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1 11:17: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健康教育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康不仅仅没有疾病和伤残,而是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完善及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健康促进的定义
健康促进是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广泛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及社会各相关部门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一种社会行为。
三、健康教育的定义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四、健康促进学校的核心及概念
健康促进学校的核心是健康。健康促进学校是通过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能促进并保护学生健康的、全面的、积极的经验和组织结构,共同营造学校健康的平台。
五、健康促进学校的三个特点
1、健康含义的整体性: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不仅仅促进师生的身体健康,而是要提高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即全面促进师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参与活动的全员性:
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不是学校领导几个人的事,更不是校医的事,而是需要学校全体学生、老师共同参与的活动。
3、干预措施的全方位性:
学校不是采用一、两种手段,而是采用制定学校健康政策、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与社会环境、建立密切的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提高个人健康技能以
及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等多种综合措施来促进和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
六、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个“核心”:健康
2个“人群”:学生和教职员工
3个“要素”:学校、家庭和社区
4个“目标”:知识、信念、行为、技能
5个“部门”:卫生、体育、教学、后勤
、德育
6个“措施”:健康政策、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社区参与、提高技能、
健康服务
七、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目标
1、培养师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2、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
3、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4、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
5、通过学校向家庭、社区传播健康信息,促进全社区成员的健康
八、我校健康促进的承诺
健康承诺:加强锻炼、积极乐观、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环境承诺:人人参与、关注环境、整洁优美、人文和谐。
安全承诺:健全制度、增强意识、安全第一、保障有力。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14-02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笔者将2007年9月~2008年5月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城乡孕妇各100人分组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知识需求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同时配合产科医生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年龄20~39岁,孕周8~27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9人,其中农村孕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3人;并于孕28~39周之间,跟踪对以上两组孕妇分别进行了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再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自己设计的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和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主要保括孕早、中、晚不同阶段保健知识的需求内容,孕妇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多项选择,于孕妇第一次来院检查时发放问卷,现场答卷,并根据需求和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进行面对面的针对性宣教。于孕28周后,孕妇来院产查时,再发问卷,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者向孕妇说明调查目的,孕妇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个别文化程度很低无法填写者由调查者向其讲解问答。共向孕妇发放调查表200份,收回有效查表200份。
调查内容:孕妇对孕期自我监护、孕期营养、活动与休息;分娩期保健;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知识等的掌握、态度、信念,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对比情况。
结果
孕期保健知识教育需求调查:不论城乡,多数孕妇需要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孕妇比较重视胎儿发育和个体健康状况,重视新生儿的科学喂养和育儿知识,但农村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需求均较城镇孕妇低,且文化程度越低者,持无所谓态度者越多。
孕妇接受孕期保健健康教育效果对比调查:从表1可见,孕妇对孕期自我监护、孕产期保健知识的掌握,在孕期健康施教前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城乡孕妇对孕产期保健知识认知掌握程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孕期健康教育收效良好,对促进围产期保健及降低妊娠期并发症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见表1。
讨论
本调查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妇幼保健知识的广泛宣传,人们特别是农村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重视正逐步增强。健康教育活动促进了“降消”项目的落实,提高了母婴的健康水平。但是,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县,经济欠发达,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孕产期保健知识的认识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孕产妇,文化水平偏低,无法自学相关的保健知识。此外,医疗保健机构对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卫生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特别是基层,教育工作甚至难以开展,使孕产期保健知识不能普及。针对上述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关键词】 课程设计;健康教育;分娩方式
近年国内剖宫产率持续增高,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各家医院开展孕期健康教育,陪产分娩等服务。我们医院在开展以助产士管理为主导的“正常产房”[1]中,对孕期健康教育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和安排,经过实践,发现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对产妇分娩方式会产生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3月至8月在我院分娩,年龄21岁至34岁,孕37~41周,孕期无异常产科情况和内外科合并症的正常初产妇409人,按随机的原则填写调查表,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自然分娩组236人,其中正常产房分娩120人,普通产房分娩116人,年龄21至34岁,平均(25.5±2.45)岁,孕37至41周。剖宫分娩组172人,年龄22~34岁,平均(26.3±3.25)岁,孕37至41周。两组资料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调查表设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共15个。内容涉及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的内容、没有参加的原因、选择剖宫产的原因等等。
1.3 统计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1.4 观察指标
(1)两组分娩方式分别在有或无孕期知识的产妇中的差异性。“无孕期知识”指产妇在孕期没有经过“日常知识”、“孕期营养”、“正常产房”三项课程的教育,“有孕期知识”指产妇在孕期均经过上述三项课程的教育。(2)两组分娩方式分别在有或无分娩知识的产妇中的差异性。“无分娩知识”指产妇在孕期没有经过“分娩减痛”、“拉玛择呼吸法”、“姿势待产”三项课程的教育,“有分娩知识”指产妇在孕期均经过上述三项课程的教育。(3)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4)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排序。
2 结果
(1)两组教育内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见表1。(2)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见表2。(3)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排序依次为:婴儿安全、医生推荐、担心难产、怕痛、朋友推荐、保持体形、父母支持、选择日期和担心性生活。 表1 两组教育内容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略)表2 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期知识的关系(略)
3 讨论
目前,国内剖宫产率持续增高,其原因:(1)产科监测、干扰技术广泛应用,如连续胎心监护,B超等增加了胎儿窘迫、脐带绕颈诊断率,早期发现剖宫产指征。(2)产科医生规避阴道分娩的风险和产科纠纷,放宽剖宫产医学指征。(3)认知误区,产妇认为剖宫产安全,孩子聪明;怕影响产后性生活;对阴道分娩缺乏信心,怕疼痛,怕难产。(4)文化误区,迷信生辰八字等等[23]。其中认知和文化的误区,需要通过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使孕妇对怀孕身体在孕期、分娩、产后的变化以及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的状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正确的认知,能帮助孕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为分娩做好心理的、知识的、行为的准备。早期确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即形成目标,孕妇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知识需求增加,健康教育产生成效。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只有建立在自愿、客观的科学评估上,才能形成不易改变的“意向分娩方式”。孕期建立“意向的分娩方式”后,孕妇受教育的主动性增加,使孕期健康教育更有效。接受过孕期和分娩知识教育的产妇更愿意选择自然分娩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社会原因的剖宫产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