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观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1:16

自我价值观总结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1

1引言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特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反映了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怎样以及感觉如何(Diener,2009;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一般说来,主观幸福感存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Diener,Suh,Lucas,&Smith,1999)。有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品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整体评价,即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Lucas,Diener,&Suh,1996)。然而,Diener和Diener(1995)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在某些国家,自我价值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较低。不但如此,虽然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在失败和不安时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情感资源,但是,它的作用常是短暂的(Baumeister,Smart,&Boden,1996);而且,一些高自我价值感个体在面对负面信息时表现出了不利于自身情感健康的防御性的行为(Crocker&Wolfe,2001)。Deci和Ryan(2000)将此类自我价值感称之为权变的自我价值感(contingentself-esteem)。Kernis(2003)认为,权变性对于人们的主观体验和行为比自我价值感本身更有解释力。Kernis(2003)的研究建立在总体权变性概念之上,重点考察总体事件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程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某一个体来说,权变性往往表现在特定的生活意义之中。因此,更精细的研究已经深入到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contigenciesofself-worth)。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反映了各种不同特定领域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判断和体验产生影响的程度(Crocker&wolfe,2001)。探讨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确定如何引导人们产生更为积极的主观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或主观幸福感的内涵与性质。目前,对于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多集中在各种领域权变性与负面因素或不健康行为的关系上(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Sargfnt,Crocker,&Luhtanen,2006;Ferris,Brown,Lian,&Keeping,2009),但是,有关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即着眼于这一方面,主要探讨在人际接纳、道德原则和个人目标等三个领域的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按照王磊和郑雪(2006)的研究,这三个领域的权变性较为普遍和较有代表性,同时涵盖了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较大范围。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为人们的自我价值目标设定了权重,当自我价值感较大程度地权变于某一特定领域时,在该领域中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就成为较重要的目标(Crocker&wolfe,2001;Crocker&Park,2004;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主观幸福感的判断建立在当前情况与预期目标之差异的基础上,当前情况达到或高于预期目标将产生满意的感受(Diener,Suh,Lucas,&Smith,1999)。事实上,目标的达成能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还取决于目标的重要性(Brunstein,1993)。基于以上,当个体自我价值感权变于某一领域时,就已经为其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此时,该个体主观幸福感取决于这一领域的目标在现实环境中是否容易达成。Kasser(1996)在一项对囚犯的调查中发现,当人们把一个不易达到的结果设为重要目标时,往往存在较多的抑郁特征;而反之,则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的假设:首先,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人际接纳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低,因为人际接纳是较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一般很难达到自我设定的标准。Sargfnt,Crocker和Luhtanen(2006)就曾发现,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这一类型的领域常伴随着较多的抑郁症状。因此,可以假设,基于人际接纳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其次,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道德原则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高,因为此时,他们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主要在于自己是否坚持履行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外在的事件无关,同时对相应的参照物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内控性,一般较易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标准。因此,可以假设,基于道德原则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的关系;最后,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不易做出较为明确的推断,原因在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否既受努力等内部可控因素的影响,又受限于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然而,相关的研究显示,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个人目标,个体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往往较多地采用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对方式(王磊,刘建新,郑雪,2007),这从长远来看,显然对个体的情绪、情感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倾向于假设,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以上分析显示,可以推断,自我价值感各领域权变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以下机制:(1)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某个领域,在该领域成功就成为重要目标;(2)对于该目标,在客观生活环境中如果较易达成,那么,随后的主观体验较积极,反之,主观体验较消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机制不仅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也可以解释自我价值感。因为相关领域的成败不仅可以决定人们是否对生活感到满意或是否抱有良好心情(涉及主观幸福感),而且也能决定是否对自己满意或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涉及自我价值感)。换句话说,不仅意味着“我成功了”(或“我失败了”),而且意味着“我是成功者”(或“我是失败者”)(Crocker&Park,2004)。因此,我们还可以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也可以影响自我价值感。综上,再考虑到先前的文献显示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存在一定程度关系(Lucas,Diener,&Suh,1996),我们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不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假设模型。

2研究方法

2.1被试从湖南和广东4所高校选取二年级本科生共186人参加了问卷测量,其中,211高校两所,一般本科院校两所,每所抽取一个班。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男生参加者64名,女生参加者122名,来自乡镇家庭的参加者90名,来自城市家庭的参加者96名。2.2研究工具2.2.1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量表采用王磊和郑雪(2006)编制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量表,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人际接纳、个人目标和道德原则等三个分量表,各自包括5项题目,分别测量是否被他人所认可和接纳、是否达到对自己的预期或是否坚持履行自己的道德准则等结果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并除以项目数5,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此处分数代表的意义分别是三个领域权变性的大小。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81、0.77和0.76。2.2.2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从黄希庭和杨雄(1996)所编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中选取测量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全部6项题目,被试在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上应答,将6项目分累加起来,所得分数作为自我价值感的指标。这个地方用总分而上面的量表用平均分分别是按照惯例和原创量表编制时的建议,而且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使用总分与使用平均分在结果上没有差异。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5。2.2.3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Diener和Diener(1995)编制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5项)、积极情感(6项)和消极情感(8项)三个分量表,量表采用Likert七点评尺(1~7分别对应极为反对、反对、有点反对、不确定、有点赞成、赞成、极为赞成),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在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74、0.80和0.68。本研究考察了该量表的构想效度。首先,Diener(1984)认为,作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不能直接反映情感成分,但是,它必然被情感所影响,针对这一构想,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分别与积极情感(r=0.48,p<0.001)和消极情感(r=-0.16,p<0.05)存在显著的相关,与上述构想是一致的。其次,证据显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独立的(Diener,1984),本研究中,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相关极不显著(r=-0.03,p>0.68),与这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最后,我们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生活满意度量表,结果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只提取出一个单一的因子,各题项在此因子上均显示出高负荷,该因子的解释率达到50.45%;对情感量表进行的分析表明,限定两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积极情感各题项在第一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而消极情感各题在第二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与理论构想相符,两个因子的累积解释率达到41.39%。2.3研究过程按照以上量表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和LISREL8.30等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2

目前,学术界对工作价值观还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以前曾有过几种经典、有代表意义的定义,如:1) super( 1970)认为n1,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欲及个人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2)台湾学者陈铭宗(1994)认为川,工作价值观是工作者认为重要或致力追求的事物、观念或理想等;3)大陆学者马剑虹等人(1998)认为川,工作价值观,即职工关于工作行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的价值判断体系。综上所述,工作价值观是主体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和对与工作相关的事物、环境、关系、目标、行为等的主观判断。

    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工作价值观的分析和研究成为热点。我国也在20年前开始了对工作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黄希庭通过对全国7所大学的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需要结构的调查,将需要结构区分为6个维度,由强至弱分别为:发展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贡献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研究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对于建立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工作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择业打开思路、拓展空间,使个人与企业在双向选择时,考虑各自的工作价值观因素结构,力求达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匹配,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某师范学院在读本科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通过对360位大学生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大学生对工作价值观及择业倾向认识的第一手资料数据,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量化调研

    1.工作价值观盘表

    该调查采用吴铁雄和supper的工作价值观量表(s),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结构。量表分为6个维度,依次为:组织安全取向、人际关系取向、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安定休闲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采用六点式计分,依“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赋予1分至6分。被调查对象作答时,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想法,对每个题项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经检验,总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 8021,其中,人际关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安定休闲、社会价值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大于0.70

    2.职业兴趣最表

    该调查采用的是英国职业顾问处的心理学家编制的一套职业兴趣量表。该量表与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模型较为接近,将现代职业兴趣分为四类:照料人与影响人、程序与系统、交际与艺术、科学与工程,共包含64个题项。调查结果经检验,总体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7521,四种职业兴趣类型的信度都较高,最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接近0. 7。为了进一步检验该量表的信度,考察其分半信度系数,其值都在0. 6以上。可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用于本研究。

    二、探究成果

    (一)工作价值观的个体差异

    1.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价值观的组织安全和安定休闲维度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女性更加重视组织安全与安定休闲。这个结论与何华敏、黄国隆、胡坚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这也是由女性所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以及女性自身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造成的。如表1所示。

    2.工作价值观的政治面貌差异

    对于政治面貌变量,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价值维度有显著影响(p<0.01)。采用scheffe法进行事后检验,得出不同政治面貌的受试者在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价值维度的差异,存在于共产党员与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与其它组别之间,而共青团员与其它组别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

    (二)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程序与系统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中的组织安全、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安定休闲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与自我成长和社会价值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科学与工程类型的职业兴趣与自我实现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兴趣之间存在相关,但关系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如表2所示。

    (三)工作价值观各维度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回归分析

    1.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自我成长、组织安全与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他三个均被剔除。如表3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是显著的,三个变量可以解释19.3%的总体差异(r2=0.217,f=10.852;p < 0.001)。从表3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组织安全和社会价值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交际与艺术”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只有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维度进人回归方程,其他四个均被剔除,如表4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两个变量可以解释15.3%的总体差异(扩二0. 158 , f二8.634;p< 0.01)。从表4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社会价值和自我成长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科学与工程”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自我实现维度进人回归方程,而其他五个均被剔除。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自我实现变量可以解释11.5%的总体差异(rz二0.145 ,f=6.693;p< 0.01)。从表5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实现,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要素

    (一)组织安全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组织安全指工作能带来合理的经济报酬,组织能从制度、环境和前景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安全感。它体现了大学生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主要包含的是一些保健因素。而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主要指在工作中能够照料人并影响人。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包括医务、福利、教育、商业管理类。组织安全维度的工作价值观能对该类型的职业兴趣产生影响。因为,商业管理类的职位能够提供较好的经济待遇,而医务、教育类的职业一般也都是收人稳定,且福利待遇良好。

    (二)人际关系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工作中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为工作创造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它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工作单位人际环境的要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并没有对任何类型的职业兴趣有显著的预测力。虽然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也包含人际交往的成分,但它反映的是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比如记者这一职业。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与职业兴趣中的人际关系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不产生影响。另外,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对四种类型的职业兴趣都无预测作用,也说明了在现在的职场中,随着竞争加剧,任何职业的人际环境都趋于复杂和微妙。

    (三)自我成长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维度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性质的要求。比如,工作要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工作节奏要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在工作中能不断成长。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职业和医务类职业确实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社会福利工作者和演说家等都是出于强烈的个人爱好而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交际与艺术类型职业兴趣方面,他们对工作性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追求高质量的人生,往往从自己的职业理想出发,投身工作,对经济报酬诉求较少,而对个人才华的发挥尤为重视。所以,自我成长维度的工作价值观会对照料人与影响人,以及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自我实现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自我实现指工作中能肯定自我、获得信任、挖掘潜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个体,主要适合于研究与应用类的工作,如生物学家、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该类型的职业者大多文化程度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但极为重视人生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可见,此种类型的职业兴趣确实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形成有一定的预测力。

    (五)社会价值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3

目前,学术界对工作价值观还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以前曾有过几种经典、有代表意义的定义,如:1) Super( 1970)认为n1,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欲及个人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2)台湾学者陈铭宗(1994)认为川,工作价值观是工作者认为重要或致力追求的事物、观念或理想等;3)大陆学者马剑虹等人(1998)认为川,工作价值观,即职工关于工作行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的价值判断体系。综上所述,工作价值观是主体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和对与工作相关的事物、环境、关系、目标、行为等的主观判断。

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工作价值观的分析和研究成为热点。我国也在20年前开始了对工作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黄希庭通过对全国7所大学的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需要结构的调查,将需要结构区分为6个维度,由强至弱分别为:发展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贡献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研究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对于建立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工作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择业打开思路、拓展空间,使个人与企业在双向选择时,考虑各自的工作价值观因素结构,力求达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匹配,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某师范学院在读本科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通过对360位大学生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大学生对工作价值观及择业倾向认识的第一手资料数据,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量化调研

1.工作价值观盘表

该调查采用吴铁雄和Supper的工作价值观量表(s),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结构。量表分为6个维度,依次为:组织安全取向、人际关系取向、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安定休闲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采用六点式计分,依“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赋予1分至6分。被调查对象作答时,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想法,对每个题项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经检验,总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 8021,其中,人际关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安定休闲、社会价值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大于0.70

2.职业兴趣最表

该调查采用的是英国职业顾问处的心理学家编制的一套职业兴趣量表。该量表与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模型较为接近,将现代职业兴趣分为四类:照料人与影响人、程序与系统、交际与艺术、科学与工程,共包含64个题项。调查结果经检验,总体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7521,四种职业兴趣类型的信度都较高,最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接近0. 7。为了进一步检验该量表的信度,考察其分半信度系数,其值都在0. 6以上。可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用于本研究。

二、探究成果

(一)工作价值观的个体差异

1.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价值观的组织安全和安定休闲维度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2.工作价值观的政治面貌差异

对于政治面貌变量,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价值维度有显著影响(P

(二)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程序与系统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中的组织安全、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三)工作价值观各维度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回归分析

1.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自我成长、组织安全与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他三个均被剔除。如表3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是显著的,三个变量可以解释19.3%的总体差异(R2=0.217,F=10.852;P < 0.001)。从表3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组织安全和社会价值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交际与艺术”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只有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维度进人回归方程,其他四个均被剔除,如表4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两个变量可以解释15.3%的总体差异(扩二0. 158 , F二8.634;P< 0.01)。从表4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社会价值和自我成长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科学与工程”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自我实现维度进人回归方程,而其他五个均被剔除。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自我实现变量可以解释11.5%的总体差异(Rz二0.145 ,F=6.693;P< 0.01)。从表5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实现,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要素

(一)组织安全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组织安全指工作能带来合理的经济报酬,组织能从制度、环境和前景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安全感。它体现了大学生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主要包含的是一些保健因素。而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主要指在工作中能够照料人并影响人。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包括医务、福利、教育、商业管理类。组织安全维度的工作价值观能对该类型的职业兴趣产生影响。因为,商业管理类的职位能够提供较好的经济待遇,而医务、教育类的职业一般也都是收人稳定,且福利待遇良好。

(二)人际关系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工作中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为工作创造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它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工作单位人际环境的要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并没有对任何类型的职业兴趣有显著的预测力。虽然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也包含人际交往的成分,但它反映的是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比如记者这一职业。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与职业兴趣中的人际关系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不产生影响。另外,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对四种类型的职业兴趣都无预测作用,也说明了在现在的职场中,随着竞争加剧,任何职业的人际环境都趋于复杂和微妙。

(三)自我成长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维度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性质的要求。比如,工作要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工作节奏要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在工作中能不断成长。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职业和医务类职业确实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社会福利工作者和演说家等都是出于强烈的个人爱好而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交际与艺术类型职业兴趣方面,他们对工作性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追求高质量的人生,往往从自己的职业理想出发,投身工作,对经济报酬诉求较少,而对个人才华的发挥尤为重视。所以,自我成长维度的工作价值观会对照料人与影响人,以及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自我实现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自我实现指工作中能肯定自我、获得信任、挖掘潜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个体,主要适合于研究与应用类的工作,如生物学家、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该类型的职业者大多文化程度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但极为重视人生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可见,此种类型的职业兴趣确实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形成有一定的预测力。

(五)社会价值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过程与方法】 情景探究法 比较分析法 启发诱导法 归纳总结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努力实现个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

导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课件《我们的圈》

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放羊娃的圈和武汉男孩的圈并构思自己的圈,你认为这里的圈指的是什么?为何每个人的圈都不一样呢?

生:思考后回答

师总:看来,之所以每个人所走道路不同,是受价值观的指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价值与价值观。

探究新课

一. 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

1.物的价值

自主探究:《超市购物》,让学生自己说出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各类食物不同的属性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归纳价值的含义。

生:思考后回答

师总: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思考:是否任何事物都有价值?哲学上讲的价值和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是一回事吗?(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展示课件给予总结)

2.人的价值:

教师展示课件:漫画:我有价值吗?我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此引起学生对自己价值的思考)

师问:到底什么是人的价值呢?

生:略

教师:课件打出人的价值的含义:

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比较:人的价值和物的价值有何不同呢?

生:比较后回答

师总:物在满足主体需要时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人在满足主体需要时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而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3.价值评价

讨论:既然人的价值由贡献和索取两方面组成,那么,应该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呢?能不能以索取来衡量,为什么?

生; 略

师总;课件打出 你不贡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

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过渡:普通人的人生有无价值呢?

展示课件:《两个年轻人的故事》,试分析他们这样做值不值得?是什么在指引着他们这样去做呢?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让学生谈谈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从而引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①《李建华与歹徒》让学生评价,然后从学生的不同评价中引导学生体会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

② 《今日话题》趁年轻……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相干的事情,教师从中引导学生体会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

结论一: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采取正确的办法。而错误的价值观将会引导人们形成错误的认识采取错误的办法。

教师展示课件:正反两则案例 《丛飞的事迹》 《胡某的陋行》让学生分析,从而体会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所起的导向作用。

结论二: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将会指引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错误的价值观将会让你的人生误入歧途。

学以致用:展示课件 结合《超女选秀下的价值观》,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呢?这节课你收货到了什么呢?

课堂小结:价值观是我们人生的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人生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衷心的希望大家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幸福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板书设计

物的价值

一.价值 含义

人的价值

评价

含义

二.价值观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导向作用

2.人生道路的选择

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赢在课堂》上的这可习题。

看了高三上册政治价值和价值观教案的人还看:

1.高二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秀教案

2.七年级上册政治多彩的生命世界教案

3.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的物质性练习试题

4.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教案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5

一、前言

从高校扩招和以“三改一补”方式增办高职院校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无论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进行横向比较,还是与国内的本科教育进行纵向比较,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仍然是滞后的,而这也导致了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必然是滞后的。“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职业价值观研究对于指导高职生就业、澄清高职生职业追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意义深远。目前,国内关于性别、年龄、专业等个人背景对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家庭地理位置、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文化程度等家庭背景对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顺应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填补了高职生职业倾向性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将金盛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和笔者自编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SPSS12. 0软件对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2个取向,共计34个项目。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4个维度,后者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n )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具体记分方法是:5=“非常重要”;4=“比较重要”;3=“中立”;2 =“较不重要”;1=“很不重要”。“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由笔者根据事实编制的客观选择题构成。

(二)被试

笔者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选取780名高职生作为被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了12次集体施测,施测前编制了“施测程序和注意事项”, 施测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分层随机抽样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确保性别比例、年级比例、文理科比例的基本平衡。正式施测共发放问卷7so份,回收问卷7so份,回收率100%;回收问卷中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6.9%。

三、结果

(一)家庭地理位置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1,城乡因素

分别计算来自城市、农村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对城、乡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城、乡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城、乡高职生在轻松稳定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城>乡,P

2.区域因素

随着江苏省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省已全面实现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了适应我省的历史性转变,省委省政府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地级行政区划为依托,兼顾自然地理环境,将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3大区域。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阴、宿迁5市。笔者以此为分类标准对来自不同区域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较。

分别计算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5.077,P

(二)家庭经济水平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江苏省统计局的《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显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人15249元(以一家三口计算,相当于城镇家庭平均月收人3812. 2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人5813元(以一家三口计算,相当于农村家庭平均月收人1453. 25元)[z}。此外,江苏省统计局的K2oo6年江苏统计年鉴》(电子版)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省城镇人口3774. 62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农村人口3699. 88万人,占总人口的49.5 % }’ }。笔者根据以上数据将全省家庭平均月收人粗略估计为2644.545元。结合正式施测问卷的选项设计情况,笔者将月收人2000 -- 3000元的家庭定义为“中等收人家庭”,低于2000元的家庭定义为“较低收人家庭”,高于3000元的家庭定义为“较高收人家庭”,然后以此为分类标准对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较。

分别计算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较高收人家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中等、较低收人家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Kendall, M. G.)和谐系数W=0.975(P

(三)家庭文化程度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1.父亲学历

分别计算父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父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肯德尔和谐系数W=0.911(P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父亲学历为初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5(P小),在薪酬声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88 ,P初)。

2.母亲学历

分别计算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4.493,P

四、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个别维度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但是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是相当一致的。

(一)通过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笔者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内隐动机性和外显条件性标准的重视程度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类型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

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价值取向的总格局。当前,我国的政治局面稳定,社会发展和谐,主流文化鲜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与管理体制、高职生接受的专业定向教育与所处的校园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也都比较统一,这深刻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价值判断,直接导致了高职生群体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职业价值观。

(二)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笔者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某些具体职业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来自城市的高职生比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北方的高职生比南方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福利待遇,高职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越重视轻松稳定,父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母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而越不重视成就实现。

家庭地理位置差异可能与地区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有关。目前,虽然国家正在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合理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但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就江苏省而言,城市地区和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相对开放,人们在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往往降低了职业的进取心和成功欲,转而更加关注职业的轻松性和稳定感;农村地区和苏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相对保守,人们在追求改善生活的同时往往无暇顾及职业的轻松性和稳定感,转而更加迫切渴望事业的成功和物质的丰富。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6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自从我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这表明党组织对我表现的认同,更是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的促进和激励。通过对《入党培训教材》认真细致的学习以及在党组织的深刻指导下,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以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在这里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简要的总结如下:

一、我一直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为单位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单位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十分注意对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是领导和同事们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想自己在政治思想上进步、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自己在工作期间从一名普通职工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我的转变与进步,是单位领导的培养、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才取得的。我清楚自己要入党,还有很多方面(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工作水平)等需要不断的学习,注意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我也希望领导和同事们一如既往的给与我指导和帮助,我也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党员模范学习,起相应模范带头作用。

我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的表率作用,协助大家开展各项工作。

三、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点,自我的总结和领导同志们的批评和指导,对我今后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大胆管理的主动性,今后我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这与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以上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请党组织在工作中给予我更多的帮助,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二)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人从呱呱坠地到而今的长大成人,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自身以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需要一种或多种的价值观去指引、去导向,让我们的人生在一定的轨道上有方向地、有序的运行。然而人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许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这次的党课,老师带领我们走向党的价值观的殿堂,为我们开启一个新的转折点。

顾名思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 价值观,简而言之,即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人生价值的系统化观点,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化。如今,面对社会上的权本位、钱本位、欲本位的价值观,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

在今天这个物质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各种职业当中被公认为幸福指数最高的竟是我们的公务员群体。我们不禁擦亮眼睛,看看如今党政官员的言行,他们究竟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事实上,在这风雨如磐的九十四年,党的宗旨和方向从来就没有变过,只不过,一些党员无法抵御糖衣炮弹的诱惑,价值观的导向除了问题,背离了党的宗旨,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今,党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以奉献和利他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共产党员在进行选择时,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正从思想、情感和态度为人民考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以宗旨为核心,内化为党员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的价值观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系到自身的成败得失,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回顾我们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的一生放弃了多少自由,牺牲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他用一生的执着与奋斗为国为民谋福利,直至临终前,他仍欣慰地说:真正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是的,他实现了永恒,他那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感染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世界富豪比尔盖茨也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要以工作成就来评价你自己,要更多地考虑你有没有努力消除世界的不平等,你怎样对待那些和你毫无关系的人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啊,消除世界的不平等,这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就是从身边最基本的实践做起的啊!身边的亲人、友人、爱人,固然是应该关心爱护的,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然而如果对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也能以诚相待,这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这才是孟子口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共产党所毕生作为航向的全人类价值观!

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任务和使命,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其实与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如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践行奉献精神,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扪心自问:参加党校学习为什么?要求入党图什么?成了党员干什么?或许从前会有些犹豫,但此时此刻,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为的是完善道德素质,图的是能够加入建设共产党* 的行列,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事!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勤于实践,塑造自我,正如共产党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人民因其普通才重要,也因其重要而普通,就像细胞、呼吸之于生命一样普通而重要。未来的航程,是脚下的一叶扁舟;未来的航向,是你我心中的价值...... 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

此致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7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自从我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这表明党组织对我表现的认同,更是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的促进和激励。通过对《入党培训教材》认真细致的学习以及在党组织的深刻指导下,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以及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总结工作经验,培养自身思想修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在这里将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简要的总结如下:

一、我一直在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努力为单位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在单位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十分注意对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是领导和同事们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视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想自己在政治思想上进步、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自己在工作期间从一名普通职工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我的转变与进步,是单位领导的培养、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才取得的。我清楚自己要入党,还有很多方面(政治思想、理论知识、工作水平)等需要不断的学习,注意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认识。我也希望领导和同事们一如既往的给与我指导和帮助,我也将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二、工作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向身边的党员模范学习,起相应模范带头作用。

我在平时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车间的各项规章制度,力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起的表率作用,协助大家开展各项工作。

三、缺点与不足。

我也很清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点,自我的总结和领导同志们的批评和指导,对我今后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大胆管理的主动性,今后我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完成了本职工作,这与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以上是我这段时间以来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请党组织在工作中给予我更多的帮助,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二)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人从呱呱坠地到而今的长大成人,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自身以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我们总是需要一种或多种的价值观去指引、去导向,让我们的人生在一定的轨道上有方向地、有序的运行。然而人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许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这次的党课,老师带领我们走向党的价值观的殿堂,为我们开启一个新的转折点。

顾名思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完善所具有的效应。 价值观,简而言之,即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人生价值的系统化观点,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化。如今,面对社会上的权本位、钱本位、欲本位的价值观,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这个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

在今天这个物质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各种职业当中被公认为幸福指数最高的竟是我们的公务员群体。我们不禁擦亮眼睛,看看如今党政官员的言行,他们究竟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事实上,在这风雨如磐的九十四年,党的宗旨和方向从来就没有变过,只不过,一些党员无法抵御糖衣炮弹的诱惑,价值观的导向除了问题,背离了党的宗旨,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今,党告诉我们,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以奉献和利他为原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共产党员在进行选择时,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真正从思想、情感和态度为人民考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以宗旨为核心,内化为党员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的价值观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关系到自身的成败得失,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回顾我们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他的一生放弃了多少自由,牺牲了多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他用一生的执着与奋斗为国为民谋福利,直至临终前,他仍欣慰地说:真正永恒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是的,他实现了永恒,他那无私奉献的价值观感染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世界富豪比尔盖茨也语重心长地说过:不要以工作成就来评价你自己,要更多地考虑你有没有努力消除世界的不平等,你怎样对待那些和你毫无关系的人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句话啊,消除世界的不平等,这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就是从身边最基本的实践做起的啊!身边的亲人、友人、爱人,固然是应该关心爱护的,这是最基本的人之常情,然而如果对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也能以诚相待,这才是从更高的角度出发,这才是孟子口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共产党所毕生作为航向的全人类价值观!

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任务和使命,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决定了共产党人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这其实与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有着惊人的相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如温总理所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践行奉献精神,需要你,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扪心自问:参加党校学习为什么?要求入党图什么?成了党员干什么?或许从前会有些犹豫,但此时此刻,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自己:为的是完善道德素质,图的是能够加入建设共产党* 的行列,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事!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勤于实践,塑造自我,正如共产党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 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人民因其普通才重要,也因其重要而普通,就像细胞、呼吸之于生命一样普通而重要。未来的航程,是脚下的一叶扁舟;未来的航向,是你我心中的价值...... 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

此致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8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47-02

【关键词】 自我;社会价值;道德;青少年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道德判断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近20 a来,国内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1-3]。国外以价值观与人格特征或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研究较多见[4-5]。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旨在进一步推动价值观念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为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上海地区高中学生87名,大学生505名,共抽取被试592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1)价值观问卷。该问卷有14种价值观,要求被试根据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其中排序1为最重要,14为最不重要。14种价值观分别为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2)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E)。该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包括人际价值感、心理价值感、道德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共13个维度。(3)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该测验共有4个道德情境故事,以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道德矛盾为依据编制而成,分别代表自由与自律、公与私、义与利、平等与公正等道德矛盾。该测验同时测量道德思维中的态度内容和认知结构2个方面。采用2种评分方法,一是总分评分,二是P分评分。本研究采用总分(T分相加)评分,即计算4个道德情境故事各阶段论据的得分之和(道德判断能力得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1~3。

2.2 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每个故事被试的T分相加来计算道德判断能力得分。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分和14种价值观的等级分数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对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和低分组在14种价值观的排序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在公正观上的排序分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在人权观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

3 讨论

通过对上海地区大中学生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观除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部分自我价值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高,个体更加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在自我价值感的体验和自尊水平上就会相应提高。另外,自我观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群体观与自我人际价值感间却存在负相关。表明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低;而认为群体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高。提示当个体与他人一致时,自身的意愿和行为同样能较多地受到他人的支持,这样体验到的人际价值感就越强。假若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即重视自我观,也许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的价值感就越弱。

群体观作为一种属于社会取向的价值观,除与上述讨论的自我人际价值感存在负相关外,与其他部分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个体越重视与群体的思想一致,所体验到的自身潜能发挥和完善的空间就越小,因而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提示在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自我观和群体观的协调平衡。

国家观作为另一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意味着越是认为国家观重要的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价值感就越强,即国家观重要的个体在自我情感体验上会产生正向的自我评价,使得自我价值感增强。

高中生财富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正相关,表明越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低;大学生财富观与个人取向上的自我道德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可能原因为,高中生多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会被理解为拜金主义,从而降低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而大学生对财富观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已不会将重视财富观理解为拜金主义,而将财富看作为成功的标志之一,不会由于重视财富观而降低对自身的评价,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对高中生与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笔者原来的假设不符。可能是由于道德判断能力反映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而价值观是一种信念体系,持久的价值观体系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因此不存在相关。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年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2005(3):65-70.

[2] 史清敏,余继爱,罗咸林,等.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47-51.

[3]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9

一、问题提出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态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对此进行研究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把握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教师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为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教师职业价值观是教师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教师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对教师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和把握教师对工作的看法和观点,以及其对自身的择业行为和工作情况的影响程度。

依上所述,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价值观涉及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属于个体的情绪、情感范畴,后者属于个性倾向范畴。从国内已有相关研究看,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作满意度的结构、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两方面;而教师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表工具的开发,以及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上。总的来说,学者对此两者展开的研究大多是分而述之,少有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的。有研究者曾以中学生为样本进行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价值观与生活满意感存在一定的显著性相关。那么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其职业价值观又有怎样的关系?研究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以及职业价值观,对于教师认识自身、端正态度、确立观念、完善人格、促进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样本来自浙江省杭州、温州等五市各地中学教师。研究中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270份,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为77.1%,有效率为87%。

(二)研究工具

1.工作满意度测量

工作满意度测量已被广泛用于工作压力、职业认知等研究,相关的测量工具也较多,一般集中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晋升发展等方面。本研究参考smith的《职工描述指标问卷》(简称jdi)的维度,自编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共分4个维度l9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五点法进行评分。4个维度为工作氛围、工资地位、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经测试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0.71、0.79、0.82,累计贡献率解释了总方差的59.7%。另单列一个项目:即被试对教师工作满意感的总体评价。

2.职业价值观测量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早期研究者super提出了l5项职业价值观的内容。o’connor和kinnance于1961年将其缩减为独立性和多样性、工作条件和同事、社会和艺术、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创造性等6个维度。larcebeau则抽取了名望、利益、满意、个人发展等4个因素,这些研究都对职业价值观因素结构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参考了rahts的个人价值评估表和《大学生价值观调查表》的部分因素,结合研究实际和相关文献,自编了教师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含社会规范、家庭休闲、素养品味、金钱物质、成就自由、地位身份6个维度,每个项目采用五点法进行评分。经测试,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0.82、0.78、0.76、0.70、0.73,累计贡献率解释了总方差的51.5%。

(三)数据处理

测量数据采用sspswin8.0软件包统计处理,主要进行均数差异分析、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和职业价值观的描述分析

从表1数据看,在总数为235(n)名的教师中,有172(n1)名(约占73.2%)对自己工作感到基本满意(≥3),而63(n2)名(约占26.8%)对自己工作感到不满意(<3)。在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方面,教师对各因素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在社会规范和成就自由两个因素上的得分最高,分别达到4.237和4.157分。

(二)高、低工作满意度的中学教师的职业价值观比较分析

表2显示,对工作基本满意与不满意的教师在职业价值观上有着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其中在素养品味因素上极为显著,在物质金钱因素上差异也非常显著,在社会规范、成就自由两因素上也体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家庭休闲、身份地位两因素上的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

(三)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表3数据显示,工作满意度的工作氛围因素与职业价值观各因素无显著性相关;工资地位与职业价值观的素养品味因素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家庭休闲因素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物质金钱因素也达显著性的负相关;工作本身因素与职业价值观的素养品味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与社会规范因素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成就自由因素呈显著的负相关;人际关系因素与职业价值观的身份地位因素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社会规范、家庭休闲两因素都有显著的正相关。

四、讨论

研究表明,当前中学教师在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内在方面感受较为积极,而在薪水、晋升、领导管理、进修等外在方面感受比较消极。从中学教师职业价值观整体看,体现出价值观的多元化,但在社会规范、成就自由两个价值取向上表现出较高的认同。

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高的教师倾向于自身的自我完善和严格操守的态度,而低工作满意度的教师倾向于物质索取与自我支配的态度。这从另一角度佐证了一些研究,即教师工作满意度对其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产生积极影响,而对职业倦怠产生消极影响。

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两者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论,工作满意程度对于个体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通过个体主观认知与职业匹配对其工作满意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工作满意度与职业价值观可能存在一些交互的影响,这尚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五、结论

(一)多数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趋于基本满意,但尚有部分教师对工作感到不满

教师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与工作本身上,但是在工资地位、工作氛围方面满意度较差。

(二)高、低工作满意度的教师在其职业价值取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10

一、前言

职业价值观在个体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积淀并最终定格,它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厚积薄发的理念,职业价值观必然深刻体现在职业选择的具体细节之中。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将金盛华等[}t}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和笔者自编的“职业选择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spss12.0软件对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2个取向,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WwW.lw881.com前者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4个维度,后者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维度。“职业选择问卷”由笔者根据事实编制的客观选择题构成。

(二)被试

笔者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选取7so名高职生作为被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了12次集体施测。正式施测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问卷中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6.9%a

三、结果

(一)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与职业价值观

1.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性质与职业价值观。

统计高职生择业性质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期望的工作性质依次是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集体企业、农民。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选择后4种工作性质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后4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kendall,m.g.)和谐系数w=0.975(p<0.05);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在地位追求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998,p<0.05,外企、机关事业>国企),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分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123,p<0.05,外企>国企)。

2.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所属行业与职业价值观。

统计高职生择业行业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青睐的工作所属行业依次是商业服务业、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工业、金融保险、建筑房产、农林牧副渔、邮电通讯、能源交通、军队。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行业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选择后5种工作行业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后5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商业服务业、政府机关和工业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科教文卫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选择金融保险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社会促进,肯德尔和谐系数w=0.856田<0.01);选择商业服务业、科教文卫和工业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政府机关和金融保险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3少<0.001);选择不同行业的高职生在轻松稳定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5.284,p<0.001,商业服务<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在薪酬声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3.364,p<0.01,政府机关>工业)。

(二)高职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与职业价值观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采纳谁的意见,是相信自己还是听命他人,这些都集中反映了高职生择业的自主性。统计高职生择业意见来源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占42.7%,听父母意见的占22.2%,听老师意见的占12.6%,听朋友意见的占13.9%,听媒体意见的占3.4%。由此可见,苏州市高职生的择业自主性比较高。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择业意见来源选择“媒体”选项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此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自己作为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父母、老师和朋友作为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9田<0.01);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58,p<0.05,自己>父母)。

(三)高职生职业选择的自信心与职业价值观

择业信心是高职生对毕业后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的自我估计。统计高职生择业信心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择业信心很高的占8.1%,较高的占30.0%,一般的占50.0%,较低的占10.1%,很低的占1.9%;择业信心平均分2.6759,介于一般与较高之间。由此可见,苏州市高职生择业信心总体水平不高。

分别计算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择业信心选择“很高”或“很低”选项的高职生人数较少,将“很高”和“较高”两项合并为“偏高”选项,将“很低”和“较低”两项合并为“偏低”选项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择业信心偏高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择业信心一般和偏低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ho.975少<0.05);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在地位追求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589,p<0.05,偏高>一般),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10.480,p<0.001,偏高>一般、偏低),在社会促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8.236,p<0.001,偏高>一般、偏低),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分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8.838,p<0.001,偏高>一般、偏低),在薪酬声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36,p<0.05,偏高>一般)。

四、讨论

(一)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特点

就工作性质而言,第一,苏州地区合理依托长三角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资企业以先进的经营理念、成熟的管理模式、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厚的福利待遇而成为高职生择业的最爱;第二,苏州地区社会竞争激烈,市场风险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以良好的社会声望、可靠的职业前景、稳定的工资收人、完善的劳动保障而受到高职生的青睐;第三,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激活了内部潜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从而赢得了高职生的欢迎,而相当一部分私营、个体和集体企业规模小、基础弱、收人低、风险高,逐步丧失了对高职生的吸引力;第四,苏州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加之社会对传统农业的偏见,农民职业自然受到高职生的冷落,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筑以及高效、外向、生态、品牌农业的发展,高职生将最终转变对农业的认识。

就工作所属行业而言,第一,姑苏城自古就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如今更是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的繁华都市,苏州地区商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门槛低,就业前景好,从而成为高职生择业的首选;第二,与前文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受到高职生青睐的原因相似,政府机关、科教文卫等行业受到高职生喜爱的主要原因也是回避风险、追求稳定,同时也可能与苏州地区重文尚教的文化传统有关;第三,苏州地区充分利用“苏州一新加坡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大平台,加快引进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全面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工业作为其中的主导行业必然要吸纳大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当然,笔者认为根据一次调查的结果很难对其余每个行业的排序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其牵强附会,不如留待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职生择业自主性较高可能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变有关。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日渐成熟,高职生开始独立思考择业问题,不再简单认同他人的观点;另一方面,随着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家长和老师倍加尊重个人意愿,不再横加干涉高职生的择业自由。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高职生的择业自主性自然普遍提高。本研究的结论与龚惠香(1999、崔栋成(2001)}’}、喻永红(2003)}’}研究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

高职生择业信心不高可能与目前的宏观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有关。首先,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毕业生总数年年攀升,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目前的宏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次,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国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不少用人单位脱离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学历,在人才招聘中排挤高职生。因此,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显得信心不足。本研究的结论与喻永红(2003究的结论是相当一致的。

从总体来看,本研究的结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吻合,与社会演变趋势基本一致,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体现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选择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所属行业的高职生,还是具有不同择业自主性和择业信心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都是比较一致的。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超越了职业选择的具体情境,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也表明,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个别维度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选择外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地位追求,选择外资企业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选择政府机关和科教文卫的高职生比选择商业服务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选择政府机关的高职生比选择工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薪酬声望;择业意见来源选择自己的高职生比选择父母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高职生的择业信心越高越重视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薪酬声望。这些差异大多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深人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很多外资企业隶属于跨国公司,拥有知名国际品牌,享有良好社会声誉,成为企业员工本身就意味着阶段性的成功和身价地位的提升。因此,选择外资企业的高职生往往更加重视地位追求等目的性职业价值观维度。当然,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理引导高职生关心本土企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层面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国家发展总目标与各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中;需要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切实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在个人层面上,积极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自觉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凝聚全民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价值支撑。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引领和示范意义,是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建成的关键所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积极作用。同时,领导干部也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就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在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中起到创造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起到传播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起到示范作用。

(一)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具有创造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我党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不断地实践中继承和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培育既来自顶层的设计,又来自众多普通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起着创造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体现了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没有广大领导干部在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思考,没有领导干部的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只能是空谈。领导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创造作用主要体现为选择、总结、凝练以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问题。十所提出的“二十四”字作为核心价值观指导和大致范围,以后还要进一步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和凝练,达到通俗易通、朗朗上口,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在形成最终的核心价值观后还要进一步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是主要的带头人、设计者和创设者,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力量。

(二)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者,具有传播作用

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创造性的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推行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传播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能否成为全民的精神信仰,关键要靠推广和传播。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推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承担起宣传的先锋角色,大力宣传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民众所了解、认可和践行。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弄明白什么是核心价值观,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以及重大意义。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问题,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修养;在宣传核心价值观时,要创新宣传方法和宣传策论,把宣传工作融入到民众的实际生活中去,掌握住舆论主阵地和主动权。其次,领导干部在真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加强自己的理想信念,对于核心价值观不但要真懂,更要真信。领导干部只有真信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可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去推行核心价值观。因此,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过程中,一定有真懂真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的传播者。

(三)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具有示范作用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领导干部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领导干部这样一个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榜样能够带动广大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价值观正确与否,品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的高低。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正确与否,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领导干部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表率作用,是对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的继承。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极端重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也是靠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才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的楷模。只要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以身作则,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方法途径

(一)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相结

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定的素质支撑。没有较高和过硬的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长久和彻底。不可否认,领导干部历经执政岗位的磨炼,一般都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反腐倡廉的角度看,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提升人性的真善美、塑造更高水平的德性、进一步增强党性,也就是要把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三者融为一体。三者内在完美的统一才能确保领导干部忠实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之一出了问题,都将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人性、德性和党性三者的素质要求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领导干部增强素质的立身之本。加强内在素质的同时,必须注意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形象。内强素质是隐性的,但也一定会客观地透过外在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只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形象才会受到全社会的推崇,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能够展现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作风包括: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勇于担当、公正为民、清正廉洁、慎独自尊等。这些外在作风的有效保障正是内在的素质提升。

自我价值观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181-02

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

关于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研究,学术界并没有严格界定,本文将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学术界关于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历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有学者以全民参与的可能性作为判断标准,从中国的历史变化阶段分析,中国的价值观大概分成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的宗教阶段;第二阶段为儒家的伦理思想统治阶段;第三阶段为近代文化取向阶段;第四阶段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取向阶段;第五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取向阶段[1]。

有学者根据价值观统一到多元的变化过程进行划分,对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过程做了细致的总结概括。主要将其分为四个时期: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主导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价值观发生裂变、自我与社会冲突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自我与社会寻求整合、走向务实价值观时期;20世纪末至今的价值观多元并存、在探索中进一步整合时期[2]。

有的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分析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经历的过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整个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在社会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经历四个步骤: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要经历价值自觉,这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体现社会转型中价值观念变化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与社会评价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终必须内化为国民的信仰[1]。

二、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研究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总结,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比对研究的基本方法。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当代社会价值观变迁的主要特征进行阐述。

有的学者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其变迁的特征是,主流价值观式微和非主流价值观兴起。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集体主义转向个人主义;道德主导转向利益主导;价值多元转向文化自觉[3]。

有学者认为,市场经济的改革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主要有以下特征:自主意识、自强意识和利益意识明显增强;诚实守信意识逐渐强化;公平正义观念逐渐强化;工业文明意识显著增强[4]。

有学者对改革开放前后价值观进行比较,依据三十余年来学界对价值观及其变迁的研究成果和实证调查结果,将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的变迁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方面:从大一统价值观向多元价值观的变化;从集体价值观向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及从精神价值观向物质价值观的变化;从理想价值观向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共存的变化;从精神价值观向精神价值观与物质价值观并重的变化[5]。

有学者从构建新型集体主义出发将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点概括为:从整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从道义导向到利益导向的转变;从单一化价值取向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转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价值观――新型集体主义的建构及其必然性[6]。

有的学者从多元文化背景下考虑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特点,认为我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多元文化对一元价值观的解构;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变迁;多元文化时代社会价值观共识[7]。

三、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

纵观学者们对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他们针对不同方面价值观变迁有不同的分析和判定。本文梳理并总结出学界几种主要观点来反映我国社会价值观在曲折中前进的艰辛过程。

有的学者从经济体制因素分析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不同的经济运行体制必然会带来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施高度集中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社会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人们形成了“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观念,这与那个时代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是相适应的。在这一经济体制下虽然某种程度上发展了中国,但是这种公有的、单一的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世界商品经济发展大潮流,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贫困落后和社会矛盾多发的中国,改革势在必行。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不断接受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金钱和资本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日益浮现,与传统的“集体主义”严重相悖。人们的公平观、契约观、金钱观、诚信观、消费观、义利观等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消除消极的社会价值观,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学者通过中国政治转变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社会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在论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时,潘维先生曾谈到:“核心价值体系在普适性和牢固性上,自内而外逐层降低。在这个体系里,政治观是普适性的‘拐点’,也是坚固程度的拐点。”[8]足以见得,政治价值观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经济的变革引起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政治决策对经济体制变革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要想了解中国社会价值观有何变迁,就不得不探究其背后的政治真相。政治主体的行为受政治价值观的影响,离开了一定的政治价值观,与之相应的政治体制就难以运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政治价值观逐渐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由情绪化转变为理性化、由盲目性转变为自主性。中国政治的变迁,不仅使政治自身有了重大转变,也推动了经济社会运行的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政治的观点和态度。人们的民主观、法治观、权利观、公平正义观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趋向合理化。虽然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但仍然存在着政治信仰危机与政治理想的缺失,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价值观任重而道远。

有的学者以社会传统文化为背景对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国社会价值观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经历了四次历史演变。第一次价值观巨变可追溯到古代殷周之际,此时中国崇尚宗法礼制,在此基础上中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二次价值观变迁为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国各种思想相互撞击,形成了“百家争鸣”之局面,是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孕育时期,为后来汉唐宋明时期的儒、道、佛和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次价值观变迁是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为了挽救民族,统治者开始打破程朱理学对人性与道德的禁锢,开始向西方学习,解放人性。经过几次革命和改革,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三纲五常”等封建道德,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解放人性。第四次价值观发生重大变迁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始辩证地对待中西方先进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三者交织的新价值观。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是社会价值观的一次洗礼,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也在社会发展与重建中经历了凤凰涅般的艰难过程。

四、总结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因素愈加增多,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研究也在深化中不断拓展。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现有的社会价值观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变迁研究能否获得新的进展,还需要充分挖掘和整理历史文献资料,从而深入地揭示出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规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多元化、多角度地去探析社会价值观在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变迁中更趋向合理和理性。

参考文献:

[1] 潘维,玛雅.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9-176.

[2] 郭维平.三十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分析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72-74.

[3] 刘彦芬.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特征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2):92-96.

[4] 陈立旭.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变迁――当代中国人价值观的发展进步、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建设之路[J].当代社科视野,2009,

(10):5-10.

[5] 蔡毅.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11,(2):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