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技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5:55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1

2 公路工程前期测绘工作中测绘技术的实用价值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实际现状我们可以知道,现阶段公路工程的前期工作主要是选取一条最合理、最经济、最恰当、最科学的路线。需要进行路线测绘,绘制带状地形图,进行纵横断面测量, 综合各种地质地貌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线路设计等繁杂的工作。 不断改进测绘技术能够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确度,能够缩短测绘周期。 与国际先进测绘技术相比,我国的公路测绘技术的技术水平较低,测绘设备落后,测绘周期长,测绘成果不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求,测绘成本比较高。 因此先进的测绘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的使用价值非常高。目前的公路工程的施工测量体制中,有的工程要求政府或委托社会监理企业一起参与对工程测绘成果的质量进行控制;有的工程却只是施工企业自己成立单独的工程监管部门与测绘方共同管理工程的测绘质量,也就是说整个测绘过程中都必须严格监督,严格执行。 由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局限性非常大,测量都太笼统化,使得监理方无法对测绘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致使大量测绘工程出现验收质量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后面的施工造成重大的困扰。 所以我们应当将公路工程的测绘过程都数据化、信息化,靠数据说话,这样更能保障测绘工作的严格实施。

3 简单分析几种测绘技术在公路施工前期工作中的应用

3.1 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为公路工程提供更直观、更真实、更可靠的数据图像,并且为公路路线的多个方案对比筛选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遥感技术是大规模公路工程最理想、最方便、最实用的公路测设方法。遥感技术中最常用的是航测遥感技术, 航测遥感技术在公路工程前期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利用航摄照片和地面控制测量工作的配合,为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等工作提供各种照片平面图和地貌信息, 为选线和纸上定线提供有力依据。

②利用航摄照片得到的丰富地面信息资源,可以构成航测立体光学模型。 再经过立体观察、判释和实地调查等工作就可以在立体模型上选取路线,同时还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水文等很多有关资料。

③利用解析摄影测量技术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计算机直接生成被摄区域的大比例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三维坐标数据。 ,这些地形图和数据为公路工程的设计和勘测提供原始地形数据。

3.2 检测预报技术的实际应用

检测预报技术现阶段在公路工程前期主要是运用高边坡三维摄像成图系统将边坡岩体结构数据化,三维立体可视化,以便对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检测预报系统对边坡线路的选取也有很大作用, 减少线路以后因塌方造成损失的风险。

3.3 钻探与重型勘探技术的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钻探和重型勘探技术在公路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公路测绘工作帮助很大,并且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 对于我国公路工程中的测绘工作,使用先进的钻探和重型勘探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测绘周期,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水平。 当前在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钻探和重型勘探技术是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 其先进性在于可以在不提钻的情况下利用专用钻杆内的绳索将装有岩芯样品的内管提取到地面,这样在复杂的地层可以减少回钻次数,以防止发生孔洞坍塌、掉块,减少岩蕊之间的对磨。 在软弱夹层取样时同样可以保障岩蕊的质量。 利用专用的粘结剂可以使插入的钢管与含软弱夹层的岩蕊凝结为一体, 不仅可以将弱质夹层完整地取出,而且还可以基本保持原状结构。黄河小浪底和龙门公路就使用了这种套钻技术,并且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3.4 瞬变电磁测量技术的实际应用

瞬变电磁技术(TEM)属于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接地回线或接电极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 然后再利用线圈或接电极观测由这个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从而得到被测区域地质情况。 瞬变电磁测量技术是通过收集各个测道的瞬变感应电压并换算成视电阻率、视深度等参数,然后再经过滤波、时深转化、绘制各参数图件等步骤,确定被测区域的地质情况。此法比较适用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山区公路隧道的测绘,它还拥有操作简便,精确度高等优点,并且已经在这些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许多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经过煤矿采空区。在高速公路的测绘实践当中,瞬变电磁测量技术在煤矿采矿区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它能够很直观地反映出地层深处的地质信息,而且划分详细,勘测的深度比较大。

3.5 全球定位系统的实际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公路工程前期测绘工程前期工作中主要用来确定被观测点位的三维坐标。 同传统测量手段相比较,它具有以下优点:定位精度比较高;观测效率高时间短;操作十分简便;工作不受昼夜更替的影响;可以将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更便于收集、分析和处理。 公路工程测绘工作中主要运用到全球定位系统的以下两大功能:

(1)静态GPS 测量技术

静态 GPS 测量技术在公路的首级控制网当中的运用比较广泛, 主要是在测绘工作进场前对设计部门提供的控制网中的导线点进行复核和加密。 相对于另一张测量技术———动态GPS 测量技术,静态 GPS 测量技术的运用还不是太广泛,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2)动态GPS 测量技术

动态 GPS 测量 技术也称为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它是将 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GPS 测量技术 ,是 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静态 GPS 测量技术测量的数据处理是滞后的,我们无法及时计算出定位结果, 也无法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复测和检验。 在实际工作中数据的复测和检查是经常会出现的,这也就使得观测结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工作效率也会降低。 而在先进的实时动态测量技术面前,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实时动态测量技术由流动站和基站共同构成, 同时建立了保障动态实时测量的无线通讯。 这就在保障测量质量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避免了静态GPS 重复测量的繁杂工作。

3.6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实际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公路工程测绘当中不但可以自动生成平面图、剖面图、柱形图和等值线图等公路工程的地质图件,还能对图像、图形、空间数据以及相应的各种属性数据的数据库进行管理,进行空间立体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公路地质管理和制图输出等方面的广泛推广已经成为近几年公路工程测绘行业中的一种潮流,一种必然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GIS)集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评价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等功能为一身,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测绘遥感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广泛服务于各种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采集、分析、管理、输出及决策支持等。地理信息系统以有空间特性的地理信息及其属性为研究对象, 以图形图像处理和空间模型的建立为研究方式。可利用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对遥感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从而建立可用于公路工程选线的立体空间分析模型,将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和研究,有效地利用地理信息处理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 为公路工程路线选线提供有力的充分的科学的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的这些强大功能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使得公路工程测绘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测绘周期。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2

GPS定位系统主要是由工作卫星的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及用户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各部分之间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定位系统。

GPS地面接收机接受天上四颗以上的定位卫星的电磁信号,接收机可根据所接受到不同卫星之间信号的时间差,准确的计算出接收机该时距离各卫星的距离。由于GPS卫星在空中位置可知,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计算公式将卫星位置和已测出的距离进行换算,确定接收机在地球上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拔等地理信息。目前,GPS导航系统已开始应用于考古测绘、农业生产、城市交通及国际战争中。如在黑龙江的三江平原地区,因其是汉魏遗址,所以是考古重要地点,文物保护部门利用该定位专业技术,对遗址进行精确定位,并将遗址群绘制成为平面彩色图系,不仅使数据精确,更节省了人力物力;城市交通上以上海为首,历史性的跨入了“卫星时代”,交通部门可通过卫星定位对城市车辆进行定位,方便政府部门的管理,更便捷了百姓生活;国际战争上,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准确计算敌方阵营及重要部署,能顺利开展战争,给敌方造成致命突袭,有力把握住战争局势。

现采用的最新GPS卫星定位系统,能对发生的各种复杂变更情况较快适应,节省时间,避免人力损耗,能克服传统测量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对动态监测过程能够真正实现数值化和信息化。在工程测量实际测绘过程中,GPS系统不只可以用于测量和导航,同时可用于测速及测时。GPS定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具有如下优点:

1.测站间的相互通视是传统测量学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但在利用GPS定位系统过程中,避免了测站间的通视问题,能够使选点更加方便灵活,并使造标费用大大节省。

2.定位精度较高。GPS测量的优越性能随距离的增长而愈显突出。在一份对北京土地开发项目实施中,所要开发地区涉及10个边远郊县,而且多数位于山区地带,工作人员进入该地区后,易迷失方向,难以定位。通过GPS测绘专业技术的使用,可在50km以下的基线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百万分之一上,在100km以上的基线上,定位精度达到千万分之一,轻松解决定位难问题。

3.定位迅速。利用该定位系统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时,对20km以下的基线,快速相对定位通常只需20分钟;在动态相对定位时,完成初始化工作以后,可任意时刻对流动站进行定位,观测时间仅需几秒。

4.全天候工作。利用该专业技术进行观测定位的过程中,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不会因天气状况影响观测效果。在平面控制测量的过程中通常以导线如结点、闭合导线的形式进行测量;在重要构造物测量时,通常布设成线形锁、三角网的形式。

二、工程测绘过程中GPS专业技术实施

1.工程测绘选点与标志的建立

在选点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要求: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带,同时保证该地带视场要开阔;在对电磁波有干扰的地带不宜选点,如高压线、电视台及大面积的水域地带都将干扰电磁波的接收,在选点时不容忽视。

2.工程测绘外业的观测

GPS的对外观测作业主要有天线的安置、实时观测及对观测结果的记录等。

2.1安置天线

安置天线过程中主要注意对中、定向、整平和对天线高的量测。在静态相对定位的过程中,要把天线架设在三脚架上,并在标志中心的上方进行对中,同时保持基座上的水准气泡在居中位置。调整天线定向过程中,要确保定向标准线正向北方,误差小于5度。测量天线高时,应从相位中心量起,直至观测点的标志中心,此段垂直距离即为天线的垂直高度。

2.2观测作业

在进行作业观测任务时,及时捕获卫星的信号,并实时跟踪处理,获得定位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在安置完天线以后,为确保电源和接收机的正常开通,要将接收机安置在离天线不远的安全区域内,在开启电源进行观测时,要保证系统已检查无误。

2.3数据处理与成果校核

为了保证对外观测的质量和预期定位精度的实现,对观测成果的校核成为一重要环节。在结束观测任务以后,要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校核,对出现的不合格的观测结果要及时采取补测措施,经确认数据无误后,方可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GPS工程测绘实施实例

1.GPS用于大桥的控制测量

作为对长江两岸鄂州市和黄冈市起连接作用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在建造初期为使施工及设计便利,采用GPS专业技术对首选方案Ⅲ、Ⅳ桥位进行Ⅲ等平面控制测量。以双大地四边形布网作为设计方案。与江面垂直的长边约为1200m,平行的短边约为500m。双大地四边形与两个国家Ⅱ等以上大地点联测。

在平差处理以后,控制网的精度通常为:误差在最弱点位中为1.93cm,在最弱边长相对为1/113000,使Ⅲ等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得以了满足。

2.GPS测量用于导线控制测量

在河北境高邑至邢台段的京深高速公路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坦荡平整,最大相对高差在20m左右,平均海拔大约在50m,境内分布较多村庄。植被多为小麦及田间行树并密集分布着机耕道和公路。

在导线测量过程中,采用三台Wild 200 GPS接收机,采用点连接方式开始作业,三台接收机同时作业。完成作业后,使其向前滚动。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地质测绘;地质勘探;问题;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了解。例如有的地区地质比较松软,以软土地基居多,对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带来了影响。再比如在采矿过程中,首先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才能采取合适的采矿技术,提高采矿过程中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测绘测量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加强对地质情况的了解,提高各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种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我国的测绘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测绘工程中,准确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為了提高测绘准确率,必须要强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控制,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减少测绘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1 地质测绘技术现状 

地质勘探是对地质、地层情况进行了解的重要过程。在地质测绘过程中,测绘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一方面是对地质学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对测绘技术有研究。在地质勘探过程中,测绘过程应该要完成对地质勘探项目中的各种地面、地表、地层等地质情况的勘测,并且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反映出来,为工程项目提供相应的施工方案和信息。地质勘探项目的测绘的技术含量较高,而且测绘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外界地质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质条件不太好的地区。如一些软弱地层,对工程项目施工带来的阻碍较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地质勘探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地质勘探,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对我国的地理情况进行掌握,有助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 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常见的测绘测量技术有GPS技术、RTK技术、RS技术等。在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测绘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对测绘测量技术进行更新,从而不断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 

2.1 GP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测绘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测绘测量技术的缺点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例如传统测绘过程中受到仪器设备以及测绘技术水平的影响,一般都采用常规测绘。测绘效率较低,而且测绘的数据不准。有的地区地势环境险峻,不利于测绘人员亲自前往测量。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GPS技术主要进行定位和导航,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对工程项目进行定位,对测绘工程的完成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勘探测绘过程中,主要通过GPS接收机以及相关的软件对地质勘探项目的位置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GPS测绘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测绘过程中的人工投入,实现自动化采集和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地区,人工测绘十分不便,必须要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测绘,GPS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还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比如GPS-RTK技术,是GPS技术与RTK技术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实现定位和实时传输,将测绘得到的数据及时传回信息控制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2.2 RS测绘测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RS测绘技术又称为遥感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远距离监测。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理论,使用传感设备,对各种地质信息数据进行传输,并且由相应的设备对数据信息进行接收,再进行整理分析,用于各类工程施工。遥感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范围比较广泛,与传统的测绘手段相比较而言,其时效性也更高,能够获得同一时段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当数据收集完成之后,还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并且对探测区域内的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基于影像的地物识别。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准确地提供出地面上的物体信息,也可以提供准确的几何位置。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数据信息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再按照准确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减少盲目施工带来的影响。同时,RS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完成对施工场地的动态检测,对施工状态进行把握。随着工程施工进程的不断推进,可能会出现各种新的地质问题,通过RS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场地的实时监控,及时得到最新的地质信息。 

2.3 GIS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过程中加强对GIS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测绘水平,可以将地理环境的具体位置、空间信息等详细信息结合在一起,为工程施工的相关部门提供可视化信息,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有信息,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另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互动操作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该系统是GIS系统的集成化平台。相对于GIS系统而言,其功能性得到了相应的拓展,能够实现在多个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在异构环境下的互相通信、合作。对相关的任务进行完成,提高地质勘探水平。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测绘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当前,地质勘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为了提高地质勘探效果,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地质测绘的重视。要结合地质勘探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测绘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根据不同测绘技术的特点,得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要借助计算机软件,及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得到清晰、准确的地质勘探图表,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石伟卿.GPS-RTK测绘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4

1.1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测绘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表现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学、环境等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 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沟通与创新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1.4 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参与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投标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书等)的编纂,并能进行设计方案说明与详细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与质量及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测绘项目的工期、成果质量要求及投入的资源,计算成本和利润,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测绘项目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组织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并判定其与项目设计书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细化分解项目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调配资源等确保工程实施的能力。能够依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根据测绘项目的作业现场环境,进行人员、仪器设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数据存储及备份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案。能够根据《测绘绘技术总结规定》(CH/T 1001-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推,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够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2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 培养目标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 3 年~5 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技术资格,并具注册测绘师相应的能力,可从事交通等行业工作。

2.2 测绘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为了实现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VB 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基础、GNSS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绘工程监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185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做好工程测绘是对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的保障。工程建设前期的测量与测绘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难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着工程测绘技术的进步,各个学科的科学技术得到提升,这也要求传统的工程测绘技术发生变化。同时,近些年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脚步的加快,各种高规格、严要求的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多,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严,任务也越来越重。

二.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

1.新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起显著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激光准直仪等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作业方法得以改变,测绘技术开始走向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

先进技术设备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了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边网,边角网和测距导线网取代了三角网。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弥补了传统测绘作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测绘中,难以攀登的山峰或无法到达的测量点,在测绘中很难直接进行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的出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传统的测量和绘图中,是通过人工在野外进行手动测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绘制图表,绘图用时较长,工序繁杂且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电子经纬仪等仪器的出现和GEOMAP系统的问世,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也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和绘图设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多功能自动绘图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RS遥感技术等其他科学被利用到测绘工程中,测绘技术和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测绘工程中产生新的综合性信息采集、处理、监控管理系统。

GPS定位是通过高空的24颗卫星,由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装置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在工程测绘中,GPS定位技术的应用使的测量范围大大延伸。利用GPS技术和水准测量资料可精化大地水准面,在进行城市、矿山等控制网时不需要造标观测,在工程测绘中及灵活又方便,同时使用成本相对较低。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技术。将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的参数按空间分布地理坐标,输入规定的格式和分类编码,进行处理、存贮、输出,即可满足应用需要。通过对诸多要素的分析和对数据的处理,可方便的将数据转换成为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

RS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等平台上,利用可见光、微波、红外等探测仪器,采取摄像、扫描、信息感应,通过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通过遥感技术为城市和郊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水、土壤、岩石等提供了获取空间信息的可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对测绘产品形式和地图更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保障工程测绘技术得以实施。在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促使工程测绘技术朝向数字化和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电子经纬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地图自动设计和电子制版系统等都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典型应用,通过计算机替代传统的人工分析和计算,既能保证数据结果的准确度,又能节省测绘时间,提高测绘效率。

有多平台和多仪器支持的工程测绘系统是传统测量结合计算机技术后的改变,是通过运用工程测绘技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建筑区域的地质、建筑物以及施工采用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进行勘测设计和管理而构成的系统。工程测绘技术可对工程具体施工中的项目设计和测绘信息进行综合,为施工工程提供及时可用的信息。

2.现阶段工程测绘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长期以来,国家对于测绘技术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对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购置都较少。测绘的体制一直未有改善,加上基础信息资源不足,信心化标准进程缓慢,数据库建设重复,数据共享的机制也不健全。在工程测绘技术中,技术储备不足,在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中,重视力度不够。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上的投入不够,目前国内采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都是来自国外开发的,国产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同国外软件差距太大。

三.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目前,工程测绘技术是朝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专业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未来的工程测绘技术将呈现高水平,大规模,拥有具有高度精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测绘成果更准确、更精密的发展趋势。在测绘数据采集中,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数据结果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对测量数据的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数据传输实现网络化、安全化;测绘硬件实现人性化、智能化、经度化。

2011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兼容其他国家的卫星定位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始试运行。依靠国外硬件设备的时代即将结束,国内的定位技术和测绘技术将真正实现国产化。有了这一个硬件支持,提高了数据交换的效率,对工程测绘使用成本也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时,由于国产卫星的加入,在测绘终端上,设备的国产化程度将提高。届时将涌现一批适合我国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环境的更加人性化的设备,这对提升工程测绘效率和保证测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工程测绘技术成熟后,将被逐渐导入其他领域,如人体科学测量、显微测量、显微图像处理等方面。测绘技术中数据处理的数学、物理模型建立、分析和辨别会成为工程测量专业教育与应用的重要内容。

在保持科学严谨的情况下,传统的测量和绘制技术要从一维、二维、三维变成四维,不仅仅在空间上发生改变,同时对地域和测绘手段上都将发生变化。现代工业自动化流程的加入,三维工程测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结束语

伴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程测绘也开始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测绘设备技术含量高,测绘手段也得到了提升,测绘结果准确度也越来越高。新技术的加入,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测绘技术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较高。数据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将促使测绘手段和测绘技术走向先进、准确、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希波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浅析[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2] 章正武,邵光敏. 浅谈工程测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2009,(07) 》

[3] 李木子. 浅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年08期

[4] 赖振发. 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B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前言

我们不断的研究信息化时代的工程测绘,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整个工程测绘的测绘水平以及促进工程测绘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的发展进行具体的分析[1]。一是,分析了信息化测绘的关键技术。二是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三是,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发展的建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下面就对以上几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信息化工程测绘的关键技术分析

1.1现代化城市测绘基准体系

现代化的城市测绘的基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GNSS虚拟参考站技术,厘米级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坐标系转换技术、分米级交通导航技术等。现代化城市测绘基准体系中的相关技术不仅能够全面的提高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还能够提高实时动态位置的服务,从而能够全面的促进工程测绘的发展。

1.2 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

移动测绘技术主要是包括空间同步技术,移动信息传输技术以及自动提取技术等。而目前的智能化移动测量技术主要有 PDA 野外数据采集技术,DMI信息提取技术等。智能化移动测绘技术与传统的移动测绘技术的优势在于测量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从而大大的促进了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

1.3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

如今的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遥感信息测定技术,时态的数据保存技术以及级联更新技术等技术[2]。通过此种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技术的运用,从而能够大大的改变在我国地理信息的动态测量缓慢以及测量强度大等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我国工程测绘的发展。

1.4网格地理信息技术

所谓的网格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的几种技术,多维时空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共享技术,网格环境服务应用技术。在工程测量中,通过上述的几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空间信息的共享,从而促进工程测绘的发展。

2 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应用到我国的工程测绘工作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应用中主要面对如下的挑战。一是,在工程测绘工作中,综合性的服务能力比较的低。在我国的工程测绘中的服务还是面向整个工程建设中的过程进行相关的信息的采集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并且将分析出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出测绘的结果。而在我国的工程测绘中对于信息的采集方面不是非常的系统,对信息的处理以及分析的专业性也不是很强,而对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等的支持力度非常的不足,对工程项目的主动性的服务,以及增值性的服务是不足的,尤其是像一些生命周期较长,并且有跨越性的工程项目的保障性的服务是不够的[3]。二是,在工程测绘的技术方面,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从现代的测绘技术层面上讲,以地理信息技术的为中心的工程测绘技术的发展比较快,但是这些技术还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中,一些工程测绘技术还不太成熟。另外,我国工程测量所面对的目标所处的环境是差距很大的,一些工程测绘技术主要是在一些批量作业的工程项目中比较的合适,而在一些特定的工程项目中且不太的合适。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工程项目的特点,从而能够研发适合特殊工程项目的工程测绘技术。三是,我国工程测绘技术的实现价值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从工程测绘技术价值方面分析,就目前的工程测绘技术而言,离工程测绘的快、准、廉、全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所说的快主要是指,在工程测绘技术应该对需求的回应应该要更加的快捷,从而使工程测绘的服务能够更加的及时[4]。我们这里谈到的准,主要是工程测绘的服务更加的有效,工程测绘所提供的结果应该符合有关的技术上的标准,并且应该准确无误。我们所说的全主要是指工程测绘的服务应该更加的全面,更加的优质,并且还具有增值的空间,从而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测绘方案。我们所说的廉,主要是从工程测绘的经济方面考虑的,工程测绘所付出的经济的代价应该尽量的减小,从而能够大大的提高工程测绘的经济上的价值,促进工程测绘工程的进一步的提高。上述所说的几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 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发展建议

通过上述的对工程测绘所面对的挑战,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工程测绘的信息化的水平,促进工程测绘的发展。下面就对工程测绘的发展提出几点的建议。

3.1建立现代化的工程测绘体系

工程测绘技术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部分,工程测绘技术直接的服务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工程测绘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技术,是一种服务。就目前的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看,有必要进一步的提高[5]。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现代工程测绘的体系,并且在现代工程测绘体系的指导下,对工程测绘的建设与研究需要进一步的开展和完善。现代化的工程测绘体系应该包括工程测绘的理论,技术以及方法,也应该包括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上的服务等方面。

3.2研发工程测绘新技术

就目前的工程测绘的技术上看,需要进一步的对工程测绘的技术进一步的研发,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工程测绘技术进行研发推广和使用。我们需要对开发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成果。并且我们还应该对技术的集成和对测绘技术进行改进。不仅应该不断的追求工程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还应该对工程测绘技术的实用性以及经济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些新技术不仅仅是地理空间测信息技术,还应该包括一些特殊的工程测绘技术和不同的类型的技术。而对于这些工程测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国家和地方给予一定的技术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支持。

3.3做好工程测绘标准化协调工作

工程测绘作为一种技术和服务,其标准化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就目前的情况下看,我国的工程测绘的标准化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并且先后颁布了6项工程测量的规范,55项精密工程测量的规范,75项城市工程测量的规范,60项水运工程测量的规范,30项建筑变形测量的规范等的国家规定的工程测绘的标准。但是,虽然我国在工程测绘方面的标准化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缺乏统一的工程测绘的体系和标准化的协调机制。从而致使在工程测绘中的精密度和技术指标方面不统一,从而给实际的工程测绘造成了很多的混乱。因此,需要对目前的工程测绘的标准进行相关的规范,从而建立工程测绘标准的协调机制,进一步的做好国家和工程测绘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沟通协调的工作。

3.4注重工程测绘成果的质量安全

工程测测绘主要服务于工程项目建设。因此,工程测绘成果的质量安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6]。首先,应该颁布工程测绘的技术标准,并且对涉及的重大工程测绘技术的质量安全的要求编制相关的标准或者设置一些强制性的条文。其次,对从事工程测绘的服务机构,应该建立并且实施有效的工程测绘质量的管理体系,并且逐步的建立安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再次,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工程测绘的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信息化工程测绘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现代工程测绘技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具体的探讨,

为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工程测绘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全面的了解了信息化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在日后的工程测绘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工程测绘经验的总结,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工程测绘的技术水平,进一步的促进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绘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长利.国家大剧院施工测量[M].北京: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 卷),北京出版社,2008..

[2]张胜良,秦长利.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钢结构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点和实践[J].工程勘察,2007(10).

[3]张正禄,张松林等.20~50km超长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研究[J].测绘学报,2004(1).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G4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54?04

针对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设计等问题,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的要求而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目前我国有61所高校被批准为卓越计划高校,其中部分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专业(中南大学与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已被批准为“卓越计划”的试点专业)[2]。测绘工程专业是地学领域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之一,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3],这使得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培养要求具有更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由于“3S”(GPS、RS、GIS)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测绘工作从工具到理论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专业整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及测绘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展,使得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卓越计划”正符合测绘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之一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方案,它是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信息化测绘系统下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制定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具体研究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及校企联合培养方案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制定原则

“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应对人才培养的层次定好位,然后根据专业特点,突出行业背景,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生产管理能力的培养。

1. 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

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工程师的类型来说,有服务型、生产型、设计型和研发型[4]。笔者认为卓越测绘工程人才的培养至少应该分两个层次,即生产设计型和生产研发型。他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前一层次应强调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后一层则应多一些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具有多种类型,主要可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我国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有明显的不同,本次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包含这两大类型的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也应根据学校的类型在培养层次上定好位。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或具体措施时,还要考虑同一学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

每个专业人才培养都应符合其专业的特点,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式。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主要有:①实践性强。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测绘产品制作,都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主干课程都应安排较多的实验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课程设置时,其占的总学时数应在30%以上。②专业涵盖面宽。从内容上来说,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因此,制定方案时要融合四个旧专业的主要内容,并以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的内容为重点。从专业服务来说,测绘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广泛的工作领域,如国土、矿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国防等,这就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领域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地质学基础、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③依赖工具。测绘科学是随着测绘工具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测绘基本上就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体现测绘学科特色的“3S”技术。根据该特点,方案中应设置计算机技术与测绘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3. 行业背景不同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大部分高校仍具有行业特色。各高校在测绘工程专业上一般也结合其行业特色进行人才培养,如: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等具有地矿特色,同济大学具有土木特色,西南交大具有铁路特色,河海大学具有水利特色等。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一些与行业特色相关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在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中体现出行业特色。“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其中的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培养方案可以更充分地体现行业特色。

4. 注重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及管理能力的培养

从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讲,“卓越计划”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管理与企业经营能力及人文素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我校以教师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向学生发为手段,联通教学和科研,采用案例、启迪、学科交叉、科研训练、自主设计实验等方式,打造学生创新能力锻造平台,并设置相应考核办法以及必须达到的学分要求。在工程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哲学、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5],人文社科的知识素养往往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思维,培养方案中应加强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我校结合“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在全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从培养人才层次来说,“卓越计划”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今后本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加强培养其领导管理能力,培养方案中除设置相应的管理类课程外,在课外研学中也应有所加强。

二、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指学校层面制定的本校加入“卓越计划”的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它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参与高校制定的本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一般在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基础进行深化,强调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企业管理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总体应达到的标准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测绘工程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具备空间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较强的测绘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从事测绘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从事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整合、评价、决策等测绘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能达到工程测量师技术能力要求时,可获得工程测量员的技术资格,并具有在毕业4年后能获得国家注册测绘师的能力。对应国家标准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拥有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二,掌握测绘工程专业所需的相应自然科学知识,具备扎实的测绘工程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①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②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③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具体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籍与房产测绘的理论与技术。

第三,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能从事测绘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

第四,能参与测绘工程生产过程和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

第五,善于沟通,能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初步具有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与能力矩阵设计

培养标准细化后,就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标准实现矩阵”,把相应的知识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本方案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六类:

①基础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测绘学概论、大学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等。

②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测量学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技术、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测绘程序设计基础、地图学概论。

③“卓越计划”人文与管理特色课程。包括人际传播与沟通、文学与创意、经济法、领导学、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公共关系学。

④校企联合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测绘工程监理、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

⑤行业特色课程。包括地下工程测量、地质学基础、土建工程概论。

⑥校企联合实践课程。包括测绘基本技能训练、测量学实习(含设计)、控制测量生产实习(含设计)、工程测量实习、企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其中,实践类课程可以全部或部分安排在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也可以部分在企业进行或者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课程体系建立后,应对照培养标准中知识能力大纲所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素,与用于实现这些要素要求的每一门具体课程和教学环节一一对应起来,即建立起 “标准实现矩阵”(见表1)。在此基础上,拟定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的制定应对照知识能力大纲中各要素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

四、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实践是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卓越计划”创立了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的是通过此方式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问题。依据“卓越计划”的要求,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有一年时间是校企联合培养。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培养方案分时段先后进入优秀测绘企业完成36周的工程实践,有5门课程校企联合授课。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参预测绘项目策划、技术设计、实施、技术总结、成果检查验收,使学生掌握测绘工程项目生产与管理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企业阶段的培养计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指导与考核方式等。

1. 校企联合培养的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①测绘基本技能训练3周。要求了解测绘基础知识,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距离、角度、高差测量以及方位角、坐标、高程确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②测量学实习5周。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小地区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成果检查验收的基本要求。③控制测量实习4周。掌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对控制测量成果进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④工程测量实习3周。深入实践,广泛接触各种工程项目,掌握工程测量、变形监测的技术与方法。⑤部分专业课程学习5周。主要包括测绘工程监理1周,企业实务1周,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1周,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2周。⑥企业综合实习4周。到所在企业的总经办、总工办、生产部、综合部、法律部、财务部、市场部、质检部、后勤部、安全部等部门,学习测绘企业经营管理方法、测绘项目生产、技术管理过程。⑦毕业设计17周。在优秀测绘企业,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生产、检查验收和总结工作,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提交学校。具体内容和计划由学校和相应的大型测绘企业结合实际企业生产情况、岗位需求、学生特点综合制定。

2.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体要求

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应根据各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和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制定自身学习、工作计划。②掌握多种测绘仪器的操作及检校技能,掌握常规测量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③参加测绘项目的生产与管理,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测绘工程专业素养。④了解测绘企业及测绘项目管理和经营体制。⑤做好企业学习日志、学结和实践报告或论文。

3.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的指导和成绩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阶段,学生的学习由在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并实行导师制。中南大学在实施“卓越计划”时,要求全面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各有一位导师。校企联合培养首先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由校企联合制订阶段培养计划和预期培养目标,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要随时向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习进展,在校指导教师也会定期前往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和指导,督促学生按进度完成学习任务。

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学生除了需要获得上述课程的各科学习成绩以外,还需要获得企业综合学习成绩,该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等,该部分成绩占校企联合培养总成绩的40%。②学生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该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③学生的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校企联合组成),该部分成绩占企业学成绩的20%。

五、结语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教育部与国家测绘局决定联合实施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工作组和专家组。以推进测绘领域的卓越计划的实施,协调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专业标准和实施方案,论证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等工作。在此背景下,我校制定了“卓越计划”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于“卓越计划”刚开始实施,其标准体系和培养方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探索完善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7-92.

[2] 田青.教育部国家测绘局联合实施测绘领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N].中国测绘报,2011-04-08(1).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115-01

1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

数字化地图测绘是利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的实地数据解析与采集,同时利用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技术实现测图、绘图等工作。在今天,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所需数据、能够准确的绘制出标准的地图,这是以往地图测绘所达不到的。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准为特点,在具体的应用中借助计算机及其他技术展开各项工作是实现应用效果良好的原因。目前,我国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主要应用GPS技术、影像技术、全站仪等来实现地图测绘的数字化、高效化、先进化。

2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地图测绘技术同样的借助了计算技术及其相关的软件技术,使得地图测绘实现了数字化、高效化、精确化,更加有效的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以下笔者就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GPS测绘技术

目前,我国所应用的GPS测绘技术是从军用GPS定位系统发展而成的,使得此项技术以GPS所具有的定位功能为主,通过准确的定位,再运用卫星群间的技术来完成准确的、精确的、全面的测量,将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快速的传输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中相关的软件来绘图,将“不差分毫”的地图显示在计算机中。应用GPS测绘技术来完成的数字化地测绘,将整个地图测绘过程形成完整的一体,不同以往地图测绘各个环节衔接不佳的情况,GPS测绘技术数据测量、数据计算、数据传输、地图绘制等环节有效的连接在一起,有序的按照步骤进行,促使地图测绘高质高效的完成。所以,应用GPS测绘技术进行地图测绘在现代化的今天是非常有效的。

2.2摄影测绘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利用摄影测绘技术来实现地图测绘数字化也是非常可行的。摄影测绘技术是通过传统影像提取技术演变而成的。它不同与GPS测绘技术是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数字化测绘,其是利用高空影像的效果和计算机系统对二维影像,进而提取二维影像的信息,利用信息完成测绘的。摄影测绘技术的提出加快了测绘事业的发展,使地图测绘、建筑工程测绘等更加准确、精确、有效。应用摄影测绘技术进行具体的地图测绘是利用光学原理使地图在高空中形成影像,在利用计算机系统结合高空影像,在计算机中形成二维影像,采集信息和数据,对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以此作为地图绘制的依据,合理的进行绘图,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地图测绘。摄影测绘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也能够精确的、合理的、有效的完成地图测绘,但因某些测绘软件的影响,使其不能够自动完成地图测绘,需要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完成。

2.3自动成图技术

通过自动成图技术来实现地图测绘数字化实质上就是应用GIS-CAD系统来进行地图测绘。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来实现的,能够准确的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描述地理信息。而CAD即计算机辅助技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辅助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工作,利用它进行图形绘制能够保证图形能够完整的、合理的呈现出来。在进行地图测绘过程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GIS-CAD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地图测绘,并保证所绘制的地图非常准确、完整。所以,利用自动成图技术也是实现地图测绘数字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3结论

在信息时代的当下,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成就了测量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测绘事业中所应用的测绘技术通过科学技术优化和创新后能够更加精确的、准确的、规范的、高效的完成测绘工作,促使测绘工作向数字化、科学化、先进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在地图测绘过程中比较常用的GPS测绘技术、摄像测绘技术、自动成图技术等就是最好的证明。数字化测绘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地图测绘中,可以保证所绘制成的地图非常精确、完整、合理,为相应的企业单位工作更加合理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的数字测绘技术在现代化的今天有效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促进测绘事业不断的前进。

参考文献

[1]蒋荣龙.现代数字化地图测绘技术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1).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P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24-0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充满各种竞争,无论是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是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特别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普通高等学校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各高校都在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索具有现代观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对高等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为应用型测绘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现代测绘的内涵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或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测绘学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and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大量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现代测绘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空间技术,包括GPS、卫星遥感和航测,测绘的范围从地面扩展到整个近地空间,加之通讯、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使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比传统的测绘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更新,由此,Geomatics适合于纳入数字地球的理论和技术框架。随着数字地球构想的实施,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传统的或现代测绘学将以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面目立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之林,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

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当前测绘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在课程内容整体设置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重视研究社会的需求,因人设庙、因人保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表现出重技术课程、?轻管理课程,从而导致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较差,尤其是到建筑施工、路桥施工一线的毕业生。没有很好地紧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与测绘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反应相对迟缓的矛盾仍然存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大量面向市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型测绘人才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和目前专业框架、格局相对单一的矛盾。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测绘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一项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面向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北京申办2008奥运成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码城市的建立、中国成功加入WTO、注册测量师制度的逐步建立和测绘主体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完善等都对测绘市场及测绘教育带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现代社会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上,正从过去的技术型向市场技术应用管理型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高技术的综合运用(GPS、GIS、RS),三大能力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关能力、职业迁移的能力)、三大意识的形成(市场经济主体意识、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国际竞争合作意识)。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测绘工程专业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更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三、测绘专业人才培养措施在线

1.测绘学科研究的方向

测绘学科是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研究空间对象的定位、描述和表达,动态变化与监测,并将所获得的各种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与处理,使之综合应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一门学科。测绘科学既是地球学科的重要分支,又是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她服务于各种工程建设,包括地面、空中、地下、水下各种民用工程、矿山工程、海洋工程、军事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领域。

随着空间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广泛化。GPS技术、GIS技术、RS技术及其集成是测绘学科的前沿领域,也是未来数字地球的基础。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及辅助设施CAD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于建筑、交通和水利工程中。数字化测绘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量仪器智能化及测绘制图软件的自动化等相关先进的技术的应用,给水利工程中的测绘工程带来了较多有利之处。

二.数字化测绘的优势。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计算机对地形空间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完成数字地图的绘制,有特别需要时,可以利用数控绘图仪来绘制所需要的专题地图或地形图。数字化测绘以传统的白纸测图为基础,在全站仪、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支持下,利用数字字库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方法,将野外数据采集到内业,并完成制图。数字化测绘技术通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大部分的功能,实现了测绘制图的自动化、智能化。同传统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具有以下优势:

1.图形测绘更准确。

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所采集的地形、地物、地貌等相关数据、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传输端口输入计算机,经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和测绘软件进行处理,产生内容非常丰富的电子地图。数字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存贮较为方便。在现代地形测绘技术中,数字化测绘已发展成为利用掌上电脑即PPA在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成图。传统的经纬测绘和白纸绘图,产生的平面位置及其他信息的误差较大,而利用数字化测绘就似乎,测绘点精度非常高,从原始数据采集到成图过程中,精度无任何变化,保证了成图的质量。

2.提高了测绘效率。

数字化测绘是现代GIS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勘测设计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数据更新和管理智能化。同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的测图方法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效率高出许多。在通视良好的情况下,利用全站仪以建站点为圆心进行观测,一站可以测量1公里范围内的地形图。正常情况下,传统的经纬测绘法采用白纸绘图法,一个作业组一天仅能测量200个地形点,而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测量400各地物点,甚至更多。数字化测绘技术大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也缩短了成图的时间。

三.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GPS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授时与测距导航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Navigation System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NAVSTAR/GPS),通常简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即GPS。GPS是以人造卫星组网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利用设置在地面或运动载体上的专用接收机,接收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实现导航定位。它是根据美国国防部1973年12月批准的国防导航卫星计划而建设的。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为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用户的接受处理装置。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离远等特点,也恰巧是这样的特点才使得对水利工程的测量可以向外扩展延伸。GPS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相结合,是形成深水底地形测绘的新手段。

水利工程的选址一般多在地形较为复杂的河谷沟壑之处,工程周边地表植被覆盖较多,测绘时通视条件较差,而又缺乏相关国家控制点,采用传统光学仪器进行控制测量的难度较大。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较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由于GPS测量不受气候条件、地形、测量时间的影响和限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控制测量和数据采集工作,能大幅度减少或免做像控点,既有效减少了测绘的工作量,同时又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

2.RS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RS(Remote Sensing)是在航空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人造卫星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它超越了人眼所能感受到的可见光的限制,延伸了人的感官;它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环境的动态变化;它涉及天文、地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广泛吸取了电子、激光、全息、测绘等多项技术的先进成果;遥感是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规律的现代化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主要是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探测器,通过扫描、摄影来传递信息和处理信息,从而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由于RS技术具有时效性、数据综合性、经济性等特点各种大的、小的比例尺地形图都可以快速的利用其影像来获取水利工程的基本地形图。利用RS遥感技术直接进行水利工程的流域规划,可以根据像片来直接判读流域的地形特点和地质构造,便于合理选择水利工程的坝址,对确定水库淹没、浸润及坍塌的范围有较好作用,同时对库区搬迁、经济赔偿及淹没损失等确定具有参考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存贮、处理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与工具,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资源信息和环境参数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和分类编码输入、处理、存贮、输出,以满足应用需要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它通过对多要素数据的操作和综合分析,方便快速地把所需要的信息以图形、图像、数字等多种形式输出,满足各应用领域或研究工作的需要,地理信息系统是现代水利工程数字化测绘的重要技术支持和测绘平台。

4.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领域。

(1)点位测设。水利工程中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要测设点位,既要求对已知长度、高程、角度和坐标的测设,在大中型水利工程中,都需要对施工区域内进行布设施工控制网,之后利用网内控制点作为基础进行施工放样。利用GPS技术能大大减少施工控制网中的过渡控制点,既节省了成本,有提高了效率。

(2)计算水库库容。传统计算水库的库容时,都是采用手工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而且容易出错,计算精度也较差。通过利用数字化地形图,加大了采集点的密度,同时也提高了面积计算的精度。可以插绘等高线,提高库容计算的精度,能快速计算书库的容量,便于实现水库的自动化管理。

(3)水力资源管理。

水力资源管理利用遥感技术为检测手段,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管理平台,通过RS技术和GIS技术能够客观、快速、经济的为大中型水利工程提供地理、环境、地质及水文等相关信息,是水利工程选址、工程规划及设计和施工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

四.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利工程测绘的水平,提高了测绘精度,确保地形图准确可靠。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先进测绘仪器和测量技术及测绘方法,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艾斯克尔·努尔 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2期

[2]陈运河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渠道改造工程中横断面图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6期

[3]杨安广 陈东宇 数字化测绘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11

引言

在地质测绘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麻烦,测绘难度系数较高,而且对于测绘的内容和工作要求也相对复杂。为了降低不必要的麻烦,在简化测绘方法的同时也提高测绘信息的准确,人们通过研究找到了好的测绘方法,影像定位技术。同时把这一技术运用到现代测绘技术中。进一步提高了测绘准确度。下面我们从几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现代地质测绘中影像定位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一、关于地质测绘的知识要点和内容

在一项工程开工和设计前,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工程测绘。到所在施工地点,进行多种测量,通过多种多样的测量办法得出准确的施工要素,通过对其要素分析得出施工结论和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在结合相关勘察因素进行图件呈现,做详细的工程测绘信息。工程地质测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所勘察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并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要对应不同地质颜色,符号等。之后按照标准的比例要求和精度要求,绘制出能够反映施工地区地质条件的图像。一副具有科学的测绘图形是需要结合各种工程勘探方法以及测试后而形成的。

二、影像定位技术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影像动态化技术都是在现代测绘中常常用到的影像定位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提高的地质测绘的准确度。更加清晰的描绘出工程所在区域地质情况。

1.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为遥感影像技术,它的基本定位为:借助传感器来接收入似反射线,并同时发出电磁波,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探测识别技术。通过遥感影像技术获取的信息称遥感资料,在我国相关遥感技术资料中,很多的工程地质测绘中都涉及了遥感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比如煤层勘测、地质勘察、勘矿和研究等领域都有使用到此技术。下面我们了解相下遥感影像技术具有的几点特征:

1.1传感器不同,遥感影像像素值不同,所以得到的影像清晰度会受到影响,也会不相同。在遥感影像应用过程中,遥感影像所对应的每一个值都必须依靠波段值来描述。

1.2由遥感影像技术获取的遥感影像不能进行有损压缩,不然就会使得获取的影像信息丢失,达不到理想清晰的图像效果。在技术应用中,我们所用的传感器类型不同,最终得出的影像格式也会不同。如今制造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厂家也十分多,由于没有限定要求,使得各个不同传感器使用过程所获得的影像在格式上很难统一。

2.三维可视化技术和影像动态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地质测绘中,三维可视化技术以及影响动态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在一些野外地质测绘中,这种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它具有操作方面,数据准确等众多有点,因此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三维可视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在遥感技术之上,进行深入测量的一种技术,它实现了观测路线的可行性,并能顾对各种地质影响进行确定。具体特点分析如下:

2.1通过三维技术数据,有效的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测试区域范围,确立解释标志以及地质观测路线。三维技术可以有效的掌握各方面条件。不论是比较好的地方或者及岩石单位比较多的地方都可以有效运用。

2.2在地质观测时,勘测的路线通常遇到与区域构造线方向相垂直的情况,以该方向上的穿越路线为主,同时再根据条件布置上追索路线。若岩性岩相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就要设置专门的追索路线来控制,主要目的通过勘测解一些重要接触关系,以及矿化带和构造空间的延伸情况。这些地质测绘工作都可以通过遥感图像三维技术。轻松的给予进行实施。并且得出准确的参考价值。

三、影像定位技术的作用分析

1.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

由地震发生的原因可知,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地震便形成,进而产生地震灾害。如果在地震灾害发生之前,我们利用地质勘察技术对地质构造有了了解,通过影像定位技术得到了必要的地质影像,就能轻松的掌握好地震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影像定位技术在应用时,可以通过卫星来搜集相关资料,实现地震预警预报。因此说在地震灾害预报工作中,影像定位技术能为地震灾害预报提供大量的、及时的地质构造信息。

2.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通过卫星反馈的图像、航空相片以及其他的信息反馈,有助于更加准备的掌握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情况,便于将地下水的形成、贮存、流量变化以及流动趋势等变化情况进行详细核查,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排除等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水文地质测绘。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水文地质测绘通过对卫星遥感技术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准确度较高的某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信息。

2.2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的边界,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过程中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现代地质测绘工作中映像定位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人们在对地质测绘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很多种方法,在测绘中,测绘技术含量也在不断的得到提高,所有的一切都代表着现代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影像定位技艺的特征和运用办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进一步对于影像定位技术的发展远景做了较好的阐明,希望通过阐述。得出的结论可以给同行业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借鉴。

结束语

影像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地质测绘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各种科学技术交错发展进步所推动下的结果。地质测绘工作也在各学科的相会交叉渗透过程中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各门学科相互联系不断增强与各项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地质测绘也得到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扩展空间。经过在地质测绘中对影像定位技术应用的结果表明,影像定位技术的使用能大大的提升地质测绘过程中勘查的效率以及勘测的精确度,降低在外作业的时间,对于工程建设施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义海.现代地质测绘中影像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传播,2013(01)

测绘工程技术论文篇12

作者简介:冯大福(1966-),男,四川阆中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测学院副教授,测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48-02

一、课程体系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即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及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和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测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传统方法与过去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但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程度也较高,如GPS、RS、GIS、数字测绘技术、免棱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的测绘类专业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学团队(部级教学团队)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引的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测绘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基本“项目导向”模式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在探索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并且基于“项目导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导向”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模式主要有三种实现途径:一是根据生产一线真实测绘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勘测部门、房地产测量部门、地质勘探部门、交通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矿山企业等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爱岗敬业的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

2.市场调研。组织测量教研室的教师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哪些;二是岗位和岗位群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测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调研时先设计调研表格,到企业后主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进行访谈。以召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为主,以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测绘企业的测绘仪器、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类型及测绘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等进行了解。在充分分析问卷调查表、访谈及座谈会记录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我院的测量教学团队,利用2007年、2008年两个寒假,到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土地与房屋勘测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了解了岗位及岗位群所要完成的6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等多项内容。

3.专家论证。测量教研室在2008年1月和2008年11月组织测量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勘测院总工程师等7名测绘专家,对调研中掌握的岗位和岗位群、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我院测量专业毕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地形测量技术员、线路施工测量技术员、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矿山测量技术员、水利水电施工测量技术员。从60余个工作任务中归纳提炼了图根导线计算、土石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等52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绘制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图表。表格横向罗列了岗位和岗位群,纵向罗列了52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表格内打勾,如地籍测量技术员应会完成草图法数字地形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典型工作任务。

5.将工作任务归纳为多个典型工程项目 在上述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表格的基础上,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即将52个测绘典型工作任务按类型归纳,最终形成了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变形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矿山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

6.按工程项目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对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有: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计算器编程、地籍调查与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控制测量、GPS测量、测量平差、建筑与道路施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矿图测绘、煤田地质与勘探、摄影测量和VB程序设计等。

7.形成课程体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以完成基础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测绘能力培养为核心,提炼支撑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的核心课程。并按照从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要求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同时,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一起设计了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最终,形成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三、结语

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高职测绘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以测绘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测量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

当然,课程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对于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另外六个专业,如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