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程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5 15:52:17

家长课程总结

家长课程总结篇1

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

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运用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

大家在活动过程中认真的学习记录,提出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然后共同探讨教育方法气氛非常积极活跃,可以看出各位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

家长课程总结篇2

一是提高校长的认识。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校长参加“山东省2016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全国新教育家庭教育研讨会”和 “2016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等培训达100余人次,开阔了校长的视野,提高了校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是提高教师的认识。教师要想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必须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国内教育名家王文湛、朱永新、孙云晓等来诸城做报告,培训家庭教育教师3000余人次。

三是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诸城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家庭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积极参与。

二、强化措施,推进家庭教育有序开展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基教科、职成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每年制订印发《诸城市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二是落实家长课程开课。通过“四个一”家长课程、“开学第一课”等,拓宽家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根据《潍坊市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落实一年4次8课时的家长课程,并将每学期的家长课程安排及时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学校将普及培训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管理模式,构建立志修身、活动体验等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设立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在教育局和学校分别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公办幼儿园和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园)设一名家教总协调员,在镇街(园区)中心学校设一名家教总协调员,主要负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队伍的建立,保障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推进。

四是成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打造区域内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重点培育了以齐砚艳、宁忠芳等为首的四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探寻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引领全市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是成立社区家委会。在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委会及县市级家长联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家委会层级,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家委会,吸引镇街党委政府及社区领导干部加入家庭教育行列中来。社区家委会的成立,补足了农村学生假期管理的短板,确保了学生的安全管理,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与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纵横交错的家庭教育网络。

六是建立婴幼儿养护指导研究中心。0~3岁阶段的科学养护对宝宝一生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建立婴幼儿养护指导研究中心,研究制订全市婴幼儿早期教育试行办法,着手婴幼儿早期教育团队建设与培训工作。

七是组织教师队伍培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培训班,明确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的职责和任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提升家庭教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组织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动员50周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参加。

三、创新载体,丰富家庭教育活动内容

一是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依托诸城市电视台教育在线栏目,设立“家庭教育大讲堂”,定期邀请家庭教育名家开办讲座,向全市的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根据家长需求和关注热点,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等进行公益讲座,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

二是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加强家校沟通,倾听社情民意及育子教子方法,促进教育发展,诸城市每年组织两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实地家访、电话家访等形式。

三是组织“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家庭教育农村行”,邀请全国和潍坊市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亲临农村学校,向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及知识。

四是开展各类征文评选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征文”“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活动”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五是借助“互联网+”助推家校共育。教育局和每所学校均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班级也建立了微信群、QQ群,以加强家庭、学校和家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定期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及学校重点工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六是课题引领,示范带动。加强基于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通过归纳总结,梳理出十大家庭教育问题,要求每校申报一个;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学校、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提升学校品味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督导评价,保障家庭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交流展示制度。建立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总结会议制度,通过总结、展示、交流,发现和培育家庭教育典型,促进家庭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带动区域内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家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确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家长课程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16-04

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从学校整体层面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校本课程也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但是与“顶层”预设的理想境界还相距甚远。从校际比较看,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已经建构了自己的现代课程观,有的还是“穿旧鞋走老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学校没有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对课程的领导,或者说学校的课程领导很不得力,处于一种盲目自由状态。要想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借鉴已有的课改经验,汲取前一阶段课改的教训,从课程领导上寻突破,在课程价值上求创新,追求“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课程建设理念,重构学校课程改革的路径。

一、“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意蕴

“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很多教师将其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意旨通过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获得专业成长。笔者将其作为今后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实施目标,作为课改新十年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有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1.让我们自己参与建构课程

这一轮课程改革虽然提出关注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但从前十年的改革现状看,国家课程由国家决策、规划和开发,地方课程由地方行政部门决策、规划和开发,校本课程由学校领导决策、规划和开发。三级课程仍然还是由教育行政领导规划,教师具体实施,学生只是接受者。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得到体现。今天,我们提出“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意旨让教师、学生一起参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学生个体生本课程的规划、开发与实施。通过“我们”参与建构,让国家课程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和生本课程不断“满足儿童需要”,从而实现“让‘我们’促进课程成长”。

2.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

这一轮课程改革虽然提出将“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1],但从前十年的改革现状看,教育行政领导与专家建构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并非“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教师运用传统的“文本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也没有让他们参与建构富有意义的课程。应该说,课程改革目前仍然处在课程建构与师生生活、教学、学生个体知识经验分离的阶段,师生知识经验还没有融入课程,他们的生命也没有在课程建构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天,我们提出“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意旨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参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以及生本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不断提高他们的课程建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

二、“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价值

学校课程建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建设一批课程,建构课程只是学校课程文化发展的一种形态。学校存在的意义是通过课程建设形成校本教育文化,促进师生更好成长。这种“让师生参与建构课程,并在课程建构中获得成长”的核心价值追求不仅学校课程领导者应该明确,校内每个成员也必须理解、认同和践行。

1.通过个体经验促进课程成长

目前,学校课程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另一种是学校自定的“校本课程”。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设计了“地方课程”,但总体来看,开设地方课程的学校很少。就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影响看,国家课程虽然由国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建设,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地域广、民族多,“顶层”“一统天下”的构想实施起来困难较大。“国家课程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尚有不少理念需要进一步内化和践行。这些工作需要学校通过 ‘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创造性改编和再开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去完成。”[2]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通过个体知识经验参与建构,重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路径,探究教学方法,这些都成为国家课程校本化的重要内容,也充实、丰富和发展了“国家课程”。就校本课程建构的影响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的课程”,本应直接由师生自己进行建构,无论是课程科目的选择还是课程结构的“架构”,都应引导师生参与。建构时,让师生将“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作为课程内容,通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的知识参与实施,生成一种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从这个角度看,校本课程便是师生的“经验课程”,是师生个体经验的“重构课程”——师生通过个体经验促进“校本课程成长”。

2.通过建构课程促进自我成长

人们建构课程的方式和形态主要包括: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个体自主学习、开发自身资源和创造课程,个体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课程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每个人在建构课程时,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建构,都是通过个体经验发展自己的生命。从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构的过程看,这个过程既让外部知识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又让个体将经验建构到“知识体系”中。通过实施,促进每个人在个体经验和人类知识相互汲取过程中获得成长。从个体自主学习、开发自身资源和创造课程的过程看,这个过程既让个体按自己的方式整体建构经验,又让个体将经验系统构成“知识框架”。通过实施,促进每个人发现自己的潜能,建构个体学习经验,创造个体课程资源,彰显个体生命魅力;同时,也引导他们共享同伴学习方式,建构群体生活经验,创造群体课程资源,发展群体生命意义。从个体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课程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过程看,这个过程既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建构课程,又让他们将“自己的方式”建构成课程。通过实施,让他们在课程建构中探究自己的成长需要,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式,并不断丰富自己的成长路径,促进生命更好地成长。因此可以说,让师生建构课程就是让他们建构生命意义,发展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促进生命成长。

三、“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实践

“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本质是通过我们建构课程促进课程成长,我们通过建构课程促进自己成长。这一价值追求告诉我们:课程既是师生教和学的“原料”,也是他们教学和生活经验重构的“产品”,还是滋养他们成长的“养料”;既是师生生活经验,也是他们共同创生意义的资源,还是促进他们生命发展的精神财富。因此,课程建构应以师生为逻辑起点,由传统的只关注课程教学转变为让师生亦参与建构课程,将“课程建构”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他们在课程建构过程中实施教和学,在教和学过程中建构课程,促进“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

1.让师生在反思学校课程建设的得失中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其实,“课程成长”亦是如此,也是通过反思“原有课程”,对其经验的再建构。可以说,无论是课程成长,还是人的成长,都需要反思——通过对“原基础”变革而发展。因此,未来课程改革怎么推进首先需要对前十年的课改情况进行深入反思。一方面,反思这些年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找到那些“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有效做法,将其作为今后变革的“最佳营养”;另一方面,要反思失败的教训,找到那些阻碍课程变革的问题,在今后的改革中通过适合的方式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总之,务必要让广大师生在反思中找到经验,在反思中认识问题,在反思中明确今后改革的方向和重构的思路,从而促进他们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2.让师生在认同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中成长

学校课程建设的关键是课程价值观的确定。课程价值观不仅决定着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而且影响着怎么样建构课程。可以说,明确怎样的课程价值观就会确定怎样的课程目标,制定怎样的课程规划,开发怎样的课程资源,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开展怎样的课程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课程建设首先必须要明确课程价值观。学校课程价值观是学校确定的课程建设思想、理念、原则和策略,是全体师生的课程哲学。她不只是“校长的课程价值”,而应是学校所有成员共同追求的课程信念,是学校建构课程和实施教学的实践理论。基于这种思想,无论从课程领导角度说,还是从课程建设角度看,都应引导师生理解“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意义,认同其价值追求,把握其丰富内涵。因为只有认同才可能产生实践的内驱力,才可能围绕其价值去建构课程,也才可能促进师生在价值追求中更好发展。

3.让师生在探究学校课程建设的框架中成长

人的生命成长包括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精神生命成长主要依靠个体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建构课程获得文化的滋养。儿童生命体内有哪些自我发展的“成长需要”,个体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好发展,他们的成长需要哪些课程润泽,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应该关注的。可是,当下的学校课程都是由成人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己理解强加给儿童,很少有人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究——用自己的“生活世界”去建构“科学世界”。教育的意义是“让人成为他自己”,这便需要每个人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发展潜能,探究自己的成长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实践自己的成长路径。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我们全体师生根据“儿童成长需要”,按照“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整体架构学校课程。具体说,就是要让师生参与学校文化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和一些隐性课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让他们在整体建构过程中认识每门课程对人生命成长的影响。尤其要通过整体建构,打通学科壁垒,“超越学科中心视角”建构课程,提高他们整体架构课程的能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成长。

4.让师生在实践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案中成长

课程建设的实践智慧是在师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不只是一种课程建设理念,更是一种课程建设实践;不只是一种课程建设目标,更是一种考量课程建设成效的准则。师生通过探究学校课程建设的框架,找到课程建设的路径,便需要进一步去实践。可以这样说,未来课程改革能否达到“顶层”预设的目标,关键是看“师生的实践”。从学校课程建设看,能否引导师生认真实践课程建设的构想,既是体现学校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标志,又是检视学校课程价值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反映学校课程执行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课程建设一定要让师生进行实践。如何实践,怎样取得实践成效,关键应抓住两个方面:一要引导师生在执行中创新。在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时,应切实执行“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课程建设理念和目标,并结合实践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课程建设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策略,让学校课程建设理念和实践策略能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二要引导师生在创新中执行。学校课程建设的意义就是探索教育的校本化,促进课程的生态化,实现教学的个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也需要进行科学验证。教育科学实验虽然也允许失误,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失败,因为他关乎到一代人的培养。因此,在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时,每个人都不能教条地照搬“预设的方案”,而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创新中丰富和发展,让师生在实践中创生课程,在实践中成长自己。

5.让师生在建构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中成长

课程建设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生存方式,是学校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建设观念和课程活动形式。因此,课程改革的本质诉求和终极目标便是形成校本的课程建设文化。学校未来课程建设文化应是广大师生依据“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价值追求,在对以往课程改革经验与教训的反思基础上,通过对学校课程的整体决策、规划、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而“再生”的“课程经验”,是每个人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让师生形成学校课程建设文化就是引导他们总结与反思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失误”,形成自觉践行的“课程建构方式”,就是引导他们总结与反思重构“新的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的“理念与策略”,形成自觉共享的“总体学习经验”。建构学校课程建设文化主要应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要关注课程内容选择与开发的探究。一方面,要让师生以科学的方式参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总结、修正、完善建构方式,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教育内容。二要关注教学方式选择与设计的探究。一方面,要让师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设计;另一方面,要让他们总结、修正、完善建构路径,形成体现个性特点的校本教育方式。总之,师生通过自我参与建构,促进他们在总结中完善课程,在总结中提升自己,形成“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的文化自觉。

总之,当下课程改革应以“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为价值追求,将课程建构和生命成长融为一体,让师生通过参与课程建设实现在课程建构中成长,在成长中建构课程。

家长课程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0

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性很强,是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也是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己数学性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课本中往往都是基础性的内容,“加、减、乘、除”这一类内容看起来简单,其实对老师来说,如何能讲好、讲透、讲明白是个难题。于是就有了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的内容往往是课本内容的总结和综合,条理性极强,不仅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同时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导学案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引作用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习的工具,这里的学习不仅是对于学生,同时也是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老师,往往对课程内容的讲解顺序和方式存在疑虑和困惑,导学案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课本内容,有条理地安排出每一知识点的顺序,引导老师进行讲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因此,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材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图画,比如在讲加法的时候,课本中的例题往往都是“三只小兔子+两只小兔子”这种形式,内容显得有些杂乱,使得老师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准,翻来覆去课本中讲的还是同一个内容,对课程内容的条理性产生疑问。然而导学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是将课本内容进行浓缩后的文字版课堂内容,这样一来,老师更容易抓住课程的重点,梳理出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公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老师对课堂内容一定要进行充分地准备,利用导学案,减少图片插画的数量、减少老师在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失误,都会起到一定的提高课堂效率和集中精神的作用。

另外,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进行备课,导学案往往是老师备课最有用的工具,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结合课本,对导学案进行熟悉,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事先想好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在导学案中可以标出课程的重点、疑点和难点,有侧重性和针对性地讲解课程内容。总之,导学案是课堂内容的有效载体,教师可以在了解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导学案,建立起较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导学案为引导,在课堂中积极创新、随机应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二、导学案对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培养作用

小学数学由于其逻辑性较强,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思维还未经开发,往往不具备梳理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数学课本由于为了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插画较多,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注意力有可能会集中到插画中的小动物身上,而不在于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本身。然而导学案的设置往往可以改善这一缺点,因其内容的总结归纳性,为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导学案往往是由课前内容的引入,课堂内容的探究,课后问题与作业三部分组成,即可以理解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三部分。老师在课堂之前往往会布置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预习,如果以课本为预习对象的话,小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较低,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也往往不够准确,然而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作出相关预习的话,学生的预习效率往往就会高很多。

同时,课堂学习部分,有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讲解速度过快等问题跟不上节奏,落下的课程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弥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数学成绩下降,基础不牢固等问题。而导学案对知识点的总结往往较为条理,学生在课上可以根据导学案听课,及时课堂中有内容没有听到,课后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学。课后作业部分的题目设置往往具有阶梯性,即难度由简单到困难不等,学生在做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听课内容进行补充,不会的题就翻看前面的课堂学习部分,找一找重点的公式,遇到较难的题目,学生还可以充分开动脑筋,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除此之外,导学案的使用可以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小学生能够“照葫芦画瓢”,按照导学案设计出自己认为的知识大纲,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习惯。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往往还可以应用大许多其他学科中,同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可预估的影响。总之,导学案由于其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强,往往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性思维产生良性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建立。

三、导学案可以辅助家长监督学生

很多家长都知道有句话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小学数学是他们日后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因此家长们往往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数学成绩。

家长课程总结篇5

学校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规划与开发、实施与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深入地探索与研究、改革与实践,从而取得经验,形成特色。

"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性。"统一的国家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对这些活动提出"课程化"要求,就在于"用程序和规范来提高活动实施的有效性"。随着一个个"活动课"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课"自然会逐步"课程化"。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想,育人目标,校训精神,教师职业标准,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因为学生生活在这个校园中,受这样的文化熏陶。

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2.1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通过理论研讨深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内涵;(2)寻找学校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3)找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最佳结合点;(4)探寻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卓有成效地开展研究;(5)在探索与实践的同时,形成经验、理论,并使之物化为论文、报告等研究成果;(6)将研究成果初步转化成操作方案,用于实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2.2研究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借助考察、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以及理论研讨班、讲座、经验交流会等各种研究平台,借助教师QQ群、信息平台等最新的教育技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注重"问题-方案-行动-反思"四个环节。针对问题制定方案,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制定新方案,开展新行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2)个案研究法: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案例研究,仔细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特色与成效,追踪其适应和发展情况,分析总结相关经验。(3)实验法:通过对新课程开设实验,发现优势,寻找瓶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及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可借鉴的经验。(5)要素分析法:对本课题所涉及的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和学生家长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研究机制。

2.3技术路线。(1)组建研究团队: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抽调各部门精干人员为组成成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强劲的研究力。(2)收集相关资料:成员分工合作,收集各项相关资料。(3)组织学习交流:进行校内校外、县内县外、省内省外交流,获取经验。(4)分类实施研究:利用专业特长分学科分模块进行研究梳理,找出关键,掌握规律。(5)编制管理文本:学术秘书定期收集汇总相关材料,予以分类编排,形成物化材料。(6)完成结题报告:在充分实验、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3.组织实施

3.1实施步骤。本项研究周期为三年(2015年9月-2018年8月),其具体安排为:

3.1.1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

(1)主持人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形成课题;

(2)撰写实施方案,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课题;

(3)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1.2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8月)

(1)按计划进行课题实施;

(2)全面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和数据;

(3)做好阶段总结。

3.1.3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

(1)对照实施方案,统计分析和思辨,提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结论,并予以科学解释;

(2)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3)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题鉴定。

家长课程总结篇6

二、主讲教师

本课程采用按章节由在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的方法。改革的初衷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学员结构合理不同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科研领域各有不同对汽车的某系统有长期的、深入的研究,而且掌握专门的研究方法了解学术前沿。尤其是部分教师掌握了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例如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汽车CAE方法等对机电液一体化有着较丰富的经验。由这样的教师担任其所熟悉的系统的主讲河以充分发挥其特长更容易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到一起,还可以将课程设计题目和教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使学生获益更多。

实施过程中,精心选择了8位主讲教师。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职称和学历在汽车相关部分有着较深入的研究。讲课全程进行录音录像,主讲教师尽职尽责,充分备课从真讲课悉心指导。这种形式赴学生认识了更多的专业教师颇略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

三、外聘专家

课程组在重要章节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专家举行讲座或设计技术指导,经过与我省专业生产企业和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广泛接触初步选定了四个单位的专家他们分别在汽车总体设计及总布置、汽车离合器产品开发与生产、汽车变速器产品设计开发、汽车驱动桥设计与制造等领域有着多年的工作经历。当然,这个环节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投入包括专家联系、日程安排、接送、讲座内容设计等。专家讲座让学生一方面了解到了实际的企业研发过程、手段和方法,了解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学习专家的设计经验;另一方面也了解了行业现状,企业对人才能力、知识结构的需求,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促使其更加努力。不同的讲解角度和新颖的内容,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课程设计

1.分组。通过广泛征询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课程组研究决定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分组进行仿照专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一个项目组内对于一个给定的项目要求分工明确。即任务分析、调研、资料查阅、设计、分析、绘图、答辩、设计资料整理等工作由项目小组长指定或抽签确定但要保证每个同学在8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都从事过不同的工作。项目小组成员按照班级宿舍自然形成海个宿舍自成一组这样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工作协同和教师分散指导。

2.设计任务。以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汽车产品整车布置及底盘系统的设计开发为目标,按照汽车总体需求及总布置、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悬架系统、转向系、制动系共8个设计题目进行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汽车底盘系统设计。考虑到结构的差别、用途上的差别等因素,实施过程中选取了6类汽车进行设计分别是: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城市公交车、公路长途客车和中级轿车。每一部分的题目还要结合主讲教师的具体要求,比如CAE应用,电子控制系统应用、液压系统应用等内容。每一个项目完成进行集中答辩胺照小组进行,一人负责陈述全体成员接受质询。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规定每一名同学至少进行过一次答辩陈述和讲解过程。

五、考核方式

1.汽车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分值比例为:各主讲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及出勤情况给出平时成绩最后求平均值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学生打分及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由5级分制转为百分制。

2.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戈1)组长主要针对成员参加资料查阅、小组方案讨论、设计过程、参与程度等环节给出每成员的成绩(按照A日CO四个等级给出)。(2)各主讲教师据本组总体情况给出本组的基本分数,结合教学指导过程和学生出勤情况、汇报效果等依次确定每个人的成绩。(3)课程设计成果和答辩成绩。课程设计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系统整理,完成整车的系统设计、计算和资料整理,撰写设计说明书装订成册,整理设计图纸并最终答辩。

家长课程总结篇7

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中都要开展一个专题的学习、探讨。每位数学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开一节由自己独立准备的研讨课,在教研组范围内上课后,由全体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每一节研讨课进行评课。这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学习主题的研讨中,运用上课的形式发表对这一学习主题的认识和做法。而其他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评课过程就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体会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只有在实际动手做中,才能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外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自主构建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的是崭新的教学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解脱了出来。为了改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正在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着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每一次有主体的研究课,就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的机会,不断对自己的课提出新的要求。

2、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

根据大家课堂教学中的弱点,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开始大家认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不容易把握,无法估计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这样的顾虑,教研组中请有经验的老师上示范课,着力让大家认识课堂教学如何开放,如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这样的“大课堂”,让每一位数学教师意识到自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尝试,才符合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平时每一位教师的“小课堂”。

这样小组备课大组完善相结合,小组上课大组评议相结合,真正使每位数学教师得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评论能力的提高。

3、个人特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邀请在教学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传授经验、方法。例如: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李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如何分析教材备好课的;请计算机比较精通的杨老师给大家培训计算机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等。使每位数学教师的特长成为全组教师的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家长课程总结篇8

总结这几年培养青年教师团队的工作,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我们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建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有专家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这是启示学校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所需要的环境,要用健康的一流的校园文化去影响教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核心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认识,形成凝聚力,践行学校文化思想的过程,是凝炼教师的进取精神和高尚师德,使教师乐于成为一个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正气正义,富有责任的外校人的过程。近五年来的30多名年轻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那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他们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学校两年被评为吐哈油田教育分局“青蓝工程”优秀单位。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青年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流的校园文化固然会激励青年教师,但要青年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释放青年教师特有的激情和才华,必须搭建青年教师的成长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青年教师提供用武之地。

作为外国语学校教师,由于承载着家长和社会的厚望,承载着上级领导所给予的期望,很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较大的职业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思想。但是如果因之而不敢让青年教师承担各种岗位的工作,既是对学校的品牌化发展不负责任,更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负责任。所以,学校放手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乐观面对生活和工作,养成在各种重要岗位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去积极从事重要岗位的工作,不断提升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搭建的平台中成长,在少先队辅导、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的多途径工作中不断成长,悄然成长。

以本学期为例,大队辅导员由青年教师担任,在27个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就占13个,11个教研组长中,青年教师为3个,还有9名备课组长,各部门干事中,青年教师有5个。这些青年教师不愧是外国语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他们尽力工作,努力工作,显示出他们思维敏捷,具有独创精神的特点,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欣喜。青年教师王,潜心于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贴近学生的心灵,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在分局第十次班主任例会上的主题发言《“o型血&胆汁质”---我的班主任之路何去何从?》从“职业性格“超越“自然性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以致用、品人vs读书、做不成“淑女”做“书女”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做班主任的经验,引起了全体班主任老师的共鸣。

三、制定发展目标,明确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向

目标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明确的、有价值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并指引人的活动方向。学校认识到“只有教师会思考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的学生。只有教师会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才能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发展目标”。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成长学年发展规划,让每—位青年教师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有阶段性个人发展计划。能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学生发展实际,提出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目标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和学年个人成长目标。个人专业成长现状分析,从优势与不足正反两个角度,可涉及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分析。学年个人成长目标。结合现状分析,可制定一个总目标。然后结合学校确定的青年教师成长具体方案中的要求,从自身素质、教育教学专著研读、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编制试卷、听课学习(确定自己主要听课学习的导师)教学研究博客、学困生转化、撰写教学反思、评课稿、教学叙事等方面确定具体目标,要求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

学校要求在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落实行动,并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盒。档案盒的建设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的积淀更加丰厚,体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助于青年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为成长为名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青年教师张老师的档案盒中整理了学科教师课改实验计划、小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总结,语文考试试卷、期末单科成绩表、试卷质量分析、学年个人成长计划、教师个人业务工作总结,课改教案、学习体会、论文、教学反思、听课记录、学生作品等内容,资料翔实,装订规范,很好的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1)

以下内容与本文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查看更多>>

四、提升专业技能,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速度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专业结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调整,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反思,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这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很重视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课题研究体现具体行动

学校特别注重校本教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倡导“我的问题,我面对,我解决”的教研思路,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研究课题中学校把申请的大课题具体细化为方便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小课题,以切实突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在行动中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近几个学期以来,学校专门召开小课题研究交流会,推进小课题的研究。目前学校现有中语会课题一项,自治区教研室课题两项,分局课题四项。学校加强指导培训,营造研究氛围,重视实施过程,重视研究实效。在这些课题研究中,青年教师勇于承担研究任务,30多位青年教师中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研究任务,其中中小学语文组的孙、王、李、张等教师在自己的“录评课活动和论文交流活动”中,积极展示“积累与创新写作”课题的研究成果,勇于承担研究课,使课题研究和自己的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青年教师王和尤,分别是本课题组的组长,两位老师怀着一颗谦虚的心,积极地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参加分局课题结题评审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三类课程提倡勇于承担

随着“两基”迎“国检”工作深入进行,分局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高度,积极主动的开设了“三类课程”。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三类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理念认识阶段,因此,为学校开设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校明确“三类课程”的开设,师资力量主要培养青年教师,依靠青年教师来实施教学。所以,广大青年教师纷纷担任劳技课、研学课、国学诵读课,一边教一边学,学课程特点,学教学理念,并积极实施。在分局组织的“三类课程”教学研培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火和李分别承担了研学课《实验教学法》和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两节研讨观摩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问题探究意识,赢得了与会专家和听课老师的好评,特别是劳技课《制作环保手提袋》更是得到自治区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研讨交流突出有效教学

近三个学期以来,在教育分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想青年教师之所想,急青年教师之所急,成立导师团队,借助录像设备,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举行“夯实各个环节,追求有效教学”的备课、授课、评课、论文交流“四位一体”系列活动。

备课,突出“智慧协同”。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导师引领,同伴讨论,青年教师归纳整理,通过全面读懂教材、全面掌握学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设计成为青年教师、导师、同伴的“智慧协同体”。

授课,突出“学生主体”。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老师只起引导、组织、反馈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走进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主学习体”。

评课,突出“反思成长”。在评课中,导师主评,青年教师反思。既整体观照课堂教学状态,又对照录像微观分析各教学细节,做到充分肯定优点激发青年教师的发展潜能,善意提醒不足防止课堂教学无效。使评课过程成为反思过程、激发优点、再次改进的“成长助推体”。

论文,突出“总结提升”。在论文撰写中,学校特别引导青年教师,既要立足于这节课,从课堂教学中挖掘素材,更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自己的课堂教学,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总结提升,使自己的论文写作不仅仅满足于这节课的分析,而应成为自己一段时间以来以这节课为例的“总结提升体”。

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成长载体的夯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和“三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授课、授课、评课、反思、论文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名师培育名生,名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经过不懈的努力,外国语学校的青年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盘活了学校人才资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年创历史新高,办学水平突飞猛进。

家长课程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66-0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下面我谈谈对多元评价的理解和实施策略。

一、关注自我评价,激励自我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很少关注学生自我的评价。新课程要求在课程评价上进行改革,既要求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人,也要求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可见,学生的自我评价已成为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设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给学生的自我评价留足时间和空间。

1、课堂总结时的自评。

利用课堂总结,让学生谈收获,谈学习体会是学生自我评价最常见的方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倾听学生学习的快乐和困惑,明确自己教学的得失,调整今后的教学措施,就学生而言可以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各方面的表现、学习的结果进行简要评价,弄清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调整今后的学习。课堂总结自评可以是口头简短的几句话,也可以采用自评表的方式。对于自评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体现自评表的实际价值。

2、课后反思性自评。

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学生的后继学习是建立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还可以通过课后自我反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和学习的发展状况。课后反思大多以数学日记的形式来体现,这种方法一般比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以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数学方面的成长。

二、发扬同伴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合作交流,因此同伴互评也是课堂评价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

1、组长评价

把全班分组,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作为组长,适当负责本组的作业。这样中等生可以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的长处,也可以通过批改学习薄弱生的作业帮助差生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成绩稍差的学生则会主动去问组长自己做错的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学生批改作业可以很好地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验教师的工作,促进师生的感情。当然,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作业,因为作业反应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最后一步教师要检查(学生进行的是第一次检查,教师主要检查的是纠错部分),总结学生作业情况。

2、同桌评价

对于一些书上拓展思维的题目(难度稍大的题目),先让他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老师再对个人和同桌进行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评价者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当作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查找别人的不足,引以为鉴。学生掌握了评价权,也就等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

3、自我评价

数学新课标要求对数学学习的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其中学生作业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一个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或者把自己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我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基础训练上一般都有自我评价的内容,如在每一个练习结束时都有星级评价),我发现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作业的:有的学生用不同数量的来表示对自己的作业的满意程度;有的学生用笑脸与哭脸来表示作业的难易程度;还有的学生在自己不会的题目旁边打上一个问号,借以暗示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忙。

三、巧用教师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仍然占重要地位。

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等。

四、结合家长评价,促进家校联系。

家长课程总结篇10

大家下午好,现在开会。请把手机关闭或调到震动

首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县医院副院长艾志国,今天的会议由我来主持。经香河妇联和香河县人民医院共同研究决定,在县妇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组织下,召开镇村街妇联干部培训班。近几年,县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县妇联、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同时得益于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莅临我院,今天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县妇联xxx主任,各乡镇的妇联干部及村街妇联主任共计150多人。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妇联的xxx主任及各位领导们的到来。

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第一项,香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建凤致开幕词。

第二项,请香河县领导妇联xxx主任讲话。

第三项,进行专项相关知识培训,授课内容妇幼保健知识讲座。

第四项,参观考察香河人民医院妇产医院

等五项,参观后将向各位发放礼品和免费体检卡。

工作会议主持词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两家子小学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暨校本教研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我们全场教师外还有教师学校小学部的各位专家,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两家子小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走过了5年多的时间,5年的探索,5年的思考,5年的实践,两小人用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执着追求,冲破最初的迷惘与困惑,逐渐走向成熟,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感到了一丝欣喜,收获了一点成绩,当然,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今天我们在这里展示5年来的教研成果。并以此活动,再次深化一种认识,强化一种理念,促进一个提高。

今天大会的议程有五项内容:

一、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

二、两位教师对两节课堂教学进行评析

三、英语、综合实践、校本三个学科的说课展示

四、教学校长业务讲座

五、大会总结

研究课堂、攻坚课堂、决战课堂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业务能力的最终体现,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先来看由小大洼小学李铁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课《可能性》。

(数学课堂教学)

李老师的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精心的设计再现了一节高效的`数学教学,感谢李老师的精彩教学。下面为我们做展示的是马家小学赵丽娟老师,她所讲授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课《最后一头战象》。

(语文课堂教学)

如果说李老师的数学课是高效的,那么我想用感性这一词来形容赵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动物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是那样的深刻,令人感动。赵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于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教学评析,首先请王淑芳老师对这节数学课进行评课。

(评课:数学)

感谢王老师对这节课深入透彻的评析,下面请中心小学教学主任郎益杰对赵老师所执教的语文课进行评析。

(评课:语文)

感谢郎主任对这节课深入浅出的评析,两位老师运用简练的语言,有理有据的对两节课堂教学进行了评析,让我们豁然开朗,受益非浅。尤其是王老师的评课,让我忽然想起吴主任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王老师的评课不但提出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我上台时正好看到了吴主任在座,就临时加了这样一段话。)而我想说,我们教师,就是在遗憾中不断的追求完美,而这种追求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提高的过程。

如果说讲课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综合再现,那么说课绝对是教师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说课做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做为岗位大练兵的一种形式,我们也不断强化教师的说课能力,今天,将有三位教师在英语、综合实践、校本三个学科领域以说课的形式来展现他们崭新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为我们进行说课展示的是中心小学王鹏山老师,他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英语Unit3 He Likes Sports。Lesson 14。

(英语说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从主题的确立到活动的开展,教师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请听宋晓光老师以〈花卉与生活〉这一主题为例,所进行的说课。

(综合实践说课)

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诵读经典诗文是我校校本课程的核心宗旨,校本课程,这一课改下的新课程该如何讲解,让我们来听听中心小学赵金丽老师的说课〈枫桥夜泊〉。

(校本说课)

三节精彩的说课充分展示了三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及专业风采,也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下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所赋予课堂的新的活力。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理论的学习,专业的引领,赵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新课改下的语文精读教学。那么语文课中的略读课文应该怎样讲呢,让我们一起聆听冯校长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业务讲座《略读课文该怎样教》。

(讲座)

冯校长的讲座让我们对语文课堂的略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相信大家一定受益非浅。让我们以掌声感谢冯校长的透彻讲解。

接下来,请张校长为我们做大会总结

家长课程总结篇11

二、引领思想,让榜样有个说话的地方。

1、学校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我校有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等组成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校级干部是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主持专题论坛,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通过“讲座”、“论坛”、“汇报”等形式引领着全体教师的课改思想,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思想。

思想和行为并驾齐驱,“教学与教研同步,教研促进教学”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思想。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教师的面子,是学生给挣的;学校的面子,是家长给挣的。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我校骨干教师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我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用他们的课堂实践相全校教师传达新的课该理念,引领教师走进新的课堂,感受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现场。

3、优秀教师用自身的成长引领思想。

常年开展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全员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身的发展无声地扞卫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思想,是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无声号角,“学习靠自己,不学就落后”的思想根植在我校教师队伍中,体现在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效果。

4、其余教师迎头赶上,用教育随笔引领思想。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老师们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与同事交流;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传播思想、论证方案,我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师会上交流教育随笔。近年来老师们撰写了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以叙述身边事身边人的形式,短小精干、浅显易懂、亲切自然,为阐述办学思想,介绍课改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校园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三、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

1、通过工作总结来反思。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一切进步在于总结反思”是我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从撰写到交流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学校的管理思想:工作总结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工作总结是经验汇编;工作总结不是为了存档,而是向学校、向同行、向社会汇报的最好形式;本学期的总结是下学期计划的起点;珍惜自己的进步,从珍惜自己的总结开始。

我校教师,不管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资格高低,兼职多少,人人都撰写工作总结,人人都重视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类别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文体”、“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教导工作”、“总务工作”“学生辅导”、“课题实验”、等,有的教师每学期写一、两份,有的则写三、四份;不管篇幅长短,总是个人工作的经验结晶。

我校不单重视总结的撰写,更重视总结的交流和挖掘,通过几种层面的交流促进了总结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各类总结分类装订成册,存放资料室,对于典型材料在校内会议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2、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每学年我校语、数教师每人听课、听报告的节数均30节以上,其他教师在20节以上;我校教师参加市音乐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参加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当一名成功的教师?这些问题经过课堂的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和讨论,已经从模糊中清晰起来,已经从传统的认识中得到升华。

四、创造条件,让培训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培训的时间。

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语文教师基本实行单人单班单科制度,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实行专业化,数学教师任课教师的周课时量不超过14节。这样,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时间的保障,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各一次,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我校与市教科院、县教研室、县职教中心、县直小学等保持着良好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培训网络,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以下多层次的培训平台。有学校学科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困惑的培训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是我校教师成长成熟的主要阵地,周周有活动,年年有重点,人人有提高;有学校教导办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校外同行交流和展示培训成果的平台,如校级交流,县组织我校承办的有关活动,这些活动是调动我校教师培训积极性的催化剂,老师们在这一平台的展示,得到认可,获取自信;有教研室或职教中心策划组织,如校本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为构建我校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年度我校派出学习的教师有50多人次,这对于我们这所经济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3、经费的保证。

我校在教师培训的费用上从不吝啬,除了正常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之外,还确保我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计划的实施,添置必要的研训设备,开辟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1)订阅多种业务报刊。

(2)通过外出学习机会和邮购方式每年增加新的图书音像资料,都是全国教育经典之作。

(3)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教后感及自学笔记等文字资料收集成袋,教师个人保管,定期检查,必要时在校内公开交流。

(4)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5)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6)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和学习。

五、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校凭借“教研活动”这一富有实效的学习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我们“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固定,除开听课内容还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各类教学杂志后自己的综合思考。“教研活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督促学习方式。在这里,“教研活动”成了一片水草丰腴的原野,老师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氧气,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花朵。我们的老师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新提供飞翔的翅膀,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我们还鼓励老师讲课后把自己的内容和老师的意见整理思考,把有价值的东西提升理论。

(二)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们每学期都安排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每次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示范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两堂观摩课,供全体教师学习。近年来,数学骨干老师刘艳执教的《生活中的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这一理念;英语教师朱芬执教的《Ilovetheanimals》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刘立琼老师执教的活动课《过年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邹先菊、卢艳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乡土人家》让诗意在课堂上无限延伸……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教研课”:组内指定一教师上课,先进行集体备课,执教者按集体备课意见上课,然后教者再说课,教师集体评议后,如果不满意就再上,直至满意。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上学期我们共展示不同类型的教研课18节。

“随堂课”:校委会领导与教研组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并形成书面性评价,全学期我们共收集《新课程课堂评价表》50多份。我们鼓励老师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或失败之处,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和叙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学校主持研究的了课题《农村小学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协助市教科院研究省级课题《成功课例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老师们撰写的教育叙事、课例、案例、论文获得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家长课程总结篇12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课堂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1.以偏概全

课堂教学评价信息往往来源于: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同行和领导等在一学期只能听一节或若干节课,而在评价教师一学期课堂教学质量时,他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把所听的一节或若干节课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一学期课堂教学评价的结论,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2.不够规范和科学

一是评价活动开展之前没有评价方案,或者把评价指标体系当作评价方案等;二是评价活动结束之后没有评价报告,或者把评价结果视为评价报告等。所谓评价方案就是评价活动的计划,它是评价活动展开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评价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能否发挥出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评价活动程序是否科学、规范和可行,以及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是否高,而评价活动程序的科学、规范、可行和评价结果的高信度和高效度,需要科学、规范和可行的评价方案作保证。所谓评价报告,就是在评价活动完成以后,为了便于反馈、保存、检验评价信息和结论,而对评价过程、结论进行全面叙述和提出相关建议的报告。其意义在于:一是能尽早发现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为以后的评价活动提供宝贵的资料;三是为实践检验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作保证;四是便于及时而有效地反馈评价结论。

在课堂教学评价实际工作中,有照搬照抄其他学校评价标准的现象。即使有的评价标准是学校自己制定的,也存在着要么是几个人拍脑袋拍出来的,要么评价标准一用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等,不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是指对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规定。它一般包含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定标准。由评价的一般程序可知,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评价标准编制得科学、客观和有效,那么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就高;反之,则不然。因此,它在评价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

3.评价结果运用不够

课堂教学评价只有通过反馈评价结论、评价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但是,在课堂教学评价实际活动中,存在着不充分利用评价结论进行决策、调控和教育的现象,这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以管理者为主体评价教师的现象,坚持参与和互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组织和引导业务干部与骨干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同科教师、授课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层面参与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

1.考核小组和教师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方法是,随堂听课,实地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在课后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大家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几个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由考核小组确定的中心发言人进行总结陈述。为引导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学校应成立评价督查小组,负责针对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评价,予以规范和约束,引导教师以强烈的人文激情、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去,克服一味“唱颂歌”,或一味贬低,或蜻蜓点水等不良倾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全面的评价,达到相互切磋、相互促进的目的。

2.授课教师自我评价

被评价者课后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其一,课后说课。向大家介绍自己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过程设计、操作技巧等,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进行自我评价;其二,教后感。教师教后感的名称各有特色,如“教学偶得”、“课堂管窥”、“反思教学”等,体现教师们对自身课堂教学反思的自觉姿态,这些教后感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一起构成教学案例;其三,阶段总结。每教完一个单元后,教师集中对前段的课堂教学进行小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在下一步教学中扬长避短。这样,教师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提高被评价者的地位,将被评价的过程变成教师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使被评价者更易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3.学生和家长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