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降温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5 15:02:08

防暑降温措施

防暑降温措施篇1

2.本办法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

小型厂矿和田间作业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3.防暑降温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土洋并举的方针和增产节约的精神,在具体措施上,应当采取综合措施,即技术、保健和组织措施。

4.高温车间工作地点的气象条件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防止中暑的发生。

各地区的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合作,必要时可组成联合组织,共同制定计划,共同行动,并经常对防暑降温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5.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审查批准,自公布日起实行。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的精神制订实施细则。

二、技术措施

6.厂矿企业应结合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尽量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过程,改善工具设备,减少高温部件、产品暴露的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

7.合理安排高温车间的热源:

①首先是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工艺操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各种炉子移到车间外面(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温度很高的产品和半成品(如红钢锭、红热的铸件、锻件等)要尽快运到室外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一些不能尽快运出车间的红热部件,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应用喷雾降温。应用喷雾降温时,应注意大量水蒸汽对工作地点的影响。

②新建和扩建的厂矿在合理布置热源方面,对于应用穿堂风的单跨或是双跨厂房,应当把热源尽可能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靠着背风面的外墙处;使室外空气进入车间时,尽可能先通过工人操作地带,然后再通过热源排出。同时,在设计厂房总体布置时,应将热加工车间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对热加工车间,尽可能地不设计多跨厂房。热源比较集中的三跨厂房,应当把热跨布置在中间。

8.当各种热源(炉子和应用大量蒸汽的设备等)的发热表面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工人时,应尽量采取以下隔热措施;采取隔热措施后,其外表面温度要求不超过60℃,最好在40℃以下。

①对于温度很高的热源(如炉口),应尽量缩小其辐射面积。如水滴对生产过程有影响时,应采用循环水箱或隔热炉门;如水滴对生产没有影响时,则可采用各种水幕,如瀑布式水幕、铁皮水幕和铁纱水幕等。

②对于大型加热炉,退火炉等炉壁,可采用隔热材料和空气隔热层。隔热材料应就地取材,根据热表面温度情况可用石棉板、木丝板、草灰和青砖等。凡炉膛、设备等内表温度不宜增高时,应采用流动空气层、使热空气尽量从上部排出室外。

③小型锻炉可用青砖砌成隔热排气围炉结构,玻璃熔炉可用麻布水幕及排热罩等。

④凡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设备,一般可在表面包复隔热材料(如用石棉混合耐火泥、草灰泥、白灰涂抹或稻草绳外涂纸筋石灰等)。如表面不能包复时,可用木丝板等制成隔热罩,从上部排出余热。

⑤轮船上的锅炉间以及拖拉机、挖土机等的热源或热表面,可用湿润的麻布和帆布隔热。

⑥为了防止太阳辐射热传入室内,应在房屋周围绿化,屋顶、墙壁刷白,窗玻璃涂刷云青粉;屋顶高度在5米以下,通风较差者,可考虑采用屋顶搭凉棚、加隔热层(双瓦、通风屋顶)或喷水等。

⑦工人操作处的地面温度超过40℃,例如轧钢车间的铁板地面和地下有烟道通过时,可利用循环水管,地下喷水或空气层隔热。

⑧农业生产和工地露天作业,地点较为固定时,可采用活动布幕或用树枝芦席等搭盖凉棚,以减少太阳辐射。

9.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自然通风:

①炎热地区的单跨和双跨车间,应当尽量采用以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应用穿堂风的车间,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冬天的温度、台风、暴雨的影响)、工艺特点、车间余热量的大小,采用“侧窗式”或是“开敞式”围护结构。

②单跨的厂房应利用下侧窗、下开敞口、大门、地脚窗进行自然通风。多跨厂房可根据跨数的多少适当加大“侧窗”或“开敞”的面积。下侧窗或下开敞口离车间地面的高度应在0.3~0.8米(应考虑防汛、防台风的具体措施)。

③应用下开敞式自然通风的车间,在冬天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应当用抹泥席棚围住,或安装可以拆卸的围护结构。

④凡是有炉子和放散大量有害气体设备的上部,应有挡风板天窗(即气楼)。挡风板可以用木板、石棉板或玻璃等材料制成。

跨度小、宽度窄、没有炉子和穿堂风大的车间,可不设置天窗。在这种房中已安设天窗的,也可以不设置挡风板。

⑤冬天不太冷的地区,有相当大余热量的车间,有挡风板的天窗可以延长天窗屋檐挡雨,不设置窗扇。

10.新建、扩建厂矿高温车间的厂房建筑,为使自然通风畅通,首先应考虑建筑方位与自然通风的关系,使厂房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垂直,并防止阳光直射到工作地点。

厂房的纵轴必须东西向时,应采取遮阳措施(如涂云青粉、挂布帘、搭凉棚、绿化等)。

建筑物之间应有适当的间距。一般应用穿堂风的厂房,根据自然通风的要求,厂房迎风面与前一建筑的合理间距应为前一建筑高度的三倍以上。

厂房迎风面不宜建置附属建筑(坡屋、小屋等);如果生产工艺的要求必须设置辅助房屋时,则应设有足够的进风口。

11.除工艺过程的要求或其它有特殊需要的车间,应装设全面机械通风外,一般高温车间可利用自然通风外,还应根据温度、辐射热、气流速度的情况,在局部工作地点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

①在辐射热很小而需要一定风速的车间,可采用送风风扇,如普通天轴风扇、机床风扇、轴流风扇和拉风扇等(机械加工等冷作业,根据劳动强度不同,最高风速宜为2~4米/秒;一般车间最高风速不超过6米/秒)。

②在气温很高、辐射强度较大的工作地点,除车间内空气不宜回用者外,首先应采用喷雾风扇。喷雾风扇的风速一般以不超过8~10米/秒为宜,喷的雾点的直径应在100微米以下。送的风要尽可能从侧面吹到人体和受到辐射热的部分。

喷雾风扇的高度应在0.5米以上,避免直接吹向地面,以防止灰尘飞扬。选择地点时,应尽量吸入室外新鲜空气,根据工作要求,应选取不同大小型号和射程的喷雾风扇。

③凡工艺过程不能有细小水滴及需要大量室外新鲜空气的工作地点,可采用空气淋浴。

12.高温、高湿及放散有害气体的车间,如各电解、印染、缫丝车间等,应根据工艺特点,采用隔热、自然通风、机械送风及机械排风装置(隔热排雾罩等)。

13.对于特殊高温作业场所,如高温车间的天车,应采用隔热、送风或小型空气调节器等设备(在使用空气调节器时,驾驶室内温度一般不应超过30℃,风速不应超过0.5米/秒),并应注意补充新鲜空气。在高温设备或炉内进行抢修及其它工作时,应采用送风、抽风、喷雾、穿湿衣服等措施。

14.砖瓦工业的轮窑,不要过早出热窑,应尽量提前打开窑门和火眼盖通风,并淋水以加速砖瓦的冷却,再用风扇或喷雾风扇送风及隔热,以降低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减少辐射热。

15.在采用一些技术要求较高、投资较大的设备时,必须先经详细的了解和设计,才能施工和安装;交工时应有验收制度,以防止效果不良,造成浪费。

16.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均应有专人管理,除按时检修维护外,每年在暑季到来前应大检修一次,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使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17.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应定时测定和记录车间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强度,掌握车间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对于各种隔热通风设备,应进行效果评价。小型厂矿自己不能测定时,可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助解决。

三、保健措施

18.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临时工)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衰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19.炎热时期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车间、工地和田间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对于曾患过中暑者及老年、体弱、孕妇和未成年工尤应注意。如发现有轻症中暑症状,应立即使之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的处理。中暑的诊断和急救办法如附件。

20.发生中暑时,基层卫生部门或单位应进行登记和报告。重症中暑应在24小时以内用电话和书面报告;轻症中暑按月统计,向当地防暑降温联合组织或卫生部门报告,并及时组织调查,了解发生原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1.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季露天作业(包括田间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包括盐汽水、茶水、中药、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有条件的地区及单位可要求水温达到10℃左右。

①清凉饮料的供应量,可根据气温、辐射强度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轻体力劳动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宜少于2~3升,中等或重体力劳动不宜少于3~5升;但应防止暴饮。

②在饮料的配制、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22.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其它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镜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对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

夏季露天作业工人和农民,应使用宽边草帽或斗笠和白色宽大的服装。

夏季田间作业,应在适当地点建立男女分设的简便厕所。

四、组织措施

23.高温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晚工作,中午休息、尽可能白天作“凉活”,晚间作“热活”,并适当安排工间休息制度。

24.在炎热季节,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应注意以下几项:

①调整工人集体宿舍,将同一班次的工人调在一起,避免互相干扰而影响睡眠。②开展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工人下班回家后能吃好、睡好、休息好。③为保证工人充分休息,尽量精简会议,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25.在暑季应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26.高温作业车间应设工间休息室,并要求做到:

①休息室应设在工作区域内或离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并应隔绝高温和辐射热的影响。

防暑降温措施篇2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此外,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一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湖北电建二公司西塞山二期项目部。

3、具体规定:

3.1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 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3.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3.6 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3.7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8 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二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各单位要安排好高温酷暑期间安全生产值班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等各项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三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 ,确保在夏季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 暑期来临,通过本预案的编制来指导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项目经理 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项目副经理 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 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我项目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 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 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由组长 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 荆国栋 担任组长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 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 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 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3、项目部内部设置医疗室、配置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职医疗救护人员。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对广大员工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高温期作业, 落实防范措施。

3、暑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高温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4、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好员工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对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间作业。适当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5、落实每一位员工的防暑降温物品,尽量以实物形式供给职工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药品,把好进货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6、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暑期易发疾病的监控。

7、暑期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报警及急救电话制表张贴于宣传栏中,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项目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 陈爱民 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八、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 ~14: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依据XX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10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某某住宅楼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

上午:7:00~11:00 (四个小时)

下午:15:00~19:00 (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项目部成立“夏季施工防暑降温专项机构”具体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 。

6、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7、项目部内部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加强项目内部的医疗救护宣传、保障人员的生命、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九、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十、应急培训及演练

1、培训

① 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能够熟练运用。

② 学习本预案,使广大员工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项目部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① 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② 检测应急设备

③ 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④ 测试应急人中的协调能力

⑤ 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⑥ 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项目部于2009年6月20日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① 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② 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③ 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领导的指挥,做到“以假论真”,有效地实施抢救措施。

3)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近日来,由于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部分地区气温连创历史最高记录,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其实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推荐了防病三大处方:

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平时多喝凉开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喝清凉的饮料,绿茶、、金银花露等,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也给人带来很多情绪的困扰,引起 “情绪中暑” :

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故《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生活防暑秘方

1、防暑六“宝”:盐开水、茶水、陈醋、绿豆汤、苦瓜、人丹。

2、夏季安心睡眠的4大禁忌 :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忌胸腹

忌凉水抹席

忌室内浇水降温

3.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最佳调味品——食醋 (2)最佳蔬菜——苦味菜

(3)最佳汤肴——番茄汤 (4)最佳肉食——鸭肉

(5)最佳饮料——热茶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7)最佳运动——游泳 (8)最佳服色——红色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防暑降温措施篇3

1、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该《办法》共25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60年7月1日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予以废止。

2、《防署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等。

(来源:文章屋网 )

防暑降温措施篇4

受夏季高温的影响,猪群采食量、抗应激能力和免疫能力都会下降,易造成肉猪生产速度减慢、相互打架、疾病发生等,影响效益,因此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非常重要。

1控制适宜密度,减少应激

控制好猪苗的运输密度,选择天气凉爽、气温较低的时间运输猪苗,在运输前让苗猪饮用清凉水,运输车辆覆盖遮阳布,保持通风[1]。另外注意,夏季尽量不长途运输猪苗,以减少应激。炎热夏季种猪场可以考虑把不作种用的公猪提前出栏,空出栏位放待选种猪,以减小猪群密度、降低热应激[2]。降低饲养密度饲,育肥猪养密度可调整为1.6~1.8 m2/头。

2增加防暑降温设施

搭设遮荫棚,防止阳光直射。安装遮光网,猪舍向东、向南、向西面或太阳照射进猪舍的地方在猪舍屋檐处平拉出2 m的遮光网。夏季应通过绿化尽可能减少太阳辐射热,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舍内时,周围建筑物也可经辐射使舍内温度升高,空气可经门窗及通风孔道将热量带入舍内,植物绿化有助于降低猪舍周围环境温度。在猪舍四周种树,树种可以选择为落叶速生杨树等比较好,做到夏季遮荫冬季不误光照。空地搞好绿化,水泥地面积不要过度,尽量减少热辐射。安装管道扇或吊扇,管道扇安装高度在1.1~1.3 m,在猪采食时使用10~20 min;吊扇每栏装1个,独立开关控制。采用瓦面喷水装置(如用禾秆或是其他材料打编成片,固定在瓦面。喷水保持湿润状态,或是种植爬藤植物如牵牛花、丝瓜类等,瓦面可用石灰水(石灰粉40 kg、白水泥5 kg、盐500 g拌合水500 g按以上的比例配置)喷白来降低热辐射。猪舍在建造时,注意选址和朝向,一般选择地势高朗,猪舍面偏南较好,猪舍宽度也不能过窄,按照建猪舍的要求8~12 m即可。夏季猪舍的所有通风设施都要打开,以提高猪舍的通风换气能力,加大舍内气流速度,保证气流均匀并能通过猪体周围,应合理安排通风口位置。但是要注意遇到雷雨时,防止通风口进雨,猪舍遭受雨淋。

3冲栏

小猪对高温的应激较小,进苗后10 d内禁止带猪冲栏。10 d过后如气温高于27 ℃以上且阳光较好时可开始初步的冲水作业,首先冲干净地面,然后从猪的脚部,再到尾部、躯干,最后到头部的顺序进行试冲猪身,让猪只逐步适应冲水作业。中、大猪气温高于28 ℃,可选择在中午时段进行带猪冲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30 ℃以上至少需冲洗3次。但应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冲洗地面工作,同时冲栏时间尽量控制1.5 h内,冲洗完毕时间不得超过16:00,除冲栏时其他时间全部使用风扇或管道扇、瓦面喷水等降温措施,病残猪只禁止冲洗猪身。首次冲栏时,要做好猪群防感冒工作,用银翘散或双黄连浸膏粉来预防[3]。冲洗淋浴降温适用于育肥猪舍、配种妊娠舍及公猪睾丸局部降温,每天淋浴2次,忌用冷水突然喷淋猪头部,对配完种1 h内的公猪禁止冲淋。

4保持饮用水清凉新鲜,调整饲喂时间

酷暑时节猪对水需求量比较大,因此饮水器内必须保证随时都有清洁干净的饮水。同时,还必须定期检查饮水器的出水量,定期检查饮水器的水温,防止过热,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电解质、电解多维等。此外,高温时节一般将饲料干喂改为湿喂,以喂稀食为宜,现拌现喂,防止变馊。并要防止阳光直射到水管、饮水桶。可将饲喂时间放在气温适宜的早晨和傍晚进行。小猪每天可分为3~4餐饲喂,中猪分3餐饲喂,大猪分3~4餐饲喂。

5药物辅助降温及物理降温

一是氯化铵饮水。在猪群饮水中加电解质可减少热应激的不良反应,可以在中大猪阶段经常饮水保健,使用最好在10:00—16:00,用量1∶1 000(即1 kg对水1 000 kg),在使用氯化铵时禁止使用磺胺类药物。二是柠檬酸饮水。可以间隔饮水保健,每次连续用药不超过3 d,用量1∶800(即1 kg对水800 kg),或用维生素C、小苏打饮水。三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可用风油精、醋酸或十滴水带猪喷洒。四是饲养期间经常用清热解毒中草药保健,如车前草、鱼腥草、马齿苋等。五是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料中可添加碳酸氢钠1~4 kg/t、水杨酸钠250~500 kg/t或维生素C 100~200 g/t、扑热息痛250 g/t或盐酸氯丙嗪5~10 g/t、马来酸氯丙吡胺5~10 g/t。

6正确处置中暑猪

发现猪只中暑,应立即将病猪运离高温区,用空调、电扇或凉水对其体表降温[4]。病症严重的要用解热药,可肌注解热药加安乃近,用凉水灌肠。切忌用凉水直接冲洗头部,应先冲胸部。症状特别严重呼吸急促的可以静脉放血200 mL,出现神经症状的肌注氯丙嗪,出现心衰的应立即强心补液,症状缓解以后要细心护理、精心饲养,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7参考文献

[1] 柳振陆.夏季猪场防暑降温的措施[J].畜禽业:南方养猪,2008(7):40-41.

防暑降温措施篇5

有关人士表示,新办法解决了上述“老问题”,明确界定了高温下劳动者的权益,呈现四大亮点。

亮点一:高温条件下对劳动禁忌标定清晰“界线”。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

亮点二:扩大了保护范围。有关人士表示,52年前的《暂行办法》仅适用于“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和炎热季节的露天作业”,而新办法则将范围扩大到“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即囊括了所有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用人单位和新兴职业。

防暑降温措施篇6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责任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仅是《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企业行政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大对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与治理,防止发生职工中暑伤亡事故。

防暑降温措施篇7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责任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仅是《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及企业行政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大对事故隐患的监督检查与治理,防止发生职工中暑伤亡事故。

防暑降温措施篇8

一、要高度重视当前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切实抓好防暑降温、安全生产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保障工作。要针对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因素,制定防暑降温工作预案,做到及时研究、重点预防、落实有效,合理安排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减少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要迅速、妥善处置,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管

镇安全办要针对高温天气下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作业岗位以及高空、露天施工作场所的安全检查和防护工作,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公安派出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防止各类火灾事故发生;食品药品监管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夏季食品卫生检查,严防群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镇用电管理部门要合理安排企业错峰、避峰用电,防止超负荷运转,确保电网安全。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针对高温季节易发生火灾、爆炸、触电、高处坠落等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适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防止各类事故发生。镇防汛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小区、重点单位的督促检查,落实措施,切实做好防汛防台工作。

三、要认真抓好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

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各自实际,对当前的防暑降温工作作出部署。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医疗卫生等部门以及工会组织要把防暑降温工作作为近期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劳动监管和生产调度,做好医疗保障服务,保护职工生命健康,特别是要做好弱势群众防暑降温的帮扶救助工作;水务、电力、燃气等部门要切实搞好群众生活所需水、电、气的供应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学生的防暑降温和暑期安全工作;城建、环卫等部门要努力做好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室外工作群体的防暑降温工作;工商企业要增加通风降温设施,室外作业单位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在高温时段适当安排职工轮休,防止中暑和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施工单位要注意做好民工的饮食、饮水供应及住宿场所的环境卫生工作;各商场、餐馆、网吧及其他营业场所,要加强高温暑期营业场所的通风、降温和卫生防疫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防暑降温措施篇9

3.2.1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Ⅰ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极易发生中暑”,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2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Ⅱ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3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Ⅲ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较易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3.2.4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高温中暑事件级别达到Ⅳ级,且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达“可能发生中暑”以上,高温天气还有持续或加重趋势的。

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相应提出防御措施。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各级卫生、气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科学分析判断,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程序。

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合作联动,向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提出事件的防控建议,指导、督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气象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应急工作。

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别采取以下响应措施:

4.2.1 一级预警响应措施

a.积极主动地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及早发现病例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主动接受上级气象部门对事件发生地或可能发生地的天气预报、预测技术和产品的加强指导,及时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强化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开展防暑动员;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开展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2 二级预警响应措施

a.进一步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并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组织加密气象观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进一步加大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的力度,强化全体社会公众防控高温中暑的意识;

d.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积极会同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部门,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的用人单位,开展联合防暑降温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4.2.3 三级预警响应措施

a.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分析,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或有关单位做好老年、儿童、病人等特殊人群的高温中暑防控工作的意识;

d.根据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对高温环境作业人群开展防暑降温咨询,并指导用人单位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4.2.4 四级预警响应措施

a.开展高温中暑病例的监测、报告,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收治;

b.加强气象监测,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c.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高温环境下作业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防暑降温措施篇10

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多了许多人性化的考虑,比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中暑死亡视为工伤;因高温停工不得降工资等等。

《办法》的出台,是广大职工期待已久的。当然,具体在实施过程中,还得真正把职工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一则,请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广而告之。当工人们知道了相关的规定,他们对自己的权益就会有更准确的认识,无论是自发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是督促用人单位保障他们的权益,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则,要谨防防暑降温被额外的补贴打败。防暑降温是为了职工的身心健康着想,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工程急着赶进度,催工期,这不由得让人担心,一些用工单位以额外的高补贴让员工自发的加班加点。这种经济方式的刺激,对工资本不高的低层员工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只是如此一来,任何《办法》都有被架空的危险。

防暑降温措施篇11

一、为了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领导,成立广州市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劳动局、卫生局和市总工会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业务,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局。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在市人委的领导下,负责计划、布置每年的防暑降温工作;调查研究防暑降温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组织推动各部门开展防暑降温工作大检查;总结推广有关经验等。各区(县)劳动、卫生部门和工会组织应在当地党委和人委的领导下,成立区(县)的防暑降温工作领导小组。在市防暑降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推动本地区的防暑降温工作。

工业、交通、基本建设系统各局(公司)和五百人以上的企业也应由安全技术、生产技术、总务、医疗部门和工会,组成相应的临时机构,负责组织推动本系统所属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

二、各企业一般在每年四月底以前,就应做好有关防暑降温的一切准备。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卫生部、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于1960年联合公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从组织上、技术上和卫生保健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盛暑期间能有效地解除高温的威胁。

三、防暑降温工作,必须贯彻节约精神,对于必需的设备应本着花钱少,收效大的原则加以添置。各种防暑降温设备和各种器材应有专门记号,不得移作别用,已移作别用的应该收回。所有的防暑降温设备应建立和健全保管、使用及维修制度,务必管好、用好。

四、关于夏委清凉饮料的供应时间、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1)清凉饮料供应日期,由每年6月1日起至9月底止;

(2)凡经常在温度摄氏35度以上的地点作业的工人和露天作业工人,费用开支标准为每月每人1元5角;经常在温度摄氏35度以下的工作地点作业的工人每月每人1元;这项费用由企业统一掌握使用;整天在企业以外无固定作业地点的生产工人,按每日每人8分计算,照实报销。以上清凉饮料列在企业生产经费内开支;

(3)企业科(室)职能人员,每月每人5角;经常外勤的供销人员每月每人1元。经费列入职工福利费内开支,不得列入生产费用;

(4)对于临时调出支援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等不属本企业生产任务的职工,其清凉饮料按农业和水利单位的规定办理,不应享受原企业清凉饮料待遇。

清凉饮料是夏天防暑降温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保健措施,因此,各企业应把此项工作做好。制作清凉饮料应以含盐饮料为主,不应以甜汽水代替。饮料供应最好上、下午各一次,不能采用隔日供应的办法。清凉饮料的款项和物资,除少数无固定作业地点的工人和外勤的供销人员外,均不得发给个人。企业的财务和安全技术部门应监督此项费用的合理使用。

五、各企业在盛暑期间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1)必须严格限制加班加点,并应尽量精简会议,不要在高温期间过多占用职工的业余时间;

(2)对于怀孕六个月以上和哺乳期未满8个月的女工,不应安排加班加点,并尽可能不安排上夜班。

(3)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一般可采取勤换班的方法或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适当增加轮换休息次数;

(4)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实行一班或二班生产的高温和露天作业单位,应适当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六、各企业应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在入夏前进行预防性的身体检查,凡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工人,均不宜安排高温作业(个别确因生产需要暂不能调动工作的,应加强预防中暑观察)。

发现中暑者,应进行急救治疗。病情严重者,应立即转送医院治疗,不得拖延处理。

七、各企业必须执行中暑事故登记和报告制度,发生中暑事故应在24小时内向市、区(县)防暑降温领导小组报告,并应立即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和提出预防措施。

防暑降温措施篇12

连续在高温下作业几个小时,如果能吃上一块西瓜、一杯冰绿豆汤,那就能感受到一股“透心凉”。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药品。记者走访了几个施工工地,高温施工的防护措施都很到位,给工人们都配发了防暑药品,西瓜、绿豆汤这些消暑食品也是必备品。

在长沙某项目部食堂的冰柜里,记者看到了几十个西瓜,这些都是给施工人员吃的。刘文武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能吃到冰西瓜,而且,大家吃完饭也都会带一壶冰绿豆汤去施工现场。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更是每个人必配的药品。

同样,环卫工人张阿姨也收到了“清凉大礼包”:除了必配的防暑药品之外,还有5公斤绿豆和2.5斤冰糖。

任师傅工作的工地设置了茶水亭,工人们随时可喝到凉开水。而且,每天午饭后,大家还能领到一瓶盐汽水,还有绿豆汤解暑。

虽然各施工单位都提供了较好的防护措施,不过,“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这是国家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但是,记者发现,尽管大部分单位都发放了高温津贴,但是,许多像任师傅这样的工人,却与高温津贴无缘。

在全国各地的工地奔波多年,他从未领过高温津贴。他说,和许多工友一样,他是属于“包工”,也就是按天计算工资,每天220元,干一天算一天,老板肯定就不会再发放高温补贴。

而按照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的,视为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或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沿袭“模糊战略”的管理办法

早在1960年,当时的卫生部、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公布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基本建设工地等在夏季高温作业和露天作业的行业应采取防暑措施,包括发放高温津贴。

然而,实行53年以来,由于在具体如何采取措施上比较模糊,在实践中防暑降温费一直很难落实。2012年6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安监总安健〔2012〕89号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各省也制定了相关规定,无论《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还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了要向高温作业者发放高温津贴或者说防暑降温费,但时至今日,高温津贴仍是许多高温作业者的“画饼”或者“望梅”。这其中有着多重复杂原因。

首先是政策界定模糊。“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这一条款似乎将厨房、锅炉房等环境下的作业排除于“高温作业”之外。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哪些工作场所属于不能将温度降低到33℃以下,这一认定又是由哪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与监督实施以及如何监督实施,“管理办法”并无明文规定或操作细则。弹性极大的“灵活性空间”必然给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单位以堂皇的借口或坚硬的挡箭牌。更为关键的是,习用长达52年之久的“暂行办法”并未将高温津贴上升到法律高度强制执行,地方劳动部门对其执法、监管意愿不强,致使它的实现主要靠用人单位的自觉和劳资双方的博弈。“管理办法”虽然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但毕竟去年才颁布,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思维还停留于“暂行办法”中,况且“管理办法”对高温津贴发放也沿袭了“模糊战略”。

政府须垂范

然而,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由于高温天气作业易发生意外,一些城市已纷纷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安全。

“我们气象工作者做的是一个宏观的提示和建议,通过宣传使一些政府领导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一般来说他们会重视我们行业协会给出的科学参考。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可能弱一点,因为他们出门坐车,在空调房办公,没有老百姓的切肤之痛。”陆晨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专家刘旭荣告诉记者,“现行法规中确实几乎没有对高温劳动的规定。原来一到高温,超过38℃就可以休息,或者减少工时,但5天制之后就不执行了,当时从劳动部听人说,都5天制了,再休息,还工不工作了。”

刘旭荣认为,“目前中国劳动法规侧重于安全,特别是生命安全,而不是健康。这种思维需要调整,事故控制到一定程度,对高温等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有关措施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考验公共政策

王向前曾参加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个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会议,会中,与会各部门议论到最近的持续高温,“对于高温中劳动条件的问题,部委的同志也表示不知道到底应该由哪个部门管。”

王向前分析说,1998年国务院改革之后,对于劳动安全卫生职权划分较为分散,劳动卫生安全划归到卫生部,劳动生产安全划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劳动保障和福利仍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到底谁来管,都不能成为一个管理真空,必须转变观念,把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生产或财产。”

“既然权力分割了,就应该各司其职,发挥团队合作优势,一定要避免权力部门化的倾向,甚而互相推诿。”王宝明认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就会以群众为中心,会从群众需求出发,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应急系统,将高温对群众的影响降至最低。

“政府必须有一个负责任的形象,比如卫生部可以就高温环境中人身对温度的一个承受极限作出规定,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高温中劳动保障也进行干预。”

事关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也关乎公民切身利益。企盼政府在应对每年的高温考验上,不能总是应急而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