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6 03:56:41

生物必修二总结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1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

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2

从乌鲁木齐市教育局了解到,《语文》、《数学》、《英语》、《汉语》监测内容为高考考试大纲内容,试卷总分均为150分,《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数学》、《英语》、《汉语》考试时长120分钟;《物理》监测内容为必修1、2,选修3-1、3-5,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化学》监测内容必修1、2,选修4,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生物》监测内容为必修1、2、3,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政治》监测内容为必修1、2、3、4,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历史》监测内容为必修1、2、3,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地理》监测内容为必修1、2、3,初中地理四本教材,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上述科目均为人教版教材。

第二、三次质量监测(二模、三模)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汉语》、《文综》/《理综》。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3

今年是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6年,我校的课程改革实践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转化为反思、总结与提升的新阶段。作为一线教师,从最初的努力理解新课程理念以适应改革,逐步发展为思考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等现实要求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板块,在高考中约占化学总分四分之一以上,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有机化学被分成两个部分,即《化学必修2》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者在内容设置、教学难度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在《必修2》涉及有机化学的单元中,教学内容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在初中学过的常见有机物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限制,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内容没有完全展现有机化学自身内在逻辑体系,没有强调官能团的概念,更没有根据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比较系统分类整理。在这个学段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沿着“物质、性质、用途”这样一条思路对所选取的代表物质进行介绍。由于较少涉及有机物类别概念,这种教学流程与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未分科前的高一学生,属于化学课程中的“通识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天然气中的甲烷、白酒中的酒精、食醋中的醋酸等等。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一方面普遍感觉比较简单,入门相对容易;另一方面,由于削弱了对知识进行有深度的总结等方面的要求,必修部分的知识对于将来选择理科的学生来说显得比较细碎,知识往往停留在识记层面而难以实现理解基础上的体系化。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对象是理科生,因此在教学难度、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这种变化对于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的学习有机化学知识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尴尬,因为如果按照新课程的排布顺序,《选修5》的教学时间是高二下学期,即学完《必修2》的一年后。此时教师往往因为学生已经将有机化学知识基本遗忘而不得不先组织复习,甚至将必修板块的有关知识重新再讲一遍。这样的现状不仅导致时间上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学校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选修5》的教学时间提前到高二上学期,与《必修2》直接串联,希望从时间上缩短有机化学知识在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距离。但《选修5》中涉及到化学平衡和价键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基础需要做必要铺垫准备,否则会对教学带来一定的障碍。所以有机化学知识的衔接不只是教学时间的简单调整就可以完成,需要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化学教研组做了大量的尝试和研究,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经验:

1. 贯穿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有机化学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研究方法,这应该是有机化学板块教学设计中始终要关注的核心问题。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强化这个由个别到一般的基本思想,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科学的理论平台。

如在《选修5》的“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中,我们从回忆学生已经学过甲烷、乙烯等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入手,推演出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归纳同系物在性质上的递变性。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体会分析有机物的官能团推测物质性质的方法。

2. 充分利用探究型实验,切实做好教学衔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从学生较熟悉的相关实验入手设计探究实验,以创设认识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必修模块学生已经学习“苯的溴代和硝化反应”,知道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选修阶段学习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时可先让学生推测甲苯可能有哪些性质,再通过借鉴苯的相关实验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在“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探究实验中,可以利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考虑甲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使学生从官能团相互影响的角度加深理解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3. 利用信息技术,以“慕课”“微课”等形式活化教学衔接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和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互动性和趣味性,以“慕课”“微课”等为代表的网络化教学资源日益成为学生课余拓展学习的热点。在“慕课平台”建设方面,我校化学教研组着力于开发研究性学习、生活化实验开发和探究实验选修课等多种主题的系列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化学学习的“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尤其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通过丰富而具有综合性的课题学习,提前帮助学生熟悉相关化学理论,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与选修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灵活的授课方式,帮助学生将两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与整合。

【参考文献】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4

大陆《标准》与台湾《纲要》的框架结构如下页表1所示。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大陆和台湾的课程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课程目标,大陆《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大致相当于台湾《纲要》中的教材纲要、实施要点。在结构上,大陆《标准》的目标层次明确,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依据,2016版中的“核心素养”更是与时俱进;台湾则依据“高一统整、高二试探、高三分化”的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必修与选修部分的课程目标分别列写。除此之外,《纲要》还单独提出了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

总体来看,大陆与台湾都十分重视物理学科的科学教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相比而言,大陆《标准》注重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以及初中、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有效衔接,但是其部分目标要求过高,过于空洞甚至牵强附会,从而容易导致部分目标要求形同虚设,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相对而言,台湾《课纲》的目标要求简练、可操作性强,更便于在教学中实施和评价。

二、课程结构的比较

为了体现课程结构的基础性与选择性,大陆2003版的高中物理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共12个模块,每个模块占2学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是为全体高中学生设计的课程,学生完成这两个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选修1-1、选修2-1或选修3-1中的任何一个模块获得,其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

而大陆即将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6修订讨论稿,未正式),其课程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必修模块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供全体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物理学科素养。学生完成必修课程并获得4学分后,可参加高中物理学业水平合格考试。选修I系列模块是物理科学素养的基础拓展,是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类专业学习的支持性学习内容。学生完成选修I系列模块的所有课程并获得6学分后,可参加高中物理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对于选修II系列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倾向等选择学习;学校或地方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写选修II系列模块的教材。2016版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选修部分作了较大程度的调整,与台湾的物理课程结构相似,但其仍然存在培养对象定位不准、可选择性不强的问题。

台湾的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如下页图3所示。其中,“基础物理一”衔接九年一贯课程内容,进一步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侧重于介绍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物理学的知识范围,以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激发学生追求事物原理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体认物质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及其重要性,启发学生在科学创造及应用上的潜在能力。“基础物理一”课程于高一实施,为共同必修课程,共2学分,可弹性安排于高一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以每周授课2节为原则。高二社会组(文科类)学习“基础物理二(A 版)”(共2学分),其是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介绍力学的基本知识,可弹性安排于高二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实施,以每周授课2节为原则;高二自然组(理科类)学习“基础物理二(B 版)”(分上下册),其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深入探究力学,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奠定学生研习高三选修物理的基础。“基础物理二(B 版)”为4-6学分的课程,教学时间为1学年,每学期2-3学分,以每周授课2-3节为原则。A 版的内容包含于B 版,B版的深度、广度高于 A 版。自然组(理科类)的学生在高三阶段还需继续学习“选修物理”(分上下册),每学期3-4学分,每周授课3-4节。“选修物理”以高中必修科目为基础,增强了内容广度和深度,通过训练学生的抽象思考、计算以及实验的能力,奠定学生下一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地物理课程结构的设置思路类似,均分为“必修基础”和“选修提升”两大部分,但大陆2003版课程标准对选修部分的课程设置过于理想化,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考试较少涉及其内容,许多学校不会进行教学。

三、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知识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是各种学科思维、方法及核心能力培养的承载。通过选取大陆高中物理人教版(2004)和台湾龙腾版理科类学生的物理教材,对其教材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5

一、案例教学与文学史教学相结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教版选修课程《中国小说欣赏》与高中语文选修Ⅱ“小说与戏剧”相匹配,重点学习欣赏中国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国小说的欣赏艺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实践证明,将文学史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欣赏中国小说,可起到由线串点,由知识形成技巧,进而总结规律升华成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作用。

二、专题教学与综合欣赏相结合

《中国小说欣赏》编排的特点是根据选文主题来选材和划分单元的。每个单元是一个独立的主题,也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各专题的教学必须要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掌握欣赏中国小说方法的目标。例如“谈神说鬼”单元,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文言笔记体“志怪小说”和白话章回体“神魔小说”两类小说的发展概貌,把握两类小说的主要特点,了解《西游记》和《聊斋志异》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色,人物刻画。

综合欣赏包含背景材料的收集,原始资料的整理,欣赏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欣赏规律的揭示和方法的归纳。综合欣赏给学生提供一个构建知识链条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综合理解,掌握中国小说欣赏的规律与方法。比如欣赏《红高粱》,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家的评论观点以及读者的阅读感受等;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工整理,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理念,分析《红高粱》的象征意义和蕴藏内涵,利用各种欣赏方法分析作品,提出自己的论断。

由专题学习到综合欣赏,使学生对小说欣赏从知识到理论,由零碎肤浅的认识上升到系统、深入的理解。综合欣赏是小说鉴赏活动中提升质量保证效率的最佳环节。

三、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写作品。小说篇幅一般比较长,而“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些都是鉴赏小说时不可缺少的,只要牢牢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进行自主鉴赏就能提纲挈领,举重若轻。

《中国小说欣赏》虽是选修课,但选修课和必修课是有联系和衔接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必修3中《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必修5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等小说,通过这些篇目的学习,掌握了小说鉴赏的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步骤和切入点,总结出了鉴赏小说的步骤:

1、依托文字理清情节线索;

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

4、研究写作技巧,把握叙事视角。

归纳出了小说鉴赏具体方法:

1、人物鉴赏:颦笑言语见真情(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情节鉴赏: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悬念、巧合、突转)

3、环境鉴赏: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叙事技巧:笔端变幻风云生(视角、详略、顺序)

在必修课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选修课程自主鉴赏的任务。如教学第二单元《聊斋志异》的《香玉》一课,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致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概括情节:

开端: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

发展: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

再发展: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

高潮: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

结局: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再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加以自己的评价。如香玉的热烈多情,绛雪的善解人意等。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说中写得好的地方,从人物塑造,语言应用、环境描写、构思手法上加以赏析。

在小说选修课教学中,能联系必修教材,用必修指导选修,不仅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能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觉探究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自主欣赏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新课标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开手脚,大胆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中国小说欣赏》无论是单元说明,还是“赏析”、“思考”、“链接”,都是指向具体作品的解读,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中国小说,是本门课最大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老师大胆放手,并不是说老师可以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学习,也不是指老师毫无目标,胡乱指导,相反老师要事先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理论水平,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讨论环节,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大胆假设、推理、分析、探究。

如第六单元的《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指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工讨论,相互交流展示,然后教师再加以点评,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选修教学与高考备考相结合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6

一、关注细节

无论是2009年试题还是2010年试题,选择题部分都持续传达着关注细节的信号,这在2010年试题中表现更为明显。一般而言,对于某一主干知识,其考察的角度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角度大而全、概而括,虽可能略显空洞却有极强的整合迁移性;而微观角度细而微、小而精,虽覆盖面不足却有“洞若观火”之效,在区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立竿见影。天津卷选择题命题较青睐后者,有表为证:

表一:2010年天津高考历史选择题中考察细节题目统计表

考察对象

可供选择的角度

试题采用的角度

宏观

微观

中国古代农业

(第1题)

古代农业的发展演变及特点、地位、作用等、小农经济

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灌溉工程及工具等

铁犁(属生产工具)(微观)

罗斯福新政

(第6题)

罗斯福新政背景、措施、作用及其影响等

每项措施的具体做法及其职能、作用等

整顿财政金融的作用(微观)

运动

(第9题)

运动的背景及其影响

的特点(以鲜明的漫画、经济统计数据等作为表达方式)

“单位GDP能耗”图表(微观)

思想

(第10题)

思想的核心内容、地位及其作用等

思想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代表作品等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期所发表的着作(微观)

爱因斯坦贡献

(第11题)

相对论、为人类和平而进行的努力等

《论物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光量子假说、《原子科学家公报》等

光量子假说(微观)

通过上表不难发现细节知识在选择题中所占比重之大,那么高三历史教学应在落实细节知识方面下功夫便不言而喻了。必修与选修内容加一块,使得复习时间短却容量大,但并不能因此而漠视细节知识,对教材内容(如相应图片、图表、文字表述等)更不能粗枝大叶,因为教师退一步则学生有可能退十步。所以在针对选择题的备考教学必须抓落实、讲效率。只有落实到位,方能保证所复习内容掌握的精准;只有讲效率,才能确保众多细节知识无遗漏。

二、突出重点

所谓讲效率,还指有限复习时间利用效能最大化。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及高考真题等资料详细研究教材。不仅要对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对相应内容的考查角度、迁移范围及能力要求等了如指掌,这是时间利用效能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高考试题是命题组成员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编制而成,所以探究高考试题结构是把握教学重点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将从选修与必修、古代与近现代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表二:2010年高考试卷中必修与选修内容统计

内容

题目

必修

选修

综合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第Ⅰ卷

题号

第3、11题

第1、5、6、7、9题

第2、4、10题

第11题

·······

分值

4×2=8分

4×5=20分

4×3=12分

4×1=4分

·······

第Ⅱ卷

题号

12题第(1)、(3)、(4)、(6)小题

12题第(2)、(5)小题

··········

第13题

12题第(7)小题

分值

4+6+6+8

=24分

8+6

=14分

··········

6+4+6

=16分

2分

分值统计

8+24

=32分

20+14=34分

12分

4+16

=20分

2分

百分比

32%

34%

12%

20%

2%

该表统计显示:必修内容占80%,选修内容占20%,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但从必修角度看,必修一(政治史)与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所占比重分别为32%和34%,平分秋色且比重较大,而必修三(思想文化与科技)占总分值12%,所占比重较小[1]。这意味就必修内容而言,复习中应当加强对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应内容的落实和强化。有意思的是,无论是2009年试题还是2010年试题,对必修三的考查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2009年为2个选择题,2010年为3个选择题),所以在复习必修三时,教师应当考虑结合选择题的特点及其应试策略等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从选修角度看,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占总分值4%(一个选择题),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占总分值的16%[2]。之所以选修三所占比重大,可能与天津卷在非选择题“主题式” 命题有关系[3],而中外历史人物各有千秋,即便确定了一个主题也未必形神兼备。因此对于选修部分的复习区别对待或许更好,中外历史人物要与必修内容进行整合,即在复习必修内容时若涉及到了选修中的人物,则整合进行复习,使学生理清历史人物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尤其要结合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经验教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立场和作用等进行复习。

表三:试卷中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内容分布统计

内容

题目

古代史

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第Ⅰ卷

题号

第1、2题

第3题

第7、8、9、10题

第4、5、6、11题

分值

4×2=8分

4×1=4分

4×4=16分

4×4=16分

第Ⅱ卷

题号

12题第(1)、(2)小题

········

········

········

12题第(5)、(6)小题;13题第(3)小题部分

12题第(3)、(4)小题;13题第(1)、(2)小题及第(3)小题部分

  分值

4+8=12分

········

6+8+4=18分

6+6+6+4+2=24分

分值合计

8+12=20分

4分

16+18=34分

16+24=40分

百分比

20%

4%

34%

40%

该表统计显示:从古今角度看,古代史占总分值的24%,其中世界古代史只占4%(一个选择题);近现代史占74%,中国近现代史占总分值的34%略少于世界近现代史的40%,差距不大[4]。从中外角度看,中国史占总分值的54%,世界史占总分值的44%,中国史占优。这便说明在高三历史教学中,要在中外近现代史相关内容上投入更多精力。两年的高考卷中对于世界古代史都只考了一个选择题,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梳理应从应对选择题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角度入手。

总之,天津历史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形式不同,职能各异。相比较而言,选择题部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关注细节;而非选择题将心思放在对史观、态度、思维等方面,更倾向于考查能力。无论是关注细节还是考查能力,都以课程主干知识为依托。所以,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主干内容,不仅要形成宏观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也要以问题为中心,细化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三、培养能力

天津卷2010年历史考试说明中关于学科能力概括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若干具体要求。2010年天津高考试题选择题对于上述前三个能力要求均有所体现。比如第1题体现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第2、5、7、8等题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第3、4、6、9、10、11等题体现了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这也从能力要求的角度再一次表达了选择题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精确掌握程度。

非选择题部分则更突出地强调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但都必须以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为依托。比如“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那些基本原则”、“归纳材料四反映的明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等题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英、法、美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等题体现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天津卷清晰地表达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则在高三历史教学中,应加强不同类型试题对于能力要求差异性等问题的探究,深入挖掘内在的规律性、技巧性,以增强对不同类型试题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类型,不同类型选择题题干、选项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不同类型选择题应对技巧及策略等;非选择题中所提供材料的共性与个性,材料后面问题设置的指向性(指向材料或指向教材或兼而有之)、核心词以及限定词等等。同时,对于学生也要分阶段、周期性地进行实战训练和辅导。

综上所述,天津高考历史试卷充分体现了渗透课改精神、立足基础知识、贴近教材、突出学科能力素养等特点。面对高三复习任务重而时间相对有限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当站好第一班岗,思想上牢固树立注重细节、突出重点、培养能力的理念并踏踏实实地付诸行动,唯有如此,方能成为学子们复习路上的良师益友,真正为学生们成功起飞保驾护航。

--------------------------------------------------------------------------------

[1] 这与2009年天津卷结构基本相同,2009年试卷中必修二所占比重将近40%,必修一所占比重不足30%,而必修三所占比重仅有8%.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7

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任务是很艰巨的,因为高考要考六门学科。但是,每天的课程有限,一般学校的安排是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然后其他时间除了休息,吃饭,就是自习。虽说一天安排的是九节课,但是真正一天安排的化学课基本上只有一节课。因为学生在高中的主科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物理这门学科的难度性,所以一般学校会稍多分一点时间在物理学科上面。因此,化学学科平均一天就只有一节课。但是,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而且选修部分,关于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部分比较抽象,而选修四是属于和计算相关的。总之,高中化学的知识在于难度和深度,以及很多方面都必须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下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相关对策。

(一)预习工作的充分准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进行教学前,应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所以,学生预习工作的充分准备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程度呢?首先,我要求学生对我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其一:第一遍要求快速、粗略的浏览,其二:第二遍要求细化,一句一句的想一下。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做上标记,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讲,或者直接给教师提问。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习的效果和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我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总结,期间包括对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自己的疑惑,需要教师帮忙解决的问题。我发现,这样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二)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

学生在高中因为课程任务的繁重,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均分到每一个学科上面。然后,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那么理想,毕竟普通人的记忆都是有限制的,需要长期坚持滚动式的复习,才能真正的掌握。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强调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和好处。我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之后,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化学题之前,把当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做一个及时的复习,并且仔细回想老师上课时候所讲解的内容。

还有就是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之后,我要求学生用大小是A4的白纸做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方程式的书写。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关着书默写,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对于学生不能回忆的知识点,学生要再次进行复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的掌控这些知识。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随时轻松的应对各种考试,而且能够真正的学会和理解这些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有效地,因为这些过程都是要求学生自行在课下的时间里去完成的。

二、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有机结合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8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2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3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理论及其主题

--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4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9

甲、乙双方根据双方签订的《_______项目户内精装修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本着实事求是、友好协商的原则,签定如下补充协议:

一工程质量保修范围和内容:

1、乙方在质量保修期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管理规定和双方约定,承担装修施工合同中的所有施工承包范围内工程质量保修责任。

2、凡属于乙方原因造成的各部位的质量问题或其他缺陷,及由于乙方维修造成业主的相关损失,均属于乙方免费保修责任范围;不属于乙方责任(例如业主使用过程中自身人为损坏、第三者故意或非故意损坏等),但是经由双方协商需要乙方施工的,乙方必须积极配合维修,费用双方协商由责任方承担,但费用收取不能高于市场综合水平标准。

二.工程质量保修期:

双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约定本工程的质量保修期以工程通过验收,完善整改意见并正式移交甲方,在移交给业主之日起计算,保修期限为贰年。

三.保修金支付:

本工程将保留按合同结算总价的5%作为工程保修金,保修期满后,物业管理单位及甲方对工程质量无异议后15天内即与乙方办理保修款结算手续;支付保修金同时应扣除应由乙方支付的修理费用、违约金等相关款项。

四.保修要求条款:

1、交楼期间精装修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组建专门的交楼维修办公室,每一户安排专业人员陪同我司交楼人员进行验收移交。要求参与交楼的人员不得与业主发生任何冲突,对业主提出的意见必须认真记录,按交房记录卡记录的整改项目反馈精装修总包项目管理层并以最快速度进行整改维修。

2、要求精装修总包在业主入伙后的六个月,作为维修高峰期,期间必须派足够的固定维修人员(具体数量根据现场实际需要另行确定)在现场组建专门的维修办公室,并每天到物业公司报到登记,以便出现业主招修时快速反应、即时处理。

3、维修高峰期过后,总包单位必须指定维修负责人,维修负责人应在甲方通知后4小时内赶派人或亲自到现场进行维修,履行保修义务,保证维修的质量及效果。

4、发生紧急抢修事故的,乙方在接到事故通知后,应当2小时内到达事故现场抢修。

5、接到维修通知后,施工单位必须实行第一时间先检查维修,后论责任的服务原则

6、乙方未能及时按规定进场维修或不能维修、及未能在甲方指定的合理期限内维修完好或经过两次维修都未能修好的,甲方有权自行另请其它施工单位代为维修并确定价格,由此发生的所有维修费用及赔偿费用、并加收以上费用的15%作为甲方管理费,以上费用可以从甲方支付乙方的任何款项中扣除,但不等于解除乙方的任何应负的责任。以上费用发生后,乙方应在一周内按此发生费用补充保修金,否则另加收此发生费用的50%作为违约金,此费用直接从保修金中扣除。

7.由乙方的施工质量原因,导致业主退房、补偿等的全部责任、费用及甲方的损失均由乙方承担。

8.若乙方授权甲方全权代表乙方与相关业主进行相关事宜的谈判等工作,乙方应在甲方通知由此发生的有关费用的3天内向甲方支付,否则甲方加15%的罚款从保修金中直接扣除,并要求乙方在一周内按以上费用补充保修金,否则另加收此发生费用的50%作为违约金,此费用直接从保修金中扣除。

9.对于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当按照《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的相关规定,立即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方案,乙方实施保修施工。

10.在维修高峰期过后,施工单位建立回访制度,即每2个月内派专人与物业管理处、甲方一起,进行一次对业主的上门回访,及时了解业主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登记处理,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回访时要制定填写《工程回访登记表》(表格参考下表),填写完毕后同时交一份给业主及管理处保留备案。施工单位若没有按以上要求进行回访,则一次罚款¥1000元。

11、对每一次维修完毕后,施工单位必须填写《工程维修记录表》(表格参考下表),同时交一份给业主及管理处保留备案。

工程回访记录表

工程名称 业主房号 维修单位 合同编号 回访日期 交付时间 质量等级 回访方式 回访情况及问题:

回访人: 年 月 日 业主/用户意见:

签章(或记录) 年 月 日 问题的原因及责任:

质量部门: 年 月 日 处理意见:

施工单位、物业、甲方负责人: 年 月 日

工程维修记录表

维修单位 业主房号 维修部位 维修日期 维修内容:

签发人: 年 月 日 维修记录:

维修负责人: 年 月 日 业主/用户评价:

年 月 日 物业、甲方签字:

年 月 日

五.建立快速反应的联络保证措施:

1、在业主入伙交楼验收及入伙后的维修高峰期间,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组建专门的交楼维修办公室,并必须指定维修总负责人,与甲方、物业相关负责人对接,全力协助甲方验收交楼工作,维修总负责人手机等通讯方式必须保持24小时通畅。设立维修办公室联络专线,维

修联络专线必须保证24小时有专人接听,对反馈的维修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维修负责人,确保快速安排维修。若因特殊原因要更换负责人,施工单位必须提前一周通知甲方及物业并征得甲方、物业同意,在安排好相关工作的移交及接管人员之后方可更换。

以上规定内容中,施工单位违反任何一点规定,甲方每次将处以¥500-XX元的罚款。

维修期间若维修负责人对该项工作不称职,维修配合工作不能令甲方及物业、业主满意,甲方有权要求在一周内无条件更换更合适的负责人,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与进度。若施工单位采取拖延、不配合的态度与方式,甲方将处以¥5000元的罚款,并必须在一周内更换合适负责人。

维修总负责人:联系方式:

2、在维修高峰期过后,施工单位必须指定维修总负责人,与甲方、物业相关负责人对接,全力协助甲方维修服务工作,维修总负责人手机等通讯方式必须保持24小时通畅。否则将每次处以¥500元的罚款。

维修总负责人:联系方式:

3.维修总负责人必须在维修工作开始前2个月确定。

六.维修人员作业管理制度要求及处罚措施

1、乙方人员维修时出入小区时需佩戴管理处签发的出入证或经管理处确认。违反一次处罚¥100元。

2、乙方人员入户维修前,应事先征得业主同意,不得擅自入内。违反一次处罚¥500元。

3、乙方人员入户维修时,须着工服穿鞋套,在返修过程中,必须作好施工作业点周边的成品保护,必要时使用地垫,若因作业不善造成设施、装修、家具的损坏须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并处每次每项¥500元的处罚。

4、乙方人员在业主家中不得随意在非施工作业区域内走动;不得大声喧哗、翻看报刊杂志、电视;不允许乱扔垃圾、吐痰;不允许在业主家中吃拿东西、抽烟或无故逗留等。违反其中一项一次处罚¥500元。

5、乙方从甲方或管理处领用钥匙,必须按甲方或管理处规定及时归还。违反一次处罚¥100元。

6、乙方在离开维修现场或在空置房返修完毕后,须及时将返修现场清理干净,关好门窗、水电开关等,严禁将空置房作为仓库使用。出现任何不良事件,而导致业主索赔,均由乙方承担相关责任并处一项一次¥1000元至¥5000元的罚款。

7、甲方对乙方现场人员有违规或不服从管理的,甲方有权要求其限时整改,若乙方不能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整改的,可要求其退场并将另外委托其他专业公司完成修缮工作,同时一切费用将由乙方承担。

8、因工作需要乙方参加的会议,乙方相关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准时参加。未能准时出席或未征得甲方同意缺席的,迟到一次罚款¥500元;无故缺席一次罚款¥1000元。

七.其他奖惩制度:

1、集中交付及维修高峰期间,根据施工单位的维修服务质量情况(从维修质量、速度、服务配合、客户评价等方面体现),结合《工程回访登记表》及《工程维修记录表》体现的综合维修质量、业主评价等方面情况,返修工作满意度总体在90%以上的单位,给予¥3000元的奖金;对于综合评价差,业主对维修工作出现过2次以上合理投诉的单位,给予¥3000元的罚款。

2、交付期间由业主提出的有效质量问题相关责任单位每条扣款¥50元,出现二次返修的按¥500元/条向甲方缴纳违约金且甲方有权安排其他人进行处理,费用由乙方承担。

3、施工单位在工程交付前指定返修负责人,必须组织足够数量的返修工人,报甲方返修办备案,并保证返修办对返修人员的优先使用权。各单位须按照甲方要求人数派驻返修工人,每少一工日罚款¥200元,累计超过10个工日通报批评。各单位如需将派驻的返修管理人员和返修工人另作安排或减少人数,必须先征得返修办同意后方可进行。

4、各施工单位负责本单位返修人员的管理,因返修人员不服从返修办及物业的管理造成业主及甲方的损失由各施工单位承担。返修办将视违规行为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处以¥100-5000元的罚款并现场开具《施工单位人员行为过失处罚通知单》,如乙方采取回避、推诿、拒绝签收的行为,甲方有权直接处理,产生一切费用直接从责任单位的款项中扣除。

5、集中交付及维修高峰期间由甲方、物业维修部每2星期评出5佳返修人员,5佳人员先由各施工单位维修办推荐,甲方、物业维修部依据该工人维修记录、客户返修满意度和工作量综合质量,对满意度较高的人员进行奖励。每人每次¥100元现金奖励,并建议各单位将该员工作为后续保修人员留用,同时满意度较差的人员不得从事保修工作。

6、集中交付及维修高峰期间,除维修总负责人外,各施工单位必须指定各班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由处办理管理人员证件,可以穿便装,返修办依据管理人员所管辖人员的总体返修满意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奖励。1个月评定一次,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高的,每次奖励¥500元;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差的,每次罚款¥1000元,并必须更换该管理人员。

7、日常保修期间每月评出返修5佳人员,5佳人员评定依据客户返修满意度和工作量综合分。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高的,每人每次奖励¥100元并通报各单位以示奖励;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差的,每次罚款¥500元。

8、日常保修期间各单位必须指定管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评定,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高的,每人每次奖励¥100元并通报各单位以示奖励;对总体维修满意度较差的,每次罚款¥500元。

(注:所有罚款与奖励均由甲方或物业发出《罚款通知单》、《奖励通知单》

八.本维修协议一式六份,甲方肆份,乙方二份,与装修合同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代表:

日期:

乙方: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10

在现行的江苏高考模式中,历史科选修内容占20分(全卷满分120分),而且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考生根据所选的教材在备选的4道题中选做其中的2道。每本教材的内容多但只通过一道材料题考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怎样复习才有效,这让不少高中历史教师感到困惑。

其实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程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色之一,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设置与必修课程相辅相成的选修课程是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设置历史选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兴趣、视野和个性的全面发展[1]。就应试复习而言,要从课程设置的目的出发,把握学科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复习的实效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观念的更新包括学科素养的提高,比如《探索历史的奥秘》通过对向学生介绍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之谜和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的方法,体会对人类历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2]。这个模块专业性特别强,吸收了大量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涉及范围不仅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对长期处于中学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吸收新知的领域。

二、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总结认识规律

学习历史目的之一是探寻历史发展规律,认识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要通过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比较才能实现。在历史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比较找异同。“同”为历史事物的普遍规律或特征。比如《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不管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科学家,在对他们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肯定或否定历史人物;必须分析人物的阶级立场,阶级立场决定了历史人物的政治主张,是评价人物的基点;坚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同背景下历史人物的比较,比如,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家的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追求民族独立的孙中山、凯末尔和甘地的比较等。

在2013年江苏高考中,21题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22题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都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教师要科学整合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我们可以科学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选择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内容,这是引导学生强化通史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历史认知的需要。

如在选修一改革模块中与必修内容联系紧密的专题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复习梭伦改革,可对必修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背景与结果了解更完整、全面,学习商鞅变法能对复习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必修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补充认识,学习宗教改革可对必修三宗教改革中人文精神的发展的体现或内涵理解更准确、透彻,复习可更准确理解维新思想的内容与意义[3]。

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把教科书中结论性的知识活化为可以讨论的、探究的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历史。比如《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每一单元基本上都可以用背景――措施――作用整合,并对这三部分进行适当的材料补充,通过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这三部分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割裂了任何一部分,就难以完整地分析本单元所涉及的改革。

四、教师要进行规范化训练,增强教学实效性

选修部分是通过材料题形式考查,历史科的高考《考试说明》对材料的处理能力明确列出了三条具体要求:一是“阅读理解材料”;二是“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三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4]。

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做题方法:一读,是解题的前提;二找,是解题的关键;三思,是解题的核心;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按照这样的步骤,在平时的训练中强调规范性,自然就增强了复习的实效性。如2014江苏高考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2分)能注意到从权利分配的角度,拥护者和反对者两个方面,加上分值2分,再加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就很容易产生,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在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把握科学方法与正确策略,这些问题最终就可以得到解决。我们相信选修课程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一定会满足高考的要求,提高课程价值和学习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元忠.高考试题的命题置疑和答题技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11

(二)试题特点

1.试题结构及相关字数的变化

2016年的全国卷Ⅰ生物试题结构继续沿袭往年的形式,但试题的总字数、答题空格数及答案总字数都发生了变化。试题的总字数有所增加;答题空格数虽然减少但分析原因或理由等表述性空格数增加,导致答案的总字数明显增多;图表2个,变化不大,维持在近几年1―3个的平均水平。这种变化体现了新高考对考生的快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和组织语言进行书写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2.三个必修模块所占比例的变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必修模块的赋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必修3权重的减幅和必修2权重的增幅均非常大。新一轮课改后必修3将成为选修模块,必修1和必修2仍为必修模块。2016年生物试题赋分比例的显著变化是否为了体现新教材模块的编排体系呢?

3.突显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

第3题和第39题第(2)小题考查了实验操作步骤;第30题考查了实验结论;第32题第(2)小题考查了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预测;第29题、第31题第(1)小题、第32题第(1)小题和第39题第(3)小题考查了对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和评价。高比例、全方位地对实验进行考查,突显了生物学的实验科学特点。

4.考查双基和主干知识,增强学科内的综合性

2016年高考生物试题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主要内容依然集中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代谢、遗传、调节、微生物培养和基因工程等几个主干知识,发生变化的是非选择题没有再考生态部分的内容,选考题中没有再考查必修模块的内容。学科内的综合更加巧妙,如第6题把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与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结合起来考查;第29题对dATP、ATP和DNA的分子组成及其合成与分解过程进行了比较考查;第30题探究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因素时考查了生物变异的类型;第31题考查了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过程涉及的胞吞和胞吐。

5.注重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第1、2题均涉及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选择题第5题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工程相结合考查;第6、31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免疫与肿瘤关系,对在考生中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升健康意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29题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第39题考查微生物培养、第40题考查生物科学前沿技术基因工程,对考生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二、对新高三生物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研究纲领性文件和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研究好这3个文件可减少复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备考的质量。重视研究全国高考命题中心组命制的高考生物试题。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备考计划

(三)几个基本复习策略

1.用好教材,落实双基

考生要做到:①整体理解教材,抓住新课程3个模块重点介绍的3类科学方法,即模块1的观察与实验(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模块2的假说―演绎法(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模块3的系统分析建立模型(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②深入钻研教材,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栏目多,应特别关注教材中的《本节聚焦》和《本章小结》;③灵活运用和适当拓展教材,注重知识的整合、科学方法的渗透,对于高频考点要进行适当拓展;④回归教材、读透教材,归纳整理,储备答案。

2.建构理性思维模型

①利用系统分析法使学科知识结构化,如《分子与细胞》突出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条主线: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②利用逻辑思维法寻找规律,突破难题,如遗传推理题、调节过程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等。

3.建构小专题复习

小专题复习要突出“专”字。“专”字有两层含义:一是重点专题重点突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二是专攻薄弱,做100道题,不如找漏洞,集中精力解决困惑的问题和疑难杂症。不要每个专题平均使力、面面俱到。

(四)考生高考生物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1.对核心概念、原理及过程记忆不清,理解不透,从而不能准确答题。

对策:提高课堂听讲效率;利用读书时间加强对核心概念、原理及过程的理解记忆;做好易错小专题的反思总结。

2.审题能力不足,不能从题干和选项中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答非所问。

对策:审题时要尽量做到慢、稳、准,避免发生重复审题。审题时要特别关注四点:①生物材料(常规的或特殊的);②考查内容;③考查条件;④试题要求。卷面上所有小括号内备注的内容同样属于关键信息。

3.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较差,不能准确建立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对策:经常练习使用变量分析法解答问题,自变量(实验变量)因变量(反应变量);无关变量(控制变量)额外变量(干扰变量)。准确建立因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4.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

对策:平常练习中要分情况、分对象说明;呈现答案时思维不要跳跃,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5.答题格式不规范,用词不够专业,笔误、别字现象明显。

生物必修二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5-02

在生物复习中,我们主要做到两点,一是扎实基础,二是提升能力。我们要想扎实基础,必须要坚持以课本为基础,以考纲为根本,做到精、熟、理解;要想提高能力,必须要学会建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答题规范性。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概念的讲解,力求做到分析透彻

如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在讲概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概念中的核心词语,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总结基因突变的类型等。比如若把概念换成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叫基因突变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因突变,必须引起基因内部结构变化才能叫基因突变,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并不是所有的DN段都是基因。基因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属于基因突变呢?从概念分析,总结出三种类型,分别是碱基对的增添、碱基对的缺失、碱基对的替换。这三种类型会引起何种变化呢?以课本为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碱基的替换引起的,如果发生替换,是否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呢?如果发生的是增添或缺失会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何种变化?哪种类型引起的变化更大?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分析。

二、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图,加深对知识点间关系的理解

总结必修三册书,可以很明显看出,每册书都是以一条主线展开的。必修一是以细胞为主线,必修二是以基因为主线,必修三是以个体和群体为主线。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一册书的知识网络图。以第一册为例,以细胞为中心,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种类、细胞的物质基础、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功能、细胞的生命历程。通过这条主线,可以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在大框架下面,我们可以继续发展小框架。如细胞的结构又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可以细化知识结构,做到心中有数。再比如染色体,可以从染色体概念、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染色体与基因(DNA)的关系、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异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区别、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染色体与遗传定律、染色体变异、染色体遗传病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无论是大主线还是小主线,只要能够将所有你能想到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当然,还要通过不断的完善来实现融会贯通。

三、教师要重视对一些重点过程的分析

比如育种,尤其是单倍体育种,学生往往会和花药离体培养混淆,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时重点关注。单倍体育种首先是杂交,子一代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加倍,最后进行筛选过程,得到我们需要的品种。要让学生理解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的其中一个步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比如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等,除了要完整的叙述过程外,还要会画图。

四、用绘图教学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必修一当中涉及到的图形是最多的,所以在这册书的复习中,这种方法非常适用。讲元素时,涉及到了圆饼图,讲核酸时有核苷酸的结构图,讲细胞结构时有植物、动物细胞图和各种细胞器图等,讲细胞功能时涉及了光合作用过程图和细胞呼吸过程图,讲细胞生命历程时有细胞分裂图等等。可见,如果能让学生将这些图像清楚的记住并会画,对于他们提高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很多的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见到课本图形的身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