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2 14:59:42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1

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层对计划管理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新建发电企业由于营利空间较大,管理层在考虑问题时,往往更多是保证安全生产需要,在资源配置时显得过于“大手大脚”,成本因素常常被忽略,没有精打细算观念。二是部门领导对部门的计划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门的计划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而做的工作,不能真正用来指导部门开展工作。三是计划项目的实施,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审批流程。

1.2公司目标传递不到位

公司目标不能得到有效传递,最多只能传递到部门;部门对公司的目标不能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进行有效细分;部门不能把目标有效传递到班组和个人。部门制定计划时,未能有效针对公司的目标和重点工作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安排布置到人,各岗位基本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日常工作,对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不能有所侧重。职能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乏全年工作目标之间的沟通,使得上下左右之间的工作配合不够顺畅。

1.3计划编制整体质量不高

公司在编制各年度工作计划时,流于形式,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年度专项计划的编制,随意性、简单抄袭、审查不到位;月度计划编制不系统,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部门计划和员工岗位计划不能有效衔接;计划编制格式不规范,目标不具体。

1.4计划缺少全过程的动态

管理计划管理没有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计划工作常常出现有头无尾的现象,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管理。

2新建发电企业建立完整计划管理体系的对策

2.1提高计划管理意识

首先必须提高管理层的计划管理理念,作为最为基础的管理工作,计划为龙头的管理理念必须建立起来。要通过制度的建立、优化和落实来保证计划管理工作,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计划管理理念,通过绩效的导向建立计划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计划管理就是要求企业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阶段与环节的活动,都必须服从于企业的目标与要求。计划管理是以全企业、全过程和全员管理为特征的,即是由企业全体职工都参加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及其计划均分解落实到每个人,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并且都能纳入企业统一计划的轨道。计划管理的具体实现必须通过管理工作目标化和计划管理系统化来进行。

2.2要实现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必须要建立以公司年度综合计划为基础的计划管理体系

(1)公司年度综合计划;(2)部门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计划;(3)岗位年度工作计划;(4)专项工作计划;(5)部门月度工作计划;(6)岗位月度工作计划。这一计划管理体系的完善,将可以做到计划管理所希望的:逐层有计划、人人有计划、事事有计划、时时有计划,公司的目标也基本上能达到有效传递。

2.3实现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

2.3.1部门对公司年度目标的有效传递公司目标的有效传递,部门是关键。部门一是要围绕公司的年度目标、重点工作和生产经营目标责任状的要求,根据部门职责制定部门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计划,细化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和重点工作;二是要根据年前制定的各专项工作计划(如:检修计划、技改、反措、安措、培训等),根据时间次序的安排,进行详细分解,落实到具体时间节点和岗位上;三是要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去年部门工作情况制定部门本年度需要改进的主要工作。

2.3.2岗位对部门目标的有效传递个人要根据部门的全年主要工作任务计划编制岗位的全年主要工作任务计划。岗位全年工作计划最好由两部门组成:一是日常固定的工作任务;二是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2.3.3月度计划对全年工作目标的有效传递年度计划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月度计划上,部门要根据职责范围,提交责任范围的月度计划工作,由公司计划职能部门统筹后形成公司的月度计划;在落实公司的月度计划项目时,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落实到各岗位。

2.3.4平行岗位之间的“目标”传递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目标的传递也可以说是任务的传递,包括平行岗位之间工作任务的互相传递和要求。例如年度招投标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就需要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目标任务传递:(1)全年各项工作计划(如:大小修项目、技改、特殊项目)确定后,全年的招投标计划就要根据前述的计划进行编排;根据招投标制度(如项目费用大小)的要求,项目实施部门应提交本年度需招投标的项目清单传递给经营部;(2)经营部根据招投标项目编制全年的招投标计划,明确配合部门需提供的资料的时间节点,计划形成后传递各部门;(3)各相关部门和岗位根据该计划有次序开展工作,各施其责,从而实现部门之产、岗位之间的目标传递。

2.4实现计划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计划管理必需是个动态的管理,计划的制定下达、执行、检查、反馈,要有个全过程的跟踪直到闭环。

2.4.1计划执行的监督

计划一旦制定,就一定要执行,体现计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计划职能部门可用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1)加强对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编制的监督:各年度专项计划一定要分解到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中,通俗讲,就是说各专项工作计划的某一项任务,一定能在部门的某一个月度工作计划中能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监督这些专项计划有没有得到落实;(2)加强对专项计划项目执行的监督:对于一些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执行的计划项目,要有部门和公司分管领导的批准手续。

2.4.2计划编制、审批监督

计划制定阶段要严谨、客观、实际,而不是为了应付而随便定的计划。计划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的编制、审批环节的监督,督促各职能部门在计划编制阶段严加管理、在计划审批环节严格控制。

2.4.3计划完成情况的监督

加强对部门月度工作和专项计划完成情况汇报的监督。部门的月度计划要严格执行,每月都需要详细汇报月度计划项目的完成情况,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要根据制定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同时,要建立专项计划的定期汇报体系,做到每季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定期梳理专项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要加强计划项目完成质量的监督,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部门仍至分管领导对计划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监督。

2.5规范计划编制流程、提高计划编制水平

2.5.1完善专项计划的相关制度

各职能部门要通过各专项计划管理制度的完善,从定义上明确计划的内容和性质,明确计划编制的程序、内容、时间节点等要求。例如技术改造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每年年中就开始准备明年技改的编制工作,规定了技改计划应如何编制,明确技改项目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了技改项目的审批流程等等。有些新企业,由于概念的模糊,计划编制时往往把一些日常工作列入到年度计划中,不能突出重点,因此,要通过专项的管理制度,明确应编入计划的内容,使得计划简明扼要、更具体、有可操作性。

2.5.2要加强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作为专项计划编写的依据

计划编制的几个阶段中(确定目标、认清现状、研究过去、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确定方案),认清现状和研究过去,都需要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计划的编写,是对未来的预判,所以必然需要在总结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估算,才能使计划趋于合理、准确。计划编写的数据,来源于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计划的编写要注重平时工作的积累,年度计划的编制准备工作,不是短短的半个月、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也不是纯粹拍拍脑袋就可以想清楚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记录下来。比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把一些一时不能根本解决的缺陷记录下来,作为下一年度设备维护计划的一部分;要把往年发现的一些对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存在着隐患而一时又不能整改的记录下来,作为制定安措或者反事故措施计划内容;要统计一年来备品备件的消耗情况,作为每年的零星采购计划、备件采购计划的参考;要把每一年氮气、CO2、氢气、水、滑油等大宗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比较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作为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的依据;要把平时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想法记录下来,进行思考研究,作为明年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

2.5.3部门月度计划的编写

月度工作计划,一定要有效传递、分解、执行全年的工作任务的作用。公司月度工作计划,应突出公司的工作重点,例如比较重大工作、需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较重要的专项工作(如技改项目)等等。部门的月度工作计划,应能指导部门的月度工作,实现部门月度工作目标。部门月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与公司的总体计划、部门间的工作计划、部门各岗位个人计划有机结合。月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统一规范要求,计划的基本要素要具备,计划的内容应简单扼要,目标详细具体,责任部门要分清,完成时间要明确。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19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93

1 实施电力企业经营计划的背景

计划管理是规范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管理的做法,使各项工作都形成了从计划制定、执行、监督检查到评价的闭环管理。

计划与财务预算和专业需求的互相统一是综合计划能否有效执行的核心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平衡、控制、协调、监督的作用。公司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整套综合计划与财务预算和项目间衔接的做法,使计划、项目与预算间形成了编报理念一致、原则一致、口径一致、数据一致、进度协调的统一管理,充分发挥了综合计划管理应有的作用。

2 内涵和主要做法

2.1 内涵

2.1.1 综合计划管理的理念。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手段,而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同业对标创一流工作的不断深入,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企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需要计划管理的指导。因此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下理念:一是计划的刚性管理理念;二是紧密衔接理念,从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使公司整体工作按照计划安排,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确保实效;三是“重奖重罚”理念,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提高。

2.1.2 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和目标。综合计划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到生产、经营、行政各个部门和专业,从时间范围上来说,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和周计划。从内容方面来说,年度计划包括全年工作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以及专业指标和工作计划,具体包括安全指标、线损指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成本三费等具体指标分解计划以及电网建设及技改计划、固定资产零星购置计划、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电量与线损计划、科技进步项目计划、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精神文明工作计划等多类内容。季度和月度计划包括重点工作计划、指标计划、资金开支计划、电网建设和技改计划、运维检修计划和专业管理工作计划。周计划指各部门根据月度计划制定的本部门的周工作计划。

综合计划管理的目标:通过计划管理统揽全局工作,协调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提高专业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2.2 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方法

在落实公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利用综合计划平台分解每项指标和工作。公司综合计划管控实现了上一年度对下一年度的预安排、年度结合公司综合计划正式分解、季度控制关键指标计划和月度细化指标控制节点的管理模式;在层级上实现了公司总体计划控制,部门(单位)逐级落实,每个部门和岗位均落实指标计划和工作节点,同时直接穿透至县公司;在范围上涵盖了公司电网规划前期、项目建设管控、生产和营销服务、资产经营、企业文化和党群建设、班组管理、重点工作和同业对标等公司全方位的工作。

2.3 主要流程说明

节点1: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每年10月中旬下发年度计划调研与分步提报的安排意见,明确对明年工作计划进行分步调研与提报的实施意见,提出对专业计划制定的具体要求。年度计划从调研到定稿共分部门调研、提出计划初稿、专业小组集中审查、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等四个阶段。通知中明确提出,对于凡涉及到资金的项目计划,无论是电网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都要说明详细原因、必要性并附资金使用明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同时提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需求说明,对大修、公共设施维修等各类生产项目,各单位在上报时都要按轻重缓急把项目分出A、B、C三类,便于领导决策和资金合理控制使用。

节点2:将年度计划各项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部门年度计划控制目标,并纳入公司统一的绩效考核。公司通过出台《预算管理实施细则》《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将计划管理与财务预算、资金开支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计划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作用,使计划管理真正成为企业一切工作的主线;每年组织与各部门签订的《内部绩效责任书》,内容包括重点指标和重点工作,其中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的重点指标和工作内容均纳入了责任书中,进一步维护了年度工作计划的严肃性。

节点3:组织将计划分解至月度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对因内外部环境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不能执行或需变更时间执行的工作项目计划以及未列入工作计划任务书但又必须开展且需花费资金的工作项目或虽然列入工作计划但资金不足的工作项目,组织办理变更和追加手续。

节点4:组织对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组织成立经济责任制考核工作小组,根据绩效考核中关于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标准,到各部门进行现场考核,重点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材料领用、工程管理等进行检查,考核结果与工资收入挂钩,每月兑现。

节点5:各部门于每年年末对本年度相关专业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提报至归口管理部门。

节点6:归口管理部门汇总相关专业工作完成情况并提交。

节点7:汇总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形成总的总结评价报告。

节点8:领导小组对总结评价报告进行审批。

节点9:将审核通过的总结评价报告予以。

节点10: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结束流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条件的变化,年初下发的工作计划可能与工作实际有所偏离,为此公司设置了计划调整这一环节。每年的10月,根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对年度计划进行局部调整,调整流程同年度计划制定流程基本一致。

2.4 确保流程正常进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4.1 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综合计划管理组织机构设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专业小组由分管副总经理任组长,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计划专职和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成。

2.4.2 组织机构中各层次职责。

第一,领导小组:审核批准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组织协调解决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专业小组:负责组织集中审查论证专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和年度、月度综合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三,综合计划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管理流程,汇总并初步调整平衡综合计划,组织召开计划会议,对计划管理全过程实施监督检查并做出总结评价。

第四,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初步审查各相关部门年度和月度综合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相关部门:根据归口部门安排,结合自身所担负的职责,立足本公司实际,于规定日期前形成本部门工作计划初步意见,计划员负责上报至归口部门。

2.4.3 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第一,公司总经理:批准公司年度、月度综合工作计划和部门提出的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二,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查分管范围内归口管理部门提报的相关工作计划,审核计划变更申请和追加资金计划申请。

第三,负责人:组织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及时发现并提出综合计划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理顺综合计划管理程序。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掌握电力计划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协调分析判断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四,各归口部门负责人:组织归口范围内的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开展计划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提出计划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计划管理主管部门及时沟通。熟悉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

第五,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以计划管理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按照公司计划管理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对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的工作计划提出变更申请,对因工作需要必须开展且花费资金的计划外工作项目提出追加申请,具有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六,计划专职:参与制定综合计划管理有关文件,从专业管理角度提出改进建议;对其他部门在计划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不断改进计划管理;按时组织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并组织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掌握电力企业计划管理的方法和有关法规及制度,熟悉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及专题论述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第七,各部门计划兼职:按照公司综合计划管理相关规定,配合部门负责人开展本部门计划管理工作,按时将相关工作计划上报至归口管理部门。熟悉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管理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2.4.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综合计划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的考核与控制是实现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这些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与控制,有效提高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3

1关于目标管理的概述

管理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发源于美国,以后推广到西欧、日本,如今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管理的目的就是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效果,以实现希冀达到的目标。管理的实践几乎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自古以来,人们就是结合在一起去完成共同的目标;因此,管理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促进工作取得成效的手段。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是计划,计划包括决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决定实现既定目标的全部管理活动。“如果对所要取得的最终结果没有一个确切的了解,那就不可能制订任何有效的计划。”这个观点最终发展成为实用的管理技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概念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可认为是计划职能的一种体现,是实现工作计划的一个行动基础。从内容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确定实现的最终目标;(2)预测实现最终目标所达到的效果;(3)通过各种措施来执行实施计划;(4)提出和贯彻指导实现预期目标活动的政策。“明确的目标能增进成果,不易实现的目标一旦被接收,其所带来的成果比容易实现的目标所带来的成果还要大。”在实践中,有效的管理要求所有致力于实现最终目标的每一个方面都要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管理的最大好处是,它使管理者能够把握住最终达到的目标,这种使命感可转换成为更强烈的动力,推动其尽自身的最大力量把工作做好。

2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

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是以国家《档案法》的规定为依据,并按照我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地、全方位地针对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规定目标管理运作目标。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法律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的出发,在档案管理体制建设、计划管理、档案业务建设和档案开发利用等四个方面,对涉及档案管理的领导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业务技术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立卷归档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提出具体的目标管理要求。

档案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强化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档案工作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我国把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确定为国家一级、二级和三级,其内容共包括四个考核范围和十四个考核项目,并将十四个考核项目划分为四十五项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了实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各个方面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这样就使得运作者能够明确达到国家各级档案管理目标的效果,并根据自身管理状况,确定预期管理目标,从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拟订工作计划,制定实现预期管理目标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最终实现预期目标而努力。

3如何实施档案工作的目标管理

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档案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运作完成,单靠档案部门是不能做好档案目标管理工作的。也就是说,档案目标管理是一个总目标,而目标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工作是实现总目标的分目标,分目标实现情况直接影响着总目标能否实现。

具体到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及其考核内容来看,尽管其包括了四个考核范围、十四个考核项目和四十五项具体要求,但如果按照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归纳,就能够使档案目标管理工作这个总目标在各个部门的具体分目标中明确起来,从而按照工作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制订工作计划,确定相应对策,把握分目标的实现要求。也就是使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能明确本部门在实现档案目标管理的计划中所担负的分目标,并为实现本部门分目标做出努力。

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标准及其考核内容所提出的四十五项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应担负的分目标如下:

3.1单位领导决策部门的分目标

(1)确定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2)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责任制;(3)在制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计划和有关规章制度时,要考虑档案工作内容;(4)在安排有关重要工作会议、规范科技项目和主要技术业务活动时,要考虑档案部门参加;(5)在机构建设和人员配备方面,要考虑本单位档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设立必要的档案管理机构,建立档案管理网络,配备足够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并定期进行必要的培训;(6)要在档案队伍稳定方面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使档案管理人员享受与科技管理人员同等待遇。

3.2组织人事部门的分目标

(1)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与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档案管理机构;(2)配备足够、胜任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文书人员,并在人员知识结构方面有所保证;(3)在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方面,档案人员与科技管理人员相同;(4)在对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和奖励评审中,要考虑其在日常工作中的立卷归档责任感和实际业绩。

3.3计划、财务等综合业务部门的分目标

(1)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项目计划;(2)在单位事业经费中列入档案工作专项经费。

3.4文书部门、业务技术部门的分目标

(1)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纳入有关工作程序,并作为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内容;(2)确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密级和保管期限;(3)熟悉本部门以单位办文、行文的基本情况,建立本部门文书档案预立卷制度;(4)考虑档案部门参加有关重要会议和重要科技活动;(5)在各项技术业务活动中实行档案“四同步”管理;(6)保证档案的归档率达到98%~100%,完成率95%~100%;确保归档文件材料准确可靠;(7)保证归档案卷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5档案部门的分目标

(1)对下属档案部门和文书立卷、科技文件立卷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2)提出档案管理长远规划、年度计划、财务计划和培训需求;(3)宣传贯彻、组织实施国家和专业系统有关档案管理规章制度;(4)归档案卷质量达到规定要求;(5)建立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组织实施档案管理网络活动;(6)建立有关档案管理全过程的管理规章制度;(7)建立符合国家要求的档案保管环境,满足库房容量和安全保护要求;(8)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9)建立5种以上查找途径的适用检索工具,档案著录符合国家规定;(10)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档案资料汇编和信息加工,把档案部门建设成本单位的档案信息中心。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企业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构建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

计划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必要而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激励与控制手段,多年以来一直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但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资产积累、部门增加以及专业分工细化等因素,使企业内部的计划管理项目不断增加,导致计划协调管理的工作量加大,其计划管理职能亦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交叉。目前,计划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管理手段等方面已经不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划管理理念需要转变。计划管理中,各单位相对独立的条块分割式管理理念没有根本改变,计划依然为分散、多头管理,不能体现企业规模经济、整体利益,“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计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只重视日常工作和生产而轻视计划的观念依然存在;二是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计划涉及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不顺畅,影响到计划的管理在各个工作环节出现偏差;三是计划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个闭环管理。过程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出现有头无尾或头重脚轻现象,无法对计划从编制、管理到实施全过程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监控;四是计划覆盖的广度不够,深度不足,不能适应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五是计划下达部门和执行部门为一体的情况仍然存在,计划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综合计划管理融合了系统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是目前电力行业推行的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它是全面实施“一强三优”建设目标和“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企业经营工作可控在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全面构建“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建立计划组织管理机构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计划管理工作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模式。综合计划组织管理机构由计划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组成,如图1所示。

1、局长办公会议是企业综合计划决策层,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统揽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定企业综合计划建议方案和调整方案;负责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的审批工作;对综合计划管理办法的运作提出指导意见与要求;监督年度综合计划执行情况;协调平衡各专业综合计划在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2、发展策划部是企业综合计划统一归口管理层,配

备专职计划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综合计划的编制、汇总、上报、下达和报告的常态事务性工作;负责向局长办公会议提交综合计划年度建议方案,进行综合计划建议方案的优化平衡和修订工作;定期向局长办公室汇报综合计划执行情况;负责组织编制企业综合计划月度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负责编制汇总综合计划调整方案;负责综合计划的考核工作;协调综合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3、指标分管部门是企业综合计划执行层,全面负责分管指标计划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提出各分管指标建议计划,并编制专项计划报告;负责分管指标的管理、实施、细化、分解与下达工作;负责分管计划指标的月度跟踪分析与控制工作,按时向发展策划部提供相关指标月度分析和异动指标分析资料;负责提出分管指标的调整建议;配合发展策划部做好综合计划建议的优化、协调、综合平衡、编制及报审工作。

(二)建立管理制度和办法

以“完善制度”为目标,建立健全企业综介计划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对计划编制、审批、执行、监督、检查与考核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理顺管理流程,使综介计划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有序化;同时在企业内部建立月度综介计划跟踪分析制度和季度综介计划分析例会制度。

(三)健全和完善综介计划指标体系

以“指标科学”为目标,结介电力企业实际,指标体系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而,包含了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30项指标,指标体系具体分类见表1。

(四)建立全过程常态管理机制

对计划从编制、平衡、上报、执行、控制、调整、监督及考核方而实现全过程的管理,努力实现“调控有力”的计划管理手段,真正实现计划的闭环管理。

1、年初山计划归日部门组织指标分管部门对全年综介计划进行统一编制与汇总,综介“卜衡形成综介计划建议方案并上报计划决策机构。

2、计划决策机构对综介计划建议方案进行审议,履行审核手续。

3、企业年度综介计划审议通过后,山计划归日部门统一下达,各职能部门按要求及时细化分解指标和制定实施方案,以保证综介计划的稳步实施,并将计划分解情况报送计划部门备案。

4,建立月度综介计划指标跟踪分析制度,及时跟踪综介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各指标分管职能部门月初将各分管指标的月度执行情况及异动指标分析报告上报计划归日部门,形成综介计划月度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和异动指标分析报告,提交月度任务例会通报。

5、加大对综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山计划归日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检查,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6、为了充分发挥综介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使各项指标计划对企业工作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对综介计划指标执行情况加大通报和考核力度,采取考核与考评相结介的方式。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5

省级审计计划管理包括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总体计划、部门计划,基础工作计划、项目实施计划,行业审计计划、项目实施方案等等。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但经过多方努力,均未找到既能做到涵义明确,又不相互包容的分类原则。但为了说明问题,在此试作如下分类:

(一)审计业务计划管理

1. 按时间划分

(1)审计战略目标管理。这是审计机关对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总体构想,它包括审计战略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采取的行为过程和行动总方案。审计战略作为一种长期工作目标,首先应该具有连贯性,特别是涉及到人法技等审计基础工程项目,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工作,往往需要几个战略周期,乃至于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其次,审计战略要有利于审计长期工作计划和短期工作计划的实现。再其次,审计战略应具有适当弹性,审计战略目标是长期的,但并不都是永恒不变的,当客观的审计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审计战略目标必须做出调整。

(2)中、长期审计计划管理。中、长期审计计划介于审计战略与年度审计计划之间的一种计划,从时间的概念来说,中、长期审计计划的管理时限最少要超过一年,一般三年或五年,中、长期审计计划是粗线条的计划,是审计机关用粗线条勾画未来发展轮廓的设想。在计划中应明确审计工作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规划目标要采取的策略、执行策略及其需要遵守的程序规则等都应在计划中明确予以规定。

(3)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年度审计计划是各级审计机关都要编制的计划,是指导审计机关年度工作的蓝图。每年省级审计机关都要根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国审计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全省经济工作、审计工作发展的状况,综合省市县三级审计资源配置的情况确定全省年度审计计划,并据以安排、检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

2. 按组织方式划分

(1)行业审计计划管理。这是省级审计机关通过全国的行业审计计划或全省的行业审计计划统一时间、统一标准、范围和审计时限安排、检查地方审计机关工作的办法。

(2)政府临时交办任务的审计计划管理。政府临时交办的审计任务一般都是政治敏感性比较强,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事情,地方审计机关一旦接到这类任务一般都要组织精干的力量,编制周全缜密的审计计划,以尽量避免和减少在审计实施阶段出现纰漏。

(3)部门审计计划管理。省级审计机关各职能部门每个年度都要制定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以规划各部门年度审计工作。其中有些计划属于行业审计计划,需要组织全省的力量才能完成的,应该按行业审计计划来管理;有些计划是规划各职能部门业务工作的,审计机关每年根据批准的各部门计划来检查督促各部门的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

(4)综合审计计划管理。它是由审计机关办公室或综合部门制定的指导审计机关全部工作的计划,包含审计机关方方面面的工作,每年审计机关要组织办公室、人事处、机关党委、纪检监察等部门对综合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 按工作对象划分

(1)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主要指在遇到需要动用较多审计资源的大型审计项目或行业审计项目时,为了统一协调工作进度,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对审计的对象、范围、时限和重点检查方向等内容,事前做出的筹划。

(2)审计项目实施方案管理。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是审计计划工作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体现。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除了规模非常小的审计项目外,都应编制审计项目实施方案,使参加审计的每一位同志都清楚地了解到该项目的审计目标、工作时间、检查时限、重点资金、重点方位,同时对审计客体的资金分布、单位规模等情况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以便于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审计效果。

(3)审计小组工作计划管理。这是审计工作中规模最小的计划。审计小组负责人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对全组同志的工作要进行细化、分工、明确任务和时间。但一般不形成正式文件,大多是由审计小组长口头进行部署。

(二)审计机关基础建设计划管理

1. 审计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省级审计机关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主要是负责审计机关和所属事业单位进、出、管、配、培五个方面的计划。按我国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省级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进、出计划只局限于有限的范围内,比如审计机关录用干部的时候,门槛是由人事部门规定的大专以上学历(含五大毕业生),学历低一些的学生为改变身份,在报考应试的时候,是竭尽全力去博,应试成绩往往优于高学历、高水平的学生,但进入审计岗位以后,又很难胜任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有能力、功底厚的学生往往因为入门考试的成绩不突出,而被拒之门外。由于审计干部的入口受限,出口除了自然减员以外,自主流出的人数微乎其微。事实上省级审计机关有自的人力资源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审计人力的管理、配置和培训三个方面。

2. 审计法制计划管理。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制定地方性法律的权限,省级人民政府具有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的权限,省级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具有制定部门行政规章和代政府起草行政法规的权限。这无疑增加了省级审计机关法制建设工作的任务,从目前行政体制来看,省级审计机关法制计划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计划起草地方性的审计法规或规章,二是制定全省审计法制检查计划,三是制定本级审计案件复核计划,四是制定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3. 审计技术计划管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纸质的审计载体已经逐渐被淡出,传统的纸质账薄和审计工具:纸、笔、算盘已经没有多少生命力了,未来的审计必将是计算机审计的天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电子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库的转换,审计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等都必须制定出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的开发培训计划,以保证审计机关跟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

(三)审计工作后勤保障计划管理

后勤保障计划主要是为审计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的,如财务计划管理、审计档案开发利用计划管理、备品供应计划管理、审计机关生活服务计划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与审计工作指标没有直接联系,但却与审计人员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些工作做得不好,或长期得不到重视,则会挫伤第一线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省级审计计划管理的运行

(一)省级审计计划的编制

省级审计计划包括项目审计计划、部门审计计划和综合审计计划等多种计划,从编制的层级和复杂程度来看,综合审计计划编制要相对复杂一些,其它计划由于层级低一些,编制程序也可适当减化一些,为了较好地说明问题,下面以综合审计计划为例进行阐述。

1. 应充分了解审计署和同级人民政府、党委的工作意向和战略意图。从理论上讲,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省级审计机关要接受国家审计署和同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在业务上以审计署为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地方审计机关的人事权和预算资金分配权限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同级政府对审计机关的领导力度要远远大于上级审计机关。因此省级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或长期工作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领会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方针和审计工作的总体部署,然后才能考虑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的框架。

2. 充分了解下级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未来的工作任务和承载工作能力情况。市县两级审计机关每年除了预算执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外,各市、县政府每年都可能给审计机关下达一些地方性或临时性的工作,市县审计机关必须配置相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省级审计机关在拟定全省审计工作计划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和下级审计机关常规、必备工作需要,然后还要综合考虑两级审计干部的专业结构和计算机审计技术水平和能力,上述各种因素考虑的越充分,制定出的审计工作计划才越有可行性。

3. 审核审计机关各职能部门申报的部门工作计划草案。各部门工作计划草案是制定全局性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在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可供调配的专业力量的基础上形成的部门工作计划,是办公室或部门制定综合性审计工作计划的基础素材。但又绝对不能把部门审计计划累加成综合审计计划,因为部门的工作计划不能完全站在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全省审计工作的轻重缓急,所以部门的审计计划草案难免存在过度地强调某些因素,而忽略更重要的审计信息,或者存在对微观的看的多些,而忽略了宏观的具有远景规划的东西。

4. 综合分析审计数据库的信息,确定初步审计目标。完整的审计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应该是很丰富的,但在制定综合审计计划时,需要重点参照的信息:一是审计对象及内部控制情况信息,二是近期未审计对象的信息,三是行业性违纪违规行为的信息,四是整改情况信息,五是群众举报信息。按着常规的作法,通过这些信息筛选出近期内未审过的或虽然审过,但整改效果不好,乃至于行业性违纪违规行为迟迟得不到纠正的行业或单位为初步审计对象。然后比较综合分析的结果与各职能部门申报的审计计划草案有哪些差距,并提出适当调整的意见。

5. 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汇总、梳理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提出拟制综合审计计划的意向草案,提请审计机关主要领导研究确定审计机关综合审计计划的总体工作目标。

6. 由办公室或综合部门按照厅领导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综合各方面信息,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拟定年度综合审计计划或中长期综合审计工作计划草案。

7. 向下级审计机关和各职能机构下发综合审计计划草案,征求修改意见。但多数情况是通过召开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形式来达到这一目的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审计计划即可下发执行了。

(二)省级审计计划的执行。审计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执行计划来完成的,是审计计划的实施过程。如果说编制审计计划是计划管理的起点,那么说执行审计计划,圆满的完成审计计划才是计划管理的最终目标。审计计划能否执行,关键是要抓落实。落实审计计划一般应抓住三个环节:一是计划执行初期要注意检查计划执行单位是否部署了足够的力量去做;二是在计划执行中期应该注意检查计划完成的进度和工作质量,对工作进度迟缓和工作质量差的应及时提出督促改进意见;三是在计划执行终结阶段应检查计划完成结果。既可以采取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进行抽查复核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同类对比的方法,把同类单位或部门的情况进行对比,特别是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普遍的大家都应该查出的问题,如果有个别单位没有发现这类问题,则应该进一步考查是审计客体确实存在特殊性,还是具体审计人员的工作出了问题。还应根据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和表彰,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三)及时调整审计计划中的缺失,以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不论审计计划在制定过程中下了多大的功夫,做出多少次调查研究,它毕竟属于计划制定者的主观行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与客观实际不相适应,或与部分单位、部门对接不上的情况。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上级审计机关更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查明根源,如果是计划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尽快地修改审计计划,使审计计划贴近实际、符合实际,便于操作和执行,以促进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 、编制省级审计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6

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计划政策法制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经济工作的水平,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进一步转变计划工作职能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省经济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计划投资方面改革的逐步深化,客观上要求计划部门及时总结改革的经验,把改革的成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下来。同时,也要求计划部门适应改革需要,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简化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行政性审批,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宏观经济调控和地方经济调节上,坚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用法律制度约束行政行为。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实施依法治省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是实施依法治省方略的核心内容。通过依法行政,达到依法治权,依法治官,防止和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职责范围内,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方式和途径,搞好计划、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充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权益。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经济入世”,也是“法制入世”,客观上要求计划部门必须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继续对与贸易有关的或者影响贸易的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作进一步清理,通过立、改、废的方式,不断完善计划、投资等方面的法规、规章。

加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省的计划政策法制工作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与新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表现在:一是立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按照惯例行事,还没有对新形势给计划部门带来的挑战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行政执法比较薄弱。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计划系统在计划实施、投资管理、项目稽察等方面具有执法权,而且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市场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能也要进一步加强。因此,搞好行政执法,是计划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是很到位。三是普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法用法的制度还不健全,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省各级计划部门在宏观调控和经济调节中作用的发挥,影响了计划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和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全省计划系统的政策法制工作。

二、加强立法工作,健全计划政策法规体系

搞好全省计划系统的立法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坚持立法先行,把立法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以立法促执法,以执法促立法和普法。各级计划部门,要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高度,按照突出重点、急需先行的原则,认真做好立法工作。立法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能闭门搞法制,不仅要发挥计划部门自身的力量,还要借助社会力量,引入外部智力,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沟通,取得政府法制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人大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共同搞好计划法制立法工作。

第二,抓紧出台《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及配套规则。《招标投标法》在我省实施两年多来,总的情况是好的,但招标投标活动还存在不规范、行政干预过多等现象。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招标投标法》,国家计委在今年底前将陆续出台工程施工、工程服务和评标专家库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省计委正在积极开展我省招标投标方面有关法规的起草出台工作,各地计划部门要给予积极配合,同时要认真做好本地区招投标方面法规贯彻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

第三,加快其他有关宏观调控法规的制定。为了尽快健全和完善计划法律体系,下一阶段,国家计委将把有关规划编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储备物资安全、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我国对外承诺等方面的立法项目作为重要任务。省计委将配合国家计委积极做好上述法规的出台讨论工作,同时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提出贯彻实施意见。各地计划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立法进程。对那些条件成熟的有关地方经济调节的政策法规,要积极向同级人大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立法建议。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力争在计划法制立法方面有新的突破。

三、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制约机制

计划部门作为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大执法力度。

第一,继续整顿重大项目建设秩序。当前重大项目建设中还存在着违反项目审批程序、挪用专项资金、规避招标、搞假招标、串通招标投标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今后要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要将招标投标作为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严厉查处和纠正各类违法行为。把工作的重点从对项目建设单个环节的检查,转到项目建设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上来;从对个别项目的抽查,转到对项目的经常性检查上来;从检查项目是否招标,转到检查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是否规范上来。

第二,强化对计划投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这是今后执法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要重点检查一到两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并逐步形成制度。今年的重点是检查招标投标法及有关配套细则的执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形成良好的法律实施效果反馈机制。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这是搞好法制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环节。首先,要强化计划系统内部的监督制约。其次,要自觉地接受外部监督。当前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做到:执法的依据、权限、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行政相对人享有的权利公开,把行政执法行为置于广大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四、认真搞好普法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

全省计划系统四五普法规划已下发,各地计划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安排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计划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计划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一,各地计划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多年的实践证明,一个单位法制工作和依法行政的状况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哪个单位的领导重视法制工作,各项工作就发展得比较顺利。相反,工作就被动。各地计划部门要充分认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并把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列入考核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

第二,计划系统的政策法制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完成计划政策法制工作任务,开创计划政策法制工作新局面,政策法制工作者要高标准、严要求。围绕“四五”普法提出的目标任务,认真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学习依法治国基本理论和基本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与计划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理论和执法水平。

第三,探索和实践计划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集中培训,把法制课列入干部的必修课程,同时举办适合各级干部需要的法制讲座;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坚持学法与辅导相结合,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

五、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我省计划政策法制工作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由于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并上升为系统的理论,越来越影响和制约着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今后,要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我省计划部门的实际和当前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为开展政策法制工作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当前,我们要把研究问题的重点放在:如何建立健全计划投资法律体系;如何完善《招标投标法》和配套措施;如何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管理;如何正确处理项目法人自与依法实施行政监督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明确计划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等。省计委各处室要结合自身业务,每年抓一两个重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有份量的研究成果。

进行政策法制问题研究,要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冲破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力戒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的;要有前瞻性,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为理论研究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特色。

六、加强协调配合,为计划政策法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证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7

实行周工作计划书,培养个人的计划、谋划和策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加强对工作的计划、谋划、策划,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从20__年5月以来,政工部门开始实行周工作计划书制度。

每人根据各自岗位职责于每周五前,提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未完成工作及下周工作计划,部门主任根据个人提报计划,审核本周部门工作、制定下周重点计划。每周一召开早例会进行通报和个人工作点评。这样,每个岗位根据各自的计划开展工作,部门主任则跟踪、检查、督促和评价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周工作计划书的实行,让岗位人员的工作计划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制定个人工作计划时,由部门主任根据个人的工作强度、工作能力定期提出摸高目标,提高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了政工部门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20__年底,他们着手研究20__年政工工作总体思路时,先后3次邀请市委宣传部领导和有关人员集中讨论,最后形成了20__年党委一号文及3个附件,全面规划了20__年政工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使政工工作做到月月有重点,季季有高潮。

这个文件成为指导___供电系统政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他们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六爱六亲”活动,充分体现了工作上的超前性。通过建立工作月报制度、信息联络制度和经济责任考核制度等,结合实际开展“爱心十大行动”、进行爱心平安宣誓、编写了爱心平安宣言、三字经,突出特色,富有新意,使爱心平安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营造了和谐、积极、团结的文化氛围。6月,集团公司在该公司召开了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经验交流会,与会领导和代表对该公司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之,该公司政工各部门实行的周工作计划相对于月度绩效计划,其特点是:更加细致、操作性更强、评价更及时、改进工作更到位。

借鉴经济工作经验,对政工重点工作引进项目运作方式

今年年初,他们提出了“一抓、一推、三实施”的政工工作总体思路。“一抓”即以扎实开展政工创一流同业对标为总抓手,“一推”即积极推行政工绩效管理,“三实施”即实施“六爱六亲”、“标杆效应”、“银杏文化”三大工程。“一抓”是“一推”的基础,“一推”是“三大工程”的保证,“三大工程”是“一抓”的重要内容。

为抓好“六爱六亲”、“标杆效应”、“银杏文化”三大工程,他们借鉴经济工作经验,对其引进项目运作方式。出台了“三大工程”项目责任书,明确了项目专责人、项目主要内容、项目如何实施、项目最终所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部门主任与各项目专责人签订责任书,这样,部门主任可随时跟踪检查督促各项目进展情况,而专责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问题,可以随时向部门主任提出要求,确保项目完成。“三大工程”,对政工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运作,使责任更加明确,也为下一步实行绩效考核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实施“标杆效应”工程中,他们紧密依托“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纪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大政工格局支撑体系,建立了涵盖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民主管理与监督、企业文化建设、团青工作的大政工创一流同业对标指标体系,设立了90项对标指标,制定了20__年至20__年政工同业对标目标规划、落实措施和评价标准,每项指标都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初步建立起指标体系、组织

体系和责任考核体系三位一体的较为科学完善的政工同业对标体系,填补了国内地市级供电企业政工同业对标的空白。先后与江苏苏州供电公司、陕西渭南供电局结为政工同业对标单位,《中国电力报》专门介绍了他们开展政工同业对标的经验和做法,据此研究的《政工系统标杆管理》成果被集团公司作为管理创新成果推报至中电联。

推出绩效管理试点岗位,在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

为了让绩效管理理念更加深入各岗位人员,他们把宣传干事、企业报编辑岗位作为推行绩效管理的试点岗位,并制定了岗位绩效管理目标责任书。

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部门主任与每个岗位人员签订了20__年目标责任。其中,明确了全年总体目标,分解全年目标到各岗位目标,规定了各自完成任务的量质期,提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他们借鉴周工作计划书的模式,制订了“新闻宣传工作周备忘录”,每周把宣传重点列表排序,定时间、定人员、定媒体,使新闻宣传工作步入计划管理轨道,做到了有策划、有计划、有节奏,使得重点突出、成绩明显。去年6月,___电网遭受风暴侵袭,他们对在自然灾害情况下如何做好新闻宣传进行研讨,制定了“三快一发挥”(充分发挥通讯员队伍的作用、快速到达现场、快速撰写稿件、快速在媒体发表)的新闻报道应急预案,为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外宣工作打下基础。今年4月,___电网遭受暴风雨袭击,他们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预案,采写稿件、编辑图片,很快把稿件传到了山东电力报、___电视台、___日报等新闻媒体,展现了电力人全力以赴抗灾抢险的精神风貌,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试行党支部绩效管理,提升党支部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对政工工作实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他们结合实际,积极把绩效管理向基层延伸,力求建立一个以党委为领导,政工各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的政工绩效管理体系。

制定实施了《党支部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每月27日,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中有关政工口的重点工作用电子邮件下发各党支部,作为与各党支部签订月度绩效合同的重要依据。各党支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月度绩效计划,于月底报政工部。确定绩效沟通的主要形式,即年度绩效评估会议、季度政工例会、月度网络公示,对各党支部月度、季度、年度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提升意见。绩效考核时,与经济责任制考核和年终先进评选挂钩。月度网络公示结果纳入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季度、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先进党支部评选主要指标。

推行政工绩效管理的几点启示

绩效管理随处可见。政工各部门实行两年多的周工作计划书,每周一例会上,部门主任对每人一周的工作点评,都是绩效管理的表现形式,其实我们现在许多管理工作都可纳入绩效管理范畴。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8

计划是酒店工作过程的第一步骤。计划是指对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将要进行的工作进行预先的安排和布置的过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事大事小,都应当有一个事先安排,假如估计到某事将可能发生突变,也要有一个预先的分析判断和应急准备。当然,大的事情有大的计划,这种计划往往还要形成文字;一些细小的事情未必以文字形式体现,也许在酒店管理人员的头脑中存在就够了。但无论如何,计划是酒店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酒店计划就是指酒店管理者事先规划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具体而言,酒店计划应考虑3个重要问题。一是我们要做什么,为谁而做?二是我们要实现什么目标?三是实现既定目标,我们对组织的活动是如何进行管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确定酒店未来所有活动的方针。因此,制定好酒店的各种计划,是酒店管理者首先和最重要的工作。计划可以全面合理地安排好其他一切工作,应该说,没有计划就不存在管理。

酒店计划有下列好处:

计划将迫使管理者作全面的思考,帮助管理者选择更加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案,计划也提供了指导与评价下属工作状况和酒店经营实绩

的标准与依据。

事实上,不做计划就是选择混乱,不实行计划管理就是实行危机管理。

二、计划制定的特点

酒店计划是由酒店各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的。因此,我们可以从酒店不同管理层的角度,来分析与把握酒店不同计划的类型及特点。

1、上层管理者

即酒店集团总裁和酒店总经理制定酒店发展的全面和长期的计划。由于所涉及到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变动、社会潮流、政府政策、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和客源需求数量与特点,是很难预测的,因此这类战略性计划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不断调整。

2、中层管理者

即部门经理要以上层管理者提供的酒店总目标和政策为指导,制定本部门的业务行动计划。中层的计划主要与内部事务相关,因而计划的不确定性就大大减少了。这类计划在性质上也是长期的和创造性的。中层管理者至少要制定为期一个月的本部门工作计划。

3、低层管理者

即主管要做计划。他们的计划期更短、内容更专门化和具体化。这一层的计划往往是在客源或任务既定情况下的作业计划,这包括员工工作时间安排和员工分工和工作要求等。低层管理者至少要制定为期一周的计划。

三、计划制定的要求

一项好的酒店计划应该包括六方面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负责人、预算、评估控制。

要制定好一项酒店计划,还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计划必须写下来。这会使人在制定计划时考虑更周全,也可时刻提醒管理人员去努力实现它,容易在全体人员中沟通,并可作为工作检查的标准。

第二,计划要被理解和接受。要让大家知道,因为计划是大家的行动目标与方案。

第三,计划目标要具有可行性,这样才会有激励作用; 又要具有挑战性,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这样才会有指导意义。

第四,要规定实施的时期,否则,不会产生紧迫责任感。另外,目标规定的实现时间必须与员工的工作时间与对目标感兴趣的时间相一致。

四、酒店工作的计划种类

酒店工作的计划是以上级布置的任务、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是对上级的各种决策作出具体的安排。

从计划的时间性讲,有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而就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而言,一般是近期计划。

从计划内容说,有完成经济指标计划、开展营销活动计划、业务工作计划和管理工作计划。作为管理人员经常制定的计划,一般为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计划。从计划表现特点分,或为全面工作计划——往往体现为完成目标计划,或为专项工作计划。

㈠完成目标计划

又分为完成任务指标计划和某一阶段应达到的工作水平目标计划。完成目标的计划一般可看作是全面工作计划。

例如,上级要求中餐厅某月营业额应达到80万元。作为中餐厅主管就应为完成月营业额的任务指标作出计划。这里既可能涉及到对各

种资源的安排,也可能涉及到如何开展营销活动,还可能涉及到如何提高工作质量以利促销,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等措施安排,甚至还可能提出需要上级解决的事项及其它部门配合的工作内容等。

再如,某客房部门经理为了使属下每位员工在半年内都能达到高一级技能水准,制定了技术等级达标计划,其中针对每位员工现有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有关项目培训练习安排、结对子互帮互学安排和分段考核及总评的时间安排等。

㈡专项工作计划

如某部门制定在某月中旬接待某大型团队的工作计划,营销部制定接待某v.i.p客人的工作计划,某餐厅制定为某会议举办大型的歌舞晚宴的计划等。这些计划一般都会体现人力安排、物力配备、财务预算、时间确定、信息流动等等,还有可能体现工作程序、协作要求等项目,也会对达到的工作效果等作出具体要求。共2页,当前第1页1

再如,前厅部为了使属下员工英语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制定了某一时期员工英语专项培训计划,工程部制定了空调制冷系统的全面检修计划,营销部制定了开辟新的销售网络和拜访新、老客户计划等,也都属于专项工作计划。

五、计划的写作要求

前面说过,管理人员要解决某一个问题,完成某一项上级交给的

任务都要有“计划”这个步骤。对于比较重要、比较复杂的工作就应当要有一个文字形式的计划,以便执行者有章可循,也便于有关人员检查落实。形成文字的计划结构一般是:

㈠标题,即计划名称。要求标题准确、主题明确。

㈡前言,即制定此计划的缘由和指导思想,要求开门见山,语言简洁。

㈢正文,这是计划的主体部分。包括:

计划达到的目标,工作要求,工作重点,措施,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人力安排等。这一部分集中说明:

——做什么(what);

——何处做(where);

——何时做以及何时完成(when);

——谁去做(who);

——怎么做以及做得结果应达到什么的标准(how)。

这一部分要求写得明确具体,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线条清晰、表述清楚;对于时间安排、人力安排、信息传递工作、方法、行动步骤、工作进度、结果标准等,尽可能写得详尽,不可含糊其辞;可以使用表格的应尽可能使用。

总之,要求主体内容写得细致、周到、明确、具体,这样方能有助于计划的实现。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9

综合计划是统领企业各项目标和工作的纲领,是加强集约管理、精细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完善内控制度、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开始,陕西省电力公司在基层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统筹、引领和调控功能得到增强。但也存在着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和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供电企业“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认真分析,加以解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及面临的问题

(一)综合计划管理的特点和意义

1、综合计划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主要计划指标的编制、上报审批、执行、协调控制、考评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精准计划、精确执行、精准控制,确保企业年度各项计划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管理是运用“全面系统”的观点和“统筹兼顾”的方法,摒弃过去计划按照部门分头编制管理的弊病,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经过综合平衡,把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归入目标,将各专业计划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年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是企业年度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纲领,具有优先性和统领性。

2、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四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企业管控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优,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两年来,综合计划的龙头作用日益凸显,约束力和调控力得到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一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基层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任务。

(二)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供电企业原有的综合计划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范围和管理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一是综合计划的广度不够,没有实现对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原有的管理指标体系主要依据上级下达的指标为主,按部门、分层级分解拓展指标不够。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综合计划的深度不够,计划管理精益化水平不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分头编制、简单集成”,“重规模管理、轻项目控制”,“重宏观、轻细节”,“重独立、轻协作”的现象,综合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指标的制定存在“差不多”的观念和“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四是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实现常态机制。综合计划管理在企业内部发展不平衡,和业绩考核、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衔接不够紧密。

对于上述问题,供电企业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深刻理解加强“四化”管理,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认识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适应新要求,实现“四化”管理、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提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原则

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引领和统筹协调作用,以深化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为突破,夯实基础、规范流程、深入分析、精准控制、刚性约束、全面评价,集中解决计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建立综合计划管理的常态机制。在提升综合计划管理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的方针,重点拓展综合计划的范围和深度,完善指标体系,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工作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二是坚持“综合平衡”和“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原则,确保计划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三是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建立综合计划分析体系,确保指标可控、在控。四是建立与全员绩效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同业对标指标紧密关联的考核体系,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三、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综合平衡,实现对经营工作的全覆盖

综合计划管理的重点是“综合平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打破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计划编制前要确定各职能部门应该编制哪些专业计划,能纳入计划管理的全部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实现对经营活动的全覆盖和全介入。其次,在编制中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计划服从规划的原则,加强综合计划与各专业规划、财务预算、年度业绩考核指标和企业重点工作的紧密衔接。第三,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进行讨论审核,保障方案的统一完整和有效衔接。如参加省公司集中招标计划要和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资金计划的节点要保持一致。第四,对年初无法确定,未统一下达的计划,在实际下达时由主管部门提交计划部门,经过综合平衡后归口下达,纳入年度计划进行管控。实现“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

(二)“逐级分解”,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逐级分解”是实现综合计划目标完成的重要保证。省公司下达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四类24项,供电企业应根据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健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1、计划部门负责健全全局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计划部门要根据省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针对基层供电企业所有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实际业务设立针对性的指标,做到每个部门都要有考核指标库和KPI指标。纳入企业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要达到省公司下达指标的2―3倍。

2、各部门、单位要建立部门综合计划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和业务指标。综合计划指标要和业绩考核指标、专业指标有机结合。指标体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系统规程、制度、标准、规范和部门职责进行逐级细化拓展。

3、部门要指导班组和专责确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

各部门指导班组制定班组及管理岗位综合计划指标时,要与全员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结合,部门和单位要书面与班组签订业绩考核责任书,将指标落实到班组和个人。

4、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

各部门指标体系建立后,计划部门组织讨论审定,编发基层供电企业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手册,形成以争先目标为导向、关键指标为重点、业绩指标为主要内容的金字塔式指标体系。

各级各部门分解下达的指标要具体量化,可评价、可考核,无空白、无交叉。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制订指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具有挑战性,避免出现“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让“使劲跳、够得着”的计划目标引着跑,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前进。综合计划指标体系每年度应进行滚动修订,保证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趋于一致,保持准确、有效和统领性。

(三)“跟踪监控”,全面深化经济活动分析

“跟踪监控”是实现综合计划可控、在控的重要手段。深化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跟踪监控异动和核心指标,精心打造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不断提高分析质量和深度,综合解决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是各部门、单位要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分析的实效,建立和完善综合计划跟踪分析制度,深化月度、季度、年度经济活动分析,尤其是做好月度跟踪分析。在分析中加强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的分析和控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指标分析按照逐级分析的原则,自下而上,从专责和班组分析开始,再到部门和全局。在分析中加强指导和引导,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数据罗列和牵强附会。既要关注内部因素,又应考虑外部影响。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督导问责,形成综合计划闭环管理机制。按月印发会议纪要,在下月会议上通报各部门、班组、专业改进措施和任务的落实情况,并予以考核,保障综合计划的落实和执行。

(四)“刚性约束”,严格管控计划执行过程

“刚性约束”就是围绕综合计划指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对指标的建议计划、分解下达、月度分析、跟踪考核、综合评价等环节进行细化和确认,形成制度并严格执行。

1、以月度工作计划为抓手,保证指标可控在控

一是按照“分解下达、刚性约束”的要求,抓重点,攻难点,创新管理。通过月度计划指标任务的下达落实、分析改进提高、结果评价考核等环节,尽快形成计划管理的月度闭环管理模式,迅速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二是细化明确月度工作计划。要将年度计划和指标演化为可量化、可评价、可考核的具体月度工作任务,以月度工作任务的完成保证年度指标的完成。有班组的部门和单位每月制定下发部门月度工作计划,无班组的部门按月与员工签订绩效合约,明确指标和任务。形成月度保年度、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工作计划完成机制。三是供电企业和各部门要对指标和月度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检查,纳入工作绩效按月考核,形成考核通报。针对关键指标和异动指标,要加强管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2、健全综合计划管理制度,完善工作业绩考核机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计划的实行,业绩考核指标和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省公司对基层供电单位的工作评价和考核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围绕着各项指标和重点工作的完成来进行评价。

供电企业要解决工作业绩考核结构不合理、涵盖指标不全,考核内容不细,操作性不强,无完整的年度业绩指标考核办法等问题,适应“刚性约束”的要求。充分借鉴系统企业的先进经验,创新管理理念,完善年度业绩考核办法和细化月度考核细则,健全考核内容。年度业绩考核办法要明确综合计划指标和年度业绩目标的年度考核与兑现标准,做到每一项指标有责任部门,考核部门,考核条款,考核标准,条款分明、有据可依,避免不确定性和临时性。让每一部门对照条款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切实树立综合计划的统领和权威,保证各项指标“可控、在控”。

供电企业应修订、完善《综合计划实施细则》、《月度工作计划管理办法》、《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保证实现综合计划闭环管理。

四、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管理的保障机制

(一)全面推进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由于综合计划涉及的专业面宽、数据量大,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积极推动综合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对提高综合计划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统筹、平衡、协调作用,提升综合计划的控制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已经完成,供电企业应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凭借系统高效的工作平台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综合计划管理提升,调高综合计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二)建立、改进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提升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工作中,供电企业要及时总结工作得失,积极探索并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长效管理问题,完善指标体系,深化指标分析,健全考评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发展,逐年提高管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计划工作的主导作用,针对本单位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改进。在每年底安排编制下一年度综合计划实施方案时,针对上年度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形成综合计划常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计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供电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要持续不断地在内容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上进一步规范,指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计划执行上更加严格,跟踪分析上更加及时,管理手段上更加先进,逐步构建“制度完善、指标科学、流程清晰、调控有力”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要适应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个转变”和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韩俊雅. 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07(02):72―74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10

作者简介:刘希荣(1976-),女,山东招远人,招远市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程师。(山东 招远 2654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62-02

一、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特点

供电企业的综合计划是为实现企业安全供电,提高供电数量、质量的目标,对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工作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销售电能的数量、电能的质量,电力设施的建设、电网的安全检修、电力服务质量等指标和工作,是企业经营思想、方针、目标的具体化,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内部成本的重要环节。

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综合计划指标、任务的编制、平衡、上报审批、落实执行、协调控制、反馈、考核以及提升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闭环管理实现精准计划、精确执行、精准控制,确保企业年度各项计划任务和业绩考核指标全面完成,是企业KPI指标的主要内容。

综合计划管理是运用“全面统筹”的观点,采取按照专业进行编制,进行全局综合平衡,坚持部门服从全局、专业服从综合的原则,确定计划任务以及指标,并上报审批,形成公司总的指导性的计划纲领。

以严格的计划管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内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落实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通过计划管理工作,将公司年度综合计划在时间上分解到季度、月度、周综合计划,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班组,通过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使生产的各要素达到最佳组合,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确保综合计划按计划进行组织实施。

二、管理范围与目标

1.管理范围

综合工作计划由各个专项计划和指标计划组成,专项计划包括基建(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零购、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生产大修、教育培训等,指标计划主要包括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其中电网发展计划包括35千伏及以上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率、大修、技改等指标。资产质量指标包括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电费回收等指标。供电服务指标包括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供电可靠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经营业绩指标包括售电量、购电量、线损率、利润总额、可控费用、工资总额等指标,覆盖了公司的整个范围,涉及了大部分的部门。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制度、健全网络、规范流程、数据采集与汇总、报表编制与报送、针对分析、查找短板、制定措施、贯彻落实、改进提高、绩效考核,及时反映和监控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公司生产经营业绩。

2.管理的目标

(1)加强项目可研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需求,科学制订公司综合计划。

(2)制订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综合计划组织机构,加强计划的常态控制,确保综合计划圆满完成。

(3)及时统计汇总计划完成情况,了解分析综合计划执行进度,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4)认真寻找差距,制订改进措施,运用PDCA循环稳步提升综合计划指标水平。

三、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初步建立,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三集五大”系统的建设和“两个转变”、集约化、精细化水平的深入推进,供电系统对综合计划的预见性、准确性和调控力、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计划管理也显现出来一些问题。

一是综合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没有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覆盖、全介入、全监控,有些专项工作计划没有纳入综合计划统一管理。

二是随着“三集五大”系统的开展,公司原有的综合计划标准、制度与实际工作流程不符,缺乏时效性、先进性、通用性。并且公司部门、单位进行了划分、整合,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得综合计划的流程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员工对计划管理标准的执行意识不强、了解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

三是综合计划的执行缺乏严肃性、强制性和约束性。计划执行过程中随意调整,工程进度缓慢,工期一拖再拖。指标的制订存在“差不多”的观念和“能高不高、能低不低”的现象,计划指标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是综合计划的监控约束力不强,计划管理基础不到位、分析监控跟不上精准管理的需要。

五是计划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不够。

针对生产计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思想上要重视,更需要从计划组织机构设置、理顺生产经营计划流程以及加强计划管理的执行监管和考核等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加强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管理机构与职责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落实各部门职责:生产经营计划下达之后,如果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落实到实处,就会导致工作拖拖拉拉,甚至产生事无人做、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责任,使其确实有效地指导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圆满完成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生产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以公司书记、副经理等两委会成员为副组长,以及各部门、单位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综合计划管理领导小组,以各部室设立计划专工为工作小组的组织机构,同时成立了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立在发展建设部,成立综合计划管理岗位。

(2)明确职责。管理机构负责全局的计划管理工作,如配网改造及大修资金安排,年度月度计划,计划实施、调整,项目资金的调节。领导小组的职责主要是批准综合计划、监督并协调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计划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工作小组的职责主要是提报、分解、执行综合计划(调整计划),并及时反馈综合计划完成情况。综合计划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局的综合计划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综合计划总体方案的起草和修订,负责计划工作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核实以及考核等工作;负责考核资料的发放、接收、保管及存档。

2.强化标准化建设

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成功的企业50%得益于成熟的规章制度,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应长期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是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规范运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借公司标准化建设的东风,公司完善制定了综合计划方面涉及到的各种管理标准以及业务的工作流程,以标准指导各项业务活动、各项岗位工作,把标准化落到实处,实现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梳理、优化计划管理流程,理顺了业务实施的通道,明确各部门的目标,落实责任,提高综合计划效率,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考核、凡事有据可查”,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公司利用公司简报、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计划管理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员工学习和掌握与岗位工作相关的计划管理标准内容和要求、标准化方法和技能,并切实按照标准的流程进行执行,将计划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和科学规范管理水平。

3.加强计划的过程控制

公司各部门在制订计划时树立全公司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搞好调查,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订符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和任务。经公司汇总、上级领导批准后形成公司正式的年度综合计划。将年度综合计划分解到月度,明确计划的责任部门,并将计划分解落实到班组,严格控制计划的执行。财务资产部根据计划执行情况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公司召开月度综合计划工作会议,总结项目执行情况、控制计划的进度,分析研究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的方案,确保计划的实施。

4.加强同业对标、横向对标管理

同业对标、横向对标工作作为“十二五”期间工作的主线,公司将综合计划中的指标纳入同业对标、横向对标工作,以推动综合计划的执行和完善。通过对标工作,各部门加强内外部对标的结合,在内部对标方面重点抓好部室、供电所、班组及岗位之间的对标工作,通过大力开展“抓典型,树标杆”活动,树立标杆供电所、标杆班组、标杆个人等“示范标杆”,其他部门全面进行学习,采取先进的工作方法,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最优。在外部对标方面,各岗位、各专业都要充分了解其他县公司综合计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寻找差距,制订改进措施,从而稳步提升综合计划工作水平,力争全面、高质量地完成综合计划工作。

5.加强班组精细化管理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运转单元,承担了执行的角色。可以说,班组的任务、指标的执行水平决定了综合计划的完成水平,随着对综合计划精细化程度的不断加强,班组的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班组的精细化,一是加强班组员工的培训以及“师带徒”的传授方式,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二是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界定工作标准,使得各个岗位专注于本岗位的工作,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三是建立指标、任务的量化管理。特别是在综合计划的落实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设置员工核心的KPI指标,尽量进行任务计划的量化分解,将综合计划切实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使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努力完成目标任务。通过班组精细化管理工作,稳步提高指标预测的准确率、指标报送正确率和及时性、指标以及计划任务执行水平,持续提升分析的准确性以及对策的针对性,努力增强计划管理和控制成效。

6.加强综合计划的监督与考核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11

房地产行业有着资金密集、管理密集、生产开发周期长、生产环节多而复杂等特点,同时受宏观调控、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制约,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而计划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职能,是一个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具体化。它通过对企业未来行动或活动的安排,以及对未来资源的供给与使用的筹划,指导企业循序渐进地实现既定目标。其本质就是要在降低企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的同时,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内外部环境。因此,计划管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计划管理工作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房地产开发环节受外部产业、金融、土地等相关政策,甚至自然条件、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很多企业普遍产生了“计划无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思想观念。然而,房地产开发环境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恰恰反映出计划的重要性,没有计划何谈变化?在没有计划前提下的变化将无一例外地陷入自由主义的陷阱,结果可想而知:项目进度延期、成本严重超支、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最终导致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经营业绩和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那么什么是致使计划准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呢?又该如何克服呢?核心症结及解决办法有以下几点:

问题一:领导战略定位。有些企业领导的志向高远,急迫地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定指标、定计划脱离企业实际情况,做不可为而为之之事。

解决办法:领导应该调整心态,做切合实际的务实战略。

问题二:计划没有考核。有些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做的十分漂亮,但没有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计划执行无人监督,结果员工工作热情不高,企业士气不足,执行力不强,决策事项实施效果不佳,计划自然得不到有力执行。

解决办法:员工的工作需要考核,即使是最简单的“印象”评分,也是有必要的,否则会造成奖懒罚勤的后果。

问题三:授权度不够。企业内部管控环节过多,一个小小的决策都需要四、五个环节,审批程序过于繁杂,决策效率低下。同时,各审批环节也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最终还是谁职位高听谁的,合理化建议少,决策质量不高。

解决办法:审批环节过多,实际上是拉领导下水,让领导背黑锅,不愿承担任何责任。管理环节一般不要超过三、四个,将权利和责任同时下放,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问题四:专业度不够。通常是知道干一件事需要多长时间,但不知道到底要干多少遍才会达到效果,表现在策划、设计工作等方面,导致营销、策划、设计工作常常拖期,与工程管理的矛盾经常出现。

解决办法:加强专业修炼,引进专业人才,借助外脑。同时建立数据库,将优秀设计策划成果存储,方便日后项目借鉴。

问题五:习惯性不够。企业内部工作习惯尚未形成,表现在各专业、各部门工作交接上,专业习惯是最好的效率。

解决办法:公司内部工作尽量程序化、流程化。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让行政管理成为企业文化和公司作风的转播载体。

问题六:领导介入度间歇性过深。领导平时管事深度不够,关键时间介入,将前期工作推倒重来,主要表现在策划、设计、材料设备招标等方面。

解决办法: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不要等到最后领导才知道具体情况,同时领导应适当放权。

问题七:组织架构配置度不够。各部门责、权分工不够清晰,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导致专业沟通出现困难。

解决办法:明确分工、责任、权限。

问题八:外部环境复杂,各方面关系难以协调。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方案确定之前,不可控制因素太多。

解决办法:做大做强优势区域,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风险预控能力。

问题九:各专业人员对于全局经营问题并不关心,对项目整体流程关注度不够,不甚了解,只关心其个人业务,致使部门交叉工作矛盾多,影响进度。

解决办法:将公司总体业绩与每位员工考核挂钩,带动员工主动为企业发展着想。同时,培训员工熟悉整个开发流程,与其它部门衔接工作要勤于沟通,为下游部门工作创造便利条件。

问题十:计划过细和过粗是两种常见的极端,这两种情况往往都会给计划执行带来困难。太细,计划难以完成,只要有一项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将导致整个计划的改变。太粗,部门间工作不能实现完全咬合,不利于工作协同推进。

解决办法:计划编制要明确关键节点,要将不可控的工作内容、工作难点、部门间交叉工作等纳入关键节点范畴。同时,计划的时间要求不应是一个时间点,而应为时间段,方便计划调整,也方便考核。

三、制定合理的计划管理体系

计划管理体系是通过市场分析,设立相应目标,再制定工作计划,进而完成工作任务,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跟踪反馈,最终对计划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断循环,才能使执行更加有力,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

1、编制合理计划

根据阶段性的不同,项目计划编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项目全周期计划:是项目整个开发周期的总体计划,内含公司决策层重点关注的节点,是公司管控项目生产经营目标的工具。

二、年度、半年计划、阶段性计划、月度计划:是不同阶段对项目全周期计划的分解、调整。

其中项目全周期计划以关键节点为主线进行制定,各项目情况不同,关键节点存在差异。关键节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不可控的工作内容,如某些需多次协调的手续办理工作。

项目难点,如项目开发过程中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

多部门协同的工作内容,如跨部门及部门间衔接的工作。

项目主要经营目标。

年度(半年度)计划内容包括生产计划(开竣工时间及各阶段形象进度)、资金计划(包括资金流入和流出)、报建计划(以关键节点计划为基础细化)。

为保证项目年度、半年度计划实施,根据实际需要情况,公司不定期地针对各项目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召开相关会议,运营管理部门根据会议决议内容,牵头组织对重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计划的编制,项目部(公司)、各部门对阶段性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对存在争议的问题,召开专题讨论会予以定夺,最终形成阶段性计划。

根据项目全周期计划、年度、半年度计划、阶段性计划的要求,项目部(公司)、各部门进行细化分解,编制项目月度计划。

2、各级计划的设定与下达

第一步:分析市场环境并结合公司战略,以及项目部(公司)、各部门对项目各项工作的安排,编制项目全周期计划。

第二步:按项目全周期计划的要求,项目部(公司)、各部门对项目全周期计划进行细化、分解,编制年度、半年度、季度计划。按公司整体要求对各项目计划做出必要调整,形成公司年度、半年度计划。

第三步:为保证年度、半年度计划中各项目的工作按时实施,视实际工作需要,对重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计划的编制。

第四步:根据上述计划的要求,项目部(公司)、各部门进行细化分解,编制月度计划。公司统一进行沟通、修改,形成公司月度计划。

3、计划的执行

计划管理制度和体系是比较容易建立的,计划做的好的企业比比皆是,但是计划最后实行,目标落地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原因很多,如:计划本身不够精细、系统;领导信任度不够;不够专业;授权不明;环节太多;资源配置不足;领导战略眼光;工作介入深度等。但更多的问题在执行上,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计划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那么,计划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应把计划的制定状况和落实情况列入考核指标中。考核是按劳分配的依据,同时也是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只有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列入到考核指标中,才能激励员工积极主动的完成计划,是计划得以有效执行。

其次,计划管理必须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我们经常讨论做计划的规则和技巧,却忽略了公司领导对计划管理工作态度的重要性。计划要想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计划编制开始,领导就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指导。计划的制定绝对不是员工个人的事情,它必须经过领导的指导和审核,否则个人计划很可能与部门、公司目标不一致,甚至相差万里。领导总是抱怨,自己的话常常被当作“耳旁风”,布置的任务经常无疾而终,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其落实到员工计划中,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但同时,如果领导只重视计划编制,对计划执行情况无暇顾及,那么员工更不把计划当回事了,计划便成了一纸空文。

最后,长期计划必须被拆分、细化为短期计划。年度、季度等计划执行不到位,往往都是因为人的惰性。没有紧迫感,就没有动力。重要的事情总被放到最后做,结果不是草草完成,就是最后才发现由于环境的变化,以前的计划早已不合时宜。由于年度、半年度、季度预测时间越长,不确定性越大,可把握性也越差。因此各部门内部应该把公司的年度、季度、阶段细化为月度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这样,目标任务才能更清晰,可执行性才更强,同时便于监督、检查、管理。每周甚至每天都朝着目标前进一步,并不断总结,目标将最终变成现实。[1]

4、对项目计划执行的监控

一个没有检查、监控的计划就是表面文章,只会沦为形式。员工对于计划的疏忽、随意,绝大部分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在一次次的审查、总结中,员工才能真正重视,不断进步。所以没有坏的员工,只有坏的制度,因为所有人都有劣根性,而坏的制度会纵容人的劣根性。监控过程要不断追问完成的如何,没有完成原因何在。追问的过程就是施压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不断总结进步的过程。在一次次汗流浃背,面红耳赤,甚至如坐针毡的核对中,员工才能快速成长,企业决策才能转化为强有力的执行力。在一次次刨根问底、反复核对中,各种隐藏的问题才能被发现,得失才能得以总结。只有在反反复复的监控、核对和总结过程之中,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工作完成得更好。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重点方面进行监控:

(1)对项目关键节点的监控。

由于项目开发周期长,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导致节点实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致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对关键节点需要进行监督、控制。通过对项目关键节点的监控,掌握项目的重大进展,为完成项目整体计划提供保障。

对关键节点的监控,不单纯是描述各节点的完成时间,还需要对应该完成但未完成的节点进行原因解释和风险分析,并制定后续行动方案。通过这种监控,可以及时了解重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上报各级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寻求最快的解决办法。

对涉及多部门、跨层级协同频繁的关键节点的监控。通过这种监控手段,及时了解涉及多部门的节点进程,及时协调各部门完成节点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进度差异,寻找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点,调整局部计划,推动整体计划的完成[2]。

(2)对与收入达成相关的关键节点和专项计划的监控。

(3)对受外界政府影响的证件办理进程管理的监控。

对证件办理进程的监控,除了可以随时了解证件进程外,还可以及时发现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集中公司的力量,攻克难题。

5、对项目计划执行的反馈

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反馈,从三个不同阶段向领导反馈进度,及时汇报阶段性成果。

启动阶段:强调前期目标的合理设置,各条职能线目标的确认,并将初步结果提供给公司领导作为决定参考和依据。

执行过程:强调前期确定目标的落地管理,针对项目运营具体执行情况,设立关键性成果报告、月度运营报告,以此作为信息传达和会议的必备材料。

收尾阶段:站在整个项目运营体系对项目进行收尾阶段的整体总评,沉淀项目运营成果,指导优化后期运营。

四、协调计划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计划需要绩效管理来驱动,而计划管理为绩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计划管理和绩效考核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为什么公司领导硬压,项目经理、各部门虽然心里知道这项任务完成不了,但都默默无语?因为任务和绩效考核没有结合起来。试想,如果领导硬压,而且压出来的年度目标是要严格考核,项目经理会默默接受么?不会。反之,项目经理为了完成计划,而故意将计划制定得过于宽松,使计划流于形式,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为了严肃计划管理工作,应将计划管理与绩效考核挂钩。

绩效考核应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首先项目全周期及年度计划等应按照公司正常开发水平编制,不能完全听从各部门反映的意见,因为部门都希望把涉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安排的越松越好;同时也不能将计划制定的过于紧迫,过于紧迫的计划不仅会挫败员工的积极性,还会是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反正计划都完不成,爱怎么定就怎么定。其次对于高于正常开发水平完成的部门及员工要积极予以奖励和表扬,以提高员工士气和积极性。对于低于正常水平完成的工作以及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的部门及员工,要予以惩罚,已明确计划的严肃性。

计划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也不能太过死板。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多种政策制约,并且受诸多政府部门牵制,客观因素使得计划无法执行的,考核时应予以适当考虑,否则将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部门工作目标和计划篇12

作者简介:盛华艳(197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蚌埠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安徽蚌埠233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129-02

国家电网公司为加强经营管理工作,强化整体运营功效,“十一五”期间在公司系统内全面开展了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综合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为指导,对主要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是深入推动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公司整体管控能力,实现公司整体效益优先、促进公司整体运作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电力企业面临的宏观形势和内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全面建立电力生产市场化、实施厂网分开战略的背景下,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逐步变为现实,电力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作用形式使计划管理从事后调节转向了事前调节。计划工作不再是固守计划体制,沿袭计划模式,而是利用计划的全局性、前瞻性,促进企业效益的最佳实现。目前,为适应国网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多数供电企业将综合计划指标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目标的依据。综合计划是公司近期工作的策划,是指标、项目、费用、进度计划的具体体现,依托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专业规划和全面预算结果,在各专业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季)度计划。综合计划管理要建立一套规划、计划、预算、指标控制、项目管理、审计、统计、分析、检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以此提高计划的执行力。

二、综合计划管理实施效果

1.突出了计划管理的刚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等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起来,将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考核指标、生产经营任务等纳入综合计划中,使其成为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综合计划管理内容涉及供电企业年度管理目标、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省控技改项目、自控大修项目等,成为供电企业各专业层面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提升了供电企业绩效指标,规范了项目立项过程,减少了预算偏差,降低了成本费用,实现了计划的刚性管理。

2.提高了计划管理的过程管控作用

综合计划管理将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供电服务和营销服务进行统一运作,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运作纽带。综合计划管理应以计划制定、计划执行与控制、计划调整、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为主线,对计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分析、调整、考核(考评)等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环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力度,形成强有力的综合计划过程管控协调机制,确保完成省电力公司下达的目标、任务、计划,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3.确保了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综合计划是供电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实施方案,与供电企业发展、电网发展和市场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是实施供电企业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建、经营和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实施和加强综合计划管理,把公司年度工作目标,特别是业绩指标、重点工作、投资项目、转资计划、成本入账计划等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部门工作主线,全力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综合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的衔接程度有待细化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各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没有充分融合,管理工作还存在壁垒现象,各职能部门只是将管理理念围绕部门专项计划进行“自转”,没有系统地将部门专项计划指标与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行统一运筹,“自转”没有围绕“公转”,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专业计划管理和综合计划管理没有统一运作,存在两分离的现状。且供电企业各职能部门在综合计划安排上自我加压意识比较薄弱,计划安排比较笼统,造成供电企业安排年度综合计划缺乏精细化的专业措施和方案。

2.综合计划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没有全面建立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管理,没有建立与全面预算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计划管理只对经营结果进行管控,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的全过程,不利于计划管控的范围与深度的拓展,对全面管控公司年度的整体经营成果没有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3.综合计划的预控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

供电企业实施综合计划以来,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分解下达,但在具体的过程监督和过程管理与控制方面还存在管控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预期指标,整体管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4.综合计划管理信息系统与SG186信息化系统数据信息共享应加快

SG186信息系统(ERP、PMS、SG营销、协同办公等)实施,是供电企业深入推动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手段,但综合计划管理系统没有与SG186信息系统实现各部门、各层级之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工作机制,数据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

四、深化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关建议

1.加强综合计划管理与专项计划管理的精细化协作

供电企业综合计划不是简单地将各种专业计划汇总,而是要从企业全局考虑,对未来一年企业各类专业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优化后形成的公司年度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编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与各类专业计划有着直接关系。供电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在组织专业管理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计划时,应坚持局部服从全局、专项服从综合、各种要素优化配置的原则,结合公司年度发展目标,将各专业层面的计划与综合计划目标指标进行统一运筹,细化专项计划编制,明确到具体项目、具体内容和资金需求,要与综合计划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2.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

目前,供电企业综合计划管理只是对经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没有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运作过程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的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以往投资项目打包下达,实现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直接关联,将资金预算明确到单项工程项目,确保计划安排、项目实施、资金账务和投资完成统计紧密衔接,避免因实际施工计划及工作量严重脱节、变动过大等问题。结合企业往年完成实际,可从预算角度出发,对资产经营中的可控费用、修理费用、成本费用等量化指标,确定每季度应完成的资金入账比例,实现成本费用均衡发生,减少年底“冒大数”的现象发生。预算管理与综合计划相结合的模式,对加强资产经营、工程进度、费用控制和指标值的控制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绩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加强对综合计划管理的监督,建立内部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应根据年度发展战略目标,建立企业综合计划内部管控机制,以监督各专业层面完成综合计划下达的预期指标。首先,要对年度综合计划指标和目标任务进行测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室和专业部门,编制下达年度目标计划,重大项目、重要工作、重大工程建设要纳入供电企业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完成目标和考核标识,并细化到月,按月进行月跟踪和评价,进行全面监督、评价和考核。其次,供电企业应将实施的年度业绩目标考核、部门责任制考核、综合计划管理、重点工作完成等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供电企业“四位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平台,形成部门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通过对月度重点工作、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和管控,确保季度和年度绩效考核目标的全面完成。最后,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全面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项目费用使用管理工作,以综合计划管理来跟踪资金流向、资金运作和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综合计划管理水平。

4.加快信息系统资源共享,提升数据信息质量

实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与SG186系统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后,可改变相同数据在不同系统多次录入数据口径不一致的现象,提高了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项目数据的采集汇总工作的力度。同时信息系统共享后,一方面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企业管理的中央数据库,并可根据管理职能需要设置相关指标读取权限,分权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提取各年度主要经营指标的完成数值,对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和科学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五、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