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1 02:21:04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1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2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3

这篇《2014湖北省荆州中考改革方案公布政策解读》是

1月16日,荆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全市2014年中考改革方案,对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包括实行分段考试、调整学科分值、调整考试时间及命题内容优化。与往年中考相比,的变化为地理和生物两科脱离统一中考,从今年起,这两科调整在八年级参考。其次,从明年开始,多科分值均有所增减,总分增加20分,变为720分。地理生物不统考,八年级今年考据了解,全市初中升学考试分段考试方案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施。具体为,2014年,当年应届初中毕业生仍然参加9个文化学科的考试,生物、地理考试内容仍然分别列入理科综合、文科综合中,分值不变。从2014年起,当年的八年级学生均应参加地理、生物科目的考试,其考试成绩每科按40分计入中考总分。从2015年起,不再组织九年级学生参加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试,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八年级考试成绩为准。没有参加我市生物、地理科目考试的部分转学生,可以跟随下一年级考试。语数外体育不变,其他科有增有减学科分值有所调整,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分值保持120分不变。体育仍然按40分计入总分。而生物和地理两科同场合卷,在八年级结业后与中考同步进行,总分80分(生物、地理各40分),闭卷考试。历史、思想品德两科同场合卷考试,总分100分(历史50分、思品50分),闭卷考试。物理、化学分场分卷考试,物理80分、化学60分。较去年分值相比,物理增加10分,化学增加10分,历史减少10分,思想品德减少10分,生物增加10分,地理增加10分。与此同时,较去年700分的总分相比,从明年开始,变为720分,增加20分。八年级与中考同步,今明两年时间有变考试时间进行调整。为保证中考公平、公正,八年级地理、生物科目的考试以相对集中为主,以考区为单位设定考点,与中考同步举行。其中,2014年6月22日下午八年级学生参加地理、生物考试。2015年中考,6月20-21日组织九年级学生参加考试,6月22日上午组织当年八年级学生参加地理、生物科目考试。文科增加客观题,主观题答案多样对于命题内容的优化,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调整命题内容,引导初中学校加快推进课程改革。其中,文科类学科适当增加客观题,主观题答案应体现多样性,要侧重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内容,力戒死记硬背,使考试真正发挥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应有的作用。而理科类学科注重考察学生的创造性和实际应用能力;要梳理学科主干知识,适当与高中学习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对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此次中考改革,昨日,荆州市教育局局长詹宇生表示,此次改革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的斟酌,并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作出的决定。“像地理和生物这两科,八年级就学完了,要等到九年级才考试,还要反复不断复习,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詹宇生称,这主要是为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初中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4

没上八年级之前学生们听说物理可解开很多现象之谜,对物理充满着兴趣和期盼,但步入八年级之后,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困惑,使得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减弱,慢慢地对物理产生了畏惧。作为八年级的物理教师应如何让这些刚上八年级的学生能持久地主动学习物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开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门

第一堂物理课是物理教师开启学生学习物理之门的开始,它关系到学生今后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那么,该怎样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呢?

1.故事式引课

实践证明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领知识和说明问题,能够使人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在上第一堂物理课时不可忽视故事式引课。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序言“科学之旅”,是以“海边拾贝壳的孩子”的故事来引入课题的,比喻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从而轻松地给全书定下了科学探究的基调。为此,我们不可忽略了故事对新学习物理的学生所发挥的引领作用。

2.增强物理演示实验对学生的视觉刺激

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好时机。在第一堂物理课上除演示教材中“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和“小‘人’为什么会随着音乐起舞?”的实验,还可增设“往水杯中加满水,盖上硬纸板后倒转,观察里面的水会不会洒出来”、“往两张自由下垂的白纸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纸是向外张开还是向中间靠拢”和“利用两个塑料吸盘互相挤压后,让学生亲自拔一下,体会大气压强存在的威力”等一些视觉效果较好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与学生日常见识不同,学生实际观察到,就会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3.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在观察了奇特的演示实验后,学生们就会非常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这时可让学生做一做教材“想想做做”的简单实验:①用放大镜看自己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物体,是缩小的。②在倒置的漏斗里托一个乒乓球,从斗口用力往下吹气,移开手,小球不会掉下来。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经历猜想、假设和过程,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用事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除教材中牛顿将白光分解;彩色电视;万有引力;人造地球卫星;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机械摆钟制作等例外,还可增加爱迪生发明电灯;人造小太阳;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应用等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和事例。使学生知道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5.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有了良好的学习物理方法,就如顺水行舟,学生也就更加乐于学习物理了。

有了开始的投入,才会有今后主动学习的持久性,所以作为八年级的物理教师不要忽视了上好第一堂物理课的作用。

二、在每节物理课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激情

当学生走进了有趣的物理世界之后,我们还要在每节物理课中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激情。下面提几点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就在身边

引入新的物理知识要多引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得出概念、结论后,再让学生寻思身边有哪些实例用到了这些知识。如:①可用蟋蟀声、锣鼓声和说话声等学生们常听到的声音来探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知识点去解释身边常听到的各种琴声、钟声和机械声等发声的原因。②在学习影响蒸发的因素时,可让学生思考:日常晾衣服和被单时,为什么要摊开晾在有阳光和通风的地方?从中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利用这些结论回答:平时晒稻草应怎样做?为什么?③在复习物态变化时,可用最常见的水蒸气、水和冰之间的转化来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然后让学生分析自然界中霜、雪、露、雾、冰雹和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亲切地感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就在身边,主动学习物理的热情自然就会高涨起来。

2.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探究

在演示实验中,要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帮助安装器材;寻找实验现象;读写、核实数据;参与讨论和归纳。要注重开展学生实验,教材中测平均速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测量物质的密度等实验非常适合学生分组实验,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不要忽视布置课外实验,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并做一些作品成果。有成就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

3.在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和表扬

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甚至基础好的学生有时回答问题,不能答到点子上,教师不能就此放过,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得出正确答案后,还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扬,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自信,促使主动学习物理

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成绩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作为物理教师该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呢?

1.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让学生清楚哪些是需要认识、理解、操作和探究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自然就会好。

2.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对讲授的物理知识要进行设计,做到齐全、精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气氛活跃。另外,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和作业。

3.对物理知识要有系统性的复习

零碎的知识学生较易遗忘,而且刚上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新知识学完后,指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4.要有针对性的测试

学生只有在各种针对性测试中,才能高效地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补救和提高。

四、多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性别和学习掌握层次不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了更多沟通,才有进一步交流,才能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5

《国文百八课》是专供“初级中学国文科教学及有志自修者之用”的,编者匠心独特,编得很有特色。“百八课”就是把初中语文的六册课本,按单元组成108课,108个知识训练和教学点,按照教学计划正好每周教学一个单元。这种以单元的组织形式而编写教材,对大纲要求,教学计划的需要全部考虑周全,是很有计划性的教学单元。依据这样一套科学的编写体系,教师按照课本顺序,一周一单元,教学任务就能很顺利完成。

编辑大意中对每一课的组织清楚指出:“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读,不问每小时、每周的教学目标何在。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是单元中心,文选是根据文话要求选的范例,习问(即练习)题是根据以上的要求来提问的。

对苏教版语文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的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苏教版教材,尽力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加助读资料 苏教版教材注释比较少,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但是却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现在的学生作业量很大,他们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可能很少有时间去主动翻找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不懂的地方会等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增加一些注释,尤其是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会让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注释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注释进行自学。每课可印发一些小知识,比如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一些名人名言,学习语文的方法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完善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知识,而作为课程的载体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中,语文知识编排和训练知识编排这两个部分不可或缺。培养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做到把课本中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上的知识相联系,做到语文知识实用化,这样才能使语文这一学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选”,参考《国文百八课》等教材,创造性地、科学地编排语文的各种知识,使语文知识合理地分布在每个单元,每篇文章之中,还要使其呈现整体的阶梯型布局,给语文知识加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线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注重文体分类 在《国文百八课》的编撰选文中,整套书大致按照文体三分法来编排。实际上,文体三分法是虚构的分体划分,真正的文体不能以叙述、议论、说明这样的文体来划分。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把整册书按说明文、小说、散文、议论文等这样的文体来集中学,或者就统一题材,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来教学,这样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训练都是很有帮助的。

加强方法指导 整套教材在方法性的指导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只有在九年级教材中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有所体现。其实,在七、八年级也应该有方法的指导,而且必须是要有层递性的。比如,初一刚开始学文言文,就要先教会学生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读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精读等。在写作方面,在苏教版写作内容的多样性和情境性的基础上,将读与写紧紧结合在一起。写作指导不仅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描写景物,就要进行细致地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我们既可以随着方位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也可以选择几个景点,一一进行观察;还可以选取特定对象,进行重点观察。但无论怎样观察,都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可以列举一些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一是把景物拟人化。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都用了这种写法,把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秋天描写得如诗如画。二是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春》里这样描写小雨。三是用色彩来描写景物。《济南的冬天》里这样写小雪。四是用比较的方法描写景物。”这样的编排不仅介绍了描写景物的常用方法,而且与课文相结合,以课文为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6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

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7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

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8

期:___________

2021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教学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八年级-4四个班的生物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执行学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认真教学,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学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对于这段时间的工作,感觉自己受益颇多,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结:

、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加知识储备

要想走进学生,必须要先贴近学生,热爱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为了让自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余时间我主动多和学生沟通,努力让自己能够更加融入学生。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学习新课标,让自己的教育方向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要想教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必须先有一桶水,为了能给学生传授更多更有益的知识,我积极参加了校区___的各种教学活动,区里___教学研讨会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使我的知识量得以储备,视野得以提升,并从中学会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我以后的教学更有自信。

二、重视教学过程

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这节课。在上课前,我首先弄清所讲知识的重难点,了解知识的逻辑,并能运用自如,而且要适当的补充课外材料,知道怎样教才能教的更好。而且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设计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高效的学习。

要提高学习质量,课后还要及时辅导。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学生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有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对调皮的学生我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让他们在赞美中不断提高。这样,学生对我也就慢慢的喜欢和尊重,也开始喜欢学习生物。而且在作业上我注意及时批改,并写上适当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学习的兴趣也不断提高。

3、教学反思

当然,我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对新课标的学习不够深入,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目,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主动动手参与,但由于课时以及现实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时候学生都处于观望想想象的状态,这点有待提高。

其次,在教研方面,不论学校还是区里都举办了很多活动,而且虽然认真的读了很多书籍,但在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总觉的有所欠缺。

另外在一些后进生的转化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由于学生太多,对于很多学生的___度不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一些学生有些被忽略。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9

人教版是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使用面比较广的一个版本,当前通用的人教版教材是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及征集意见,在原来的实验版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进行修订的。教材的修改比较大,为了使教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进行更好的了解,下面对新旧两版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一、章节数量变化

在旧教材中,有17章,共87节,八年级上册一共有5章25节,八年级下册也包括了5章25节,九年级共一册,包括7章37节。在新教材中,一共有22章85节,八年级上册多了1章1节,八年级下册多了1章,少了5节,九年级则多了3章2节。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多了5章,把旧教材之中的第七章和第八章关于安全用电的相关内容单列成了一章,旧教材之中的第十二章及第十三章还有第十四章和第十六章分开后进行组合。总节数一共少了2节,将旧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及第二章第六节还有第十一章第一节和第十七章第四节都删除,把第九章中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进行合并,第九章中的第四节和第五节也进行了合并,另外还增添了测量平均速度及阿基米德原理还有热机效率和欧姆定律在串联与并联电路之中的应用等内容。

二、章节顺序发生了变化

章节顺序的改变是修改最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力学与电磁学内容的具体教学顺序的改变。八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旧教材中的八年级下册内容为电磁学,新教材将其改成了力学,旧教材中的九年级主要是力学,新教材将其改成了电磁学。这是因为电磁学中涉及的知识一般都是抽象的,学生理解不深,力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是贴近的,学生很容易对其进行理解与学习,因此把容易学习的放在前面,把难以学习的放在后面。等学生到了九年级,由于学生不断成长,其思维也在发展,这样学起来就会很容易。

三、微观分析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除了在章节数量及顺序方面发生了变化外,还对每一节中的内容作了一定的修改与完善。

1.对教材中的一些栏目作了修改。将旧教材之中每一章开篇位置的阅读指导及篇尾位置上的我还想知道删除,在每一章篇尾位置上添加了学到了什么,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进行参考。此外,想想做做及想想议议还有科学世界和STS栏目数量减少,有的对章节位置进行了改动,有的变为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题目,有的被直接删除,还有新添加的。这样的改动是从教学内容量及栏目内容价值进行的考虑。如果章节中的内容或者是活动太多,课堂上完不成就将其移到别的节次或者是将其变作题目,对于教育价值不太大的就要直接进行删除,对于内容比较少的节次添加了一些栏目,同时也增添了4个扩展性实验,体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2.一些节次课文中添加了引言,对节次内容起到了指引作用。比如,在光的折射中添加了引言。与此同时,教材中还补充了部分知识性内容或者是表述,虽然篇幅并不长,但是补充知识是很有用的,也确保了知识的完整性。比如,在力这一节中,对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进行了阐述。另外,在实验及演示和想想做做的后面补充了对实验现象的具体描述及知识总结或者是简单的结论,使学生能够清楚阅读。教材还把结论性的知识,比如,概念、定律和规律等都表述出来,不仅能够确保教材内容完整,还能够使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新教材具有直接明白的特点,可阅读性比较高。

3.探究被弱化,实验得到了强化。第一,在致同学们中把探究栏目改成了实验。第二,把旧教材节次名字中的探究两字删掉。第三,旧教材中的一些探究被改成了想想做做或者是想想议议或者是演示或实验。第四,在新教材中被保留下来的探究的要求比旧教材低。探究被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稿在刚刚实行的时候为了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比较重视科学探究的具体教学,在对旧教材进行编写的时候设置的探究比较多,在每个探究中,设置的步骤也比较多,只要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动手的实验就被称为探究,但是其实很多探究只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简单小实验,这样就导致旧教材中对于探究讲得太多,所以在新教材中把原来的很多探究都改成了实验,实验又包括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及物理量测量实验和物力规律探究的实验。探究仅仅是实验之中的一类。比如,在机械效率之中,原教材中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被改成了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一些概念定义形式发生了改变。新教材中,对于速度及密度还有压强和功率等物力概念定义加以改变,全部改成了某某与某某之比,同时也在后面强调了其物理量在数值上等同于单位某某的某某,也就是原本的定义。比如,新教材把压强的概念直接改成了物体所受压力相大小与受理面积之比,同时还强调其在数值上等同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中所受的压力。

5.新教材内容淡化了重点知识,知识层次降低了,但知识面却发散得很广,实际应用性增强了,动手动脑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增多了。新设置的一些栏目如“STS”、“科学世界”,虽然不要求教师课堂讲授,尽管这些内容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文字又很通俗且有趣,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最多用十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议论就可以。但是,由于当今的考试评价等机制没有与新课程理念同步建立,教材拓宽的知识面,新课标又是粗线条定标准,所以,教师很难把握“点到为止”的教学,只好教材出现的什么都教。另外,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方式转变还没有真正实现,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如查资料、小制作、调查咨询等活动很难落实,众多也挺好的“科学世界”、“STS”教师不引导都很难实现学生自读。新教材总体看似简单降低了难度,减轻了负担。但实际上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此能力可以培养,但大的应试教育环境束缚此能力的培养,导致新教材实用价值不高。

总之,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总量没有变,利用调节顺序及增删内容和完善表述等方式对教材进行了优化,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有很大进步,教材会越修越好,也希望我们的教材能够逐渐完善,成为教师和学生好用也好学的教材。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辜负国家和时代对教师的厚望。我们很希望用好新教材,更新教学理念,让新教材有使用的土壤。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10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光源照射物体的明暗变化,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导入本课的学习。再通过讲解光、明暗与立体的关系,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及作画步骤,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了解,通过实践,使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工具和表现方法,以独特的观察和思路,完成一张具有明暗立体的作品。教师要求学生的作品要有创意,具有个性,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环境,鼓励他们搜集画册,上网查找学习内容,努力提高艺术修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课知识,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创新意识。由于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要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一定不能上成专业素描课,绝对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作业应努力做到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本课内容在课本第16页和第17页,分别用文字与图片说明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的相关知识。课本第16页通过一组石膏几何体照片说明当物体在空间受到光的照射,它的表面会形成明暗色调,明暗色调会加强物体的空间感与立体感;通过静物素描习作、木刻作品、黑白画作品以及立体柱的不同方法图示,说明明暗素描的表现内容、形式、技法和工具的多样性;通过树叶的明暗表现说明现代设计构成在明暗素描中的运用。课本第17页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学生用不同材料、形式与方法完成了一件件作品,体现中学生的艺术观念与创新精神。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我所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对素描的知识了解甚少,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创新意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既“黑板+粉笔”的模式,不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拓宽他们的视野,加上素描学习较为枯燥,不容易掌握,多数学生一定是不感兴趣,从而不学习。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形式,给学生展现了风格多样的素描作品,加上实物教学,直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动机,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创新精神。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少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以自我为中心,针对此情况,我设计了学生展示作品这一环节,他们自评、互评作品,这样做有利于这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知道利用明暗色调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是素描的一种基本方法;(2)通过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方法,尝试创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具有立体感的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面、五调子的知识及物体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观察、设计及创新能力。

五、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包括丰富、典型、多种风格的素描图片)、石膏体、素描画册

学具:习作、图片、画笔、画纸、小物品(树叶、花草、生活用品等)

六、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回答法、练习法。

七、教学结构流程设计

(略)

八、教学步骤

1. 准备:准备范画、课件、石膏体等教具,调试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2. 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利用光源照射石膏体,以及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光源照射石膏体的明暗变化,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总结:当一个物体在空间中受到光的照射,它的表面就会形成一种明暗的色调,明暗色调会加强这个物体的空间感与立体感,光线与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对素描知识认识较少,加上素描学习本身枯燥,不容易掌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意识到学习本课的重要性,我带来石膏体,让学生观察石膏受光产生的明暗变化,结合教学课件的展示,这样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讲授新课(15分钟):(1)教师利用板书与课件具体说明光、明暗与立体的关系;(2)教师利用课本、课件、不同技法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从传统的圈子跳出来,可用其它技法来表现;(3)教师通过课件及板书讲授表现步骤,强调作画时的注意事项。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步骤如下:首先,用线条描绘出物象的轮廓;然后,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最后,调整完成。

教学目标:学习素描必须了解三大面、五调子以及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师生要下功夫仔细探讨,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 思考与讨论(3-4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并且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是用何种表现技法来体现其明暗与立体感的,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1)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实践(15分钟):教师布置实践内容。

教师进行题意分析,不做太多限定,鼓励学生不受现实对象的影响,大胆想象,可以表现不同内容、形式、技法的明暗立体作品。

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并讲解,以拓宽学生的作画思路。教师进行巡视,在创意、构图、表现技法、材料使用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学目标:理论知识要用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获得进步。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11

很多时候,我们很重视英语教学课的导入,而常常忽视了英语课堂的结尾。殊不知一堂精彩的英语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不绝于耳、课毕思不断、言尽意不完的结尾。而且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的起点,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燃烧点。笔者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初步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一、 概括总结式

我们可以改变以往一堂课结束之前由老师唱独角戏的模式,即教师一个人归纳总结,学生只是听和记。而采用图示,图表,简笔画对一节课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新目标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在下课前5分钟,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根据图片复述教学内容。还可借助教学挂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画出示意图,以加深理解。例如,八年级英语上Unit4“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Section A 2a学完后,笔者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绘出怎样到学校的示意图,之后同桌交换检查。这种方式既有助于揭示英语言教学的目标,使知识具体化,又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延伸式

拓展延伸式结尾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相关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这是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学习完“Why do you like koala bears?”这一课,我例举了一些有关动物的谚语,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Cats hide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以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想了解更多相关的谚语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课后查字典或上网查询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英语谚语的动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勤于运用工具书的习惯,也让学生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让学生拓宽知识。

三、悬念设疑式

古语云:“学患无疑”,教师在课堂结尾如善于设疑,便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求知心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例如在讲到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时,一学生说只有最高级前面要加定冠词the,于是我出了一句:“Look at the two boys. My brother is ____ taller of the two.让学生判断taller的前面要不要加the ,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加,我并未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的结束语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悬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强烈的求知心理状态,诱导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前后课时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趣味幽默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采用歌曲,游戏,顺口溜,谚语,谜语,口诀等形式进行课堂结尾。有试验结果表明,有音乐伴随的教学和没有音乐的教学相比,后者比前者记忆有效率高2.17~2.50倍,由此可见音乐对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笔者在上完八年级上第二单元What’t the matter ? Section A部分,就播放一首有关歌曲,当学生舒舒服服地沉浸于音乐中时,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特别持久。在教学完音标后,为让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单词中字母组合oo读短读音,我编了句口诀;穿着羊毛(wool)衣服的三K (book, look, cook, )党,有短(指短音)的木头(wood)脚(foot)。口诀形象生动,学生印象深刻,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五、对比理解式

吕叔湘先生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这种比较研究,于教学很有用。这种运用对比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将知识与以前学过的其他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加深对课知识点的理解。这种结尾方式特别适合于语法教学,词汇教学 。比如:学完过去进行时,教师可以通过列表让学生比较过去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在教授完词汇sometime, 让学生比较sometimes, some time ,some times;学完quickly ,让学生比较soon, fast。这样的对比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并加以巩固和内化,形成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六、检测巩固式

一堂课讲完了,学生掌握得怎样,教师心中往往是无底的,这时可以通过一些测验手段来及时反馈。比如,可以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或者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易忘的,易错的练习。例如学生在学完八年级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对If引导的宾语从句和条件定语从句很难区分,我就设计了一道词型转换题I don’t know if he ____ ( come) tomorrow, If he ____( come),

I’ll tell you事实证明,将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当堂消化,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可以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也能及时反馈教学情况,而且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同时也能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在设计题时一定要注意难易适度,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应面向全体学生。

七、情感教育式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这是不容置疑的。深入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以熏陶感染学生,鞭策激励学生,感召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例如在教学完新目标九年级第15单元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结尾:出示一系列动物濒临灭绝,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的图片,让学生明白动物应该有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学生的心灵怎能不受触动呢?这样结尾唤醒了学生增强保护动物,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激励学生为我们的动物,我们的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篇1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课前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课堂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选择性。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尤为重要。课前自主学习就正好可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许多学生反感预习,觉得毫无益处,徒增作业量。叶圣陶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因此,教师对课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督促学生落实自主学习的前提,而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预习提纲,给学生提供明确且易于落实的自主学习任务,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任务并认真完成。

那么预习提纲该如何制定呢?

第一,注重学科特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设计动物学部分,教材的编写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思路,简单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而每种特征都体现了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需要呼吸,需要生殖,需要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等。因此,预习提纲以表格的形式总结,纵向为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一直到鸟纲、哺乳纲;横向为代表动物的捕食、呼吸、运动、生殖、趋利避害、其他特点以及其他代表动物。学生通过看书,能找到其中部分答案,有部分未找到的便成为课堂的疑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提纲,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重点,并且容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整体意识。表格空白有限,促使学生尝试提炼信息,总结关键词。表格纵向为对比,有助于学生通过对比辨析动物的进化方向,并且有利于归类记忆和对比记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临考前复习,这个表格都能促进高效学习。

第二,注重分层,因材施教。任何事物和人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采用统一标准、单一的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因目标过高可望而不可即,最后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根据这种现状,为了不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然任务一样,但是课上的预习检测考查却不一样。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从书中找到相应的关键词并记住,遇到简单问题由他们按部就班解答;对于中等的学生,要求尽可能填好所有的空,还要提出一些疑问,书本上找不到的,需要引导才能得出答案的,由学生集体讨论作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让他们思考各种生命现象的原理,重点是在合作探究时能引导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解析一些综合问题。

第三,注重检测评价的可操作性。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项目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对预习的评价也是项目之一。第一堂课就要求每个学生将表格画于书封面内页空白处,便于保存和检查。课中设“预习检测”环节,随机点名回答。教师根据问题难度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只要能答出相近答案,即口头表扬鼓励;或者登记,统一加分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还可以举行竞赛抢答或者展开小测验,使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去参与课前自主学习。当然,学生没完成的要受到惩罚。这样能促使学生坚持课前自主学习,其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好处――知识点轻松记住了,问题回答出来了,学习成绩提高了。

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一个很好的预习提纲就制定出来了(如表1)。

综上所述,八年级生物动物学部分的学习通过预习提纲引导课前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梳理繁杂的知识点,便于记忆;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概念和重点,留出更多时间去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学生明确目标,带着疑问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相信到了八年级下学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定能使总复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