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合集12篇

时间:2022-11-16 17:22:08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1

2.完成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专栏系统验收;

3.培育市级贯标企业280家以上,培育市级示范企业17家,省级示范企业2家;

4.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人数280人以上;

5.指导全市55个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的运行和维护。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把握重点方向。编制印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年)》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进一步明确总体建设方向,把握重点工作。研究制定下发2013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工作任务分解、工作考核办法等,进一步细化全年工作目标,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二是加强协调考核。进一步加大对成员单位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集中精力抓好联络员队伍建设以及培训与管理工作,把握好工作推进的总体进度,集中解决工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联合市治工办对各成员单位及各市(区)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建章立制,健全信用制度体系。

一是加快制度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即将出台的《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和《省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暂行办法》的配套实施细则,更好地推进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加快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探索在政府部门示范使用信用报告和实行信用核查的相关办法,进一步提高和增强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意识,规范政府采购市场,优化政府采购竞争环境,推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二是推动信用服务机构自律公约建设。根据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信用服务机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研究制定《市信用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退出条件和运营规则、从业人员资格以及信息失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等。同时逐步研究制定市场主体信用监管、信用评级、失信惩戒等相关方面的配套制度,不断完善信用法规体系。

(三)启动数据库系统建设,实现重点行业数据归集。

一是健全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标准。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用信息指标目录,建立健全统一的《市信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标准》。二是完善数据交换规范。根据《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采集与共享实施办法》,制定市信用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使用规范,确保数据交换的及时、全面、准确、安全。

(四)发挥示范作用,抓好企业信用建设。

一是全面开展企业示范创建。集中精力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启动信用管理创建工作,帮助企业加强内部信用管理,防范风险,提升经营能力和绩效。重点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自身及交易方信用档案,增强防范与控制信用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诚信教育,推动以诚信生产经营为核心的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增强诚实信用的自觉性;探索激发企业信用需求,引导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使用信用服务产品,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抓好企业信用管理师的培训工作。以重点创建企业相关部门人员、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为重点,集中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同时有选择地组织适应不同需求的信用业务知识讲座。

(五)着眼诚信环境营造,加强诚信宣传与创建。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2

一、充分认识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改进市场监管体系。目前各地、各部门也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已开始注重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可以说,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百姓修身持家之本,是企业经营发展之道,更是国家治国安邦之策,得到了全社会广泛关注。

(二)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要和紧迫

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主导性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增加了地区财政收入,改善了城乡面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时期,建筑市场的发育尚不完善,体制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综合执法体系有待强化,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履约意识较为薄弱,加上建筑市场供求失衡等等原因,致使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承包企业层层转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导致工程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一些监理、招标、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了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经营成本的浪费,也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任务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从2002年起,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一是委托有关研究机构对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主体、要素、运作模式、指标体系等进行专题研究;二是分别在沈阳、北京召开了两次信用体系研讨会;三是了三个通知,内容涉及“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建立并充实企业和人员数据库、加快企业数据库建设”等;四是起草了4个文件,主要内容是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五年工作规划(2003-2007年)、当前工作重点和市场行为信用标准等,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加快了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度,组织了对*、上海和安徽等省市的专题调研,并在苏州、北京和上海组织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明确了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组组织机构,8月《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印发全国,到今天研讨会正式召开,长三角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可以说诚信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各地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建立本区域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目前来看,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各地积极性也很高。在今天的研讨会上,上海、**、苏州、浙江杭州、宁波、安徽合肥、广东广州、山东青岛、湖南等都将介绍本地的经验和做法,相信能够有力地推动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政府信用信息共享不够,部门信用信息垄断严重,信息公开滞后。根据2002年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一些地方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但平台或依附在本单位的政务网上,或以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为平台,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是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缺乏统一。目前,对具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程序、信息收集、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应用等还缺乏明确规定。虽然一些地方对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做了规定,但由于各地制定的不良行为标准各不相同,评价方法也不一样,造成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不能互认,甚至形成新的市场壁垒。

三是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实施。目前,各地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通常采取曝光、与资质年检挂钩、进行招投标标前提示等方式,进行失信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行政监督机构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对市场主体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四是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使用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消费者个人信用知识欠缺,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维权意识不强,信用道德环境培育力度不够,市场主体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意识还比较淡薄,影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进行。

三、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

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了“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的要求。据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并概括为“一个指导思想,二者同步推进,三方协调配合,实现四个统一”,在各地引起了积极反响。最近,我们已明确将这项工作作为“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新举措,列入建设部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进这项工作。

(一)构建“四个统一”,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建设统一的诚信信息平台。积极组织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试点,全国各省市,尤其是那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级以上城市要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将各地的诚信信息平台互联,并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二是制定统一的诚信评价标准。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针对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资质资格管理等突出问题,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诚信标准。三是完善统一的诚信法规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针对诚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应用和、信用机构管理、失信惩戒机制等,制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诚信体系建设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构建统一的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监管、市场稽查、评优评奖、日常监管等相结合,对于失信行为进行教育、行政、经济、法律和舆论等综合惩治,同时对诚信行为给予切实鼓励,形成诚信得益、失信受损的市场环境。

(二)加大整合协调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政府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一是加强领导,各地应成立工作小组,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加大整合协调力度;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指导当地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三是建立信用信息归集、披露、交换、系统,实现信息公开和共享;四是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五是政府带头并鼓励社会各方使用信用产品,培育信用产品需求;六是加强对征信和评估机构的监管,规范其运行;七是与工商、金融等部门共享信息资源,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首要工作是要加快政府诚信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风险。为此,各地要加大协调和整合力度,在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诚信信息平台;业务监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对建筑市场主体违法违规等不良失信行为的处罚记录,并按照各自权限通过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自行上网记录,形成基础信息,为诚信评价提供信息保障。要充分发挥现有建筑市场与工程现场业务监管体系的联动作用,并依托有形建筑市场的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建设。

(三)推进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协会要积极参与本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有的行业协会虽然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工作进展缓慢。为此,我们将研究提出促进和规范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制定指导意见,引导行业协会做好这项工作。行业协会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部门研究制定信用标准,参与信用征信和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开展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专题研究,指导有关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组织有关交流研讨和业务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动态监管,努力提高建筑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工作的质量等等。

(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健全信用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信用服务市场面临供给与需求的突出矛盾,社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不足,而信用服务机构提供的信用产品质量或是没有,或是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要抓紧健全信用服务体系,通过加快发展征信、资信评级、担保、商账追收等第三方的专业信用服务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征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有效地防范、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具体思路是:第一,由建设部指导有关协会根据综合实力和相关条件确定若干家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并强化准入和清出的监管,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要加强对建筑行业和市场研究,了解各方主体的经营管理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筑市场信用征信和评价的工作建议;第二,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依法从事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咨询、征信和信用评价等业务,提供和信用信息;第三,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及其与全社会信用体系融合提供专业支持,参与构建市场化的信用服务体系。

(五)对试点工作提几点要求

建设部选择长三角和环渤海南北两大区域作为工作试点,即以上海市、*省、浙江省三地为主构建一个统一的区域诚信信息平台,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青岛、沈阳、大连等地为主构建一个城市间联合诚信信息平台,为全国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长三角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规模较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据统计,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却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在今天的会议上,长三角区域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率先正式启动,工作小组已明确了组织机构和人员骨干,下设的标准、平台和法规三个小组还将介绍他们的工作设想,并听取大家意见。下面,我对试点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明确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三省市要统一思想,加强协作,整合资源,推进共享,争取用一年时间建成长三角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年11月我们将召开工作现场会,展示试点成果。

二是强化长三角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组的工作联动机制。由三地人员所组成的标准、法规和信息三个工作小组,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落实分工,积极工作。今天,上海市建委、浙江省建设厅、*省建设厅的领导专门参加了此次会议,体现了他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各工作小组要加倍努力,完成试点任务。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3

为改变农村融资难这一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2001年底,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我州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扩大信贷支农力度,降低信贷风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2002年,在人民银行的组织、领导下,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研究制定了农户信用评级体系,持续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州共为116472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占农户总数的72.49%,并对104969户农户发放了贷款证,有79348户农户获得贷款支持,占农户总数的49.39%,农户贷款余额达282155万元,较2000年增长23.76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以适应现实需要,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加之,农村信用社一家金融机构也难以支撑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服务水平低等问题频发。为此,2011年,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巩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州结合实践,按照“政府领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州共选取18个试点乡镇,占全州58.1%;选取139个试点村委会,占全州村委会总数的62.1%;选取95561户农户,占全州农户总数的65.8%。已采集农户经济档案71066户,完成试点任务的97.93%。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西双版纳州作为云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试点州市之一,在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民银行的统筹协调、涉农金融机构的协同配合、农户的积极拥护和参与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统一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从起步到目前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建设标准,农户信用信息资源没有形成共享,各金融机构均各自为政,资源独享,因此,对统一标准从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存在较大分歧。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垄断农村金融市场,对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共享农户信用信息,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心存顾虑。

(二)任务分解难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按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政府领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受益”这一总体要求,不可避免存在任务分解落实问题,各部门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对任务分解各执一词,任务分解落实难。

(三)资金落实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金由各级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各自承担相应的费用,但是由于我州县市财力薄弱,财政资金入不敷出,各级政府难以承担高额费用。涉农金融机构也因农村市场份额不同,预期收益不同而难以分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费用。

(四)标准统一难

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信用评定工作需要建立统一的信用评定指标和标准,但是由于各县市、乡镇、村寨经济发育程度不一,区位优势不同,土地使用价格和农作物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制定全州统一的、客观的、农户乐于接受的信用评定标准难度较大。

三、主要的做法和措施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打基础、谋长远的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稳步推进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效解决和克服因设计、制度、操作等层面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造成的诸多困难和问题,我州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办法: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了州、县(市)、乡(镇)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级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工作。二是制定并明确了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以调动各部门主动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三是建立了农户信用、农户资产、授信额度“三联评”,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资产抵押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三联动”,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四是建立了定期考核通报制度,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辖内人民银行、涉农金融机构考核范围,形成了上下、内外联动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格局。

(二)细化目标,多措并举,确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序开展

一是明确目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在深入县、乡、村以及涉农金融机构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年度工作目标。二是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合理划分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任务。组织召开涉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综合考虑涉农金融机构市场份额以及今后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各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任务。三是明确农户信息采集主体,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鉴于农村信用社拥有大量的农村金融网点、与老百姓熟悉、农村基础扎实等优势,经协商同意由农村信用社一家承担信息采集主体任务,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配合进行采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费用由各级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按比例承担。四是统一采集标准,完善工作程序,筑牢采集根基。根据县、乡经济发育程度,区位优势,合理确定全州统一规范的资产收入计价标准。严格规范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流程,正确处理好工作进度与工作质量的关系,在工作程序上抓好四个统一:即统一制定全州农户信息采集流程;统一明确全州信息采集组成人员及职责分工;统一农户家庭资产信息采集指标;统一分县、乡农户资产计价标准,确保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规范、准确、真实。五是建立全州统一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平台,收集、评价农户信用信息,实现农户信息共享。六是加强征信宣传,着力提高农户诚信意识。组织开展征信知识进村寨、《百姓征信知识问答》活动,增强农户“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意识。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户信用信息真实准确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农户提供贷款便利、解决农户资金需求问题。为实现此目的,需要通过全面采集、掌握农户的信用信息,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为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在此过程中,保证数据质量是整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核心,也是保障工作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如果采集的农户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评分不准确或无法完成评分的情况,从而导致不能通过征集信息真实地反映农户的信用状况,涉农金融机构也无法使用这些信息进行授信贷款,“解决农户资金需求”的最终目的也就无法实现。为此,一方面要求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的审核力度,另一方面人民银行按季组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信用社采集的农户信用信息进行复查,以确保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

四、有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部分,应尽可能通过经济手段、法制手段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减少行政手段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一)加快和完善征信立法,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要抓紧制定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村信息征集主体,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息征集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系统监督管理制度,使农村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引入市场机制,委托中介机构负责对农村信息的征集和农户信用评级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改善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的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试点工作的目的和原则

(一)试点工作的目的

通过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增强生产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生产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区食品安全工作积累经验。

(二)试点工作的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行业指导,加大舆论宣传,突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不断提高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2、在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总体规划和统一安排领导下,根据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实际,组织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方案”,方案要体现全面贯彻我区总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工作方案”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使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够按方案组织体系建设和落实。

三、试点单位的基本条件

试点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行业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食品安全管理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积极、主动并有能力进行试点工作。

四、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信用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工作要贯穿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的始终。宣传教育要突出主题、注重实效。精心组织好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信用典型案件和食品放心工程等的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试点单位的信用知识水平。

(二)制定信用制度规范

试点单位通过信用征集制度、信用评价制度、信用披露制度、分类管理制度等的制定和实施、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包括综合反映试点单位和试点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各类信息的征集原则、征集方式、征集渠道、征集内容、征集标准以及具体征集要求等。

2、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包括试点单位和试点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等级、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效力等。

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包括试点单位和试点行业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披露机构、披露原则、披露方式以及披露要求等。

4、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制度。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确定不同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差异对企业的奖惩功能。

(三)建立管理服务系统

1、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明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三个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等。

2、探索和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系统。明确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内容和程序等。

五、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从20__年5月起至20__年5月,共一年的时间。试点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__年5月-7月)。主要工作内容:

1、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质监分局成立全区食品生产企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泥沟监管分局负责人为成员,对试点企业进行标准、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管理上的业务帮助,指导和协调全区生产企业的试点工作。

2、选择试点单位。根据所管辖的企业选择1-2个单位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首个试点企业为区酒业有限公司)

3、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对试点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具体试点要求等。

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20__年8月-20__年3月)。主要工作内容:

1、深入试点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围绕“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迅速摸清试点单位食品安全的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2、采用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的方法,确定第一批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试点企业。

3、在对现行食品安全

法律法规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和披露制度,并开始启动实施试点工作。4、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5、组织人员对试点企业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督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6、适时召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交流会议。

7、在实施阶段,编印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简拍子,及时介绍试点单位的情况,交流试点工作的进程和经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__年3月-20__年5月)。主要工作内容:

1、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出现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应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建设“诚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为目的,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形成以政府诚信为表率、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为重点、以培育市场化运作的现代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支撑、以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诚信**”的良好形象。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府主要负责制定诚信建设总体规划,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培育和监管信用市场,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组织开展信用宣传教育,促进信用产品的开发、使用和信用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开放的征信体系,培育有序的信用市场,在政府的推动下,全面动员、全员参与,使诚信建设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规划先行,各部门分工协作,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诚信企业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县的联合征信网络和监管体系,把诚信建设列入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推动诚信建设的经常化。

(三)建设目标。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信用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信用服务行业监管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使信用政策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社会失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讲信用、守信用”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

1、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全县公民的道德水准、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在全县形成重信誉、守信用、讲信用的社会风尚。

2、按照**市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和方法,通过一定形式公布政府各部门、各法人以及社会自然人守信和失信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3、建立起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利益导向的作用,建立起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相适应,与诚信创建活动相配套的奖励诚信、惩罚失信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信用主体增强自律意识。

4、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建立。建立和完善诚信宣教体系、诚信制度体系、诚信市场体系、诚信监管体系和诚信文化体系,做到横向贯通、纵向联系、点线面结合,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网络。

(四)基本任务与总体要求。

1、建设诚信政府。以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为目标,建立以依法行政和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诚信。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率先垂范,有诺必践,言行一致,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建设诚信政府的基本要求:一是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对县委、政府作出的决策、提出的要求,做到令出必行,行必有果,不能朝令夕改。二是兑现承诺。县委、政府及各部门包括各级领导在公务场合作出的各项承诺,要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落实有力。认真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执行各项法律、政策规定,落实确定的各项任务,做到不走样、不变形、不打折。

2、打造诚信企业。以“强化约束监督,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建立以诚信征信、诚信评价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诚信。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建设诚信企业的基本要求:一是重合同、守信用。二是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应与产品说明书相符;承诺的服务及时到位,不借故拖延和拒绝提供服务。三是遵纪守法,特别是依法履行保护职工权益、保护环境、照章纳税三项义务。

3、培育诚信个人。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创建文明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个人诚信。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要从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入手,在起步阶段重点以国家公务员(包括所有财政发工资的人员,但以公务员、教师、医生为主)、企业高管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为重点对象,开展个人诚信评价。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范围和领域,初步形成个人诚信服务体系框架。培育诚信市民的基本要求:一是遵纪守法。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敢于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做斗争。二是为人诚实,表里如一,崇理尚义,守信做事,讲求信誉。三是工作敬业,认真履行所担负的社会职责,遵守所从事行业内的各项规定。四是无商业银行不良信用记录。五是无社会公共信息不良记录,即个人在依法缴纳税费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等方面有不良信息记录。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诚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综合、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服务等工作,统一协调全社会诚信建设与管理。

2、明确职责分工。各成员单位要围绕我县诚信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全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广局、教体局等成员单位配合,制定并实施诚信道德教育计划和宣传教育方案,利用电视等媒体和其他宣传方式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县政府法制局牵头,县诚信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人事劳动保障局、人民银行**县支行等成员单位配合,制定建设“诚信**”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保障体系,确保“诚信**”建设工作的开展。

县诚信办负责“诚信”建设有关配套文件的组织拟定,负责全县社会诚信体系管理平台的建设,牵头制定总体方案和诚信征信、查询、评估系统的标准等规范,负责全县诚信等级的评定,根据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要求,建立全县的诚信信息数据库。

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政府法制局配合,制定诚信政府建设工作方案。

县工商局牵头,县诚信办、人民银行**县支行、县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建设与环保局、发改局、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等成员单位配合,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济户口”为依托,加强对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成员单位现有信用记录的归集与管理,有效整合各类企业信用信息,逐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数据范围,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促进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有序开放,共享企业信用基础数据,推进本县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人行**支行牵头、县工商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等成员单位配合,以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和相关政务信息为支撑,加强政府与银行间的沟通与协调,依法整合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共享机制,依法为政府部门、银行信用信息交换提供目录和数据交换服务,为银行建设个人信贷系统和征信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本县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3、加强监督检查。县委督查室、政府督办、县监察局协同县诚信办切实做好全县诚信建设的督促检查工作,对工作认真、成效显著的部门和单位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把诚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文明单位考核。建立定期汇报、分析诚信建设进展情况例会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掌握创建进度,分析创建形势,确保“诚信**”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快整合社会信用信息资源。

根据统一标准,规范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依法推动整合工商行政管理、税务、交通、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环保、人事劳动保障、公安、仲裁和金融监管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资料,逐步分别纳入**县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共享机制。

进一步加大信用信息的开放力度。在确保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原则下,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掌握的信用信息依法公开或共享,逐步形成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政务信息披露系统和以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系统。

(三)建立健全信用行业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惩戒失信行为,鼓励守信行为。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于失信行为,通过行政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市场性惩戒以及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形成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被动”的失信联防机制。

完善守信受益机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个人或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可在授信额度、付款方式等金融服务和有关社会服务方面给予优惠或便利。

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于信用记录出现瑕疵的企业和个人,允许其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帮助下,通过实施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等措施,恢复企业信用或个人信用,通过规定的考核和评价后,获准提前解除失信行为公示和市场禁入等限制。

(四)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1、各有关部门要以开展诚信宣传活动为切入点,广泛利用媒体、教育、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增加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市民的基本行为准则。

2、强化诚信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和专业培训等形式,不断普及信用知识。积极发挥行政学校、电大、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在相关教育培训中安排诚信内容。

3、推进工商、税务、审计、药监、质监、医药等重点行业的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促进诚信纳税工作深入开展,开展全县公共场所守信用单位评比等。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6

通过信用建设试点,努力加强政府自身信用建设,使政府信用形象和行政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积极开展企业信用建设,做到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建立起有效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能够更好发展;探索行业协会(商会)信用,增强其为会员服务、为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的体系功能,逐步建立起行业协会信用服务体系;适时开展个人信用建设,配合开展涉信人群信用档案记录,达到“诚信立身”的效果。通过试点推广,深入探索,积累经验,为全市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使信用建设率先走在全省前列。

二、试点工作安排

(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政府”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工作制度和检查监督制度。开展机关公务人员信用教育,推行政务公开,切实加强政府自身信用建设,将“信用政府”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开展“金融安全区”活动。对企业进行“守信获益、失信损利”的宣传;对“守信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和规模大小,商业银行酌情提供信贷授信业务、优惠利率贷款、简化信贷手续等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

(三)创建“诚信纳税县、区、镇”。与税务部门联手,将诚信纳税作为主题内容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开展诚信纳税人评比活动。

(四)建设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公平竞争规则,建立规范的信用服务体系,以保障行业协会(商会)的公信力和约束力,争取在组织创新、职能创新等方面有新突破、新发展。

(五)开展“守信企业”创建活动。各类企业要遵循“不制售假冒伪劣,不欺诈消费者,诚实缴纳税收规费,及时归还贷款和债务,信守合同承诺条款,不拖欠职工工资”等合法经营基本行为规范。建立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构,形成企业内部防范信用风险的机制;建立对企业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系统,形成失信惩罚机制和诚信激励机制。通过企业基本信用制度和企业征信体系的建设,使企业信用水平明显提高,企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团体以及社区、农村基层组织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的工作举措,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建设新局面。通过制定和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乡规民约、市民公约、学生守则等,把诚信教育的内容具体化、通俗化,落实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组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消费者信得过”、“价格计量信得过”、“诚信纳税日”、“建设金融安全区”等活动。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班子。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重要工作,各试点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试点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进行统一规划部署。要积极协调,建立健全县(市、区)、镇(街道)信用试点工作机构,注重发挥镇、村两级的作用。要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使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好试点推广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各县(市、区)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目标一致、配合紧密、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试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7

一、怎么认识《规划纲要》的作用和意义

《规划纲要》出台后,各方面给予广泛关注和好评,把它看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意志、承载着社会期盼、顺应了时代要求,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任务分工共提出72项任务,其中有9项任务直接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占八分之一。如何使这些重大部署更好地落实落地,需要有社会信用体系规划这样一个载体来整合,形成合力,加以推进。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全国各地各部门实践的需要。多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一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在全国总体上应该如何布局、如何谋划,还有所欠缺。因此,亟需出台一个规划,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更加周密的设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给各地各部门以更好的指导。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还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就需要建立具有良好信用环境的市场,需要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政府。

第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的需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同时,诚信缺失问题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怎么把握《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四大领域、三大基础性措施。

四大领域,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之所以划分为四个领域,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大任务。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四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社会成员,正好对应于四大领域。三是当前诚信缺失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这四个领域。

在这四个领域中,政务诚信是关键,商务诚信是重点,社会诚信是基础,司法公信是底线和保障。在每个领域内,《规划纲要》都提出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一共是34个方面。

一是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建设在四大领域诚信建设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是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行为主体,其诚信水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良好的政务诚信水平是履行好信用建设职责的前提保障。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依法行政、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等四方面任务。通过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提升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强化政府公信力。

二是商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是社会成员之间商务关系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活动得以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条件,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底线。为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14个方面的任务,覆盖商务诚信建设的各个领域、重要环节和重点对象。商务诚信建设突出强调了对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通过加强相关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切实改善商务信用环境。

三是社会诚信建设。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示人以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有利社会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诚信,《规划纲要》提出了10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建立信用制度,健全奖罚机制,加强重点人群信用建设,切实规范社会各领域从业人员的信用行为,加快促进形成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是司法公信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只有以司法公信为保障,才能确保公平正义。为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法院、检察、公共安全领域、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以及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等6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公信。

三大基础性措施主要是: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二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和应用。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前提。主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建立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地区内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覆盖全部信用主体的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三是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其中,又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最为关键。一方面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推动形成涵盖行政监管、市场、行业和社会四方面的约束和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惩戒体系,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为重点,以专项工程、创新示范、政策支持、督促考核等为支撑,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怎么做好工程建设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凝聚了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的智慧和汗水,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的任务还很重,要靠大家一起努力。这里,我提四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高质量的工程就是工程建设企业最大的信用。全社会怎么看待一个工程建设企业、怎么看待整个行业,最关键的就是工程质量。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施工企业都要紧紧绷住质量这根弦,多做“良心工程”,争做“精品工程”。

二是要提高管理能力。工程建设企业项目分布广、业务流程长、分支机构多,如何保证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合同、兑现承诺,不失信于社会、不失信于人?除了强化诚信意识以外,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能力。要持续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并切实提高执行力。靠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信息系统来管人、管事、管项目,才能不留死角、不留漏洞。

三是要保持良好信用。信用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是生命线,是黄金资产,也是在市场上的通行证。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比如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引入了“信用分”或信用报告制度。“今天的行为,决定了明天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状况好,招投标就加分,市场机会就多,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相反,如果信用状况差,则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被市场所驱逐、所淘汰。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8

(一)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我市信用体系试点市的创建。

(二)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央行指导。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全局着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强化政府的推动作用,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各种信用信息,实现信用基础信息依法公开或共享,积极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现代信用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强化人民银行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资源和优势,建立和确定各行业、各领域信用信息征集标准,把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全市信用信息征集中心和平台,规范征集整合分散在各行业、领域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在确保完整、高效、安全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

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应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加快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的合力,全面收集各行业、领域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开发利用各类信用信息资源,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三)创建目标。建立健全我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的制度与组织架构,形成我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的基本框架;在我市建立具有特色的石材行业征信体系;以信用村、信用社区创建为手段,打造“诚信、和谐”。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具有特色的区域征信体系。

1.在全面建设县级征信中心基础上创建全市征信中心。首先是依托人民银行全国联网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人行分行指导下,由我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统筹推动,市人行系统积极参与,在各县(市、区)成立县级征信中心,统领各县(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次是在全面建成县级征信中心基础上,研究整合创建全市统一的征信中心,统领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2.率先建设市石材中小企业征信网。基于石材业是市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之一,获得了“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等称号,在国内外建材、石材业界均享有很高的盛誉,借助市石材商务网构建的有利时机,基于云城区石材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石材企业对现代金融服务的极大需求,将现时分散于法院、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及电信、水电等公用事业部门的石材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统一纳入征信网,为我市石材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非银行信用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助力石材中小企业融资,推动我市石材行业持续发展。

3.逐步建设我市农户征信系统。按照“以点带面”的原则,参考郁南县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及农户征信系统建设经验,在全市逐步推进农户征信系统建设工作,统一采集农户的家庭成员信息、家庭经济信息和社会评价信息,为全市农户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的制度架构。在与人民银行分行签订《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印发加快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办〔2009〕34号)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我市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的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制度、采集和信用信息的机构和市场安排及监管制度,为我市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以勿坦模式信用村为起点,在我市全面开展信用村、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在总结郁南县勿坦模式信用村创建经验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标准和程序的基础上,我市将以勿坦模式信用村为起点,全面开展信用村、信用社区创建工作,优化全市社会信用环境,推动全市的地方经济发展、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工作,打造“诚信、和谐”。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扶持。鼓励社会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推广信用信息产品使用,以信用为切入点,引导、鼓励我市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引导、鼓励辖内各行政、公共事业单位实行一系列信用优惠政策。

(五)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在全市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市各级、各部门、新闻媒体及相关单位应形成合力,全方位、多渠道加大信用宣传力度,采取形式多样、贴近实际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五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全面社会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我市社会各界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社会各界的信用意识,在全市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改善我市的信用环境。

三、具体措施及计划

(一)建立健全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的制度架构。在与人民银行分行签订《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加快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办〔2009〕34号)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我市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的系列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制度、采集和信用信息的机构和市场安排及监管制度,为我市创建信用体系试点市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是在市政府与人民银行分行制定创建联度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全市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协调解决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制定并印发推进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指导全市各地开展相关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三是研究制订本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和相关政务信息为支撑,加强政府与银行间的沟通与协调,依法整合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有关单位的个人信用信息,建立个人信用基础信息共享机制,依法为政府部门、银行信用信息交换提供目录和数据交换服务,为银行建设个人信贷系统和征信服务中介机构建设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本市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全市企业信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制订统一的信用信息目录、共享交换标准和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加快完善信用基础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为实现信用基础信息依法向社会有序公开提供技术支持。

(二)依托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分步实施,在全面建成县级征信中心基础上创建统一的市征信中心,并率先建设市石材中小企业征信网。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为统筹推进市企业信用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推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由地方政府推动工商、税务、水电等部门以既定格式向企业征信系统报送各部门采集的信用信息,实现各部门间信用信息的共享,为金融机构更全面充分了解我市企业信用情况、加快信贷业务决策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我市行政机关提供信息支撑。

1.信用信息采集涉及机构。各金融机构的企业银行信用信息已定期报送企业征信系统。除此之外,采集信用信息涉及的部门主要是公安、法院、国税、地税、质监、安监、工商、劳动、住房公积金管理、交通、环保等部门,通信运营企业和社会公共行业的企业等。

2.信用信息采集的内容。企业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以及反映其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基本信息,指企业的名称识别信息(机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工商注册登记号码等)、企业性质、法人代表基本概况、地址等信息。交易信息,指各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企业在工商、税收、环保、住房公积金缴存、水费、电费、通讯费缴费记录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国土资源、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部门的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企业奖励信息、企业许可信息、企业资质和认证信息等。

3.有关工作计划。

(1)信用信息采集方面。

一是客观性。各部门按照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接口规范标准报送信息;各部门应客观、准确地整理、保存有关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得擅自更改原始数据,若证据确凿、需变更的同时报备当地人民银行。

二是准确性。当地人民银行对各部门报送的信用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发现不准确信息时,及时向报送方发出核查通知。各相关部门及时对错误信用信息进行核查、更正并重报有关信息。征信主体对自身信息提出异议的,由当地人民银行组织信息报送部门核查并进行异议处理,如相关信息确实有错,信息报送部门应及时更正并重报有关信息。

三是及时性。各部门在网络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每季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磁介质或表格形式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当季信息;待条件成熟后,采取网络方式报送。

(2)工作制度方面。各部门要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并建立健全本部门信用信息报送工作机制,确保所报信用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与及时性。对未能按要求报送信用信息的部门,由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视情节给予批评、警告或通报处分。各部门、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规定,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相关信用信息。有关工作人员涉嫌违规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时间安排。年1月底前,在辖内各县、市、区全面建成县级征信中心;年上半年前,完成市征信中心的组建工作;年上半年前,对云城区、云安县的征信中心进行整合,创建市石材中小企业征信网。

(三)依托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为当地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并逐步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

1.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并逐步建立健全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市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应组织并依托当地农信社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充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的情况,从信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贷款农户或种养植大户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托当地农信社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当地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等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农户信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进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应引导、推动当地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评价结果信息反馈,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把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当地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和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

2.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市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应组织并依托当地农信社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结合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电子信用档案,组织当地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机构等研究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动信用评定工作,将分散的农户信用整合为有组织的集体信用,推进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的维护管理。市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由当地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统一负责有关信用信息的录入工作及电子信用档案的维护管理工作,建立农村电子档案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各级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应提供必要的人力及财力全力支持当地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采集、录入及电子信用档案的建档工作。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地有关部门必须完整、准确、及时地按照电子信用档案的规范格式向农信社提供本部门拥有的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

4.有关工作计划。

(1)建立统一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的工作计划。年上半年结束前,市各级政府部门试点乡镇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2013年内在全市全面推广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工作。

(2)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的工作计划。从年起,利用3年时间初步建立并完善各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为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更好地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支持。

(四)以信用为切入点,引导、鼓励我市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1.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在全市范围内鼓励发展包括信用调查、征集、评价、担保、信用咨询公司等的信用中介机构,发挥有关机构的作用,独立、公正、客观、平等地以第三方身份为我市企业、农户等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产品或服务。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应根据各地、各部门实际,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与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以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2.以信用为切入点,促进征信管理与金融稳定、支付清算及支农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相结合,引导、鼓励我市金融机构增加对信用企业、个人的信贷支持,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个人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我市各级、各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加强沟通协调,开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保证创新方式,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3.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工商、质监、税务、供电等行政、公共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成果,对优质信用企业、信用户在政府采购、技术改造、税收政策、技术合作、产品进出口、项目立项、招商引资、土地使用、人才引进、项目投标及高新技术认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五)建立社会信用教育、宣传长效工作机制,加大信用宣传力度,在全市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1.充分利用征信中心网络平台,由各县级征信中心以宣传挂画、触摸屏、构建征信网等方式开展征信知识宣传;

2.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行政资源,依托当地政府网站、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由政府主导开展长效的社会征信宣传活动。有关征信宣传内容可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以《百姓征信知识问答》一书内容为主,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当地群众的整体信用意识水平,在当地营造“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

3.锁定当地几类特定人群,如公务员、农户、中小学生等开展长效的社会信用教育、宣传工作。(1)对公务员的信用教育、宣传工作可由当地人民银行直接负责,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2)对农户的信用教育、宣传工作应由当地政府抽调宣教系统公务员、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征信知识、农村金融业务知识宣讲团负责,由宣讲团直接到当地乡镇、农村作巡回征信知识和农村金融业务知识的教育、宣传。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征信知识宣讲团可由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前期培训,并采用由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征信宣传材料作教材,确保征信宣传口径统一。(3)对中小学生的信用教育工作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可通过在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加信用教育内容等方式,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信用道德文化观念。

4.有关工作计划:年三季度结束前,由人民银行指导各地征信中心开展挂画、触摸屏、征信网等方式的宣传;年四季度结束前,至少开展1次对全市公务员的信用教育宣传工作并做好对农户、中小学生的信用教育宣传的准备工作;年一季度起,正式开展对各地农户、中小学生的信用教育宣传工作。

四、组织领导与保障机制

一是在年一季度前,争取人民银行分行的大力支持,建立以人民银行分行和市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和同志为成员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与市人民政府信用体系试点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市信用体系试点市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9

一、充分认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维持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保证。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国务院提出:从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近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活动,我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同人民要求相比较、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较,仍有差距。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能根本解决,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最近国内外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都反映出个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利欲熏心,不按标准生产甚至在食品生产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非常突出。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食品安全案件主要并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造成的,而是少数生产经营者丧尽天良,见利忘义,造假售假所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建设抓起。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培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遵纪守法为核心,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运行系统和运行机制的建设,实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从而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已清楚地表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已迫在眉睫,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这项工作已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要非做不可。

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利于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建立起新型的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实现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它既是“信用”的重要内容,又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坚强的组织领导、广泛的宣传教育、系统的制度创新、扎实的实践探索、不懈的工作努力,把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二、当前的几项重点工作。

当前各有关部门、各试点企业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阶段是试点工作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能否圆满地完成试点方案所确定的各项任务,能否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信用体系建设道路,直接关系到试点工作的成败。为此,在下一阶段要围绕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的决策来源于科学的判断,而科学的判断则来源于深入的调查。要针对试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调查,了解本行业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数量、行业分布、企业性质、组织形式、注册资本、产权结构、经营状况、品牌特点、履约能力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资质是否合法,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等),对试点工作的认识(包括认知程度、参与力等),消费者评价(对食品品牌的知晓度,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等等。对试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社会的基本评价,要做到情况明、底数清、问题准,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

(二)大力开展宣传培训。这次培训仅仅是开始,下一步仍要开展各种培训。通过理论研讨、知识培训、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好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信用典型案例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培训对象包括试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质量管理与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其他关键岗位的负责人和企业的其他员工,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农业、质监、工商、卫生、贸易、粮食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和行业协会的有关工作人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培训工作着力点应放在严格生产标准,完备生产条件,确保食品质量上;对食品流通企业的着力点应放在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综合业务素质,杜绝假冒伪劣食品上。通过培训教育活动,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总责,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意识。应定期对广大消费者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大力普及食品安全信用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政无信不行”的道理,使诚信成为每一位公民、每一个食品企业的立足社会、立足市场的根本。

(三)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各试点企业要按照《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和《市肉类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的要求和部署,依照国家《肉类行业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粮食行业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儿童食品行业生产经营档案示范文本》三个示范文本,结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原材料采购验收制度、生产台帐制度、购销记录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产品说明制度,包装标识制度,出厂检验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全面、客观详实的原始记录,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内部档案,切实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在试点期间,每个试点企业都要普遍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规范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档案,为企业信用监管档案的建立提供基本保障。

(四)建立健全监管信用档案。要结合监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需要,综合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和行业信息,积极探讨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试点企业的监管信用档案。试点企业的监管信用档案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优良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等。只服务于监管机关和行业协会的工作需要,而不对社会公布的信息为闭环信息,而经过遴选,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知情权,对全社会公开的信息为开环信息。闭环信息要畅通,开环信息要规范。要通过食品企业监管信用档案的建设,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统一管理、综合执法、联合执法的路子。

(五)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要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和监管信用档案”的成果,建立并发挥信用奖惩机制的作用,褒奖守信,惩戒失信。对长期守法诚信企业要给予宣传、支持和表彰,在年检、抽检等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食品企业及法定代表人列入“黑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形成联合打假、失信曝光的机制,使不守信者寸步难行。

今天参加培训的还有试点以外90多家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试点结束后,我们将在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希望你们积极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三、几点希望和要求。

下一阶段的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部门、各试点企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保障实施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里我再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大力度,精心组织,悉心安排,确保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收到实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大,必须坚持“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要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落实责任制,把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专人。为提高工作效率,集中精力,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要抽人集中办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要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月要听取一次各牵头单位的专题汇报,同时各主管部门要做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

(二)积极探索,用于实践。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它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照搬,试点行业要在试点工作中要树立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只要有利于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有利于切实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素质,有利于提高政府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就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要凭借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中介机构发展成熟,企业信誉度好等优势,试点工作要率先走在全国前列。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宣传我市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帮助消费者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时尚。有关部门要树立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形成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建立食品质量信息体系,及时收集、分析、食品质量信息,执法部门对有害食品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震慑力量,做到该曝光的曝光,该封杀的坚决封杀,以达到指导标准生产、引导安全消费的目的。

(四)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认真组织整改。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各试点企业,要理清思路,抓紧时间,倒排日程,把试点工作做细、做实。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10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效率,打造阳光政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标准,分步实施。

二、工作目标

到年,全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框架整体形成。通过统一的政府网络办公系统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年7月至年8月):研究并制定《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二)工程建设阶段(年9月至年1月):制定具体的建设技术方案,经专家论证评审后组织招标建设。年11月底前完成网络平台硬件建设。年1月底前完成全县党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工程。按照国家有关公务员信息技术和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培训要求,启动面向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政府网络办公系统业务培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息管理水平和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应用技能。

(三)全面应用阶段(年1月以后):全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

四、建设模式

(一)总投入成本: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内、外网系统集成安装服务总成本为529.7万元。包括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内网平台建设,143个内网链接点(含四大家机关4个点)的电路建设,143个内网使用点网络隔离卡建设,内、外网服务器托管,143个部门单位的网页制作与维护(不包括使用点的计算机终端购置)。

(二)建设方式:内网建设由县电信公司一次性投入,使用单位每年只支付使用费,县政府办与县电信公司双方签订五年接入使用协议,所有使用单位的内、外网网络均使用电信网络,网络产权归属县电信公司。

(三)付款方式:属县财政拨款的单位由县财政代扣后统一转入县电信公司帐户,其他单位由县电信公司收取(名单见附件)。

1、使用费:第一轮合同期(五年)内,全县直接支付使用费的使用点共计143个,使用费支付方式与标准为:第一年每个使用点支付3500元,第二年每个使用点支付3000元,第三年每个使用点支付3000元,第四年每个使用点支付1500元,第五年每个使用点支付1500元。每个使用点的年使用费在当年八月底前一次性支付给电信公司。五年合同期满后,另行签订合同,经协商后县电信公司应给予优惠。

县四大家机关66个使用点视为4个使用点,其增加的62个终端点使用费全免,用于支持政府机关网络办公系统建设。四大家机关增加的62个终端使用点由县政府网络信息中心把关审定。

2、维护费:第一轮合同期内,县电信公司免第一年的维护费,第二年起网络维护费按24万元/年,由县财政包干支付给县电信公司。保修期满后,年维护费在当年八月底前一次性支付给县电信公司。

3、各使用点按合同规定支付上述费用后,政府网络办公系统不再向县电信公司交付其它费用。

(四)交付验收及计费时间:建设合同签订后,县电信公司应在年9月30日前全面组织施工,保证年1月1日前全面竣工。所有费用交付日期从县政府办验收网络系统建设达标起计算。施工前财政代扣的单位,由县财政预付使用费30万元给县电信公司。

(五)培训与售后服务:

县政府网络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各使用点参加政府网络办公系统使用培训。县电信公司负责免费为各使用点用户提供政府网络办公系统使用培训,并免费提供培训场地和设备,确保用户熟练使用。

培训对象:全体县级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部门一把手,各单位2—3名业务骨干。

培训形式:一是利用各种会议实行以会代训;二是有计划分批次培训业务骨干;三是组织上门培训。

在政府网络办公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时县电信公司派一名业务骨干驻县政府网络信息中心服务半年,保证内网使用走上正轨。合同期内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各使用点遇到故障,县电信公司须在县城区20分钟内、乡镇60分钟内响应,并保证在2小时内查通故障。

五、机构设置

为抓好全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成立全县网络信息工作领导小组

六、具体工作职责

(一)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全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负责组织政府网络办公系统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保障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顺利实施;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电子公文、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视频会议和网上申报审批推广工作;考核评价全县各单位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成效;研究制定政府网络建设各种规则制度。具体工作由网络信息中心组织实施。

(二)电信局:根据《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项目服务合同》要求履行义务和责任,保证各使用点线路畅通,为政府网络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三)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落实专项经费,明确本单位网络建设的分管领导和网络管理员,在县政府网络信息中心指导下做好接入政府网络办公系统网络的有关业务工作,强化信息上报责任,做好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站的信息报送工作;广电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网络信息中心的要求,及时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每天的视频新闻和文字新闻,并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电视宣传;建设规划部门要为政府网站的户外宣传提供支持;其他各部门要积极做好县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有关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树立现代办公意识,高度重视政府网络办公系统建设工作。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单位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11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推进《*先锋网》网络体系建设,就是依托乡镇、街道党员电教工作站和《*农网》信息服务站,建立“先锋在线”工作站;依托村、社区以及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党员电教固定播放点,建立“先锋在线”信息点。

“先锋在线”工作站和“先锋在线”信息点,是《*先锋网》、《*农网》网络体系向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拓展和延伸,是基层党组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终端接收点。它既是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培训点,也是城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点。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推进《*先锋网》网络体系建设,是我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手段载体化、内容经常化、方式制度化的迫切需要,是我省实施“861”行动计划,推进“数字*”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满足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巩固我省“信息入乡”工程、推动信息“进村、入户”,解决我省城乡信息不对称、教育机会不均衡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二、在城乡基层党组织推进《*先锋网》网络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先锋网》网络体系建设总的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所有的乡镇、街道和80%左右的村、社区建设、开通“先锋在线”基层站点,实现《*先锋网》网络体系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目标。按照这个总的目标,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建设任务:

1、开通“先锋在线”工作站、“先锋在线”信息点网页。在《*先锋网》各县(市、区)分站首页开设所属乡镇、街道网页链接,统称“××乡镇(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在乡镇、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网页开设所辖村、社区“先锋在线”信息点链接,统称“××村(社区)先锋在线信息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两新”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延伸。

2、建设乡镇、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先锋在线”工作站建设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一间固定的办公场地,有一名以上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一条宽带互联网线、有一台电脑等上网设备、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条件好的乡镇、街道可组建局域网、添置投影仪等。一般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或党委组织委员任站长,乡镇电教播放员、农网信息服务站工作人员为成员。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在党委的领导下,负责本乡镇、街道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负责本乡镇、街道《*先锋网》、《*农网》网络维护和信息更新,收集、上传有关信息,及时下载、存储、和播放有关信息(课件),为本地政府、企业和“两新”组织提供服务,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信息服务;指导所辖村、社区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等。

乡镇、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标识由省远程办统一制定,各市按标识统一制作标识牌。

3、建设村、社区和其他基层组织“先锋在线”信息点。“先锋在线”信息点建设也应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一间固定的办公场地、有一名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有一条互联网线、有一台电脑等上网设备、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增加投影仪等。一般由村、社区电教播放员担任“先锋在线”信息点管理员。信息点的主要职责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村、社区信息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组织开展技术咨询和实用技术培训;负责向本县(市、区)网站和乡镇、街道“先锋在线”工作站报送本村、社区党支部活动信息;及时下载、存储、和播放有关信息(课件),为本村、社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信息服务等。

村、社区“先锋在线”信息点标识牌由各县(市、区)统一制作,标识与“先锋在线”工作站一致。

三、在城乡基层党组织推进《*先锋网》网络体系建设的措施和要求

1、组建机构,加强工作指导。省委组织部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成立省委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厅[*]16号)和省编办《关于省委组织部增加机构编制的批复》(皖编办[*]30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与*省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具体指导和管理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各地可以参照此做法,在党员电教中心增挂本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或管理中心牌子,组建远程教育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指导“先锋在线”工作站、“先锋在线”信息点的建设。

2、整合资源,加强部门合作。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所承担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市信息办、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积极采取措施,多方整合资源。各级气象部门要充分发挥农网中心人员和技术优势,做好网络体系建设软硬件服务和技术支持,保障网络运行安全。

3、勤俭办事,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基层站点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各级党组织要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可以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办公经费挤一点、争取有关运营单位优惠一点等办法加以解决,确保基层站点建设和运转的必要资金,但绝不允许向群众摊派,不得增加群众负担。

4、加强培训,建立一支专兼职工作队伍。要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队伍。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培训的要求,制定人员培训方案。基层站点管理员,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可采取集中授课、实习操作和现场观摩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篇12

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要达到以下目标:2011年底前。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各市、州、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托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当地政府网站。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二)实现企业、从业人员、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库之间的动态联动和数据库信息同步共享。进一步完善全省建设类企业和从业人员基础信息。

三)实现全省新开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报建、招标投标、合同备案、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各主要环节的网上监管。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数据库。

四)制定完善建设类企业市场行为信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实现对企业和从业人员动态监管和差别化监管。

二、职责与分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一)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指导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意见和计划,组织工作检查、交流和总结。

二)各市、州、县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托门户网站和“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并与当地政府网站链接。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审核、、上报工程项目信息和企业、从业人员信用信息。

指导各市、州、县做好相关工作。三)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处、站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信息的收集、认定和工作。

三、工作原则

整合资源。各地要充分利用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门户网站,一)统筹规划。整合信息资源,集中公布信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要把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分级实施。各地要严格按照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的目标任务要求,二)统一规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三个结合”项目信息公开与网上办事相结合、项目信息公开与行政审批相结合、项目信息公开与市场监管相结合)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循序渐进。重点公布政府投资的重大城乡建设项目信息、建设类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三)突出重点。突出对不良行为信息的披露,逐步实现对工程建设各类信息的全覆盖。逐步为企业和个人建立信用档案,有效实施联动监管。

确保准确。各地要制定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采集、审核、、更正和使用等相关管理规定,四)精心实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的采集、整理、和报送工作,确保信息有效、准确和及时。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