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6 15:58:45

九年一贯制学校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1

九年一贯制的目的是为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缓解择校难的压力。不难看出,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将是义务教育阶段发展方向。然而,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家长的态度却是冰火两重天,喜忧参半。

九年制将成义务教育发展方向

九年一贯制是指一所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施行一体化的教育,学生小学毕业后直升本校初中,小升初原则上不许择校流动,以保持学生教育的连贯性。

其实,早在2007年,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缓解择校难,北京市教委就制定了小学、初中入学方案,划片免试就近入学。此前北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约有20多所,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北京又增加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北京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已有成功的办学模式,如东城区的景山学校,作为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试验的学校,其“大教育观”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育英学校是海淀区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办学成绩不俗;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近年来中考合格率达100%,优秀率50%,中考70%的学生进入了重点名校。

加强学生成长的连贯性

为了升入好的初中,许多孩子小学6年,拼奥数,拼英语,拼特长,拼爹娘,拼得精疲力尽,小小年纪就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试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不用考试、选拔,家长不用操心,孩子也没有升学压力,缓解了小升初的压力。

教育专家表示,九年一贯制学校弥补了分散办学的不足,可以集中某个区域的办学优势,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学校管理人员精简,教师所占的比例扩大,投入到教学一线中的资源和精力就会更多,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突出了学生成长的连贯性。

小学、初中阶段,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特别是小升初的第一年,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习惯、知识结构均保持着小学阶段的惯性,与中学学段学生应有的表现存在着缝隙。对此京源学校白宏宽校长表示,小学和初中的教育衔接十分重要,不是将二者简单地合并对接,而是要做好教学理念上的衔接。如京源学校将中华文化融入了课程体系改革,幼儿园的孩子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小学生都会背诵千字文,初高中生能熟练掌握《论语》《大学》等。

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专家也有些担忧,学校规模扩大了,学校年级跨度大,管理难度也相应加大。由于小学没有升学任务,小学部管理容易被忽视,学校会在很大程度上将管理精力和教学资源放在中学阶段,导致小学、初中阶段发展的失衡。

能否为小升初择校热降温

显然,实行九年一贯制,可以解决中小学在教育教学上衔接过渡难题,优化中小学布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教育均衡化。但是,这也让家长心怀疑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择校热?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2

建立校务委员管理下的“三中心+三级部”管理体制。校务委员由校长、副校长组成。“三中心”分别是校长办公中心、研究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肩负筹划指导功能。“三中心”的规划范围涵盖德育、教学、教育科研、人事、宣传、后勤等所有学校工作内容。“三级部”分别是一至三年级的儿童部、四至六年级的少年部、七至九年级的青年部,承担“三中心”制订的方案的执行。各级部下设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本级部本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的组织开展,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德育及班级建设的组织开展。

2.完善一体化的学生管理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学校实行分级部管理,精确了学生管理的边界。确定了“三级部”的“五统一”:作息时间、学生用餐、大课间操、佩戴校卡、校服统一。强化班级管理,使各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交叉教育网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组织开展特色课,学校团委组织多个社团,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建立了校园广播站。组建了学校田径特长队、泥塑工作室、摄影俱乐部。

3.坚持民主和规范化管理

学校管理坚持“面临重大决策开教代会”,“遇到难题让教师讨论着解决”,从而让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效化。教师绩效考核实行自评、级部评、再学校评,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并及时公开。优化教师组合,让不同年级的教师实现循环、流动、全程教育,提高了教师跨年段教育的能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3

1.1 首先加强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体制研究。

从历史来看,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是两个独立的学段,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初中与小学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上有诸多差异,结果是小学有特色,中学成绩差,导致小学老师说初中和我们没关系,我们按照小学知识点讲就完成任务。而“九年一贯制”,要求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可以受到统一目标要求下的连续教育,一方面使小学阶段开展的素质教育成果得到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任务。同时,学校还可根据具体情况把小学课程和初中课程进行有机渗透,使新课程标准得到更好地落实,避免小学升初中不适应的弊端,以利于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1.2 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研究。

小学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基础,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阶段。因此,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在中学部进行了月考和期中检测之后,小学部也组织了学生的质量抽测和学科单科专项竞赛。在各种检测之后,两个部门的负责领导,还召开了质量分析会议,不仅分析各学年段各班成绩,而且提出了改进意见,使相关学科的教师在第一时间内了解本学科的教育动态,不仅做到关心自己所教的年段,而且在教学中注意中学和小学教法和知识的融合。

1.3 加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

一是要把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件工作上,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学生的行动上。对制定的每一项教学工作任务,都要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是要认真总结各个时期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落实上抓出效益来。三是要加强教学管理。在教学上突出一个“严”字,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共同提高,着重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为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实现两个衔接

2.1 加强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的衔接。

(1) 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课前集体备课时,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 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 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2 班级管理的衔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4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目标的设计与制定

根据每个学生要在学校连续学习生活九年时间的特点,学校分层次地制定德育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年级目标。首先是纵向层次: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然后是横向层次。高层次教育项目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总目标:坚信马列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建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教育内容:热爱祖国教育;热爱党的教育;热爱社会主义教育;浅显的政治常识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一年级------六年年级目标)。初中教育内容: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追求教育一般政治常识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七——九年级年级目标)。中层次教育项目实施道德品质教育:德育总目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塑造完善的道德品行。小学教育内容: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明礼貌、遵章守纪、民族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一年——六年年级目标)(中学教育内容:集体主义、《中学生日常规范》养成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七——九年级年级目标)。低层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总目标:培养基本的自我认识能力;基本的人格协调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培养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小学教育内容: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预防矫正不良心理行为,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生活自我能力培养。(一年级------六年年级目标)初中教育内容:学习方法指导;青春期性教育,升学、就业、及适应社会教育,心理障碍预防及矫正。(七——九年级年级目标)。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5

具体岗位调整如下:

1.基本情况:本校编制数123人,实有专业技术人员87人(其中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50人,二级教师6人),工勤人员2人。

2. 岗位设置及聘任:本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123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设置121人,占岗位总量的98.4%;工勤技能岗位设置2人, 占岗位总量的1.6%。

(一)专业技术岗位

高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30人,实有高级教师31人,聘为高级七级岗位31人;一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77人,实有一级教师50人(其中1人聘为中级八级岗位,49人聘为中级十级岗位);二级教师岗位拟设置为14人,实有二级教师6人,聘为初级十二级岗位6人。

(二)工勤技能岗位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6

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生源总数仅占全区的20%,但分布地域广,在区域内影响较大,它们的发展水平对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区教委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教学资源共享、中小衔接等问题为研究重点,深入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模式。

学校管理机构的改革

建立统一的学校领导班子。撤销原有的中学部与小学部机构编制,实施(一至九年级)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网络,形成垂直管理和水平管理统一,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学校行政系统采取垂直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并要求各部门在负责各层面日常工作的同时,必须树立学校整体意识,相互协调配合,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服务。

实行“整分结合”的管理模式。“整”就是整体统一,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专业化”;“分”就是分段,强调的是在“一贯制”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既要尊重各段的个性,又要特别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

建立一体化的管理规范。建立一系列精要、便于操作、讲求实效的一体化的管理章程。包括三大类:一是保证管理一体化运行机制的领导管理制度;二是各层次、各方面的工作规章;三是各层面、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与要求,系统地制订整个九年的培养目标,组织分步实施,分段落实,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端正态度,树立一体化思想。向教职工宣传实施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意义,介绍其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经验,以此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凝聚人心,稳定队伍。同时,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帮助大家进一步强化一体化的思想。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机制。一体化管理模式打破了原中小学的界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一体化的领导;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取长补短,以全局的观念来思考工作,实施管理;保障了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实践证明,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是保证九年一贯制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

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

整合学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综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资源重组、优势互补,有效缓解部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优化师资配置,实现合理利用。通过优化将学校岗位人数精减,剩余人员按区教委人事政策进行分流,一方面使优秀师资得到了合理使用,确保了学校师资队伍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了农村学校的部分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师资的合理流动,为缺编学校提供了师资补充。

妥善处理闲置设备问题。各校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地方行政部门联系,闲置校舍由各村开发利用,服务于农村文化建设,富余教学设备由区教委调拨到设备短缺学校使用。

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致性

管理层次清晰。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中小学部主任协同负责,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具体实施的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

明确各年级段德育目标。根据九年一贯制的特点,编制各年级系列德育目标、要求及内容,用一以贯之的德育思路奠定其思想、信念、理想的基础。

分层递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制订了明确的素质教育质量要求,并认真落实实施。

我们以英语教学的中小学衔接问题作为突破口,带动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知识、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和方法、师生情感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衔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新旧知识的衔接。初中教师认真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了解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衔接。中小学部教师互相听课,交流英语教学信息,寻找英语教学规律,明确中小学英语的相同相异处,找准衔接点。

教学方法的衔接。一方面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泼气氛,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在课堂节奏上逐步加快,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适当过渡到初中方法上来。

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衔接。小学生有的习惯很好,如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游戏等。到了中学,好的习惯需要保持,不良习惯需要改变。

在衔接阶段,我们注重以下几种习惯的养成和强化:根据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习惯;上课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每天自觉听、读、背、说英语的习惯;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习惯。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7

一、指导思想:

每当春风吹绿大地,万物吐露芬芳,我们总会想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名字——雷锋。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永不褪色、熠熠生辉。值此阳春三月,学校倡议全体中雁学子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人人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让雷锋精神发扬广大,愿雷锋精神如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个中雁学子的心田,吹遍大地每个角落。

二、活动目标:

1、以“向雷锋学习”题词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学习雷锋活动。

2、引导广大师生学习落实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3、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3月

五、活动内容及要求:

全校师生都要在学雷锋活动月中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开展各种学雷锋活动。全体同学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力争把礼貌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家长,把谦让带给他人。各班级要召开一次学习雷锋的主题班会,出好一期学习和讨论雷锋精神的主题黑板报,组织一次班级学雷锋活动,准备一本登记本班队员学雷锋做好事情况的“好人好事登记本”,在学雷锋活动月之后每班评选一批学雷锋标兵和“在学雷锋的日子里”优秀征文。

六、具体活动安排:

1、3月2日——3月8日“走近雷锋学习周”。(1)各班出一期“我与雷锋精神同行”的主题黑板报。(2)立足校园和社区,开展美化环境活动。(3)各班级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读雷锋书籍活动。

2、3月9日——3月15日“学习雷锋行动周”。(1)各班于3月9日组织一次以“我与雷锋精神同行”主题班会。(2)各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鼓励成绩好的、有特长的队干部或同学与班上学困生结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4)结合3·8国际妇女节,各学生要争做一名感恩小雷锋,制作一张节日贺卡送给妈妈,为妈妈做一件家务活。

3、3月16日——3月22日“践行雷锋巩固周”。(1)在学生中开展“一言一行见公德”的道德实践活动,结合《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常规教育,培养全体学生做习惯良好、文明守纪、遵守道德规范的“公德小雷锋”(2)各班的好人好事详细记录在“好人好事登记本”上,并及时写成通讯稿件上交德育处;各班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全校“在学雷锋的日子里”征文比赛。

4、3月23日——3月31日“深化雷锋总结周”。(1)评选“学雷锋活动优秀中队”“学雷锋活动优秀团支部”。(2)塑造身边的学习典型,每个班评出1名“学雷锋小标兵”。

七、活动总结及表彰: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山区学校学生数量日益锐减,学校办学规模逐年减小,于是便催生了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当前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顺应形势的一种产物。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

1.与教育资源的共享,降低学校的运作成本

2.中小学合并,办学规模大了,教师多了,人气旺了,教师的合作、交流、研讨在面上更广了

3.教育和培养方案科学、完整、系统

小学教育是塑造型教育,而中学教育一般都是矫正型教育。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会全面考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制订出一套九年一贯的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4.九年一贯可以减少行政人员,减少管理层面,减少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弊端

1.学校管理问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小学或中学相比人多、物多、事多,加上中小学的教育规律不同、教师的层次不同,因此,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

2.学生管理问题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面对的是6~15岁的学生,年龄跨度大,因此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开展学生集体活动,如果联合起来开展,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如果单独开展又要相互影响。

3.教师考核问题

尽管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但事实上中小学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统一的尺子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成绩,也很难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量化方案。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几点对策

1.更新管理理念,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组建之初,确立了“统一领导、分部负责、条块结合、全程管理”的管理原则,提出了中小学“整体联动”的教学管理思路,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

2.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我们打破中小学界限,推行了择优上岗、按需设岗、以岗定人的用人机制,将业务骨干、教学能手推向一线,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小学教师充实到初中数学、语文、体育等学科,从而盘活学校教师资源,使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3.认真树立“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

要解决好因体制变化造成的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必须要把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问题放手让教师讨论。如,我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实施方案”“教职工考勤办法”等多个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都通过广大教师充分讨论、收集意见,再提交教代会展开讨论,形成方案。

4.消除教师的本位主义思想,打破中、小学界限,树立整体观念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要想“一以贯之”。全校形成一个互相融合的有机整体,首先就要在思想认识上不断加以协调,使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对“九年一贯制”这个概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整体把握。

5.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广大教职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通过党、政、工、团、队开展多种活动,如组织谈话,正面疏导;嘘寒问暖,解决疾苦;搭建平台,展示才华等,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9

一、以学生为本,开展适合不同年级的德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素质

1、培养学生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德育处始终坚持把学生行为、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管理的中心工作,继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从小就开始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本学期我校一直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我校掀起以“礼仪伴随你我他校园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从各年级各班选拔品行兼优的学生成立“文明礼仪队”,在言行上规范示导学生,收效明显。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培养和养成。坚持抓卫生、纪律、两操、礼貌、爱护公物等内容的评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学期一大主题,学月一主题,每周一小主题。学校德育处开展了适合不同年级的德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队会,先后开展了以尊师爱校、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当前形式教育、感恩教育、科学发展观、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教育、六一”儿童节的“欢庆六一 展我风采”庆祝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本学期周一升旗仪式、两操的规范、为可爱同学献爱心、为品学兼优的孩子捐款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内容健康,不仅庆祝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三年部针对初三年级学习紧张,情绪焦虑等情况,开展了“班级装饰美化”评比活动,所有班级教室清洁卫生、环境优美,为学生自己营造一个惬意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3月份以“新起点新挑战脚踏实地严明纪律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4月则以为“细节决定成败,信心赢得未来”为重点;5月号召学生“坚持就是毅力、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是收获”, 6月举行中考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们明确近期目标,营造“只争朝夕,科学备考”的氛围。

间操和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各项小型多样比赛的开展,缓解了学生备考压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3、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德育处完成了全校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调查统计和贫困生的调查摸底、资料上报工作。在今年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德育处在区贫困学生资助中心的指导下,增强服务意识,对贫困学生逐一落实,贫困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满意。本学期,在区教育基金会开展的慈善一元捐活动中,共捐款524元。全校师生为我校五年二班患重病脑瘤的可爱同学共捐款4000余元,学校全体领导干部、全区新党员和后备干部在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的“七一献爱心手拉手”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为我校各班品学兼优的孩子20余人进行了爱心资助3000余元,;学校师生积极响号召,向区“爱心书屋”共捐赠图书1381册。

4、安全工作

本学期,德育处按着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消防安全疏散、预防踩踏事故”的应急演练。经过精心筹划,学生做到了从容、快速、有序的疏散,效果明显好于去年。德育处制定了学校《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案》和《晨检制度》,从5月14日起,进行《甲型h1n1流感防控晨检零报告统计表》的统计和报送工作。德育处还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做好了学校的疾病防控工作。开学初、学期末都与学生、学生家长、车主等分别签订了安全公约,将校车、防雷电、野浴等不安全的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5.综治工作

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犯罪为耻”为主题开展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做好“两法一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通过报告会、参观、板报、广播、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法制的宣传和教育,办好校园手抄报大赛并对75名制作出色的同学进行了表奖。

强化帮教转化工作。各班都建立了违纪学生档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贴近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违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温暖,学校对帮教转化先进个人关敏老师进行了表彰。

加强“学校特殊安全保护区”的创建工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文化、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安全管理,共同建立和完善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6、德育效果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本学期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德育教育效果凸显,多次的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在迎接沈阳市的德育督导检查中,我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沈阳市教育局付丹处长的极大赞扬,光荣的被评为了“沈阳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并代表沈阳市参加辽宁省的此项工作督导检查。

二、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本学期,教务处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认真落实沈教发[XX]73号文件精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无随意删减学科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加强非工具学科的教学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各学科的质量监测,杜绝领导放弃,教师随意,任意丢课,学生不愿学,课堂松散的现象。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校明确提出了继续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强调“主动参与、师生互动、逐步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的教研模式。

2、“教学开放周”、“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

从3月5日开始,教务处中学部开展了“教学开放周”小学部开展了“班级一日教学开放” 活动,校领导对本次活动给与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深入到教研一线,共听课167节,每位教师平均听课均超过10节以上,严格按照听课,评课、互动式研讨的教学流程参与活动,相互学习成绩,查找不足,探索规律,研讨方法,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从活动策划到活动总结,学校领导全程参与,充分了发挥了校长为教育教学第一责任人的导航作用。在本次大型教学活动中达到了人人都有所得,人人都能提高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展示与评析,广大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通过抓教研促教学的基础上,在教学管理中,发挥年级部的优势,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本年级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沈阳市基本功大赛中,钟伟、张姝两名教师在数学科表现突出,关晓云老师代表沈北新区参加了市优秀课的评选,付鹿璐等11人获区级以上优质课。

3、抓实集体备课

学校教师在坚持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注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在集备和教研活动时有中心发言人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认真透彻的分析,集体备课讨论的氛围浓厚,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几个备课组比较突出。年部管理人员坚持“三个深入”即深入备课组、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特别是在进一步落实"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回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地指导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本学科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逐渐形成。

4、因年级因学科施教,保证监测质量

初三年级发挥集体力量,明确备考目标,统一思想、制定周密的复习备考计划,狠抓落实。在常规管理中,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胆管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规范教学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抓考风带学风的原则,每一次考试都能做到,考前认真教育学生,考后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成绩分析,使大家明确今后教学的方向。

非毕业年级,针对学生的特点,狠抓基础知识的夯实。及时召开各种会议,反馈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向;根据班级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班级各项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状况分析;查找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科任联席会,班科任联手对班级进行诊断,对症下药,确定班级的近期和远期奋斗目标。在教学检测环节中通过常规检查,检查学生的作业,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警示。组织学生基础知识测试、单元测试、学科竞赛、英语课文背诵、期末监测考试等测试,以此调动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5、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初三毕业生体育素质测试工作。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间操队列、楼内进出秩序等,科学开展课余体育队足、篮、排的训练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举办的各项体育比赛,在全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成绩优异。

6、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学校重视加强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和针对性。教导处本学期扎实开展一线教师课题申报工作,在总结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管理,继续规范校本课题的研究。各校本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到问题课题化——实现教与研的统一,课题常规化——建立保障机制,扎实开展,规范运作,做好了日常的指导工作,取得了实效。

7、教学成绩

在今年的期末测试中,我校的七年英语、数学、语文、政治;八年级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的个人成绩都在我区12所初级中学名列前矛;小学部由四位任课教师:仇宝荣孟丽 陈红 张慧指导、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的全区小学生英语竞赛活动成绩突出,各年级总成绩获全区第四名,其中6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刘洪宇同学获全国二等奖。在刚刚结束的初三升学考试中,师生通过不断拼搏努力,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均以优异的成绩让98.3%的孩子升入了上一级理想的学校,向西北三乡的百姓交上了一份额满意的答卷,日益回流的学生证明了我校的各方面工作已经得到了家长的极度认可和社会的良好口碑。

三、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抓好师德建设工作,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1、师德师风建设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为教师的提高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各种培训、辅导、讲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发现新典型,采用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等活动培养一批新的学科骨干教师。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重点做到了坚持召开班主任周例会,查找班级管理工作的纰漏和不足,研讨各班教与学的情况,交流各班管理经验,探讨学生的思想动态,总结本周各班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细化、质化对班主任的工作的考核,建立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档案,组织年轻班主任进行工作汇报,了解情况,为其把脉,有力地促进了青年班主任的成长,不断加强班主任管理和研究,使班主任管理工作量化更客观、区分更明确、等级更合理,充分体现班主任工作效果。初中部面对年部教师队伍年轻化,学苗质量参差不齐的实际,推行“重过程、抓细节”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做好德育工作。

3、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认真落实《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分办法》。三月份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树立了教育良好现象。四月份认真进行了“小金库”自查自纠工作。放假前与全体教师签订了关于禁止参加暑期有偿补课承诺书,学校首当其冲自查自纠,一经发现,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创和谐兴校

总务部门,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宗旨,进一步优化后勤管理,强化服务观念,确立岗位意识,深入开发潜能,增强质量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目标意识,六位平均年龄48岁的老前辈共同完成了学校设备日常的维护、物品使用的管理与登记、建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节约型校园的创建,使他们付出了许多汗水,每当师生们都休息时,无论阴雨晴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身影。

幼儿园、工会各尽其责,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门的工作。

五、特色创建与取得的成绩

学校以弘扬和传承锡伯族特色文化为办学切入点,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最终打造成全国闻名的锡伯族学校。锡伯族特色的创办与发展,更使得学校在省内小有名气。省市区各级领导经常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兄弟学校多次来我校参观学习,本学期沈北新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管理现场会、德育校长、主任的培训交流活动、局党办的纪念“七.一”“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献爱心手拉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的举行、全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新党员到我校的参观学习交流活动,给每位到校的领导、教师留深刻的印象,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的学校管理、独树一帜的锡伯族特色文化、使得学校社会声誉日益提高,特色办学优势凸显。

现在兴隆台锡伯族学校已经成为锡伯族文化教育基地和传播基地之一。

六、不足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正和进一步完善。

1、加强队伍建设。在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不上进、不和谐的声音;工作时间上网打游戏看电影以及精力外移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改正。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师德建设,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2、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营造科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3、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有效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10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06-02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纵贯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能更好的解决学生一体化成长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教师对1-9年级的适应性和1-9年级教师循环问题的研究。现就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探索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1通适性的含义

教师的通适性,就是指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通用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顺利完成1-9年级的教学任务,即教师能够完全胜任各个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跳出传统“中、小学教师”的思维定势,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化和管理。

2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通适性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2.1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存在适应困难。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虽然“外在角色”转换了,但是“心理角色”的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这往往会造成小学与初中教育“各自为营”的隔离状态,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很难跨越这道“无形的鸿沟”,既不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也不利于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开展。

2.2提高教师通适性是避免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需要。 部分学校把九个年级划为三个学段,实现了教师在本学段内的小循环。但是这种循环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学与初中隔离的囹圄。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只有实现了1-9年拉通聘任才能更好的推进一体化教学,推动学生一体化成长。

2.3教师的通适性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把九年义务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本质就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合二为一,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连续、系统、衔接、全面的整体,它能克服小学升到初中时学生的各种不适应。但如果没有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与传统的中、小学无异,难以实现1+1>2的效果,也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

3滨河学校探索教师通适性的优势

3.1作为一所新建型学校,滨河打破了小初“各自为政”的囹圄。 学校成立之初没有合并或加入任何小学、初中,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学校。这对于学校管理层进行统一的管理、营造统一的文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也不存在小学、初中教师“各自为政”的基础。

3.2滨河学校的教师具备九年通用的基础。 学校所有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还有八名研究生教师。同时,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约30岁,是一支高素质的年轻队伍。现实表明,学历越高越年轻的教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适应性越好,这也在四川师范大学薛敏和申敏的《九年一贯制教师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3.3学校对1-9年级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学校成立之初,校长敬仕勇就认识到了一贯制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优势。一直坚持对1-9年级实行“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避免了小、初分开管理,互不往来。这也为学校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4滨河学校提升教师通适性的方法

4.1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提供教师通适性的行政支持力。 一是实行“全程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全程一体”就是学校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

二是促进“部门主导,学段自主,条块互动”,取消了小学部与中学部架构,通过德育处和教导处整体拉通1至9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设置学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又促进学段与部门的互动。

4.2学段内流动与1-9年级循环相结合,逐步推进教师通盘使用。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把1-9年级分为1-2、3-5、6-7、8-9四个学段。教师先在本学段内进行流动任教,教导处、德育处对学段内的教师进行判断,认定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学段任教。既保证了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又促进了教师的通盘使用。

4.3改革职称聘任,为教师通用提供动力。 一是实现中小学职称对接。滨河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从教学能力方面都能胜任1-9年级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中小学职称对接的相关规定。如小学一级与中学二级同等对待;小学高级与中学一级同等对待……通过职称的对接,一方面打破中小学教师的界限,另一方面推动1-9年级的教师流动。

二是实行评聘分开,推动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一方面鼓励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教师,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氛围。

4.4建立相应的教培制度,提高教师通适性。 一是拉通1-9年级学科教研。小学和初中教师可以相互参加教研,共同设计课堂,相互熟悉教材教法,做到教法、学法上的对接,做到教材内容上的整合。同时,每位教师都研究1-9年级的学科教学。7-9年级教师必须研究同学科的小学教材;1-6教师也必须研究同学科的中学教材,特别是针对初中部分的知识体系,如此而形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贯通,方便教师们在教学中进行统筹安排。

二是推进课例研究。各教研组提供学月展示课。1-9年级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听课评课当中。促进各学段和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5结束语

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一体化”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一体化”成长,减少了小升初的不适应性。当然,教师通适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只要学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充分开发内部潜能,学校的一体化优势就一定能发挥出来,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11

中国体育课程发展到现在是第三代,它是一次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改革,力图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各阶段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以基本运动、游戏、田径、体操、韵律活动和舞蹈为主,还有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及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中学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身体素质练习、韵律活动和舞蹈为辅,还有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选修部分包括游泳、滑冰等地区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从上面不难看出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阶段性、延续性。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要求中小学有层次有计划地完成教学内容,如果中间缺少了一定量的环节,再加上中小学教师的基本不沟通,则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起点不一致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为中小学一体设置的原因,首先可以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沟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可以共同设置几个内容来进行分层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内容上首先实现一体化。比如,我们可以设置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然后将各内容从难易角度出发进行分层,再分配到各个年级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内容重复、内容少教等问题。

二、师资一体化

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方面是平时所教的对象不同所致,另一方面则是体育教师的教育体制不同所决定。虽然最近几年加入小学体育教师行列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上毕业的,但是就目前小学体育教师的构成来看,不算函授的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师还是中师毕业的。而体育学院和中师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机制是不同的,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所面对的目标对象也是不同的,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发展方向上是不同的。面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体育学院在理论学习上更全更系统,而面对小学体育教师的中师则在体育教师自身全面能力的培养上花更多时间。而不管是小学体育教师还是中学体育教师,了解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必需的,尤其要了解各阶段过渡时期的特点,最好的途径就是直接面对各个阶段的学生。所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体育教师的教务工作上可以进行一体化安排,让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让每一个体育教师都了解中小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也能有利于体育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沟通。

三、教学评价一体化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体育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却存在着为评价而评价的做法,把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对待,考什么测什么,就教什么。而且现在很多评价大多是终结性评价,对过程性评价明显不够重视。尤其是统一的评分标准更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中小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评价方法也存在着不同,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评价方法明显区别于其他年级,而且存在了比较大的误差。因此,在确定了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后,对教学评价的方法进行一体化的规定,从而更好地反馈教学效果更好地为下一段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篮球一系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整个篮球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分段,把评价标准按从易到难分成若干个等级,然后作为学校整个的一个评价体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参照评价标准来确定自己的下一阶段学习及自我锻炼目标。

四、课程计划一体化

体育课程改革长期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完善中;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也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不同,以及现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于教材的控制自由度比较高,这就导致了中小学之间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不同,而且小学和小学之间或者中学和中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事实上,根据小学生和中学生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安排的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体育课上,小学体育教师更注重学生的玩,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小学体育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跳舞,而球类等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而中学体育教师则更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机能,再加上有体育参加中考,所以体育课上一般都是以田径为主,上课过于死板,面对体育中考目的性很强。不考虑学生的想法,抹杀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创造力,许多学生甚至由于被过分限制而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安排的课程缺少趣味性,乒乓球、篮球、韵律活动等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很少。因此,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绝大多数都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向往小学的体育课。针对这一现象,实行课程计划的一体化将有利于缓解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在设置课程计划时不考虑中小学的问题,完全可以把一部分的课程计划从小学高年级过渡到中学低年级一起执行,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对因中小学教学方式不同而不适应的过渡。

九年一贯制学校篇12

在相关教育部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针对德育教育明确指出,在“十五规划”的推进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将整体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农村九年一贯制工作模式的确立,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系统化、全面化的德育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完善人格,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众多学习科目中,德育教育是一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教育项目。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教书育人”是德育教育的发展核心。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性格、提高自身修养、增进学习能力的重要项目,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农村九年制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针对于农村学校的德育问题,教师德育工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笔者对当前农村九年制学校德育工作的调查中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随机抽取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中,有65.3%的学生认为德育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在50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教队伍中,有41.2的教师认为德育教育需要改进,有12.1%的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存在教学目标倾斜的发展现象。同时,笔者还对若干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有7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德育教育工作不占有分值,因此对考试成绩无益,没有较大的学习价值。这些错误的思想也再一次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推进情况。

二、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形势下,德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无序性。尽管各个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重智育、轻德育”的思维想法依然存在。家庭、学校与社会对学生长期化德育教育的深化并不重视。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生理心理需求大不相同,所以难以规避学生性格、思想上的各项发展劣势。

(一)德育教师缺乏专业特性

在当前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上,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由很多学生合并而成,所以在当前的学生人员中,小学教师、小学领导转化了工作模式,“外在角色”进行了转变。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模式出现了新的发展。这样的情况导致,德育教师面临新的发展情况,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德育教师的专业性亟待增强。同时,德育教师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也遇到了阻碍,教师对心理学、情绪学等知识的掌握亟待增强。

(二)未能达到德育教学的系统化

经历了资源重组后,德育教育模式呈现出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在学生的年龄中,从8―16岁的学生都处于九年一贯制学校之中,他们的年龄跨度较大,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难见成效。同时,“满堂灌”“吃大锅饭”的教学形式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更加的无序和松散。在德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上,德育成效较弱、学生的吸收能力不足、家长的关注力度也有待提升。造成农村德育整体工作的发展缺乏系统的规划,难以实现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践性未能融入德育教学

有很多德育教师认为,理论知识是增进德育教学成效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采用了“知识性”灌输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课本、书籍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德育实践工作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学校,受教学条件、交通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学生面临着局限性。为此,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德育教育中,教师要立足于德育教育的发展性,着力构建德育教学的实践模式,能鼓励学生融入德育实践活动中。

三、强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增进德育教育教师的专业性

在农村学校中,学校自身的发展没有一线、二线城市学校的发展规模,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也缺少必要的教师队伍和资金投入。俗话说:“为人师表”。在德育教学中,为了强化教师的专业性,广大学校管理者要立足当前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广大教职工的自学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学习模式,形成不同阶段的教育层次递进,按照序列化的德育教育历程,对广大教师进行定时、定期的专业培训。还要鼓励广大德育教育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结合在一起,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心理教育。除了“语数外”等主要学科,还要结合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德育知识凝聚巨大的感染力,帮助九年一贯制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增进教学效果。

(二)推行科学系统的德育模式

九年一贯制教学所跨越的时间性较大,因此,德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层次的制定德育教育模式,根据课程设立学科教学模式和年级目标。将1―6年级的小学生设定为德育教育的初级模式。在这一教育阶段,教师要从基础的生活细节讲起,鼓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了解一些浅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为了增进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由学校政教处、德育教师、家长代表构建一个“三角形”的德育支架,提升德育教育的发展程度。在7―9年级的发展中,中等层次的德育教育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修养、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增进学生适应社会的各项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教育实践效果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够促使学生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实践活动作为发展载体,在各项社会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九年一贯制学生的德育效果。

例如,在重大节日,可以利用“舞蹈表演”、“演讲比赛”、“创造发明” 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等方面的教育感受。而在具体的学习实践类项目上,可以通过课前德育小讲堂的形式,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背诵感人的话语;三四年级说明“美好品德”的意义;五六年级的学生讲一个关于“真善美”的小故事;七八年级可以针对“中国梦”内容进行融合;而九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组织演讲,做到德育演讲感情真挚、字字有情、句句有理。

在其他社会实践项目上,要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敬老院、爱心幼儿园等公益社会团体,从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利用教育互动,组织学生参加到系列活动中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互动中,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水平。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农村学生的发展现实上,摒弃传统的说教,利用各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能够走出课堂,走入农村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李秀艳.浅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