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所工作思路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2 15:00:52

国土所工作思路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1

近年来,临海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发展迅速,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以来,我们临海所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同时,全面深化“三服务”工作,既积极为地方政府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又按上级规定严格控制用地总量,千方百计想办法,认真务实做工作,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存量盘活、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等工作。我们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超前参与,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实行所长牵头,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为相关企业送上土地审批服务指南,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土资源有关业务信息和相关政策。近期,我所主动为佳明光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汽车转动轴项目、沙印集团办理了165亩土地征用手续;为金马油脂、凤阳化工、恒源供热、沙印集团、佳明光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土地挂牌出让手续;为射阳县纸管厂、兴泰化工、禾业农化、宝硕化工、风阳化工、康顺化工、昆鹏化工、兴阳化工、新晨污水处理厂、黄海农药厂、金红金属粉末有限公司等企业办理了建设用地转征手续;为凤阳化工、琛裕化工、沙印集团及时办理了土地登记发证手续。

二、占补平衡,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缓解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减少的矛盾,确保全镇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辖区内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关系,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作为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我所通过认真调查摸底,基本掌握了辖区内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状况。在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和复垦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所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所建立耕地占补项目库一个,新增耕地507.68亩, 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土地187.8 亩(含窑厂),净增耕地170亩,为政府争取复垦启动资金75万元;拆除渠东、奤北、曙东等3所学校校舍,净增耕地46.12亩,为党委、政府争取土地可利用指标 。全镇以加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重点,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相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严格执法,积极谋求土地执法监察效果。

我所始终保持对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防为主,查防结合,立足大局,注重效果”的总体要求,维护了依法用地的良好秩序。我们利用“6.25土地日”大张旗鼓地进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全镇人民认识到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用地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全面树立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用地意识。我们以6月份公、检、法、纪检等部门组织的联合土地执法检查为契机,积极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监察网络,划定重点巡查路段和区域,以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认真记录巡查台帐,置各种违法用地于监控之中。我所坚持做到每月不少于4次的土地执法巡查,发现擅自占地建房、取土、挖废压占土地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今年来在巡查中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的苗头8起,违法取土行为5起,都及时下发了“预防违法用地行为通知书”和“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切实将土地违法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在村建、国土、城管、公安的共同配合下,今年强行拆除违章建筑1296平方米。有力打击了土地违法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四、维护稳定,积极做好土地工作。

临海镇是用地大镇,也是一个高发镇,针对这一情况,加大工作力度是我所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在土地工作中,我所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拓宽渠道,做到开门“接访”和主动“下访”相结合。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原则和首问负责制的要求,不敷衍,不推诿、不拖延,矛盾不上交,对来所上访的群众,都做到了有气而来,笑脸而回,尽最大努力把上访苗头处理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台帐,做到梳理矛盾和处理问题相结合。积极面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把情况摸清、摸准、摸彻底,特别对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且容易引发矛盾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激化,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三是强化执法,做到说服教育和问责追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察和土地动态巡查,对群众反映的土地问题不分大小,都认真对待,快速反应,及时调处。在具体工作中,重事实、重证据,一视同仁,既晓之以理,依法行政,又动之以情,争取群众支持配合。今年共调处矛盾和纠纷8起,息访5起,目前待处理2起。

五、精细管理,以便民服务为己任。

我所强化“执政为民”意识,从优化内部管理着手,以“精、准、细、严”为要求,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新举措。一是服务受理“零推辞”,优化咨询服务,实行“微笑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并进行全面跟踪服务。二是服务方式“零距离”,推行延时、延伸或上门服务,以“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三是服务事项“零积压”,实行限时服务,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办。四是服务质量“零误差”,全面规范办理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流程一律公开上墙,资料文本一律提供样本,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办理准确率达100%。五是服务终结“零投诉”,实行亮牌服务,严格把关各项业务办理,通过设立“意见箱”和工作人员监督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保证办事群众满意率100%。 截止目前,我所共办理宅基地和土地使用权转让377份,20750平方米;土地登记980宗81780平方米;补发证书39宗4570平方米。无一宗不符合规划及条件,无一宗权属矛盾。同时,所内将整个业务全面规范,建立各类台帐75本,完善各类制度15条,业务规范,管理到位,推动了整体工作水平向一流迈进。

六、规范程序,不断提升各类基础升业务。

今年,我镇在县政府出台的126号文件的基础上,在国土、村建、公安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出台了农民住房管理等相关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责任,并召开了全镇村组干部大会,进行了全方位部署,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土地登记,严格按照上级地藉部门要求规范操作。三轮规划修编,力求镇村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我所与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实地勘察,充分征求了村委会意见,集镇总体规划,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谋划,将重点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为重点项目发展留足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做到不占或少占耕地,确实无法避让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在规划修编中均予以调整。矿产资源挂牌出让,管理规范。资源费用,足额征收。

七、八抓八建,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我所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抓学习,抓内部管理,抓各项制度落实,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全所人员土地管理和土地监察执法水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待和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要求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向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学习,抵制不正之风,反腐倡廉,勤政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兢兢业业做好工作,努力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我们以创新制度、创文明示范化建设为抓手,明确责任,着力做好“八抓八建”:即一抓学习调研之风,建设学习型国土所;二抓求真务实之风,建设效率型国土所;三抓为民办事之风,建设服务型国土所;四抓勤俭节约之风,建设节约型国土所;五抓依法行政之风,建设法治型国土所;六抓开拓探索之风,建设创新型国土所;七抓透明廉政之风,建设廉洁型国土所;八抓团结协作之风,建设和谐型国土所。从而不断提高全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建设一支勤政、高效、廉洁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做了出新的贡献。

回顾一年来工作,我们深知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诸如资源供需矛盾凸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在全社会尚未真正确立等,我们将认真加以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不足之处,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好地服务于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把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事做得更好,把为民服务的事办得更好。

2011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所将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好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紧盯中心工作,抓项目用地保障。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责任意识,坚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站在全局找定位,突出“优化服务创品牌,优化配置促发展”,自觉地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做到认识到位,反应迅速,措施跟上,拿出真招抓落实。 通过存量土地盘活 、闲置土地处置等多种渠道争取土地可用指标,为重点项目提供可靠保障。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2

一、要充分认识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培训学习。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以前没有从事过国土资源工作,很少接触国土资源业务。原先在国土资源工作岗位上的同志,虽然对国土资源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不够精、不够透。因此,作为国土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带头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带头树立起“学习就是工作”、“就是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的思想观念,真正把组织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学习作为自己每天的必修课,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培训学习,使大家“学而知不足”,敢于正视自身的差距,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坚决克服“学习无用”、“小学既满”、“没有时间学”等错误思想,明确适应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学;明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学;明确提高整体素质需要我们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在应对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刻苦学习业务,努力掌握知识,增强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在政治上加强修养,管理上苦练内功,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地丰富、发展和提高自己,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二)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学习培训。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土地、矿产、测绘管理的文件。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更严格的要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学习、领会。要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在国土资源系统站头排、争一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培训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不断激发“细胞”的生机和活力,把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当前首要的就是要把自身建设好,特别是基层国土资源所同志的服务态度要好、工作能力要强。就是说要通过培训,使大家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提高,理论水平上有新的收获,办事能力上有新的长进,能够熟练掌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能够灵活运用国土资源业务知识,能够准确把握国土资源工作的要点,能够不折不扣的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交办的工作任务,能够妥善解决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能够正确处理与乡镇、有关部门和老百姓的关系,能够及时调处国土资源权属纠纷,能够有效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能够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需要加强学习培训。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把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好工作人员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工作质量不高,创新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增强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学习培训,要进一步深化对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认识,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浮、懒、散、乱、差、贪”等问题,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积极探索“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的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长期效果。同时要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学习的收获和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履行职责,争创一流业绩的实际行动,把国土资源系统建设成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廉洁型机关。

二、要努力增强学习培训的效果

搞好培训学习,不但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努力做到“三个紧密结合”。

(一)要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我们 把完成工作任务比作“过河”的话,那么我们的培训学习工作就是“架桥”;如果我们把制约国土资源工作开展的因素比作是“锁子”的话,那么培训学习就是为我们开启锁子的“钥匙”。从这两个层面上来看,培训工作是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所以说,参加培训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是获取解决问题方法的途径,是推进工作的需要,

是难得的机会。因此,学习中务必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要带着任务学、带着压力学、带着目标学,强化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把学习内容和深入研究本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学习的落脚点是要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在基层国土资源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对本地国土资源管理情况可以说比较了解,对本地国土资源管理实际困难也是比较清楚。在确定培训内容时,要有全面性和针对性,既要有政治理论,又要有业务知识,既要有法律法规,又要有文件精神。在学习方式上,领导和股室负责人要带头学,一般工作人员要跟着学、主动学,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学,要把所学的内容与本职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地分析研究。同时要根据学习培训内容,对照检查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切不可囫囵吞枣,成过眼云烟,要使学习培训工作起到“加油站”和“充电器”的作用。

(三)要把学习内容和更新发展思路紧密结合起来。观念影响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培训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更新观念,启发思路的有效途径。平时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学习、思考,思想观念难免会有局限性和模式化。再加上由于大家工作都比较繁忙,平时坐下来集中理清发展思路、认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集中学习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彼此学习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集中学习培训中,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开动脑筋,认真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取长补短。通过交流,努力寻找培训内容与功克难题及提高工作绩效的突破口,为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思路把脉,做到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学习培训效果。

三、要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的各项纪律

参加培训班,能不能确保学习效果,时间、精力的投入和遵守纪律至关重要,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3

一、引言

路桥工程技术行业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产业类型,有利于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为城市规划和交通道路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中,设计构思一体化均得到应用与普及,有利于国家建设与发展。因此,在路桥工程设计中,设计构思一体化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将来路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构思一体化,一切从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设计构思一体化新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路桥工程设计构思一体化的应用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实现现代化、高效化的设计构思一体化管理。

二、路桥设计构思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

相比道路而言,桥梁的复杂程度更高,因而耗费的成本更多,所以,必须分开进行道路和桥梁的施工。对于桥梁的桥坡位置来说,必须开展高填土的施工操作,如果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土层缺乏良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则桥坡高填土常常会带来路基严重沉降的后果。桥梁一般选择桩基础,其设计充分考虑了自身的承载力,接着对桩基础的沉降进行检验。除此之外,承台也具有承载桥梁的作用,所以,桥梁桩基承载超过冗余度的范围,在使用桥梁时出现的沉降可忽略不计。由于路桥的沉降程度和速率存在差异,因此,桥梁和桥头道路间存在一定的沉降。因此,通常在事后对沉降路面进行修补,还可以利用设置搭板有效调节路桥的沉降,或者使用强夯、注浆、碎石桩等地基处理技术等。然而,上述手段因为道路与桥梁的设计相分离,在实现未能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因而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且缺乏稳定的效果,因为维护路桥工程的成本大大增加。若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新传统的路桥设计模式,分别设计不同的路桥,对桥梁和道路间的衔接进行高度重视,比如,在保证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桥梁的下沉量,进而减小路桥沉降,对桥头跳车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路桥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少路桥施工及维护的成本,同时促使路桥施工高效进行。

三、路桥设计构思一体化的原则和要点分析

在O计路桥施工时,桥梁和道路过渡的位置一旦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则车辆在行驶期间很有可能产生桥头跳车的现象。在设计路桥时,必须尽可能促使桥坡段和桥梁保持相同的沉降速率与沉降量,避免在路桥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增加其沉降量,所以,道路与桥梁设计人员必须积极展开沟通与交流,协调配合,全面考察施工工期、桥梁以及软基沉降等各种因素,有效处理由于桥梁和道路沉降差异而产生的相关故障。其设计的步骤主要为:先经过计算分析得出桥坡软基沉降速率的精确值。使用具有较强经济性的桥坡软基处理技术,充分明确软基的沉降量和桥坡软基的沉降速率。接着,经过仔细检测与计算得出桥梁精确的神将速率。对桥梁桩基的沉降速率与总沉降量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对桥梁和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经过一体设计桥梁与道路,保证桥梁与道路的沉降差最小化。

四、路桥设计构思一体化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措施

(l)按照桥梁和道路沉降曲线的计算,控制路桥过渡段的形变。对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必须有效控制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后的沉降量,尽可能降低路桥交接位置的沉降差异,并且可适当增减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所以,在计算桥梁和道路沉降曲线时,必须充分结合地质条件与施工技术,进而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2)选择合适的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与材料。因为施工技术和材料存在很大的不同,因而导致桥梁与道路的沉降速度差异较大,选择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必须科学合理,进而保证道路和桥梁沉降速度一直,并保持相同的沉降速度。由于桥梁结构稳定性较强,因此,使用加强桥坡承载力的方式,能使桥坡的地基沉降减少,比如,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达到良好的成效。与此同时,可适当放宽桥梁的沉降速度,促使道路和桥坡保持基本一致的沉降速度。

(3)科学设计路桥缓和过渡段。桥梁与道路的施工材料、结构以及刚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路桥进行一体化设计时,必须在路桥中间设置强度过渡段,充分减小道路与桥梁之间的过渡。结合有关数据资料,设置强度渐变段于柔性桥坡与刚性桥坡之间,并保持30到50m的距离,有效应用各种填料渐变,进而促进路桥结合位置强度良好过渡。

(4)选用路桥过渡段路基填料。合理选择路桥过渡段路基填料,通过开展相关实验,获得土壤塑限和液限的准确数值,并进一步对松铺厚度和填料压实变数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现状,选择合适的土壤作为填料,有效填充路桥过渡段。通常而言,在选择路桥过渡段地基材料时,一般使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或干容重较大的砂类土较多,这些填料具有极大的优势,具备良好的亚实行及稳定性等。如果填料一旦出现问题,例如缺乏某方面的性能,则可利用增加水泥、石灰等外渗剂等方法,有效改善填料的性能。

(5)路基填筑前的排水施工。对于一些排水量较大的地区,必须在填筑路桥过渡段之前开展排水施工。否则路基上易出现水侵蚀的现象,极大损坏路桥过渡段的质量。在开展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路桥一体化设计的要求,做好路桥过渡段的排水工作,通过设置横向盲沟与泄水管,促使施工达到良好的成效。

(6)路桥过渡段的组织施工。对于路桥过渡段桥台和道路的连接处来说,在对锥坡预压进行填土时,必须同步开展填筑和碾压桥坡道路等工作。在对锥坡预压填土和碾压桥道路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如果选择大型碾压机械出现问题,则可改用小型的振动压实机械,有效进行锥坡预压填土及桥坡道路碾压的施工。在开展路桥过渡段施工前,好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进行填土时,出现先快后慢的现象。静置预压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进而代表施工完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路桥工程设计的管理程序较为复杂,同时涵盖的内容较多,应当在整个项目中对路桥工程设计构思一体化应用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建设路桥工程项目,其中设计构思一体化和管理至关重要,必须经过该项措施路桥工程项目设计才能有序开展与运行。做好路桥工程设计中的设计构思一体化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管理的水平,进而保证路桥工程项目设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穆俊伟.关于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 [J].山西建筑, 2014(7):174-175.

[2] 刘宇.浅谈路桥设计构思的一体化 [J].林业科技情报, 2014(3):86-88.

[3] 曲志严.市政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 [J].黑龙江科学, 2015(l):51,53.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4

根据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局自6月份以来在局全体干部职工中兴起了学习“三个代表”的教育活动,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0__年7月,我局在深入领会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召开了学习动员大会。张嘉晟副局长结合国土资源工作特点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作出的一项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是完成十门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按照上级要求,以高度责任的高度迅速在我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不断转化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我们的管理工作。张副局长的重要讲话使广大职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和目标。大家充分认识到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加强领导,把学习落到实处在学习中,我局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天的时间集中学习和讨论。领导带头,作学习的表率,真正学在前面,用在前面,持久学、深入学,学以致用,结合职责和实际,研究问题,明确思路,亲自动手撰写学习体会。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我局认真学习了《十六大报告》、主席《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省七次党代会报告》、《市二次党代会报告》等重要理论文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钻研和理解,注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差距,总结经验;对如何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探讨。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很好效果。三、结合工作实际,真心实践“三个代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重点在于结合,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真心实践“三个代表”。基于此,着力于我局实际,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国土资源工作是个窗口行业,最能体现情为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虽然我们分工不同,但总的是为开发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保护服务,根据国土资源行业的特点,上级赋予我们一定的权力,但这些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为开发区发展服务。结合国土管理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实践:一是积极主动提供优质服务,对各类用地,提前介入参与选址定点,做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截至9月底,我局共收到各类用地申请达40多个,用地面积3500多亩,为从源头上控制和引导建设用地。一方面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对受审的用地申请认真审查,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等方面严格把关。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为重点项目用地提供服务,共办理建设用地11件,总面积达67.48公顷,其中耕地57.84公顷,对曲靖师范学院、学府路、珠源路、迎霞路、长征路、云南冶金集团有色基地办公生活区、曲靖市制药厂、曲靖药业有限公司、康利制药厂等项目用地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依法依规按程序和权限办理农地转用、土地征用报件,严格按照市局《关于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开发区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截至10月初,我局共受理征用地报批件2个批次11个建设项目用地和1个先行用地报件;依法缴纳耕地开垦费389.4893万元,收缴征地管理费119.6845万元,收取土地出让金378.4585万元。三是加强土地统征工作,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与乡、村、组签订“协议”,强化对土地的统一管理做到“五统一”,近年来,开发区重点项目较多,随着改革的深入,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大量项目纷纷踊驻开发区,征地工作显得尤为紧迫,为解决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分局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阻力多等困难,深入各村各户,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认真落实农民补偿费,切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从3月份至9月份,我局共征地2321亩,为开发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而切实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休现。我们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开发区的明天将更加美好,国土资源事业也将不断推向前进。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5

一、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主要路径

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严重,创新农村土地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理论界在关于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上已达成共识,但在如何创新上,则存在较大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路径:

第一,经营权路径。其主要思路是,主张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硬化农民的经营权,包括延长农民的承包期甚至实行永佃制,允许继承和转让,促进土地流转,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等。这种主张以现有土地制度为基础,重点在于稳定农民对经营权的预期,其优点在于,适应了农民“怕变”的心理,有利于发挥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而容易为政府所接受。但这种思路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难以解决当前最为突出的因产权关系不清导致的对农民土地权益的剥夺的现象;二是在这种制度下,土地流转比较困难,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不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高农业产出与效益;三是可行性不强,因为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期限的长短,表面看来由政府政策乃至国家法律所决定,但实际上取决于占有不同数量土地的农民之间的博弈,而且其改变承包期的主要根据就是人口的变动和集体所有制下人们对土地的均等、公平占有权利。同时严格讲来,这种思路不能说是创新,只是现有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已。

第二,所有权路径。其主要思路是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这又有两种观点:一是主张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将土地永佃给农民;另一种主张是实行私有化。这种思路针对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试图从所有权角度对土地制度进行革命性变革,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同样存在局限。

首先看国有化途径。从理论上讲,实行土地国有应该能够防止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但实际上却不一定。因为第一,产权关系不清、所有权虚置是公有制经济的共性,而国有制是范围更大的公有制。相对于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经济的产权关系更难以清晰,所有权主体更难以落实(这已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得到证明)。所以,试图通过土地国有化来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以便从源头上避免农民土地权益被剥夺,无异于南辕北辙。第二,实行土地国有化,村集体负责人在理论上已无权干预土地的处置过程。但是他们无权处置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无权处置,况且国家也不是抽象的,其所有者权益也需具体的个人来行使,而这个具体的个人无疑是基层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而且从现实看,在严重侵犯农民权益的土地征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恰恰不是理论上有权代表农民处置土地的村委会负责人,而是基层政府官员。所以,即便是实行土地国有化,如果缺乏对土地的有效保护和对基层政府的有效监督,他们完全有可能像现在这样侵犯国家赋予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此外,按国有化思路,将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国家再将土地交给农民耕种,而且实行永佃制,可以继承,也可以转让,甚至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但这样一来,除了在理论和法律上与集体所有制有区别外,单纯从经营权角度看,和集体所有制没有实质性区别,因而存在和现行土地制度相类似的问题,如土地流转困难、农民经营预期不稳定等。此外,还存在一个两难选择问题:如果不鼓励甚至禁止经营权流转,就会阻碍土地集中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从而不利于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若允许和鼓励经营权流转,农民均等占有土地的现状必然会被打破,导致一部分农民失地,甚至出现不是所有者的地主,而这种结果和实行土地私有制有殊途同归之效。

其次看私有化途径。从理论上看,实行土地私有最有利于土地产权明晰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而且农民对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是顺理成章的必然结果。同时从长期看,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集中便是必然的,而土地集中则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前提条件。但问题在于,农民是各社会阶层中最弱势的群体,如果没有相应的严格保护农民土地私有权益的法律制度,剥夺农民权益的现象依然难以避免,此其一。其二,土地集中的前提是一部分农民甚至多数农民失去土地,而这种状况会使相当多的农民失去重要的谋生条件,甚至从根本上取消了土地对大部分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三,基于政治、意识形态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让政府接受这种思路并实施,难度较大。

二、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背景分析

上述创新思路基本上是在现有条件下人们所能够想到的全部主要思路,人们只能在其中做出选择,特别是从所有权角度来看,只能在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农民个人所有三者中做出选择。但问题在于,三种路径各有其优点,又各有局限,因而在其中做出选择是相当困难的。正因如此,所以在此问题上人们长期不能形成共识。不过,这种状况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土地制度创新问题上,既然非此即彼的单选方式是不现实的,那么探讨多元创新思路就是一种现实选择。而在进行多项选择时,至少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

(一)不同地域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我们大致可以将目前的农村土地分为两大类型:

一是发达地区和城郊地区的土地。这些地区经济发达,而且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城市化进程,这些地区的土地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第一,其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功能大大降低了。由于该地区经济发达,农业占GDP的比重已经很小,农业本身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了,以前从事农业生产的相当部分农民都已转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农业收入只占全部收入的很少一部分,地方政府不仅很少向农民乱收费,而且有财政能力为农民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土地已不再对保障农民基本生存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该地区土地资源本来就极为紧张,再加上城市规模的外延式扩张,使土地本身的价值和增值潜力大为提高,引起各

利益当事人的高度关注。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集体所有制所导致的土地产权关系的模糊和虚置、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等,导致地方政府与村集体合谋,占有了过多的应归农民占有的剩余,引起了农民群众的不满,甚至出现激烈的群体性事件。这部分土地虽然占全国农村土地总量的比重较低,但却是“三农”问题的一个焦点。当前理论界所认同的现有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弊端以及媒体关注的热点指的主要就是这种情况。这类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与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制度安排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应该放在所有权角度,以合理分配土地剩余为目标,兼顾城市发展和农民向市民转化的需要。而且这部分土地并不是我国农村土地的主要构成部分,涉及的农民数量较少,因此可以采取较为激进的改革策略。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该地区的土地问题扩大化,不能将主要适应于该地区的改革路径视为普遍经验。

二是广大远离城市的农村落后地区的土地。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地区,既是我国农民的主要居住地,也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其土地是中国农村土地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要素。正是这部分土地的制度安排,对于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全局性、决定性的意义,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6

同志任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主持县国土资源局全面工作。近年来,该同志不论是在担任县国土资源局副职期间,还是升任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职务后,都能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本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和带领全局同志,出色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主要事迹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思想上、政治上和加快发展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该同志能认真搞好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注重培养和塑造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襟怀坦白,对党忠诚。能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提升贯彻执行政策法规和融入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别是近年由该同志牵头负责的灌云县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从国土资源部、省测绘工程院引进的“土地调查之星”示范项目及网络rtk高科技试点项目,均获得成功并被广泛运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评价。

二、敬业尽职尽责,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该同志多年主管县国土资源局基础业务和土地经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工作,对所主管的各项工作,都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地籍管理工作于2004年、2005年和2006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省国土资源厅表彰,2006年还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地籍管理“双强县”称号。地价评估、土地更新调查和城镇地籍测量等工作始终位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前列。由该同志牵头主抓的行政服务大厅,自2006年底开始运行以来,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为国土资源部门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该同志在主管国有土地储备及土地市场经营工作期间,能在抓好土地经营、盘活存量土地、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新城区建设、激活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每年还为县财政贡献数千万元土地收益,并牵头承办和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人民西路、西环路、国土路、小鸭河综合整治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担任主要领导后,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组织实施的同时,该同志都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指挥在一线、督查在一线、落实在一线、实干在一线。几年来,该同志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和单休日,在保障和服务全县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用地,全面推进西环路、国土路和人民西路工程建设以及搞好土地市场运作等方面,该同志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而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超级秘书网:

三、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搞好廉洁自律。一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决定,能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到位。二是严格遵守组织原则,坚决服从和自觉接受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三是严格执行经济工作纪律,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从不为个人谋取一私一利。四是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在组织开展征地拆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尽最大努力照顾群众的利益,让群众满意。五是模范执行“十条禁令”、“八项要求”,做到逐项对照、带头做好,用自身的表率作用推动廉政机关建设。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7

**同志任县国土资源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主持县国土资源局全面工作。近年来,该同志不论是在担任县国土资源局副职期间,还是升任县国土资源局主要领导职务后,都能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本局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和带领全局同志,出色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主要事迹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思想上、政治上和加快发展上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该同志能认真搞好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注重培养和塑造个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襟怀坦白,对党忠诚。能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提升贯彻执行政策法规和融入加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管理手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别是近年由该同志牵头负责的灌云县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从国土资源部、省测绘工程院引进的“土地调查之星”示范项目及网络rtk高科技试点项目,均获得成功并被广泛运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受到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高度评价。

二、敬业尽职尽责,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该同志多年主管县国土资源局基础业务和土地经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等工作,对所主管的各项工作,都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地籍管理工作于20xx年、20xx年和20xx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受到省国土资源厅表彰,20xx年还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地籍管理“双强县”称号。地价评估、土地更新调查和城镇地籍测量等工作始终位于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前列。由该同志牵头主抓的行政服务大厅,自20xx年底开始运行以来,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为国土资源部门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该同志在主管国有土地储备及土地市场经营工作期间,能在抓好土地经营、盘活存量土地、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新城区建设、激活房地产市场的同时,每年还为县财政贡献数千万元土地收益,并牵头承办和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人民西路、西环路、国土路、小鸭河综合整治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担任主要领导后,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组织实施的同时,该同志都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指挥在一线、督查在一线、落实在一线、实干在一线。几年来,该同志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和单休日,在保障和服务全县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用地,全面推进西环路、国土路和人民西路工程建设以及搞好土地市场运作等方面,该同志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而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三、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搞好廉洁自律。一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决定,能坚决贯彻执行、落实到位。二是严格遵守组织原则,坚决服从和自觉接受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三是严格执行经济工作纪律,坚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从不为个人谋取一私一利。四是严格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在组织开展征地拆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尽最大努力照顾群众的利益,让群众满意。五是模范执行“十条禁令”、“八项要求”,做到逐项对照、带头做好,用自身的表率作用推动廉政机关建设。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8

省国土资源厅:针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了五项整改措施。一是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努力破解土地制约的瓶颈。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国家多下达我省建设用地计划,多渠道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问题,大力开展节约用地、集约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增强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二是瞄准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加强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建立境外地质勘查基金,鼓励我省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到省外、国外找矿办矿。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继续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四是规范海洋工作,促进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形成。加强海洋法规、规划体系建设,围绕曹妃甸工业区、沧州渤海新区建设,搞好区域用海规划的编报和建设项目用海的论证、预审以及组卷报批工作。五是切实加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国土资源审批电子政务系统,加强电子政务工作。

省交通厅:着力研究解决涉及全局、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使解放思想的成果鲜明地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实践上,体现在交通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谋划发展,解决今后五年交通“干什么”的问题。加强规划指导,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加快港口建设,发挥港口在建设沿海强省中的龙头作用;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到2010年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油路。二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投资两类,对高速公路、港口、铁路等有收益的项目,继续推进项目业主多元化、筹资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一般国省干线养护力度,探索形成农村公路有效的管养新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十公开”,进一步创新廉政工作举措。进一步完善“十公开”制度,在一般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中制定公开制度,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现公开,全面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廉政工作机制。

省信息产业厅: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跳出河北看河北、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原有发展思路,重新审视我省信息产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查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省信息产业规模小,外向度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少,信息产业对我省GDP的贡献率低。二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强,聚集效应不够明显。三是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一些体制性、机制依然存在,制约了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五是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六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七是思想不够解放,陈旧观念依然存在,不敢大胆突破,开拓创新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不强,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不足。

下一步将积极调整信息产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完善新的战略规划,研究制定多项鼓励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举措,找准新的融合点、理清新的切入点、确定新的支撑点,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新突破,信息化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新成效,无线电管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9

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思路在书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选择应在资源优势、资源结构、环境损失多导向分析下展开,注重开发强度的控制,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结果,科学评判区域内国土开发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在空间叠加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将国土空间开发的调控成果以分级图层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合理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该书从国内外研究前沿的论述,到基础理论的研究,再到评价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的深入展开,主要内容分为几大板块,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资源配置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地域分工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剖析,为后续的承载力科学评价、资源合理利用、空间合理布局的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方法研究部分,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综合选取评价方法,确定承载力综合评价路径。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对选取的实证研究区域开展承载力综合评价,进行区域国土规划的开发战略布局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开发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推动国土规划战略布局得到稳步实施。

全书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层次清晰,结构分明。该书体现出几大显著特点:

1. 全书紧密结合十精神,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为出发点,以国土规划为落脚点。2010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在全国开始启动,围绕构建合理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本轮国土规划强调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明确区域的国土开发适宜性和限制性。作者在本书中针对十对国土开发的要求和全国国土规划的指导思想,提出包括四大子系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和多导向的国土规划开发战略分析,为国土规划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10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采取的措施

1.在新解放区以为突破口,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建国初期以为首的党中央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以新解放区的为突破口,实现土地所有制的根本变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中央人民政府又于1950年6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导下,新解放区的工作正稳步推进,到1953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从而彻底实现了变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伟大变革。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使得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圆满完成。

2.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之后,虽然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但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质上还是农民土地私有制,还在属于小农经济,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集体原则。曾明确提出:“就农业来说,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3]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农业生产互助合作来变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集体的土地所有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战略指导思想,并在农村中发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生产的互助合作来解决农业个体经济与农业集体经济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业生产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农业互助合作为标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原则。

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三农”问题所取得的成就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建国初期,始终没有忘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反复教导我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早在1944年与美国人谢伟思的谈话中就指出:“不解决农业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就不能成功。建国初期多次强调全党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我国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首先要把农业搞好。”[4]由此可见,农业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作用是如此的重大,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深刻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的思想。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既是轻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

2.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因此,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们无论在中国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伟大的力量,工人阶级只有紧紧依靠这个伟大的同盟军,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醒全党: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5]

3.农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阵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以农村为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全国解放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及时提出了城乡兼顾的思想。他说:“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6]建国初期,非常重视农村问题,认为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只有农村稳定和发展了,城市才能稳定和发展。

4.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在完成以后,及时把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认为,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变个体经济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5]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化方式,采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把分散的个体经济改造成集体经济,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党领导的和以农业合作化为道路,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成绩是很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

[2]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336.

[3] 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81.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11

“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市化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筑和谐社会,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更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助于打破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实现城乡协调统一,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路

   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上,当前理论界还存在着较大分歧和争论,目前主要有三种思路:一种是仍然将其划归于农村社会保障范围之内;一种是将其归于城镇社会保障范围之列;另一种是另起炉灶,推出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到底是归属城市还是回归农村,还是创新一种新的保障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实际上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或纳入城镇社会保障在实践上都遇到很多现实阻碍。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得知,由于农民工双重的身份性,一方面乡镇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保障功能的虚化及农村社会保障缓慢发展,制约了农民工进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另一方面以单位为核心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城市社会保障机制滞后,企业因为社会责任弱化导致的用工制度不规范及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抵触、以及农民工较强的流动性而引起执行上的困难、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上的窘迫、自身可支配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所导致参保的理性规避等诸多原因,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在现实可行的条件下依旧困难重重。因此除上述三种思路外还有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归口,积极探讨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议应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农民工的特点及最迫切的利益需求,优先建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和大病统筹医疗制度,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农民工社会救助机制,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建立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抓紧制定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依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则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积极地寻求多种路径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成为大多学者的共识,让社保对农民工来说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能真正意义分享到应有的各种社会保障。事实上“农民工力争一只脚踏在收益低、预期确定、保证生存起码需求的土地保障上,另一只脚踏在收益高些、风险大、非生存起码需求的非农收入上”,[1]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具有双重收入来源,存在的经济基础很特殊:一方面脱离了农业生产逐渐市民化,在城市则可以在非农行业就业,另一方面,农民工与农村仍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农村留有一份土地,在城市谋职的风险性以及社保的严重缺失等所导致返乡的极大可能性,宁愿抛荒也不愿意放弃这惟一的保障,仍把土地作为最后的退路。因此,笔者认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上述几种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路都忽视了现阶段农民工怎么从土地这个社会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系统转换的问题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传义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是有战略意义的,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会大大有利于农民向城镇的转移,有利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实现,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

   二、“土地换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新路径

   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中指出,农民外出务工期间,所承包土地无力耕种的,可委托代耕或通过转包、出租、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但不能撂荒。农民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或限制,也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土地流转收益。这就给流转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提供了政策依据。事实上,在国家近年出台系列减免农业赋税及加大农业投入和农业补贴等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业政策下,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土地就委托给亲戚邻友耕种或者转包、出租给其他人,从中取得一笔收益,但收益不多,只是当家用补贴。对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来说,觉得有利可图就将土地出租出去,钱一点是一点,总好过撂荒。那么如何将农民工在原属地的农地更好地利用起来,并且将社会保障联系起来就是个难题了。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保障权威专家龚维斌在“完善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建立”的记者专访中就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也要立足国情,构建一个‘低保障,低水平,广覆盖,重实效、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挖掘和利用传统社会保障资源。”这就给农民工怎么从土地这个社会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系统转换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提倡“土地换保障”制度的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寻求农民工社会保障路径的探索视觉转移到现在农村惟一有较大增值价值和财力功能的就是土地,从开发和挖掘农村传统的社会保障资源来寻求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困境的路径,最终目的为建立针对农民工独特身份和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铺路,从而推进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土地换保障”通过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填补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创新路径,很好的解决了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延续,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提供了启动资金。农民工因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获得了相应的收益,从此代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和实现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换,逐步实现市民化,并且推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

三、“土地换保障”方案设计中运行载体的缺失浅析

(一)“土地换保障”方案设计中运行载体的缺失分析

从 “土地换保障”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步骤来看,“土地换保障”的实质或核心是承认农民在让出承包土地或被征用土地的情况下,应当获得某种补偿,并且这种补偿应当被用来为其建立社会保障。那么这样一种用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的方案设计到底有没有充分现实依据呢,陈颐同志进行深入研究对农民工选择“土地换保障”这样一种从土地社会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系统转换的方案设计进一步补充了相关依据,论证了“土地换保障”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另外,曾详炎等同志在可操作性上进一步研究,认为在这个制度安排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会遇到初始永佃权的定价问题,可能出现的侵占农业生产资金问题、土地市场评估成本问题、地区之间地价与社会保障水平不平衡问题以及土地私有化问题等,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然而笔者发现其中还没有学者注意到运行载体的缺失问题,在方案设计中提出具体运作办法时有学者认为,对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工,可直接参加农民工社会保障,并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折算为一定年数的个人帐户积累额,促进农民工从传统土地保障到社会保障的平稳过渡。另外有学者提出,农民工到城镇就业或进入城镇定居而无力耕种土地的时候,让出其原先承包的土地,由转包者按国家统一标准替转让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使其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障。当然这部分经济补偿也可先交付国家财政,但国家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承诺将这部分农民纳入城市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土地换保障”整个运行过程中交易中介机构的研究是缺失的,有的只是笼统指出由国家责任强制为其纳入社会保障,有的直接由土地经营权的转包者支付农民工参保费用。我们知道,农民工只在乎现期收入,他们参保的意识非常薄弱。对他们来说,增加他们的收入最为切实,所以他们就可能会同承包者私下商量好将社会保障的提取费用直接转化为货币经济补偿,这就要求国家赋予有关监督机制的制约。而如果设立国家的监督机关来监督承包者从转让农民工土地使用权获益中提取农民工社会保障费用的行为,则加大了“土地换保障”制度的成本支付,这就提出了在实行“土地换保障”方案中其运作载体的缺失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土地换保障”的运行载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由集体经济组织转制而来的股份合作社 

   根据孙雷、陈波羽中的研究,他们在针对失地农民设计的“土地换保障的逻辑框架” 中指出失地农民通过放弃土地使用权获得经济补偿后,一部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失地农民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一部分作为失地农民的货币收入,成为市场人的物质基础,另一部分则用作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使得他们具备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基本技能。可见这里代表耕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成为交易的中介机构,作为失地农民与征地方交易的中间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被征用耕地的交易获得的收益,用来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由此可以推广到 “土地换保障”中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建立,引入代表农民工土地使用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交易中介机构。这个思路也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有党和国家的强力推动,更需要发挥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政策精神 。另外笔者认为为避免由村集体包办,应与现行的中国行政机构体制改革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正在农村推行村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相配套,特别是农村集体组织从农民工土地转让费当中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提取应该向村民公开,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和监督村里的事务。保证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应有的效率与公正。

   而原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模糊、人格化的出资者主体缺失、决策独断、监督不善、分配随意等种种制度性缺陷直接影响到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利益,研究表明迫切需要从产权制度改革上破除。现阶段农村社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以村、组为对象,在制度安排上多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从转制后的组织形式看,其定位不同,既有股份合作制企业,也有股份制公司,以及股份合作社。有学者进一步研究,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定位,以及转制后的实际功能和作用都与政府行为有直接关联。两者要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相互调适。其中第一条指出转制后的组织功能就与社区成员的社会保障管理有关,是按照公共产品供给非歧视性原则,对于集体资产所有者的社会保障成本,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全额承担“城中村”或“村改居”成员的社会保障费用。另外深入到股份合作制中土地股份合作的研究,土地股份合作的形成是在村委的引导下若干农民自愿组织,组成合作社,农民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向合作社入股,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和管理,实行“土地入股,集约经营,独立核算,按股分红”。其股份合作社在年底取得的收入扣除必要的成本费用后按股分红,同时合作社按每股每年提取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将自己在原属地的土地使用权向合作社入股,这样一来他们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仅长期不变,而且还有股权收益,吃了“定心丸”,也自然安心进城从事二、三产业。将上述两个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研究,笔者认为可以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通过由集体经济组织转制而来的股份合作社在土地与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两者之间架起联结通道,股份合作社在农民工向合作社入股期间在按每股每年强制提取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强制提取一部分基金作为农民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的启动资金,保证其进城后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当然,由于中国各地经济水平不一,这种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形式主要出现经济较为发达,大部分农民已转移到从事非农产业的沿海地区和发达内陆地区,如广东、江浙、辽宁、山东、湖南等地。而广大中、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地域、经济水平等因素制约了土地的流转,也就很难形成土地股份合作这样一种土地规模经营方式。因此在考虑原属地在较为贫困,并且零星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比较严重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在实施“土地换保障”中架构其运行载体时,笔者认为有待于政府(下转第24页)(上接第22页)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并且政府在其介入的作用成分相对发达地区对股份合作社要多一些, 值得我们更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晓星.论“一个国家,两种保障”[J].经济体制改革,2005,(4).

   刘锋.国务院明确:不得以农民进城务工为由收回承包地.参见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244958.html

   陈颐.论“以土地换保障”[J].学海,2000,(3).

   曾详炎,王学先,唐长久.“土地换保障”与农民工市民化[J].晋阳学刊,2005,(6).

   董理.我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探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5).

   王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模式构想 [J].专题讨论,2004,(6).

国土所工作思路篇12

一、国土资源宣传教育总体思路

20*年,分局国土资源宣教工作总体思路:以上级有关加强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工作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分局年度目标任务,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贴近实际、抓住关键,外重宣传、内强业务,创新方式、务求实效,切实加大国土资源宣传力度,努力构建“大宣传”格局,积极营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20*年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突出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内容等方面宣传,重点加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政策教育。

(二)突出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宣传,重点是《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3号)、《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20*〕71号)等主要文件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政策解读。

(三)突出推进城市化重要意义和征地拆迁新政策的宣传,加强对镇(街道)、村(社区)相关人员的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分片宣传,如:老城区和相对成熟的区域以宣传年租金政策等为主;在科技园区(私营园区)以宣传节约集约用地、闲置土地处置、经营性用地出让等政策为主;在镇、村(社区)以宣传耕地保护、10%留用地政策、地质灾害防治等以及宅基地发证等为主。

(四)突出“4.22”、“6.25”等重点时段,根据年度宣传工作要求,结合*实际,设定载体,认真谋划,深化国土资源政策宣传力度。

(五)突出国土资源保护和保障两大主题,积极宣传保护国土资源和服务*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以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举措和成效;

(六)突出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加强政治思想、依法行政、国土政策、自身业务等方面的培训。

三、20*年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一)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宣传报道,是反映分局整体工作,总结经验,鼓舞斗志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突出国土资源管理基本国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队伍建设、征地拆迁、土地执法监察、土地出让、地籍管理、国土所建设、文明争创等方面工作的宣传。

(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反映分局工作动态、阶段性工作进展和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等;要将信息报送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实行目标责任化,激发全体干部职工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提高参与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向省市媒体、《浙江国土资源通讯》、《浙江国土资源》、《杭州国土资讯》、《杭州国土资源通讯》、《*报》等的投稿,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同时,要认真做好《*国土信息》编印工作,及时有效反映出分局各项工作。

(三)加强重点时段宣传。突出“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12.4”全国法制日等重点时段宣传工作,结合“五五”普法教育、“三五”依法治区等的深入开展,积极宣传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努力国土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以《*报》、广场咨询、“下基层、听意见、送服务”等为宣传载体,采取寄送报纸、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等方式,加大在辖区范围国土政策宣传力度,确保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开展经常化,使广大干部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国土资源管理发展动向和法律法规政策等。

(五)加强一线宣传教育工作。突出一线宣传,重点加强对镇(街道)分管领导、村镇办主任、村(社区)负责人、村民群众和各项目指挥部人员的宣传培训,强化社会各层面的国土法制意识。继续在村(社区)宣传橱窗建立国土资源宣传专栏,扩大国土资源动态、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六)加强内部培训教育。按照“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要求,通过外聘专家、内选业务骨干、定期授课、外出培训、科室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征地拆迁、执法监察、地籍管理等方面培训教育,夯实业务基础,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

(七)加强宣传教育载体创新。国土资源宣传教育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日常工作开展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必须注重形式和方法的创新,积极筹划好“4.22”、“6.25”、“12.4”等重点时段宣传,采取制作课件、编印国土宣传手册和表彰国土资源管理先进单位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类读书会、干部培训班、广场咨询、送法下乡等有利时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紧贴*国土资源管理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大国土资源宣传。

四、宣传教育组织原则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建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所负责人为组员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各项具体工作,各科(室)、所按照职能分工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分工负责,加强协作。各科(室)、所要牢固树立国土资源宣传主人翁意识,加强协作配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国土所要发挥人熟、地熟优势,加强与镇(街道)、村(社区)协调,并适时组织开展辖区村(社区)干部的培训;科室要根据工作特点,认真做好相关内容的宣传准备工作。

(三)协调力量,建立“大宣教”格局。要转变由“一家管”为“多家联合管”的国土资源宣传教育格局,积极向区委宣传部汇报,加强与区依普办、司法局、环保分局、区教育局、团区委、少工委等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沟通、协调,整合宣传力量,拓展宣传空间,发挥整体宣传作用,形成全区国土资源宣传“大宣教”格局。

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要求

相关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