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09:17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1

统战部门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反映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举荐人才,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和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的工作。

据统计,截止20__年6月底,我市共有知识分子近18万人,其中党外知识子10.8万人,10.8万人中具有中专学历的30747人;具有大专学历的34065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17780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850人;获得学士学位的7784人;获得硕士学位的660人;获得博士学位的86人;获得初级、中级、副高、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分别有:38257人、25582人、3815人、485人;高级技工4474人;技师660人。

近年来,我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认真贯彻十五大、十六大和全国、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密切配合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__科技城建设战略,按照统战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结合__实际,抓常规、抓基础,以__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__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为依托和载体,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连续多年获得省委统战部的表彰。具体说来,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1、成立了__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进一步组织和动员全市党外知识分子为__三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各级有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部于1994年6月成立了__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我们重点从有代表性、有影响、有突出贡献的党外知识分子中发展会员,按照单位推荐、组织掌握、本人自愿、专业平衡的原则,把学有专长、贡献突出、影响大的党外知识分子吸收为会员。首批吸收会员97人,他们都是学有专长、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为便于开展活动,我们按照会员的行业分为电子、机械、工程、轻化、农业、财经、文艺、医卫、教育等9个专业小组。推选出组长,由组长召集开展活动。20__年10月__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顺利进行了换届,会员仍保留97人。以知联会的名义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组织学习、开展活动,为__经济建设献计出力。二是促进知联会会员和个体私营经济老板结合。共谋__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三是组织知联会会员赴北川对北川旅游资源开况进行考察(20__年4月),充分发挥私营企业和知联会会员在__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0__年11月组织知联会部分会员赴平武、对平武少数民族乡医疗卫生状况进行调研。派成员中的企业家分别为平武木皮、木座两个民族乡卫生院赠送B超仪一台,增添了必要的医疗设备。

2、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为依托,认真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从90年代初到今,我部在__城区的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共建立了10个市级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多年来,我们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联系点和联络员工作基础,我们坚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季度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制度,总结经验、宣扬典型、表彰先进。我部坚持每年召开2-3次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探讨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作法和经验,达到了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目的。我部将各联系点单位在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好的作法和经验,以工作简报形式在全市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了全市党外知识分子健康有序向前发展。此外我们还根据目前企业、学校内部改革力度较大的情况,重新聘请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络员,并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要求。按照20__年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统战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中央、省委统战部的要求,由市中介局推荐我部将__城区内的__德恒拍卖有限公司和四川兴瑞 税务师事务所扩增为我市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为进一步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找到了立足点。

3、以开展主体活动、突出典型带动为着力点,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__两个文明建设建言献策。20__年中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目标。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我部切实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以此为切入点,在全市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了迎接西部大开发,为__两个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活动。活动结束后,我部共收到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关于西部大开发和__两个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100余条。内容涉及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人才管理、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我市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关注和参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蓬勃热情。我们及时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归纳整理上报给了市委、市府及有关部门,供市委、市府决策参考。

4、认真做好我市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健全了我市知名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750人,掌握了一批重点联系的45岁以下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人士26人。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反映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5、认真做好__城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积极探索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按照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要求,我们将自由择业的党外知识分子纳入了统战工作范围,此工作的重点我们放在“摸清家底、心中有数”上。20__年6月,我部对__城区中介机中介机构有关情况和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从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基本情况。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做好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台的途径和方法,我部在对__城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__城区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现状、特点及工作思想”的调研报告。此报告分别被《四川统一战线》、《__改革与发展》、《__论坛》、《涪江新论》等采用并获得20__年四川省统一战线理论调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6、协助做好在绵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中派基层组织发展工作,把好了政治关。协助做好了20__年、20__年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换届,20__年省人大、省政协换届中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政治、实职安排的举荐工作。在20__年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换届中,有1名无党派知识分子当选为市政府副市长、有112名党外知识分子被选举为市人大代表、有217名党外知识分子被安排为市政协委员。20__年省人大、省政协换届中,我市推荐的14名党外省人大代表候选人中有无党派知识分子11人,18名党外省政协委员中候选人有无党派知识分子8人。

7、协助中央统战部、省委统战做好了对在绵“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发挥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及老统战对象生活状况问题”、“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是统战工作对象”、“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研”等调研课题的调研任务。

二、20__年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基本情况

20__年,我部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__科技城建设,以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和__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依托,抓常规、抓基础,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任务。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作制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我部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确立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截止今年上半年,我部共确立了10个市级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多年来,我部坚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季度座谈和情况通报会制度,总结经验、宣扬典型、表彰先进。4月13日,我部组织召开联系点工作会议,通报20__年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情况,纪检员张华凤向与会人员通报了20__年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点,并对各联系点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要不断增强统战意识,树立大局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真正纳入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不管改革的力度多大,都应保留做统战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二要发挥统一战线的特殊优势和作用,维护好单位和社会的稳定。三要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立足本职岗位,勤于奉献,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__发展新跨越献智出力。四要继续协助做好派工作,加强政治领导。在加强政治领导方面,一是中共基层组织负责人要亲自介入派基层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加强联系和沟通,帮助派基层组织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二是要做好政治引导。要引导派基层组织讲学习、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奉献。三是要协助派基层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地发展成员,把好政治关。要适当地举荐文化层次高、政治素质好、有一定威信、年龄较轻的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加入派组织。四是要帮助选好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把那些热爱派工作、勤于奉献、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合作共事意识强的派成员举荐为派基层组织负责人,让他们与中共风雨同舟,合作共事,把他们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凝聚到单位的改革、发展上来。9月6日,我部再一次召开联系点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委统战部学习贯彻中央统战部关于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五个政策性文件的要求,并就各联系点单位近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作了交流。季度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制度的长期坚持,使我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了全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组织联系点负责人深入学习贯 彻中央5号文件

在4月13日召开的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工作会议上,我们组织参会的各联系点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__]5号),并就领会和贯彻好5号文件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认为,《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作了科学规范,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从本单位10多年来贯彻中发[1989]14号文件的实践来看,单位党委和党组织对统战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落实了工作人员和经费;大力支持本单位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加强自身建设;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条件;很多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学有所长,成为本单位的科研骨干,有的还成为国家重点项目的主研人员。与会人员表示,将推动本单位党委和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认真落实文件确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使本单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蔡清顺就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提出了要求。他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加强派自身建设,选好配强党外干部都有重要意义。从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知识分子的主体作用越来越显现,今后的社会将逐步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科技城更是如此。中央5号文件对派的性质和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程序、发挥作用的渠道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事关重大,我们要认真做好学习贯彻的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贯彻的过程中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二是要积极培养、教育和举荐党外知识分子,做好优秀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工作,切实落实中央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三是要开展好调研和考察活动,丰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的形式,畅通建言献策的渠道,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

(三)认真完成省委统战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央统战部五个政策性文件的情况调研

省委统战部《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统战部五个政策文件,切实抓好市、州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即于9月6日召开联系点工作会议,向参会的各联系点单位负责人传达了通知要求,部署了调研任务。根据我部近几年贯彻落实中央统战部五个政策性文件的情况和各联系点单位贯彻落实的情况,我们形成了《中共__市委统战部学习贯彻中央统战部五个政策性文件情况报告》,及时上报省委统战部。以此为契机,我市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得到了一次有力的推动。

(四)开展调查摸底,调整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

结合市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在去年对副科级以上无党派知识分子进行摸底的基础上,今年对在市政协作了政治安排的无党派知识分子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145人的基本情况。充实了党外知识分子后备干部队伍。近几年来,__市的中介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中介事业方兴未艾,中介行业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出色工作,在本行业和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大了改革力度,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后,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鉴于这些情况,我部决定在中介机构中选择1--2个发展较好的作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经与市中介局联系协调,已确定了1个中介机构作为统战部新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并通过中介局和这个联系点,掌握了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自由择业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同时,原有的联系点单位中,有1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改制,企业内部发生重大变化,已不再适合作为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经部务会研究并与该企业党组织协商,同意该企业不再作为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

三、20__年上半年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小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坚持联系点季度座谈会制度。于3月30在__师院召开了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工作会议。各联系点单位总结、交流了05年的工作情况;通报了06年工作打算;对06年党外知识分子重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2、协调搞好调研工作。4月26日至27日,省委统战部知识分子处负责人一行3人来绵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调研,我部协助调研组在四川兴瑞税务师事务所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并陪同前往江油鹏程税务师事务所调研。

3、为增补市中介机构中的市政协委员,做了与市中介局的有关联系、衔接工作。

4、由市中介局推荐,在征得四川兴瑞税务师事务所同意后,我部将四川兴瑞税务师事务所扩增为__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联系点单位,扩大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范围。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2

xx知联分会,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通过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形势任务报告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做好思想、理论和技术准备;开展座谈交流、调研实践和组织参观考察等,让党外知识分子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掌握好第一手资料,提高党外知识分子意见建议针对性、实效性。知联分会班子成员通过专题调研,深入基层、深入党外知识分子,经常与党外知识分子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和掌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化解思想、工作和生活难题,促进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和谐,着力把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成为思想上与企业同心同德、目标上与企业同心同向、行动上与企业同心同行的坚强队伍,筑牢企业党外知识分子以企为家,立足岗位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围绕中心,切实发挥党外人才作用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3

(二)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添加剂”。党外知识分子有广博的学识、高昂的工作热情,但由于“党与非党”之间区别的存在,他们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往往显得相对淡漠一些。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上受自身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追求的限制;二是客观上我党的民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他们缺乏更高的政治热情。必须在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和统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民主政治建设贡献力量。

(三)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促进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却缺乏政治归属。学校党委及其统战部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确立政治归属,激发其个人发展。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人士加入党组织,同时积极向民主党派推荐人选,促进高职院校中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

二、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够重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甚至不少一线党外教职工都认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弹性”的,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他们考虑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综合素质有保障,基本上都能理性而又成熟地看待许多问题,不至于会产生片面的认识和看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分散精力,对专心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构建有待完善。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制度建设必不可少。高职院校中有不少都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经过多年的完善和积累,大都已经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征求意见、情况通报,以及党外人士联系等制度。客观地说,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保障,使得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们迫切需要从整体上考量有关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长效机制,而不是层出不穷的兵来将挡或特事特办来推动这项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进程。

(三)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亟待加强。首先,高职院校的个别政工干部没有摆正位置,业务能力也亟待提升,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如果统战部门的干部高高在上,总是以发号施令的方式向下布置任务,再加上人浮于事,平时缺少调查研究,组织协调不力,自身对于政治理论和统一战线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入领会,就难以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好。其次,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讲求方式方法、搞形式主义的倾向,需要加以纠正。事先没有认真调研规划,过程中缺乏监控和记录,事后又不加以总结归纳,不求进取,缺乏时效性,开会作报告采取陈旧的填鸭式,其说服力和感召力肯定不会理想。

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一)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1.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关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为统战工作者的实践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高职院校的统战部门、组织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可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和调研。相信随着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会逐步形成一整套结构严密、指导功能完善的理论体系。

2.积极利用现代化新型信息传播手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不仅要借助传统媒体,向党外知识分子传播有关学校统战工作的前沿动态,还要借助新型媒体,在微信、微博上开辟统战工作的新空间,推送介绍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科学研究和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最新成果、党外知识分子的创新经验等。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的社交手段,也能成为学校重要事务决策、重要事项讨论的高效载体。

3.营造氛围、聚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气。思想是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是对人的工作。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出发点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转变过去以发号施令为主的工作方式,要以服务而不是命令来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式。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虽然在制度上有管理职责,但在感情上要注重真心投入,只有在生活上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需求,在思想上把握他们的动态,在工作上关注他们的成长,为党外知识分子营造一个友好宽松的思想环境,才能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凝聚人气,从而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心里去。

(二)注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

1.讲科学、守制度,不断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讲求科学的顶层设计。我们必须研究探索用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的制度体系应当涵盖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包括学习和会议制度、学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学校领导与民主党派负责人交友联系制度、定期座谈慰问制度、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制度等等,同时,有了制订得良好的制度,还要抓不折不扣的落实。因为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束之高阁而形同虚设。

2.以“统战之家”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度,丰富活动内涵。高职院校的统战工作可能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统战工作开展容易,但长期坚持难,找个地方开会容易,但让参与者产生归属感难。这就迫切需要在高职院校建立“统战之家”,她不仅可以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活动的固定场所,更能成为统战工作的有力抓手,逐步凝聚人气,培育大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基于“统战之家”的平台,我们更能有效地进行人机互动,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学意义上,就是一种人际互动。有成效的工作都是基于双向的积极的人机互动的。

3.要主动“走出去”,也要热情“请进来”,推进教研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发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为高职院校互相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少的高职院校也都致力于去同行兄弟院校考察交流而提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只不过纯粹的参观考察似乎效果并不太理想,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待提升,甚至有些交流参观已经蜕变为旅游和请客吃饭,不仅劳民伤财,还浪费了难得的机会。

(三)抓好党外知识分子中“旗帜性”、“领军人物”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1.把党外知识分子中的“灵魂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抓好队伍建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工作中,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少有着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质的年富力强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往往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已经成为不少学科、不少专业、乃至不少学校甚至区域的灵魂人物。对于这些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人才,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对他们的思想动态,重点做好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拔机制。通过这一方式拓宽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渠道,力求把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建好后备人才库。一要大胆使用党外干部,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实现党外代表人物的新老交替;二要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为后续发展民主党派成员、选拔培养干部奠定基础;三要加大举荐工作的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党外人士推荐给各级政府组织,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四要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他们跟踪考察和培养提高,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党外代表人物的梯队和工作网络。特别要加强对统一战线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对素质好、有潜力的无党派中青年知识分子,学校有计划地选送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进修培训,帮助他们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以期在政治上实现更大的发展、更快的提高。

(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手段,建立统战工作交流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毫不例外地要进行传播手段的变革。在开放式的互联网领域,既有宣扬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大量信息,也应当有代表党中央有关统一战线工作的政策宣讲和动态信息。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校园BBS、电子邮件等平台开始流行,而今,我们更应利用博客、微信等新一代平台和党外知识分子充分沟通。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4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除了相当数量的党员知识分子之外,还有许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既有已经加入民盟、民进、农工、九三等各个派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属于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本文所指的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指的就是上述两类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尽管我们始终强调党员在知识分子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不可否认,党外知识分子的确是高校知识分子中最大的一个群体。高职院校不论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学校发展规划、内部管理建设方面,都能看到党外知识分子活跃的身影。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现状,及时他们的思想政治动态,准确判断其发展趋势,将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高职院校统战部门日常工作的视野,已经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现状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现状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几所高职院校调研显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和工作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年龄层次逐渐以中青年为主、文化业务水平显著提升、界别逐渐淡化。

(一)从群体规模上看,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不小,且正逐步扩大。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共有派成员55人,成员遍布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农工、九三、致公党等七个党派,有 3个派基层组织。学校中层干部中,党外干部的比例占1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党外知识分子占47.7%。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特别是高职称知识分子队伍里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群体,这样的情况已经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不能同日而语了。

(二)从年龄层次上看,党外知识分子基本上以中青年人居多。调研数据表明,不少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过去比较突出的新老“青黄不接”和老龄化的问题现在已大为缓解。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加入到这支队伍里来,还有许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脚蹬教育事业新生代踊跃加入。随着时间的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轻化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三)从文化业务素质来看,党外知识分子的综合业务水平已经得到普遍提升。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扩张,一大批高学历人才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行业,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职院校教工队伍的一份子,其文化素质同样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在高职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中,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已然有着相当的数量,而且其比例必将逐步提高。不少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管理精英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文化素质高,业务素质也很过硬,自然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四)党外知识分子界别愈来愈模糊。过去,民革主要将与、民革有历史渊源或社会联系,以及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作为其发展对象,民盟则主要发展文化教育行业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而现在,高职院校派成员对象和发展范围基本上处于无界别的状态。不少党外知识分子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甚至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却分属几个不同的派界别,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界别的模糊,使得来自不同党派的党外知识分子能够增进了解,彼此学习提高,对于派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社交网络的不断延伸,每天都有新的观点、新的思想进入我们的视野。知识分子本身就具有思想活跃的特质,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他们既有的价值取向、政治观念、思想状态和时代同步,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过去一元、单纯、内敛的思维模式正逐渐被多元、复杂、自主的思想所取代,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一)具备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和强烈的使命感。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的党外知识分子是具有爱国精神的,他们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这可能是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造就的一种普遍的民族心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理念往往会很快被淘汰和更新,这样的形势给知识分子,也包括从事更多应用型研究的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造就了他们勤勉好学、博学多才的优秀品质。一群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在一起,不仅能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就,还能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民主氛围,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对决策的透明度有着强烈的诉求、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这些都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

(二)业已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过去的知识分子有着“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但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价值取向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蜕变。社会群体成员,包括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的诉求显著增强,特别是有着过硬业务素质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将智力成果转化为商品价值,获得物质回报的诉求空前强烈。一项调查表明,有70%的人认为从事第二、三职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认为从事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二、三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的占 85%以上,50%以上的人认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90%的人赞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看法。调查还表明,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整体认为政府还需为其提高工资待遇,或者从政策上能予以倾斜。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只能认同共同的社会价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较为单纯。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明显差异。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经济行为自由、开放等因素影响下,少数党外知识分子集体主义观念被抛弃,他们转而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走上多元,陷入了混乱。

(三)逐步养成的了较为随意的行为模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相比较中共党员行为规范上的随意性更大。具体而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公平”、“利益”的诉求特别多,而对于“奉献”、“牺牲”的认同显著淡化。在许多工作上以及思想上的问题出现后,往往更多地把原因推向客观,而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主观方面;在遇到挫折和考验时,往往对于自己的才能过于乐观的进行评估,甚至恃才傲物,把自己的业务优势作为讨价还价、争取待遇的筹码,而对于组织、单位的培养却选择性遗忘。尽如人意的就去做,不尽如人意的就不做,或者少做,懈怠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竞争十分强烈,他们也会轻易地放弃竞争。

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发展趋势

同志曾经强调:“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他还强调:“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外知识子,包括高职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是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是基础,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同时,积极研究和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及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释放知识分子正能量的重要手段,这是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数有稳步增加的趋势,人员整体素质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的人数比过去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乃至个人品味都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层次的提升还将延续。

(二)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有日益复杂的发展趋势。首先,虽然冷战已成历史,但基于意识形态的因素,国际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别有用心的思想渗透。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受到干扰,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现象。其次,随着人际交流的日益复杂化和思想交流的深入,既有的思想观念不断受到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质疑和冲击,也令一些人的思想出现了动摇。第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较年轻的社会群体,其在成长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彷徨和迷惘,这也成为其思想状况日益复杂的重要因素。作为统战工作部门,应当充分了解上述情况及其原因,充分做好在复杂环境下积极面对性问题,及时应对新矛盾的思想准备和方法准备,探索应对新情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不断在工作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继而形成适应新情况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本领。

(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热情有日益提高的趋势。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必将与时俱进,民主政治建设必将有长足的进步。政治环境的日益宽松和思想观念的日益开放,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更多地参与到国家和单位政治事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一些过去不愿说、不敢说的想法和观点在当下已敢于、乐于表达;一些过去不关心的事务在当下已成为乐于参与其中讨论的话题。具体表现就是党外知识分子不再一贯“低调”,而是开始主动参与到学校的重要事项和公共事务的决策,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话语权,开始走向政治上的成熟。必须指出,尽管一些想法和提法可能不太妥当,但绝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的,是十分愿意投身于实现“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的。只要积极引导、注重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这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华文出版社,1998.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5

**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市中心,是2010年3月由**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是**市第二所高等学府,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精品力作。

学院占地面积634亩,招收全日制普通三年制高职、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和少量中专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000余人,成教生近1000人。学院利用**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徽文化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茶业的产业优势,打造了一批专业群。目前学院设有三系一部(医学系、旅游系、生物工程系、基础部)共19个专业。

学院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现代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

**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汇集着党外各方面的代表性人物,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统战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党的统战方针,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对于加强党与知识分子的团结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对于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多次在党委会议上对统战工作进行研究讨论,明确了统战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学院的发展服务;也明确了我院统战工作的宗旨就是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全心全意为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服务。

学校的统战工作对象中,共有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九三6个民主党派成员2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的有17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中,党外人士占40%。民主党派成员中有4人担任支部主委及副主委,4人担任学院中层干部,4人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我院统战队伍的总体特点是:学历高、职称高,学术骨干多、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干部多,一些人士还直接参与政府部门议政,民主党派成员虽然人数不多,但大多是各党派的中坚。根据这一特点,学院党委将我院统战工作的重点放在做好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上,将统战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学院形成了重大决策征求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制度和情况通报会制度,学校一系列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群众比较关注政策的出台,都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学院多次召开民主党派代表、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代表开座谈会,请党外人士对学院党委、行政工作提意见,并请大家建言献策,共同谋划学院今后的发展战略。去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院党委在全院党员干部中认真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期间学院党委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认真听取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成员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扎实整改,不断使我院办学发展改革深入,学院领导班子广开言路,通过各种渠道汇聚党外人士及民主党派成员的良言方策,促进我们这样一个起步较晚的职业学院快马加鞭,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统战工作人员热心与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交朋友;帮助民主党派做好发展工作,为他们把好入口关,原则上要求副高以上职称、各方面表现突出者方可加入民主党派,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具有较高素质;同时还创造条件,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活动,给民主党派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场地,创设更多的活动内容。在对党外人士和民主党派成员的关心和活动中,学院党委不断为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中建功立业创造条件。

在统战工作中,学院党委不忘关心各党派抓好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引导开展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持续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同心”思想的创新品牌;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推荐,着重抓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和储备工作,在重点培养、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不断突破;始终围绕学院发展这个中心大局,引导统战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切实反映全体教职工的心声,为学院党政工作当好参谋;学院统战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扬协商民主机制,形成经验做法,展示诸多亮点,使院党委及各部门对统战工作更加重视,给予更多支持。近两年来,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提供了多样化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学院统战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学院近年来涌现出不少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6

陶铸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先行者之一。1962年他以在“广州会议”上与、一道为我国知识分子“脱帽加冕”而闻名。他在长期领导中南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比较系统的论述。探讨陶铸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知识分子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总结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六大“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论断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

1、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知识分子是由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和所处的时代特征决定的。

从建国伊始,陶铸就一直坚持这一重要观点。他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就是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没有数量相当多,质量相当高的专家是不行的。”①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陶铸指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了,在国内已经基本上消灭了阶级,国内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的矛盾,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提高生产了。与此相互联系的是当时我国所处的时代特征,是世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也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生产力,而加快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就必须紧紧依靠知识分子。陶铸在1957年指出: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是什么内容呢?首先是阶级斗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以阶级斗争为主的阶段,过渡到技术革命的阶段。同年,陶铸还指出:我们正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即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只有奋起直追,才能跟上时代潮流。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要重视,要认识生产搞不好,光是依靠斗资本主义思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巩固合作社,使社员坚决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最基本的还在于搞好生产,增加收入。早在1955年,陶铸就指出:事实上,我们只要搞好生产,别的什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基于以上认识,陶铸认为: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又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和技术革命的时代,所以发展生产,一方面要有广大群众高度的政治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所以,就必须依靠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

2、必须紧紧依靠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搞好。

陶铸在长期领导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中,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要建设社会主义,就要有科学、有文化、有技术。没有科学,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我国现在有文化、掌握科学技术的是知识分子,因此,知识分子的工作很重要。要把知识分子团结好,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②陶铸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财富”、“工作母机”,因此,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反对那种当时流行的片面强调凡是年轻人就能超过老年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强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应该尊重知识分子,特别是老知识分子尤为可贵,他们是“社会最大的财富”、“工作母机”,要尊重人家,相信人家革命,以平等的态度相待,使人家真正有职有权。要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批评当时那些所谓知识分子钻研业务是“白专”道路的错误观点,认为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专家是不行的,必须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在不发挥人家的专长,搞专业还被批评为不对。六十年代初,陶铸主张企业研究新产品试验必须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进行。恢复以总工程师为中心,四师一长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领导。他强调农业生产离不开科学工作,认为农业现代化不能离开科学,尤其重视农民知识分子在土壤改良、种子改革、天气控制等工作中的作用等。1958年,陶铸在广东潮汕发现当地两位青年农民研究出一种能亩产千斤的水稻优良品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大力鼓励和表扬了他们,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全省的农业科研工作。

3、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使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把知识分子体力劳动化是错误的。

陶铸在建国初期一方面反对那种鄙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另一方面同时也反对那种轻视书本知识学习,把知识分子体力劳动化的“左”的倾向。他指出:“如果空有大学其名、实际上科学文化水平很低,那也是不行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科学文化十分昌盛的社会;没有高度的科学文化水平,社会主义也是不可能建成的。由此看来,能不能把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既能脑力劳动,又能体力劳动的新型劳动者,是关系到能不能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③他指出:“对正在求学期间的青年来讲,在劳动中求知识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但是这只不过是一种学习的辅助手段”,“学生求知识的主要办法应当是从书本上学习,是读书。”④因为书本的知识是前人几千年、几百年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科学文化遗产,而且学习书本知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要求得知识,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校求学的青年,应当把读书当作第一位任务。”⑤1961年陶铸针对1958年“”以来大、中学校学生参加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过多,影响教育质量的倾向时指出:运动多了,不念书,教育质量就下降。农民不会种田,军队不会打仗,学生不念书那是什么话。几年来运动多,学生不能安心念书,教师不能安心教书,这实在是贻误青年,是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教训。陶铸认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和普及文化。他指出:现在的麻烦是把农民变为知识分子,把城市知识分子又变为农民。何必呢!早在1954年,陶铸就认为:“旧社会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当然,今天决不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去挖煤,那样就把大学生的能力浪费了。”⑥联系到后来我国出现的那种片面强调体力劳动,“”十年强调青年学生参加政治运动,甚至“停课闹革命”,以及长达十多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城市知识分子改造为农民的“左”倾错误思潮和做法,更历史地证明了陶铸这一思想不愧为远见卓识,真知灼见。

二、依靠知识分子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正确的定位

建国以后,我党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定位,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建国初期,认定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然而到1957年以后却认定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严重地挫伤了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直至1978年才恢复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正确提法。陶铸认为,要依靠知识分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进行正确定位。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反对把知识分子归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国家的知识分子,民族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他对我国知识分子的定位,与当时把知识分子定位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相通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第一,对知识分子问题要有一个肯定的总的估计。

陶铸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坚持这么一个观点,那就是知识分子大多数是爱国的,都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因此,对知识分子要有一个“肯定的总的估计”,“应该采取积极的方针”。1955年,陶铸指出:我们取得政权已经六年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起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认为中国大势已定,共产党可以把中国搞好。因而决心跟共产党走,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1956年,陶铸在一个讲话中指出: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今后对知识分子要采取积极方针。1961年陶铸在中南地区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革命性的,因为它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排挤,因此能和我们合作。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如此,他们中的多数人又不是出身于资本家,除了一少部分人当了的走狗以外,大多数人是搞科学研究或文化教育工作的,都有爱国心,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何况“知识分子有的人解放前就开始同党合作了,有的过去就参加了革命斗争,解放后,他们大多数是跟共产党走,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不是经过了考验,能不能同我们一起搞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有一个肯定的总的估计”⑦。同时他认为,解放十二年了,应该说是经过考验了。如果说要打分的话,起码是及格了。高级知识分子跟着我们走,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所为何来?还不是为了把国家搞好。六十年代初,陶铸还多次在会议上说:谁不想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呢?谁不爱国呢?正如容庚先生(中山大学经史学家――笔者注)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第二,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阶级,更不是敌对的阶级。

1955年,陶铸指出:“资产阶级中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中有知识分子,无产阶级中也有知识分子。”⑧因此,陶铸认为,知识分子从各种不同的社会阶级出身,他们本身不能单独构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更“不是被革命的阶级,不是我们敌对的阶级。”⑨1963年陶铸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总的讲,不好说大学、报社还有两个敌对的阶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资产阶级还有些不同,他们直接进行剥削的还是少数,多数不是直接进行剥削,而是给资产阶级帮闲,就像鲁迅批评过的梁实秋那样。文教部门也有一些地富反坏分子,这是阶级斗争,但这些人不是完整的阶级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已不是完整的阶级了,是残余的阶级。陶铸这个分析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既然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阶级,更谈不上敌对的阶级,在解放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被消灭之后更是如此,那么,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一说就不能成立了。

第三,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

陶铸在五十年代初就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劳动有两种:一种是体力劳动,一种是“知识劳动和脑力劳动”。而且后者是很重要的劳动。要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没有知识劳动和脑力劳动,光是体力劳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同体力劳动者一样,从事知识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因此,他指出:“从知识分子的一般情况来看是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六十年代,他还认为从建国十多年知识分子的实际表现来看,中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爱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那么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属于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不能因为他们还残留一些资产阶级思想而断定他们属于资产阶级阵营。在中南区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上,陶铸指出:“高级知识分子经过了考验,有很大进步,我们不能老是讲人家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现在他们是国家的知识分子,民族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分子。至于资产阶级思想,我们都是有的,当然程度不同,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共产党员资产阶级思想应该少一点,但你说一点也没有?不是的。我们也是旧社会出来的,‘蒋委员长’还是我黄埔军校的校长呢!我也在旧社会吃了几年饭的。从总的方面看,同志们都是希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大家不仅是口里讲,而且实际在做,这就算不错了,就是经过考验了,就算及格了。因此,我建议今后在中南地区一般地不要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名词了。”半年后,1962年陶铸在“广州会议”上的讲话又指出:经过十二年的思想改造,特别是这三年,面貌有很大改变,资产阶级思想大大减少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应该给脱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与、等一道,为我国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在当时仍然认为要从意识形态去划分知识分子属性,把知识分子归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历史背景下,陶铸为我国的知识分子“脱帽加冕”,显示其具有相当高的理论水平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超人的胆略。当时,、的“脱帽加冕”之举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也等于肯定了陶铸。

三、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尊重和团结知识分子的方针

第一,关于尊重和关心知识分子问题。

陶铸认为,知识分子是有抱负的、有理想的人,是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群体;他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物质生活,而是有精神追求的,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我们要看重他们、尊重他们。在中南区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上陶铸指出:搞好团结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尊重人,二是关心人。所谓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家的人格,尊重人家的专长,尊重人家的意见。所谓关心人,首先是政治上的关心,就是要相信人家也是革命的,如果人家有不正确的地方,就真诚地进行帮助,不要搞斗争会,不要戴帽子。其次是关心工作条件,现在高级知识分子感到时间不够、助手不够或不合要求,资料供应有问题,工作环境不好,不该保密的也保密,我们要注意帮助解决。再是生活上的关心。当然,现在马上改善物质生活还很困难。但作为领导机关来说,对高级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稍加改善是可以的,现在大家的要求不高,中山大学一位老先生只要求给他面粉里面不要有沙子,鱼不要是死的,这个要求不高嘛。陶铸还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方面关心知识分子:有个教师病了,支部书记拿了两斤猪肉,一副猪肝,骑着单车跑百多里路,亲自送到他家里,那位教师很感动。思想工作不是抽象的,关心人家就是团结人家。

第二,关于知识分子“红”与“专”问题。

经过1958年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知识分子中开展的所谓“插红旗、拔白旗”活动,出现了过高要求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政治上自我改造的标准,把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尚存一些唯心主义观点或者学术上不同的意见,或者对政治学习花费时间不多,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业务学习和专业方面的研究上视为“白专”的“左”倾错误,造成了对知识分子的极大伤害。因此,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分析什么是“红”和什么是“白”。陶铸在1961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红专的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取消“白专”的提法,“白”和“专”不应该联系在一起。什么叫做红呢?对教师来说,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以自己的专长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就是红。不管他信康德,信佛教,世界观是唯心主义都可以。因此红的要求不能太高,不然都成共产党了。什么叫做专?对教育工作有经验、能贡献自己的专长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专。他还指出,要鼓励大家向专深方面发展,红得差不多就可以了,越专越红。陶铸还认为,只红不专,红是假的。

陶铸认为,在知识分子的“红”与“专”问题上,要反对过于挑剔、要求过高的现象。要求广大共产党员对己要严、对人要宽,缺点人人都有,哪个人没有缺点呢?早在1957年,陶铸就反对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新党员的过于挑剔的倾向。他指出,高级知识分子入党条件,应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对他们生活作风上某些缺点和学术思想上尚遗留有一些唯心主义观点,则不要过分挑剔,可以入党后加强教育。对于青年知识分子入党问题,陶铸也是持这种观点。1956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广东有一万多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的红色专家。只要不是反革命,不是杀亲之仇的,本人又积极要求进步,要求入党,基本上具备入党条件,这种人为什么不可以发展?

第三,关于团结和使用知识分子问题。

陶铸认为,共产党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团结一切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必须尊重知识分子。1961年,他在一个讲话中指出,连孟尝君这么一个封建人物都懂得重视知识分子,何况我们共产党要建设社会主义,不团结一切的一技之长的人怎么能搞得好呢?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个道理。1961年,陶铸强调必须纠正那种对知识分子过于粗暴、伤害知识分子和对他们缺乏照顾的“左”的错误倾向,指出:几年来存在不少问题:团结帮助很少,过火斗争很多;要求很高,照顾很少。要和他们谈心,交朋友,批评、斗争错了的要,承认错误。否则,人家怎么会拥护我们,会团结在我们周围呢?陶铸还指出,解放十四年了,能团结的人一定要团结起来,否则马列主义就没有力量了。陶铸还批评我们一些党内的领导干部无能,不主动去团结知识分子。强调一定要团结好他们同我们一起合作搞社会主义建设。

陶铸不仅强调团结知识分子,更强调充分信赖知识分子,大胆依靠、使用知识分子。早在1955年他就指出:“有些同志讲知识分子可用而不可信,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可以信赖的,可以重用的”,“现在新的人民政权成立了,广大知识分子都在为人民服务,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政权服务。”1956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一方面不相信人家,一方面自己没有本事,不懂技术,又要依靠人家,既不相信又要依靠,真怪得很,只要他们不是反革命,有一定能力、工作积极就应该提拔,否则就是宗派主义思想。同时他还认为,一些有历史问题的有专长的科技人员,改造好了,也要重用。他举例说,佛山有一个工程师,是设计制造飞机的,这个人可能有些罪恶,但只要不是杀头的,也要好好改造、利用和使用。表现好还可以提拔当科长。

第四,关于知识分子改造和注意改造方法问题。

陶铸认为,知识分子必须自我改造,但要照顾知识分子的特点,注意改造的方法。因为思想认识问题不能采取搞简单扣帽子、整人、斗争的方法,而是要采取交心、恳谈、切磋的办法,尤其不要搞运动。1963年陶铸指出:知识分子还是要自觉革命。士可杀而不可辱,这句话反映了一些知识分子的特点。我们对知识分子不要迁就,但也要照顾他们的特点。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原则要坚定,方法要细致、耐心。1961年陶铸指出:现在问题运动多,好像只有运动才能进步。今后不搞运动或少搞运动。现在看来思想改造搞大运动效果不佳。他还认为:只要有运动,便会有偏激。他强调,思想改造,只能整思想,不能整人;不要动不动就斗争,不要搞压力,而要鼓励,不要搞运动。1962年在全国话剧歌剧创作会议上,陶铸指出:要做到关心别人就像关心自己一样。不要动不动就划人家分子。不能随便乱扣帽子,不能像唐僧对孙悟空一样,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再就是今后的思想斗争不能采取粗暴的办法,只能采取交心、恳谈、切磋的办法,不要搞运动。

第五,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政策问题。

建国初期的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中有两种人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那就是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如何正确对待这两种知识分子,陶铸认为,必须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同时坚持给出路的政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首先是分子的问题。因为分子中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所以,解决好分子问题就能调动这一部分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陶铸认为,对的斗争不能说是敌我之间的斗争。1957年8月陶铸指出:我们对分子仍然本着治病救人的精神,尽管分子恶劣之极,只要他们不自绝于民,我们是欢迎他们改正错误的。我相信大多数的分子,只要还有一点良心,迟早会提高政治觉悟,认识党是对的,最后回到人民这边来。其次是如何对待文教单位的一些被定为历史反革命的知识分子。1961年,陶铸指出:学校里有一批人过去在里做过什么区分部书记之类的职务,当然整个是坏的,他们也不可能不做一点坏事,人民是有意见的。但是解放十一年了,对他们就应区别对待,如果一直为我们工作,问题又是早已交代,表现又是好的,就应该替他们摘掉五类分子的帽子。我们党不是从个人恩怨看问题,而是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他还指出,至于分子一定要反,但改造好了,就不要戴帽子,应给他一个出路。1962年,广东省在为分子摘帽的同时,也为这些教师摘了历史反革命帽子。

四、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作用,就必须正确处理党内和党外的关系

1、必须改变对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党气十足”、“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和包办一切、横加干涉党外知识分子业务工作的作风。

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反右斗争的负面影响,更由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错误定位,外行领导内行是普遍规律,资产阶级教授是最无知识的等思想一度风行,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突出地出现了党组织、党的领导成员包办代替一切,粗暴对待党外知识分子、排斥党外知识分子和不发挥他们的专长的现象。陶铸历来主张改善党和非党的关系,反对党包办一切,尤其痛恨那种党员中对待知识分子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瞎指挥的作风。1956年,陶铸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许多事情不经党委办不通。政权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削弱了,党与非党的关系也就远了。同年,他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现在每个机关是几个党员干部在那里包办,党说了就算,我们许多党员干部在政权中“党气”十足,党委把政权的业务代替了。1962年,陶铸在广州知识分子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是党组织包办一切,党外有职无权,瞎指挥。1955年,陶铸指出,有些党员认为自己是革命的,了不起,认为连眉毛和头发都是马列主义,别人是资本主义,看不起人,自高自大,趾高气扬,不民主。有的甚至违反宪法、侵犯人权、对知识分子随便打骂、处分和逮捕。1961年,陶铸指出,现在有些党员有优越感,盛气凌人,“我来领导你”。他曾严正地指出,这种粗暴地对待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作风是“旧官僚军阀作风的残余的表现和反动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的态度”。因此,1961年陶铸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内党外关系要搞好,首先党组织要关心人家,不关心人家,不尊重人家怎能领导好人家。自己外行又不懂装懂,搞不好人家有意见就整人家,对人很不尊重。1962年,陶铸在全国话剧歌剧会议上指出,这种作风实际上剥夺了作家的创作自由,是不可能产生出好的作品来的:我们现在偏偏有些同志,对历史并不很熟悉,对生活并不很理解,对文艺创作更是外行,但是,他却偏偏热衷于发号施令,干预人家,要人家照着他们的想法来创作,我看这是对作家的一种“虐待”。这样怎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呢?

2、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党的领导,改变党组织包办一切的作法和体制,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

为了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改变五十年代末以来加剧的党包办一切、横加干涉知识分子业务的状况,1962年2月,在“广州会议”上指出:“党领导一切,统率一切,但不要包办一切。什么是专家的事,什么是行政的事,要分清楚,党委不要包办。”对此,陶铸也有同样的观点。什么叫党的领导?陶铸指出:“党的领导是指总的政治方向、政策和政治思想的领导,在一定时期内制定了方针、政策,带领人们向着这个总的方向前进。”他认为,党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就是表现在把人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社会主义,但具体业务不是包办代替。六十年代初期,广州市许多中学的教育质量普遍下降,有一年,广东的高考平均成绩是全国倒数第二。陶铸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我们党内一些同志把党的领导片面地理解为党委包办一切,排斥党外有教学经验的老校长、老教师,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为此,陶铸在1961年广州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和教师座谈会上批评了这种包办代替的错误倾向,提出中学不能由支部(直接)领导,要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可以不是党员,要使非党员校长有职有权,他指出,这并不是不要党的领导,文教部门领导就是党的领导,非党校长实行的党的方针政策也是党的领导,支部在校务委员会起作用也是党的领导,我们就是靠正确的领导而不只是权力。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合作社,自负盈亏,本来应该以理事会为最高领导机关,党只能通过党员在理事会起作用,不能直接下命令指挥理事,难道党支部能发出工资吗?但实际上却是支部说了算的。这样是不合理的。从陶铸以上的思想我们可以得出如今大家所熟悉的观点,那就是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领导,对行政和业务工作起政治保证的作用。这一思想,是党内和党外关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专长和调动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问题的探索,也是改善党的领导问题的理论探索。

注 释: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7

私营企业主,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建国后私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命运的兴衰无不与执政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完成,中国大陆的私营经济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主张,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因此在1956年下半年,自由市场明显活跃,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自发经营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年底,在听取原工商界人士的意见后指出: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要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雇工,可以开“夫妻店”,可以开私营大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种被称为“新经济政策”的意见,得到中央其他负责人的赞同。但是,这种好的思想在实践中并没有彻底贯彻下去,1975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并逐渐占了上风,私营经济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机体上的一颗“毒瘤”,直至把私营经济的社会经济条件当作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对象,用阶级斗争的残酷手段,予以无情打击,必欲干净彻底地消灭之,而后使其“绝种”。在这种板结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实际上只存在着同质性很高的、城乡分割的两大社会群体,形成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八级工资制”和低收入的劳动工分制,使全体国民处于物质匮乏、普遍贫穷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执政党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批驳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确地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复查和冤假错案,对过去的小商小贩和民族资本家也落实了政策。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约见原工商界代表人士,指出:“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经中共中央批准,从1979年7月起,对于原来是资本家及其人的,改变其成分,按其职业定其身份,担任干部的就是干部,与工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的就是工人,并且发还他们在“”中被查抄的存款、公债、金银和其他财物,归还一些人的被占用的私房,恢复他们的薪金,适当调整他们的工作。同年,国务院政策性规定,指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使个体经济获得了合法地位。

经济上,首先进行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它促成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同时,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私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不同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分配制度上,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加分配,把个人的有效贡献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也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再次,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后,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并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计划经济条件下,指令性计划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革,已全部取消了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国家只对9种主要农产品生产实行指导性计划。

第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了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竞争的潮流,私营经济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原有分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出现大的调整,以拥有知识、从事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日益增多,出现多层次的社会群体。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掌握一定生产资料和拥有知识产权的经营者群体、为外资企业雇佣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以及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的从业者群体等。现在,一些人的身份日益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人进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大批农民成为乡镇企业工人或进城打工,一些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成为各种自由职业者,各阶层中都有一些人成为股份持有者或私营企业主,他们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多年来,私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私营企业已达176万户,从业人员2000多万,现在国民经济中,私营企业(包括外资)无论资本,还是产值都已占了三分之一,有的地区、行业可能更多,而且呈现出比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因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趋势。但追根溯源,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密切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执政党冷静观察世界格局,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当今世界主题,在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果断地抛弃错误思想路线,实行工作重心转移的必然产物。试想,执政党若不能与时俱进,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够摆脱陈腐观念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农村和城市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又何从谈起?更不用说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了。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所以,执政党的制度创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壮大则是执政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

二、吸收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党进行制度创新、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私营企业主作为新出现的一个社会阶层,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便群众,稳定社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对于过去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要求,现今的私营企业主在政治上的要求趋于同化和明显化:一方面,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内心讲,他们对党怀有感激之情,拥护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入共产党是他们信仰上的追求;另一方面,要求加入党组织表现了他们对政治决策的关心,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决策,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更大发挥争取更好的环境,以利于自身的壮大和造福于社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担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对于这些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把他们吸引和凝聚到党的周围,还是把他们推到党的对立面?对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是吸收到党内来,还是把他们关在党的门槛之外,甚至把他们视作异己力量推到党的对立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党是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的。

首先,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局势更趋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与此相联系,我们党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世纪之交,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研究这些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情况很复杂,原因也很多。但是,从政党与其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来考察,有的是因为失去了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支持,有的是因为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以巩固和扩大自己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些教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引以为戒。

其次,党要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吸纳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发展成为一个领导建设的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从一个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独自摸索到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才干。私营企业主阶层中有不少杰出的分子具备经营、管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吸收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当然会拓宽党在这些方面的眼界,提高党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真正体现出“三个代表”。

再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正视并发挥私营企业的重要作用。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执政党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对于这样一股巨大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我们必须重视它,私营企业主作为这股经济力量的主体,他们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或消极不能不影响到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否,从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因为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可以界定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某一些或某一类在法律意识或道德水准的缺失,不能接受他们的入党要求,但我们没有理由将整个私营企业主阶层都关在党组织的大门之外,无视他们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举动。而实际上,他们当中的广大人员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然,也有人担心,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是否会改变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应该说,这种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应该看到,私营企业主阶层只是社会的一个阶层,不可能都入党;另外,党的先进性并不是由党员的成分决定的,只要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党员,我们就一定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贡献。充分肯定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他进而指出,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的条件,是吸收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这里,同志以一种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从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和社会、优秀分子与执政党的动态联系,阐明和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并没有降格以求,而是尊重实践,与时俱进,从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在制度创新中坚持原则,保持党的先进性

执政党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以完全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正确选择只能是以不断的创新使自己具备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判断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标准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党员必须都是工人或工人出身的成员。在党创建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和党的骨干都不是工人或工人出身。如“一大”时期,50多个党员中真正是工人出身的只有郑凯卿一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那么,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显然,这一论断是符合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尤其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的。由此就得出第二个论断:“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党是根据这个理论和纲领组织起来,并为这个理论和纲领而奋斗的阶级组织,因此,阶级出身、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但不是主要标准,一切接受党的理论和纲领并愿意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之奋斗的人,都应该吸收到党内来。根据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笔者认为,现阶段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应遵循以下“十六字方针”,即:加强指导,强化教育,长期考验,慎重发展。

加强指导。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不合时宜的观念,着眼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应该看到: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其社会角色、工作性质和经济地位有其特殊性,他们中确有一些人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立场容易动摇,但我们不能因此采取关门主义,将其中的优秀分子统统拒之门外,而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立足长远,把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不断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积极、慎重、稳妥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制订中长期指导性的发展计划,建立保证私营企业主党员质量的责任制度,对发展的数量、质量、构成比例、工作措施、实施步骤等各方面都要安排得相当具体,并稳步有序地推进,防止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现象。

强化教育。强化对私营企业主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至关重要。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教育来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清洗”他们灵魂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对私营企业主入党积极分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现阶级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共同理想同自己的企业发展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二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学好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有利于私营企业主进一步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有利于端正入党动机,促进思想成熟。三是宗旨教育。要突出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特别是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与企业员工的关系,真正平等相待,实践宗旨首先要诚心诚意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四是科技素质教育。通过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他们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强化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指定培养联系人,正常教育;其次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激发热情;其三,要交任务,压担子,比觉悟,比贡献;其四,还要进行集中培训,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长期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是衡量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志。一个私营企业主是否已具备党员条件,不能看他一时一事,而要看他一贯的作风和表现。对私营企业主的考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考验动机的纯洁性。动机是一个看不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必须加强多方面考验,动机不纯洁的,坚决不予发展。二是考验思想的坚定性。有些人的思想,时左时右,时好时坏,摇摆不定。看一个人,关键看其是否一贯坚定,那种善于“表演”炒作自己的人,不能发展。三是考验行为的先进性。要考验其能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正确看待和合理支配自己的财产,能否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多作奉献、乐于带动群众一同致富,等等。四是考验生活的表率性。关键考验其生活作风是否正派,生活方式是否文明,生活情趣是否高雅,生活态度是否积极。

慎重发展。慎重发展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党员工作的一条原则。我们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有采取慎重的态度才能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慎重发展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坚持标准,切忌以偏概全。要突出政治标准。不能以为政治标准比较抽象,难以量化,可以忽略;也不能把党员政治标准理解为不犯错误就可以了;更不能用生产力标准代替党员标准。二是发展切忌一哄而上。党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需要把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但是必须在考虑需要、坚持标准的基础上,以稳妥的步伐做好这一经常性的工作。三是考察审查切忌走马观花。接收党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按要求搞好政治审查,要进行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形象上的严格的考察。要通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决不能凭印象,看表面。四是履行手续切忌偷工减料。要通过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8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

从上世纪末、中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给高校党建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使高校的党的组织发展工作适应未来中国建设的发展要求,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干部队伍,一直都是各高校相关领导关注的主要课题。现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是:(1)学生人数多,党建工作干部少。例如,笔者工作的外国语学院,十年前全院在读学生不到500人,现如今已经有1400多名在读本科生。学院专门从事学生党务和学生思想工作的老师人数基本不变。(2) 90年后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关注社会,强调自我;学生有一定政治敏感性,但他们信仰模糊,入党动机复杂。(3)基层党校重视新党员组织发展工作,忽视了入党后新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高校现行的党校培训主要是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即开设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性的集中培训。而根据有关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期为一年,这就意味着入党积极分子在上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以后有约一学期的时间没有参加党校的集中学习。党员在被发展后,在预备期内,学院党校一般不会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预备党员转正以后,党校一般也不会组织正式党员进行集中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新党员忘记了自己入党的宗旨,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没人管。

二、新时期基层党校工作模式

基层党校在大学生中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校作为学生学习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磨练意志、增强党性修养的精神家园;办好学生党校,要把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提高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联系在一起。

外国语学院党校依据中国共产党关于党校工作若干规定的精神,立足于成都理工大学工作实际,结合本学院党校工作实践经验,对新时期高校党校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并且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宏观分析,结合多年分党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设计出“一个中心、四个点”的基层党校的工作方针。

“一个中心”即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党员群众为中心;“四个点”就是要在党校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宣传工作建设这四个建设点上下功夫。为了能更好地落实“一个中心、四个点”的工作方针,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时,学院党校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结合学院党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建立和完善“3+2”党校培训模式。该模式是以入党为界限,入党前学院党校为广大的青年学生和有入党意愿的积极分子举办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培训班”;此为培训模式的“3”;入党后再为预备党员举办“新党员培训班”,以及预备党员转正后学院为正式党员安排地定期集中培训,此为培训模式的“2”。

在进行“3+2”党校培训模式方面,学院党校在综合研究和规划的基础上,探索以每一个子要素作为一个专题,研究每个子要素的具体方案。在“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发展对象培训班”和“新党员培训班”这四个专题的研究中,吸收已有的经验,做到形式和内容上丰富和创新,特别注重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教学规划和方案。在“正式党员的定期集中培训”这一专题中,注重党校和党支部的联动机制,在党内下功夫,特别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和长远性,提出教学规划和方案。

这种党校培训模式过程,它要求一名在校大学生如果要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并能较好地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就应该经过党校系统地培训。当他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后需经过党校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培训班”的集中培训;被发展为党员后,在预备期内,他还需参加“预备党员培训班”的集中培训;转为正式党员后,还需参加学院党校组织的新党员定期集中培训。

在外国语学院党校具体工作上,针对“一个中心、四个点”方针,党校坚持以参加培训学员为本,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和生活管理各方面全面加强学员日常管理,在各级培训班建立班委会和学习小组,任命辅导老师和学生党员干部,并通过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每期培训班的学员考勤表、思想鉴定综合评定表、学员讨论记录、学员学习心得汇报材料以及培训班结业考试成绩和学习论文等材料整理归档,学院党校坚持“培训必先治学,治学务必从严”的理念,通过加强培训班的班风、教风、学风建设实现从严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外国语学院党校在“‘3+2’党校培训模式”的研究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也组织专职党员干部和学生党员作了一定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但仍然还需要改进和提高。

1.针对当前高校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增多,而现有的分党校规模偏小,不能满足学院广大青年学生要求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要求。外国语党校增加培训班次数和人数。

2.少数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员素质不高。目前外国语学院党校已经从新生入学抓起,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进行党的知识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四、结论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校,在学校党委和党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政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党校的各项工作,特别在党员发展和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校工作还有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在今后党校工作中,我们要继续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新党员教育工作,努力探索具有本学院特色党校办学模式,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质素接班人。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9

私营企业主,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建国后私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命运的兴衰无不与执政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完成,中国大陆的私营经济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八大”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主张,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的,因此在1956年下半年,自由市场明显活跃,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自发经营的“地下工厂”、“地下商店”。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年底,毛泽东在听取原工商界人士的意见后指出: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要合法化;只要有市场,有原料,这样的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雇工,可以开“夫妻店”,可以开私营大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种被称为“新经济政策”的意见,得到中央其他负责人的赞同。但是,这种好的思想在实践中并没有彻底贯彻下去,1975年以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并逐渐占了上风,私营经济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机体上的一颗“毒瘤”,直至把私营经济的社会经济条件当作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对象,用阶级斗争的残酷手段,予以无情打击,必欲干净彻底地消灭之,而后使其“绝种”。在这种板结的、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中,实际上只存在着同质性很高的、城乡分割的两大社会群体,形成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八级工资制”和低收入的劳动工分制,使全体国民处于物质匮乏、普遍贫穷之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执政党果断地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批驳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确地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创造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复查和平反冤假错案,对过去的小商小贩和民族资本家也落实了政策。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约见原工商界代表人士,指出:“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经中共中央批准,从1979年7月起,对于原来是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改变其成分,按其职业定其身份,担任干部的就是干部,与工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的就是工人,并且发还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存款、公债、金银和其他财物,归还一些人的被占用的私房,恢复他们的薪金,适当调整他们的工作。同年,国务院发布政策性规定,指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使个体经济获得了合法地位。

经济上,首先进行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它促成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同时,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私营经济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公有制格局。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不同经济成分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分配制度上,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加分配,把个人的有效贡献与经济利益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也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再次,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后,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并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为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计划经济条件下,指令性计划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经过改革,已全部取消了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国家只对9种主要农产品生产实行指导性计划。

第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了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竞争的潮流,私营经济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正是由于有了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改革措施,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原有分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出现大的调整,以拥有知识、从事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日益增多,出现多层次的社会群体。城市和农村出现了掌握一定生产资料和拥有知识产权的经营者群体、为外资企业雇佣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群体、自由职业者群体、以及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等中介机构的从业者群体等。现在,一些人的身份日益呈现多样性、多重性、多变性。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人进入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大批农民成为乡镇企业工人或进城打工,一些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成为各种自由职业者,各阶层中都有一些人成为股份持有者或私营企业主,他们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多年来,私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发展。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私营企业已达176万户,从业人员2000多万,现在国民经济中,私营企业(包括外资)无论资本,还是产值都已占了三分之一,有的地区、行业可能更多,而且呈现出比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因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趋势。但追根溯源,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路线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密切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执政党冷静观察世界格局,把握时代脉搏,围绕当今世界主题,在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果断地抛弃错误思想路线,实行工作重心转移的必然产物。试想,执政党若不能与时俱进,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够摆脱陈腐观念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农村和城市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又何从谈起?更不用说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了。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所以,执政党的制度创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壮大则是执政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

二、吸收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党进行制度创新、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

私营企业主作为新出现的一个社会阶层,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方便群众,稳定社会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相对于过去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要求,现今的私营企业主在政治上的要求趋于同化和明显化:一方面,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从内心讲,他们对党怀有感激之情,拥护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入共产党是他们信仰上的追求;另一方面,要求加入党组织表现了他们对政治决策的关心,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决策,为私营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更大发挥争取更好的环境,以利于自身的壮大和造福于社会。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担负着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对于这些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把他们吸引和凝聚到党的周围,还是把他们推到党的对立面?对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是吸收到党内来,还是把他们关在党的门槛之外,甚至把他们视作异己力量推到党的对立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党是不应该把他们拒之门外的。

首先,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更趋激烈,国际局势更趋纷繁复杂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维护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与此相联系,我们党必须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世纪之交,许多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研究这些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情况很复杂,原因也很多。但是,从政党与其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来考察,有的是因为失去了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支持,有的是因为在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时,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政策以巩固和扩大自己原有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些教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引以为戒。

其次,党要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吸纳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从一个领导革命的党发展成为一个领导建设的执政党,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从一个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独自摸索到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遵循,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发挥他们的才干。私营企业主阶层中有不少杰出的分子具备经营、管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吸收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当然会拓宽党在这些方面的眼界,提高党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真正体现出“三个代表”。

再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我们正视并发挥私营企业的重要作用。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是执政党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对于这样一股巨大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我们必须重视它,私营企业主作为这股经济力量的主体,他们主观意识上的积极或消极不能不影响到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否,从而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因为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可以界定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某一些或某一类在法律意识或道德水准的缺失,不能接受他们的入党要求,但我们没有理由将整个私营企业主阶层都关在党组织的大门之外,无视他们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举动。而实际上,他们当中的广大人员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当然,也有人担心,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是否会改变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应该说,这种担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我们应该看到,私营企业主阶层只是社会的一个阶层,不可能都入党;另外,党的先进性并不是由党员的成分决定的,只要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党员,我们就一定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贡献。充分肯定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需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正因为如此,******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他进而指出,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的条件,是吸收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这里,******同志以一种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从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和社会、优秀分子与执政党的动态联系,阐明和坚持了党的先进性,并没有降格以求,而是尊重实践,与时俱进,从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三、在制度创新中坚持原则,保持党的先进性

执政党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以完全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正确选择只能是以不断的创新使自己具备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判断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的标准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党员必须都是工人或工人出身的成员。在党创建时期,绝大多数党员和党的骨干都不是工人或工人出身。如“一大”时期,50多个党员中真正是工人出身的只有郑凯卿一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那么,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显然,这一论断是符合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尤其是毛泽东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的。由此就得出第二个论断:“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党是根据这个理论和纲领组织起来,并为这个理论和纲领而奋斗的阶级组织,因此,阶级出身、社会成分是应该注意,但不是主要标准,一切接受党的理论和纲领并愿意为之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之奋斗的人,都应该吸收到党内来。根据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笔者认为,现阶段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应遵循以下“十六字方针”,即:加强指导,强化教育,长期考验,慎重发展。

加强指导。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不合时宜的观念,着眼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应该看到: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其社会角色、工作性质和经济地位有其特殊性,他们中确有一些人入党动机不够端正,政治立场容易动摇,但我们不能因此采取关门主义,将其中的优秀分子统统拒之门外,而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立足长远,把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不断研究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积极、慎重、稳妥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制订中长期指导性的发展计划,建立保证私营企业主党员质量的责任制度,对发展的数量、质量、构成比例、工作措施、实施步骤等各方面都要安排得相当具体,并稳步有序地推进,防止工作中出现不正常现象。

强化教育。强化对私营企业主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至关重要。必须通过长期有效的教育来端正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清洗”他们灵魂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对私营企业主入党积极分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现阶级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把共同理想同自己的企业发展和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二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学好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有利于私营企业主进一步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有利于端正入党动机,促进思想成熟。三是宗旨教育。要突出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特别是要教育他们处理好与企业员工的关系,真正平等相待,实践宗旨首先要诚心诚意为广大职工群众谋利益。四是科技素质教育。通过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科技素质,提高他们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本领。强化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要指定培养联系人,正常教育;其次要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激发热情;其三,要交任务,压担子,比觉悟,比贡献;其四,还要进行集中培训,系统掌握理论知识。

长期考验。能否经受住考验,是衡量是否符合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志。一个私营企业主是否已具备党员条件,不能看他一时一事,而要看他一贯的作风和表现。对私营企业主的考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考验动机的纯洁性。动机是一个看不见的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必须加强多方面考验,动机不纯洁的,坚决不予发展。二是考验思想的坚定性。有些人的思想,时左时右,时好时坏,摇摆不定。看一个人,关键看其是否一贯坚定,那种善于“表演”炒作自己的人,不能发展。三是考验行为的先进性。要考验其能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正确看待和合理支配自己的财产,能否合法经营、讲究信誉、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能否多作奉献、乐于带动群众一同致富,等等。四是考验生活的表率性。关键考验其生活作风是否正派,生活方式是否文明,生活情趣是否高雅,生活态度是否积极。

慎重发展。慎重发展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党员工作的一条原则。我们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有采取慎重的态度才能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慎重发展必须做到四点:一是坚持标准,切忌以偏概全。要突出政治标准。不能以为政治标准比较抽象,难以量化,可以忽略;也不能把党员政治标准理解为不犯错误就可以了;更不能用生产力标准代替党员标准。二是发展切忌一哄而上。党需要不断地“吐故纳新”,需要把各行各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但是必须在考虑需要、坚持标准的基础上,以稳妥的步伐做好这一经常性的工作。三是考察审查切忌走马观花。接收党员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按要求搞好政治审查,要进行思想上、行动上、作风上、形象上的严格的考察。要通过严格的考察和审查,看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决不能凭印象,看表面。四是履行手续切忌偷工减料。要通过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10

(一)培训目的入党积极分子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自觉加强思想理论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发挥自身作用,从而在各方面积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二、院党课的工作(一)本年度,系团总支均于每学期开学第3周将列为发展对象的人员列入《发展党员计划表》,报院党委组织部备案。严格按照院党委组织下达的确定发展对象的标准,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接受院党课的培训。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支部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情况表》(二)根据院党委组织部的院党课名单,确定本系的院党课的小组长。(三)密切配合院党委的工作,及时通知发展对象参加院党课培训及相关活动。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1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87-02

高等学校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纵观党的发展历史,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工作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建国最初十年间,高校党组织工作逐步发展,探索和创办了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建国初期,全国高校党组织的基本状况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包括教育工作都要为生产建设这一方针服务。因此,党所制定的各项高等教育政策,正是为生产建设大局服务的。而1949年底,私立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半壁江山,并且除了部分高校在解放前建立的地下党组织外,高校中还未能普遍建立党组织。为此,我党采取“先接管,后改造”的方法,接管了旧中国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受到国外津贴的学校,并对接管的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造。

1950年,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奠定了“高等学校教育界的初步团结基础”。会议决定,在接管的高校中逐步设立党的基层党支部,新建立的党组织协助军管会,在改造旧教育制度和旧知识分子,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1953年底,高等院校中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但是,由于当时高校的师生人数不多,党员较少,大部分院校只成立基层党支部。后来,随着高校的发展,才逐步建立起党总支和党委。

二、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在新生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上面,对于当时基层党支部与学校党组织的职能,并没有作出明显的区分。当时高校党组织主要是负责对党员的管理,对党员的教育并不多。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党的经验和政策,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但没有形成制度化。党的活动方式主要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高校党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

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党组织开展了多种思想教育活动,这是在中国历史的伟大变革中,高等教育的重建和发展中所必须的。

1.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为了彻底实现国家“民主改革和工业化”的伟大目标,旧时代知识分子要通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由于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从1950年开始,高校中逐步展开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总的来说,这场运动“由三个阶段组成:一、动员学习;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组织)清理总结。”通过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教授都以公开谈话或发表文章的形式表示自己要和过去划清界限。

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讨论的很多,褒贬不一。总体来说,在当时开展一场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于新生政权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全面建设国家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2.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在党的领导下,各个高校开始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不但使一些教师逐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并且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推动了世界观的转变。1952年底,在全国高校中普遍成立了政治辅导处,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当时的广大青年学生中,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学生掀起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高等院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开设政治课,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劳动人民执政的新中国成立了,工农作为基层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高校中的工农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党中央号召广大师生到农村工厂学习,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参加体力劳动。

从1950年开始,高校党组织发动数十万的知识分子参加了运动。他们深入了解农民情况,在一系列工作中,他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并提出宝贵意见。回校后,他们经过认真的思想总结,在阶级立场和思想观点上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同时,高校党支部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和工厂。

(二)学习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新中国成立的头十年,我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全面,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历史阶段。在学校中确立了党的领导后,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学校数量发展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和领导干部。但是,党对高等学校的工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左”的错误,出现了“反”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影响了部分师生的积极性;二是高校数量增长过快,学校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是学校安排劳动和活动过多,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重视不够,教学质量出现下降。

党中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工作经验做了总结。在高等学校的领导制度上,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确立了高等学校的党委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的管理组织,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同时,分别在教职工和学生中逐步建立党支部,但党组织的领导力集中在学校党委会一级,明确院系党总支、教职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三、历史经验与启示

建国初期新中国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建立和实行的思想教育制度,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党组织的建设中,有以下几点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在新时期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国初期高等学校变革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性。这是对旧高等教育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这也是新时期下,我们继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为旧中国旧社会服务的本质,转到为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召开之前,高等学校的党总支或党委会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组织。学校党组织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在党内外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党组织认真贯彻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社会实践,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建立和健全高等学校政治工作机构,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的贯彻执行。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建国初期,高校党组织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教育决策,在高校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支部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和工厂,向工农群众学习的,大力倡导和组织党内外群众参加体力劳动,鼓励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深入的贯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我们在新时期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和高校教育改革时就应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经验,同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 1948-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4]教育部马叙伦部长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开幕词.

人民日报,1950年6月14日.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篇12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是培养选拔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基础。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大都从党外知识分子中选拔培养出来,而高校高层次、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是统一战线各方面代表人物的重要源头,是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这就决定了高校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就广西贺州学院来说,学院现有教职工617人,其中专任教师382人,据统计,在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中贺州学院就有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致公党、中国民主建国会等六个民主党派,46名民主党派人士。此外,在该院知识分子中有60.1%是党外知识分子,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占37.4%,在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中,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干部的党外知识分子占11.1%。这也表明:高校党外专家学者集聚,他们不单是学院学科建设带头人或学术、管理骨干,在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社会中也具有一定影响。他们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对广泛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维护社会稳定,推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再认识

我们要充分认识高校统战工作在整个统战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和作用,努力做好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这对于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推进高校的民主建设、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创建高校的和谐平安环境都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改革、稳定和发展。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的缩影,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其统战成员包含了党派、知识分子、归侨、民族、宗教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民主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他们相对集中、知识层次高、政治热情高、参政议政能力强,是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江泽民同志曾经就统一战线讲过“三个绝不能”和“四个离不开”:“三个绝不能”是指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四个离不开”是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贺州学院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致公党、九三学社等六个民主党派,有一个总支和5个支部(社),成员46人,教师中党外知识分子400多人,有市政协常委4名、自治区政协委员3人、自治区人大代表2人。他们生活在师生中,了解社情民意,其思想有一定深度,反映的问题既有独特性,又带有普遍性,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政治力量。同时,他们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第一线,不少是副高职称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中,有的是一个系或部门的负责人,有的主持着重点实验室或教研室,有的承担了重点科研项目,是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中坚力量。

随着学院教学、科研、人事、分配、后勤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部门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我们应当发挥统战成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协调关系、沟通思想、化解矛盾的优势,引导师生员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促进学院发展,维护学院稳定。

2.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大力推进学院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因此,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目前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已经扩大为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亲属(包括在大陆定居的台胞和就读的台湾学生),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统一战线通过政治教育、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等渠道,可以把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信教群众、新的社会阶层、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以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力量团结起来,从而为学院构建和谐校园夯实群众基础。

二是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院管理者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院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民主决策是指学院按照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在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里鼓励广大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高校统一战线通过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有效形式,促进学院实现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和民主治校,为学院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三是高校统战工作有利于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学院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当前,高校普遍实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大锅饭的原有格局,这对促进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势必又会在教职员工中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另外,随着学生规模、生源地域的不断扩大,能不能正确处理和保障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逐渐成为校园内部利益关系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优势,及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理顺各种思想情绪,促进学院上下形成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专心工作、专心学业、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为学院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此外,高校统战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如通过举荐无党派人士加入民主党派以及帮助民主党派加强队伍建设等途径,可以促进民主党派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通过安排党外人士参与学院各级行政管理,促进党内外各界人士合作共事,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通过举荐并向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输送党外代表人士,有利于扩大学院在外界的影响,促进学院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和谐发展等。

二、对高校统战工作实践的再思考

高校是教学、科研、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教育必须更好地适应、促进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校统战工作要为党外知识分子营造一个宽松、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高校统战工作要服务于中心任务。知识分子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院改革发展的全局。我们要调动这些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引导他们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高校统战工作要拓宽视野,走上社会,自觉融入经济建设的战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知识分子自己的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实现统一战线的目的。在具体开展统战工作方面,贺州学院的主要做法是:

1.学院党委重视统战工作,形成上下齐抓的合力。贺州学院党委一直十分重视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搭建了学院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工作网络系统,建立健全了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的、各有关部门、各系党组织各司其职的“大统战”工作机制。学院党委书记和一名副书记、一名副院长在分工上都是亲自抓统战工作。将统战部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加强了人员配备。各党总支、支部配齐配强统战委员,总支的统战委员由党员系领导出任,支部的统战委员由有威望的党员教师出任。明确了工作职责。各级党组织定期召开统战工作会议,研究统战工作问题。同时,党委把统战工作列为党建工作的考核目标之一,把是否重视统战工作,作为考核总支、支部工作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此外,还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页)、宣传栏、校报等阵地组建统战工作宣传平台,广泛宣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新动态、新成就、新形势、新经验,扩大统战工作的影响。统战宣传平台成为反映我院统战工作的全貌和统战工作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成为广大教职员工学习了解统战理论政策的一个窗口。目前,学院的统战工作已形成了惯性和合力,那就是真正做到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有关领导分工抓,统战部门牵头抓,党政部门协同抓,基层组织具体抓,保证了统战的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转贴于

2.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使统战工作规范化。统战工作要走上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各种统战制度。贺州学院按照上级统战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加强对统战工作领导的制度》《举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会议的制度》《建立党外人士参加学院有关会议的制度》《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工作的制度》《向党外代表人士传达文件的制度》《完善同党外人士交友联谊的制度》《支持、帮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制度》《民主党派的活动经费制度》等有关统战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学院统战工作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概括地说是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专题会议和情况通报制度。学院党委把统战工作列入每学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之中,每学期坚持有一次议题,专门研究统战工作,及时听取统战部门的工作汇报,总结经验,指导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对学院的重要文件、工作计划、简报等按时分发各民主党派组织;根据上级规定和需要,及时向民主党派、无党派高级知识分子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传达和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每学期召开各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情况通报会不少于2次,及时向他们通报学院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遇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则随时通报;学院的一些重要会议,如中层干部会议、党代会、教代会等,都邀请学院无党派知识分子代表参加,使他们能及时了解国情、省情、市情、校情。

二是坚持决策咨询和征询意见制度。学院党委坚持凡学院重大事情、重要规章和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在实施前党委都事先征求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坚持听取意见于决策之前,实施后及时通报情况,扩大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学院拟提拔的干部考核谈话、党委民主生活会进行的征询意见等谈话,谈话对象名单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均占有一定比例,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在院教代会代表及其主席团成员、校工会委员中为党外人士设置一定名额。此外,学院还尊重和支持民主党派按照国家宪法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三是坚持自觉接受民主党派监督制度。学院一方面对干部任职、考核等,都注意听取各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另一方面,学院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也都坚持听取并收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发挥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民主监督和学院各项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同时,每年都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推动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完善议政建言机制、反映社情民意机制和内部管理教育机制,帮助民主党派发展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成员,加强民主党派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促进民主党派为社会、为学院多做实事好事。

四是坚持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交友联谊制度。多年来,学院校、系两级领导、统战部门领导坚持与民主党派负责人、有影响的无党派知识分子“一对一结对子”保持经常的联系,交知心朋友,就学院热点、难点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沟通思想。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说,党外人士都感到在学院工作,环境宽松,心情舒畅,工作更有劲头。

3.注重抓好民主党派骨干队伍的培养。要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必须重视党外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党外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学院党委一向十分重视抓好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建立了“选人、育人、用人”三位一体的人才开发机制,从组织措施上确保这项工作有序展开。为了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一支政治上成熟、社会影响大、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和数量充足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学院向贺州市委统战部推荐了8名党外后备干部进入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同时,加大了党外干部的培养力度,近几年共有5名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到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培训。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完善学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个人档案资料,贺州学院根据贺州市委统战部的要求,对学院中级职称以上的统战成员进行了登记,填写了《贺州市统战成员登记表》,并建立了相关的档案。

4.注重抓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密切与统战对象的联系,调动统战对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凝心聚力,为学院以及当地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是学院考虑的一大重要问题。为此,学院主要采取如下两大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