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9 06:17:14

时间管理教案

时间管理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15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课题(湘教通[2008]263号);湖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校行发教务字[2008]200号)

作者简介:熊汉富(1956-),男,常德汉寿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分析和诊断以往真实事件,能缩短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的距离,使之变得感性直观和易于理解,并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学会应用、检验和发展理论知识,能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章节变成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公开研讨,帮助学生改善思维,增长智慧,锻炼人际交往、协同合作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突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更要求高度重视结合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加强案例教学,提升案例教学水平。

一、案例教学时间设置依据及数量比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尤其综合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事前布置安排与事后总结讲评,需要学生开展小组研讨、课堂演讲辩论以及撰写分析报告或问题解决方案,是一种时间容量较大的教学方法。推进和深化案例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过于倚重理论讲授的倾向,提高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时间结构中的比重,解决当前课时数量不足的问题,否则,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起不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但案例教学时间也并非越多越好。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假定只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形式,则案例教学时间增加,理论讲授时间必然相应减少,反之亦然。理论讲授作为阐述概念、原理与方法的教学活动,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扎实性和快速性方面具有独到之处,[1]能以最低成本、最少时间消耗迅速向众多学生传授知识[2]。案例教学无法替论讲授的功能,非但如此,还必须始终以理论讲授为前提,因为只有当接触案例之前就已具备相应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才能保持案例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找到案例分析切入点,开展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1]。一味热衷案例教学,忽视理论讲授的必要性,同样不利于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因此案例教学时间增加规模应控制在一个必要和适度的水平。

案例教学是学生参与度很高的教学形式,需要学生去思考、研讨、判断和决策,其时间数量设置很显然与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密切相关,往往因学生知识基础不同而不同,与知识积累程度相向变化。对于刚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应把较多时间用于理论讲授,辅之以少量和简单案例分析,而对于专业知识较为丰富、分析能力较强高年级学生,则应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时间,提高案例教学实施频度与综合程度。在某一特定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时间设置通常以“前少后多”为原则:课程学习初期,应突出理论讲授,辅之以少量和简单案例分析,而随着知识加深和趋于系统,则应逐渐增加案例教学时间,提高案例教学实施频度与综合程度。

与理论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主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引导”并非意味撒手不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际上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需要有更好的素质和能力。教师知识与教学素质高,实际管理经验多,案例教学质量有保证,可适当增加案例教学时间。而如果教师既不能正确选择、准确把握和精当讲解案例,又无法有效组织学生研讨活动,案例教学就会成为一场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的游戏,占用时间越多,对整个课程教学的负面影响越大。在这样的条件下,相应减少案例教学时间是明智选择。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时间占比很大,学生平均每天要处理2~3个案例,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却只希望案例教学课程的比例保持在1/3~2/3之间,[3]无疑都有它们对各自教师状况的判断。相对国外而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水平较低,有实际管理经验者寥寥无几,在案例教学应用课程比例以及案例教学占课堂教学时间比例的确定上,必须因地制宜,不可照搬国外模式。同样道理,不同学校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复制他人经验。

基于上述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课程占所开设全部课程的比例以1/4~2/4左右为宜,主要突出专业限选和部分主干课程。众所周知,情景模拟耗时太多、场景要求较高以及过程可控性较差,现场参观与实习更要受到时空、人力以及经费的严格限制,实际应用于课程教学的频率较低。如果不考虑它们的应用的话,案例教学时间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宜保持在15~20%之间。但在不同学习阶段,鉴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深度与系统性的差异,具体比例设置还应有所区别:第三至四学期,案例教学时间占15%,若课程课时是54或36节,案例教学时间约为8或5节;第五至七学期,案例教学时间占20%,若课程课时是54或36节,案例教学时间约为11或7节,而特定课程学习前、中、后阶段,则可按照20%、30%和50%的比例对案例教学既定时间进行分配。

二、提高案例教学时间利用有效性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围绕特定案例展开,如果要以同量甚至较少时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有赖于教师能够按照下述要求选择教学案例。(1)案例选择应切实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选择案例必须与课程知识具有明确对应关系,使之能够在案例中得到重新演绎,并为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提供方向指导。[4]否则,案例研讨就会因学生不知所措而成为胡扯闲聊,白白浪费时间。选择案例既要明确针对课程单元或章节知识,还应注意前后章节知识的逻辑关联,使学生在特定案例的分析中达到理解、消化新知识与复习、巩固过去所学知识的同步。(2)案例选择应更多立足本土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实例,植根于西方文化背景,价值标准、管理原则及方式等都与我国国情存在一定差距,学生理解难度较大,耗时较多。为保证特定案例教学以较少时间获得同样效果,或用既定时间对案例进行更深入分析,教师应立足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更多开发学生熟知亲切,也容易理解的国内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构建一个以本土案例为主的教学案例体系。(3)案例选择应具有典型性且难易适当。教学案例要有代表性,能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内容要简洁清晰,避免晦涩冗长造成阅读与理解困难,要有思考和发挥空间,但情景复杂程度必须与学生所学习知识相匹配。对于情景复杂的案例,还应设立引导性思考题或给出必要提示,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少走弯路错路,提高分析效率。(4)案例选择应区分主次,突出重点。受可支配时间限制,教师实际选择使用的教学案例不可能覆盖课程全部章节及所有知识点,而必须体现知识主次,突出学习重点,以保证时间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应。具体有两层含义:第一,主要针对在章节或课程结构体系中核心和关键知识的学习,选择相关教学案例;第二,主要围绕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选择相关教学案例。

(二)科学合理、典型适用的案例是提高案例教学时间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有限时间能否最终得到最大化利用,关键还在于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管理,管理越有效,就越能减少或节省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时间成本。

(1)利用课外做好案例课堂教学准备。教师从案例库中精心挑选出与专业知识相对应、难度适中和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预先将案例以及相关资料提交给学生,在透彻了解案例本身内容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公司和行业情况,预见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见解,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在掌控之中。[2]在学生方面,应根据个人特点,按照优势互补原则组建案例研究小组,利用课外时间熟悉教师提供的案例和相关材料,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寻找其他组织所存在的类似案例情景以及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包括案例内容与哪些知识相关,案例情景哪些方面合理,存在什么问题以及怎样解决等等,并就参与课堂讨论、辩论发言以及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等事项做出明晰人员安排,以确保在后续活动中能够各司其责,相互协同。

(2)有效组织课堂案例分析研讨。这项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控制研讨活动节奏与秩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代表发言、自由发言和辩论等方式尽情发挥自己的观点,并达成一些具有共性的意见。课堂案例研讨如果缺乏有效组织,就很容易演变成混乱无序、远离主题的争吵与闲聊。为此,教师事先应向学生明确案例讨论的参与规则以及目标和任务,并适时对讨论节奏与秩序进行引导和规范。第二,根据案例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5]对于内容相对简单的案例,采用讨论式教学,即案例介绍 + 课堂讨论,而对于内容和解决问题途径复杂的案例,则采用分析综合式教学:先由学生阅读分析案例,再讨论案例并撰写分析报告以及管理方案,并进行课堂汇报总结。根据案例差异选择教学方式,能保证有限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浪费和低效率。第三,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具体措施包括:引导学生认识案例教学对培养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价值,自觉参与其中;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合理分工,有序竞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争辩和决策,勇于发表个性化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倾听,耐心观摩,并及时用眼神、表情肯定学生的付出,欣赏学生的见解;采用分组讨论、辩论、自由发言、相互提问等多元化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预先告知案例研究中行为考核指标和标准,以及如何将考核评分纳入平时成绩范畴,等等。第四,强化主导问题或重点论题研讨。案例情景往往涵盖多方面内容,但其中必有主次,要保证案例讨论中时间的有效利用,就必须凸显中心,强化重点,避免面面俱到或主次颠倒。为此,教师应结合案例设计出若干具有一定实践性和理论深度的论题,[6]同时采取适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主导问题及其产生根源,并厘清与其他管理问题的相互关系。

(3)提高案例研讨总结讲评质量。总结讲评是师生的共同责任,案例研讨小组可以自我总结,也可以相互讲评,但为了节省时间,则应以教师为主。教师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和具有权威性的总结讲评用时不多,却往往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与方向感,显著增加前期时间投入的产出,提升整个案例教学的价值。为此,教师必须牢记以下要点:第一,归纳一致意见,肯定独特见解,尊重认识缺陷,启发学生多角度寻找问题解决方法,提示并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讨论中未涉及到的与案例相关的问题;第二,由案例和感性素材回到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深刻认识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与方法论价值,并精要讲解和纠正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概念、原理理解错误或偏差;第三,分析案例教学准备和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案例教学如何加以改进的途径和方式;第四,根据预先所公布的考核指标与标准,落实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以及个人表现的等级评价,并记入平时成绩[7]。

(三)建立案例教学专用教室或场所。经验证明,案例教学时间利用效率高低,也与案例研讨教室空间布局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目前大学教室是“秧田式”设计[2]:长方形房间,条桌和座椅从前往后依次摆放,后排学生发言时,只能面对前面同学的后背,而前面学生则要扭头看后排发表意见的同学,费时费力,难以有效交流沟通。如果进行问题辩论,正反双方辩手只能侧面相对,也难以照顾本方和对方其他同学,很不利于营造辩论氛围,从而影响和降低辩论效率。为满足大型或综合型案例研讨的需要,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将桌椅设计成半环形,也可利用实验室,采取会议环坐的方式,并设计可移动式座椅,便于学生灵活转动方向,面对面倾听他人意见,阐述自己见解。

参考文献:

[1] 刘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案例教学运用之探讨[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2).

[2] 史宝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 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4] 黄维德,李燃.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案例方法和实验方法[J].中国人才,2008(10).

时间管理教案篇2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时间管理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05

1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特点

教学档案主要是对校内各项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其中包含的内容过于纷杂,不仅有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还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和条款等,分类较多,涉及内容多,所以在管理中任务量较繁重;教学档案在管理上具有显著的动态性,无论是对课程安排还是教学计划都是按学期进行编制的,对师生的考评是按照学年进行评价的,学生相关文件材料是从入学到毕业才能形成的材料,这些材料需要保持连贯性,无法按照学年或者学期分开记载;教学档案专业性较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按照不同专业开展教学任务,学科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针对不同学科教学档案的整理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专业性;教学档案资料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校外实习、校内实训以及社会调研等,不同的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材料形式有所不同,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些材料档案有光盘、照片以及标本等多样形式,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学活动面貌,发挥教学档案的作用。①

1.2 信息化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积的极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强势动力,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必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朝着电子档案管理方向发展。②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为基础,教学档案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1)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代替传统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传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并按照档案内容进行具体分类,在需要查询档案资料时提供服务。但是,如果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直接对档案管理进行管理,无论是将档案立卷还是对档案信息的检索等,均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查询,相较于传统教学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成效。③

(2)保护纸质档案资料。传统的纸质档案,在查阅中需要到相关档案管理部门或者档案馆进行查询,从档案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由于高校各个部门职能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每一学年的教学评估阶段,需要对档案进行反复查询。这种查询方式不仅需要人工操作,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护,加深了纸质档案的磨损率。就纸质档案本质而言,它是档案资料最原始的数据和材料,有着电子档案无法媲美的地位,所以加强对纸质档案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对档案资料实现数据化的存储和查询,在需要查询相关教学资料时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同纸质档案的接触,最大程度降低档案的磨损。

(3)强化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减少纸质档案的磨损,提高档案利用效率,同时能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繁忙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停留在档案馆中,能够拥有更多课余时间去钻研业务,学习相关管理知识,来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为教学档案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而言,总体成效较好,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现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逐步摒弃传统手工档案管理方式,朝着现代化档案管理方式发展。⑤但尽管我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果,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

(1)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是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由于历史残留原因影响,档案资料之间的兼容性较差,致使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不统一,无论是档案资料的收集还是整理,成效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自动化发展。随着今后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料需要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储,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严格遵循档案管理程序标准,胜任现代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由此需要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

(2)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利用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认知程度较低。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领导干部对于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有部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领导人员不了解档案管理这个专业,各个部门的档案由部门本身进行管理,并不需要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即使是临时工作人员同样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由此不难想象,领导干部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又如何谈得上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3)技术服务力度不足。为了顺应时展,多数高校已经在各个部门中配备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但是相应管理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只能简单地处理办公室文字打印等,对于教学档案信息的录入和存储仍然采用手工操作,由相关人员进行手工管理。⑥故此,高校缺乏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致使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成为困扰当前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利用的主要问题,迫切需要引进更为前沿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开展中。

3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改善措施

3.1 提升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

摒弃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促使高校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必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前提是相关领导干部自身的重视程度和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认知水平。众所周知,运用一项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支撑,所以,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摒弃传统管理思想,引进现代管理理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3.2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首先,应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档案事业系统中,严格遵循国家档案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推动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是指档案管理无论是在收集资料还是归档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政策和原则,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时刻遵守规则,否则就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管理系统中的安全运行。此外,在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中,首先应统一档案信息的输入格式、输入代码以及输入项目,以此来进行统一管理。只有在更高层次上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才能促使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实现更为广泛的共享。

3.3 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

强化电子档案的管理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有助于办公自动化同国家接轨,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有助于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进程,真正的将档案管理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中。⑦采用电子档案管理,能够减少对纸质档案的接触,防止人为化的磨损加剧,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体,电子档案为辅,全面实现电子文件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分阶段地进行控制管理,在前端控制管理中,在源头来控制档案资料,确保档案文件管理成效和质量,确保所获得的成果能够被后续档案管理工作使用,实现对档案资料的自动化管理。诸如预先确定文件归档时间和范围等,能够更有效地保管电子档案资料,预先确定归档范围,确定档案采集时间和方式,哪些文件需要备份或需要保存档案“草稿”,对档案文件的准确和完整有着深远的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摒弃传统管理理念和模式,朝着现代信息化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由于这个过程是一项漫长而又复杂的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保持足够的耐心,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此同时,构建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层层递进,逐步完善,最终以更好的形态迎合时代需要,为高校教学乃至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注释

① 刘芳,周晋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3):69-71.

② 张黎,刘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对策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15-117.

③ 吕滋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6):33-35.

④ 刘俊.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3):53-57.

时间管理教案篇4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各种评估工作的重

要内容,它既繁杂又细致。由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教学档案管理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与收集存在的突出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有些人认为,教学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应当由档案部门去做,因此在部门制定计划中很少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即使收集到部分文件材料,也因为缺乏统一的可执行性标准,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及关联性。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在教学档案的收集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人家移交什么就接收什么,只在库房做一些日常的接收、分类、鉴定、归档、保管等常规性的工作,很少深入到教学部门宣传档案的重要性,应该归档的珍贵教学实践和科研材料依然散失在个人手中,以致教学档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培训,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对档案的收集、立卷、整理、保管和利用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3.收集资料困难。大多数教学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甚至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情绪。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理应由自己来保管,不应当交给档案部门来管理;有的教学人员唯恐材料被移交,经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便被充了公了,以后再想利用将会带来许多麻烦,还不如自己保管方便。

4.载体结构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目前,学校档案室收集的主要是纸质档案,光盘、录音、录像和照片载体的档案仅占一小部分,档案室声像档案还呈现空白;档案管理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文件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再加工、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不仅重复性劳动量大,时间长,速度慢,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做好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强化档案意识。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清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思想重视不足。因此,应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它有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与全员的支持。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而使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

2.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不言而喻,人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对档案事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无从谈起。建设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便于发挥整体效应。

3.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一般习惯放在办公室,而办公室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再加上管理人员的变动,这样就容易给档案室的收集整理及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建立一套适用于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随时收集有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其次,要建立学校档案工作网络,确定各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各中层领导要责成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定期将档案移交给档案室。再者,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从而使各类档案能得到认真的收集和及时地立卷。

4.加强教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不断探究和掌握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科学方法:

(1)要加强教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不能长期分散,更不能归个人所有。收集工作是解决档案的集中问题,因为它的对象是分散的,收集人员要做好调查,收集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收集方式和方法。因此,只有将教学档案从文书档案中分离出来,集中保管,才有利于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要根据教学档案自身的特点,适时收集完整的档案材料。

首先,教学档案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教学活动的专业性表现为:遵循教学规律、管理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是这些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以书面的形式或其他载体形式,体现了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本身的专业性。

时间管理教案篇5

学员档案管理是高校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档案凭证作用的有效发挥。而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给学员档案管理带来了难度。

一、现代远程教育及其学员档案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学员和教师、学员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学员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学习,受教育者可以扩展到全社会。由于参加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学员,其在档案管理方面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广泛性、模糊性等特点。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由于其兴起时间较短,在学员档案管理方面不存在不少问题。

1.档案管理观念落后

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填写归档材料时不积极主动,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等,给学员就业或晋升埋下了隐患。

2.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

首先,在现代远程教育下,大多数学校建立的学员档案仍只包括报名表、审核表、入学通知、注册表、花名册、成绩册、学籍卡、学员证、准考证等证件和文字资料,没有形成电子档案。其次,能够反映学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也还未进入归档的范围,比如,学员在校期间,许多评先评优材料应该进入学员档案的没有进入学员档案。又如,因为就业压力较大,某些部门为了学员能顺利就业,一些处分文件就没有进入学员档案。由此,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员综合素质。另外,有些学员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字迹潦草且模糊不清、有的不按要求书写,使用圆珠笔,有的项目填写不全、不准确,有的基于连名字都写错或写别名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造成了档案材料质量不高、不规范。

3.档案管理模式陈旧

如今,高校远程教育学员档案管理基本上还采用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随着远程教育招生人数的扩大,学员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层层叠叠的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致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为用人单位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由于不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就不能使学员档案材料信息化,也就没有开发、利用可谈,档案将成为死档。

4.档案管理队伍薄弱

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作为高校学员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高等远程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据调查,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教管人员紧缺,信息技术掌握的还不适应试点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由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也无力探讨研究学籍电子档案工作,有时甚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有些即便是有专职的学员档案管理人员,也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少数几个档案管理人员根本满足不了高校学员人数激增的现状;同时,即使有专职的档案建设和管理人员,也大多是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以上状况与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发展和社会用人要求相脱离,建立内容丰富、具有个性的学员档案的重要作用迫在眉睫。

转贴于

三、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学员档案管理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观

以人为本的学员档案管理,就是要从学员的特点或实际出发,从尊重学员的人格和尊严出发、从服务学员的成长成才的过程出发,学员档案管理员工作的方法、手段、规章、措施,对学员讲话的方式技巧等都要体现学员是主体、是与学员档案管理员具有平等人格的服务对象,学员的学习、发展、自尊等需要应当成为学员档案管理员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员档案管理工作和学员就业、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服务育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2.完善学员档案内容

从现行管理情况来看,高校远程教育学员档案应包学校对学员的考察、录用、培养、教育和学员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既要涵盖学员素质的全貌,也要体现当代大学员的时代风貌。学员素质档案内容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员人事档案,一类是素质拓展档案。这两项内容涉及学员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记录。

另外,在形式上,学员档案应包括文字档案与电子档案。学员档案还应该按专业、类别分层次建档,有学科、年级等集体档案,也有学员个人档案。学员档案个体化与集体化的相互转变,使学员档案的主体型、多边型、多角型展现在管理者和学员的面前,为促进学习、研究教学、搞好管理提供了快速、便捷。

3.建立远程教育学员档案数据库

网络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是网络时代的要求,是实现数字化档案馆一个重要步骤,也为其它门类档案的数字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建立学员档案数据库能提高学员档案的管理效率、检索速度和查准率,如果沿用传统的手工目录查询学员的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人员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履行职责、保护历史资料、保守机密、周到服务。在业务素质方面,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及载体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员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应熟悉并掌握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等专业知识,随着电子文件等多种新型载体的大量出现,要掌握计算机、光盘存贮、缩微技术及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使学员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以新的教育形式和特有的优势,向人们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其办学的开放性、社会性以及基层教学班的分散性和学员对象的差异性给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完善学员档案,正确认识学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服务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略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学员档案管理.中国西部科技杂志,2007,(4).

[2]史淑琴.试论高校远程教育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03).

[3]王键,陈爱.关于建立与管理高校学员档案的思考.大众科技,2006,(2).

[4]刘美玲.对高校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时间管理教案篇6

一、案例教学法与管理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最早倡导,采取的是将案例引入商业教学的方式,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学习。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对案例当中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情况的了解和处理能力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现代管理观念和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它既要求学生遵从相关理论和原则,又要求权益应变,是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因此,学生仅学习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锻炼综合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管理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讨论,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需要学生在课余世界阅读更多的书籍、报刊、杂志,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此,学生变被动地聆听为主动地查阅,积极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

2.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思维空间更加宽广。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作为主导,以教师的想法为基础,教师的思维水平决定了授课过程的空间感,学生往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很难真正达到思维水平的进步。而案例教学法,给了学生广阔的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能力,提出更有创造性的见解,充分提高思维水平。

3.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于课本,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学得再好也无法很快适应实际工作。而案例教学法在理论与实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很快能够理解知识、熟悉知识、运用知识,并且可以对学校之外的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社会之后,其适应能力也可以大大增强,这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

1.教学案例的选取与编写。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是否成功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准备,精心选取。如果之前已经建立相关案例库或有很多相关资料,那么应当从中仔细甄选,认真选取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相符的案例。如果目前没有非常适合的案例,那么可以将身边的故事或报刊、杂志、网络上刊登的事件进行整合,编写案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并对管理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案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教学案例的课堂分析与讨论。这个阶段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首先应当将案例进行介绍,必要时应配合纸质文本或幻灯片,让学生切实了解所要分析的场景。接下来,学生们可以分组初步讨论,完善自己的观点,之后全面向大家阐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及原因,借助头脑风暴法使得每个观点都得到全面解释。最后是学生互相点评,共同退出最合理的方案。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控制时间,积极引导,合理安排进度。

3、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归纳。讨论阶段完全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就整个过程以及讨论的最终方案进行点评,这个过程既要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及讨论水平提出建议,以期在下一次案例教学过程中有阶梯式的进步。

四、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调动学生课前准备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案例教学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大力宣传,课中积极引导,课后给予肯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有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仔细体会,多次回忆,加深印象。

2.教师应控制课堂节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并不是很多,30%左右即可。每一次的时间也以50分钟以内为最佳。在这有限的时间中,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比例,力求不超时,也不冷场。在案例教学过程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教师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及推出规则阶段,一般以5—8分钟为宜。第二阶段,思考及分组讨论阶段的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思想,完善方案。第三阶段,集中方案阶段,因为是利用头脑风暴法展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所以至少需要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第四阶段,评价方案及推选方案的过程,为了让同学参与选择,也需要10—15分钟的时间。最后,教师的总结发言,5分钟可以将结论及评价进行完毕。

3.教师应充分准备及合理点评。案例设置之处,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片、声音等直观展现给学生,创建模拟场景。讨论之中,教师应合理过渡,既不影响学生判断,也不会跑题或耽误时间。讨论结束,教师的点评应客观准确和积极鼓励。一方面要客观评价案例教学的过程及结论,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正面鼓励,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时间管理教案篇7

摘 要: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书面案例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具有直观生动、趣味性强、能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等诸多优点。将其运用于管理学教学中时,教师应关注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影视案例的课堂使用与评估以及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等方面的实施策略问题。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影视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影视素材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23

收稿日期:2014-11-28

0 引言

早在苏格拉底时期就有了案例教学法的雏形,现代案例教学法首先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之后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军事学、教育学等领域。

案例教学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鲜活、将单向的信息灌输变为多向的交流与沟通,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了以往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懈怠和思维停顿的状况。

但在经过了几年的《管理学》实际教学之后,笔者发现在运用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教学时存在诸多不足:阅读和理解案例比较费时;对于存在阅读或理解障碍的学生无法使用;案例的情景性不强,内容不直观,缺乏趣味性……。

为了克服书面案例的不足, 笔者尝试使用影视案例来进行辅助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摸索和检验,效果良好。与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影视作品案例内容直观、生动、趣味性强。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书面案例的描述一般采用文字方式描述,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背景、发生的问题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形式呆板,不直观,趣味性差。而视频案例特别是选用影视作品的影视案例,将故事转换为可视听的文字、图形和图像,学生对案例故事的了解可以通过观看、听及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感受故事,生动直观、趣味性强,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2)影视案例能更有效地反映案例所聚焦的管理问题及其环境。通过演员的表演、故事情节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表现出案例的故事情景,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3)影视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特定教学情境下对学生的全方位刺激。在影视教学法中,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是集想、听、看、评于一体的综合刺激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将影视案例教学法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一种重要的实现形式来加以研究和推广对于管理学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 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开始对影视教学法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教学法的作用与意义。焦慧慧认为影视教学法以鲜活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习动机和创造力,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夏红认为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充分发挥和挖掘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潜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应当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

(2)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罗光华认为影视案例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余国新探讨了影视作品案例的特点及作用, 提出了案例教学中的关注点。

(3)影视教学法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风华对影视教学法在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尧国靖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游春梅对影视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邓烈研究了影视教学法在国际法教学中的运用。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的研究还处于兴起与发展阶段,研究影视教学法的时间相对较短,研究还相对不成熟。其中,对影视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则极少,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更少了。但目前,国内对影视教学法在具体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已日益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

因此,开展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不仅符合目前国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管理学在案例教学方面的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思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对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2 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

教师应在完成整体教案的基础之上,根据所授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选择合适的影视案例,以确保所选用的影视案例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且与其它教学内容能实现自然和谐的过渡与衔接。

在此略举几例,在讲解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时,我们可以选择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加深学生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及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知;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时,可以选择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前20分钟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形象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实行阶段的利与弊;在讲解决策的信息原则时,可以节选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邦决定入蜀的片段作为案例;在诠释领导的本质时,可以选择央视《对话》节目《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析,加深对领导本质的认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感;在讲授情景领导理论时,可以节选《亮剑》中李云龙指导张大彪训练拼刺刀和李云龙与赵刚视察骑兵连的片段作为对比案例,根据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步评析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加深对情景领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除了确保所选择的影视案例应与所授知识点高度相关之外,在影视案例的节选与剪辑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与管理学知识点相关的情节。节选剪辑时,应以能充分展示相关管理情景、突出相关知识点为原则,剪去与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以增强案例的针对性。

(2)注重影视案例的背景陈述。节选出来的影视案例应具有较完整的情景,能较好地诠释相关理论,或者能很好地展现现实的管理情境。

(3)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应适宜。未经剪辑的原始影视资料一般时间较长,短则50分钟左右,长则近2个小时,是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的,否则教学活动就变成影视欣赏了。根据笔者的经验,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较合适,短的案例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不管是使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来开展案例教学,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都比较好安排。

(4)兼顾趣味性。与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影视案例可能有很多,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案例,以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此外,影视案例是否符合现今的时代特性、是否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2.2 影视案例的使用与评估

(1)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前准备。对于一些点缀型的较小的影视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学生提前做准备。但对于那些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影视案例,教师应该提前将案例讨论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各案例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观看并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

(2)影视案例的展示与讨论。不论学生是否提前观看过影视案例,在正式的案例分析课上教师都应该完整地播放影视案例,以唤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教师在正式展示影视案例之前,还应该简要介绍所节选的影视案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等播放工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复观看案例材料,以增强对案例细节的分析与理解。

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基本相同,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小组发言、自由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3)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也基本类似,只是教师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点对案例细节进行评析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案例的具体细节分析上,教师应该结合影视截图或情节回放一对一地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管理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对案例所展示的管理实践的体验感。

2.3 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

目前,相比书面案例而言,可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影视案例的数量还是相当稀缺的,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去收集和加工。而选取与制作影视案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具备一定的视频处理技术。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案例教学还得依靠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联合使用来展开教学。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影视案例,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上课就是去欣赏影视素材的感觉,进而失去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该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视案例教学与书面案例教学的优缺点、资源的可得性、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选择。

3 结语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是无法使学生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起有效链接的,这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解决。与传统的书面案例相比,影视案例具有丰富的叙事性和表达力,更具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刺激学生发挥右脑的功用。影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方法,呈现的是一种快乐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影视案例教学,我们可以将大量文字信息转换成影像视觉信息,而相同条件下,人们通过影像视觉获得的信息量更大,印象更深刻,体验感也更强。

因此,对于管理学教学来讲,影视案例教学法值得我们去深入地探讨与研究,而其应用前景也势必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 余国新.浅谈管理学影视作品案例[J].科教文汇,2007(3)

2 罗光华.影视案例教学的功能与教学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12)

时间管理教案篇8

关键词: 管理学教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实施过程

Key words: management teaching;compa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cases;practice process

0引言

案例教学法已被证明是管理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过程,提高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至今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很难选择出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这在国内管理学教学的本土化案例的选取上表现更为突出,影响了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践表明,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案例教学法主要突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出案例的选择、组织、评价与反馈。史孝志(2006)指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1]。张奎香(2007)从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阐述了管理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程序[2]。秦立栓(2008)从高质量案例编制的角度,提出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必须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刘芳(2008)基于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特点,阐述了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相关应用问题[4]。案例教学的研究及其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显著地提升了管理学的教和学的水平,但始终面对经典案例和本土代表性案例缺乏的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这不但可以弥补单个案例教学的不足,而且体现了"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孪生发展过程。其突出意义表现为两点:(1)弥补个案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强调案例对比的启发性和思考性;(2)体现和突出管理理论应用的有效性、差异性、环境性和探索性,避免"管理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错误观点。

1案例教学法面临的不足

案例教学起源于1925年美国的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选取与管理理论有效匹配的高质量案例很难。主要表现为:

1.1 案例选择的质量不高。管理学的授课对象既无经济管理的知识储备又无工作经验或感性认识,自然提高了对所选取案例的质量要求。目前,管理学案例存在短小或过大问题,短小到类似于简单故事,不能满足课堂教学要求,过大到包罗万象,不能突出教学重点,结果是学生理解不深或模糊;案例存在过于简单或陈旧,简单到一看就明白,缺乏讨论性和启发性,陈旧到与现实经济环境不符,缺乏现实性;案例存在拿来主义,直接引用案例,特别是国外案例,淡化了本土色彩。

1.2 教师的实践与教学能力缺乏。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能融会贯通,而且还能将管理理论与所选择的案例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难于对案例进行深入地点评,缺乏启发性,案例的效果难以凸现,案例教学只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或调节。

1.3 案例渠道狭窄。本土性案例的缺失一直是管理学案例教学面临的难题,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普通本科教育的要求。诚然,国外案例的引用确实有助于学生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国情不同,经济环境不一样,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目前,本土案例已大量进入课堂,最为重要的,也是难于解决的,就是经典案例本身就缺乏,选择与教学匹配的案例就更难。

1.4 理论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不多。管理学的教学总体上是按照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五大职能展开,这就要求课堂必须引入与之匹配的教学案例,但实质上存在的问题是,要么案例过小不能满足相应教学内容的要求,要么过大不能突出相应的教学重点;要么是国内或国外案例,不能形成对比,降低学生的鉴别力。如果论及案例的经典性,这一问题就更加凸现,适用案例特别稀缺。

1.5 案例教学时间偏少。管理课程不能忽视案例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的时间投入,这不但达不到管理学的教学效果,而且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也不符。目前,部分高校,受教学总学时的限制,逐步压缩管理学教学和实践的学时,导致案例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多数案例列为考试的一种题型,并没有有效的用在课堂或实践教学上。同时,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惯性思维,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理论应用。

2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基于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及其更新遵循"管理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的循环互动过程,本文提出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个体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此教学法突出围绕教学内容的案例对比,强化案例的思考性、讨论性和启发性;突出国外案例和本土案例的对比,强化感知性和应用性;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比性的特征决定了其实施过程的特殊性,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如下:

2.1 课前准备

2.1.1 教学准备。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是进行案例对比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选择教学案例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选择适宜的组合案例,体现案例的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比性。根据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讨方案、组织形式及对可预知结果的预案准备。

2.1.2 学生准备。在教学开始初,授课教师应阐述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下发课堂教学案例,每一教学内容应至少配备两个以上对比性强的特色或经典案例,并列明所要讨论的内容,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做好预习,提交各自预习内容和效果;同时,提示案例的分析角度、思考方法和基本思路。

2.1.3 教室和教学设备的准备。对比式案例教学突出师生互动,主要以多向交流的形式出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设备、电脑、网络、话筒等,并提前检查故障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2.2 课堂讨论、归纳与总结

2.2.1 科学分组、明确讨论提纲。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特点,按照优势互补、重点突出的原则,按6-8人的标准将班级学生分组,并确定正负组长。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制定讨论纲要及讨论重点,并分发至各组员。

2.2.2 讨论、总结与交流。在规定时间内,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案例分析、讨论,自由地阐述个人观点。期间,教师应积极地巡回于各组之间,了解各组讨论进展,适时予以鼓励、引导与启发,特别当同学们的讨论进入思维误区和陷于僵局时,要参与其中,保证讨论正确、有效进行。讨论时间一到,各组立即停止讨论,组长代表本组阐述讨论情况,阐述案例背景,突出案例中所涉及的管理职能、不同案例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讨论中的思考与启发。期间,教师应尽可能地记录下同学们的讨论情况,特别是闪光点与不足。

2.2.3 点评与延伸。点评是对比式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讨论训练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力、鉴别力和想象力。点评起到升华和延伸作用,一要从案例出发,回答案例所要回答的问题,阐述其隐含的管理思想,特别是案例对比下的思考和启迪。二要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实质性总结,注重突出优点,鼓励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善于想象,特别是讨论智慧的撞击;诚然,各组讨论的情况肯定存在差异,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讨论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小组,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原因,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不足,起到循序渐进的引导作用。最后,基于点评,延伸案例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作业中应体现自我设计部分。

2.3 课后总结与实践课后,学生不仅要按时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特别是基于所学内容和案例的讨论,要求学生从事后角度补充和完善案例中的不足之处,设计研究对象的发展与未来。同时,可安排部分学生到本校的专业实习基地考察和了解,加深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理解与掌握。

3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效果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的不足,以对比鉴别的形式,通过情景模拟开拓思维、启发思考,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孪生互动过程。

3.1 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只不过是当时背景下一种管理活动的描述,阐述了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它具有借鉴和模拟的功能,是过去情景的再现,但不能代替未来。案例对比,特别是同一国度不同背景下的案例和不同国度下案例的对比,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2 增强学习主动性、达到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的统一。案例教学,特别是对比式案例教学,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再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生动场面,使学生处于问题分析与决策的主角角色,教师起到导演的角色,整个过程是情景再现,生动活泼,学生用"心"去学习管理理论,用"智"去实践,结果不言而喻。

3.3 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理论学习是提高实践能力的基础,没有理论的科学指导,难以运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并提出创造性建议;能力培养是理论教学的目标,是检验理论教学的重要衡量标准,这势必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模拟的衔接。

3.4 实现教学的拟真性。用于对比式教学的案例大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具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时间顺序,很多案例还对事件主人公进行心理活动描写,这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高度拟真的场景,也让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更快、更好的适用不同的工作环境。

4结束语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基于案例的对比式教学法以案例对比为载体,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实际情景,阐述了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的实践与发展过程;弥补了个案案例教学法,特别是经典案例和本土案例稀缺的不足;突出了案例时效性和背景性的差异。本文从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探讨了案例对比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旨在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孝志.管理学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考[J]. 理论观察,2006,(3):132-133.

时间管理教案篇9

1 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教学中建立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基础,缺乏优秀案例之处,教师即使教学水平再高也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其次我国经济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体制差异,我国经济转型过程是西方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过的,难以直接将国外案例引进教学中,因此对某些抽象概念难以解释。其次商管理案例库具备知识储存以及知识管理功能,通过建立商管理案例库能够加强各大中专院校间的密切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 商管理案例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案例数量不够

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较多,大多学生不具备社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理解,此时大多需要通过案例帮助学习。当前商管理案例库中案例数量明显不足,很多知识点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够通过自身见解向学生举例说明,教学效果往往不明显。

2.2 案例质量不精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现有案例难以同工商管理教学知识点一一对应。除此之外一些知识点虽然能够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案例,但其中大多只是为了迎合教学而从杂志或者网络上直接转载而来,叙述较为片面,未更深层次问题探析,案例质量不精,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3 案例时效性不强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通过较长时间累积逐渐完善形成,因此其中一些早期案例已经较为陈旧,很多案例时间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时代背景差异较大导致难以理解案例内容,同时将不具备时效性案例运用于教学中难以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前沿理论结果。

2.4 案例本土性较弱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中有一部分案例主要借用于国外教学案例,对我国现状反映不足,难以暴露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学生难以在教学中得出建设性意见,教学效果不佳。

2.5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材料来源有限

当前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主要通过各杂志、新闻、网络、国外文档借鉴等渠道,难以收集到本土较为经典实际案例。当前教学中很多案例是对传统经典案例的改编,我国大多企业对工商管理认识不足,不愿将相关信息公诸于众,因此相关材料收集有一定难度。

3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策

3.1 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最终成功主要取决于各大中专院校能否认识到商管理教学案例重要性。当教师教学认识上升后才能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库对我国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意义。案例需要被教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教师首先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感到不满才能促进其主动进行案例丰富与更新。通过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够培养起一批注重案例教学的教师,便于提升案例教学效果。通过在大中专院校中建立反馈机制让教师机学生讲教学中存在的案例问题及时反馈出来并由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逐渐完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3.2 大中专院校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因此需要有稳定的组织支持,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各大中专院校应建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让工商管理教师参与其中,展开教学心得交流,对教学中使用案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对教学中需要引进或更新新案例的部分进行汇总。专门案例中心组织内部需明确责任,展开案例收集、编写、整理。其次各大中专院校以及企业间需展开定期交流,发挥各方优势将推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持续建设。

3.3 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企业兴衰在过去一段时间持续进行,因此给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提供丰富资源。各大中专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定期展开校企交流,调动企业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中的积极性,帮助企业分清当前市场形势,促进企业和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具的综合性人才,企业能够帮助学习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二者相互协作,实现共赢局面。

3.4 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

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需要一定资金支持,处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支持外,还需尽可能挖掘一切外来资金,例如社会相关组织、个人捐献等。通过充裕资金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将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从无偿行为转变为有偿行为。对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激发工作人员在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

4结束语

加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对提升我国工商管理教学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是工商管理教学基础,也是加深学生理解为未来社会培养众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过程重需要提高大中专院校对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案例中心组织、拓宽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案例收集渠道、加大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资金投入,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学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柴小青. 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学术论丛,2010(6):23-28.

时间管理教案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7-01

学院教学档案是一个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学院当前与长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材料。教学档案的存储、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院评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教学档案的种类繁多,而且需要维护的档案数量也非常庞大,经过长期的积累,必然给档案的管理、维护、查阅等带来极大的挑战,通过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为每种档案设置不同标签,将极大的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1.教学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及目前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1 教学档案管理主要内容

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记录载体,学院教学档案需要很多的书面材料,主要包括:(一)教学类档案: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表、课程试题库、试卷审批表A、B卷及标准答案、学生成绩一览表、考场记录表、试卷分析表、记分册、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二)毕业设计类档案:毕业设计课题及成绩汇总表、毕业设计相关管理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及检查材料、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体会等典型材料;(三)实验实践类档案: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计划、总结、表彰材料、实习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校内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转情况材料、实习报告、考核表、实结、实习教学的典型材料、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名单及分组表、实习计划或方案;(四)其他类型的档案:本科专业学士学位申请材料、课程建设规划、课程组建设和活动情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以及考试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相关材料、其他教学建设的典型材料。

随着学院的发展,教学档案的数量日渐增多,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少,任务繁重,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的教学档案管理要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档案材料种类繁多,材料的收集易出错,容易丢失材料;

二、教学档案存放杂乱无序;

三、教学档案查阅非常繁琐费时,当学校检查或者评估时,档案材料的查阅非常困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四、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例如,未经允许,不准随意查询教学资料或者记录谁在何时查阅什么资料。

因此,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手段急需升级改造,利用RFID物联网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流程。

2.RFID技术及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2.1RFID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1]。通常一个RFID系统由阅读器、天线和标签三部分组成。应用中,通过读写器将物品的相关信息例如名称、所有人等属性信息写入RFID标签,然后将该标签贴在待识别物体表面。读写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数据,并将该数据传递到智能终端,从而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远距离、无接触式采集、无线传输和处理等功能,并且同时能识别多个RFID标签[2][3]。 RFID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可以促进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远距离快速扫描、安全性高[4][5][6]。

2.2RFID物联网教学档案管理系统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有如下几大模块和功能:

(1)RFID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RFID阅读器所读取的数据 进行保存和处理。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可实时查看档案的实际情况。

(2)教学档案的RFID标签。通过RFID标签制作设备,将档案的信息例如,教学档案的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班级等信息写入到该标签,并将其贴在教学档案袋之上。

(3)教学档案的储存柜实时监控。该柜安装有多个RFID阅读器和通信模块,能实时监控档案的存放位置的情况。储藏柜每个存放位置都有一个RFID阅读器,当存入档案材料时,由该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并将该信息及存放位置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管理信息系统保存。当取出档案材料时,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取出材料的信息及借阅人的相关信息。

3.RFID物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导致工作流程的规范化,以前课程的教学材料只需要任课考试将所有材料整理好之后,放入到档案袋中,查阅时,相关人员可随意从中抽取浏览;还有些教学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非常长,有些教师长时间不交材料,造成管理的不方便。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在引入RFID物联网技术后进行规范化操作。

3.1 教学档案入库管理

每一个学期,新的教学档案入库前,要对该档案进行标识例如档案制作人,档案名称等,将这些信息由相关责任人通过终端管理器写入RFID标签。

3.2 教学档案查阅管理

教学档案在入库管理时,由储存柜上的阅读器将放置的位置信息与标签信息一起写入到系统中,用户在查阅时,可先在系统根据关键词,例如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等信息查阅具置,因而可快速地发现文件。

3.3教学档案的统计管理

通过该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统计各种材料的情况,不需要手工统计。系统也可由管理人员对相关材料设置时间要求,若在规定时间未提交材料,则系统通过邮件向相关教师进行提醒。

4.总结

通过RFID物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流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基础,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使之成为学院工作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 物联网工程导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1.

[3]游站清,李苏剑,张益强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1-52.

时间管理教案篇11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时间管理教案篇12

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教学档案的规范、完善程度,与各级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档案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能否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是衡量职业院校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

一、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的分类

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按类划分为四大类。

(一)教学管理类。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检查、教学评估等资料,学籍档案、招生计划;各系部根据上级的精神制定的适合本系部的教学制度、办法、规定、条例、守则等文件;各系部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的专业建设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工作量的规定与课时计算规定;各学期的课程安排等。

(二)教师业务类档案。主要内容有教师的个人学历、学位证书和相关证明记录材料,教师培训方面的材料,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材料和聘任材料,教师教研情况,包括教学科研成果、成果转化及获奖情况,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编撰的教材、教学计划、教案等。

(三)实验室建设类。实验室建设的材料及实验室的论证、评估、申报及审批材料,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报告、安装调试、保修单、移交文件、检修使用的故障记录、使用情况统计等。

(四)教学辅助材料类。1、教学辅助设备:语音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录像、投影、复制扫描设备的购置计划,审批报告、购置过程记录、安装调试记录、维修记录、使用情况记录材料、保管移交转换记录等;2、教学管理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橱柜档案存放等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存放等原始资料和记录材料等。

二、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的特点

职业院校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它不同于一般的文书档案,它有如下特点:

(一)内容广泛多样。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得教学内容多学科越来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二)材料来源分散。职业院校教学档案信息来源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来自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方面的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条例。同时还有在日常教学活有关领导动中形成的教学档案。信息涉及的部门分散,既上级领导部门、本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和教学管理部门等。

(三)归档时间不同。教学档案在年度划分上与其它档案不同。其它档案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结束。

三、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意识不强。很多职校的教师员工档案意识比较淡薄,对档案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大多数教学和教辅人员对教学档案工作认识不足,甚至于对教学档案归档持抵触态度。有的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他们自已的心血的结晶,自我保存得相当好,没必要归档;有的教师认为,材料放在自己手中,用起来方便。还有档案管理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墨守成规。坐等别人上门交档案,很少深入到教学单位去宣传教学档案。应让大家明确档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唤醒教师的档案意识,积极主动的变等收上门指导与催收。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在管理体制上,部分职校校院系档案机构不健全,人员安排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资料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部门规划和工作制度中,很少提及档案工作,既使形成一些文件材料,也因为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缺少统一可执行的标准,从而导致教学档案的分类、整理处于混乱状态。

(三)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教学管理内容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传统的职校教学档案基本上都是以纸质档案为主,占用了大量的库房空间,管理成本高。另外,教学日常管理的材料存档不全,各院系之间的档案难以进行交流。这些导致了教学档案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四、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建设

(一)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的开发建设

职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有关档案法规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把档案建设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逐步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把档案管理纳入院系工作计划、管理制度和教师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档案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纪录,是进行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素材,只有依据可靠的教学档案作为研究依据,才能对教学的特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挖据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学档案编研工作开发

加强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有利于开发档案资源,发掘档案的潜在功能。学院档案管理人员应重视发掘教学档案内容的工作,及时对教学档案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加工、编篆,把原始的、分散的、零碎的、静态档案变成专指的、系统的、活的档案信息,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以供学校师生和社会使用。此外,科学系统地做好编研工作,还可使档案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价值,为撰写校史,调整专业设置,分析学生毕业分配形势,丰富教学和教研活动等提供有力依据。

(三)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