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51:06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1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7-02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是维护高校人身、财产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1]。近几年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数量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开设实验的课程和实验项目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探讨。

一、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当时实验室数量4间,价值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足30台件,总价值不超过20万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数量已达到14间,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七个分实验室,开出的实验项目数达80余个。实验室规模、条件、设备还在进一步的扩大和建设中,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基础设施老化。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位于2号和4号实验楼,这两栋实验楼使用年代比较长,自学校成立之初就存在,到现在已有20余年。个别实验室存在漏水漏电,电线老化,未安装通风设备,2楼及以上实验室未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网,实验室内和走廊灭火器过期失效、通风橱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化学试剂管理不到位。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综合体,所用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性格各异,多属于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有毒等特点[2]。目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较为混乱,如药品试剂无统一的放置地点,剧毒、易制毒试剂没有专人专柜管理,药品使用情况无人登记等,尤其是做毕业论文的实验室,实验室内试剂随意放置、学生不按规定在通风橱内移取有刺激性挥发性强的试剂,废弃物随意丢弃等。

3.三废直接排放污染周边环境。环境类专业实验如在氨氮、六价铬、空气中甲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水体中汞含量测定等实验的测定过程中都会产生废弃物,且含有大量苯环类、铬、汞等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毒性致癌性、难生物降解等特点,而之前环境工程实验室并未配备废弃物回收桶或相应的处理处置设施,实验员安全管理意识也较为淡薄,为图省事方便,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二、整改措施

1.对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整修和定期维修。我实验室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及时向学校打报告,要求对环境工程实验室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整修。2013年暑假学校后勤集团对本实验室的水电管线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有效防止了因电线老化或水管老化破裂造成火灾或跑水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验装备处有效监督和宣传作用下,我们实验管理人员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对放有贵重仪器的实验室都加装了防盗设施。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2.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2012年环境工程实验室向学校实验装备处申请购买了药品柜。对在环境专业实验中用到的氰化物、氟化物和汞盐等剧,我们配备了专门的药品柜,而且对于这类药品我们按规定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锁管理。其他试剂按有毒、无毒、有机、无机的原则分类管理,分柜分层摆放,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登记备案,责任明确,确保各类试剂的安全使用[3]。对做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室,首先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责令其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传达,如有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将进行相应的处罚。这些措施都有效地减少了危险品带来的安全隐患。

3.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治理工作。本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的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4],首先实验室在使用时实行取多少用多少的原则,尽量减少试剂的浪费,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废液的产生量;其次实验室配备了回收装置,对实验室产生的废液进行分类收集;最后是实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有毒物质的污染。如废酸废碱,可采用中和法处理;对含Cr6+的废水,可在废液中加入亚铁盐等还原剂,将Cr6+还原为Cr3+后,再加入碱转化为低毒的Cr(OH)3,放置一夜,将沉淀滤出并妥善保存。

4.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保护环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规范操作,不乱丢乱倒试剂。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不允许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绝不能用口去尝任何一种化学药品,严禁用嘴通过移液管吸取具有强腐蚀性、毒性的化学药品。实验完毕后,提醒学生要洗手,严禁将实验室的化学药品带出实验室,这样可以形成人人知安全重安全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安全[5]。

5.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是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可做到防患于未然[6]。对于存放贵重仪器的实验室、库房等重要场所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极为严重[6]。由于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间数、仪器设备台件数、化学试剂种类众多,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我们要积极探索,力求使我校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2]朱美英,卢志红,李琳.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31-133.

[3]李旭凯.环境学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J].广东化工,2012,39(8):153-154.

[4]魏芳,张维刚.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76-278.

[5]万田英,涂书新.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6):137-138.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3

2安全文化团队的作用

安全文化团队回到各自实验室后首先检查日常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目前情况进行评估,之后成为每个实验室的安全中心。安全文化队向课题组介绍DOW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在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课题组的安全文化意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建立安全文化的半年计划,逐步引领实验室向着安全完善发展。安全文化队对研究生实验室的影响包括:建立关于实验安全的交流讨论,提供快速完整的安全信息以及合适的防护设备(可以从安全队建立的安全信息网获得),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以及不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途径。安全文化队队员可以到合作企业学习不明废弃物的鉴别及处理方法,甚至可以委托企业帮忙处理。这不仅可以节约实验室成本,降低污染,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环境的安全整洁。另外,队员可以不定时对所在实验室或者是实验室相互之间进行检查,确保其顺利进行。总之,安全文化队在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确定目标;(2)评估课题组的态度;(3)提供资源来保证其运行;(4)促进阶段变化的发生。一旦安全文化队为每个实验室制定的计划开始实施,就意味着合适的资源分配已经完成就必须执行下去。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8)01(b)-0043-04

臨床医学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对预防实验室人员感染病原体及确保员工和其接触人员和社会环境的安全十分必要。目前,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1]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均针对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订了相关标准和要求。实验室管理层通过对上述标准和要求的解读,主要采取实施理论授课和制订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等手段,期望提高员工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医学实验室内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暴露事件发生[3],为员工、其家属及社会带来不确定的生物安全隐患[4]。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报告可知,当前艾滋病性病防治形式不容乐观[5],由此造成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职业暴露事件的可能性将越来越高。上述事实说明,目前临床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的有效性急需提高。为找到更有效的措施或方法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本研究对实验室内近5年全部职业暴露事件进行细致分析,期望找到实验室内职业暴露的根本原因,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并分析2011~2015年发生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内对职业暴露事件中暴露人员的履职信息、生物安全理论培训记录和职业暴露事件经过记录。

1.2方法

1.2.1职业暴露人员履职信息分析其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工龄、职称在职业暴露事件中的规律性特点。

1.2.2生物安全理论培训记录对临床医学实验室近5年内参加职业暴露理论授课培训的人员记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室内职业暴露人员与其接受职业暴露理论授课培训累计次数的相关性。

1.2.3职业暴露经过记录对工作岗位、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类型和事件发生时正在进行的实验操作等分项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其中趋势性规律。

2结果

2.1实验室内职业人员履职信息暴露比较

对近5年实验室内职业暴露事件记录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5年内实验内共计发生职业暴露事件24例。职业暴露人员普遍呈现年轻、工作年限短、職称低的共同特点。其中,<20岁3人,20~30岁17人,>30岁4人。初级职称以下或无职称人员17人(70.8%),初级职称7人(29.2%)。见表1。

2.2职业暴露人员中医学检验实习学生占比情况比较

24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医学检验实习学生11人(45.8%),实验室内工作人员13人(54.2%)。

2.3不同理论培训次数下职业暴露人数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发生职业暴露人员与其接受理论培训次数关联不大。见表2。

2.4职业暴露地点和工作岗位统计

对24名职业暴露人员暴露地点和工作岗位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临床急诊实验室是职业暴露高发地点,职业暴露11人。临床实验室内职业暴露高发岗位依次为采血岗位、血气分析岗位、清洁岗位。见图1~2。

2.5职业暴露事件发生时具体实验操作环节

对24名职业暴露类型和人员暴露时正在做的实验活动进行分析,发现锐器伤是临床实验室职业暴露主要原因,占79.0%;其中采血后丢弃针头的动作和血气分析检测前样本混匀的动作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动作,在所有职业暴露原因中占比分别为34.0%和25.0%。见图3。

2.6职业暴露实验室内高发时段

对24名人员职业暴露时间的统计发现,每年第二、三季度通常是临床实验室职业暴露高发时段,呈周期性变化。见图4。

3讨论

临床医学实验室因其职业特点尽管在工作中普遍采取了标准预防措施,但因工作中必须频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培养物和在工作中使用锐器,使得实验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似乎无法完全避免[6-11]。本研究通过对24名职业暴露事件的回顾分析发现,医学实验室职业暴露发生率完全有可能控制其在极低水平[12]。

目前,临床实验室职业暴露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和硬件防护设施的建设,以及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安全培训,然而这些工作并未将实验室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控制在满意的水平之内[13-15]。这些传统的安全管理措施为何不能达到预期的职业暴露安全管理效果,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5

0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学生培养、科研的重要依托,随着近年了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实验室资源日益开放及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数量和流动性增强、实验用房的限制,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已是每个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开展安全培训的意义

1.1 缺乏安全技能教育是造成重大事故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高校带来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不少的人员伤亡,分析高校安全事故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有硬件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软件建设方面的原因,突出表现在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缺乏,应对紧急事件措施不力等方面。在具体分析每一起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后,我们都会痛心地发现:每一起事故在发生之初,若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救援措施和人员逃生方法,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可以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应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

1.2 安全生产技能定义安全生产技能是指人们安全完成作业的技巧和能力。它包括作业技能、熟练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的技能,以及在应急情况下,进行妥善处理的技能[1]。

1.3 安全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安全技能的训练是对从业人员所进行的安全作业实践能力的训练。实验室的安全不仅需要安全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有必要的安全实践能力。安全知识教育,只解决了“应知”的问题,而技能教育,着重解决“应会”,以达到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渔”的要求。这种“能力”教育,可以避免和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应事故带来的财产和人员损失。

1.4 安全技能教育对象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实验室的主要参与者,实验室教师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素质条件、是否掌握安全环保知识以及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2]。

2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2.1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目的:①培养注重实验室安全的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注意安全的习惯。②掌握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消防器材操作知识与技能;知道基本的实验室安全守则。③掌握发生实验事故的紧急应变措施,增强实验室事故的过程控制能力与方法。

2.2 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的方式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人们分析各种因素,提出防止发生事故的“3e”原则,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3]。实验室安全技能则是“工程技术对策”的体现。技能与知识不同。知识主要用头脑去理解,而技能要通过人体全部感官,并向手及其他器官发出指令,经过复杂的生物控制过程才能达到目的[1]。听讲座、看录像、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 “现场教学”,通过在实际操作中给予受训者个别指导,并督促、监护受训者反复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熟练的要求。同时,受训者,特别是学生必须在实验\实践中强化安全技术的学习,积累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2.2.1 加大宣传,制定、完善实验室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教育,是贯彻在学生在校教育的始终。高校可以通过各类安全的专题的讲座,报刊、图片宣传栏和专题记录片等形式,或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方法,进行高校安全知识普及。同时,根据各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类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硬件实施,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通过对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则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上墙,张贴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对受训者视觉冲击,挺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必要时,还应将一些实验室常规的事故应急措施张贴在实验室相应的操作台前,有利于一旦发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2.2.2 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上至国家的安全法律,下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及以及反应措施。安全课程应作为生物、环境、材料医药、化学、化工、机械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事故的成因及正确处理方法,丰富知识,顺利开展专业实验、实践和专业研究。

2.2.3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的预先准备,确保在有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措施。预案需对各实验室可能面临的具体危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置[4]。

2.2.4 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实验室常见事故有:火灾、爆炸、毒害、几点伤人及设备损坏等。在安全技能训练过程中,高校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技能培训。①各类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通过讲座普及灭火砂箱、石棉被、泡沫灭火机、四氯化碳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干粉灭火机和1211灭火机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范围,并组织受训者进行相关器材的操作及灭火训练。②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掌握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辐射设备、机加工设备、压力容器),有毒、易燃、有腐蚀或爆炸性危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使用。③高校各实验室可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开展较具专业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并组织受训者参与实验室各种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提高安全意识,完善他们的安全知识架构同时,大大提升他们的安全技能。

3结束语

高校安全工作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是高校。笔者认为高校安全管理在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以人为本”,依法整治[5]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师生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是高校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网().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7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明确将实验室环境安全列入了实践教学的评价范围,因此如何科学地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控制与管理是我们实验室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实验室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校实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加,使用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多,流动性越来越突出的今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直在警钟长鸣,不断的安全事故一次次提醒我们重视安全的必要和重要性。

1.1 安全意识的淡漠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意识的淡漠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完善的安全意识,从理论到实际切实贯彻安全的理念。比如定期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绝不能敷衍了事,这也从学校层面要求要求平时的工作检查必须做到细致,认真。有错必纠,有错必罚,赏罚分明。使用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相对来说,教师无论从安全意识到理论掌握比学生都高一个层次,但是在以往的安全事故教训中,教师出事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我们警钟长鸣,去除侥幸、麻痹大意的思想。只有教师的安全意识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提高,才能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灌输安全的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言传身教,提醒学生安全的重要性。

1.2 安全体制的不健全

当前,高校的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一般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比如设备由国有资产管理科统一规划和管理;消防等由保卫处统一管理;有毒有害试剂由实验管理科管理等。多种部门的交叉管理,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各行其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及管理盲区,很难形成统一的安全保障体系。

因此,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模块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而安全保障程度的高低,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可操作性的强弱正相关[2]。国外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建立了“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系统;香港科技大学的以校长为带头人层级管理的安全管理系统等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资源统一,从上到下,分级明确,层级管理,问题到人,细致可行。

1.3 安全教育的不足

目前我国初、高中生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在初高中时主要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主,而对安全教育问题并不太重视。在进入大学后,面临高校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复杂操作、门类多样,这样以前安全知识的匮乏的缺点就很容易暴漏出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导我们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针。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举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学校可以经常举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师生观看安全教育的录像、举行安全竞赛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形象的宣传安全知识的重要性。编写安全教材,对初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 结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使用者的切身利益,从安全教育入手,抓好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安全效率,降低安全隐患。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良好的安全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让我们都从自身做起,为建立绿色、健康、安全的高校实验室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8

护理安全文化是具有风险意识、安全为首的工作理念,把护理差错作为其组织改进的机遇,建立一系列的差错报告系统以及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其观点认为一个组织如缺少护理安全文化,其患者的安全将受到严重侵害,无法得到保障[1]。安全文化行为受到自身信仰及其社会的信仰所决定的,而这些思想意思可以约束从业者的思想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2]。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一直以来我们以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宗旨。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本科室从2015年1月起给将安全文化运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与方法 选择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家属同意后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本研究从2015年1月起实施,至2015年12月底截止。本研究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患者及其安全,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证科室正常运作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1.2随机分配及设盲 确定进行实验人员,按顺序纳入本研究。符合条件的患者由其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即通过完全随机分配量表,患者将写有个人信息的信封密闭,放在与相对应的档位上,由研究员按照顺序轮流进行抽取,随机进A组B组。参与本实验的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对分组设盲。

1.3研究协议 参与本次研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在实验开始前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护理安全文化的注意事项及要点。

1.4方法

1.4.1实验组培训内容,了解一些国内知名医院的护理安全的需求,学习一些安全文化的理论知识。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护理基础操作。

1.4.1.1 每周对护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每月进行一次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查房,对于一些突发状况的应急准备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安全文化氛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认真分析过往的护理安全问题,注重分析的原因,对于提出的建议认真进行考量。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及对安全护理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

1.4.1.2 提倡零处罚,由于我国的医院面临护士严重缺少,床护比不达标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三甲医院显的尤为突出,一个护理人员需要做几个护理人员干的事情,所以出错率较高。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护理安全。简单的处罚只会让护理人员精神压力更大,我们需要找出护理安全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对于没有产生严重后果的护理差错免于对当事人的处罚。

1.4.1.3 减少护理人员考试次数,护理人员每年科室考试,大科考试,护理部考试次数繁多,大部分意义不大。常年累月的考试占用了护理人员绝大部分的休息时间,使得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护理相关问题。

1.4.1.4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护理按照流程去操作。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各项护理有法可寻。

常规护理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

1.5数据记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护理人员护理差错发生的次数。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versio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共有200例患者入选,其中4例由于各种原因被剔除(见图1),实验组(A组)、常规组(B组)。随机分组后4例患者反对,患者退出研究;6例违背协议的患者被剔除研究。最终,实验组(A组)93例,常规组(B组)93例顺利完成研究,获取的相关数据用于主要分析。

图1 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

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实验组发生护理差错的例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患者进行安全文化的护理意义十分明显:①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差错的例数少于常规护理组;②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③由于发生了护理差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去解决护理差错,浪费了护理人员大量时间;实验组所花费的护理单位时间少于常规护理组;大大节省了医疗及护理资源,简化护理流程。

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护理安全理念不一样。在实验组中我们不仅仅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护理的安全与质量,简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护理导向,并通过临床大量的实验去验证。而常规护理组,我们只是按照护理的操作流程去进行操作,工作相对单一。在给实验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时候,虽然可能存在实验组成员泄露相关的培训内容,我们在实验前已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进行探讨,保证他们能够严格遵守协议内容。

护理安全意识的加强,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护理安全意思得到了提高,发生了护理差错由被动上报到主动上报,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有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评估能力得到加强,每周对于存在问题的总结更能使得护理人员不断的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分析工作管理制度的问题中,护士长也能从制度和工作流程上加以调整[3]。团队的护理安全意识也得到体现,工作中能相互的提醒,互相的鼓励。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由于所有的分组实验都是在本科室进行,难免保证护理人员知道自己被分组。其次由于培训的时间较为仓促,培训的授课可能存在不足,对于授课的人或者课件没有进行更好的审核。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对实验的患者选择较少,对结论的产生可能存在误差,以上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去实验。护理安全文化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不仅仅是护理操作的简化,更是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文化知识熟练掌握应用的结果,让大家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安全^念是人们对安全活动、行为、实物、原则等多方面的基本的态度和观点[4]。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与研究,不仅仅简化护理工作流程,更加体现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这门学科的专研以及对于患者整个围术期护理关注,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旭,杨家林.国内外护理新进展[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48.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7

Abstra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laboratory, this paper from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carriers (real laboratory, laboratory culture and teachers and two internal driving forc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 hand on how to build the strong character of safety engineering laboratory has explored and thought.

Key words safety proje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两个一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国家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在高校与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实践践行的主要平台。笔者通过对国内著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实验室发展现状,对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展开探索和思考。

1 安全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必要性

1.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个多大跨度学科交叉的工程性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为主要培养方向,①②而核安全和建筑安全更是一个注重实践,直接涉及大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专业。这势必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构建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成为当务之急。

1.2 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校实验室的地位由传统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对知识创新,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重基础、重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在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安全工程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系有环境风洞实验室、核与辐射安全实验室、建筑安全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常规性的本科实验教学,但实验室在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建设上仍存在着不足。实验室存在着实验室功能部分重复、仪器设备先进性不够、仪器设备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创新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实验室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培养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效益。鼓励教师科研反哺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实验室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将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环节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涵有五大环节:实验室实体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实体(即实验室场地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文化(即实验室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的三大主要载体(如图1),这三者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水平。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是实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制度、精神文化和实验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同时实验教学的提高和创新团队的发展也会促进它们的发展。这五者间的良性互动为创新型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3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三大载体建设

3.1 实验室实体建设

实验室实体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它是实验室最为具体的载体,是实验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条件。③

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具有鲜明专业方向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室,集中有限资源确保在优势专业方向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南华大学安全专业围绕核与建筑专业特色设,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建筑安全、电气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安全人机和安全检测与职业卫生等实验室。推进跨学科综合先进实验室建设,联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建立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在学科碰撞交融中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

高新仪器设备比重和完备的仪器设备台套数是创新实验教学和创新科研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衡量室实验室先进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科研与创新精神带进实验课堂。土水特征参数测定及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台、细颗粒物净化性能测试平台和张力试验台等一系列教师自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 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和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所在。

(1)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有序开展的保证,明确实验教师职责,落实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借用制度,建立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等制度文件,精密、大型仪器实施专人负责制度,并及时在南华大学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登记共享。

(2)务实、创新的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精神文化代表着实验室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合理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成熟的标志。务实、创新是安全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内在品质,以“务实、创新”为实验室文化核心,通过实验课、课外实验、创新比赛等实验实践不断践行实验室文化,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实验室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3.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改革的主要承担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双师型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实验室的关键所在。

(1)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师在高校大多被定位为教辅人员,主要从事实验室、设备及运维等管理工作,对教研的要求不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实验教师去211、985高校考察学习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派遣实验室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掌握前沿知识,鼓励攻读更高学位充实提高自己。

(2)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现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中年教师断层;在学历结构呈现学历层次偏低,最高学历为硕士;在职称结构呈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学识结构呈现失衡,实验教师均主要从事与采矿和环境有关的研究方向。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应注重实验教师的老中青搭配,加强中年教师的培养,根据科学选拔优秀硕士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采取相关政策引进优秀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

(3)“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创新性安全工程实验室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且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建筑安全或核安全专业知识,较高的实验实践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期待有效的链接。实验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这要求实验教师善教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驱动力建设

4.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特色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多的新兴专业,具有宽口径、轻专业的特点,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办学特色,兼顾市场需求,确定了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培养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建立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共开设课程实验21门,共计144个学时,包括9门学科基础课和10门专业课。

(2)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教学,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引入自主实验。通过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核与辐射安全”、“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建筑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8门课程开设有业综合、设计性实验9个,“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进行了自主性实验探索。

(3)将科研引入本科教学。通过将科研直接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课堂和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师通过对自有科研课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及当前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再以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科技创新申报为突破点,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我院在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上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团队的动态稳定性建设。学生面临着毕业问题,团队新老成员的交替是团队的一种常态,而科研项目具有工作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维持团队动态稳定性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团队每年定期招募新成员,根据新人特点安排老成员进行指导,使其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

(2)教师的科研带动创新团队的发展。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科研项目积极展开座谈和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要求学生参与自身课题研究或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及发表。

5 结束语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专业学科的必要条件,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安全工程专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通过完善实验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建筑与核特色安全专业、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等途径在实验室软、硬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注释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96-02

Abstract:Laboratory safety and management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sanitary inspection.Through theory teaching (including safety management,accident treatment,wast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management)and practice training (including using and maintain of laboratory instruments,practic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visit and learn,laboratory design), the students’s laboratory safety awareness should be increased,the accidents happened in the laboratory should be decreased or avoided,the students could gain the ability of setting up and management of a sanitary inspection laboratory,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students and their laboratory jobs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Sanitary inspection;Teaching

众所周知,社会上很多行业或领域都需要实验室,实验室在科学研究、检验检疫和教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许多专业都有开设实验课,尤其是理、工、农、医等学科,这些学科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很多还是要在实验室开展工作。实验室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不仅关系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影响着科研和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和知识、培养学生管理实验室的能力,当前已有一些高校开设了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这一门课程,其中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高校卫生检验专业的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在此对卫生检验专业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1 理论教学内容

实验室的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这决定了实验室安全与管理课程内容需要涵括各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1]:安全管理、意外事故处理、废弃物管理、资源管理、实验室评价制度。由于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如何挑选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更实用的知识就显得很重要。经过精心挑选之后,下面将各方面教学知识点作进一步的阐述。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问题。内容主要包括:用电安全(仪器安全用电、安全电压、触电和静电的预防);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毒性分类、最新的危险化学品目录、常见的剧毒化学品,有毒化学试剂、腐蚀性试剂、强氧化性试剂、易燃易爆试剂的管理与使用,电离辐射的防护);普通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生物安全(与微生物安全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生物危害程度分级,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和使用,微生物实验室的消毒(地面、物体表面和空气消毒),无菌室紫外杀菌灯的安全管理,感染性生物以及生物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不同类型原因导致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2-5]。

1.2 废弃物管理

如果对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污染环境、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等危害。因此,废弃物管理在整门课程中也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废弃物处理(生物废弃物的分类、消毒与灭菌、生物安全灭菌袋);化学废弃物处理(气体废弃物、重金属废弃物、有机废液、酸碱废液);放射性污染物处理(常见放射性废弃物;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这部分的教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环保意识[6]。

1.3 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为了避免学生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故时候措手无策或者手忙脚乱,为了将意外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非常有必要训练学生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室起火的处理(包括各种常用灭火器和灭火材料的介绍和使用)、化学品意外事故处理(吸入中毒气体的处理、化学试剂伤害皮肤的处理);危险生物或生物材料意外事故的处理;烧伤、烫伤和触电等伤害的应急处理、实验室药箱的设置与管理。

1.4 资源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用水(不别级别的实验用水及其制备方法,蒸馏水、双蒸水、去离子水、超纯水,超纯水电阻率及其制备设备);化学试剂的分级分类(分级纯度、标签颜色、英文符号);常用化学试剂的浓度和别名(如甘油和丙三醇,三氯甲烷和氯仿,石炭酸和苯酚,乙酸和冰乙酸的浓度,浓盐酸、浓硫酸、磷酸和浓硝酸的摩尔浓度);溶液浓度单位(M、mol/L、N、ppm、ppb等);实验试剂和材料的购买;实验材料和试剂的存放和管理(如何保障有序存放以方便查找);标准物质的管理;滤纸的分类和使用(定性和定量滤纸区别及其应用);滤膜的分类和使用(有机膜和无机膜);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管理制度制订和维护);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及其规范和存档;仪器说明书等实验室资料的保存;仪器设备购置的流程;微生物菌种的购买和管理(国际上和国内主要的菌种保藏中心,新买菌株的培养活化,常用菌种保存方法);干燥器(常用干燥剂的特点以及干燥器的维护);玻璃器皿(玻璃材料及其制作的常用实验室器皿,各种玻璃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酸碱耐受性,玻璃器皿的洗涤,玻璃器皿的晾干和烘干);移液管的正确使用;塑料器皿(塑料种类其制作的实验室常用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耐热和耐压性能、适合高压蒸汽灭菌的塑料制品);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实验室布局、实验桌设计和摆放、仪器设备的摆放、给水排水和供电)。

1.5 实验室评价制度

国际实验室认可制度(认可组织ILAC,认可协议和标准);国际良好实验室规格(GLP);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制度;中国实验室评价制度(作用、主管机构CNAS);实验室资质认定与实验室认可的区别(强制性、适用范围、评审依据);现场评审;评审员培训;中国科研实验室概况(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 实践教学内容

2.1 安全设备的使用以及急救技能训练

必须使学生掌握涉及到实验室安全的相关设备工具的使用(灭火器、护目镜和防毒面具),掌握一些急救技能(烧伤、烫伤、流血和触电等伤害的急救、人工呼吸)。

2.2 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在我们的教学经历中发现,虽然学生基本都会使用一些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没有注意一些细节,有关仪器设备维护方面的知识还是很欠缺。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培训。

通过演示和实操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器材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扎实掌握卫生检验专业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比如:电子天平(水平的调整校正、天平的清洁护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pH计(校准、电极保护液使用);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清洁和维护、使用注意事项);高压钢瓶(减压阀的使用、钢瓶的摆放、钢瓶颜色标记);微量移液器(常见的错误使用行为和维护)、离心机(平衡、转头更换、离心管的选择、冷冻离心机的使用注意事项);高压蒸汽灭菌器(使用注意事项);微波炉、电炉、马弗炉(安装和使用注意事项);PCR仪(使用注意事项);比色杯(种类、清洗和使用注意事项);低温冰箱(维护和管理);液氮罐、氮吹仪、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真空抽滤泵、真空冷冻干燥机、旋转蒸发仪、加热板的使用;分液漏斗的防漏;滴定管的排除气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的使用和维护(开关机流程、机器运行操作、色谱柱的更换);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路的检漏、空气压缩机的使用)。

2.3 管理实习生实践

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个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或科研实验室)担任实验室管理实习生,为期两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尽可能多地亲身体验实验室管理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比如: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废弃物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维护、实验试剂和材料的购买和管理、实验用水的制备(蒸馏水机、去离子水、超纯水机)、菌种活化和保存(斜面保存法、低温冷冻保存法)、干燥器干燥剂的维护、核酸电泳区的管理、超声波清洗器的使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清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实结报告。

2.4 校外参观实践

安排学生到校外一些专业检验检测公司或者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的实验室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些校外实验室的运作及其在安全与管理上的经验。同时要求学生写参观感悟。

2.5 实验室设计方案

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是卫生检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知识以及微生物和理化检验知识,结合相关实践,分别完成创建理化检验实验室和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规划方案,包括实验室布局(通风、抽气设备、水池和实验桌、药品柜布局,电路设计)、常用仪器设备清单及其在实验室中的合理放置(如:超净工作台、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的放置)、实验室安全制度、管理制度等的制订,锻炼学生初步具备创立并管理实验室的能力。

3 结语

课程考核将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40%。理论考试将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室安全与管理知识的掌握,实践成绩将综合考虑学生在常用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考核、实验室管理实习、校外参观学习、实验室设计等方面上的表现。最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人为原因造成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初步具备创立并管理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能力,无论是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还是日后从事相关实验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和彦苓.实验室安全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 张成立.从几起案例谈化学实验室事故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1,39(9):191-192.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1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之一,该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实验课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实验,所要应用到的化学实剂、工具和实验设备较多,其中不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和高温高压的设备工具,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的管理,提高实验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1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

在实验开始之前,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实验的进行提供保障。根据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特点,可以建立组织培养室开放制度、仪器使用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器皿清洗制度、登记制度、培训制度、消毒灭菌制度以及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等,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如在学期开始时,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次培训,为学生讲解本学期需要完成的实验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安排学生参观实验室,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内容和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实验学习中。

2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

2.1实验室的使用管理

由于不同的实验教师对实验的要求有所不同,其需要的实验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实验室的空间和资源有限,实验条件无法满足每一位教师的要求。这就要求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对实验室做出合理的安排,解决好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将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可在实验室门口张贴看板,详细记录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和实验室内部的各项参数,如光照情况、湿度、温度等。也可以人为地创造实验条件,如需要暗室培养时,可用遮光板将实验室遮挡起来,人为创造一间暗室;在进行梯度培养时,由于所需的培养空间较小,可以使用培养箱来完成培养。将培养箱摆放在实验室外的走廊上,扩展实验室的使用空间,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同时也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灵活安排实验,利用好实验室的空当,将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2仪器设备的管理

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备具有种类多、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管理,很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实验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在管理中,首先技术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性能处于正常的状态,一旦发现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延误实验。其次,技术管理人员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按照使用说明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另外,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完成实验室的清洁工作,保护实验环境。每周对实验室地面和台面进行消毒,每2个月清洗空调过滤网,保证实验能够在无菌的条件下开展。

2.3预备实验的管理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应用到的实验药品较多,工作量较大,因此,在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将培养基药品和其它药品分开存放。培养基药品包括微量元素、无机盐、有机盐以及激素类药品,在存放上可以根据药品的存放条件将这些药品分柜存放,以免在取用时出现混乱。除培养基药品外的其它药品可按照其形态进行分类存放,将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来分,在每一种形态的药品中又包含酸、碱、盐、氧化物等不同性质的药品,这些药品的存放也要做到区别对待。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化学药品,可采用双人双锁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药品的安全。对于一些常用实剂,如1mol/L的KOH溶液和HCL溶液来说,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定期完成溶液的配制工作。对于高压灭菌锅等数量较少的设备,可以进行登记管理,也可安排多人同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

2.4实验进行时管理

在学生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完整的监督和管理,既要保证实验的质量,又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了解到危险药品所能带来的危害,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流程,严格按照领用制度进行实验用品的领用,保证实验能够有序进行。反复确认危险药品的用途和用量,确保实验的绝对安全。另外,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规范,加强防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证学生的安全。保证实验室防火、防漏器具的完整性,建立危险品记录制度。

3积极改善实验的环境

3.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承担着教学和管理的任务,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植物组织实验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去。由于实验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学过程相对复杂,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完整的掌握实验知识,保证教学的质量。高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在培训的过程中,高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外出学习,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使教学工作能够不断获得进步。二是优化教学工作者的年龄构成,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的构成。三是加强对教师技术上的培训,如安排教师到设备公司完成设备知识的学习,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四是为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使其能够看到他人具备的优势,看清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励教师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五是开展学术交流会,聘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使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有所了解,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3.2构建学生交流平台

组织培养实验具有实验步骤复杂、实验周期长等特点,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论哪一个实验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巨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实验的进度,也会造成资源上的大量浪费。构建实验交流平台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实验步骤,掌握实验的方法,减少错误的发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实验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实验的步骤,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外文献,了解国内外的实验进展情况,让学生在学术交流会上完成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解答。这种方式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推动实验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3开放组织培养实验室

将组织培养实验室向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开放,不仅能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了实验学习的目的。实践表明,实验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向学生开放:3.3.1向所承担的实验课题开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导师制度,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解决了相关问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学生所得出的实验数据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参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实行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培养。3.3.2向毕业论文开放。毕业论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学生的毕业论文涉及到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向其开放实验室。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期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当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实验操作,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3.3.3要将实验室向兴趣小组开放。很多学生对实验学习抱有很大的兴趣,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组成实验兴趣小组,一同完成数据收集、材料准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工作。实验教师可以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同时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自己的实验项目,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将所要进行的实验高职实验室管理教师,在得到教师的同意后方可开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如果以个人的能力无法解决相关问题,可向指导教师进行咨询。这样一来,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其钻研、创新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3.3.4要为参赛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参赛的机会,这些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高校要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使学生完成参赛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可为学生安排专业较强的实验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行为进行指导,保证实验操作的标准性和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语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作为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实验,具有实验过程复杂、实验药品众多的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的管理,提高实验的效率。在管理中,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搭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保证实验合理有序的进行以及保证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燕,王鹏,万开军.高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管理方法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2谢纯.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实训室管理的模式探讨[J].才智,2014(9)

3罗敏蓉,张静,丁勤.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

4洪森荣.建构主义视角下植物组织培养农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

5刘清波,黄红梅,陈智勇,覃静萍,赵燕,黄丽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取材途径[J].实验室科学,2013(1)

6杨雪,刘春雷,王丁,张丽琴,王世杰.植物组织培养及实验(实训)教学的几点心得[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篇12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