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拆装实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4-21 14:29:07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1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当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课的教学也应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在对毕业生进行毕业信息反馈调查、走访用人企业单位后发现,随着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企业不再单纯需要机加工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即懂得加工,又懂得机床维护管理及维修的人才。

一、建立多功能机床拆装实训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努力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和办学方针,坚持导向性、协调性、效益性、创新性的原则,以工作过程或生产任务为载体,最终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

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是延续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单纯强调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环节,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只懂得理论,不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机床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排除,甚至在日常的使用中,不会基本的维护和保养,因此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学的知识成为纸上谈兵。

为顺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改革形式,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应当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只有课程教学真正具有实践性,培养出的毕业生才能具有把知识熟练应用于工作过程的能力,这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实训中心构建设想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金属切削机床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在积累了近5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后,总结出了一系列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一些实训中心建设的想法,现阐述如下。

1.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鉴于机床机构的复杂性,为了让学生在真实拆装过程中能顺利进行,节省人力和物力,应建立多媒体仿真拆装实训中心,让学生在电脑上利用仿真拆装软件进行拆装,掌握机床的实际结构,为在真实机床上进行拆装做准备。为此,必须购买机床调试维修仿真软件,通过软件建立虚拟机床、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实际场景,模拟机床拆装过程和故障排除过程,并对机床进行虚拟维护保养,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为以后进行机床实际拆装、维护、维修做准备。

2.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建设及使用

要完善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实现多种教学手段并举,开展实训教学,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组建机床拆装与维修实验室。由于机床价格较高,可充分利用机加工实训中心的淘汰机床,结合购进的新机床,为学生进行真实拆装提供设备支持。笔者学校实训室主要包括CA6140、CAK6132型普通车床、X6132普通铣床和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等设备,结合部分CK6140数控车床、XKA714数控铣床、VMC850E数控加工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机床拆装中心,并配有其他用以加工生产的机床,提供真实加工过程供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理论教学和前期在电脑上的仿真拆装后,对机床的结构和相应的维护维修要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了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学生就可以通过模拟实训再现实际工作情境,充分开发和利用机床拆装实训中心内的各种设备与器材,然后再进行对机床实物的拆装,并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在机床上设置一些常见的故障,让学生分组进行故障排除,让各组间进行竞赛,以最先排除故障的小组为胜。老师还可以采用小组间互评和小组内自评的形式,对操作过程进行评判,激发学生的团队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的机床上模拟常见故障,让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越来越显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对实训中心的建设,期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数控机床;维修;教学实践;应用展望

Key words: CNC machine tools;maintenance;teaching practice;application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G642;TG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43-02

0 引言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从传统的数控操作、数控编程逐渐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数控机床调试、数控机床维护、以及数控机床维修。目前,影响数控机床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技术维修人才的缺乏,维修力量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数控技术行业的全面发展。在进行数控专业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时,高校不仅要教授学生数控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针对数控设备维修人才培养问题,数控虚拟机床的发展为这一系统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示范。

1 现有数控维修教学手段的不足

数控维修专业的教学中,对应的课程教学实验室基本上以下三类:数控机床电气实验室、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室、数控机床装拆实验室,我们从数控配备的规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部分院校只配备了以上三类实验室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多年数控维修教学反馈和资料显示,目前高校在数控维修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数控系统类型单一,档次较低 目前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平台的配备主要以Faunc、西门子以及国产的经济型和普及型数控系统为主,很少涉及高端系统,数控系统类型较为单一,档次不高。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数控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国产数控机床制造业逐渐由普及型和经济性逐渐向中、高档类型发展,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数控系统,复合化的机床功能,那些建立在经济型数控系统基础上的简单数控试验台已经无法满足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着数控机床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2 数控机床训练欠缺 在数控机床实验室里我们可以进行如刀架、刀库和液压站等机床功能部件的拆装训练。机床本身材料主要来源于数据机床生产时,废弃的一些功能落后,残缺不全,甚至是有故障的部件,不仅种类不全,而且数量较少,难以适应数据机床专业实践操作的需求。近年来,数控技术逐渐朝着高速化、高精化、五轴联动、功能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新型的功能部件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价格昂贵。高校由于实验室建设发展滞后,实验装备损坏率高,现有的组建数控装拆实验室已经无法满足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校必须积极加快创新步伐,创建出新型装拆实验室训练模式。

1.3 缺少关于传感检测器的相关实验 数控机床传感检测元器件是提高机床精度的重要保证。但与此同时,它也是故障的频发部位,由于现在能够为数控维修课程设置配套的数控机床传感检测实验室的高校少之又少,并且基本都处在理论和建设阶段,学生在日常课程中,只有在综合实验平台上才能接触到数控机床传感检测器件,而综合实验平台的主要功能都集中在系统调试上,因此很多学生都无法对传感检测器进行实验和检测。

1.4 机床电气连接培训不足 数控机床的电气连接环节在很多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培训课,不过由于进行数控机床电气接线所需要的机床低压元器件种类较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不停地插拔数控系统和系统的连接电缆,容易导致损坏。并且由于数控机床电器接线所需工具繁多,对导线等耗材的消耗巨大,教师对学生接线正确与否的考核工作任务重,这就造成了对电气连接训练的严重不足。

1.5 实验室规模受到严重的制约 在数控机床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种类众多的机床部件,还要利用数控机床综合实验平台进行实践操作演练。另外,实验室还要配备足够数量的传感监测器件,以适应数控机床教学课程的需要,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同时还需要加大的场地以作为检测场所。这些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的规模和功能。

2 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仅以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中的应用为例,分析和研究数控机床在数控维修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虚拟数控机床的开发是在专门的三维图形加速引擎以及开发接口平台上进行的,虚拟数控机床是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起来的逼真的三维互动机床模型,它在数控维修教学和培训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2.1 机床辅助理论教学 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其功能也逐渐朝着综合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就逐渐加大了联动加工中心在其中的使用。而这类中高档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装配工艺相比以往也更为复杂。要想保证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在利用PPT课件的基础上,结合虚拟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的模型进行解释和展现,增进学生的理解力。虚拟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的模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扭转,它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功能部件的内部结构和原理,并且配有文字解释,更能强化学生理解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2 虚拟装拆 虚拟机床以及每一个功能部件都能进行虚拟的3D交互式装拆。而系统的右半部分则为数控机床装拆零部件库和工具库。在实际的机床装拆过程中,首先要正确选择装拆工具,为虚拟装拆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为解决装拆实验室部件种类不全、数量不足以及新型功能部件短缺的问题,高校应积极推进数控机床专业虚拟装拆的实施。在进行新型数控机床装拆实验室建设时,要逐步实现虚拟装拆和实际装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多接触新型功能部件,并逐渐熟悉和了解,通过对虚拟装拆练习的不断强化,提高学生对结构及装配关系的理解力。

2.3 虚拟电气连接和电气故障 虚拟机床系统实现了整个数控机床电气柜的电气连接,完成了从电气布局规划到电气连线的整个过程。虚拟设备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虚拟万用表”,其功能与真实万用表和示波器类似。在电气连接完成后,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及时线路检测,最终完成虚拟上电的调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虚拟仪器仪表检测线路。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虚拟电气的使用和操作情况,考核和训练学生排查故障的能力。

3 结语

数控虚拟机床作为数控维修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新设备,目前得出的最有效教育方式就是与现有实验室结合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共同联系。本文通过研究数控虚拟机床在数控机床维修教学和实践的应用,并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得出了新型数控机床在数控机床装拆和电气试验课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际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虚拟数控机床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而随着虚拟数控机床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其功能的日臻完善,实际数控机床和实验台的设备压力也将明显减轻。但总体来看,虚拟数控机床在数控检测传感检测元器件的虚拟上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童晓敏,贾利国.浅析电大数控机床实践教学活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3).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3

(一)知识掌握点

1. 通过机床典型部件拆装训练了解机床典型部件的结构及传动方式,零部件的作用及连接方式。

2. 提高识图能力。

3. 熟悉装配的概念及部件的拆装方法。

(二)能力训练

1.熟练掌握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

2.基本掌握零部件拆装的操作方法。

(三)素质培养

培养同学严谨、细致工作的态度,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实习方式及场所

本实习内容由老师完成基本内容讲解和学生分组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基本内容讲解和拆装实习地点选择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拆装实验室、,集中授课;学生分组交叉进行。

物质准备

1.设备:拆装用多种变速箱

2.工具:扳手类、旋具类、拉出器、手锤类、铜棒、衬垫、弹性卡簧钳、油池、毛刷

3.材料:棉纱、柴油

三、实训基本内容

1. 数控铣床( 精雕cnc雕刻机)组成、布局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2. 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3.机床操作面板与控制面板及其按钮使用;

4. 工件、刀具安装及调整,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等及其注意事项;

5. 实训用数控铣床的特殊指令与常用指令及其使用方法;

7. 会使用精雕软件进行编程、对简单零件数控的加工的手动编程、自动编程和印章和浮雕雕刻的自动编程、参数选定和仿真加工

8.简单零件的加工和印章的雕刻的操作

三.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概念----数控、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

数字控制:是以数字化信号对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简称为数控(nc)。

数控机床: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

数控加工:泛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2.数控加工的特点(优点)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比较:数控机床在普通机床基础上增加了对机床运动和动作自动控制 的功能部件,使数控机床能够自动完成 对零件加工的全过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① 数控机床的机械精度高

② 数控机床的控制精度高(0.001mm/p)

③ 无人为误差,加工的一致性好

2)数控加工的生产效率高

①极大地缩短加工的辅助时间(快速行程、自动换刀)

②免划线工序

③粗、精加工一次装夹完成

④无需中途停车检测

3)对加工对象的适应性强.

单件、小批生产易于获得好效益

4)易于实现cad/cam一体化及构成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

四.精雕机的特点:

一般认为精雕机是使用小刀具、大功率、小吃刀量、高速进给、高速主轴电机的数控铣床。国外并没有精雕机的概念,加工模具他们是以加工中心(电脑锣)铣削为主的,但加工中心有它的不足,特别是在用小刀具加工小型模具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成本很高。国内开始的时候只有数控雕刻机的概念,雕刻机的优势在雕,如果加工材料硬度比较大也会显得力不从心。精雕机的出现可以说填补李两者之间的空白。精雕机既可以雕刻,也可铣削,是一种高效高精的数控铣床。

精雕机和雕刻机、雕铣机、加工中心(电脑锣)在外观结构上都非常类似,下面就四者进行比较分析:

从概念上讲:

加工中心:港台、广东一带称之为电脑锣,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第一台加工中心出现在1958年的美国。它可以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功能特别强调“铣”。

雕刻机:它主轴转速高适合小刀具的加工,扭矩比较小,着重于“雕刻”功能,例如木材(专门加工木板的称为木雕机)、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不太适合强切削的大工件。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打着雕刻机旗号的产品都是为加工工艺品为主,成本低,由于精度不高,不宜用于模具开发;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晶片雕刻机。

精雕机: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精确雕、也可铣,雕刻机的基础上加大了主轴、伺服电机功率,床身承受力,同时保持主轴的高速,更重要的是精度很高。

雕铣机:雕铣机注重雕和铣,是介于精雕机和加工中心之间的过渡机型。相比精雕机,其优点是机器刚性更强,加工效率更高、功率大、适合做软金属的快速、重型切削。相比加工中心优点是:加工软金属如铜、铝的速度更快、钢模的精加工速度效率更高。其缺点不宜进行大型工件的开粗、重切削。雕铣机还向高速发展,一般称为高速机,切削能力更强,加工精度非常高,还可以直接加工硬度在hrc60以上的材料,一次成型。

从外观体积上讲:

加工中心体积最大,大型的1690型机体积在4m*3m,小型的850型机也在2.5m*2.5m;精雕机次之,比较大型的750型机一般在2.2m*2m;雕刻机最小。

从机械结构上讲:

加工中心一般采用悬臂式,精雕机和雕刻机一般多用龙门式架构,龙门式又分为栋梁式和定梁式,目前精雕机以定梁式居多。

从指标数据上讲:

主轴最高转速(r/min):加工中心8000;雕精雕机最常见240000,高速机最低30000;雕刻机一般与雕铣机相同,用于高光处理的雕刻机可以达到80000,一般不用电主轴而是用气浮主轴。

主轴功率:加工中心最大,从几千瓦到几十千瓦都有;精雕机次之,一般在十千瓦以内;雕刻机最小。

切削量:加工中心最大,特别适合重切削,开粗;精雕机次之,适合精加工;雕刻机最小。

速度:由于精雕机和雕刻机都比较轻巧,它们的移动速度和进给速度比加工中心要快,特别是配备直线电机的高速机移动速度最高达到120m/min

精度:三者的精度差不多。

从加工尺寸上讲:工作台面积可以比较好的反应这个。国内加工中心(电脑锣)最小的工作台面积(单位mm,下同)在830*500(850机);精雕机的最大的工作台面积在700*620(750机),最小的是450*450(400机);雕刻机一般不会超过450*450,常见的是45*270(250机)。

从应用对象上讲:

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较大铣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设备,大型的模具,硬度比较的材料,也适合普通模具的开粗;精雕机用于完成较小铣削量,小型模具的精加工,适合铜工、石墨等的加工;低端的雕刻机则偏向于木材、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不高的板材加工,高端的适合晶片、金属外壳等抛光打磨。

一般认为:加工中心、精雕机既可以做产品,也可以做模具,雕刻机只可以做产品。

适合材料:

有机玻璃、pvc板、abs板、kt板、木材、宝石、大理石、铝塑板、铁、铜、铝、塑料等各种材料进行表面加工及切割

性能指标:

工作平台尺寸:400mm×400mm

雕刻范围:400mm×400mm

z轴行程:180mm

进料高度:200mm

机体配置:铸铁

台面配置:铸铁台面

丝杆配置:20丝杆(台湾上银 c3级研磨丝杆)

导轨配置:20方轨(台湾appa高精度sp级直线导轨)

定位精度:±0.015/300mm

主轴转速:0-24000(转/分)

x、y、z轴电机:国产高速步进电机

运动控制:高性能维宏控制系统

雕刻指令:g代码*、u00*、mmg*、nc

分辨率:0.0025/脉冲

刀具直径:3.175mm、4mm、6mm

主轴功率:800w恒功率水冷高速电机

运动方式:底盘动

五.心得体会

为期两周的机电设备拆装实习转眼就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感受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总的来说,这次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是一次有趣的,且必给了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上的重要的经验。在以后的时间里也恐怕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去让我们去体验这样的生活,也恐怕难有这样的幸运去体验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到底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了。

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加工中心、车床,虽然它的危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加工出产品,这样就锻炼了大家敢于尝试的勇气。数控加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我们知道,“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5-01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实现,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具体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1 C620刀架、尾座拆装

1.1 工艺分析

(1)刀架拆装:逆时针转动手柄,卸螺钉,取压盖 花键套 凸轮 斜面销,用抹布擦零件,损坏处用锉刀或砂纸打磨,把刀架体抬起,取出钢球和弹簧,反方向装配。(2)尾座拆装:松手轮螺钉取下手轮半圆键,拆卸端盖螺钉,旋下丝杠,取出推力轴承,拆套筒、内联轴器,用手锤敲击紫铜棒,将套筒敲出,取出导向键,反方向装配。

1.2 要领讲解

刀架拆卸时手柄逆时针旋转,夹紧时顺时针旋转,定位时钢球粗定位,销精基准定位。尾座安装C620全通,先安装导向键,后装套筒。CA6140半通,先安装套筒,后装导向键,拆卸相反,先拆导向键,后拆套筒。

1.3 重点讲解

刀架定位销安装时安装在凸轮斜面位置,否则手柄转不动,钢球和销对角安装。刀架与小溜板接触面安装不平时,应用刮刀刮研,要求每刮方(24×24 mm2)内15~20个研点。尾座推力轴承安装时,紧环应紧靠轴肩处勿装反,中心线应高于主轴中心线0.06 mm之内,否则用铜片调节高低或修磨底座接触面。

2 纵、横拖板拆装及调整手柄手轮拆装、溜板箱拆装、开合螺母拆装

2.1 工艺分析

(1)纵拖板拆装:卸螺钉拆下小拖板,卸销、摇把,卸刻度盘轴套,挡圈及定位销,取下丝杠丝母等,卸镶条,拆下燕尾导轨,安装反方向装配。(2)横拖板拆卸卸销、摇把,刻度盘螺钉,卸圆螺母,刻度盘,半圆键,卸镶条3个定位块螺钉取下丝杠,擦洗件,反方向安装。(3)手轮拆装卸销,卸手轮,卸螺栓,拆刻度盘,(1锥销卸下),卸骑缝螺钉,卸轴、卸套,反方向安装。(4)开合螺母拆卸卸侧面螺钉,卸镶条,卸下面限位螺钉,分别从曲线槽中拆出上、下开合螺母,反方向安装。

2.2 要领讲解

拆拖板时都先卸镶条,安装时不要安反,前后两个调节螺钉,深度适宜,以保证燕尾导轨配合适宜,刻度盘内弹簧片可调节刻度盘旋转松紧度,不要漏安。

2.3 重点讲解

轴拆卸要判断大小端、轴肩、齿轮、键套能否从箱体孔中拆出。开合螺母手柄安装成水平角度。纵拖板拆卸燕尾导轨先将丝母用紫铜棒向上翘取出,安装时往下敲击。安横向拖板一组定位块(3个),中间楔块要求无间隙,方向不要安错,可垫铜片调间隙。开合螺母间隙要适当,由侧面螺钉调节,拆卸与圆盘配合另一轴时,一手转动轴另一手敲击轴小端,沿螺旋弧面慢慢拆转。安装套、骑缝螺钉孔与箱体孔应吻合。

3 超越离合器拆装 总体拆装 床头箱I轴拆装 主轴拆装

3.1 工艺分析

(1)超越离合器拆装:卸两侧骑缝螺钉,拆两个短半轴,拆箱体另一端防护罩,移动使其支架上的销、脱离托板取出超越离合器、拆调整螺母、弹簧座、弹簧、蜗轮、轴承等。装配反方向进行。(2)工轴拆装先松反转摩按片、再松正转摩按片、把元宝套向右拨、脱离元宝键,松带轮防护罩,再按上带轮、用双手拉带轮来回撞击把工轴拆下来、安装反方向进行。(3)主轴拆装:拆前端盖、法兰盘,拆后面防护罩,拆前后齿轮,螺母,挡尘板,用锤敲击铜棒,从小端往大端拆卸,安装反方向进行。

3.2 要领讲解

超越离合器滑块销安装时不要上下安装,要侧面安装销,大小头勿装反,两半轴骑缝孔与箱壁螺钉口相吻合。拆工轴先要松反、正向摩按片夹紧力,拨动元宝套脱离,元宝键可以拆卸。拆主轴先把固定齿轮轴及轴承螺钉,螺母旋松利用重物撞击或手锤敲击铜棒拆装。

3.3 重点讲解

蜗轮(铸铁件)和蜗杆安装时,不要敲击蜗轮,方向要正确。安装元宝套时,不要安装反,下端是平键槽,上端是元宝键槽(带圆弧),主轴装配后,精度需要检测轴向窜动,径向跳动、轴承支承面跳动量及空隙检测等。

4 床头箱其他轴、变速机构及滑移齿轮等拆装

4.1 工艺分析

(1)变速机构拆装:拆两固定螺钉,取出滑块、齿轮,取出拨叉,安装反方向进行。(按传动比对齿轮)。(2)滑移机构拆装拆端盖、拆弹簧圈,从花键轴通端往不通端拆卸,安装反方向进行。

4.2 要领讲解

变速机构安装据传动比大小对正安装,滑移花键轴安装注意阶梯轴齿轮,逐个穿过花键轴。

4.3 重点讲解

滑移机构拨叉花键轴安装时,要安正或略倾斜,以免刀块从滑柱中脱出。制动轮(铸铁件)安装时,不要敲击轮,方向要正确。安装元宝套时,不要安装反,下端是平键槽,上端是元宝键槽(带圆弧)。主轴装配后,精度需要用百分表检测四向精度等。

5 车床总体装配三杠三箱组装

5.1 工艺分析

(1)溜板箱装配:用叉车将溜板箱抬起,放在大拖板下,将两个定位销对准,将侧面齿轮对准床身齿条,溜板箱上方大齿轮对准横拖板的小齿轮后,拧紧5个螺栓。(2)进给箱装配:用叉车将进给箱抬起,将事先做好螺栓棍拧在床身侧面,进给箱面两孔对准螺栓棍推靠后将两锥销安上,拧紧下面两螺栓,再卸上面螺栓棍拧上螺栓即可。再安上支座、三杠和销。(3)床头箱装配:用吊车将床头箱吊起,放在床身上,使床头箱上螺栓孔对准床身上的螺栓孔,然后固定螺栓。最后,安装挂轮。

5.2 要领讲解

溜板箱、进给箱、托架三个支承安装时应同轴在同一平面内,不同轴垫铜片调整,溜板箱手轮转动应灵活,不灵活三杠安装后,旋松溜板箱5个螺栓,调节齿轮齿条啮合。主轴轴线应与尾座轴线同轴度。

5.3 重点讲解

溜板箱、进给箱、托架三支承安装应同轴,转动不允许有卡阻,床头箱安装要求主轴中心线偏向刀架。溜板箱安装要求不允许有轻重现象,溜板箱移动对床头箱主轴中心线平行度不允许超差,床身安装时要求中间凸,两边凹,下挖防震沟。进给箱丝杠、光杠转动要求轻滑,齿轮啮合要正确。

最后要试车进行机床工作精度实验:车削外圆,检查主轴中心线对溜板箱移动的平行度及主轴自身旋转精度。车端面,检验横拖板对主轴中心线的垂直度及自身直线度。车槽实验,检查主轴、刀架系统的抗震性。车螺纹实验,检查机床螺纹传动系统的准确性等。

参考文献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6

德国Bielefedl大学的BernhardJung等将虚拟装配描述为在虚拟环境中采用虚拟现实交互方式(如直接操作和自然语言命令)构建的虚拟产品原型。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允许人沉浸到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中,并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等多种感知模式与虚拟环境进行实时交互,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1]。通过建立一个文字、声音、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不同信息为一体的人机交互系统,创建出一个内容丰富、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虚拟情景,促使人的脑、眼、手、口等多种器官接受感知,使人能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验证设备装配设计和拆卸装配操作的正确性,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产品的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可视化技术显示拆卸装配的全过程。与传统CAD的装配相比,虚拟装配的重点在于人机交互直观,通过直接操作零部件和自然语言命令直接完成装配操作。技术平台的先进性与产品最终开发结果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一定的距离,本软件的开发是建立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样机和知识点分布突出专业性整体框架,满足人机工程及心理交互需求,大大提升可操作性,融入大量务实的辅助素材强化了实际操作的理论依据,加上严谨友好的考核环节,推动了本软件实际应用的持续性。

2虚拟装配软件开发流程

2.1需求分析及软件功能

2.1.1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起点是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使用模式和工作流程模式后,才能创建包括信息交互和行为交互的领域模型和用户模型。本软件定位明确,即培养装配制造企业亟需的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技能人才,以从业人员应有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试运行等能力及机电连调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该软件与其他虚拟装配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教学功能及面向学生的客户功能。

2.1.2功能描述软件总体设计思路的确定,参考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规划方案”,并结合我校现行实训教学现状,基本功能包含了传统教学与自主学习两种基本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教师演示,自主练习及自评考核等环节。软件按照机床结构来组织内容和操作点,并单独开设对技能综合训练和考量的教学内容等。其他技术要求有B/S结构、工作台+工具柜+工具的三维虚拟环境、采用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法组织、支持单机模式和网络模式、便于互联网访问等。

2.2软件整体框架及界面

2.2.1软件整体框架(1)开发一个适用的虚拟实训软件必须有一个需求明确的整体设计,从我校机修专业培养目标入手,明晰各项职业能力完成标准,即这个软件完成的最终任务,因此要注重顶层设计。(2)在设计中要进行样机及操作点的科学筛选,坚持通用性、适用性兼顾的原则。各项能力完成目标对应的操作和知识点是构成这门实训课程网线上的节点,教学样机的选取既要考虑适用性强的企业产品,同时还要兼顾通用性强的典型机床。为了覆盖更多的专业知识,避免相似结构、相似种类、同等复杂程度的教学样机重复建设,不同种类样机要突出不同知识体系,如突出机床传动结构、精度检测、机床整体功能等。教学产品作为样机平台,既要考虑通用性也要兼顾适用性,从通用性出发,最典型的机床为CA6140型车床,其结构、传动部件等均作为典型零部件学习过;从实用角度出发,与我校合作的辽宁某数控设备生产企业的SL208型卧式车床就是目前流行数控车床的代表,而且我校还与这家企业有合作培养学生的伙伴关系。另外经过专业咨询,铣床和钻床的维修人员目前在鞍山市及周边地区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又选择了具有典型结构、典型传动的钻床和铣床作为拆装训练样机,确定了包含机床品种多样性、结构复杂层次完整性、实训技能全面性的一组样机。(3)在开发软件中,要突出虚拟实训的重要特征,因此要细化交互点,深化“做中学、做中教”。装配、检测、调试、试运行、维修虽然都是操作,但背后的知识原理分属不同课程,操作涵盖钳工、数控、电工等不同工种,将所有相关知识点穿插到合理的交互点不仅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4)设计虚拟软件还要与传统课程建设和实际操作教学做到无缝对接。加强传统教材编制,拓展虚拟实训的理论知识范围,为虚拟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训练模式既是虚拟实训对操作技能的固化,也是对虚拟评价体系的有效确认。基于以上分析,虚拟软件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每个部件都是独立的实现单元,都包含拆装过程、测量与诊断,以及维修与维护三大核心内容,在教师演示、自学训练或考核评价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都有逐级升高及深化的要求和作用。本课程规定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部分专业知识点包含其中,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和操作层面,对本工种或职业能力宏观要求以及理论知识点则是存放在装配知识库中,通过提示交互或考核系统调用达到教授目标。人机交互界面是虚拟现实软件的重点,无论是软件界面,还是虚拟操作交互、提示交互等等,都是将隐形内容显性化,从而达到指导训练的教学目的。

2.2.2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的优劣与设计者的经验有直接关系,一般是从可交互性、信息、显示、数据输入等方面考虑,本软件除了基本技术要求外,对装配场景的形象展示能让学生有良好的浸入感,从而加强实训作为实际工作前期准备的作用。界面显示如图2所示。

2.3实训交互与提示设计

2.3.1实训交互设计在使用菜单与键盘命令条件下,拆装过程、测量与诊断,以及维修与维护三块内容包含的具体操作点有近百个,每个操作点的交互过程各不相同,有徒手操作,有借助操作工具操作,还有的借助测量工具和操作工具共同操作,课程对各个操作点的完成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具体要求作不同程度的细化。对徒手或简单工具拆装操作,交互过程完成拆装顺序、拆装方向、零件位置,以及运动路径等要求即可,多采用高亮提示、箭头引导、撞击音效及文字等方式。对于较复杂的连测带装操作点,测量仪器的使用多为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交互需求较高,包括定位原理、读数、判断分析等,除了必要的文字和图像之外既要有求助或教程插入引导方式,还要考虑避错警告,使学生不需浪费大量训练时间试错,这时可采用有限选择提示或排他提示;对于维护类操作采用操作演示,视频、动画、图片文字均可。作为国家技能要求的技能点,各种尺寸和误差的测量方法、各种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等,必须在软件的使用中体现。如正确使用工具类的游标卡尺、千分尺,指示表类的千分表和内径表,其他工具如水平仪、量规塞规等;形位误差中的直线度、圆柱度、平行度、同轴度等测量操作则通过轴类、盖类、支架类和箱体类典型零件的测量、调整和维修过程训练学生,以达到掌握这些技能的目的。

2.3.2提示系统设计提示信息是对操作输入信息的及时反馈,可以保证操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既定方向进行,提示信息可以是肯定鼓励,大多则是引导或纠错。提示系统采用菜单选择、命令输入、数据显示或其他方式。应保证提示信息显示方式与数据输入方式的协调一致,尽量减少用户输入的动作,隐藏当前状态下不可选用的命令,允许用户自选输入方式,能够删除无现实意义的输入,允许用户控制交互过程。用户求助作为提示系统的补充,可以被用户激活,宜采用集成式,避免叠加式系统导致用户求助某项指南而不得不浏览大量的无关信息。

2.4考核系统设计考核系统是软件教育性体现的重要方面,也是完成教学内容的必需环节。

2.4.1明确本专业职业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拓展技能考核目标这是所有学习和训练过程的目标,将国家高级钳工、装配钳工、维修调试工等相近工种的技能要求作为参考融入培养目标点,从而得到技能考核组成框架。这些技能可以按照重要性分等级编号,在虚拟实训软件实现时按照重要等级顺序考虑实现。

2.4.2与企业技术人员和实训指导老师磨合考核操作要点现行企业操作规程是操作要点的蓝本。操作要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但企业要求的技能操作点有可能是片面的,没有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所以需要兼顾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水平的提高,以及职业素养和未来技术水平的提高等操作要点。例如在SL208数控车床的虚拟实训项目中,我们提出不仅要训练学生正确规范的拆装操作,还要进行测量调试环节的操作,因此重点设计了Z轴丝杠部件的装调操作,其中,对驱动端和支撑端两个轴承座的装配需要预装配,然后使用千分表检测验棒轴线跳动,根据跳动的误差种类和大小,采用合理的刮研方式进行修配,从而达到精度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只给出粗放的经验式操作步骤,我们则在操作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知识点原理的讲解和自由操作交互,训练学生自主探索轴线误差与刮研方式正确性的关联,经过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区分修配驱动端或支撑端轴承座前底面还是后底面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简单的尝试操作。

2.4.3考核评价实训的考核评价模式有传统式的百分扣分制和当今许多游戏采取的累计积分分级制两种模式,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应学生操作一般游戏软件的习惯,最终决定采用累计积分分级制模式。

2.4.4脚本开发详细设计阶段就是制定开发方案、编制场景和操作程序脚本,进行代码编写。开发方案最基础的内容是开发平台,经过调研和比较选择目前主流的虚拟场景开发工具UNITY3D,参照《辽宁省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指南》确定各项技术参数。开发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拆卸与测绘建模阶段,机修专业的学生需全程参与这个环节;第二阶段将涵盖知识点、操作要点的操作程序转化为实训场景和交互,这就需要编制脚本,脚本开发见表1。

2.5收集素材,完善课程软件开发后,还需进一步收集教学资源素材,将互动软件进阶成为一门课程。本虚拟实训软件设有教学和自主训练两个模式,选择自主训练模式时是学生自学过程,需要必要的知识讲解,我们设计在关键操作步骤间或新知识点出现时,添加教学课件或其他教学资源,真正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做中教”。允许学生犯错也是自学模式下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这就需要软件具有识错纠错功能。考核环节中也有传统的判断或选择题,建立可扩充的试题库以备调用,将考核体系完善为理论和操作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考核体系。采用虚拟实训软件后,尤其是将基础教学素材加入软件后,课程配套的教材、课程标准也应做必要的调整,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实际需要,将教材设计为以工作册页为主线的软件操作辅助文本教程,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从软件自学途径完成工作册页的填写,从而强化教学内容。软件的设计开发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教学环境及教学要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进,做到精益求精。例如,用于高精度测量的激光干涉仪教具的虚拟操作使用,即是我校购置了一台激光干涉仪后增加进来的新内容。因此,只有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教学要求,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虚拟实训软件,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7

基于机械行业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让学生走入社会更能快速适合企业的工作需求,将以往的机械加工工艺和机钳装配技术融合,依据“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为教学载体,进行新课程的《机械加工与装配》的设计开发,具体实施如下,供参考。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文件的编制、掌握普通车床、铣床的基本操作,简单零件的加工与装配及零件检测等相关知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相关职业素养。本课程处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链的前端,是核心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课程,其前续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其后续课程包括:数控加工与装配、CAM与数控加工、机构设计与加工等,技术知识前后铺垫螺旋上升式提升数控加工能力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强调以“工作过程”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采用“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项目为载体,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际机械零件加工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方法、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和零部件组装拆卸技巧,同时在典型产品加工过程中培养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满足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课程通过教学载体“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的学习和实物制作过程,使学生掌握普车、普铣的基本操作,简单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零件的加工与装配及零件检测等相关知识和能力。这一典型工作任务被分解成5个教学项目,如下。

(1)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基础

(2)车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3)铣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4)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5)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装配调试

二、课程目标

遵循开发课相的前提是先制定职业教育分级标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制定需从职业分析入手,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能标准后企业培训标准和要求,将特定职业活动需要的职业能力、素质和要求解析,拆分为若干个能力单元、知识单元。

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能力需求,课程设计着眼于实现相应的职业能力目标。该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划分为以下十三项:

1.具有能根据材料性能选择刀具与切削液能力;

2.具有根据切削性能进行计算、选择机械加工切削用量能力;

3.具有根据加工零件选择机床用工装夹具能力;

4.具有合理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流程与加工路线能力;

5.具有编制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能力;

6.具有分析机械加工质量并给出改进措施能力;

7.能够操作车床按要求完成回转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

8.能够操作铣床按要求完成箱体类零件的机械加工;

9.能够进行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0.能够使用常用量具对零件进行质量检验;

11.能够根据机械机构要求,制定合理的装配工艺文件;

12.能够根据装配工艺完成简单机械机构零部件装配与调试工作;

13.能够按照要求对加工设备进行保养操作及初级机床故障处理。

三、课程内容

任务1――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

学习相关的机械加工相关基础知识:认识安全文明生产、机床选择、刀具选择、量具选择、夹具选择、毛坯选择、切削液选择、切削参数设定、走刀路线等,钣金加工技术和机械装配技术等,会编写机械加工零件的工艺规程文件。

任务2――车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车削零件毛坯,使学生对车床基本结构和坐标系进行基础认知,并训练机床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切削零件技巧,并认识切削参数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通过车床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具备回转体结构的零件进行加工,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车床的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3――铣削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铣削零件毛坯,使学生对铣床基本结构和坐标系进行基础认知,并训练机床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切削零件技巧,并认识切削参数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通过铣床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具备铣削结构特点的零件进行加工,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铣床的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4――钣金零件加工工艺文件编制与加工

1.通过钣金件的加工,使学生对钣金折弯设备基础认知,并训练设备的基本操作,常用量具的使用、重点培训手动折弯技巧。

2.通过钣金加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机构中挡板钣金件的加工,会钣金展开计算,合理准备钣金料,合理安排工艺,熟练掌握钣金加工操作技能。

任务5――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装配调试

通过对“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合理分析,会合理选择机构中的标准类别及参数,检查已加工好的非标准件是否合格,编制机械装配工艺文件规程,选择合适的工艺设备进行合理的拆、装机构,使其能按照预定目标正常工作,熟悉掌握机械拆、装技巧。

四、课程成果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完成后,需要提交:

1.工艺文件:学生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零件工艺文件。

2.完成机构中所有非标准件的机械加工,学生制作完成的满足零件图纸要求的实物。

3.进行“手摇偏心轮机构运动”的组装调试,实训机构运动。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依据项目完成的情况和提交的文档资料,以小组成果考核结合个人任务文件编制进行考核。16个子任务进行独立考核,每个任务均要撰写相关的工艺文件及完成实际零件加工。实现全过程监控和考评。

总成绩的构成:

总成绩= 项目1×20%+项目2×30%+项目3×30%+项目4×5%+项目5×15%

六、教学组织

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以4-5名学生为一个项目小组开展学习,合理进行分工,协调工作。以一个班级32名学生为例,学生分成8组,两名教师辅导,并需要配有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加工。每周8学时,2+6模式,2k理论教学,6k实践教学,在机钳加工实训室和教室交替开展教学。需要的教学设施如下:

1.用普通车床和普通铣床作为加工机床;

2.以大量工厂实际零件样品,进行实物工艺分析;

3.使用投影设备进行辅助讲解。

七、小结

经过三轮的教学实施,发现该课程以“手摇偏心轮传动机构”为教学载体开发设计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质”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了社会企业需求的认可。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 :教学改革装配钳工实训

机械设备制造过程就是市场调研、设计、下料、制造毛坯、热处理、机加工成零件、热处理、装配成机器设备、检测合格、涂装、售后安装调试的过程。一台机械设备,包含机械、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三部分零部件,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装配钳工实训教学,应该围绕学生高质量就业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装配图读图知识,一定的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设备系统的动手安装调试能力。

一、成立教改与安全管理机构

由机械专业科长任组长,负责调查研究、结合本校实际提出钳工实训教学改革思路和构建实训项目,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与改进。由相关专业教师任组员,负责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实施。由科长、任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安全员组成安全管理机构,负责进行课前学生安全教育、日常教学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确保教学安全。

二、制定项目

以培养具备一定识图能力及机械装配、液压气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能力的装配工为目标,制定实训教学项目如下。

项目一: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拆装,平口钳零件图、装配图绘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平口钳的结构与原理,掌握零件图绘制、装配图读图知识。

项目二:平口钳制作。主要内容为平口钳的非标零件钳加工,螺杆车削加工和平口钳装配,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普车基本技能和平口钳的装配技能。

项目三:CA6140主轴箱拆装。主要内容为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CA6140主轴箱拆装,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掌握主轴传动精度的调整方法,掌握双向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调整方法,熟悉传动系统图的读取方法。

项目四: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为液压、气动、电气元件认识,液压、气动回路的组装调试与电气控制回路连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认识常用电气元件的应用与接线方法,掌握液压气动简单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三、项目实施

1.平口钳拆装与零件测绘

机械制图与CAD科任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班级进行分组,发放平口钳和工量具,指导学生进行平口钳的拆卸,布置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螺杆、钳口板五个非标零件的测绘任务。学生分组自行讨论,制订工作计划表,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经教师审核通过后,分工合作。教师依据工作计划表,对各组进度检查督促,巡回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量具、查阅制图资料,纠正绘图错误。测绘作业完成,各组内部自评后,教师逐组进行检查评价,图样归档保管。

2.平口钳的制作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平口钳制作任务进行细分,下达各阶段的实训任务,分别是钳座制作、活动钳口制作、钳口板制作、方形螺母制作、螺杆制作、平口钳装配。

教师根据平口钳制作所涉及的钳工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授,要求讲透划线基准的选择,量具的读数原理和计数方法,钳工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正确使用方法,钻床、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专业知识;演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攻丝等钳工基本技能和车床、钻床的操作规范,分阶段布置作业和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多功能教室阅读全套零件图和装配图,复习查阅《钳工工艺学》《装配钳工工艺学》,讨论制定各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填写零件加工工艺卡片,提交指导教师审核。

按零件加工工艺卡片内容,学生领取工量具和毛坯,在钳工车间进行钳座、活动钳口、方形螺母、钳口板的加工,在普车车间进行螺杆的加工。

平口钳装配,依据装配图样和装配工艺卡片,领取标准件,采取修配方法进行装配,直至符合装配图样的技术要求。

学生作品的评价与优秀作品展示。首先各组分别对各自所制作的零件和平口钳成品进行自我评价,互相对照完成初评。然后教师依照图样要求和自评结果,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操作的规范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在车间展柜展出。

3.CA6140主轴箱拆装

钳工工艺学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CA6140主轴箱拆装任务进行细分,制定各阶段教学内容,分别是主轴传动知识学习,拆卸工具选择与主轴箱拆卸,装配基础知识学习,装配工量具的选择与主轴箱装配,主轴箱的调整与主轴旋转精度检验,实训总结与答辩。

教师通过CA6140主轴箱传动演示、实物与多媒体结合讲授,让学生感性认识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掌握传动机构装配基本知识和装配基本要求。

学生以组为单位,编制CA6140主轴箱拆装进度计划,通过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拆装实训,学习掌握以下装配知识和技能:CA6140主轴箱拆装所需的通用工量具和专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螺纹连接、键连接、销连接、过盈连接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皮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的装配要求与方法;摩擦离合器、滚动轴承、轴组的装配要求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操训练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考核评价穿插在拆装过程中进行,拆装技能和工作页填写规范综合评价,技能考核项目有:卸荷式带轮的装配和带轮跳动量的检查方法,链传动装配与链条下垂度的调整方法,主轴箱箱体孔距、孔系平行度、孔中心线同轴度误差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检验方法,摩擦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松紧调整方法、主轴旋转精度的检验与调整方法。

4.液压与气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液压与气动技术一体化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制定实训各阶段任务和工作页,下达任务到每位学生。实训内容与步骤依次为液压与气压传动原理学习,液压气压元件拆装与结构原理,液压气压传动回路与仿真训练,常用电气元件的认识与接线训练,电气控制回路连接与PLC编程训练,液压气压传动回路的组装与调试。

教师依据《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编写液压与气压传动一体化讲义,向学生讲授液压气压传动原理和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液压气动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明确液压气动实训任务,按照认知渐进而强化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对液压气动的动力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辅助元件、液压油分类认识,通过铭牌熟悉元件的符号、性能、应用范围;第二阶段通过元件拆装训练,学习元件内部结构原理,故障维修知识,进一步提高装配动手能力;第三阶段使用仿真软件学习液压气动的换向回路、压力控制回路、速度控制回路,然后在液压气动实验台进行回路组装与调试,记录学习回路的性能特性;第四阶段常用电气控制元件的分类认识,掌握元件符号、性能参数和应用,并进行接线训练;第五阶段通过PLC软件学习,了解常用编程指令,掌握简单控制回路的编程;第六阶段在实验台上组装自动控制的动作顺序回路,行程控制的自动换向回路。

考核评价从安全知识考核,应知理论知识,元件拆装、回路组装与调试技能,日常行为规范四方面进行评价。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9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研究了中职模具教学过程和该课程的特点,并重点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具体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要注重技能培养和应用,降低理论的深度,尝试对模具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为适应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课程应突出模具制造工艺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模具制造工艺是专门针对模具零件的加工制造及模具的装配,其工艺特点较为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模具结构知识,同时,还需要熟悉各种加工设备及方法。模具制造工艺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否则学生就会觉得该课程的内容空洞、抽象,无法理解,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1.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1 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1.1 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1.1.2 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1.1.3 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1.2 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2.1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1.2.2 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1.3 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1.4 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2.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3.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3.1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3.2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HJ1.0mm〗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总而言之,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将会受到社会欢迎。《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相关加工工艺及设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工艺过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学习加工工艺的能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10

1.人才需求状况

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据调查,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的绝大多数企业缺少大量机床维修人员。据劳动部门调查统计,机械行业企业对机床维修人员各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中高职学历约占89%,机械技术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课程定位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机械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秉承我院“工学结合,厚能强能,根植一线,服务社会”的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本课程面向黄石及周边各类制造企业,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机床维修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在工业生产第一线,能从事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典型机床的故障诊断及维修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案

在总结机械制造专业多年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广泛的调研和认真的讨论,我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机床维修实用人才。

知识方面: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床维修的计划、易损件的修复、维修工具的使用、机床的拆卸与装配、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能力方面:旨在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修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掌握典型机床的修理方法和步骤,只要掌握好两三种机床,便可收到一直百晓,融会贯通之效。

素质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英汉互译专业技术资料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非技术性的相关能力。

4.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机床维修的基本知识。

第二阶段:掌握机床设备的拆卸和装配,掌握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学院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企业作为主导者。在企业主导培养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通过准就业顶岗实习,在生产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学习生产现场维修,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实习期间,依据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指派学院教师负责与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学院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并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二、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实践。在对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内容改革的充分认识、调研基础上,对一些环节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从而节约课时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理论教学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为了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合理设计实践内容

针对实践教学,按照课程实践的操作步骤和实际工作程序,根据实训室条件与环境,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实践内容,采用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实训方法,实现“教、学、做”的统一。

2.构建课堂实训基地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对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并按照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进行重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3.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除课内教学实践总学时和理论总学时的比例达到1:1外,业余时间免费开放实训室。对所有班级进行分组,要求必须在每学期完成规定的业余实践课时。课余实践行双导师制,除安排老师指导外,还采用指定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班组长兼导师的方法,既解决了指导教师工作繁重的困难,又巩固和锻炼了高年纪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的比重。

4.建立科学的成绩考核制度

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信息记录册,实时记录学生的出勤状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期末成绩等,确定各项权重,最终给出总评成绩。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考核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口试、操作、撰写论文、答辩等。实践教学每次实训都要求完成实训报告或产品,由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分别评定成绩,集中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入成绩。

三、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设施完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时应采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机床维修实训中心,近年来,围绕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训条件的建设。现有普通车床20台,普通铣床10台,数控机床30台是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机床维修已经建立了关系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5家,并签订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协议书,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及技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满足了顶岗实习及实训要求。

四、结束语

本着教学内容综合化、职业化、技能化的原则,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实训条件,先后编写讲义四部。当然,在机床课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如教学计划中还存在某些实践环节和课程衔接不好,课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软件设施建设和教材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产学合作还需不断深入创新等。我们要在现阶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42-03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数控机床的最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控机床的广泛使用,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数控机床的维修和维护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数控机床的开工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数控机床维修力量薄弱。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典型产品。它是将电子电力、自动化控制、检测技术、计算机、机床、液压、气动和加工工艺等技术集中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因此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人员必须是集上述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这决定了数控维修人才培养的困难性。因此寻找一种符合企业需要、学生易于接受的数控机床维修教学法至关重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工作任务,探索符合企业要求的数控机床人才的培养方法,学生在企业工作后,证实了该力法的可行性。

一、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近年来,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其具有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的优点,逐渐被各个院校所认同。针对数控机床维修方面的教学尤为重要,一方面由于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的复杂性,涉及知识的多样性,造成学生感觉抽象难懂,单纯的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无法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的目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脱离,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现有的课本,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大,造成学生“学与用”的不统一,学生不满意,企业也不满意。因此探索符合企业要求的教学方法成为必然。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注意事项,已经有许多论述,例如教师的双师素质、课程教学计划的修改、设备的供应等。但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相应的注意事项论述较少,尤其针对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尚未在文献中发现完整的论述,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论述。

为了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脱离,学校教学与工程需要的脱离,本院教师经过在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玉柴机器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调查研究,与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协商、探讨,终于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工作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二、工作任务的选取

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的研讨,分解了数控机床维修技能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按照技能需要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维修时涉及以下能力:

①机械拆卸、装配、调整和精度检验能力;

②电气线路的检测、安装和调整能力;

③PLC程序的编制、调整和应用PLC诊断故障能力;

④机械电器联调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对应上述能力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遇到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为机械结构拆装及精度检验,电气线路拆装、调试及故障诊断,PLC程序控制原理分析、程序编制及程序调试等三个大类,然后针对每个大类,选择如表1所示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开展

每一个任务均采用“三级递进”的技能培养过程,分为技能认知、技能认同和技能熟练几个步骤。

(一)技能认知阶段

技能认知阶段是学生对技能的感官了解阶段。

1.阶段目标。

此阶段主要是对技能进行初步的认知,主要是了解技能关联的机床单元在机床中的作用,包含的内容。

2.教学组织。

教师提出项目,然后带领学生到实训机床前进行实地观察,从感官上了解项目的内容和技能要求。如进给传动机构拆装及精度检验项目,学生首先观察进给传动机构的组成、结构、安装方式,教师开动机床演示进给机构的工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初步的认识。

(二)技能认同阶段

技能认同阶段是学生在理论上全面分解技能、熟悉技能的阶段。

1.阶段目标。

本阶段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技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认同。具体是指针对每一项目,教师将项目分解为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小组探讨和小组协同实践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初步形成这一方面的技能。针对项目问题的分解举例如下。

进给传动机构拆装及精度检验项目提出如下问题。

①滚珠丝杠螺母幅的结构与普通机床丝杠传动结构的区别;

②滚珠丝杠螺母幅的支撑方式包括哪几种,分别适应何种机床;

③安装滚珠丝杠螺母幅要保证集中精度,如何检验;

④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注意事项;

⑤滚珠丝杠螺母幅的间隙如何消除;

⑥制定滚珠丝杠螺母幅的安装工艺。

2.教学组织。

(1)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

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采用“思考帽”管理思维法协调小组人员的思路,保证每个人都能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具体做法是:按照“思考帽”方法的要求,6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中戴“蓝色帽子”的小组成员担任组长,对问题进行观察和总结;戴“黄色帽子”的小组成员对问题提出积极的并且有建设性的意见;戴“黑色帽子”的小组成员对问题提出谨慎的并且带有批判性的意见;戴“绿色帽子”的小组成员对问题提出具有创新的意见,分析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戴“红色帽子”的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意见来自于自身的直觉和感性,而不做理论的分析;戴“白色帽子”的小组成员对问题提出具有客观的并且具有实际例证的意见。通过6个人的协同工作,对提出的问题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解决“滚珠丝杠螺母幅的间隙如何消除”的问题时,“黄色帽子”的小组成员提出采用预紧的方法消除间隙,指出由于滚珠丝杠螺母幅与轴承传动有相似之处,可以采取相似的预紧方法。戴“黑色帽子”的小组成员指出实施预紧的方法是好的,但是轴承在安装后是固定不动的,而滚珠丝杠螺母幅中螺母是在丝杠上不断移动的,因此可行性不强。戴“绿色帽子”的小组成员指出根据普通车床的丝杠螺母间隙的调整方法和查阅资料后分析,可以采取双螺母结构进行预紧,进一步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此类推,其他小组成员依次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戴“蓝色帽子”的小组成员作为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探讨意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提交老师。

小组成员通过自主学习并协同工作,加上教师的指导,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锻炼了独立分析问题、互助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问题的实践锻炼。

问题虽经上述分析,但实践情况是否如此,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因此小组成员针对实际机床进行亲身实践。实践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利用虚拟软件在计算机上对问题涉及的机床结构进行模拟拆装操作,解决拆装工艺问题,并验证小组分析得到的方法的正确性;第二步,根据得到的拆装工艺对实际机床进行实际拆装、调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验证拆装工艺的正确性。

通过上述实践过程,验证了理论,锻炼了实践能力,基本上实现了技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认同。

(三)技术熟练阶段

技能熟练阶段是熟悉理论、熟练技能的过程。

1.阶段目标。

①熟悉理论;

②熟练操作技能;

③熟练工具的使用;

④具备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⑤积累经验。

2.教学组织。

此阶段主要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教学组织主要注重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学生熟练技能,形成职业行为规范,进一步锻炼协作能力。本阶段对任务进行分解,形成不同的细分工作,然后由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细分任务,协作完成任务。完成一次后,小组成员间互换角色,然后再次进行工作,不断轮换,达到每个学生技能的熟练。

例如,在进行数控机床电路拆装工作时,工作任务细分为接线、掐线、查看电路图、接线质量检查等不同的内容,因此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接线员、掐线员、电路图分析员和接线质量检查员,协作完成任务。完成一次任务后,小组成员互换角色,实现每个人都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又如在机械拆装工作中,把工作细分为工具管理、零件拆装、分体零件记录、零件测绘、精度检验等部分,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工具管理员、零件的拆装人员、拆下零件的记录整理员、零件测绘员和精度检验员。同样是协作完成一次完整的工作后,成员间互换角色,再次工作,实现每位成员技能的熟练。

整体完成后,教师会给出一些故障,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解决,确保学生一方面了解本部分的常见故障,同时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故障,清除故障产生的原理、分析过程、故障的定位方法和检测方法,故障解决后学生要写出上述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分析问题,找出不足,加以解决。

四、过程监控

“工作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实现除了按照上述方案精心组织外,还需要完备的过程监控方案,以便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经过经验总结,采取的过程监控措施如下:

①根据每个工作任务,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每个同学工作过程中思考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分析,然后小组成员间交换各自的意见,然后形成统一的答案。

②每两个小组安排一名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工作期间或工作后进行集中讨论和讲解。

③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安排以小组为单位的答辩过程,教师或其他小组提出问题,以此检验每个小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④在每一个工作模块完成后,安排实操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注意事项分析

一是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必须精心地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即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

机床拆装实训总结篇12

【关键词】

职业教育;模具专业;专业建设

一、模具行业背景与发展状况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被称为“工业之母”,近年来,模具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以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模具的发展速度迅猛,已占到模具总量的35%左右。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精度,高转速的智能性加工、电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及精密测量已成为当今模具加工的主力。

二、模具专业建设措施

(一)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要求明确培养目标

中级班:实训课程主要有工具钳工、冷冲模具拆装、磨工、车工、铣工、数控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冷冲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常规的维护修理。

高级班:实训课程主要有模具钳工、塑料模具拆装、模具测绘、磨工、车工、铣工、电加工、数控铣床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塑料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常规的维护修理,定位为高级工标准。就业方向以电加工机床、数控铣床操作工、模具钳工等为主。

技师班:培养以冷冲模及塑料模模具的设计、加工及相关机床的操作工为主,实训课程主要有模具钳工、冷冲模、塑料模具拆装、模具测绘、模具设计、磨工、车工、铣工、电加工、数控铣床操作工。要求学生熟知各类模具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能力,并能独立完成模具的设计与加工。定位为预备技师工标准。就业方向以电加工机床、数控铣床操作工、工艺编制员、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为主。

(二)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必须有技能高超的师资力量来把关。目前职业院校需要具有一体化教师能力,统筹专业教学的学科带头人来带领教师们进步。要求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机械理论、模具专业理论、实训加工技能及模具设计能力还要具备具备良好的执教能力。

当前,模具专业教师数量与质量都难以支撑模具专业教学培训的良好运转。各职业院校越来越注重师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相关专业的发展,但相对而言,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显得过于缓慢,一方面是教师专业知识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是政策体制的制约,不能很好的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如何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关键,也是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

(三)基础文化教学知识点设置

1、素质教育

开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语文、法律常识、安全、就业指导、体育等课程或者讲座。以上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为企业提供有素养,能吃苦,自我定位准确的人才。

2、基础文化教育开设课程

英语主要讲解工业英语及学习英语口语;数学以基础应用数学为主。计算机以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为主。以上教学为后续专业教学打基础,内容要求与学生就业时的考试、考核联系密切。

3、模具专业实训车间配置

(1)数控类机床配置:数控车、数控铣、雕刻机;(2)电加工机床配置: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线切割机等;(3)普通机床配置:立铣床、普车、磨床等;(4)模具检验设施配置:各类量具及三坐标测量仪等;(5)模具装配设施配置:打磨、抛光工具、台钳及钳工工具等;(6)模具调试设备配置:小型注塑机及冲床设备等;(7)加工软件设施配置:电脑及目前所购软件等;(8)工、刀、量、夹辅助设施配置:加工常用辅具等;(9)实验实训模具:能基本含盖了模具的所有类型的基础模具。

三、模具专业建设目标

当前形势下,各中等职业院校基础专业教学设施齐备,教学力量雄厚,为建设模具专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力建设和发展模具专业势在必行。根据企业市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四至五年时间可以把模具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品牌专业。

(一)首期目标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模具专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模具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和首要任务。建议学校组织5至8人组建专业建设攻关小组,采取外送学习与校内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能力。

2、教学设施建设:师资建设的同时,还应逐步完善模具专业的教学设施,为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作好铺垫。首先,购置可供拆装的典型模具,做为学生实训和教师培训的硬件设施,即可使学生与教师很直观、感性的认识模具,又能熟悉模具的构造及原理。

(二)过程完善

1、教育教学过程的完善:模具专业师资形成一定规模的时候,应组织相关领导和教师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深入进行教学研讨,着手制定和完善具有前瞻性的教学大纲,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符合专业长远发展的教学指导书,以规范教学。

2、实验实习设施的完善:基于师生生产实习安全考虑,需要购置小型冲压机,满足学生调模、试模、修模的教学需求。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逐步添加数控雕刻机和三坐标测量仪。当教学形成一定规模后,还可适度添置线切割机。数控雕刻机主要用于塑料模具型腔、型芯、纹饰等细微特征的加工,也可用于电极的加工,是模具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三坐标是用于精密检测的设备,模具设计制造中常用于逆向工程的实施,是现代模具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