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合集12篇

时间:2022-04-16 01:51:54

家训

家训篇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六年级:丁雯杰

家训篇2

家风家训主持词范文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阳光普照我的心情格外灿烂,我们即将要在这里举行关于家风、家训的演讲,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训是一种无声的嘱托,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和传统风尚。有的家庭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有的家庭主张文化兴家,以学树家。同学们你的家风是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演讲比赛。首先有请一号选手说说家风给他带来的影响。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好的家风能推动学风和校风的传递,二号选手家风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同学们,良好家风是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道德光芒,将长久地指引着后辈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家风是一种情怀,感染着后代人才辈出。有请三号选手有请四号选手

一个家庭或家族,其家风的好与坏、正与邪,那是有长远影响力的,那是有强大渗透力的,它会长远地影响到许多代后人的成长。请五号选手谈谈他的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和缩影,家风是家教家规的最好践行,让我们有请六号选手 让我们有请七号选手

交流文明家风、展示和谐风貌、评议家训家规让我们请八号选手上场。

紧张激励的角逐让我们大开眼界,谢谢以上选手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同学们,家风清则社风清,家风浊则社风浊。让我们牢记家风家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做优良家风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传播社会的正能量,让我国永远成为礼仪之邦! “家风 家训 故事”演讲比赛到此结束!

家风家训主持词范文2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廉洁教育,不断筑起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按照监狱党委文件要求,二监区组织开展了树立良好家风、弘扬廉洁齐家主题教育。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家风家训,通过廉洁家庭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古语说:“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管理好单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传统风尚,时代相传,绵延不绝,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灵魂的延续。

一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家风。

二要强化从严教子,培育良好家风。关心爱护自己的家属子女是人之常情。但爱要爱得恰当,寓爱于严,要对自己的配偶子女进行政治思想及理想信念教育,督促他们走上正道。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廉洁家风方面更为我们树立了关辉的典范。

三要严肃党纪法规,维护良好家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组成部分,不仅要严于律己,还要对自己的家属子女高标准严要求,在树立良好家风上为社会作出表率。

家风家训主持词范文3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关于家训家规家风道德讲堂主持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亲爱的各位观众: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激发善心,抒发善意,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聆听道德故事,沐浴道德洗礼,品悟道德力量,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家风”。

本期道德讲堂围绕“自我反省、行崇德礼和唱歌曲、看短片、讲故事、诵经典、念劝善词、发善心、一堂一善事、送吉祥”共九个环节开展。

1、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道德的民族,仁义礼智信自古至今都是我们的立身之术、行事之道。请大家伴随着古典乐曲的悠远旋律,凝视着墙上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一起走进中华民族文明的殿堂。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家风包括:讲究道德,诚实守信;重视学习,崇尚知识;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家庭和睦,合理教子;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等。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应当世代传承。

2、第二个环节:唱歌曲。

道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家风的核心。高尚的道德可以让人形成充实、高雅的精神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名片,青少年养成诚信的品格,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容易成功,才能赢得长久的荣誉和尊敬,给家庭带来长久的欢乐和安详。下面请大家起立,跟着大屏幕一起合唱《核心价值观,牢记在心间》。谢谢大家,大家请坐。

3、让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进入今天的第三个环节:看短片。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每个家庭的家规家训不同,家风当然也不尽相同,就让我们一同观看短片,看看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的家风家规是什么。请看短片!

通过短片,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短片中,每个家庭的家风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在用自身的行动弘扬着真善美,传播着正能量,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希望大家看了短片之后,能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从而达到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人生境界。

4、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四个环节:讲身边故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风气的体现,在我们身边就有好多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首先有请砬子山村居民王永久,让我们一起分享他的家规家训故事。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心存感恩,学会付出。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道理,却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再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王永久。

5、下面我们进入第五个环节:诵经典。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朱子家训: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庞氏家训: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如果说古人的家风离我们太远的话,我们近代的领导人也为我们树立了良好家风的榜样,他们经常告诫子女:有权势的父辈并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主席“家风”:低调做人、清廉;周总理的“十条家规”;学习家风”:勤俭节约讲情义等等。有一个和睦的温暖的家庭,有一两句传给后人的教育理念,其实这就是家风。

6、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发善心。

反省了自身的得失,唱了道德歌曲,看过了短片,听完了故事,诵读了家风经典,相信大家此刻一定有许多感想,请现场的听众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今天的道德感悟。

谢谢两位的有感而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对家风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真心希望今天每位走进道德讲堂的人们在回家后,能认真和家人谈一谈家风,传承好的家风。7、下面我们进入第七个环节:念劝善词。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告诉我们要多做善事,不做恶事,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情,恶行累累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灾祸发生。

请大家跟我一起念“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8、进入本次讲堂的第八个环节:一堂一善事。

道德,重在坚持,道德重在传承,真心希望今天参加本次道德讲堂的每一位朋友都能成为道德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事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

9、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送吉祥。

今天我们为大家准备的是,礼物虽然不贵重,代表着我们送吉祥的心愿,请工作人员发给大家,最后希望到场的每一位都能将我们的祝福也传递给身边的亲人,愿大家多行善举,都做好人,平安幸福,家庭和睦。

谢谢大家参与今天的道德讲堂,再见!

家风家训主持词范文4一、活动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文明委第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乡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通过活动开展,培育好家风、传递好风尚,为建设美丽幸福社区,凝聚传播正能量。

二、活动内容

征集优秀“家风家训故事”:内容积极健康,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善、勤俭、诚信、励志、修养等方面,既能反映我国传统美德,又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重点发掘祖上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结合典型事迹,讲好家风家训故事。

三、活动方式及步骤 1.摸底申报(时间段)

通过会议、广播等广泛宣传,深入走访村民,发动群众积极提供优良“家风家训故事”线索,并对优良“家风家训故事”进行登记,有图片的附上图片。确定人员2.活动实施(时间段) 第一步,讲家训 第二步,读家信 第三步,树家风 第四步,订家规

活动时,注意收集图片资料 3.宣传推广(时间段)

对优良“家风家训故事”各级党委统一制作宣传栏在各村进行宣传,并挑选优秀“家风家训故事”上报上级文明办、--日报、--电视台、--网以及“--发布”微信平台设立“家风家训故事”专栏。

四、活动要求1.高度重视。各党(总)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家风家训故事”征集活动对于淳化民风、推进幸福家庭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专人,周密部署,精心策划,使征集活动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和幸福社区建设的过程。

2.认真落实。

请各党(总)支部报送不少于3篇优秀“家风家训故事”的纸质及电子材料至上级党政办(联系人:--)。

家风家训主持词范文5通过进一步倡导和培育优良家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家风、家训,把家风、家训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准则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妇联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央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及省文明委20--年重点工作安排,重视家庭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结合“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活动,引导家长提高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活动时间:20--年1月下旬至12月31日

三、活动对象:后村镇中心小学学生

四、活动内容

1.开展家训收集。

由学生抄写整理自己家庭或家族的家训交给班主任。

2征集家教故事。开展家教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学生讲述家教经历,要求真实感人,富有教育意义,篇幅在500字以上。 要求:

家训篇3

记得今年过年时新闻里常常出现一个词"家风",听了不同人给出的不同答案,我猜家风就是一个家里大家共有的行为准则。我去问妈妈,妈妈就牵着我的小手带我走进了中国木雕博物馆家训馆。

中国木雕博物馆家训馆不同于木雕馆中其他展馆的浓厚艺术氛围,这里的每一件"物件"与众不同,仿佛是一个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在诉说一个又一个故事。而且雕板上的字迹遒劲,语言简练而智慧,空气中仿佛都有让人沉静下来的魔法。妈妈说,这些"物件"就是"家风",就是"家训".

妈妈爱读书,不管工作多忙,每天睡前一个小时一定会先看书。从我咿呀学语开始,妈妈每天就会在睡前给我讲故事,到我自己能认字了,就会和妈妈一人一本书静静坐在灯下阅读。对我来说,是妈妈开启了我读书兴趣的大门。

爸爸喜欢看三国,他笔记本上还抄有诸葛亮的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爸爸也特别喜欢结交朋友,家里总是欢声笑语一片,和他在一起,好像永远没有烦恼,生活中总有值得快乐的事。

家训馆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庭训有何异,不外学诗学礼;家传无别奇,只是克俭克勤。"爸妈从来不溺爱纵容我,也从不要求我做什么,但是他们自己却谨遵圣贤教诲,在生活中守信笃行,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我家没有条条框框的家训,但是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最好的家训。(作者:俞晨阳)

指导老师:金康丽

遗千金不如传一训

位于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内的木雕家训馆于今年6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国内首家木雕家训馆。

漫步在木雕家训馆中,感受着家训的演变过程,感知着先辈们凝聚自己一生智慧总结出的一条条处世名言,我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自问世以来,成为有清朝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颜氏家训》也是千古名篇之一。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此书来训诫子孙。《颜氏家训》让我知道常读书,爱读书,活到老,学到老,才不会沦为末流。

每个人总会有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如果能传递给子孙后代,一代代地积累下去,能形成一个家族生生不息的脉络。于是人们将木雕和家训相结合,让木雕和家训一起经过时光的洗礼,一代代传承下去。

"遗千金不如传一训。"木雕中的家训,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亲邻相处、持家治业等各个方面,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人遗子,金满k,我遗子,唯一经".这本经,我认为也可以是一本咱们自己家里的《家训》。这是多么可贵的礼物!(作者:曹从睿

指导老师:杨老师

叫人不蚀本

舌头打个滚

关于家训的含义,我的理解就是每家家中的规矩。我想我家的家训是从小爸妈就教我的一项文明准则——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

我从小就比较沉默寡言,不太喜欢与别人说话,在大人面前显得不太礼貌。爸爸和妈妈就设定了这样一条家训: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意思是说见了人要打招呼,离开时要与对方道别。

妈妈无时无刻不提醒我这一文明礼貌训条:"见到叔叔阿姨就先打招呼,离开时要道别。"有时见我不乐意,妈妈就会板起脸来说:"文明礼貌只需一步,滚滚舌头就行了。"我只好无奈地叫声:"叔叔、阿姨好".

时间似流水,不知不觉离妈妈第一次教导我"叫人不蚀本,舌头打个滚"已经过去五年了。现在当我见到别人时,我可以自然地说声:"您好!"要分开时,就扬起手,爽朗地道一声:"再见!"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

家训篇4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六年级:丁雯杰

家训篇5

华夏老医生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华家乡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华夏和他的诊所的。

华夏这个倔老头子,像他的一根根银针一样笔直挺拔。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撬开,一点银针和一些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家中祭拜祖上用的香坛炉,导致胳膊被烫伤,要跑也跑不了。这时,华夏和徒弟从屋内走出来,徒弟说:“报告乡长把他绳之以法!”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华夏把小偷扶到椅子边,熬夜帮他止住流出的血,并对伤口进行处理。一只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乡长。

徒弟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华氏家族的家训。”

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给乡长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华大夫,您不愧是华家的继承人。我愿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馒头……”华夏两手一摊说:“对您这个要求,我就无能为力了。”

有一天,一个男人被一群人送到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他?如今他怎么还存活在这世上。想起当年女儿怎么样被他蹂躏致死,那场景一一在目。

他身旁的女人泪流满面地说:“华大夫,你救救他吧,他要不行了”

受重伤的人是害他女儿致死的杀手,就是这个人把他的女儿夺去了。

“华大夫,我知道他对不起你,可是他现在成了这个样子……但愿你的双手不带着往日的仇恨。”

华夏女儿因他们而死。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

男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屋内才清醒过来,见到华夏,不由大吃一惊,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老实躺着,这是命运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仇人,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患者。”

一个短短的手术,让华夏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床边。

男人伤愈后,夫妻俩在华夏面前愧悔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海尔曼说:“大夫在手术中里记住的只是他的职责,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这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华家乡。一个日本军官,被共党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花了装送到华夏的诊所。华夏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日本军官,战争中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叹息,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啊!

华夏支走了所有助手,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祭祀时才穿的那套中山装。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日本军官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在受审时,日本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他用得其所。”

家训篇6

    船王的家训

    世界船王包玉刚对四个女儿说过:一个人有一双鞋就够了,这是他幼年在老家宁波受到的家训。包玉刚回忆说:“早年,每当我跑得太快的时候,我母亲总要给我说:‘当心你的鞋子’”。这家训既成了包玉刚稳妥赚钱的要诀,也成为他对女儿们的告诫。包玉刚的几个女婿,各有建树,但在家里却经常担当晚餐后洗碗的差使。

家训篇7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论及家庭伦理教育及治家的方法、品德教育及修身治学的方法、为人处事及养生的方法,以及各种文化知识。这些基本适应了长辈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特别是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的实用型新观念,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因此,后人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的家训著作,堪称家训之祖。

此书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平易近人的行文风格。颜之推用语通俗朴实,接近当时的口语。在写作方法上,他运用各种修辞,使文章深入浅出,深得人们的喜爱。

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不乏惊世之人。仅以唐朝为例,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的颜真卿,凛然大节、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都令世人对颜家印象深刻,更证明了其祖所立家训效用的显著。于是,历代对《颜氏家训》都有着极高的评价,这部书能广泛流传,与其拥有如此高的社会评价不无关系。

直到今天,书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修养、为学为人等方面的内容仍有借鉴意义。例如,颜之推认为长辈应尽早培养子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等到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那就太晚了。而且提出家教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他还十分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意义,希望后辈能够谨慎交友,要向榜样学习。在家训中,他用极为推崇的语言记录了贤人的事迹,目的就在于此。

颜之推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家训?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时期。当时,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在此影响下,世家大族都希望族人能具有美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以使家族发扬光大。而南北朝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乱世中能保全家族的最稳妥方式就是文化传家。因此,家中的父兄长辈常将自己的处世之道和原则用纸笔记录下来,传授给自家子弟,希望他们能够以此为鉴,安身立命。这是编写《颜氏家训》的客观条件。

从颜之推个人角度说,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其兄长“有仁无威,导示不切”的教育方式导致他“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成人后的颜之推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使后辈不重蹈覆辙,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章,留给后人,这便有了《颜氏家训》。

为什么会有“家训”类著作出现?

家训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指的是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仕宦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一般来说,家教是直接的教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不必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以及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会形成一种家庭风尚,这就是家风。

家训著作的产生,首先与古人对社会秩序的体认有关。在古人看来,先确立家内秩序,方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礼记・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为调和家庭内部矛盾,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维护家内之礼,族长或家长就要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需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就要受到家法的惩罚。

另外,由于古代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这就使家庭成为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教育场所。而家庭教育的文本就是家训,一部好的家训对家族的生存延续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著名家训知多少

1. 袁采与《袁氏世范》

宋代人袁采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才德并佳。在任温州乐清县县令时,他撰写了《俗训》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后来,有人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乐清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于是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得名。此书共三卷,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准则,纵论了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提供了持家兴业的经验,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

2. 陆游与《陆游家训》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家训不长,只有86个字,反映了他的家教思想。陆游认为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在行为规范上要对孩子加强良性约束,这对今日中小学教育尤具启发作用。

3. 朱柏庐与《朱子家训》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著有《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这部书以“修身”和“齐家”为宗旨,通篇劝人要勤俭持家、明辨是非,读书要志在圣贤,做官要心存君国。作者采用对仗的手法叙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处世方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名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4.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和两个儿子的书信,内容涉及治家、为学、处世等多方面。曾国藩十分重视对晚辈及子女的教育,他的家书全面反映了其教育之道,其中的精髓八本、八宝、三致祥、四字诀,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除上述外,中国古代的家训名篇和著作还有很多,像汉代刘向的《戒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唐太宗的《帝范》、狄仁杰的《家范》,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明代袁黄(号了凡)的《了凡四训》,此书是为教戒儿子袁天启而作。书中作者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说明了人完全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求多福的道理,目的是让其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改过迁善。

家训精神的现代传承

成功的教育,需要关注人的心灵成长。但学校教育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心灵的关注不够,而家训恰恰能从一个侧面弥补此空白。

家训篇8

我们的祖国上下五千年都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教,我家当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长辈、和谐相处、勤劳节俭、和谐持家、虚心求学、勤学苦练。”这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家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定为家训。是教育我们好好学习的准侧。目的是让我们都能够在良好的家训熏陶下。十分努力的去学习、去做人,这是我家祖祖辈辈定下的规矩。从小爸爸妈妈就严格要求我做到,他们常常跟我说:“好规矩才能成就好习惯,好家训才能成就好家风。”

以德立家,以德治家,是我们家良好的家风,就是这种道德的力量才使我们家的良好家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才能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家训篇9

       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朝阳区启动了“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项目。家史、家训、家风是传承家族精神的载体,尽管有些家风、家训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抽象存在,但一些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史手册、老照片、专题纪录片等形式,使它们变得形象、具体起来。这种让家风家训中一些传统道德规范走进学校的做法,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肯定与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曾多次针对家庭教育、家庭建设发表讲话,他指出教育应“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德,乃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也是家风家史教育中的第一关键词。 

对于家风家史的传承,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静态认知的局限,突破僵化的背诵记忆,少一分盲目,多一分审视。传统家训毕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诞生和成长在与现代价值观完全不同的土壤。随着文明进程和社会价值观的演进,家风家训如果不能实现向现实生活的创造性转化,也就无法承载现代价值。所谓的创造性转化,其原则就是体现文化创新,以现代基本价值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本着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家训中的精髓部分,使其与现代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让传统家风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声中加速转型。从学校的角度来讲,需要充分发挥传统家风家训中的德育功能,以本校教育体系为依托,以思想品德课程为载体,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家风家训中符合现代道德体系的部分,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这是家训最初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风家训的齐家之法、处世之道、明事之理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在流传过程中,不仅仅印刻着家族的烙印,更承载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林逋曾在《省心录》中说道:“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时至今日,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也成了振兴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呼唤着德性教育,家风家史中关于自强自立、勤勉治学、安贫乐道、重利轻义等内容,对于青少年的德性培养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钢铁丛林推倒了家庙祠堂,一个个庞大家族四散分离,希望家风、家史、家训中承载的先人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仍能塑造现代人的人格,历经百年,永不褪色。

家训篇10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世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识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汉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汉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后成文为《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7卷计20篇,谈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颜氏家训》一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唐太宗的《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帝王家训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

【圈点】唐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包拯以公廉著称。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即: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中。这条家训被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欧阳修的《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家”之一。

欧阳修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劝戒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其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袁采的《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宋人,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接待,为官刚正。

袁采任乐清县令时,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推崇该书。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可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朱子家训》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李毓秀的《弟子规》

家训篇11

指导老师 赖开鹿

说起家风、家训、家教,总觉得是一个很严厉的话题。我来说说我家的情况。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在我们家,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孝顺,孝敬长辈,就是什么事儿尽量让他们顺心顺意。在家里,姥姥姥爷说话,我们都要好好的听,就算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要换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诉他们。不跟长辈顶嘴,也是孝顺的体现。长辈们说的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让我们做什么事儿,要立马行动,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们家的家风还体现在饭桌上。一家子人开饭了,如果长辈们没有动筷子,我们小孩子绝对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到齐了,大家才开始一起吃饭。不知不觉中,这都成了一个习惯了。当然,这是一个好习惯。

家训篇12

儒家学说认为,个人的自身修养是解决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和家庭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矛盾至关重要的因素,故《大学》中这样描述个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这部经典著作里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要想治国,先须学会齐家;要想学会齐家,首先要做到修身,换言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故家庭成员的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直接关系着家庭和谐稳定、社会繁荣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它对我们有许多现实意义。

1.强化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人们最早的道德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故高尚品质道德的教育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要从小孩刚懂事起就开始,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慢慢引导其接受道德教育,使其能明事理、能辨是非、能分善恶。《颜氏家训》指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慈祥而威严,这样,孩子才能因为害怕而学习仁义礼孝,进而使其从小受到仁义礼孝教育,并且《颜氏家训》非常强调父母道德教育的身体力行,这正如《颜氏家训•治家篇》中“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2.注重家庭成员的读书学习。《颜氏家训》非常重视学习,其中勉学篇就专门论述了不断读书学习对修养个人高尚品质的重要性,学习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学习能够使孩子们“开心明目、多知明达”,进而使之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付诸实践,最终使思想转化为行动。这样,孩子们通过多读书使其成为人见人赞的孝子、仗义疏财的君子和热爱国家的栋梁。

3.强调家庭环境的重要。据现代心理学认知表明,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他们长大进入社会后,社会环境会成为影响他们性格历练的第一环境;《颜氏家训》也同样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颜之推曾经以自己作为实例做了认真分析:他幼年时期他父母便对她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其长大后受益匪浅,由于九岁时父母早亡,于是跟随兄长一起过活,但其兄长“导视不切,有仁无威”,再加上自己容易受到整个家庭氛围的熏陶感染,故使自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成人以后,虽然知道自己的有些习惯不好,但却已经形成,不容易得到改正,所谓之“习若自然,卒难洗荡”,这样矛盾的性格,他认为都是缺少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教育所造成。

(二)家庭人际关系

《颜氏家训》中认为家庭关系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一般而言,家庭关系包括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对于父子关系,《颜氏家训》中很大一部分讲述了父子相处的原则和方法,“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它认为父子之间要有绝对的束缚力,父亲对待子女不仅要严厉而拘于礼节。并且父亲在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提倡父辈们应该对子女们怀有平等的爱心,反对“偏爱”。正如其所言“人之爱籽,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对于兄弟关系,《颜氏家训》认为兄弟关系非常重要,仅次于父子关系,都是世界上的“人之至亲”,兄弟之间因血脉相连,要相互爱护,但因其从小互为玩伴,故兄弟之间可以少些禁忌。如果兄弟之间产生矛盾,可以采用儒家“恕”的原则,在解决兄弟之间矛盾时,兄弟之间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融洽相处、和睦为善。

(三)治家原则

1.持家要勤俭。勤俭持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颜推之专门强调了节俭与吝啬的区别,节俭是节约但不失礼仪,吝啬则是“穷极而丧失体恤之情”,他提倡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子女们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平时节约,紧急时帮助自己和他人,举例赞扬南梁的裴子野自己平时勤俭持家、清贫度日,但在遇到灾荒时,却收养了许多穷亲戚,虽“饭菜清苦却面无厌色”。

2.宽严要适度。《颜氏家训》主张“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因而,治家时要宽严适度,过于宽松,家人容易虽令不从,教育行为得不到实践;过于严厉,容易导致过犹不及。总之,治家过程中应该宽严适度。

三、《颜氏家训》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虽然《颜氏家训》是古代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产物,但许多观点与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家庭教育仍一脉相承、思想相通的,故其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德立身,德智并重

《颜氏家训》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并清晰地让我们知道了道德修养在孩子今后成长和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不可否认,我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但整体社会的道德水平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特别拜金主义思潮的侵入,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愈加重视孩子们的智力教育,尽其可能让其得到好的教育资源,使他们进入一个好的大学。但另一方面,却比较忽视孩子道德的教育。如果一个人智力水平再高,一旦其品行出现问题,则其前途十分令人担忧。一个人只有做到以德立身,德智并重才可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身教为重,以身作则

儿童在开始时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孩子幼小而纯洁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故父母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在施教过程中的价值准则、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规则、文化素养、喜怒爱憎、举手投足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定意义而言,孩子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父母的模仿形成的。因此,父母待人接物要讲文明,为人处世要懂礼貌,有意识地通过身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使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塑造出高尚的品质。所以,父母在家庭中一定要身教为重,以身作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