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实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1-25 20:48:09

园艺实训总结

园艺实训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87-03

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比重超^了[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由此可见,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但是目前从整个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正在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方式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目前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还是沿袭原有挂靠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更缺乏创新培养模式[2,3]。在这方面,许多公办高校探索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李子军等提出的构建研究型人才学“四主线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倪师军等提出的“基于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杨志平等提出的构建从“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李保云等构建了植物生产类“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少。为此,我们以园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验课、教学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应用技术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第二层次(培养基本技能阶段):在2―3年级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训练某些项目(如蔬菜的育苗、果树的嫁接与修剪等)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对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如果树整形修剪、蔬菜育苗、日光温室等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花期调控、果树施肥技术、花卉的插花艺术等给予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训练,做到既有示范又重训练。

第三层次(技能熟练提高阶段):本阶段在学生学完专业主要主干课程后的3―4年级进行,重点放在系统、连续地从事主要生产季节不同类型园艺作物的全程管理和理论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上,即发展综合技能。通过种试验田、建标本园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管理,结合教师指导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在民办高校的转型期,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贴近生产实际,更具有真实感;第三,更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太刚.转型期我国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63-65.

[2]钟秉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重要问题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7):8-10.

[3]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1-9.

Construction of "Six of One" Practical Teaching Pattern of Horticulture Majors n Private Colleges of Transition Stage

―In Gardening Professional

PAN Ying1,ZHANG Xiao-ming2,LIU Hong-zhang1*

(1.College of Organism and Food,Changchun Sci-Tech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600,China;

园艺实训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凸显出来,实操技能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很受欢迎,缺少实训和实操的毕业生会受到冷落,以技能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思想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导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一体化教学,在 “做中学、做中教”,创造真实的实训环境,达到“零距离”上岗,提升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园林技术专业建设了55亩的园林艺术实训基地,集教学、科研、实训、实习、技能鉴定为一体,使职业技能的培养得到保障,毕业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一、实训基地设计理念

1.基地概况

为适应2000年来园林专业蓬勃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园林行业对园林职业技术性应用人才的需要,缩小毕业生从学生到岗位适应的时间,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投入百万于2003年5月在花都区花山镇建设了占地面积55亩的一个以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实训为主,兼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艺术教学实训基地。园林艺术实训基地在建造上结合了西方园林和中国园林特别是岭南园林设计的通用特点,功能上更加突出“教学、实训、艺术”的理念。在营造上更加注重“实训、展示、服务、科研、培训”的基本功能要求,于2005年6月投入使用。

2.设计手法及理念

建设实训基地目的用以学生实习实训,故在整体规划布局采用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空间设计与现代规则式园林空间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整个设计风格将东方式园林特别是岭南建筑园林和西方园林有机结合;即展示了各园林类型和设计元素,又能集中体现教学和实训功能,在植物配置上尽可能将植物各科属的植物囊括其中,选用市场上常见的植物种类,并重点展现棕榈科、桑科、豆科、夹竹桃科等南方常用树种和花卉。

园林艺术实训基地总体以主干道、中心构架亭、水池和假山水景为中轴线,所有景观和实训场地按照此中轴线进行处理,期间现代的树阵广场结合展示用的草坪、花卉品种进行园林规则处理,加上流线型水池景观及喷泉组合、丰富的水池边小空间处理、开放式草坪空间这些景观规则式的穿插在里面;同时利用地形空间收放处理,运用以小见大的设计手法将实操区、岩石区、果园区、园林艺术展示区、植物整形区、水景区和盆景区等教学实训区用园路或水景串联起来,加上溪流景观处理这些自然式园林设计手法,充分的让学生行走在园林艺术实训基地每个区域都能体会两种不同风格园林设计空间处理的方式,为教学提供展示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空间设计与现代规则式园林空间设计两个园林设计方式进行直观、真实的学习、体会。

图1园林艺术实训基地总平面图及功能分区图

3.基地功能要求

根据园林艺术实训基地的基本定位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园林艺术实训基地在建设中必须体现“实训教学、展示、培训、服务、科研”的五大功能。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素质,这就赋予园林艺术实训基地在功能上满足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为学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中级、高级的职业技能培养及专业的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现场实训。

园林实训基地内可在园林植物种类、植物配置、置石、园路、水景、盆景、陶艺作品、模型作品等提供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园林及园林相关领域的一些设计基础、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使学生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更加直观的掌握书中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在实操中的指导性作用。

在园林实训基地中,园林及园林相关专业教师可以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开展应用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在满足教学和当地园林园艺行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为现代园林园艺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服务。

园林艺术实训基地除满足校内园林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以外,还可以为企业或一些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提供园林行业中的各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为这些企业和社会鉴定机构在对社会再就业、下岗人员、职教师资、农民工等人群提供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培训服务。

园林艺术实训基地除为广州市政职业学校提供教学、科普等服务外,还立足于为花都及广州周边地区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提供学农体验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为广州一些企业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在绿化工、花卉工、假山工等工种提供培训、鉴定场所。

二、基地特色及作用

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学

园林艺术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上把过去上课和实训分开进行的环节可以教学与实操同步,在工作实操过程中学习。该基地能有效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有效教学的效果。让任课教师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融理论课堂与实训场地与一体,并将理论教学搬入实训场地,提高学习时效性;将理论成绩考核与基地实操成绩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生产实习的师傅,在实训过程中,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模式,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专业学习;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可面向企业积极开展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学生边学理论边开展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针对性。

2.真实生产环境下进行实训实习

该实训基地建设使用,强调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和各实训项目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在教学中过程遵循“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既“工学结合”、 “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更结合现代园林发展各领域进行针对性的植物识别、栽培养护、植物造型、育种嫁接繁殖、移植、盆景制作、陶艺制作、建筑小品设计与施工、各园林设计与施工、景墙设计与施工等实训项目,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体会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在“学和做”中熟悉工作流程,及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其专业职业技能的水平,并在学习中通过各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绿化工、花卉工等多工种的通过率。该实训基地开展的项目,学生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上岗,为企业和用人单位提供实用人才。实训基地的使用,使学生有很多机会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由于实训基地设计的工作场景与真实的工作岗位相近,学生在经过实训后其技能水平接近实际岗位的要求,能在最短时间适应企业的岗位,在就业市场有很好的竞争力。

图2 园林植物栽培图3 植物造型实训图4 盆景制作实训

图5沙池放线实训图 图6 园林建筑实训(花架建造) 图7园路铺装实训

3.开展有特色的职业技能鉴定

园艺实训总结篇3

艺术教育中心内可设中心办公室、公共艺术教研室和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三个部分。其中,中心办公室负责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艺术限定性课程和公共艺术任选性课程的教学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日常管理工作;公共艺术教研室负责专兼职教师的评聘、考核及培训,动员组织专业教师做好课程及教材建设等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承担学生艺术类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和培训,开展艺术教育方向的研究;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大学生艺术团的日常管理,组织各团的业务训练;协调、指导各团的活动,完成学校布置或重大节庆日的演出活动以及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指导和培训。

2、规范化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中的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的要求,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配强配齐艺术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和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同时聘请校外知名教师对大学生艺术团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二、推进公共艺术课程科学化建设

1、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按教育部规定,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制定课程教学大纲。保持课程体系的合理结构,丰富课程设置的多元化,激励有专业知识和研究专长的老师积极参与课程创新与开发,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促进艺术教育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建立工作机制,规范课程管理

教务处统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全校课程系统统一管理,组织学生选课,安排课务,对教师进行检查督导,对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考核。艺术教育中心,全面统筹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成立艺术教研室,具体负责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日常管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成立艺术实践指导办公室,结合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大学生艺术团的业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综合性、多样性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3、支持教师发展,加强师资建设

学校积极配备公共艺术课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落实公共艺术课程教师的待遇,积极支持教师培训进修,提升学历。支持教师的个人发展,如为美术教师举办个人画展、为音乐教师举办个人演唱会,展现我院艺术教师的艺术技能和魅力风采。

三、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

大学生艺术团是开展艺术教育、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接受艺术熏陶,加强艺术实践,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1、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制度

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精品化建设”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艺术团制度化建设。建设有规划、活动有计划、管理有章程、工作有总结。大学生艺术团应按“一团一教师”的原则,配备专职教师,负责团员选拔、日常排练、节目编创、组织演出等工作。

2、加大艺术团特色化建设

各艺术团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加强艺术团特色建设。艺术团既有传统的演出作品或节目,又能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演出新的作品或节目,保证大型活动节目质量。

3、开展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团在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特色不断推动校园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和服务社区等。如积极组织全校性的综合文化艺术赛事(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和戏剧比赛等);进行的校外艺术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地演出。

四、推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服务学校建设发展,服务同学成长成才”的工作方向,突出多元化建设,通过内建外引,注重文化传承,积极创新和深化文化育人的载体和内涵。

1、注重多重文化融合

在学校艺术教育过程,注重融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法制文化、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等。通过贴近青年、紧跟时代、引领风尚的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素质、彰显个性特长,反映学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青春风采,展示学子高尚的人生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出色的艺术才华。

园艺实训总结篇4

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园艺业主要包括高效精品种植业、绿化生态型园艺、旅游休闲型园艺等。产品的绿色化开发,生态化和设施化生产,成为高职园艺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的核心。

产品的绿色设计目标: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根据绿色要求选用植物、蔬菜水果、花卉等优势优良品种,特别是能选用对本地环境、绿色建设有明显作用的品种;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在已有园艺产品中融入绿色元素拓展新的功能或改进生产技术;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根据城乡绿色发展要求,设计小型园艺园及其产品。

产品的绿色生产目标:能根据园艺产品的要求,解决新品种、绿色技术和绿色生产设备的引进与转化,能编制生产方案;能根据本地区水源、土壤、空气、肥料特点,掌握果树、蔬菜、花卉生产过程中的绿色专项操作技术,如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等技术;能按技术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并对生产效果进行检查和技术总结。

产品的绿色经营目标:能根据绿色法规、绿色标准,确定产品的绿色品质,按照产品的绿色分级制度定位市场目标;能根据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组织形式和渠道,运用电子商务等技术,进行绿色销售;能以绿色为品牌,实施宣传、促销、体验等品牌销售策略,开展品牌管理。

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高职园艺专业,要实现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有以绿色为基础的理论知识。

专业基础理论:以绿色为导向,整合《土壤学》、《农业气象》等专业知识,形成植物生长与环境的专业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基础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智能园艺设施、自动化园艺植保机械等专业理论知识;以绿色为导向,形成田间试验基本理论知识。

企业经营理论:以绿色为导向,形成营销渠道、促销等营销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农业法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经济基础等理论知识,形成企业经营基本理论知识。

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目标的绿色内涵

面向长三角都市农业的高职园艺专业,要实现创新创业实践,需要有以绿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保持对绿色和环境保护的浓厚兴趣;第二要具有追求绿色发展的创业精神,吃苦耐劳,擅长与人合作;第三要具有现代开放意识,适应信息和对外开放环境。

建构以绿色内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绿色创新创业课程和项目的开发

园艺技术专业包含了果树、蔬菜、花卉的生产与经营,按照创新创业实践技能绿色内涵的要求,以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经营为导向,建立“市场调查、产品创新、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和经营、总结改进”的流程,开发课程和项目、组织内容。

绿色产品设计课程开发。如,室内园艺产品设计课程开发。长三角都市经济发达,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场所都需要有现代室内绿化来改善环境、修身怡情。通过对上海浦东现代商务中心、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杭州求真知园林绿化公司和杭州、南京、湖州等地小区居民的调查,通过对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室内绿化经验的借鉴,把课程定位在“室内环境”、“园艺植物”与“培植用具”三者有机融合。针对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室内空间,把平面种植与立体种植结合起来设计;根据环境改善的实际和人的爱好,选择多样化的植物品种;培植用具综合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为此,课程围绕“室内环境”、“园艺植物”与“培植用具”组织内容体系。

绿色产品生产课程开发。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课程开发。在长三角地区,无公害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主要通过设施农业组织生产。通过长三角地区的考察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经验,课程建立了“无公害环境建设;温室建设与环境控制;堆肥、肥料、基质;播种、育苗与苗期管理;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内容体系。同时,以产品绿色设计和绿色生产课程为基础,开发经营创业课程。

绿色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与教学

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中,建立学习团队以适应园艺专业不同的学习内容,适应创新创业的细分需求。

一是组织团队开展顶岗实践,对创新创业方案进行调研、调整等,确定团队的细分项目。根据长三角的实际,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种苗生产技术、苗圃建立与经营、种苗生产、苗木管护等;企业单位、住宅小区、城市空间绿化的建设与养护;建筑屋顶与其他空间的绿化。结合苗木生长发育规律开展顶岗实践,实施“林园、课堂、考场”的一体化。

二是根据团队的实践,进行生产技术的专门学习。园艺绿化营造与经营技术、营造林规划设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种类鉴定、调查及防治技术等。

三是面向市场,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的准运行。创业项目要解决好团队的组建、资金的筹集和物资的安排等问题。项目实行独立核算,可以优惠租用合作单位的物资、场地等。

四是开展项目拓展创新。项目运行中,要边实践、边学习、边改进。更新产品概念、内涵,改进技术,提升产品功能,改进营销方法(或增加新的市场),改进组织流程,降低团队内协调成本和生产成本,减少项目扩张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市场交易成本等。撰写项目阶段性发展报告。

绿色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与运用

专业理论学习与项目的开发、实践相结合,学习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引进使用能力,学习植物生长与环境知识、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园艺植物田间试验技术。同时,结合实践,在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总结阶段,分别开展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

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制定生产计划,指导农户进行生产和组织管理农工;学习组织落实种植面积和协调收购产品,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利用网络技术、英语等手段独立获取、处理信息;学习现场分析、解决问题。

建构以绿色内涵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融入产业发展,建设教学型校外实训基地

与产业和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一是国家政策、社会投入、行业交流建构了产业的绿色发展。近年来,国家补助、社会投入极大地促进了园艺产业的发展,仅江苏省2007年园艺型农业园达到334家;年度举办的长三角园艺论坛成为绿色产业趋势和绿色生产技术交流平台,各种节庆和会展成为产品创新和交流的平台。二是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构了企业的绿色发展。苗木、花卉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格局,绿色产品的品牌不断增强。通过这种模式,种子培育、地被植物、景观庭院花种和园林苗圃等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及进出口业务整合在一起。绿色蔬菜则形成了“政策扶持+基地+农户”的模式,城市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县域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基地。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化建设。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情境对于应用范围的决定作用,认为应用范围是由与学习情境相关的“使用情境”构成的,学习情境与使用情境的要素相似,学习的迁移就容易发生。结合创业情景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对于高职创业教育至少有以下启示:第一,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要在与创业实践相似的情景中培养。传统的学校学习环境以及一般的技能教育环境都难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第二,按照逐步培养的观点,高职创业教育要建立从相对简单环境到相对复杂环境的过程,在简单到复杂的创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合作社、农场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从职业岗位到创新创业的成长路线图,确定关键成长点,把路线图和关键成长点纳入校外实践方案。

面向绿色发展,建设校内生产性、创新性实训基地

一是建设以绿色生产技术训练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绿色生产和监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整合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实训,规划组建环境生态监测、生物防控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实验实训中心。按照生产流程建设实训基地,按照教学规律建设现场教室。校内实训中心和基地要按照生产实际的流程和要求进行实训室建设。如,检测中心要按照“检测任务-检测任务单-检测实验-结论报告”进行规划和建设。此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按照教学规律建设现场教室,为“目标引导、讲解示范、实践操作、讨论互动、结果展示”等教学环节创造条件。如,以示范性绿色样本作为学生操作的标准,要有便于师生互动的空间和媒介、绿色实践作品等。

二是建设以长三角园艺绿色发展资源库为基础的实践方案设计学习平台。为了全方位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学,联合长三角园艺行业和著名企业,借鉴国际、台湾地区、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案例,以长三角绿化苗木、绿色蔬菜、花卉的先进产品为参考,以技术、信息、创意为要素支撑,建构方案设计的学习与创造平台,供教学和培训使用。

三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按照校企合作和生产企业的基本规律进行管理。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立规范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制度,管理严格、科学、合理、规范,按生产流程、工艺流程、技术流程来安排课程实训项目,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建立“协作型”、“合作型”、“自主管理型”实训基地,使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面向绿色发展,建立园艺创新创业孵化器

园艺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332-02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3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设施园艺是研究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的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高职院校园林、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地膜覆盖技术要点,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建造过程及其技术要点,设施栽培的环境调控技术、工厂化穴盘育苗、芽苗菜生产、园艺作物设施栽培管理等相关技术。汉中设施园艺发展速度较快,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中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科技服务能力不强、发展规模与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比例严重失衡,亟需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因此,改革设施园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 高职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方面[2]。实验大都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验方式大多也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常导致实验内容一致、结果唯一。这种状况下,学生虽然也参与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

2 高职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实习时间过于集中,与实际生产不相适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将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一个特定时间内,不符合当地作物生长规律。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为例,设施园艺课程开设在3年级第一学期,相应的教学实习也放在第一学期,实践教学内容“设施烟草漂浮育苗”错过了最佳的实际生产时间。

2.2 实践教学的地点及单位联系困难

由于任课教师的资源有限,实习单位的联系较困难。尤其是实习经费不足,制约了实习单位的联系与选择。另外,实习中的交通费用、食宿开支、学生安全保障等问题全靠学校任课教师解决,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些内容仅仅组织学生参观,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缺乏[3]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搞好实践教学的关键。目前,高职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几乎全部是园林专业的专职任课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未能参加行业、企业实践,缺少实际工作经历;另外,缺乏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造成实践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3 改革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3.1 科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为例,总课时58个学时,理论教学占30个学时,实验及实训占10个学时,教学实习占18个学时,即实践训练时间占总课时的50%。

3.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汉中设施园艺生产实际,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训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力,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为例,教材规定20个学时的实验教学,调整为10个学时,选做5个实验:园艺设施类型的调查和结构观察,设施内小气候观测与调控,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置,设施花卉的上盆、换盆技术,设施花卉培养土的配置技术。教学实习内容优化为四大综合项目:电热温床的铺设(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张宅农场),塑料拱棚建造技术(汉中市南郑县烟叶生产基地),日光温室的建造技术(汉中市城固县柑橘生产基地),设施蔬菜、花卉等嫁接育苗技术(汉中市宗营花卉苗木基地)。

3.3 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

对学生参加实验、实训、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严格要求,由专业教师指导整个过程,做好记载并且评定成绩[4]。实验、实训的考核可通过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来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等级单独记入成绩档案。校外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际情况。

3.4 加强校内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紧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多渠道、多途径筹集实训设备资金,降低办学成本。可以采取争取企业与各界的捐赠与资助、自筹资金、自己动手制作部分设施等措施筹集实训设备[5]。鼓励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学结合、以产养学,多途径、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为例,自2009年以来,先后与园艺公司、花卉公司等36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安排学生实训或定期参与生产实践。学生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也拓展了职业技能训练。

3.5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给教师提供各种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为教师了解和吸收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积极创造条件,让部分教师定期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师进行科研和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机会;改革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和酬金计算标准,吸引广大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参与指导实践教学;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为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或者从事毕业设计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促进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

3.6 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该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根据实训实习学时,尤其是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实行全程全面考核[6]。例如通过实训、实习写实记录,设计相应记录簿,对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载分析,予以评定。

4 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的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化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了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园林专业2007级、2008级、2009级的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72.08%,较有兴趣的占23.66%,没有兴趣的占 4.26%。这表明对高职《设施园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举措收效较好,值得在高职教育中大力推广。但是在改革探索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仍需要课程组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去解决,只有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使设施园艺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06)[2012-06-02].http:///view/5307797.htm.

[2] 黎明.浅析高校实践教学[J].陕西教育,2008(3):25-26.

[3] 吴智明,赵春香,周俊辉,等.《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31.

园艺实训总结篇6

一、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与分析

(一)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的产业背景

近20年来,浙江省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园艺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浙江省对园艺行业“发展精品园艺,完善流通渠道,提高产品价值”的定位可以看出,行业内部已出现了“一、二、三产联动”的新型格局,这些变化最显著的后果是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学院统一部署,结合本专业建设实际,我院园艺技术教学团队自2010年6月至11月进行了园艺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和分析。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10年6月至9月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园艺企业、浙江省同类院校、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毕业生;第二阶段自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进行职业行动领域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园艺行业企业的繁育、生产技术员,流通领域的储运、营销技术员以及插花员。两次调研走访了多家园艺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往届毕业生,并综合调查、访谈和网络信息。共发出316份调查问卷,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5份。

1、浙江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园艺行业可分为四大类产业,即园艺产品生产产业、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和园艺内涵提升产业,通过调查与分析,目前浙江省园艺产品生产产业以生产名贵花木产品为主,其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对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及资材流通产业市场繁荣,浙江省仅大规模花卉交易市场就有85个,并且市场运作日渐完善,急需大量高素质的营销和储运专业人才,农产品经纪人队伍亟待发展和规范;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28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高素质的生产、销售、管理人才需要量大;园艺内涵提升行业主要是指园林绿化企业、名胜风景区和休闲农庄。浙江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公司就有55家。浙江省是旅游大省,名声风景区众多。近几年来在浙江省大力推行休闲观光农业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休闲农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1600家之多,这三个产业对植物造景和园林区养护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加大。

2、浙江省园艺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共计12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4%、集体企业占26%、国有企业占13%、三资企业占7%;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30%、300-1000万占25%、1000万以上占15%。

(1)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

通过调研园艺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和部门见表1.

表1

就业单位和部门统计表

就业单位

就业部门

园艺种苗生产企业

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

园艺产品生产企业

生产部及其它生产作业部门、销售部

园艺产品及资材流

通企业 销售部、仓储部

园林绿化企业

养护部

景区管理部门

养护部

休闲农庄

生产部、管理部

(2)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①毕业生初始就业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见图1;调研企业中对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4%,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70%,养护管理员为50%,见图2。②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高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专业能力方面,尤其强调园艺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和园艺产品营销能力,其比例分别为87%、90%和89%。见图3。

(3)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有8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营销员和花卉园艺工,其次为花卉育苗工、插花员和绿化工,见图4.

图4 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分析表

3、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稳定度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80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毕业生。

(1)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调研显示,有23%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21%的学生在园艺产品营销部门工作,19%的学生在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部门工作,详见图5。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3%,满意的为35%,详见图6。

(2)就业稳定程度分析

调研显示,有81%学生毕业后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详见表7.

(三)结论

1、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将对高职类专业人才构成旺盛需求,园艺专业针对本省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我院园艺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农产品经纪人和植物造景师两岗位高素质人才需求相对缺乏,但农产品经纪人从业条件是对该行业有相当的了解和一定数量的客户群;植物造景师需有若干年园林绿化工作经验,并且需掌握大量当地植物造景所需材料的生长习性和当地人文特点,因此这两个岗位不能做为学生初次就业岗位,可做为园艺技术专业的拓展岗位。

3、企业对于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的主要证书为营销员、花卉园艺工和花卉育苗工。

4、学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园艺产品繁育和生产管理岗位、园艺产品储运和营销岗位和园林绿化与养护岗位,各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均高于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另外学生在园艺行业工作的稳定度和满意度比较高。

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培养掌握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基本理论,具备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职业技能,适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符合现代园艺专业技术与管理领域任职要求,能够服务于园艺产业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就业岗位群

本专业面向的专业就业岗位 (群)为在各类种苗公司、园艺公司、园艺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基层园艺管理部门中,从事园艺产品繁育、生产、储运保鲜、产品流通管理以及花艺布置的相关职业岗位。就业人员应具有相关职业岗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见表2。

表2:

专业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情况表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颁证单位 等级

1 园艺产品繁育 育苗工、组培工 农业部 高级

2 园艺产品生产 花卉园艺工、果树园艺工、蔬菜园艺工 农业部 高级

3 园艺产品储运保鲜 园艺储运工

营销员

插花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中、高级

园艺产品流通及管理

4 园艺产品艺术创作(拓展岗位) 花艺师、植物造景师、绿化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 中、高级

(三)毕业规格

1、相关知识

具备专业必备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一定程度的外语、写作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适应工作需要的植物和土壤肥料的基础知识;园艺作物繁育、生产、储运、营销等基础理论知识。

2、职业能力

具备制定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作物种子和种苗生产;能指导和管理园艺产品生产;可以进行园艺产品的保鲜、仓储、包装和营销管理;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和制作花艺作品。

3、职业素质

能正确看待人生和社会,心理素质好,身体健康;热爱“三农”,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拓展能力强,具有建设新型农业的信心;专研能力强,具有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能力;法制观念强,具有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

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园艺技术专业是农业技术类专业,根据园艺作物的生长与管理具有较强季节性的特点,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我院实际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与企业共同确定了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相关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第二阶段行动领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六性”的原则完成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同时按照“四融合”的原则构建了职业技术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见图8.

(三)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紧紧围绕一个模式,打造两支队伍,构建三个体系,建设四类型基地,深化“五融合”特色。

1、一个模式

就是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面向产业、依托行业,“忙入、闲出”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园艺产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界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以及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高度融合,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现代园艺职业技能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

(2)依托行业,整合和充分利用优势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与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园艺行业内各类企业、研究所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全面合作,在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点,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探讨与同类院校就校际合作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

(3)与各类园艺企业进行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促进学生就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共赢。

(4)根据园艺产业季节性的特点和要求,教学组织实行“忙入、闲出”,种植类课程安排在生产项目比较集中的学期,农忙时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以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双方互派教师进行教学和教学管理;农闲时学生以校内试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主,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行柔性管理。

2、打造两支队伍

具体的讲就是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和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我院根据园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在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并行,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和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非常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予以了大力倾斜。

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我院结合浙江省园艺产业和行业实际,从园艺企业和园艺行业技术培训和指导部门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3、构建三个体系

即基于岗位任职条件需求构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体系和“五事”的素质教育体系。

(1)“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面向中、高档园艺产品生产与管理的相关职业岗位。在分析典型产品与服务工作过程以及具体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过程完整、目标统一”的原则归纳出15项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行动内容的多维性、工作过程的典型性、知识与能力的关联性”原则,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课程转换见表3。

表3

职业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表

职业岗位 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领域课程

岗位1:园艺良种繁育

1.生产优良种子 种子与种苗生产技术

2.生产优良种苗

3.生产组织培养苗(无病毒苗)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岗位2:园艺产品生产 4.露地生产花卉 花卉生产技术

5.保护地生产花卉

6.露地生产果蔬 果蔬无公害生产技术

7.保护地生产果蔬

8.防治园艺病虫害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9.建造与使用现代园艺设施 现代园艺设施应用技术

岗位3:园艺产品营销 10.园艺产品储运 园艺产品储运技术

11.园艺产品营销 园艺产品营销技术

12.花艺布置 花艺技术

岗位4:园林绿化与养护 13.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

14.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15.植物造景 观赏植物识别与应用技术

(2)“三阶段递进式”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阶段以专业核心课程“工作过程导向”内容体系实施为载体,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的单项职业能力;第二阶段通过直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项目的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生产和管理综合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学生的能力培养经历三个阶段,培养目标层层提升,从单项生产和管理能力提升为综合生产和管理能力最后上升为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始终,见图9。

(3)“三条线”并进的素质教育体系

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基本素质是指职业劳动者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具有很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专业素质包括爱岗敬业、学习能力、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新素质是指开拓进取的意识、敢于接受职业挑战的竞争意识等。高职毕业生强调能力培养,“高素质”也同等重要,我们通过构建“三条线”并进的体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

第一条线是以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第二条线是结构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第三条线是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全方位开展课外活动和“万向文化”的五事(乐做事、能干事、会说事、善共事、可成事)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4、建设四个类型实训基地

四个类型实训基地为:引企入校共建高度融合型校内实训基地、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和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1)引起入校共建高度融合性校内实训基地

依托该实训基地,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同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以员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目前我院已与浙江德清新天地花卉园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校内园艺实训基地,通过几年的合作,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经营项目校企合作开发了4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2)单一型校外实训基地

可满足某一门或几门专业课单项实训项目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单项职业能力服务。

(3)紧密型校外实训基

地可满足该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实施的需要,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工作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的同时,学生以员工深翻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了解企业文化、感受企业氛围、领会企业精神、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奠定了基础。

(4)服务于“订单式”培养的校外融合性实训基地

该基地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按照合作单位工作岗位任职条件的需要,由校企双方合作开发课程、依托企业实践条件共同组织实施教学、按照岗位任职条件的要求共同考核学生,学生在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定向培养,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我院已与西湖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签订了“订单式”培养的合作协议,经过几年的运作,较好的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如意的工作岗位。

5、深化“五融合“特色

经过4年的研究与实践,我院园艺技术专业已基本形成了以下“五融合“特色:

(1)生产与教学相融合

依托校内融合性实训基地和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把企业生产流程、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教学组织与管理中来,以企业的实际生产为载体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中学”,教师在真是的生产环境中“做中教”,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生产和教学的高度融合。

(2)教学活动与农时季节相融合

园艺作物的良种繁育和产品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繁育和生产类课程的安排与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适应。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按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分为“农闲”和“农忙”两个阶段,在教学组织中分为大小学期,农忙时对应大学期,主要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农闲时对应小学期,主要安排通识课、职业基础课学习以及校内试验和单项技术的训练。

(3)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

园艺产品种类繁多,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根据当地园艺产品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了种子与种苗生产和园艺产品生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与服务区域内行业企业生产的种类和品种相一致,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适当选择具有前瞻性的种类和品种作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

(4)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相融合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完全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形成。

(5)教师与企业技术员相融合

在生产与教学相融合的情况下,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实施“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先生转变成师傅、由教师转变为企业生产的技术员和管理者,同时企业的技术员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其工作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企业的技术员转变为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者。教师与生产技术员的相互融合为实现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园艺实训总结篇7

企业顶岗实训是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以其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工作体验的必要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企业顶岗实训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推行高职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我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情况分析,结合园艺行业特点和园艺领域企业特征,在对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教学环节提炼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构建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管理评价体系。

一、建立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机制

校企双方相互配合,主动适应对方需求,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见下页图),保证学生顶岗实训的顺利进行。成立以企业厂长、经理和学校系部主任为首的领导小组,以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为首的工作小组,共同完成对实习学生的管理、考核。

二、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

校企双重管理,是指学生在实训企业中,要接受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管理。企业负责学生的技能培训、考勤、绩效、评价;学校负责学生的再教育,包括思想、理论知识的再学习、检查、考核评价。对企业而言,学生身份是员工,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对学校而言,学生身份是学生,要完成企业顶岗实训的学习任务。

学生走进企业,充当的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学生,能够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同时,学校委派专业教师或学生班主任管理教育学生,能实现学校对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的管理。过去领学生在企业实训,大多是老师管理学生,企业一般不参与直接管理,只是在上岗前对学生有一定的培训,后期的企业实训主要是学生操作、老师管理,有问题时企业会与老师协调,学生对企业绝对服从的力度不够。现在,由于企业对学生直接参与管理,并且与考核制度和薪金发放挂钩,所以效果要远远好过从前。

通过学生企业顶岗实训使企业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用人与培养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一边在企业中实践,一边在企业中学习。要做到校企职责分明、相互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行家能手、培训资源,根据生产环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建立技术专家带学生的企业导师制。校企合作应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镶嵌式教学,为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形式既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又是中国的高职特色。 转贴于

三、建立校企双评考核制度

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出发,要科学制定各种质量标准,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结合国家示范院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过程监控、信息反馈、考核评价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期间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提高。

学生企业顶岗实训,学生以员工身份承担具体岗位工作,要以企业为考核主体建立顶岗实训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实训管理办法”,做出了“学生企业顶岗实训考核评价表”、“企业对学生顶岗实训的评价”。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的部门领导或者企业导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把阶段性考核作为实训期总考核的基础,这样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等都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也给校企双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学生的考核成绩中,企业与学校的分值是同等的,各占总成绩的50%,并且出现任意一方不及格的现象即表示该生企业顶岗实训不及格,需要重修。

四、建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制度

吸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原则和方法,校企共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吸纳行业专家成立园艺技术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对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并制定整改方案。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规格,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训质量。根据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五、建立企业实训经历认证制度

通过设置企业实训经历证书,记载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期间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表现,并有依照企业标准确定相应的实践考核成绩。企业实训经历证书作为工作经验的证明,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建立企业顶岗实训运行机制、校企双管双评制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制度及企业实训经历认证制度,借助规范的学生顶岗实训报告单、记录表、考核表以及顶岗实训单位的评价表,明确、理顺了学生顶岗实训工作流程、管理职责、评价标准,从实操层面改善了当前校企合作中企业态度冷淡的局面,务实操作,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园艺实训总结篇8

园艺专业是一个传统的老牌涉农专业,但近些年来,主动选择就读园艺专业的生源逐渐减少、学苗质量逐年降低,许多职业学校已经相继停办了这一专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及家长对“涉农专业”存在偏见外,笔者作为多年从事县级职教中心专业教师认为,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滞后是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饮食安全及质量的要求都在快速提高,景观园艺及果蔬园艺产业发展呈规模化、科学化、有机化的发展态势,必然要求对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要提升层次适应需要。即,由粗放型向精准型方向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专业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精准园艺专业人才,专业教学手段及教材建设必须适应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对于为学生搭建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培养适应实际生产经营需要的综合素质关键性要素。由于地理、气候、学生素质的等要素的差异,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区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本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尽力避免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市场营销、信息处理、策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提高。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应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该教材一般较系统地编入了本专业通用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通过系统讲授,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应当增加体现区域性、时代性和地方特色的内容,深度开发“校本教材”,以弥补国家规划教材的不足。从几年来的实际应用来看,校本教材体现了区域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紧密对接当地设施园艺产业群。即,本专业产业需求什么,就编写讲授什么,区域重点发展哪些品种,就精讲、精练哪些品种的栽培技术。由于校本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教学内容项目化、技能训练模块化,达成了以任务驱动的教、学互动教材体系。同时,将本行业市场规则、行业准则、职业道德,行业选人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安全环保要求等常规教材中很难找到的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校内提前感受职业人的社会性文化氛围,启迪学生智慧、吸引学生好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园艺生产经营,因此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为区域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进“理实一体”教法改革是保证专业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推进“理实一体”教法改革就是就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经过精细整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影音、动画等声、光形式的生动展现,将抽象的理论、繁复的推演简单化、直观化。同时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同步实施紧密配合,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无缝对接、交替进行,最终将理论认知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落实“理实一体”教法改革的关键要素是,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力,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类型,构建循序渐进、诸层上升的专业能力训练模块,将实践项目化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在实践中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角色得到充分体现,让他们在既动脑又动手的学习过程充满快乐,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无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强化训练与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技能培养质量保证体系

学生的技能培养是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课程考核和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认定是培养质量控制是关键环节。为此,要落实与培养策略相对接的“强化训练”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技能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训练”就是指为了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最快、最好的转化为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及时、有效的实际操作训练;“阶段考核”就是把专业知识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完成一个模块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水平测试,只有达到规定的标准才能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通过近期专业课程学习训练目标的积累,达成中期、远期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实际技能。在课程安排中,“强化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的比例占总课时的50%以上,同时学校还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晚自习技能辅导,周六技能实训及阶段性实践操作技能比武考核。形成“低年级实习周,中年级实习月,高年级顶岗实习”的实训模式,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实训时间和效果。

在学生技能水平检测方面,采用“阶段过关”考核办法,在根据行业岗位特点及项目要求精细安排考核内容,考核时间服从于模块化训练安排,形成“周过关、月过关、学期过关、学年过关、毕业过关”的梯级考核模式,使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培养状况处于实时监控中,在整个考核体统中,专业教师都实时跟进,学生每天有收获、每月有长进,专业素质步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保证。

园艺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园艺产业的功能出现多元化趋势,绿色食品、无公害栽培、生态农业、观光园艺以及园艺产业设施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形成与发展等都使现代社会对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园艺技术专业必然向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转变。现代园艺技术专业,作为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和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1,2]。在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1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铸品牌,突出园艺技术专业建设特色、职业教育特点、为地方经济服务,围绕现代园艺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加强以现代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技术为能力“主线”的职业素质培养,努力为现代园艺产业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综合职业素质高、掌握现代园艺技术的高等技能应用性人才。

2改革措施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笔者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谓“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岗位(post)+技能(technique)+项目(item)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技能项目”和“工学结合”的思路,首先明确职业岗位名称,然后根据岗位特征确定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再通过“项目课程体系实践过程考核”的方式来实验,最后通过“技能证书”来检验[3]。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性、整合性、先进性、实践性”为原则,实现5个转变即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变重专才为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技能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

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要求园艺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园艺产品(花卉、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各方面技能,而且要懂得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根据现代园艺产业就业岗位对毕业生技能的要求,将园艺人才的技能分为3类,即3个支撑点支持学生未来的就业。第一支撑点,具有过硬的生存与发展的公共素质,主要有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反思意识和终生学习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第二支撑点,扎实的基本技能,主要有英语会话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第三支撑点,熟练的专业技能,主要为现代园艺产品生产、管理、推广、销售等技能和观光园区规划设计技能。根据上述3个支撑点,在人才培养中分解成现代公民素质培养、英语应用、计算机应用、体育、园艺植物生产、园艺良种培育、园艺技术推广、园艺产品营销工作、园区规划设计项目、园艺景观设计、园艺景观建造、新农村规划设计、新农村绿化、组织培养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项目。对于各个项目中的专业技能,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鉴定中心的相关资格证书考试,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各项目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得到了未来就业的“敲门砖”。

2.2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现代园艺产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生产实用性,突出技术应用性,弱化理论系统性,提高知识运用综合性,校企合作、全员参与,打造出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根据pti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按照“培养掌握现代园艺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和“培养现代观光园区及新农村规划设计和管理人才”这2条能力主线,基于3个支撑点中各个项目涉及的主要技能设置课程[4]。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学生,但无实践经验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的。因此,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双师型”教师成为园艺专业课教师的主体,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让老师拿个“双证”或引进一些工程师,必须规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从培养和引进2个方面下功夫[5]。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可选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实践等综合能力快速提高。另外,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近2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从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等单位聘请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5人担任了兼职教师,从而加强了与企业技术带头人的沟通,强化了校企合作。另外,还鼓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

2.4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园艺产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在实训基地中完成,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培养高质量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立足当地、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强化管理、校企合作,建成符合现代园艺产业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园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濮阳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资源,根据“校企双赢、资源共享、仿真实训、校内外基地有机融合”的原则,丰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按照“人人动手、参与全程、内外结合”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园艺专业实训基地的硬件和软件体系。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把原有校内实训室和基地进行整合为生产、科研、培训、推广、技术服务、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四大中心,即园区和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心、植物组织培养实训中心、现代园艺产品生产中心、园艺作物育种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施“教师指导,学生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模式,以科研项目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为载体,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由系教研室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教师从科研项目、系教研究室从实验经费中提供经费支持并负责技术指导,教师、学生按照协议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在基地所获得的产品由课题组、学生负责销售。通过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濮阳市园艺产业集聚区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校企双赢、资源共享”的原则,与周围的濮阳现代农业园区世锦公司、濮阳市中原绿色庄园、濮上园、申氏菇业有限公司、天马菌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校外实训基地。另外,对校外基地建立了“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由校企双方共同参加的基地运行管理小组,共同协商基地接纳学生的实践与规模,企业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企业按照生产要求担任临时性技术与生产人员,实现了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参考文献

[1] 郭正兵.高职高专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8(8):121-122.

[2] 许学明.高职教育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62-64.

园艺实训总结篇10

高职园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目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从高职院校园艺教学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改革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要以就业为指导思想,创新教学理念,把握园艺教学特点,将培养学生生产应用能力为本位,与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将教学重心转向社会实践,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同时,要注意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和教学基地的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生产、管理、营销等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结构,建设核心课程

传统教学课程体系是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构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园艺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让教学课程特色鲜明,面向社会需求。例如可将《生态学》《气象学》《土壤学》这几门专业课程与《植物学》《花卉分类学》《园林树木学》等三门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将其合并为《栽培基础》与《园林植物》两门课程。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可给学生提供有关园艺专业知识的网站和电子版教材,指导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搜集有关课程资料,总结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创新教学方法,如通过进行实物观察训练导入《观赏植物栽培》和《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四、开展实训活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现代园艺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活动改革,注重园艺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把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面,全方位实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职业技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活动中穿插生产实践内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本专业相关知识以外,还需要结合实训教学方案,实现生产过程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2.加强合作互助,组建专业社团。积极开展“准职业活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学生从事本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3.组织实习活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岗业培训和技能实习,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学生步入岗位工作打下基础,实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的教学目标。

五、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建设“生产性”教学基地

提供生产性实训平台、技能训练平台、基础实验平台以及科技开发平台,科学整合教学基地,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和丰富学生生产经验上面,将教学基地打造成集教学、技能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依托园艺专业与苏农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教师根据企业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改变“实验型”实习活动为“生产型”实习,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给企业技术方面的支撑,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从事科研生产工作,提高师生生产技能水平和专业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园艺实训总结篇11

二、考察历程和内容

dd年1月11日下午,考察团考察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占地800余亩,开设有园林园艺系、农业工程系、食品系等六系一部一院,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工400余人。苏州农职院院相城科技园,始建于二oo五年三月,是学院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80亩,总投资5000万元,示范辐射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万亩以上。

园区在建设规划中坚持项目的科学性、设施的先进性、示范的辐射性、管理的规范性、产学研的紧密性,经过一年多的项目集成和资金投入,共完成两大类十四个子项目的建设,完成资金投入2500万元。江苏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基因库、地被植物基因库、绿色果茶园、苗木种质资源圃、商品化组培室、中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区、园艺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已落户园区。园区已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教师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实训与科普的基地。

dd年1月12日下午,考察团参观考察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建于 1983 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 1997 年 5 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XX 年 8 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院。XX 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立项建设院校。学院设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工程、园林园艺等十个系,现有在校生 11000 人,教职工 600 余人。该院狠抓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芜湖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汽车实训基地为教育部重点支持项目。

dd年1月13日上午,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创办于1923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主校区与江宁校区和学院实训基地——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的“一主两翼”的校园格局。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区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观赏于一体,核心区2500亩,辐射区8000亩,其中的江苏林木种质资源库建有珍稀植物区、色彩苗木区等近20个特色园区,并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林木种质资源库。

园艺实训总结篇12

1.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我校成立了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并构建了“校长主管、副校长分管、教导处、德育室协助,艺教总辅导员、音、体、美组长、艺体教师等具体落实”的管理格局,为全面落实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制度的保障。

2.注重规划,有序推进。学校将“校园京韵”作为校特色项目之一,有明确的年度发展目标和达成标识。每年年初,结合学校实际和上级会议精神认真制定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到了年底,组织艺教老师一起认真完成工作总结,及时反馈“校园京韵”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3.改善设施,落实经费。学校首先从硬件上保证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民族文化专项经费专款专用、逐年提高。结合历年的各次比赛和演出,学校及时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排练和指导,出资购买和租赁京剧演出服装和道具,为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优化师资,完善常规

我校注重整合校内、外师资力量,并以绩效考核制度确保“校园京韵”项目的有效实施。

1.落实校内指导教师。学校聘任具有责任心和一定京剧教学经验的音乐教研组长谢伏玲老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作的开展。

2.外聘专家指导教师。学校与上海京剧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先后聘请京剧院的陆湘雯、梁翊华等数位专业老师每周2次到学校对校京剧社团进行“京剧唱段”和“京剧身段”的指导。这些老师都是国家一级、二级演员,唱、念、做、打,行神俱佳,各有擅长。专家的引领,让学生们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3.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评估、表彰和激励机制。在《绿地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中,对于艺教教师开展民族文化兴趣小组辅导工作等都纳入到月考核,把民族文化培训工程中取得的实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激发了艺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整合资源,推进工作

学校充分挖掘、整合学科资源,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脸谱等活动,扎实推进,创设了浓郁的校园京韵氛围。

1.在基础型课程中普及。我校以音乐、美术、体育学科为切入口,体现学生参与率100%。在音乐(唱游)课中有效落实“京剧进课堂”相关曲目,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唱相关的京剧和京歌。在美术课中,要求教师每学期进行京剧知识的渗透,并开展京剧脸谱的绘画、剪纸、泥塑等活动。体育课中,学习“京韵操”是每个绿小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全校学生人人唱京歌、演京戏、学京操、画京剧脸谱等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在课堂中叩开京剧艺术的大门。

2.在拓展型课程中提高。学校组建校级京剧社团――“绿韵京剧社团”。在二至五年级内选拔具有嗓音条件与身段条件的优秀学生参与,聘任上海京剧院的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各次培训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培训内容,保证了社团各项训练的正常开展。

此外,学校以校园艺术节、少先队主题活动等为载体,开展绘画、小报、京剧才艺展示、主题班队活动、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了解京剧知识,弘扬了民族文化精神。

3.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学校注重民族文化环境的渲染。校门口的橱窗内,设置了“魅力京韵”版面;各楼层墙面分别布置了“京剧知识介绍、京剧名人介绍、学生京剧脸谱作品、各次展演照片”,各项举措有效地创设了“京韵”校园文化,让学生们能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

4.在搭建平台中收获硕果。为了让学生不断锤炼技能,提升水平,我们积极组织京剧社团学生参与社区共建单位、街道、教育局、市级天天演等重大活动,并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在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师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民族文化培训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有效的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