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专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7:32

酒店专业论文

酒店专业论文篇1

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特点

2.1真实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区别于一般教学性实训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真实性,这里不再是“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等单一项目训练,老师和学生所服务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顾客,所有的产品、服务、经营环境都是真实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老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感受到自己就是一名“员工”,师生以“教师———经理”、“学生———主管、领班、员工”的双重身份进入各个真实的工作岗位,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与锻炼。

2.2生产性

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实际经营场所,面对的是真实的顾客,因此,基地需要面对顾客进行各类产品的生产,实训内容需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相应经济效益,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实训过程中的“做”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以顾客的满意度和货币投票作为教学和经营效果的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在实训过程中所有人员以真实生产的标准要求自己,基地管理也应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健全的组织规范、严格的组织纪律。

2.3教学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区别于校外生产性实训最大优势是其主体功能的教学性特点。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往往是一些高星级酒店,如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喜达屋和洲际集团。酒店需要保证对客服务质量,维护酒店的经营利益,短期的实习生往往面临岗位单一、轮岗困难、岗位以基层服务为主的问题,实习生较难有机会多角度地了解酒店运作,也较少有机会独当一面,自主处理对客服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性的特点则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上述问题,其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的、学生参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真正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度体验企业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化管理,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

3.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筹建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筹建是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必要条件,筹建资金可以是学校独资,也可以由学校、政府、行业及企业多方共同出资建设。但一个现代化的酒店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日常物品材料投入、设备维护与更新经费,仅靠学校有限的财力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争取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是解决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多渠道的资金引入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和管理压力,另一方面,融入包括企业在内的各方力量更有利于把酒店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一个真正的“酒店”,保证实训质量。

3.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人员配置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虽然是以学生为主力,由学生全面参与实训基地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工作,但是为了确保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保证实训基地产品的质量,必须要由酒店管理专业委派相关教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因此,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酒店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就目前的现状来说,本科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呈现高学历但缺乏行业经验的特征,不利于对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指导效果。对于这个问题,建议通过以下两种路径解决:一是“送出去”,即专业教师进酒店挂职锻炼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使得教师既是教学的行家,又是酒店经营管理的能手;二是“请进来”,即引进企业名师进行全程指导,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建立相应的人事制度,适当放宽学历限制、偏重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聘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改革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相关的课内实践和专业实习,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运营需要教学和实训模式的改革,需要专业领导和教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新的实训任务,使学生的实训项目紧密结合相应的酒店生产过程。即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舞台,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为一项项具体的、形象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实训基地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工作、自我管理,在实训中逐渐成长、深刻领悟,从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校内生产性实训真正成为教学性实训和校外实训的有效补充。

4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矛盾

4.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三大利益群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常涉及企业、教师和学生三大利益群体,这三大利益群体相互支持,缺一不可。企业在筹建和运营中起到投资、管理等重要作用,并且其主要目标指向经济效益;教师是学生实训的直接指导者和管理者,并且借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强化了职业素质,能够更好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学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直接的受益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大量岗位由学生负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直观地认识酒店管理这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其创造性和潜能也被极大地激发。

4.2教学与经营的矛盾

如上所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真实的经营场所,其经营权往往归属企业或承包者,运营中往往采用企业化运作模式,经营利润是其重要目标之一。而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参与者和使用者,由于角色身份的原因,老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往往更倾向于从教学需要方面考虑实训内容和程序。可见,教学和经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集两者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便不可避免地在运营过程中产生某些矛盾和冲突,如经营方为保证产品质量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可能会对学生的实训环节产生或多或少的限制;初上岗位的学生可能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才能保质保量地提供对客服务等。这就需要校方在整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筹建和运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作用,明确基地的实训性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训为主要内容的原则,并将相关细则落实到合同文本。

4.3规范管理

要使教学和经营两者能够避开矛盾,相互促进,除了如上所说进行细则的书面约定外,还应进行日常的规范管理。第一,要组织各方团队力量共同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见并给出常规的应对措施;第二,要针对人员、设备、物品、资金等各种资源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第三,以规范化为前提,以系统化为保证,以数据化为标准,以信息化为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把服务者的焦点专注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从而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总之,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规范管理,使教学与经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实训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酒店专业论文篇2

(一)企业基层员工职业能力掌握情况

根据分析结果得知,酒店基层员工对“基础理论”、“酒店实务”和“实践经验”的掌握程度得分均值分别为4.01、3.92、4.00,表明他们对这三项能力的掌握处于较好阶段。酒店基层员工对“熟练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掌握程度的得分均值最高,分别是4.22、4.16、4.27,表明他们对这三方面的掌握最熟练;其次,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电脑操作能力”的掌握也较好;但是对“英语交流能力”的掌握较差,得分均值仅2.59。酒店基层员工对“适应能力”、“亲和力”等关键能力的掌握最好,得分均值为4.31和4.20,其次是“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均值都是3.94,掌握较差的是“创新能力”,得分均值为3.61。

(二)受领导赏识情况与职业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

为了探讨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本次调研运用SPSS19.0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将受领导赏识情况与酒店基层员工对各职业能力掌握度进行了配对分析,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小于0.005,即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关系,分析结果中显著性(双侧)的值大于0.005,则说明两者无关。

(三)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情况

通过对企业管理层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看出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职业能力(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关键能力)的实际要求。在基础知识方面,管理层更看重员工的酒店实务、实践经验;在技能操作方面,管理层更看重熟练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在关键能力方面,管理层更看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

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认同情况的调查分析,可知企业管理层普遍认为以下课程需要增加课时:酒店市场营销学、餐厅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不太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为:调酒与酒吧管理、康乐服务。

二、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改造升级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遵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化。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更明确了专业对接产业实现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作了适当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调整定位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

酒店从业人员现状和人才需求,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由“基层骨干、中层管理者”调整为“中基层管理者”,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就业追求“高平台”,工作勇于起步“低起点”。

(二)职业资格证范围不断扩大通过调查、分析

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求,为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和发展空间,我们增加了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即在“三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客房服务员资格证、前厅服务员资格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调酒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

(三)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完善通过调研

酒店管理专业将逐步增加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礼仪规范等突出管理者素质的课程,目前已增加了康乐服务、宴会策划实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公共关系学、三峡民俗文化等课程,不断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四)学生顶岗实习更加规范科学调研中了解到

近几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不够严密、学生实习岗位过于单一等。调研中通过沟通和协商,现已将实习时间由6个月缩为4个月,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的四维管理模式,企业尽量满足实习期间轮换实习岗位的要求,以便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三、专业对接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专业与产业的结合度制定以产业需求对应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发展要顺应宜昌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文化旅游产业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将产业中最前沿、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建成品牌、做出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宜昌市酒店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对应,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专业学生的可替代性;酒店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相对应,围绕职业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各酒店对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酒店专业论文篇3

个人形象简称为形象。它所指的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所留给他人的总的印象,以及由此而使他人对其所形成的总的评价和总的看法。

(二)职业形象

根据个人形象,结合自身的职业和地位等要求设计出来的适和自身职业发展的形象,包括仪容(外貌)、仪表(服饰和职业气质)以及仪态(言谈举止)三方面,其中最为讲究的是形象与职业和地位的匹配。职业形象要达到几个标准:与个人职业气质相契合、与个人年龄相契合、与办公室风格相契合、与工作特点相契合、与行业要求相契合。

二、塑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形象的意义

(一)职业形象是职业气质的标点符号

职业形象是个人职业气质的符号,有些人对深色调的一贯喜爱,体现了他沉稳的个性;经常性地身着艳丽颜色或对比强烈的服装,可以展现激情四溢的作风;浅浅的素色的衣着似乎在告诉人们你善于调节自己的工作模式;一丝不苟的服装款式预示着严谨态度,层层装饰的外表揭示着求新求变的心态……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种种形象特点,就像标点符号写在每个职业人的脸上、身上,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标点,好的职业形象可以塑造学生的专业气质和职业气质,对职业成功有着重大意义。

(二)职场形象决定职场命运

在这个越来越眼球化的社会,一个人尤其是职场人士的形象将可能左右其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成败。据著名形象设计公司英国CMB对300名金融公司决策人的调查显示,成功的形象塑造是获得高职位的关键。知名形象设计师鞠瑾女士认为,职场中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关键,但同时也需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特别是在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等重要活动场合,形象好坏将决定你的成败。

(三)职业形象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个人的人性特征特质通过形象表达,并且容易形成令人难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个人求职、社交活动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职业形象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我们的估计。甚至许多公司在面试中对职业形象方面关注的比重也很大。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职业形象不合格、职业气质差的员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户面前获得高度认可,极有可能令工作效果打折扣。

其次,职业形象强烈影响个人业绩。首当其冲的就是业绩型职业人,如果自己的职业形象不能体现专业度,不能给客户带来信赖感,所有的技巧都是徒劳,特别是对一些进行非物质性销售工作的职业人,客户认可更多的是人本身,因为产品对他们来说是虚的。即使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如果在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合作伙伴打交道过程中,职业形象欠佳,极有可能把良好的合作破坏。

再次,职业形象会影响个人晋升机率。获得上司的认可是晋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因为在上司面前职业形象问题导致误会、尴尬甚至引发上司厌恶,业绩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如果在同事同级层面上因为职业形象问题导致离群、被孤立被排斥,晋升的机会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三、如何塑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形象

(一)将塑造职业形象和培养学生职业气质的课程纳入教学标准

本专业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学生刚踏入这个专业的两门专业引导和启蒙课程。《酒店管理职业素养训导》培养能够对酒店管理专业与职业进行角色认知,能够在酒店服务中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酒店服务礼仪》课程。通过对酒店服务礼仪的系统知识及礼仪知识在酒店岗位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和专业老师指导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和交往艺术,在服务中体现良好的亲切感及相互尊重。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示良好的服务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二)通过《酒店服务礼仪课程》创新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

本课程的开设与市场经济需要、行业人才规格的要求联系紧密。本课程内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源自当前各行业对人才规格的高要求。通过教师的创新式教学和指导训练,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礼仪和形象塑造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气质和塑造职业形象。为了能让学生不是简单的传统的学习知识,而应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提高学生在对客服务过程中的人际沟通的能力和服务艺术,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要求是,强化礼仪意识,熟练运用仪态、修饰与仪容、服饰与装扮、交谈等职业形象塑造的技巧,熟练运用在酒店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社交和涉外交往中的礼仪并运用在日常交际和工作中。

针对此,我们在课程的教学上进行改革和一些创新,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间单和有趣又可以很容易的掌握。

1.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堂知识量,增强课堂趣味性并提高本课程的可接受性,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还可利用某些电脑教学软件,录像资料,VCD教学等,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和接受更多的酒店礼仪的知识。

2.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和职业形象塑造技巧。本课程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中,操作性很强的礼仪技能要让每个学生亲自练习,如日常社交礼仪:握手礼、递接礼、鞠躬礼、递送名片等,重视熟练运用技能,并在实践中创新。采用师生互动学习,在每一教学环节,大量采用教师示范、展示,学生训练和实践结合的方法,通过积累日常交际和工作及面试的一些礼仪情景,进行场景模拟、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来突出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礼仪技能。

3.要求学生每天做到日常礼仪和形象塑造。除了课程学习之外,给学生安排了《天天礼仪》栏目,要求学生时时刻刻学习礼仪,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职业素养,如早上起来要求同学们要互相问好,每天化淡妆,每天要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十分钟,每天衣服要认真搭配,每次上完课要向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老师”,递接东西时要用双手等等。我们还开设的《发现礼仪》栏目,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学会养成去发现礼仪,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在课堂或者是课后大家一起拿出来学习和讨论。专业老师给学生定做栏目还有很多,如《天天礼仪操》,在每一次礼仪课之前要求学生都要做礼仪操。

(三)建立学生学习传播礼仪和塑造形象的平台——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

专业老师结合礼仪和形象设计课程,为有兴趣的学生建立了礼仪传播和形象设计工作社,是学生知识和技能拓展的一个平台。

古今礼仪与形象设计工作社,是一个通过同学自主参与实践并从中了解更多与礼仪文化传播和形象设计相关知识的组织。社下分为礼仪传播部、形象设计部和微笑礼仪队(在每个部还分为活动策划组、宣传组和外联组)。工作社本着“德侔天地,道冠古今,传统礼仪,古为今用”,将礼仪文化与形象设计知识传播到每位同学,所有河源学校乃至整个河源市,运用用于你们的工作和社交中,让学生有很好的平台和空间施展。

(四)树立职业形象在于日积月累

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刘浩认为,尽管有不少介绍职场礼仪的书籍里提到了各种“短平快”的包装招术,但没有长时间的行为习惯积累,只是暂时地掩盖或修饰,并不能真正地塑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知识、礼节的运用是一个从不习惯做到自然运用的过程,不是一学即成、一蹴而就的,职业形象的塑造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而且高职高专学生已属成年人,近20年习惯的姿态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已相当稳定,要从新打造,纠正已固有的不良习惯,实非易事。职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学生和职业人士日积月累。

酒店专业论文篇4

应用型本科人才”可理解为“理论基础扎实+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标准,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尤其是酒店实务类课程,在教学手段、教学环境设备、教学人员、教学标准等各方面有较高要求,整个课程计划安排和实施过程中都充满挑战。

一、课程改革必要性分析

《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为酒店专业必修课,以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学”的模式,教学内容以服务质量管理内容为主,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考核侧重“结果考核”,这一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以案例分析导入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课堂教学及课前复习、课后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用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以及对新知识进行探求,使学生学会从杂乱的信息中选择真正需要资源,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理解以及掌握新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基于职业能力发展设计课程模块。基于学生在酒店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每个岗位都涉及到服务的基本技巧和要求,每一模块根据知识、技能、素养进行考核,课内考核内容以酒店管理中级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管理素质、领导艺术等为主,内容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课程的教学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进行分组讨论,自我评价和互评相结合。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教学,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配合完成每次训练与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表达观点,形成可行性方案。(三)完善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课程分成各阶段学习并进行考核,同时实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后将各个阶段的考核结果按比例构成整个课程考核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是对学习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酒店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概述、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饭店服务质量评价、饭店服务质量改进、饭店服务质量保证、饭店顾客关系管理、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实施等7大教学模块。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律,课程针对不同的酒店岗位职业能力发展要求,设置了不同的案例和讨论题目,改革理论讲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内容设置,通过案例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运用创新思维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现实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避免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实的脱节,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于职业角色的理解,并提高其综合能力,以便实现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三)考核方式的改革。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的学生既懂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又具有酒店一线服务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考试做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基于培养目标需要,对学生就所学专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进行的测量与评估。考试能较全面、客观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又能监督教育教学质量、检验教学工作成效。过程考核是教学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过程考核,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或项目的构思、设计、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基层、中层管理工作的内容、标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培养学生的业务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协调管理、创新与应变的能力等,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作者:戴晓丹 潘琳琳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酒店专业论文篇5

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准确定位,部分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酒店管理者。培养高级酒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从业务方面来看,高级酒店管理者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的经历,培训者的眼光和阅历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很缺乏这种教师。从时间上来看,在校三年短暂的时间,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岗位精英,已经是不错的成就。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将酒店的管理人员分成五个层次:基层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

依目前的教学和实践水平来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初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服务人员上,扎扎实实培养一至五级员工。从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用来看,课程的种类繁杂,很多课程的开设,不是取决于能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现有教材的状况,照本宣科难以避免。不少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存在着因教师设课的现象。就单个课程来看,尽管我们开发了很多教材,也翻译了部分国外优秀的教材,但敢于采用国外优秀教材的教师仍不多。国内大部分的教材在专业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体系不统一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主任的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看似都取得了相当的专业开发的成果。

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用人单位的反映是: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直接反馈是:所学与行业严重脱节。即使有的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聘请了相关专家,这样的专家是否代表当今酒店管理行业的最高行业水准,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我国的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水平与国际管理集团之间还有着相当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3.教师是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实际的从业经验缺乏。“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缺乏行业和政府的宏观支持很难深入开展。这主要与现行的学校的质量评估体系强调的通常是学历与专业技术职称有关。而对于企业经历的指标要求则比较虚,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一方面对于教师的企业背景,并没有给予待遇方面的重视,导致这一相当重要的指标,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的人才学历普遍偏低,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由于学历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机会到高职院校任教。即使将来可以放开,但高职院校按学历和技术职称提供待遇的模式很难吸引具有丰富酒店管理经验,但无职称、学历低的高级管理人才来校任教。

4.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岗位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薄弱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等方面依然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做法,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实践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实践课该上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标准和形式进行评价,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

实习基地的建设受到资金、技术、规则等因素的制约,建设的效果是否符合国家培训认证体系的标准,有没有通过相关行业的评审验收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岗位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相脱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如果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标准严格按照技能证书的考核标准

(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业标准)执行的话,取得学历证书就意味着技能的掌握。而我国现行的做法是,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酒店管理职业技能证书是由旅游局颁发,导致教学计划很难贴近行业要求。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想1.管理与教学体制的创新———“双证合一”行业的发展要求完善酒店管理体制。从概念上来讲,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院校都隶属于旅游管理方向。而在国外,酒店业是接待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职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其规模、数量以及专业化的程度,都要求我们成立独立的酒店管理、认证和教学培训系统。现代酒店,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外方管理酒店,其市场销售份额中旅游散客与团队仅占市场的20%左右,绝大部分是会务和商务散客。饭店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应做相应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应有自己独立的能力培养体系,而不只是几门旅游专业课程的更改。技能证书的考评应与学历相结合,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浪费。参考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体系,获得学历证书即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避免出现餐饮资格证、酒店英语合格证、客房资格证等“多头”现象的出现。

岗位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应当“双证合一”。

2.开发标准化的酒店管理教学包产品现代国际著名的酒店集团高速扩张,但酒店的服务质量却相对稳定,靠的就是服务的标准与程序。把“培训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是喜来登日常的工作格言之一。酒店高质量服务水准得益于培训的规范和统一,这里我们不多探讨培训体制如何形成,就培训的规范性来看,国际品牌的做法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训包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行业标准化出发,需要社会专家组的参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时需要有相应的由政府牵头的专家评估组的鉴定。酒店管理培训包要跟上酒店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确定有效的生命周期。

建立酒店培训包的目的:可以集中财力和物力,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盲目单干,提高教学质量,规范行业水准。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有效地解决行业教学的规范化问题,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管理人才。3.教材建设要围绕能力目标块,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高职院校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的形式不应仅仅以课本为主,应该是依照某项工作流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料的综合,如教材中应规定场地的选择、资料的准备、操作过程的模块的控制、每个模块的时间安排等,教材应建立在能力模块的基础之上。例如,酒店前台收银员这一环节,传统教材把它划归为“饭店前厅管理”这一章,只是一个概念的阐述。至于收银员必备的能力模块,如外币知识、退房、收银员的报告等并未涉及,每个能力模块的具体工作标准与程序,如退房工作的具体操作标准与程序,也没有明确的阐述,而这些恰恰是将来学生工作中如何操作所必需的。以“退房”为例,我校教学安排如下表:

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酒店管理操作性较强,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以实训、现场教学的形式加以演示。如对客人服务的教学可以通过录像正误的辨析和关键因素的扫描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

同时,酒店管理的标准化,取决于程序的严格控制,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的稍加演示,实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演练为主,提高学生对管理流程认知和对管理标准化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考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考评体制,做到公平、公正、客观。4.建立服务行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加快合格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制约优秀酒店管理人才来高职院校任教的障碍之一就是高职院校按学历和技术职称提供待遇的模式,尤其是后者。目前,酒店乃至整个服务行业缺乏相应的技术职称评定体系,相当部分的酒店管理人员尽管有着较高的职位和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但高职院校没有相应的转评体系与之对应。国家相关部门应尽早建立起服务行业技术职称评定体系,高职院校也要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出发,在评定体系还不完善情况下,进行政策倾斜。针对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高职教师都是科班出身的现象,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势在必行。教育相关部门应从政策和资金上加以保障,组织和邀请行业相关专家通过多种形式对高职教师进行培训。

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加深对培训包的理解,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从而有效解决“订单式”培养中要求和效果相脱节的问题。

5.加强与跨国连锁酒店集团的合作,确保高质量就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酒店管理专业的日趋成熟,校企合作日益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重视。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现阶段的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小集团或单个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由于单个企业和小集团对毕业生的消化能力有限,学校与之共同开发教学计划和请酒店管理人员辅助教学的可能性不大。校企合作的目标是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跨国连锁酒店集团可以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完整的培训。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续稳定的特

参考文献:

[1]冯伟国.澳大利亚TAFE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5,(2).

[2]吴军卫,赵炜,何立萍.酒店管理专业“订单教育”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05,(10).

[3]刘艳华.旅游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S1.

[4]周丽洁.对培养实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基本思路[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5).

[5]在竞争与发展中创新高职教育论坛[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6]孙天福.“订单教育”刍议[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酒店专业论文篇6

我国现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普通“2+1”“2.5+0.5”工学结合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普通“2+1”“2.5+0.5”工学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了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但集中实习时间较长,学校管理容易流于形式,校企双方沟通不畅,酒店配合积极性不高,管理难度增强,同时,学生也容易形成内部竞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门培养合作酒店所需人才,校企双方通过签订合作“订单”的形式,密切学校与酒店之间的联系,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等形式分别在学校和酒店进行教学和实践,从而解决学生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问题、技术应用性问题以及就业问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面向固定酒店培养人才易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局限化,相对于开放式教学,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受限,学生就业选择面较窄。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国内与国外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课程互认等形式,共同培养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此模式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应用,实习单位重劳力、轻教育,易产生“供需错位”等现象,人才培养出现“管理知识”边缘化趋势。三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完全满足酒店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多年“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促进产学深度融合,实现培养目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政府支持下,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员互兼互聘、双师共同考核、学生共同评价和监督等方面深层次合作;以师徒关系为纽带链接职业教育与培训,保证职业教育规划和与岗位对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应通过企业培训认证和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认证。

一、培养目标

在保证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必需、够用为度,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1]培养目标同时,现代学徒制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体现专业性,即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培养学生具有面向社会的职业通用能力、面向岗位的专业基础能力和岗位关键能力、面向行业的综合能力和知识与岗位迁徙能力,使之成为应用型、职业型的创业者。

二、培养方式

1.培养机制

酒店管理专业与多家知名酒店合作,成立“酒店管理专业励志助学班”,实行“招生即招工”,即学生一入学即入酒店学习;“先招工后入学”,即酒店在岗员工通过单招考试注册学校学籍;“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即结合海南旅游淡旺季,大一、大二、大三每年寒假设置为实践学期三种模式。学生入学进行学前教育之后即与酒店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员工和学生“双身份”;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双轨道”,学校负责理论教学,学校与酒店共同安排与指导实践工作[2],学生全程在酒店工作,学校送教上门,每周2天时间集中在酒店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管理与考核。

2.双导师制

学生全程在酒店工作,酒店配备一定学历(或职务)的技能能手为“师傅”,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和考核,每学期初,学院组织酒店兼职教师集体备课,由于与多家酒店合作,极大程度上实现了酒店兼职教师资源共享;同时,学校配备专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双导师”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实现对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培养。酒店“师傅”的配备,需要结合酒店以及所在省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同时,酒店建立兼职教师档案,赋予兼职教师相应的职责权限并进行考核,形成专门的晋升机制。学校也为兼职教师提供定期培训,使其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奠定基础[3]。

3.双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符合教育部理论实践比例要求基础上,综合考虑酒店课程与学校课程两个体系,保证课程设置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酒店课程以实践为主,学生要在前厅、客房、餐饮三个主要部门轮岗实践,学校课程要以酒店课程为基础,促进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三、培养过程学生的实践学习都是在酒店进行,以酒店的前厅、客房、餐饮三大主要部门为主,兼顾其他相关岗位;理论学习以在酒店为主,也可以根据需要回到学校进行集中授课。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课程体系开发基于行业情况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等内容,前三个阶段属于职业资格研究,后两个阶段属于具体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综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遵循学生的岗位实际[4],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作者:张静李国昌单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凤霞.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5(1):135-137.

酒店专业论文篇7

学校教育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学生未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是高校教育成功的标志,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应符合整个社会酒店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培养综合竞争力强的人才。

1课程体系特色化。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未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要有专业必备的良好素养、过硬的行业素质和外语水平。所以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及外语课程,高校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来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根据专业的特色,开设一些训练学生英语水平的活动,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提前感受下实际应用英语的情景。也要适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毕业后面临现代化的管理不至于束手无策。对于具体课程的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联系实际,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做课堂演示,把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更加深刻,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2教师队伍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整个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与实际工作者相同甚至更高的素质,并且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师队伍专业化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教师水平提高的一个具体体现。目前,教师队伍应该由高校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高校的专职教师,时间充足,精力充沛,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提高和巩固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指导学生实际工作时,由于缺乏经验,没有太强的针对性。而兼职老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酒店的业务,但他们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各有分工,就能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与酒店进行合作,加强校企联合,让我们高校专职教师去酒店进行培训,这样不仅积累了工作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学生就业市场化。学生毕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是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学生能否长期在酒店行业就业也是衡量我们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满足大多数酒店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就业单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学校还要加强与一些需要人才的酒店建立伙伴关系,这样酒店吸纳人才的作用也就得到了具体体现。另外,当前人才市场上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存在对接不到位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的个人信息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让用人单位更好的了解学生。酒店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学生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只要酒店能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要求,保证他们的一些权益,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是能很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学生素质综合化

酒店专业论文篇8

二、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酒店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些年来,在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各职业学校从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技能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延续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一直以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依旧重理论轻实践,学科逻辑性较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由于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全国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的参与度越来越高的现有状态下,竞赛对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学校酒店专业也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之后,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和酒店技能竞赛相关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礼仪、酒店英语等专业课程,通过分析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内容、要求等,将其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在课程内容中大大增加了技能培训的学时比例,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加符合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课堂上,按照技能竞赛的规范化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的酒店技能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几门比赛课程内容的改革也发挥了以点带面的作用,酒店专业的其他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技能课的教学课时,强化了技能方面的训练,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形体、茶艺、酒水等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也比以往更加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增加了课程内容中的技能比例。通过课程内容向技能化方向改革,我校酒店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酒店专业论文篇9

1学生的心理心态问题

学生的心理心态问题一直是酒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心理心态波动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时期:

1)岗位分配、上岗伊始期

在岗位分配上,酒店为了取得最大效益,通常根据学生的外貌特征将他们分配在餐饮、客房等具有一定区别的岗位上,这种分岗使某些学生产生失落感,觉得酒店不公平,不满情绪油然而生,从而影响正常工作;上岗初期,大部分同学面临诸多角色转换,如由学生身份转换为酒店员工,由轻松安逸的学习环境转为艰苦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当他们面对大量的体力劳动、素质偏低的酒店员工、刁难挑剔的客人、苛刻的主管以及等级严格的管理制度,尤其遭到同事、上司的指责或批评时,会觉得身心疲惫,很委屈,因而在思想上对工作产生一些不满和抵触。

2)工作流程熟悉、技能熟练期

当学生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操作技能熟练,可以独挡一面后,会觉得酒店基层服务工作是一种简单机械、枯燥乏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工作积极性便随之减弱并产生一定的厌倦感;认为如果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是在浪费时间。因而极力要求酒店安排轮岗和从事一些管理岗位。

3)实习即将结束、总结实习生涯期

这一时期,同学们开始总结自己的实习生涯,大部分学生思想上进一步成熟,对酒店产生留恋情绪。但有的学生会产生“周末情绪”,精神松懈,对工作马虎懈怠,业余时间经常外出购物游玩,无视实习纪律。

2实习酒店问题

1)对学生提供的实习部门、岗位单一

酒店通常只从自身各部门的用人需求考虑,哪个部门缺人,就将实习生分配到哪里去,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餐饮、客房等人员流动性大的部门。同时酒店为了正常运营,在实习期间,一般不会安排学生轮岗,只是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调整,这种一人一岗到底的举措会挫伤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其他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能的熟悉。

2)提供给学生的福利待遇低

在实习期间,学生和老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一样,而得到的报酬却与老员工有较大的差别,使得学生出现心理失衡,学习和工作热情大打折扣,工作责任心减弱。

3)对学生的培训力度小、不系统

酒店为了节约支出,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力度较小且不系统。酒店培训时间长则10-15天,短则3-5天,培训内容主要是酒店文化、酒店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等,然后将学生分配到具体岗位,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跟岗培训。这种培训让学生感觉不到服务技巧的重要性,难以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也培养不了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

解决酒店实习问题的相关对策

1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工作

实习前,实习辅导老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的面对专业教学实习。

2慎重选择实习基地

1)选择管理正规严格、档次高的酒店

管理规范、档次高、客源充足稳定、信誉好的酒店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学习一些实践技能,掌握更优质的服务和更高水平的管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选择管理人性化、具有人情味的酒店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因此他们与酒店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实习酒店应以人为本,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工作不顺利或出差错时,能提供较多的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责难和罚款。

3)选择愿意支付合理费用的酒店

学生在实习期间与酒店员工承担着相同的工作,如果报酬太低或与老员工相差甚远,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学生实习工作的发挥和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酒店服务质量的提高。

3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1)修订教学实纲、健全考核评定体系

对于教学实习而言,要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学校、酒店及学生三方面的不同特征,以学校教学目标为总方针,以学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明确规定实习的相关事宜。根据实习目标制定考核项目,内容包括:实习生所在部门对实习生的评价,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实习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同一部门实习生之间的互评。另外,实习酒店应该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实习生手册、实习生实习档案等,实习结束后,酒店应表扬优秀实习生并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实习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则依靠酒店检验实习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保障,才能达到学生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2)酒店加强实习指导、培训工作

酒店专业论文篇10

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然而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对酒店管理的实际操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架也仅限于理论部分,本身就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契合。而且部分老师认为,课堂主要是教授理论知识,要想获得实践经验,就必须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从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教学方法落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裹足不前,无法培养出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怎样才能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头等问题。

3.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许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一直没有更新换代,仍然是很久之前的版本,这就导致学生的眼界受限,不能了解新的酒店管理方法。有些甚至是以国外的某些教材来进行教学,而这些教材中所选取的国外企业的教学案例并不符合本国国情,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运用中的适用性。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在《体验式学习的力量》一书中,作者英国国际培训专家柯林•比尔德提出,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以往的体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经历或事物的观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化中获得的洞察。我国对于体验式教学法并没有提出统一的定义,从字面上来看,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相关知识。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可以被定义为: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从学生出发,设定某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亲自参与这个过程,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从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把握住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式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酒店管理课程教学中,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知识体验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进行理论知识体验教学,该部分通常作为入门课程来学习。通过对大部分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选择酒店管理作为专业方向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性,其本身对于酒店管理并不了解。同时,在进行理论知识授课时,院校还应该组织相应的认知实习,让教师带领学生到酒店进行实地参观,在参观过程中对酒店的建筑风格、装饰细节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与酒店员工真正做到零距离,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获得对酒店的大致认识。

2.情景模拟体验教学

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性较强,因此通过模拟酒店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来处理这一角色承担的某些工作,从而体验到该角色工作的过程以及工作的意义,这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酒店管理的操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情景模拟体验教学中,教师则扮演着导演和教练的角色。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让学生明确模拟情景的主题、内容、程序、操作方法以及目的,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进行。

3.实践训练体验教学

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综合化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酒店的相关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为了使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们必须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比如生产实习等等。除此之外,学生们应该利用寒暑假,到酒店实习,以体验与酒店相关的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并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酒店管理联系起来,及时更正和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自己的知识框架更加完善。

4.毕业实习体验教学

在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前,学校应当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安排一次毕业实习。也就是说,让学生到与学校合作的星级酒店实习,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酒店的工作环境以及运转机制,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将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而且通过独立完成工作的任务,可以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体验教学成绩评定

体验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再是通过理论试题和实践试题组成的一张试卷,而是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系统。两者中更看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因此按照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的比例划分。平时成绩主要是看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网络教学区的讨论活跃度以及体验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期末成绩不只是考察理论知识,还加入了体验技能的考核,这就顺应了体验教学的改革需要。而对于每个体验教学活动中学生表现的评定,不再是教师一人评定,而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并且要保证评定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可以将评定系统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知识表现、情感表现、方法表现等,分别进行评定之后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评定结果更具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明白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四、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1.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限制酒店管理人才的成长。因此,为了向市场输入更多的酒店管理人才,保证人才市场的需求得到满足,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上就必须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革新教学理念,其次是改变教师观念,最后还要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方能使高等教育向前稳步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等教育人才。实践已经证明,体验教学法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并推动教学改革。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合作性

体验教学法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而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学生们通过情感的投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因而更容易把握教学项目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可以体会到创新的辛苦和成功的喜悦,也就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乐趣。由于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学活动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后,小组是在组长的带领下统一行动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组员之间必须团结合作。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充分交流、探讨与决策,会使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团队意识也会有所增强。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主查询资料,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查询到的资料分析问题,并解决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不仅仅是要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的心智得到提高,能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着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4.提高教师的创造性

要想给学生设计一个适宜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通过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创新,以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

酒店专业论文篇11

[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与选课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

难点: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课程设置。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第二节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第三节  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一、培养目标

(一)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在国内外酒店管理公司、连锁酒店集团、高星级酒店、各类特色住宿机构、高端餐饮企业、综合性酒庄、酒店管理教育培训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酒店管理、策划、营销、侍酒服务与管理、葡萄酒文化推广与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一)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接受现代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掌握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酒店各经营与管理岗位的基本技能(包括专业侍酒技能);

3.具备国际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标准化职业素养;

4.熟悉国家旅游、酒店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酒店管理及其他现代服务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9.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0.具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心理健康。

(三)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见附件)

三、课程设置

(一)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二)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基础、旅游学概论(双语)、酒店管理概论、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专业实训、社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科研实践等)

(三)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代码

课程类别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计划学时(个)

01

通识必修课

37.5

23.4

732

02

通识选修课

6.0

3.8

96

03

专业基础课

39.5

24.7

632

04

专业任选课

35

21.9

560

05

集中实践课程

42

26.2

42周

毕业总学分(合计)

160

100

2020+42周

四、修读要求

(一):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8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二)毕业标准与要求: 修满本专业学分,达到本专业培养要求。

五、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四年标准学程)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各学期计划学分安排

实践实

16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16周

教育

必修课

5801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1

48

24

24

2.0

580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2

32

16

16

1.5

58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3

48

32

16

2.5

58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4

96

48

48

4.5

5801005

形势与政策

1.0

6

16

16

1.0

5401001

*大学英语1

3.5

1

56

56

3.5

5401002

*大学英语2

3.5

2

56

56

3.5

5401003

*大学英语3

3.5

3

56

56

3.5

5401004

*大学英语4

3.5

4

56

56

3.5

6001001

*大学体育1

1.0

1

32

32

1.0

6001002

*大学体育2

1.0

2

32

32

1.0

6001003

*大学体育3

1.0

3

32

32

1.0

6001004

*大学体育4

1.0

4

32

32

1.0

520100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5

1

48

24

24

2.5

5401005

大学语文

1.5

2

24

24

1.5

2201001

军事理论

2.0

3

36

36

2.0

6201001

职业生涯指导与创业基础

2.0

4

32

32

2.0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分小计

37.5

732

476

232

24

9.0

7.5

9.0

11.0

1.0

通选课

全校性通选课最低学分要求

6.0

专业

基础课

必修课

5702016

专业导论(酒店管理)

0.5

1

8

8

0.5

5902007

*高等数学C(一)

5.0

1

80

80

5.0

5702017

*管理学

3.0

1

48

48

3.0

5902008

*高等数学C(二)

3.0

2

48

48

3.0

5902002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3.0

2

48

48

3.0

5702018

*经济学基础

3.0

2

48

48

3.0

5702019

*旅游学概论

3.0

2

48

48

3.0

5702020

*酒店管理概论

2.0

2

32

32

2.0

590201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0

3

48

48

3.0

5702021

*基础会计

2.0

3

32

32

2.0

5702022

*酒店市场营销

2.0

3

32

32

2.0

5702023

*旅游政策与法规

2.0

3

32

32

2.0

5702024

*统计学原理

2.0

4

32

32

2.0

5702025

*现代服务业管理

2.0

4

32

32

2.0

5702026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2.0

5

32

32

2.0

5702027

*酒店财务管理

2.0

6

32

32

2.0

专业基础课学分小计

39.5

632

632

8.5

14.0

7.0

4.0

4.0

2.0

专业任选课

任选课

5704038

酒店商务礼仪

2.0

1

40

24

16

2.0

5704039

*酒店餐饮管理

2.0

3

40

24

16

2.0

5704040

*旅游心理学

3.0

4

48

48

3.0

5704041

葡萄酒文化概论

2.0

4

32

32

2.0

5704042

*旅游经济学

2.5

5

48

32

16

2.5

5704043

*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2.0

5

40

24

16

2.0

5704020

葡萄酒品尝

2.0

5

48

16

32

2.0

5704044

*酒店商务英语

2.0

5

32

32

2.0

5704045

中西文化比较

2.0

5

32

32

2.0

5704046

酒店应用文写作

2.0

5

32

32

2.0

5704047

国际商务

2.0

5

32

32

2.0

5704048

酒店调研与业务数据分析

2.0

5

48

16

32

2.0

5704049

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0

*酒店项目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1

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

2.0

5

32

32

2.0

5704052

*侍酒师服务与管理

2.0

6

48

16

32

2.0

5704053

酒店研究方法

2.0

6

32

32

2.0

5702054

*酒店电子商务

2.5

6

48

32

16

2.0

5704055

酒店管理前沿

2.0

6

32

32

2.0

5704056

*酒店品牌建设与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57

国际酒店发展与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58

*葡萄酒实用英语

2.0

6

32

32

2.0

5704059

酒店新媒体营销

2.0

6

32

32

2.0

5704060

*酒店战略管理

2.0

6

32

32

2.0

5704061

经贸论文写作

1.0

6

16

16

1.0

5704062

商业模式创新

2.0

6

32

32

2.0

专业任选课最低学分要求

35.0

最低毕业学分

160

创新学分

不超过5学分

注:通选课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通识教育选修课(必选),采用专题讲座方式,共12个专题讲座。

六、课程介绍及修读指导建议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工商管理相关课程为基础课程,以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并增加了相应行业专业实践环节。学生按照本培养方案进行学习与实践,将具备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旅游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战略管理、葡萄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修读要注重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的逻辑关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会计是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以旅游学概论、旅游学原理与方法、酒店管理概论为专业基础课程,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了相应在酒店以及旅游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内容。旅游学概论的基础作用明显,形成了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战略管理-酒店电子商务;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葡萄酒文化概论-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侍酒师服务与管理等课程修读路径。

附表: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名   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备注

2205001

军训

2.0

2

1

5705001

认识实习

1.0

1

2

5705007

专业实训

2.0

2

3

5705003

社会调研

2.0

2

4

5705008

专业实习

19.0

19

7

5705005

毕业实习

8.0

8

8

5705006

毕业论文

8.0

8

8

合    计

42

本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实践教学共 432 课时

本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7%

七、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第一学期2周。学生进校后在军事教官指导下进行2周的军事训练。

2.认识实习:第二学期1周,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认识实习,增加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为下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实训:第三学期2周,联系校内外实训基地,训练学生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和酒店经营管理技能,让同学们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充分体验酒店经营管理的全部流程,熟悉和了解酒店运营的日常工作。

4.社会调研:第四学期2周,第四学期,为期2周。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部门或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社会调研,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并进行调研汇报。调研内容应为部门或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用人需求,或者专业能力提升所需的各类资料。通过社会调研和各类资料的积累,为学生就业和能力提升进行充分准备,明确在校学习期间的方向和动力源。

5.专业实习:第七学期,为期19周。集中组织学生赴酒店与餐饮企业一线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部分考研学生可以施行学分置换,考研课程一共四门,分别以5、5、5、4学分,共计19学分来进行置换。

6.毕业实习:第八学期8周,计8学分。学生根据所学专业选择酒店相关部门进行实习,将所学专业理论与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习结束后,学生需提交毕业实习鉴定和毕业实习报告。

7.毕业论文(设计):第八学期8周,计8学分。学生结合毕业实习,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通过社会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附件:

培养标准能力实现矩阵

能力

实现课程

1.具备优秀的人文修养、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关和本专业基础的理论与技能体系

 

1.1具有从事本专业优秀的人文修养、法律意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1.1.1优秀道德修养和健全的法律意识学习与建立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校内外公益实践活动

1.1.2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学习与建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1.1.3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积极主动态度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大学体育(1-4)、专业实践课程、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践

1.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文写作能力

1.2.1基本的英语阅读、沟通和写作能力等

大学英语(1-4)、酒店商务英语、葡萄酒实用英语

1.2.2 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1.2.3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语文;酒店应用文写作;经贸论文写作

2.具备工商管理、经济学和酒店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1掌握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2.1.1掌握必要的工具性知识及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会计

2.1.2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技能

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原理

2.2具备酒店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2.2.1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葡萄酒文化知识

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心理学、酒店市场营销、酒店电子商务、葡萄酒文化概论

2.2.2熟悉我国关于酒店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酒店政策与法规

2.2.3了解国内外酒店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服务业管理、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前沿

3.具备酒店管理专业核心知识与素养

3.1具备市场营销核心知识与素能

3.1.1掌握酒店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应用文写作、酒店项目管理、商业模式创新

3.1.2掌握酒店各部门运营状况,具有餐饮部、客房部等部门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经济型酒店经营与管理、特色酒店经营与管理、侍酒师服务与管理

3.1.3掌握国内外酒店经营与管理的知识,具有运用酒店管理理论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现代服务业管理、酒店战略管理

3.2具备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从业技能3.2.1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国际交流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葡萄酒品尝技能和专业侍酒技能

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导游资格证、国家三级品酒师职业资格证、侍酒师证书

3.2.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各类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

4.具有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4.1团队精神

4.1.1培养密切合作的团队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企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团体项目竞赛等

4.1.2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4.1.3善于管理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4.2交流与沟通

4.2.1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

参加省级以上竞赛、挑战杯、计算机基本技能课程、大学生创业计划、实习或其他实践环节答辩等课程或活动

4.2.2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

4.2.3善于口头表达,能够组织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

4.3外语交流

4.3.1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大学英语、酒店商务英语、葡萄酒实用英语、酒店实习实践交流活动

4.3.2具备参加酒店行业沟通交流、洽谈合作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4.3.3熟练运用英语查阅相关文献。

5.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企业责任感

5.1毕业生的社会责任

5.1.1毕业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发展的全球观,能够正确认识现时的焦点,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训练、校内外公益活动

 

 

酒店政策与法规、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社会调研

5.1.2正确的了解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并树立为我国酒店行业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

5.2毕业生的企业责任

5.2.1认识不同的类型酒店的企业文化,并参与酒店企业文化的建设

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5.2.2为实现酒店企业的战略决策、目标和计划而努力

5.3毕业生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与责任

5.3.1明确酒店管理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组织结构,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酒店管理概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5.3.2工作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

专业实训、专业实习

模块二     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与把握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难点:国内外酒店业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世界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第二节  我国酒店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授课思路:

第一节:从世界酒店业的起源以及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总结出每个发展阶段的

特色,四个阶段,结合时代特征与相关资料与数据,为其展示世界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从中国酒店业的起源与各个发展阶段入手,结合一些中国酒店业的典型酒店进行展开讲解,对比中国酒店业与世界酒店业的发展的异同点,结合现状预测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趋势。

模块三        酒店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识记酒店相关的定义、分类与酒店产品特征,把握酒店服务人员组织机构

与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了解我国现行星级评定的内容与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酒店的定义、酒店产品特征。

难点:酒店的分类。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布置适当的课外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酒店的定义、分类与酒店产品特征

第二节  酒店服务与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第三节  我国星级评定的内容与细则        

授课思路:

第一节:

模块四    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商务型、经济型酒店介绍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的品牌与企业文化,能够明确商务型、经济型

酒店的定位、特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介绍。              

难点:商务型、经济型酒店的定位、特性。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酒店专业论文篇12

[

关键词 ]瑞士酒店管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蔡建平(1969-),女,陕西西安人,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业英语教学和高职教育。(陕西 西安71 0068)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084-02

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出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酒店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业急需各类综合技能具备的高素质人员,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际酒店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会受到国际星级酒店的厚爱。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酒店业从业人员难以达到酒店要求,导致供求关系脱节。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有百年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瑞士酒店管理教育的特色

1.百年的酒店管理教育经验。作为世界酒店管理专业的发源地,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有近百年历史,其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并重发展,每个学生每年都会有约1/3课程时间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大酒店进行带薪实习,锻炼实践能力。

2.依托大型的酒店教育集团。瑞士酒店管理教育依托大型的酒店教育集团,为传统的瑞士酒店管理院校提供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院校之间可以整合资源、进行互补性合作,细分教育体系,达成一种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酒店教育集团与全球超过一百个国际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奢侈品牌达成人才合作计划,每年为学生举办两次瑞士最大型的国际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全球就业和实习机会。

3.专业优势。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形成了专业化的酒店管理教育体系,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瑞士、英国和美国不同国家相应的学士、硕士证书和文凭。每一所瑞士的酒店管理学校前身都是瑞士的星级酒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置身在酒店氛围中,接受着欧洲传统酒店文化的熏陶。课程设置在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同时,更切合职业的实际需要,其专业优势在于学校不仅为学生举办大型的实习及就业招聘会,而且还安排学生在瑞士及世界各地的著名酒店进行专业实习。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世界知名酒店和旅游胜地,与酒店高层进行访谈,使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酒店发展的最新动态,为自己的职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打下基础,增强酒店管理专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充分的实习机会。瑞士的旅游资源闻名遐迩,来瑞士旅游的人员资源丰富,也有很多大型的国际会议在此举办,这都为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实践的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实习方向:最优秀的学生可通过导师推荐和简历投递进入希尔顿、喜来登或者香格里拉等有名的五星级酒店工作;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瑞士本土的连锁酒店实习;外语语言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在当地华人开设的酒馆或旅店服务,通过实习为瑞士本土游客和世界各国的游客服务,服务薪酬加上小费实习期间可得到6万元左右的收入,学生完成6个月左右的实习后还会得到奖状或证明。瑞士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拥有瑞士酒店管理的文凭,还具有瑞士以及其他海外国家的酒店管理实习经验,这些经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酒店实操能力,使得学生受益匪浅。

5.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筹备各种宴会和不同风格的娱乐休闲项目,从策划、组织到最终的运营实施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独具特色的理诺士文化之夜、HTMI小姐先生大赛、松伯格理念竞赛、Y世代和生活规划、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婚礼运作、国际研讨会和毕业典礼等成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延伸。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可以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尽快成长为未来的职业经理人。

6.丰厚的实际工资。瑞士是欧洲经济发达国家,其全国最低工资标准被定为每月4000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8万元。瑞士留学生的实习月薪也将提高到2.8万元。另外,酒店业也为从业者提供了体面的工作环境、衣食住方面的多重隐性福利,使学生在获得实践机会的同时减轻了经济压力。

7.极具影响力的校友圈。瑞士酒店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分布在全球106个国家,其中65.5%的人在酒店行业、餐饮行业工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几乎所有国际酒店连锁品牌都有瑞士的校友,很多人担任高层职位。与酒店行业的长期合作,为瑞士酒店管理教育实现教学实习、就业推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洛桑模式”在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不仅有特色而且也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洛桑模式”就是瑞士独特的培养国际酒店管理人员的成功模式。秉承“ART&sci-ENCE”的“洛桑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本知识的传授与实际操作的指导相结合为其独特的洛桑教学模式。洛桑模式不仅体现在师资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管理上,还体现在学校进行的各类短期培训、学制两年至四年的学位学习以及硕士课程上。

1.特色的教学理念。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和积累经验是瑞士酒店管理教育的教学理念。学校的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还结合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及企业管理等实务课程,学生可以在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过程中学习酒店行政、运作管理和企业工商管理知识,成为酒店管理的通才。

2.专业的知识传授。瑞士学校的校舍均由著名酒店改建而成,这种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使得学生可以在真实的酒店设施环境下学习理论知识及实务课程。各学校注重将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筹备大型的宴会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统筹策划能力。每所院校提供的本科及硕士教育都结合了专业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培训、商务管理技能培训以及多文化的学习和生活体验,瑞士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文化的学习环境。

3.应用型的师资队伍。瑞士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专业应用能力强,有丰富的职业经验。酒店专业教师的特点是有酒店工作经历,允许教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使得教师一专多能,保证了教学生命力。

4.充足的带薪实习。瑞士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坚持半年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半年在酒店带薪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实习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半年的全球带薪实习中得到锻炼,同时学生还可获得约合15万人民币的服务薪酬。学生通过在英国、美国、澳洲、迪拜等地进行实习体会了不同国家的生活和文化,不仅锻炼了外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掌握到酒店的经营运作及管理精髓,为今后酒店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三、瑞士酒店管理教育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

1.职业化教育坚持校企结合发展。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要依托大型酒店企业与院校合办教育,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平台,加强学生的酒店实操能力。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委培办学模式和企业合作,将学校的招生培养计划和企业的用工计划对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职业意向、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实施具体的职业引导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酒店管理专业课还可以请酒店行业具有实战经验的管理者担任授课教师,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酒店状况。

2.职业化教育坚持走市场发展方向。我国酒店管理教育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主动联合外资酒店和国外院校,向其输送学员进行出国深造学习。通过与一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院校和酒店企业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酒店企业所需的酒店通才,成为未来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

3.职业化教育坚持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理念。以星级酒店用工标准作为酒店管理的教育出发点,把满足酒店业这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方向,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与实践环境,改革新的教学思路,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酒店服务技能并且具备较强的酒店意识、外语水平,进入酒店能够正确定位,很快适应酒店环境,独立工作。

4.职业化教育坚持强化实训教学。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餐饮和客房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在学校的餐厅和酒吧实训室兼职做服务生。每周一个课题,如大堂清洁、运输、餐饮备料、初加工、餐具洗涤、食堂酒店管理、客房整洁等,并进行轮岗。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员工、善于与人相处以及等团队精神素质。学生最初服务时从语言表达到肢体动作都稍显青涩,但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呈现菜品、与客人沟通并了解他们的需求。经历了最基本的工作,才能为以后的酒店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职业化教育坚持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教学。酒店管理教学不仅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也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酒店业的推广发展等紧密配合,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突出重点的实践环节,吸引先进的文化理念,实现酒店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充分打造酒店业职业标准文化,塑造职业灵魂。

6.职业化教育坚持发挥酒店协会的作用。酒店协会是发展和研究酒店业的组织,负责调节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行业教育培训,具有高度的市场化特征。酒店协会的会员具备专业的学术水平,高水准的职业道德指导,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拥有广泛的校友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机会等。酒店协会为酒店管理院校提供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使学生熟悉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推动酒店职业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职业化教育开启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学生不仅成为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精通业务和管理,熟悉国际酒店餐饮业的操作模式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且必将成为我国酒店业的酒店投资、运营及综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士。

[

参考文献]

[1]常向鹏.酒店人才流失原因与对策探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

[2]丁陈娟,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阶梯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7).

[3]雷琳.温哥华社区学院人才培养对我国高职酒店专业教育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