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实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5:32

地基实训总结

地基实训总结篇1

2010年度,我公司的各级分支机构中,有区域经理、店长、见习店长153名,实际培训153人,培训率为100%,平均每人96天/年;执业药师、药师共有212人,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康咨询师培训达到89人。目前在基地培训储备人员达159人。

公司现有500平方电教化培训中心一间;1个药师培训基地,2个店长培训基地,8个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培训教官14名。

2010年秋,公司的培训基地被杭州市人事局授予“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称号。2010年4月在中百药店联盟大会上被行业推广,一系列的做法得到50余家全国名列前茅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肯定。四川杏林大药房、贵州芝林大药房等安排了20多名见习店长前来学习交流。

二、主要经验和亮点

(一)创新一种模式:实训基地模式

公司的培训一直是每年的重点内容,以往有请进来学校老师的讲座,有行业协会的会议,有送出去的昂贵的课程,但是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讲座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学得快、忘得快;还有一些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岗位,无法行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和贯彻执行,影响了培训的信心。

在2010年底,公司领导痛下决心,开展培训改革,把300平米的古墩店作为实验田,改造了电教化的培训中心。陈金良董事长说:“在岸上学游泳,永远不可能成为游泳健将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采取了实训模式,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官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公司以岗位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学考用实践培训机制,即用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指导思想是培训不是你学了多少时间,会了多少内容,而是在工作你会用多少。

(二)态度技能两手抓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化的现代药学工作者。职业化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肯学、肯干、会干。职业化主要包括态度和技能两个方面,“态度决定一切”。公司结合源远流长的医药文化、药学职业道德、企业使命、管理制度,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行为,强化行为来固定模式。

关联用药、慢性病防治、自我药疗、处方审核、健康教育等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是培训课程的重中之重,药品零售行业区别于其他商业零售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化,这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药学技术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时期的“药学服务”理念。门店一线培训合格的员工必须达到初级药师的考核标准。

(三)主攻三大领域:药师、店长、和健康咨询师

药师是主要专业骨干,作为药品流向患者的最终把关者,药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招聘来的药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产企业、批发流通企业、外省通过资格认定得到职称的情况,这样他们在零售门店就不了解药品零售行业的基本规则,从审核调配医师处方到店内药品的分类管理,从用药咨询指导到跟踪收集不良反应、gsp认证和实施,gsp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联,医疗保险政策都有个全新的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过程,还有很大一部分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化。

店长是门店经营的灵魂人物,更多的需要熟悉天天好大药房一线工作流程,熟知公司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经营指标、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等重要工作。外来的店长对新公司的运作需要有专人引路。

店员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熟悉必要的药品专业知识,不能充分了解所推荐的药品,没有信心正确指导顾客购买使用;二是缺乏零售行业的服务理念,店员定位不准,不能吸引顾客;三是对本店陈列储存的药品的位置、价格、作用、产地、规格、疗效等不了解,面对顾客的询问不能做详细专业的解答,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针对人员岗位和需要技能的不同,公司分别建立不同的培训基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官,选择不同的课程,分别培训。对于公司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通用的课程,就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课程。消除入职前的各种紧张情绪,树立积极地执业心态,进行执业生涯教育,确立在公司中的企业定位。

(四)改良四化培训课程:详实化、基础化、针对化、模块化

1、详实化

药店培训是很广泛的,小到营业人员的1个站姿、1句话语、1个补货计划、1张标价签;大到1个药疗方案,1种药品、1张处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知识等等,培训内容繁多复杂。我们把以上技能和知识按照3种岗位全部分解,做成具体详实的课程,其中理论占20%,现场实训占70%,集体活动占10%。

2、基础化

从基础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员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基础教学模式。对于一个公司发展而言,基础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夯实基础是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步骤。基础制胜,没有什么绝招奇招。所培训的课程全部是岗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我们认为初始培训不是培养解决疑难杂症的问题,而是解决授之以渔的事情。我们所采用的课程不是精英化、理论化的课程,而是像教练教学员学车一样,全部是基础性的课程。「 1

3、针对化

培训要有针对性,与公司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也要了解员工的愿望,结合公司需要。经过客观分析,认真制订每个员工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每个人都建立培训档案,有每个员工的培训计划,他们的设置本身就是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而且,其培训内容也是针对员工的个人短板,根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设定的,员工通过学习,最终要达到能够提高个人技能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目的。

4、模块化

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对员工采取集中3个月的标准化连续的课程,在3个月中,在确保培训时间的基础上,让每个人要通过每个模块的考核。药师培训有近36个小模块,店长培训有近45个的小模块,营业员有近23个小模块,学员哪个模块是弱项,找出短板,加强该模块的学习。

(五)强化五项机制:考试考核机制、员工激励机制、评比交流机制、流程闭环机制、科学评估机制

1、考试考核机制

主要是各个模块一个一个严格考核,考试及格就发结业证书。再就是绝不降低考核标准,严格统一考核。学员没有通过考核的继续留在基地学习,一般结业是3个月,约有10%的人会延长培训时间,在实际培训中,在基地培训时间最长的一名见习店长是9个月。

2、员工激励机制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是激发人们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之初,参训员工要提出申请,做出自己的承诺,发出自己的誓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帮助参训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每期培训开学初,基地要举办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公司没有主动淘汰一个学员,只有4名学员因为自身家庭原因退出学习。

在学习之中,第一,设定目标,调动个人学习的力量。第二,结对帮扶,调动团队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教官和学员同吃同住,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员奋发向上。

在考核结束,举行结业典礼,在全公司每月的管理干部大会上隆重表彰,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培训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全场近200人为他鼓掌庆贺,分享成功的喜悦,公司董事长亲自颁发证书和鲜花。很多店长在表彰大会上激动得热泪盈眶,欣喜欲狂。

3、评比交流机制

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必不可少。培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官的集中带教,还要充分发挥学员自身的资源,通过集体活动、野外拓展、早晚会讲评等方式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新老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达到传帮带的效果,使新进学员尽快熟悉工作;通过学员内部的经验交流,可以使彼此熟悉和了解,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4、流程闭环机制

在每一次培训中都引入学习---考核---跟踪—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其中培训考核包括对学员的考核、教官的考核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其重点是教官的带教实效、学员的工作实况跟踪、所学知识的运用率、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通过反馈信息实现培训的改进,通过考核提升培训的效果。

5、科学评估机制

必须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包括培训资格审查制度、培训基地培育考评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教官能力评估制度、培训成果评估制度等,通过评估比较、促进基地之间、教官之间、学员之间良性竞争。

地基实训总结篇2

来中山市雄鹰户外拓展培训基地快一个星期了!学到了不少东西,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跟团,讲了一个高空断桥项目,讲得非常滥!而且分享就更…接着就是实操,队列队形,熟悉项目的流程!每个项目都体验一次,首先是泰山绳,这个项目满有意思的,尤其是在拿那条安全绳的时候,只能用伙伴们自己身上的物品,那时还没接触过这个项目,去跟团,看着一帮男学员们,又是解皮带又是解鞋带的,就差没脱掉衣服去套那绳子了,那时那些男学员还说教练你不可以看阿,我们会不好意思的!当时一直很想笑,忍着不敢笑,忍得实在难受,就跑到一边去偷笑!到自己亲身去体验这个项目,笑的腰都痛了!

梅花桩,这个项目对我没有多大感触!

迷宫,这个项目挺好玩的,自己被炸了好几回!

来这里每天都少不了的,高空项目,最先的是断桥,之前已经尝试过了,但是自己还是害怕,不敢上去,但是他们都逼着我上,站在桥上脚抖得很厉害,自己一直不敢往下看!下来的时候是速降,吓得我叫的很大声!接着是信任桥,我的搭挡说我脚不要抖,可我没有抖啊,我自己知道经过断桥的惊吓,已经不怎么怕高空了,感觉那段桥好长啊,走了很久才到终点,就人生的路一样,没有一帆风顺的,要靠自己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天使之手,虽然自己的平衡感不好,但是一直在我后面支持着我的搭挡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和安全感,让我慢慢的走过去!那段钢丝好长啊!当到终点的时候,感觉自己像走完了一段坎坷的人生路,沿途有人默默的支持着你!跳出真我,自己很不想上去,因为害怕,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不过脖子刮了一条痕,痛死了!跳出去有种跳楼的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从对高空心跳加速到现在平稳的心跳,都是因为天天要爬高空,已经不害怕了!高空有种重生的感觉!

地基实训总结篇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兼具技能性和服务性的特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实训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管理评价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如何监控和强化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一直是高职院校和业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桂林航院”)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对于强化和监控酒店管理实习实训过程、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评价实习实训效果提供参考。 1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着“以评促管、以管促改、以改促建、重在管理”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模块化项目训练为载体,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实习实训的目标、任务、项目、步骤及保障措施、教学过程的有效管理、监控、评价、总结、反馈和改进等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总目标,合理选择管理评价指标要素和分值,科学确定权重系数,组织协调各种保障力量,实现对实习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组织、管理、监控和评价,保障实习实训教学有序进行和持续提高。 2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基本内容 2.1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培养“成功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始创于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专业管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习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的酒店管理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动手能力强的成功应用型人才(Successful&PracticalTalents,SPT)”;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三个核心能力”(即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和“四类证书”(即学历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证书和公共技能证书)。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产性实习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80%以上,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过渡”就业。 2.2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为基础 桂林航院设置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酒店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化教学、强化学生能力(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训练是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关键。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包括:(1)专业技能训练。重点训练学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和康乐等岗位的专业技能及常规操作;(2)职业综合能力训练。以酒店服务礼仪、语言沟通、酒店文化和团队精神、计算机操作训练为主;(3)英语技能实训。以酒店外语等级考证训练为主。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单列,实行单独教学,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前两年每学期实施“16+4”教学运行模式,即每学期理论教学及考核考试占用16周时间,剩余4周结合教学进度安排酒店见习、酒店礼仪、前厅与客房实训、餐饮服务实训、酒吧服务实训、酒店业务实训、酒店英语实训和普通话训练等实习实训课程。 2.3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要以“深度校企合作2+1模式”为途径 桂林航院酒店管理专业聘请实习实训基地专家和领导担任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对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环节进行充分论证和研讨,推行“深度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在酒店顶岗和毕业实习一年。第一、二、三、四学期各有四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第五学期(含暑假)、六学期(含寒假)分别在酒店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由酒店管理人员或培训师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与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老师一道共同实施实习实训教学和指导,逐渐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此,桂林航院与国内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和一线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深度合作,构建了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网络。其中与上海兴荣温德姆酒店、上海静安商务酒店、上海龙之梦酒店、杭州千岛湖绿城度假酒店、桂林漓江大瀑布酒店建立了长期实践教学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了优质的基地网络,为专业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学生在酒店的实习实训经历增强了其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3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和考核 借鉴“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PDCA循环”和“绩效管理”模式,构建以指挥决策、过程监管、总结评价、信息反馈与持续改进为核心内容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学校、系(部)和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及时解决、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一级指标围绕“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和“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3大项指标设定,各占分值30%、30%和40%;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6项二级指标,14项考评项目被分别委以不同的权重和评估标准,设A、B、C、D4个评估等级。评估等级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79~70分)、合格(69~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附表已省略)。 3.1实习实训筹划与设计#p#分页标题#e# 下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组织领导两个二级指标,分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实习实训基地导师要求、组织机构落实、实习实训计划制订、实习实训酒店落实和实习生定员定岗、实习实训师生比和实习实训动员7个考评项目,重点考查实习实训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要求学校提前落实实习实训酒店,设置实习实训领导小组并进行责任分工,实习实训动员全覆盖和全员参与,实习实训计划规范完整、任务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指导老师和实习生实习实训小组合理分配,实习生和指导教师比例科学合理;要求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规定双方的合作年限、实习学生人数、“工”与“学”的时间、管理制度、实习要求、工作培训与考核、实习部门和岗位、轮岗安排、劳动条件、伤病处理、生活条件、工作报酬、相关费用支付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导师配置等。充分利用酒店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培训资源,尽量安排诸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以及会议服务与管理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实训课程。 3.2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 实习实训全过程监管是整个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环节,下设巡查指导、实习生安全保障和实习实训成果3个二级指标,分领导小组成员巡查、专业教师现场蹲点指导、实习生生产安全3个考评项目,强调学校实习实训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巡访实习实训基地,关心和检查实习学生工作和生活。作为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对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的作用和影响至关重要,必须纳入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考查指导教师职责、规章制度、纪律执行情况及实习实训的过程指导;要求指导教师通过实习实训对专业理论教学进行反思;要求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杜绝实习生违纪和安全事故发生。 3.3实习实训的考核、总结与反馈 下设实习实训成果和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2个二级指标;分专业实习报告、实习生自我鉴定、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鉴定、实习实训经验总结和成绩评定、领导小组、指导老师总结、评议5个考评项目,主要考查实习生对于专业知识巩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收获、感悟和独到见解,考查学校对实习实训教学的总体评价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对实习生专业知识满意度、专业实践能力满意度和核心职业能力满意度评价。实习实训最容易忽略的是实习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对实习实训的总结和反馈,而这种总结和反馈能够为全面衡量学校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管理、质量监控与效果,为确定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教改提供参考。 4结束语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实习实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兼顾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校、学生和酒店三赢局面,形成学校与酒店深度合作、共同指导的运作机制,完善实习实训跟踪制度、酒店巡访制度和指导老师挂职锻炼和蹲点制度,形成动态反馈与保障机制。

地基实训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为了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的作用、效果,笔者试图借助案例阐述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的决策,分析在当前职业教育新形势下为什么高职院校选择了中档改革方案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含义与构成

教育资源投入教育领域之后,逐步转化为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为培养专门人才所耗费的物质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其内容包括三部分:教育机会成本、学生个人成本和高校教育成本。

二、高职教育成本管理现状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属国有公办性质,长期以来习惯伸手向国家要资金、用资金,而不管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公立高职院校在教育成本管理上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成本意识。二是成本结构不合理。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部分高职院校教室、实验室的使用率只有60%,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三是高职院校没有成本核算体系。另外国家对高职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

高职院校在这有限的经费中,其结构也不合理。笔者以广西某高职院校为例,2005年上述运行成本为2800万元,其中教育经费956万元;2007年增加到5800万元,其中教育经费1350万元。

三、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及实训经费的探讨

目前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是其最基本的办学途径。多数高职院校正在加大改革力

度,这种改革一方面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时比重,另一方面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的场地、设备和材料、人工投入。

高职会计教学以强化技能培训、满足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因此,优化高职会计教学计划内容的突破方向在实训、实习内容的优化。优化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优化的程序是

“职业岗位位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教学实训、实习内容遴选”。

针对目前上述高职院校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取了以下方案。

1.低档改革方案:在实训室模拟实训

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是:实训在实训室内完成,增加学生实训的一些耗材(空白账页、凭证、报表等)费用,与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实训教学相比较,经测算会计专业一般一年安排集中实训十周(周课时为26节),一般一个学生集中实训一周消耗耗材计费为10元。

2.中档改革方案:在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

该方案实训效果是让学生每天都处在会计工作环境中解决不同问题,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一体化培养。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是要有专用实训基地。这是一项一次性较大的投资,估计一个设施齐全的基地仿真实训要200万元。实训基地运行费用年均估计为30万元,总费用为20+30=50万元。按一个实训基地可满足1000人实训,则年生均增加实训费为500元(50万元/1000人=500元/人),是方案一的5倍。

3.高档改革方案: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现场实训

该方案实训的效果是在实习期间,学生跟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老师(会计人员)从事企业会计真实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工作,可以得到现场指导和帮助。该方案实训的运行成本为年生均增加实训费计1170元(1000+120+50=1170元),是方案二的2倍有余。

四、构建一体化实训教学场所决策

通过上述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三种方案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实训室模拟实训年生均经费低,但实训效果差;校内实训基地仿真模拟实训年生均经费适中,但实训效果较好;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年生均经费高,且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十分困难,但实训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目前一般高职院校会选择中档改革方案――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因为该方案年生均增加经费适中,基本上能够达到实训目的,实现最理想的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效果,培养出会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合理筹措建设资金

针对上述高档改革方案(校外实训基地现场实训),高职院校应尝试多种方法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实现综合效果最大化。建议采用以下途径:

1.呼唤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

从中央与地方对高职实训基地项目投入的比例看,地方投入资金虽然总体上超过了中央财政投入,但其中主要体现在项目上。学校的自筹经费,占地方配套资金总额的63%,而地方财政投资仅占29%。可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2.努力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

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类企业的建设投资。如校内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完全出资兴建,然后向高职院校开放,收取实训使用费用,有关院校按实训使用情况分担建设成本。

3.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

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互为基地、校企双赢”为原则,建立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六、加快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建议各地加大财政投入支持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在鼓励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基础上,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

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监控,实施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国家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提高项目效益。总之,各地高职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办出专业特色,打造品牌,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地基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 S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235-0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实训基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甘州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立足新农村建设需求,以农民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着眼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实效性,增强培训吸引力,走出了一条助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实训新路。

一、问题的提出

甘州区下辖7个乡,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11万人,占总人口69.52%。农业始终是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赋予了农耕时代“金张掖”的辉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甘州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落后。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承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加强农民技能素质的培训提高,成为农业发展由传统必须向现代升级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

1.农民从业技能素质急待提高

从调查看,甘州区农村人口35.11万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不足8年,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0.7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7.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9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65.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46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7.1%。有技术技能的占33.5%,无技术技能的占66.5%。一部分人从未上过学,还有一大部分人接受基础教育后,直接走向务农岗位,从未接受过任何农科专业技术培训。

事实证明,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说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与低与农民收入程度成正相关关系。城市对干部职工有上岗就业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而在农村,农民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农民技术技能培训薄弱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全区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4.1万人,加上农口各部门和相关单位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5万人次,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占比仍然很低。加之培训时间短、内容单一,针对性、实用性不够强。要以农民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把提高农民技能素质作为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

二、甘州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1.以特色农业为背景,先期调查,做好构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

甘州区位于河西走廊腹地、古“丝绸之路”南北两线和“居延古道”交汇点上,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龙首二山,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穿全境,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近年来,甘州区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大力实施玉米制种、百万头肉牛、现代农业示范、优质蔬菜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强壮大龙头企业规模,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把面向市场,瞄准农村,跟踪农业,服务农民作为基地建设的目标方向,形成了“办学形式多样性,专业设置职业性,培养目标应用性,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办学思路。

2.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实训基地建设的系统

甘州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没有过分地把兴奋点、着眼点集中到外观实施上,而是把研究的聚集点定位在基地持续发展能力上,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比较宽广的视野,全方位、综合性地构建农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3.讲求实训的实效性,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实训场所

在培训基地确定上,致力于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根据区域特点,选择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的产业基地建立实训基地,围绕生产开展培训,让群众在干中学、学中干,既降低了培训成本,又方便了群众参加培训。同时,根据培训对象素质层次差别,采取分层、分类办班、因人施教的模式,使培训与生产紧密联系,把生产过程转化为培训过程。并采取“以民教民”的方法,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传授技能,指导生产,帮助群众现场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遇到的困难,有效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经验与启示

甘州区农民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为农民实训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积累了一定经验:

地基实训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在原贵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内原有实训设备主要围绕维修电工职业标准配置,由于高职教育和技工培养在目标、起点、学制的差异,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好机电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定位

通过对3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应以机电设备生产和维护、维修为两个主要方向,根据企业机电岗位需求,定位为:机、电、气、液、信息化五位一体,突出电气控制与信息技术。

二、校内实训基地概述

1、基地主要实训室

学院现有机电技术实训室11间,可完成电工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装调、PLC/单片机应用、常见机床电气线路检修、机械装调等实训。

2、实训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实训室设施设备基本能完成维修电工(高级)及以上培训及鉴定考核,能满足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工设备维修等专业对电工安全、电气控制等基础实训的要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数量偏少。学院2011年前仅有4个高、中职专业开设机电类实训,年实训人次在600人左右,目前已增加到9个专业28个班约1700人次,由于每个实训室平均工位不足30个,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2)现有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高职办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现有设备从技能培训方面看,可基本满足维修电工的培训,但高职相关专业由于学制为2+1,在校学习时间中又有将近1半为国课、省课,因而难以沿用原中职教育8周以上的集中实训,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课改的大趋势,都以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对实训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虚拟工厂、仿真实训等来满足教学。

(3)现有设施设备系统化、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对各专业差异化实训教学需求。

三、建设方案

1、建设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基地建设要为专业群建设服务,有利于资源共享,培养学生岗位群职业能力;

(2)基地建设要有利于教学改革,要以融“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训为载体,注重内涵建设;

(3)实训模块包括基本实训模块(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岗位项目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

(4)基地要有利于各专业的资源整合;

(5)可供本地区实训条件不足的学校进行实训,发挥辐射作用;

(6)基地具备一定生产服务能力,要开展产教结合,直接对外经营服务,让学生实现近距离就业;

(7)面向社会开展相关专业的就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针对本区域经济结构及发展趋势,把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结合在一起。

2、建设内容

根据调研企业机电设备及控制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校内机电实训基地拟采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工业现场总线、PLC控制系统等,将原来独立的各个实训室有机联系在一起。新建一个总控室,利用组态软件,将重点企业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制做成动画、图型,将生产工艺、流程等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对应的实训室连接,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对设备的控制。学生在实训中心,首先到总控室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工作任务不同,可完成从机械部件组装调试、电路安装调试维修到编程、组网、组态等项目的实训。

(1)总控室

总控室配置2台工控主机(服务器)、现场总线模块、主流组态软件及工业以太网附属设备。

室内前期可利用投影机作为教学屏幕,根据专业拓展,在开设楼宇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方向后,应配置拼接屏,用于安防、视频监控相关课程实训。

(2)各功能实训室

1)电气自动化实训室

该实训室以现有设备为主补充现场总线网络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定制机车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等部分实训挂板,完成考核实训任务。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设备,补充网络、组态、伺服、步进、传感、检测等功能模块,增加常见机构拆装台架,根据开磷集团矿山运输线、化肥生产线,轮胎股份公司轮胎生产线、雪花啤酒生产线等实际工作任务,搭建项目实训平台。

该平台除满足教学实训外,可为企业科研、培训提供服务。

3)电液综合控制实训室

该实训室利用现有部分液压气动实训台架,以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护为工作任务,增加液压拆装、仿真挖掘机、挖掘机电控系统和现场总线网络功能模块,搭建实训平台。

4)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室

利用现有数控装调、维修设备,针对主流数控操作系统,进行经济型数控机床装调实训。增设带现场总线网络功能的DCS控制系统模块、DDC控制模块,为复杂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实训、科研服务。

(3)仿真实训

1)电工电力拖动仿真软件

可满足学生对电气元件结构、作用、安装、接线、电路分析的多媒体教学和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虚拟接线实训及应知考核测试功能

2)PLC类仿真软件:

PLC仿真系统包括PLC仿真软件与仿真模块。通过仿真软件可以真实地改变PLC输入点的状态,完全真实地展示出PLC的工作过程。

3)气动液压仿真软件

该仿真软件包含液压和气动两部分,提供了各种气动和液压元件的实物图片、工作原理剖视图和详细的功能描述。逼真地模拟这些元件的工作过程及原理。

四、结语

不断改进校内机电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营造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情境,开发“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打造集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机电实训基地,可大大提高机电大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职业能力。

地基实训总结篇7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二、行动目的

乡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主体,提高防治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的和谐。

三、时间安排

从**年2月22日开始到**年3月20日结束。

(一)**年2月25日乡上召开“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大会,有关乡上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江委员、学校校长、乡建设所的同志、国土所的同志和各村主任参加统一部署培训和相关工作发了相关防治的宣传资料。

(二)基层宣讲培训时间

**年2月25日至3月29日,请市、县级宣讲团的同志来我乡进行宣讲,农村广大干群和中小学师生为培训对象,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基层培训任务。

(三)总结

**年3月19日前完成培训行动工作总结。

四、主要内容

(一)山区农村房屋选址,建设中防洪地质灾害。

(二)处在地质灾害协助之下的村民进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应急让等科普知识。

五、培训对象

(一)将我乡地质灾害易发的两个村,纳入当次培训计划(见附件)重点。每个村至少培训到30%以上的群众,干部要达100%,监测员和中小学生达100%。

(二)具体对象:乡上的全体干部,乡国土所的干部,建设所的干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人员,村、组干部、骨干群众和中小师生。

六、培训方式

各村、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授课时适当增加切合当地村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实行基本常识与各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讲解相结合宣传培训与散发资料相结合,讲解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培训,宣讲团成立由市、县、乡的人员组成小组,培训任务按村逐个实施。

七、组织领导机构

(一)乡由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管国土建设的副乡长,和分管教育的副乡长,协助分管国土建设的副科级干部、国土所、建设所、乡中心校长联合成立,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国土所,负责全乡培训行动和其它工作中的日常联络,协调、检查和指导工作。

(二)结合各村实际,保证培训质量。

地基实训总结篇8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践一再证明,要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训必须以技能改变训练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的新技能训练。而这种训练的最佳方式就是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最大特点在于研训一体,有效地将培训与教研结合在一起,在教学研究中达到培训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我们对传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作了全方位的修正,进一步整合了培训、教学、教研,架构了一个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模式——主题教研校本培训模式。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开学初,在学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与部署下,在分管学科领导的指导与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搜集一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校本研训的几个基本“主题”。“问题”来源于教学一线,来源于教师实际,学科教研组由此提炼出“主题”,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利于教师接受并主动投入。在分管领导指导下,学科教研组长在认真“提炼主题”的基础上,精心构思,并按照“学习-备课-课例与研讨-总结”的步骤,依次设计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流程清楚,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也便于督促检查,为校本教研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深入学习,交流研讨。

在分管领导指导下,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在学科校本研训规定时间,组织学科教师深入学习,提出中心问题;再由提前学习的学科教研组长或教学骨干进行引领式解读,并进行交流研讨等,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主动有效建构新理论,学习新方法。

“主题化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是校本研训的基础,保证了校本研训的方向和深度。

第三步,明确任务,达成共识。

确立了研训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或几个小问题,查找有关资料,教研时进行交流。接下来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师集体将理论主动运用于实践的基础平台,是理性智慧向实践智慧主动转换的基础桥梁。

第四步,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学的过程就是研训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要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设想变为课堂教学的现实,并通过课堂教学对预设进行验证。教师在这个阶段特别要加强材料积累,如典型案例、教学实录等,为总结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课例观摩与研讨”是校本研训的中心环节,它是理性中的实践,是实践中的思辨。它能促进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现智慧的高效生成,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在分管领导指导、参与下,学科教研组长与组员认真总结主题系列研究活动取得的成果,反思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再进行学习培训,努力促进学科教师将研究成果化为自觉行动。

第五步,深化研讨,总结反思。

地基实训总结篇9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入1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地基实训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4-0122-03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指对具有专科背景的从业人员进行全科医学的岗位训练,即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现有的专科医生,通过转岗培训,使其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并取得全科医生的执业资格,从而完成身份和执业的双重转变。湖南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六部委下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的明确要求[1],2010年研究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湖南省全科医生培养目标为每所乡镇卫生院1名全科医生、城市每万名居民拥有1~2名全科医生,过渡期内分三年对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本文通过对湖南省2010~2011年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情况的回顾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1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

湖南省于2010年启动了首批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根据全科医生工作要求、全科医学基本原则和卫生部《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2,3],提出了“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培训模式,制定了《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了“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进行部分调整,提出适合本市的培训方式[4],这些切合实际的调整,发展和完善了湖南省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工作内容。

1.1培训基地

湖南省14个地州市各确定1所三级综合医院为“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参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执行。转岗培训基地由省卫生厅发文认定。

1.2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具有正规医学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基层血防站的基层执业(助理)医师。

1.3培训师资

培训基地要求指导老师有6年以上工作经历,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医院择优选拔“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指导老师”,报当地卫生局下文确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1.4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湖南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传染科、急诊科、儿科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同时包括了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及康复课程。

1.5培训方法

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1~2名学员的“一对一”的培训模式。转岗培训分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临床实践三个阶段。

为缓解工学矛盾,理论学习分为自学和集中授课两个阶段,课程统一安排由学员选修。临床实践形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个别面授、临床观摩、参与查房与病案讨论、手术带教等。带教方式采取课堂授课、举办讲座、远程教学、基层现场指导、互联网视频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与指导老师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双方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完成培训内容。

1.6网上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在网上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培训途径、培训原因、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对全科医生的了解、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对培训医院各科室专家的了解、是否愿意从事全科医学等。

1.7考核和结业

考核分为科室考试和结业考核。

科室考试增加了学员在科室内的学习压力,出科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科室学习。入科考试主要为理论考试,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入科考试和出科考试均由培训基地相关科室组织。

结业考试内容分为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实行百分制,按6∶4的比例记入总成绩。实践技能考核由市州卫生局组织,对学员要求掌握的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记分,操作成绩在60分以上者才可以申请结业参加理论考试。理论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建立试题库,统一命题,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考试。操作和理论考试的总成绩在60分以上为合格,取得湖南省卫生厅颁发的《湖南省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合格证》。结业总成绩低于60分者,可在3个月后,申请理论考试补考一次[5]。

2湖南省2010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情况

2.1培训基地

在全省14个地州市各选择了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

2.2学员情况

湖南省卫生厅计划2010年在14个地州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收转岗培训学员1 000名,实际招收985名,其中男671人、女314人,其中16人中途放弃。

2.3师资培训基地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确定为湖南省人民医院[6]。

2.4问卷调查结果

网上调查采用一人一卷的问卷方式,发出969份,收到有效答卷664份。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统计看出,学员近两年培训次数统计中培训1次的最多,为277人,占42%;培训时间3个月以内的最多,为420人,占63%;学员希望通过培训实现自我提高的有370人,占56%;表明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希望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工作困惑统计中认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困惑的最多,为489人,占74%;愿意参加由政府出资的培训有959人,占99%,说明学员对学习培训有现实的需求。这次教学内容基本满足卫生技术人员系统学习全科医学知识的迫切需要,课程安排符合当前培训需要,培训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符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培训后学员对全科医生的了解比率为97%,愿意从事全科医生的532人,占83%;有固定病友群的518人,占78%。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与带教老师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建立双向转诊网络有帮助。愿意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的921人,占95%;经常把患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转向上级医院的有486人,占75%;偶尔接受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患者291人,占45%;说明双向转诊的渠道还不顺畅。学员每天工作10 h以上的最多,为260人,占39%;周工作日统计中工作6 d的最多,为354人,占53%;出诊次数统计中以随喊随到的最多,为490人,占74%,表明学员在基层起到了“健康守护神”的作用,把服务对象的健康放在了首位。目前的培训费用由政府负担,学员不用为学费发愁,问卷调查中认为参加学习影响个人收入的有355人,占53%,这可能是制约基层卫生人员参加转岗培训的主要因素,下一步制定政策时应发培训津贴,适当弥补损失以提高参训积极性。

2.5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

在湖南省14个地州市进行了操作技能考核,抽考了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技术、急救技能、儿科体格检查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69人,0人缺考。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12人;80~89分(含80分)415人;70~79分(含70分)297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9人,操作合格率为99.3%。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永州市、怀化市、常德市、益阳市、张家界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合格率均为100%,郴州市合格率均为96%,长沙市合格率为94.7%。

2.6 理论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考试中9名学员不及格,因此有资格参加理论考试的人数为960人,其中4人缺考,实际参加考试人数956人。考试结果显示90分以上(含90分)161人;80~89分(含80分)351人;70~79分(含70分)254人;60~69分(含60分)136人;60分以下54人。理论考试不合格人数占5.6%,说明要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通过率见表1。

2.7 合格达标率

临床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按6∶4的比例计入总成绩。有的学员虽然理论考试不及格,由于操作考试成绩的比重大,两项汇总后仍可达标。本次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参加学员969人,考核考试合格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3 讨论

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可以改善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7]。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共有县级医院291个,乡镇卫生院2 390个,村卫生所44 39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2个。全省社区卫生人员7 773人,乡镇卫生院人员61 053人,村卫生室人员50667人,占湖南省卫生人员总量的34.02%。全省执业(助理)医师105 800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4 995人、28 400人、3 537人,分别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4.72%、26.84%、3.34%[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匮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从业人员不稳定。湖南省规划到2020年,经过多种途径培养12 000名全科医生,近3年以转岗培训为主要途径[8]。湖南省2010年首届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在2011年完成,参加培训的人数为969人,培训后合格达标的学员为951人,合格率为98.1%。

湖南省首批参加转岗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359人,占54%;资格统计中执业助理医师最多,为378人,占57%,反映湖南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亟待加强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学历提升工作。这次转岗培训工作,有的市州未完成招收任务,学员总数差31名。主要原因在于工学矛盾,只有缓解工学矛盾带来的压力,才能提高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培训效果。

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一对一”的培训模式,重在培训基层全科医生必备的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开展基本医疗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央编委,等. 关于印发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 [Z]. 2010:13-14.

[2] 吕兆丰,郭爱民. 全科医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6-82.

[3] 卫生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全科医学医师培训细则[Z].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10-15.

[4] 王诚丽.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合拳[J]. 中国医院院长,2011,8(2):80-81.

[5]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考核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发[2010]20号[Z]. 2010:3-8.

[6] 湖南省卫生厅. 湖南省卫生厅关于确认首批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基地及师资培训基地的通知(湘卫科教发[2010]16 号)[Z]. 2010:3.

地基实训总结篇11

建设背景及意义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呼唤护理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及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护士总数为147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1.4%,平均千人口护士比例为1.113,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3以上;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严重倒置,只有1∶0.61,而全球平均医护比为1∶2.698,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1∶6;我国目前平均护士床位比为0.4∶1,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因此,我国护士的数量明显短缺,据此推算,至2010年,我国每年护士缺口至少在15万人。为此,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将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四大人才紧缺专业之一,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要求切实加大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识到建设好实训基地的重要性。2008年初,教育部和卫生部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应不断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保证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在前不久刚召开的2008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周济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还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职业教育教学要走在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最前头。要把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战略重点。”所有这一切既说明了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做优、做强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我校创建护理示范专业的重中之重 实训基地建设意义重大,既是现实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又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职教特色的体现。我校创建于1974年,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至今已培养护理人才四千多名,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其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这生骨干。目前,在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占1/3,因此,做强、打响护理专业品牌是我校既定的办学目标。2008年将申报省示范专业,并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创建省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但是,对照护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有关标准,学校现有实训场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有相应的实验室、模拟练习室,但仍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停留在模拟操作层面上,缺少真人实境的训练。学生的教学见习实习医院难以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机会大为减少,实习的条件受到了更多限制,从而造成了学科教育要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要改变这一局面,显然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科学地构建校内外相互沟通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原则

以建设三大实训基地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以创建省级护理示范专业及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巩固我校护理学科传统优势,构建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校外院校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三大体系建设。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更多更好地培养受用人单位欢迎、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用型人才。

以三个共同发展为原则(1)校内校外共同发展原则。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缺一不可,不可相互取代。校内实训是基础、是前提,校外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最终环节。所以我校的定位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完善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同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2)硬件与软件建设并重原则。基地建设将着重从实训基地的硬件和护理人文环境的软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硬件建设就是以工作实景为规划依据布局实训基地,同时与教学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好基地的整体布局,做好实训室及实训区域的划分;实训设备、工具、材料应根据完成各实训模块任务的需要确定。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护士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规划实训项目,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开发实训模块;二是把护理人文环境建设融入基地建设中。(3)通用与实用相结合原则。由于护理专业分科较细,有较强的专科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基础护理工作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所以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规划应以护士开展基础护理的各项工作为基础,设置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或社区或家庭都普遍通用的实训任务,从而适应不同护理岗位的共同需求。

建设的主体内容——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

科学构建校内校外互通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关键,根据护理专业的学科教学要求和操作技能学习掌握过程分析,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在校内基础模拟实训中心进行反复的、无风险的练习;第二阶段: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产教结合实训中心或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实训,为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三阶段:进入综合性医院进行完整的临床实习。通过科学构建校内外互通的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上述思路,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主要内容由以下三大体系组成:

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我校校内基础模拟型护理实训基地已在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实训基地共五层,总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八百多万元,设有医学基础实训区、基础护理实训区和专科护理实训区三大区域。医学基础实训区包括尸体解剖室、标本陈列室、药物实验室等。基础护理实训区包括基础护理多媒体示教室、基础护理实训室、护理形体训练室、ICU抢救室、模拟护理站等。专科护理实训区包括外科模拟病房、内科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健康评估实训室、母婴同室模拟病房、产科分娩模拟病房、综合技能考核室等。该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三年多来,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较完整的校内基础模拟实训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护理示范专业评审、卫生部中高级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等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好评。

校内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据人口调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比例高等特点。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主要有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护理院等,这些养老机构都具有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特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机构养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要性。根据上述情况,同时结合学校近年来护理专业办学规模扩大,已有实训基地不能满足护理实践教学需要的情况。我校以产教结合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原门诊部的基础上,创建了“产教结合型”护理实训基地(护理康复医院)。为方便学生见习、实习,基地选址在校园内,已于2008年5月破土动工,总建筑面积5 200平方米,总投入1 000多万元。服务对象主要为康复病人、慢性病人、家庭照顾困难的老年人,结合医疗市场状况,开设内科、外科、妇科、理疗科、康复科、心理咨询指导科等科室,有床位100张(按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老年人分区收住),配备医师、护士、护理员等工作人员,配置相应的医疗护理用具和设备。该实训基地建成后,将造福我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满足各类康复期病人、慢性病人及老年人接受康复治疗、专业护理、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需求,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方便。

校外合作型护理实训基地护士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操作技能学习的重要阶段,所以医院临床实训是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关键时期。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本地六家市级医院聘请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药)师为学校的专业兼职教师,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崭新路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更加重视抓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的设备资源,学校现已与周边地区三十多家综合性医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院校合作和对实习生的管理,学校和医院专门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了规范实习基地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更好地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校不断健全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实习生等均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强实习生的管理,学校特设以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学校实训指导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定期与校外实训基地联系沟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外实训基地临床带教工作座谈会,增进与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合作联系。平时邀请医院护理部主任等参与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通过院校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地基实训总结篇12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