点叠加的目的及原理。第五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速度是地震波的核心参数,可以从地震波速度概念、速度影响因素和速度之间的转换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六章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主要讲授地震资料解释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包括层位的解释,构造的识别,构造图的制作等。第七章矿井地震勘探方法。主要讲解煤矿行业特有的槽波地震勘探技术,该方法只有煤炭行业井下巷道中进行地震勘探才有。

(三)煤炭与石油系统勘探地震学的差异

煤炭行业地震勘探既能够在地面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到井下巷道中进行数据采集,也就是槽波地震勘探,这个技术在煤矿应用多年,效果良好。目前,国内多家煤炭企业都已购置相关仪器设备,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对于矿井巷道中的采集方式,国内规划教材中都没有涉及,学生到了生产单位,还得重新学习为适应煤炭行业快速发展的井下地震勘探技术,在课堂理论学时中单独拿出四个学时讲解这种只有煤矿行业才有的数据采集方式,重点讲解和地面数据采集方式的区别,强调这种方式利用的不是地震纵波,而是煤矿有的“顶板-煤层-底板”组合条件下,在煤层中相互干涉形成的一种特殊波,既槽波。槽波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分为反射法和透射法。反射法将炮点和检波器布置在矿井同一巷道内,接收来自工作面内的反射槽波信号,适用于对煤层内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等)进行探测;透射法将炮点和检波器布置在工作面不同巷道内,接收工作面内的透射槽波信号,适合煤层厚度和煤岩类型的探测。

(四)紧跟学科技术前沿重视软件操作

由于国内外石油公司众多,开展地震勘探技术服务研究的公司发展迅猛,很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很快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授课教师必须紧跟学科技术发展,以适应地震勘探领域信息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穿插介绍国外最新地震勘探进展情况,把每年美国地球物理年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年会上的研究进展和科研动态介绍给学生,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这也有利于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选题。目前地震勘探许多技术都已经商业化,都有成熟的商业软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基本上都离不开专业软件的使用,如地震数据采集中进行观测系统设计的KLseis、Mesa,用于静校正的TomoPlus等。地震数据处理相关软件有Promax、CGG、Omega、Focus等,地震解释软件有GeoFrame、LandMark、Epos等。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讲授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重点介绍相关的软件。如有条件,最好能够让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利用相关软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三、课内实验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安排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约为7∶1或者8∶1,实验室课时相对较少,主要安排地震数据采集和地震资料处理两个项目实验。地震数据采集实验,包括地震波的激发和接收。由于实验室模拟矿井巷道中煤层槽波传播难以实现,所以仍以地面数据采集方式为主,利用实验室拥有的重庆奔腾仪器厂产的BTW24道工程地震仪,采用锤击震源进行激发,产生地震波,接收地震波。实验采用分组的方式,每组学生各自设计观测系统,布置检波器,并操作主机进行数据采集。这可以锻炼学生野外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水平,培养学生地震仪操作、观测系统设计、检波器布设、线缆连接、组织施工协调等能力。

地震数据处理内容庞杂,从抽道集、去噪、静校正、动校正、水平叠加到偏移成像,每一个环节实现起来都相当复杂。现有的商业地震处理软件基本上都运行在Unix或者Linux平台,需要有工作站硬件支持,而建设工作站机房成本高、维护困难,学校尚不具备条件。因此,地震数据处理实验项目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计算机机房,让学生动手编程实现地震勘探涉及的基本原理。为适应不同学生的编程能力,可自由选择C、C++、Fortran及matlab等程序语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随意选择。对于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建议他们选择C、C++等编译性语言进行编写。如果编程能力一般,那么可以利用matlab这种相对简单的解释化语言进行编程。

四、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设置

地质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地质理论基础,走上生产岗位后,更适合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为此,可以专门安排两周的课程实践环节,进行地震资料解释课程实习。选择某矿区典型地震资料,最好是构造相对简单,断层、陷落柱、采空区等有明显特征。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对煤层和断层的解释,可以让他们充分理解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工作的相关流程及方法。如有条件,可在工作站上进行,或者让学生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并完成两张构造图。可采用分组制,四五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环节,每组分为组长,解释员和制图员等。组长总体负责地震资料解释工作,解释员1到2名,负责解释地震层位和断层。制图员负责将数据落实到图纸,并完成构造成图。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由于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强,因此指导教师在实践环节只讲地震解释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剩下的完全交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构造图完成后,让每个学生写实习报告,并要求每个学生写本次实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地震资料解释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五、结语

勘探地震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从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地震勘探的理解,让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煤炭行业,为将来学生毕业后进入生产岗位能够直接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 注 释 ]

地震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TU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7405[AM〗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全国1/3以上的国土、半数以上的大中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和Ⅶ度以上地区。地震一旦发生,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从本质上讲,地震灾害的属性是土木工程灾害,其元凶是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简称“抗震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则为解决工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参考。对该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仅通过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完全掌握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不容易的,也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地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教学改革及其实践表明,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是抗震课程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一、抗震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现状

抗震课程是一门理论难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1-3],其主要特征表现如下。

(1)涉及的学科广泛,综合性强。

(2)包含的概念、公式和规范条文众多,内容抽象。

(3)工程实践性强,但实际教学中缺乏学生实践环节。

(4)学时不足,且授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学生以求职或考研为主,学习积极性不高。(5)知识更新快,与行业规范结合紧密。

(6)课程授课效果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和研究生阶段学习。

面对上述特点,长期以来很多高校对于抗震课程的教学模式还是采取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法,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好,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兴趣,已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

目前,国外在抗震课程的教学上主要是大量使用工程案例和结构抗震仿真软件,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途径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国内,为了改善抗震课程教学效果不如人意的现状,很多高校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上已经逐步呈现出与国外相一致的趋势。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抓住核心,解决抗震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

(2)通过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使网络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孙广俊,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结构抗震原理教学探讨

(3)通过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弥补。

(4)通过在教学中加强工程案例分析,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5)通过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素质培养。

二、“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将教学性、集成性、可演示性及可重复性融为一体,能给教学带来丰富的信息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思维环境,是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地震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对复杂的地震工程动力分析难以理解,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数值模拟技术及其软件具有模式直观、运算简捷的优点,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其认识和理解工程结构抗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其结构分析能力。

因此,将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教学手段与工程案例教学方法相融合,不但可以扩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其毕业以后从事工程结构领域的设计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此外,数值仿真实验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克服实验室实验观测难、重复难和费用高的不足,还可以得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通过引入数值仿真实验,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抗震课程缺少实验教学环节的不足。

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抗震课程教学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化对抗震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的目标为: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知识模块划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地震工程情境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直观化,创造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氛围,以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深化其对工程结构抗震原理的理解,增强其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针对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典型工程案例在教学中的组织。好的案例是成功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把工程抗震的理论寓于案例之中,再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和展现出来,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2)数值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组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或结合代表性案例,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将抽象、枯燥的抗震概念和数据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动态过程,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3)主导性与交互性的协调统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如何改变传统举例教学的单向性,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工程案例与数值仿真教学在交互中认识相关抗震设计原理和方法,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4)教学与科研的协调统一。课程教学如能充分吸收已有的科研成果,不但可以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同时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在科研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同步,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立

针对目前抗震课程存在的问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重新调整和优化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知识模块相对应的工程案例资源库。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与工程案例相融合的数值仿真实验,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多媒体课件,构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资源,并通过教学实践建立信息反馈和动态修正制度。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建立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代表性工程案例资源库。代表性案例所涉及的往往可能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群”。案例的内容应包括图像资料(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学习过程所需要完成的综合分析题等。案例的选取应符合针对性、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及难度适中等标准,并且要兼顾教学时限的要求。

(2)建立基于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数据库。数值仿真实验不只是相关教学内容的简单演示,而应与工程案例相融合,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数值仿真的结果应根据工程问题和物理问题的不同特点选择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如图表、图形、云图或动画等呈现给学生。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更多地展现实验室无法真实再现的物理现象,如复杂结构的地震损伤、倒塌的动力演变过程等。

(3)建立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模式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为了适应和体现“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新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在注重逻辑关系、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应避免文字、公式的简单堆砌,尽可能多地采用框架图、流程图等形式阐释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采用图像、照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工程案例,采用数值模拟的动态结果演示抽象的课程内容,加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增强可读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工程抗震三字经》[4]对每一讲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工程案例和数值仿真实验还需要考虑将最新的震害、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教学,通过关注相关事件的发生,随时收集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目前抗震规范有关规定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案例

地震反应谱是工程结构抗震原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概念,其定义抽象、理解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讲授模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地震反应谱”一讲简要展示“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教学模式在抗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依据教学要求和关键知识点,将“地震反应谱”一讲划分为4个部分内容,分别是:(1)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2)反应谱的性质;(3)反应谱的本质;(4)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其中,反应谱的本质为十分关键而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具体论述如下。

(一)反应谱的定义与建立

通过2个工程案例视频(意大利地震教堂屋盖坠落视频、日本地震房屋整体倒塌视频)和2组工程案例照片(汶川地震严重破坏的结构照片、汶川地震基本完好的结构照片),给学生以强烈震撼和冲击,充分调动其视觉和听觉功能,激发其对本讲的学习兴趣,并以此说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

基于“结构地震反应差别如此显著”这一现象,提出“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取决于什么”这一问题,变单向式教学为交互性教学。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给出“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决于结构特性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两个因素”这一结论,并进一步说明“结构特性是可以设计、调整的,而地震地面运动特性是不能改变而只能被认识的”,从而引出“描述地震地面运动特性的手段――反应谱”这一概念,如图1所示。

给出反应谱的具体定义和建立原理,并对关键点进行阐释,以板书和多媒体流程图的形式(如图2所示)说明反应谱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是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这一重要概念。

(二)反应谱的性质

给出相对位移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的曲线图,并通过曲线走势的动画演示说明3种反应谱的曲线变化性质和差别,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够建立起3种反应谱的图像,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

重点说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随结构自振周期变化的性质及阻尼比对反应谱峰值的削弱性质,通过2个工程案例(基底隔震结构案例、耗能减震结构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将较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图2“反应谱的建立”流程(多媒体)分别给出不同场地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和不同震中距条件下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说明土质条件和震中距对反应谱形状的影响,同样也通过4个工程案例,即坚硬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软弱场地上结构的震害、近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远震条件下结构的震害案例深化学生对上述性质的理解,使其体会到反应谱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反应谱的本质

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和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得较少[5-6],而关于反应谱本质的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反应谱的概念和建立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讲中需要重点强调。

提出“反应谱到底反映的是什么的特性”这一问题,再次开展交互性讨论。

采用“单/多自由度体系动力分析软件Nonlin”分别对3条不同地震波下的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绘制相应的反应谱曲线。通过反应谱曲线的对比,诱导学生得出“只有改变地震动才能改变反应谱的形状”这一结论,从而使其能够牢固建立起“反应谱反映的是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不反映具体结构特性”,“结构只是量测工具”等关于反应谱本质的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课后学习操作Nonlin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可以用于线性单自由度体系的结构振动特性分析、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阻尼对结构反应的影响分析以及绘制地震反应谱等,可以为抗震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简单应用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四)反应谱与抗震设计

基于上述对反应谱本质的认识(通过“结构”这一量测工具反映地震地面运动的特性)说明反应谱的价值所在,建立反应谱与抗震设计的联系。

提出“由反应谱如何得到结构的地震作用”这一问题,开展交互性讨论,启发学生给出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经受的最大惯性力的计算公式,以此说明通过反应谱可以把动力问题简化为静力问题。

提出“设计中采用的反应谱是什么”“多自由度体系如何运用”等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讲内容做准备。

(五)小结

引述王前信教授《工程抗震三字经》中的相关内容,“二阶段,反应谱,豪与比,功卓著,单振子,拟结构,震作用,反应求,远近震,场地土,与阻尼,作参数,峰反应,自振周,纵横标,绘谱图”,对本讲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本讲的内容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并不断调整。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扩展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在抗震课程中采用“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抽象化向直观化的有效转化,深化学生对抗震课程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专业课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依据抗震课程特点,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素材,借助有限元软件的数值仿真实验和多媒体演示手段,建立基于“多媒体-工程案例-数值仿真”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该课程概念抽象、理论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学生学习难度高、兴趣低的问题,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翟长海, 李爽, 徐龙军, 等.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3): 88-90.

[2]李英民, 伍云天, 杨溥, 等.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94-96.

[3]郑妮娜, 杨溥, 刘立平, 等. 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教学问题调研[J]. 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3): 75-77.

[4]王前信. 工程抗震三字经[M]. 北京: 地震业出版社, 1997.

[5]陈国兴,柳春光,邵永健,等.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工程结构抗震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Multimedia,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model in teaching of seismic principles of structures

SUN Guangjun, LI Hongjing

地震教案篇3

   一、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在突发性地震事件发生时紧急避险和应急保护能力,正确掌握避震、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进一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对学校、师生生命财产的危害。

   二、演练时间

   20xx年5月14日

   三、演练地点

   学校课堂、操场

   四、演练内容

   1、应急避震演练。

   2、应急疏散演练。

   五、演练指挥部

   1、指挥长:夏国云

   副指挥长:肖路生

   2、各班级疏散演练指导员(班主任):

   ①“地震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地震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地点”:学校操场。

   ③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各应急组组长:

   (1)信号组:后勤处负责人,负责信号人员安排。

   (2)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教务处负责人,负责安排教学楼层,楼外各类拐角处人员(一、二层之间、二、三层之间、三、四层之间),可按楼指定分负责人。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3)疏散集中地点指挥组:常洪轩,负责本组人员安排,在疏散集中地点现场指挥。

   4、摄影:黄晓臣。

   5、医护:周亚萍。

   六、演练前准备

   1、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培训。

   (1)对老师培训:了解地震应急避震自救;维持正常秩序,切忌慌乱;熟悉有序撤离路线和疏散“安全”地点;熟悉演练信号,应急避震和疏散分别以哨音和广播作为启动信号,应急避震启动信号为连续三声急促的哨音,重复3遍,持续约20秒钟,疏散启动信号为广播发出紧急疏散口令。

   (2)对学生培训:各班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演练程序和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避震和疏散的演练信号,熟悉应急疏散路线和到达地点。

   (3)说明本次演练的目的是日常性教育培训,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地震谣传。

   2、选定好各个班级演练时疏散的路线及集中地点。

   3、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集中地点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线路畅通和安全。

   4、正式演练前举行一至二次预演,确保正式演练圆满成功。

   七、演练要求

   1、保持镇定,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确保安全。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强调学生在疏散行进中不得回头找寻遗失物件,防止。)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八、演练步骤

   1、演练指挥部人员就位,组织指挥。各应急组相关人员就位待命。指挥长启动程序: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同学,常周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请各班演练指导员(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2、演练开始,信号组发出模拟地震警报信号:

   (1)应急避震: 应急避震启动信号响起后,各班级疏散演练指导员立即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1分钟后学生复位,听信号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2)应急疏散:应急疏散启动信号通知后,各班级疏散演练指导员按照疏散方案和预定路线迅速组织同学们撤离到指定地点(操场),下楼梯时要招呼学生注意安全,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

   (3)清点人数:夏国云下达命令,按照事先划定好的各年级和各班级的方位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立即清点人数,分班级向各年级组长报告,各年级组长汇总年级人数后向指挥长报告。

   (4)演练总结

   1、请夏校长总结讲话。

   2、请现场指导专家对现场演练进行点评。

   3、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学校地震演练具体方案2

   为了保证破坏性地震临震预*后,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甘州区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中心学校所属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处置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三)工作原则

   1.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工作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本着“内紧外松”的原则,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轻心,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布置、及时处理。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地震发生前,要立足防范,掌握主动,加强宣传,从细节抓起,适时演练,提高防范措施和自救技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水平。二是地震发生后,要迅速反应,紧急疏散,迅速判明性质,并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地震平息后,要全面排查,妥善安置,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和教学秩序恢复工作。

   2.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各中小学、幼儿园立即按照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机时刻,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中青年教师一定要发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开展救援工作。

   二、机构和职责

   (一)乡中心学校成立相应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部署、指挥本地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乡中心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13xxx2,xxx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13xxxx。

   根据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由组长统一指挥,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所属学校人员支援重灾学校,可调用物资,所属学校必须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职责:

   (1)普及地震知识和抗震救灾应急避险知识;

   (2)开展抗震救灾强化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抗震救灾意识和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

   (3)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各项抢险救灾指令、批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抗震救灾队伍,实施抢救行动。组织协调各类物资调配供应。收集上报灾情、社情、校情、保证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机构

   乡中心学校是乡属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抗震救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承办本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具体工作。中心学校财务室负责抢险救援资金的筹集,救助装备的准备工作,办公室负责做好处理地震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心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完全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副园长负责伤员的救护和防疫的技术准备工作。

   各完全小学、幼儿园要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防和处置本校发生的各类突发性地震事件,各处室具体职责如下:

   1.校(园)长室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教导处、政教处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体师生对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总务处要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措、落实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校长室要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四、应急行动的实施

   (一)正常抗震救灾工作

   各校(园)在每年春季开校初制定抗震救灾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全年的抗震知识宣传和演练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知识竞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法,加强对地震基本知识、应急求生技能、防震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指导督促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2次以上的地震应急和自救互救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召开会议,宣布进入临震预*期,布置防震工作,全体教职工应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各校要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有序地在教职工的带领下将学生及幼儿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要保证通讯线路的畅通,听取上级有关地震情况和实情,提出求援请示,并随时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二)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所辖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各级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各级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部门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应急通讯保障

   进入防震应急状态后,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并根据相关领导指示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上级政府报告相关信息。

   (二)生命线工程设施抢修、次生灾害源遏制保障。

   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确定本单位重点用水、用电对象,对本单位的水、电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和加固,准备必要的一定量的饮用水和小型发电设备,安装各种自动保护装置,并制定相应的购置、保管、维护、使用制度。对本单位及系统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剧毒、有害污染等次生灾害暴发区认真监护,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对职工进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传。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安装各种隔断、切断、自动保护装置。对各要害部位定期认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三)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学校要对本单位疏散的路线和临时避难场所进行规划。

   六、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乡中心学校防震减灾领导机构,要依法对地震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事后调查。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坚持、工作推诿扯皮、应急处置不当,造成工作停滞和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学校地震演练具体方案3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山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根据学院的方案,特制定我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方式、路线和安全避险区域,培养自我保护、自救互救、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系地震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启动,各项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系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机构

   组长:刘xx、赵xx

   副组长:刘xx、耿xx

   成员:郝xx、贺xx、王xx学生各班班主任。

   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郝瑞刚兼办公室主任。

   (二)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职责

   1、负责制定、落实系防震抗震宣传教育方案和计划。

   2、负责制定、宣传、落实地震逃生演练方案。

   3、拟定地震逃生演练的时间和范围。

   4、负责对地震逃生演练的组织、指挥、协调及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

   5、负责地震逃生演练后对各项工作的总结及逃生方案的修改、完善。

   6、负责与上级部门、专业部门及友邻单位的联系与沟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指导,演练方案和总结的上报、归档等。

   (三)系应急演练领导、指挥组分工

   1、总指挥:刘xx、赵xx

   全面负责系《地震应急演练方案》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保证演练的安全、有序、真实、有效。

   2、宣传、教育、协调联络组组长:刘xx

   对系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防震抗震知识教育培训,向院、系领导组报告演练准备和进行情况,协调演练中的各项事宜。

   3、职工工作组组长:郝xx

   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职工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教职工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4、教学工作组组长:耿xx

   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教学工作组职责,负责做好本单位实验室、代课老师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5、学生工作组组长:贺xx

   参照学院《地震应急演练方案》中学生工作组的职责,负责做好本单位学生地震应急演练的组织、动员、实施和总结工作。

   三、避险区(疏散到达区域)与安全区

   (一)避险区:

   东区:

   1号:19#公寓往东25米以外的草坪内。

   2号:距离16#公寓和18#公寓各25米以外的篮球场内。

   3号:主楼东面、主干道以南的空地。

   4号:主楼前广场以南的花园内。

   5号:主楼后往北距主楼50米以外、23#和24#公寓往东25米以外的区域。

   西区:

   6号:中心花园内距四周道路10米以外的区域。

   7号:3#—4#楼之间距四周建筑物各15米以外的区域。

   8号:7#公寓南、12#公寓西、食堂北各20米以外,茶炉房东10米以外的区域。

   9号:理化楼西和8#公寓南各15米以外、图书馆辅楼和公寓服务中心库房北10米以外的区域。

   家属区:

   各家内洗手间、卫生间、厨房(在阳台的除外)、每间房靠内的墙角为紧急避险区,东西两条路距前后楼各10米以外的路段为临时避险区域(安全路段)。

   (二)安全区:

   东区:体育场跑道以内的部分。

   西区:中心花园内距四周道路10米以外的区域。

   四、疏散路线:

   (一)东区:

   1、从16#、18#公寓及主楼西门疏散的在2号避险区集中。

   2、从19#公寓和食堂疏散出来的在1号避险区域集中,并迅速向2号避险区域转移。

   3、从20#、21#公寓疏散出来的在5号避险区域集中。

   4、从主楼正门和辅楼西边、南边楼梯疏散的在4号避险区域集中,并迅速向3号避险区域转移。

   5、从辅楼东边楼梯疏散出来的在3号避险区域集中。疏散结束后,各避险区域的教职工和学生应尽快集中到3号避险区域或体育场内(安全区)。

   (二)西区:

   1、从7#和12#公寓疏散出来的,以及食堂辅楼、茶炉房、公寓服务中心疏散出来的在8号避险区域集中。

   2、3#和4#楼撤疏散出来的在7号避险区域内集中。

   3、从8#公寓和理化实验楼西楼梯疏散出来的.在9号避险区域集中。

   4、从理化楼南门、12#公寓南门、西区食堂、图书馆、办公楼和1#、2#、17#教学楼疏散出来的在6号避险区域集中。

   疏散结束后,各避险区域的教职工和学生应尽快集中到6号避险区域(安全区)。

   (三)疏散注意事项:

   1、疏散时要遵循就近、优先、秩序的原则。要从两个安全出口的中间向两边楼梯分流,由近及远疏散。

   2、家属区从各楼疏散出来的人员,要迅速就近向东西两路的安全路段集中。

   五、地震应急演练的实施

   (一)演练地点、内容与范围

   在主、辅楼全系师生员工进行地震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练。

   (二)演练程序

   1、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启动指令。

   2、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第一声信号。

   3、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全系停工停课,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就地避震(约1分钟)。

   4、约1分钟后,信号员发出第二声警报信号,所有师生做好疏散准备。

   5、信号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第三声警报)后,疏散开始,所有师生员工按疏散要求疏散,注意保持好疏散的秩序。

   6、教职工和学生进入临时避险区域(主楼前广场),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中、教职工以支部为单位集中,各班班长、班主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总指挥。

   7、确定无异常后,总指挥向学院地震演练领导组组长报告演练结束,请组长指示。

   8、总指挥按照领导组组长指示演练结束指令,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秩序的返回教室或公寓,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

   (三)演练步骤

   一阶段:以班为单位的教育与预演练。

   二阶段:系地震应急演练领导组组织全系师生员工演练。

   (四)、演练准备

   1、各班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学习有关地震、防震、避震、逃生和自救互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熟悉各种场合下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懂得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我保护和安全逃生。组织好学生的应急避险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

   2、班主任要向全体学生做好教育、解释工作,明确地震演练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认识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同时讲明演练的内容、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

   (五)、演练要求及注意事项

   1、要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讲清楚地震应急演练的意义和要求,讲明是预防性演练,要使全体师生以积极、平稳的心态参与演练,避免因演练而引起的恐慌和混乱,防止各种谣言的产生与传播。

   2、要强调演练的仿真性与严肃性,参加演练的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要做到:严肃认真、不搞过场;听从指挥、遵守纪律;遇事不慌、头脑清醒;反应敏捷、动作迅速。

   3、领导组、各班主任要向教职工、学生认真讲解避震和逃生的要领、技巧,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严密组织好地震预演练,让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熟悉掌握不同场合、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紧急避险的方式方法和疏散逃生的方法、要领、技巧、路线、避险区域。

   4、领导组在演练开始前要认真查看路线和现场,清除一切杂物,保证畅通与安全。

地震教案篇4

工作原则: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地震安全知识的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共产党员、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依据本预案立即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在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合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人生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本应急预案由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分发到每一个成员,学校将定期组织演练活动。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震减灾工作。

组 长:李享(校长)

副组长:王金福(副校长)

成 员:杨映梅(教务主任)

瞿国清(政教主任)

吴晓艳(总务主任)

邹小敏(少辅导员)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领导、协调学校平时防震减灾工作、震时地震应急工作和震后救灾工作。

1、全面负责学校抗震救灾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临震预报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4、地震发生后,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照预案确定的职责开展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震情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

二、各工作小组及职责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 长:王金福

副组长:邹小敏

成 员:罗国风、余昌悦、曹艳

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定期修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检查督促各小组地震应急措施的落实,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建议和措施;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4)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应急资金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调度供应;

(5)组织学生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应急模拟演练,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6)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负责上级指挥部人员接待、联络及其他事项[FS:PAGE];

(7)起草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并上报有关部门。

(二)抢险救灾组

组 长:张杰

成 员:闫光千、李婕、蒋仲强、

主要职责:

(1)抢救被埋压人员、重要财产、档案等;

(2)抢修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重要设施,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

(3)及时运送重伤员和救灾物资;

(4)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三)应急疏散组

组 长:瞿国清

成 员:各班班主任、代课教师和各年级组组长

主要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震时疏散方案,确定疏散场地、路线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3)组织师生开展避震、疏散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受伤人员统计、上报工作。

(四)医疗救护组

组 长:刘国荣

成 员:戴纪玉、曹海波、康琴、陈云艳

主要职责:

(1)准备必需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和转送重伤员;

(4)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水源管理,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

(五)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杨映梅

成 员:赵宏伟 陈建民 冯 钧。

主要职责:

(1) 制定学校安全保卫措施及方案;

(2)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

(3)维护学校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4)迅速检查了解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储场所受损情况,清除次生灾害隐患。

(六)宣传组

组 长:丁小成

成 员:曹玉琴 陈 枫 孔敏君 靳 菊 李春梅 张会玲

主要职责:

(1)宣传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增强师生防震避险、自防自救能力和地震应急应变能力;

(2)适时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模范人物;

(3)及时向师生宣传党和政府的应急、救灾决策。

三、平时应急准备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职责,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开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定期修定学校预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并适时演练;

4、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确定疏散路线,疏散场地;

5、做好抢险救灾工具、器材、设备的准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四、临震应急反应

接到县政府关于我县境内地震临震预报后,全校进入临震应急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应迅速到抗震救灾办公室集结,进入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召开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紧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应急措施。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学校抗震救灾措施。

3、根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场所。

4、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灾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5、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6、排查学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五、震后应急对策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校师生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组织全校师生,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六、附则

(一)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地震教案篇5

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与灾害教育有关的教育内容和因素,开展灾害教育也可拓展地理教育的价值,地理教育大有所为。在众多国家的中学地理课程中,自然灾害的相关内容都为重要内容。本文着重对英国主流地理教材中的灾害教育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地理教材编写、教学实践有所借鉴。英国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关键阶段3学习“地壳变动及其对景观和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过程以及它们对景观和人类所带来的影响”等。

研究选取的《地理学的明天(Edexcel GCSE 标准A)》(霍德教育出版社,第三版),选取章节为第二章第六节——构造景观。学习目标要求掌握构造运动的位置和特征;研究构造运动。具体而言,第一部分内容:能够描述火山和地震的全球分布;理解板块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运动;认识汇聚、离散及保守型板块边界特征;了解测量地震的不同方法。第二、三部分内容:理解人们继续生活在活跃构造地带的原因;认识火山爆发或地震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了解预报和预防火山运动与地震的不同方法。

[构造运动的

位置和特征\&地震和火山的全球分布;地震和火山通常同时发生的原因;板块边界的特征;地震如何测量?什么是震源和震中\&构造运动的影响及其治理\&为什么人们继续生活在火山和地震活跃的地方?什么因素造成地震?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对环境的影响?目击者报告案例研究:火山爆发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以1997年蒙特色拉特岛火山爆发为例\&火山爆发和地震影响的预报和预防\&][表1][教材内容结构]

二、地理内容分析

地理教材中有一组活动,用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系统较完善,关注面较广,能较好实现灾害教育教育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题目分高难度型和基础型,教师能较好实现分层次教学,学生也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能力水平。

关于地震,教材给出麦卡利地和里氏震级两种测量方法。作者详细地说明了这两种方法的表示意义、使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麦卡利地震度时,有各个震级的漫画图片,形象展示其特点。之后,作者分析了什么是震源和震中,并用示意图表示震源和震中的位置以及地震的破坏范围。在这一节的末尾,让学生完成一组“活动”,活动案例如表2。

高难度型:观察表2。①震级与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②画一张死亡人数与地震数量的散点图。③地震数量与死亡人数之间有关系吗?④2004年的地震死亡人数多于2007年的地震死亡人数,这是为什么?

基础型:观察表2。①用表格中给出的词语复制并完成下列句子。②某些年份的地震死亡人数比其它年份要多。提出两个原因。

“构造运动影响的治理”一节,作者分析了为什么人们继续生活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的地区,列表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书中图片表现了埃特纳火山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以及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地热利用。接着,作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1999年8月17日发生在土耳其的里氏7.4级地震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地震发生原因、地震对人的影响、地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目击者报告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示意图或图片、漫画等佐证。

对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阐述,作者也是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案例是1997年发生在蒙特瑟拉特岛的火山爆发事件。作者先通过示意图分析发生的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数字和图片分析火山爆发对人类、交通、建筑和环境的影响,最后还用漫画的形式出示目击者的感受。内容可信详实,分析深入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案例分析之后,有一组活动让学生完成。“①以下事件的发生与哪个板块的运动相关?(a 土耳其地震;b 蒙特瑟拉特岛火山爆发)②画出示意图表示蒙特瑟拉特岛火山爆发或土耳其地震对环境的影响。③土耳其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哪个破坏性更大?”

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火山爆发和地震的预报与预防。作者先回答了地震和火山能否被预测的问题,指出尽管方法很多,但是都不能精确地判断。目前经常检测的是高风险区。作者提出了用气体检测和GPS系统检测地表形变的方法预测火山的可能发生区,又提出地震检波器和地面倾斜度测量仪器这两种方法预测地震的可能发生区。具体分析了这四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接着作者又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减轻或预防火山爆发和地震引起的后果?作者从教育、建筑设计、著名的抗震建筑、防御这四个方面阐述。教育部分以日本为例,介绍其防灾演习等活动。最后是让学生完成一组活动。“拓展工作:研究抗震建筑的设计,并自己设计出能够在地震中站立的建筑”。

不难看出,英国地理教材中有关灾害教育的内容有如下特点:图像系统丰富、直观,图表数据详实,有助于学生理解;活动系统强调培养学生能力,通过一些数据或图片让学生自主探究,以活动或任务形式给出;课文系统叙述科学合理,知识含量丰富,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结论与建议

地震教案篇6

1引言

在高职教育中,《建筑抗震》是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内容也是土建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必备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建筑抗震》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2课程特点

综合性强:《建筑抗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既包含了地质学、地震工程学等学科,又涵盖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科目,还结合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与结构动力学等力学知识。此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也与课程有密切关系。课程涵盖内容广,所以该课程的整体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建筑抗震》课程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般工程所遇到的结构抗震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养成。课程内容符合高职教育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理论性强:课程需要运用很多数学与力学知识进行公式推导,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完备性要求高。

3教学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强,但其理论知识完备性不足,整体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但在现有的《建筑抗震》教材中,包含极大篇幅的理论和公式推导,且教师在讲授时很难用形象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在授课中,教师容易过于注重理论而忽略了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学生很容易失去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4改革方案

4.1课程模块改革

现有的高职抗震课程教材大多是从本科院校教材改编而来,内容过于重理论轻实践,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匹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既要体现“高等性”又要体现“职业性”。故《建筑抗震》课程的定位,首先应以土建类学生毕业从事岗位工作的能力要求为基本切入点,其次考虑抗震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性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须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重新整合教学模块。《建筑抗震》课程的教学模块要体现技术性、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但基础较弱的学习特点,对课程的教学模块进行重新整合。模块一基础知识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和抗震概念设计。本模块以理论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地震基本知识和抗震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概念性认识。模块二工程震害包括砌体结构震害案例、框架结构震害案例、框剪结构震害案例、剪力墙结构震害案例。本模块以“震害案例”为主,强调直观性,开展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地震和现场灾害的调查资料,形成典型“震害案例”。利用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结构震害的直观认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在地震中的破坏特征。模块三实践应用包括抗震措施和各结构施工图抗震措施识读。本模块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块,引入教学项目。教学中,从各种抗震措施入手,按照难度逐渐递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2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抗震》课程在授课时,要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学习目标明确。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抓住核心关键。问题引导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巧妙提问,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开动思维。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课堂中提问“地震会带来哪些灾害?”、“地震会带来哪些影响?”等。任务驱动法: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如,砌体房屋的抗震内容中,根据条件,引导学生进对一般多层砌体房屋的平面布置等设计要求进行了解;再通过计算了解房屋是否能够满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要求;最后考虑墙体、构造柱、圈梁等如何设置才能使得房屋具有好的延性。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讨论法:预先给出讨论问题,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上课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对各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如,在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教学中,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资料准备,课堂分组讨论;教师旁听并适当引导,加强组内互动交流。此法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模拟演示法:采用ABAQUS、ANSY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建立若干房屋模型(不同结构体系不同高度、不同平面尺寸等),输入地震波,利用动画模拟效果,展示其在地震作用下各构件的变形情况。在此过程中,学生能直观感受房屋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通过应力分析,能清晰了解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明确薄弱部位。

5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工作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更是《建筑抗震》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在《建筑抗震》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选择与整合以适应课程特点,而且还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度改进与合理选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强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地震教案篇7

1.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各市(区)地震局要注重各级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管理防震减灾人员的培训,特别要加强从事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较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规定,掌握法律的基本内容,依法从事防震减灾工作。

2.强化行政执法力度。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相关工作的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依法做好观测环境保障工作,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依法健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切实把依法行政贯穿于防震减灾管理工作之中。

3.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各市(区)地震局要切实承担好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更加有效地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协助召开各地防震减灾工作联席(扩大)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横向、纵向的工作沟通与联系,分解落实好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共同推进全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提升。

二、着力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4.加强震情监视和短临跟踪管理。各市(区)地震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地震短临跟踪措施,密切跟踪地震趋势变化,通过参加地震联防会商,主动把握地震趋势动向。市地震监测站、靖江地震台要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跟踪方案,在强化日常震情跟踪基础上,实行各台站观测异常零报告,及时将观测和研究成果应用于震情跟踪实践。市局科监处要定期组织地震趋势研讨,组织编制趋势研究报告。要充分利用中国地震台网速报软件和移动通讯平台,建立地震震情信息机制,努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5.加强地震台网管理。相关市(区)地震局要强化地震监测台站的运行和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行,产出准确、及时、连续、可靠的地震观测资料。市地震监测站要加强省地震台网地震信息实时交换系统(EQIM-JS)平台运行管理,完善地震监测中心台网的各项功能,掌握地震观测技术方法和工作规程,及时对地震进行分析处理,提高地震观测质量,建立规范的监测分析技术档案,力争在全省观测评比中取得好成绩。

6.加强群测群防管理。继续推进智能化宏观观测网络的建设,采取两级地震局部门联合补助的方法,建立群测群防点网上工作群。组织开展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技术辅导等,进一步发挥宏观联络员作用,及时快速核实宏微观异常,为实施震情跟踪提供可靠依据。

三、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7.有序推进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根据项目总体方案要求,今年将有序推进“目标区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目标区地震活动断层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两个专题的研究,完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年度工程任务。局相关处室、探测工作涉及到的市(区)要主动介入,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实施方、监理方的沟通衔接,按时产出科研成果,切实为市区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重要工程抗震设防提供服务。

8.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加强与发改、住建等部门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审查内容,力求当年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覆盖面达到100%。要将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向乡镇延伸,认真抓好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监管。市局行政许可处要继续加大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监管力度,编印窗口服务告知手册,组织开展服务对象“回头看”活动。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职责化、制度化、社会化、公开化。

9.开展地震安全社区建设。各市(区)地震局要主动融入安全社区建设中,以社区为单元,组织开展“手牵手、邻帮邻、共建地震安全社区”活动,积极主动与民政、民防部门协调,努力将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社区防灾体系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应急避险场所,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指导社区家庭采取防震避震措施,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增强城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四、着力夯实应急基础,提高应急联动能力

10.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市局应急救援处要指导和督促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管理工作。市(区)地震局要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组织修订、印发本地区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急保障措施。

11、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各市(区)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全方位地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市局应急救援处要会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指导、督促全市各中小学校举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要按照《市地震局有感地震24小时应急卡》、《市地震局破坏性地震24小时应急序列表(试行)》规定,组织开展地震系统内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提出改进建议,完善地震应急对策方案,提高应对地震的处置能力。

12.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各市(区)地震局要按照《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特别要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体系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应急疏散方案制定、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等情况进行认真的检查指导,加强情况反馈,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位。市应急救援处要做好《大中城市震害应急评估系统》升级改造,建立基础信息更新完善机制,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提升全市应急准备能力。

五、着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3.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要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纳入党校、公务员局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要继续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教育基地)长效建设,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14.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市局行政许可处要做好全年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策划好“512”网民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各市(区)地震局要积极配合,组织网民参与知识竞赛,确保宣传效果。要全力抓好地震知识“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宣传与普及活动。要创新工作思路,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总体要求、任务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制定落实好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任务落到实处。

15.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各市(区)地震局、市局相关职能处室要充分发挥“云讯通”、QQ、微信、论坛等多种社交网络的传播功能,加强信息沟通、普及科学知识,弘扬防震减灾文化。要提高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要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上报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动态信息制度,健全地震信息筛选、应用和共享机制,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社会功能。

六、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地震教案篇8

   1、事故发生时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2、根据事故性质向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求援。

   3、学校广播(或现场老师)指挥组织施救及学生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4、应急小组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事故情况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抽调抢险队伍、物资,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到安全区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

   5、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6、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做好伤患人员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伤患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对家属的安抚解释工作。

   7、校医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8、应急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2

   为了进一步搞好应急工作,使全镇各村、各单位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河南省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地震应急机构体系

   地震灾害临震以后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由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地震应急工作,并成立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10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输组、通讯联络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镇长担任,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

   (2)及时传达贯彻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4)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2、组织宣传组主要职责:

   组织宣传组组长由党委宣传委员担任,宣传干事和文化站长为成员。

   (1)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广播上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3)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4)负责地震应急机构体系的人员配置,提出对干部的奖惩及临时任免意见。

   3、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分镇纪委书记担任,成员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巡防队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办。

   (1)在地震预报后或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与加强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2)当地震发生后,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3)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4、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防疫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文教助理担任。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

   (1)在监震应急期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2)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奔赴灾区,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3)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及疏散工作。

   (4)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5、交通运输组主要职责:

   交通运输组组长由主管交通的副镇长担任,农机站站长、交管所等单位为成员。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运输车辆的准备工作及救灾储备物资、设备的运输工作。

   (2)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毁道路、桥梁及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和灾发的疏散。

   (3)组织、协调、疏散伤病人员。

   6、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电信支局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加强对主要通讯线路的检修及通讯物资的准备工作。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损毁的线路及设施,保证救灾通讯畅通无阻。

   7、供电保障组主要职责:

   供电保障组组长由农电站站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农电站。

   (1)在临震应急期间,要组织力量对主要变电线路进行检修、加固。

   (2)地震发生后,供电站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损坏的线路及设施,确保灾区正常供电。

   8、生活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由财政所长担任,成员为民政所长及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队伍,按照镇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9、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镇武装部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干事担任,各村民兵连长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人武部办公室。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10、人口疏散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组长由人大主席担任,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进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3)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11、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抓城建的副镇长担任。

   (1)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毁损情况。

   (2)提出重建计划,并报镇政府。

   (3)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各村在半小时内向镇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汇报一次,镇每隔一小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

   三、中等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并迅速向市政府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四、临震应急反应

   (一)、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保证供电的通畅。

   (五)加强全乡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五、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六、其他事项

   本预案由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为了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为5年,期间因人事变动职责由新人员自动接替。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3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学校要对广大师生进行地震安全知识的教育,高度重视安全和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事故,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和老师,共产党员、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依据本预案立即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在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和指挥下,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合作,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由于相互推委、工作不到位,而造成不应有的人生或财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本应急预案由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分发到每一个成员,学校将定期组织演练活动。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在校委会的领导下,成立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震减灾工作。

   组长:李享(校长)

   副组长:王金福(副校长)

   成员:杨映梅(教务主任)、瞿国清(政教主任)、吴晓艳(总务主任)、邹小敏(少辅导员)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负责领导、协调学校平时防震减灾工作、震时地震应急工作和震后救灾工作。

   1、全面负责学校抗震救灾工作,进行自救互救、避震疏散知识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校师生应急意识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2、制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3、后,负责对学生进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强化宣传,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4、地震发生后,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指挥各工作组按照预案确定的职责开展抗震救灾;

   5、负责向上级汇报震情灾情,必要时争取外援。

   二、各工作小组及职责

   (一)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长:王金福

   副组长:邹小敏

   成员:罗国风、余昌悦、曹艳

   主要职责:

   (1)制定和定期修定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检查督促各小组地震应急措施的落实,地震发生后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建议和措施;

   (3)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做好应急资金及所需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调度供应;

   (5)组织学生开展防震知识的宣传、应急模拟演练,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6)处理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负责上级指挥部人员接待、联络及其他事项;

   (7)起草学校开展地震应急工作的报告、总结并上报有关部门。

   (二)抢险救灾组

   组长:张杰

   成员:闫光千、李婕、蒋仲强、

   主要职责:

   (1)抢救被埋压人员、重要财产、档案等;

   (2)抢修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重要设施,尽快恢复学校基础设施功能;

   (3)及时运送重伤员和救灾物资;

   (4)负责可能发生的火灾预防和扑救。

   (三)应急疏散组

   组长:瞿国清

   成员:各班班主任、代课教师和各年级组组长

   主要职责:

   (1)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时,具体负责师生就近避震,并组织有序、快速疏散;

   (2)制定学校震时疏散方案,确定疏散场地、路线和紧急情况下保护师生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3)组织师生开展避震、疏散演练;

   (4)妥善安置受伤师生,做好受伤人员统计、上报工作。

   (四)医疗救护组

   组长:刘国荣

   成员:戴纪玉、曹海波、康琴

   主要职责:

   (1)准备必需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和转送重伤员;

   (4)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和水源管理,防止疫情发生和蔓延。

   (五)安全保卫组

   组长:杨映梅

   成员:赵宏伟、陈建民、冯钧。

   主要职责:

   (1)制定学校安全保卫措施及方案;

   (2)破坏性地震或强有感地震发生后,负责重点部门(部位)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

   (3)维护学校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4)迅速检查了解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储场所受损情况,清除次生灾害隐患。

   (六)宣传组

   组长:丁小成

   成员:曹玉琴、陈枫、孔敏君、靳菊、李春梅、张会玲

   主要职责:

   (1)宣传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增强师生防震避险、自防自救能力和地震应急应变能力;

   (2)适时宣传报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模范人物;

   (3)及时向师生宣传党和政府的应急、救灾决策。

   三、平时应急准备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职责,责任到人,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2、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师生开展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定期修定学校预案,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应急工作程序,并适时演练;

   4、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确定疏散路线,疏散场地;

   5、做好抢险救灾工具、器材、设备的准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四、临震应急反应

   接到县政府关于我县境内地震后,全校进入临震应急期,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和全体教师应迅速到抗震救灾办公室集结,进入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召开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紧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应急措施。

   2、向上级抗震救灾领导机构报告学校抗震救灾措施。

   3、根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师生避震疏散时间及场所。

   4、检查学校各部门、各应急救灾小组的应急措施和防震减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5、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误传和谣传,稳定社会秩序。

   6、排查学校重点部位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检查消防设施。

   五、震后应急对策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领导小组即刻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校师生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

   1、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根据灾情,组织全校师生,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4、建立避难场所,妥善安置受伤师生;

   5、及时上报灾情和抢险救灾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

   6、必要时请求援助。

   六、附则

   (一)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二)本预案由学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负责解释。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4    一、演练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周四上午10:10———10:30

   3、地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5、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哨声作为启动信号。

   防震警报讯号:连续长哨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两个长哨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哨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钟内完成。

   地震警报解除讯号:钟声。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防震减灾知识教育(10分钟)

   主要讲解地震常识、地震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地震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地震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了”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应急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紧急疏散”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地震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5

   为进一步搞好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加强对破坏性地震的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新闻报道工作职责,结合××宣传部工作实际,特拟定破坏性地震宣传报道应急预案。

   一、组织保障

   成立地震应急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广电局等单位组成。

   二、工作职责

   对地震事件按平时、临震前、震后及地震谣传发生时等四种状态有所侧重进行报道。

   三、应急程序

   县内发生有感以上地震、或受邻区波及县内有感时,在测定三要素后,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迅速传递至地震应急宣传报道组成员单位。

   四、应对措施

   严格按照县抗震减灾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正确把握新闻宣传口径和方式。

   (一)根据相关部门拟定涉及震情的新闻报道方案和内容,采用适当方式和报道,及时、准确报道震情;

   (二)积极配合地震部门做好防震减灾知识、避震疏散知识的应急宣传;

   (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按照规定内容播发与震情灾情有关的新闻,并认真审核与震情相关的新闻稿件;及时收集制作反映灾情的文字、图片资料;

   (四)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宣传和对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典型事迹的报道。

   (五)加强广播电视与地震、科技、教育、文化等相关部门、单位的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

地震教案篇9

   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避震意识,真正掌握避震和疏散安全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我校响应“5.12”防灾减灾日举行避震逃生大演习。

   一、组织领导: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二、演习前准备时间:2月25日

   三、演习前准备内容:

   1、陈方白老师指定疏散演习的方案、疏散线路图。向各位老师讲解疏散线路图,灾害来临疏散时的各类常识。

   2、综合实践老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们全面了解防震减灾逃生常识。

   3、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熟悉疏散线路图,向学生讲解正确的逃离姿势等地震疏散时的各类常识。

   4、防震减灾常识:

   (1)地震知识

   (2)大震的预警现象和时间

   (3)做好防震准备

   (4)避震要点(可参考顺子的博客,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5)地震灾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

   5、演习具体分工:

   演习总指挥:xx

   演习总协调:xx

   南幢楼四楼总协调:xx

   南幢楼三楼总协调:xx

   南幢楼二楼总协调:xx

   南幢楼一楼总协调:xx

   北幢楼二楼总协调:xx

   北幢楼一楼总协调:xx

   西面简易房总协调:xx

   北面简易房总协调:xx

   各楼梯协调员:当发生灾害时,离各条楼梯最近办公室的每位老师

   演习操场指挥(总协调):xx

   四、学校演习时间:20xx年2月26日(以听到指挥声和锣鼓声为准。)

   五、参加演习人员:全校师生

   六、演习地点:

   北幢教学楼、南幢教学楼、西面简易房、北面简易房、学校操场。

   七、演习过程:

   第一个演习环节:避震演练

   陈方白老师发令指挥:“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沉着镇定,听从指挥;请门卫(xx)马上关闭电源,同时立刻躲避到课桌下面。”

   1、在教室里的老师,听到信号马上将包把头部盖住。指挥学生躲避,然后自己再寻找地方躲避。

   2、在办公室老师,立刻躲避到桌子下面。

   3、在室外老师,立刻寻找躲避点躲避。

   第二个演习环节:疏散演习

   1、地震暂时过去,可能会有余震,在教室内的老师提醒大家不要惊慌。

   2、锣鼓声响起(查玉林负责绕学校边跑边敲锣),在教室内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马上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向操场疏散。

   3、师生按照紧急撤离线路安静、迅速、有序的从教室或办公室撤离。教室里:学生拿书包将自己头部盖住。老师拿包盖住自己的头部。老师在队伍前面带队,指导本班学生安全撤离教室。他们一律采用靠右碎步小跑撤离,没有上课在办公室内的老师到离自己最近的各个楼梯疏散口指挥学生安全撤离。在走廊或楼梯左侧还留有通道可供救援人员通行。师生们迅速从教学楼疏散到操场集中。

   4、学生到操场后立刻到达操场固定位置(平常晨会的位置)站好,用书包保护头部。

   5、卫生老师徐晓伟老师马上带好药箱到操场,站到国旗杆边上。

   6、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如全体撤离至操场的不用上报,如还有学生未撤离之操场的上报陈碎媛校长处。

   7、陈校长汇报:邹校长,六(1)班原有46人,其他学生已经全部撤离。但是其中一位学生没有逃出来,不知在哪里?请救援。

   8、另一个六年级学生还没有出来,不知道在哪里,请救援。

   9、消防员(xx老师饰演):知道了。我们马上行动。

   10、通过广播稳定被困学生情绪。陈方白老师:楼上被困的同学请注意,请你不要盲目乱跑,要保持镇定,尽量通过各种方法让我们看到你,等待救援,消防员叔叔马上就到。

   11、六年级的被困学生站在走廊或教室窗口挥动红领巾向外呼救,等待救援。

   九、预计演习时间:约需3分钟。

   十、演习经过由xx老师负责照相。

   十一、演习全部详细情况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宣传。

   此预案要求全体人员共同遵照执行,并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创建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地震灾难事故应急预案2

   地震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保证破坏性地震临震的预报后,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甘州区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我中心学校所属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处置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三)工作原则

   1.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工作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本着“内紧外松”的原则,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轻心,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布置、及时处理。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地震发生前,要立足防范,掌握主动,加强宣传,从细节抓起,适时演练,提高防范措施和自救技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水平;二是地震发生后,要迅速反应,紧急疏散,迅速判明性质,并且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地震平息后,要全面排查,妥善安置,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和教学秩序恢复工作。

   2.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各中小学、幼儿园立即按照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机时刻,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中青年教师一定要发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开展救援工作。

   二、机构和职责

   乡中心学校成立相应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部署、指挥本地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1.乡中心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小学(幼儿园)校(园)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x担任办公室主任 13xxx2,xxx担任办公室副主任13xxxx。

   根据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由组长统一指挥,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所属学校人员支援重灾学校,可调用物资,所属学校必须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2.主要职责:

   (1)普及地震知识和抗震救灾应急避险知识;

   (2)开展抗震救灾强化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抗震救灾意识和识别地震谣言的能力;

   (3)接受和迅速执行上级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组织实施本预案,各项抢险救灾指令、批示、通知等;确定重点救灾地点、范围、部署抗震救灾队伍,实施抢救行动;组织协调各类物资调配供应;收集上报灾情、社情、校情、保证学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应急机构

   乡中心学校是乡属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抗震救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承办本区域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重大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具体工作。中心学校财务室负责抢险救援资金的筹集,救助装备的准备工作,办公室负责做好处理地震的后勤保障工作,中心学校各处室负责人,完全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副园长负责伤员的救护和防疫的技术准备工作。

   各完全小学、幼儿园要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防和处置本校发生的各类突发性地震事件,各处室具体职责如下:

   1.校(园)长室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教导处、政教处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体师生对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总务处要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措、落实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校长室要保证各项经费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四、应急行动的实施

   (一)正常抗震救灾工作

   各校(园)在每年春季开校初制定抗震救灾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全年的抗震知识宣传和演练工作;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知识竞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法,加强对地震基本知识、应急求生技能、防震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指导督促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2次以上的地震应急和自救互救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召开会议,宣布进入临震的预报期,布置防震工作,全体教职工应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各校要采取紧急措施迅速有序地在教职工的带领下将学生及幼儿疏散到安全地带。同时,要保证通讯线路的畅通,听取上级有关地震情况和实情,提出求援请示,并且随时汇报救援工作情况。

   (二)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所辖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各级领导小组立即赶赴本级指挥所,各抢险救灾队伍必须在震后1小时内在本单位集结待命。

   2.各级领导小组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部门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且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应急通讯保障

   进入防震应急状态后,抗震救灾领导小组通过电话、口授等形式传达各种命令、指示,并且根据相关领导指示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上级政府报告相关信息。

   (二)生命线工程设施抢修、次生灾害源遏制保障。

   由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确定本单位重点用水、用电对象,对本单位的水、电系统等进行全面检查和加固,准备必要的一定量的饮用水和小型发电设备,安装各种自动保护装置,并且制定相应的购置、保管、维护、使用制度;对本单位及系统内存在的易燃、易爆、剧毒、有害污染等次生灾害暴发区认真监护,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对职工进行躲避方法的教育和宣传。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易燃易爆、放射性和有毒物品的登记和保管工作。安装各种隔断、切断、自动保护装置。对各要害部位定期认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三)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学校要对本单位疏散的路线和临时避难场所进行规划。

   六、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乡中心学校防震减灾领导机构,要依法对地震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事后调查。因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坚持、工作推诿扯皮、应急处置不当,造成工作停滞和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地震灾难事故应急预案3

   为了有效地保证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谨慎从事、全体动员、及时疏散、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二、处置应急事故的组织:

   学校安全疏散领导小组:

   组长:沈汉力

   副组长:林清灿、李雪莲、柯双喜

   组员:全体教师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

   根据学校各年级所处位置及学生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拉响警报:学校办公室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听到警报(钟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级学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反应,学校再次拉响警报(哨声),各班级应马上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同时,柯双喜老师负责向120求救;沈汉力校长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

   2、组织疏散:

   (1)安全疏散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全校师生疏散逃生,班主任及当时上课的教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疏散逃生。

   (2)疏散路线说明:

   a、各班学生依次分两列纵队从教室前后门出,不拥挤,有序排好两列纵队。

   b、六(1)、五(1)班从教学楼过连廊往综合楼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四(1)、四(2)班从教学楼过连廊往宿舍楼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三(1)、三(2)班从教学楼左侧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二(1)、二(2)班顺教学楼右侧楼梯下楼直接到操场;

   一(1)、一(2)、一(3)班直接到操场。

   c、教室内学生疏散指挥人员安排:

   当时在教室上课的教师迅速组织学生排队,带领学生有次序下楼疏散;

   当时在办公室内办公的班主任、随班教师立即前往楼道口等待本班学生,遇到本班学生后立即协同任课教师带领本班学生到操场,按升旗仪式队伍位置安排集结队伍。

   上体育课的班级立即在操场集合,由上课的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到安全地带集结。

   3、救护摹拟演练:

   (1)救护人员安排

   由林清灿老师及时联系卫生所卫生员到校内处理伤病员。

   a、不担任教学任务及疏散任务的教师在操场待命,及时把伤情较重的师生送往医院。

   b、带领本班学生疏散到安全地带后,不担任班主任的男教师如当时没有带班任务,则立即到操场待命,参加救护组工作。

   (2)操作过程

   a、发现学生受伤,所在班科任老师应立即向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b、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转移受伤学生至安全地带(操场)。

   c、先由卫生所卫生员进行急救,待120救护车到达后送湖头医院就医。

   四、疏散要求:

   1、听到学校发出的警报声后(钟声),教学楼全体师生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

   2、疏散集合地点:按集会位置在操场集中,如情况需要,再听从指挥安排。

   3、在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五、注意事项:

   1、做到不惊慌、采取就近避险。

   2、必须按疏散线路疏散,下楼时各班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

   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4、当堂教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场。

   5、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6、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7、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8、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六、自救互救:

地震教案篇10

中学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建立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属于学习应用地理,共分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防灾与减灾。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研读《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地理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析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的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恰好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于选修教学,能更有效的完成地理选修教学。

二、确立“中小学防灾减灾体系”课题研究活动的载体作用

我国设立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目的是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学校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编制适合各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读本;收集、整理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活动案例,并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体系。

自然而然,“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载体,共同承担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任务,对于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作为地理选修载体的四项子课题,分别是:“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长乐文岭中学);“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福州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永泰三中);“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福清上苍中学),以实际课题研究活动案例,探讨以“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融课题研究活动的地理选修课有效教学

选修教学体现个性与特色,应该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咨询、查阅、走访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调查周边环境获得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开拓思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深入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恰好符合新课标“重实践活动”的宗旨,将选修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理选修的有效教学依托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地理选修教学彰显实践性。

1.灵活运用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选修课程在课标中明确要求“运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结合实例比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结合刚刚过境的“鲇鱼”台风为案例,全校各班级都开设了一次以“防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猜谜、知识竞猜、观看实况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防台教育,而且在中学地理课的相关章节中也注意渗透讲解传授台风的知识,并告诉学生防台减灾的基本措施。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以地震生还案例(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等),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融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把关,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通过2008年“凤凰”、2009年“莫拉克”到2010年“莫兰蒂”等强台风案例开展防台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有对自然灾害知识的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

2.依托研究性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选修教学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选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举行防灾减灾的知识竞赛、专题班会、避难训练、夏令营活动,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或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组织“追风”活动。每天在学校广播电台对台风及防台风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台风及防台风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防台风知识宣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对天气进行跟踪记录,在台风来临之前,学生在家里对家长和邻居进行防台风知识说明,准备必要防台物资;在台风过境后,对减灾自救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重视开展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使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延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专题广播、班刊、校刊、播放录像、开展逃生演练与救援演练,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号召学生制作宣传板报,配合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组织防震自救兴趣小组,成立专门地震救援志愿者活动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防震减灾、互助自救的相关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紧急避震、疏散演练,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3.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开放式学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跨度广、深度大,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课堂,要多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校内外丰富资源,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引入“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台减灾教育体系。学校注意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检查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以问题质疑、专家详解、特别提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防台风教育宣传材料,进行《防台防汛暑期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安全协议书》以及《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建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台风知识,让家长参与到防台风教育中,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地震教案篇11

1、保证监测平台正常运转。我县于2011年投入20万建成的地震水井观测站,现在已经正常使用,进行数值化自动传输监测数据。为了保证观测站设备的良好运行,安排专人在观测站居住以便进行维护传输系统,对突发性的事件及时上报信息,仪器出现故障马上组织人员检查、抢修,排除故障,保证了地震监测仪器的正常数据传输。

2、认真做好地震宏观观测点的管理工作。做到定时收集记录数据,定期对观测点的情况进行检查,做到不间断向上级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观测数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采取措施,强化观测点业务管理与工作指导、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确保了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定期联系、调度观测点运行情况;为了提高乡镇宏观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我们还收集、整理各种技术资料编印成册,提供给各乡镇、街道的观测人员,作为日常学习和工具用书,有效提高了基层和一线观测人员的地震科普知识以及工作能力。

3、加强对日常宏观前兆数据的处理与报送。对于一些异常现象,有时候在社会上引起一些与地震有关的言论,引发社会一些民众的疑虑。我们得知群众反映的消息后,及时与州地震局汇报相关情况,能迅速组织人员下乡展开调查,消除民众的疑虑,确保民心的安定稳定。

二、多措并举,加强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一)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建设,发挥“三网一员”作用

为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和组建防震减灾自愿者队伍建设,全县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三网一员”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灾情速报员。年初根据各乡镇和街道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并整理了地震应急数据库信息,特别是对地震灾情速报员的详细资料和联络电话进行了规范的整理。联系县卫生局和团县委、县直机关党工委,共同组建了防震减灾自愿者队伍,成立了两支以医务骨干和共青团员为主的自愿者队伍。

(二)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发挥示范作用

为了更直观、有效地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示范点作用,提高人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重点以学校、社区和重点乡镇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阵地,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以学校为基地,发挥辐射宣传效应。按照合理布局,科学施教,扩大宣传的原则,我们协调教育局选择了教学质量高、教学设施完善、学校规模较大、交通便捷的县朝鲜族学校作为我县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按照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和验收标准,对学校进行了安排、指导和检查。现在,县朝鲜族学校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方面能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场所设施、宣传活动内容广泛的学校,在全县学校发挥了辐射作用。其他学校在这所学校的带动影响下,都能做到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到课堂和学校活动中,经常通过开展地震科普讲座、观看宣传片、黑板报宣传、书画展,模拟地震应急避震、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

二是以社区为阵地,发挥示范宣传作用。根据省地震局文件《关于创建防震减灾安全社区的通知》,今年各县市要建成一个符合标准的防震减灾安全示范社区,使90%以上的居民能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80%以上的居民具备防震避震、自救互救技能。我们和街道协调,把县明月镇瓮声街道铁东社区定为防震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定期到社区指导和参与社区开展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观看防震减灾录相片等活动,使社区干部及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突出乡镇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村宣传实际效用。

农村和农民始终是各种宣传工作的弱点,个别边远村屯甚至是盲点。为提高农村和农民避震防灾能力,我们选择了人口多,地处偏僻的两江镇为防震减灾示范乡镇。今年三月份结合政协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科技局领导、地震办和科技人员一起到两江镇开展了避震防灾知识宣传工作。同时,为乡镇农民发放了农村民居房抗震知识挂图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单,此次活动共展出防震减灾法宣传展板2块、防震减灾知识展板4块、地震灾情图片2块,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单1500余份。帮助镇干部和农民提高了地震安全意识,掌握了基本和必须的抗震技术要素。通过此次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防震减灾法律意识,提高了公众应对地震这一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了公众对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三)创新宣传活动形式,科学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提高,地震办紧紧围绕上级部署活动的总体安排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1.利用学生安全教育日,在学校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今年的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地震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防震减灾法》规定“学校应当进行地震知识普及,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更好的贯彻《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政策,切实提高全县中小学生的地震安全意识,科技局地震办和教育局联合于3月28日在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防震减灾开展班队会、防震减灾演讲赛、观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片、防震减灾书画展等各种形式。此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2.结合“5.12”国家防灾减灾日,重点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

协调县广电局,5月份开始在电视台民生频道每周一和周二晚上七点的《民生大讲堂》栏目中陆续播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片。具体内容有:应对地震灾害--公众自救互救知识、防震避震科普知识动画片、防震减灾教育—地震应急适用知识、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科教专题《紧急救援》、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蟾童》等10多部科宣传片和片头、片尾防震减灾宣传标语;5月份开始在县政府电子滚动屏幕中播放了一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防震减灾知识;制作了5条防震减灾宣传横幅,自5月7日至30日,在市区及社区悬挂“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宣传标语。另外在人群密集出入的小区、办公楼走廊、电梯里张贴防震减灾宣传挂图,使民众耳濡目染的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和学校,我们分别到明月镇各街道送宣传挂图、宣传单、光碟等方式进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参加人数达8千人;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利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观看录相片等方式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5月12日当天,科技局联合县政府办、民政局防灾减灾办、教育局、科协等21个部门在我县明月镇中心地带(老明月镇政府前)开展了一次“防灾减灾日”大型防震减灾知识集中宣传活动,地震办主要通过张贴宣传挂图和标语、发放宣传材料、设置宣传展板、播放录音带、现场咨询等形式,我办摆放防震减灾知识展板20块,到社区、学校发放宣传挂图和书籍150余份,宣传光碟30余套,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同时在朝鲜族学校、三小等地进行了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演练。通过这些形式的宣传,使全县人民群众增强了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地震自救互救能力。

3.组织全县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防灾减灾相关影片

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国地震局会同有关单位拍摄了一系列影视作品,集中在5月12日前后在中央电视台频道播出,为做好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农村和家庭收看工作,科技局协调电视台在5月10日、11日专门播出观看中央电视台防灾减灾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的通知;协调县政府信息中心在显示屏滚动播出时间安排、联系教育局及时通知全县各学校组织全校师生按时观看此节目。

三、上下联动,做好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

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地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应对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科技局地震办根据县政府应急办的的通知要求,于2月份编制了县专项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简明实用手册,内容包括: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预防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县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流程图、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联络方式等。本手册共印刷50册,已上报州地震局和县应急办备案。县政府及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大中型企业都能参照省、州、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了本单位、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工作到位。

2.积极协调,全面完成避难场所建设任务。

根据省、州《关于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政府高度重视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及时起草制定《县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领导小组。落实了长白山文化博览城广场、县体育场、县朝鲜族学校、洞天商场等十处为我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场所,设立了指示牌标志。目前我县的十处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等待省、州验收组的验收。

3.注重开展地震应急避险和疏散演练活动

地震教案篇12

作为区政府主管地震及防震减灾事务的职能部门,推行行政执法工作就要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为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进一步规范我局的行政行为,达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制度化,使全局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组织领导

按照“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我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岗位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到人的工作机制,把推行依法行政工作在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从组织领导上得到保证,在各环节上落到实处。

三、工作措施

为了认真推行依法行政,根据2013年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结合我局实际,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对执法责任制重要性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每周星期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务院《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十精神,做到学法培训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每次学习不少于2小时。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执行”、效能风暴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进一步行政执法的水平,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大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力度。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共建地震安全校园”为主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避灾自救宣传教育。利用5.12减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以及“法律七进”、“科技下乡”、“农村科技直通车”等时机,拓宽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与科技服务渠道。结合全省开展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在农村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居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引导群众建设农居工程时要自觉进行活动断层避让和科学防震减灾。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科技示范点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学校)在地震知识宣传普及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职能。依法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继续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设计等环节上严把设防关,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纳入验收程序,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的行为,加大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建设的场地安全、居住房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积极配合人大、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防震减灾执法检查,适时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进行检查。同时,对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依法处理破坏地震观测环境和防震设施及干扰地震观测的行为进行专项检查。《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活动断层分布图》和《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要求,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参与指导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进行重点指导,提供地震动参数资料,进行活动断层避让,加大农村房屋抗震设防推广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震设防覆盖率,切实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四是大力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区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各乡镇,城区各街道、各单位、相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切实加强对全区各单位地震应急工作的检查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指导组织机关、企业、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并结合“校安工程”建设,明确应急管理领导包学校责任制。与教育部门一同,督促各中小学制定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各中小学将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纳入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六中、十三中等城区部分中小学开展防震避震与紧急疏散演练,继续加强学生避灾自救能力建设。依托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继续组建完善地震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以基干民兵、街道社区以青年自愿者队伍为基础的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增强全区应急反应速度、应急指挥、组织协调、抢险救援、震灾实施的综合能力。在已建成的9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础上,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农村危房。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已建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使其功能更加完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