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工作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3-22 18:34:17

病毒工作报告

病毒工作报告篇1

(一)强化组织领导,分级落实防控责任。疫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庚即布署,及时构建和完善了我县应对肺炎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体系,设立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办公室,先后分设了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医疗物资保障等11个工作组和农村联防联控工作专班等5个工作专班;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当领导小组组长和指挥长,抽调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卫健局、县应急局、县融媒体中心等部门精干力量充实到指挥部办公室集中办公,确保了应急指挥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为全县肺炎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严密实施防控,全力巩固防疫成果。一是入(返)松人员进行排查监测。对可疑人员进行集中观察,共累计集中医学观察人数113人,解除113人;共采集检测样本121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居家隔离人数7193人,解除7193人。二是在全县医疗机构、各乡镇村组干道及各会议地点持续开展消杀工作,累计出动消毒车辆1149台次,消杀各类公共场所及村组干道1233.4825万平方米。三是对重点地区入(返)松人员开展排查工作,按照省州要求,对4月8日以后湖北入(返)松人员,对4月20日后等中高风险地区入(返)松人员纳入排查和核酸检测范围,共累计排查77人,完成采样检测66人,结果均为阴性,其余11人均提供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四是加强境外回流人员排查工作。按照疫情发展变化趋势,指挥部及时增设外事工作组,专司境外返(回)松人员排查管理工作,确保境外人员流入“闭环管理”。截止目前,籍持护照出境滞留境外人员和本月入境人员共计105人(均已确认信息),其中持证出境人员滞留境外91人(已确认信息),2020年3月以后入境14人,返松4人,均无异常。

(三)努力优化环境,全力推动交通保畅。一是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好道路日常巡查和监管工作,出动巡查车辆90车次,巡查人员334人次,清除路面飞石47处,清理零星坍方30余方。同时,针对雨雪冰冻天气,持续开展除雪防滑工作,利用机械对G213郎川路除雪50公里,铺洒防滑砂石材料108余方,铺防滑草垫32捆400余张。设置临时冰雪警示标志、标牌5副,打冰15处、共计770余平方。对8处积雪消融路段的路面防滑砂石料,处治路面积雪20余公里,清理并集中处置融雪后的防滑砂石料20余处,防滑草垫10余处。二是自2月25日以来,现已完全恢复到成都、都江堰(市际)、茂县、马尔康、九寨沟、若尔盖、红原等(县际)班车,累计发送市(县)级班车579班次,旅客5076人次;全面恢复出租及农村客运车辆运营,现有运营出租车101台、农村客运车辆103台。三是督导九黄机场公司制定了《九黄机场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同时做好干部职工的疫情防控培训工作,公司严格执行《九黄机场应对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旅客进出港检测工作流程(暂行)》相关制度,认真填写及审核进(出)港旅客信息登记卡。今年累计飞行86架次,进出港旅客3523人次。

(三)加大宣传教育,全力做好舆论引导。一是开展正面宣传报道。疫情发生后,宣传舆情工作组主动作为,靠前采编,发挥宣传、融媒体等部门多平台和专业优势,在微、县融媒体、今日头条、智慧、政府微等平台持续、集中展开正面宣传。1月25日以来,自办平台(三微一端)总计各类宣传信息3564条,点击量3443340人次;主流媒体和有影响力的网站共计新闻、信息1237条。二是组织党员先锋队、卫生防疫知识宣传队、巾帼队、青年志愿服务队、民兵应急队、网格化巡查队、大学生疫情防控宣传志愿队等宣传队190支开展社会宣传,入户98298户次,入寺2794户次。三是通过电视、微信、QQ等多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提高经营主体责任和安全防控意识。同时,开展经营主体复工复业审查,加强对恢复营业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目前我县恢复营业商超、粮店、农专社等经营主体1185家。

(四)聚焦重点领域,努力促进复工复产。一是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分析和对游客“健康码”识别,订票入园游客身体健康,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自我县景区开园后,黄龙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9933人次。二是目前各中小学校已全面复课。安排资金为复课学校购买防疫物资,派发口罩8万个、红外线额温枪120支;州教育局为县安排红外线额温枪100支,3台红外线测温仪,已经在中学、城关小学、城关幼儿园安装到位;培训教育系统卫生防疫员近300人,开展防控演练等70余次,落实晨检午检和缺课学生行踪排查,避免出现学校聚集性疫情。三是有序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截止5月22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共计7602人(其中:省外854人,省内6748人)。通过“微”、“就业”等微信公众平台,开展2020年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网上调查工作。截止5月22日,共收集335人职业技能培训意愿。

(五)坚守稳定底线,全力保障物资供应。一是生活物资保障。对智能粮库运行、仓储设施设备、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粮油存储安全。目前,全县现有储备粮油917.46吨,超市及农贸市场现有粮油库存58吨,天然气库存27吨,煤炭库存243吨,全县生活物资市场稳定,粮油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天然气煤炭等生产要素保障正常,能够满足居民及企业生产生活需要。二是医疗物资保障。储备防护眼罩154个、一次性医用口罩60065个、其他一次性口罩15087个、非医用口罩2609个、N95口罩799个、普通防护服677套、医用防护服2033套、橡胶手套2480双、一次性帽子16400个;储备84消毒液、酒精、消毒片等消毒用品2548桶(瓶);储备测温枪、喷洒壶等物资176个。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病毒工作报告篇2

一、基本情况

___中支所辖16个支行,包括银监分局在内,接入内联网的计算机共有712台。全辖科技工作人员共有21人,其中中支科技科5人,县支行共16人。各行都成立了以行领导任组长、各科(股)长为成员的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分部门设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制定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明确了病毒防治职责,并把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全行计算机安全管理进行检查、通报,科技人员定期对全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措施。

二、存在问题

(一)全员病毒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据随机抽查,基层行员工对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不强,防病毒知识知之甚少,片面认为自己只是使用者,如果不故意传播,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二)操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缺乏病毒防治相关知识。由于计算机安全知识培训只做了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即使搞了培训,也是注重操作系统学习,而忽视安全管理的教育。操作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只重点学习系统的操作,对计算机病毒安全防范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使用人员不清楚计算机安全防范工作中应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如调查中发现,某行为业务部门配备了一台计算机,用于网上学习,操作人员盲目删除了防病毒软件,出现了感染病毒不能杀除的结果,人为的“撤防”,造成计算机被病毒攻击事件,原因就是不懂得计算机防病毒安全知识,盲目使用造成的。还有的操作人员甚至连计算机下方的防病毒系统符号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进行查、杀毒和手动打操作系统补丁了。有些业务部门新配备的计算机不通知科技管理人员,也没有安装防病毒软件,直接接入内联网。还有的私自卸载了总行统一配置的防病毒软件,安装了自认为“方便”的其它防病毒软件,形成了新的风险点。

(三)科技人员专业素质不能适应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需要。据调查,支行的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员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培训,没有取得专业证书。大多数管理员对防病毒软件工作原理不清楚,不了解防病毒软件配置,有些管理人员认为病毒防治工作只要打开防病毒服务器就万事大吉,病毒定义码是否自动升级、更新,各种操作系统补丁应打到哪一级并不清楚。同时,由于没有经过系统、全面培训,大部分管理员对防病毒服务器日常的监测和预警病毒疫情无法实现,无法分析出何为高风险事件、产生攻击事件是由何种病毒传播产生,更无法提出防病毒系统不能自动清除计算机病毒的解决办法,无法协调和解决本单位计算机病毒疫情高发期间的病毒防治与应急工作也就不足奇怪。

(四)部门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清,科技人员顾此失彼。尽管各行都建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但由于未明确部门计算机安全管理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本该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和操作人员做的工作,全部推给了科技人员,使得科技人员工作顾此失彼。同时,大部分支行没有专职科技人员,身兼多职,工作忙于应付,病毒防治很难落到实处。

(五)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开展防病毒工作的需要。调查中发现,个别支行防病毒服务器内存仅有128M,难以适应服务器日常工作需要。

(六)技术防范手段滞后,难以起到主动防范的效果。目前人民银行内联网系统上安装的诺顿企业版防病毒系统(SYMANTEC)和入侵检测系统(IDS),虽然较好地解决了内联网防止计算机非法攻击和病毒入侵的问题,但这些均属于被动防范措施,并不能在技术上起到主动阻止病毒在内联网上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对当前新型病毒,尤其是“冲击波”、“震荡波”等网络病毒防范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工作原理是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完成”的升级方式,从总行防病毒网站下载,先完成中支一级防病毒服务器版本升级,然后完成支行防病毒服务器版本升级,再逐一安装到用户的客户端,造成了补丁分发安装的严重滞后。由于防病毒软件总是落后于病毒发作,加之防病毒代码升级包由开发商到总行,再经过层层下发,造成了基层行防病毒代码总是要滞后开发商一周时间,为计算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影响。这种方法有两个不足:一是安全更新时间较长,平均1台计算机按需要半个工作日进行分发、更新计算。二是手动分发、更新补丁不全,仍存在一定系统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一)健全组织,切实发挥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组的作用。

在当前人民银行与银监分局共用一个网络的情况下,对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的防病毒工作领导组,应在所有使用内联网的科室(包括银监分局)设立部门安全员,对人民银行内部科室要求的工作内容,也同样要扩大到银监分局内,解决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盲区”,把计算机防病毒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全员保安全。

(二)完善制度、明确职责。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员、安全员和计算机使用人的作用,明确各自责任。防病毒管理员的任务就是负责定期监测联网计算机病毒定义码的升级情况、扫描引擎和软件程序的分发和更新等日常技术保障和维护工作,对计算机病毒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向上级科技部门报告本单位计算机病毒防治情况,向业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单位连接内联网计算机的登记、监督,日常监测和预警本单位计算机病毒疫情,对防病毒系统不能自动清

除的计算机病毒,提出解决办法,并做好相应记录,指导和协助部门计算机安全员完成相应的补丁程序安装工作,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部门计算机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本部门防病毒客户端软件运行情况,协助计算机用户完成补丁安装工作;计算机用户的职责就是及时检查所使用计算机客户端防病毒软件运行情况,及时主动使用所安装的客户端防病毒软件,定期全面检测和清除所使用的计算机客户端的计算机病毒,及时主动安装最新补丁程序,定期做好所使用计算机客户端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病毒工作报告篇3

1 资料来源

资料均来自我市八个旗(区)性病疫情报告,报告病种为《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报告的艾滋病(HIV) 、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8种性传播疾病。

2 结果

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我市8个旗区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性病病例数725例,其中梅毒494例、淋病病例127例、尖锐湿疣7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例,艾滋病病人1例,生殖器疱疹1例。

表1 2010年度性病报告病例数统计表

2010年我市共报告梅毒病例494例,报告的淋病病例为127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梅毒病例报告中以Ⅰ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为主分别占梅毒报告例数的46.36%和38.46%,分别占报告性病总例数的31.59%和26.20%,在所有性病病例中,一期梅毒占的比重最大。淋病127例,占性病报告例数的17.52%,尖锐湿疣77例,占性病报告例数的10.62%,HIV感染者25例,占性病报告例数3.45%。

表2 2010年鄂市梅毒和淋病按年龄组的分布比较

2010年度报告的梅毒和淋病病例在年龄构成中,20-50岁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全部年龄分布的93.12%和92.91%,梅毒主要分布在20-39年龄段,占整个年龄分布的52.23%,50岁以上者占整个年龄分布的24.70%。淋病主要分布在20-39岁年龄段,占整个年龄分布的65.35%。

表3 2010年度鄂市梅毒和淋病按职业分布比较

表4 2010年度鄂市梅毒和淋病按职业构成

2010年度报告的梅毒病例在职业构成中以农民、无待业、其它、工人为主,分别占全部梅毒病例的43.12%,16.40%,12.96%,8.50%,在全部梅毒报告病例中,胎传梅毒的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所以遏制梅毒通过母婴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淋病病例在职业构成中主要以农民为主,占全部报告例数的44.90%。呈上升趋势。

表5 2010年度鄂市梅毒、淋病按性别的分布比较

2010年全市报告男性梅毒病例217例,女性梅毒病例277例,男女性别比为0.781,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淋病报告的病例中男性104例,女性23例,男女性别比为4.521,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

3 分析

病毒工作报告篇4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yphilis epidemics in Sheyang County

ZANG Daoai, ZHANG Jing

Sheyang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224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 features and disease incidence trend of syphilis in Sheyang county, 2009. Methods: Data of syphilis collected in 2009 in Sheyang was used for epidemiologic analysis. Results: Syphilis incidence rate in 2009 decreased by 40.34% as compared to the rate in 2008 in Sheyang county. Conclusion: Syphilis control measures taken in Sheyang have achieved positive effects in 2009.

【Key words】 Syphilis; Epidemiologic analysis; Trend of disease incidence

2009年江苏省射阳县共报告各种性传播疾病162例,年度性病发病率为16.82/10万,较上年同期减少37.45%,其中梅毒71例,较上年同期119例减少40.34%。梅毒位于年度全县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第五。现将我县2009年度梅毒疫情简析和发病趋势预测如下。

1 2009年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1.12009年报告梅毒病例的诊断分类

71例梅毒中临床诊断0例,实验室诊断67例(94.37%),疑似病例4例(5.63%),无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病例诊断报告。其中一期梅毒10例(实验室诊断9例,疑似病例1例),二期梅毒22例(实验室诊断22例),隐性梅毒38例(实验室诊断36例,疑似病例2例),胎传梅毒1例(疑似病例)。

1.2 2009年度报告梅毒病例的发病变化

2009年度报告梅毒71例,较去年同期119例减少40.34%:其中一期梅毒10例,较去年同期5例增加100%;二期梅毒22例,较去年同期32例减少31.25%;三期梅毒0例,去年同期0例;隐性梅毒38例,较去年同期80例减少52.50%;胎传梅毒1例,较去年同期2例减少50.00%。2009年度梅毒报告病例数及与2008年同期比较见表1。

1.32009年度报告梅毒的机构分布

2009年各医疗机构共报告梅毒病例数为71例,其中县皮防所共报告54例,较去年同期42例增长28.57%;县医院共报告14例,较去年同期74例减少81.08%;县中医院共报告2例,较去年同期3例减少33.33%;各镇卫生院今年共报告1例,去年同期报告0例;县妇保所和民营医院今年和去年均无性病报告。

1.42009年度报告梅毒人群分布

1.4.1性别 2009年度报告的162例性病中,男性81例,女性81例,男女性别比为1:1。梅毒男女性别比为1.03:1,男性病例36例,较去年同期66例减少45.45%;女性病例35例,较去年同期53例减少33.96%。2009年度不同性别梅毒报告病例数及与上年同期比较见表2。

1.4.2年龄 2009年度,梅毒病例的年龄分布及与上年同期比较见表3。

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布统计图见图1。

1.4.3职业分布 2009年报告的梅毒病例职业农民20例,工人、民工22例,家务及待业、公共场所服务员各5例,不详17例。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的职业别构成具体情况见图2。

2射阳县历年梅毒报告分布情况

我县自1988年开展性病疫情监测并报告性病以来,1992年发现并报告梅毒,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1年达到峰值(172例),随即逐年下降至2003年的73例,2003年后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7年达到又一个峰值(160例),再次逐年下降至今。历年梅毒报告分布情况见表4,曲线图见图3。

3 2009年梅毒疫情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射阳县2009年度全县共登记报告各种性传播疾病162例,较去年同期262例减少38.17%,其中乙类传染病89例(淋病18例、梅毒71例),较去年同期170例减少47.65%;其它性传播疾病73例,较去年同期89例下降17.98%。梅毒71例,较去年同期119例减少40.34%。外地报告转入梅毒疫情48例,较去年同期35例增长37.14%。

从我县2009年梅毒疫情以及性病疫情总体水平的下降分析,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我县及周边县(市、区)实施的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在高危行为人群中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起到了积极成效,使得性病发病率降低。同时,我县近二年强化了国家性病诊断标准培训,进一步规范了性病疫情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梅毒病例的不规范报告。根据国家性病区域监测项目要求,2008年起性病疫情分析按照报告地区和发病时间统计,而排除了外地报告转入病例,使得梅毒统计疫情又减少一部分。

从性别、年龄分布来看,仍是男性青壮年居多,这与婚外性接触仍是主要传播途径有一定相关性。从职业分布来看,仍以农民、工人/民工人群发病数较多,这与该类人群流动性较大及人口基数较大相关。从报告机构分布来看,梅毒报告仍以县皮防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主。县人民医院梅毒报告下降主要是由于2008年底我县进一步规范了该院隐性梅毒的不规范报告。我县民营医院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较为薄弱,性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病毒工作报告篇5

【关键词】  职业病; 发病率; 防治

analysis of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from 1992~2005.

 

huang hai-bo, wu chuan-ren,li he-lin

1. liuzhou municipal health inspection, liuzhou 454001, guangxi, p. r. china;

2. liu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iuzhou 545001, guangxi, p. r. ch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methods  the data concern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from 1992 to 2005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1 475 new occupational disease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the last 14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pneumoconiosis and occupational poisoning occupied 74.6% and 17.4% of the total patients reported.  there 62.5% of the patients were workers and 34.3% of them were peasant workers. three occupa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coal,chemical industries were on the top of the list.  conclusion  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in guangxi be stengthened, especially in the occupa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 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ies. in addition, attention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health of peasant workers.

    key words:occupational disease;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为全面了解广西职业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对广西1992~2005年报告的职业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以1992~2005年广西各医疗机构确诊后填报的广西辖区内《职业中毒和职业报告卡》、《尘肺病例报告卡》为依据,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对报告病例进行核对、分类,职业病名称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分类。

2  结果

2.1  职业病构成 

1994~2005年广西共报告职业病1 475例,工人922例62.5%,农民506例,占34.3%,其他47例,占3.2%。报告的职业病中,主要为尘肺,共1 100例,占74.6%;其次为职业中毒,为256例,占17.4%,见表1。表1  1992~2005年广西诊断报告职业病构成职业病工人例数(略)

2.2  行业分布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卡,除水利、航空航天、邮电、石化工业、回收加工等5个行业外,其他23个行业均为职业病报告,其中前3个主要行业为有色金属747例占50.6%、煤炭214例为14.5%、化工98例占6.6%;另有冶金67例、轻工62例、建设62例、建材59例、机械35例、商业21例、邮电13例、铁道13例、其他行业98例,共占29.1%。

2.3 年龄分布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50岁637例,占43.2%;40~年龄段372例,占25.2%;30~年龄段253例,占23.9%;20~年龄段96例,占6.5%;≤20岁18例,占1.2%。

2.4  尘肺病构成及发病工龄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职业病,尘肺1 100例,其中,矽肺911例,占82.8%;煤工尘肺155例,占14.1%;其他34例,占3.1%。所报告的职业病平均发病年龄49.9岁,发病工龄为13.7年。其中,矽肺发病工龄为:1992~1996年报告的职业病为9年,1997~2000年的为16.7年,2001~2005年的为12.5年;煤工尘肺发病工龄:1992~1996年报告的职业病发病工龄为19.6年,1997~2000年的为25.5年,2001~2005年的为21.5年。

2.5  职业中毒构成 

1992~2005年广西报告职业病中职业中毒256例。急性职业中毒120例。慢性职业中毒136例。

    铅、砷、汞、锰、苯、硫化氢等传统职业中毒依然威胁着职业人群,近年来三氯乙烯、正己烷及萘中毒新型职业中毒时有发生。其中,1998~2005年共报告急性职业64起,发病120人,死亡46人,病死率38.3%,见表2~3。表2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种类例数构成比(略)表3  1992~2005年广西报告的慢性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种类例数构成比(略)

3 讨论

3.1  1992~2005年广西诊断报告职业病中以尘肺为主,占74.6%,高于陶春芳所道的21.53%[1],其次为职业中毒,占17.4%。在职业病患者中,农民占34.3%,因此,加强农民工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是职业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3.2  广西14年间职业病的发生行业以有色金属、煤炭和化工为主,因此,发生的职业病中以尘肺占多数,其次是职业中毒。近年来尘肺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揭示职业病个人防护工作越来越不理想。因此,完善防护设施,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3.3  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发展,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涌现,出现了不少新的职业病。因此,加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申报工作,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验收工作,防范于未然;同时要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工作,督促做好职业病防护。

3.4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998~2005年共报告急性职业64起,发病120人,死亡46人,病死率高到3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和一些省市[3,4]的报道。因此在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急性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成功地抢救中毒患者,把劳动者的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陶春芳. 上海市虹口区1994~2003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80~81.

病毒工作报告篇6

坚持预防为主、依法管理、统一指挥、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科学防治、群防群控、加强防护、督导检查、责任追究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职责

(一)组织管理

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镇人民政府负责统筹管理,组织实施本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部署、指挥全镇的预防控制工作;统一调度全镇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对全镇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务必认清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全力做好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县防控方案和治疗指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周密方案,规范处置流程,构建严密的“防、治、救”工作防线,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措施。切实加强春节期间在岗值守,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及时发现、有效处置,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将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切实严防疫情在我镇扩散蔓延。及时客观相关信息,加强舆论引导,统一权威信息,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疫情监测

1.监测对象为卫生院门诊就诊的发热、咳嗽病人。各村(社区)入户收集摸排的来自湖北武汉、途经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市县的出差、旅游、学习、务工、经商、探亲等人员。

2.镇卫生院认真按照诊断标准作好诊断和转诊工作、及时筛查、报告疑似病例。

3.学校开学后要建立全体师生健康状况晨查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向医院转治。

4、村组(居委会)要重点对疫情流行区返回的人员进行全面排查,以村为单位,逐一登记,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卫生院诊治。

(二)疫情报告

1.报告人:村卫生站人员、重点对象盯控责任人和个体开业医生等医疗卫生人员为责任报告人,学校、村组(居委会)负责人为规定报告人。知情群众为义务报告人。

2.报告程序: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他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村组(居委会)负责人和镇卫生院。规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要及时报告联系村领导,联系村领导及时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义务报告人对发现的疑似病毒肺炎病例及时报告村组(居委会)负责人或派出所、镇政府。

3.医疗卫生机构报告:

(1)村卫生站(室):发现武汉或其他疫区来巡人员发热、咳嗽、乏力等,要及时报告镇卫生院,并采取措施送到卫生院就诊。卫生院就诊后根据情况逐级报告。

(2)卫健办:接到报告信息后,视调查情况需立即核实,不能排除的,请镇卫生院会诊,并将核实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报县卫生健康局。

四、疫情处置

一旦发生疑似病毒肺炎病例,应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以赴应对处置病毒肺炎疫情,迅速规范开展疑似病毒肺炎病例救治,对污染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按规定要求及时上报情况。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防止续发病例。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卫生处理。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镇人民政府对全镇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村(社区)要迅速成立村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强化人员协作,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加强后勤保障

病毒工作报告篇7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44-03

梅毒和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在传播与流行中,年龄结构和人群职业分布都发生了改变[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休人员是构成报告人群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对该人群梅毒、淋病的预防和控制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已引起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充分重视[2]。

1 材料与方法

2011年本区共报告5种性病453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235例,男女比为1∶1.07,在网报的5种性病中,女性感染略多。与2010年(502例)同期比下降了9.76%。

1.1 梅毒疫情

2 资料结果分析

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较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2.56%,梅毒性活跃人群集中在20~49岁高发人群,目前是性病防治的重点。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分析结果表明,仍以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的报告病例数最多,其发病率也最高。报告的梅毒病例中,20~49岁感染梅毒193例,感染人数多占69.42%;而2010年20~49岁同期感染梅毒245例,占68.24%,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1.22%。从感染的年龄段看,这部分人是性活跃期的青年人,因此发病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的宣传,减少高危行为。25~29岁年龄段性病发病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11.43%;30~34岁年龄段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0.00%;35~44岁年龄段下降了28.92%,而50~54岁年龄段下降了11.54%。淋病报告病例数占本市性病病例数的13.91%。可见性活跃人群是梅毒与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见表4。

2011年本区报告的梅毒病例数与2010同期比下降了22.56%,从2011年疫情分析来看梅毒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不能忽视,还要高度重视梅毒发展趋势。2010年吉林省梅毒增长速度较快,引起了高度重视,加强了梅毒调查,分析梅毒发展趋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高危干预的力度,普及性病防治知识,规范性病门诊,做好梅毒的诊断、随访及流行因素的调查工作。见表5。

从农民工、家务及待业资料显示,这些人群的性病防治知识较缺乏,尤其民工,流行性很大,远离家乡,处于性生活活跃期,感染性病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性病的及时与彻底治疗,并易将性病从外地带回本地,传染给配偶,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防治性病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3 讨论及建议

梅毒和淋病在本市法定传染病中排在前面,尤其梅毒呈上升趋势,上升速度较快,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艾滋病流行早期,加强性病的控制对预防艾滋病传播具有更好的效果[3]。

开展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在娱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发放性病防治宣传小册子,张贴性病防治知识宣传画,强化艾滋病防治意识,开展同伴教育,在娱乐场所推广正确使用100%安全套,减少高危行为[4]。

加强性病的监测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的本辖区的性病疫情报告工作,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地的性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对性病网络直报的审核[5]。定期对性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与考核,确保性病疫情报告的质量,还应加强对性病疫情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报告单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完整性[6]。

定期对辖区有报告性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漏报率调查和督导,加强性病漏报率调查,指导医疗机构正确上报性病病例,减少性病病例的漏报。同时规范性病门诊,不断提高卫生专业人员性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性病的发病率,控制性病的流行和蔓延。

[参考文献]

[1] 王英,倪大新. 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02,29(8):481-483.

[2] 龚向东,姜文华,王全佩,等. 我国1979-1998年梅毒流行病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11):56-58.

[3] 赵桂金,关彩萍. 太原市2006年淋病流行学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5):505-506.

[4] 王俊,张霞. 周村区2003年性病疫情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 17(6):737-738.

病毒工作报告篇8

播和蔓延,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清洁消毒制度。

一、

责任部门:总务处

二、

消毒范围: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

门扶手等)、食堂、宿舍、卫生间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

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记

录。

三、

消毒时间:

1、

无流行性传染病期间,每周对所有场所、设施消毒

一次。

2、

在流行性传染病期间,公共场所每日夜间进行消毒;

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每日夜间或使用完毕后进行消毒;食堂

每日2次(上午、下午)进行消毒,食堂餐饮具每餐消毒。

3、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打开教、寝室门窗通风,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四、

其它: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

毒工作。

2、各班、各办公室、各楼层饮水机每天由专人进行保

洁工作,由供水部门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3、

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住宿生应

保持寝室整洁干净,经常晾晒被子。

4、

学生饮水必须自带清洁的独用杯具。

五、清洁消毒记录:明确专人,如实、详细记载每天清

洁消毒情况。

木木木木木木

2020年**月**日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二、组织机构

三、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发展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水平,抓好预防接种查验工作,作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措施。

2、统一领导,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五、组织管理

1、为严防传染病在校内传播流行,本校设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上。

2、在校所有教师、学生都是义务疫情报告人,发现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报告学校的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

3、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并按照以下要求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等)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县教育局报告。

病毒工作报告篇9

组织本单位和辖区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学习和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提高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除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外,每年最少组织两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

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地处理,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在接到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以及不明原因疾病有暴发流行趋势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报告时,要按规定时限逐级报告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对本辖区发生的所有暴发疫情(包括非法定报告传染病)均要立即上报并迅速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和传播特征,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尽快控制。在疫源地调查处理中,要认真规范填写流调表。除甲类及比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以外,其它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必须于3日内完成。

三、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并按规定设置留置站。

(二)落实各项综合性措施

1.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任务

(1)建立腹泻病门诊:

①腹泻病门诊的设置要符合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的要求。市及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区(县)级医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乡镇级医院设专桌。要求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腹泻病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诊,24小时应诊,做不到24小时开诊的单位,兼职科室(如急症科)要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和各项处理工作。

②对就诊病人,一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人登记簿”。如系外地来的病人,应登记其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每旬向区疾控中心,做门诊数旬报。

③县(市)区以上医院及有条件的乡镇级医院,应备有检验所需霍乱快诊筛检试剂、细菌培养试剂。要做到“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对就诊的水样便病人应作霍乱快诊筛检和细菌学培养。要求全年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率必须达到10%以上。无培养条件的单位,可进行O1群和O139群快诊试验,或将标本送指定单位检验。

④为落实“省腹泻病控制规划”,各级医疗单位应继续大力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改善腹泻病例处理,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要求达90%以上。

⑤发现霍乱疫情,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及时按规定逐级上报处理。对霍乱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要严格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并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凡分离出霍乱弧菌,应立即报告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进行初步鉴定,并按规定进行疫源地处理,同时将菌株附上“菌种上送表”,由专人逐级送市疾控中心进行鉴定。

⑥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⑦痢疾、伤寒副伤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一经确诊立即填卡、报告,分离出的菌株上送区疾控中心,每所医院上送痢疾菌株至少5株。

(2)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2012年我区确定2处成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机动队和传染病医院,机动队要配备抢救病人必需的药械、交通工具及消杀药械、防护用品,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4月份将机动队名单、值班电话报送市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要备足治疗病人的房屋、床位和药械,做好接收及抢救治疗霍乱病人、带菌者的准备,并负责散发病人的运送工作。

(3)业务培训、检查和总结。各医疗机构要对腹泻病门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及机动队队员进行上岗前和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医务人员持培训合格证上岗。各单位要定期对本院腹泻病防治工作组织检查,及时向医务人员传达疫情动态。培训与医院自查均要有记录。11月中旬将全年腹泻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区疾控中心。

2.疾控中心任务:

(1)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区疾控中心应于5月1日前组建腹泻病防治机动队,配齐疫源检索、疫情处理所需的检验用品、消杀药械、抗菌药物、个人防护用品、车辆和疫情值班电话等,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有重点的开展疫源检索。对腹泻病人、重点人群、食品、饮用水源和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检索,每月选择2~3处饮用水源及20份海水产品、可疑食品或其它的外环境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腹泻门诊病人快诊率要求达100%,霍乱弧菌培养率不少于10%。霍乱阳性标本及痢疾菌株收集于10月31日前上送市疾控中心统一进行鉴定,市区不少于15株。区重点人群检测不少于100份。

(3)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仍实行霍乱疫情零病例周报告制度。发生腹泻病暴发疫情,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样检测和进行疫情处理,处理结束后填写暴发疫情报表和处理小结报市疾控中心。

(4)督导检查。在腹泻病门诊开诊前、后要进行检查,开诊小结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要及时上报。

(5)伤寒、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的防治。接到疫情后,流调及疫源地处理应于接到报告3日内进行,处理结束后及时上报个案流调表及疫源地处理小结,并于来年3月份之前进行疫源地二次处理,做好伤寒、副伤寒的查源灭源工作。

(6)O157∶H7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县级及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其它医院,要备好病例诊断的检验试剂和诊断血清,发现O157∶H7感染的可疑病人(如血便、血性腹泻的病例)要登记报告并及时采样,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卫生部的要求,O157∶H7感染按乙类传染病的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7)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在儿童中造成暴发流行。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按照济卫疾控发[2007]13号文件《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四、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流感、猩红热和水痘等是我区重点防治的呼吸道传染病,2012年要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技术、物资储备。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防治SARS、人禽流感、流感大流行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预案,按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并制定具体可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度。要做好各项应急物资的储备,定期开展人禽流感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技术演练,为疫情处置做好技术储备。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防治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及疫情处置能力。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医疗单位、医疗单位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层层培训,以提高有关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三)继续做好重点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排查和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的相关病例。

(四)及时做好疫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对疑似或确认的动物禽流感疫情,疾控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按照《省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做好SARS、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应急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猩红热等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继续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对出现的预警病例及暴发疫情,要及时报告和处理。

五、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工作

医院管理和消毒工作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消毒专业工作规范》、《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全国疾控机构工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市疾控中心《2012年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要点》等要求执行,加强对辖区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的督导和检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健全组织机构,适应形势需要。各医疗单位要成立专门业务科室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从卫生事业发展和疾病控制工作大局出发,把专业精、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消毒岗位上,以应对传染病消毒、医院感染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加强培训指导,提升队伍素质。今年,省疾控中心将继续举办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各医疗单位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积极参加。加强消毒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技术水平。

(二)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导工作

1.加强对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源地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消毒装备及药品的储备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健全各级应急消毒队伍,达到人、财、物三落实,随时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新发传染病消毒任务。

2.做好疫源地消毒工作。提高传染病应急消毒处理及时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传染病疫源地消毒工作职能,开展对传染病疫区、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和监测评价,处理率达99%以上。处理记录、监测评价资料齐全,及时上报监测报表。

(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12年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导和考核机制,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卫生质量的督导、考核与评价工作,特别是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行医定期检查督导,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督导率达95%以上。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1)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2)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3)消毒灭菌与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状况。(4)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5)现场检查。开展辖区各医疗机构、个体诊所、托幼机构等单位的委托消毒监测工作。

(四)加强信息管理与经验交流

加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为全区医疗机构消毒和医院感染工作提供经验交流平台,提高我区消毒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六、病媒传播性疾病的防制

病媒生物监测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30%与病媒生物有关,其中的疟疾、乙脑、丝虫病、登革热等,通过灭蚊即可以控制其发病;登革出血热在疫苗未问世前,灭蚊是其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可见媒介生物控制的重要性。市病媒生物监测属国家重点传染病监测项目,为了解我区病媒生物的动态变化,落实国家病媒生物监测方案,为防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病媒传播源的监测、防制、标本制作及数据汇总上报工作。其中蚊蝇的监测从3月底开始,蟑螂和鼠密度全年监测,并与区爱卫会密切合作做好“四害”的消杀工作。

七、疫情信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

1.严格执行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报告制度,保证每天报卡及时(诊断时间与报告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发生鼠疫、霍乱、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黑热病、登革热、血吸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区疾控机构疫情室电话报告。

(2)继续规范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报告等工作。要求传染病报告卡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写完整、准确、符合逻辑性。区疾控中心每月对传染病报告卡的报告及时性,规范性,填写质量等进行评估,并进行反馈。专病报告管理系统推送到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死亡病例应遵循《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年试行版)要求。

2.继续做好网络管理工作,保证数据安全。加强报告系统的管理,网络直报人员每月要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导出,切实做好疫情数据的管理工作。

3.继续做好门诊日志的管理工作

根据济卫防字[1995]第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门诊日志管理的通知”精神,各医疗保健机构的传染、内、儿、妇、皮肤、中医、肠道、性病、急诊、放射、口腔和肝病(或感染性疾病科)等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要按要求,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记录及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报告工作。住院部(或各病房)应设有病人入、出院登记和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志基本项目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初复诊、诊断及结果、检验日期等项目。疫情报告员要做好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填写、报告的检查指导、调查核实和录入报告等工作。

病毒工作报告篇10

一、应急组织

成立**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防控综合办公室、疫情控制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专项督查组。

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长:党委书记、院长

***

副组长:副院长**、副院长**、副书记**

纪委书记**、副院长**

全面领导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制订、修订应急方案。负责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事件发生态势判断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组成员,部署防控处置工作。

2.防控综合办公室

长:**

员:院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

负责应急工作的协调和报告工作,收集汇总各防控处置组的信息,及时上报与反馈防控工作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

3.疫情控制组

长:**

员: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各系

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对疫点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处理,与**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消杀用品等应急物资品目。

4.宣传组

长:**

员:院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处、工会、各系

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方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消除师生恐慌,以利于疫情的控制。

5.后勤保障组

长:**

员:后勤处、国资科、计财处

负责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控制所需设施、设备以及现场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调运工作,以满足疫情处置需要。

6.专项督查组

长:**

员:**

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给予严肃处理。

二、应急处置流程

1.由防控综合办公室负责24小时接听疫情电话,接到或发现疫情报告时,应详细询问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发病者的症状、体征,有无死亡,疫情信息来源及报告人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并上报防控领导小组,再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省教育厅报告。

2.领导小组启动**学院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要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集防控综合办公室、疫情控制组、宣传组及后勤保障组相关成员,并联系**省第三人民医院,15分钟内集合并携带个人防护设备及相关防控物资,立即赶赴疫情现场区域进行防控处理。

3.疫情处置人员到达现场立即选择一处离事发现场较近、未经污染的区域开辟为清洁区,作为应急指挥、物品存放、消杀准备、后勤消毒工作地点;同时开辟一远离清洁区的区域作为处理区,供消杀及采样人员完成疫情处置,进行个人消毒及废弃物、使用过物品处理。

4.与**省第三人民医院等协作,在清洁区尽快制定调查计划和方案,携带调查表及工具进入污染区,立即对突发疫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时行调查分析,并按照规定对病人基本情况及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传染源、传播途径,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并上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疫点、疫区的范围。

5.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诊治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曾照料患者的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身体密切接触的人员;在疑似或确诊病例出现症状期间,共同居住或密切接触的人员;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判断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隔离观察。

6.宣传组积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向教职工、学生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要加强学院重点人群、重点场所,以及大型人群聚集活动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

7.各工作组人员在疫情期间,应加强个人防护工作,如采取医用外科帽子、N95口罩防护服、一次性协鞋套及手套等,做好防护。

三、附则

**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变化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认知情况的深入,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组织修订本方案。

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当前,国家卫健委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的能力和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校园的发生和流行,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根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省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落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共**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党发[2020]6号),特制定《*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方针,以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为中心,实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校园正常秩序。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落实责任,成立公共卫生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学院书记、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学院各科室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小组职责

在学校统筹安排下,按照《**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认真开展工作,及时、精准把握师生动态;要根据疫情变化情况和学校实际施策防控,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确保安全稳定;协调有关总结范文">部门解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一)学院党委

做好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舆情监控、收集、引导、宣传工作,确保学校师生思想稳定,做好相关防控知识的宣传。

(二)综合办

做好教职工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其健康状况,并上报学院疫情防控情况。保障信息通畅,多渠道多方式掌握疫情信息,做到重大事项及时协调、及时报告,重大措施及时部署、及时落实。

(二)学生办、研究生办

做好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宣传教育管理工作。负责摸清湖北籍、武汉籍学生及近期往返过湖北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做好留校学生管理和春季学期开学后学生的管理。具体工作分解如下:

1.对假期离校学生的管理。各班级负责人要保持与假期离校学生的联系,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疫情防治知识的宣传。要从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及时掌握离校学生的情况,要求所有离校学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返校时间如无另行通知以校历规定时间为准。(责任人:各班主任)

2.对假期留校学生的管理。精准掌握假期留校学生的行程安排,及时对留校学生情况进行摸排,要求全体留校学生不到人员密集区域活动,无特殊原因一律在校学习生活。如果留校学生有特殊原因需要离校,必须上报学院留校安全负责人,获得批准后方可离校。发现留校学生生病的情况,要进一步追查病因,发现疑似疫情,立即上报学校。精准掌握所有学生动态,严格执行每日报告制度。

3.对春季学期开学后学生的管理。在学校、学院的指导下做好学生返校相关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对其接触者进行隔离并密切监测。建立健全学生、班级负责人、学生管理办公室、学院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通畅。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办负责人及班主任要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第一时间接听电话。(责任人:分管研究生、本科生工作的领导、学生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研究生管理办负责人、各班主任)

(三)教学办

做好校外实习、实践学生和校外教学班的教育管理工作。

(四)要求

学院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值班人员到岗、到位;要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沟通有效、运转有序;要保障信息通畅,多渠道、多方式掌握疫情信息,做到重大事项及时协调、及时报告,重大措施及时部署、及时落实。

四、应急流程

(一)处理流程

1.学院各科室负责人、班主任应及时掌握本科室教职工、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体温变化,发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督促本人到医疗机构就诊。(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2.校医院首诊医生对具有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病人组织校医院医疗工作组进行会诊,并报校医院负责人。(责任人:首诊医生)

(1)近期门诊由医生做好发热病人登记工作,记录患者详细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对有密切接触或有关联性的三人以上集体发热情况,高度重视,及时上报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和控制医疗工作组。

(2)首诊医生对发热病人一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凡是与湖北武汉人接触者,或与猪、禽类(鸡、鸭、鹅、鸽子等)密切接触后出现发热的病人,均应视为高危人群,应及时上报。

(3)首诊医生遇有高危人群来诊应进行相关检查:血常规、胸部*片等。

3.对出现疑似病例,各科室负责人、各班级班主任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学院负责人,并协同校医院做好相关转治工作,并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告知详细情况,处理好相关事宜。(责任人: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由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上报上级有关单位。(责任人: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

(二)报告流程

1.校医院首诊医生接诊病人,对具有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病人,3分钟内报校医院主任:**(电话:**)(责任人:首诊医生)。

2.校医院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附属医院医疗小组现场或电话会诊,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人的,立即上报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责任人:***)。

五、防控措施

(一)宣传教育措施

1.由综合办、学生办、团委等及时将学校、学院的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通知等要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及时学院各科室教职工、班级学生。

2.学院党委、班级、党支部、团委要在近期组织师生员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进行专题学习,为广大师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

3.各学院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提高广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加大对宿舍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教室、宿舍等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环境卫生保障

1.后勤服务中心会全面排查掌握饮食服务中心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全面调动饮食服务中心各食堂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大餐厅、厨房区域的督查、消毒、管理和监测工作。

2.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工作处、图书馆要对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室内环境和周围环境卫生进行彻底大清扫,进行药物喷洒消毒,保障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3.后勤服务中心要做好学校内部用水安全的日常工作,定时对饮用水源安全进行检查、情况分析,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后,果断控制。

(三)寒假期间防控措施

1.**校区对进校人员进行严格排查,停止校内各类培训、补习、面授等教学活动,对出现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者,及时进行隔离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2.做好值班值守。学院各科室、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春节和寒假期间值班值守,狠抓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重点环节,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切实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各项要求。

3.分类落实防控措施。各科室、班主任要摸清寒假期间在校学习生活的师生情况,做好留校学生及国外留学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工作。面向离校师生,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学生群等渠道尽快发放假期生活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学生、家长和教师居家或外出时做好防控。要摸清教职工及学生近期出入湖北武汉的情况,并做好登记及记录,有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学院负责人报告,待假期结束返校时,要特别注意及严格监测。

(四)开学前后防控措施

1.寒假收假时间暂不变,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相关通知要求,再另行通知。收假前学生一律不得提前返校。

2.推进学校环境卫生改善。在春季学期开学前,要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重点,全方位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推进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等重点区域场所环境卫生改善行动,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广大师生创造卫生、整洁、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3.落实学生健康管理各项措施。各班级应在春季学期开学后,要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重点,严格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做好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4.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科室、班级门要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及时掌握信息,积极获取专业指导,要监测过去15天内有武汉出入经历或疫情发生后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有接触的师生健康状况,如有疑似症状,及时隔离处理并向上级部门报告。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加强联防联控,配合卫生健康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有效处置疫情。

5.不组织或不参加聚集活动。在春季学期开学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期间,不组织或不参加聚集性活动。确须如期举办的,要进行科学研判,制定严格预案,并向学校和**疾控机构报备,学校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备。

6.强化学校疫情监测报告。自2020年1月25日起,学校实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教职工情况由各科室负责人每天12:00前向综合办报告,综合办向人事处报告,班级学生情况由班主任向学生办报告,学生办(研究生办)报告给学生处(研究生处)。

同时每天12:00前学生的情况由学生办报告给综合办,由综合办汇总师生情况,每天13:40前电话报到校医院值班医生(值班电话:*),校医院向学校总值班室报告(电话:*****),由学校总值班室14:00前统一向省教育厅体卫艺处报告。如有疫情发生,需积极向本学院负责人汇报,由学院负责人向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同时做隔离处理。信息报告自1月24日起执行,直至疫情解除。

(五)学校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应对措施

各学院、各部门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各科室、班级要明确具体职责,责任落实到个人。

2.校医院将会组织医务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及技术培训。

3.各科室班级应开展多种形势的健康宣教,在校医院的指导下,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4.各科室、班级要加强教职员工及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消毒管理与通风,特别是办公室、实验室、教研室、宿舍,教室等,教室必须每节课间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工作处将会做好学校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

6.坚持晨检制度。春季学期开学后,要切实落实每日晨检,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对其接触者进行隔离并密切监测。

7.在春季学期开学后,要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学院领导汇报并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学校需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8.建立健全院内各科室和人员、各班级与家长、学院与学校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通畅。(学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班主任为联系人,必须保证24小时手机通畅)。

(六)学院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应对措施

学院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在落实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宣传教育和尽量避免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1.如疫情继续恶化,且湖北籍的学生和从疫情严重区域返校师生增加。学校将在两个校区分别设立专用隔离观察区,并派专门工作人员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人员负责。

2.在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传教育工作。

3.加强每日晨检工作,健全学生、教职员工健康状况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4.加强学校的环境、教学用具等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厕所、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总结范文">卫生工作。

5.疫情未解除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暂停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如须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活动。

6.加强学院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组织提供场所举办活动。

(七)其他相关工作要求

病毒工作报告篇11

Abstract:Objectiv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changes in the 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 of syphili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veal the syphilis epidemic situation changes in reality so as to lay basis fo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Methods Select 61 medical institutions from 40 counties(cities and districts)in 9 cities(prefectures)of Guizhou Province to take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by SPSS19.0.Results The increase of people being examined 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wrongly reported c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s due to medical staff's lack of knowledge of syphilis diagnosis standards have resulted in the rapid increase in reported syphilis patients in Guizhou in recent years.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philis diagnosis and epidemic situation report in Guizhou,focus should be placed on bo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philis epidemic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ules and reinforcing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aff,enabling them to master the diagnosis standards and accurately report confirmed cases.Thus the repeatedly reported cases will be reduced.

Key words:Syphilis;reported epidemic situation;Influential factor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慢性发展、可导致系统性的病变[1-2],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及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3]。近10余年来,全国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贵州省梅毒疫情近年来增幅较 大[4]。为了解梅毒疫情上升因素,揭示真实的疫情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性病疫情变化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5],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九个市(州)选取了2014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100例以上,且I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在30例以上的40个县(市、区),在以上县(市、区)选择设有正式挂牌的皮肤性病科(包括皮肤科、性病科、皮肤性病科)的61家二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梅毒疫情变化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贵州省61家医疗机构性病疫情影响因素专项调查数据。

1.2方法 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对上述61家医疗机构2010~2014年梅毒检测与诊断情况进行调查,使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医疗机构报告的I期与II期梅毒病例变化情况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共报告I期梅毒790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799例(10.11%),非皮肤科报告7107例(89.89%),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2014年增长明显,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见表1;II期梅毒共报告163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1070例(65.40%),非皮肤科报告566例(34.60%),皮肤科报告II期梅毒比例2010~2013年间变化不明显,2014年明显增加,非皮肤科报告的II期梅毒在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从报告科室来看,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99例,II期梅毒为1070例,I期梅毒与二期梅毒比例为0.76:1,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107例,II期梅毒为566例,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为12.56∶1,见表2。

2.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检测开展情况 在61家医疗机构中,有1家目前只开展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4%),10家只开展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39%),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81.97%),在这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的医疗机构中,只有25家是2010年之前开展的(50.00%),有3家在2011年开展(6%),9家在2012年开展(18.00%),8家在2013年开展(16.00%),5家在2014年开展(10.00%)。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共检测3409663例样本血清,其中阳性数121331,阳性率为3.56%,检测数和阳性数逐年上升,阳性率无显著变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989226例,阳性数41418,阳性率4.19%,检测数逐年上升,阳性数及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双阳性共计29799例,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

3 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梅毒病例报告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筛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病例数增加[6]。随着近年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逐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梅毒的筛查力度也明显加强,筛查数量上升,从而导致梅毒患者数量大幅度上升。②是梅毒的诊断标准不清,导致错误报告增加。《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7]规定,梅毒螺旋体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双阳性才能确诊为梅毒。本次调查发现,61家医疗机构中同时开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比例较小,而且起步较晚,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远远少于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在临床诊断中同时开展两类检测。说明多数病例未能按照《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进行规范的检测和诊断,导致错误报告增加。从另一方面来看,非皮肤科的医生接受专门的梅毒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的培训较少,对梅毒的误诊率高于皮肤科[8]。I期梅毒病程较短,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容易忽略和漏诊,在此期间若未治疗或未规范治疗,则很快转入第二潜伏期进而发展到II期梅毒[9],因此,从整体疫情来看,I期梅毒应少于II期梅毒。在本次调查的61家医疗机构中,I期与II期梅毒病例报告数比例为4.83∶1,而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高达12.56∶1,存在严重的错分偏倚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结合贵州省历年来性病工作督导情况分析,在贵州省现有报告的梅毒病例中,误报的梅毒病例数量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我省梅毒病例报告数逐年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筛查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因缺乏对《梅毒诊断标准》(WS 273-2007)的学习掌握,从而在临床诊疗中把较多不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的病例误报,或对不符合确诊上报条件的病人过度报告。实验室检测质量、医生诊断水平,病例报告质量是影响梅毒疫情管理的重要因素[10],因此,应规范梅毒疫情管理,加强相关医疗机构医生特别是非皮肤科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梅毒诊断标准,准确报病,完善疫情上报制度,落实转诊会诊制度,建立梅毒归口诊断机制,进而有效控制梅毒疫情,进一步改进贵州省梅毒疫情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Read PJ.Donovan B.Clinical aspects ofsyphilis[J].Intem Med J,2012,42(6):614-620.

[2]French P.Syphilis[J].BMJ,2007,334(7585):143-147.

[3]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8):481-483.

[4]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5]关于开展性病报告疫情影响因素调查的通知[Z].中疾控性控发[2015]12号.

[6]陈磊,黄澍杰,洪璇,等.广东省2013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1):62-66.

[7]WS 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病毒工作报告篇12

为了规范疫情报告工作,

预防传染病及新冠肺炎病毒的发生,

根据相关规定,

结合我校实际,

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报告人职责

1、校长是新冠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校管办、

教务部承担责任报告人,

主要负责学校疫情收集、

核实、

登记、

报告和分析工作。

3、学校发生的各类传染病应及时填写《学校传染病报告卡》,

在法定

传染病报告时限内上报上级部门。

4、协助上级部门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等新冠肺炎病毒进行调查和处

理,

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等新冠肺炎病毒

的督促、

检查。

5、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新冠肺炎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6、每天对学校学员的出勤、

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二、监测与报告

学校建立由学员到学管老师、

到学校报告人、

到学校领导的发现、

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一)学校传染病监测

学校建立学员晨检、

晚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学校老师发现学员有传染病早期症状、

疑似新冠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

缺勤等情况时,

应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应及时进行排查,

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员因病缺勤、

传染病早期症状、

疑似传染病病

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进行登记。

1、晨检、

晚检体温监测由班主任对早晨和晚辅到校的每个学员进行

观察、

询问,

了解学员出勤、

健康状况。

发现学员有早期症状(如发

热、

皮疹、

腹泻、

呕吐、

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及时

告知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要进行进一步排查,

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

人的早发现、

早报告。

2、对因病缺勤的学员,

班主任应当了解学员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

因,

如有怀疑,

要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应及时

追查学员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二)学校传染病报告

1、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疫情暴发,

发生或者可

能发生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

发生传染病菌种、

毒种丢失、

外泄,

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

多例相同症状不明原因死

亡等有关情况。

2、报告程序和时限学校新冠肺炎病毒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发现突

发事件后,

2

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

三、报告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