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5:14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 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三年级铅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三、 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2

第一章总则一、为了鼓励各岗位监理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监理人员各尽所能,提高本公司工程监理处监理人员的监理实际工作能力,各监理处监理人员实行岗位等级管理制度。

二、岗位等级是职员在上岗前必须具备的相应岗位资格。三、为了使监理人员岗位等级的确定、升级、降级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办法。四、监理处所辖工程中,总监、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均分五个等级,项目监理部各岗位必须在取得相应岗位等级的职员中选择。副总监、总监代表属于总监序列;驻地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属于监理工程师序列。五、所有监理人员初次评定等级时,原则上暂定为五级。由监理人员填表申请,按程序报监理处行政综合科、工程监理科和主管工程监理科的副处长初审,经监理处处长批准确定。六、监理人员岗位等级每年统一评定两次。由于特殊原因需在其它时间对监理人员进行岗位等级调整时,由工程监理科提出,报主管工程监理科的副处长初审,经监理处处长批准后执行。七、监理人员岗位等级初次评定或特殊调整经处长批准后,由行政综合科发文并进行工资待遇的调整。八、监理人员岗位等级调整必须取得公司领导的同意,并在调整文件发出之前报公司备案。第二章岗位等级基本条件九、总监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总监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三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四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五级总监: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十、监理工程师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监理工程师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持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三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四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五级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持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且已在本公司注册。十一、监理员序列岗位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各级监理员岗位等级的基本条件如下:一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或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同时通过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且取得PETS—4级或PETS—5级合格证书,英语口语能力强。二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三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助理工程师或以上职称。四级监理员:必须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技术员或以上职称。五级监理员:具备工程建筑类专业中专或以上学历,或具有建筑工程工作经验。十二、年龄超过45岁且专业工龄超过20年者,岗位等级基本条件可在同一序列中放宽一个等级;年龄超过55岁且专业工龄超过30年者,岗位等级基本条件可在同一序列中再放宽一个等级。第三章岗位等级的例行调整工作十三、岗位等级的例行调整是指办事处每年对监理人员定期进行岗位等级升级、降级或保留原等级的调整工作。十四、监理处原则上根据本办法相应规定和监理人员每月业绩评定结果确定参加岗位等级例行调整的监理人员范围。十五、工程监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晋升等级:⑴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上级满意度为三级;⑵业绩考察期内上级满意度为一级的次数少于三次;⑶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务知识测评系数低于0.8;⑷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德操系数低于0.9;⑸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8;⑹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95;⑺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主满意度为不满意;⑻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三级或三级以下;⑼在本处连续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十六、工程监理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降级处理:⑴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上级 满意度为五级;⑵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上级满意度为四级;⑶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业务知识测评系数低于0.6;⑷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德操系数低于0.7;⑸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7;⑹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考勤系数低于0.8;⑺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业主满意度为不满意;⑻业绩考察期内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五级;⑼业绩考察期内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综合评定为三级或三级以下。十七、监理处每年对监理人员岗位等级进行两次例行调整工作,上半年调整工作从三月一日开始,下半年从九月一日开始。十八、监理人员业绩考察其分为:每年三月至八月为一个业绩考察期,每年九月至下一年二月为另一个业绩考察期。行政综合科根据相应考察期的监理人员每月业绩评定结果整理应降级的监理人员名单和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的人员名单,但等级调整的其他工作不受本条上述考察期划分的局限。十九、监理人员对监理处做出的等级晋升、降低和保留原等级决定有异议,可书面向监理处处长提出,处长应在30天之内给予明确答复;如对监理处处长的答复还有异议,可向本公司经理办公室提出。二十、监理人员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主要由行政综合科、升级评审组、升级考察组具体负责。二十一、升级评审组和升级考察组是一个临设机构,成员每年由处长临时指定,成员名单必须报公司备案。二十二、监理人员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具体程序详见附表。第四章附则二十三、本办法不应与公司的规章制度相抵触,如有抵触处,应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为准。二十四、本办法一律由本公司第一工程监理处负责解释。二十五、本办法自200*年__月1起开始在本公司第一工程监理处试点执行。南昌市____咨询监理公司200*年__月__日岗位等级例行调整工作程序说明表序号内容责任人天数备注1行政科对全处所有监理人员考察其内监理人员业绩评定结果进行整理,提出应降低等级的人员名单和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的人员名单行政科72上述名单经处长审批后,行政科发文通报有资格申请等级晋升人员名单,并对降级人员予以工资调整行政科7降级人员名单由行政科直接通知个人,一般不予公开。3有资格申请提高等级的人员本人填写《岗位等级提升申请表》,上交行政科申请人14监理处所在地人员应本人交到行政科,外地人员可传真到行政科4申请人参加办事处组织的考试行政科25评卷监理科76行政科对考试合格人员进行初审,提出参加答辩的人员名单行政科77答辩人员名单经处长审批后,行政科通知经批准的人员参加答辩及相关事宜行政科78答辩评审组79升级评审组评审,形成评审建议评审组1410升级考察组对评审组建议给予等级晋升的人员进行不事先通知的现场考察,形成考察建议考察组2111处长根据上述建议等情况综合确定等级晋升人员名单处长7处长做出决定前应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得到领导同意12行政科起草关于工程处监理人员岗位等级晋升结果的文件,经处长批准后,报公司备案行政科713行政科发文通告,行政科对晋升人员进行工资调整行政科7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3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包括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套是由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Project 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仁爱版》)。第二套是由陈琳与SimonGreenall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English)学生用书(以下简称《外研版》)。第三套是由中国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联合编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目标)》(GoForIt)学生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三套教材均是我国各地使用最为广泛的初中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套教材都是依据《新课标》而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供初中七年级至九年级使用。其中,《仁爱版》和《外研版》均为6册,每个学期一册书,《人教版》则包括5册,前4册用于七、八年级,每学期一册,第5册用于九年级。本研究的统计范围包括教材中各部分的文字材料,但不包括教材中出现的人名,以及汉语地名的拼音形式,如Lucy,YaoMing,Shanghai等,但保留了其他地名,如Liverpool,Chicago等。我们认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前者不属于英语词汇范围,而后者作为异国文化一部分,应该被看作英语词汇。

2.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的总体概况,同时把这三套教材的词汇与《新课标》所要求掌握的初中阶段的词汇进行对比。本研究着重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三套教材分别呈现怎样的总体词汇特征?(2)与《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相比较,三套教材所使用的词汇分别具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3.统计工具和基础词表的编制

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工具是由Nation等人开发的词汇分布分析软件Range。该软件提供根据高频词编制的三个基础词表(Baseword Lists),研究者可以以基础词表为依据对任何文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文本材料中有多少单词属于基础词表范围、这些单词的出现频率、基础词表单词在文本材料中的覆盖程度或者在不同文本材料的跨度情况等。此外,该软件还可以统计出文本材料的形符(token)、类符(type)、词族(word family)的数量。

Range软件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词族为基本单位,一个词族包括本词(headword)、它的曲折形式和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uncared,uncaring等派生形式。然而,按照我国编制词表的惯例,通常把派生形式列为独立的单词。例如,《新课标》词汇表中的work,worker;clean,cleaner;celebrate,celebration;compete,competition,competitor等均列为独立的单词,而在Range的基础词表中,这些单词都分别编排在work,clean,celebrate,compete的本词之下。在我们所编制的基础词表中,一个词族只包括本词和它的曲折形式,而它的派生形式都被单独列为本词。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单词总数没有因为把所有派生词都归于根词而缩减。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自行编制的基础词表的一个词族就相当于一个单词。如统计work,work,worked,worked,working,works,worker的时候,结果应该为形符7个,类符5个,词族(或单词)2个。

4.统计过程

本研究除了使用Range所附带的基础词表以外还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依据《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了一个基础词表,并以这个基础词表为依据对教材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按如下程序完成:(1)通过Range软件分析《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总体词汇概况;(2)把《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编制成一个基础词表,并以此为依据对《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教材的词汇进行对比。

二、结果与讨论

1.三套教材总体词汇概况

表1列出了《仁爱版》、《外研版》以及《人教版》各册的形符(文本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包括相同词形重复出现的单词)、类符(不同词形的单词)的总数,以及类符与形符之比。

表1 《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词汇总体情况

表1统计结果显示,《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容量差异较大,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分别为93590,199472和109502个,《外研版》的形符数远远多于其他两个教材。从各册形符和类符的总数看,三套教材的词汇总数从初中七年级到九年级基本呈逐步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语言输入总量从初中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学生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是一致的,即学习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增长,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就越强。此外,我们还观察了三套教材的词汇多样性。词汇多样性指类符与形符之比(Type token ratio or TTR),是考察文本词汇丰富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类符与形符的比值越高,词汇丰富性越高,即重复使用的单词就越少。各册的类符与形符比的统计结果表明,《仁爱版》、《外研版》词汇丰富性基本都是呈现从低年级教材到高年级教材的递增趋势,换言之,第1册的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高,第6册词汇重复使用的程度最低。《人教版》前4册教材也基本如此,但第5册(最后一册)的类符与形符的比值却明显减少。这说明《人教版》第5册基本上是以复习旧知识为主,增加新词汇相对较少。

2.《新课标》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新课标》附录中共收单词3300多个、词组369个,包括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词汇。《新课标》并没有标明哪些词汇属于初中阶段,哪些属于高中阶段。因此,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将初中阶段词汇分离出来。我们所划分的依据是与Range基础词表的词汇进行对比,找出最高频词汇,同时按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所规定的1500~1600个词汇量来进行确定。最终确定初中阶段为1615个单词,高中阶段为1701个单词,总词汇量为3316个。此外,本研究不涉及词组。表2是《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分别与三套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对比的统计结果。

表2 《新课标》初中阶段词汇与三套教材词汇的对比

统计结果显现,从形符数看,《新课标》词汇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初中英语教材的总体词汇中使用频率都非常高,分别达到了92.18%,93.52%和91.22%。也就是说,在《仁爱版》、《外研版》和《人教版》三套英语教材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的总数中,不在《新课标》初中阶段1615个单词范围之内的只占7.82%。6.48%和8.76%。

词族统计结果标明,三套教材在《新课标》词汇范围内的单词总数分别是1521,1479和1339个,这基本上与《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1500~1600个英语单词是一致的。

然而,从表中的类符对比数据来看,《仁爱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500个,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8个,类符比为65.53%和37.47%;《外研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655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2132个,类符比为55.46%和44.54%;《人教版》在《新课标》以内的单词总数为2100个,在课标以外的单词总数为1494个,类符比为58.43%和41.57%。以上数据表明,《新课标》词汇总体上虽然在三套教材中使用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是其中多数单词是重复使用,而且是以同样的词形反复出现。并且,出现在三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的数量和比例都偏高。这种现象以《外研版》表现得最为突出,教材中非课标单词多达2132个,占类符比的44.54%。由于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超纲词汇,学生学习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此外,从形符数和词族数的对比来看,我们还观察到,《仁爱版》的词汇总数虽然最少,只有93590,然而所包含的《新课标》词汇是最多的,完全达到了《新课标》对初中阶段1500~1600个英语单词的要求。相比之下,《外研版》的形符总数比《仁爱版》的多一倍,但所使用的《新课标》单词只有1479个。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4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17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结束新授课,6月20日(星期一)开始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年6月26日—30日期末工作。7月1日(星期五)暑假开始。8月29日暑假结束,教师报到。8月30—31日学生注册,9月1日(星期三)正式上课。

二、关于期末考试考查安排

1、各校认真做好毕业生毕业考试报名工作,按时组织学生填写《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于6月29日前交初教室,一份留学校存档。

2、学期末一至六年级质量监测科目为语文、数学,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给予评定。

3、语、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由县局组织人员统一命题,统一印制。

4、毕业考试采取就近集中方式设置考点组织考试。考务工作由基层学校负责,考生坐位按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采取单人单位(另见毕业考试考务安排)。坐位顺序号于6月4日前通过电子文本发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阅卷工作由初教室统一组织。

5、县局负责对中心小学,城区小学1—5年级语、数学科质量监测。考务工作由学校负责,原则上考试坐位按学期初学生花名册顺序单人单座或不同年级交叉。考生坐位名册6月20号前以电子文本方式报初教室(表格式样由初教室统一设计)。初教室组织人员统一阅卷。

6、村级小学及教学点质量监测工作由各中心小学自行负责组织。

7、农村中小于6月23日上午安排人员领取一至五年级质量监测试卷。

8、各校组织完成期末各科成绩统计工作,并填写好“县小学期末各科成绩统计表”。城区以学校为单位,农村以中小为单位在期末结束前将各科成绩统计表报初教教研室。

三、其它工作

1、期末期间要注意做好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愉悦的心境下参加复习考试。

2、主动关心随班就读和留守儿童,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参加期末复习和考试。

3、组织人员做好招生片区内适龄(六周)儿童的摸底造册工作,特别要对在外就读的片区内适龄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注明入学时间和学校);按照前三残儿少残疾类别编造名册;扎实抓好前三残儿少随班就读及推荐到市特教学校就读工作。

4、认真整理毕业生档案资料。①填写并整理:义教卡、学籍卡、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花名册、毕业生毕业证发放名册、毕业生毕业考试卷。②根据学生升入中学实际情况造册,并将义教卡送学生升入中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6

本学期我代九三、九四两个班的语文,中考平均成绩为:九三班101.4分,在全局排名第九。九四班101.84分,全校语文最高成绩九三班黄倩同学119分,第二李丽117分,平均分和其他学校相比,不是十分理想,下面我就一学期来,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我都是中途接上的。九三班,八年级第二学期李正玮老师请假,学校安排我接代这个班的语文课。九四班,王校长来了之后做了调整,接替高洁老师的课。

(一)九三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变动频繁,课堂纪律较松散。学生没有紧迫感,学习自觉性较差。最大的问题是不交作业,逼急了就抄作业。在这方面我也下了不少功夫,具体如下:

(1)抓抄作业的学生。早上到校那段时间抄作业的人多,指定班长负责抓抄作业的学生,被抓到的,第二天早上站在讲台上抓其他抄作业的人,被抓到的接替前一个。执行了两天,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抓不到抄作业的人了。但并没有完全杜绝,只是早上到校这段时间没有了。

(2)成立语文学习小组,组长检查并收交作业,给课代表提供不交作业的名单,课代表交给老师,有老师处理,如扣德育分、课堂上点名批评、课下做思想工作等。

2.背课文慢,能按时完成背诵任务的寥寥无几。在提问检查背诵方面浪费了不少时间。

3.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学习自觉、主动的少,女生好于男生。不学习、不交作业的多。如张涛、詹培琛、杜生贵、于腾飞等,从不交作业。后面复习时,早上到校迟,杜生贵还经常不上课。

4.字写得认不出来的多,如朱宏亮、何翔霖、詹培琛、石瑞、杜生贵、于腾飞、张涛、张晓海等,字迹潦草,奇形怪状,影响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

可喜的是,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李正玮老师代课时,一直高于同行班其他班级,我接上之后,也一直保持这一良好势头。

(二)九四班存在的问题

1.作业收不上来。全班31人,作文收的最好的时候能收上18本。练习册十来本,由于收不上,五一后再没收过作业,在抽查时多数学生没完成作业。

2.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尽管是补习生,但学习自觉性也差,课文背诵总有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一部分男生上课说话,不学习。

3.对语文复习不重视。由于是补习生,从接上这个班,就着手复习,先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之后是八年级上下册,最后是七年级上下册,同时穿插复习《中考通》。《中考指导》,八套卷子全部复习完,另外还印发了中学生必备50首古诗词、2009年各省古诗词默写汇编等,作为老师,我尽心尽力了,但部分学生并不领情,有厌烦情绪。不过中考成绩还算可以。

二、复习工作

九四班是补习班,复习工作做得扎实,按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的顺序,复习了课本。现代文,重点复习了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古诗词是复习的重点。复习课本时,同时做《语文中考通》。之后做《语文中考指导》,还给学生印了一些2009年各省中考古诗词默写。后几周又第二轮复习了九年级上下册文言文,初中六册书中的古诗词。冲刺阶段,做了几套卷子。总的感觉,九四班复习的比较扎实,按计划圆满前完成了复习任务,没有什么遗憾。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7

锄禾

唐·李绅(一年级上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数字的古诗

山村

宋·邵雍(一年级上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张的古诗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级上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级上册)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四、描写长江、黄河的古诗

1、凉州词

唐·王之涣(六年级上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刘禹锡(六年级上册)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五、惜时

1、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一年级下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六、描写除夕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三年级上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诗中草

敕勒歌

北朝民歌(三年级上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诗中山水

1、绝句

唐·杜甫(一年级下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二年级下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九、诗中海

浪淘沙

唐·白居易(五年级上册)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十、诗中风

赠花卿

唐·杜甫(三年级上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李峤(二年级上册)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十一、歌颂母爱

游子吟

唐·孟郊(三年级下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十二、以物喻人

石灰吟

明·于谦(三年级下册)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十三、其它写景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三年级下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8

一、学习词语

两册教材的许多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读一读”和“写一写”这样的题目,这是课文要求让学生掌握的词语。应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会运用,并且会写,力争读熟的基础上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1.学习常见词语。如三年上册8页安排了“读词语”的题目。包含了“道别 离别 掠过 辽阔 透明 一片片 一排排 一阵阵”这些词。这些词语简单,容易掌握。这里既有动词、形容词,还有数量词,都是经常使用的书面词语和口头词语,应该理解运用。

2.学习难理解词语。还有一些词语,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如三年上册50页“读一读,不懂的词查一查词典”。这里的“仰天长叹翻滚奔腾光明锃亮永恒不泯”学生有些陌生,要查字典来理解。

3.学习叠词用法。四年上册41页 “读一读,比较下列各组词语有什么不同。”其中一组词语是“一层 一层层 一层一层”。这体现了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叠词,需要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和表达效果上进行认识和体会。

4.学习词语运用。把词语放到词组中或句子中,这是词语运用的常见形式。课后题中也经常出现。如三年上册3页“读课文,写句子”中有“金黄的________ 雪白的________天蓝的________ 紫红的_______”四年上册14页“读一读,填一填”是把两组音相同,但字不同的词语填到具体的句子中。59页“读一读,填上恰当的词语”包括“_______草原________晚霞 ________夜晚 ________光芒”这也体现了词不离句的原则。

二、掌握句子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可见,句子是词语和段落的连接纽带。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子,对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关系重大。长春版教材在课后题的编排中也非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句子。

1.积累词句。对于课外书中一些好的词句,学生要善于搜集、整理、学习。如三年上册6页安排“做一做,我要搜集一些描写秋天味道的词句”。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找一找课外书中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阅读欣赏,积累语言,感受秋天的特点。在学习具体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篇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积累。

2.仿写句子。儿童的特点是善于模仿,在模仿中学习。对于常见句式进行模仿练习,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如四年上册59页“读一读,再仿写一个句子”。是对常见句式“……是……,也是……;只有……才……”的学习和运用。其实,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

3.学习表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四年上册45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中的第二句采用具体描绘的方法,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四年上册56页,“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让句子更生动。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具体描写和用修辞可以让句子更形象,更生动。这也为习作表达奠定了基础。

4.学习关键句。总起句和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句子需要学生学习和认识。如四年上册45页“句子的研究”中给出了如下的句子:

“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遗产。”

三个句子都是每个段落的总起句和中心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和总结。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一点,要引导学生认清楚。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三个句子在内容表达上是递进的关系。中国古代——中华民族——世界历史。范围不断扩大,意义更加深远。体现了长城的伟大。

三、理解内容

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每篇课文后面都安排了这样的习题。如“读一读,你想到了什么?”,“读一读,想一想”,“讨论问题”,“讨论交流”等等。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提示的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语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1.围绕问题理解内容。编者根据课文的特点,直接编排体现课文重点内容的问题,引导师生共同学习。如三年上册66页“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确实是‘风光秀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风光秀丽”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来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2.复述课文理解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教材这方面体现的也很明显。如三年上册74页复述课文。84页“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四年上册30页把幽默讲给别人听,67页分成几段故事讲内容。86页复述课文。这要求我们要根据课后题的要求,扎扎实实指导学生复述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四年上册10页,“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咕噜一转”“缩了一下”“怔怔地”“发呆”非常形象细致地表现了“我”初尝白糖的兴奋、紧张和陶醉及母亲见到白糖吃光后的无言与无奈。结合词句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学习词语、句子,还是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都应该以语言的习得为核心。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给方法

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长春版教材的课后题的编排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教学习词语的方法。如三年上册71页,向我们介绍了学习词语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图片。74页,也介绍了学习词语的方法。做动作(张望),换个词(仿佛),画画(弧线),找反义词(危险),模仿声音(汽笛)等等。四年上册38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这些方法如果能熟练应用,学生就会迅速掌握大量的词语并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2.教朗读课文的方法。“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二学段对朗读的总体要求。学生的朗读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三年上册8页“怎样朗读课文呢”就明确提出了朗读的方法。对学生朗读《我们去听秋的声音》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即要注意停顿,表示声音的词语要读轻一些。32页“品味词句”这一内容提示我们可以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其实,朗读方法不仅仅这些。语气、语调、停顿、重音作为朗读的四大支柱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很关键,教师在这个方面要下工夫。

3.教默读课文的方法。“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第二学段对默读的总体要求。四年上册77页安排了“默读”方法的专题。“在默读时,我把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做上了标记,有些问题要向大家请教。”“我一边读,一边把认为比较重要的词句都画出来了,如……”这些具体的指导对于我们指导学生学习默读非常重要。真正做到了读与思,读与画,读与批注相结合,我们应该努力实践。

4.教提出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教学生提问呢,教材给我们很多的提示。如四年上册21页编排了“读课文怎样提问题?”这个专题,告诉我们“可以结合课文题目提问”;“可以结合重点段落提问”;“可以从不懂的地方提问”,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善于提问。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归纳典型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长期坚持,学生的问题意识必定会增强。

5.教学习文章的写法。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一大基本原则。课后题的编排上也体现了一特点。三年上册66页《日月潭》“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日月潭的?”课文是按照位置——名字来历——清晨景色——中午景色——总写风景秀丽来写日月潭的。即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来写的。四年上册53页的《桂林山水》课后题编排了“连段成篇”。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按照总写——分写——总写的顺序行文的。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或全篇的仿写,如,写一写《南湖公园》《净月潭公园》《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小区》《我家的院落》,等等。学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五、扎实积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最佳记忆年龄是青少年时期,这一阶段如果能大量记忆一些经典的东西,比日后记忆会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上说:语文之道是积累之道。这不无道理。只有充分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掌握语言,运用自如。长春版教材这方面也比较重视,课后题中安排了大量的积累内容。

1.词语积累。如三年上册15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头昏脑胀眉清目秀腰酸背痛昂首挺胸。”四年上册16页的“成语研究”,18页“有趣的数字”(数字成语),69页“马的成语”等。这对于学生积累成语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名言积累。三年上册28页“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俄)高尔基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这些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指导学生为人做事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3.课文背诵积累。三年上册31页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38页课文语句积累。“从文中摘抄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64页背诵课文《七子之歌——澳门》。四年上册中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虽然没要求背诵,但有的值得背诵片段或全篇。如《桂林山水》《威尼斯的小艇》《田园诗情》等。教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自行安排。

4.古诗文积累。经典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备受重视。长春版教材对此也做了精心的安排。三年上册12首。有胡令能《小儿垂钓》,杜牧《清明》,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汉乐府《江南》,刘禹锡《浪淘沙》,王维《鹿柴》,贾岛《寻隐者不遇》,柳宗元《江雪》,白居易《鸟》,欧阳修《画眉鸟》,《青松》,王冕《白梅》。四年上册11首。有高适《别董大》,王昌龄《出塞》,卢纶《塞下曲》,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贺《马诗》,韦应物《调笑令·胡马》,王之涣《登鹳雀楼》,李商隐《乐游原》,李白《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这些内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开阔视野会有很好的作用。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 G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2-083-06

一、教材修订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Learning English(三年级起始版)》是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而成的,经教育部审定通过,供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使用。此次《小学英语 Learning English》2011版,能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学法形成及情感培养;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趣味性;提高了教材的适切性,调整了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二、教材修订依据

此次修订根据2001年以来的教材实验情况,听取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各地区反馈的各类信息,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继续发扬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系统、语言地道等特点。

三、教材修订内容

第一,调整话题内容,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身安全教育以及绿色健康生活观念的养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增加了购物不用塑料袋,使用环保手袋的内容。六年级上册中加入一定要吃早餐,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锻炼身体等。

第二,进一步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中扩充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内容,包括春节包饺子、串亲友,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等传统文化常识。

第三,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当减少新授内容,增加各类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玩、唱、演等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三年级上册Unit1,Let’s play!通过Memory Game 这种课堂上常用的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练习his,her等较难区分的词汇,有效的形成对知识的运用和巩固。

第四,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例如:每册减少了4 节新授课,四年级下册Unit 2改变原来星期、月份、序数词、节日集中出现的情况,调整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使知识点分解在不同的单元。

针对一些规律性的语言内容进行提示,如四年级下册Unit 2 数字几十的构成、序数词词尾的th 等用不同颜色标示,复数构成通过对话中的语句进行引导等。

四、修订后教材的基本框架与编写体系

小学三年级起点教材按学期分册,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共八册,每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四个单元,每单元包括6节新授课和1节单元复习课,共24课和4节单元复习课。教材最后收录两个词汇表,一个是单元词汇表,方便学习,另一个是字母词汇表,方便查词。

(一)新授课

每单元第1-5课都是新授课,每课两页。新授课采用学习内容加活动的形式,即首先呈现学习内容,然后设计相应的活动以练习学习内容。

(二)故事课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6课为故事课,用本单元所学语句及词汇编写故事,生动有趣、可读性强。通过故事阅读既进一步巩固了单元所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并使其初步形成了阅读策略,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课

每单元最后是复习课。三至四年级复习课占3页,一般设计5-6个练习活动,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练习。第1个活动Listen and talk. 通常是本单元主要语句在语境下的运用练习,目的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培养学生语音运用能力。第2-4个活动,通过看、听、读、做的形式,检验本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五、修订后教材的具体变化

(一)结构变化

新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6课+1复习;

>>每册共24课和4个单元复习;

原教材结构:

>>每册包括四个单元;

>>每单元包括7课+1复习

>>每册共28课和4个单元复习

(二) 话题变化

在保留原来的整体结构、提倡交际语言教学为中心的编写体系的基础上,对原有单元话题进行了调整,使主题更突出,前后内容更连贯,安排更合理,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三年级从学生的切实生活开始,学习一些基本的话题。包括学校生活、数字、颜色、家庭、动物、食物等。

四至六年级话题根据主人公的成长活动及生活经历,重点关注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生活,包括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理解交流、跨文化交际等,强调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理解中外文化,提高个人素养。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1: School and Numbe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2: Friends and Colours

Unit3: Body and Feelings Unit3: Feelings and Body

Unit4: Family Unit4: Family

Book 1

原 书 修订后

Unit1: Food and More Numbers Unit1: Animals on the farm

Unit2: Food and Restaurant Unit2: Animals at the zoo

Unit3: Clothes We Wear Unit3: Food and Meals

Unit4: At Home Unit4: Food and Restaurants

(三) 降低教材的整体容量及难度

减少了词汇量。第一册出现的总词汇数由原来的259个缩减到了163个,认读词汇由原来的74个缩减到了73个。第二册出现的总词汇由原来的270个缩减到了194个,掌握词汇由原来的76个缩减到了74个。

全套教材1~8 册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求,将词汇学习进行科学分类,总共三类,即掌握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书写并正确运用)、认读词汇(能听懂、会说、认读并口头运用)和听说词汇(能听懂、会说并口头运用)。其中1~8 册教材中共出现词汇约700 个(歌曲、歌谣中词汇不计其中),其中掌握词汇(能听、说、读、写、运用)调整为约500 个左右(涵盖课标所列的423 个词汇),认读词汇200 个左右(包括短语)。

(四) 增强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强化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复现率

(六)增加了语音系统的学习

(七)增加了音素 Letters and sounds 的学习

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开始,每单元第5课添加了Letters and Sounds,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发音规律并逐渐运用语音规律认读简单的单词。

三年级重点了解常见的五个元音字母及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四、五年级了解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并增加了Try to read。

六年级设有解重音、连续、升降调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小学生单词拼读能力,为英语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八)增加了单元复习课的具体练习活动

每单元有一个单元复习课。根据单元目标设计了典型的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活动,检验学生对该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九)增加了形成性评价的借鉴性方案

每个单元复习中增加了How am I doing?评价部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目标的多维化,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体现学生是评价主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 词汇表变化

每册书后附两个词汇表。表一是重点词汇,按单元顺序排序,所列词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和书写(第一册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认读)。表二是整体词汇表。按字母排序,标注本册出现的所有词汇(前面已掌握的词汇除外),包括听懂、会说、认读词汇以及超标词。

(十一) 增加并简化部分歌曲、歌谣

低年级歌曲总数量有所增加,增加了一些歌曲简单、曲调优美、琅琅上口的经典儿歌和歌曲,简化、改写部分原有歌曲、歌谣,减少生词。

六、修改后的特点

1.话题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体现了“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学习情景。

2.安排了大量有趣的活动,使本套教材的英语学习更加体现了“有趣而容易”的特点。

3.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系统,编排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4.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渗透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体现了教科书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要求。

5.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材使用建议

在使用教材前,请老师们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等开展教学。请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

三年级第一册第一单元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整体感受学习内容(尤其是有关问候、介绍姓名等),对数词、学校学习相关的物品词汇应注意从音、义、形整体输入,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注意倾听、认真模仿、大胆开口、不怕出错的学习习惯。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特别是在小学起始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学简单化现象。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单词早晚都要背,不如学了就让学生背写。这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没有学字母,单词要如何记忆呢?可在学完字母之后,逐步让学生尝试记忆单词的拼写。

(二)设计多样活动 用语言做事

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教材中的活动都用图示的方式说明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操作的方式。第一册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有听听说说、说说唱唱、玩玩演演、读读写写等。

活动有两类:

一是语言操练活动。如:歌曲、儿歌等。小学生喜欢轻松愉悦的活动,学生在歌曲的旋律和儿歌的韵律中熟悉语言、记忆语言有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适合低年级学生。建议老师合理采用此类活动,不要认为教唱歌、说儿歌是浪费时间。

二是语言运用活动。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9课 第3部分 Let’s do it! 以Danny 为范例,要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

教学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先语言操练活动,后语言运用活动,以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为目的。教材中语言运用活动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

如:第一册第2课第3部分Let’s play! 活动具有真实的交流意义,以游戏的形式介绍自己和他人的姓名,操作方式一目了然。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练习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都是依据小学生的生活设计的。如第一册内容的主题:"School and numbers","Friends and colour","Feelings and body","Family"。

如:故事课的设计,体现了单元内容学习从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故事课Lynn goes to see a doctor中Act out the story活动, 体现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

如:第一册第3课第3部分Let’s play!画画猜猜,第一册第10课第4部分Let’s do it! 找字母涂颜色等,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指导学习策略 提高效率

教材中体现指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内容。

如:从第一册第3单元开始,逐渐构建语音系统,帮助学生了解简单的语音规律,运用规律认读简单词汇。其中能够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语音学习的内容安排是每单元呈现一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体现在每节课中,只有坚持积累,学生才会了解、运用其规律,形成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

(四)运用多元评价 激励为主

教材在每个单元增加了How am I doing?部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该部分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维化,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请老师们注意:

教材中的评价表只是提供一个可参考、借鉴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可针对每一课的学习目标设计评价目标。

如:针对第一册第1课,可设计如下:

建议教师建立并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运用形成性评价时,一定要考虑其可操作性,不宜太繁琐或影响课堂的正常进程。

(五)结合教学需要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1.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如:第6课第2部分

Let’s chant!

One, two. How are you?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sticks.

Seven, eight. Don’t be late.

Nine, ten. Say it again.

其中生词较多,如有困难,可加以调整或替换。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

(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关于教学步骤,本套教材教参中提供的教学步骤为: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New concepts: Demonstrate, drill /practice

Class closing

与其它教材的教学步骤(如人教版的5步法)是一致的。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10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11

一、引言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新疆高校少得褡逶た坪河锝萄а芯恳丫开展得较为全面,近几年疆内有不少学者就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如《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教材体系研究》(李曙光,2004:1),《对新疆维吾尔族汉语教学的教材研究》(王洋,2010:1),《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陈光友,2013:10)。但这些研究大多是着眼于教材体例、课文素材选取的思路和原则,而对教材本体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统计比较研究仍显欠缺。《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对教材的编写有制约作用,而不仅仅是作为参照。为了明确《大纲》与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材在词汇方面的差异大小,我们调查了目前在新疆高校普遍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汉语精读教材,并选取其中两套作为调查对象,以研究《大纲》词汇在教材生词表中的覆盖情况。

二、调查使用的文本概况

1.《大学汉语精读(维文版)》(1、2、3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以下简称《大学》)。

该教材是由北京语言大学和疆内主要高校的数十名一线教师通力协作,历时五年完成,它结合MHK考试,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该教材分5册,分别对应HSK等级(旧)标准的1~11级,以适应不同水平阶段的教学。为满足MHK三级考试的需求,我区高校预科汉语精读教学基本使用的是1~3册。例如:新疆农业大学初级班使用1、2册,高级班使用2、3册;新疆教育学院使用1、2册。本次调查我们选取1、2、3册,适用于HSK4~7级的学生。

2.《发展汉语(民族版)》(中、高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每个级别分上下两册(以下简称《发展》)。中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不少于2500个,且掌握《大纲》甲、乙级字和词汇的学生;高级(上、下)适用于词汇量在3500个以上,且掌握《大纲》甲、乙、部分丙级字和词汇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

3.《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三级)》(以下简称《MHK大纲(三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MHK考试是在HSK考试的模式下产生的。作为考试依据的大纲,《MHK大纲》也是以《HSK大纲》作为参照编制而成,且二者在收字、选词等方面同多异少。

三、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以人工录入、检索、比对为主,采用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实验中心开发的CIPP中文自动分词、全文检索、统计工具(GBK版)作为辅助分析软件。

四、调查结果

(一)两套教材中所含生词数(以生词表列出为准,不含专有名词)

其中《发展汉语》包含课后对话部分的生词。

从表1可以看出,两套教材的单册生词量基本都在1000词左右,《发展》较《大学》更为均衡。《大学》单册的生词量随着教材级别的升高而逐级下降。

(二)《大纲》词汇在教材生词中的分布情况

我们先将两套教材的课后生词逐个录入,再与《MHK大纲(三级)》中的常用词汇表逐级比对,并计算出每套教材单册生词量在《MHK大纲(三级)》中的覆盖率。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两套教材对于大纲规定的2869个汉字,都没有完全收录,如《大学1》对大纲所规定的794个甲级字覆盖不到10%。《大学》和《发展》的编写均在《大纲》制定之后,且两套教材在编写时都强调“参照MHK和HSK的有关标准”。例如“难度以丙级语法和丙级词汇为主,根据选文内容和学习规律的需要,一方面重现、扩展部分甲乙级词汇和语法点,另一方面,注意吸收一定数量的丁级词、超纲词”(参见《发展(中)》编写说明)。表2显示,《发展(中)》上下册共计收录丙级词780个,占教材生词75%左右,但对于《大纲》的2285个丙级词而言,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丁级词和超纲词的比重明显偏高,达到了67%,而且对甲、乙级词的重现率过低,同样的现象也存在于《发展(高)》中。但就整体而言,《发展》还是较为严格地按照其编写说明所强调的,做到了承前启后、稳步提高。尽可能地合理分配新旧生词的比例,保证大纲词汇在等级上的顺利过渡衔接。从这一点上看,《大学》的生词收录情况不如《发展》合理,特别是超纲词比例过高,平均每册为59%左右。例如《大学1》中超纲词比例达到35.7%,甚至高于教材中乙级词的比例,且对甲级词的重现率过低,仅为8%左右,对于预科新生来说,这无疑是有难度的。

总而言之,两套教材中的超纲词比例平均在40%以上,并且每册教材的超纲词数量和其在教材中的比例,随教材适用对象水平等级的提高而增长。我们认为,从对学习者认、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教材对《大纲》词汇的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学习。

(三)两套教材的用字情况分析

1.两套教材分册用字情况统计

我们将两套教材的课文部分作为语料进行统计,包括主课文、副课文及课后对话部分。

字种数:指全部语料中字形不同的汉字。

字符总数:指全部语料(包含阅读)中汉字、标点、符号的总量。

表3:两套教材中的汉字使用概况

教材 册数 课文篇数 总字符数 平均每课字符数 单字总计 平均每课生字数 共用字种数

《大学》 1 30 17803 593 1504 50.1 1247

2 30 23069 769 1793 59.8

3 30 29819 994 2100 70

《发展》 中上 30 16161 538 1308 43.6 1373

中下 30 19785 659 1131 37.7

高上 28 35054 1251 1905 68

高下 28 46146 1648 2240 80

挠锪狭坷纯矗《发展》总体高于《大学》。一般而言,学生的正确输出有赖于一定量的语料输入。从表3来看,两套教材在语料的输入上都呈现阶梯上升式,即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无论是字符总数还是单课生字数也都显示出了同比增长的关系。且数据显示,两套教材都没有出现断层式激增或骤减,体现出编者对于教材相邻级别间衔接性的重视。但是每个阶段的单课字符数和生字数多少较为合适?目前尚无定论。

《大学》的共用字种数为1247个,《发展》的共用字种数为1373个。这从侧面说明,掌握1300个左右的汉字,差不多可以认识中高级教材上的90%以上的文字。当然,这不代表掌握如此数量的汉字就能理解教材所有语料的内容,因为还要牵涉到词汇量、语言文化背景等因素。但是,这一调查也为我们带来一条新思路,对照《MHK大纲(三级)》常用字表收录的2910个字,选出使用频率高的1300个,对于进入预科学习,特别是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集中并有针对性地掌握这1300个高频字,在保证对教材语料覆盖率的基础上,有利于听、说、读、写训练的全面展开。

2.两套教材教材词汇表与《大纲》字表失收情况统计

《MHK大纲(三级)》仍然遵照HSK大纲的“以词定字”的原则,故我们将两套教材的课后生词表作为统计对象,并将生词表中出现的单字与《大纲》的常用字表进行对照,得出以下数据:

两套教材基本覆盖了《大纲》常用字的90%左右,就覆盖率而言,两套教材的编者们都是十分尽心的,但《发展》较《大学》略高。超纲字方面,二者相差无几,《发展》略低。课文内容中出现超纲字是不可避免的,但超纲字未必就是超出学习范围的字,因为《大纲》是按照甲级字对应甲级词的原则制定的,相对于语言生活的快速发展,《大纲》明显滞后,这一点我们必须意识到。比如教材语料中出现的“祈祷、尴尬、宠爱、贷款”等,这些词未收入词汇大纲,虽然“祷、宠、尬、贷”都属于超纲字,但在目前的语言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用到,因而应考虑在今后的大纲修订时将这些词增补进去。

参考文献:

[1]陈光友.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中的三套精读教材的比较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

[2]杨子菁,严越.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词汇选取与处理情况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07,(1).

[3]田胜男.《MHK大纲(三级)》用字情况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5,(3).

[4]王衍军.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用字情况调查――以五套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

(2).

[5]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课题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三级[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6]黄伟.教材词汇与汉语水平等级词汇的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2).

[7]刘秀明.从新疆民族预科学生的社会差异谈汉语教材建设[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5).

三年级上册语文总结篇12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选择与归类

依据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笔者翻阅现行苏教版全套小学语文教材(2011年版)共计十二册,对这些教材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与认真地记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严格地筛选和归类。因此本文所呈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都是非课文内容部分中与学生评价和判断有关的语句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第7课中的“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再抄一抄”[1]。以及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2]这些内容均属于笔者的研究内容。

对评价性内容进行的分类,具体从其分布、呈现方式、具体内容及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进行。

在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中,按分布位置,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中,按句式分为三类,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在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中,按其内容属性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关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关涉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中,按其评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进行的评价性内容;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

按分布位置不同,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中课后的第四小题“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3]。一类是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4]。最后一类是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请你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5]评价性内容分布的具体情况详见表1。

经统计,位于课后习题板块的评价性内容共22处,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5处,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18处,从评价性内容的数量上来看,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其次是位于单元练习板块的评价性内容数量,而位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则最少。

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内容数量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多。

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从三年级上学期评价性内容开始在习作板块中出现,直至五年级上学期止,基本都处于第二学段。

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第三学段时内容数量到达最高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分布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分布区域较多,不论是课后习题、单元练习或习作板块中均有分布,有利于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练习;分布范围广,除二年级上册之外,每一册均有分布,尤其是从一年级上册便出现关于评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进行评价的意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显示出以下不足之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的分布较为零散,不论是横向的每一册中的内容分布,或是纵向的每一学期的内容分布,均无固定的板块及数量,就分布位置的固定性及分布的平均性均较差。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在分布的固定性及稳定性方面有待加强。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按句式不同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6]。一类是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的“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7]。还有一类是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的“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8]。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

经统计,以陈述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27处,以问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8处,以组合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10处,从数量上看评价性内容最多的是陈述句型,其次是组合型,而问句型出现的最少。

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二学段时内容数量达到最高点。

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内容分布并无明显规律,甚至有些杂乱,有些学期并无相关评价性内容出现。

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其分布较为杂乱,在第三学段时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呈现方式多样,有包括陈述句、问句的句式,并且句式排列较为多样,从句式的作用来看,陈述句表述直白,内容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问句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思考,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而一年级(上册)中便已出现带有句号及问号符号的评价性内容,这一点十分符合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标点学习的规定。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句子较长,而且句子理解的难度并没有依据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依次递增,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就比四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总体上学生理解起来要更困难一些,因此依照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此外,笔者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标点的标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为什么”后面既有“。”标注,又有“?”标注,这也给分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仅要考虑评价性内容的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规范标点的形式,做到准确、统一。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具体内容不同分为三类:

一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评价自己学习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读读下面的词语,加点的字可要留心呦;读后再查字典,看自己读得对不对”[10]。也有评价他人学习情况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收集几个小笑话,讲给同学们听听。看谁说的笑话最有趣”[11]。

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如二年级(下册)中“看图,说说下面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谁说话,说话姿势是不是正确,为什么”[12]。以及一年级(上册)中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13]。

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如对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学生参加活动的评价等。如四年级(上册)中的“读了这两篇习作,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14]。评价性内容具体内容的分析详见表3。

经统计,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有17处,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1处,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6处。而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有23处,其中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1处,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7处,而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有5处。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仅有5处。

从内容数量来看,内容型评价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学习型内容,而生活型内容的数量则相对最少。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有一处,并且在第二学段中才出现;在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第二、三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明显较多。两者从比例上来说极不均衡。

在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同样也较为集中在第二、第三学段;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几乎仅在第三学段出现过相关内容;在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则只在第一、第二学段出现过相应的内容。

而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则基本分布在第三学段,一共仅出现了5处,占总体数量的比例也较少。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评价性内容,也包含了与学生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内容的类型多、范围广,这样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评价,丰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认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中具体内容的编排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教材涉及的评价内容类型较多,但有关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的内容很少,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即第二学段时才出现相关的内容,并且仅有2处相关内容。而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我国儿童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为3—4岁之间。[15]这一结论正说明了处于第一学段中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学生在1至3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有关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并且应该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得评价性内容的内容编排更为全面、科学。

(四)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笔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评价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的“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16]。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说说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17]。而有无对比的评判标准,笔者则是依据评价性内容中有无“比一比”、“看谁”、“谁最”等一些含有比较性质的词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详见表4。

表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经统计,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19处,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26处。从数量上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析性内容。

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三学段时内容的数量达到最高点,但六年级时并无相关内容出现。

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的趋势则相对平稳一些,第二学段及第三学段时所占比重均较多,第一学段时内容数量最少。

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但从内容出现的时间来看,在一年级上学期时就已经出现让学生进行比较的评价性内容,过早让学生进行比较,这一点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仍需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的评价方式较多,学生能够得到不同锻炼机会,并且通过比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评价方式较多,但其中大部分评价的进行需通过比较的方式,并且还让学生通过比较他人与自身的学习表现,从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一方,这样的比较方式、结果,以及比较次数的过于频繁,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也并未提倡或鼓励过早的让学生接触比较性的评价,因此关于选择何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大陆与台湾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12YJA88006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8.

[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8.

[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5]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3.

[6]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7]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8.

[8]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0]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7.

[1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93.

[1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8.

[1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5.

[1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0.

[15]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4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