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4-29 15:48:40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145-02

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情况与要求之间存在偏差, 某供电企业发现在班组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中存在精益改进的机会,比如在配置验收、试验及检验、检查及使用、保管及存放等各环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在现有人员配置的条件下,通过优化流程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精益改进可以改善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并且可量化为班组安全工器具购置计划准确率的提升、班组安全工器具试验超期数的减少、标准间隔安全措施准备效率的提升。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的有效提升,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提高电网坚强。

1 工作机制

在项目组织机构方面,某供电企业成立了精益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精益转型办公室,并成立了专门的精益转型项目组,由某供电企业总经理、安监部主任牵头,其他项目核心成员以及项目支持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开展项目具体工作。

在工作机制方面,制定项目总体计划及工作方案,通过月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周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保障项目合理、有序的开展。采用项目总结汇报、项目各阶段工作汇报、项目月度沟通汇报等方式,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项目宣传培训方面,通过外部宣传与内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某供电企业精益化工作动态,通过参加电力企业培训、市供电企业自主培训及各阶段专项培训促进公司全体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精益转型意识、掌握精益方法和技能,推进精益转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过程与经验

①定义阶段。首先,通过内部客户访谈研讨,了解流程现状,绘制了SIPOC图,分析流程环节关键输入和输出;同时对内外部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及期望,明确其需求。其次,根据内外部客户的期望及需求,综合得出实现期望的关键质量因素,明确改善指标。最后,总结提炼出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精益化项目章程,为项目提纲挈领。

②测量阶段。项目组首先根据SIPOC图中的高阶流程细化流程,其次使用因果矩阵流程环节和关键质量因素(CTQ)筛选出关键流程步骤,然后进行历史资料和现场观察,使用价值流图分析流程数据表现能力,最终总结环节价值流图分析,发现流程效率低下有待提升的不良问题和浪费。

③分析阶段。首先项目组根据浪费和不良问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头脑风暴,找到浪费和不良问题产生的原因(输入),其次使用鱼骨图对浪费和不良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梳理,然后使用因果矩阵和帕累托分析对浪费和不良问题产生输入进行筛查,找到核心输入,对近期改进规划进行故障模式分析(FMA),设计改进解决办法,匹配负责人。

④改进阶段。改进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失效模式分析提出的:班组安全工器具台账管理精准化、班组安全工器具配备标准精细化等九项改进举措进行具体细化,制定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选取合适的改进工具:按照改进方案进行实施,并开展改进结果的效果评估。

3 举措分析

3.1 班组安全工器具购置计划管理精益改进

3.1.1 方法

①供电企业安监部制定将原有库房改造成标准化智能安全工器具库房的计划,引进智能化的工具库台账管理系统,对安全工器具进行日常的管理;定期组织班组对安全工器具台账管理的认知培训,且对班组安全工器具的台账进行检查考核。

②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按照现有的管理模式、技术水平、现场情况等,更新变电站的安全工器具配备标准。

3.1.2 内容

①安监部规划未来几年班组的安全工器具室改造计划,把原有的班组的安全工器具室改造成标准化智能安全工器具库房,便于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②在精益化实施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现有的变电站安全工器具配备标准,已不满足班组实际对安全工器具的需求,故对现有的配备标准进行更新,更新后的变电站安全工器具配备标准。

③制定了安全工器具台账管理办法。

3.2 班组安全工器具试验管理精益改进

3.2.1 方法

①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班组的安全工器具试验室。

②明确划分市检修公司(变电检修)、市检修公司(线路运检)试验室进行拉力试验的安全工器具范围,实现班组安全工器具拉力试验的分层分级管理。

③供电公司安监部将供电企业所辖班组划分成几个网格,在各个网格单元中选取一个条件较好的班组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安全工器具试验室,培养专业试验人员,负责所属网格单元各班组的220 kV以下安全工器具的周期性试验。

3.2.2 内容

公司在市检修公司(变电检修)、市检修公司(变电运维)、市检修公司(线路运检)等公司设置十个试验室;其中市检修公司(线路运检)负责全公司所有安全工器具拉力试验;市检修公司(变电检修)负责全公司所有基层单位220 kV安全工器具绝缘试验,可承担部分安全工器具拉力试验;其他公司负责本单位220 kV以下安全工器具绝缘试验,特此规定,请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安全工器具的试验管理规范。

3.3 班组安全工器具使用精益改进

①方法。建立班组安全工器具――接地线的取用指南;标准间隔安全措施装设的安全工器具的提前准备。

②内容如表1所示。

4 结 语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2

测试设备研制中,往往针对不同需求研制不同的测试设备,这样非标准重复性设计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也给测试设备后期维护和技术升级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提高测试设备研制效率、节省成本,设计通用性较好的测试设备电气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PXI总线作为自动化测试中应用较多的平台,它的开放性、灵活性、低成本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测试设备优选的总线平台。本文总结设备研制经验,提出了基于PXI总线测试设备通用电气系统的设计。[1][2]

一、系统组成

PXI总线测试设备电气系统一般由主控计算机、PXI总线系统、适配器和供电单元等组成。PXI总线系统由PXI机箱搭载PXI测试模块实现,常用的PXI测试模块有:数据采集模块、矩阵开关模块、通讯模块和信号源等。适配器是PXI总线系统和被测产品的测试交互中介,包含多种功能模块,实现各种不同的测试需求。PXI总线测试设备电气系统的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二、PXI总线系统

PXI总线系统是测试设备的控制和采集中心,与适配器连接,控制测试过程,采集测试数据,处理并显示测试结果。通过分析测试设备常用的资源需求,选用表1所列的 PXI总线系统,该配置比较全面,能满足绝大部分的测试需求。 PXI总线系统和适配器之间用电缆连接, PXI模块连接器决定了PXI总线系统端连接器类型,适配器端连接器建议选用标准航空插座。

三、供电单元

供电单元由电源控制模块、设备电源和产品电源组成。电源控制模块将220V市电分配给设备各用电部位,内部由施耐德空气开关、滤波器和相应接线完成。设备电源选用1U标准上架产品,为测试设备提供工作所需的直流供电,包括有+27V/-27V、+12V/-12V和+5V/-5V。

a品电源提品测试所需的供电,推荐选用TDK公司程控电源,可以有效减小测试系统的体积和保证安全稳定的产品供电。

四、适配器

适配器对外与被测产品对接,对内与PXI主控系统、供电控制单元互联,完成通讯转接、信号调理、供电控制和测试监控等工作。

适配器单元结构上可参考PXI机箱板卡插槽的形式,所有测试功能均由电路板组合实现。电路板在尺寸、连接器和安装方式等采用标准化设计,保证每块电路可根据需要随意增减。

适配器根据测试需求,可以搭配不同的电路板组合,常用的电路板如表2所示,有:信号调理板、信号隔离驱动板、多功能逻辑板、通讯控制转接板、继电器板和电流采集板等等。

五、结论

本文系统基于模块化、通用化的设计思路,可扩展和移植性强,有效减少了重复性的研制工作。适当扩展和资源复用后,可以完成多种类型的测试工作,具有很好的工程参考价值。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子式互感器由连接到传输系统和二次转换器的一个或多个电流或电压传感器组成,用于传输正比于被测量的量,供测量仪器、仪表和继电保护或控制装置。它相比传统互感器具有绝缘结构简单、体积小、抗饱和能力强、线性度好等优势,可避免传统互感器磁饱和、铁磁谐振、、CT断线导致高电压危险等固有问题。

合并单元是对远端模块(采集器)传来的三相电气量进行合并和同步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字信号按特定的格式提供给间隔级设备使用的装置。

合并单元结构

随着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电网的加快建设,甘肃省首个330kV智能化变电站--330kV永靖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续智能化变电站也即将开工,电子式互感器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它的现场检验方法是变电站电气试验人员必须掌握的。

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方法:

1.电子式互感器校验原理:

图1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原理图

电子式互感器校验仪既可以完成电流互感器的校验也可以用作电压互感器的校验。其校验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分为电流标准通道,电压标准通道,电流被测通道,电压被测通道,校验仪数据处理平台。电流标准通道由传感部分、采集器、传输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组成,输入标准互感器二次模拟量。电流被测通道由被校互感器、信号转换器、传输模块组成,输入电子式互感器经合并单元后的数字输入。传感部分将传输线上的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校验仪通过采集器获取标准电流传感器和被校电流传感器的电参量,并将这些电参量以标准格式上传给计算机,计算机数据处理平台将同一时刻的两个信号进行比对处理,计算出被校电流传感器的误差情况,显示并记录测量结果。电压校验工作原理与电流校验系统相同。

2. 现场误差修正:

由于电子式互感器会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震动以及实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现场测量时还涉及对误差的修正工作。数字输出的误差修正是通过修改合并单元参数系数来实现。以330kV永靖变电站西电南自公司生产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为例

在合并单元修改系数后,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3.现场施工调试注意事项:

3.1 注意施工顺序,进行电子式互感器校验时应完成以下工作:

电子式互感器至合并单元正式光缆应敷设熔接完毕,并经衰耗测试合格。

在光缆熔接前进行校验工作,需要一个单独的试验用合并单元,再从电子式互感器二次采集器引一根试验用光纤至合并单元,这样等于仅仅对电子式互感器本身进行了校验。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

首先,试验不包含电子式互感器至合并单元之间的光缆回路,这样光缆熔接的正确性、衰耗值等还未经校验。待互感器校验工作结束后再进行这部分工作会存在工作上的衔接问题。

其次,误差的修正系数在试验后再写入对应的合并单元就会有写入错误或漏写的可能性。作为施工单位,我们应尽量合理安排工序以此避免工作的重复及漏项。

3.2 标准互感器要选用准确级比被校互感器准确级高两个等级的。

3.3 由于校验工作在光缆熔接工作后进行,要注意工期时间,尽量安排光缆熔接工作提早完成,以避免若互感器出现问题而延误工期。

总结:通过330kV永靖变电站的调试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总结提出了适用于电子式互感器现场校验的方法,从施工角度出发提出了合理的工作顺序。应用到实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现并修正了诸如误差测量超标、极性错误等诸多问题.在今后的施工调试中要推广使用并继续总结完善。

附录 互感器误差限值

1.测量用电流互感器

在额定功率及额定功率因数下任一数值时,测量CT的电流误差(比值差)和相位差应不超过下表所列限值。

对3级和5级,在额定频率下的电流误差应不超过下表所列值:

2. 测量用电压互感器

在额定功率及额定功率因数下任一数值时,测量PT的电压误差(比值差)和相位差应不超过下表所列限值。

3.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06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市场上使用的物探仪器国内自主研发的占比逐年降低,转而使用进口仪器,因为进口仪器的野外施工效率高,可靠且稳定。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不得不反思、寻找设计制造仪器过程中可能有问题的地方。对于自主研发存在问题的地方提出解决方案,将电工艺设计放在研发仪器阶段之初,称之为并行设计思想。

1 关于并行设计思想的概念

1.1 传统研发模式

我国研发勘探仪器在前几年一般用串行研发模式进行研发,这种研发方式大多是按次序逐步进行,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问题,产品发现制造方面存在问题的时候,已经完成调试而且设计成型了。假如这个问题比较大,是后期工艺所无法调整的,就需要作废前期的设计从头再来,这种情况大大拖延了研发进度,延长了研发的时间;还有的产品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大问题,但进入工艺生产时质量控制稍微不够,就会在产品上留下隐患,使得产品的品质出现问题,逐渐影响到产品后期的品牌效应和可靠性。存在的问题有:产品容易损坏、维修难度大、稳定性很不好,就算出现问题及时修好,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也可能频繁出现同类故障。

1.2 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的是在限定的一段时间内、规定条件下产品完成相应功能的能力。产品可靠性大概可分为两方面论述:一是确定,二是获得。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能确定出其可靠性,例如设计安全、讨论指标可靠性、电应力保护设计、分配设计、冗余设计、可维护性寿命设计、环境利用设计等。在产品生产的每个时期得到产品可靠性,即批量生产时期、试生产时期、详细设计时期、总体方案设计时期,由工艺控制和工艺设计得到的。工艺设计这一部分是依据要求的产品进行设计,使用更好的操作技术和方法,让产品的质量达到生产效率高、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有工艺方案的拟定和选择、解析和检验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把握生产的过程、设计工艺的设备、工艺文件的编制。所以,在以前的串行研发模式中,电工艺设计进入流程的时候已经到了试生产阶段,电工艺设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只能被动的弥补。只有采用并行设计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自主研发物探仪器对可靠性的影响。

1.3 并行设计理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现了并行设计思想,在详细设计和总体方案设计阶段人员就参与进来,组成一个拥有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工艺设计人员的团队,并行研发、并行式设计。并行设计方式拥有一体化、并行的、多方向的信息。提前参与的工艺设计,在产品研发初期就能意识到各种影响制造种种问题,伴随研发产品的全过程,能够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反馈问题,一次性成功的研发出产品,从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降低成本、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产品可靠性。

2 仪器总体方案研发阶段中电工艺设计的作用

研发阶段,电工艺设计是用来完善研发产品的成品合格标准、工作原理、设计基础、设计任务书、构造特点和产品参数等。从工艺性方面寻找干扰到产品质量的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1)寻找可行性的方案设计,找到电工艺在现有技术手段下无法完成或是难以完成的不稳定性原因;(2)根据生产线的产出速度和质量,找到需添加的技术改造项目、新设备和新设施初期的看法;(3)拟出处理的方法以及所使用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4)对工艺进行试验和研究,解决较大难度的工艺技术关键问题;(5)对于生产新产品前的工艺技术提出培训项目。

3 对设计阶段中电工艺设计的作用做一个详细说明

在细节设计阶段,电工艺设计是用来进行核查机械结构设计资料、电路设计资料的工艺性。掌握可制造性的产品设计,消除成品出问题的隐患。工艺性核查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必要性和先进性设计,以及经济性的工艺制造,在结构和性能均达标的同时,将其工艺性再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企业的生产经济。

(1)核实机械结构的工艺性设计。核实的主要项目有:是否采用合理固定;箱体组装焊接区的尺寸是否合理;接插件的选配是否合理;各部件的装配、拆卸是否可能和方便;线束过孔尺寸是否合理。

(2)审查电工艺性在电路版上的体现。元器件是电子产品的基本构成部分,因此在对物探仪器进行研制和设计的过程中,保证系统可靠性最重要的就是元器件的可靠性。在元器件的选择上要做到以下几点:无铅化的电子行业进程中,全部的器件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别分开有铅还是无铅,不然在流焊混装板元器件的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加热温度的原因,导致温度太低无铅元器件发生冷焊,或温度太高有铅原件发生热击穿;减少加工过程环节,尽量选用统一表面贴装器件或者通孔器件。这样可以降低加工的工艺成本;底部浮起高度较高的元件则更易于清洗。

(3)制作工艺性审查报告。工艺性审查报告主要有下列内容: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分析;电路设计的工艺性分析;样产数量及日期,产品名称;对于设计工程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在工艺方面分析电性能是否达标;结论。

(4)策划电工艺方案。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工艺设计并且做到步骤性、计划性、目的性,在对工艺性做出核查之后,要能做出足够保持产品稳定生产的工艺方案。工艺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确立工艺方案,确定基本原则;制定产品试生产进度表;规定工艺规程的复杂程度;规定出产品生产过程的事件划分,确定工艺路线;分析工艺方案的经济效果;定制改造与产品加工有关的技术方案。

4 在试生产阶段电工艺设计的作用

初期生产的主要目的,对制造过程做一个组织、协调、规划、控制及监督的过程,可以达到优质、低消耗、安全、高效的既定目标对于后期的制造过程做出规范,避免产品损伤在制造过程中。

4.1 制定工艺文件

按照一定的条件制定合理的生产过程,将工艺流程的方法、内容、程序、材料、工具、设备再加上各个环节的技术规定,以图文形式表达,这就是工艺文件。其重点有以下几个作用:(1)指导技术,成品质量得到保障;(2)考核工时定~,定出生产目标;(3)建立生产秩序,组织生产;(4)对于物料进行安排;(5)调整劳动组织;(6)对模具、工装、工具进行管理;(7)巩固工艺纪律;(8)总结经济核算的依据。

4.2 建立试生产线并做出检验

组织调整试生产线,保证没有问题了再开始生产,同时验证工艺的合理性工艺配置、设计方面是否可用。证实工艺设计可行性的时候应做到:(1)既要适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又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2)工艺文件要结合图文进行展示;文件做到条理清楚、简洁明了、规范严谨;要能够很直接的表达出来,只看工艺规程,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工艺活动。(3)检查产品的内容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合,要可以展示产品设计的意图,尽量使产品设计有可靠性。(4)能为之后的批量生产工艺打下良好基础。(5)时刻做到质量第一,重点控制可靠性薄弱的环节,定量要求技术指标。

4.3 整理试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文件

工艺技术文件可以分为质量控制流程、工艺方案、工艺计划、工艺标准。工艺技术的文件有很多,总结下来主要含有:各种汇总图表,包括消耗定额表、配套明细表、工装明细表;各种作业指导书,包括:电路板工位图、示意总体结构图、生产前的准备、整机工艺流程图、箱体装联图、缆线装联图等;所用设备的相关的电子文档及工艺参数文件;工艺更改单,有临时性和永久性之分。

4.4 总结与修订试生产工艺

结束试生产后,评审工艺总流程、方案,并且核实并总结方案。对于设计问题的,让有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协调和修改;对于工艺性文件进行完善补充;对于所需材料进行核实;必要情况下应重复检查试生产的技术;总结试生产工艺;完成最终生产工艺的报告总结;召开鉴定会,鉴定试生产产品,检查试生产阶段是不是已经可以批量生产有可靠性的产品,以及判断的生产系统是否合格;完成工艺定型,然后开始进行批量生产。对于产品的主要工艺和设计进行测试,以上皆为试生产的作用,也可对批量生产的速度做一个估算。在定型时需要将完成的手续进行归档、会签、审批,确保工艺文件成套性、正确性。

5 结束语

提升电工艺设计物探仪器研发的产品可靠性,需要应用并行设计的思想,从技术上和时间上减少研发时间、推进研发进程、使产品从研发直接转入生产,达到企业的高品质、高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5

随着我局对状态检修工作的推进,改变以往定期检修的传统工作方式,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减少不必要的停电,提高售电量,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降低了因为停电对用户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于更好树立电力系统的优良形象。检修工区作为我局状态检修的主力军,扎扎实实推进国家电网的先进理念,不断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必须要有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作为技术依托。针对上述情况,经过数月来的认真调研和考察,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检修工区在带电测试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尤其在避雷器带电测试上,尤为明显。

我局的避雷器在电网中有大量应用,具有分布广、数量多、性能参差不齐的特点。因雷电、浪涌、污秽、腐蚀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老化、劣化、损坏,而失去作用,甚至造成相邻重要电力设备的损坏,引起电力事故。变电站内的110KV和35KV的避雷器长期不能停电检修,以往是采用停电后拆除引线,做直流试验。通常是不做带电测试试验。到了一定期限必需要做时,采用的方法多是采用近距离由检修人员接线,引出PT二次电压,用相位法测试。测试过程中安全性不高,很容易造成事故,又容易使PT二次电压接地,引入新的隐患。10-35KV避雷器数量大,检修人员工作量大,不能全部检修。以往总是采用拆除避雷器,拿回实验室做试验,然后重新装上,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避雷器仍是性能良好的,一拆一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数量众多,很些设备常年得不到检修,既产生了安全隐患,也造成了不必要的线损。10-35KV避雷器数量多,

2012年初,高压试验班经过多方了解,提出改进带电测试方式的想法,得到了工区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先后和多家科研单位和厂家协调和沟通,依靠丰富的检修经验,提出了一种新型先进的带电测试方式,在此其间,联合郑州慧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共同进行研制试验工作,工区领导和高压班进行总体指导和测试对比,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样机已经基本定型,各项参数满足预期目标。

具体做法是:高精度电流互感器能够直接输出数字采样信号,二次信号传输回路可以采用无线通道,数字采样也不需要象模拟信号需要再进行转换和变换,这就使得整个采样过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集成度。这种新型的采样模式将给现有避雷器测试带来大的变革。这种计量装置将高精度互感器、二次回路及无线传输紧凑地结合起来,能够从原理上提高避雷器带电巡检的综合准确度水平,同时还具有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功能,省去现有人工记录、分析,操作起来简单、可靠。安全性也比以往从根本上得到了提高。

样机于2012年7月5日在110KV常村变分别进行了110KV、10/35 KV带电测试,为了更好地反映该系统的带电测试性能,用一台较为先进的的有线避雷器带电测试仪作比较。

一、数据比较

用两台测试仪分别对110KV常北间隔ABC三相避雷器进行了测试。有线测试仪测试的数据如表1,无线测试仪的测试数据如表2。

结论:全电流值相近(无线测试仪现在无法看到阻性电流),说明无线传输功能较好,增加相对介损率测试,要将国家标准提供出来,提取数据软件要更新。

二、两种仪器测试不同电压等级避雷器时的情况

(1)110KV避雷器带电测试

有线测试仪连接线麻烦,由于110KV避雷器放电计数器距离地面较近,与接地线连接较容易。连接过程中,应保持与带电部位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才安全。可以三相同时测试。无线测试仪只需将无线传感器卡在110KV避雷器接地线上,连接很容易。操作简单,测试方便。安全距离足够。但每次只能测一相。

(2)35KV避雷器带电测试

由于35KV避雷器底座和放电计数器距离地面较高,用有线测试仪连线极为不方便,且安全距离没有保障,根本不能进行带电测试。无线测试仪很容易无线传感器卡在35KV避雷器接地线上(有的接地线较短,不好卡),进行测试。

状态检修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必须要有带电测试和在线监测作为技术依托,避雷器带电检测的方式,对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减少不必要的停电,提高售电量,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减少停电次数,降低了因为停电对用户生产、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更好树立电力系统的优良形象。

综上所述,避雷器带电巡检与状态诊断仪,具有较好的测试准确度,测试安全性大大的提高,比较实用。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数据提取应方便快捷;

(2)应采用三相同时测量方法,提高测试效率;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6

1.引言

在现代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其结构复杂,影响安全运行的因素较多。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微水分析等综合信息来分析判断变压器的绝缘状况,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与预防性试验相比,油色谱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采集运行中设备的劣化信息,依靠有丰富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网络,不仅可以把某些预试项目在线化,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能更真实反应设备运行状态的特征量,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诊断,促进电力设备由定期试验向状态检修过渡。

2.变压器故障诊断

变压器故障诊断要综合各种检测手段和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根据DL/T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各种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设备状态诊断和检测项目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电容量较小的变压器之中,因为受到绝缘材质、制造、安装及内部电场分布的影响而容易出现故障。如今,在变压器故障和诊断中单靠电气试验方法往往很难发现某些早期内部故障,而通过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化学检测法,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发现变压器内部的某些潜伏性故障及其发展程度,在变压器早期诊断非常灵敏有效,且不受试验条件的限制。

目前,电力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充油电气设备,采用电气试验的方法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情况进行检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由于有一些设备的早期潜伏或局部故障,如变压器铁心多点接地,变压器内部线圈轻微匝间短路和比较轻微的放电等故障,受试验条件所限,采用电气试验的方法常常检测不出来,但是,如果采用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方法,对这些设备的绝缘油中溶解的气体进行检测分析,就可以检测出设备故障的所在。

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方法已成为检测变压器等充油设备故障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能弥补电气试验方法的不足之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方法检测技术能在设备不断电的环境中进行,受外界其它电气环境影响很小,可以定期临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还可以连续跟踪有疑问和有故障的设备,并且能分析故障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3.MGA2000―6 H型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简介

3.1MGA2000―6 H系统概述

在电力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油在过热、放电、电弧等作用下会产生故障特征气体,故障特征气体的成分、含量及增长速率与变压器内部故障的类型及故障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监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故障特征气体,可以实现对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在线监测。

3.2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结构

随着自动化技术、选择性检测器的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正在朝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方便快捷的方向发展。然而,大多应用场合仍需要人工干预,这与气体自动萃取、仪器所使用的恶劣环境影响检测精度等问题有很大的关系。以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为例,为了完全替代常规的人工检测方法,在线监测系统按图 1 所示的方式构成。

可以看出,以往需由人工从变压器取油样,并在试验室进行脱气处理的过程需要利用色谱数据采集器中的油气分离装置完成。 色谱数据的处理过程本来是由人工确定基线,现也由数据处理服务器自动完成。

3.3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流程

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提供两根不锈钢油管与主变侧部进出油法兰连接,提供内置微型油泵将变压器绝缘油循环至内部油室,系统在微处理器控制下进行热油冷却、油中溶解气体萃取、流路切换与清洗、柱箱与检测器温度控制、样气的定量与进样、基线的自动调节、数据采集与处理、定量分析与故障诊断等分析流程。变压器油在内置一体式油泵作用下进入油气分离装置,分离出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经过油气分离后的变压器油流回变压器油箱,萃取出来的气体在内置微型气泵的作用下进入电磁六通阀的定量管中。定量管中的气体在载气作用下进入色谱柱,然后检测器按气体流出色谱柱的顺序分别将六组分气体(H2、CO、CH4、C2H4、C2H2和C2H6)变换成电压信号。色谱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气体浓度电压量通过通讯总线上传给安装在主控室的数据处理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根据仪器的标定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计算出各组分和总烃的含量以及各自的增长率。 油中溶解水分由单独的传感器检测, 将数据传至数据处理服务器。最后由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变压器进行故障分析,从而实现变压器故障的在线监测。

3.4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随着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当前的色谱在线监测技术已经日趋成熟,长期的运行经验表明,色谱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与试验室色谱工作站的侧重点有较大的差异,照搬试验室色谱装置的早期产品是无法满足在线监测需求的。 在线监测的基本原则是:能够实时、自动、稳定地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进行监测,不能对变压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

3.4.1 油气分离快速高效、重复性好

应用于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的油气分离装置要求能够自动、快速、长寿命、无污染以及不消耗变压器油条件下高效分离出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微量故障特征气体。 试验室使用的震荡脱气装置、真空脱气装置等虽能高效脱气,但要消耗变压器油,而且不能用于在线分离, 而高分子渗透膜平衡时间过长,也不能满足在线实时性的需要。 因此,油气分离技术就成了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难题。

3.4.2取油及回油方式安全可靠

各种油气分离方法中, 动态顶空方法需要在脱气过程中不断通入载气,使采集的油样中充满载气,如果直接回油,在油泵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气泡,很可能造成“小桥”放电,甚至可能引起气体继电器动作。因此采用此种方法的产品一般采用放油的方式,虽然容易造成变压器油的损耗,但是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方式。

3.4.3采用高灵敏的检测器

MGA2000―6采用半导体材料添加稀有金属研制成功广谱型纳米晶半导体气体检测器,由于纳米晶材料具有松散的颗粒结构, 但于气体的迅速扩散,从而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检测灵敏度。应用表明,检测效果十分理想。

4.运行实例

龙羊峡3号主变主要技术参数为: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30kV,容量为360MVA投产运行时间1988年6月,2007年返厂检修后,运行一段时间发现主变绝缘油中总烃和乙炔含量有增加趋势,超过注意值。为对3号主变油中溶解气体进行在线监测,能够进行高精度定量分析,长期积累监测数据,在2008年2月购置了一台MGA2000―6 H型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在主变冷却室处,海拔高度2463米,通讯方式采用GPRS无线通讯。经过四年的色谱跟踪,数据没有明显的增大,它的应用对及时监视3号主变内部气体含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人工监测数据提供了数据,从两者数据趋势上看,没有明显急剧增加的情况,变压器运行稳定。2008年8月16日至2012年8月16日四年间的同一日,下列两表为龙羊峡电站3号主变大负荷满发期间的在线色谱数据及离线色谱数据如表1、表2.

在线检测表1

数据时间 氢气 一氧化碳 甲烷 乙烯 乙炔 乙烷 总烃 总可燃气 油温(℃)

2008-8-16 8:06 53.9 75.49 29.17 46.93 14.38 13.25 103.73 233.12 21.6

2009-8-16 8:37 32.09 74.37 29.68 49.58 5.69 10.74 95.69 202.15 22.38

2010-8-16 9:41 47 87.7 94.45 102.09 8.8 23.89 229.23 363.93 28.69

2011-8-16 9:37 29.49 233.31 98.25 112.42 5.77 31.71 248.15 510.95 26.64

2012-8-16 9:37 23.71 276.86 65.54 117.98 4.17 38.37 226.06 526.63 26.79

离线人工检测表2

含 量?L/L 份

时 间 氢气

H2 一氧

化碳

CO 甲烷

CH4 二氧

化碳

CO2 乙烯

C2H4 乙烷

C2H6 乙炔

C2H2 总烃

2008.08.18 40.5 58.0 34.8 160.0 41.6 9.6 10.0 96.0

2009.08.15 33.0 12.0 57.7 93.5 86.6 13.3 5.6 163.2

2010.08.15 29.5 53.0 94.7 196.5 105.0 24.3 7.0 231.0

2011.08.17 28.5 55.0 120.8 134.5 99.7 30.4 4.3 255.2

2012.08.15 25.0 195.0 145.2 436.0 93.8 39.3 2.9 281.2

该装置自投产以来,运行正常,没有发生过死机,色谱数据变化趋势和离线色谱相差不大。3号主变运行至今,运行正常。通过在线监测数据与离线色谱数据的对比与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对3号主变压器的在线监测过程中 ,氢气、甲烷、乙烯、乙烷、总烃的增长趋势和绝对值,与试验室离线色谱分析基本一致。

(2)MGA2000-6H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所测数据,与试验室色谱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各组分浓度的增长趋势与试验室色谱跟踪趋势一致,监测数据可信。

(3)MGA2000-6H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监控软件功能强,并可提供原始谱图、历史数据导出。 该系统技术成熟,产品性能稳定可靠,灵敏度较高,监测数据准确。

5.结论

MGA2000―6H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实时在线监测仪器,通过主变油油路循环采集到油气分离装置,溶解在变压器油中的故障特征气体经油气分离后脱气,在内置气泵的作用下,进入电磁六通阀的定量管,定量管中的故障特征气体在载气作用下流过色谱柱,然后,气体检测器按气体出峰顺序分别将七组分气体 (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乙烷)变换成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过转换上传给数据处理服务器,服务器根据仪器的标定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组分和总烃的含量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再由故障诊断系统对变压器故障进行诊断,从而实现变压器故障的在线监测。对于较早预报设备故障隐患信息,避免设备事故,减少重大损失,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龙羊峡3号主变2008年运行至今,通过在线和人工监测,两者虽然不能进行纵向对比,但从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变化趋势上看,两者都没有明显的变换趋势。因此可以说,3号主变依然能正常运行,但对它的监测手段没有放松,我们随时监测主变油中总烃含量及各自的增长率。有了这种双重保护才能确保龙羊峡3号主变安全可靠运行,也能有效跟踪变压器的运行状态。

变压器油色谱分执行标准:

GB/T 17623-1998《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722-2000《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7

2电路与程序设计

2.1电路的设计2.1.1系统总体框图系统总体框图,如图所示。2.1.2前级放大与电路原理图2.1.3可控放大电路系统可控增益放大电路采用两级AD603实现,单机AD603有高达-10dB到30dB的增益调整范围,最高的线性增益误差(dB/V)只有0.5dB/V,且具有90MHz的高增益控制带宽。单级AD603增益与增益控制电压Vc(1脚和2脚间电压差)关系为:GAD603(dB)=40Vc+10,Vc范围为-0.5V~0.5V,控制电压由单片机控制12位DAC产生,DAC基准为2.5V,则DAC输入值K与AD603控制电压的对应关系为Vc=2.5/4096×K,能够非常容易的实现增益设置。2.1.4末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2.1.5峰值检波电路峰值检波器是在波动信号中检出最大幅值的装置。峰值检波电路由检波二极管IN60和电压射随器构成,由于被测信号频率较低时检波纹波较大,所以在输出端增加小电容与大电容并联构成的电容组来滤除纹波。其电路如图3.4所示。在图3.4中,运算放大器应选择高精度、低噪音、高宽频带的运算放大器。被测信号从Vi端口输入,当信号为正半周期时,能从二极管D2然后给C1、C2、R2组成的RC电路进行充电,然后经过运算放大器,而运算放大器反相端和输出端短接就构成了一个射极跟随器,同相端的信号在输出端输出。经过大电容滤波得到文波比较稳定的电压,当信号输入为负半周期时二极管D2截止,负半周期的信号不能通过。然后由C1、C2、R2组成的RC电路进行放电,经过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射极跟随器,在输出端输出。经过大电容滤波得到文波比较稳定的电压。在此电路中值得注意的是C1、C2、R2组成的RC电路的放电时间系数τ,其τ应大于输入频率的周期5-10倍,还有二极管要选用高频开关二极管,如SAP9、IN60等。其中Rw1为二极管的D2的偏置电阻,调整电位器Rw1使其二极管至刚导通状态,或者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0。这样能使电路检测到的峰值电压接近被测信号的峰值。这样就可以通过Vout反馈并进行修正。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8

一、试验目的

交流接触器是一种用来频繁的接通和切断主回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器,广泛应用于控制电动机和其它电力负载。电寿命是影响交流接触器寿命的关键因素,电寿命一般为机械寿命的5%~20%。交流接触器寿命试验是检验交流接触器性能、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试验方式

根据试验中加载的电压,电流不同,又分为AC3和AC4实验。

AC3试验要求试品接通时试验电流为接触器额定电流的6倍,电压为额定电压;分断时电流为额定电流,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6。

AC4试验要求试品接通和分断时试验电流都为接触器额定电流的6倍,电压都为额定电压。

三、系统构成及控制要求

1、工位控制。CH1-CH10是样品工位,可以选择1-10个样品进行试验,PLC控制样品接触器的通断。2、故障检测。(1)在样品断开时间内检测回路中如果还有电流,判断为故障。(2)在样品通断一个周期内,检测辅助触点动作次数是否为2,如果不是,判断为故障。3、保护控制。每个工位还有旁路接触器以在样品故障时接通保护电源,PLC控制旁路接触器的通断。4、人机界面。本试验采用施耐德XBT系列人机界面,在界面上可以设定工位,样品通断时间,可控硅通断时间,显示样品是否正常,试验过程显示,样品通电次数(最大1000000次)等。同时人机界面控制试验的启动,停止,暂停等。5、工控机。工控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在系统中负责采集试验数据,包括通电时间,电压波形,电流波形等以确保试验的正确性。同时PLC控制采集触发及量程变换。它与PLC通过工业以太网总线连接。6、可控硅控制。KKG1,KKG2为电源端的可控硅,由于它不采用机械触点,所以可以在频繁动作的情况下保证可靠性.AC3,AC4情况下通断状态不同。

四、PLC控制及系统实现

试验中PLC选择施耐德PREMIUM系列PLC,功能强大。

1、试验的准确性。以AC3试验为例最多10个样品循环操作,而每个样品的操作频率最大为1200次/小时,每个接触器的通断周期最小可达300MS,每个通断周期内的时序要求是:(1)0秒时触发采集系统,(2)20MS后接通KKG2,(3)KKG2接通20MS后接通样品,每个样品的通电时间一般为50-100ms,样品接通50MS后释放KKG2,(4)KKG2释放20MS后接通KKG1,(5)样品在通电时间结束后释放样品,(6)样品释放20MS后释放KKG1和采集系统,(7)直到一个通断周期结束,从步骤(1)重新执行。

2、试验的可靠性。(1)样品动作的检测。程序中采用计数器指令,以接触器通断时产生的上升,下降动作为指令触发计数,一个通断周期内应该有吸合,释放2个动作,一旦计数值不等于2则证明样品故障,PLC会立即启动保护电路,指令用一个通断周期的开始来复位计数值。(2)接触器短路或一直接通故障的检测。为保证保护的可靠性,我们在主回路中安装了三相交流互感器,在样品断开时间内,回路中不应再有电流,如果互感器检测到电流存在则产生故障信息,并动作保护电路。这里的程序我们采用模拟量输入指令及比较指令,为防止检测信号干扰造成误动作,可以在人机界面上设定报警阀值(不一定为0)。

3、其他控制实现。(1)工位选择及循环。由于试验中可能采用1-10个工位,需要采用的工位按顺序循环,这就需要在人机界面设定好工位后,PLC作出判断,并按顺序控制执行。(2)以太网通讯。在系统中,需要做到人机界面,PLC,工控机需要即时显示记录,操作等。

4、样品通电次数的记录。在程序中,采用计数器指令,选择实数的数据格式,可以满足记录数据最大到1000000次的要求,并在人机界面上显示。

五、总结

以上就是系统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对试验要求高准确性和高可靠性的场合,PLC确实证明了它的功能强大,可靠性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 UNITY PRO语言和程序结构参考手册[Z].法国: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2006.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67-02

1 概 述

核电厂从萌发建设到寿命结束要经历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上述工程阶段之一,调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调试过程是对设计、设备制造和安全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和验证,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站总的性能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以及电站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核安全局规定的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要求,最后将符合各种要求的核电厂移交给营运单位,可以把调试看作是质量检查的活动,所以对调试过程的质量监督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调试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提升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核电厂经历良好的调试才能保证投入运行后设备和系统保持较高的可用率,为核电厂后续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 宁德核电厂调试阶段质量监督的体系现状及质量 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

由于需要调试的设备多,系统庞大,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又相互密切关联,由于与其它阶段相比较,调试阶段更为活跃多变,动态程度更高,可靠的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表现更为显著。调试过程是在相关施工队监督下将一个个系统从安装承包商接过来,逐步进行调试,完成一系列调试任务和验证设备可靠性后转交给营运单位。这样,调试过程既与前面的安装过程相联系,又与后面的生产运行过程相衔接。不仅如此,调试过程还与设计、设备供应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调试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总承包方还是营运单位对调试阶段的质量监督也非常必要。

2.1 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的体系现状

根据宁德核电项目的总承包方式,调试工作由总承包方所属宁德项目部的调试分部负责,且根据《HAD-003-09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要求,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的质保部门也必须对调试过程进行监督,以验证调试工作与调试试验程序、管理要求、设计等要求相符。这样可以将调试阶段的质量监督分成三部分:一是总承包商方调试分部内部开展的技术性质量控制和过程性质量控制;二是总承包商方后台调试中心质保部门及项目部的质保办对宁德调试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监查;三是营运单位对调试承包商的质量监督和监查及调试过程的调试监督与见证。

2.2 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

宁德核电自2010年1月首个系统(0LBK)开始调试到2016年7月4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至今已经有六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宁德核电1-4号机组分别经历了冷试、热试、装料、临界、冲转、并网等一系列调试过程,都顺利实现了商业运行,但在调试过程中通过调试质量监督和见证等发现的典型问题来看,调试过程及质量管理仍需持续改进。

2.2.1 人员培训和授权

人员培训和授权是否满足要求,是调试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准备,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人员培训和授权问题主要表现为:

部分试验负责人(TS)或试验负责人助理(ATS)未取得相应的调试人员资格授权,却实际从事TS承担的调试工作;

未获得调试质量控制工程师(QE)授权便对质量计划进行审核设点并执行签字。

2.2.2 质量计划的准备与执行

调试质量计划是调试期间试验活动和检查内容的过程文件,用于调试过程质量控制,是实施调试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质量计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质量计划的步骤设置过于简单,不能简述该步骤的工作内容,质量计划不具备可操作性;

②部分质量计划控制点的描述与相应试验程序要求不一致;

③质量计划中对质保分级不准确,部分系统应为与质量和安全相关(PQSR),但错误划为成与质量相关(QR);

④部分涉及有安全准则的试验,相应质量计划没有按照程序要求设置H点或未设点等,暴露出对质量计划的管理要求不清楚;

⑤部分质量计划的签字日期早于试验报告中的试验完成日期;

⑥部分质量计划中报告点(R点)签字不规范,执行者和调试质量控制工程师(QE)签字均由QE执行签字;

⑦部分质量计划中工作已完成但未及时签点;

⑧部分质量计划已关闭,但调试程序中的试验内容尚未完成或TR 报告尚未编制。

2.2.3 试验程序的准备与执行

试验程序是开展调试过程的基础和依据文件,试验程序的质量对调试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试验程序在准备和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部分已通过调试审批或正在执行试验程序中安全准则与上游设计文件不一致;

②部分涉及安全准则调试程序中无安全准则内容或将安全准则内容错放入运行准则中;

③部分试验程序需要操作的设备信息错误,程序前后的要求不一致;

④部分技术程序中职责描述错误,所引用的参考文件不是最新版;

⑤个别试验报告中填写的试验工器具有效期信息错误;

⑥部分试验报告中记录的部分试验内容完成日期前后不一致;

⑦个别试验报告中涉及的安全准则内容未在报告中列出;

⑧个别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数据缺失或试验数据记录错误。

2.2.4 调试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设备从安装移交到调试手中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重要设备和系统为保持其良好状态,必须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泵轴的定期盘转和加油脂防止锈蚀。所以根据设备和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未按程序要求建立重要成品保护系统、设备的清单并进行重点保护;

②个别系统未按程序要求编制巡检卡、未填写巡检作业记录;

③调试防异物高风险活动未按照管理程序要求编制并实施防异物专项控制方案;

④现场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如:部分转动设备缺油或部分设备存在锈蚀;

⑤调试期间设备维护保养作业和巡检结果,纸质签字记录单保存管理不全。

2.2.5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在线和离线计量器具管理,在线仪器仪表指的是已安装设备上或电站系统上永久设计安装的各类仪器仪表,离线计量器具主要指调试时为获取试验数据,临时安装在电站系统中的工器具及单独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计量管理器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部分在线仪器超过检定周期未检定,在线仪表信息更新不及时;

②调试过程中使用检定过期的计量器具;

③不合格器具未张贴《禁用证》标识;

④未对退检、不合格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进行的试验活动进行评估;

⑤计量库温湿度连续超标,但未填写《调试库房温湿度超标报告单》。

2.2.6 其它问题

①程序缺少对装料值长的资质及装料过程装料值长变更的规定;

②调试工作票已过期,尚未办理延期手续;

③移交调试后额外工作通知(AWN)填写不规范且施工人员未按工作程序施工;

④意外事件单(UES)分级错误或未按要求开启。

3 核电厂调试阶段质量监督有效性提升措施

目前宁德核电4台机组已全部调试完成并商运,结合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体系现状及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通过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对问题的分析,及营运单位对总承包方质量监督的改进方式,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有效促进了宁德4台机组调试过程质量控制,为后续核电调试机组质量管控和改进提供了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3.1 完善调试人员培训和授权制度

针对调试人员培训和授权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和管理程序,采用“上岗必须授权、授权必须培训、培训必须考核”的原则,按照“全员终身培训制”的要求开展培训管理工作,为了合理、准确地确定满足各岗位要求的培训课程,对《岗位责任与规范书》中岗位职责所描述的主要工作范围和责任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结合各岗位基本资格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可以分为授权课程培训和技能培训课程两部分,并根据培训情况,开展有效的理论和实操考核,使调试人员真正领会核安全文化理念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

3.2 优化调试总承包方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调试总承包方调试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体系分技术性质量控制和过程性质量控制两类,按照系统试验负责人级和质量控制主管级两个层级执行。技术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调试技术文件的审查,包括调试程序、各类变更文件和调试试验报告的审查,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试验负责人负责各类技术文件编写的责任,对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负全责,质控主管对其进行质量审查并按相关规定签字确认。过程性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质量计划或者现场监督和巡检的方式对现场的调试活动实施监督和质量控制。试验负责人负责质量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质控主管负责质量计划的审核和设点,并批准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执行者是系统试验负责人,试验负责人根据质量计划的控制点设置情况提前通知质量控制主管组织现场监督活动。当完成质量计划规定的作业活动后,质控主管负责对这些文件填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作一次最终审查,并关闭质量计划。

在调试试验程序、质量计划准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系统试验负责人和质量控制工程师作用,定期对调试试验程序、质量计划及试验报告进行抽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其他同类程序、质量计划及试验报告进行普查,从制度上进行完善。

3.3 有效落实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调试计量管理程序,对在线计量器具和离线计量器具做好区分和分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开展计量器具的检定和定期检查工作,对退检、不合格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进行的试验活动进行追溯和评估,并对计量器具库房做好计量器具的标识和定期检查工作。

3.4 重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设备从安装承包商移交给调试承包商后,调试承包商应建立调试期间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根据上游EOMM和预防性大纲要求以及设备和系统的重要程度,建立重要成品保护系统、设备的清单及维护保养规划,并根据规划建立调试期间设备维护保养的计划,按计划开展对应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后续设备和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3.5 总承包的质保部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

总承包方调试中心的质保部门及项目质保部门应定期对调试管理和调试过程进行定期监督监查,选取冷试、热试、装料、临界等重要调试节点,提前对其调试过程准备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监督监查,梳理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持续改进调试过程和管理。

3.6 充分发挥调试经验反馈的作用

调试经验反馈的目的是建立起调试经验反馈运作体系,通过意外事件单(UES)、设计变更项(DCR)等形式对在调试活动中及其它基地发生的涉及到的人因事件、职业安全事件、设备故障事件等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馈,以快速有效地达到避免已经发生事件的重复发生。这就需要建立调试经验反馈有效运作组织,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定期对以往发生的调试事件及其它基地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并与宁德基地设备进行对比,包含根本原因、促成因素、扩展行动的对比,从管理上和技术上制定有效的整改行动,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3.7 营运单位持续发挥其监督和见证作用

营运单位虽然将调试项目承包出去,但对公众健康和安全仍负有最终责任,营运单位根据合同和调试质保大纲要求,选取冷试、热试、并网、临界等重要节点对调试总承包方进行监督、监查。

根据调试项目的重要程度,营运单位通过对调试文件审查、调试专项监督和调试进度跟踪等方式进行监督和见证,以验证调试试验程序的适用性、文件准备的充分性及试验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4 结 语

调试过程作为核电厂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调试结果对核电厂后续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调试阶段的质量管控和监督,特别是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通过持续改进形成的有效管理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其他核电机组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0

引言

目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监测手段主要四种,高压试验是发现设备缺陷的最重要手段,但高压试验受设备试验周期的限制;红外成像能够有效监测和诊断设备较严重的异常,但对于CVT故障初期正确诊断率不高;CVT二次电压监测是发现其内部初期故障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由于缺乏数据测量规范和评价标准;外观检查只适合发现外观方面的明显缺陷。

2012年500kv东莞站发现四起CVT高压电容C1部分被击穿事件,本文通过总结这四起故障成功排除经验,提出一套简单、可操作性强的CVT故障初期诊断方法,并建议将该方法纳入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

1 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

图1 电气原理图 图2 主要结构图

互感器是由电容分压器分压,中压变压器将中间的电压变为二次电压,补偿电抗器电抗与互感器漏抗之和与等值容抗XL=ZC=1÷[?棕(C1+C2)][4]串联谐振以消除容抗压降随二次负荷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可使电压稳定。其电气原理图见图1所示,C1、C2分别为电容分压器的高低压电容;T为中间变压器;L为补偿电抗器;P为L的保护间隙;a~n,da~dn为中间变压器二次端子;Zn为阻尼器;虚框范围为CVT电磁单元。其主要结构图如图2所示,500kv CVT的电容分压器,由上、中、下三节电容器单元串联组成,上节单元为电容C11,中节单元为电容C12,下节载波电容单元内部包括C13和C2。每节电容单元内部由140个小电容串联而成。C11=C12=140个电容单元串联,C13=118个电容单元串联,C2=22个电容单元串联。

2 电压互感器电压异常情况

500kv东莞站采用厂家为:桂林电力电容器总厂,型号为:TYD-500/√3 -0.005H的电压互感器。500kv采用是3/2结线方式,两段母线并列运行,如图3。测量二次电压时发现二次电压异常情况见表1,相同时刻后台监控一次电压见表3。根据图3和表1、表2数据分析有:1、由于各条线路和两段母线是并列运行,因此各线路电压应基本相同;2、#4主变A相(58.2)、东惠甲线A(58.1)、B(58.3)相、500kv 2M(61.1)与其它电压数据(60.2至60.7)偏差约4%,而且相间电压同样存在偏差并大大超过电压互感器铭牌规定的0.5%误差[1][3];3、初步判断上述四组电压互感器存在问题。下文以排查500kv 2M母线 CVT故障为例进行分析。

3 电压异常原因分析

3.1 分压电容部分击穿,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分压原理设计,施加在各节电容上的一次电压与自身的电容量成反比关系,则若高压电容C1部分击穿,C1总电容会增加,输出电压会升高;若中压电容C2部分击穿,C2总电容增加。输出电压会降低。

3.2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松动,产生过渡电阻,导至负载端电压异常。

3.3 中间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导致变比k发生变化,一般电压变化较大,电压变化、保护起动、温度异常等故障现象比较明显。

4 故障排查情况

4.1 历史电压数据分析

由图4 500kv母线电压历史数据可知道,在6月29日两段母线一次电压差(?驻U=U2-U1)由原来的1.5kv突变到3.05kv,到7月2日?驻U突变到4.56kv。初步认为2M高压电容C1于29日部分击穿,7月2日再度恶化,之后一直稳定这个值。查看相关规定,目前还没有一次电压允许误差范围的规范要求。

4.2 红外线成像分析

图4 500kV母线电压历史数

图5 CVT热成像图

图6 二次电压回路图

使用FLIR公司生产的P20红外线测温仪对500kv母线CVT进行测温对比,从图5分析两母线CVT红外热像图无异常热点,温差也正常。其中CVT相同部位最大温差为0.1K,1M CVT上中下三节电容最大温差为0.3K,2M CVT相上中下三节电容最大温差为0.4K,均未超出电力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要求[2],未能发现CVT故障缺陷。

4.3 二次回路故障排除

为排查是否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导致母线CVT电压异常,我们进行了CVT二次绕组带二次负载运行及彻底隔离二次负载两种情况对比试验。CVT二次电压回路图见图6。试验条件:(1)采用同一高精度仪表;(2)在同一系统电压情况下;(3)在CVT端子箱进行测量,选择测量a1对n1(即1P34对1P40),a2对n2(即1P36对1P41)端电压,减少回路电阻R1、R2及接地电阻引起的误差。

从表3数据分析有以下结论:(1)CVT二次绕组输出的绕组端电压(a1-n1)不受二次负载影响;(2)一次电压相对误差0.91%,二次电压相对误差0.96%,不符合CVT二次绕组准确级0.2级(两相CVT最大误差小于2×0.2%=0.4%);(3)500kv II母线CVT二次两个绕组的偏差一致,属于共模误差,较大可能是CVT一次部分元件参数偏离引起。

表3 CVT带负载运行及彻底隔离二次负载实测电压数据

4.4 停电高压试验

停电进行高压试验情况见表4,发现CVT上节电容C11电容值与铭牌值相差1.3%,中节C12与铭牌值相差0.989%,以上数据未超出规程值[3]。由于击穿一只电容偏差 ,所以判断高压电容C1可能击穿二只电容。为此增加比差和角差试验,结果发现角差符合规程[3],比差为0.6%,超过电压互感器准确级0.2级要求,确定其存在缺陷。

表4 CVT介质损耗

4.5 CVT解体分析

对500kv 2M CVT上节及中节进行取油样化验,结果表明:1、上节乙炔:461.55uL/L,中节乙炔:2632.39uL/L,大大超过乙炔注意值:2 uL/L;2、上节和中节的乙炔含量表明曾发生过严重的放电。解剖本体后发现C11电容内两个元件击穿,C12电容内一个元件击穿,与表5中电容值数据基本吻合。

5 结束语

通过正确测量和系统分析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能够在不停电情况下监测到CVT初期故障且诊断率较高,但目前尚没有电压允许误差方面的规范要求,也缺乏这方面的实际经验总结,本文通过总结这四起故障成功排除经验,结合测量仪器精度、测量方法误差、系统各节点分布、CVT精确度误差等因素提出一套简单、可操作性强的CVT故障初期诊断方法,并建议将该方法纳入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具体如下:(1)测量CVT二次电压应选择最靠近二次绕组地方,采取a1对n1、a2对n2测量方法,才能较真实直接反映绕组端电压。(2)二次电压相差1%设备,列入为重点关注设备,因缩短监测周期。(3)二次电压相差2%设备,列入为一般缺陷设备,做好跟踪,防止进一步恶化。(4)二次电压相差5%设备,列入为重大缺陷设备,尽快申请停电试验。(5)二次电压相差8%设备,列入为重大缺陷设备,条件容许因立即申请停电检。

参考文献

[1]DL/T596-200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

[2]DL/T 664-1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Q/CSG114002-201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广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11.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1

作者简介:张晓鹏(1989-),男,山东蓬莱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高继乐(1981-),男,山东利津人,国家电网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山东 东营 257200)

中图分类号:TM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66-02

国家电网成立后,电网迅猛发展,规模不断壮大。35kV系统基本实现双电源环网运行,10kV系统实现手拉手,部分区域实现“网格化”供电,电网结构进一步完善,供电能力大幅提高。随着我国农网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农网改造的领域和深度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农村用电负荷小,面积广,因此35kV/10kV供电方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将长期存在。[1]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对变电站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时产生的问题日益显现,其中以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最为突出。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设备。当系统正常运行时,它能切断和接通线路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空载和负载电流;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和继电保护配合,能迅速切断故障电流,以防止扩大事故范围。因此,高压断路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2]电网中高压断路器的运行数量多,运行条件和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其运行可靠性不仅关系到高压断路器本身,而且影响到其他设备乃至整个电网。

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对高压开关事故的统计表明,80%的高压断路器故障是由于机械特性不良引起的。同时,随着高压断路器技术的发展,本体(即电气绝缘部分)故障率大幅度下降,故障主要集中在其操作机构部分,而操作机构的动作状况也可通过机械特性试验准确地得到反映。因此,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进行测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高压开关机械特性试验包括分合闸时间、三相同期性、弹跳次数、行程等,目的是检测高压开关的可靠性,根据试验结果判断高压开关是继续使用、维修或更换。其中10kV KYN28型开关柜在10kV线路中广泛运用,但对其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试验时间较长,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效率较低。[3]

为了提高试验人员工作效率,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短路、误动等危险点。本文基于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高压断路器关合试验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时间的方法。

一、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情况调查

在现场试验中,断路器的机械试验主要包括机械操作试验、机械特性试验两部分。机械操作试验是断路器处于空载(即主回路没有电压、电流)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操作性试验,目的是验证断路器机械性能及操作可靠性的试验。机械特性实验主要包括分合闸时间和同期性、分合闸速度及分合闸动作电压的测试。[4]

2012~2013年春秋检在对河口区所辖变电站的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对试验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2012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4次,共计754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9.06%;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2.44%。2012年秋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65,共计768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7次,占延长总次数的87.69%;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99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1.02%。2013年春检所有原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3次,共计633分钟。由于上述两种因素造成试验时间延长的次数为51次,占延长总次数的96.22%;造成试验延长时间共计617分钟,占延长总时间的97.47%。

我公司2012~2013年春、秋检时,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7.8分钟;本市其他供电公司的相关时间最短为22分钟,平均最短时间为24.8分钟。

对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集中在断路器的二次航空插头接线密易短路、误碰相邻插针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次数的85%以上,占目前造成试验时间延长总时间的90%以上。如果去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12年春检相关试验的平均时间则为28.8-697/106=22.22(分钟),2012年秋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9.2-699/106=22.6(分钟),2013年春检的平均时间则为27.8-617/106=21.98(分钟)。

二、断路器机械特性改进试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用电安全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高压断路器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控制和保护的双重任务,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高压断路器的机械特性实验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中的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存在较多实际问题,影响了机械特性试验的质量和效率。针对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相对频繁的特点对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实行了改进。针对某公司10kV KYN28型开关柜中的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的时间造成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高压断路器机械特性的一种改进方法。

1.原因分析

从机械特性试验过程可以看出:造成人员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的末端原因共有以下方面:

(1)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等手车式断路器。该断路器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方便、操作可靠等诸多优点,但在测试其机械特性时,分合闸操作回路、储能回路不易接线。一般是通过其GDZ-58型二次插针处进行夹线。但是这样由于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插针间的距离不到1cm,极易造成分合闸线与公共电源线短路,烧毁试验设备。

(2)接线回路复杂,易烧毁元器件:10kV KYN28型开关柜一般配置VS1型断路器。该断路器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大量直流、交流、电路板、诸多电子元器件。大部分电子元器件都属于±24、±12V工作电压,而试验设备操作分合闸回路电压为±220V。其GDZ-58型二次插座插针排列多而且密集,操作过程极易误碰触及其他插针,造成弱电回路过电压,烧毁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任务重,时间紧,恶劣环境,缺少完善的试验方法,没有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

2.制定对策

GDZ-58插针排列密集易造成短路损坏试验设备。据试验统计,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长受此原因影响占45%左右。改进试验方法增加可移动GDZ-58插座。

3.对策实施

根据制定对策进行实施:通过认真分析研究10kV KYN28型开关柜结构并对历年其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过程、结果进行详细研究,实验中制作了一个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可移动二次插座。首先选用可与GDZ-58型二次插针相配套的二次插座;其次,将所有插座中58个插针全部用2.5mm2硬铜线引出,并分别打上1、2、3……等线号以便接线区分;最后,用PVC胶带将出线端缠绕以防止线间短路。如图1、图2所示。

传统做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方法由于插针排列紧密,接线回路复杂,容易造成短路。改进后的优点:可移动的二次航空插座可以随便调节插针接线,可以更改接线方式而不会造成插针间短路;灵活方便,便于携带,便于使用;经济实惠,方便可行。

4.现场试验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

查看每个有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相关图纸,确定每个变电站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的接线线号,进行相关记录,方便以后试验。班组试验人员挑选10组10kV KYN28型开关柜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记录实验数据,查看新装置性能效果。根据10组试验效果,发现新做GDZ-58型二次插座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极大提高了试验效率。

5.效果检查

针对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实验数据如表1、表2。

表1 改进后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时间统计表

1 2 3 合计

总试验(次数) 42 43 44 129

试验平均时间(m) 22.5 21.3 20.5

总试验平均时间(m) 21.43

表2 综合改进前后的试验时间统计表

2012年春检 2012年秋检 2013年春检 改进后

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m) 28.8 29.2 27.8 21.43

通过表1、表2可以得出,进行试验方法改进后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三、结论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控制和保护设备,也是变电站里机械和电气动作最频繁的设备,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统计分析表明,10kV KYN28型开关柜及配套断路器的变电站的机械特性试验中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影响了试验的质量和效率。本试验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得二次航空插头插针排列密集、接线回路复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明显缩短了断路器机械特性试验时间。并且针对自主研制的GDZ-58型二次插座效果良好,可以在以后试验及相近试验推广,比如35kV站内开关KYN型开关柜也将按此方法加以利用改进。

参考文献:

[1]韦春霞.35kv变电站设计方案优化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电器试用期工作总结篇12

1 硬件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高可靠、低功耗、小体积的设计思想及应用对象几乎对采集速度无要求(此处指系统本身的采集速度已远远超过实际应用要求)的特性,总体设计原则是: 元器件采用低功耗、宽范围工作电源的CMOS集成电路;总线采用口线少的串行总线;允许情况下,尽量用软件实现硬件功能,用中断代替查询工作方式;一旦系统空闲则立即使其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当需要时再用外部中断予以唤醒。

1.2 硬件组成

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单片机为美国MicroChip公司的中档产品PIC16C74,+5V供电、4MHz主频时功耗低于2mA;E2PROM存储阵列由超低工作电压(+2.5V~+5.5V)、具有可编程选择多种特性的8KB智能化电可擦除存贮器24LC65芯片组成。其中,0#为传感器识别片(以下简称识别片),保存现场实际安装的传感器数量、传感器号及量程。该芯片被设计在放大器板上,永久安装于现场。传感器号由4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组号,后2位表示传感器组内号。1# 为字典片,分为三个存储区:第一存储区被设置成高寿命写入区,保存表头参数,如疵点单元计数器、记录计数器、记录指针、自动采集时间等;第二存贮区为字典区,保存传感器修正系数、实时打印所涉及的汉字国标码等,查找时以传感器号为关键字进行指针定位;第三存储区被定义为疵点单元地址队列,保存在写过程中遇到的疵点单元地址。2#~7# 为数据片,保存实时采集的数据。RS232口为最简单的零调制3线经济型,具有双重功能,接上TPμP_T微型打印机,则进行实时打印;接上PC机,则与PC进行全双工通讯。A/D转换器MAX189为串行、12位逐次逼近型,功耗75mW,最大转换时间8.5μs。实时时钟DS1302具有可编程涓流充电功能,能够提供秒、分、时、日、月、星期、年至2100年,并且对闰年和小于31天的月份进行自动调节。键盘由手动、自动、通讯、打印、清零等五个触摸按键组成,通过按键产生外部中断唤醒单片机完成相应功能。液晶显示器(LCD)采用4位半静态方式驱动,用来显示处理后的结果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检错的代码。32.768kHz晶振用于自动采集时产生定时中断。

图1 基于PIC单片机的便携式测试记录仪组成

    1.3 工作原理

本记录仪基本工作原理是:一旦系统完成某项工作后,立即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当需要时再由外部中断予以唤醒。

1.3.1 加电初始化

加电后,首先初始化有关寄存器和接口,然后自检各功能部件。测试结果无论正常或错误均以代码形式显示在LCD上,进入休眠状态。

1.3.2 采 集

本记录仪有自动和手动两种采集方式。

休眠状态下,当按手动键时则进入手动采集过程。首先读识别片和字典片,以确立现场中实际安装的传感器数量、量程及数据片可写空间。若数据片未写满,则从组内0通道传感器开始,循环对现场中实际安装的所有传感器进行采集、处理、显示,直至当再按一次手动键时,方将传感器号、量程、最近一次采集值(注意?不是实时处理后结果,而是原始A/D转换码值)以及采集时刻的日历信息─年、月、日、时、分、秒等组成的记录写入记录指针指向的数据片中,接着对表头参数进行修改,进入休眠状态。

休眠状态下,当按自动键时则进入自动采集过程。首先开放定时中断,然后进入采集─保存─休眠─唤醒─再采集─再保存─再休眠─再唤醒的循环状态,直到数据片被写满或人工干预结束自动采集过程为止。上述唤醒由外部中断完成,其单片机从休眠状态到唤醒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等距和变距两种形式可供选择。所谓等距即每次采集的时间间隔相同。与其相反,变距则每次采集的时间间隔随采集次数的增多而变长或缩短,视实际应用需要而确定。本记录仪出厂设置为等距1小时,即每间隔1小时采集1次。

1.3.3 通讯和打印

休眠状态下,当按通讯键时,进入和PC通讯过程。首先由PC端Win98下的专门处理软件完成串口1(若记录仪与PC Com1口相连)或串口2(若记录仪与PC Com2口相连)的自动配置,然后可根据工具条上的图文进行等距、变距、选择、数据下载、事后处理等操作。

休眠状态下,当按打印键后,则在TPμP_T微型打印机上打印出所有保存的记录。

1.3.4 清 零

休眠状态下,当按清零键时,则清除数据片中保存的所有记录,即使记录指针指向数据片首址。

2 软件设计

本记录仪软件由实时处理程序和组成记录仪诸功能部件的驱动程序组成。

2.1 实时处理程序

实时处理程序调用相关驱动程序完成模拟量采集、数字滤波、插值运算、实时显示、记录合成及记录保存。本记录仪采用的记录格式从高至低依序为:传感器号,量程,采集值,年,月,日,时,分,秒。

2.2 驱动程序设计

驱动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完成相关接口、寄存器的初始化,然后根据具体物理部件产生微操作时序,并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异常事件进行容错处理。

2.2.1 读/写E2PROM 驱动程序

I2C总线由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组成。根据I2C总线协议,将图1所采用的24LC65芯片的读/写操作按操作顺序分解为:使总线处于空闲状态(SCL、SDA均为高电平);发送读/写启动信号(SCL保持高电平,SDA从高变低产生下降沿);在数据线SDA上读或写数据位(SCL高电平时,SDA状态为有效的读或写数据位,SDA状态,即0或1的变化必须在 SCL低电平期间完成);发送读/写结束信号(SCL保持高电平,SDA从低变高产生上升沿)。如果为写操作,每写完1字节数据后,24LC65在数据线SDA上回送握手应答信号,表示该字节数据已被可靠写入。以上微操作通过汇编语言编程实现。

本记录仪以记录方式读/写数据片。因此,对写来说,首先读字典片,以便用其中的表头参数判断当前数据片是否已写满。若已写满,则在LCD上显示无写空间标记代码,然后返回休眠状态;否则,将记录写入记录指针所指向的数据片中,同时对表头参数进行修改。在写过程中,重要的是处理疵点单元。尽管24LC65在写过程中出现的疵点概率极少,但若不正确处理,则会导致目标数据丢失甚至出现系统死机现象。作者曾采用数据轮询技术进行容错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基本思想是:每当在数据线上写完1字节数据后,便反复查询24LC65回送的应答信号,但最多不超过50次(此数足够24LC65写入时间);若超过查询次数仍无应答信号,便认为该单元为疵点单元,将其地址记入疵点单元地址队列,并使疵点单元计数器加1,然后在下一比邻单元继续写入原数据。如果连续两单元为疵点单元,则认为整个芯片有问题,此时,在LCD上显示该单元所在的芯片号(芯片号参见图1),然后,返回休眠状态。

对读来说,首先判断数据片是否为空。若为空,则在LCD上显示无记录标记代码,然后返回休眠状态。否则,继续判断数据片是否有疵点,如果无疵点,则从数据片首址开始按序读出所有记录;否则,在按序读记录过程中,根据疵点单元地址队列内容,跳过所有疵点单元,以保证读出的记录连续、真实、可靠。

2.2.2 采集驱动程序设计

A/D转换器MAX189所带串口与单片机PIC16C74的SPI口完全兼容。因此,在A/D转换完成后,只要启动单片机SPI口产生13个同步时钟脉冲便可连续两次从SPI数据缓冲器上获得12位转换结果。由于本记录仪采集的参数个数依现场安装的传感器数不同而不同,因此,驱动程序必须能予以自动识别。图2为采集驱动程序流程,其基本设计思想是:首先读识别片,以确定实际安装的传感器数量,然后从0通道传感器开始进行采集,直到实际安装的最后一个传感器采集完毕为止。图2中:CHAN:通道寄存器;COUNT:传感器数量寄存器。

3 测试设计

测试设计是通过测试程序完成对记录仪本身各功能硬件的性能测试。测试程序独立于实际应用程序,在单独的单片机中,使用时只要拔掉记录仪模板上的单片机而用其代之即可。测试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据不同测试对象(即部件)产生不同的测试数据和测试期望数据,然后以测试数据为入口参数,调度相关驱动程序产生目标数据,最后用测试期望数据与目标数据进行比较,以此判断所测硬件性能之良劣。

3.1 E2PROM测试设计

E2PROM测试需要与PC机通讯。其基本原理是:首先产生8种测试数据:0x00、0xff、0x55、0xaa、0x0f、0xf0、0x5a、0xa5(0x表示16进制数),然后分别以此8种测试数据为入口参数,交替调度写、读E2PROM驱动程序3次(即先写后读3次)。每读一次,与测试期望数据(此处测试数据与测试期望数据相同)进行比较,若不相等,则对相应片错误计数器加1。测试结果实时地显示在记录仪LCD和PC机上。LCD只显示总错误个数,PC机则依次显示、保存总错误个数及错误单元地址。

3.2 A/D测试设计

A/D测试也需要与PC机通讯。由于本记录仪最多可采集8路传感器参数,因此,测试程序对键盘重新定义如下:当手动、自动、通讯、打印、清零键有键按下时,对应测试0~4通道传感器;当手动、自动、通讯键其中之一与清零键同时按下时,则对应测试5~7通道传感器。测试只对放大器满量程的10%、50%、90%等3点进行采集。其原理是:首先,测试程序扫描键盘,当扫描到有键按下时,则调度采集驱动程序对该键盘定义的通道传感器进行连续采集,采集结果不作任何处理,实时地显示在记录仪LCD和PC机上。LCD只显示当前的A/D转换码值,PC机则显示并保存当前A/D转换码值、各点最大、最小转换码值及两者绝对差值。技术人员可以此判断前向通道(传感器、放大器、A/D)工作性能的好坏。笔者曾连续测试0通道传感器6个半小时,发现最大码差为9,表明前向通道工作相当稳定。

3.3 实时时钟测试设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