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2:05

高校数学

高校数学篇1

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教师教学中多采取传统的板书加粉笔及多媒体教学,但这两种教学手段都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其一,板书方式能够清晰给出逻辑推理过程,并且可以根据课堂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但教师大量板书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减少了课堂信息量的传授,并且合班课学生人数较多,会导致坐在后排或课堂边上的同学不能看清黑板内容,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其二,授课过程中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很多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知识不够充分,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以插入静态图片及动态视频和音乐形式制作,对数学空间图像演示过程呈现较少。在教学方式上,据调查,一般数学教师多针对理论知识的按部就班讲授,在高等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方面对学生培养不足,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不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强调“教”,而忽视了学生去“学”。

2.生源变化与教学模式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在各大院校实行了扩招政策,特别是近几年在我校等高职高专院校采取单独招生政策,这一措施给老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方面,学生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尽管学校采取将单招学生及高考生源学生分别开班,但各个班内同学的教育接受水平仍然相差很大,尤其在数学方面的教学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学生人数的激增,而教学的手段上并没有任何客观性进展,从而直接导致了数学老师时间不够,每日忙于工作,备课上课,从而忽略了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研究。同时据调研,一些专业实行文理兼收,合班上课的教学形式,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的数学课程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基础的大学新生与在同一课堂上的相同课程的教学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

二、对策和方法

1.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鼓励教师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学校应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学习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以便教师能够根据课程需要,自己创建恰当的图形及图画演示,用直观的课件内容来描述需要做出的空间想象,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从中学进人大学时,学生对所有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同时随着高考作为学习目标的消失,学生对学习变得不知所措,他们发现老师喋喋不休的督促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而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被动的从为高考而学习的状态,演变为自己根据喜好获取知识,发现唯一检验自己学习目的的方式是学期末考试的及格,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面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教师应把宏观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可以将高等数学目录展示给同学们,为其讲解每一章节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对整体框架有所了解。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让他们知道高等数学在时代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挖掘高等数学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增加实验教学内容

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由于数学教师大多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不太了解,故需要与学生专业课教师共同确定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合入各学科中,深刻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及重要作用。可以针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实际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将多种学科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理论知识传授基础上,高等数学教材配备计算机应用软件,结合数学实验MATLAB软件在高等数学的应用,在教材中加入数学软件的使用内容,实现计算机功能与数学软件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既熟练了计算机操作,又掌握了软件数据分析的强大功能。设计可供不同专业类别选择的例题,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贯穿整个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高校数学篇2

一般来说,数学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课堂教学质量。当前,我国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现代数学观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缺乏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教材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拿到教材之后,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且,虽然高校所采用的数学教材具有抽象性、严密性以及逻辑思维性的特点,但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后习题也比较的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学习到新知识之后,由于缺乏习题巩固,往往不能对数学理论和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由于课本知识缺乏实际内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很难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2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效性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数学老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往往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一般来说,高校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自我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机械记忆,这往往会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板、沉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2)课堂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相比较其它学科而言,在学习上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通常高校的数学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以及行为特点的正确认识,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而是一味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数学知识、公式、解题技巧以及概念等,没有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给学生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会运用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践操作能力;(3)课程安排缺乏有效性。一般老师在安排数学课程时,只会分为理论课和练习课两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是学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是对习题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死记硬背,老师并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2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2.1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应该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紧跟时展步伐,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一般来说,高校在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高校数学老师来说,由于数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逐层推进。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有用地知识;(2)根据专业调整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虽然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数学的应用需求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科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比如,对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经常运用到数学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给学生全面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做一些知识扩展,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工作对数学的需求不高,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实践运用上,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开设数学选修课。老师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或者数学动态,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还可以让学生紧跟社会发展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2.2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对于高校数学老师而言,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紧跟时展步伐,积极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更多地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高校数学篇3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同时数学对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又对数学及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就确定了高等数学在理工类、经济类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根据高校数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状况,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此提出几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倡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学习数学不仅要学到许多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重要的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日本著名数学家米山国藏曾说:“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所以通常是出校门不到一两年就很快忘掉了。然而,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发挥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因此,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目标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学会书本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思维惯性,实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素质教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的发现过程有助于加强数学各分支间的融合及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抽象性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且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课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造世界。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表现出自己对数学的追求,以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情”作用。教师应在课前对相应的数学学科作一个评价说明,将本课程的价值、应用及相关的名人轶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有种想学数学的渴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对学生充满热忱,尤其是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关心他们的进步,注意发掘他们的优点,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切忌冷嘲热讽,打击学生的信心;教师站在讲台上,要充满激情,全身心地融入所进行的讲授,不是一种应付式的照本宣科,而是一种探讨问题、追求真知的态度。讲述中随着问题的深入解决迸发出内心的感慨和由衷的喜悦,让学生随着教师情感的变化,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课下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帮助,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温暖,身心受益。

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这三者在高校数学学习中是缺一不可的过程,它们不再像中学那样可有可无。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因为提前把知识点看过后,教师在讲新内容,学生就可以跟得上老师的思路,不至于遇到稍不理解的地方时,就对继续听讲产生障碍,从而使不明白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业余时间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消化。要带着问题听课,可以集中精神,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老师上课时提出的问题,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多和老师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以免问题越积越多,影响后续学习。课后要先复习,后做练习题,因为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相比,课时明显减少,一节课讲的内容较多,要想做到当堂消化实在不易,几乎是不可能的。做练习应尽量独立完成,因为通过做练习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而且做练习题还可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也要提前告诉学生,即使消化了课堂知识,但作业有可能仍不能顺利完成,主要是高等数学解题有时需采用构造的方法去解题,而函数的构造需反复试验才能完成,花费的时间多了些,这时千万不能产生弃学念头,可转换观念,通过询问老师、学生间相互讨论、看相关高等数学学习辅导书等方法来学习并完成作业。

四、因材施教,奖励促优

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我们要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保证全体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加强辅导,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考试及格率;对于优等生,教师要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点,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考研中的“数学三”相适应;对于中等生,教学重点应放在落实教学环节上,督促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激励学生向优等生发展。

为了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1)依照该课程的学分数,优等生前10%的学生,可以给予学分奖励,以使学生可以免修不感兴趣的课程,鼓励学生向感兴趣、有特长的课程加深和加广,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在奖学金评定中加分奖励。(2)对中等生、学困生中在后一门课程学习中升级的学生给予进步奖,以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方式进行。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任务、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高校数学教学不但要面对学生的现在,也要面对学生的将来,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后续课程知识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课堂上不可能将所有高等数学全部内容一一讲解,对于考研大纲里的内容如傅里叶级数、曲线与曲面积分等内容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因此,在高等数学课上,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先选择一些理论性较简单、计算方法规范的章节,或是对一些关联性较强的知识,可采用提前自学、课堂讨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信心。把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要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提出新问题,这样做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知欲,让其主动去学习。然后在下次课上要先针对问题进行随机个别提问检查自学情况,对有误解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学,完成自学任务要求。例如,可将一元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二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等章节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先让学生借助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学解决教师留下的几个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对此部分作总结性讲授,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减少课时,通过一段时间自学任务驱动的学习,达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高校数学教学的学习和认识。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飞速增加,高校数学教育也在快速向前发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数学篇4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主办单位:国家教育部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81X

国内刊号:32-1170/O1

邮发代号:28-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教育部优秀期刊

江苏省优秀期刊奖

高校数学篇5

数学问题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方法、语言等所保护的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数学史与人文思想的总和。数学文化拥有其独有的数学语言,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诸多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阐述。数学语言是当代科学中的通用语言,是进行交流和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不受民族国籍的限制,数学成果属于全人类,数学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文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数学文化有明显的特征,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数学语言的通用性体现了数学文化统一性特征。另外数学成果为人类共享,数学文化的统一性将会在数学交流分享中愈发明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不同,数学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数学教育。

二、数学文化观与高校数学教育

1.正确认识高校数学教育

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在不断发展,由过去重视纯理论与逻辑推理价值的思维数学教育,到当前注重数学实用的技能型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数学文化具有完善的体现,数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获得了全新的视角[2]。从数学文化观来看,高校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文化教育,不论是过去的理论数学教育还是当今的知识技能型数学教育观,都应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手段。数学文化教育是高校数学教育应该追随的目标,培养掌握数学文化的年轻人对社会将产生重要影响。

2.数学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实现素质发展。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高校数学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限制,高校数学教育不是规定学生必须成为数学研究者或是数学家,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进行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思想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注意到这点。我国在教育上借鉴了西方教育较多的方法与模式,但是中西方数学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三、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数学教师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体,为了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文化的传播进行支持。高校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在重视数学实际应用的同时,还应该将数学教育升华为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高校数学教师是数学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重要推动者。

2.塑造文化环境

高校数学篇6

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数学的人文教育功能都非常的重要,因此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弘扬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还应当通过倡导数学人文精神以将其凸现出来,通过人文知识和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将人文精神不断的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一方面,要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几位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著名数学家,同时对这些数学家在数学发展史中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介绍。例如在对数列极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作为教学当中的例子进行介绍,数学家刘徽的贡献主要是首创了“割圆术”,这里可以向学生介绍“割圆术”所体现的事物具有无限可分的特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无限在一定条件下向有限转化的性质进行充分的了解;另外也可以将古代印度一则与国际象棋有关的动人传说作为教学当中的例子,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列求和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将数学知识中的各类数学符号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将莱布尼兹、韦达和笛卡尔对于引进和构建符号体系过程中为数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介绍给学生,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学习数学家们踏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严谨科学精神。

另一方面,进行世界观的渗透教育,由于数学具有非常浓郁的辩证唯物主义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数学的源泉是客观世界,将这种世界观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树立“物质决定意识”这样一种唯物主义观点有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乘方和开方、正与负、指数与函数中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函数与反函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主要体现出了质变与量变的辨证思想;事物相互关联的辨证思想主要在方程和不等式、变量和函数、数与形、复数与向量中体现出来。有目的的将辨证唯物论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效的树立合理、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通过课堂情景的创设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迅速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快速的找到学习的状态,因此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对于学生学习情商和好奇心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使学习行为向自信、有效、有趣转化。一种比较有效的创设课堂导入的方法就是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趣味故事。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发明坐标系的数学大师欧拉的故事:躺在床上的欧拉思考如何才能确定事物位置,忽然间看到了角落蜘蛛网上粘着的一只苍蝇被蜘蛛迅速拖走,这时欧拉忽然明白,蜘蛛抓走苍蝇的方法一样可以用来确定事物位置啊!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寓言故事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调动学生求知欲和探究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加热爱数学的学习。

3 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对策

3.1 数学文化教学的前提

数学文化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文化取向的教学设计。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数学文化教育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它的主题出发,从教育功能出发,并且还要考虑到它的教育价值。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在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中还要考虑到传承和发扬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开拓视野,以人为本,提高人文素养,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3.2 数学文化教学的核心

数学,是人类思维抽象后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它的核心内容是合理的数学观念。从价值取向上分,数学观念分为工具主义和文化主义阆中数学观念。由于传统观念中的“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教育中总是重视着训练和模仿,导致了思维观念的难易养成,理论与实践也没有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进行的课程改革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疏忽这点,针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而且,数学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断完善着的。每个时期,数学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局限性,他们都越不过当时社会发展的世态,每个个体看待问题也是局限于当时的社会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文化也逐渐见识更广,认识更深,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文化。通过对高校数学的学习,学会和掌握以数学的思维看待问题,获得适应生活和社会所必须的数学知识。

3.3 数学文化教学的关键

数学文化教学的关键是多元化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讲授。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讲授是十分节约时间而又效率高、覆盖广的一种方式,也为数学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但是,时代在进步,数学文化同样也在进步,讲授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数学的要求,不能兼顾到个体与个体的差异所引起的不同的需要。这种教学使得教学氛围也不是很好,学习效率也不高,不符合教育发展理念,所以改变教学方式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强调了数学的人文价值,也批判了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在室内教学,也可以在户外授课;不仅可以以讲座的方式授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进行范围讨论等各种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出主观的优势,在寓学于乐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文化。

3.4 数学文化教学的保障

高校数学篇7

高职院校一向是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往往会偏重实践操作课程而忽略各种基础理论课程,以致理论课程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剪裁,其中就包括经济数学这门基础理论课。这样压缩了经济课程的学时,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经济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在高职院校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偏低,导致学生学习投入不够,热情不高,严重地影响教学的开展。

2.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数学课程仍采用“以教师为主,以书本为主”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地沿用“引出定义、证明定理、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把学生打造成装载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考核方式单一

采用笔试方式进行学生考核,是高职院校一直贯彻的理论课考核模式,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虽然对维持教学秩序有一定作用,却不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以成绩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无法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增加学生心理负担,降低学习的热情。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学生只会疲于应付,无法做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经济数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基础课程,目前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笔者从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素质的角度,对如何有效促进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校本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经济数学》教材往往不能结合高职学生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工作,一方面,教材内容上偏重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经济数学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另一方面,教材中所用到的定义、概念等基础知识过于严谨,使学生很难从抽象、严密的逻辑体系中脱离出来,真正理解掌握教材知识。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以经济应用为主线,对严谨的数学定理、概念等进行合理整合的校本教材。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调经济数学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据调查,经济数学教材中有关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应用实例非常少,导致学生不理解经济数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出相应的数学概念,避免采用过于专业化的叙述来表达概念的定义,减少经济数学的理解难度。例如,在介绍极限的这一抽象概念时,可以从庄子所说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例子出发引出极限的定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直观表象,降低理解难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将经济数学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例如,运用极限的知识解释细胞的繁殖、树木的生长等问题。这样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经济数学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如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往往遵循“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经济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专业特色,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更高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把数学问题具体化,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各种经济数学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印象,提高了经济数学在学生中的地位,还培养了学生从问题中不断探讨解决方法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完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模式

单一的经济数学课程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反而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出发,优化并完善经济数学的课程考核机制。一方面,院校在考察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杜绝采用单一片面的考核方式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除了笔试这种常用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调查报告、论文研究、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促进了学生技能方面的发展。

高校数学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47-01

《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门最“难学”“难教”的课程。虽然说难学,但是《高等数学》是工科专业必修的课程。数学知识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的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职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1)教学内容多,教学节数少;(2)教材不规范,种类颇多,应用性不强;(3)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好;(4)考核方式单一,综合测评不足;(5)学生层次复杂,有高中生、中专生、单独招生考生,基础参差不齐。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给高职数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职院校的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原本初等数学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己不适应当前高职数学的教学现状,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迫在眉捷。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实用化。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例如在经济数学中,讲授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的时候,提前告诉大家这部分知识的应用,或者给学生提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数学对学习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以例题为例。

例1 经济批量问题 某商场每年销售某商品a件,分为x批采购进货.已知每批采购费用为b元,而未售商品的库存费用为c元/年・件.设销售商品是均匀的,问分多少批进货时,才能使以上两种费用的总和为最省?(a,b,c为常数,且a,b,c>0).

例2 最大税收问题 某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函数为P(x)=20-4x(x为商品数量)国家向企业每件商品征税为t.(1)生产商品多少时,利润最大?(2)在企业取得最大利润的情况下,t为何值时才能使总税收最大?

2 通过讲解定理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职数学课为专业课程与实践能力提供必备的工具,但是现在我们只是强调了工具,仅仅要求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使用,忽略了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很难达到为专业课程提供工具目标的标准。因此,必须要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产生的背景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尤其是定理的证明。如果仅仅生搬硬套地使用定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定理的证明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定理的证明。

3 教学改革是提高数学教师素质,拓展教学视野的需要

教师是高职改革中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改革成功的焦点。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基础,专业知识是足够丰富的。但公共基础课教师缺少相关专业能力的训练,要服务于其他学科,而且要以就业为导向,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教师要提高能力素质,掌握专业技术教育的水平。不仅要有数学知识,也要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培养出有技能有素质的毕业生。

4 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与普通院校的相同,要体现职业特色。如何检验教学评价标准,要看培养出的学生是否符合岗位需求,是不是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否用的上等等各方面来衡量。所以我们要采取多样的考核方式,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要提前制定教学标准,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不要只注重学生的最后结果成绩,要注重他们平时的练习过程,平时的上课情况,作业情况,能力的高低等。教师综合这些成绩得出总评。

参考文献

[1] 曾大恒.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南师范大学,2007(11):22-25.

高校数学篇9

【关键词】

数学文化;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文化在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通过数学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比如应用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数学文化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教育功能.因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还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和数学知识的结合,才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

教师向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有很多种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学科贡献外,也可以适当讲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科精神.魏晋时期,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已经创造了“割圆法”,进行了数学极限的研究;数学家莱布尼兹、韦达等在引进和构建数学符号体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事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渗透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客观世界才是数学的源泉,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对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育

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导入课堂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学习思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向自信、有效和有趣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趣味故事,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创设课堂情境的办法.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对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数学教育的对策有很多,比如,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适量引入数学史的内容,改变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三种对策.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应该进行提高,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不断进行更新.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不会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相关教育.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知识和观念,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讲述精要和简明,这样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的情绪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下来,并且起到锻炼学生数学文化思维的作用.高校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数学内容的本身,并且将数学文化融入其中,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除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高校数学篇10

数学文化在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通过数学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重要价值,比如应用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以及人文价值.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数学文化在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一、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教育功能.因为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弘扬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还要向学生展示数学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精神和数学知识的结合,才能够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

教师向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教育有很多种途径,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数学家,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学科贡献外,也可以适当讲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学科精神.魏晋时期,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已经创造了“割圆法”,进行了数学极限的研究;数学家莱布尼兹、韦达等在引进和构建数学符号体系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事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对学生进行世界观的渗透教育

数学是一门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色彩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客观世界才是数学的源泉,将辩证唯物主义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对于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有非常大的作用.

(三)利用课堂情境的创设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育

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并且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导入课堂情境,以此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合理高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并且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学习思维.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向自信、有效和有趣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相应的趣味故事,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创设课堂情境的办法.

二、将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的对策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数学教育的对策有很多,比如,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适量引入数学史的内容,改变教学的评价方式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的三种对策.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课堂中,首先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应该进行提高,其次教师的教育理念要不断进行更新.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只重视数学的实用价值,而不会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相关教育.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需要进行改革.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更加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知识和观念,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校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高校数学篇11

教材的编排、设计是教材的编写者在尊重知识内在规律和人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为师生课堂教学活动提供的蓝本。因此,在重视能力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理解教材文本,把握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想并实现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媛认为:第一,新教材要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第二,依据课程标准,体现课程理念;第三,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从高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科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是新教材落实的基础与载体。因此,研究新教材的特点,是发挥高中数学教学重要性以及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新教材中,基本不等式这一内容被提前放到必修Ⅰ,这不仅说明了基本不等式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更体现了基本不等式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从“数及其运算”的角度看,a+b2是两个正数a、b和的“算术平均数”;从“定量几何”的角度看,ab表示长、宽分别为a、b的矩形面积,姨ab就叫两个非负数ab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是我校基于大单元设计构建校本教材的一个案例,也是课程构建成果。学生刚刚进入高一,学习基本不等式的知识储备还有待完善。因此,依据教材构建校本课程时,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基本不等式进行多角度的诠释;另一方面,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基本不等式进行理解,这为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核心素养落实———大单元设计的指引点

如果学科的核心素养回答的是“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落实核心素养就是回答“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层面的具体体现,其落实困难主要有囿于线性知识体系、限于浅层学习及困于情景固化三个问题。新课程标准首次使用大概念统整各学科课程内容,即要学生形成对知识、对社会的整体观念。如果学生掌握的仅是知识条目,固守一课、一单元的边界,这就削弱了教材的知识性与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看,研究教材是指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读准文本内容是什么,可以让学生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或体现出教材这样设置可以如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因此,对于教材文本,教师不仅需要读懂,更需要读准,挖掘出教材中蕴藏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数学运算是贯彻学生数学学习整个过程的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运算对象的多样性、条件性、目标的多变性,是发展和提升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关键。在“解三角形”教学内容中,运算对象的多样性体现在角多、边多,寻找运算思路时需合理选择适当的角或边作为运算的对象,条件、目标的多变性体现在条件和目标的设置形式多样或富于变化。基于教材的这一思想,我们构建了“解三角形”的校本课程。解三角形的运算法则涵盖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等,主要包括: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正余弦定理,三角形角角关系、边角关系、边边关系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由于内容多,且变式多,因此,在考虑如何自然合理地选择运算法则时,应着眼于理解法则的转换功能,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倍角公式等的变角、变名、变幂功能,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边角互化功能等。“解三角形”的校本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进行主体设计的。

高校数学篇12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21-02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高等数学教育,我们看到的是在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方法上,在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文化素养的养成过程。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更是如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体会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其要义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并改变一个人思考的方式、方法、视角;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探求客观规律,而且是自然与社会联系的工具,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具有审美特征的艺术。

一、对传统教学教育的反思

我国的传统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脱离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低下,另一方面忽视数学的文化价值;为考试而学数学,教学内容更偏于知识化、学术化,而不重视实践内容;教学模式更是从书本到书本,从老师到学生,教师死板地传承,学生被动地接受。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实际是在“背数学”,作用就是“解题”,目的就是“考试及格”。从而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越来越多的学生把数学当作大学时代最头疼的科目。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的大学课堂里,如何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变得快乐起来;如何让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不再被迫的因为考试而不得不硬着头皮学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是摆在高校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我们面临的对象是中学数学本身学的不够好的学生群体。同时,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受到课时的限制、专业课对数学知识需求的制约,因此,高职的数学教育不可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数学科学教育,它只能是将数学作为一门文化来传授给学生。在提供给学生掌握和运用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外,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家们奋斗的过程;让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用不同时空间的数学思想的对比,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能力和思考弹性,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观。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具备对数学美感的良好感受、捕捉和创造能力,能够带着自己对数学美的强烈生活体验与感悟走进课堂、走进数学,与学生共享和感受数学的美。

二、对数学文化的理解

数学文化是涉及数学与其他文化,乃至整个文明的关系;同时还有数学本身的文化系统和结构。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它不断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的。这是一种化繁为简以求统一的过程。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概况为一句话,就是它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提高与丰富了人类的整个精神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

1. 数学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科学精神

数学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数学自身的发展和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改革上。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我们通常简称为“CT”)的问世,是20世纪医学中的奇迹,数学中的Radon变换是CT理论的核心。首创CT理论的A.M.Cormark及第一台CT制作者C.N.Hounsfield因而荣获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1952年数学家阿罗证明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即不可能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选举系统,即是说只有更合理,没有最合理,且把这一定理应用于经济学领域,研究出了博弈论,因此作为数学家的阿罗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可见,数学对人类智力活动的影响是广泛和巨大的。

2.数学教育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重要途径

数学具有独特的理性美。这里所说的美,并非是给我们感官印象的美,也不是质地美和表现美,不是我们小看上述那种美,而是这种美与科学无关。我们指的是那种比较深奥的美,这种美在于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正是这种美使物体、或者是结构具有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外表。没有这种支持,这种倏忽即逝的梦幻幻想之美其结果就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是模糊的、短暂的。相反,理性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

3.数学文化能有效的培养人勤奋进取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

数学问题不乏精雕细琢,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对象浩大深远,理论博大精深,结论广泛适用,这些都是激励人的心智,拓宽人的情怀的重要因素。数学文化培养人的严肃认真的科学品德。数学是一门论证科学,一个命题未能证明,则不能承认,若已经证明,则不容怀疑,数学的结果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的情况。因而学习数学有利于使人养成忠诚、正直、脚踏实地的品质,培养人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数学的学习能促进人养成追求真理的习惯。因此学习数学有利于养成对科学执着、顽强追求的精神好勤奋进取的品质。

三、将数学文化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

1.注重数学史与高等数学的整合

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艰辛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个过程的了解还可以使学生在前人的成功中获得鼓励和增强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给学生介绍“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的时候,可以的一句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作比喻。这个公式好比一座伟大的桥梁,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介绍牛顿、莱布尼兹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并创立微积分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微积分的发展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争论的不幸结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几乎停止了交流,最大的损失就是,英国数学团体在几乎整个18世纪里剥夺了自己去的显著进步的机会。了解这些不仅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书本上微积分形式和知识的“冰冷的美丽”,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冰冷的美丽”中蕴藏着“火热的思考与争论”。对于这个过程的了解,也使得学生在前人的成功中获得鼓励和增强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崇尚理性美,喜欢进行哲学思辨,而数学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追求。数学能够在普遍意义上表示世界的秩序、结构、条理、和谐与完美。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将数学与美与艺术结合在一起,他们提出了最高的美学理想,就是“数的和谐”。于是,古希腊具有了优美的文学、极端理性化的哲学、理想化的建筑和雕刻,古希腊具有了现代社会的一切胚胎。欧洲文艺复兴是对古代知识与思想的兴趣的巨大恢复。艺术家们最先恢复了对自然界的兴趣,描绘现实世界成为绘画的目标,并期望在画布上忠实的再现出来,这就面临着一个数学问题: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绘制到二维的画布上去。为此,许多艺术家自觉的使用和研究数学。这一时期创作的名画《最后的晚餐》、《雅典学院》等都是成功的运用了数学透视理论的杰作,而且数学透视理论还最终导致了射影几何学的产生。纵观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小故事,无疑都能彻底的展现数学的美,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数学的美,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这样,不仅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谐,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