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信息化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6:37

化工企业信息化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1

1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信息化竞争,毫无疑问这必然导致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2月南平市二届七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能否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闽北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化工企业一直在闽北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到2010年化工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以上;在市1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化工项目占了40个,占投资总额的16.3%。目前,闽北地区共有各类中小化工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26.5亿元,占南平市工业总产值的13.42%;在南平百强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占13个。显然化工企业在闽北工业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总体规划)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2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1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使得闽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十分落后。整个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流通不够通畅、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与省沿海地区化工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对南平市百强工业企业中的13个化工企业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仅有两家,在全地区400多家化工企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拥有企业宣传网站的也仅仅5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上网的企业也仅局限于网上产品、网上查询等媒体的简单扩充,而在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管理、网上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2.2目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企业信息化认识间题

据调查,闽北化工企业大都属于精细化工,目前市场潜力大,某些产品(例如硝酸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同样能把企业搞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层面上。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认为建立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但调查发现这类企业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的“灵丹妙药”,购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昂贵的费用和专业的知识,自己没有能力发展。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饱和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拥有企业网站的闽北化工企业中,不少是委托专业网络公司开发建设的,其功能完全能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仅仅是用于产品、公司宣传等基本功能。二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严重,资源共享少。

2.2.3相应的专业人才匾乏

首先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上看,大多化工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能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又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上看,目前闽北的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回到闽北特别是到企业工作是寥寥无几,人才储备不足。在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在人才间题上普遍面临“难招人、难留人”的局面。

3加快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转变观点、深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使得处于山区的闽北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也快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观点的转变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从企业的决策层看。企业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战略,尤其是依赖于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化工企业,在原料市场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化工企业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认识,其程度也首先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看。这类员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反馈者。他们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是基础工作做到位、做扎实、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有力保证。所以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也左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2培养和吸引人才

闽北化工企业人才一向短缺,面临着本地人才“东南飞”;外地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一般分为三类人才: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企业可以分层次、有系统、有规模的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措施有:(1)“人才本土化”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与闽北地区大中专院校联姻外培;(3)本地区人才定向培养(4)部分吸收IT行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必须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形成良好的气氛留住人才。

3.3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文化。一般的化工企业都是有明晰的流程和严谨的工艺,这就要求其信息系统是以此为目标的。此外,信息的沟通渠道是扁平化的,这也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目前闽北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分权型(例如:富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就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布式的,只需要能够实现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交互即可。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2

人在任何生产方式下都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系统建设,而企业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也必然是人。

一、员工信息素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员工的信息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信息化使得员工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而能否准确、及时、系统、经济地获得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看企业员工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企业员工的信息素质普遍较低,对信息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投入巨资建成了技术上先进的信息系统,而员工采用的仍然是最原始的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用来延伸员工的五官、四肢和大脑功能的工具,如果员工不去使用或者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员工对信息化的认同度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败。企业高层对信息化所具有的作用和优势理解不深,则企业信息化基础不存在;企业中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及对其自身管理权限和职业生涯影响理解不深,则其所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贯彻力度就不会大,或是阳奉阴违,使信息化效果大打折扣;基层人员对信息化作用、信息化对其岗位的影响、信息化对传统习惯的冲击程度、信息化对事务处理的影响、信息化提高的效率与工作量等方面理解不深,则信息化肯定会曲高和寡,最终埋葬掉企业所有的信息化激情。

二、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内涵

1.员工信息知识。员工信息知识指有关信息、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信息社会方面的基本知识。员工在对信息化、信息社会了解的基础上,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是:(1)企业信息的基本内涵。如信息与企业、个人发展的关系,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信息结构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信息如何流动以实现价值等问题;(2)应用信息系统的知识。熟练掌握个人所处层次应用系统的功能及构成原理,并对其他层次应用系统的运行与功能有基本了解;(2)本企业应用到的信息技术知识;第四,有关信息方法与信息检索的知识。即指导员工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以求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最佳方案、方法。

2.员工信息能力。员工信息能力是指运用各种方式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以及信息工具与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以合法、道德手段搜集到符合个人需求的、有价值的信息。现代意义上的信息获取能力更加注重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指员工对所获得的企业内外信息在评估的基础上,对符合需要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使之系统有序化;信息交流能力指员工将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纳入信息交流渠道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员工获取、传递信息所依赖的手段,其对信息能力的具有重要意义。

3.员工信息意识。员工信息意识是指其是否有利用信息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潜在需求,并能将这种潜在信息需求显性化,进而充分、正确表达出来,员工的信息意识通常表现在对信息的敏感度上。

信息敏感度需要三种意识作支撑:尊重知识的意识、信息主体意识及创新意识。尊重知识的意识,即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推行“知识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本”的新观念;信息主体意识,即员工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进行信息的搜集、加工与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助推器。如果员工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把企业需求与技术上的可能性结合起来,利用得到的资源,产生新思想、新技术。

4.员工信息道德。员工信息道德是员工在整个信息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及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员工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生产道德、信息使用道德和信息传播道德。

信息生产道德指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制造、生产虚假的信息;信息传播道德指员工必须保持信息交流、传递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

三、现代企业员工信息素质培养

1.员工信息知识培养。对员工要进行的信息知识的培养包括:信息及其运行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信息检索知识,以及信息化、信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等。

2.员工信息能力培养。培养员工信息获取能力必须首先使他们学会界定信息需求,即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信息;其次要使员工全面掌握各种信息源,并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员工对信息的分类、概括水平。员工信息交流能力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员工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二是员工信息表达能力。

3.员工信息意识培养。企业要从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信息意识的培养,一是强化联想和推导意识。二是强化综合和分析能力。三是对信息形成持久注意力。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3

1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正在同一起跑线展开信息化竞争,毫无疑问这必然导致市场更加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2006年2月南平市二届七次人大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能否实现信息化已经成为闽北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而化工企业一直在闽北工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十一五“总体规划)提出,到2010年化工企业产值达到74亿元以上;在市17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化工项目占了40个,占投资总额的16.3%。目前,闽北地区共有各类中小化工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26.5亿元,占南平市工业总产值的13.42%;在南平百强工业企业中,化工企业占13个。显然化工企业在闽北工业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推动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对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十一五”总体规划)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2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2.1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使得闽北地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十分落后。整个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流通不够通畅、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目前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与省沿海地区化工企业相比较无论是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还是经营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根据对南平市百强工业企业中的13个化工企业统计表明,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仅有两家,在全地区400多家化工企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拥有企业宣传网站的也仅仅5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实现上网的企业也仅局限于网上产品、网上查询等媒体的简单扩充,而在供应商、分销商、客户管理、网上支付等方面的应用几乎为空白。

2.2目前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对企业信息化认识间题

据调查,闽北化工企业大都属于精细化工,目前市场潜力大,某些产品(例如硝酸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同样能把企业搞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对信息化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层面上。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认为建立了企业网站就实现了电子商务,但调查发现这类企业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功能单一;认为信息化是企业的“灵丹妙药”,购买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例如ERP)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认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昂贵的费用和专业的知识,自己没有能力发展。

2.2.2信息技术应用不饱和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拥有企业网站的闽北化工企业中,不少是委托专业网络公司开发建设的,其功能完全能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但多数企业仅仅是用于产品、公司宣传等基本功能。二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及基本的信息管理阶段,“信息孤岛”严重,资源共享少。

2.2.3相应的专业人才匾乏

首先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上看,大多化工企业的经营者并不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者一方面能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另一方面又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订企业发展的规划。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上看,目前闽北的企业普遍缺乏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的毕业生回到闽北特别是到企业工作是寥寥无几,人才储备不足。在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在人才间题上普遍面临“难招人、难留人”的局面。

3加快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转变观点、深化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市场的开放和我国加入WTO,使得处于山区的闽北化工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竞争规则已由过去的“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在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客户的需求变化快、竞争对手反应也快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企业决策层还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观点的转变都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从企业的决策层看。企业信息化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战略,尤其是依赖于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的化工企业,在原料市场十分敏感的情况下,化工企业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企业领导应该对企业信息化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认识,其程度也首先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其次,从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看。这类员工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者和反馈者。他们掌握着一线的信息,是基础工作做到位、做扎实、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的有力保证所以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可度也左右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2培养和吸引人才闽北化工企业人才一向短缺,面临着本地人才“东南飞”;外地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这严重制约着闽北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上一般分为三类人才: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企业可以分层次、有系统、有规模的培养和吸引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措施有:(1)“人才本土化”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2)与闽北地区大中专院校联姻外培;(3)本地区人才定向培养(4)部分吸收IT行业人才。同时企业还必须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人才机制,形成良好的气氛留住人才。

3.3营造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闽北地区的化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文化。一般的化工企业都是有明晰的流程和严谨的工艺,这就要求其信息系统是以此为目标的。此外,信息的沟通渠道是扁平化的,这也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目前闽北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分权型(例如:富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就要求其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布式的,只需要能够实现数据汇总以及信息交互即可。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4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职工信息化教育,转变职工观念

通过加强职工信息化教育,统一职工的思想,使职工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消除部分石化企业职工对信息化错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让广大职工明白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有很大的好处,例如管理方法、业务监督、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改进。同时也使职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设立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期实现石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普及石化企业职工的计算机知识

通过普及石化企业职工的计算机知识,使职工明白计算机不但可以用于打字与记账,还可以用于网络办公,及运用网络来处理相关业务。将信息化与石化企业的日常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引进信息化人才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因素。在人才的引进上,要由石化企业的一把手亲自来抓,人力资源部门在遇到人才引进方面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向一把手汇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将引进的信息化人才进行妥善的安置,以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特长。企业的其他各个部门要配合好信息化部门的工作,严格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开展好本部门的工作。公司年末进行信息化考核评比时,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表现差的个人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处罚。

三、如何做好石化企业信息化中的职工教育

(一)职工的信息化教育是石化企业

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职工信息化训练班来进行职工教育工作。训练班按照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的信息化训练班时间为一个月或三个月,长期的信息化训练班时间为半年或一年。信息化训练班里的教师由具有丰富的信息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给职工讲授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与自身的素质。

(二)完善职工信息化教育的制度

制定适合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职工教育方法,将职工信息化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企业管理层要将职工的信息化教育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建立岗前的信息化教育制度,每名职工在上岗前或转换工作岗位时必须进行信息化教育,坚持落实好先教育,后上岗的规定。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5

早在20世纪,我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石油化公企业进行建设,但是在近几年石油的信息化建设才达到高速的发展,我国对石油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技术已经逐渐开始采用CIMS、MRP、EPR等信息化技术,但是我国时候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加快,但是对于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了解并不升入,有许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的观念落后,认为没有必要对石油进行信息化建设。人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知识一种信息技术,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发展的好坏会影响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轮胎行业的发展状况,有色金属的行业,汽车行业等。我国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的投入较少,所以建设的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工缺乏专业的中和素质人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的吸引足够多的高素质和专业型人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节毕竟符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多,针对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也比较少。

2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2.1 CIMS模式

CIMS模式是从国外借鉴和学习的模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推行CIMS模式,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加强对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实行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实现统一生产。对于整个系统实行的模式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石油的开采方面,是有的冶炼以及石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信息化。在实施的低于方面已经发展到全球的网络中。CIMS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以及模式化。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云云这种模式主要是有五个模块组成,现在已经逐渐推广到流程工业方面。它可以大规模的处理原料,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得产品保持相对的稳定,严格控制生产的的模式,采用集散控制的系统。

2.2 EPR模式与SCM模式

EPR模式是现在广泛应用在管理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就是连接所有的职能部门,它的核心是一盒可以存储数据的的应用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但是EPR模式仅仅是处理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对企业的模式进行制定和优化管理。SCM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提供相管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服务。

3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进行合作化发展

因为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可才采取合作的模式。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单纯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经验吗,缺乏专业的人才,所以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会比较慢,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2 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

我国应该加强培养专业性的综合素质人才,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来指导管理工作。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对负责项目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选择适应的信息化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模式,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石油化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选择不适合的发展模式。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适合用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就采用传统法的方式,运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选择信息化方式来解决。

3.4 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对生产管理的模式。石油化工企业,设计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集成的信息系统,这样可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合理建设。在信息管理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5 统一规划,分块管理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6

每个优秀的企业,都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管理办法,化工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化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化工企业必须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作为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进行设备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经由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它将一些纸质信息或口头信息转变为简单明了的计算机文字信息,给数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化工企业要学会利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来促进和带动整个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观念落后

实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能够认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化工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受到一些传统思维的影响,没能保持先进的观念,注意不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2.信息的沟通不够到位

由于化工企业中设备较多,而管理信息化又是一个较复杂网络体系。因为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设备之间不能形成信息的沟通,使得一些设备被孤立,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了。

3.缺乏管理人才

虽然对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已经推行了很久,但是化工企业中很多管理者没能真正的看重这一方面的管理,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也不够重视,化工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企业领导者也不够重视设备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立,缺乏一些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4.投资成本高

化工企业要实现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工程,就必须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得产品的成本提高。如果不能正确的对资金进行使用,就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影响,同时如果在改造和实施中出现问题,也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5.软件的选择问题

化工企业在选择设备管理软件时,不仅要看软件的版本与功能,还要看它的后续发展情况。企业在挑选软件时,不仅要使其满足设备管理的需求,还需要软件具有后续集成化的配套性,以满足企业集成化的发展需求

6.信息的安全问题

随着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管理中会产生很多的电子资料,而这些资料都存在于网络中平台中,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开放的特性,这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很高。要保证管理人员顺利访问的同时,还要避免遭受一些病毒的攻击,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

三、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信息化和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作用,使得企业设备改革效能迅速升高。设备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实现了对设备的量化管理,使得企业对设备的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

1.提高效率

对化工企业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后,信息的传递会更快,不会出现延迟的现象,企业对设备的管理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把管理决策时间从原来的传统周期(如周、月)变成工作日,实现对设备管理的快速反应。

2.距离不再是问题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使得设备管理间的沟通更为方便,虽然可能有项目和设备离得很远,但是对于设备的管理方来说,这些距离根本不算什么,它使得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更方便的进行。

3.数值管理精确

实现化工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之后,企业设备的资金、材料和成本等管理从传统的主观性判断变为精确地数值进行管理。

四、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工作重点

化工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设备管理系统来作为管理工作的运行平台。

1.建立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平台,对化工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使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建设使其变成一个工作平台,使得系统更具实用性。

2.设置设备预警装置

设备预警装置对与企业设备的安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设备的预警主要包括设备使用预警、设备运行状态预警以及特种设备预警等方面,使用设备预警能够使得企业设备的使用方面更为安全。

3.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

系统应该从企业的角度进行管理,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这种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化工设备投资的整体管控;(2)企业对化工设备生产技术水平的整体控制;(3)以科学合理为目标,制定出动态的设备管理体制(4)平衡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

4.建立设备管理标准体系

按照设备管理标准化的要求,通过一些信息组建模式,建立设备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对设备的管理更为方便和实用。作为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通过现代化体系的运用建立出相应的技术标准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要想成为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就必须要通过一种闭环的方式,对相关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技术信息进行一定的积累,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

鉴于化工企业的特征,化工设备管理一定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的量化管理模式。对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能够顺应市场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五、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领导者要更新观念

实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化工企业改革的一项工作重点。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没能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转。所以,企业领导者需要跟新观念,用新的思维和理念来进行设备的管理信息化建设。

2.确定总体目标

企业需要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制定一个总体的目标,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要明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的,知道为什么要实行信息化建设,知道这一手段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此外, 还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实施方法。

3.引进管理人才

企业需要重视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积极的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人才,建立自己的管理队伍,提高员工信息化的意识。企业在选择设备管理人才时,不仅要看他们对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重视他们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要求他们既要懂得管理又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培训,使他们学会数据库应用技术,能够实现设备管理中数据的整合和资源共享。

六、总结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给数据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共享平台。化工企业要看到设备管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效益,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并通过它来带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化工企业的设备是整个经营的物质基础,企业要进行生产就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一套优秀的设备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资源管理和运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7

一、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概念。云计算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借助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若干分离的计算机硬件实体通过网络方式进行整合,以虚拟平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存储。数据处理服务,大幅度降低用户在硬件购置方面的成本,使其能够轻松的享受大容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1.2云计算的核心技术(1)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对复杂数据处理的精确分配,从而实现众多物理终端的集中数据处理,这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以其高性价比、易扩展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2)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云计算的实现需要借助特定的平台实现,这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主要平台,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平台将难以实现。(3)虚拟化技术。从本质而言,虚拟化技术术语资料管理技术,它通过将各类硬件资源进行抽象转换和重组,实现硬件实体间的数据处理、存储等界限的打破,实现最大限度的硬件资源的利用。

二、云计算应用于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分析

2.1降低化工企业的软硬件购置费用。传统的信息化系统需要购置大量的软硬件设施,从而支撑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且随着信息量的增加,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升级,造成巨额的成本支出。而通过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在满足化工企业信息化需要的同时,无需支付高昂的软硬件费用。2.2提高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设施存在时间、位置上的利用差异,即高峰需求,这导致相关设施的配备必须满足其最高峰的需求。但是,高峰状态并非正常状况,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达到,这导致基础设施在一般情况下存在较大的资源冗余,导致利用效率低下的情况出现。云计算的应用打破基础设施间的物理界限,实现数据处理的自由组合,从而降低对单个基础设备的要求,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三、化工企业进行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及需求分析

3.1企业复杂的生产流程的管理需求。与其他生产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极为复杂,且属于高危行业,稍有不慎将导致化学品泄漏或爆炸等生产事故的产生,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对于自身的生产管理极为注重。而庞大的数据量给管理增添较大的难度,促使企业借助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效处理。3.2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需求。化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历经若干阶段,由粗放型管理逐渐成熟,这与企业内部的信息量扩大和对经济效益的注重是分不开的。海量的数据导致信息化服务的软硬件投入大幅增加,给企业沉重的负担,促使企业寻求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期实现高效率、低投入的信息化构建,这成为云计算应用的内在动力。

四、云计算在化工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4.1系统资源的整合。这是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化工企业的业务进行梳理,确定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对企业现有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统计、汇总。对需求和现有资源进行对比,确定现有资源是否满足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如果满足则采用私有云模式构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否则可以考虑添置设备或利用公共云服务。4.2应用模式建设。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化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流程的理顺,从而减少一定的冗余信息量,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对信息化基础资源的分配和利用。4.3信息服务的实现阶段。在满足企业自身信息需要的同时,可以将信息服务平台向外拓展,实现企业与下属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享,实现平台的运营服务提供,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最大限度的利用。

结束语

总体而言,云计算应用于化工企业的信息化体系构建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云计算应用拓展的必然,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获得良好的服务和经济效益。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8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9

前言

我国国民经济强壮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是煤炭工业,对我国能源供给的保证法度与安全法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煤炭工业属于高危险性作业,产业结构也是我们最典型的粗放型传统产业。它的施工地点主要集中在地下,其工作环境相当繁杂,不同程度的灾害较多,如水灾、火灾、瓦斯爆炸、工地坍塌、煤尘污染等。煤炭井下的生产环节复杂多样,用人量大,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相对低下。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生产这一目标,煤矿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奋斗着,不断地推进煤炭生产技术的改革。跨入21世纪,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面向信息化与全自动化,甚至未来可以做到无人开采,达到安全性高、效率高的要求。想要真正实现上述的目的,必须紧抓信息技术的发展。

1 构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在和宗旨

“两化”融合这一课题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论断,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升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将我们的工业与信息业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且设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我们新型信息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指出了内在与宗旨: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全方面汇入各类别领先合适的计算机技术、各项领先的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进一步推进各类流程与各种业务在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下产生质的飞跃,大大提升煤矿采掘的工业化水平,使企业内部的结构得到全方位的完善与晋级,构建新型的信息化煤炭企业。

详细概括,主要方面有以下四点:

首先,将我们的信息技术和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联系,进一步提升各类设备的全智能化水平,结合自动化系统设立各类矿井平台,以便达到地面远程操控的实力,完成矿井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

其次,完善各类信息技术在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套用,对矿井的环境与作业人员及其装备等安全要素实行方方面面的监测,形成精确的安全预测预报体系,完成煤矿作业安全监测的数据化。

再次,有机联合各类业务,务必做到在企业管理范围内建设全面的信息技术体系,完成煤炭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最后,系统完善各类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完成信息管理的集约化。

2 发展信息化煤炭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现如今煤炭这一行业信息化迅速增长的同一时刻,发展水平达不到平衡制约状态,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产业信息化项目总体构建处于低下层次,产业信息的安全保障力度不够和企业控制风险能力不成熟,和适用在矿井下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较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这一系列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我们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学科发展。

2.1 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不均衡

我国的国有大宗型煤炭企业公司信息化发展相当迅速且发展水平较高。在2008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的评比当中,其中煤炭这一行业的上榜企业达到25家[3]。然而大部分的中小型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其没有构建科学的信息化工作系统,信息化充其量只是起基础协助作用。有些地方的中小型煤炭企业甚至一点信息化技术都不具备。

2.2 煤炭行业的信息化技术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管理机制相对较松弛致使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欠缺整体组织与引导。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形式较落后,企业的业务职能不明确,业务流程的清晰度不够,企业的中层人员与基础人员对信息化理解不深,煤炭信息化的规划作用得不到健全的发挥。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相对较少,其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

2.3 煤炭企业信息化项目总体构建水平不高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较弱,该行业的信息化平台构建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项目构建欠缺整体计划,水平低下且反复构建的问题凸显。其中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而轻视软件技术的开发和重视先进技术而轻视实际运用等问题普遍存在。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出现多、小和杂现象且相对较严重,信息呈单一、孤立现象没有得到治理。企业一体化构建与应用形式发展较慢,集成共享和整体协作水平比较差,公司对决策的支持能力明显不够。

2.4 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不健全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大众化,网络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如:网络信息系统故障、电脑病毒与木马、黄色网络、黑客入侵计算机等问题。处于日渐严重的网络隐患威胁之下,煤炭行业的统一信息安全意识仍然不够,其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较差,完全保障与管理风险的系统极不健全,欠缺相关信息体系的安全应急方案。

2.5 煤炭企业的数字矿山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发展较慢

数字矿山这一概论自提出至今已有11年整,但是数字矿山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详细的构建内容也尚未明确,大多数研究依然滞留于理论阶段。数字矿山是相当繁杂的体系工程,不仅要求理论上的创新和多个学科交叉进行还需要与现场实践相互联合。但是根据现在的管理机制,煤矿的管理者对其理解仍然不够,加上构建数字矿山需要投入的资金庞大,大多数企业并未将数字矿山视为战略任务来实行,大大制约了其发展。

2.6 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育与队伍的构建投入不足

大多数大宗型煤炭企业中具备IT技术的专业人员在全体员工中所占的比重小于百分之一。煤炭行业内不仅了解煤矿而且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精英相当稀少,企业中在岗员工的IT运用能力较差,信息化专业训练范畴与训练深度不够。只有极少企业具有自主探究与发掘、自我精英培育、数据库挖掘、知识应用与管理等深度、广度开发与利用能力。煤炭企业与IT服务厂家合作形式僵化,长期且稳定的专业队伍构建较落后。

3 促进煤炭工业“两化”融合的具体措施

3.1 增强组织领导,构建完善的行业信息化工作机制

完善行业、地方与企业这三级信息化工作领导机制,共同促进煤炭行业的“两化”融合。煤炭企业内部构建总公司、分公司、基层厂矿等多等级信息化工作领导系统。鼓励并支持煤炭企业建立CIO(首席信息官)[4]。构建完善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进而激励控制体制。

3.2 明确企业发展路线,建立整体协作的行业信息化决策科学系统

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探究拟定合适用在煤炭行业的规章制度与方法。我国煤炭工业协会带头组织拟定行业信息化整体发展计划、路线与目标,于“十二五”期间颁布一些亟需规范化行业信息化的基准。各个煤炭企业可以在其的引导下,拟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与计划,确保工作路线清晰、目标一致、有规可循与上下统一协调。

3.3 增强团队构建,提升煤炭行业在职员工的总体信息化才干

优化行业信息化的专业人员委员会,构建煤炭行业信息化的专家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行业专家效能。增强企业选拨与培育煤炭信息化顶尖人才工作力度。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成长、流入、运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确保信息化精英的范围数目与层次构造适合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拟订行业与企业的全体员工信息化训练规划,实施全方位的信息化训练,逐渐提升煤炭行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与掌握水平。

3.4 改善工作体制,提高行业信息化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煤炭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形式,构建应该由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指导工作,由煤炭行业协会带头,结合各大高校以及科学研究单位、煤炭企业与IT厂家一同参加的协作体制。把基础和应用研究进行有机联合,汇聚各方力量于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煤炭信息化前沿与重大问题进行着重探究,建立适合煤炭信息化发展道路上所需的促进体制与构建形式。增强煤炭信息化技术的转换功能,促进煤炭信息化向可持续发展靠拢,并且构建相关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3.5 增加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信息化协调发展

增强领先合适的信息化技术传达与推广,可以更进一步地推进煤炭行业信息化技术的交流。经过交流展示、项目标准工程、成果推广等模式,推进煤炭行业的信息化协调发展。增强煤炭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构建行业相关的数据库平台,促进煤炭企业信息化向“两化”融合发展。

3.6 提高安全认识,推进煤炭行业信息安全预防机制构建

增强相关的信息安全宣传力度,加强相关训练与教育对提升煤炭行业的安全认识起到重要作用。在煤炭行业推广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负责制,实行信息安全与风险评估机制,实施信息安全多等级维护机制,逐渐构建信息安全评估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监督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应急解决系统和网络信任系统。

3.7 构建煤炭行业信息化支撑平台

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进一步增强中型煤炭协会信息化的分化构建,提升信息化分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煤炭行业信息化支持系统。

4 结束语

经过“两化”融合,推进企业在安全方面、生产过程、经营力度、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系统性的改进,构建企业综合信息化系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对企业领导做的决策提供有力信息,完善企业机构。不过,想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的实用功能,还要不断加大“两化”融合力度,构建立足于企业关键的统一信息资源编码系统与整体信息平台,进而构建起企业信息化与煤炭业务工程的汇成、一致、融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贺美林.浅谈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1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3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册)[J].2011:789-800.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10

目前企业信息化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工业工程的支撑:(1)业务信息化自身涉及到的作业流程化及其流程的优化;(2)实施信息化所依赖的基础数据的准备,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等;(3)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境,如生产的均衡性、设备的可靠性等。

一、工业工程与业务流程再造

1.业务流程再造概述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而产生的,其基本内涵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价值增值流程的再设计为中心,强调打破传统的职能部门界限,提倡组织改进、员工授权、顾客导向及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业务流程,以达到企业动态适应竞争加剧和环境变化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程序

根据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精髓,可以将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结构设想成一种多层次的立体形式,其实施体系由观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组织重建三个层次构成,多数业务流程再造方法可由以下七个阶段的工作来概括。

(1)远景设计。企业高层主管应当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业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2)项目启动。在此阶段企业高层主管要确定哪些流程需要再造,设定清晰的流程再造目标,成立业务流程再造项目领导小组并制定详细的项目规划。

(3)流程诊断。对现有流程和子流程进行建模和分析,诊断现有流程,发现流程中的瓶颈,为业务流程再造定义基准。

(4)新流程设计。在分析原有流程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流程原型并且设计支持新流程的IT框架。

(5)新流程实施。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完善,还有待于这一阶段的检验。

(6)流程评估。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要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7)持续改进。一次业务流程再造项目的实施并不代表公司改革的任务完成,整个企业的绩效需要持续改善才能实现。

3.工业工程的分析与评价技术在企业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经典工业工程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针对生产过程的研究,它的主要技术之一就是工作研究。应用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工作研究技术包括:

(1)程序分析技术。对整个生产过程或一项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

(2)作业分析技术。对同一工作地上的工作进行分析。

(3)各种图表。用于记录某项业务或管理流程的现状。

(4)“5W1H”提问技术。用于发现流程中的问题。

(5)“ECRS”四大原则。用于改进流程的现行方法。

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是由粗到细、由总体到局部的过程。先进行程序分析,将多余的、重复的工序或流程取消或合并,使整个业务过程合理化;然后再进行作业分析,使工作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环境建设

1.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环境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业务流程再造完成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基础数据环境建设。把反映企业人、财、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各种数据统一起来,称之为基础数据环境。为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1)数据的规范化。必须有统一的标准编制数据。

(2)数据的准确性。输入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要准确。

(3)数据的完整性。软件系统输入的数据应满足系统运行所要求的各项参数。

(4)数据的及时性。应及时输入反映当前状态的各项数据。

(5)数据的一致性。

2.工业工程在基础数据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是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就进入与发达国家几乎同步的信息化阶段,因此,我国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营造上述基础数据环境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

首先,从广义上讲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合理性的含义。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的ERP,其基础数据环境主要包括物料与产品信息、能力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具体有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提前期、工艺路线、库存设置、供应商与客户信息等。在录入这些数据之前,应先运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如工作研究、物流与设施布置、激励原则对输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其次,在数据的准确性上,如标准工时这种数据,主要利用工作研究中的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大技术,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帮助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消除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方面的浪费,合理安排作业,制定出各项工作的标准时间,如没有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则很难保证准确性。

参考文献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11

一、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明确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企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企业深度开发利用有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源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自动化、决策智能化、营销电子商务化。企业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对有效解决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二)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增强工业国际竞争力,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示范企业的培育为突破口,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及任务

(三)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每年培育3-5家重点示范企业,在设计制造、决策管理和营销系统等方面全面实现信息化;每年扶持20家左右的示范企业,实施信息化示范项目;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0%以上的市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并取得成效。建成政府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平台和服务体系,普及网络应用,推进电子商务。争取到2005年,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四)围绕上述目标,近期主要任务有:

重点抓好纺织、服装、轻工、机械、电子、医药等主要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改造。

围绕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机电一体化、应用数控系统等技术,提高行业和产品的技术层次。

积极实施对传统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嵌入式改造,迅速增强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市场竞争力。

加快推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实现操作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逐步改善与之相关的电子认证、金融和税收、物流配送、资金信息库等系统和环境。

三、推进我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措施

(五)各级、各部门要把企业信息化工作作为巩固和完善企业改革成果、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新世纪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要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规划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组织相应的机构,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

(六)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信息技术和产品。加快对传统生产工艺的嵌入式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引进先进工艺装备、精密加工设备和测试手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等基础条件;继续实施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1525”)重大专项。

(七)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市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财政按项目年度实际发生额的12%给予贴息;市信息化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按实际发生额的10%给予贴息,所需资金从技改贴息资金中安排。其中,对县(市)、区所属企业的贴息,市和县(市)、区财政分别承担60%和40%。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购置成本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构成无形资产的,可以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税务部门批准,其折旧率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八)完善*市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作平台。以推进企业信息化为特色,提供相关的最新消息、政策法规、科技动态、工作动态、典型经验和解决方案,实现实时交流和直接对话,落实普及工业企业上网工作。

(九)积极发挥专家作用。聘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组成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咨询专家组,参与制订我市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重点示范企业和信息化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

化工企业信息化篇12

关键词:工程施工企业 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型会计模式,引发了企业会计模式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对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即全面运用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企业所有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应用等处理,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运行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会计业务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共享化,并可实时、快速地提供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时代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会计信息化将计算机、通信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科之中,并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相结合,使其在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会计信息化简化了传统手工作业流程,使会计工作免受领导干预,同时又承担了诸多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其二,会计信息化将有关会计业务的所有数据集成于数据库,实现了实时获取、处理、报告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对共享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对会计信息实施全方位动态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水平;其四,会计信息系统是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系统,实现了处理会计信息的多元化和智能化,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二、工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路径 

施工企业具有其特殊性,它是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房修装饰及设备安装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就目前情况来看,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虽然在财务管理等方面应用了软件系统,但是无法将这些独立的业务单元系统相整合,使得信息数据不能在各个部门之间共享。并且这些系统的扩展性较差,只能处理本业务单位的工作事项,不能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集成、全面的决策信息。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应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一)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工程施工企业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配置齐全计算机硬件设备,这里主要是指满足会计信息化要求的硬件系统,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单机系统等模式;其二,系统软件的配置。系统软件起着扩充计算机功能、优化调配计算机资源的作用,其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安全保密性、数据维护能力等;其三,会计软件的配置。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会计核算精确、使用安全、功能完备、操作简单的会计软件,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购买通用、质量高、售后维护好的商品化会计软件。会计软件中的软件模块应满足施工企业的管理要求,应该配备项目造价分析管理、项目预测决策分析管理等模块。 

(二)建立数据库系统。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应面向施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部流程,不仅能为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还应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关联化,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还有助于其他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施工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控制传统会计模式转变为会计信息化模式所带来的风险,如系统资源安全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笔者认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工程施工企业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将原有的会计岗位细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各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强化岗位之间的内部牵制效力与授权审批制度,彻底遏制舞弊、越权等违规乱纪的行为发生。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应设置会计主管、核算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应设置计算机管理等工作岗位。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会计工作的要求,对上述会计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2.建立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

[1] [2] 

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内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工作得以连续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制定会计信息档案防护制度,做好防盗、防磁等工作;做好会计信息档案备份工作,对于磁性存贮介质应定期检查,防止由于介质被破坏而造成档案丢失;制定会计信息档案保密制度,严禁任何形式的会计信息在未经单位领导同意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拿出单位或外借;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放置,应放入专门的档案管理室,严防档案丢失、损毁及泄密等。.建立系统维护制度。确保信息安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之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高度依赖计算机进行工作,将信息数据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机器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恶意程序攻击,就会使数据遭到致命性破坏。所以,施工企业应建立系统维护制度,对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加强控制。此外,针对网络病毒、木马程序等问题,施工企业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四)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处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的会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管理、审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完成对管理资源和信息系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随之发生着变革,所以,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满足会计信息化需求的应变能力,以推动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此外,企业还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高、中层管理人员、财会人员、IT负责人的职业道德水准、业务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力求组建一支涉及多学科、多层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